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连玉基金会讯 2014年5月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ulletin 2014/5
网页:www.llgcultural.com 电邮:info@llgcultural.com 电话:03-21422496/2497 传真:03-21422487
封.面.故.事
︱多彩多姿,共存共荣︱ ︱ ︱Hidup Berbilang, Makmur Bersama︱Abundance in diversity, Prosperity in co-existence︱
华教园丁莫泰熙 走入校园点燃年轻人心中的火种 |萧佳盈整理|
“起
立,行礼, 莫 老 师 早
安!”
“同学们今天上的不 是地理课,不是英文课, 不是数学课,也不是生物 课。今天要上的是——华 教故事课。” 这是每一个听过莫老 师讲华教故事的孩子,最 熟悉的开场白。
学院,就算路途再远,只 要还有时间和精力,他总 是义不容辞出现在同学们 的眼前。 每一年为同学们上 课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对 于这一份差事,他永不言 累。也许对他而言, 能够继续讲华教故 事,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孩 子,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从2001年开始,华教 园丁(林连玉基金常务董 事)莫泰熙带着传承的使 命,游走全马独中,诉说 一则又一则的华教故事, 散播华教的种子。 十四年的光景匆匆过 去了,这些年来莫泰熙到 过全国的60所独中、大专
图/张宝菱
华教故事的缘起
莫
泰熙在《希望火苗点点处》一书的自序提 到,华教故事的缘起来自1999年他应新加 坡国立大学一群马来西亚留学生之邀请,到大学去给 他们主讲华教故事课。学生群中有一位宽柔中学的校 友,在听了之后提议他到中学去讲华教故事课,因为 很多中学生不曾接触华教运动背后的感人故事。 ●文转下页
封.面.故.事
|2014年5月|
进入国中播种 在沙漠中寻找绿洲
根
据2010年的统 计,只有约 10%的华裔生就读独中, 其余的都进入国民型中 学、国民中学、私立及国 际学校。
1
为 此 , 莫 泰 熙 常 说 : “独中的孩子是生活 在绿洲,而国民型中学和 国民中学的孩子却是在沙 漠中寻找绿洲。”这句话 也间接的提醒华社,维护 和发展华文教育的工作不 应该局限在华小及独立中 学而已,这一大群被忽略 的华裔子弟,需要华社去 照顾他们。 2
年复一年,他如常
的做着他应该做的事,完 成一堂又一堂的华教故 事。日子只是消耗了他的 岁月,却磨不去他为华教 的精神。俗语说 : “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莫泰熙怀着他对 华教的一腔热血,鞠躬尽 瘁。而华教故事的延续, 就落在一群被点燃心中火 种的孩子身上。 最后,爱因斯坦说 : 过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 微薄的绵力来为真理和正 义服务。”而这位华教园 丁,他所做的就是以他微 薄的绵力来为华教和孩子 服务。
●文接上页 于是,2001年莫泰熙在芙蓉中学开始独中的 第一场华教故事讲座。随后,董总行政部每年都 发函到独中献议举办华教故事课。到目前为止, 许多独中已经把华教故事课发展成系统性的课 程,并正式纳入学校的年度行政历、每年定期举 办的独中计有柔佛州的中化中学和华仁中学以及 吉隆坡循人中学。 莫泰熙的华教故事课共有十讲。从认识自己 的学校开始,再通过抗争事件,简述华文教育一 路走来的辛酸,认识林连玉老师和其他的华教领 袖,进而呼吁同学们要懂得饮水思源,珍惜学习 母语的机会。 每每在上课的初始阶段,同学们都会比较 没有反应,可是莫老师还是会很尽力地讲课。他 时而幽默,时而认真的样子,总能把场子炒热。 他透过一则又一则的故事,感动一班正值青春时 期的孩子,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散播华教的种 子。 莫泰熙陆陆续续收到各校邀请主讲华教故 事,除了每年定期的会到的几所独中,2014年一 月开始在林连玉基金行政部的配合下到了尊孔独 立中学、柔佛永平中学、利丰港培华中学、麻坡 中化中学、新山宽柔中学等。而今年的最大突破 就是得以进入更多的国民型中学讲课,不仅是局 限在独立中学,把种子散播到更远的地方。
3 1 循人中学学生在华教 故事课最后一天给予莫 老师大大的拥抱。 2 每一场的华教故事讲 座,莫老师都设问答环 节,透过互动了解学生 的想法。 3 雪州沙白大港 国中师生赠 送给莫泰熙 的感谢 卡。
图/张宝菱
封.面.故.事
|2014年5月|
《马来西亚华族 第一世家》作者 何 灿 浩 ( 左 ) 与 《 族 魂 的 故 事》画家张宝菱 (右)。
何灿浩&张宝菱
把燃烧的火苗 |萧佳盈整理|
为
了让更多新生 代认识族魂林 连玉先生,了解我国华文 教育奋斗的历程,林连玉 基金于2013年7月推出生动 有趣的漫画书《族魂的故 事》。这本故事书是结合
两名华教新生代——何灿 浩的文字与张宝菱的绘画 创作而成。 2011年,莫泰熙老 师接到华仁中学董事何星 富传来他在北京大学念中 文系的孩子何灿浩的文章 《马来西亚华族第一世
家——林连玉》。 在阅读完毕后,莫 泰熙对于何灿浩能够把林 连玉先生为华文教育奋斗 一生的历史,梳理得条理 分明,脉络清晰,颇感惊 喜。于是便将文章推荐给 林连玉基金出版成书,作 为启发年轻人的读物。 何灿浩,华仁中学的 毕业生,在求学时代曾经 上过“华教故事十讲”, 可见当年透过华教故事种 下的火苗,如今已经在他 的心中燃烧,并发出光和 热。 张宝菱,笔名“番 茄”,曾就读马六甲培风
中学和芙蓉中华中学,毕 业于新纪元学院美术系。 张宝菱用了半年的时间, 根据何灿浩的著作做为故 事大纲,完成了她人生中 第一本漫画书——《族魂 的故事》。 起初,她对林连玉的 故事不感兴趣,因为有关 资料都是满满的文字,对 讨厌历史书的她而言很沉 闷。在创作过程中,她曾 有放弃的念头,幸好当时 她母亲不断地鼓励她,而 且本身先阅读一遍何灿浩 的书,间接激发她对林连 玉这号人物的好奇心。 ●文转下页
3
封.面.故.事
|2014年5月|
漫画校园巡回分享会 用林连玉的精神启发年轻人 ●文接上页
学校的热心安 排让推广林连 玉精神的工作 进行得更加顺 利。
林连玉基金希望借着 这本《族魂的故事》漫画 书,到全马各校推广林连 玉精神,让更多的年轻人 认识伟大的林连玉老师, 进而参与弘扬林连玉精神 的工作。因此,今年3月至 5月张宝菱与何灿浩随同莫 泰熙老师,到各地独中与 国中进行漫画校园巡回分 享会。 每场的分享会中,作 者张宝菱和何灿浩都各自 分享了自己在创作的经历
和过程。宝菱表示她本身 是一个不善于说话的人, 但是却能通过绘画找到自 己,表达自己。言语间不 断地鼓励同学们要勇敢追 求自己的梦想,敢于尝 试。 何灿浩则诉说了在北 京大学的所见所闻,也表 达出很多的马来西亚华人 不了解自己的国土,不了 解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同 时,也传达林连玉老师所 作出的贡献和他伟大的精 神,让孩子们知道,能够
学习母语教育,不是与生 俱来,而是先人努力争取 得来的成果。 他写这本书的主要原 因是他发现很多人都不了 解马来西亚华人是一个怎 么样的存在。当他在北京 读书的时候,他的同学都 会很惊讶为何他的华语会 说得那么好。就这样,激 起了他想写一本书,以让 更多的人了解马来西亚华 文教育的历史。 每场的分享会,莫泰 熙铿锵有力的叙述,配上 两名华教新生代轻松有趣 的分享,总是打动每个人 的心。马来西亚华人能够 学习母语,靠的是先人们 努力的成果,我们必须传 承记忆,教育下一代拒绝 遗忘,永不停止对于正义 与真理的追求,才能永远 守护华文教育。 任何有意要办华教故 事或《族魂的故事》漫画 分享会的社团或学校,欢 迎与林连玉基金行政部联 系。
漫画分享会巡回流程: 日期
时间
地点
日期
时间
地点
3月12日
01:40-02:20pm
马六甲培风中学
3月17日
07:30-08:15am
吉隆坡坤成中学
10:30-11:10am
麻坡中化中学
3月22日
08:00-10:00pm
峇株吧辖图书博览会
01:00-02:00pm
利丰港培华中学
09:35-11:00am
宽柔分校
02:00-3:00pm
宽柔总校
8:00-12:00pm
巴生中华独中
3月13日
3月14日
4
4月24日
07:30-08:30pm
芙蓉中华中学
01:20-02:20pm
波德申中华中学
5月8日
2.0.1.4.年.新.年.獻.詞
|2014年5月|
回顾与展望:
2014年国民教育仍艰巨 迈
入新的一年, 我 们 回 顾 过 去,把握当下,展望将 来: 2013年,改变、转型 尚未成功。 2014年,争取、抗争 仍需努力。 母语教育权利仍未平 等,多源流教育体系仍受 歧视,国民教育前路仍旧 崎岖。 《2013-2025年教育 大蓝图》虽为国民教育提 出愿景与挑战,却未正视 教育制度现存的问题。教 育素质低落乃政治干预所 致,违反了教育哲理,导 致教育制度百病丛生。教 育政治化问题若不根除, 歪曲了教育措施,以致国 民教育回魂乏术。 蓝图所提出几个层面 的问题,尚需众人关注与 慎思。
国民型小学校地问题 国民型小学董事会 在《1996年教育法令》属 于“不管地带”。政府学 校与政府资助学校,半津 贴与全津贴的长期争议, 终让教育部必须回应其中 的不公平条例。校地归属 不应成为教育平等之障 碍,莘莘学子不该因此受 到差别的对待。 政府资助学校自愿 转换计划也许只是门面功 夫,但我们更应主动出 击、积极参与,提出建议 方案,并要求教育部明确
列明计划内容与条例。
