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防治網通訊-第七卷。第二期

Page 1

Vol.7 No.2 Jun 2012 中華民國一○一年六月出刊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發行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台北郵局許可證 台北字第5883號 雜 誌

主任的話

1

壹、困難型個案系列二:拒訪個案

肆、自殺統計解析

◆羽翼下的傷口-道不出又無法忽視

◆自殺通報關懷系統-2012年第一

2

的痛

伍、自殺防治工作要覽

貳、自殺防治新視野 ◆希臘經濟危機對於自殺防治的啟

9 10

陸、交流園地 5

季通報個案特性分析

◆珍愛生命義工

13

◆珍愛生命服務學習課程

14

◆由25年來日本男性死因變化看經濟

衰退對不同職業的衝擊 參、自殺防治經驗分享

6 8

行政院衛生署補助印行,歡迎關心自殺防治之民眾協助推廣 文章內容可至「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網站瀏覽下載,http://www.tspc.doh.gov.tw


主任的話

用關懷與專業 融化拒訪個案 李明濱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

自殺問題所牽涉的層面十分廣泛,防治

自殺議題的關注。因此,中心多次接受媒體

的工作也非任何一個單位或單一的專業領域

專訪,除了針對該議題回應,亦呼籲媒體在

可以完成,絕對需要政府、民間以及各類團

報導自殺新聞時應遵守WHO的「六不六要」

隊的共同參與。因此,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自

原則,也加強宣導自殺防治「一問二應三轉

2005年成立以來,積極致力於自殺防治網絡

介」之守門人精神,早期辨識並及時協助,

網網相連之推動。2010年,自殺於13年以來

以實際行動預防憾事之發生。

首度退出國人十大死因之列,是對所有致力

另外,針對Facebook相關自殺事件,

於自殺防治工作夥伴的肯定,也意味著自殺

中心更特別發布新聞稿,邀請網友們一同擔

防治網絡發揮效應。

任網路自殺防治守門人。發現有自殺意念相

然而,自殺防治網絡中仍有較困難施行

關言詞或訊息時,能給予關懷並可多加善用

的個案,除了上期(第七卷第一期)所提及的

Facebook的舉報功能,訊息確認後將會啟動

重複企圖自殺個案之外,本期通訊特別針對

後續處理;若有自殺或自傷行為發生時,請

「拒訪個案」為主題,探討自殺未遂者的求

立即撥打110報警處理,尋求立即的協助。

助意圖與其是否能走出當下的危險困境之關

自殺防治需要各個網絡一起關懷、投入

係,並認為個案接受服務的意願,往往可以

自殺防治的行列,且以人為出發點,積極建

透過訪視員的努力來加以改善。於「自殺防

立關懷的文化,關懷親人、朋友、同僚等,

治經驗分享」章節中,自殺防治關懷訪視員

並結合相關資源網絡,提升自殺防治成果,

也與我們一同分享在自殺防治工作中所遇到

落實「網網相連,面面俱到」,共同建立綿

的拒訪個案經驗。

延牢固的自殺防治網絡,期盼達到「人人都

近期多起自殺事件報導,包括殺子後自 殺、青少年自殺、藝人之女墜樓、Facebook 以及軌道相關之自殺事件,引起社會大眾對

1

第七卷.第二期

是珍愛生命守門人」之理想。


困難型個案系列二: 拒訪個案

羽翼下的傷口-道不出又 無法忽視的痛 陳偉任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副秘書長

珍愛生命,希望無限

於高自殺率國家。所以身處於高自殺率國家 的我們,如何找到一個有效的自殺防治策略 就變成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刻不容緩的議 題。 依據台灣自殺防治策略的建議,自殺 防治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辨別出那些所謂

自殺是一項全球挑戰並且造成全世界 嚴重的公眾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表示全球每年約有 100萬人自殺死亡,自殺率約16人/每十萬 人口,相當於每40秒就有1人自殺死亡;另 外大約有1,000萬人自殺未遂。當中大約32% 的自殺身亡案例發生在西太平洋地區。這個 區域包括了37個國家,人口數的總和約17.8 億人,卻只占全世界人數的29%,人口數的 占比和自殺人數的占比有些不成比例(Hendin et al., 2008)。在這個區域的自殺比率大約是 每十萬人口有19.3人自殺(De Leo, Milner, & Xiangdong, 2009)。當中,日本、韓國和台 灣,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其自殺率有 顯著的上升。同時也發現這個區域的年輕族 群中,自殺身亡為其死亡原因中很重要的因 素,並且導致社會嚴重的經濟產值損失(Law & Yip, 2011; Yip, Liu & Law, 2008)。

的高自殺風險者,並提供這些個案服務。 根據先前的研究(Henriques, Wenzel, Brown, & Beck, 2005; Inoue et al., 2008; Moscicki, 1997; Reid, 2009),當中自殺未遂是導致這 些個案在未來一年內自殺死亡的最好預測 因子(Holley, Fick, & Love, 1998)。其他的 研究也指出,將近有15~20%的自殺未遂 者,他們終其一生會比一般人發生自殺行為 多出15倍以上(Henriques et al., 2005)。基於 若干較小型研究而作的統計分析指出,自殺 未遂個案的再自殺率是未曾自殺的38~40 倍(Harris & Barraclough, 1997)。目前已有 部份文獻顯示企圖者之追蹤關懷與治療,對 於自殺防治相關指標有顯著影響(李明濱, 戴 傳文, 廖士程 & 江弘基, 2006)。這些證據都 一再指出,針對自殺未遂者做介入,在自殺 防治上是個重要的方法。回顧許多的研究也 可發現,針對自殺未遂者的介入策略,發現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11年的報告,自殺

