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35 disc3

Page 1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PROJECT 35 第三部份 放映區:投影放映(2月27⽇日~3月13⽇日)、電視放映(3月16⽇日~3月27⽇日)

藝術家 阿索羅⼩小組(Azorro Group)、亞森.班淖 (Yason Banal)、崔⻄西.墨費(Tracey Moffatt)、梅⾥里斯.安吉歐雷堤(Meris Angioletti)、邁克爾.史蒂⽂文森(Michael Stevenson)、維亞切斯拉夫.阿庫諾夫 (Vyacheslav Akhunov)、⾙貝歐.柯洛特 ( B e r y l K o r o t ) 、 安 雅 . ⽶米 德 維 ( A n j a Medved),崔⻄西.羅斯(Tracey Rose)

策展⼈人 塞吉爾.艾戴斯丁(Sergio Edelsztein)、喬 瑟琳娜.克魯茲(Joselina Cruz)、艾⼒力 希.格拉斯坎特(Alexie Glass-Kantor)、 弗朗切斯科.曼那寇塔(Francesco Manacorda)、瑪加莉.阿⾥里拉(Magali A r i o l a ) 、 維 克 特 . ⽶米 ⻄西 安 諾 ( V i k t o r Misiano)、蘇珊.索林斯(Susan Sollins)、查爾斯.艾許(Charles Esche)、⻄西⾨門.尼賈⽶米(Simon Njami)

解析 Project 35* ICI 邀請全世界35位策展⼈人分別選出了35位藝 術家的單頻道錄像作品,使其成為四部份的錄 影展,也就是 Project 35。得⼒力於ICI廣⼤大的 國際專業網絡,這項計劃是種初萌芽的模式, 讓藝術錄影作品有如⽂文化物件,得以組織化、 分享與流通。在選擇作品,將其放⼊入新脈絡這 ⽅方⾯面,ICI借⽤用了「蒙太奇」的組織原則。但 Project 35 ⾛走得⽐比這種剪輯模式更遠,⽽而且最 後的結果更加開放,它超越了蒙太奇的限制, 在觀眾的參與上展露出更⼤大的潛⼒力。當然,選 擇過程是刻意的特異--⼀一位策展⼈人選⼀一部藝 術作品--然後依架構來組織,⽽而⾮非依主題。 其結果是來⾃自想像中將會為這些錄像產⽣生意義 的旁觀者的更多涉⼊入。為這些作品解碼的⽅方法

加⼊入無限的可能性,因為在這種新式蒙太奇 下,策展⼈人與觀眾的界線已形模糊。到最後, 製作者與消費者間的差異也隱去,讓瞭解錄影 作為⼀一種媒介的⼒力量與潛能,有著⼀一種新的可 能性。 這個過程可在⼿手機錄影的擴增狀況裡看到,此 錄影製作⽅方式是完全的DIY次⽂文化,經過像 Youtube這樣的網站⽽而得到加強。如今這種⾏行 動錄像滿坑滿⾕谷,已經有了它⾃自已的播映展、 競賽、藝術祭,然後發展出新的⼤大眾,他們是 錄像的製作者、散播者與消費者。 埃及在過去幾個月的勞⼯工抗議與⽇日益擴⼤大要求 ⺠民主的⽰示威,經過編輯的媒體新聞已停⽌止提供 ⼈人⺠民需要的全⾯面報導。為了回應此情形,年輕 的⽂文化運動者發明了⼀一種系統,透過有伺服器 功能的⾏行動電話,遊⾛走在⼈人群中,抗議者可以 ⽤用⼿手機同時轉播影⽚片,並上傳到網⾴頁。某程度 上,Project 35 也分享了這種⾏行動錄影⾏行動主 義新潮流的價值。雖然經過策劃的短⽚片播映展 以傳統⽅方式傳播的,是媒體報導與蒙太奇 那 種經過編輯的特質(圍繞⼀一個議題所構成), 但 Project 35 所使⽤用的多⼈人策展模式卻是抗 拒這種概念,⽽而以它的公共性為基礎來發展意 義。它的輕盈適合⼩小型獨⽴立機構,並可傳播到 全世界。從來不可能在開羅、拉⾺馬拉(巴勒斯 坦的城市)或⾙貝魯特展出的作品,今後未來數 年裡,將會在這些城市的⽂文化展覽中,更容易 出現且被觀看到。

-莎拉.瑞弗其(Sarah Rifky)

*在每⼀一部影⽚片光碟介紹中,ICI會邀請⼀一位策 展⼈人談談他們對於本計劃的想法,從他們⾃自⼰己 脈絡思考,並提供新的「解析 Project 35」。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1 阿索羅小組 AZORRO GROUP(奧斯卡.達維奇

OSKAR DAWICKI、伊⼽戈爾.克倫茨 IGOR KRENZ、 ⽡瓦賈克.奈及爾柯 WOJCIECH NIEDZIELKO、和盧 卡斯.史卡普斯基 LUKAS SKAPSKI)

我們很喜歡 WE LIKE IT A LOT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7分30秒 2001 波蘭羅斯特藝廊提供 由塞吉爾.艾戴斯丁(Sergio Edelsztein)選出

創⽴立於後共產主義下的波蘭,藝術團體「阿索羅」將創作的焦點放在複雜的東歐國家是怎麼去理 解現今⻄西⽅方的藝術和社會價值。〈我們很喜歡〉是對所謂藝術上流階級的嘲諷,暴露出他們既缺 少獨⽴立思考下的個⼈人意⾒見,墨守主流品味。這件作品以四個藝術家參觀⼀一個個展覽後,有時甚⾄至 沒看到作品,但卻以相同的幾個詞彙讚賞、或是互相贊同彼此的意⾒見。有趣⼜又令⼈人欣賞的是,這 件作品也讓觀眾看完後,難以對它表⽰示贊同。 —塞吉爾.艾戴斯丁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2 亞森‧.班淖 YASON BANAL

無題/再次(⾺馬倫巴)UNTITLED/ AGAIN (MARIENBAD) 超⼋八影⽚片轉DVD,13分鐘 2009 藝術家提供 由喬瑟琳娜.克魯茲(Joselina Cruz)選出

