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1 No.3 Sep 2016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出刊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發行
十一
三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台北郵局許可證 台北字第5883號 雜 誌
理事長的話
1
肆、自殺統計解析
壹、2016年世界自殺防治日專題 ◆自殺防治:聯繫、溝通與關懷
2
◆聯繫、溝通與關懷―攜手響應世 3 界自殺防治日 貳、自殺防治新視野 ◆網路成癮的危險因子之研究
7
◆老年憂鬱與自殺防治
9
◆自殺通報關懷系統― 2016年1-6月通報個案統計
16
◆104年自殺死亡數據
17
◆105年度電話調查
17
伍、自殺防治工作要覽 陸、交流園地 ◆珍愛生命義工心得
參、自殺防治動態與經驗分享
18
12
衛生褔利部補助印行,歡迎關心自殺防治之民眾協助推廣 文章內容可至「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網站瀏覽下載,http://tspc.tw
20
理事長的話
龍佛衛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
2016年世界自殺防治日主題為「聯繫、
放性的溝通,共同破除自殺的迷思,減少對
溝通與關懷」,道出了自殺防治的核心思
自殺議題的汙名化,透過同理心積極傾聽,
想。聯繫,是以強化社會大眾與自殺企圖
密切留意並關心有自殺意念或自殺行為者的
者及遺族之間的連結;溝通,強調以同理心
近況,給予陪伴與支持。
的傾聽作為起點,公開地討論自殺議題;關
本期主軸文章介紹今年度世界自殺防治
懷,則是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是自殺防
日之主題,並於新視野專欄分享有關網路成
治最重要的基礎。除此之外,各單位網絡間
癮之危險因子研究,並探討老人憂鬱與自殺
需要有效串連,才得以提供給求助者良好的
防治議題。後續則由各縣市關懷訪視員分享
醫療與社會資源,而對於基層醫療與相關服
其自殺防治經驗,帶領我們了解實務工作者
務工作者的教育訓練,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
的想法與困境,並解析今年度1-6月自殺通報
要素。今年度「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計畫」協
關懷系統數據、104年自殺死亡數據與105年
助輔導訪視第一線自殺防治工作者,並辦理
電話調查結果,刊載中心本季工作要覽與下
專業訓練課程與督導會議,就是期望能夠了
季活動預告,最後由我們的珍愛生命義工來
解訪視工作與個案的困難,透過以人為中心
鼓勵各位持續不懈的努力。
的關懷來打破溝通上的藩籬。 學會於9月4日舉辦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團體以外,更需要全民的參與,進而喚起民眾
邀請各方專家學者分享自殺防治研究成果,
對自殺防治議題的關注。只要多一份關心,多
並響應9月10日世界自殺防治日,於當日舉辦
用一點心聆聽,對發出自殺警訊的人伸出援
「自殺防治:聯繫、溝通與關懷」記者會,
手,人人都可以成為珍愛生命守門人。
藉此呼籲社會大眾多聯繫身旁親友,保持開
1
自殺防治是分秒必爭,除了政府與民間
第十一卷.第三期
壹 自殺防治: 聯繫、溝通與關懷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暨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2016年世界 自殺防治日專題
若我們能密切留意並關心他們的現況,就可 能讓事情有不一樣的變化。社會連結(social connectedness)能降低自殺風險,所以對於那 些與社會失去連結的人,給予陪伴和支持可 視為救人一命的行為。除此之外,藉由正式 或非正式的支持系統來連結個案,亦有助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80
預防自殺行為的發生。不論個人、組織與社
萬人自殺身亡,等於每40秒就有一人死於自
區都背負著相當的責任。
殺,每2秒就有一個人企圖自殺。儘管自殺
溝通Communicate
是能夠預防的,但此悲劇性的連鎖反應代表 世上仍有非常多的自殺者遺族,或是曾接觸 過企圖自殺者的人存在。
如果我們要與自殺抗戰,開放式的溝 通是極其重要的。許多社會都對於自殺議題 保持沉默或悄悄帶過。如果想要破除自殺的
2016年世界自殺防治日之主題是「聯
迷思並減少對自殺議題的汙名化,我們就