某些方法能夠明顯的減少自殺行為重覆發生

於1998至2010期間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雖

(Chen et al., 2012; Guthrie et al., 2001; Vaiva

然自2006年政府推動自殺防治計畫後,近5

et al., 2006)。然而卻有研究顯示大部分自殺

年自殺率有略呈現下降的趨勢,由原先2006

個案是沒有接受合適的治療(Bruffaerts et al.,

年19.3人/每十萬人口降至2010年16.8人/

2011)。儘管早期介入有其一定的益處,但

每十萬人口,但依據WHO的定義來看,在

許多研究卻顯示心理健康服務的使用率明顯

2010年我國的自殺率為16.8人/每十萬人

偏低(Chiu,2004; Demyttenaere, 2004; Wang

口,高於13人/每十萬人口(高於13人/每

et al., 2007)。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服務系統被

十萬人口定義為高自殺率國家),仍然歸屬

低度使用,心理健康問題就無法被有效的處 第七卷.第二期

2


困難型個案系列二: 拒訪個案

理,導致許多心理疾病如憂鬱、自殺等惡

治中心過去幾年個案服務的資料初步整理顯

化,造成整個社會成本增加,近年來這樣的

示,個案的精神病史、支持系統、自殺史及

困境變成是社區心理健康從業人員所關心的

接受服務的意願,是用來預測再次自殺的有

最主要議題之一。

力因子。而前三者對於自殺防治關懷訪視員

筆者擔任高雄市自殺防治中心執行長已 逾六年,在督導自殺防治關懷訪視員執行個 案服務過程中,有不少的個案故事都和小惠 (化名)的故事有些雷同。小惠為一名年約40 歲的女性,因為長期受到丈夫的暴力對待而 罹患憂鬱症,在承受不了這樣精神壓力下而 自殺。小惠一直覺得向別人求助是很丟臉的

來說,是屬於較難介入及改變的;但對個案 接受服務的意願,往往可以透過訪視員的努 力來加以改善。個案的動機改變及受訪意願 在自殺防治工作中扮演著一個核心的角色, 自殺個案之所以很難介入,是因為缺少活下 去的動機,進而影響到他們接受治療的動力 (Briton, Patrick, Wenzel & Williams, 2011)。

一件事。因為出生在富裕家庭,從小獨立自

筆者在回顧文獻時,同時也發現許

主的個性,也不需家人操心,長大後在工作

多研究指出心理疾病汙名化常常被認為

上亦有一番成就。除了經營家族企業麵包工

是 影 響 求 助 過 程 的 一 個 重 要 因 子 ( C o o p e r,

廠外,也是教美容美髮的老師。所以在朋友

Corrigan & Watson, 2003; P. Corrigan, 2004;

及家人面前,自己都是光鮮亮麗的一面,受

P. W. Corrigan, Kerr & Knudsen, 2005; P.

暴的事也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讓家人知

W. Corrigan & Rüsch, 2002; P. W. Corrigan

道。記得自殺防治關懷訪視員提到,小惠一

& Watson, 2002; Schumacher, Corrigan &

開始接到關懷訪視員的電話時,因為不願談

Dejong, 2003; Sirey et al., 2001; Vogel, Wade,

及此事,總是說:「我沒事、我沒事。」、

& Haake, 2006)。其中又因亞洲人特別強

「我很好,我沒有自殺。」便急急忙忙地掛

調「愛面子」(saving face)這樣過度在乎別

斷電話。在一而再的關懷電話聯絡之下,讓

人看法的特質(Chua, 2010; Erickson, 2011;

自己愈覺得丟臉,「我不是已經說過我沒

Keltner & Anderson, 2000; Park-Saltzman,

事了,不要一直打擾我,不要再打電話來

Wa d a & M o g a m i , 2 0 1 2 ; Vo g e l , Wa d e &

了。」因為不願承認自己是弱勢的一方,選

Hackler, 2007),因為過度關心心理疾病帶來

擇逃避,拒絕他人的關心,卻又無法承受先

羞愧及沒面子這樣的汙名化,使得他們會逃

生給自己的壓力與傷害而反覆自殺……。

避求助心理健康服務系統。另外,還有一些

筆者從高雄市自殺防治中心過去六年 來督導個案管理員服務自殺未遂個案的經驗 中,隱約地感覺到自殺未遂者的求助意圖, 在他(她)是否能走出當下的危險困境,似乎 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從高雄市自殺防

會干擾求助過程的因素,例如Vogel等人提 到在家庭外的自我揭露是一件令人不舒服的 事情(Vogel, Wester & Larson, 2007)。這個問 題在亞洲國家尤其嚴重,因為在傳統的亞洲 文化脈絡下,強調的是集體主義的方向,如 果在家庭外和他人討論心理的困境,常會被

3

第七卷.第二期


珍愛生命,希望無限

170(3), 205-228.

視為破壞家庭的忠誠,並且會給家庭和個人 蒙羞(Sue & Sue, 2008)。研究顯示如何建構

6.

自我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這樣的

. Vijayakumar, L. (2008). Epidemiology of

影響在亞裔美國人特別明顯(Christopher &

suicide in Asia. Suicide and suicide prevention

Skillman, 2009; Okazaki, 2000; Trung Lam,

in Asia.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7-18.

2005; Wong, Koo, Tran, Chiu & Mok, 2011)。 綜合以上的論述,為了讓自殺防治工作

Hendin, H., Vijayuakumar, L., Bertolote, J. M., Wang, H., Phillips, M. R., Pirkis, J., . .