在具有催眠效果的影像作品〈無題/再次(⾺馬倫巴)〉當中,亞森.班淖藉由諸多細膩易碎的圖 層來達到特殊的視覺效果。⼈人們熟知的神話故事被⼤大量密集地填⼊入每⼀一個圖層中,創造出了緊密 且 吸 睛 的 畫 ⾯面 。 這 樣 的 複 雜 度 讓 此 作 品 與 班 淖 在 其 他 創 作 當 中 經 常 提 到 的 「 群 聚 」 (constellations)概念深刻地融合為⼀一。在這個概念中,他提出了許多具娛樂性的並置創作, ⾸首先他以法國導演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的經典電影〈去年在⾺馬倫巴〉(Last Year at Marienbad)作為此影像作品的藍本,並以他⾃自⼰己那充滿完美錯置技巧的「活佈景」(譯註: tableaux vivants-由⼈人於臺上扮演的靜態畫⾯面)來覆蓋這部電影。他將演員們的表演與在不同 城市開場的背景合⽽而為⼀一,並將此與雷奈電影中的⾳音樂與字幕做了巧妙結合。如同影⽚片中的主⾓角 X與A所說的每⼀一件事情充滿了模棱兩可與不確定⼀一般,班淖在他的影⽚片中也隱藏了演出的地點與 真正⺫⽬目的。影⽚片中的環境極度模糊,就像演員們對彼此的漠不關⼼心,呼應著〈去年在⾺馬倫巴〉⼀一 ⽚片中,難以被⼈人們所歸類的場景安排。如同X對A說:「它⼀一定在某個地⽅方,或許在卡爾施塔特 (Karlstadt,位於德國),在⾺馬倫巴(位於捷克),也或許在巴登薩沙(Baden-Salsa,位於德 國),更或許就在這裡,在這間房間裡。」他們⼀一定已在某處⾒見過彼此,卻絕⾮非偶然相遇。 —喬瑟琳娜.克魯茲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3 崔西‧.墨費和蓋瑞 ‧.希爾柏格 TRACEY MOFFATT with GARY HILLBERG

他者 OTHER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7分鐘 2009 藝術家與雪梨Roslyn Oxley9美術館提供 由艾⼒力希.格拉斯坎特(Alexie Glass-Kantor)選 出

崔⻄西.墨費的作品〈他者〉是他們影像蒙太奇或「混搭」系列的最後⼀一件作品,這個系列包含了 1999年的〈唇〉(Lip)、2000年的〈藝術家〉(Artist)、2003年的〈愛情〉(Love)、2007 年的〈命運〉(Doomed)和2008年的〈⾰革命〉(Revolution),墨費時常以攝影、錄像和電 影作為創作素材,更藉此去挖掘「⾝身分認同」、「性別」等作為她的主題,特別是關於澳洲的原 住⺠民。從墨費先前的許多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者〉中⽤用了多樣且豐富的視覺元素,針對被 主流電影中所描繪的「原住⺠民」中許多詼諧有趣、且帶有批判意味的即興橋段。她俐落地⾛走在政 治正確和剝削間的界線上,〈他者〉以諷刺的⽅方法使⽤用現成的影⽚片去創造令⼈人不安且粗野的述 事,⽤用不服從與不退縮的態度⽡瓦解優雅的舉⽌止。取材的範圍來⾃自⼤大眾⽂文化資料庫,包括電影、攝 影相⽚片和電視,〈他者〉是⼀一件堅決的作品,思考在無盡的消費脈絡裡的「欲望、地⽅方性、種族 與擺脫社會束縛的渴望」。 ——艾⼒力希.格拉斯坎特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4 梅里斯‧.安吉歐雷堤 MERIS ANGIOLETTI

14 15 92 65 35 89 79 32 38 46 26 43 38 32 79 50 28 84 19 71 69 39 93 75 10 單頻道錄像,⿊黑⽩白,無聲,12分10秒 2009 藝術家提供 由弗朗切斯科.曼那寇塔(Francesco Manacorda)選出

梅⾥里斯. 安吉歐雷堤將其創作興趣放在⼈人們⼼心靈運作程序和將無⽣生命物質變形的潛能上。他的作 品〈14 15 92 65 35 89 79 32 38 46 26 43 38 32 79 50 28 84 19 71 69 39 93 75 10 〉中,我們可 以看⾒見⼀一個接個⼀一個戴著⽩白⾯面具的舞者,展演著看來與其他舞者間毫無連結的⼀一系列舞蹈動作。 這種舞蹈是⼀一個精細轉譯過程,將⼀一個⼼心靈符碼轉為另⼀一個符碼。安吉歐雷堤⾸首先請了⼀一個記憶 專家喬安尼.⾼高費拉(Gianni Golfera)去記住圓周率的前⼆二百個數字。⾼高費拉使⽤用⽂文藝復興時 期的技法,也就是借⽤用數字形象與字⺟母之間的視覺關連,這讓他能夠以不同的⽂文字準確地回想起 那兩百個數字。⾼高費賦予每個字⼼心靈影像,將這些影像教給舞者,接著舞者們再⽤用⾝身體將之表演 出來。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就像是「以訛傳訛」(Chinese wisper)的遊戲,也就是說,此⼀一 將訊息傳達給彼⼀一,再由彼⼀一傳遞給他⼈人,最後隨著每次的傳遞,這個原本的資訊會出現些微的 ⾛走樣,藝術家正利⽤用這種數學序列,透過傳遞最初為完全抽象形狀的⽂文字去擴充潛在的語義。藉 由這個複雜的過程,藝術家有如變魔法地產⽣生了三維轉譯⽽而成的神祕謎題,留待觀者解開。 —弗朗切斯科.曼那寇塔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5 邁克爾‧.史蒂文森 MICHAEL STEVENSON

概率概論 INTRODUCCIÓN A LA TEORÍA DE LA PROBABILIDAD 16釐⽶米影像轉DVD,有聲,25分28秒 2008 藝術家和Vilma Gold藝廊提供 由瑪加莉.阿⾥里拉(Magali Arriola)選出

1979年,⼀一系列的不可思議⼜又具決定性的事件發⽣生在巴拿⾺馬孔塔多拉島。其關乎的是巴拿⾺馬領袖 烏瑪爾.托⾥里霍斯(Omar Torrijos)將軍和當任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除了廢黜伊 朗國⺩王、古怪的派翠⻄西亞.赫斯特(Patricia Hearst)、陰險的曼紐爾.諾瑞嘉(Manuel Noriega),以及荷⻄西「楚楚」.⾺馬汀尼斯(José de Jesus "Chuchú" Martínez),他不但是 數學家和哲學家,同時⾝身兼巴拿⾺馬領袖托⾥里霍斯的朋友、保鏢和建⾔言者。在〈概率概論〉⼀一作 中,邁克爾.史蒂⽂文森將各種憂患意識夾雜現實情況、政治賭局以及歷史挫敗事件,這幾種不同 的⾯面相元素合併在⼀一起,以此去質疑「歷史」是建⽴立在協商、建構、敘述上。誠如藝術家所⾔言: 「或然率(…)變成⼀一種概念化的敍事。如果有另外⼀一條路,那會是命運」。這部影⽚片以⼀一個交 替時間序列,⽤用⿊黑⽩白場景描寫了「楚楚」關於機率的著作,再⽤用彩⾊色的俯視鏡頭拍攝正在玩單⼈人 紙牌遊戲的⼈人。旁⽩白緩緩的聲線則描述著當時在伊朗所發⽣生的⼈人質危機,起初,美國拒絕提供流 亡的伊朗國⺩王政治庇護,⽽而後巴拿⾺馬領袖托⾥里霍斯則抓住這個機會發起談判。這個將軍的⾏行動就 如同⼀一個賭徒,他冒險與美國協議旨在推動巴拿⾺馬運河移交的「托⾥里霍斯—卡特條約」,欲讓巴 拿⾺馬拿回⾃自從1904年開始被美國佔領的巴拿⾺馬運河區。在這個遊戲中,將軍決定打出國⺩王牌… —瑪加莉.阿⾥里拉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6 維亞切斯拉夫‧.阿庫諾夫 VYACHESLAV AKHUNOV