繫、溝通與關懷」,這三個詞彙則是自殺防
必須像討論其他公共衛生議題一樣,公開地
治之核心思想。
討論自殺議題。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高談闊
聯繫Connect
論、輕忽怠慢,因為我們也不想讓自殺變成
拓展自殺防治成效的關鍵,在於與自殺
常態。小心謹慎的自殺防治相關訊息是必要
者遺族或自殺企圖者建立連結。雖然每個自
的,因為不同族群對於自殺資訊的接受和解
殺個案都有所不同,但仍有共同點是我們可
讀方式皆有所不同。
以學習。那些曾在自殺邊緣遊走的個案,可
訓 練 民 眾 有 效 地 與潛 在 的 自 殺 高 風 險
幫助我們理解事件與情境之間複雜的交互作
者溝通,是自殺防治策略中重要的一環。談
用,是如何引領他們走向自殺,而又是什麼
論自殺議題是很困難的,而且人們也常避免
因素拯救或幫助他們,讓他們選擇珍愛生命
提及相關議題。然而,我們仍有簡單又有
的行動。無論是自殺者遺族或是曾幫助自殺
效的訣竅可以幫助溝通,主要透過同情與
企圖者的人,都能夠提供經驗來告訴大家如
同理心的表現,並以傾聽但不批判的方式
何繼續在人生旅途中邁進。世界上有為數眾
來給予關懷。經歷過高自殺意念的人們經
多的人們都曾受自殺事件影響,透過這些人
常表示他人感性的對話(sensitively-managed
就能夠組成一個強大的支持網絡。
conversation)有助於他們走向復原歷程,由
當然,這些連結應是雙向交流,自殺者 遺族與有自殺意念者皆常常需要他人幫助,
此可知溝通的重要性。 媒體在自殺防治上亦扮演重要角色。某
第十一卷.第三期
2
壹
2016年世界 自殺防治日專題
些自殺報導的方式(例如:顯而易見及/或/明 確的報導內容)顯示與自殺率之「高峰」相 關;但其他報導方式(例如:描寫個案努力
聯繫、溝通與關懷― 攜手響應世界自殺防治日
渡過自殺危機的報導)則被認為具保護因子 的作用。國際自殺防治協會跟世界衛生組織
為響應世界自殺防治日,全國自殺防
都已訂定媒體報導建議,並提供給媒體相關
治中心與關心自殺防治的團體舉辦一系列相
人員,以協助他們正確報導自殺相關新聞。
關活動,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投入自殺防治工
詳細請參閱:http://goo.gl/4qVhUp。
作,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的守門人精神,強
關懷Care 若是少了最後一片名為「關懷」的拼 圖,世界上的所有連結和溝通是沒有效用 的。我們必須確保政策制訂者和計畫者高度 重視自殺防治議題,並作為優先處理項目, 將之視為與公共衛生同等重要之議題來投注 經費。 我們亦須確保基層醫療和其他服務人員 能關心自殺防治,並將其列為核心業務,而 整個國家同時也能重視自殺防治,得以辨識 和協助高風險族群。 最重要的是個人對自我的關懷,並且 關心正遭逢困境的人,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 和步調闡述自身的故事,那些深受自殺之苦 的人們能讓我們更了解如何精進自殺防治之 道。
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讓大家一起散播愛的 種子,創造關懷互助的社會。 今年首先劃開序幕之活動為「攝影徵件 活動」,邀請社會大眾透過攝影分享生活中 情感真摯動人、充滿生命力量的瞬間,期許 透過攝影畫面來傳達正向、積極、與充滿希 望的感受。活動參與踴躍,最後由評審及民 眾擇優選出九件得獎作品,並於記者會當日 舉行頒獎儀式,恭喜各位得獎者! 中心另外也響應「單車繞世界」里程 數累積活動,與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合 作,分別於8月6日與20日於瑞芳及淡水辦理 自行車活動,邀請民眾走出戶外,透過騎單 車來促進身心健康,喚起民眾對自殺防治的 關注,最後累積里程數共達到26,735公里! 而「自殺防治:聯繫、溝通與關懷」記 者會於9月4日圓滿落幕。會中李明濱主任強 調珍愛生命是分秒必爭,並期望透過重啟行 政院跨部會會報,來維持各單位間的聯繫及 溝通,以有效關懷求助者。記者會後續由衛 生福利部林奏延部長、李明濱主任與龍佛衛 理事長帶領,並邀請衛生福利部心口司諶立 中司長、台灣精神醫學會賴德仁理事長、吳
3
第十一卷.第三期
壹
2016年世界 自殺防治日專題
玉琴立法委員、新北市衛生局林奇宏局長、
炘副執行長、張書森副執行長、鄭宇明秘書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廖士程理事長、國際生
長分別談論老年族群、農藥管制、與國軍自
命線台灣總會張春玉理事長,分別揭開裝載
殺防治等議題,最後由廖士程執行長報告中
聯繫、溝通與關懷的繽紛彩蛋,呼籲社會大
心11年的努力成果,為當日活動畫下完美的
眾多加關懷身旁親友,形成最溫暖的社會網
句點!