7.

Henriques, G., Wenzel, A., Brown, G. K.& Beck, A. T. (2005). Suicide attempters’

系統更有效用,就必須更瞭解自殺未遂者之

reaction to survival as a risk factor for eventual

求助意圖,同時在評估自殺未遂者之求助意

suicid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圖時需加入本土文化的角度,如對心理疾病

162(11), 2180-2182.

汙名化看法及自我建構(個人主義傾向或相

8.

Holley, H., Fick, G.& Love, E. (1998). Suicide following an inpatient hospitalization

互依賴傾向)的評估,來探索自殺未遂者的

for a suicide attempt: a Canadian follow-

求助意圖。

up study.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參考文獻: 1.

Bruffaerts, R., Demyttenaere, K., Hwang, I., Chiu, W. T., Sampson, N., Kessler, R. C., ...de Graaf, R. (2011). Treatment of suicidal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1), 64-70.

2.

Chen, W. J., Chen, C. C., Ho, C. K., Lee, M. B., Lin, G. G.& Chou, F. H. C. (2012). Community-Based Case Manag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icide Reattempts in Kaohsiung, Taiwa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 1-6.

3.

Corrigan, P. W., Kerr, A.& Knudsen, L. (2005). The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explanatory models and methods for change. Applied and Preventive Psychology, 11(3), 179-190.

4.

De Leo, D., Milner, A.& Xiangdong, W. (2009). Suicidal behavior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39(1), 72-81.

5.

Harris, E. C.& Barraclough, B. (1997). Suicide as an outcome for mental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epidemiology, 33(11), 543-551. 9.

Law, C. K.& Yip, P. (2011). 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etting up physical barriers in railway stations for preventing railway injury: evidence from Hong Kong.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65(10), 915-920.

10. Reid, W. H. (2009). Prognosis after suicide attempt: Standard of care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not meeting it. Journal of psychiatric practice, 15(2), 141. 11. Sue, D. W.& Sue, D. (2008). Counseling the culturally diverse: Theory and practice: Wiley. 12. Vo g e l , D . L . , Wa d e , N . G . & H a a k e , S . (2006). Measuring the self-stigma associated with seeking psychological help.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3(3), 325. 13. Vogel, D. L., Wade, N. G.& Hackler, A. H. (2007). Perceived public stigma and the willingness to seek counseling: The mediating roles of self-stigma and attitudes toward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4(1), 40. 14. Vogel, D. L., Wester, S. R.& Larson, L. M. 第七卷.第二期

4


自殺防治 新視野

(2007). Avoidance of counseling: Psychological

死亡率變動的真實關聯性,仍需謹慎地以科

factors that inhibit seeking help. Journal of

學方式進一步檢驗。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85(4), 410-422. 15. Wang, P. S., Aguilar-Gaxiola, S., Alonso, J.,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雅典大學研究團

Angermeyer, M. C., Borges, G., Bromet, E. J.,

隊引用了2009年已發表的全國電話調查,與

. . . Gureje, O. (2007). Use of mental health

2011年的類似訪查作比較,結果顯示:社區

services for anxiety, mood, and substance disorders in 17 countries in the WHO world

民眾在過去一個月有企圖自殺未遂的比例,

mental health surveys. The Lancet, 370(9590),

在兩波調查之間增加了36%。若與個人經濟

841-850.

困境作交叉分析,具有明顯個人經濟困境的

16. Wong, Y. J., Koo, K., Tran, K. K., Chiu, Y. C.&

希臘民眾,與其他民眾相較,有更高的機會

Mok, Y. (2011). Asi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在過去一個月有自殺意念(經濟困境民眾:

suicide ideation: A mixed-methods stud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8(2), 197.

21.2%;其他民眾:7.4%)。該研究提供了 社會動盪及經濟衰退,與自殺行為關聯性的 間接證據。該文作者進一步提醒在經濟衰退 的混亂時刻,除了大眾普遍認知的求助專線 設置外,更應努力維持社會福利安全系統, 以及第一線健康照護體系的穩定。

希臘經濟危機對於自殺 防治的啟示

關於健康照護體系的穩定,有希臘學者 認為:支出占GDP約9.7%的希臘醫療體系, 在經濟危機當中,需要更加注意系統整合與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國際知名的刺絡針雜誌(The Lancet)在 2011年底有一篇來自希臘雅典大學的短文, 探討希臘經濟風暴延燒,與該國自殺率變 動的關聯。根據希臘衛生部門統計,歐債 風暴前後相比,希臘的自殺死亡率大幅上升

5

合理性的支出。反觀台灣的醫療支出僅占 GDP 約6.5%,而且由於全民健保之實施, 與希臘甚至美國(醫療支出占GDP約16%)相 比,台灣第一線健康照護體系成本低且可近 性高,價格低廉,成員不辭辛勞以維護品 質,為我國自殺防治體系提供一部份難能可 貴的基礎。

