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35 disc1

Page 1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PROJECT 35 第⼀一部份 放映區:投影放映 (1月15⽇日~1月30⽇日)、電視放映(2月9⽇日~2月20⽇日)

藝術家 蓋 . 班 納 ( G u y B e n - N e r ) 、 ⽥田 ⼝口 ⾏行 弘 (Yukihiro Taguchi)、丹.阿爾泰(Dan Halter)、周嘯⻁虎、汪達.瑞曼帝.奧堤茲 (Wanda Raimundi-Ortiz)、富南.沙哈 (Phu Nam Thuc Ha)、安德魯.阮俊 (Tuấn Andrew Nguyễn)、柯塔.艾札伐 (Kota Ezawa)、愛德溫.桑切斯(Edwin Sánchez)、羅伯特.卡波(Robert Cauble)

流通的可能性, 並且是影響深遠的當代媒材 之⼀一。 再者,這個計畫著眼跨國策展⼈人網絡,追溯和 記錄這些策展實踐於在地與全球連結之間的多 樣性。⽐比如其中⼀一位住在布魯塞爾的埃及裔策 展⼈人,他選擇了以⾊色列藝術家的作品;另外⼀一 位往返於費城和巴格達之間的哥倫⽐比亞籍策展 ⼈人,則選擇了⼀一位在國際展出機會不多的哥倫 ⽐比亞當地藝術家的作品。 通過 Project 35,觀眾將看到藝術家基於溝

策展⼈人 梅.亞布.艾爾達哈(Mai Abu E l D a h a b ) 、 ⽚片 岡 真 實 ( M a m i Kataoka )、凱瑟琳.史密斯(Kathryn Smith)、盧傑、富蘭克林.瑟曼斯(Franklin Sirmans)、柔伊.柏特(Zoe Butt)、康斯 坦斯.萊沃倫(Constance Lewallen)、荷 賽.羅卡(José Roca)、雷蒙達斯.瑪拉沙 斯卡斯(Raimundas Malasauskas)

關於Project 35

通/分享的集體創作慾望,主題從哲學命題的 重新詮釋,到南⾮非的暴亂與抗議⾏行動、中國政 宣新聞廣播,以及胡志明市的新興⻘青年⽂文化。 他 們 運 ⽤用 動 畫 、 挪 ⽤用 電 影 和 表 演 ( p e r f o r m a n c e ) 的 語 ⾔言 , 甚 ⾄至 是 利 ⽤用 YouTube去創作出介於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的 作品, 這些作品也展現出今⽇日的藝術家如何 利⽤用錄像這個媒材,以及他們在創作⼿手法上的 多變。 Project 35 的第⼀一部分,從蓋.班納(Guy

Project 35 是紐約「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

Ben-Ner)1999年的作品〈柏克利之島〉

(ICI, 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 三⼗十五周年的特別展覽計劃,邀請三⼗十五位來 ⾃自世界各地的策展⼈人,每⼈人挑選出⼀一件他們認 為在今⽇日具有重要性、值得賞析的單頻道錄像 短⽚片。ICI以靈活彈性的策展策略,將此計劃 的選件與推廣拓展⾄至最⼤大的效益與可能性,他 們將三⼗十五件作品編輯成四組,持續⾄至世界各 城市不同的展演空間展出。

(Berkeley’s Island)開始,在這件作品中, 藝術家討論哲學家喬治柏克利(George Berkely)的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To be is to be perceived)。⽽而這也正是ICI的策 展意圖,希望這些影⽚片能夠盡可能地被觀眾發 覺和感知,讓這些作品觸發各地⽅方對話與交流 的可能性。

ICI創辦以來,最初是以錄像為主要策展內容 與媒介,這個三⼗十五周年特別計劃重新反思他 們三⼗十五年來關注錄像藝術的發展:「錄像」 不只是近代藝術家實驗的新媒介,也提供更多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1 蓋.班納 Guy Ben-Ner

柏克利之島 BERKELEY ISLAND 1999年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 15分鐘 藝術家提供 由梅.亞布.艾爾達哈(MAI ABU ELDAHAB)選出

在蓋.班納的諸多作品中,透過螢幕中重新編製的家庭⽣生活試驗,觀賞者得以觀察存於真實⾃自傳 和虛構⼩小說中被模糊的界線。他的影像巧妙地以⼀一種符合普世道德觀點的形式呈現,並運⽤用簡易 低限的攝影⼿手法、電影佈景、戲劇性的配樂與旁⽩白,業餘演員等簡單的電影元素。作品亦可發現 諸多對觀念藝術表演作品的參考,特別是丹尼斯奧本漢(Dennis Oppenheim),在他及與他同 時代的創作具有將⾃自⼰己的⾝身體當做實踐核⼼心之特點。 〈柏克利之島〉(Berkeley Island)是班納早期的作品之⼀一。影⽚片中,他將被隔絕中的⾃自我作為 主題,並在廚房中再造了⼀一個迷你沙島,如《魯賓森漂流記》的故事⼀一般,⽤用以展現⾃自⼰己在家庭 環境中無依的狀態。影⽚片名稱則間接提及哲學家喬治柏克利(George Berkeley)和其名⾔言: 「存在就是被感知」(to be is to be perceived.)。錄像中的主⾓角在他的「島」上做了各式被 視為「禁忌」的動作,像是⾃自瀆和偷竊,然⽽而在他的孤獨狀態中,所有⾏行動在意義上卻也都不再 「存在」。這件作品是對藝術家在社會中的位置,和其在電影於視覺⽂文化影響的重要反思,甚⾄至 是對藝術家的家鄉—位於中東的以⾊色列—被孤⽴立位置的政治嘲諷。 —梅.亞布.艾爾達哈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2 ⽥田⼝口⾏行弘 Yukihiro Taguchi

⽚片刻 MOMENT(擷選) 單頻道錄像摘錄 「⽚片刻—⾏行為裝置」(Moment-performative installation),2分25秒 「⽚片刻—⾏行為漫步」(Moment-performative spazieren),4分30秒 「⽚片刻—製作過程」(Moment-making),3分鐘 23秒 單頻道錄像 ,無聲,彩⾊色 2007–08 影⽚片時間總⻑⾧長:10分鐘18秒。 藝術家提供 由⽚片岡真實(Mami Kataoka)選出

⽥田⼝口⾏行弘認為⾃自⼰己的藝術創作如同⼀一件「⾏行為裝置」(performative installation),在其中他 藉由重新定義既存的實際空間,創造了⼀一個新的裝置空間,以極低限的介⼊入去增加它的意義。⽽而 在他的影像作品中,可以看⾒見藝術家利⽤用暫停動作以持續紀錄變化的過程,以此改變涉及傳統意 義上的「時間感」。此外,在作品〈⽚片刻〉(Moment)中,藝術家讓他⼯工作室裡的普通地板活 了起來,並遊歷了全柏林,展現了它在原本的使⽤用中所沒有的可塑性和可能性。在影⽚片中,觀眾 看不到的或被留予想像空間的,是藝術家創作過程中搬動⽉⽊木板所付出的龐⼤大勞⼒力。儘管⽥田⼝口在 〈⽚片刻〉(Moment)系列作品中僅僅使⽤用簡單的創意和傳統的⽅方式去製作動態影像,但卻拓展 了單頻道錄像的可能性,也讓我們以更有趣的⽅方式去看待⽇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事物。 —⽚片岡真實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3 丹.阿爾泰 Dan Halter

無題(⾟辛巴威瑞舞⼥女⺩王) UNTITLED(ZIMBABWEAN QUEEN OF RAVE) 2005年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3分33秒 藝術家提供 由凱瑟琳.史密斯(Kathryn Smith)選出

