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投遞時請退回: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西屯區
無法投遞時請退回: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西屯區 臺灣大道3段99號惠中樓8樓‧文化研究科)
臺中雕塑獎
臺中雕塑獎
網羅全國雕塑菁英參賽 藝文點滴
網羅全國雕塑菁英參賽 藝文點滴
張麗莉
張麗莉
以品質成就幸福好宅 蔡淇華
用寫作原力讓師生都 被看見 星光會談室
以品質成就幸福好宅
蔡淇華
用寫作原力讓師生都 被看見 星光會談室
漫遊新主張
漫遊新主張
校長的故鄉
校長的故鄉
走讀大肚區磺溪書院
走讀大肚區磺溪書院
封面故事
無法投遞時請退回: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西屯區
無法投遞時請退回: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西屯區 臺灣大道3段99號惠中樓8樓‧文化研究科)
臺中雕塑獎
臺中雕塑獎
網羅全國雕塑菁英參賽 藝文點滴
網羅全國雕塑菁英參賽 藝文點滴
張麗莉
張麗莉
以品質成就幸福好宅 蔡淇華
用寫作原力讓師生都 被看見 星光會談室
以品質成就幸福好宅
蔡淇華
用寫作原力讓師生都 被看見 星光會談室
漫遊新主張
漫遊新主張
校長的故鄉
校長的故鄉
走讀大肚區磺溪書院
走讀大肚區磺溪書院
封面故事
臺中的宜居魅力,彷彿是一曲優雅的爵士樂在晨曦中悄然響起,靜靜流淌於這片土地。
它的氣候溫柔如春風輕撫,生活機能如細水潺潺,而藝術氛圍則如山巒間的靈光,時而明 媚,時而深邃。這一切,如同一支悠然漫步的樂章,將浪漫、隨興、美妙融入城市的每一 寸角落,編織出屬於臺中的獨特節奏。
音樂擁有無窮的魔力,能夠滋潤心靈,不同的旋律如同情感的密碼,解讀著心中難以 言語的細微情緒。而爵士樂,那不羈的旋律,已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蕩漾。來自全球的無 數音樂家們,以他們的創意與熱情注入臺中的音符中,在每年十月,打造這座城市宛若一
座音樂的磁場,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樂迷,音符在臺中上空盤旋,融入秋風,與城市的每個 角落共鳴。
本期我們將目光聚焦於臺中這座充滿音樂靈魂的城市,隨著浪漫悠揚的爵士音樂,無 數優秀的本地與國際音樂家投入其中,以動人的旋律描繪出獨特的文化面貌。臺中爵士音 樂節辦理 20 年來,憑藉許多人的堅持與熱忱,讓爵士樂的節拍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市民的記 憶中,為城市注入了源源不絕的文化生命力。
透過本期的精彩內容,我們深入探討那些在音樂教育、舞臺演奏與爵士產業中辛勤耕 耘的「園丁」們,以及眾多初露鋒芒的新秀音樂家,他們用心靈與樂器對話,為未來的樂 章譜寫新的可能。讓我們一同細品這場屬於臺中的音樂盛宴,感受這座城市的爵士心跳。
秋風漸起,氣溫微涼,這正是走進臺中市各大藝文中心,親身感受藝術之美的最佳時 刻。讓豐富的藝術創作融入日常,點亮每一個平凡的瞬間,為生活增添無限色彩與靈感。
臺中市長
總編絮語
爵士樂,這一廣受市民喜愛的音樂風格,其魅力不僅在於那悠揚浪漫的旋律,更在於那 如嘉年華般熱烈的氛圍。當爵士樂的音符在空氣中飄蕩,心靈便會隨之沉醉,繁雜的煩憂瞬間 煙消雲散。在臺中,這股爵士風潮已延續了 20 年,成為這座城市獨特而瑰麗的文化名片。交
通部觀光署也將臺中爵士音樂節列為重要的觀光活動,透過國際觀光年曆,將臺中爵士樂的獨 特韻律與魅力傳遞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臺中爵士音樂節不僅是亞洲規模最大的爵士慶典,更在國際音樂界引起廣泛讚譽。爵士
樂的風潮已深入學校,近年來,謝明諺、楊曉恩、阮浚圃等多位傑出演奏家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更值得一提的是,熱心於爵士音樂教育的李承育團長與施孟玟老師,他們全心投入教學,悉心 培育新生代,讓人由衷敬佩。
除了音樂,臺中更是一片文學的沃土。惠文高中的蔡淇華老師在寫作領域精耕細作,他 以創作的力量引導學生進入文創的殿堂,巧妙傳授寫作技巧,使學生在各類文學獎項中斬獲逾
700 座榮譽。蔡老師更曾獲得師鐸獎與總統教育獎,筆下的作品如同壯麗的山河,播撒著文學 的種子,同時也培育出豐厚的文化底蘊。
在這座城市的脈動中,有一位推動文化活動不遺餘力的重要人物:龍寶建設公司的董事 長張麗莉,也是臺中市政顧問、財團法人台中市文教基金會的董事。她以非凡的專業眼光與對 完美的無限追求,成就了一個個建築的傳奇。她不僅以智慧與勇氣在商業世界中闖蕩,也榮膺 世界不動產聯盟(FIABCI)2024 年至 2025 年世界總會副會長,其成功的故事令人欽佩與景仰。
今年,臺中市的藝術氛圍愈發醇厚,共有 358 位藝術家參加「臺中市當代藝術家邀請展」, 每一件作品如珍寶般璀璨,令人目不暇給。感謝這些藝術家的奉獻與創作,讓臺中的文化更加 燦爛奪目,閃耀著無限的光輝。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
快門時光機
位於清水區靈泉里,舊地名「埤頭庄」, 1920 年(大正 9 年),因鰲峰山麓下的 「埤仔口」為清水斷層線上的湧泉處,清 澈可鑑,因而得名靈泉。而清水區的舊地 名「牛罵頭」也因「埤仔口」清澈的水源, 進而改名為「清水」。
光復初期,大部分婦女都有勤勞的美德, 天剛亮時,婦女們在埤仔口洗滌衣服,邊 洗邊聊天,充滿了人情味。
目次
媽媽市長伴讀
01 爵士流轉 音符漫染長空
總編絮語
02 爵士之都 藝文臺中
快門時光機
03 埤仔口
星光會談室
龍寶建設董事長 06 張麗莉 以品質成就幸福好宅 Oct. 2024 │ No. 57
2023 臺中爵士音樂節「泰國 Denny Euprasert Quintet」
文青風向球 用在地食材寫一首情詩 36 TU PANG 地坊餐廳 CONTENTS
「聽」見爵士 「爵」對好聽
16 JAZZ臺中爵士音樂節浪漫20年
大師談爵士—優異技藝屢獲大獎 20 薩克斯風演奏家 謝明諺
大師談爵士—美籍長號演奏家Nick Javier: 22 「我來自臺中,臺中是我的家」
大師談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 24 臺中爵士音樂節 楊曉恩的起點
爵士園丁—打造浪漫城市 26 培育爵士音樂人才 李承育老師
爵士園丁—深厚的音樂素養為臺中爵士音樂節扎根 28 爵士樂推手 施孟玟老師
爵士新秀—入圍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 30 出身霧峰的爵士少女 潘子爵
爵士新秀—教學演奏 雙管共鳴 32 阮浚圃一把小號吹奏傳承新樂章
爵士產業鏈—以工筆畫出400個構件 34 一支薩克斯風譜寫時代的音樂風華 封面故事
漫遊新主張
校長的故鄉
40 走讀大肚區磺溪書院 鄉土人文之旅
藝文點滴
民間舉辦 力求公平
46 「臺中雕塑獎」網羅全國雕塑菁英參賽
運動休閒與美感生活特展
48 穿出時尚運動服
藝術家團隊合作 蔚成潮流風尚
50 凝結核 縱貫北中南的美術團結特展
藝術菁英 件件精品
52 2024臺中市當代藝術家邀請展
發行日期 中華民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創刊日期 中華民國 100 年 3 月 1 日
封面題字 書法家董陽孜
發 行 人 盧秀燕
總 編 輯 陳佳君
編 輯 委 員 曾能汀、許智順、許雅竹、李芯妤
編 輯 小 組 林惠華、李岳勳、林佩均、張碧華、陸美琄、黃文仕 謝宜廷、賴瑞堂、黃肅雯、吳姿嫻、徐君也、王正仕 陳俊宏、蘇大衛、葉志雲
發 行 所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地 址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 99 號 惠中樓 8 樓
電 話 (04)2228-9111
網 址 www.culture.taichung.gov.tw
文化小尖兵 粉絲專頁
文化臺中 電子書 五南網路書局
穿透明日的靈光
54 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 「採‧集」
大師新銳 百花齊放
56 臺灣美術新貌獎 全新視覺饗宴
開卷有益
58 從烏鴉洞起飛後的完美落地
《未竟的降落:清水眷村的起、承、轉》
59 打開建築的容器
《出發吧!臺中州廳奇幻之旅》
速寫文化城
60 大坑十號
企 劃 編 印 群御廣告(04)2422-2277
工 本 費 新臺幣 90 元
1、4、7、10 月出刊 GPN 2010000874
展 售 處 五南網路書店及各門市 刊物索取地點
本局五大文化中心、各文化場館、各臺中市立圖書館分館及其 他藝文展演空間等處。
欲加入索閱點商家請洽 ntu588@taichung.gov.tw
藝文廣告刊登
本刊提供版面刊登藝文相關廣告,歡迎各機構、團體、公司等, 欲刊登廣告之稿件,請於發行日前一個月(預定發行日 4/8、 7/5、10/7、1/3)提供,詳情請電洽:(04)2422-2277。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文 黃慧鳳 圖 龍寶建設、王正仕
1954年在拾穗的秋風吹拂下,臺北馬偕 醫院迎來了一位天秤座女孩─張麗莉, 女孩的哭聲開啟了張家綿延不絕的笑
聲。愛笑愛說話的她,在父母恩威並濟 的教養下,總自律地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獨立負責且成績優異,備受大家的關愛 與肯定。
張麗莉擔任市政顧問提供市政建言
堅持到底的「拼命三娘」
幼年到臺北兒童樂園遊玩,領悟力高的張麗莉
在游泳池中竟自己學會了游泳,但是因身子太小, 雙腳無法站立差點溺斃,卻因此激發她強烈的學習 慾望。能靜能動的她,初中考上第一志願龍華女 中,隨即加入游泳校隊接受訓練。
專科時期就讀銘傳家商 ( 今銘傳大學企管科 ), 再度進入游泳校隊。一次重感冒,父母禁止她參 賽,擔任隊長的她仍偷偷帶隊參加,游畢全身虛 脫,被送去打點滴,打完點滴又再度下水比賽,沒 想到抱病上場竟意外打破紀錄,拿下 2 座冠軍獎 盃,成為當時全國大專運動會蛙式、自由式紀錄保 持人,贏得了榮譽和掌聲。「拚命三娘」的態度與 驚人的毅力,造就了日後非凡的領導力。
畢業後張麗莉到美商公司工作,在水上救生協 會結識擔任教練的丈夫李臻餘,婚後( 1977 年)兩 人移居波士頓,由於丈夫喜歡投資房地產,她也因 此投入室內設計的學習,取得了 Lowell University 的 MBA 學位,以及室內設計師證照。
1984 年隨先生回到臺灣定居臺中,對住家品質 要求完美的她,本著波士頓的經驗,心想不如自己 來蓋房子, 1989 年從家庭主婦變身為龍寶建設的老 闆。秉持建築以人為本的原則,設置自動升降曬衣 架、定時自動滴灌澆花系統,在建築工地使用「綠 圍籬」等,令建築業界耳目一新。創業初期,她為 了品質寧可打掉重蓋,使建築成本大幅提高,業界 曾戲稱她「蓋一間賠一間」。幸好從事鞋業貿易的 先生全力支持,讓她能夠堅持走自己認為對的路。
