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6 週報

Page 1

-

- - - ----關-心-我-們-教-會-的-各-樣-事-工---- - - -

【上週奉獻】

【主前禱告】

主日奉獻 什一奉獻 感恩奉獻 宣教奉獻 花材奉獻 零錢奉獻 為 30 週年奉獻 為鄭牧師奉獻 為陳思陽奉獻

18,860.4,000.5,500.500.1,000.1,129.8,500.5,000.2,000.-

奉獻總額

46,489.-

150000 3/29 4/5 4/12 4/19

100000

50000 0 【近四週奉獻狀況】

「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 也該如此。」(提摩太前書二:1~2)  為今日講道的牧者和聽道的會眾禱告。  為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的招生和經費,師生禱告。  為五月 2 日母親節在教會園遊會預備和宣傳禱告。  為預產期臨近的姊妹們禱告。  為成立教會詩班、配搭樂團的事工能順利組成禱告。  為教會附近福園里、大鵬里等里民認識主祝福禱告。

【本會事工消息】

本週 04/26

下週 05/03

講員

蔡鄭賜珍師母

鄭豐邑牧師

主席

王 永 立

王 俊 欽

在耶穌基督裡誠心地歡迎第一次來本教會參加 主日敬拜的親朋好友,及友會的弟兄姊妹。

司琴

吳 家 爾

蕭 宇 芯

心靈歌唱

敬拜團隊 B

敬拜團隊 A

 浸信會神學院神學主日

一樓

傅 建 菖

傅 建 菖

二樓

周 祖 鶴

郭 常 秀

音控

古 翰 林

陳 思 陽

點收奉獻

王永立 連秀釧

侯熙鳳 李驊玲

獻詩

會眾獻詩

兒童詩班

主日插花

邱 恩 富

郭 明 霞

花材奉獻

邱 恩 富

郭 明 霞

長青領會

王喬秀貞

洪楊彩蘭

長青查經

董 天 生

王 贛 孝

招 待

17 3

【事奉輪值表】 週

--

週三禱告會

吳 一 奇

鄭 牧 師

國校路查經

雅二:14~26

雅三:1~12

餐後整理

完全牧區

壯年牧區

福音車駕駛

陳 思 陽

孔 繁 一

 歡迎第一次來的朋友!

浸信會神學院在 4/25~26 在景美、木柵、新店、 古亭等地區浸信會教會舉行神學主日,以此關懷 神學院的招生、建設、師資培育、行政各方面的 經費需要。神學院派校長的夫人,蔡鄭賜珍師母 來本教會傳遞與證道,謝謝她的信息和事奉。

 本會鄭牧師至喜樂浸信會證道 為支援神學院神學主日到教會的訪問和傳遞信 息,鄭牧師本主日前往附近友會喜樂浸信會證道。

 召開五月份執事會議 下週主日(5/3)中午用餐後召開五月份執事會,敬 請各位執事撥冗出席。在教會五西教室召開。

主後 2015 年 04 月 26 日上午 10 時 長期目標 / 建立有根有基的教會 年度目標 / 二十人信主,十人受浸

年度主題 / 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

【週間聚會】 星期 時 間 聚 會 名 稱 詩 班 練 習 09:00 主 日 崇 拜 10:00 10:00 兒童主日學 國中主日學 10:00 日 -------完全牧區小組 壯年牧區小組 13:00 (每月第二、四週)

三 四 五 六

15:00 19:30 08:30 14:00

長青牧區小組 禱 告 會 國校路查經 多 加 團 契

19:30

腓立比團契

19:00

Awana 兒童營 提摩太團契

19:30

(大專,國、高中)

【致福益人學苑 / 課程】 星期 時 間 聚 會 名 稱 西畫班 二 14:00 三

09:30

生活美語班

14:00

插花班

 本週六“主恩共享慈善園遊會”