40%。眾所周知,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悲

整體而言,我國自殺防治工作將朝向

劇結果,難以用單一因素完全解釋,該文作

社會安全體系整合以及心理健康促進之方向

者也提出類似的問題。雖然古典社會學理論

邁進,當代國家策略包含指標性、選擇性、

將自殺率變動視為整體社會現象的一環,希

以及全面性三大部分。企圖自殺未遂是自殺

臘經濟衰退與自殺死亡率上升又有時序上的

身亡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對於自殺企圖

相關,然而該文作者指出:經濟危機與自殺

未遂者的接觸關懷,是指標性策略的重點之

第七卷.第二期


珍愛生命,希望無限

一。心理衛生問題以及自殺意念的篩檢轉 介、心情溫度計的推廣、自殺防治守門人 訓練、求助資源之連結、致命工具可得性降 低、防治專線之宣導、以及全民心理健康促

由25年來日本男性死因 變化看經濟衰退對不同 職業的衝擊

進等,是選擇性以及全面性策略部份重要內

劉昭郁 整理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

容。 回顧希臘經濟危機與自殺相關文獻,深 感在國際政經環境動盪的時期,自殺防治網 絡成員(包括社福、勞政、醫療、教育等體 系)對於服務個案的持續關懷,以及彼此間 有效的連結更形重要。社會大眾積極參與, 以及各界對於體系成員的支持及鼓勵,相信 對於防治工作推展也有相當助益。期望在社 會經濟環境快速變遷的年代裡,各體系成員 仍然能夠秉持「網網相連、人人有責」的原 則,達到「人人都是珍愛生命守門人」的境 界。

一、前言 金融危機可能對不同社會族群帶來衝 擊,不管是藍領還是白領階層,國家經濟衰 退甚至可能會影響國民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 分布。日本經歷90年代泡沫經濟與亞洲金融 風暴,經濟發展衰退停滯,進而導致勞工環 境與勞動人口結構改變,統計更發現近25年 間,日本勞動人口死亡率在不同行業別出現 較過去大幅改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與 2010年歐債危機暗示有更多的國家即將遭遇 經濟衰退,而日本經驗可做為許多國家金融

參考文獻:

體的借鏡。刊登在2012年3月份權威的「英

1. Economou M, Madianos M, Theleritis C,

國醫學期刊」中的一篇文章,就在討論日本

Peppou LE, Stefanis CN. Increased suicidality

介於30~59歲不同職業的男性勞動人口,在

a m i d e c o n o m i c c r i s i s i n G r ee c e . L a n c e t 2011;378:1459. 2. Hawton K, van Heeringen K. Suicide. Lancet 2009;373:1372-81. 3. M a d i a n o s M , E c o n o m o u M , A l e x i o u T, Stefanis C. Depression and economic hardship

1980年到2005年間所有原因死亡率及特定死 因死亡率是否出現時序與職業別之變化。

二、90年代泡沫經濟對日本的衝擊 過去50年,日本在國民健康上的成就相

across Greece in 2008 and 2009: two cross-

當成功,而且自1986年起,日本女性平均壽

sectional surveys nationwide. Soc Psychiatry

命已達全球第一,背後主要推手可能是強健

Psychiatr Epidemiol 2011;46:943-52.

的社會經濟發展、全面的醫療服務、飲食改

4. Oikonomou N, Tountas Y. The Greek economic crisis: a primary health-care perspective. Lancet 2011;377:28-9. 5. 行政院衛生署網頁(2012年5月13日檢索):

善、以及健康行為的改變。然而日本的經濟 發展在1990年泡沫經濟崩垮後開始停滯,而 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更使日本經歷戰後時

http://www.doh.gov.tw/ ufile/ doc/ 2010%20

期第一次經濟負成長。過去20年間,日本的

NHE%20Abstract.docx

經濟停滯不前,失業人口從1991年的2.0%提 第七卷.第二期

6


自殺防治 新視野

高至2003年的5.5%。

僱者族群自殺死亡率並沒有隨著時間增加。

三、勞動契約型態改變的可能影響

若把時間點切在2000年,在2000年之前所有

90年代末期勞動契約鬆綁,使不穩定受 僱者占所有男性受僱者比例由1991年的9% 增加到2000年間的19%。近年來日本男性相 較女性平均壽命減短,尤其1998年後歷史新 高的男性自殺率,勞動市場的快速改變據推 測是原因之一。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作者由日本厚生省與勞工局的資料 庫挑出1980~2005年不同職業男性族群死亡 人數及死亡原因,並將職業族群分為管理階 層、專業人員、未受僱者、和其它(包含辦 事員、銷售業、服務業、維安保全、農業、 運輸業、和勞工/製造業)。死亡原因分為 所有癌症、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意 外傷害、以及自殺。最後將資料進行年齡標 準化,且將職業人口比例調整至1985年的標 準職業人口比例加以比較。

五、各種死因死亡率變化 除了自殺死亡以外,校正年齡後的各種 原因死亡率在1980至2005年間都有下降趨 勢,下降最明顯的是癌症,再來是腦血管疾 病,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1995年後就沒有 顯著變化。當所有癌症、缺血性心臟病、腦 血管疾病和意外傷害死亡的死亡率都隨著時 間下降時,自殺死亡率反而上升,從1990年 每10萬人口33.1人增加至2005年每10萬人口 53.1人,而管理階層與專業人員比其他職業 別自殺死亡率上升的幅度來得大,尤其管理 階層工作者在1980~2005年間有著最高的自 殺死亡增加率(高達271%),而特別的是未受 7

第七卷.第二期

職業別之死亡率都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而在 2000年以後,管理階層與專業人員在所有死 因及所有癌症的死亡率卻開始增加,而這段 時間正是亞洲金融風暴剛過,網路投資泡沫 方興未艾之時。

