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造型系列教材 Basic Art & Design Series
艺术·设计的 立体构成(修订版)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Creating in the Three Dimension Space
[日]朝仓直巳 编著 林征 林华 译
2
导读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中期,是中 国现代设计教育最迅猛最活跃最深刻的发展 期。作为这个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变革板块,当 属设计基础教育;而在设计基础教育中最具划 时代意义的内容,则是构成教育。彼时一大批 全身心投入构成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后来 大都成为中国设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系 统中公认的学术引路者或带头人。 这批躬身实践、勤奋探索的先行者,他们 当时最重要的导师和楷模之一,就是本套丛书
“留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1993 年,朝仓先生与留学生们在 日本横滨港考察。(赵健提供)
的作者,亚洲基础造型学会首任会长、日本筑 波大学教授朝仓直巳先生。 这批人除教学相长、持续积累外,他们 当时最重要的范本和参照之一,就是朝仓直 巳先生所著的这套丛书——《艺术·设计的构 成》 (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光迹 构成共四册)。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跨世纪后的近 20 年间,朝仓先生曾应邀在中国各大学讲学,其 足迹遍及京津粤港苏鲁浙;其学生则从各校学
“‘基础设计’和‘设计的基础课’不是一回事 "—— 朝仓先生在 中国各高校的讲座中尤其强调这一点。(赵健提供)
术带头人,至专任教师,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 在此期间产生的“中国作业”总数应在 4000 件(套)以上。 朝仓先生所著的这套丛书,既非自娱自乐的“心得体会”,也非狭窄师门的“作业集成”; 既不是远离设计实务的所谓教程,也不是水土不服的无感舶品。 诚然,这套丛书中占有一定篇幅的文字叙述和图面呈现,在摄影、复印、电脑、图形软件、 数字调色、数字或 3D 打印以及网络传输均仅已成“基础工具”的今日,似显时过境迁,但正是 这套丛书与当下中国读者间客观形成的“时间差”,使其除了作为设计基础教育的经典、规范、 系统和综合的“主流价值”,可供师生们“直接借鉴和使用”之外,更生动凸显了今天出版和发 行崭新而显著的价值: 这是示范版的田野调查手册。 作为今天的教师,如何有效地活用常规教学元素,在平凡中捕捉“一掠而过”的新鲜因子, 在合理中提取“剑走偏锋”的异常现象,将“熟土”刷新为“田野”,从而使“捕捉与提取”成 为可期待并有持续收获的常态,这些,在朝仓先生的这套丛书中都能找到丰富的答案。
3
作为今天的学生,田野调查既是学习“通 关”的首战,也是寻找学习选题的最重要途径。 由于认识能力的不足,青年学生一般都缺乏“关 注”的下意识,习惯于走马观花或视而不见。 要改善这些,可以从朝仓先生的这套丛书中找 到多方面的启示。 这是指导版的资料整理攻略。 作为今天的教师,教学和科研这两副担 子,哪头都沉,且一个都不能少。教学虽常
“还是中国白酒最好喝”—— 每次和中国同行在一起,朝仓先生 总是在反复表达他对中国的美好记忆。(赵健提供)
规,但极耗时间;科研需卓越,却无处下手。 于是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而这套丛书的 内容,相当部分都来自于朝仓先生的日常教学 而非“纯粹科研”,这给读者(教师们)以启 示:通过对这套构成丛书的阅读,研究其“在 平凡中梳理出卓越”的方法论,从而力求在自 身教学和科研间打开通路——“教学”作为“科 研”的素材准备,“科研选题”基于对“教学 素材”的整理意识和整理方法。 作为今天的学生,认真理解这套丛书中 关于资料整理的“套路”,可逐渐学会与“资
“留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1993 年,朝仓先生与留学生们在 日本横滨港考察。(赵健提供)