1999 年臺灣發生震驚中外的 921 大地震,震毀 了房子與人心。一路呵護客戶的龍寶建設立即開會, 張麗莉說:「建築無法完美、但求負責」。地震當 天便分組到各社區探視,為了確保住戶安全,在社 區駐點 3 個月,負責任的態度贏得客戶的肯定與口 碑,在建築業一片低迷的氛圍中樹立起令人信賴的 聲譽,以高品質和優質的售後服務,打造了企業的 品牌形象,成功的另類行銷。因此,龍寶建設的建 案每次推出後,幾乎不需宣傳就能迅速售罄。
臻品藝術中心 負責的態度 建立品牌
張麗莉認為這些「看不見的過程,比看的見的 更重要」。在土地開發前會奉上「環境影響白皮書」, 舉辦施工說明會、交屋說明會,進行公司一、二級
QC(Quality Control )、第三方驗收,以踏實誠懇 的心與消費者溝通,堅持住宅健診、永續社區服務, 也才有了今天的市場價值。
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經營,經常帶領員工出國
見學,體會國際都會與文化資產的重要,並定期舉 辦臻邸家族活動,營造幸福有感的生活。
在張麗莉的引領下,龍寶建設重視建築空間、 藝術美感,在乎自然環境與人文理念。龍寶建設創 立的隔年,關係企業臻品藝術中心開幕。從此,龍 寶建築與當代藝術便呈現出一種密不可分的契合。
龍寶仁美臻邸前庭步道,宛如置身花園裡。
在堅持居住品質實踐者的理念下,結合關係企業— 臻品藝術中心,執行臻邸社區公共藝術品的規劃, 使龍寶所興建之社區,洋溢著濃厚的藝術氣息。經 營臻品藝術中心,提供藝術創作者展現的平臺,讓 藝術同好有交流的空間,也讓建築也有更深的美感 實踐。
張麗莉不僅事業經營有成,更積極投身各項公 共事務與公益活動,擔任臺中市政府市政顧問、財 團法人台中市文教基金會董事,促進地方文化發展 和教育提升。參與臺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為經濟 困難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和學習資源,也從「給魚」 到給「釣竿」,啟動「發願成才培育計畫」,培育 泥作、木作技職達人實現夢想。心靈重建工程上, 投入張老師基金會,持續用愛陪伴青少年度過情緒 風暴期。也透過「光之藝廊」關懷特殊家庭,讓藝 術成為身心障礙者與社會大眾心靈交流的橋樑,以 文化藝術和教育的力量,營造和諧友愛的社會。
光之藝廊展覽平臺,協助身心障礙的藝術創作 者舉辦展覽,推廣、開發文創商品、媒合圖像授權 等方式,並藉由網路的傳播,從臺灣擴大到中國、 亞洲、甚至全球。希望具有藝術才華的身心障礙者 能有收入,有機會自力更生,藉由自身的才能建立 自我與自尊,得到家庭與外界的肯定。
光之藝廊—畫布上的原野〈太田宏介、紀鷗集雙個展〉
張麗莉為社會奔走的熱情好像一把火,只要認 為是對的事,便勇敢堅定的向前,彷彿此生的責任 就是要推動愛與善。明年「許良宇圖書館」即將在 臺中東勢開館,背後有著許景堂與李碧虹夫婦對痛 失愛子的思念,與許良宇 ( 前台紙董事長 ) 遺愛人 間的大愛。工作行程滿檔的張麗莉,不僅毅然決然 接下這份請託與責任,也發起共善計畫,號召企業 與各方人士一同響應,期許為臺中打造全齡化、節 能智慧與安全友善的圖書館,讓許家的愛傳送到每 個閱讀的角落。
在以男性為主的建築產業裡,張麗莉曾經擔任 臺中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並且擔任 教育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近 20 年,透過舉辦建築 新知講座、同業經驗分享,共同促進建築品質的提 升,推動社會環境與建築生態的共榮願景。張麗莉 如建築俠女, 2013 年辦理第 64 屆世界不動產聯盟 (FIABCI )年會,成功將臺灣建築推向國際舞臺。 後來多次出任聯盟各項重要職務,2017 年榮膺開發 商暨投資者理事會主席,同年將臺灣代表團正名為 FIABCI-Taiwan 。2018 年又獲邀參加了聯合國舉辦的 第九屆世界城市論壇( WUF9 ),發表「可負擔住宅」 的分析報告,讓人見識到臺灣這位不動產界女強人 的不凡。
張麗莉擔任理事會主席多年, 2023 年 FIABCI 總會會長邀請她出任財務委員會主席,擔任 FIABCI 當然常務理事,多位國際友人也鼓勵並支 持她參與世界總會副會長的選舉,今年 5 月 31 日 張麗莉不負眾望的獲選為 FIABCI 世界總會副會長
(2024 至 2025 年 ),並依據規定於 2026 至 2027 年出任 FIABCI 世界總會長,將成為首位華人 女性會長,讓臺灣得以耀眼的站上國際舞台。
參與 FIABCI 的張麗莉視野更開闊,除了持續 推動卓越建設獎,也重視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 公司治理,接軌國際致力於淨零碳排和可負擔住 宅的全球共識。「只要是對的事,就全力以赴」, 這是張麗莉的使命,也是不變的堅持。一如童年 游泳池裡的女孩,不論喝了多少水,遇到幾次困 境,仍會持續專注的游向彼岸,勇敢堅定地迎向 新格局,以秋陽之姿溫暖照拂身旁的伙伴。
張麗莉即將出任 2026 世界不動產聯盟會長
蔡淇華
用寫作原力讓 師生都被看見
文 謝皓麟 圖 蔡淇華、洋森
臺中市惠文高中蔡淇華老師教導寫作20年 來,學生們不僅在升學作文中輕騎過關, 也在各大文學獎中屢傳捷報。至今,他指 導的學生已贏得約700座文學獎,堪稱燦 爛輝煌,也為臺灣寫作教育描繪出一幅桂 冠錦簇的新風景。
蔡淇華老師與學生分享得獎的喜悅 把能力傳授給學生
一位會教作文的老師,能否寫出傑出的文學作 品?一位文筆精妙的作家,能否教出作文高分的學 生?「作文課」與「文學寫作課」,重疊與差異部 分在哪裡?
這些問題,可以從蔡淇華老師身上得到圓滿解 答。前來學校拜訪當日,臺灣剛挺過強颱凱米的肆 虐,校園裡樹葉垂落,似乎仍見倉皇神色。當下不 禁想起老師書中一位小學生講的一句話,正可借用 來即景發揮 「太平洋的風,不但比較長,而且比 較兇。」
蔡淇華老師的書桌,位於學校圖書館一隅,方 寸空間,卻因為他的筆觸延伸,揮灑出寫作版圖的 壯闊山河。他得過師鐸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 又是學校圖書館主任,他舉辦了無數場文學講座, 多次擔任文學獎評審工作,出版多本寫作相關書籍。
在探索文字、教導寫作、推廣文學的路上,一生懸 命,並將喜歡寫作的熱忱轉化為能力,進而站上能 見度最佳的風光明媚處。
更重要的,身為寫作教師,他讓學生用寫作發 光發熱,甚至改變人生。在一次臺中詩人節比賽中, 蔡老師獲得成人組新詩創作首獎,而學生組的前三 名都是他所指導的新秀。今年高中全國三大文學獎 (創世紀全國高中詩獎、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武 陵文學獎),新詩首獎得主都是他的學生,讓人猜 測武林中真有秘傳的葵花寶典,在這個門派內暗中 修練。
沒有寶典,但寫作一定有其核心脈絡可循。雖 然第一本出版的半自傳書名為《隱形的天才》,但 他深知自己並非天才,因為天才寫作渾然天成,不 需多加思索。而正因為如此,他更加努力,博覽群 書,進而作育英才。
早年他在廣告公司當文案寫手,有時苦思三天 才完成一個標題,但他的詩人同事卻能在一天內創 作出數十則意象豐富的文案。此事讓他非常震撼,
覺得詩人已擁有某些可信手拈來的內化技巧,他相 信寫作一定有可歸納的方法,能精準產出適合市場 需要的文本。
當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老師自然就會 即時出現。在創辦中臺灣聯合文學獎時,蔡老師有 機會結識了兩位評審,寫詩的嚴忠政、散文作家石 德華。從兩位前輩的 啟 發中,找到寫作源頭的粒線 體,以往癥結難解處,豁然開朗。自此行文便如行 雲流水,深入文字肌理,從而建構寫作最基本的底 層邏輯,發出源源不絕的寫作原創力。
這些方法都在他《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等 三本書中表露無遺,書中實例大多是教學中師生激 盪出來的火花,實戰性強且貼近現實,若非長期在 課程上反覆指導與實踐,絕不可能累積出如此生動 具體的教學素材。他的寫作書,也一直長青長銷, 今年又出版了《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寫作秘藏
的拼圖大致完成。在寫作教學的武林,以前沒有 寶典,以後有了。
寫作是「你思故我在」的溝通術
寫作方法乍看千絲萬縷,但一串粽子無論數 量多少,總有它掌理全局的繩頭處。他多次引述 嚴忠政強調的「含蓄是藝術之母」,文學是隱藏 的技藝,藏在視覺裡,視覺就是意象。「語言的 功用在它所處的位置」,兩個字詞之間的距離越 遠,張力越大。
例如,「今天是晴天」,不是詩,但「讓我 走入你的晴天」,是詩,「披一道陽光在肩上」, 是詩。雖然字句跳躍,但文學是非常科學的語言, 經典作品經過幾千年實驗,始終觸動人心。李白 的「白髮三千丈」,王維的「大漠孤煙直」,直 觀的視覺,傳唱千古,畫面永不褪色。
帶領校刊社學生得到「全國高中職校刊競賽」金質獎
他說,麻省理工學院稱寫作為溝通課,溝通就 要看對象是誰,在想什麼,也就是「你思故我在」。
這幾年臺灣賣最好的書,都是把舊思想重新整理, 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寫出來,我們叫「科普」。過去 只有少數專業人士掌握的東西,如何把它表達得更 簡單,讓一般人看懂,這種溝通技巧就是寫作之道。
回到良善初心 不負天道酬勤
除了寫作教學,做任何事情也都要做到最好。
蔡淇華老師初到學校任教時是教英文,又兼任圖書 館主任,也就扛起國際教育的工作。20 年來績效卓 著,不但第一個拿到英國文化協會國際學校認證, 在德國文化協會歌德學院認定的 7 所學校中,也是 排名第一。 2008 年,他的團隊創立「中臺灣模擬聯 合國會議」,為中學生國際人才養成工程,奠定了 深厚的基礎。
很多事情最初是找不到人來做,他一旦接手就 一股傻勁全力投入。所謂天道酬勤、厚德載物,承
擔最重者後來往往得到最多。像他把知識教給學 生,反覆講解修正,語言也日益精練,自己獲益更 大。得失盈虧之間,他相信還是會回應到人的善良 品格。其實,除了善良,還要有理想主義的情懷勇 氣,推著他走出殿堂,走入公共事務參與。
蔡老師每年會帶學生做專題,投入公共事務活 動,像火車站遊民送便當、推動一中街行人徒步區、 搶救楊逵文學花園、搶救惠來遺址等,彷彿用憤青 時期書空咄咄的熱血,試圖推動成人社會沈重的齒 輪。用手寫作之外,他更用雙腳在城市大地書寫一 則則行動篇章。
圖書館會客室中,蔡老師寥寥數語直擊寫作心 法。櫃子裡大大小小的獎牌獎座,每一面都紀錄著 一場當年江湖盛事。最高的獎座,正是用自己筆鋒 堆疊起來的著作,逐年增高,快速伸向高聳入雲、 廣闊無邊的文學天空。
二十年彈指一瞬間,臺中爵士音樂節在這片溫潤的土 地上,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姿的樂章。從初創時的涓涓 細流,到如今的滾滾洪流,爵士樂已深深植入臺中的 城市血脈,成為這座城市獨特的氣質象徵與不可或缺 的生活元素。
「聽」見爵士 「爵」對好聽 封面故事
16 JAZZ臺中爵士音樂節浪漫20年
大師談爵士—優異技藝屢獲大獎
20 薩克斯風演奏家 謝明諺
大師談爵士—美籍長號演奏家Nick Javier:
22 「我來自臺中,臺中是我的家」
大師談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
24 臺中爵士音樂節 楊曉恩的起點
爵士園丁—打造浪漫城市
26 培育爵士音樂人才 李承育老師
爵士園丁—深厚的音樂素養為臺中爵士音樂節扎根 28 爵士樂推手 施孟玟老師
爵士新秀—入圍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 30 出身霧峰的爵士少女 潘子爵
爵士新秀—教學演奏 雙管共鳴
32 阮浚圃一把小號吹奏傳承新樂章
爵士產業鏈—以工筆畫出400個構件
34 一支薩克斯風譜寫時代的音樂風華
精采20
文 編輯部 圖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爵士音樂節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點亮了全亞洲乃至全球的音樂版圖,經過市府20年 的用心耕耘,它早已成為臺中市最引以為傲的城市品牌。在秋夜微涼的風中,一曲曲動人的 爵士旋律在空氣中迴盪,觸動著人們內心深處的浪漫情懷。
爵士樂在臺中的萌芽與綻放
爵士樂的故事,起源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南方 城市 紐奧良。那裡,藍調與歐洲軍樂交織融合, 非洲裔與歐洲裔美國人的音樂在此相遇,孕育出獨 一無二的爵士樂。這股自由、即興的旋律飄洋過 海,來到臺灣,最終在臺中這片土地落地生根。
在這裡,爵士樂從最初的即興搖擺,到後來的 傳奇大師,每一個音符都記載著二十載的光輝歲 月。十月的臺中,初秋的微風輕拂,城市瀰漫著獨 特的浪漫氛圍與悠閒的生活節奏。一曲曲動人的爵 士樂,縈繞在街頭巷尾,讓人們陶醉其中,在星空 下與所愛的人席地而坐聆聽爵士樂,成為臺中的幸 福儀式感。
臺中爵士音樂節的誕生與崛起
2003 年,臺中爵士音樂節應運而生,作為臺 中閃亮文化季的壓軸,被譽為臺灣難得一見的大型 爵士音樂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臺中爵士音樂節 從一項藝文活動,逐漸蛻變為獨立的音樂盛典。不 論是在地市民的認同,甚至是來自世界各地爵士樂 迷的參與度都與日俱增,參與人數從最初的 3 萬 人,到 2023 年已突破 150 萬人次,在在展現爵士 樂已然成為臺中市獨有的文化氛圍,深深地融入了 臺中人的日常生活。
爵士樂融入城市生活的點滴
音樂,作為無國界的語言,將人們緊緊相連。
二十年來,爵士樂以其即興、自由、浪漫的特質, 吸引了不同年齡、職業、宗教背景的人們,共同譜 寫出一曲曲動人的城市樂章。它跨越了東西方的文 化鴻溝,滿足了各個年齡層的需求,與臺中從容不 迫的城市氛圍完美契合。
浪漫、即興、自在的爵士氛圍,與臺中的好天 氣、好人情,以及適中的地理位置相得益彰。相 比古典音樂的高雅小眾與流行音樂的年輕潮流,爵 士樂憑藉其廣泛的接受度,贏得了各個年齡層的喜 愛。多年來承辦臺中爵士音樂節的力譔堂董事長歐 陽穎華深信,這正是爵士樂在臺中大放異彩的主 因,爵士樂已成為臺中市的文化品牌。
音樂節慶帶動觀光的蓬勃發展
每年十月,秋高氣爽之際,樂迷們不約而同地 來到臺中,參與這場音樂盛宴。對旅館業者而言, 這是黃金假期,房間幾乎爆滿。統計顯示,爵士 音樂節的參與熱度逐年攀升,從首屆的小規模活 動,逐漸發展為吸引百萬觀眾的文化盛事。外地旅 客(含外國旅客)約佔三成。以平均每人消費 800 元計算,音樂節為城市創造了巨大的觀光效益。為 期 10 天的活動,不僅讓節慶氛圍延續,更吸引了 絡繹不絕的樂迷與旅客。
臺中爵士音樂節的盛名遠播,交通部觀光署每 年都將其列為重要的觀光活動,向國外推廣臺灣 的地方特色。音樂節的成就獲得各界肯定,被譽為 「亞洲四大爵士音樂節」之一,與東京、曼谷、首 爾齊名。觀光署的介紹這樣寫道:
「臺中爵士音樂節以自由即興的風格,展現多 元的音樂形式開放空間展演,呼應臺中市輕鬆、悠 閒的都會生活文化特色,吸引民眾參與戶外藝術休 閒活動,帶動周邊商業與休閒產業發展,成為和東 京、曼谷、首爾等城市並列的亞洲四大爵士音樂節 之一。」
爵士音樂教育的扎根與傳承
爵士音樂節的成功,不僅帶動了觀光,也推動 了爵士樂的普及與教育。這股熱潮吹進了校園,東 海大學音樂系、清水高中、臺中教育大學等紛紛開 設了爵士樂課程,讓爵士樂的種子在年輕一代的心 中萌芽。青少年爵士樂團的選拔,發掘了許多傑出 人才。他們中有些人遠赴海外深造,學成歸來後, 成為活躍於音樂舞臺的年輕樂手。
好樂團、好觀眾、好音響的完美結合
在市民廣場的露天音樂會上,數萬人席地而坐。
有人攜帶紅酒、點心,與親友相聚,享受著音樂帶 來的美好時光。爵士音樂節始終邀請專業的樂團前 來演出,為了讓樂迷們能夠盡情享受,主辦方精心 準備了高品質的音響設備。舞臺中央延伸約 180 公 尺的廣場上,音響效果需達到每一個角落,讓參與 者都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二十年的積累,專業的合 作廠商深諳樂迷的需求,以最佳的音響品質回饋大 家的支持。
令人稱奇的是,在這樣大型的戶外活動中,沒 有見到凳子,也沒有吸菸的人們。大家席地而坐, 專注於音樂本身。數萬人共同欣賞爵士樂的場景, 成為臺中市最動人的風景。每年都有來自香港、日
本、韓國等地的團體前來觀摩、學習,甚至有當地 政府單位專程蒞臨考察。這種浪漫無國界的爵士音 樂節慶氛圍,正從臺中向世界各地傳遞。
讓爵士樂的根扎得更深
展望未來,臺中爵士音樂節將繼續以音樂為橋 樑,連接不同文化與國度。透過教育的推廣,讓更 多的年輕人接觸並熱愛爵士樂。在校園中培育新生 代的音樂人才,讓爵士樂的傳承生生不息。同時, 持續提升音樂節的品質與多樣性,吸引更多國際知 名的樂團與音樂家前來演出,增進國際間的文化交 流。
20 年的歷程,是一段充滿激情與夢想的旅程。 爵士樂在臺中的發展,見證了城市的成長與蛻變。 它不僅是一場音樂盛會,更是城市文化的象徵,是 市民共同的記憶與驕傲。未來,臺中將繼續以爵士 樂為名,書寫更多動人的篇章,讓這份自由、即興、 浪漫的精神,永遠縈繞在城市的天空,傳唱於世人 的心間。
這裡很爵士(爵士地圖)
青蛙放送局 FROG RADIO CAFE
臺中市北區電台街1號
回甘 Aftertaste
臺中市南屯區干城街136號
Jazzhead
臺中市西區五權一街71-1號
Taritsi Archi 打里摺建築藝術
臺中市南屯區文心南七路406號
元氣唱片行
臺中市西區福龍街7號
永遠的爵士DJ 沈鴻元
(1973-2023)
許多爵士迷只要提到爵士樂,常會聯想到 沈鴻元,他從 2003 年第 1 屆臺中爵士音樂節就 開始主持,低沉渾厚的嗓音,幽默的主持風格, 陪伴樂迷度過許多歡樂的時光,然而命運之神 作弄,不幸在 2023 年因病過逝,他的爵士精神 不隨死亡而消逝。
2012 臺中國際薩克斯風大賽首獎得主謝明 諺對於沈鴻元過世非常感傷,他認為「臺灣少 了一位最重要的爵士樂推手」。為此,在他的 新專輯特別在封面上寫著「獻給臺灣最棒的爵 士 DJ 」,以表達最大的敬意與追思。
沈鴻元曾擔任臺北愛樂電臺《爵士樂》節 目主持人,在每年的「固定時間」、「固定地 點」,受邀擔任臺中爵士音樂節的主持或者出 席演講活動,他身兼樂評、講師、主持人及策 展人,也曾邀請多位大師級樂手前來臺中表演, 如「西斯兄弟」〈 The Heath Brothers 〉。
他非常喜愛爵士音樂,曾經說「如果沒有 發生什麼意外,一輩子大概都會走在推廣爵士 樂的路上,爵士樂就是生活的重心」。
沈鴻元老師 2022 年臺中爵士音 樂節舞臺上的最後身影。
一位醉心投入爵士樂 20 多年的優秀廣播 人,突然離開了、一個高大的背影消失了,讓 許多樂手感覺不捨,謝明諺說:「沈鴻元主持, 讓舞臺上表演的人很自然、安心。」沈鴻元對 於爵士樂及樂手都很熟悉,主持自然、插科打 諢,使場面輕鬆活潑,就如同「自由爵士」即 興自在般。
還記得沈鴻元在臺上大喊「你們的聲音太 小了!大聲一點!把歡呼聲、掌聲,留給這些 偉大的音樂家!」也許正如一些音樂創作人談 起沈鴻元,當音樂停止的時候,他的影響力才 剛開始發揮。
2012 臺中國際薩克斯風大賽首獎得主謝明諺老師
優異技藝屢獲大獎
薩克斯風演奏家 謝明諺
文 齊齊 圖 謝明諺
薩克斯風演奏家謝明諺以原創靈感和精湛技巧馳騁於音樂疆域,他不僅在臺中爵士音樂節上發光發熱, 更不斷探索新的音樂領域,榮獲了兩座金曲獎和六座金音獎的肯定,每年在臺中爵士音樂節的演出, 他都帶來全新的風格,深受樂迷的熱愛與追隨。
1997 年,年僅 16 歲的謝明諺就對爵士樂產生 了濃厚的興趣,他迷戀於爵士樂的即興與自由,開 始了他的音樂演出生涯。為了追尋內心的熱愛, 2005 年他考取了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進 行為期 6 年的正統音樂訓練,最終獲得薩克斯風演 奏碩士學位。
在這段期間,他的足跡遍布歐洲與亞洲的音樂 舞臺:荷蘭、法國、德國、盧森堡、日本、韓國⋯⋯ 他的薩克斯風聲響穿越國界,將爵士的魅力傳遞給 世界各地的聽眾。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協助邀請比 利時、荷蘭、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樂團來臺演 出,以音樂為橋梁,促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
與臺中爵士音樂節的不解之緣
2012 年,謝明諺返國後,立即投入演出與教學 的工作。同年,臺中市政府舉辦了「 2012 臺中國際 薩克斯風」比賽,向國內外邀請頂尖高手參與,首 獎高達 3 萬美元,謝明諺以精湛的技藝脫穎而出, 奪得冠軍,從此與臺中爵士音樂節結下了深厚的情 緣。
這次勝利為他打開了新的大門,樂團們紛紛向 他伸出橄欖枝,他年年受邀參加臺中爵士音樂節的 演出,見證了這個音樂盛會的蓬勃發展。他深信, 爵士樂雖然源自美國紐奧良,但經過歲月的洗禮, 已成為「全球的音樂」,是樂迷之間無需文字的共 同語言。
謝明諺的音樂生涯豐富而多元,他的創作橫跨 影視和流行樂壇,合作的作品超過百首。2023 年 7 月,他與日本超技爵士鋼琴家 Suga Dairo 合作,發 表了專輯《Our Waning Love 》,並在日本展開近 30 場的巡迴演出。他以薩克斯風的獨特聲線,為爵 士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他說:「爵士樂已經成為全球的音樂,是樂迷 之間的共同語言。」他見證了臺中爵士音樂節一年 又一年的成長,樂見這座城市因音樂而閃耀。他的 演出總是充滿創意,每一次都以全新的作品和角色 詮釋爵士樂,給予觀眾無限的驚喜與感動。
期許成為國內外爵士樂的橋梁
走遍世界各地的謝明諺深深體會到,臺中爵士 音樂節擁有數萬名觀眾的大舞臺,在全球範圍內都 是獨一無二的。他感嘆道:「很多國外樂手對此感 到非常不可思議,國外一流的樂手,都非常樂意前 來臺中表演,這就是臺中爵士音樂節最大的特色。」
對謝明諺而言,臺中爵士音樂節不僅是他展示 才華的舞臺,更是他實現夢想的地方。他期許未來 的音樂節能夠持續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國際知名 的樂手參與,讓臺中的爵士樂氛圍更加濃厚。他相 信,音樂可以超越語言和文化的藩籬,連結世界各 地的人們。他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感 受到爵士樂的魅力,讓這份熱情得以延續,影響更 多的年輕一代。