六、白領階級死亡率上升的可能解釋 經濟學者指出持續停滯不前的經濟發展 造成工作環境及勞工系統的改變,公司因經 濟衰退瘦身裁員造成管理階層占勞工市場比 例由1995年的6.7%下降至2005年的3.2%。 工作環境的改變可能增加了管理階層的責任 和工作量,使得工作壓力變大。越來越多研 究發現工作壓力和許多健康問題有關,像是 代謝疾病、精神疾病和死亡。近期在日本有 其他研究發現一些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因子在管理階層與專業人員身上較為普遍, 如體重過重、酒精濫用、血脂異常和缺乏運 動,這種情形可能部分導因於日本社會中高 階工作者面臨較大壓力的文化。

七、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這篇文章的結論,是否能外推至其他 文化或國家仍有待證實,但可以看出經濟發 展停滯與勞動環境改變可以造成人口死亡率 顯著的變化,某些原因死亡率對比起1980 年代出現反轉或停滯,自殺死亡率則是快速 成長。這代表著在經濟衰退時,需要特別重 視勞動人口的自殺防治並且及早對可能引發 的國民健康衝擊作出反應,而且不論社經地 位,金融危機可能對不同的族群帶來複雜的 影響。政策制定者與公共衛生專家都需要留


自殺防治 經驗分享

珍愛生命,希望無限

意重大經濟事件對國民健康造成的衝擊幅度

同,有些個案非常願意與我們合作,並感謝

和速度,同時也提醒我們現代社會既有的國

我們的存在;有些個案本身所具備的支持系

民健康成就對於社會經濟改變其實是十分敏

統、生活能力皆良好,因此對我們的存在與

感而需要特別關注的。

否,並沒有任何感覺;有部分個案則是對我

參考文獻: Wada K et al., Trends in cause

們的出現,採取「拒絕」的態度。

specific mortality across occupations in Japanese men of working age during period of economic

「拒訪」類型的個案,對於我來說是

stagnation, 1980-2005: retrospective cohort

一種「充滿想像」的自我考驗,因為個案的

study.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2;344:e1191

「拒絕」,總是會引發我很多想像,例如:

(Published 6 March 2012).

自 己 不 夠 專 業 、 無 能 、 經 驗 不 足 …… 等 , 而這些「挫敗的自我內在語言」往往會在服 務自殺個案過程中,不自覺地出現在心底深 處。而隨著經驗的累積,並且透過團體督導 的討論,我認為這是一趟「我與個案共同成

我與自殺防治工作現場 的點點滴滴

長」的旅程,而這趟旅程所得到的「生命之 禮」是如此地豐碩,在此,由衷的謝謝曾帶 領我成長的個案。

黃子琳 新竹市衛生局自殺關懷訪視員 投入自殺防治工作至今已一年半的時 間,回想起剛踏入這個專業領域工作時,我 帶著一種「未知」、一份「熱誠」以及「心 理諮商之專業背景」展開這趟人生之旅。 在這趟旅程中,我開始與各種「受苦的靈 魂」相遇,而每服務一位個案,愈深刻感覺 到「以個案為師」這句話的道理,並體會到 在「專業背景」之後,學會更彈性的拋下專

『別讓拒訪成為我們的 負擔』-拒訪個案訪視 經驗分享 李怡萱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自殺關懷訪視員

業,並讓自己全然地「去看」、「去聽」和 「體驗」這個來自一個與我完全不同生活型 態的人。 然而在接到通報單後,個案對於「關懷 員」現身在他們的生活中,呈現的樣態也不

「跟你們說過多少次了!可以不要再打 電話過來了嗎?」啪一聲,電話被掛掉,關 懷訪視員一臉錯愕,無言以對。 記得初訪阿國(化名)這名個案時,他的 第七卷.第二期

8


自殺統計解析

肆 手機幾乎都是關機。家訪時,家屬開門即 表示「阿國又不是瘋子,不需要你們來關 心!」。但評估個案仍屬高危險個案(中年

自殺通報關懷系統-2012年 第一季通報個案特性分析 社國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研究發展組

失業男子,燒炭),故再嘗試和個案聯絡, 但換來的只是被斥責及被掛電話。後來我們 郵寄了單張及在地資源小卡給阿國,並再次 和他說明,阿國這次態度改善許多,表示對 於我們提供的就業媒合資源感到有興趣,詢 問關懷訪視員能否給他更多的資訊。在我們 轉介勞工局後,阿國也順利的找到了保全的 工作,有收入之後,生活及家人情感的狀 況也較改善,現在他的自殺意念也漸漸消 失……。 像這樣的故事,常常會在我們電訪室裡

全國101年1至3月自殺通報為6,156人 次,與100年度同期相比增加8.0%,通報比 (通報人次/自殺死亡人數)為6.5,分案率 為99.6%,分案關懷率為99.9%,結案率為 24.3%。通報單位以醫療院所通報數量為最 多,占90.8%,其次為警消單位(4.3%)及衛 生局所(2.3%)。 分析民國101年1至3月自殺企圖個案特 性,女性通報人次為男性的1.88倍;不論男