絡,關心他人由自身做起,人人都是珍愛生 命守門人。
世界自殺防治日系列活動持續開跑中, 欲知詳情,可至中心網站(http://tspc.tw/)查
而學術研討會亦於記者會後緊鑼密鼓的
詢,或至珍愛生命打氣頻道(www.youtube.
展開,首先由吳佳儀副執行長報告今年度走
com/user/taiwansos)上收看!歡迎民眾踴躍
訪各縣市關懷訪視督導之成果,下午場則以
參與,攜手響應世界自殺防治日!
青少年自殺防治做為開端,後續分別由吳其
˙記者會聚焦儀式圓滿成功(由 左至右分別為賴德仁理事 長、諶立中司長、張春玉理 事長、吳玉琴立委、李明濱 主任、林奏延部長、龍佛衛 理事長、林奇宏局長、廖士 程理事長)
˙研討會主持人、主講人與貴 賓合影 第十一卷.第三期
4
壹
2016年世界 自殺防治日專題
「聯繫、溝通與關懷」攝影徵件活動優 秀作品如下:
《愛,從關心開始》 ―鄒觀宇―
《把愛傳出去》 ―袁君德―
溫暖、支持性的家庭關係,是我們防治 桃園復興山區的嘎色鬧部落是偏鄉中的 偏鄉,部落住的大多是老人和小朋友。每週 日上午,多數的人都會聚集在教會做禮拜; 牧師會彈鋼琴和大家一起唱聖歌,並傳播光 明和希望的福音;而大家也會相互的問候關 懷,給予溫暖的擁抱和祝福。 真摯的愛會有巨大的能量,能造成美善 的循環,影響更多的人。 愛不嫌多,把愛傳出去!
《奔向陽光》 ―陳柏亨―
自殺最重要的保護因子之一,當我們失去愛 人的能力時,倘若回到最原始的親情,看看 母親如何愛一個孩子?答案會是:用心呵護 對方的需要,讓他感受到完整的接納,讓他 知道他是你最珍貴的寶貝,想想我們曾經這 樣被愛,就多一分力量。
《友情有情》 ―黃千方―
生命中多多少少總會有一些不如意的事。 「生命中有妳陪伴,我心裡真美好,有一 天我想成為妳的驕傲。」難過、沮喪,徘徊在 幽谷間時,妳無怨的支持、陪伴與傾聽,我心 裡真美好,期許有天要讓妳看見我的努力,站 上舞台贏得掌聲,成為妳的驕傲。 5
第十一卷.第三期
遇到心裡打不開的時候,朋友就可能是一帖良 好的解藥。這時不妨相約好友出去走走,看看 山、看看海,感受一下海闊天空。或許就能夠 轉換一個角度來看事情,不再繼續鑽牛角尖。
壹
2016年世界 自殺防治日專題
《守護》
《助人最樂》
―林振翌―
―花勝裕―
儘管看似窮途末路,但只要你願意抬起頭 來面向陽光,你會發現,溫暖太陽下,總是有 那麼一群願意傾聽陪伴你的人存在。
《當我們同在一起》 ―左其明―
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是為了見證造物的 本職;因為在生命的過程裡,祂的慈愛無處不 在。社會關懷鼓勵參與社會關懷,發揮「助人 最樂,服務最容」的精神,盡力的奉獻服務, 是相當受到讚許的,當他人關懷你時,你會感 到像被陽光包圍一樣的溫暖;當你關懷他人 時,你會感受生命產生光和熱。
《母親的話》 夕陽璀璨,大地生輝。大自然奧妙,常讓 人感動讚嘆!