料”积极相处,逐渐学习分离资料的层级,分 列资料的类型。这有助于消解“课程”学习的 被动,建立“课题”学习的主动。 这是经典版的形态训练谱系。 作为今天的教师,面对一个教育专题,应具备依据其内在结构和教学操作的实际可能,将其 进行合理的切分,以形成在时值、份量、顺序、逻辑、目标等方面的合理矩阵,从而实施教学的 能力。这套丛书展示的朝仓先生在这些方面的切入手法、推演步骤以及综合的梳理技巧,对今天 形态训练的教学方法设计,有着极为具体和细密的指导作用。 作为今天的学生,如何将抽象或生硬的课题,柔化成具体的、可触摸、可塑造、可分类、可 分阶段的“步骤”,这既是必须越过的学习之“坎”,也是应力求形成常态化的处理技能。朝仓 先生这套丛书对此确实形成了很具体和完整的示范——它像一面镜子,如果我们时时对照,确能 提升(在形态处理方法上的)自我调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这是通俗版的材质练习大全。 无论是今天的教师还是学生,在面对有关“材质处理”的教与学行为时,由于专业背景的局
4
限,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多于“理性”,“顺势”多于“预设”……,结果往往是开头偶然、 过程繁复、结果无力。朝仓先生这套丛书以丰富的图文案例告诉我们,在工学与艺术、精准与随 意之间,确实存在一系列可供“艺术设计”所釆用的“有效临界范围”。悉心把握这样的临界范 围,有关材质的教与学,将会是可规范进行、可精准掌控的。 这是实用版的图文表述参照。 无论是今天的教师还是学生,“图文并茂的文本表述”都不仅是专业的基本功,而且是专业 成果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具体说来,在设计表达中,从信息搜集到市场调查,从意象手稿到要点 备注,从形态节点到价值聚焦,从感性展现到理性推演,从理性评判到多维博引……对这诸多纬 度的元素的整合成型,使得“图文文本表述”几乎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绝对完整的“专业”。在 阅读并学习这套构成丛书的过程中,读者可清晰地领略朝仓先生完整的“图文表述”策略及手法。 这套策略与手法,可成为从事设计尤其是设计教与学的师生们生动、具体、完整及可借鉴的参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赵健 2017 年 10 月于上海
5
原序 如今,在立体造型领域中,不论是纯艺术还是设计领域都在飞速发展。“立体构成”就是在 这个范围中就三维造型活动中所面对的基础性问题进行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构成”所重视的 造型要素中有形、色、结构等,而本书拟着眼于其中的形,集中研究三维的形及组成它的构成要 素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尽管设定了这个目标,但是立体构成的范围十分广泛,想充分论及所有 的问题十分困难。 因此,本书将重点论述《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中所未涉及到的关于立体部分特有的问题。 例如,立体构成中经常涉及到的重力问题,会引发构造问题。除此之外,对任何立体造型而言, 材料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形的形成影响极大。在点、线、面、立体等以维分类的形的要素中,如 果以块材作为造型,会出现平面造型所不曾涉及的领域;如果在重力起作用的空间中进行点的构 成时,也会引出在平面中不曾存在的问题。不论是在二维空间中还是三维空间中,都会遇到完全 不同的情况。综上所述,了解与形密切相关的有关要素,对立体构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书 将以这些方面的探讨作为论述的核心。 本书将分为两个部分,即有关形的美感和形的观察方法的视觉效果部分,以及与形、结构和 功能方面相关的部分。前者定名为“构成”(第二章),后者定名为“结构”(第三章)。在构 成部分中,按要素的构成和材料的构成这两个不同的部分进行探讨;在结构部分中,注重于探讨 大型建筑物中的力与结构的关系,以及实用价值较高的“形的平面化”“立体化问题”和“连接” 等方面。 此外,在二维造型中无法成立,涉及三维造型的问题,就是借物体的运动而成立的造型。例 如,从借助原始动力(如风和水)而运动的造型,或利用电机或高科技的造型,由于运动而成为 颇具魅力的作品。这方面的情况以及三维造型中的错视现象,将集中在第四章“运动与错视”中 论述。在第五章中,为了进一步充实技法与思考,特别收录了四项特殊的研究内容。这类研究还 很多,对此了解得越多,越能丰富对构成的研究。可以的话,不要满足于学到的知识,而要注意 通过实践,具体掌握熟练的技法。这对创作者及教师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本书还选收了许多 艺术家的作品,从中可以了解到立体构成不仅对设计有所帮助,而且与纯艺术关系密切。因此, 与其把“构成”看成是“基础设计”,不如称为“基础造型”。 如上所述,立体构成所涉及的问题极其广泛,无法在本书中逐一详述。因此,本书不采用手 册式浅显综述的方式,而是针对笔者认为的重要问题予以重点探讨。希望读者通过这些,在具体 了解三维造型中的方法和问题的同时,也能够起到深化立体造型感觉并激发创意的作用。 本书邀请了有关专家撰写,笔者对于百忙中承担执笔的各位深表谢意。同样地,对于同意在 本书中选用其作品的各位作家、美术馆、摄影家深表谢意。