国文科教学的关键 小学国文课时一加再 加,从180分钟增加至240 分钟,但这并非提升学生 国语水平的良方。国文科 的争议并不仅仅是一、两 节课的差异,还牵涉教学 法与教材的制定和运用。 学好母语才可学好外语, 学习外语须采用第二语言 教学法,道理浅而易懂, 并不深奥。 如今,蓝图虽已阐 明量身制定不同的教材与 教学法,但我们仍需不时 监督,确保该措施能够落 实。
制定全民的国家史 不尊重历史将无法 认清历史,历史知识将充 满争议。在新的一年,小 四不再有公民与地方研究 课,而以历史课程取代。 历史是由过去大小事实串 联而成,历史诠释纵使无 法绝对独立,但也得相对 客观,绝非一味歌功颂 德,宣导愚忠愚孝的洗脑 工程。 历史可作为前车之 鉴,切忌过度修饰与美 化,甚至把历史人物加以 神话。“历史道德化”只 会愚化学生,妨碍学生历 史思考与独立判断的能 力。 我们认为只有让众人 参与讨论,以理论和实证 厘清争议后,方能成就一 部“全民的国家史”。据
此,历史课程与历史教科 书亟需全面检视,并依据 多元文化理念,重写国家 史。
公立与私立学府的竞争 国民教育成效不彰, 人民已渐失信心,因而私 立学府需求锐增。国际学 校学费即使高昂,学生人 数却有增无减。此外,蓝 图计划加强私人领域参与 国民教育的力度,并将财 团管理的信托学校数目, 逐年增至2025年的500所。 在公立与私立学府竞 争下,阶级与城乡社群之 间的教学质量落差势必扩 大。如何确保各区域与阶 级学子享有素质教育,将 会是今后的一大挑战。
微型学校的挑战 参照蓝图数据,目前 全国共有1,294所华小,其 中454所是学生人数少于 150人的微型小学。无论是 保留、合并、搬迁,抑或 关闭微型小学,都应有明 确、透明与民主的指南与 机制,也必须是学校利益 相关者的共同决议。 在华小一间都不能 少的原则下,除了增加在 地生源之外,学校搬迁乃 折中之办法。然而,迁校 机制依然模糊不清,亦未 纳入官方正式政策之中。 同时,华社也需要自行觅 地,并且背负筹集庞大建 校费用的压力。对此,在 争取教育平等与制度化增 建华小的当儿,我们也
杜乾焕博士 应争取一套明确的迁校机 制。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 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授 予,更需要启发学子的思 考与批判能力,点燃他们 的好奇心,才可能青出于 蓝而胜于蓝。 教育绝不是洗脑工 具,更不是政客卖弄权术 的场域。横跨13年,厚达 300余页的《2013-2025 年教育大蓝图》,内容虽 然华丽且具专业性,却固 守老旧迂腐的思维。蓝图 未有中心思想上的兴革, 缺少多元的精神,也遗忘 了我国特有的母语教育体 系。 新的一年,新的希 望。不变的是,未来的365 天,依然是大家为母语 教育与公民权益抗争的日 子。
林连玉基金主席 杜乾焕
敬启
5
活.動.綜.合.報.道
|2014年5月|
年 2013 節 華教 活動 系列
林 连 玉 逝 世 28 周 年 公 祭 仪 式 |黄翠妮整理|
为
纪念族魂林连玉逝世28周年,来自全国各地 的约800名学生以及华教人士,于2013年12月 15日齐聚林连玉墓园公祭林连玉,缅怀林连玉对华教的 贡献。 出席公祭仪式的有林连玉家属林达、林连玉基金顾 问黄明治、林连玉基金主席杜乾焕、董总署理主席邹寿 汉、教总主席王超群、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马来 西亚永春联合会总会长林云南、马来西亚永春林氏美山 家族会副会长林金树、校友联总代表余开云以及华总代
百万献族魂 精神领千秋 表黄保俊等。 林连玉基金常务董事潘永强代表华教节工委会主席 沈德和宣读大会公祭文时指出,林连玉虽然为华教贡献 不少,但华教至今仍面对单元思维肆虐、各种不合理的 法律和行政措施。 “吾等当实事求是分析及回应,并注意到其法定基 础乃在《1996年教育法令》,华社务必争取修订教育法 令,让拉萨报告书消失。” 大会公祭文指出,大选后两线制已成型让人欣慰, 但令人失望的是华教队伍阋墙于内,因此盼林连玉在天 之灵能庇佑华教队伍重新团结。
434团体联合送花圈 在麻坡中化中学杜武兴同学念完学生公祭文后,众 人在主祭者杜乾焕的带领下,向林连玉墓前鞠躬、献花 以及默哀一分钟,以纪念这位为华教奉献一生的勇士。
林连玉公祭仪式后公众轮流献花给林连玉先生。
6
2013年共有434个团体联合献花圈,包括独中、国 中、社团以及个人。公祭仪式在尊孔独中管乐团伴奏 《如风如日》、《我只在乎你》以及公众献花中结束。
活.動.綜.合.報.道
|2014年5月| 年 2013 節 教 華 動 活 系列
林连玉纪念馆 2013年启用2014年开幕 林连玉基金主席杜乾焕博 士感谢各方人士这几年来 为纪念馆募款。 |黄翠妮整理|
凭
着众人的努 力与无私的 付出,林连玉纪念馆终 于2013年12月15日正式启 用。 林连玉公祭仪式后, 大伙儿移步到位于马哈拉 惹里拉路(Jalan Maharajalela)的林连玉纪念馆享 用早餐,等待启用仪式开 始。来自安邦的舞狮队, 也受邀前来助兴,场面热 闹。 林连玉基金主席杜乾 焕博士在致词时说,林连 玉纪念馆自1985年开始变 开始筹办,在民众群策群 力的协助下,募得800万令 吉作为纪念馆建筑费,并 在寻获合适的地点后,开
始进行绘图、招标、建设 等工作,如今得以竣工。
2014年文物馆隆重开幕 杜乾焕博士说,林连 玉纪念馆将于2014年举行 盛大的开馆仪式。 “尽管硬体措施已 竣工,但馆内的内容展示 仍需要更多的时间整理, 才能充分展示林连玉先生 传奇的一生,丝毫马虎不 得。因此,我诚邀各界出 席预计在明年盛大举行的 开馆仪式。
“林连玉纪念馆的 建立是为了集中和完善保 存林连玉先生的文物和资 料,以弘扬林先生无畏无 惧争取各民族教育平等的 精神。
三色气球含义深 “我相信,不久的 将来,林连玉纪念馆不仅 将成为本地社区的文化地 标,也将是国内极其重要 的文化教育基地。” 在启用仪式上,大会 准备了红、黄、绿三色气
纪念馆启用仪式当天 也设林连玉先生生平 事迹展览。
球,而这三色气球各自代 表着不同的含义。 红色,象征华教运 动和母语教育事业蒸蒸日 上 ; 黄色,代表对净选盟 运动、民主人权、公平、 公正的追求 ; 绿色代表坚 持反对莱纳斯等不利于民 的政策,共同推动环保运 动。 本次启用仪式出席者 包括林连玉基金署理主席 刘锡通、雪华堂代表谢春 荣、历届林连玉精神奖得 主李继石、陈玉康、龙锦 平、永春林氏美山家族会 副会长林金树、尊孔董事 长沈德和、沈象扬夫人周 慧希、留华同学会会长陈 志成、教总主席王超群、 林连玉基金顾问黄明治、 林连玉养女林达及丈夫朱 治和、华总代表黄保俊、 校友联总代表余开云、董 总代表陈大锦、马六甲董 联会顾问林源瑞、教总前 总务汤利波、华研义务总 秘书陈松青。 一众华教人士在联合 剪彩仪式后一起放气球, 象征华教精神永存。
7
活.動.綜.合.報.道
年 2013 節 華教 活動 系列
|2014年5月|
第 26 届 林 连 玉 精 神 奖 颁 奖 礼 暨 华 教 节 午 宴
表扬族群文化或母语教育捍卫者 1
四团体与个人 获颁林连玉精神奖 |黄翠妮整理|
林
2
3
连玉精神奖至今 已迈入第26届, 表扬了无数捍卫母语教育的 人士。 林连玉精神奖从2012 年开始,将受奖范围扩大至 友族,凡对种族文化或母语 教育的保存、捍卫与发展有 显著贡献,不论是来自哪一 个族群,只要能够实现“多 彩多姿,共存共荣”的理念 者,都有资格获奖。 本届获得林连玉精神奖 殊荣的是 : 前董教总独中工 委会考试局主任李华联、金 马仑巴登威利的已故花农许 鑫章,及吉隆坡沙叻秀大同 华小三机构以及国家文学家 拿督沙末赛益(昵称“沙末
8
伯”)。
纪念馆是起点 推展工作仍需继续 林连玉基金主席杜乾焕 博士在致欢迎词时表示,随 着国家局势的演变,捍卫母 语教育是推动国家民主化的 其中一环,因此必须与其他 种族的捍卫母语教育运动结 合,共同为争取平等权益而 奋斗。 他补充,虽然林连玉 纪念馆已经完成,但这只是 起点,还有很多任务尚未完 成,需要继续推展。 “无论华教道路崎岖 不平,林连玉基金必定会不 屈不挠,为母语教育继续奋 斗。”
活.動.綜.合.報.道
胡万铎捐献一百万 予林连玉基金 其中沙末伯是继上一 届淡米尔文教基金(Tamil Foundation) 成 为 首 个 获 得此奖的友族团体后,成 为首个获得此奖的友族同 胞。
|2014年5月| 年 2013 節 教 華 動 活 系列
董事、职员携大专生扫墓
马大壁画引起媒体关注
本年度的林连玉精神 奖颁奖礼是在华教节午宴 上举行,逾千人出席了这 项别具意义的活动。 独大有限公司主席兼 董总前主席胡万铎,在会 上把其个人捐献予林连玉 基金的一百万令吉,交由 林连玉基金主席拿督杜焕 博士接领。
司仪艾美拉: 学习华语是要征服华人的心 此外,两名司仪的表 现为颁奖礼锦上添花。大 会今年找来了久违的前新 闻主播李晓蕙以及口操流 利华语的马来女生艾美拉 担任司仪。 艾美拉中学毕业于笨 珍培群独中,大学毕业于 西安交通大学汉语学系.她 表示父亲送他们念华文目 的就是要征服华人的心。 她引用南非前总统曼 德拉的名言说 : “如果你 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跟他 说话,那些话会进到他的 脑子里面 ; 如果你用对方 的语言和他说话,那些话 会进到他的心坎里面。”
|黄翠妮整理|
配
合一年一度 的华教节,林 连玉基金董事及秘书处职员与国 内大专院校学生,于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早上 8 时到林连玉墓园扫 墓。 其中马大华文学会的学生,更在墓园创作 壁画,表达华社及林连玉基金举行感谢林连玉对 华文教育的贡献,学习林连玉精神并传承中华文 化。