〈無題(⾟辛巴威瑞舞⼥女⺩王)〉是丹.阿爾特甫從藝術學校畢業後所創作,同時也為他往後的作品 定調:⾒見證後殖⺠民主義的⼼心理情節中,總是⼀一⽅方⾯面抱持希望,卻⼀一⽅方⾯面⼜又充滿抗拒的⾃自我⽭矛盾狀 態。阿爾特的⾝身份認同⼗十分複雜,⾝身為⼀一個定居在南⾮非的瑞⼠士裔⾟辛巴威公⺠民,看著邊境外的⾟辛巴 威經濟和政治的崩潰,他該如何⾯面對和確說⾃自⼰己的膚⾊色(⽩白⼈人),和⾃自⼰己永遠是⾮非在地的局外 ⼈人,及注定⾝身為異鄉⼈人的命運?再者,這些問題是否在他的作品中顯⽽而易⾒見?如果是,他⼜又該如 何擺脫? 就像所有成功的政治宣傳,這部影⽚片在感情和修辭層⾯面上進⾏行操作。⾟辛巴威瑞舞⼥女⺩王羅札拉.⽶米 勒(Rozalla Miller)是在南⾮非開始實⾏行⺠民主制度三年前,⾸首位以〈每個⼈人都有⾃自由(感到快 樂)〉(Everybody's Free [to feel good])⼀一曲被世界傳唱的⾟辛巴威流⾏行歌⼿手(這裡具有⾃自傳 性質,因為丹阿爾特和羅札拉的兄弟約翰正好就讀同所⾼高中)。有⼒力的節奏伴隨歌⼿手的歌聲,堅 定積極地宣誓:「只要在⼀一起,我們就能渡過難關。」,然這卻和影像不太協調。影像是由⽩白⼈人 少年們在開放空間跳舞—代表90年代瑞舞⽂文化先驅,和⼀一幕幕⼤大型抗爭與城鎮暴亂交織剪接⽽而 成。 這種並置且不穩定的剪接⼿手法帶出⼀一種危險詭譎的氣氛。⼀一⽅方⾯面我們可以問,遊戲式地平⾏行剪接 異質⽂文化和政治現實的狀況是恰當的嗎?或者,當政治危急動蕩時,這些南⾮非⻘青年卻在恣意放 縱?他們起伏的⾝身軀重擊著地⾯面,揮舞雙⼿手的姿態⼜又如同那些抗議志⼠士堅定憤慨地⾼高舉拳頭。然 若剝去兩者意識形態的差異,似乎可以發現彼此的共同點:對於另⼀一種真實的渴望,它們皆將⼈人 們⼼心理中的個⼈人感受轉化成群眾意識。聽來簡單無害的⼀一⾸首流⾏行歌曲,暗藏了政治訴求,也許這 種做法,⽐比單純表達沈悶陰鬱的世界政治狀態來得更具⾏行動號召⼒力。 — 凱瑟琳.史密斯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4 周嘯⻁虎

烏托邦機器 2002年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 8分鐘 藝術家提供 由盧傑選出

中國藝術家周嘯⻁虎最廣為⼈人知的特⾊色便是他的粘⼟土雕塑裝置及黏⼟土動畫影⽚片。2002年他以作品 〈烏托邦機器〉解構和重新詮釋了中國公共頻道所播送的制式新聞內容。這些試圖規劃設計的公 播節⺫⽬目,其實是在灌輸和維持國家整體烏托邦式的形象。藝術家以中國社會主義歷史中真實和虛 構的⽂文化事件為例,運⽤用黏⼟土動畫⼈人物重演了從70年代迄今數件中國國內以及國際的重要事件, 包含尼克森在1972年的訪中⾏行程、上海浦東90年代期間的開發,以及2001年的世界貿易中⼼心雙 ⼦子星⼤大廈被攻擊等事件。 —盧傑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5 汪達.瑞曼帝.奧堤茲 Wanda Raimundi-Ortiz

主題⼀一: 當代藝術 TOPIC 1: CONTEMPORARY ART 2006年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 8分50秒 藝術家提供

由富蘭克林.瑟曼斯(Franklin Sirmans)選出

汪達.瑞曼蒂.奧堤茲(Wanda Raimundi-Ortiz)的主題⼀一:當代藝術,是她以⼀一位聰明、時 髦的都會拉丁⼥女孩楚蕾塔(Chuleta)為主⾓角的影像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瑞曼蒂.奧堤茲關注四 處傳播的⼤大量錄影作品,同時想要表達她在藝術學院體制外的感受,她試圖創造另外⼀一種體驗當 代藝術的環境─ 或許是更多先前沒有體驗過的觀眾會喜愛的⽅方式。影⽚片中主⾓角楚蕾塔在紐約各個 地點,以夾雜⻘青少年⽂文化的流⾏行語與情境劇的表演⽅方式,不遜地談論著「⽩白盒⼦子」(喻:美術館 空間)及其體制對藝術所施加的觀點。⾔言談中亦觸及後現代主義與⾝身分政治,楚蕾塔「試著努⼒力 成為藝術與⼀一般⼤大眾(如你、我)之間的橋樑」,並聲稱⾃自⼰己的動機是「銜接藝術與社會的鴻 溝,並試圖建⽴立社群」。在創作⼿手法上,奧堤茲採⽤用易於親近的DIY美學,並藉由這個⾓角⾊色的演 出,帶領我們探索著⼤大眾頻道節⺫⽬目內容和真⼈人實境秀的告⽩白之間的電視⽂文化。 —富蘭克林.瑟曼斯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6 安德魯.阮俊(Tuấn Andrew Nguyễn)和 富 南.沙哈(Phù Nam Thúc Hà)

呃… UH... 2007年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 7分鐘 藝術家提供 由柔伊.柏特(Zoe Butt)選出

安德魯.阮俊和富南.沙哈是越南胡志明市兩位最成功的藝術經營者。 他們多數的藝術創作關注 被不同跨國⽂文化頻道所傳達的當代⽣生活狀態,並挑戰當代⽂文化理念賴以⽣生產與傳播的⽅方法。 影⽚片中,鏡頭擷取了胡志明市⽇日新月異的都市景觀,更將觀者視覺的焦點放在新興⻘青少年⽂文化─ ⼀一個塗鴉簽名上,引導觀者進⼊入那瞬息萬變的城市⽣生活,並為⾃自我表達創造新的策略。我們看⾒見 來往的⾏行⼈人⾏行經牆上被塗鴉⼊入侵的公共空間,摩托⾞車亦漫不經⼼心的從旁經過,慢慢地,我們發現 我們正在觀看的其實是藝術家腦⼦子裡所想像的⾵風景。 在越南,藝術的表達⾃自由受到⾼高度控制,公共空間的使⽤用也被當地政府嚴密監控。〈呃…〉這件 作品探討的不並只是越南的⽂文化與景觀的轉變,同樣也對正在變遷的現實提出質疑,使觀眾從中 思考這轉變究竟是確實的,亦或是可能的未來的瞬間幻象? —柔伊.柏特(Zoe Butt)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7 柯塔.艾札伐 Kota Ezawa

藍儂、桑塔格與波依斯 LENNON SONTAG BEUYS 2004年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 2分10秒 藝術家與舊⾦金⼭山漢斯(Haines Galler)藝廊提供

由康斯坦斯.萊沃倫(Constance Lewallen)選出

在〈藍儂、桑塔格與波依斯〉(Lennon Sontag Beuys)的作品中,舊⾦金⼭山藝術家柯塔.艾札伐 (Kota Ezawa)藉由著數位動畫重建過往20世紀以來三個重要的的⽂文化指標性⼈人物和與他們有 關且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事件。 在動畫的表現⼿手法上,他巧妙地擷取這些⼈人物的基本特徵,所以當 我們在觀看的時候,即能⼀一眼辨認出這些主⾓角為何許⼈人也。⾸首先,影⽚片的第⼀一個部分表現的是, 約翰藍儂(John Lennon)和⼩小野洋⼦子(Yoko Ono)於1969年在阿姆斯特丹度蜜月時所發起的 抗議運動「床上靜坐」(Bed-in for Peace)中,堅稱只有「⾮非暴⼒力」(Non-Violence)才是 通往和平的唯⼀一道路;接著,我們看⾒見藝術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於2001年紐約 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場演講中,談及攝影的潛在性質是能作為今⽇日抗爭奮⾾鬥的⼀一項利器;最後,德 國著名的⾏行為/觀念藝術家喬瑟夫波依斯(Joseph Beuys)於1974年在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所舉⾏行的「給⻄西⽅方⼈人賦活計畫」(Energy Plan for the Western Man)的巡迴演講中述及其「藝術即為社會雕塑」的概念,認為藝術能夠為當時的⻄西⽅方社會注⼊入 新的活⼒力以及促成積極的社會改變。這三段影⽚片都堅信著藝術家們對於社會的責任感是超越所謂 「⾃自我表達」(self-expression),並認為藝術「可以」,也「應該」成為讓世界更為良善的影 響⼒力。此外,隱藏在這部影⽚片背後的反思是:這樣的理想主義在今⽇日社會是否合乎時宜。 -康斯坦斯.萊沃倫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8 愛德溫.桑切斯 Edwin Sánchez