美籍長號演奏家Nick
文 葉志雲 圖 Nick Javier、洋森
對旅居臺中的外籍人士來說,每年的臺中爵 士音樂節是最重要的音樂節慶,也是外籍樂 手登臺表演大展身手最好的機會;來自美國 的爵士音樂大師Nick Javier,很肯定臺中市 政府每一年都投注這麼大的心力,把臺中爵 士音樂節辦得這麼盛大,並得到很多店家、 企業及團體的支持,觀眾聽得都很開心,真 的辦出好口碑。
定居臺中 爵士音樂節增光
擁有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爵士樂演奏碩士的 Nick Javier ,擅長長號演奏,曾在美國及日本、 泰國等國家演出,也在臺灣各地表演,目前在 嘉義大學音樂系任教。他坦言,就爵士樂來說, 臺中爵士音樂節無疑是臺灣最具規模的音樂節 慶,參與盛會的人越來越多,也越辦越好。
Nick Javier 6 歲前在菲律賓成長,後來移民 美國,在求學期間,碰到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 學留學的臺灣籍太太安緹。Nick Javier 表示,當 他的太太拿到音樂博士學位後,考量要留在美 國或到日本、臺灣發展,兩人曾有一番深入的 討論,14 年前最後決定回到太太的家鄉臺中市 定居。
Nick Javier 老師幽默風趣
雖然,美國或日本的音樂環境都比臺灣好,當 初選擇來臺中確實蠻冒險的。他說,初來乍到,完 全不認識臺中的樂手,對此地環境也不熟悉,加上 表演機會非常少,曾有一段時間感到很徬徨,真的 不知所措。
Nick Javier 表示,後來慢慢認識本地樂手,演出 和教學機會增加,有爵士樂、也有流行音樂,除了 臺中爵士音樂節外,也應邀到臺北爵士音樂節表演, 這幾年感覺越來越順利;就爵士音樂來說,臺中的 規模真的大多了,民眾參與的熱情以及盛況也令人 很感動。
在臺中落地生根後,Nick Javier 帶著心愛的伸縮 喇叭到各地表演,一開場都會說「我代表臺中,臺 中是我的家鄉。」融入臺中的真情讓人動容,他不 只生活上融入了臺中的節奏,也在表演及指導學生 中提升了爵士樂的水準,Nick Javier 以厚實的經驗, 毫無保留地與樂迷分享多年來累積的音樂寶藏與經 驗,在音樂演奏中更進一步提升了臺中市的國際化 水準,吸引了中外樂迷感受浪漫的爵士風。
Nick Javier 在臺灣除了音樂表演和教學之外, 也受邀參與樂團專輯錄音及歌手周杰倫、蔡琴、黃 小琥與陶 等音樂會的現場演出;2016 年並與美國 籍饒舌歌手、薩克斯風樂手,以及臺灣籍吉他、貝 斯和鼓手,共 6 個人組成「Nick Javier Group 」,由
Nick Javier 擔任樂團團長,每年都會有公開的表演, 如今年 6 月 22 日在臺中市老宅翻修的南園酒家、9 月 21 日配合臺中爵士音樂節巡演活動在清水眷村文 化園區演出。
Nick Javier 團長指出,Nick Javier Group 樂團 6 位團員平常自身都有工作,表演機會雖然很多, 但也要靠自己去爭取,像在西區著名的爵士樂據點 Jazzhead ,就是樂團最常表演的場所,隨著音樂的 節拍,讓臺下樂迷跟著舞動。此外,樂團一年會安 排一兩次的表演,與粉絲互動。
臺中爵士音樂節每年都邀請享譽國際的爵士大 師前來演出,十分難得,每位爵士大師都是一時之 選,深厚的經驗與實力,帶來了正面快樂的情緒, 時時看到有人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感動音樂所帶 來的喜悅。Nick Javier 認為爵士音樂節對於臺中有很 大的加分作用,很有機會成為國際文化的亮點城市。
Nick Javier 期盼有更多大學音樂系開設爵士音樂 課程。現今,除了嘉義大學外,東華大學、輔仁大 學及臺南藝術大學、中山大學亦有爵士音樂課程, 希望造就更多的人才,有些學生畢業後就到國外深 造,學習音樂很辛苦,但是傳承了歡樂與浪漫的時 光,讓爵士樂綻放耀眼光芒。
文 蘇大衛 圖 楊曉恩 對於曾經榮獲第27屆金曲獎「最佳演奏類專 輯獎」的爵士音樂家楊曉恩來說,臺中爵士 音樂節是影響她的爵士生涯中最重要的舞臺 之一,她在這座舞臺上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爵 士音樂家們交流,不僅拓展了自己的音樂視 野,也為臺灣的爵士樂注入了新的活力。
出身基督教家庭的楊曉恩,從小在父母的 悉心栽培下開始學習鋼琴,期盼著有一天能在 教會擔任司琴,她也在黑白琴鍵裡逐漸成長, 探索著無邊無際的音樂世界。直到高中時,考 上中山女高的她在學校裡遇見了管樂的薩克斯 風,「樂隊是中山女高的精神象徵,當時看著 學姊們奮力吹奏的感動,讓我決定加入管樂隊 學習薩克斯風。」
然而演奏薩克斯風的方式與鋼琴完全不同, 這讓楊曉恩一開始遇到了不少挑戰,從用手指 按鍵到用氣息控制樂器、選擇合適的吹嘴、簧 片,光是要找到一個好的音色就花了很多功夫, 但從一個人的黑白鍵,到各種不同的管樂合奏 時的震撼與感動,讓她對於薩克斯風的熱愛是 不減反增。
練團之餘,楊曉恩下課後也喜歡跟同學一起到 俱樂部聽爵士樂,相較於古典樂的嚴謹,曲風慵懶 自由的爵士樂令她深深著迷,後來她便加入了底細 爵士樂團,從中認識了許多喜愛爵士樂的夥伴,甚 至一路攻讀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柏 克理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勇敢 地追逐她的爵士樂人生。
在波士頓的日子裡,楊曉恩的生活充滿了音樂 的氣息,白天上課、晚上聽音樂會,之後再練習到 半夜,可以說徹底沉浸在爵士樂的世界中。在美國 自由多元的環境薰陶下,楊曉恩接觸到了更豐富的 音樂形式,回到臺灣後,她也將這些所學融入自己 的音樂創作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爵士樂風 格。
「 2003 年回到臺灣後第一次大型演出,就是在 臺中爵士音樂節!」楊曉恩當時與美國著名小號手
Jon Faddis 在豐樂公園同臺演出,精采的演奏讓臺 下的觀眾們聽得如癡如醉,也讓她深刻感受到臺中 市民對於爵士樂的喜愛與熱情。後來楊曉恩也經常 受邀登上臺中爵士音樂節的舞臺,也成為她汲取養 分的重要源泉,透過這個平臺,她與來自世界各地 的爵士音樂家交流,拓展了自己的音樂視野,也為 臺灣的爵士樂注入了新的活力。
參與演出多年來的觀察,她 認為臺中爵士音樂節一直以來都 是免費參加的開放性質,卻是推 廣爵士樂的重要推手,「雖然很 多人來這裡可能只是為了野餐, 但其中也有不少人因此接觸到了 爵士樂,甚至開始對這種音樂產 生興趣。」對於爵士樂手來說, 希望能有更多爵士樂演出的場
地,讓樂手們有機會更頻繁地與觀眾交流,共 同成長。
今年臺中爵士音樂節,楊曉恩特別邀請 2019 年曾經與她一起共演「 Alto Summit !! 雙劍風芒」系列音樂會、來自東京 Blue Note 全 明星 Big Band &渡邊貞夫 Big Band 的首席薩克 斯風手近藤和彥,以 2 支薩克斯風加上節奏組 樂手的「特仕加強版」,以手上的樂器,激盪 彼此多年來在爵士薩克斯風上累積的感性與理 性、技巧和情感;此外,安 大樹、田中菜緒 子與 本健志,也將加入他們,一同站上臺中爵 士音樂節的舞臺,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個難忘的 夜晚。
展望未來,楊曉恩音樂創作將融入更多巴 西爵士樂的元素,並與臺灣樂手合作,探索出 具有臺灣特色的爵士音樂風格。她認為,爵士 樂的魅力在於它的包容性與變化性,而臺中這 片多元文化的土壤,為爵士樂的發展提供了無 限的可能性,就如同臺中這座城市正在不斷成 長,不同的樂手從世界各地帶來的曲風在這裡 融合,形成了獨特的臺中爵士樂風貌。
打造浪漫城市
文 葉志雲 圖 王正仕
10幾年來,在臺中市扎根爵士教育,培育不少爵士音樂人才的臺北爵士大樂隊團長李承育,欣 見舉辦20年的臺中爵士音樂節開花結果,為相關產業帶來榮景,喜好爵士音樂的人越來越多, 直言臺中是最適合發展爵士音樂的城市,「爵士音樂之都」當之無愧。
為了使爵士音樂扎根,文化局辦理的青少年爵士樂團培訓計畫,由李承育團長擔綱音樂總監,近 30 位喜愛爵士音樂的青少年,在李團長的指導下,展開 7 天密集的培育。爵士青少年學習的樂器涵蓋 了薩克斯風、爵士鼓、鋼琴、吉他、長號、小號、貝斯等多樣課程,準備在爵士音樂節大顯身手。
李團長指出,臺中青少年爵士樂團的培訓,透過專業甄選機制,將志同道合的青少年聚集培訓, 10 多年來已培養無數人才在爵士樂界耕耘,甚至踏入爵士樂教育領域,累積可觀成果;更有早期學員 回來擔任助手及老師,並參與今年臺中爵士音樂節主題曲的錄製,滿載著自由浪漫的爵士音樂,遍布 於臺中的每個角落。
青少年爵士樂團培訓累積可觀成果
李承育團長熱情推展爵士樂
樂團及愛樂者俱成長
曾擔任臺中爵士音樂節顧問的李承育,是一位 傑出的薩克斯風演奏家,去年才在國家兩廳院演奏 廳舉辦過獨奏會,每年臺中爵士音樂節都不會缺席, 而今年也會帶領幾個樂團參與演出;他同時還擔任 臺中市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委員會委員,在嫻熟的爵 士音樂領域,致力於提升爵士音樂水準。
李團長認為,臺中的爵士音樂風氣,在文化局 積極努力推動下,越來越盛行,且持續往好的方向 發展;爵士樂園也越來越多,像他參與指導或擔任 客席的中西、爵序、仙人掌、 ILLUSION 等在地爵士 樂園,都巧妙地詮釋爵士樂的隨興、優雅的樂風, 並帶動喜愛爵士樂人口的增長。
就李團長的觀察,臺中 10 餘人的大型爵士樂園, 目前數量已經足夠,但表演內容還有成長空間,可 以做到更優化;至於 3-5 人或 7、8 人的小型爵士樂
團,李承育認為越多越好,主要是表演場地較不受 限,像三對三籃球賽,並不需要正規的標準球場。
李團長很鼓勵對爵士樂有興趣者,自組小型樂 團。他說,幾個人志同道合就能成團,諸如容納 3、
50 人的餐廳或義大利麵館,都可以進駐表演,會有 較大的成長空間。
欣見爵士樂納入學校課程
在輔仁大學音樂系任教的李承育團長指出,文 化局為推廣爵士音樂,結合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 清水高中音樂班等校資源,是很好的做法。值得欣 慰的是,國內大學音樂系這幾年已有 3、4 所學校將 爵士音樂納入正式課程,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大學跟 進,這樣學習爵士音樂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同時經 由學習過程,不僅能深入了解爵士音樂,也將帶動 臺中的爵士產業日益成熟發展。
深厚的音樂素養為臺中爵士音樂節扎根 爵士樂推手
文 秦硯琪 圖 蘇大衛、王正仕
在國內樂壇極具分量的施孟玟老師,美麗健談又活潑,她以深厚的音樂 基礎,協助推廣臺中爵士音樂,希望讓臺中成為道地的「爵士之都」。
國內爵士音樂推動者
施孟玟老師擁有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作曲 碩士學位及波士頓大學作曲博士班,曾經擔任 臺北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導聆講師,她也 是臺中爵士音樂節的顧問,施孟玟老師專長雖 是古典音樂,但喜愛爵士樂卻到了無法自拔的 地步,擁有一顆浪漫飛揚的初心,耕耘國內樂 團,從一個老樂迷躍居國內爵士樂壇重要的推 動者。