壁画两年画一次 以林连玉名言“多姿多彩、共存共荣”为主题的 壁画,每两年画一次,它是自 2009年开始作画。当年 是由峇株巴辖华仁师生构思创作、2011年由吉隆坡循人 中学师生创作。 由马大华文学会创造的壁画,因搭上新山“转角遇 到匪”壁画的热潮,而获得媒体的青睐与大肆报导。 今年的扫墓活动,由林连玉基金董事李启文带 领,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非常支持及鼓励学生 参与这项活动,以便年轻一代能了解林连玉事迹并继 承其遗志。 同时,他也感谢福建义山董事会之前已派人 割除墓园的杂草,减轻大家的工作。
画壁画马大学生助打扫 1 国家文学家拿督沙末赛 益(右三)。 2 前董教总独中工委会考 试局主任李华联(左)。 3 金马仑巴登威利的已故 花农许鑫章。
马大华文学会的同学除了画壁画 外,还偕同马大全中华执委打扫墓 园。此外,马来西亚青年与学生 民主运动(学运)的学生们 以及青年也来协助。
9
活.動.綜.合.報.道
|2014年5月|
独中生张宝菱何灿浩联手创作
《族魂的故事》漫画 生动有趣 深获好评 家》袖珍书。
▲左起 : 林连玉基金 时任义务秘书李亚 遨、副主席李毅强、 何灿浩、张宝菱、漫 画赞助人欧阳励强、 前副义务秘书赖顺安 以及常务董事莫泰 熙。
|黄翠妮整理|
为
了让年轻的 一 代 更 认 识林连玉先生,林连玉 基金出版了《族魂的故 事》漫画,以轻松的方 式叙述林连玉先生的生 平事迹,借此推广他为 华教的奋斗精神。 《族魂的故事》漫 画由毕业于马六甲培风 中学的张宝菱(番茄) 负责绘图,而故事蓝本 则 取 自 峇株 巴 辖 华 仁 中 学毕业生何灿浩的著作 《马来西亚华族第一世
林连玉基金于9月22 日(星期日),早上11 时正,在林连玉纪念馆 活动中心举办新书推介 礼,并请来了两名作者 分享他们的创作感想。 刚毕业于北京大学 中文系的何灿浩,在分 享时表示市面上关于林 连玉的书籍页数颇厚, 以致很多人不会去主动 阅读。因此他希望撰写 《马来西亚华族第一世 家》能达成抛砖引玉的 效果。 而毕业于新纪元美 术系的张宝菱则表示, 过去仅听闻林连玉的名
字,却不晓得他的事 迹。为了这本漫画,她 阅读了许多关于林连玉 的书籍,才知道林连玉 先生有多伟大。她更表 示因为这个漫画,让她 的爱好(绘画)变得更 有意义。 当天有约150人出席 该项推介礼,林连玉基 金赠送《族魂的故事》 给每个出席的人士。 推介仪式后,张宝 菱与何灿浩为出席者签 书,出席者的反应热烈。 《族魂的故事》由 欧阳励强先生赞助,印 刷了1万本。
20 13 年 林 连 玉 讲 座
从“风波”到“风气”: 从历史角度看思想与社会的转折 |江伟俊整理|
为
纪念林连玉先生和提升华社的文化水准,本 会自1991年始,配合每年12月的华教节举 办林连玉讲座,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主讲有关华 人社会的政经文教课题,反应热烈,口碑颇佳。曾经受 邀主讲者包括杨振宁、高希均、金耀基、李远哲、曾志 朗、李中华、余英时、余光中、陈保亚等。 2013年度的林连玉讲座邀得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王汎森院士担任主讲嘉宾。此次活动由林连玉基金与华 社研究中心联办,留华同学会、雪隆留台同学会、雪隆 福建会馆、雪隆海南会馆、雪隆会宁公会、雪隆广西会 馆、吉隆坡永春会馆、隆雪河婆同乡会协办,并获得台 湾财团法人海华文教基金会、紫藤文化集团与驻马来西 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慷慨赞助,以致活动得以顺利举
10
行。 于11月17日举办的讲座内容主要围绕于中国近代 思想史、知识份子对社会的影响、历史重写与历史记忆 等。借由王院士学术知识与经验分享,以让我国社会了 解历史的多元性与丰富性,以期提升大众对历史的兴 趣。王院士长期钻研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乃当今中 生代学者之典范,此次能应邀请前来主讲,实属难得。 本届林连玉讲座共包括公开讲座、学术讲座与内部 交流个一场,参与者总数四百余人,甚为踊跃,成果令 人鼓舞。
活.動.綜.合.報.道
时
代步伐不断地 往前,年轻人 对于民主、人权的醒觉日 益提高。大专生被喻为 “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 知”,其责任不限于考好 成绩,而是如何走出课 本,与社会接轨,关怀社 会。 据此,林连玉基金于
|2014年5月|
2013年大专生文化之旅 去年10月26日至27日举办 2013年大专生文化之旅, 提供平台给来自全国各地 的大专生亲身参与社区关 怀活动,同时加强大专生 对华文教育的认识。 文化之旅主题为:
一、捍卫文化遗产 ; 二、 维护母语教育。 一、捍卫文化遗产 苏丹街的许多富有 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与老行 业,因为政府的强势以及 捷运公司手段,而被逼妥 协纷纷休业或拆迁,以让 路给捷运工程。百年老街 的历史即将要消失不见, 我们希望透过文化之旅中 的导览活动,除了让参与 者了解老吉隆坡的历史, 也希望参与者在导览后, 更关心生活、校园周遭的 社区,思考发展与历史古 迹的关系。 二、维护母语教育
花,靠得是华教先贤们威 武不能屈的精神。为了让 年轻一代认识华教历史, 参与者将会到访林连玉墓 园,以及聆听华教园丁莫 泰熙先生诉说“族魂”林 连玉先生的故事,让新生 代了解到我们目前享有的 母语教育不是理所当然的 事。 两天一夜的文化之 旅,着重于实地考察、接 触和交流。我们希望透过 课题探讨,启发大专生对 于族群关系、母语教育的 认同以及了解到文化传承 的重要性。此外,参与者 可以将在这次的文化之旅 的所见所闻带回校园,以 推动校园关心社会的氛 围。
华文教育能够遍地开
2014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讨会
由
独立大学有限 公司、林连玉 基金、华社研究中心联 合主办的“2014年马来西 亚华文教育研讨会”, 拟定于9月16日至9月17日 在霹雳州怡保舜苑大酒 店(Syuen Hotel)盛大举 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 “华文教育的体系问题、 面对的挑战与自我革 新”,举办宗旨主要探讨 马来西亚现有的华文教育 体系,并为教育改革提出 新的方向与建议。 研讨会共有两场主 题演讲、五场论文发表、 两场论坛。会议将邀请国 内与国外知名的教育家、 研究学者及教育界人士 共同参与。主题演讲嘉 宾邀请到香港教育学院
副校长郑燕祥教授、台湾 新北市永平高级中学李玲 惠校长。研讨会共有15位 论文发表人,探讨议题包 括 : ( 1 ) 小 学 的 KSSR 课程改革 ; (2)师资培 训的现状与改革的方向; (3)中等教育的现况、 改革与面对的挑战 ; (4 )华校董事会组织的革新 与效能。第三场议题将以 A、B场次进行,分别探 讨(3.1)独中教育改革 的检讨 ; (3.2)国际和私 人教育的发展对中等教育 的冲击与挑战。
与,探入探讨我国华文教 育发展的现况、挑战及改 革方案。2014年马来西亚 华文教育研讨会欢迎在籍 中学生、大专生、教育工 作者、公众人士报名参 与 , 报 名 费 为 RM200, 费用包括论文手册、午 餐及茶点,有意参加者 可拨电林连玉基金(0321422496/03-21422497) 查询详情。
华教研讨会筹委会于 2014年3月8日举行新闻 发布会。
两场论坛的题目 分别是“独中教育的发 展与挑战”及“社会转 型中的独中生存与发 展”。会议邀请到全国六 所独中校长及副校长参
11
活.動.綜.合.報.道
|2014年5月|
煽 动 宗 教 抗 争 抑 或 制 造 族 群 政 治 的 矛 盾
公 共 论 坛
政权利用课题强化自己 2014
年一开 年就发 生了“阿拉”字眼禁止被 其他宗教使用、JAIS多次 擅自进入基督场所检查盘 问、巫统和土权大肆宣传 回教徒叛教以及锡克教等 担心受“阿拉禁令”牵连 等事件。 为此华社研究中心与 林连玉基金于1月23日(星 期四)晚上八时正,于林 连玉纪念馆举办 “煽动宗教抗争抑或 制造族群政治的矛盾 ? ” 公共论坛,及时应对时局 的发展。 当晚的主讲人有拉曼 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中和 博士、伊斯兰前中央委员 会理事刑福庄先生以及马 来西亚圣经神学院前院长 陈金狮博士,由华研董事 吴彦华主持。 讲座先发表著名人权 律师、华教机构法律顾问 杨培根律师所提呈的论文 开始,由华研副主任詹缘 端代为发表。杨律师从宪 法与人前的角度,分析阿 拉争议。 马来西亚圣经神学 院前院长陈金狮牧师认 为,“阿拉”字眼课题在 国内引起一些骚动,是由 一小撮偏狭丶无知及怕输 (kiasu)的分子所引发。 他指出,因为有政教机构 的撑腰,“阿拉”字眼课 题被利用于在宗教和政权 上强化自己,以压制基督 教。 他说 : “有关人士惧 怕基督教使用‘阿拉’名
12
称会影响穆斯林接受基督 信仰,因此常捏造穆斯林 改信基督教的天大数字危 言耸听。” 邢福庄则认为,“阿 拉”字眼课题反映马来 民族对本身民族的信心 问题,“在经济及教育领 域,他们还是有一种不安 全感,而这衍生到宗教 上。” 他指出,民调结果显 示,由于长期灌输相关的 观念,许多马来人都让阿 拉是穆斯林专属的字眼, 而穆斯林非政府组织中, 也存在不同的声音。 他续指,在“阿拉” 字眼的课题上,伊斯兰党 原本与民联站在相同立 场。惟,党内一些学者却 不认同民联的立场,这与 巫统使用主流媒体来打击
伊党有关。
为挡攻势调整立场 他认为,伊党为了抵 挡国阵的攻势,有时候必 须稍微调整立场及论调, 这毕竟是政治现实,要争 取民众支持,但当民众的 认识还没达到那个水平, 唯有暂时符合民众的理 解。 邢福庄说:“有的 人重视‘阿拉’的发音, 有的人强调‘阿拉’的写 法,有的人强调认识上帝 的德性,而不是把上帝锁 在一个名字或符号上。” 拉曼大学中文系系长 陈中和表示,我国马来人 信心不足,是因为国内有 马来政党要通过“马来人 脆弱”来捞取选票的最大 利器。