09:30

本週六(5/2)上午 9:00 至下午 3:00 有慈善園遊會 活動,敬請弟兄姊妹踴躍邀請親友來共襄盛舉。

日文班、合唱團、 手語舞班

09:30

美語會話班 會聲會影班

進 堂 詩

心靈歌唱

敬拜禱告

腓立比書 二:12~18﹝新約第 278 頁﹞

禱告事奉

懇求天父

垂聽禱告

所求奉靠主聖名。阿們

頌326 信靠耶穌真是甜美

會眾獻詩

以信心為貢獻 更珍貴的水 的禮物

蔡鄭賜珍師母

回應詩歌

頌316 我知所信的是誰

阿 門 頌

聖工報告 奉獻詩歌 祝

頌 445 首 感主宏恩

( 默 禱 散 會 )


90

年代的日本,風行過“寵物蛋”(又稱 電子雞、拓麻歌子等等)的親密夥伴。

積極參與公眾事務。人們更是不求回報地熱心 幫助他人。

這種“外星生物”來自“拓麻歌子”星。 它會饑餓、有心情變化、喜歡遊戲、會成長。 兩個寵物蛋還可以彼此溝通、送禮、結婚等等。 寵物蛋也會因為缺乏照顧而“死亡”。當這些 電子寵物“死去”時,孩子們會體驗到失去親 人般的悲傷。

這種公民自動自發地社會參與,對美國社 會的改進,厥功至偉。後來,社會學者的研究 也發現,對諸如教育、貧困、失業、控制犯罪 和衛生等領域,其改善的途徑,經常出現在有 良好公民參與的社群中。公眾生活的品質與公 民參與的程度,息息相關。

自有泰迪熊以來,這大約是假“寵物”發 展到的極致。

可惜,多年研究現今美國社區生活和公眾 社交的哈佛大學國際關係中心主任,羅伯特·普 特南(Robdrt Putnam)發現,美國社會已經 不如往昔。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人工智慧的 “機器人”被用來代替真品,以彌補人在真實 生活中的匱乏。 MIT(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學教授雪麗‧特 克爾(Sherry Turkle) ,觀察遭遇喪子之痛的老 人,向老人院準備的“機器小海豹”傾訴。小 海豹眨著眼睛注意地聆聽著,還不時說些安慰 話,比任何心理治療師都要有耐性。可是,機 器小海豹並不懂得死亡,它也不知道什麼是生 命中的苦惱。

進入 21 世紀後,隨著社群網路與智慧手 機的流行,人們的社交生活逐漸從真人接觸 ,轉移到網絡關係。表面上,人們透過短信、 臉書、推特、微博、微信、Line、WhatsApp 、 Instagram,等等連接,實質上,人與人的關 係是間接的、疏遠的、可操縱的、安全的、 不容易受傷害的。 早在 19 世紀,政治社會學家托克維爾就 意識到,美國人一般對社區參與的意願濃厚,

2000 年,普特南出版的《獨自打保齡球: 美國下降的社會資本》(Bowling Alone)說: “現在人都只顧自己,除非有什麽事情發生在 自己身上,否則他們才不會抬起頭來看看周 圍。” 今天的美國人,似乎不再願意把閒暇時間 ,用在與鄰居一起喝咖啡、聊天,一起走進俱 樂部參加活動,而是寧願一個人在家裡看電 視,或者獨自去打保齡球。 普特南認為,這種社交行為的轉變對於 “社會資本”的累積,有著負面的影響。 為什麽今天的美國人會變得這樣不關心公 共事物呢?普特南提出四個成因:

特克爾教授提到一位 18 歲的男孩,使用 短信處理一切的人際事務。這位年輕人說: “總有一天,但肯定不是現在,我要學習如 何與人交談。”

● ● ● 這是普特南在 20 世紀對社區的觀察。到 了 21 世紀,由於人們社交模式的大幅改變, 這個現象就變得越發嚴重了。

就是在開會或上課時,人們還能享受這 種分身有術的“多工處理”式的生活方式。 他們不再全心投入身邊的環境,而是選擇性 地使用自己的時間。 人們體驗的,是“虛擬與現實的雙重人 生”。

今天,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低頭族” 。人們不再忙於用口交談,而是忙於用兩個 大拇指點擊手機。短信、微信已經代替了電 話上的對話,甚至坐在隔壁的人也採以短信 對話。 辦公室裡人們也很少聊天,大家都忙著 在網上溝通——你若是要談什麼想法,我現 在沒空,請發個電郵給我。面對面的關係, 逐漸被網上的交流所取代。人們似乎逃離現 實世界,他們的注意力不再是身邊的親友, 而是社群網絡上的伴侶。 特克爾認為,社群網絡讓真我躲藏在科 技的背後,以處理過的形象來面對他人。 人們害怕寂寞,但是人們更害怕親密接 觸所帶來的累贅。玩家也可以通過網上的群 體遊戲,在虛擬世界中,塑造一個比現實更 為完美的“第二人生”。 科技帶來了虛幻的友誼、虛擬的人生。