頭上演。被掛電話還只是小case,嚴重一點

性或女性,通報最多的年齡層為25~44歲

甚至還會語帶威脅,要找訪員理論或是至市

(占51.2%),其次為45~64歲(25.2%)及15~

府申訴。其實個案一開始會拒訪,有時並不

24歲(14.2%)。

是針對訪視人員而來的;而是有些個案的自

自殺通報個案最常使用之自殺方式為

尊心較強,特別是亞洲社會對於自殺或是精

「安眠藥、鎮靜劑」(39.5%),其次為「割

神疾病常會有汙名化,故個案在初次受訪時

腕」(24.5%%),排名第三為「其他藥物」

會較抗拒。若在訪視時持續地向個案表示關

(8.0%)。男性最常使用之自殺方式前三名

懷用意及提供實質的資源,例如在高雄地區

依序為「安眠藥、鎮靜劑」(27.6%),其次

的民眾,我們會寄上當地的社會及醫療資源

為「割腕」(15.1%),排名第三為「燒炭」

小卡,讓個案更了解本中心可協助的事情,

(12.1%);女性最常使用之自殺方式前三名

進而增進個案對我們的信任感及增進彼此的

依序為「安眠藥、鎮靜劑」(45.9%),其次

關係。此外,當聽到個案對我們說出不禮貌

為「割腕」(29.5%),排名第三為「其他藥

或威脅性的話語時,關懷訪視員對此難免會

物」(8.7%)。

有生氣、害怕、緊張的情緒反應,遇到這種

分析自殺原因,前三名依序為「憂

狀況時,千萬不要一個人獨自面對,適時地

鬱傾向」(23.5%)、「家人間情感因素」

和督導討論,或是和同事們吐吐苦水,也能

(20.9%),及「感情因素」(20.1%)。男性

降低我們在訪視時會有的挫敗感與不安。

自殺原因前三名依序為「家人間情感因素」 (20.2%)、「憂鬱傾向」(19.3%),及「感

9

第七卷.第二期


自殺防治 工作要覽

珍愛生命,希望無限

情因素」(14.1%);女性自殺原因前三名依

療網核心醫院、承接訪視計畫單位及衛生所

序為「憂鬱傾向」(25.7%)、「感情因素」

人員等共計88位。會中討論熱烈,各單位並

(23.3%),及「家人間情感因素」(21.2%)。

針對修正版之自殺防治通報關懷單及自殺個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提醒您,除 關懷周遭親友面對病人身體不適的問題外, 也記得關心其情緒困擾的問題,發揮1問、

案訪視記錄回覆表給予建議,未來也將參酌 意見進行修正。 ●

2應、3轉介的守門人精神,應用心情溫度

行政院心理健康促進及自殺防治會報

計,關心親友是否出現自殺警訊,如焦慮不

3月19日行政院召開「行政院心理健康

安、無助、絕望等情緒困擾,適度關懷陪伴

促進及自殺防治會報第4次會議」,主持人

並用心傾聽,可以協助親友紓解情緒困擾,

為行政院張善政政務委員,與會人員包含各

及早發現自殺的危險,就有機會即時介入,

相關部會及專家委員等,中心由李明濱主

減少遺憾的發生。

任、廖士程執行長及林素如副主任出席。會 中針對心理健康促進及自殺防治議題進行討 論。另,為利促進全民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 有效且強力推動並永續推展,及確保相關工

自殺防治工作要覽

作人員之權責,參考各國法令(中心及衛生 署已翻譯日本及韓國法令),將研擬推動自 殺防治相關法案。

回顧100 展望101-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計畫說明會

自殺個案討論會 本中心針對近日社會重大事件-殺家人

3月29日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計畫說明會

(子)後自殺案件,邀集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於5月

假台北火車站第1會議室舉行,當日參與人

16日召開自殺個案討論會,會中邀請臺中市相

員包括衛生署長官、各縣市衛生局、精神醫

關政府部門、醫療院所、學校及民間團體等單 位共同與會,透過探討實際發生之案例,討論 未來相關網絡可再強化之措施等。本會議由臺 中市政府衛生局黃美娜局長主持,中心由李明 濱主任及林素如副主任出席。 ●

受邀參與「加強防範(跳)臥軌自殺事 件」會議

說 明 會 圓 滿 完 成,感 謝 自 殺 防 治 相 關 伙 伴 的 參 與。

近期多起軌道相關之自殺事件報導引 起社會關注,臺灣鐵路管理局特別於5月8 第七卷.第二期

10


自殺防治 工作要覽

日假臺鐵大樓召開「加強防範(跳)臥軌自殺

「Love Life閱讀分享樂」悅讀分享

事件」會議,研商相關防治措施,特邀本中 心與會,中心由林素如副主任代表出席。會 中,針對提供之自殺防範措施建議,各處會 將依其轄權範圍實施宣導防範模式,並列為 常規保防督查,以利落實,正式啟動軌道自 殺防治。 ●

自殺防治系列手冊17-以醫院為基礎之 自殺防治 出版囉!

『Love Life閱讀分享樂』目的是讓大 家能在輕鬆愉快氛圍下,透過閱讀有益的 文章或書籍,增進個人身心方面的成長,培 養正向的信念,進而發揮自身的力量去關懷 他人、實踐生命和珍愛生命。除此之外,透 過閱讀分享樂,也增加義工朋友們互動的機 會,培養凝聚力和增加友誼。

中心於今年3月出版「以醫院為基礎之 自殺防治」手冊,主要以醫療院所為對象, 提供自殺防治相關作法與建議,各醫療院所 可依其資源與醫院運作,因地制宜,擬訂實 際可行的自殺防治方案。熱切期待醫療體系

『Love Life閱讀分享樂』從2月開始, 並於6月份告一段落。後續活動將於近期內 在中心網站(www.tspc.doh.gov.tw)的最新消 息專區公布,請大家多多留意,我們誠摯歡 迎舊雨新知一同參加!