⼑刀的教學 CLASES DE CUCHILLO 2006-07年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 8分16秒 藝術家提供 由荷賽.羅卡(José Roca)選出

愛德溫.桑切斯⾃自他所⽣生⻑⾧長與⼯工作的南美州哥倫⽐比亞國內取材,並藉由影像去處理這些形形⾊色⾊色 的暴⼒力形式。他的錄像作品,以及他在⽚片中的⾏行為,雖然粗糙且令⼈人不安,但同時卻深具幽默與 諷刺意味。 桑切斯⼀一直以來都試圖在其創作中探討何謂「道德」、 「倫理」、何謂「合法」, 何謂「剝削」?以及這些概念的曖昧與⽭矛盾。如同他曾經在其錄影作品中,拿紙箱去蓋住⼀一個在 城市路頭⾏行乞的跛腳乞丐,除此之外,他也曾從波哥⼤大(Bogotá)的⼤大街上偷⾛走整整⼀一平⽅方公 尺的⾏行道⽯石。 於是,在〈⼑刀的教學〉-短短三個場景的犯罪訓練課程-桑切斯拍攝了其在波哥⼤大街頭所認識的 ⼀一個有毒癮的搶劫犯,對⽅方向他詳細解釋如何製作⼀一個克難⼑刀,以利⽤用它來搶奪或是搏⾾鬥。在影 ⽚片中,藝術家本⼈人並沒有出現,但我們可以在來往的對話間聽⾒見他的聲⾳音,以及他如何去誘導被 拍攝者做出回答。⾸首先,在第⼀一個場景中,這個被攝者在紙上畫出各式⼑刀款,並且說明每種⼑刀的 特殊⽤用途與優、缺點。接著,他⽤用碎鋸⽚片和廢棄塑膠杯做了⼀一把⼩小⼑刀,⽽而後向藝術家⽰示範怎麼⽤用 它來攻擊和防禦,甚⾄至殺⼈人。然⽽而,藝術家以⼀一種平淡、不帶情緒的⽅方式,將這三個動作場景以 三種不同的藝術語⾔言來呈現:分別是繪畫(畫⼑刀)、雕塑(製作⼑刀)、和表演(如何⽤用它來攻擊 防禦)。⼀一⽅方⾯面這些影像是深具吸引⼒力卻同時也引起反感的,觀者在觀看中會對這個直率的貧困 者產⽣生移情作⽤用和同理⼼心,隨即卻也不斷提醒著⾃自⼰己他⼝口中所描述之事⼜又是多麼地殘暴無情。 —荷賽.羅卡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9 羅伯特.卡波 Robert Cauble

「愛麗絲夢遊仙境」,或「誰是紀德 伯?」ALICE IN WONDERLAND, OR WHO IS GUY DEBORD? 2003年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 23分20秒 藝術家提供 由雷蒙達斯.瑪拉沙斯卡(Raimundas Malasauskas)選出

從 路 易 斯 . 卡 羅 ( L e w i s C a r r o l l ) 於 1 8 6 5 年 所 著 的 ⼩小 說 《 愛 麗 絲 夢 遊 仙 境 》 ( A l i c e ' 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發⾏行以來,前後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版本,譯為多種語⾔言,於不同 媒體中重新詮釋,其中有些與原著相差甚⼤大。各版本的愛麗絲似乎都有屬於⾃自⼰己的「仙境」,⽽而 ⼀一年年隨著不同的製作、改編的⾵風格、以及翻譯語⾔言的差異不斷地改變著這個故事。但是最⾸首要 的還是愛麗絲這個⾓角⾊色⾃自⼰己的「轉變」。 在作品中,羅伯特.卡波把迪⼠士尼版本的愛麗絲送到⼀一個不是她原先期盼的世界,以⼀一種殘酷卻 有富有娛樂性的⽅方式去述說紀德伯(Guy Debord)的「景觀社會」理論。我們看⾒見會說話的紅 ⾊色花朵以饒⾆舌樂的⽅方式唱出「情境主義宣⾔言」(Situationist manifesto);柴郡貓也⽤用⾃自⾝身的腳 步解碼了空間中的線索;隨後出現卡拉OK式的字幕⼜又將歷史胡搞了⼀一番,最後,愛麗絲的夢遊仙 境之旅以⼀一⽀支盛⼤大的⾳音樂錄影帶作結。當她⾝身在其中,才發現⾃自⼰己其實也是那個環境中的⼀一部 份,然⽽而她依舊試圖逃離。與其他版本的愛麗絲相較,這個愛麗絲改變得較⼤大、也充滿更多異端 思想。我們會好奇,最後愛麗絲究竟回到了哪裡?也許正是她來⾃自的那個世界、那個讓她想極⼒力 擺脫的邪惡景觀世界。卡波以強⼤大的熱情與精準度,改編了迪⼠士尼卡通,即使我⾝身處的景觀社會 中有不少缺點,我還是希望⾃自⼰己能成為藝術家筆下的愛麗絲。後來Youtube就出現了。 —雷蒙達斯.瑪拉沙斯卡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藝術家 蓋‧.班納(Guy Ben-Ner)1969年⽣生於以⾊色列,居住和⼯工作於以⾊色列特拉維夫。1997年,於以⾊色列 拉⾺馬.哈沙朗(Ramat Hasharon)的漢⽶米卓沙(Hamidrasha)美術教師學校取得學位後,後 於2003從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他曾先後於2003、2005、2006和2007年四年在紐約 的Postmasters 藝廊,以及2006年於澳洲當代攝影中⼼心(the Center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舉辦過多次個展,參與過的聯展包括2003年紐約Postmasters藝廊的《摩⽐比迪 克》展(Moby Dick)、2004年費城 Vox Populi藝廊的《影像漫遊展》(Video Lounge)、 2005年亦參與紐約當代美術館P.S.1的《⼤大紐約》(Greater New York)展、以及2007年的德國 《敏斯特雕塑展》(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另外,他也曾參與2005年的,《威尼斯雙年 展》、2008年《上海雙年展》、以及2008年的《利物浦雙年展》。2007年,蓋.班納獲德國學 術交流中⼼心(DAAD,the German Academic Exchange Service)授予在柏林駐村的機會, 現為耶路撒冷⽐比撒列藝術暨設計學校(the Bezalel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的客座講 師。

田口行弘(Yukihiro Taguchi)⽣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東京美術⾳音樂⼤大學 ,現居於柏林。曾於2006年 在荷蘭 Het Plafond藝廊、2007年於德國的Air Garten藝廊,以及2008年在⽇日本廣島當代美術館 舉辦個展。他曾參與的聯展包括2004年荷蘭《塞拉耶佛國際交流展》(the Sarajevo International Culture Exchange)、2006年荷蘭德雷赫特《影像》(Pictura)、同年於德國 漢堡的《藝術場域》(Feld für Kunst),以及2007年於柏林 K:ITA 藝廊、2008年於柏林 Künste 藝廊,和荷蘭恩多芬臨時藝術中⼼心(Temporary Art Centre)等地舉的聯展。更在2007獲頒 「尋找現代的達⽂文⻄西國際藝術三年展」⼤大獎(Hunt for This Century's Leonardo da Vinci! International Art Triennale),2008年的亞洲數位藝術獎優秀賞(Asia Digital Art Award), 和2008年第⼗十⼆二屆媒體藝術節優秀獎(Japan Media Arts Festival)。