不断传达威胁信息 他说 : “我们经常听 到有人说‘马来人不会在 世上消失’,讲到现在还 没停。请问有哪个民族会 整天这麽说,只有感觉到 自己即将消失的人才会这 麽说。” 他认为,该政党为了 继续取得马来选票,就不 断要向马来人传达,他们 面对很大的威胁的信息, 包括在信仰及族群传统 上,随时会被威胁。 由于“阿拉”事件引 起各界议论,讲座座无虚 席,当晚吸引了约150人出 席。 (讲座内容截至《东 方日报》2014年1月24日报 导)
活.動.綜.合.報.道
|2014年5月|
第 八 届 全 中 华 生 活 营
提高中学生
对华教、中华文化认知 |黄翠妮整理|
继
2012年后,林连玉基金再次成为马大全中华 生活营协办单位。
全国中学华文学会生活营(简称全中华)是马大华 文学会旗下的一个特别活动,至今已经迈入第八届,主 要的目的是举办 生活营给全国的中学华文学会的中学生 以提高中学华文学会的素质。 全国中学华文学会生活营自全中华三开始,每年全 国巡回的形式进行目的是为了让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有机 会接触和参与全中华。今次全中华共有两个分站,第一 个分站是于11月22日(星期五)至11月24日(星期日) 进行的北马分站,地点是在霹雳太平华联国民型中学; 第二个分站是于11月29日(星期五)至12月1日(星期 日)进行的东海岸分站,地点在彭亨文德甲华联国民型 中学。 筹委们在分站的造势活动与筹备过程中,获得林连 玉基金副主席吴建成校长、林连玉基金中彭联委会主席 廖观书以及当地学校的支持与协助,让营会顺利完成。
每年率领营员参观族魂墓园 首次到纪念馆上华教故事课
马
大全中华生活营每年都会邀请华教园丁 莫泰熙为营员上华教故事课,并到林连 玉墓园进行公祭,今年也不例外。 营员于3月22日(星期六)早上九时抵达墓 园,活动先由公祭仪式开始。仪式由全中华外务组 长赖煜升诵读祭文,然后在莫泰熙的带领下,全体 营员和工委向族魂行三鞠躬礼,并在其墓前献花表 达敬意。 公祭仪式后,由工委带领营员参观墓园,大家 前往林连玉纪念馆听华教故事,以让营员今后了珍 惜使用华语的时刻,并以能使用华语为傲。 全中华在活动结束前,为莫泰熙老师准备了短 片,透过收集历届营委的祝福,感谢莫老师多年的 陪伴,一起走过无数届的全中华。
希望林连玉精神贯穿全中华 全中华8今年的总站设在马来亚大学第十二宿舍以及 白沙罗中华小学,于3月21日(星期五)至24日(星期 一)进行。 林连玉基金常务董事姚丽芳在3月21日举行的开幕 典礼上致词时表示,林连玉基金支持这项深具意义的活 动,是希望林连玉先生“多彩多姿,共存共荣”的精神 能贯穿其中,因为林连玉先生认为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 族的国家,各族必须在公平合理的环境下学习自身的母 语。 她说 : “中学生、年青人更应该有梦。为实现梦 想,现在就要努力搞好学问,关怀周遭,了解世界 ; 不 应只独善其身,还要主动接触友族同学,共同打造国 家的未来。马丁路德金的梦实现了,目前美国总统是黑 人。林连玉的梦,要靠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最后,姚丽芳以“扎根华社、胸怀祖国、放眼世 界!”赠送予所有的筹委与营员。
13
活.動.綜.合.報.道
|2014年5月|
不 让 他 们 渡 黄 河 — — 林 晃 昇 纪 念 文 集 新 书 推 介 礼 暨 讲 座
社运参政 ——两线制的今昔与未来 右起:陈亚才、曾剑鸣、林宏祥以及潘永强。
|雷秋明整理|
为
配合《不让他 们渡黄河—— 林晃昇纪念文集》新书出 版,林连玉基金在3月31 日举办了新书推介礼暨讲 座。大会邀请了林晃昇前 战友兼董总前执行秘书李 万千成为新书推介人,讲 座方面则邀请曾剑鸣先生 担任讲座主持人,讲座的 三位主讲人分别是隆雪华 堂执行长陈亚才、尊孔独 中校长潘永强博士和专栏 作者林宏祥。 李万千在推介此书表 示,这本纪念文集是林晃 昇研究初步成果的呈现, 奠定将来继续深入研究林 晃昇和那个时代的基础。 他指出此书的重要性在于 作者们针对1970至1990年 代的华教运动、民权运 动、民主政治启蒙运动的 时代和危机的社会背景作 出研究。作者群除了有老
14
一辈的学者,亦有中生代 的学者和新生代的学者。 李万千表示此现象非常健 康,值得鼓舞。 新书推介结束后, 便进入“社运参政——两 线制的今昔与未来”的讲 座。主持人曾剑鸣首先提 出面对政党轮替失败后的 政治时局,社运或华团应 该要思考往后的策略以及 社运未来的路向。
林晃昇敢于提出 三结合与两线制 林宏祥认为,出版 文集或建办纪念馆固然是 追悼和追思伟人的方法之 一,可是他觉得最好向伟 人致敬的方式是超越伟 人。林宏祥非常钦佩林晃 昇先生,因为即便他不知 道三结合、两线制等政治 策略最终带来的作用,可 是他毅然向前。 林宏祥指出,目前
的公民社会不成熟,无法 制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制 衡国阵和民联。他希望民 众的不满情绪得到发泄以 后,更重要的是以实际行 动来促成改变。他也提 醒,在多元社会里永远存 在分歧,每个族群和阶级 都会以自身利益和诉求作 为首要考量。因此,各族 可尝试制造共识和管道去 宣扬自己的理想和理念, 减少分歧。
国家转型 不能只依赖政党 潘永强校长分析了社 会运动的种类 ; 第一,直 接面向与对抗国家,纠正 制度上不公平的结构。第 二,不须面向国家,更多 的是跟社会传达价值观和 理念。 他指出社运不一定要 参政,如果社运要上升到 政治的斗争则需思考参政 与否。潘永强表示华教运 动的本质属于第一类的运 动,需要面向国家,希望 国家做出制度性的改变或 调整,否则没有办法完成 华教运动的诉求。 他进一步补充,要实 现民主政治,两线制只是 一个手段或工具。即使政
党轮替,社会运动的力量 也必须要存在。很多国家 转型和国家重建的工作不 能只是依赖政党或者政治 精英来完成。反之需要很 多民间力量以及公民社会 去推动和创造条件。他认 为要建立一个成熟和健康 的民主,肯定需要更漫长 的路程,因此需要更大的 耐心。
冀后辈 超越林晃昇时代 陈亚才首先提醒大 家,1970至1980年代,董 教总在政治上的各种探 索,从“打进国阵,纠正 国阵”、三结合或者后期 的壮大反对党的促成或推 动两线制等的政治运动都 没有一个深刻的总结。在 这种情况下,领导人的角 色更为重要。可惜的是, 林晃昇作出的政治改革并 没有形成一股潮流让后继 者跟随,因此,林晃昇的 形象和特色愈发突现。 陈 亚 才 也 感 慨 地 : 说 “我们不应该只是享 受前人的恩泽,我觉得 这一代人应该有所超越, 至少有一点点东西。否 则,50年后,我们还是只 有林晃昇罢了。”
活.動.綜.合.報.道
最后,他鼓励年轻朋 友多参与社会运动,老前 辈也应该多给机会年轻朋 友表演。如此一来,就能 够感受到队伍里的活力。
|2014年5月|
当天出席人数约90 人,包括林晃昇的三位女 儿、槟州联委会的主席谢 蔡梧、彭春淇、马六甲联 委会主席阙帝兴、副主席 杨应俊、委员黄群娣、海
鸥集团创办人陈凯希、隆 雪华堂会长陈友信、新纪 元学院前财政江秀滔、大 同华小董事长龙锦平、人 民之声顾问柯嘉逊博士 等。
我 没 那 么 差 : 从 特 辅 教 育 的 实 践 看 多 元 教 育 的 理 念 讲 座 暨 新 书 推 荐 礼
李晓芬:只有生命才能够影响生命 |黄翠妮整理|
配
合《我没那么 差——本土特 辅教育与多元成长的故 事》出版,尊孔独中、林 连玉基金以及众意媒体于 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 晚上7时30分联办“我没那 么差 : 从特辅教育的实践 看多元教育的理念”讲座 暨新书推荐礼。 作者李晓芬是尊孔独
中辅导处前主任,目前在 台湾进行学术研究工作, 同时在学校兼任谘商心理 师。《我没那么差》是作 者在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 理与辅导学系硕士论文,
此书也是马来西亚第一本 以独中特辅教育为案例研 究的论文。 李晓芬在分享时提 到特辅教育强调补偿性原 则。究竟什么是平等与正 义的教育?李晓芬以一张 图(见左图)带出推行特 辅教育的必要性。图中的 箱子就像是教育资源,如果 按“公平”原则分配,每一 位孩子都将得到一个箱子( 资源),然有些孩子其实不 需要箱子就能看到比赛,有 些孩子就算得到箱子,也还 是无法看到比赛;但如果依
左起 : 林连玉基金 义务秘书林顺康、 林连玉基金常务董 事姚丽芳、隆雪华 堂会长陈友信、隆 雪华堂执行长陈亚 才、尊孔独中校长 潘永强博士、新书 推介人李万千、槟 州联委会主席谢蔡 梧(后)、著名诗 人甄供、林晃昇大 女儿林钟玉、新纪 元学院前财政江秀 滔、大同华小董事 长龙锦平、人民之声 顾问柯嘉逊博士以及 马六甲联委会主席阙 帝兴。
照“正义”的标准来分配箱 子,则每个孩子都将能看到 比赛。 李晓芬也强调,师生 关系是改变学生的关键。 她说 : “只有生命才能够 影响生命。在访谈的过程 中很少受访者提到学习的 部分,而是一再地告诉我 什么老师影响了他们,什 么老师改变了他们,老师 如何去关心和肯定我,可 见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 影响最深远的部分。” 此讲座暨新书推介礼 在林连玉纪念馆举行,约 70人出席包括尊孔独中老 师、家长和学生。其他主 讲人为尊孔独中校长潘永 强、马六甲培风前校长张 永庆,而尊孔董事长沈德 和则为新书推介人。 李晓芬表示,能够 在林连玉纪念馆办新书推 介,让她心情激动,因为 深受林连玉先生的影响, 才造就她今天对华文教育 和独中的热忱。
15
活.動.綜.合.報.道
|2014年5月|
29跨族群团体共同成立 全国教育改革行动委员会 |江伟俊整理|
林