施老師 1997 年從美國回臺,先後在臺中二 中、曉明女中、清水高中等音樂班任教,更多 的心力都擺在爵士樂與古典音樂的推廣工作, 如幫各大樂團和音樂家音樂會導聆,甚至擔任 前往國外聽音樂會的旅行者隨團導聆講師,為 愛樂者提綱挈領,引導欣賞進入狀況。
對爵士樂充滿熱情的施老師,從 2013 年開 始協助臺中爵士音樂節,初期為爵士音樂節志 工講授爵士樂相關知識,後來擔任顧問,進一 步提供專業諮詢、推薦音樂家、擔任評審及辦 理公開講座等,參與更多事務。
爵士樂的長期發展,需要有優秀的老師指導,施孟 玟老師很高興地指出,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今年增加特色 課程,以臺中教育大學跟清水高中音樂班為合作對象, 邀請活躍於臺灣爵士樂壇的年輕音樂家,分別是爵士樂 薩克斯風演奏家林奕銘與爵士樂貝斯演奏家謝宗翰,他 們分別留學於美國與比利時,給予學生不同領域、不同 國家的爵士概念與演奏想法,藉由優秀老師共同推動爵 士音樂教育,讓臺中市成為一個爵士之都。
施老師認為,爵士樂人口需要培養,而要提升爵士 風氣,不能只有 10 月舉辦音樂節那 10 天而已,否則 熱鬧過了就沒了;想要把爵士樂做為臺中的文化品牌, 教育很重要,在地的大學體制內如有爵士音樂課程,更 加理想,對於爵士音樂發展,更具有扎根、開花結果的 能量。
熱心推動爵士樂的施老師,在 2023 、2024 年都是 臺中爵士音樂節 Podcast 節目主持人,今年進行了 3 集 節目,專訪臺灣年輕的爵士樂手,以輕鬆語調聊聊他們 學習爵士的契機、演奏生涯,樂手們現場演奏樂器、介 紹爵士樂,讓爵士樂更加貼近生活。
文 蘇大衛 圖 潘子爵
2024年臺中爵士音樂節,來自臺中霧峰的薩克 斯風手潘子爵將帶著《沒問題少女》專輯中的全 創作曲目,回到故鄉參與臺中爵士音樂節的演 出,這是她首次在現場完整呈現這張專輯的錄音 版本,並且加入了全新的編曲元素,還特別邀請 了日本薩克斯風演奏家小林香織來臺共演,這次 跨國合作成為今年臺中爵士音樂節的一大亮點, 也讓樂迷們對這場音樂盛宴充滿期待。
潘子爵從高中時期加入管樂社開始學習薩克斯 風,她笑著說,當初會讓她踏上音樂道路的,竟然 是她所鍾愛的動漫配樂,這些動漫作品中富有韻律 的配樂,其實都運用了融合爵士樂,這樣的曲風深 深吸引了她。大二時,她第一次接觸到 J-Fusion(日 式融合爵士),彷彿將她帶回到兒時與動漫音樂相 伴的時光,讓她著迷不已,於是,她毅然決定從古 典音樂轉向爵士樂,開始積極學習爵士樂,後來考 取東華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爵士演奏。
大學時期潘子爵加入了由旅臺爵士演奏家 Nick Javier 領導的爵士樂團,無論是團練還是演出,都 讓她獲得了無數的自信與快樂,也讓她首次以爵士 樂手的身份站上舞臺。後來她參與過許多爵士樂 隊,也與眾多優秀的音樂家合作,演奏過無數經典 大師與臺灣爵士音樂家的作品。
入圍金曲獎最佳演奏錄音專輯
2018 年,潘子爵發行了她的首張融合爵士創作 專輯《 Ruby Pan 潘子爵融合爵士創作專輯》,這張 專輯旋即入圍第 30 屆金曲獎最佳演奏錄音專輯,這 無疑是對她多年努力的最大肯定。她回憶起當年入 圍金曲獎的那一刻,當時正在團練,一旁的手機不 斷跳出新訊息,才得知自己入圍了。儘管內心充滿 喜悅,但她也坦言,當時的她同時感受到一絲失落, 因為她渴望的是更實質的獎項,能夠更加肯定她的 音樂創作。這份渴望促使她不斷努力,不僅在音樂 創作上持續精進,也在表演與製作方面展現出更大 的企圖心。
2023 年,潘子爵再度挑戰自我,發行了第二張 概念專輯《沒問題少女》,這張專輯的主軸是探討 人的初心,她說,「沒問題」並非指「沒有問題」, 而是一種對自己加油打氣的方式;「少女」則是象 徵著純真的初心,是一種對初心的追憶與堅持,靈 感來自於她在臺北生活與音樂行業中經歷的種種磨 練。她感嘆,無論在哪個行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總是複雜而多變,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在於人心。
她將生活中的感悟轉化為音樂,透過作品與聽 眾產生共鳴,因此當《沒問題少女》入圍金曲獎最 佳演奏專輯製作人獎時,對她而言不僅是對其音樂 上的肯定,更是她對於希望用爵士樂創作為人們帶 來鼓勵的莫大肯定。
在今年的臺中爵士音樂節,她將重新詮釋《沒 問題少女》專輯中的作品,並加入全新的編曲。這 次演出的準備過程對她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尤 其是將專輯中的電子元素轉化為現場演出形式時, 她需要精心設計和反覆調試,這種種努力,都是為 了能在現場呈現出最完美的音樂效果。
每一次登臺演出的用心程度,都可以看見潘子 爵對於臺中爵士音樂節有著深厚的情感,這不僅因 為她本身是臺中人,更因為這個音樂節給予了她施 展音樂才華的舞臺,她也見證了這座城市在爵士樂 的成長與變遷。潘子爵看見臺中的爵士樂文化正在 逐漸興起,特別是隨著爵士音樂節的推廣,越來越 多的年輕人開始接觸並喜愛上爵士樂,但相較於臺 北,臺中的爵士樂手與演出機會仍顯不足,她希望 市府能夠繼續在爵士樂的教育與推廣上投入更多的 資源,因為只有培養出更多的聽眾,爵士樂手才會 有市場,進而推動臺中爵士樂的發展。
未來她將目光投向更多元的音樂風格,如 HipHop Jazz ,以此來挑戰自我,再次進軍金曲獎殿堂。
對於潘子爵來說,音樂不僅是表達自我的方式,更 是她與世界對話的一種媒介。透過音樂,她將繼續 書寫屬於自己的融合爵士樂傳奇,用音符打動每一 位聽眾的心。
融合爵士創作專輯《沒問題少女》
文 謝皓麟 圖 蘇大衛、王正仕
暑假中,沒有學生的校園空盪沈靜,連空氣都顯得慵懶不動。此時卻有陣陣樂隊彈奏的聲 音,從四樓會議室透空而出,清徹響亮,劃破寂靜的校園。這裡是阮浚圃老師指揮的沙鹿 北勢國中爵士樂團練習現場,正賣力地練習。
爵士樂的種子在小孩身上萌芽
大學畢業後從臺北回到故鄉的阮浚圃,除了樂 團的表演活動,他把大部分時間放在音樂教學上。
北勢國中從 2018 年樂隊成立以來,他就擔任指導 老師,該校也成為推展爵士音樂教育的指標性學校。
去年,他們將樂團命名為「 Distance 距離」,取名 距離,卻強調音樂與生活的零距離。這群小小樂手 積極跨出校外,參與社區表演活動。阮浚圃更把握 各種機會,在各學校推廣爵士樂,讓音樂的種子, 從小在孩子身上萌芽。
阮浚圃從清水國小開始就一直讀音樂班,從國 中、高中到大學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求學路上,樂器不離身。從小就雙主修鋼琴與小號, 大學時更全力主修小號,技藝日益純熟。
曾在校際學生作品交流音樂會中,擔任小號樂 手,在音樂演奏生涯上,初試啼聲,一鳴驚人。從 小學習古典音樂,他是高中畢業才接觸到爵士樂, 當時由魏廣 晧 老師帶他參加臺中青少年爵士音樂 營。從此,他與臺中爵士音樂便結下不解之緣。曾
阮浚圃把大部分時間放在音樂教學上
在 2019 年臺中爵士音樂節青少年爵士樂團擔任銅 管指導老師,並多次參與臺中爵士音樂節表演活動, 取之於斯,回饋於斯。
阮浚圃早年就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臺北組成 樂團 ILLusion Jazz Big Band ,擔任團長及小號手任 務。回臺中後,也成立 ILLusion TC 臺中分部。他兩 地奔波,在教學工作繁忙之餘,仍長期維持兩個樂 團運作正常。今年臺中爵士音樂節巡演活動,豐原 太平洋百貨場的表演,就安排由 ILLusion 臺北團及 臺中團各三位成員演出,近距離讓民眾體驗爵士樂 自由流動的迷人風采。
今年臺中爵士音樂節,他的團隊準備了8首曲 子,演出重點精神在傳承,迎接這次 20 週年主題。 從每年不斷創新的音樂節活動中,讓大家了解,爵 士音樂對臺中有很重要的意義,它是臺灣第一個每 年舉辦的爵士音樂節,是中臺灣最大型的音樂文化 活動,更是亞洲知名的爵士音樂盛會。
每年 10 月,秋高氣爽,臺中市民廣場星光燦爛, 國內外知名爵士樂團在舞臺上接力演出,吸引上百 萬民眾齊聚廣場,享受爵士饗宴的心靈洗禮。他認 為,爵士樂的魅力在於它的即興與流動性,每次演 奏中都能創造出全新律動與感受,在喧嘩的世界中 找到自己聲音,並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創造力。
培養後進不遺餘力的阮浚圃,從對學生的教學 中,獲得新的音樂靈感,也感受到代代傳承的真實 意義。但要在教學工作和樂手身分之間保持平衡, 確實不易。他不斷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在課與課 之間的空檔,抓住零散時間進行練習,力求讓教學 與演奏之路同步前進,在樂手表演與音樂教學的道 路上,雙軌並行,雙管協奏。
背起樂器,又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個教學現場。 阮浚圃的音樂之路,緊湊而充實,讓人看到他對爵 士樂的無限熱忱。他,就是臺中爵士音樂節培養出 的優秀樂手,也為年輕一輩打開了通往爵士樂的大 門。
文 謝皓麟 圖 張連昌薩克斯風提供、謝皓麟
臺中后里位於大安溪與大甲溪之間,水土豐饒,原是典型的臺灣農村,但二戰末期,卻因一 支被烈火焚身的樂器殘骸,及一位畫家手中不屈不撓的畫筆,催生了后里薩克斯風產業享譽 國際的輝煌年代。近二十年來,爵士音樂在臺中大行其道,小型樂團紛紛成立,更為當地薩 克斯風產業注入活水,由代工生產跨入高附加價值的文創教育領域。
臺灣第一支手作薩克斯風
國道一號后里交流道附近的張連昌薩克 斯風博物館,一支大型薩克斯風在門前聳立 迎賓,十分顯眼。這是傳承四代的臺灣薩克 斯風發源地,承載著先民鍥而不捨的工匠魂, 及臺灣音樂產業的發展史。
時光拉回 1940 年代,工筆畫家張連昌當
時就與同好組成爵士樂團,其中一位團友賣掉家 中一甲田地,從日本買了一把薩克斯風,然而卻 在一場火災意外中,將這把珍貴的樂器燒成一堆 骨架零碎的殘骸。
張連昌從碎片中看到了浴火重生的希望,發 揮工筆畫家的技藝,將薩克斯風 400 多個部件 一一繪製下來,成為臺灣第一張比例精準的薩克
張連昌薩克斯風公司目前由第三代孫媳婦王彩蕊擔任總經理
斯風產品藍圖。接著更用三年時間推敲琢磨,成功 還原了這支精密的銅管樂器。過程中更因銅片彈射 而傷及右眼,其越挫越勇精神,頗有古人鑄劍之風, 嘔心瀝血,終成名器。
從代工生產到文創精品
張連昌進一步看見西洋樂器產業的發展性,加 上戰爭時留下的炸彈外殼,以銅銀為主的金屬原料 不虞匱乏,便於 1945 年成立「連昌樂器工廠」,開 始量產並收徒授藝,薩克斯風製作技術逐漸在后里 開枝散葉,在外銷上打響 MIT 的名號。
80 年代鼎盛時期,后里薩克斯風年產值達到 十億元,全球每 3 支薩克斯風就有 1 支來自臺灣製
造,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薩克斯風產業聚落。然而, 以代工為主的生產模式,難以突顯臺灣工藝的價值。
第三代接班人張宗瑤、王彩蕊夫婦,決定自創品牌 「 LC 」,2000 年成立亞洲第一座薩克斯風博物館, 2010 年獲選「優良觀光工廠」,三次獲得臺灣精品 獎肯定,甚至研發全球第一的碳纖維薩克斯風,讓 樂器一躍而成為高附加價值的藝術典藏精品。