朝仓直巳 1994 年 12 月 28 日
6
目录
第一章
立体 构成 的意义 和目的
3. 隔间(空间的分割)
49
4. 简化、抽象化
50
第一节 作为基础造型的立体构成
26
第四节 立体
52
1. 三维世界中的各种形态
26
1. 线和面的加厚
53
2. 立体构成的对象
27
2. 体积
54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目标
29
3. 单元
56
1. 立体构成的内容
29
4. 基本形态造型
58
2. 立体构成的目标
31
5. 其他
59
第五节 空间
60
1. 间隙空间
61
第二章 构成 第一部分 要素的构成
第一节 点
63
3. 其他
64
第二部分 材料的构成
66
36
第一节 木材
67
36
1. 木材造型的基本技法
67 69
34 35
1. 不可见光的点立体构成 2. 发光二极管
2. 透明
3. 塑料的终端照明
36
2. 新材与旧材
4. 灯泡的排列
37
3. 层积材与胶合板
71
5. 激光照射
38
4. 自然树木的形状
72
39
5. 从一根原木开始
73
39
6. 错觉作品
75
第二节 线
40
第二节 金属
76
1. 线的断面
41
1. 金属线的造型
2. 线的形态
42
2. 金属管的造型
78
3. 线的质感
43
3. 金属板的造型
79
4. 配置与构筑
44
4. 锻造造型
82
5. 抽象化
45
5. 铸造造型
83
第三节 面
46
6. 利用机械的造型
1. 贴面浅浮雕
47
7. 利用成品的造型
2. 包装
48
8. 利用反射、音响、磁性的造型
6. 气流 7. 其他
77
84
84 85
7
第三节 纸张
86
3. 结构与力
1. 浮雕
88
第二节 压缩与拉伸
2.“折—开”造型
90
1. 压力与拉力
142
3. 悬吊的造型
94
2. 将材料的能量视觉化
147
4. 曲面的构成
98
第三节 立体化—平面化
150
5. 插入结构
99
1. 利用自然界的力
152
2. 立体化、平面化的重复操作
156
第四节 塑料
100
137 142
1. 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甲脂树脂)
101
3. 快速立体化
161
2. 光纤
103
4. 形的变貌操作
162
3. 杜邦可丽耐
106
5. 其他
第五节 陶瓷
108
第二部分 胶接与连接
166
1. 土和水的试验
109
第一节 木
166
2. 土与烧成的试验
110
1. 接头与榫接
3. 变化技法与变化概念
111
2. 用连接件连接
4. 精密陶瓷
115
第二节 金属
第六节 光
116
1. 身边的接合、连接
174
1. 光学素材
116
2. 螺栓与焊接
176
2. 光和影像
117
第三节 塑料
178
118
1. 身边的连接
178
119
2. 塑料的连接
179
第七节 新材料 1. 特殊黏土
164
167 172 174
第四节 纸
182
1. 点接合
183
2. 线接合
183
3. 面接合
184
4 纸的切割加工
185
126
第五节 布与绳
186
126
1. 缝纫
187
1. 材料与结构
127
2. 编织
187
2. 材料与力
134
3. 系结
188
2. 泥与薄瓷器 3. 彩虹网
122
124
第 三章 结 构 第一部分 结构和形 第一节 结构与力
8
4. 布料的结合
189
5. 纽扣与拉链
189 第一节 多面体的研究
240
1. 正多面体的相互关系
240
2. 多面体的翻转
242
192
3. 多面体的挖空
244
192
4. 立体星
248
第四章 运 动与错 视 第一部分 活动造型 第一节 机械的基础
第五章 技法 的开 拓
1 机械的种类
193
第二节 立体的分割
2 自动机械
198
1. 均等分割
3 使用机械的作品实例
202
2. 分割与组成
258
204
3. 立体组块动物
259
208
第三节 集合构成
264
4 机械活动玩具 第二节 利用自然动力的活动造型
256 257
1. 水动造型
210
1. 少数
2. 风动造型
212
2. 若干
268
3. 重力造型
214
3. 多数
269
4. 热力造型
215
4. 无限
270
216
5. 间隙
271
第三节 利用人造动力的活动造型
266
218
第四节 层积与渐变
2. 活用机构的造型表现
220
1. 运用层积技法的造型
272
3. 有规则的变形
222
2. 以渐变为构思的基础
276
4. 无规则的运动
224
3. 层级与渐变
279
5. 应答动作
225
1. 旋转运动的错视
272
第二部分 错视与错觉
230
参考文 献
280
第一节 立体错视
230
作 者介 绍
282
1. 相对大小的错视
231
2. 重叠造成的错视
232
3. 阴影造成的错视
233
4. 视点变动造成的错视
234