藉著社交媒體,人不再需要與人雙目對 視、立即對話;也不需要擔心有尷尬的時刻。 人們可以掌控自己回應的時間和內容,恰當 地表達自己。 可是,單用社群網絡交往並不能真正認 識對方,瞭解對方。分享(share)主要成為 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它不但改變了我與他 人間的關係,它甚至也定義了我是誰。 這種分享新模式,特克爾稱為:“ ”(I share, therefore I am.)。 我們不是因為想要彼此認識才去分享, 而是為了感覺良好而分享,以避免孤獨。我 們乃是從“線上”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給自 己定位。 特克爾教授警告,沉迷在社群網絡的人, 固然從他人的回應裡,找到自我的意義和價 值,但是卻失去了單獨面對自己的能力。


我們越是不知道如何獨處,就越會感覺寂 寞,這是種群體性的寂寞。 因此,在企圖從與他人連接以找到自己的 同時,我們卻與自己失聯了。這是何等可怕的 失落——我們失去了自己,也因此失去了與上 帝溝通的能力!

/ 當年,梭羅隱居在瓦爾登湖,過著簡單的 生活。他在那裡不但找到大自然,也找到了自 己和自己人生的意義。 什麼是我們今天心靈的瓦爾登湖呢? 我們在虛幻世界中忙碌地包裝自己,同時 也失去了自己……

們不能說假大空。 我們或許也希望能更多瞭解耶穌,想知道 他對事情的看法。我們對存在的焦慮,我們對 前途的疑懼,我們心靈的渴望,以及我們的痛 苦和困惑,都會向他表達。 面對耶穌的時候,我們也就面對了真實的 自己。 我們,總希望在“線上”找到肯定,找到 人生的意義。但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用心靈 的語言,來與上帝對話。這,可能是今天生活 在社群網絡中的人們,最大的損失吧!▄ 文/ 臨風 摘自《舉目雜誌》官網言與思專欄

Note Pad

隨手筆記欄 】

年初至今,我們不斷聽見關於台灣長 老教會宣教一百五十週年相關活動的 消息,這個禮拜日北部的教會將在林口體育場 舉辦一場超過萬人的聯合禮拜,其他各地區也 將要分區在六月舉行聯合禮拜,這自然是一個 很盛大的活動,不過想當然,背後所要耗費的 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也相當可觀,隨著各教 會呼籲弟兄姊妹報名參加之外,很多反省的聲 音也開始了,究竟我們花這麼多的資源在一次 性的活動,結束以後,能夠留下些什麼?教會 在台灣一百五十年了,對於整體的社會帶來些 什麼樣的影響?未來的五年、十年,甚或下一 個五十年,教會會有些什麼樣的改變呢?早期 宣教師前仆後繼的來到台灣,今天當我們的教 會已經邁向成熟的階段,我們又會帶出什麼樣 宣教的異象呢?

很可能,我的短信會接近後者。為什麼呢? 因為面對耶穌的時候,我們無法隱瞞——沒有 “馬甲”,沒有面具,只有赤裸裸的自己。

神學家田立克引用馬可福音裡一個女人 將香膏打破,膏抹在耶穌的腳上,面對著眾門 徒質疑的故事,提出這是一種「神聖的浪費」 , 出於心靈的充足,將寶貴的價值付出給耶穌基 督,關鍵是,是做在主耶穌的身上,如果按照 聖經的教導,那就是做在至微小的僕人身上。 很遺憾的,若我們再一次的檢視教會,恐怕比 較多的資源,都是行在自己的身上,弟兄姊妹 來到教會參與聚會,奉獻金錢,教會舉辦活 動,資源幾乎都用在同一群人,倘若我們把這 等同於「神聖的浪費」 ,恐怕就是一個天大的 誤解了,當今天社會拿著放大鏡在檢視慈濟的 時候,恐怕我們也得好好的檢視自己的教會, 究竟在各項資源的運用與管理上,是不是真的 守住了信仰的原則。

