《前山報》邁入第九期,時序來到初冬,也是本刊第4年,能持續有賴讀者的支持及合作夥伴的協力,本期依然精彩,從文化主題到偽公路探訪,從歷史名人到巷弄學,希冀以多元觀點回饋給持續關心文化議題的讀者。 本期持續進行名人故居的普查,尋訪開蘭先鋒吳沙故居,並將兩派論點並列,讓觀眾理解歷史的縱軸。文化傳承系列則一窺傳統製鼓廠响仁和的身世之謎,王師傅的職人本色在對細節的堅持上一覽無遺,擇一事,終一生;鼓廠也順應時代,現嘗試非動物皮質的選用以及音療的推廣,這個冬日不妨走一趟新莊體驗擊鼓鳴心吧! 在地遊走則循至台北的邊界社子,社子是台北人不能說的秘密,其複雜的身世與過去現在未來,在此將為您揭開。社子島開發隨著輿論有更多的大眾反思,其境內的水圳、廟宇、人文信仰遺跡也將隨著開發而有消失之感,本期報導透過攝影師林毓如的作品,看見社子島元宵傳統慶典「夜弄土地公」的風土色彩。 十二年前台灣電影《練習曲》以經典台詞「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開啟台灣人環島走訪在地的熱潮,一趟與自己的對話旅程,探訪自己的夢想和尋根實踐,隨著許多人的足跡及經驗,逐漸有了日常生活的文化主題匯流及在地文史觀點集結,旅遊景點延伸成了「文化路徑」的實踐。政府政策推動下「浪漫台三線」以主題「有的是時間」為訴求,但在時間有限下執行這場活動,策展人的思維為何?內文以「內灣線鐵道美術館」為分享介紹。 本刊為林語堂故居與舒喜巷共同編輯採訪,林語堂故居作為文化館舍致力於名人故居的普查、文化議題及城市環境的探索,期待更多觀眾共同參與文化推廣。舒喜巷關注巷弄學,在城市新舊之隙,取得記憶的河流,希望創造讀者的感知與行動力。因此匯成了本刊的多元視角,希望帶給您更多文化感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