丹‧.阿爾泰(Dan Halter)1997年⽣生於⾟辛巴威哈拉瑞城,現居住和⼯工作於南⾮非開普敦。他2001年於 開普敦⼤大學⽶米⽒氏美術學院(the Michaelis School of Fine Art)取得學⼠士學位。過去曾分別在 2006年和2008於開普敦 João Ferreira 藝廊和⽶米蘭的 Derbylius畫廊舉辦過兩次個展。此外,他 也參與過各式性質的聯展,如:2006年的於南⾮非開普敦國⽴立藝廊(South African National Gallery)《⾸首屈⼀一指》(Second to None)、同年在澳洲墨爾本的《後浪潮藝術節》(Next Wave Festival)、 2007年柏林諾伊爾柏林藝術協會(Neuer Berliner Kunstverein)《南⾮非當 代攝影藝術展》(Zeitgenössiche Fotokunst aus Südafrika),和同年於聖保羅(São Paulo) 的《巴⻄西影像展》(VideoBrasil),以及2009年《哈⽡瓦那雙年展》。2008年,丹.阿爾泰獲選 南⾮非電信贊助的新當代計畫(MTN New Contemporaries),先後在蘇黎世和⾥里約熱內盧完成 兩個藝術駐村計畫。

周嘯虎,⽣生於1960年,江蘇常州⼈人,現居住和⼯工作於上海。他就讀蘇州藝術學院時主修雕塑,後 於四川美⼤大主修繪畫。曾分別在1989年於中國重慶四川美院、2002年於俄羅斯莫斯科中央藝術之 家(Moscow Central House of Artist、2005年於紐約伊森科恩美術藝廊(Ethan Cohen Fine Arts),和2007年於芝加哥沃爾什畫廊(Walsh Gallery)舉辦個展。另外,他的聯展經歷則包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括2002年的《上海雙年展》,2003年波蘭華沙 National Zacheta畫廊舉辦的《新環帶:中國藝 術》(New Zone-Chinese Art)、和參與2004年在紐約現代美術館《中國,此刻》(China Now)、 2004年紐約國際攝影中⼼心舉辦的《過去和未來間》(Between Past and Future)、 2005年中國上海多倫現代藝術《快遞》(Express)、以及2005年慕尼⿊黑⽂文化代⾔言⼈人藝廊 (Kulturreferentin der LHS Munich)的《上海驚喜》(Shanghai Surprise),以及2007年英 國利物浦泰德美術館策劃的《真品:中國當代藝術》(The Real Thing: Contemporary Art from China)。

汪達‧.瑞曼帝‧.奧堤茲(Wanda Raimundi-Ortiz)1973年⽣生於紐約,⺫⽬目前⽣生活和⼯工作於紐約,1998 年⾃自紐約科⼤大時尚學院(the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取得應⽤用科學學⼠士學位後, 2008年於紐澤⻄西魯特格(Rutgers University)⼤大學取得藝術碩⼠士。⾃自2004年,他曾先後在紐約 的Longwood藝廊、2006年於紐約杭特⼤大學(Hunter College)的波多黎各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Puerto Rican Studies)、以及2009年在紐澤⻄西市⽴立博物館(Jersey City Museum)等地舉辦個展。 聯展經歷包括2002年和2005年在紐約布朗克斯美術館(Bronx Museum of Art)所舉辦的《環》(Ring)與《AIM25》、2005年的紐約Barrio美術館(El Museo del Barrio的雙年展(El Museo's Bienal)、2006年紐約出⼝口藝廊(Exit Art)的《狂野⼥女 孩》(Wild Girls)、和同年在紐澤⻄西市⽴立美術館舉辦的《熱帶主義》(Tropicalisms),以及 2008年紐約藝術家空間(Jersey City Museum)所策劃的《沙拉⽇日》(Salad Days) 。此外, 藝術家於2001年曾獲的「布朗克斯本⾊色獎」(Bronx Recognizes Its Own Award),隨即在 2002年獲贊助前往緬因州史科根繪畫雕塑學院(the Skowhegan School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進修。

富南‧.沙哈( Phù Nam Thúc Hà)1974年⽣生於越南胡志明市,⺫⽬目前居住和⼯工作在胡志明市。1995 年,他於泰國清邁學習⻘青銅佛像雕刻和⻘青銅鑄造,後於河內的美術學院主修繪畫和畫作修復, 1997年畢業。沙哈分別在幾個⻑⾧長篇紀錄⽚片、電視節⺫⽬目、短⽚片,⾳音樂影⽚片,錄像裝置作品擔任攝影 指導。他的作品更曾獲多個國際聯展展出,包括了2006年 亞太三年展(昆⼠士蘭美術館)(AsiaPacific Tr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2007年德國卡爾斯魯爾 ZKM媒體藝術中⼼心 《農⺠民和 直升機》展(The Farmers & Helicopters)以及同年的《⽗父與⼦子,成年禮》(Father & Son, Rite of Passage)展(Art Chicago)、2008年的《新加坡雙年展》(Singapore Biennale)、2009年⽐比利時《城市視界節》(City Vision Festival, Belgium)和2009年奧地利 林茲《精選雙年展》(Biennale Cuvee, Linz, Austria)。沙哈於2006年在胡志明市創辦了創意 製作公司「螺旋槳藝術團隊」(Propeller Group),同時是藝術家⾃自組⾮非營利空間「聖藝術」 (San Art)的共同創始者。

安德魯‧.阮俊(Tuấn Andrew Nguyễn)於1976年⽣生於越南胡志明市,⺫⽬目前居住和⼯工作於越南胡志明 市。 1999年取得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學⼠士學位,並於 2004年於加州藝術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安 德魯.阮俊製作過⼀一部劇情⽚片和⼀一些紀錄⽚片,其中的作品曾獲邀參與國際電影節,如:2000年和 2002年的「芝加哥亞裔電影節」(the Chicago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2005年「曼 ⾕谷 『 瘋 狂 ⺠民 主 』 : 第 四 屆 曼 ⾕谷 實 驗 電 影 節 」 ( B a n g k o k D e m o c r a z y : 4 t h B a n g k o k Experimental Film Festival)、2005年「新加坡國際電影節」(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和2009年的「越南國際電影節」(Vietnames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同 時,他的錄像作品亦參加多個國際聯展:包括2006年於澳洲布⾥里斯班昆⼠士蘭美術館舉辦的《亞太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當代藝術三年展》(the Asia-Pacific Tr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以及2008年在中國上 海「可當代藝術中⼼心」所舉辦的《在野策略》(Strategies from Within)。⺫⽬目前是「螺旋槳藝術 團隊」」(Propeller Group)的成員之⼀一。

柯塔‧.艾札伐(Kota Ezawa)1969出⽣生於德國科隆,⺫⽬目前居住和創作於美國舊⾦金⼭山。1995年畢業 於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後於2003年取得美國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藝術碩⼠士學位。曾先後於2007年在加拿⼤大的艾⽶米利.卡爾藝術學院 (Emily Carr Institute)和查爾斯.史考特畫廊(Charles H. Scott Gallery)舉辦個展,2008年 於紐約的莫雷.蓋畫廊(Murray Guy),以及2009年在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衛克斯那藝術 中⼼心(the 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聯展經歷則有:2009年於加州橘郡藝術中⼼心 (Orange County Museum of Art, California)舉辦的《動態影像:掃描⾄至銀幕,像素到投 影》(The Moving Image: Scan to Screen, Pixel to Projection)展和同年在俄亥俄州克⾥里夫 蘭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超輕薄》(Superlight)展、2008年分別獲邀參展於韓國漢城美術館 (Seoul Museum of Art)所策劃的第五屆《⾸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the 5th Seoul International Media Art Bienniale)、美國華盛頓特區史密斯森博物館(The 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的《電影院效 果:幻想,現實和動態影像之⼆二:寫實主義》(The Cinema Effect: Illusion, Reality, and the Moving Image, Part II: Realisms)展,以及加州舊⾦金⼭山當代美術館的《1840⾄至1900年,引向光 明:攝影和其不可⾒見性》(Brought to Light: Photography and the Invisible, 1840–1900)⼀一 展。此外,他曾於1995年獲得「德國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研究⽣生優秀獎」(Meisterschüler, Kunstakademie)、2002年「傑克和格特.魯德墨菲獎學⾦金」(Jack and Gertrude Murphy Fellowship)、2003年「路易.康福.蒂芙尼基⾦金會獎」(Louis Comfort Tiffany Foundation Award)、以及2006年「舊⾦金⼭山當代美術館⿎鼓勵創作獎」(Society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愛德溫‧.桑切斯(Edwin Sánchez)於1996年⽣生於哥倫⽐比亞波哥⼤大城,現居創作於波哥⼤大。2002年 畢業於於波哥⼤大豪爾赫泰德洛薩諾⼤大學(Universidad Jorge Tadeo Lozano)⼯工業設計系,後 於2007年取得碩⼠士學位。個展經歷:2007年於波哥⼤大靜物藝廊(El Bodegón)、2010波哥⼤大聖 達菲⽂文化中⼼心藝廊(Galería Santafé del Planetario Distrital)、波哥⼤大⽡瓦倫蘇拉基納藝廊 (Valenzuela Kienner Galeria)。聯展經歷:2006年哥倫⽐比亞《卡利表演藝術節》(Festival de Performance de Cali)、2007年於哥倫⽐比亞《Encuentro de Medellin MDE 07》、2008 年波哥⼤大跨領域實驗室《Despistando al Enemigo》、2009年波哥⼤大羅哈斯⽪皮尼利亞紀念館的 《the 13th Salon Regional de Artistas Zona Centro》。