提升ASCENT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11分16秒 2004 藝術家提供 由維克特.⽶米⻄西安諾(Viktor Misiano)選出

維亞切斯拉夫.阿庫諾夫為烏茲別克斯坦當代藝術現場的先鋒。從七○年代開始,他的思想以及 藝術的實踐挑戰著前蘇聯藝術的正統,當時他還是個畫家。他成功迴避蘇聯現實主義的知覺表 象,藉由轉向受「辯⼠士」神秘主義者啟發的主題,接受學院派的正典。他早期作品則是結合了東 ⽅方關於⿃鳥禽和其他動物的藝術思想,受到⼟土地、沙、泥⼟土等原素所啟發。 到了九○年代中期,阿庫諾夫在他的作品中開始使⽤用⼀一些後現代藝術的⼿手法,如拼貼與挪⽤用。此 外,他也從⼗十九世紀的俄國畫家⽡瓦沙⾥里.維拉思切肯(Vasili Vereshchagin)的繪畫中借⽤用了其 筆下代表中亞情慾⾓角⾊色的模型,再將它並置於當代烏茲別克的政治圖像中。這些作品,就像是藝 術家的社會位置,強化了他作為政治反動者的⾓角⾊色。⾄至九○年代末,,他更進⼀一步擴張他的創作 領域,製作⼤大型的裝置和錄像作品。在他多個與賽蓋.堤柴那(Sergei Tichina)合作的影像作 品中,它採⽤用線性敘事結合哲學寓⾔言去描述⼀一個簡單實在的故事,這⼜又回到了藝術家本⾝身對於哲 學⽂文本的⻑⾧長期興趣所在,這點在〈提升〉(或許是他最好的錄影作品)中⼜又更加明顯可⾒見。 —維克特.⽶米⻄西安諾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7 貝歐‧.柯洛特 BERYL KOROT

佛羅倫絲.南丁格爾 FLORENCE 單頻道錄像,⿊黑⽩白,有聲,10分30秒 2008 藝術家提供 由蘇珊.索林斯(Susan Sollins)選出

1975年,ICI策劃了第⼀一個展覽名為:《錄像藝術:美國》(VIDEOART:USA),現在看來,它 或許就像是個預⾔言,當年參與展出的許多藝術家如今都被視為這個領域的先鋒。這不只讓美國藝 術進⼊入聖保羅雙年展,同時更是ICI前進的⼀一⼤大步。《錄像藝術:美國》也曾展出⾙貝爾.柯洛特和 伊拉.史奈德(Ira Schneider)於1972年所合作開創性作品〈七月四號在騷格斯〉(4th of July in Saugerties),其他參展的藝術家還有布魯斯.諾曼(Bruce Nauman)、瓊安.喬納斯 (Joan Jonas)、⽐比爾.⽡瓦爾拉(Bill Viola)、彼得.康普斯(Peter Campus)、伊利諾.安 丁(Eleanor Antin)、⽩白南準(Nam June Paik)以及史提納和伍迪.⽡瓦蘇爾卡(Steina and Woody Vasulka)。從那個時候開始,柯洛特⼀一直都⾛走在時代的前⾯面,他與作曲家史帝夫.萊 許(Steve Reich)合作創作影像⾳音樂劇,如:1993年的〈洞⽳穴〉(The Cave)、2002年的 〈三個故事〉(Three Tales),他們共同發展出⼀一個結合錄像裝置、⾳音樂的現場表演以及政治性 的內容,劇場呈現的新藝術形式。 把織布機當成早期的電腦是柯歐特作品中的⼀一種隱喻。⽽而針對〈佛羅倫絲.南丁格爾〉⼀一作中, 藝術家說道:「我⽤用電腦去織出暴⾵風雪和瀑布的影像⽚片段,這些元素在我們先前的作品已經使⽤用 過…⽽而當我再次觀看這些⽤用電腦織成的⽚片段,南丁格爾的名字便浮現在我的腦海裡。」於是,好 學的藝術家回頭深讀南丁格爾所留下來的⽂文字,發現這個聰明的⼥女⼈人稱上是早期的⼥女性主義者。 這件作品形式優雅,技術創新,在1975年ICI的⾸首次展覽中就向我們展現了柯歐特創作脈絡中那⼀一 貫對於社會政治⾯面相的探討。 —蘇珊.索林斯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8 安雅‧.米德維 ANJA MEDVED

邊境穿越者的⾃自⽩白 SPOVEDNICA ZA TIHOTAPCE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22分鐘 2010 藝術家提供 由查爾斯.艾許(Charles Esche)選出

斯洛維尼亞籍藝術家安雅.⽶米德維居住創作在⼀一個特殊的城市新⼽戈裏卡(Nova Gorica)。1945 年後,義⼤大利和當時的南斯拉夫以⼀一條邊界將這個城鎮⼀一分為⼆二。從此,這條界線代表許多意 義。從⻄西⽅方所認為的鐵幕邊緣地區,到六、七〇年代,社會資本主義義⼤大利與鐵托(Marshal Tito)社會主義南斯拉夫的貿易與換匯點。在1991年,它甚⾄至代表了戰區的⼊入⼝口。⾃自從斯洛維尼 亞加⼊入歐盟,和義⼤大利和鄰近國奧地利等⼀一起實⾏行邊境管理政策後,新⼽戈裏卡更形同⼀一個三不管 地帶。 在這個展中,我特別選擇⽶米德維為2010年第六屆斯洛維尼亞當代藝術三年展所做的這件作品。在 〈邊境穿越者的告⽩白〉中,藝術家⾸首先設⽴立了簡單的公⽤用涼亭在⼽戈裏卡的邊界點上,要求每個經 過此地的⼈人們給她⼀一些過去六⼗十年來關於這個邊境區的⼀一些照⽚片,她再進⼀一步從這些龐雜的照⽚片 中選擇較具代表性意義,接著再和照⽚片持有⼈人進⾏行訪談,問出攝像當下的特殊⽚片刻與相關記憶。 隨著⼀一張張相⽚片背後的故事被解開,〈邊境穿越者的告⽩白〉⼀一作的記錄影像揭開的是⼀一個被專斷 政治所分割的邊界,且在這些居⺠民⾝身上留下了深刻效應的⽣生動描述。即便如此,這影像中更帶出 了當地居⺠民對於過往的懷舊情懷,同時對⽐比於當下的歐洲情勢,以及他們⾝身處全球化狀況下那難 ⾔言的恐懼。 —查爾斯.艾許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9 崔西‧.羅斯 TRACEY ROSE