張連昌家族熱愛音樂表演,第一代剛創業時, 臺中中央書局開幕、西螺大橋通車典禮等活動,都 曾受邀表演。如今,第四代四位姊妹,個個才藝出 眾,並組成四姊妹薩克斯風樂團,常在各種表演場 合與民眾同樂,帶動全民愛樂風潮。
王總經理認為,藝術表演要走入人群,與人分 享,讓聽眾感到愉悅、產生共鳴,才是好音樂的真 正價值。如同臺中爵士音樂節活動,多年來發揮了 強大的音樂交流功能,更為音樂文化滋長,提供生 生不息的活水泉源。
爵士音樂節帶動薩克斯風產業新發展
后里的薩克斯風產業起源很早,從1940年 第一支薩克斯風問世後,至今已有80年歷史, 中間經歷臺灣經濟起飛、出口蓬勃發展的年代, 創造可觀的產值。但隨著大環境變化,國外低價 競爭等因素,自上世紀末以來產能日漸縮減。
2003年開始,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舉辦爵士音 樂節活動,帶動爵士音樂學習風潮,培養青少年 爵士音樂學習環境,社區、學校社團相繼成立爵 士樂團。同時,也開啟了薩克斯風產業新出路, 業者順應潮流,朝自創品牌、臺灣精品、觀光工 廠方向努力,成績亮眼,讓人再度看見后里樂器 產業的無限可能。
用在地食材寫一首情詩 TU PANG地坊餐廳
文 ‧ 圖 蘇大衛
午後陽光透過富興工廠的舊窗戶,映照 在一張張經過歲月打磨的木桌上,這 裡曾是一片荒蕪的化妝品工廠,如今卻 在主廚張皓福的巧手下,化身為一座充 滿歷史感與現代美學並存的美食殿堂。
「TU PANG」,是臺語「廚房」的發 音,用英文拼寫卻保留了濃厚的地方色 彩,象徵著張皓福想要用「好食材講好 故事」的初衷。
張皓福主廚已有 30 年的餐飲經驗,而 10 年前 創立的 TU PANG 地坊餐廳則是他對於料理熱愛的心 血結晶。早在 30 年前,當他首次提出「綠色餐廳」 的概念時,這一理念在許多人眼中還十分陌生。那 時,張皓福致力於推廣有機和永續飲食的想法,然 而他面對的卻是種種質疑和不理解,甚至連食材的 來源和養殖方式也無人關注,但張皓福堅信,料理 不僅僅是為了果腹,它承載著人與土地的深厚聯繫, 這份信念支持他走過了無數個艱難的日子,最終在 全球對於永續環境逐漸重視的浪潮中,證明他的努 力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致力推動綠色餐飲的張皓福主廚 無菜單料理先驅 找回吃飯的初衷
將臺中特有的麻薏融入雞蛋糕,象徵開啟臺中城門的意象。
TU PANG 地坊餐廳的特色之一便是「無菜單」 料理,這種烹飪方式源自張皓福希望讓客人找回「吃 飯的初衷」,他打趣道:「我們小時候吃飯,回家 會問媽媽要看菜單嗎?當然不會,媽媽煮什麼我們 就吃什麼。」這種沒有預設、順應自然的烹飪方式, 讓他決定每日根據市場上購買的最新鮮食材來設計 當日的菜單,不僅保證了食材的新鮮度,也不會準 備大量可能被浪費的庫存,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 環境的負擔。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張皓福意識到,光是 解釋食材的來源已經不能滿足客人的需求,他開始 在料理中加入更多的在地故事,比如用「城門城門 雞蛋糕」來打開臺中城的起源,雞蛋糕加入了臺中 夏季特有的「麻薏」,這被年輕人視為老調、苦澀 的食材,卻在張皓福的手中重新詮釋,成為了一道 別具風味的開胃菜,更讓他們在每一口食物中,開 啟對於臺中這座城市的文化和歷史美好饗宴。
TU PANG 盡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工廠建築風格,經過簡單的布置, 呈現新舊交融的獨特氛圍。
貼近城市歷史 實踐綠色餐飲
3
年前,張皓福在友人的牽線下,決定將 TU PANG 地坊餐廳從鄰近美術館的原址遷至富興工廠, 這一舉動在外界看來頗為意外,畢竟美術館周邊是 高級餐廳的聚集地,客流量更為穩定,然而張皓福 卻看中了富興工廠的獨特歷史氛圍,這裡的每一塊 磚瓦都蘊含著歲月的痕跡,這種與時間共存的感覺 正是他所追求的。
張皓福說, TU PANG 地坊餐廳的裝修極簡,只 做了少量的修飾,盡量保留住建築的原貌,因為在 他看來,餐廳的美感不應透過奢華的裝潢來體現, 而是透過細緻的設計,用最少的材料、最低的環境 成本來展現餐廳的獨特氣質。
張皓福多年來始終強調「低環境成本」的餐飲 理念,不僅在食材的選擇上堅持友善環境的原則, 在營運模式中也落實這一理念,例如 TU PANG 地坊 餐廳不使用白色桌布或餐巾,因為每日的清洗會增 加不必要的污染,對於他來說,綠色餐飲不是營銷 模式,更是所有餐飲業的核心和未來。他也堅信, 未來所有的餐廳都將朝著綠色餐飲的方向發展,「綠 色餐飲將成為每家餐廳的標準,而非賣點。」張主 廚笑著說。
張主廚用心專注於每一道料理的創作。
獲得米其林推薦的主餐鴨胸,特別嚴選臺灣在地食材,每一口都是令人感動的美味。
展現在地風土的櫥窗 用食物讓世界更美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TU PANG 地坊餐廳逐漸獲得了國內 外食客的喜愛,2023 年更贏得了米其林指南、綠色餐廳 認證等多個獎項的肯定。然而,張皓福並不認為這些榮譽 只屬於自己,他更願意將這些光環與為餐廳提供優質食材 的小農們分享,他很感謝這些堅持綠色耕種和養殖的農民 們,才讓他得以創造出健康、美味、且符合永續發展理念 的料理。
如今, TU PANG 地坊餐廳不僅是臺中的一張美食名 片,更是展示臺中獨特風土人情的櫥窗,張皓福希望透過 自己的料理,讓世界看到臺中的美好。他的願景很簡單, 也很宏大:「我希望用食物,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在未 來的道路上,張皓福將繼續探索如何在美味與健康之間找 到平衡,如何透過食物表達對土地的關懷,以及如何讓每 一位客人在品嚐美食的同時,感受到那份對自然、對生活 的尊重與熱愛。
於 2023 年榮獲米其林餐廳肯定。
PANG地坊餐廳
17 巷 12 號 1 樓 週二至週四 18:00-21:30 週五至週日 12:00-14:30;18:00-21:30
校長的故鄉
文 圖 白萬里
依山傍水、懷抱自然生態與人文古蹟的大肚區,昔日是大肚王國 (1638—1732年)的發源地,如今則因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 然景觀,成為一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宜居與旅遊勝地。這裡的磺溪書院 文風鼎盛,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出身大肚區的校長就有50多位,而 享有「校長的故鄉」之美譽。
從大肚山腰俯瞰,整個大肚區盡收眼底。
磺溪書院 文風鼎盛
磺溪書院,又稱「文昌廟」,是臺中市唯一的古蹟書院。自民國 89 年起, 每年都在此舉行考生祈福活動。每到考試季,書院裡便充滿了學子們祈求金榜 題名的虔誠與期盼。
磺溪書院建於 1887 年(清光緒 13 年),是清朝時期文教建築的代表作。
大肚國小的前身大肚公學校,曾以此書院作為校舍。早期,磺溪書院不僅是大 肚、烏日與龍井三地的文教中心,也是無數學子的啟蒙搖籃。
走讀大肚區路線圖
八七水災故事牆
磺溪書院
漫遊時速參考
追分車站前往瑞井紅磚小鎮 約開車 20 分 磺溪書院前往瑞井紅磚小鎮 約開車 12 分
追分車站前往磺溪書院 約步行 1 時多 磺溪書院前往八七水災故事牆 約步行 6 分
百年緬梔
瑞井紅磚小鎮
三號古井
大肚瑞安宮 一號古井 二號古井
大肚山萬里長城步道入口
大肚區
追分車站
磺溪書院
磺溪書院供奉有「梓潼星君」、「關聖帝君」、「孚 佑帝君」、「魁斗星君」及「朱衣星君」,俗稱五文昌 帝君,這點與其他書院僅供奉「梓潼星君」大不相同。
在建築風格上,磺溪書院為傳統中國式閩南四合院建築, 整體結構對稱,中軸線清晰。書院內外融合了建築藝術、 休閒娛樂、文化信仰等多重功能,堪稱是臺灣建築史上 一顆璀璨的明珠。來到大肚,磺溪書院是不可錯過的一 處文化古蹟。
磺溪書院海棠門 磺溪書院—考生祈福活動(大肚區公所提供)
追分車站
追分成功浪漫之旅
大肚區的追分車站是縱貫鐵路海線的終點站。
當列車南下行至追分車站,便意味著海線鐵路的旅 程已達終點,即將進入彰化站與山線鐵路交會。追 分車站的前後站分別為「大肚車站」與「成功車站」, 這兩個名字賦予了這趟旅程獨特的象徵意義,無論 是考試順利的「追分成功」,還是情投意合的「追 婚成功」,甚至是順利添丁的「大肚成功」,都讓 人不禁心生嚮往。
追分車站建於 1922 年(大正 11 年),站房由 檜木建造,結構精實,至今仍保持著原有的色澤與 風貌。這座未經改建的車站,以其典雅的造型,成 為鐵道迷們經常造訪的熱門景點。
登山步道與鐵馬騎行
對於喜愛登山的遊客而言,大肚區的萬里長城 登山步道是不容錯過的。這條步道位於大肚山西南 麓的保安林,因步道蜿蜒如長城而得名,全長約 3.2
萬里長城登山步道
鐵馬騎行享受快樂時光
公里,單程步行時間約為 1.5 小時。沿途視野開闊, 可遠眺海線平原、大肚溪與大肚街景,步道上還設 有多個觀景臺,讓遊客一覽無遺。
除了登山之外,大肚區的自行車道也十分完善。
沿著河堤騎行,可以飽覽大肚溪沿岸的田園風光, 翠綠的稻田與迎風搖曳的行道樹交相輝映。自行車 道有兩條主要路線,一條由營埔里船仔頭抽水站出 發,終點在磺溪書院;另一條沿著大肚河堤,讓騎 行者在迎風沐陽中享受舒適愉快的時光。
早年,大肚山區水源匱乏,取水極為不便。 為了生活便利,先民們在瑞井里開鑿了三口古井 (1820–1850 ),間隔各約 50 公尺,且各具特色。 第一口井用於飲用,第二口井用來儲水,第三口井 則專門供洗滌之用。
民國 48 年 8 月 7 日,艾倫颱風因藤原效應帶來 了豪雨,造成了氣象史上有名的「八七水災」。大 肚區磺溪里因堤防潰堤,溪水倒灌,導致 85% 的房 屋倒塌,所有土造房屋皆毀於一旦。為了紀念這段 歷史,地方特別設立了一座故事牆,述說著先民在 面對氣候威脅與大自然力量時的艱難生活,也表達
第一口井
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地點在臺中市大肚區磺 溪里文昌一街 111 巷。
「天水堂」趙氏祠堂公廳,顧名思義就是祖 先牌位都立在公廳內,子孫個別家內並無立祖宗 牌位,因此雖然 250 多年來趙氏子孫開枝散葉, 在國內外、世界各地發展,但在除夕、清明、重 陽等重要節慶會來到公廳祭拜祖先,由於公廳空 間並不大,所以趙氏子孫只能分批 來祭拜,場面蔚為壯觀。
趙氏祠堂公廳「天水堂」,趙氏子孫年節返鄉祭拜祖先。
八七水災故事牆
百年緬梔花
百年緬梔花傳香一世紀
在大肚區瑞井里的庄尾有一座土地公廟,廟前
有 3 棵 200 餘年的緬梔花老樹。據當地耆老表示, 這些樹是瑞井里先人於百餘年前所種植。每年二、 三月,緬梔花的葉片悉數落盡,分叉的枝條如同鹿 角,展現出一種特別的生命姿態。
然而,原本這裡有 5 棵緬梔花樹,卻在民國 75 年的韋恩颱風中,其中 2 棵被吹倒後死亡,只剩現 存的 3 棵。每年 6 月到 10 月是緬梔花的花季,白 如蛋白的花瓣與黃如蛋黃的花心,使其得名「雞蛋 花」。當花朵盛開時,整片花樹散發出迷人的芳香, 令人流連忘返。