羅伯特‧.卡波(Robert Cauble)⽣生於夏威夷⽡瓦胡島,現居住且創作於芝加哥。2005年⾃自芝加哥藝術 學院畢業。聯展經歷包括:2004年⻄西班⽛牙國家雷納索⾮非亞藝術中⼼心(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ia)《電影之於電影》(Cine y Casi Cine)展,2004的倫敦電影節 (London Film Festival)、同年的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2005年⽴立陶宛維爾紐斯當代藝術中⼼心(Vilnius Contemporary Arts Center)《 CAC TV 》 、2005年紐約普遍藝術藝廊(Art in General, New York)《影像》(Video)、 2005年倫敦當代藝術學院(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London)《影像視野》(Video Vision),以及2007年參與芝加哥街頭藝⼈人畫廊(Busker Gallery ,Chicago)《還剩什麼?》 (What Remains?)。他的跨域影像作品除了獲邀參加各⼤大電影節外,另外,卡波亦曾策劃過兩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個展覽,分別是:2004年於芝加哥蒙克之屋(Munkie Haus, Chicago)的《相對、逃離、樹: ⾎血緣的影像》(Relatives, Runaways, and Trees: Videos of Kinship),和2005年於芝加哥獨 ⽴立電影協會(Chicago Filmmakers)的《⼀一個與美國導演凱夫.沙⿊黑戴相伴的夜晚》(An Evening with Caveh Zahedic)。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策展⼈人 梅‧.亞布‧.艾爾達哈(Mai Abu ElDahab)⽣生於埃及開羅,現居住於⽐比利時安特衛普,⾃自2007年秋 天擔任當地⾮非營利藝術空間「客觀展覽」(Objectif Exhibitions)的藝術總監。她曾在此空間策 劃蓋.班內(Guy Ben-Ner)、瑪莉安娜.卡司提羅.迪波(Mariana Castillo Deball)、 桑 丘.席爾法(Sancho Silva)、⿆麥可.史密斯(Michael Smith)、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克斯坦.⽪皮爾羅(Kirsten Pieroth)、和⿆麥可.史蒂⽂文森(Michael Stevenson)等 多名藝術家的個展。此外她也是⽐比利時根特市⾼高等美術學院的常任客座講師,以及《領先雜誌》 (A Prior Magazine)的編輯成員,並且參與倫敦當代藝術中⼼心(Reading Group at the ICA)的讀書會。2006年,她在都柏林的藝術計畫中⼼心(Project Arts Center)策畫了名為「菲 利浦」(Philip)的展覽與出版品;編輯〈DOTDOTDOT 13〉與〈CAC Interviu 7-8〉,並且持 續進⾏行《領先雜誌》的編輯⼯工作。同時她也成為紐約視覺藝術學校的客座講師,以及原本預定在 塞普勒斯⾸首都尼科⻄西亞舉辦的《Manifesta 6:歐洲當代藝術雙年展》之策展團隊的成員,可惜 的是本展後來在開展前臨時取消。2009年,她與菲利浦.⽪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共同在開羅 的當代影像聯盟(the Contemporary Image Collective)策畫了展覽《亞倫.卡普羅之狂 想》(A Fantasy for Allan Kaprow)。⺫⽬目前她在⿅鹿特丹的⽪皮埃沙⽡瓦學院(Piet Zwart Institute)策畫該校2010年度的藝術碩⼠士⽣生畢業展。

片岡真實(Mami Kataoka)1965年⽣生於⽇日本名古屋,現居⼯工作於東京和倫敦,她是⽇日本森美術館 (Mori Art Museum)的⾸首席策展⼈人,同時也是倫敦海沃藝廊(Hayward Gallery)的協同策展 ⼈人 。 她 曾 在 森 美 術 館 策 劃 的 展 覽 有 : 《 六 本 ⽉⽊木 交 會 點 : 2 0 0 4 年 ⽇日 本 當 代 藝 術 新 視 界 》 (Roppongi Crossing: New Visions in Contemporary Japanese Art 2004)、《⼩小澤剛》 ( Ozawa Tsuyoshi )(2004年)、《關於笑》(All about Laughter)(2007)、《艾未未: 根據什麼?》(Ai Weiwei: According to What?)(2009年)。在英國海沃藝廊,她策劃了 《外國語⾔言的笑》(Laugh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2008)和宇治野宗輝的表演《Ujino and the Rotators》(2009年),並共同策劃《在我⼼心中遊⾛走》(Walking in My Mind) (2009年)。在此之前,1998⾄至2002間,她擔任東京歌劇城美術館(Tokyo Opera City Art Gallery)策展⼈人,策劃《釋放感官》(Releasing Senses)(1999年)、《宮島達男》 (Tatsuo Miyajima)(2000)、 《⾥里克⾥里特‧迪拉⽡瓦尼雅》(Rirkrit Tiravanija)(2002)等展 覽。2007年於北京和廣州策劃《美麗新世界:當代⽇日本視覺⽂文化》(Beautiful New World: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from Japan),2009年於上海藝博會和《⾸首爾平台》 (Platform Seoul)協同策劃《發現:發現當代》(Discovery: discovering contemporary)。

凱 瑟 琳 ‧. 史 密 斯 ( K a t h r y n S m i t h )1975⽣生於南⾮非德班,現居於南⾮非開普敦。於東開普敦 Stellenbosch⼤大學視覺藝術系擔任講師。除了教學,她也在⾃自⼰己的⼯工作室舉辦展覽,進⾏行學術研 究。史密斯的著作在南⾮非和國際上皆有出版,另外,她曾為2005年《杜林三年展》(Turin Triennale)和2008年《雪梨雙年展》(Biennale of Sydney)擔任策展協調⼈人,此外也參與公 共討論及活動,並為這些展覽的出版品撰寫論述。她的研究興趣包括南⾮非藝術中的犯罪學、攝影 媒介、⼼心理-地誌藝術策略,和南⾮非的歷史性前衛和實驗/基進藝術實踐等。她最近在⾃自⼰己的⼯工作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室成⽴立了⼀一個⾮非正式的計劃空間(project space),讓她⾃自⼰己或是受邀的藝術家展出由批判性 思考與討論所相互激發的藝術實踐。

盧傑1964 年⽣生於福建, 1988 年畢業於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1999 年畢業于英國倫敦⼤大學哥德史 密斯學院(Goldsmiths College)藝術策展與管理碩⼠士專業,2002年起擔任「⻑⾧長征計劃」 (Long March Project)的總策展⼈人,「⻑⾧長征」是⼀一個綜合、多平台的國際藝術組織,也是⼀一項 進⾏行中的藝術計劃,最初在中國沿著歷史上⽑毛澤東的⻑⾧長征路線,發起與組織⼀一系列於公共場域裡 的展覽、表演、研討會和座談會。盧傑⺫⽬目前是⾹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AAA)的顧問、溫哥華 《Yishu》雜誌編輯委員。他策劃了許多當代藝術計劃與展覽,包括曾在國際巡展的「⻑⾧長征」系 列:《⼀一個⾏行⾛走中的視覺展⽰示》(2002)、《延川縣剪紙⼤大普查》(2004)、《⻑⾧長征延安計劃》 (2006)、《⻑⾧長征唐⼈人街》(2007)與《胡志明⼩小徑》(2008⾄至今)。盧傑曾於亞洲、歐洲與 北美洲多個教育機構與美術館演講。