的努力投入與整合,促進各類專業人員的連 結及積極參與,以落實「網網相連,面面俱 到」,共同建立綿延牢固的自殺防治網絡。

珍愛生命義工交流成長

因應時事議題 4月12日發布網路自殺防 治新聞稿 社群網站的盛行是近年網路的新生態,

而Facebook是台灣使用率最高的社群網站; 近期多起Facebook自殺新聞報導,中心特別 發布新聞稿,藉此呼籲使用Facebook的網友 們擔任網路守門人,自殺防治一起來。 發現有自殺行為或自傷行為 第一時間應立即撥打110報警處理,盡 可能提供自殺者相關訊息,如所在位置、聯 絡電話、手機或URL網址……等,以協助警 方縮短緊急救援的時間。 發現有自殺意念相關言詞或訊息 本 中 心 出 版 之 自 殺 防 治 系 列 手 冊,共 2 2

請善用Facebook網頁之舉報功能,路

冊,可 於 中 心 網 站 ( w w w . t s p c . d o h . g o v .

徑:在該訊息動態右方箭頭下拉,選擇舉報

t w ) 宣 導 中 心 閱 覽 下 載,並 歡 迎 助 印 或 來 函 索 取 授 權。 11

第七卷.第二期

此動態或垃圾訊息→提出檢舉→暴力或有害


珍愛生命,希望無限

的行為,選擇自殺或自殘傾向類別,依序完

媒體專訪

成。

今年4月、5月自殺事件頻傳,包括殺 Facebook公司接獲及確認此一訊息後,

子後自殺、青少年自殺、藝人之女跳樓事

會啟動與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之合作機制,進

件等悲劇,中心多次接受媒體專訪,提供專

行後續處理。

業觀點與媒體朋友共同討論,專訪過程中除

再次提醒大家,若發現周遭親友有自殺

了針對現況及各議題討論外,亦再度宣導人

意念或透露出自殺訊息時,應發揮守門人精

人均應發揮珍愛生命守門人「一問、二應、

神,早期辨識並及時協助,多關心、多支持,

三轉介」的精神。透過與媒體朋友的溝通與

以實際行動避免憾事發生,挽救寶貴生命。

互動,使媒體在自殺事件中的報導方式更中 性,防止自殺模仿效應的產生,並進一步藉 由媒體之影響力,將自殺防治「珍愛生命 希望無限」之理念深植人心。 近日媒體專訪如下: 部份內容可於珍愛生命數位學習網 ( w w w. t s o s . o rg . t w / h o m e ) , 以 及 中 心 網 站 (www.tspc.doh.gov.tw)最新消息專區閱覽。

大 家 可多加 利用 Fa c e b o o k上 的 舉 報 功 能。 採訪日期

受訪者

媒體

主題

4月6日

張家銘副祕書長 大愛新聞

4月17日

張家銘副祕書長

大愛電視台「覺醒年代」 尊重生命--別讓康乃馨凋謝 節目

4月17日

廖士程祕書長

台灣醒報

4月17日

張家銘副祕書長 中廣新聞網

自殺防治策略

4月18日

李明濱主任

大愛新聞

伸出溫暖的手 重燃溫暖與希望

4月20日

李明濱主任

大愛電視台「大愛全紀 自殺防治現況與策略 錄」節目

4月20日

李明濱主任

臺北廣播電台「臺北你當 兒童與青少年自殺防治 家」節目

5月9日

李明濱主任

衛生署「衛生報導季刊」

生命永遠有出口,自殺防治不打烊

5月14日

李明濱主任

中廣新聞網

媒體報導與自殺遺族關懷

5月15日

李明濱主任

大愛「菩提心要」節目

自殺防治現況與策略

毀傷身體髮膚 自殺者雙親最苦

經濟自殺潮到 對週遭人敏感多關懷

第七卷.第二期

12


交流園地

『Love Life閱讀分享樂』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推估,台灣將在民國106年時成為「高齡社 會」。高齡化社會的快速變遷,帶來生活型 態與社會結構的改變,將引發新的需求與問

田志廣 珍愛生命義工

題,在高齡化社會當中,如何讓老人維持尊

臺灣社會一向崇尚「敬老尊賢」,但在

福祉,更是整個社會包括老人本身、家庭、

工商業發達的今天,社會大眾對敬老尊賢的

嚴和自主的生活是一項挑戰,有效落實老人

和社會共同的責任。

觀念已逐漸淡薄,一般人大多只注意到老化

年老這段歲月,過得好或不好,很大

的負面,將老人視為不事生產的社會負擔,

一部分,是取決於我們在未老之前,早作

忽視其正面的價值。殊不知,老年人擁有數

綢繆;生命的循環是公平的,但在這個歷程

十年豐富的知識、經驗及智慧,所謂「不聽

中,我們都不該單打獨鬥;我們常常看到,

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薑愈老愈辣」,

面臨龐大精神壓力及照顧負擔的子女們,往

不就是最佳寫照,然而,他們對家庭、社會

往因深具責任感,期待扮演好每個角色因而

無私的犧牲奉獻,甚至傳承著許多優良的傳

心力交瘁。但其實,要懂得蒐集訊息、尋求

統文化,無疑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的資源。

協助,照顧之路才能走得平穩長久。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理應盡心盡

有一天您我都會年老,我們也都不希望

力來侍奉他們。或許,我們無法提供優渥的

造成親人的負擔;如何能破除這些負面的老

物質生活,但是尊敬與珍惜他們,應是他們

年刻板印象,重新賦予老化正面的意義,是

最大的安慰!