连玉基金与其 他28个关注教 育课题、来自不同背景的 非政府组织,于2014年4月 4日,假隆雪华堂第二会议 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 成立全国教育改革行动委 员会,以为教育体系之兴 革共同努力。在经历多次 商讨后,委会员最终达致 以下共识,并借此为教育 改革方案的基础: 一、马来西亚的多元特质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 元族群、文化、语言,并 拥有多源流教育体系的国 家。因此,有关教育的立 法、政策与改革论述都必 须奠基于多元社会特质之 上。 二、全面的思考角度 为长远计,教改应朝 全面性的思考,从本土视 角出发,以期达致一个更 美好的马来西亚。 三、以多元为基础的团结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不仅在于支援各源流学校 的发展,透过多元推动团 结,也有助于培养国民教 育哲学所阐述的正直又富 有知识的人。 四、公平对待各源流教育 体系 所有源流学校都是国 家珍贵财产。因此,在教 育体系中,各源流学校都 应该得到同等、公平的对 待,且确保它们在国家教 育体制内,这点不应有任 何争议。
16
前排左起:马来西亚之子核心小组成员再也纳、森华堂主席刘志文、淡米尔基金会研究 员吉维、董总主席叶新田、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马来西亚伊斯兰革新组织总秘书再益 卡玛鲁丁、教总主席王超群、林连玉基金董事姚丽芳、马来西亚华校校友会联合会总会 会长陈鹏仕以及槟华堂副主席郑荣兴。 五、马来西亚语作为国家 语言 维持马来西亚语作为 国家语言之地位,并成为 所有学校的必修科目。 六、母语是基本人权,也 是有效的教学媒介语 母语是促进有效学 习,刺激学生批判性思 考、自主学习,以及积极 参与的最佳教学媒介语。 七、英语作为国际语言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 毋庸置疑。因此,各方须 设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程 度,以使他们有能力在国 际舞台上竞争。 八、日益下降的教育水平 关注国际数学和科 学研究趋势(TIMSS) 与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 (PISA)展开的国际性测 试所揭露的教育水平下降 趋势。 九、寓教于乐 年轻人在欢乐的环 境中能学习得更好。教育 体系应设法让学生积极参
与,鼓励他们勇于发问, 表达看法,让教学过程更 为充实,学生也能从中体 会到包容、理解、尊重与 公平的重要性。 十、因应未来挑战 国际竞争加剧,学生 们准备不足,教改须因应 各项未来挑战。 十一、接受素质教育的平 等机会 教育制度必须保障每 个学生,不论社会、族群 或其他背景,皆享有素质 教育之权利。 十二、为了实现上述的教 育改革,政府必须修改 《1996年教育法令》和修 正《2013年至2025年马来 西亚教育蓝图》。 此外,全国教育改革 行动委员会认同并且将继 续耕耘领域,即 : 教育哲 学与任务、公平议题、平 等议题、团结议题、教育 权力去中心化、素质与计 划、教育监察机构。
29个团体成员如下: 林连玉基金、吉隆 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马来西亚回教改革理事 会、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 合会(董总)、马来西 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 总)、淡米尔基金会、大 马之子、全国印裔权益行 动组织、森美兰中华大会 堂、华社研究中心、穆斯 林专业论坛、槟州华人大 会堂、马六甲中华大会 堂、马来西亚柔佛州中华 总会、马来西亚华校校友 会联合会总会、马来西亚 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马 来西亚留华同学会、马来 西亚留日同学会、马来亚 南大校友会、独大有限公 司、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 合会、马来西亚广东会馆 联合会、马来西亚广西总 会、马来西亚三江总会、 马中经贸总商会、马中友 好协会、八大华青、马来 西亚基督教青年协会、马 来西亚乡青总团联谊会
活.動.綜.合.報.道
|2014年5月|
2014年林连玉基金 脑力激荡与工作策划营总结 (林连玉基金常务董事莫泰熙总结摘要) |黄翠妮整理|
2014
年林连 玉 基 金脑力激荡营针对两大主 题,即 : (一)“推广林 连玉精神“的整体工作规 划方向与重点 ; (二)如 何永续经营林连玉基金, 进行讨论与归纳。 针对第一个主题, 今天的讨论将之归纳成三 点:为何推广林连玉精 神、如何推广林连玉精神 以及宣传方法与对象。推 广林连玉精神的意义在 于,林连玉精神具备普遍 的抗暴精神与中庸的理念 以及林连玉精神符合当代 公民社会运动的理念,值 得我们去推广和弘扬。 至于如何推广,这 里有一句话很不错—— “扎根华社”,不要忘记 我们来自华社,但也要扩 展到友族,指的是内部是 基础,外部是延伸,所 以得先做好内部的组织, 从中央扩展到地方。当中 有提出一个做法是设法与 全球中庸行动基金会建立 联系,建立各民族相处的 中庸精神。另外,华小有
14%的友族学生,我们应 该善用这个平台,建立好 我们的基础,将来跨族群 从小学开始,让友族认识 华文、认识华文学校。同 时与华社青年团、妇女组 等建立联系,合作办活 动。 宣传的方法和对象。 使用面子书与年轻人沟 通,并通过讲座接触小学 生、中学生与大学生。对 于小学、中学和大学生, 我们一定要物色核心合作 单位。小学我们要找教 总,与教总建立亲密关 系 ; 中学要找重点学校包 括独中和国中,如果可以 找一些聚点和基地,就可 以慢慢建立我们的影响 力 ; 大专生可找马大全中 华,他们每年搞全国中学 生生活营,今年已是第八 年,他们有一定的组织能 力和延续性。同时,我们 要跟社团和群众透过联办 活动,维持联系。 马六甲和槟城联委会 透过去吊唁累积一些群众 的基础,虽然影响不大, 就如陈国华先生所说,为 林连玉基金建立一个立足 点,而这个立足点就是林
连玉行,如果善于经营林 连玉行、然后总结经验, 我们可以办出自己的特 色。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对 象,出版多元多语的宣传 品和书刊,例如将柯嘉逊 编的英文版书翻译或重编 林连玉的书籍以及出版林 连玉全集。有人建议将莫 泰熙的华教故事制成CD系 列放上网、制作优质、具 有收藏价值的纪念品与更 多的影像产品,讲究素质 也要符合年轻人的需要。 另外重要的是培养人 才,林连玉基金可以支援 华团的翻译事务。一些人 才回国后不在华教界,而 在商业机构里面,我们需 要跟这些人才建立网络。 我们需要义工团,这对将 来经营纪念馆会的营运比 较有利。义工团可以协助 导览纪念馆与周边社区, 这或可以带来收入。 还有公民教育,我们 曾经在尊孔做实验教学。 公民教育不单是在中学, 也须将民主人权意识推动 到大专。1980至1990年代 初期,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有一批年轻人,像李书祯
和张永庆在搞民主、人 权,出版很多小册子,而 且到处去演讲。今天许多 华团重要领袖,就是当年 这批青年。看到别人当年 做出这样的成绩,我们也 要往这方面做努力,把林 连玉纪念馆经营成民主人 权,文化教育的学习基 地。 要永续经营,我们一 定要让中央到地方清楚林 连玉基金短期、中期和长 期的目标。永续经营有两 大要素,就是人和钱。我 们需要“统一战线”要走 向群众,加强中央和地方 联系,通过电邮或面子书 加强对青壮世代的宣传和 联系。同时,通过赞助人 计划扩大人脉与财源。 财力方面,除了开 源,也要节流,经营盂兰 盛会,也建议“专款专 用”或成立“基金会”, 扩大白事与红事的经营。 永续经营不容易,应该把 焦点放在怎样把纪念馆经 营起来,寻找另外一种模 式吸引人家。 最后希望一切能成 功。
17
林.連.玉.紀.念.館
|2014年5月|
林连玉纪念馆各楼层空间分布图 (张集强先生提供)。
林
连玉先生逝世后,当年华社就有建设林连 玉纪念馆的倡议。不过,由于种种原因, 从概念提出、资源考虑,到馆址物色、筹款策划,前 后历经了廿余年波折。2007年,林连玉基金重新思考 定位,重新制定发展策略,扩大队伍,开始具体落实 林连玉纪念馆的筹款和建设计划。 从2007年至2010年,透过全国各地多项筹款活 动,林连玉基金得到华社群众大力支持,筹获马币 448万元,并在2011年购得坐落于吉隆坡马哈拉惹里拉 路(Jalan Maharajalela)的一座五层半大厦,耗资465 万。此地位处吉隆坡传统华人文化中心纽带,交通方 便,算是建馆的理想地点。随后,再经过两年筹款、 规划、绘图、装修等工作,林连玉纪念馆终于在2013 年杪落成启用。纪念馆硬体建设告一段落后,展示空 间布展工作、文物征集等软体建设持续进行,预计将 于2014年杪开幕。 诚如〈林连玉纪念馆落成碑记〉所言,设立林 连玉纪念馆有三层意义:(一)林连玉先生是我国华 人文化和历史的代表性人物,是建国时期华文教育以 及华裔公民权益的重要发言人。林先生代表当时华社 公意,奠定了百万华裔公民的政治地位和文化格局。
18
林连玉纪念馆四楼展示空间硬体部分已经完成,布展工 作尚在进行中,预计在2014年底开幕。
林连玉纪念馆落成碑记位于纪念馆一楼入口处。
林.連.玉.紀.念.館
|2014年5月|
林連玉紀念館展館空間