⾾鬥雞場 THE COCKPIT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3分鐘 2008 藝術家提供 由⻄西⾨門.尼賈⽶米(Simon Njami)選出

上帝的審判。 在崔⻄西.羅斯的召集之下,⼀一個既不真實,卻⼜又超現實的奇幻法庭,為了⼀一件審判⽽而出現。在她 的邀請之下,我們進⼊入了⼀一座被肥皂劇與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的劇場所玷污,同時⼜又如同漫畫⼀一般 的⼩小宇宙。⽽而審判的開始,是藝術家嘲弄⾃自⼰己的閒聊。緊接著,理應無所不知的上帝步⼊入法庭。 然⽽而祂卻無從得知這場集會的⺫⽬目的與結果。⼀一個⾮非常清晰可⾒見的耶穌,以祂那失智兒⼀一般的臉龐 向祂的⽗父親打了聲招呼。在主要的嬉鬧劇場景中,⼀一個印地安⼈人宣讀出了對上帝的指控。他說: 「是上帝,⽽而⾮非惡魔,以殺害全⼈人類為其⺫⽬目標。因此,祂必須獨⾃自對數百萬的亡魂負起責任。」 這樣的指控並沒有獲得討論,⽽而此時背景中則出現了⼀一群或許是位於南⾮非⼩小鎮的住家,正被⽕火焰 所吞噬著。上帝將被象徵性地被眾⼈人以⽯石頭砸死,⽽而祂那看似代表惡魔的律師(⼀一個如紙牌⼩小丑 的⾓角⾊色)則是祂唯⼀一的辯護者。誠如這⼀一幕所表現的,倘若⾄至⾼高無上的上帝不存在了,那麼原本 的惡魔將會是什麼?他或許將被迫顯露出⾃自⼰己的懦弱與無助。⽽而這個世界,我們的世界,將再也 不是如此的理所當然。 儘管可能被認為是⼀一場喧鬧的喜劇,但崔⻄西.羅斯的〈⾾鬥雞場〉⼀一劇所探討的重要情節卻是始終 出現在其作品中,那些與⼈人性對抗的憎恨與不幸。這⼀一次,她將這樣的控訴提升到另外的層次, 在某種程度上偶⽽而會使我們想起尼采的哲學思想。對羅斯來說,上帝不⽌止是死了,⽽而且有罪。結 束。 —⻄西⾨門.尼賈⽶米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藝術家 阿索羅小組(Azorro Group)於2001年創⽴立於波蘭,⺫⽬目前團體成員均居住和創作於波蘭⼯工程城市克 拉科夫和華沙。它的四個成員分別為奧斯卡.達維奇(Oskar Dawicki,⽣生於1971年,華沙), 伊⼽戈爾.克倫茨(Igor Krenz,⽣生於 1959年,卡托維茲),⽡瓦賈克.奈及爾柯(Wojciech Niedzielko,⽣生於 1959年,艾克)和盧卡斯.史卡普斯基(Lukasz Skapski,⽣生於1958年,卡托 維茲)。他們曾參與了許多錄像藝術節,包括:⾸首屆《以⾊色列特拉維夫國際錄像藝術雙年展》 (2002年)、⽴立陶宛維爾紐斯第⼋八屆《波羅的海國際藝術三年展》(2002年)、英國諾丁漢《新 媒體藝術節》(2003年)、波蘭弗羅茨⽡瓦夫《第11屆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International Media Art Biennale WRO 05)(2005年)。個展經歷:克拉科夫城的Bunkier Sztuki藝廊 (2003年)、柏林 Sparwasser HQ 藝廊(2004年)、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當代藝術中⼼心 (2004年)、華沙當代藝術中⼼心(2005年)、烏克蘭基輔Kurbas藝術中⼼心(2006年)。聯展經 歷包括:芝加哥⽂文藝復興協會《新歐洲錄像展》(2004年)、洛杉磯Raster at Renta畫廊《你 選擇當好藝術家還是當好⼈人?》(2006年)、澳洲雪梨藝術空間《未曾離去:後共產主義展演錄 像的幽默》(2007)和 匈⽛牙利布達佩斯路德維希博物館《東⽅方福魯克索斯:中東歐陸的福魯索斯 網絡》(Fluxus East: Fluxus Networks in Central Eastern Europe)(2008年)。

亞森‧.班淖(Yason Banal)1972年⽣生於菲律賓⾺馬尼拉。⼯工作和創作於菲律賓奎松市和英國倫敦。 他於倫敦⼽戈德史密斯學院取得美術碩⼠士學位。個展經歷包括:倫敦城市⼤大學(2004年)、東京的 A.I.T.(2006年)、洛佩茲博物館和⾺馬尼拉 St. Scholastica(2007年)和舊⾦金⼭山Queen’s Nails Annex 畫廊(2009年)。聯展經歷:紐約羅傑史密斯畫廊《U.S.-U.K.: You Suck》(2005 年)、第⼀一屆新加坡雙年展(2006)、蘇黎世K3藝術計畫空間《Mixed Pickles》(2007年)⾹香 港Osage畫廊《未來⾺馬尼拉》(Futura Manila)(2008年)、德國科隆藝術博覽會亞洲藝術節 (2008年)。他於曾倫敦城市⼤大學(2003-04年)和奧地利布森豪森藝術中⼼心(2005年)以駐村 藝術家⾝身分活動。此外,亦曾獲Ishabashi基⾦金會獎(2006年)、⽇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旅⾏行計畫 補助(2007年)以及全⽇日空/福特基⾦金會(ANA/Ford Foundation Grant)的資助(2007年)。

崔西‧.墨費(Tracey Moffatt)1960年⽣生於澳洲布⾥里斯班,⺫⽬目前⽣生活在紐約,但時常返回澳洲北部。 她在昆⼠士蘭藝術學院主修視覺傳播。⾃自1989年⾸首次個展後,個展經歷包括:格拉斯哥當代藝術中 ⼼心(1992年)、紐約DIA藝術中⼼心(DIA Center)(1997年),和羅⾺馬 Il Ponte Projects(2004 年)。聯展經歷包括: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2000年)、紐約當代美術館(2004年)、紐約攝 影國際中⼼心(2004年),紐約古根漢美術館(2007年)、⻄西班⽛牙畢爾包美術館(2007年)和布 魯克林博物館(2008年)。於1990年,她製作的短⽚片《暗夜尖叫》(Night Cries) ⼊入選坎城影 展,接著於 1993年,她的第⼀一部劇情⽚片《著魔》(Bedevil)亦同樣再度獲選。除此之外,她以 攝影和錄像作品參加第47屆威尼斯雙年展(1997年)、新加坡SENI藝術節(2004年)、阿拉伯 沙迦雙年展(2005年),第5屆利物浦雙年展(2008年)、第16屆澳洲雪梨雙年展(2008年), 第六屆澳洲布⾥里斯班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09年)。