第二节 视角限定立体
236
9
彩图 1
彩图 2
彩图 1 丙烯酸塑料棒尖端发光的点构成,学生作品(参阅第 36 页) 彩图 2 利用椭球体结构的点构成,朝仓直巳、陈小清,1991 年(参阅第 35 页)
10
彩图 3
彩图 4
彩图 3 航空公园站前的作品,儿玉由美子(参阅第 36 页) 彩图 4 激光展品(山口市),田中敬一(参阅第 38 页)
11
彩图 5
彩图 6
彩图 5 用多条纱线规则排列拉伸的扭曲面,学生作品(参阅第 44 页) 彩图 6 用纸条编成的礼品龟,津田梅(参阅第 43 页)
12
彩图 7
彩图 8
彩图 7 《微笑的纹理》,野口敏宏(参阅第 69 页) 彩图 8 《场面》,长野市立博物馆,多田美波(参阅第 63 页)
13
彩图 9
彩图 9 《风平浪静时——红色造型/漂浮》,神户三卷,植松奎二(参阅第 60 页)
14
彩图 10
彩图 11
彩图 12
彩图 10 《流动》,宫田亮平,1986 年(参阅第 82 页)
彩图 12 螺旋形金属面结构,马克斯·比尔(Max Bill),
彩图 11 大楼正面之公司标志,筑波市(参阅第 79 页)
1974 年(参阅第 79 页)
15
濑户瓷器土 高田土 信乐红土 朱泥土 信乐土 烧成温度(℃)
彩图 13
彩图 14-a
彩图 13 采用不同性质的 8 种土烧制的试验(参阅第 110 页) 彩图 14 纯金黏土(a)、纯银黏土(b)烧制的器皿(参阅第 121 页)
彩图 14-b
信乐土中 混入 10% 二氧化锰
混入 10% 的 混入 10% 二氧化锰 的铝
16
彩图 15
彩图 16
彩图 15 光线使喷泉着色,《水的幻想曲》,国际花卉绿色博览会(参阅第 116 页) 彩图 16 多色光摄影的多面体(参阅第 240 页)
17
彩图 17
彩图 20
彩图 18
彩图 21
彩图 19
彩图 22
彩图 17~ 彩图 19 身穿用黄色荧光着色剂画上骨架的上衣,图 17 为在暗室中用普通灯光照射的情形,彩图 18 为在明亮室内 的情形,图 19 为在暗室中用黑灯光照射的情形,学生作品(参 阅第 117 页)
彩图 21 肥皂涂膜的偏振光照片,学生作品(参阅第 116 页)
彩图 20 用黑光照射放在条纹布上的玻璃制透明和不透明的
彩图 22 覆盖在 5 根丙烯酸塑料 棒上的半球形透镜使棒的形
苹果,朝仓直巳(参阅第 116 页)
状被扩大了,学生作品(参阅第 116 页)
18
彩图 23
彩图 24
彩图 23 为欢迎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而建造的欢迎构造物(新泻北方 文化博物馆),儿玉由美子,车载探照灯照射的光彩和光纤形成的瀑布艺 术,1992 年(参阅第 104 页)
彩图 24 《对宇宙的问候》,长谷川荣(参阅第 102 页)
19
彩图 25
彩图 26
彩图 27
彩图 25 《作品》,东条熏(参阅第 269 页)
彩图 27 纪念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00 周年而建的新
彩图 26 《跳舞的新娘》,光纤制造的婚服(参阅第 105 页)
凯旋门的立体造型,1989 年(参阅 124 页)
20
彩图 28 彩图 28 《针塔》,肯尼斯·斯内尔森(Kenneth Snelson)
21
彩图 29
彩图 30
彩图 31
彩图 29 《机器人》,东海大学海洋科学博物馆(参阅第 227 页) 彩图 30 《时间层Ⅳ》,岩井俊雄(参阅第 218 页)
彩图 31 《空间构成》,降旗英史(参阅第 147 页)
22
彩图 32
彩图 33
彩图 32 《水》,元永定正,利用悬吊在空中的水的重力形成的作品(参阅第 154 页) 彩图 33 短时间内可以组装成的帐篷式住宅蒙古包(参阅第 159 页)
23
彩图 34
彩图 35
彩图 34 《活动造型》,户村浩(参阅第 163 页) 彩图 35 垂直移动的装饰品(参阅第 94 页)
24
彩图 36
彩图 37-a
彩图 37-b
彩图 36 《立体动物》,梅田子博(参阅第 263 页) 彩图 37-a~b 立体化的蒙德利安抽象画,和田直人(参阅第 237 页)
25
第一章 立体 构成 的意义 和目的
26
第一节
1 三 维 世界中的各种形态
作为基础造型的立体构成
日常,人们生活在各种三维的“形态”环 境中。从文具、餐具等小型器物到家具、室内 装潢、建筑物等较大的立体形态,以及庭园、 都市等大规模的“三维形态”,另外,工作 机械和交通工具等用于制造或运输的各种机械 类,都属于三维的形态。 上述物体是从实用的功能和用途来决定设 计形态的。此外,还有不具有使用目的,将形 态本身当作鉴赏对象的纯艺术造型。 本书的宗旨是针对上述各种三维的“形态” 所具有共性的基本问题加以研究。
图1 图 1 《铬金属棒的双重构造》,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1946 年
27
2 立体 构成 的对 象
理论上可以将材料依据维度分类的形态要素加 以还原,但是材料所具有的强度、重量、质感
具体来说,本书研究对象的“形态”到底 是什么呢?