富蘭克林‧.瑟曼斯(Franklin Sirmans)1969年⽣生於紐約皇后區,⺫⽬目前居住與創作於洛杉磯,擔任洛 杉磯郡美術館(LACMA,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當代美術策展部⾨門的主管與策 展⼈人。從2006年到2009年,他在休⼠士頓的曼尼勒典藏館(Menil Collection)擔任現代與當代美 術部⾨門策展⼈人,策畫的展覽有《新巫術:失落的信仰的藝術》(NeoHooDoo: Art for a Forgotten Faith),此展也巡迴⾄至紐約的P.S.1美術館與邁阿密美術館;在此之前,他曾策畫曾於 2005到2006年間巡迴⾄至布魯克林美術館、洛杉磯當代美術館、休⼠士頓美術館的《巴斯奇亞》 (Basquiat)⼤大展。近期,他協同策畫2009年在曼尼勒典藏館的《Steve Wolfe: On Paper》。 瑟曼斯在2007年獲得亞特蘭⼤大⾼高等藝術美術館頒發的⼤大衛德勒斯凱爾獎(David C. Driskell Prize),並且在2009年獲得Rush Philanthropic藝術基⾦金會(Rush Philanthropic Arts Foundation)頒發的滔⾦金獎(the Gold Rush Award)。他也為許多展覽畫冊撰寫論述,以及 在紐約時報、紐約《Time Out》、《Essence》、《Grand Street》等雜誌上發表⽂文章與評論。

柔伊‧.柏特(Zoe Butt)1976年⽣生於澳洲紐卡斯爾,⺫⽬目前⼯工作居住於胡志明市,在當地的獨⽴立藝術 空間 「Sàn Art」擔任執⾏行策展⼈人兼活動開發主任 。從 2001年到2007年,她擔任昆⼠士蘭藝廊 (Queensland Art Gallery)亞洲當代藝術助理策展⼈人,亦於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協助策劃《亞太 三年展》(Asia-Pacific Tr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致⼒力澳洲的亞洲當代藝術收藏和其 他相關畫廊的藝術計劃。2007⾄至2009年間,她曾任中國北京「⻑⾧長征計劃」的國際項⺫⽬目主任 。⼗十 餘年中,她⼀一直致⼒力於研究當代亞洲藝術並策劃相關展覽,也為各種國際藝術刊物撰寫亞洲的藝 術動態。

康斯坦斯‧.萊沃倫(Constance Lewallen)⽣生於紐約,⽣生活和⼯工作於加州舊⾦金⼭山。在加州⼤大學柏克萊 分校美術館和太平洋電影資料館(Pacific Film Archive)擔任副策展⼈人。1998⾄至2007年,她策 劃許多在地和國際巡迴展覽,包括《喬.布雷納德個展》(Joe Brainard)(2001年)、《觀者 之夢:⾞車學敬》(Dream of the Audience: Theresa Hak Kyung Cha)(2001年);《所有重 要的事:保羅‧寇斯回顧展》(Everything Matters: Paul Kos, a Retrospective)(2003年); 2004年與史蒂夫‧賽德(Steve Seid)共同策劃《螞蟻農場 1968-1978》(Ant Farm 1968– 1978)和2007年的《60年代的布魯斯.諾曼》(A Rose Has No Teeth: Bruce Nauman in the 1960s)展。 2009年她在聖塔摩尼卡美術館策劃《艾倫‧羅普絲柏格:你和我或施與受的藝術 》 (Allen Ruppersberg: You and Me or the Art of Give and Take),也和凱倫‧莫絲(Karen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Moss)於橘郡美術館共同策劃了《⼼心靈狀態:70年代新加州藝術》(State of Mind: New California Art ca. 1970)展 ,於2011年開展。萊沃倫寫了許多論⽂文和藝術⽂文章,亦參與編訂 〈⾞車學敬作品選〉(Exileé and Temps Morts: Selected Works by Theresa Hak Kyung Cha) (2009)⼀一書.

荷賽‧.羅卡(José Roca)1962年⽣生於哥倫⽐比亞的巴蘭基亞城,現⽣生活於哥倫⽐比亞波哥⼤大和美國費 城,⺫⽬目前是費城《Philagrafika 2010》當代版畫計畫的藝術總監。從 1998年到2008年,他在波 哥⼤大共和銀⾏行執掌藝術策展計畫 ,奠定其在拉丁美洲的重要性和使其成為最受尊敬的機構之⼀一。 此外,羅卡也曾擔任2004年波多黎各聖胡安(San Juan)的第⼀一屆《複合/平⾯面三年展》 (Poly/graphic Triennial)、2006年巴⻄西聖保羅雙年展、2007年the Encuentro de Medellín MDE 07、哥倫⽐比亞喀他基那城的⼀一系列藝術介⼊入活動的協同策展⼈人,同時也是2007年第52屆威 尼斯雙年展獎項評委之⼀一。