大肚區山頂有一座供奉媽祖的瑞安宮,曾因電 影《花甲男孩轉大人》的取景而聲名大噪。相傳約 170 年前,清兵渡海來臺時,曾從福建湄洲迎請媽祖 同行,以保護平安,因此這尊媽祖被稱為「軍中媽」。
瑞安宮媽祖又稱軍中媽
另據耆老回憶,二次 世界大戰期間,美軍轟炸臺 灣時,有村民目擊一名女子用裙子 接住了炸彈,從而保護了瑞井里免於被轟炸。居 民們相信這名女子正是瑞安宮內供奉的媽祖。軍 中媽祖的神蹟,至此廣為流傳。
瑞安宮在民國 68 年正式完工,此前媽祖神像 皆由輪值的「爐主」供奉在家中。若村民家中有 喜慶,便會從「爐主」家中迎請媽祖奉祀。當時, 由於醫療資源匱乏,若有幼兒生病發燒,家長會 前往「爐主」家中取下媽祖座椅的木屑煮水給孩 子喝,儘管療效未能考證,但卻能讓家長與孩子 心安不少。
大肚王國雖然不見了,然而勤奮的大肚人, 在這塊土地上繼續耕耘,營造今日版的樂居「大 肚王國」。
民間舉辦 力求公平
文 葉志雲 ‧ 圖 廖述乾、王正仕
為了培育國內更多的雕塑人才,由臺中市雕塑學會所舉辦的「臺中雕塑獎」,憑著學會自身的力量, 徵件作品並不侷限於臺中市,而是擴大格局,向國內雕塑家邀約參賽,成為日受重視的雕塑獎項。
為雕塑界培育人才
廖述乾於 2023 年接任臺中市雕塑學會理事長 後,開始設立「臺中雕塑獎」,最大目的是希望能 為國內培育更多的雕塑創作人才。他發現,北中南 具有代表性的臺陽美展、中部美展及臺南美展,雕 塑類參賽的人越來越少,讓 17 歲就開始參加國內 各項雕塑比賽的他感慨不已,擔心造成人才斷層。
2023 年第一屆「臺中雕塑獎」,知名度還沒有 打開,參賽仍十分踴躍,收到了 147 件作品,讓辛 苦籌辦的雕塑學會十分欣慰。
該屆參賽者雖多,但是作品以小型居多,今 年舉辦第二屆時提高門檻,規定參賽作品必須要 在 50 公分以上,雖然減少到只有 71 件,但評審 委員普遍認為,參賽作品的品質比第一屆提高了 很多。
廖理事長認為,雕塑製作的時間長,量體又 大,搬運不易,媒材往往被認為不夠環保,年輕 一輩較不願選擇需要投注更多心力的藝術領域, 以致於高中職美工科甚至不再開設雕塑課程,對 雕塑人才的培育影響極大。
王應凱金獎作品〈在尋找與失去之間〉
潘煒中銀獎作品〈逐漸同化〉
傳統雕塑藝術走向式微,跟現在的美展逐 漸把雕塑類型導向裝置藝術,也有很大關係。
雕塑學會許多會員認為,雕塑類變成裝置藝術 項目後,許多創作元素可以使用現成物來表現, 參賽作品往往不再是純粹的雕塑,影響所及, 越來越多人會捨棄較為辛苦的雕塑創作。
公平比賽 方能永續
雕塑家要熬出頭並不容易,參加比賽時公 正的環境尤其重要。建立公正的評選制度,是 該學會推動「臺中雕塑獎」的目的。廖理事長 舉自己親身經歷說明,他曾參加某個競賽,有 次成績最高,但一位評審委員不喜歡他,刻意 要求重新評分,復評結果,他雖然還是拿得第 一名,卻亦導致原本的第三名落至優選,非常 無辜;提起這件事,讓他深感遺憾,暗自期許 有機會,一定要辦出最公平的雕塑比賽。
對於評審公正性問題,廖理事長採取史無 前例的最高規格,比賽分初、複、決審三個階 段,初審作品以照片由 7 位評審審查,複審以
實體作品由 7 位評審審查,決審則由 5 位評審辦理,且 分上、下午同一天完成,評審完立即公布成績,以避免 不必要的因素干擾。為昭公信,三個階段的評審人選都 不一樣,聘請的委員多達 19 位,是國內單項競賽最多評 審的美展,務必做到最公平的比賽。
企業贊助台中雕塑獎
臺中市雕塑學會繼續主辦的「 2024 臺中雕塑獎」, 對優勝者仍頒給獎金鼓勵,前三名分別可以得到 10 、 7 、 5 萬元獎金,另外 7 名優秀獎亦各補助 2 萬元材料費,特 別安排由捐助者頒獎;廖理事長希望,受獎者都能知道支 持者的美意,同時激勵更多人共同來支持「臺中雕塑獎」; 他更期盼,得獎者的作品,未來都能夠獲得企業主的青 睞收藏,這樣對創作者會是最大的鼓勵。
27 歲就獲得全省 美展免審查殊榮的雕 塑家廖述乾,當時是國 內最年輕的免審雕塑家。
他就讀大明工商美工科時,連續拿到中部美展第 三名及中部雕塑大展第一名,展現雕塑才華。為此, 前大明工商校長盧聲華特別引薦他進入雕塑名家謝棟 樑老師的工作室學藝,從此開 征戰各大美展的比賽 人生。
廖述乾於 1969 年出生,自嘲「沒學歷就要靠資 歷」,因此大小雕塑比賽都不輕易放過,也都拿到不 錯的成績和獎金。24 歲時參加臺中市立文化中心主 辦的第一屆露天雕塑大展,便獲得優選及獎金 25 萬 元,到第四屆露天雕塑大展時,更勇奪噴泉區第一 名,獎金 160 萬元。
他的人物雕塑以女性為主題,由太太充當模特 兒,他著重女性情感的表達,細膩刻畫表情神韻,展 現靈巧生動,而贏得評審青睞。
《動感時尚∼運動休閒與美感生活特展》發表一系列以運動休閒為主題的時尚服飾設計作品
文 秦碩琪‧圖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秦碩琪
響應2024巴黎奧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推出《動感時尚~運動休閒與美感生活特展》,讓 民眾一覽不同年代運動服飾的設計美學,以及纖維科技創新與發展的現況,饒富實用與趣味性。
動感時尚展覽 叫好亦叫座
《動感時尚∼運動休閒與美感生活特展》,由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副院長林青玫博士擔綱策 展,共規劃了「運動時尚發展史」、「纖維材質發展」、「環保纖維材質崛起」、「運動時尚與循 環經濟」、「走進臺中市運動光廊」及「運動休閒創意服飾展」等 6 個主題,適逢 2024 巴黎奧運於 7 月盛大登場,吸引許多愛好運動及休閒的民眾到場觀展,是一場叫好又叫座的展覽。
林副院長指出,這項展覽主要讓社會大眾了解 運動與時尚的密切關係,進一步認識纖維紡織科技 的整體發展。從最早單純運動場上的競技,隨著人 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運動服裝逐漸演進到與休閒活 動融合,更進一步提升至時尚層次,每一個階段的 服裝,不斷的進化,是展覽內容最吸引人的地方。
「現在的運動服裝最大特色,是結合休閒與時 尚。」林青玫有一件現場展出 PUMA 運動服,不但 包袖,且有縐褶,線條明顯,極富時尚感,平常外 出也會穿,這次特別拿出來當現成樣本展出。另一 套 FILA 奧林匹克主題色彩的網球服裝,宛如時髦的 短袖洋裝,平常可以當休閒服,外出穿上身亦很時 尚。
另一展示重點,是亞大時尚設計系展出專業運 動風格的創意服裝,不僅運動機能性強,亦具時尚 感。例如登山服裝,特別針對安全需求,融入反光
面料及 LED 燈;賽車服裝則具宮廷風,優雅亦浪漫; 其他運動類別,像拳擊、滑板等專用服,亦配合專 業性需求作設計,並兼顧時尚感。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副院長林青玫擔任策展人
運動休閒與美感生活特展吸引許多年輕人參觀。
運動休閒與美感生活特展呼應奧運主視覺色系,在展場內鋪上紫 色漸層跑道。
融入綠工藝概念 可以快速回收再利用 同時擔任時尚設計系主任的林副院長指出, 21 世紀紡織纖維材料日新月異,在運動機能之外, 還要特別考量環保和永續發展,這次展覽亦融入綠 工藝概念,在「環保纖維材質崛起」主題單元,介 紹本土品牌歐都納開始推動的「歐淨行動 衣起淨 零」,運動服裝從布料到釦子、拉鏈及布標,全部 採用單一材質製造,能夠達到快速回收再利用的目 標。
運動休閒與美感生活特展除了展示服裝之外, 現場並陳列王貞治、郭源治、郭泰源、莊勝雄、黃 平洋、彭政閔和兄弟象隊等知名棒球明星簽名球, 讓觀眾感受臺中棒球運動發展盛況;還利用奧運五 環色規劃一處裝置藝術展示區,吸引不少大小朋友 拍照打卡,增添欣賞展覽的樂趣。
藝術家團隊合作 蔚成潮流風尚 凝結核—縱貫北中南的美術團結特展
文 劉賢靜‧圖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灣民間美術團體在臺灣美術史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
由本市出面號召北中南三大美術團體共聚一堂,有系統 的整理作品,展現臺灣三大畫會在美術發展史的脈絡, 為臺中美術發展史寫下新的篇章。
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一∼三、五∼六)
2024 年 10 月 1 日至 10 月 27 日 9:00-21:00(週一休館)
臺中市位居全國樞紐位置的獨特地位,在藝文風尚方面,具有溝通南北往來的重要性,文化局希望 有系統的整理臺灣北中南重要美術團體的發展脈絡,與臺中美術史之影響,為臺中美術發展史寫下新的 篇章,呈現臺中地區美術活動的繁盛。
在臺灣美術的發展歷程中,眾多美術團體可謂花團錦簇而豐富了藝術園地。本展覽聚焦於中華民國 臺陽美術協會、台灣中部美術協會及中華民國台灣南部美術協會,將之聚合在臺中大墩文化中心展出, 以彰顯其重要性與影響力。 1934 年成立的中華民國臺陽美術協會為臺灣目前仍存續,且最為久遠的美術 團體,之後 1953 年開辦的南部展以及 1954 年起始的中部美展,亦超過 70 年以上的歷史,可謂臺灣美 術史的見證者和開拓者。
陳澄波〈古廟〉(油畫,1938)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典藏
蒲添生〈楊肇嘉先生〉(銅雕)蒲添生雕塑 紀念典藏
洪瑞麟〈礦工〉(彩墨,1957)順益臺灣美術館典藏
策展人為國立聯合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盛鎧教 授,將本次展覽主題訂為「凝結核」( condensation nuclei ),引用水蒸氣凝結為液態時,作為凝結核 心顆粒的科學術語,比喻美術團體之凝聚作用,藝 術家不是孤軍作戰,而是集結成團體凝結在地資源, 推廣地方文藝活動。現代藝術雖強調個性與創意, 但藝文的發展必得倚賴團體合作,方能形成潮流或 風尚。並且,各地的美術館,包括將要開館之臺中 市立美術館,亦將同樣扮演著「凝結核」的角色, 凝聚地方既有的文藝創作而集中呈現,讓市民都能 自在沉浸於美的饗宴。
臺中市首開先河,以地方文化中心之姿,於光 輝 10 月展出 100 件臺灣美術天團的代表作品,集 結北中南公私立美術館及民間基金會等 18 個單位 的典藏品於一堂,分別以 6 個單元主題展示,包括 「匯為巨流」、「灌溉地方」、「豐沛江河」、「湖 池高潔」、「激湍前衝」及「川流不息」。
陳進〈仕女〉(膠彩)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典藏
策展人盛鎧院長精挑 22 件必看亮點,其中最大的 2 個彩蛋是在「匯為巨流」單元,陳進的膠彩畫〈仕 女〉,及「豐沛江河」單元中林之助〈草莓〉膠彩畫, 首次曝光公開亮相。還有非常難得一見,陳澄波的油 畫〈古廟〉、郭柏川的油畫〈桃與荔枝〉⋯⋯等作品, 共同推動文化城市不斷地向前行。
林之助〈草莓〉(膠彩)臺中市立美術館典藏
藝術菁英 件件精品
文 齊齊 圖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匯集臺中市藝術家創作成果所舉辦的「當代藝術家邀請展」,今年共有358位藝術家參與, 人數歷年最多,展現出本市朝氣蓬勃的藝術創作能量。
水彩類藝術家王曉萱作品〈舞台〉表現家人的關係
今年所舉辦的「 2024 臺中市當代藝術家邀 請展」,已經進入第 26 屆,此次展覽涵蓋膠彩、 油畫、其他複合媒材、水彩、墨彩、雕塑、書法、 攝影、工藝、版畫、篆刻等 11 大類別。作品題 材豐富多元,從風景寫生到抽象畫作,也包含 了民俗主題及更活潑有趣的現代議題。
