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短片《2 分之二》之美術與材質設計
一、
角色設計
(一)主角 主角是此故事中唯一有影子的角色,與自然生物一樣有影子。一開始設定主 角為約五歲的小孩,來表示主角的天真以及最接近自然的狀態,而後因應故事需 求,調整其年齡,最後設定主角為約莫 20 歲的角色。從起初的設計草稿至確立 的草圖如下。
圖 3-1 最初的主角設計草圖
圖 3-1 為起初設定為 5 歲的主角,以不加額外的配件為主,並橫向發展角色 的外型。而後更改年齡之角色,則擷取上圖之 5 歲草圖的元素,重新繪製。最後 整理出圖 3-2 中的 9 個造型。此階段的角色設計僅有繪製頭部,原因在於該角色 的身體與村莊居民相同,將會披著斗篷,以不同的材質來區分角色差異。
圖 3-2 主角修改年齡後的設計草圖一
圖 3-3 主角修改年齡後的設計草圖二
圖 3-4 主角彩色圖
經由圖 3-2 的修改過後,圖 3-3 成為最終草圖。分別加上材質與上色後決定 以圖 3-3 中的最左邊為主角,最右邊為主角後來遇到的夥伴。圖 3-4 為角色之色 彩與材質測試。
圖 3-5 主角之三視圖
圖 3-5 為最終確定之主角造型與色彩,主角的線條以暖調的橘色為主,而衣 服的材質則擷取本研究者所拍攝的天空照片的部分紋理。代表主角嚮往如天空般 遼闊的生活與自由。
表 3–1 主角之衣服材質
主角之材質 選用之照片
修改過後之選用照片
二、
場景設計
此部動畫有兩個主要場景,其一為村莊中央人來人往的道路,以及森林。設 定中,村莊與自然環境是無法共存的,因此村莊築於架高的平面上,並無直接觸 碰土地,僅有主角居住村莊的邊緣(最接近自然環境的位置)。預設好村莊的場 景後,便開始搜尋及製作材質,此部分除了天空與自然地的材質外,均為本研究 者所拍攝之照片來修改成可用材質。
(一)場景之風格設定與規劃 規劃村莊的地理位置以及村莊內建築物的風格。圖 3-11 與圖 3-12 為場景之 草稿。圖 3-13 為確立的風格設計以及村莊規劃的測試圖,其天空採用與居民色 系接近,將偏暗的冷色調分層作出不同的漸層處理。
圖 3-6 山與村莊之發想
圖 3-7 村莊之發想
圖 3-8 村莊規劃圖
圖 3-9 村莊規劃
藉由村莊居民的特性(排擠異己),挑選出英文單字「discriminate1」,並以 摩斯電碼(Morse Code)重新翻譯,將村莊的建築長度取代摩斯電碼中的「滴」 (.)和「答」 (-) ,排列至村莊中,暗指此村莊的居民有如宗旨般,由外至內 的排擠與自身不同的事物。圖 3-14 至圖 3-17 依序為摩斯電碼所排列的示意圖、 村莊建築分布圖以及最後村莊的完成圖。
圖 3-10
摩斯電碼之村莊分布圖
圖 3-11
1
村莊分布圖
劍橋字典翻譯,discriminate,歧視。特別針對各人或是特定人群,因有所差異而受到不好的對 待。
圖 3-12
村莊完成圖
(二)場景之森林設計 森林屬於擁有影子的自然界之產物,與村莊產生對比差異。森林中的樹木使 用沉穩且溫暖的色調,其材質以手繪的鉛筆線條經由掃描後修改而成,異於村莊 中建築物的紊亂線條,樹幹的紋路較為細膩且整齊。 圖 3-30 及圖 3-31 為手繪材質進入軟體進行合成的測試圖,圖 3-32 至圖 3-33 為森林的完成圖。
圖 3-13 手繪鉛筆線條
圖 3-14 森林草稿與材質測試圖
圖 3-15 森林完成圖一 (未進 AE 後製)
圖 3-16 森林之完成圖二(未進 AE 後製)
(四)場景之材質設計 表 3-3 為場景之材質的測試過程以及最後選定之材質,除了自然地面,其餘 材質均為本研究者拍攝之影像,經由修改而成。 表 3–2 場景之材質 場景之材質設計過程 編號
場景
材質
說明 為自然地之材質測
1-a
試過程。1-c 為選定 之材質。
1-b 自然
1-c
1. 地面
2-a 為本研究者所
2-a
拍攝之影像,經由
2-b 村莊 2. 地面
修改後成 2-b,並為 選定之材質。
場景之材質設計過程 編號
場景
材質
說明 3-a 為本研究者所
3-a
拍攝之影像,擷取 影像中之磚牆畫
3-b
面,後製成 3-b 與 3-c,而 3-c 為選定
3.
之材質。
圍牆
3-c
4-a 為本研究者所
4-a
拍攝之影像,,經 由修改,成為 4-b, 建築牆面一之選定
建築 4.
牆面 一
4-b
材質。
場景之材質設計過程 編號
場景
材質
說明 5-a 為本研究者所
5-a
拍攝之影像,經由 修改,成為 5-b,建 築牆面二之選定材 建築 5.
5-b
質。
牆面 二
夢境之材質測試,
6-a
6-a 為本研究者所 拍攝之影像,經由
6-b
修改,成為 6-b。
夢境 6.
一
7-a 為本研究者所
7-a
拍攝之影像,經由 修改,成為 7-b,夢
7-b 夢境 7.
二
境背景之選定材 質。
(本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