梅里斯‧.安吉歐雷堤(Meris Angioletti)1977年⽣生於義⼤大利⾙貝加莫,⺫⽬目前居住和創作於巴黎和⽶米 蘭 。 1 9 9 6 - 9 7 年 間 , 曾 於 就 讀 於 ⽶米 蘭 州 ⽴立 ⼤大 學 哲 學 , 並 於 2 0 0 0 年 ⾙貝 加 莫 卡 拉 拉 美 術 學 院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Carrara Academy of Fine Arts)獲得學⼠士學位, 先後⼜又於義⼤大利⽶米蘭CFP BAUER修習攝影, 以及在Brera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個展經歷包括:義⼤大利⾺馬切拉塔境外當代藝術中⼼心(FuoriZona Arte Contemporanea)(2005年)、荷蘭⾺馬斯特⾥里赫特 Hogeschool Zuyud藝廊(2006 年)、⽶米蘭Careof藝廊(2006年)、薩萊諾Tiziana di Caro 藝廊(2008年)、特倫托市⽴立基⾦金 會藝術中⼼心(Fondazione Galleria Civica)(2010年)。聯展經歷包括:⽶米蘭 Viafarini研討會 後續展(2002年),⽶米蘭藝術畫廊《禁⽤用降落傘》(No Parachute)展(2005年),墨爾本格 特魯德當代藝術空間《框架-義⼤大利藝術家選輯》(Frame-A selection of Italian artists) ( 2 0 0 6 年 ) 、 ⽶米 蘭 C a r e o f 藝 廊 《 新 勢 ⼒力 》 ( N e w E n t r i e s ) ( 2 0 0 7 ) 、 巴 黎 東 京 宮 「Pavillon7」(2007年)、ITCA布拉格三年展《重於空氣》 Heavier Than Air)(2008年)、 ⽶米蘭當代三年展(2009年),紐約坦克藝術空間《ArcheTime》(2009年),以及倫敦 FormContent藝廊《電影式公約》(The Filmic Conventions)(2009年)。此外,於2009年 ⼊入圍了義⼤大利浮拉獎(Premio Furla)、2010年榮獲紐約獎(the Premio New York),由義⼤大 利外交部、義⼤大利⽂文化協會等機構贊助於哥倫⽐比亞⼤大學駐村。 邁克爾‧.史蒂文森(Michael Stevenson)1964年⽣生於紐⻄西蘭英格伍德,⺫⽬目前居住、創作於德國柏 林。他1984-86年於奧克蘭伊拉姆美術學院取得學位。個展經歷包括:倫敦維爾⾺馬⾦金藝廊 (2002年),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紐⻄西蘭館(2003年)、舊⾦金⼭山沃蒂斯當代藝術學院(2006 年)、雪梨達倫騎⼠士畫廊(2004年)、惠靈頓Hamish McKay 畫廊(2009年)、布魯塞爾 Etablissement d’en face 藝廊以及安特衛普的Objectif Exhibitions(2010年)。聯展經歷包 括:紐約繪畫中⼼心《1997年秋之選》(1997年)、柏林卡姆畫廊《⿊黑⾊色星期五:煉⾦金實作》 (2004年)、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不可抗拒之⼒力》(2007)、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書寫之 弊》(2009年)、⿅鹿特丹維特德與當代藝術中⼼心《道德:法之⼗十⼀一:不可忘卻⼈人性》(2010 年),第六屆柏林當代藝術雙年展(2010年)、瑞典斯德哥爾摩 Konsthall C and Romanian⽂文 化學院《別無選擇》(2010年)、第四屆澳洲奧克蘭三年展(2010年)和2010年⻄西班⽛牙 Santiago de Compestela 公共藝術計畫《轉譯城市》。

維亞切斯拉夫‧.阿庫諾夫(Vyacheslav Akhunov)1948年⽣生於吉爾吉斯斯坦的奧什(Osh),⺫⽬目前⽣生 活和創作於烏茲別克斯坦的塔拉斯坦。畢業於莫斯科蘇⾥里科夫美術學院和作品,創作的⼿手法跨⾜足 繪畫、拼貼、裝置、表演、錄像。展覽經歷包括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中亞館(2005年)、第⼀一屆 新加坡雙年展(2006)、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說書⼈人的時間》(2007年)、費城藝術博物 館《影⽚片直送/圖像的回歸:來⾃自中亞的錄像》(2007年),巴黎龐畢度中⼼心的《犧牲之痕》 (2008年),莫斯科迪爾+畫廊《笑聲⼈人⽣生》(2008年),與第11屆伊斯坦堡國際雙年展(2009 年)。

貝歐‧.柯洛特(Beryl Korot)1945年⽣生於美國紐約,⺫⽬目前居住和創作於佛蒙特州和紐約。她曾於多 處舉辦個展展出其錄像裝置作品,包括「廚房」畫廊(1975年)、紐約的Leo Castelli畫廊 (1977年)、紐約惠特尼美術館(1980年),和康乃狄克洲瑞迪菲爾德Aldrich美術館(2010 年)。參與的聯展包括:第六屆卡塞爾⽂文件展(1977年)、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美術館《起點:視 頻的起源》(1990年)、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美國的世紀:藝術與⽂文化1900-2000》(1999 年)、紐約惠特尼美術館《進⼊入光明》(2002年)和德國卡爾斯魯厄ZKM《媒體信仰》(2009 年)。她和作曲家丈夫史蒂夫.萊許(Steve Reich)合作的兩件影像作品〈洞⽳穴〉(1993年) 和〈三個故事〉(2002年),曾分別在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1993年和2002年)、德國杜塞 爾多夫美術館(1995年)和惠特尼博物館(2002年和2006年)舉辦展演活動。此外,她於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1970-74年擔任影像雜誌《改⾰革軟體》(Radical Software)的共同創始⼈人和共同主編,這是第 ⼀一本關於錄像藝術作品和思想的出版品。她的獲獎紀錄包括古根漢獎學⾦金(1994年)、「暱名者 曾是⼥女⼈人」(Anonymous Was a Woman)補助⾦金(2008年),以及紐約藝術委員會和紐約國 家藝術基⾦金會的補助。