在這位無限真實、無限慈愛的主面前,我

再者,總會將宣教一百五十週年定為青年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可以靜下 心來,跟自己發個短信,會說些什麼?有些人 可能無話可說,因為已經習慣了與他人分享, 在面對自己時,反而不知所措。 換個角度,如果我們要跟耶穌發個短信, 會說什麼? 我會說:“嘿,耶穌,有什麼新鮮事?” 還是說:“哈囉,耶穌,你好。你真的愛 我嗎?”

I share, / therefore I am?

宣教年,這代表著我們對於青年宣教的看重, 然而,在各項會議與事工的參與上,有多少青 年參與的比例呢?我們是如何看待教會裏的 青少年呢?每當需要付出勞力的工作,就會把 青少年找出來服事,可是我們卻花很少時間與 他們在一起,傾聽他們的需要,誤以為「教訓」 就是「教導」 。我們都承認,這個時代在改變 的速度超乎想像,而青年這個階段最容易接受 到新的刺激,並且將之轉化為自己新的思考與 行動,這勢必可以為教會帶來很多更新,結果 反倒是一百五十年,老化的教會失去了學習的 動力,稍一不注意,就將會被拋之腦後了。 上周參與壽豐教會的獻堂感恩禮拜,聆聽 著他們十年前從將要關門的教會,到今天分享 著宣教的成果,也回想到我們宣教的夥伴教會 水林教會一樣從關門到現在,好似得到一個結 論,那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難道真要落 得教會面對到關門的困境,大家才有辦法重新 喚起信仰的熱忱與服事的動力嗎?若是我們 緊緊守著有限的資源,並且一直把它浪費在教 會內,誤以為這就是「神聖的浪費」,毫無疑 問的,教會很快就會走向關門,當教會懂得給 予,把所得到的恩典行出在耶穌基督的身上, 那看似有限就將成為無限,在受難與復活的節 期裡,這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信仰功課。 宣教一百五十週年,期待著一個夢,有一 百五十個宣教師,能夠去到每個需要的角落, 分享著耶穌基督的愛,也喚起各個教會的弟兄 姊妹,共同關心這些宣教師的需要,是在偏鄉 教會、是在特別的事工、是針對特殊的族群... 等,有大型的聚集,更有多點開花,基督的恩 典,是多元,又是豐富且合一。▄


We Care:關心會內外消息 牧區 點滴

長青牧區活動▃

歡迎65歲及以上的加入!

本週三(四月 29 日)上午 8:00 教會集合┐ 聚會:唱詩、動一動、查經、分享代禱 查經:董天生弟兄 / 馬太二十五:14~30 領會:王喬秀貞姊妹

們不斷在失去一些事物:妻子、丈夫、 朋友、健康、夢想及過往的安全感。沒 有什麼事能夠總是不改變。 我尚未遇見過任何一位成年人,總是如願 地按照自己的規畫過活。有些人對生命的變化 興奮不已: 「感謝主,結果比我過去所期盼的好 得太多了。」然而,身為牧師,我每星期必定 會遇到一些失意人,他們失去所珍愛的事物, 而且離「為此感謝神」的距離還很遙遠。沒有 人願意失去。 一般說來,認為自己有所「失去」的人, 是因為他們被所需要的人或事所離棄。 妻子回 到家中,發現冰箱上有張字條寫著: 「我要離開 妳了。」工作二十年的職員走進老闆的辦公室, 被告知明天不必來了。一位少婦乳房被切除, 懷疑自己是否能重新面對人生。這些人曾經依 賴配偶、工作,或者至少是健康。有一天這些 都將會離去,而生命也將因此改變。 人的一生,總要預期會遭受一些無可避免 的失落。孩子長大了會離開家。在外地找到了 新工作,迫使我們必須向家鄉的朋友及親人告 別。總有一天,老夫老妻要把另一半交在上帝 的懷裡。有些失去是我們可以預期的,但那並 不表示比較不痛苦。 人們所能作最勇敢的事,是自發地離開生 命中「令人安舒」的不滿足,為要去得到新的 機會—盼望會在轉角碰上的契機。發生這樣的 情況時,痛苦的感受或許會比那些「被離棄」 之人少一些;但是,要走進新生,仍然必須經