參展中有不少具有特色的作品,如賴威帆 的油畫作品〈都市傳說-我 4 乖寶寶〉結合當
代藝術與玄學,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貌;呂南 湖則透過數位與 AI 技術創作〈魔法與儀式〉,
展現跨領域的藝術融合;廖迎曦的不鏽鋼雕塑 〈未來女孩〉探討了人與科技的關係,描繪出 一個被網路世界所牽引的女孩形象。
副市長鄭照新(左)頒獎表揚資深畫家倪朝龍(右 2)及其夫人林慧珍(右 3)
多位藝術家連續26年參展
大墩文化中心表示,「臺中市當代藝術 家邀請展」自 88 年開展至今,已有 32 位藝
術家連續 26 年參展,參展年齡橫跨 24 歲到 95 歲,這些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共同在這 個平台上展示傳統與創新的碰撞,持續推動
臺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與文化魅力的藝術 之都。
雕塑藝術家廖迎晰作品〈未來女孩〉 展現網路與科技的當代姿態
此外,今年首次參展藝術家共有 14 位, 最年輕的為 89 年次王曉萱,她同時也是去年 大墩美展水彩類第一名得主,擅長以風景或植 物表達情感,並巧妙融合水墨畫技巧。本次展 出作品〈舞台〉,是將石蓮花及多肉植物化身 為家人,並以雙手向上溫柔托起承接的意象, 傳達光鮮亮麗舞臺的背後,是無數家人、師長 及朋友的支持才能獲得成就的意涵。
油畫類藝術家賴威帆作品巧妙融合當代藝術與乖乖玄學創作特 殊面貌
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採‧集」
文 洋森 圖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為呼應世界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臺中市政府文 化局特別以藝術作為實踐永續觀念的載體,於大 墩文化中心舉辦「穿透明日的靈光 SDGs永續 藝術系列特展」,期盼將SDGs的理念轉化為美 學的語言,藉由藝術家創造性的對話,激起永續 發展成果的火花。
康雅筑作品〈關於棉花的一切都是關於棉花〉
藝術家攜手學生共同創作
「穿透明日的靈光 SDGs 永續藝術系列特展」,
由彰化師範大學陳一凡教授擔任策展人,規劃四大系 列主題展至明年依序開展,分別為「採‧集」、「反 義複詞與及物動詞」、「聲紋風景」、「歸」等系列。
希望以不同形式媒材與觀點的創作,透過五感體驗, 邀請民眾共同參與,永續發展的理念。
展場中最受人矚目的巨無霸地毯,長逾 10 公尺是 全國首見的創作,這件作品由藝術家和臺中市美術班 學生的共同創作而成,採集來自山海屯城的泥土,於 大墩文化中心大廳呈現具有在地特色圖紋的巨大「泥 毯」藝術,並安排邀請民眾走入泥毯的儀式,透過作 品形式的變異與解構,讓泥土復歸泥土,以引發觀眾 的情感與啟發,做成影片紀錄,以喚起大眾關心自然 永續、關懷土地,場面壯觀,令人驚豔。
藝術靈光穿透日常生活空間 「穿透明日的靈光 SDGs 永續藝術系列特 展」,首檔「採‧集」從 113 年 9 月 21 日展 出至 114 年 3 月,由纖維藝術家康雅筑展出雕塑、 空間裝置、平面織畫、錄像影片與現成物等多元 創作議題。
114 年 4 月至 6 月展出「反義複詞與及物動 詞」系列單元、7 月至 9 月展出「聲紋風景」系 列單元,壓軸則是 114 年 10 月至 12 月展出「歸」 的系列。本次 SDGs 永續藝術系列特展將呈現不 同形式媒材與觀點的創作,以五感體驗為形式, 透過民眾參與的方式,使 SDGs 的議題得以醞釀、 延續、發酵,期許藝術靈光穿透你我的每個明 天,透過藝術活動的行動力,落實世界永續的信 念以達成目標。
與臺中市山海屯區 8 所學校美術班共創作品〈泥毯計畫〉
大師新銳 百花齊放
文 陳俊宏 圖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探索時間與空間的奇妙關係
臺灣美術新貌獎從 2000 年創辦以來,不斷扶持獎掖藝術的原創精神,更自 2016 年起做出重大變革,取 消創作媒材與尺幅的規範,並打破年齡的限制,造就近年來新貌獎的作品樣貌更加百花齊放!展現了藝術家 豐富細膩的辯證思考理念。
今年從 164 件徵件中精選出了 43 件作品,見證了臺灣藝術家在媒材選擇和關注議題上的演變。其中李 燕華以〈書 + 家計畫:我們的日記〉作品脫穎而出,榮獲此屆「新貌獎」,她巧妙地將私人語彙與胡適日記 結合,展現日常生活與藝術間的情感交流,以其進駐經驗化為視覺符號的圖案再與書的文字相融,探討人們 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記憶,傳達人生如書頁般的理念。
榮獲今年度新貌獎的藝術家李燕華作品〈書 + 家計畫:我們的日記〉
榮獲評審團獎的廖昭豪作品〈後石頭〉以紙漿擬仿水泥物承接混 凝土的扎實感。
榮獲評審團獎的廖乾杉作品〈給我一片土地〉,透過複合媒材的 運用並藉由鏡面反射邀請觀者參與其中相互對話。
李燕華表示,她在高雄橋頭擔任駐村藝術家期 間發現了胡適日記,知道胡適曾在康乃爾大學留學, 剛好她也曾在康乃爾附近駐村,這奇妙的巧合彷彿 可以與胡適跨時空交流相互對話。
反映內心的世界與辯證
另外獲選「評審團獎」的三件作品,也引人注 目,以各式媒材出色地反映內心的世界與辯證。包 含楊雅晴的作品〈流〉以童年被體罰的經驗為靈感, 用陶瓷塑形模擬趴臥,並藉由肉色纖維媒材讓情緒 得以延伸,有著川流不息的喻意。
廖昭豪以紙漿擬仿水泥物的〈後石頭〉作品, 將紙漿量體上承接混凝土的扎實感,模擬隱身於河 床中的混凝土塊,表現水泥設施經河川破壞、沖刷 與打磨後形成的石頭,同時彰顯紙張的脆弱張力, 凸顯人造設施抵禦自然力的無力感, 發觀者思考 人造物與自然的輪迴關係。
〈給我一片土地〉作品是廖乾杉以臺灣天災為 契機發想,表達出對於臺灣這片土地的熱愛,透過 複合媒材的運用,流動線條包裹著風災的紗布,四 方體在堆積中代表城市的建立及在日常的時間堆積; 並藉由鏡面反射邀請觀者參與其中,讓你我與大自 然在時間堆疊中相互對話,期望這次嶄新的跨界複 合媒材及新媒體工具的精采作品,帶給觀者全新感 官體驗。
榮獲評審團獎的楊雅晴作品〈流〉以陶瓷結合纖維填充物表達 童年記憶中的害怕情緒。
從烏鴉洞起飛後的完美落地
導介 林皓淳(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有哪些故事劃破天際,降落在臺中沿海的清 水眷村?《未竟的降落:清水眷村的起、承、轉》 正是用故事,串聯起以空軍生活為主的清水眷村 歷史記憶。邀請大家一起走進眷村采風,看降落 傘製造廠裡正細緻、縝密工作的眷村人民,聞巷 弄裡飄香的眷村美味,問那曾經的投彈手,為何 賣起可樂的生命故事。
清水眷村當前僅存的信義新村,位於平埔族 中社遺址之上,是重要的考古園地,更是國防部 核定全國13處「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區」之一。
走進時光甬道,清水眷村曾有的忠勇新村、信義 新村、和平新村、陽明新村、果貿一村、銀聯二 村及慈恩二十村,七個村落浮現,竹籬笆、獨棟 與連棟式的聚落建築群正有機生長著。還有,眷 村裡一張張生活的面容浮現,不僅有空軍軍眷, 更有陸軍小孩、客家兒女,他們與眷村老物、美 食共構成一個質樸時代。
辛勤的日常裡,眷村人如何以香蕉葉佈置 舞會環境,播放黑膠唱片營造氛圍,隨著音樂 舞動?露天電影院裡,播的又是哪一部戰爭 片?年節時分,表演踩高蹺、舞龍舞獅、扮裝 蚌殼精的又是哪家眷屬?這些從貴州省大定縣 羊場壩烏鴉洞、清虛洞等溶洞群起飛,經歷戰 時沉重、嚴肅氛圍後,人們重拾希望的生活印 記,盡在《未竟的降落:清水眷村的起、承、轉》 的章節之中,等待你我一同閱覽,讓生動的故 事降落心田。
《未竟的降落:清水眷村的起、承、轉》 作者| 陳佳君、林皓淳、翁健鐘、陳世華 出版|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期| 2023 年 12 月
定價|新臺幣 380 元
導介 蔡長恩(艸引子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建築師們總說建築是生活的容器,而像臺中州 廳這般指標的公共建築,更在設計之初即被賦予了 時代精神與符號象徵,成為當代建築師傾心打造的 精美容器,其外觀上體現當代建築及藝術思潮下的 實踐,更有著「來自東洋」、「師承西洋」、「借 鑒南洋」的有趣脈絡,無論是新古典的建築主體, 或是新藝術運動下的各樣裝飾,都成為過去一百年 與未來世世代代的臺中人共同擁有的城市記憶。
而「出發吧!臺中州廳奇幻之旅」作者出身於 建築領域,將建築中繁複的歷史、空間與美學知 識,以活潑的插畫型式引領大眾以不同的角度理解 臺中州廳,一如書中的解謎遊戲般,將建築的理解 從外觀的容器之美,深入了其所包容的生活、歷史 與記憶,沿著書頁探索,我們得以更一步的知曉這 座陪伴數世代人們的建築,我相信無論從兒童到建 築專業人士,都能從本書中得到收穫,並為百年前 的建築所思所想感到尊敬及欽佩!
而藉由本書,也為臺中州廳的敘事歷史添 上一瓦,讀者也將徜徉其中並戴上一副隱形的 知識眼鏡,當你再次看到臺中州廳,將看見磚 瓦後面的故事,並浮現每個柱列、空間的千思 萬想,或許,還能看見曾經走訪的那些名人往 事,看見更具生命力的臺中州廳!
《出發吧!臺中州廳奇幻之旅》 作者 / 文圖|蘇那曼‧詹波 出版|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期| 2024 年 9 月 定價|新臺幣 880 元
速寫文化城
文 王正仕 圖 祁連
〈大坑十號〉(油畫,2020)
假日的大坑是親子登山運動的好去處,畫家祁連與兒子某日在體能訓練場健身, 兒子想繼續爬到觀音亭,祁連雖然覺得很累,仍然陪著繼續攀登,在觀音亭旁一個個 圓形平台停留,一看,發現以前所未見超美的山岳,整個人神清氣爽。
低矮的香蕉樹右下面沿著柏樹,還有中間的龍眼樹,中景幾枝枯樹山脈有竹林幻 化大坑山脈的美景,遠景稜線層巒疊嶂,雄偉壯麗,一路延伸至天際,與雲層藍天交 融,令人心曠神怡,感動之餘,拍下美景回去再作畫。
畫家介紹 祁連(1965–)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 東方和建國科大講師,中部美協美展評審,
個展13次
聯邦美術印象大獎首獎
五月畫會聯展於日本千葉縣Art Village美術館
五月畫會聯展於臺北市立美術館 長流美術館兩岸藝術家山東和福建交流
您珍貴的意見是我們進步的動力,凡於該期出刊隔月底 (即 2/28 、 5/31 、 8/31 、 11/30 ) 前完整填寫讀者意見回饋表單,即可獲得抽獎 機會,每期將抽出 3 名幸運讀者, 獲得精美隨身碟一份。
自第 55 期起連續 4 期填寫回饋者,可參與第 58 期歡慶抽獎, 將抽出 1 位民眾獲得優質小家電一份,敬請把握機會 。
第56期得獎名單:蔡O伃、吳O儀、林O吟 得獎者均以電子郵件通知並致送獎品 本局保留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 無效回饋問卷本局有權不予受理(如重複填寫、資料不完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