安雅‧.米德維(Anja Medved)1969年⽣生於南斯拉夫(現為斯洛維尼亞)新⼽戈裏卡(Nova Gorica)。1993年,畢業於盧布爾雅那(Ljubljana)戲劇廣播影視學院,⼜又於加州帕薩迪納藝 術設計學院修習碩⼠士後研究。個展經歷包括:新⼽戈⾥里察城市藝廊(2002年)。聯展經歷包括在斯 洛維尼亞盧布爾雅當代藝廊(Moderna Galerija)的《領⼟土、⾝身份、羅網》(2005年)以及隔 年在同地點舉辦《中斷的歷史》(2006年)、盧布爾雅 Photon藝廊《進展中的錄像:城市展 望》(2008-09年)、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城的瑪拉藝廊,和維也納及捷克伯拉第斯拉⽡瓦城的幾 個藝廊的《Photonic, Luminatic:新斯洛維尼亞攝影錄像展》。此外,她也參與了第六屆斯洛 維尼亞的U3當代藝術三年展(2010年)。2003年,她與娜嘉⽡瓦拉維克(Nadja Velušček)合作 的作品〈我的邊界〉,獲得了義⼤大利達諾國際電影節(Valdarno 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 紀錄⽚片獎。2008年,她的新媒體計畫〈Eu-foria 〉獲歐洲社會對教育研究傳播學會(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授與 Erasmus EuroMedia獎。

崔西‧.羅斯(Tracey Rose)1974年⽣生於南⾮非德班,居住和創作於約翰尼斯堡和倫敦以及德班。 1996年⾃自南⾮非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得到藝術學⼠士學位,2007年從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取得藝 術碩⼠士學位。羅斯的作品曾在⾮非洲、歐洲和美國展出。展覽經歷包括:約翰尼斯堡古德曼藝廊 (2002年和2004年)、紐約The Project藝廊(2007年)、德國杜塞爾道夫藝術博覽會(2007 年)、洛杉磯MC藝廊(2008年)、約翰尼斯堡古德曼藝廊(2008年)、喀⿆麥隆杜阿拉藝術空間 (Espace Doual’art)(2009年)。聯展經歷包括:⻄西班⽛牙巴塞隆納當代⽂文化中⼼心《南⾮非鏡》 (2007年)、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2007年)、希臘第⼀一屆塞薩洛尼基雙年展(Thessaloniki Biennale)(2007)、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全球的⼥女性主義》(2007年)、約翰尼斯堡 Bag Factory 藝術空間《加⼊入減法》(Adding Substractions)(2009年),和英國泰特利物浦美術 館《現代⾮非洲:穿越⿊黑⾊色⼤大⻄西洋之旅》(2010年)。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策展⼈人 塞吉爾‧.艾戴斯丁(Sergio Edelsztein)1956年⽣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現居住、⼯工作於⾊色列特 拉維夫。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畢業後(1976⾄至1985年),成⽴立特拉維夫Artifact畫廊(1987⾄至95 年),1998年,創⽴立特拉維夫當代藝術中⼼心(CCA)並成為其執⾏行和⾸首席策展⼈人。在CCA,他 策劃了七屆表演藝術雙年展和四屆國際錄像藝術雙年展《影像特區》(Video Zone),並在以 ⾊色列的其他地區舉辦眾多的實驗、錄像藝術放映展、回顧展,表演活動。⾃自1995年以來,他亦在 ⻄西班⽛牙、中國、英國等地策劃展覽和錄像計畫,1998年在以⾊色列第24屆聖保羅雙年展,2005年 策畫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以⾊色列館。此外,他還舉辦演講,為展覽專輯、網站以及各種雜誌和期 刊撰稿。

喬瑟琳娜‧.克魯茲(Joselina Cruz)為菲律賓⾺馬尼拉的獨⽴立策展⼈人。她曾就讀於菲律賓⼤大學藝術史 系,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獲得當代藝術策劃碩⼠士學位。克魯茲於⾺馬尼拉洛佩茲紀念館(2001-04 年)、新加坡藝術博物館(2004-07年)擔任策展⼈人,也是2008年第⼆二屆新加坡雙年展和2009年 第13屆雅加達雙年展的共同策展⼈人。2005年,克魯茲為新加坡藝術博物館策劃Tàpies回顧展, 2006年共同策劃《最好的事物:德意志銀⾏行收藏與扎哈.哈迪德》(All the Best: The Deutsche Bank Collection and Zaha Hadid)、2007為新加坡策展實驗室(新加坡藝術展的 ⼀一部份)策劃《你不只是個過客》、2010在⾺馬尼拉為⽇日本財團的亞洲公共知識分⼦子獎學⾦金計劃⼗十 週年策劃《創意指數展》。她亦撰寫論述、報導、評論和藝術相關⽂文章。

艾力希‧.格拉斯坎特(Alexie Glass-Kantor)1973年⽣生於澳洲雪梨,現居住、⼯工作於墨爾本。⾃自2005 年以來,她於當代格特魯德(Gertrude Contemporary,澳洲歷史最悠久的獨⽴立藝術空間,內 有畫廊、⼗十六個藝術家⼯工作室以及⼀一個國際展覽與駐村計劃)擔任館⻑⾧長與資深策展⼈人。在此之 前,格拉斯坎特於澳洲影像中⼼心(ACMI)擔任策展⼈人,於當地藝術機構、博物館、獨⽴立空間, 和藝術節慶負責策劃。作為策展⼈人,她近年來於機構所推動的計劃包括在吉隆坡⾺馬來⻄西亞國家⽯石 油公司畫廊(2007年)、新墨⻄西哥州聖達菲雙年展(2008年)、新加坡國⽴立⼤大學藝術博物館 (2008-09年)、羅⾺馬Magazzino當代藝術館(2009年)、雪梨新南威爾⼠士⼤大學伊萬多爾蒂畫廊 (2009年),和北京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2010年)。此外,她經常於亞太地區的研討會、論 壇和期刊發表⽂文章。2006年她為⾸首爾Ssamzie空間「亞洲連線」的駐村策展⼈人,同時也是澳洲最 ⾼高⽂文化倡議組織-國家視覺藝術協會(NAVA)的成員。

弗朗切斯科‧.曼那寇塔(Francesco Manacorda)1974年,⽣生於義⼤大利都靈,現為倫敦的獨⽴立策展 ⼈人。畢業於都靈⼤大學,並於2003年獲得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當代藝術策劃碩⼠士學位。同年他被任命 為都靈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2010 Artissima(2010年11月開放)的藝術總監。2007-09年間,他 擔任倫敦巴⽐比肯藝術畫廊的策展⼈人,其於他策劃過的獨⽴立展覽包括:都靈Sandretto Re Rebaudengo藝術基⾦金會中⼼心的《次⼤大陸:當代藝術中的印度⼤大陸》(2006年)和2007年第52 屆威尼斯雙年展斯洛維尼亞館、2009年紐⻄西蘭館。曼那寇塔⺫⽬目前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當代藝術 策展系擔任客座講師敎授展覽史和批判理論。他於《Domus》、《Flash Art Italia》、《Flash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Art International》、《Frieze》、《Metropolis M》、《Piktogram》、《Untitled》、《Art Review》多種期刊發表了⼤大量⽂文章。