一門需要不斷強化心理與學習的人生課題。

長輩們以無微不至的照顧,換取子女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議題,等於是提

茁壯!但是,他們的身體卻也面臨老化的催

醒我們,對周遭的銀髮族,要早些投以關

促,老年人由於離婚、退休、喪偶、獨居、

注,這不但於他們是幸福感的保證,更是未

身體心理及其他原因導致容易感到孤獨,而

來家庭及社會營造對老人親善的普世價值。

且往往因健康因素,產生憂慮和恐懼感,隨 著身體機能不斷老化或產生病痛,老年人情 緒波動也較大,該如何去觀察到父母長輩們 的需求?實在是需要我們去努力探討的課 題。「老小、老小」其實老人就像小孩問題 一樣,雖然,老人有行動、健康上的限制, 他們也有人的需要,也有人的尊嚴;我們仍 舊要尊重、諒解、關懷他們,細心地了解、 注意、供應父母長輩身、心、靈的需要。 時至今日,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依照

13

第七卷.第二期

社會服務學習心得Ⅰ 劉晏文 台灣大學獸醫系 第一次去到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的時候, 其實心裡有些緊張。在去之前我對自殺沒有絲 毫的認識,覺得只有在新聞中才會看到,離我 自己的生活非常遙遠。聽過了中心的簡介與相


珍愛生命,希望無限

關的說明後才了解,原來我們可以做的還真不

從踏進自殺防治中心的那一刻起,我才

少。一個簡單的心情溫度計,可以大致上推測

真正對自殺防治的工作有真正的了解,我以前

出受測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我們只要多一點熱

一直以為自殺防治就是接電話,安慰那些需要

忱,請他填寫一下,說不定就能發現問題,趁

幫助的人,直到這次的服務學習才知道原來自

早提供幫助,避免悲劇的發生。

殺防治所涉獵的範圍遠遠超乎我的想像。

在中心,我們負責做媒體監測的工作。

開始在中心服務之後,我才開始正視

找出和自殺相關的新聞、檢查是否符合六不六

關於自殺報導帶來的影響,一則報導有沒有

要、輸入資料、掃描新聞剪輯,都是我做過的

符合「六不六要」、標題有沒有被強調、有

服務內容。雖然看起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

沒有可能會引起自殺仿效的風氣……,我開

但很現實的,就是需要人力去做。中心的員工

始注意報紙內所有有關自殺的新聞,並且一

數並不多,自殺防治的工作卻多到做不完。現

則一則去分析,每當看到新聞報導出很詳細

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慶幸可以貢獻一己之力,

的自殺方法,我就會覺得膽戰心驚,擔心這

幫助中心做一點事。樂觀一點想,自己做的可

樣不當的新聞報導會對一些人造成影響,甚

是幫助整個社會的偉大事業呢!雖然無法立刻

至引起模仿的風氣,導致令人遺憾的事情發

看見成效,但我知道我的付出不會白費,肯定

生。除了監測新聞報導外,我覺得心情溫度

能推動自殺防治往前一小步。另外,我也按了

計也是一個對自殺防治很有用的工具,想要

珍愛生命打氣網粉絲專頁讚。這樣我臉書上的

輕生的人其實會不停地釋放出很多訊息,所

好友就都有機會看到,並且進一步認識自殺防

以利用心情溫度計可以即時關心那些透露出

治中心。我想這對於自殺防治的推廣多多少少

自殺訊息的人。 在服務學習的課程結束後,我決定成為

也有些幫助吧。 最後,要謝謝帶領我們認識自殺防治中

中心的義工,因為我覺得如果我的綿薄之力

心的幾位姐姐們,你們不但很有耐心教我如

可以幫助另一個人,那我的生命就更有意義

何去做那些工作,對我們也都非常親切!這

了。在中心服務的期間,我了解到就算只是

幾次去服務,算是很愉快的經驗。

一句關心的話語,都有可能會挽回一條珍貴 的生命,所以我期望自己成為打氣種子,為 那些在低潮的人打氣,給予鼓勵,成為珍愛 生命的守門人。除此之外,我也會向大家宣 傳自殺防治的精神,鼓勵大家一起來參與自 殺防治的活動,並且成為打氣種子,主動且

社會服務學習心得Ⅱ

積極地用心去關懷別人,不僅幫助別人,也 豐富自己的生命。

徐詩淳 台灣大學醫技系 第七卷.第二期

14


珍愛生命,希望無限

感謝捐款 感謝林子淳捐贈新台幣壹佰元整。 感謝顏尹姝捐贈新台幣壹仟元整。 本會將運用此筆善款於自殺防治工作上,謹表由衷之謝意。

第七卷第一期

自殺防治網通訊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發行人/理事長:李明濱 秘 書 長:廖士程 副祕書長:張家銘、陳偉任 執行秘書:賴欣瑋 常務理事:江東亮、柯慧貞、楊聰財、龍佛衛 理 事:周元華、周煌智、邱南英、侯蓉蘭、陳恆順、陳珍信、陳慶餘、 劉珣瑛、劉嘉逸、賴德仁 常務監事:呂淑貞 監 事:方俊凱、呂淑妤、陳碧霞、顧毓琦

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廖士程 副總編輯:張家銘、陳偉任 編輯委員:廖士程、周元華、張家銘、劉珣瑛、陳映燁、陳偉任、黃鈞蔚、張秀如 執行編輯:張家銘、陳偉任 助理編輯:洪于婷、蔡馨儀 編輯顧問:賴德仁、鄭若瑟、周煌智、戴傳文、邱南英 發 行: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編 輯 處:10044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63號6樓 電 話:02-2381-7995 傳 真:02-2361-8500 E - m a i l:tsos@tsos.org.tw 學會網址:http://tsos.org.tw 郵政劃撥帳號:50086539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871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第七卷.第二期

1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