歷恐懼及悲傷,在這樣孤單的旅程中,痛苦煎 熬也是一點也少不了。 然而, 「失去」總是可以被當作是接受新生 的契機。一位身心交瘁的寡婦可以克服她的悲 傷而生活。一位受傷、挫敗的失婚者,終於可 以收拾起破碎的心重新開始。失去的工作,可 以成為新使命的開端。 下定決心接受「失去乃是發掘新生的機會」 是困難的。這可說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挑戰。 然而這絕對是基督徒生命的核心動力。 如果我們想要用一生來跟隨耶穌基督,可 以對這些失落抱很大的指望。耶穌一直就是這 樣告訴門徒的,祂不斷地說類似的信息: 「只有 失去生命才能得著生命。」 教會對於這個過程有一個名稱。我們稱它 為「回轉」 (Conversion) 。這就是本書所要談 的。這是聖經裡許多人的故事,也是我所服事 會眾的故事,他們發現自己並未如願按照自己 的規畫而活。每個人都曾面臨重大失喪。曾經 珍愛的事物被奪去,迫使他們要作出驚人的抉 擇。他們會緊抓住其他東西以作為救贖嗎?還 是願意敞開自己的雙手,接受那耶穌渴望賜予 我們的生命?▅ 巴恩斯(M.Craig Barnes)《上帝的混沌理論》 贈與

有會友為慶祝成立教會三十週年特別

精美便 條紙

奉獻精美便條紙一批。每位會友請至 一樓副堂索取。讓我們為這事感恩。

完全

▃ 牧區活動▂ 歡迎 5 1~64歲的人加入! 本主日 (四月 26 日) 中午 12:50 聚會┐ 聚會:家庭聚會 / 領會:吳一奇弟兄 集合:崇拜結束集合一同前往

壯年

▃ 牧區活動▂ 歡迎 35~5 0 歲的人加入! 本主日 (四月 26 日) 中午 12:50 聚會┐ 聚會:查經 / 撒母耳記上第 6~7 章 領會:古金水弟兄 / 地點:教會一樓副堂

成長

▃ 牧區活動▂ 歡迎13~34歲的人加入!  Awana 本週六正常舉行活動。  提摩太小組聚會 [大專、高中、國中生] 本週六(五月 02 日)晚上 7:30 於教會三樓 聚會:查經 / 列王紀上第 17 章

 會內肢體關懷   周祖鶴姊妹與女兒前往日本旅行,敬請為 旅途平安代禱。  蘇祐順、蔡淳仁二位弟兄前往大陸鄭州旅 行,敬請為他們平安健康禱告。  古金水弟兄於日本旅遊,禱告求主保守其 旅途中身心靈健壯。  上週四下午蘇愛梅姊妹家除偶像和不潔 之靈的物品,有多加團契姊妹和二位弟兄 協助,謝謝他們的參與和協助。敬請為愛 梅家庭代禱。

五月主恩共享慈善園遊會活動 日期:五月 2 日星期六 09:00~15:00 地點:教會內部及教會旁三街人行道外側 攤位:12 個攤位。跳蚤市場、遊戲、餐飲、 用品服飾等等 目的:捐助中正及新店兩國校的弱勢家庭學 童的學費、簿本費、營養午餐費

成立 / 中央浸信會教會詩班 四月份執事會通過成立教會詩班,有意願參 加此服事者請向牧師或魏筱筠姊妹報名。 組成:由各牧區中或會眾中特別有額外負擔 的弟兄姊妹組成。 條件:面談(牧師和指揮)通過。 練習:每月第一、三主日中午用餐後,約下 午 12:30~2:00。 目的:教會三十週年音樂佈道獻詩、三十週 年感恩崇拜中獻詩、每逢第五主日獻 詩、教會對外演唱佈道或觀摩代表。

教會三十週年奉獻專款方法與報告 為教會成立三十週年慶典專案奉獻,目前已 累積新台幣 189,100 元。將此奉獻目標新台 幣 30 萬元劃分為 600 塊磚,每塊代表新台 幣 500 元,請參考以下【奉獻磚塊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