瑪加莉‧.阿里拉(Magali Arriola)1970年⽣生於法國巴黎,居住⼯工作於墨⻄西哥,⺫⽬目前為塔⾺馬約當代美 術館策展⼈人,1998年⾄至2001年間,於卡⾥里略吉爾美術館(Museo Carrillo Gil)擔任⾸首席策展 ⼈人。她於2002年在巴黎的墨⻄西哥⽂文化協會以及⿅鹿特丹的Witte de With當代藝術中⼼心策劃 《Alibis》,2003-04年於墨⻄西哥CANAIA畫廊以及墨⻄西哥⽠瓜達拉哈拉世貿中⼼心策劃《如何學會停 ⽌止憂⼼心並愛上炸彈》,2005年於洛杉磯Art2102畫廊策劃《什麼通向未來,或⼀一個活死⼈人的景 觀》,2006年在舊⾦金⼭山沃蒂斯當代藝術中⼼心策劃《假先知》,2008年策劃第⼋八屆巴拿⾺馬雙年展。 她也曾於舊⾦金⼭山沃蒂斯當代藝術中⼼心擔任國際客座策展⼈人。阿⾥里拉同時也在不同的刊物以及平台 上發表⽂文章,如《Poliéster》、《ArtNexus》、《Parachute》、《Exit》、《Spike》、 《Afterall》和《Manifesta》雜誌。

維克特‧.米西安諾(Viktor Misiano)1957年⽣生於俄羅斯莫斯科,⺫⽬目前⽣生活在莫斯科和義⼤大利 Ceglie Messapica城。他過去曾於莫斯科普希⾦金國家美術館擔任策展⼈人(1980-90年),莫斯科 當 代 藝 術 中 ⼼心 ( C A C ) 擔 任 總 監 ( 1 9 9 2 - 9 7 年 ) 。 獨 ⽴立 策 展 的 部 份 , ⽶米 ⻄西 安 諾 為 ⿅鹿 特 丹 Manifesta 1策展團隊的⼀一員,也策劃了第三屆伊斯坦堡雙年展的俄羅斯區(1992年)、第46和 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1995、2003年)、第⼀一屆⻄西班⽛牙⽡瓦倫⻄西亞雙年展(2001年)、第25和第 26屆聖保羅雙年展(2002年,2004年)、在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中亞館(2005年)、美國費城 藝術館《活影院/圖像的回歸:來⾃自中亞的錄像》(Live Cinema/The Return of the Image: Video from Central Asia)(2007-08年)、普拉托當代美術館《前衛復古:來⾃自前蘇聯的藝 術》(Progressive Nostalgia: Art from the Former USSR)、(2007年,於雅典、愛沙尼亞塔 林、芬蘭赫爾⾟辛基巡迴展出)。在1993年,他創辦、主編了《莫斯科藝術雜誌》(Moscow Art Magazine),2003年,他創辦《Manifesta Jour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uratorship》雜誌(發⾏行阿姆斯特丹與盧布爾雅那),⽽而後成為其編輯。他曾被授予的赫爾⾟辛 基⼤大學藝術與設計榮譽博⼠士學位。

蘇珊‧.索林斯(Susan Sollins)⺫⽬目前居住⼯工作於紐約。作為ICI的共同創⽴立者和榮譽執⾏行總監(1975 年⾄至1996年),和Art21藝術機構共同創始⼈人和執⾏行總監(1997年⾄至今),以及美國公共電視台 PBS的系列節⺫⽬目《藝術:21 -藝術⼆二⼗十⼀一世紀》(Art:21—Ar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的執 ⾏行製⽚片⼈人/策展⼈人(2001年⾄至今)。她早年為史密森索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策展團隊的資深成員, 也是「13/ WNET」的電視節⺫⽬目《城市藝術》(City Arts)的視覺藝術顧問。她曾策劃的展覽包 括:《景觀中的藝術》(Art in Landscape)(1976-77年)、《新雕塑:圖誌和環境》(New Sculpture: Icon and Environment)(1983-1984年)、《觀點:四畫家》(Points of View: Four Painters)(1985-86年)、《永恆的隱喻:義⼤大利新藝術形式》(Eternal Metaphors: New Art from Italy)(1989-92年),這些展皆多次在美國各城市巡迴,還有紐約601藝術空間 的《TABAIMO》(2010年)。此外,她也參與共同策劃許多展覽,其中包括《Supershow!》 (1979-80年)、《⾺馬蒂斯之後》(After Matisse)(1986-88年),和《團隊精神》(Team Spirit)(1990-92),這些各式⼤大⼩小的展覽同樣地也都在美國不同的機構中展出。她曾製作了在 美國公共電視台播出William Kentridge的⻑⾧長⽚片(2010年)。⺫⽬目前她依然於MacDowell Colony 基⾦金會和ICI擔任委員。她的獲獎經歷包括:⽪皮博迪獎「⼆二⼗十⼀一世紀藝術」(Peabody Award for “Art:21—Ar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2007年)和希科希⽢甘區⻑⾧長藝術傑出獎(the Skowhegan Governors Award for Outstanding Service to Artists)(2008年)。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查爾斯‧.艾許(Charles Esche)1962年⽣生於英國,⺫⽬目前⽣生活、⼯工作在埃因霍溫和愛丁堡。他是策展 ⼈人、作家,現為埃因霍溫的凡艾伯美術館(Van Abbemuseum)館⻑⾧長。他先前擔任格拉斯哥 Tramway藝術中⼼心視覺藝術總監(1993-97年),亦曾在愛丁堡藝術學院策劃了⼀一個研究計畫 (1998-2002年),並曾作為⾺馬爾默當代藝術中⼼心的館⻑⾧長(2000-2004年)。⾃自2000年以來,艾 許有共同策劃過多次展覽和活動,包括:瑞典哥德堡《Amateur: Variable Research Initiatives》(2000年)、韓國光州雙年展(2002年)、⼟土⽿耳其第9屆伊斯坦堡雙年展(2005 年),科克「科克藝術會議」(Cork Caucus)(2005年)、巴勒斯坦拉⾺馬拉第⼆二屆 RIWAQ雙 年展(2007年)、埃因霍溫凡艾伯美術館《抵抗的形式》(Forms of Resistance)(2007 年)、埃因霍溫凡艾伯美術館《荷蘭化》(2007-08年)、第⼀一屆布魯塞爾雙年展《曾經,什麼 也不是》(Once Is Nothing)(2008年)、埃因霍溫凡艾伯美術館《Heartland》(2008-09 年)和盧布爾雅那的第六屆斯洛維尼亞當代藝術三年展(2010年)。他是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 設計學院的研究出版機構「Afterall」以及洛杉磯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的共同創辦⼈人,為了 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荷蘭館,與Maria Hlavajova and Rosi Braidotti共同編輯〈Citizens and Subjects:The Netherlands, for example 〉。艾許也同時在藝術展覽專輯和藝術雜誌發表⽂文 章,並於2005年發表⼟土⽿耳其⽂文與英⽂文的專書《Modest Proposals》。