LIM LIAN GEOK MEMORIAL SPACE PLANNING 1 林連玉生平 LIM LIAN GEOK BIOGRAPHY 2 館長室 CURATOR’S ROOM 3 林連玉雕像 LIM LIAN GEOK STATUE 4 文物展示 ARTIFACTS 5 華教歷史 HISTORY AND ANNALS OF CHINESE EDUCATION 6 多媒體放映區 MULTIMEDIA SPACE 7 華教戰友 BAND OF CMARADES 8 林連玉基金成立背景 HISTORIC BACKGROUND OF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9 詢問處 INFO COUNTER
林连玉纪念馆展示空间 展示内容(张集强先生 提供)。
林 连 玉 纪 念 馆 纪念林先生,也就是纪念那个年代华人的处境和奋斗 史。(二)肯定林先生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顶天立 地的人格典范,并为此人格和精神预留应有之地位, 树立风标。(三)弘扬林先生争取多元民族平等、母 语教育平等的精神,以及“多彩多姿,共存共荣”的 建国理念。林先生这种眼光和格局,正是纪念馆所要 彰显的普世价值。 林连玉先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意涵, 建设林连玉纪念馆正可以恰如其分展示其象征意义以 及他应有的历史位置。为林先生预留这个历史位置, 也是为非主流族群在这块国土上保留应有的地位与尊 严。 ●文转下页
林连玉纪念馆三楼活动空间,适合举办中小型各类活 动或展览。
19
林.連.玉.紀.念.館
|2014年5月|
林连玉纪念馆自2013年12月15日启用仪式开始,在三 楼活动空间主办“巍巍劲节干云霄—林连玉先生生平 事迹展”,开放公众参观,让更多新生代认识林连玉 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精神。
●文接上页 因此,林连玉纪念馆将遵循文物馆运作规范 准则,设立文献室和资料室,集中及妥善保存林 先生以及华教运动的文物和资料。在丰富馆藏的 基础上,加上有计划的布展工作,纪念馆希望能 够让后辈子孙和不同族群了解林先生生平事迹、 与他一起奋斗的战友,以及那段波澜壮阔的华教 运动历史和民主斗争进程。 为了带动不同层面人士的参与,除了开展馆 藏、资料和出版等长期计划,林连玉纪念馆也将 主办定期的活动项目,推展吉隆坡传统华人文化 纽带人文历史课题的结盟和社区串联工作。通过 静态展示、动态活动、社区串联以及知识资源的 结合,林连玉基金希望纪念馆最终能够发展成为 实践林连玉精神的基地,成为推动母语教育、弘 扬多元文化、促进民主人权的平台。 从1986年林连玉墓园完成,到2013年林连 玉纪念馆落成,从中可以看到华社广大群众一 点一滴、集腋成裘的支持和认同。在纪念馆落 成之前,人们已通过公祭、出版、讲座、各项 活动等,尤其是群众性的筹款活动,认识到林连 玉先生及其事迹。纪念馆落成之后,未来应当发 挥更大的作用。林连玉纪念馆管委徐威雄先生说 过 : “一般上学者用‘保存记忆’与‘发扬传
20
译’来概括纪念馆的主要功能”,“试着把这两 者功能引伸为六大义,即 : 纪念、备忘、存档、 教育、地志、精神。前三者是‘智以藏往’的机 能,后三者则偏向‘神以知来’的使命。”他认 为人需要回忆来寻找自我,也需要精神来引导未 来。纪念馆经营得当,有望成为“述往思来的庄 穆殿堂”。 林连玉基金遵循林连玉先生所说的“对付 破坏最好的答复就是建设”,积极参与推动华教 巨轮前进的工作 ; 在林先生的精神感召下,为促 进马来西亚的公平、民主、进步,乃至世界的公 平、民主、进步,贡献一分力量。林连玉纪念馆 的落成,为弘扬林连玉精神的工作奠立了一个更 好的基地,并期望成为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文化 的一个重要纪念地,同时打造成为一个社区与跨 族群公民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
林连玉纪念馆预告活动和出版: 2014年5月、11月: 出版《林连玉纪念馆通讯》(半年刊)。 2014年12月: 出版《林连玉纪念馆开幕纪念特刊》。 2014年12月13日(星期六): 配合华教节举行纪念馆开幕仪式、主题讲 座。
各.區.脈.動
|2014年5月|
各州区联委会巡访
❶
“当今华教课题及时事演进”北马巡回交流会 ❷
|黄翠妮整理|
林
连 玉 基 金 于2013年9 月27日至29日期间,巡 回北马举办“当今华教 课题及时事演进”交流 会。 林连玉基金副主席 吴建成校长以及常务董 事莫泰熙为交流会的主 讲人。 在9月27日(星期 五),于吉打华人大会 堂的交流会上,吴建成 表示,作为华教组织领 导,必须有宽阔的胸 怀,且公平对待各组 织,在民主协商理念 下,共同商讨华教所面 对的问题,再寻求双赢 的方案。
❸
❶吉玻联委会 ❷槟州联委会 ❸霹雳联委会
莫泰熙认为,当今 的华教必须跨越族群, 走入友族社会,让他们 了解及明白华教的窘境
和捍卫华教的意义,否 则华教只会节节败退。 他坦言,华教危机从未 消失,且又面对华教领 导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因此只有走入友族社 会,打破种族政治,华 教才有希望。 林连玉基金吉玻联 委会主席陈湘荣促请华 教领导必须团结一致, 勿在这时候分裂,否则 华教将受到破坏。 除了拜访吉玻联委 会,北马之行也安排9月 28日到槟城的马韩江校 友会总会东山堂以及9月 29日怡保的巴占嘉玛广 场与当地的华教人士以 及社团领袖进行交流。 随行的林连玉基金 义务秘书李亚遨汇报林 连玉纪念馆的进展,并 向各地出席者推动常年 赞助人计划。
21
各.區.脈.動
❶
|2014年5月|
❷
❸
“推动常年赞助人计划” 林
连 玉 基 金 于 2011年购得位 于吉隆坡市区马哈拉惹里 拉路(Jalan Maharajalela) 五层楼建筑物做为林连玉 纪念馆。随着林连玉纪念 馆的落成,林连玉基金将 推动常年赞助人,以便纪 念馆能够永续经营。 为此林连玉基金在 联委会主任吴建成的带 领下,于10月4日至6日巡 回南马,为各州区联委会 成员汇报林连玉纪念馆进 展,并希望借着各州区联 委会的力量,让更多人加
❺
22
入成为常年赞助人,让林 连玉纪念馆成为实践林连 玉精神、推动母语教育、 弘扬多元文化、促进民主 人权的文教中心。 此行拜访的联委会 包括林连玉基金巴株吧辖 联委会、昔加末联委会、 新山联委会、笨珍联委会 以及永平中学,获得各州 区联络人热情款待。随行 有莫泰熙、学术委员李万 千、马六甲联委会代表阙 帝兴与黄群娣、行政部江 伟俊以及黄翠妮。
❹ ❶永平中学 ❷笨珍 ❸峇株吧辖华仁 中学 ❹新山留台同学会 ❺昔加末
各.區.脈.動
❶
|2014年5月|
❷
❸
巡回交流会
❹
❶在 拜 访 之 余 , 巡 访 成员也结伴到关丹直 落尖不达海滩放松心 情 。 ❷登 嘉 楼 华 人 文 化 协 会 ❸关 丹 ❹联 委 会 成 员 们 到 访 淡马鲁时获得中彭联 委会主席廖观书热情 款待。
每
一年的林连 玉基金各州 区联委会都会结伴出席 由吉兰丹联委会举办的 华教节序幕礼。一如往 年,林连玉基金董事以 及各州区联委会成员, 浩浩荡荡地到丹州支持 序幕礼重点活动——吉 兰丹华教风情与回顾 展,同时在10月18日至 20日拜访东海岸各地华
教人士与社团领袖。 此趟巡访共拜会 了吉兰丹、登嘉楼、关 丹以及淡马鲁的友好人 士,除了汇报林连玉基 金以及纪念馆的最新消 息,也希望接下来能够 获得各区的支持,推动 常年赞助人计划。一同 巡回东海岸的联委会成 员包括吉玻联委、槟城 州联委会、霹雳联委
会、昔加末联委会、笨 珍联委会以及永平召集 人。 在登嘉楼华人文化 协会主席林玉通、林连 玉基金中彭联委会主席 廖观书林连玉基金吉兰 丹联委会主席陈子儒、 关丹黄道坚等友好人士 招待与安排下,促进了 各州区联委会成员之间 的感情。
23
各.區.脈.動
|2014年5月|
2013年华教节序幕礼筹获20万
华教人士齐聚巴生 展现团结力量 |黄翠妮整理|
此外,令人振奋的是今次的华 教节序幕礼共筹获20万令吉,在扣 除活动开销后,将全数捐给林连玉 纪念馆充作纪念馆运作经费。巴生 画家谢锡明与巫雪英夫妇也赠送画 作给大会鸣锣人与击鼓人。
本次华教节序幕礼由巴生兴华 中小学校友会、林连玉基金巴生滨 海区联委会、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校 友会、巴生滨华中小学校友会、巴 生光华中学校友会、巴生中华校友 会、巴生区发展华小工委会、瓜拉 冷岳区发展华小工委会、雪隆留台 同学会以及马来西亚黄氏登进家族 会青年团联办,巴生乐天联谊会协 办。
大会安排一系列由学生呈现的 精彩文艺表演,包括歌唱表演、舞 蹈表演、兴华中学华乐团与合唱团 呈现《如风如日》、巴生中华中学 呈现舞龙表演等。
出席嘉宾包括林连玉基金顾 问黄明治、林连玉基金主席拿督杜 乾焕博士、华总前会长丹斯里林玉 堂、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雪州高 级行政议员拿督邓章钦、班丹马兰 州议员陈博雄、林连玉基金各州区 联委会主席以及巴生兴华中学校友
❶资深学者杨泉博士以及华研副研 究员黄集初受邀主讲“2013-2025 年教育大蓝评析与建议”。 ❷配合国庆日,全体工委以《因为 这个国家》做为谢幕。 ❸趁着各州区联委会共聚巴生,林 连玉基金于8月24日晚上8时正举办 了联席会议。
24
会主席兼大会主席颜建义。
着巴生滨海区文教团体 的合作无间,2013年度 华教节序幕礼于8月24至25日,在 巴生兴华中学圆满举行。各界华教 人士踊跃出席,以行动展现华教团 结的力量。
凭
❶
为配合华教节序幕礼,主办 单位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联委会 同道以及华教人士准备了两项活 动:“认识四独中”办学概况说明 会以及“2013-2025年教育大蓝评 析与建议”讲座会。讲座主讲人由 资深教育学者杨泉博士以及华社研 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集初硕士担任。 大会除了希望透过华教节弘扬林连 玉精神,也希望借着序幕礼的系列 活动,提供华教人士交流平台。