等特质,却不适合还原为点、线、面等造型要 素。例如,将石材、木材、金属等材质与平面
首先,必须提出来,探讨的内容是点、
构成的材料并列比较,可明显地看出它们的不
线、面、立体、空间等构成的基本要素。虽然
同之处。此外,各种材料都有其相应的加工手
在《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一书中已经叙述
段,而且材料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会因为加工机
过,但是在二维空间里使用上述造型要素进行
械的性能而不同。因此,对材料的研究是非常
构成时,与在三维的空间有各种不同之处,因
重要的。
此无法予以省略。在立体构成中,形态要素的 研究非常重要。 其次,研究内容为制作形态的材料。虽然
不过,立体构成所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 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可适用,所以,本书仅选出 其中主要几种材料加以探讨。
图2
图 2 《空间的构成》,瑙鲁·加博(Naum Gabo),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藏,1949 年
28
此外,材料构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问 题——均衡、对称、对比、调和、分割、单位
震等其他力量,因此必须具备承受各种外力的 结构和形态。这是二维造型所没有的要素。
构成等等,曾在《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一
此外,还有物物体运动的问题也是立体构
书中提出过,并进行过探讨。在立体构成中仍
成必须研究的主题之一。在平面造型,由于无
有探讨的必要,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无法全部
法使物体运动,所以采取模拟物体移动的视幻
详述,因此仅研究其中相关的重要部分。
表现技法,但是在立体造型领域,却可以使形
在与造型相关的要素中,“重力”是区别 三维造型与二维造型的关键要素。在“结构”
体产生真实地运动,进而展现出平面造型领域 中无法看到的有趣的造型世界。
的问题中,立体的造型必须具备能够承受地球
除了结构和运动之外,在立体形态的领域
地心引力的力学性坚实结构。如果是设置在户
里还有许多其特有的问题。因此加以探讨也是
外的大型结构,则还需承受重力以外的风、地
至关重要的。
图3
图 3 《醒》,让·阿尔普(Jean Arp),1938 年
29
第二节
1 立体 构成 的内容
立体构成的目标
我们人类具有三维的形态,并且每日在三 维的形态之中活动,但是我们却多在平面上表 现它们。因此,我们无意识中接受了平面事物 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这些极大地影响了三维造型活动。例如, 在从事立体造型的制作时,很容易陷入平面思 考的观点。由于增加了一个维度,因此不仅要 从前方观察,而且必须增强从侧面、下面、 上面观察的多视点、多角度造型意识。增加一
图4
图 4 《瀑布状的花》,亚历山大·卡尔德(Alexander Calder),1945 年
30
个维度,意味着产生了许多造型要素,而且大
型会自然漂浮而上。而这些三维造型在二维领
幅度地扩展了表现的领域,其中包含了许多在
域中是不可想象的。
二维领域中所缺少的独特的造型表现技法。例
本书主要是将三维造型活动中的特有问题
如,既可以用钢索将重物从地上高高吊起,当
作为立体构成的主体内容加以探讨。但是,立
然也可以将物体吊挂在空中。此外,也可以在
体造型活动范围广泛,无法全部详述,因此在
用纸、布等柔软材料包围的形体中充气使之膨
下列的章节中,权衡轻重,尽可能多地涵盖一
胀起来。如果充填的气体较空气轻,则这种造
些较重要的内容。
图5
图 5 亨利·摩尔展(东京都美术馆)之户外展示,享利·摩尔(Henry Mo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