雷蒙達斯‧.瑪拉沙斯卡斯(Raimundas Malasauskas)1973年⽣生於⽴立陶宛維爾紐斯(Vilnius),是作 家和策展⼈人,⽣生活於巴黎。1995年到2006年, 他是維爾紐斯和CAC 電視台的策展⼈人,2007年 他與⼈人合作撰寫歌劇《Cellador》並於巴黎上演。2007⾄至2008年,以策展⼈人⾝身份參訪加州舊⾦金 ⼭山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Arts)。2007⾄至2009年於紐約「藝術家空間」(Artists Space)擔任策展⼈人。他的⽂文字作品關注當代的種種現象,⼈人物傳記和故事,同時觸及科學、媒 體、電影、⽂文學和⼤大眾⽂文化等領域。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關於ICI 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策劃及製作展覽、活動和出版 品,並為各地策展⼈人提供交流、培⼒力和合作機會。ICI串連年輕及資深策展⼈人、藝術家和研究機 構,並致⼒力建⽴立國際網絡,開發新的策展合作型態。ICI試圖跨越學科與歷史,在現今藝術的重要 發展中扮演⼈人與⼈人、想法與實踐⽅方法的連結中樞,並啟發觀看當代藝術的新⽅方式與新脈絡。他們 除了主動策劃各類型策展案,亦接受與評選策展⼈人提案,提供推廣、執⾏行、募款與經驗交換的實 作協助。 ICI的總部設於紐約,為⼀一具彈性與開放視野的⼩小型⾮非營利組織。過去三⼗十五年來,共策劃過116 場巡迴展,以及⼤大量藝術家⼯工作室參訪、座談以及參觀私⼈人蒐藏,建⽴立超過3700位藝術家的資料 檔案。過往的展覽曾在美國48個州、全球23個國家逾570個美術館、⼤大學藝廊以及藝術中⼼心展 出,包括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捷克、丹⿆麥、英國、法國、德國、冰島、以⾊色列、義⼤大利、墨 ⻄西哥、紐⻄西蘭、波蘭、羅⾺馬尼亞、⻄西班⽛牙、瑞典和台灣。 Project 35 由ICI 製作推廣。此巡迴展的經費,部分來⾃自於考爾斯信託慈善基⾦金(Cowles charitable Trust)、當代藝術基⾦金會(Foundation for Contemporary Art),貼近⽣生活基⾦金會 (Foundation To-Life)、Inc.、賀拉斯⾼高德史密斯基⾦金會(the Horace W.Goldsmith Foundation)、托⽐比基⾦金會(The Toby Fund)、ICI董事會以及ICI贊助者芭芭拉和約翰羅賓遜 (Barbara and John Robinson)。Project 35 同樣受惠於各界對於ICI⾨門路基⾦金(Access Fund)的捐獻,讓我們能⾛走得更遠,捐獻⼈人包括:伯特艾隆(Burt Aron)、波⽐比布朗(Bobbi Brown)和史蒂芬普拉夫克(Steven Plofker)、吉姆科漢(Jim Cohan)、菲利普最爾 (Phillip Drill)、萊斯利弗⾥里茨(Leslie Fritz)、瑪麗蘭和史蒂芬格林(Marilyn and Stephen Greene)、艾格尼絲岡德(Agnes Gund)、肯考欽(Ken Kuchin)、格⾥里特和賽戴蘭⾟辛 (Gerrit and Sydie Lansing)、喬和卡洛拉德(Jo Carole Lauder)、詹妮爾瑞艾爾林 (Janelle Reiring)、帕特森⻄西姆斯(Patterson Sims)、⽐比爾和露絲楚(Bill and Ruth True) 、奧古尤萊柏(August Uribe)、弗蘭克和⾺馬⼽戈沃爾特(Frank and Margo Walter)、 海倫溫納(Helene Winer)和弗吉尼亞巴格萊特(Virginia Bagley Wright)。 專案管理:弗朗⻄西斯.吳.蓋爾達(Frances Wu Giarratar)
 影像編輯:約翰內斯.德揚(Johannes Deyoung)
 專案設計:斯科特.波尼克(Scott Ponik)
 中⽂文翻譯:⺩王咏琳
 台灣展覽:⽴立⽅方計劃空間 所有作品的著作權為 ©ICI和參展藝術家所有 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
 799 Broadway, Suite 205, New Yort, NY, 10003
 212.254.8200 
 www.ici-exhibitions.org ⽴立⽅方計劃空間
 100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02 2368 9418
 www.thecubespace.com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附錄⼀一 柏克利之島( BERKELEY ISLAND )旁⽩白中譯 我⼗十⼋八歲時違抗⽗父意,航向⼤大海。 我想追求刺激冒險的⽣生活。 出海的第三週,天氣改變,轉為猛烈暴⾵風⾬雨。 像⼭山⼀一樣⾼高的海浪打碎船⾝身。 我記得那⾵風⾬雨、混亂和眾⼈人絕望的哭泣聲。 我記得那恐怖的⼀一瞬,腳下甲板崩裂,溫暖、綠⾊色的鹹⽔水包圍了我。 接下來的記憶:我在我的島嶼上醒來,慢慢才瞭解到,我這⼀一輩⼦子都將被海⽔水包圍。 1月4⽇日 我不知道在那躺了多久。 失去意識幾⼩小時後,我醒來,炙熱的陽光讓我頭昏眼花。 我爬到⾼高處,四處瞭望,週圍全是海。 我才知道被沖到無⼈人荒島。 1月10⽇日 我的孤島並不存在。 它是別⼈人都看不到幻影。 它是秘密存於這瑞⼠士的羅賓森家中的無⼈人島。 2月18⽇日 我在島上點起⽕火,讓它⼀一直燃著,希望那艘經過的船隻能看到,帶我離開。 害怕看不到經過的船,我⼀一直守在岸邊。 3月5⽇日 我今天搞清楚這島嶼的四週。 我⾸首次從⼀一頭⾛走到另⼀一頭。 我畫了張地圖,幾乎不抱希望,試圖從⾼高點、從外部觀看⾃自⼰己。 我有時候會被這種念頭搞瘋: 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接觸到什麼:⾛走在地上、坐在椅上、躺在床上。 與世界接觸令⼈人難以忍受,每個觸點都令我發癢。 4月2⽇日 我起了幻覺。 所有東⻄西都被我看成已失去的事物。 5月29⽇日 我從破碎船⾝身帶來的錢幣都沒⽤用了。 今天,我數著錢幣,想起希望求得點物成⾦金之術的⿆麥達斯(註:希臘神話⼈人物)。 最後,所有碰到他嘴唇的⻝⾷食物都幻化為⿈黃⾦金。 這是願望變成詛咒的故事。 有個男⼦子在街上碰到神仙。 神仙允諾他⼀一個願望,他希望有根⻑⾧長到地上的屌。 神仙的回應,是砍了他的雙腿。 跟這兩則故事⼀一樣,我也把交換價值誤認為使⽤用價值。 7月2⽇日 我學到如何⽤用動物油脂作成臘燭。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我的活動時間變⻑⾧長了。 我學到使⽤用這島嶼給于我的資源。 8月8⽇日 暴⾵風⾬雨刮了三天。 8月24⽇日 如果樹夠多,我⾄至少可以拉⼀一張吊床。 9月24⽇日 今天終於成功教會我的鸚鵡說話。 現在有個東⻄西會喊我的名字。 太好了,過了好些⽇日⼦子,總算聽得到⼈人類的聲⾳音。 (希伯來語對⽩白) 艾拉:我幫你弄平 蓋:不要 蓋:不好玩 艾拉:爸 蓋:你要把我的島毀了 艾拉:我想幫你作個漂亮的東⻄西 蓋:好吧,可是如果我不喜歡,我會把它弄平 艾拉:這裡有幾個洞
 爸你把它弄壞了 你也要我弄壞你的嗎? 蓋:你不敢 艾拉:可是你弄壞我的 蓋:我不敢 艾拉:現在 蓋:別動我的攝影機 艾拉 艾拉別動 艾拉別動它 別動它 艾拉!