❷
❸
各.區.脈.動
|2014年5月|
吉兰丹华教风情与回顾展 |黄翠妮整理|
配
合2013年华教 节庆典,林连 玉基金吉兰丹联委会联合 丹州各校于10月18日(星 期五)上午10时至下午4 时,在吉兰丹中华总商会 礼堂举行吉兰丹华教风情 与回顾史料展及叶逢仪作 品展。 该史料展以图文并 茂的方式展示丹州15所华 小、2所华文中学及1所独 中的简史。每所学校各有8 个看版。该会希望通过是 项活动,唤起大家对华教 的关注,更关心华教的发 展。他们也希望社会借此 了解各校创校的沧桑史及 困难。
联委会主席陈子儒在 开幕致辞时表示,今次活 动重点放在史料展及出版 特刊,庆典主轴为“关心 我们的华教”,标题定名 为“吉兰丹华教今昔”, 以简略的史料展及图片, 让各界了解18所华校的过 去和目前情况。 丹州华校为数不多, 有的已接近百年,最年轻 的是话望生布赖新村华 小,另外15所学校因各种 因素而关闭。无论时间长 短,每所学校都负起传承 母语的责任。 陈子儒希望,各校能 设立史料室或历史走廊, 将珍贵的文物在适当的时 候展出。此举可表扬先辈 的功绩,及让年轻一代饮
水思源,珍惜目前所有。 林连玉基金各州区联 委会成员在林连玉基金主 席杜乾焕博士的带领下结 伴出席该项活动,为活动 增添热闹。当天除了揭幕 仪式,林连玉基金常务董
事莫泰熙也在仪式广召林 连玉纪念馆赞助人,呼吁 大家为华教的传承贡献一 份力。此外,大会也安排 了中正、中华国民型中学 及本校学生呈献节目,为 展览增添色彩。
25
新.書.介.紹
|2014年5月|
《不让他们渡黄河——林晃昇纪念文集》
本
书书名“不让他们渡 黄河”取自1930年代 电影《夜半歌声》的插曲〈黄河 之恋〉的一句歌曲,是林晃昇生 前最爱哼唱的歌曲之一,更寓意 着林先生在华教平权运动的大义 前,寸步不让的决心。
生的家庭生活和一些华教重大事 件,例如举办统考的艰辛过程, 有第一手的描述和记录报导,相 当具有历史参考价值。林晃昇先 生的女儿、陆庭谕、龙锦平、陈 友信、莫泰熙、李云溪和李华联 为这一部分的作者群。
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三的附录部分包括李亚 遨、姚丽芳和潘永强三人曾刊登 于本地报章言论版有关林晃昇的 评论文章、桑景撰写林晃昇遗物 中一张林连玉送给林晃昇的照片 背后题诗的赏析文章,以及“我 们认识的林晃昇”座谈会记要。 附录里的文章主要目的为保存文 献以及供有兴趣读者参考之用。
第一,《论述篇》收录的9 篇论文,是林连玉基金在2012年 为纪念林晃昇逝世十周所主办“ 林晃昇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 文,就林晃昇先生在华教和民权 的贡献,发表研究心得。作者包 括李万千、王琛发、詹缘端、徐 威雄、江伟俊、房怡谅、甄供、 柯嘉逊和陈耀泉。 第二,《追忆篇》则收录 林先生的家属、亲友、同道和部 属,对林先生追思、缅怀和回忆 的文章,当中有一些文章对林先
售价:RM30
《当代评论——教育改革:求索漫漫教育路》
马
来西亚教育部于2012 年杪公布《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版)》, 引起社会轩然大波,备受众人瞩 目,各界纷纷对此提出批评与建 议。多源流教育系统阻碍国家团 结?教育应该是全民导向还是精 英主义?教育改革该如何进行? 由于教育兹事体大,影响深远, 吾人理应更为深入探讨与集思广 益,并借鉴国外经验,从而解析 马来西亚已百病丛生的教育体 制。 为此,本刊有幸邀请到多位 国内外资深学者、评论员与社会 工作者拨冗撰文,文章包括: 教 育 改 革 :黄祯玉〈独 中校本教师进修模式中的教师
主体性〉、王国璋〈教育与国 家认同:反思香港“德育及国 民教育科”争议〉、邓育仁〈 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在台湾的 新情势与新未来〉、潘永杰 〈公民教育在马来(西)亚〉、 黄集初〈教育大蓝图:改革国民 教育〉、李晓芬〈关怀弱势学生 的教育问题——谈独中特辅教〉 、张荣强〈国家教育改革:探讨 国中华裔生面对的问题〉 有意购买者,请向各大书 局查询,或联系林连玉基金行政 部03-21422496/97。详情请游览 《当代评论》网站与面子书,谢 谢! 售价:RM12
《当代评论》网站:http://contemporaryreview.wordpress.com 《当代评论》面子书:www.facebook.com/Contemporaryreview
26
好.文.分.享
|2014年5月|
—专访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王汎森院士—
发现问题,探索知识 问题1:请您分享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 最享受的是什么?请举例。
王 : 我的研究过程中最享受的是探索的过程,至于 研究写成出版之前的反覆校对,则是我最感辛苦的事。 我从大学时代便将许多可供进一步探讨的题目随 笔写下来,通常只写题目,累积下来有好几张纸。登入 “问题纸”之后,我便随时将相关的材料录下来,或是 随手记一点简单的线索。其实这样的问题纸及札记颇有 一些,但是年少时代所想像的问题,后来大多没有成 篇。然而这个习惯使我有一种“富有”的感觉,并且在 一步一步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发现的乐趣,所 以我曾经在一篇谈话中提到,我最享受的时候是看到一 个可以“成案”的问题,而且自己对于完成它又有相当 把握之时。然而愈探发现纠结愈多,这个漏洞也不好 补、那个漏洞也不好补时,就不免发愁了。 为什么会有写录各种可探索的问题的习惯呢?我作 大学生的时代,余英时老师的名气如日中天,我们常常 从他的著作去衍伸阅读,因为他讨论柯灵乌(Robin G. Collingwood)的《历史的理念》(The History of Ideas) 一书,所以我便刻意留心柯灵乌的其他著作,而且生吞 活剥地读过不少,其中读得比较有心得的是柯灵乌的《 自传》,当时台北购买原版西书的地方很少(到今天也 还是不多),我记得是在西风书店买到的。这本自传中 反覆提到“问题”与“答案”的逻辑,而且强调问一 个有实质内容的、方向对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我还记得《自传》中有一段话说,当我们开 的车突然故障时,打开车盖,不能仅是反反覆 覆地问“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问题”,而 是应该从车的症状中推测那里可能有问 题。从那里出发,再进行探测。道理 很简单,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 时候我们不知天高地厚,常到郑 钦仁老师的家讨论政治及学问。 记得有一次谈到历史科考试不 易判断学生的程度时,我还曾 经天真地向郑老师提议,何 不叫学生在考试范围内出十 道有意义的问题,然后老师 ●文转下页 王汎森简介 美国普林士顿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任台湾 中央研究院院士兼副院长。
27
好.文.分.享
●文接上页 就这十道问题的程度给分。很感谢老师的优容,当时没 有泼我一盆冷水。 到现在我还是保留了将可进一步追索的问题录入笔 记本的习惯;到现在我还是常对学生说,作研究时问对 一个好问题,仍然是最关键的。如果不是一个好问题, 则往往事倍功半,即使花了很大的力气,也经营不出好 的成果来。
问题2:您如何看待新生代的学术研究风 气 ? 我们担心低头族年轻人,少关心社 会,只注重自己的世界,他们是否能够 应付不断求是的研究生涯? 王:孙中山先生在一次谈话中提到他相信达尔文的 进化学说,所以对下一次革命的信心都比前一次高(大 致如此),我很羡慕中山先生的乐观态度,我基本上对 事情比较悲观,不过对于下一代,我并不悲观。 首先,我觉得新生代学术研究与我们那一代有一个 重要的不同,他们能到手的学术资料非常多,不像我们 还有之前的学者,常常为了索求一部书或访寻一宗原始 材料而东奔西跑。以我的第一本书《章太炎的思想》为 例,当时台湾不准购买大陆的书,所以像汤志钧的《章 太炎年谱长编》两厚册,还是美国一位朋友托人藏在衣 服中带回来的。还有我们过去往往望之垂涎不已的稀见 古籍,现在或者已经大量印出,或者已经数位化,或者 可以在网路上搜寻,非常之方便。而且随着各种电子资 料库的建置,检索古书变得快速无比,至于其他想像得 到或原先想像不到的便利更是无法尽述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新一代学者国际化程度比较 深,能够接触到各国最新的学术发展,并从中得到益 处。但是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正是在材料太容易取得, 敝精劳神于处理大量材料,而忽略了提高一个层次来思 考这个庞大的现象。或者是太容易用一个最流行的西方 理论“套”上去,忘了去挖掘、并开发出它原生的意义 与深度。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认为对社会的关心是研究 生涯很重要的养份,这并不表示我们的研究就应该只是 为了回应社会的需求。不过社会会酝酿种种氛围,影响 我们正在做的研究,这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很难用言 语来说明。它像是酿酒一样,何时、如何摇动橡木桶, 都会影响到葡萄酒的味道。也好像在拍打皮球般,每一 次拍打的弹力会遍及整个球身。摇橡皮桶及拍打皮球产 生的弹力,就像是“社会”作用于我们正在进行中的研 究。
问题3:面对时代的改变,学术研究所/ 中心有什么应该坚持及改变的?