西門‧.尼賈米(Simon Njami)1962年⽣生於瑞⼠士洛桑,⺫⽬目前居住⼯工作於法國巴黎,為⼀一個獨⽴立講 師、策展⼈人、藝術評論家,以及法國外交部⽂文化局藝術顧問。他獲得了藝術史哲學碩⼠士,以及法 律和現代⽂文學的博⼠士學位。尼賈⽶米曾策劃過多次關於⾮非洲藝術和攝影的展覽,包括:維也納克雷 姆斯美術館《他者之旅:⾮非洲和散居》(Die Andere Reise/The Other Journey: Africa and the Diaspora)(1996年)、《遇⾒見⾮非洲攝影》(Les Rencontres Africaines de la Photographie)、⾺馬⾥里巴⾺馬科攝影雙年展(2001年和2009年)、⾺馬德⾥里ARCO藝廊《Up and Coming》(2003年)、杜塞道夫Kunst Palast美術館《重混⾮非洲:⾮非洲⼤大陸當代藝術》 (Africa Remix: Contemporary Art of a Continent)(2004-07年,巡迴倫敦,巴黎,東京, 約翰尼斯堡)、第⼀一屆約翰尼斯堡當代博覽會《就是這麼喜歡》(As You Like It)(2008年), 並且與安哥拉原住⺠民藝術家費爾南多.艾爾⽂文(Fernando Alvim)共同策劃第52屆威尼斯雙年 展的第⼀一個⾮非洲館(2007年)。他最近展覽是2010年在特拉維夫展出的《集合⽇日記》(A Collective Diary)、喀⿆麥隆藝術家⽐比利.⽐比尤卡Bili Bidjocka於巴黎的個展(2010年),以及布 魯塞爾《⼀一場有⽤用的夢》(A Useful dream)(2010年)。尼賈⽶米也是巴黎的⽂文化雜誌 《Revue Noire》的共同創始⼈人和主編,同時為雪梨雙年展等展覽專輯撰寫⽂文章。最新著作為 2007年出版的塞內加爾總統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Leopold Sedar Senghor)的傳記。

客座作者

莎拉‧.瑞弗其(Sarah Rifky)以策展⼈人和作家⾝身分活動於開羅,⾃自2009年以來擔任Townhouse藝 廊 的 策 展 ⼈人 , 2 0 1 0 年 以 來 在 開 羅 美 國 ⼤大 學 的 ⾼高 階 藝 術 研 習 會 擔 任 兼 任 教 授 。 她 也 是 MOTO(Museum of the Occident)的委員,藝術書籍《⼤大⾺馬⼠士⾰革:遊客、藝術家和特務》 (Damascus: Tourists, Artists and Secret Agents)的共同編輯。瑞弗其從2008年起成為 「Reloading Images」藝術家網絡的成員。她在2003年於瑞典隆德⼤大學⾺馬爾默美術學院畢業, 並取得理論研究碩⼠士學位,同時也擁有開羅美國⼤大學視覺藝術和⼤大眾傳播學⼠士學位。

PROJECT 35 ICI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

關於ICI 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策劃及製作展覽、活動和出版 品,並為各地策展⼈人提供交流、培⼒力和合作機會。ICI串連年輕及資深策展⼈人、藝術家和研究機 構,並致⼒力建⽴立國際網絡,開發新的策展合作型態。ICI試圖跨越學科與歷史,在現今藝術的重要 發展中扮演⼈人與⼈人、想法與實踐⽅方法的連結中樞,並啟發觀看當代藝術的新⽅方式與新脈絡。他們 除了主動策劃各類型策展案,亦接受與評選策展⼈人提案,提供推廣、執⾏行、募款與經驗交換的實 作協助。 ICI的總部設於紐約,為⼀一具彈性與開放視野的⼩小型⾮非營利組織。過去三⼗十五年來,共策劃過116 場巡迴展,以及⼤大量藝術家⼯工作室參訪、座談以及參觀私⼈人蒐藏,建⽴立超過3700位藝術家的資料 檔案。過往的展覽曾在美國48個州、全球23個國家逾570個美術館、⼤大學藝廊以及藝術中⼼心展 出,包括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捷克、丹⿆麥、英國、法國、德國、冰島、以⾊色列、義⼤大利、墨 ⻄西哥、紐⻄西蘭、波蘭、羅⾺馬尼亞、⻄西班⽛牙、瑞典和台灣。 Project 35 由ICI 製作推廣。此巡迴展的經費,部分來⾃自於考爾斯信託慈善基⾦金(Cowles charitable Trust)、當代藝術基⾦金會(Foundation for Contemporary Art),貼近⽣生活基⾦金會 (Foundation To-Life)、Inc.、賀拉斯⾼高德史密斯基⾦金會(the Horace W.Goldsmith Foundation)、托⽐比基⾦金會(The Toby Fund)、ICI董事會以及ICI贊助者芭芭拉和約翰羅賓遜 (Barbara and John Robinson)。Project 35 同樣受惠於各界對於ICI⾨門路基⾦金(Access Fund)的捐獻,讓我們能⾛走得更遠,捐獻⼈人包括:伯特艾隆(Burt Aron)、波⽐比布朗(Bobbi Brown)和史蒂芬普拉夫克(Steven Plofker)、吉姆科漢(Jim Cohan)、菲利普最爾 (Phillip Drill)、萊斯利弗⾥里茨(Leslie Fritz)、瑪麗蘭和史蒂芬格林(Marilyn and Stephen Greene)、艾格尼絲岡德(Agnes Gund)、肯考欽(Ken Kuchin)、格⾥里特和賽戴蘭⾟辛 (Gerrit and Sydie Lansing)、喬和卡洛拉德(Jo Carole Lauder)、詹妮爾瑞艾爾林 (Janelle Reiring)、帕特森⻄西姆斯(Patterson Sims)、⽐比爾和露絲楚(Bill and Ruth True)、奧古尤萊柏(August Uribe)、弗蘭克和⾺馬⼽戈沃爾特(Frank and Margo Walter)、 海倫溫納(Helene Winer)和弗吉尼亞巴格萊特(Virginia Bagley Wright)。 專案管理:弗朗⻄西斯.吳.蓋爾達(Frances Wu Giarratar)
 影像編輯:約翰內斯.德揚(Johannes Deyoung)
 專案設計:斯科特.波尼克(Scott Ponik)
 中⽂文翻譯:⺩王咏琳
 台灣展覽:⽴立⽅方計劃空間 所有作品的著作權為 ©ICI和參展藝術家所有 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
 799 Broadway, Suite 205, New Yort, NY, 10003
 212.254.8200 
 www.ici-exhibitions.org ⽴立⽅方計劃空間
 100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02 2368 9418
 www.thecubespace.com

PROJECT 35 ICI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