10月11⽇日 ⼀一個⼈人在島上,沒⼈人看得到我,沒⼈人找得到我。 另⼀一⽅方⾯面,這裡沒地⽅方可躲藏。從任何⾓角度都看得到我。 所以,當我躲起來時,我在躲誰? 11月2⽇日 恐怖,震驚 今天,我在島的另⼀一頭看到⼀一個⼈人類腳印。 有⼈人攻擊我的島。 從現在開始,我跨出每⼀一步都不得不驚恐地四望,確認沒⼈人在看我。 11月5⽇日 今晚,⼜又作了同樣的惡夢。 11月30⽇日 (希伯來語對⽩白) 蓋:艾拉! 艾拉:有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蓋:這不是你的電影,是我的, 請把攝影機放回去 艾拉: 這不是你的電影,是我的... 蓋:艾拉,放下攝影機,動它幹嘛?放回去。 艾拉:不要 蓋:艾拉! 1月4⽇日 我在這島上⼀一年了。 今天,我再度爬上懸崖。我望著四週,只看到痛苦的理由。 2月3⽇日 我的島不是隱喻。 它就是它⾃自⼰己,因此,它不存在。 我的故事在這裡結束。 不知道這個故事能給你什麼,你能從這個故事學到什麼教訓。 我獲救了嗎? 嗯...如果我獲救了,那我會把可憐的鸚鵡留在島上,它依舊呼喚著悲慘的荒島之⼈人,像沒有聲⾳音來源的回 ⾳音。 就像彼得潘,遺落了他的影⼦子。 ⾄至於我呢,這次經驗證實是好的,我在島上學到⼀一些能⼒力。 你待會兒就能看到我練的功夫。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附錄⼆二 藍儂、桑格塔與波依斯(LENNON SONTAG BEUYS)對⽩白中譯 藍儂:就算你能夠依建制的遊戲規則打倒建制,我也不相信這種遊戲。我認為打倒建制唯⼀一的⽅方法,是⽢甘 地的作為,也就是⾮非暴⼒力、消極實證主義,還是當時叫作什麼的⽅方法。 記者:要訴求和平,除了整天坐在床上吃三頓飽飯之外,還有什麼更積極的⽅方法? 藍儂:沒有,你知道,時代不同了。這是廣告技倆和推銷術,如果它有效,就是好⽅方法,不管你抗議的是 你的⽣生活狀態、你的⼯工作狀態,還是整個世界的狀態。 桑格塔:我感興趣的是攝影可作為抗議的⼯工具,以及動員良知與感情的⼯工具,良知與感情可以喚醒道德 感。對於藝術史,我關注的是受難與痛苦的呈現,特別是攝影,因為它已產⽣生了⼤大量關於這個主題的影 像。不過,如果你檢視藝術史,再檢視其中受難與痛苦的呈現,會⼗十分有趣,其中⼤大部份的痛苦與受難似 乎沒有太多道德譴責在裡⾯面。我的意思是,這種影像並沒有要求你作任何事情,他們只是要你知道這個世 界充滿恐怖的東⻄西。 波依斯:我來到這,受邀談談我的藝術⾒見解,這個可以擴張藝術概念的感情作⽤用的⾒見解,都是來⾃自於歷 史。這個藝術的⾒見解包涵了⼤大家都知道的學科,像雕塑、建築、繪畫、⾳音樂、舞蹈、詩詞等等。我想要講 清楚為什麼我覺得現在有必要去建⽴立⼀一種新藝術,它有能⼒力向社會秩序下的公眾展現....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附錄三 主題⼀一: 當代藝術 TOPIC 1: CONTEMPORARY ART )對⽩白中譯 嗨,你好。 聽好,我叫楚...,嗯,本名是瑪拉.周.杜曼那波,可是⼤大家都叫我楚蕾塔,瞭吧?隨便啦,這是我的綽 號,我不介意。 好,今天我在這是因為我打算教你們這些⼈人⼀一些....名詞。例如-那個-好,這樣,我作了研究,進過學校 之類的,我真的很瞭解藝術之類的,我覺得,那個,我真的...,我想把藝術接上像我們這種⼈人的世界,我 們這種⼈人像是我和你,你瞭吧?好,不過我也知道不好說明⽩白,因為⼤大家都不覺得像我們這種⼈人會進美術 館之類的。 沒關係,因為⼤大家-他們-他們低估了咱們。可是沒啥關係...。好,我打算試試教你⼀一些關於藝術世界的 東⻄西,或許從「⽩白盒⼦子」社群談起,瞭吧?對,我知道聽起很詭異,等會我會解釋。 你知道,我們從這開始談。我想定義⼀一些名詞,這剛才講過了,不過我想確定⼤大家都跟得上,OK? 好,我想定義的第⼀一個名詞是「⽩白盒⼦子」。「⽩白盒⼦子」是⼀一個你⽤用來講展覽空間或美術館這類的地⽅方,你 在這裡可以看畫的地⽅方,通常在城市裡,可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有⽩白盒⼦子。像說布隆克斯區就有⽩白盒⼦子。 有時候⽩白盒⼦子並不真的是⽩白盒⼦子,這個名詞聽起來很⽩白癡,可是想想看,它有四⾯面牆,⽽而且是⽩白的,所以 很像⽩白盒⼦子,⽽而且你可以把畫掛在⽩白盒⼦子。所以這就是它為什麼叫⽩白盒⼦子,不證⾃自明。我覺得從這裡開始 談挺好。 嗯,好,哦,那個,我說到哪了,沒關係,還⾏行,還⾏行,還⾏行。 那我們來談談⽩白盒⼦子空間裡掛的藝術品。有時候,有個,呃,有個問題是關於⼤大家對⽩白盒⼦子的感覺,嗯, 因為這個字聽起來很好笑,對吧?然後....好,現在,好,你知道這真的有點複雜,我⾃自⼰己也還沒全搞懂, 所以以後有時間再說吧。 好,嗯...我想⼀一下...如果剛才已經講了什麼,我們再來談談...⼀一個很重要的⼤大題⺫⽬目,嗯,叫作「後現代」 -哦,更重要的是,你會想知道藝術世界裡的⼈人都⽼老在談什麼,尤其是像你或我這種有⾊色⼈人種碰到這個名 詞,對吧,我們這種⿊黑⼈人和波多黎各⼈人之類的,他們叫作「認同政治」,瞭吧?認同政治就是藝術世界裡 的-是藝術世界的議題...。我們現在在講藝術世界裡的⼈人作藝術品關於,嗯,關於他們是誰,懂嗎?像說 我是誰,懂嗎?你畫了張⾃自畫像,如果你畫了張⾃自畫像,裡⾯面是你在吃那個pegau或arroz gandules(註:波多黎各菜)。所以那個,當你看著這張畫,你會看到你或著這張畫是在談你是誰,所 以...,但有時候⽩白盒⼦子想說,或他們說...我們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對話是關於,有時候,嗯,認同政治已經 結束了因為,我覺得它在19世紀時常發⽣生,⽽而且很多⼈人作的作品是關於他們是誰或他們該是誰,對。基本 上,你想表現你⾃自⼰己,確認你該是誰,就畫出來。你談到像說你是同性戀、你是⿊黑⼈人、你是波多黎各⼈人等 等之類的。 然後呢,有時候,你知道,⼤大家就不再搞認同政治了,因為他們說你的認同政治已經...,現在你應該想想 另⼀一個新字眼。「Post」什麼的,跟New York Post⼀一樣的那個post,但不是你在Myspace之類的網站 post⽂文章的那個post。Post代表「後」,對,不是「前」,「前」是pre,對吧?所以說有時候叫作「後 認同政治」,所以⼤大家,那個認同政治之後是,嗯,要怎麼講....就像說認同政治已經過時了,⼤大家搞了太 多認同政治的作品,但差別不⼤大,因為⼤大家都看過其他差不多的東⻄西。有點像過季⾐衣服,懂吧,就像現在 看到80年代的⾐衣服,就像⾐衣服是80年代款式。懂吧,好⽐比說霹靂服、霹靂舞,知道吧,就像嘻哈裡的⽼老派 名堂,所以說,就像「嘻哈」或是「霹靂舞」或是「80年代」,你後來會有個「後80」因為它回來了,但 變了另⼀一個樣。你聽得懂吧。 所以我講的就這個。所以認同政治就像後-後-就像你搞了⾝身份認同藝術但⼜又翻成另⼀一個樣-它是⼀一樣的 東⻄西但⼜又不⼀一樣,因為它就是⼀一種你從⻝⾷食譜學到東⻄西-就像那個-像剩菜剩飯,你拿來重炒⼀一遍,作成另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一道菜,然後重來過⼀一遍,懂吧?知道我說什麼吧?這就叫後認同政治-你還是在談認同政治,但是超過 ⼀一點。就像已經發⽣生過的現代主義,你知道,60年代的⾵風格,有點⼟土,你會看到⽅方⽅方塊塊之類的玩意兒, 或有點像說-⼤大家作了⽅方盒⼦子但沒有牆,你講⽩白盒⼦子沒有⽩白⾊色但它是...像是...我講不出來。你可以去 google「Donald Judd」,你就知道我說什麼了,或google「Sol Lewitt」,好吧?然後我們可以來談 別的像很變態的前衛的-像說未來主義⾵風格-但就像重回60年代。就像如果你回到過去,作了更多類似東 ⻄西,你就搞了後現代因為你以前作過但有⼈人作得⽐比你早但你還是要重作⼀一遍,可是你要翻成另⼀一種樣⼦子。 懂吧?它會⽐比以前更機⾞車。對,這⼤大概是最好的講法。然後,我知道很複雜,可我還是在這,你可以問我 楚蕾塔-你就會瞭,咱們⼀一起搞明⽩白-然後你就可以,可以帶你⼩小孩,帶你⽼老公到美術館去現⼀一現,若碰 到問題,⼤大家就弄得明⽩白,不會在美術館跟你有的沒的,因為你懂⾨門道。 我在試溝通和建⽴立社群,你知道我們在談的,如何在美術館裡瞧那些名堂-好像很厲害,好像超級重要對 吧?我最討厭⼤大家看我們的樣⼦子以為我們搞不出什麼⼤大事-我以前跟流氓⼀一樣,不喜歡去美術館,後來有 ⼈人教會我,我也開始讀些東⻄西,那些事就變得超級簡單,⼀一點都不難。然後我就-後來看到⼀一些⼩小⻤⿁鬼到美 術館時,⼀一副「我不要去」的樣⼦子,但現在該像個⼤大⼈人了,你知道,因為你要有點⽔水準,對吧?你知道 嗎,碧昂絲和Jazy-Z曾經出現在巴塞爾藝術博覽會這種⼤大展出現,辦在邁阿密,瞭吧?跟你說,我去過邁 阿密海灘!對。那真是超猛的藝術、超猛的藝術,各種東⻄西-後後認同政治,後後現代主義,哇咧,甚⾄至 還有什麼後⿊黑⼈人-哇咧夠變態! 好,這就是楚蕾塔!

PROJECT 35 ICI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