28
王 : 过去,我会比较倾向不断“调适”以应付时 代的变动来回答,现在,因为“调适”方面的文字太多
|2014年5月| 了,所以我比较倾向于谈应该坚持的部分。 我觉得时代再怎么变,有几点是不能变的。第一, 是求真理的精神,“真理使人得自由”,学术研究亦复 如此。第二,是学术要关照社会。当然,我不主张学术 只是为了服务社会,如果随便将两者绑在一起,不但无 益,反而有害。不过我注意到近一、二十年来,学术有 象牙塔化的现象,而现实世界的问题却又日渐增多。譬 如说如何有效治理一个“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如 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如何培养优秀的政治领袖,全球化 下之经济治理等,都是非常迫切的。
问题4:网络资讯太多,加上社交媒体, 人们对许多事的看法往往过于片面,且 没有对获取的资讯作出考证,这种现象 是否对历史研究造成影响? 王:网路资讯与社交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是 诚如您所说的,人们对许多事的看清,往往过于片面、 过于主观、过于情绪化,而且流传太速、太广,动员力 量太大,这些都是问题。 网路与社交媒体对学问有好处,譬如一些基本的 知识往往一索即得。尤其是以前我们受文献材料之局限 没注意到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往往在网路上呈现, 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线索。但是,许多网路上的材料并 未经过一番客观而审慎的查证,等于是“以色列没有君 王”(there was no king in Israel)。这些知识没有经过审 酌就被好心人放在网路上共享,往往碔石夬混玉,夹藏错 误。此外,网路上的东西有时会非常主观或带着利益关 系人的观点。我有一次因想了解“孟良崮战役”,上网 查一些国民党将领李天霞的资料时,发现两种不能再极 端的相反评价同时出现在网路世界中,其中有一方显然 是旧部属或后人所写的。历史学者在参考这方面的资料 时,便要自己广泛衡酌,再做一个较公允的判断。
问题 5 : 未来学术研究的路会有什么变 化? 王:我目前的研究以十五世纪以后到1930年代的中 国为止,未来将会逐步上溯。此外,并将集中心力研究 清代嘉、道、咸时期的思想文化史。过去学界对这一段 历史的注意比较不足,而在西方,这一段时间是掀天揭 地改变的时候。 编按:本文摘要于2013年11月12日与《星洲日报》 副刊版刊登
好.文.分.享
|2014年5月|
林连玉纪念馆 与 社区关系 林
连玉纪念馆于2013年12月15 日正式启用,纪念馆希望 发展成为实践林连玉精神、推动母语教 育、弘扬多元文化、促进民主人权的基 地与文化中心。林连玉纪念馆位于吉隆 坡市中心马哈拉惹里拉路(Jalan Maharajalela),与隆雪华堂、老社区以及历史 古迹毗邻。
●教育推广:加强社区认同感
距离林连玉纪念馆不远的茨厂街 与苏丹街里的历史古迹承载了吉隆坡华 人自开埠以来的历史故事,例如 : 陈氏 书院、人镜白话剧社、广东义山、福建 义山以及各乡团会馆。为了增加社区之 间的互动,林连玉基金、隆雪华堂青年 团将规划苏丹街与茨厂街一带的社区营 造,加强串联与组织工作。 为此,林连玉基金、隆雪华青与森 华青筹办了“2014年台湾民主与公民社 会考察团”,于5月31日至6月8日间到台 湾进行社区考察,配合考察团也办了行 前培训以及后续工作讨论,包括4月12 日的“社区营造概念”以及4月26日的 “马来西亚社区状况与可拓展的方向” 培训,以下是两场讨论的总结与归纳。
社区种类: 一、地域性社区(Geographical Community) ·以“人际关系的群组”来定义社区,这种关系是以地理 为基础,人们互动的对象是居住相近的人。 ·人际关系通常都发生于一定的地域或邻近地区为范围。
什么是社区营造? ·社区营造是居民自觉性运动, 对居住环境改善有主动的参与权。
·社区营造的目的: 一、鼓励居民参与公共事务 二、营造一个社区社会与社 ııı会人 三、营造一个新文化与新社 会建立社区共同意识
·“人际关系的群组”包括工作、宗教、种族、政治、娱 乐等活动所组成的群体。 ·成员对社区应有归属感、认同感、社区中人与人之间有 联系。
二、功能性社区(Functioning Community) 或共同利益社区(Community of Common Interest) ·一群有共同背景,共同需要,或面对共同问题的人。他 ı们未必居住在同一社区内,但他们有共同的特质及利 ı益,例如:劳工、妇女及新移民。
29
好.文.分.享
|2014年5月|
如何开始社区工作?
●发掘特征:口述历史、资料收集
一、发掘特征 ·从各种调查工作、口述历史、访谈、历 ı史资料收集、居民印象等寻找社区文化 ı特征。
二、教育推广 ·对内宣传:教育推广巩固社区集体印 ı象,加强社区认同感以达致共同利益分 ı享,社会和谐的目的。 ·对外宣传 : 刺激旅游观光,以使社区得 ı到外来收益,最终用于反馈在社区文化 ı保存工作。
三、永续保存 ·以居民为主,成立社区自主性组织,探 ı讨社区环境永续经营及保存的策略。
社区生活议题区分为五大类: ·“人”指的是社区居民的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经营和 生活福祉之创造。 例如:商家、会馆、学校、居民 ·“文”指的是社区共同历史文化之延续,艺文活动之经营 以及终身学习等。 例如:社区历史、寺庙、书店 ·“地”指的是地理环境的保育与特色发扬,在地性的延 续。 例如:街道、建筑物、
·加强居民的认同感,以产生地域与文化 ı的保存意识。 ·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维护管理监 ı督、使软硬体建设能够平衡的发展,同 ı时也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
●永续经营:维护、管理、监督
·“产”指的是在地产业与经济活动的集体经营,地产的创 发与行销等。 例如:食物、手工艺、特产 ·“景”指的是社区公共空间之营造、生活环境的永续经 营、独特景观的创造、居民自力营造等。 例如:公共空间(街道、广场、空地)
简单来说,社区工作是一种介入手法,使用集体行 动的方式,促进居民自助、互补及自决的精神。社区工 作需找出以及满足社区的需要,解决社区的问题,培养 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达致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生活 素质,并能够促进社会转变。 以目前纪念馆的地理位置来看,茨厂街与苏丹街的 议题必然成为我们关心的重点社区。苏丹街在经历了两 年捷运征地抗争运动以后,必须思考的是如何永续经营 的问题,因为发展的魔爪似乎没有停歇的迹象,拆迁范 围继续扩大,苏丹街与茨厂街接下来必然遭受到更大的 破坏。
30
总的来说,林连玉基金接下来必须结合其他组织, 为社区扎根,注重传承也寻找人文故事和历史痕迹,包 括收集更多非官方但富有意义的民间史料,添补历史空 白部分;通过收集老街坊的口诉加以整合,呈现当年 的精神风貌。让下一代对于自身的文化背景有更多的认 识,才不会导致文化认知流失。 *备注: ·4月12日的“社区营造概念”主讲人为张集强 ·4月26日的“马来西亚社区状况与可拓展的方向”的主 ı讲人为杨两兴
文.告
|2014年5月|
林连玉基金文告选辑 母语教育乃全球趋势, 认同设立各族母语学校
林
连玉基金对于4非政府组织建议设 立各族母语学校表示认同,并促 请政府将其列为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 马来西亚青年记者俱乐部、马来西亚 穆斯林消费人协会、彭亨消费人协会与彭亨 印度社区福利组织日前建议设立更多母语学 校,以便促进族群团结与和谐。我们认为, 族群间的猜忌与冲突乃是差别待遇与不公平 政策所致,国家与社会和谐只有在各族享有 公平与平等对待下才有望发生。 (13/2/2014)
如实面对 教育素质低弱现实, 立即推行教育民主化
林
连玉基金对于我国学生再次于国 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表现差劣 深表关注,并促请教育部坦承国民教育素质 已病入膏肓,而亟需加强政策实施的透明度 与设置相应的监查机制,方可确保教育改革 得以顺利进行。 全球约有85,000名15岁学生参与2012年 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而我国在 创意解题项目中只取得422,低于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的平均值(500),并且在44个参与 国中仅排名39,成绩可谓糟糕之至。此外, 在此评估计划的数学、科学与阅读能力测试 项目中,我国也在65个参与国中排行第52 名。2011年的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 调查(TIMSS)中也都在平均值之下。 (04/04/2014)
全力支持精武 924保校静坐行动!
针
对吉隆坡精武华小校地争议,林 连玉基金呼吁土地及矿物局勿以 法律恐吓打压精武华小董事会,反之应以民 主精神,理性协商以探讨解决方案。精武华小 是一所非营利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以不分肤 色培育英才为己任,有关当局实不应在仍未 充分讨论之前,就诉诸法律行动,强行征用校 方自84年前已经使用的地段(LOT 1162)。 林连玉基金要求政府必须回到谈判桌与精武 校方继续沟通,商讨其他替代方案,而不是 不顾后果地毁坏现有民间筹资建立的校舍。 (19/9/2013)
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林连玉基金 要求教育部理性对话
林
连玉基金针对教育部长慕尤丁指 出将于9月6日推行《2013-2025 年教育大蓝图》表示深切关注,并要求教育 部须与公民组织会面,以听取民意,寻求共 识。 《大蓝图》虽未阐明消灭华小和淡小的 意图,不过却大篇幅质疑华、淡小的同质环 境有碍族群团结,进而视多源流学校为国族 建造的破坏者。我们认为,《大蓝图》的精 神应依循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原则,而非 一味盲从单元主义,试图以一族文化,凌驾 其他族群文化。 (03/08/2013)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No Syarikat 340615-V) Memorial Lim Lian Geok, No. 89 & 9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603-2142 2496 / 97 Fax: 03-2142 2487 E-mail: info@llgcultural.com Web: www.llgcultur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