―駱思龍―
因為它的美,生命中便充滿著期待,充 滿愛;當我們同在一起,緊繫雙手,懷抱永不 熄滅的希望,無論身處何樣逆境,都能活得光 彩,活得令人讚嘆。
《救贖十架》 ―林儷芳― 我們每個人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都要先待 在母親的肚子裡好些時日,回想當時,母親對即 將出世的我們說了什麼話呢?儘管現實生活如同 海洋一般暗藏波濤,母親當初為何還是毅然決然 的將我們給生下來呢?
身處在晦暗中,當光線自縫隙流瀉而入 似乎顯得更加明亮。戶外的綠意彷彿在召喚屋 內的人:出來吧!沐浴於我真實、溫暖的光輝 中。窗欄阻隔不了祂的慈愛與救贖。
第十一卷.第三期
6
自殺防治新視野
貳
網路成癮的危險因子之 研究
癮被特別視為社會的重大議題。先前的流行 病學研究以使用社區自陳調查的方式,發現 網路成癮的盛行率介於38%至90%之間。造 成如此大範圍差異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研
吳佳儀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副執行長 台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李明濱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
究設計、評估方式、診斷標準、文化背景及 研究樣本。醫療專業人員仍舊在爭辯網路成 癮的概念及是否將其定義為特定且獨立的精 神疾患。其中最主要的批判在於網路成癮常
台大醫學院暨附設醫院精神科教授、主治醫師
與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共病,像是注意力不足
廖士程 全國自殺防止中心執行長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過動症(ADHD)、憂鬱症、焦慮性疾患、低 自尊、衝動性格、社會焦慮和自殺。不僅如 此,某些研究者提議將成癮行為聚焦在特定 的網路活動,而非使用網路的行為本身。例
前言
如美國精神醫學會(APA) 已在2013年將網路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智慧型手機、
遊戲疾患列為應進一步研究的健康問題。
平板和電腦的普及,使得網路成為現代社會
未來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舉證並建
不可或缺的一環。過度、適應不良或成癮
構網路成癮的預防和治療,然而,很少研究將
性的網路使用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已引起了
人格特質納入多元迴歸分析,特別是可能與經
許多研究的關注。尤其是網路成癮(internet
常性的網路使用相關的焦慮性格特質。在此
addiction, IA)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議
之前,大部分對網路成癮的研究聚焦在年輕族
題,並且與精神疾患和自殺行為有密切的關
群,其中又以青少年族群最受關注。不過,網
聯性。網路成癮的定義泛指病態的網路使用
路的使用不僅僅是局限於年輕族群,而是對於
模式,亦稱作網路依賴、強迫性的網路使
社會大眾都有廣泛且重大的影響。因此,本研
用、問題性的網路使用、網路濫用和病態
究旨在調查不同年齡層的網路使用者其網路成
性網路使用。當事者難以自我控制,導致學
癮之盛行率,探討與網路成癮相關之心理社會
業、家庭、工作、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等方
和精神病理的決定因子。
面顯著的功能損害。網路因為它的匿名性、 虛擬性和方便性的特質,使得當事者耽溺其 中,藉以逃避現實生活。網路成癮的活動包 含線上遊戲、社交軟體、線上賭博、線上購 物、虛擬性愛和資訊超載。青少年的網路成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橫斷研究法設計,於2014年 2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網站 公開邀請民眾填寫「網路使用與健康」問 卷。受試者將完成一系列的自陳量表,包
7
第十一卷.第三期
貳
自殺防治新視野
含由陳淑惠教授編製之中文網路成癮量表
因是男性較女性而言更易從事與網路成癮高
(CIAS-R)、簡式健康量表(BSRS-5)、以及簡
度相關的網路活動,例如:線上遊戲、線上
式性格量表─神經質量表(MPI-NS)與網路使
賭博、網路性愛及線上觀看色情片。第二,
用習慣和自殺意念及行為的相關問題。
青少年及青年族群相較於其他年齡層較易成
研究結果 本研究共招募1100位受試者,其中 主要為女性(85.8%)。根據網路成癮量表 (CIAS-R),研究者以67/68為最佳切割分數 判定,網路成癮的盛行率約為10.6%。在網 路成癮量表(CIAS-R)得分較高之受試者有以 下特點:男性、單身、學生和神經質性格; 因長時間的網路使用和沉溺線上遊戲造成生 活障礙;曾經或目前罹患精神疾病、過去曾 嘗試自殺及最近有自殺意念。 多元迴歸分析顯示年齡、性別、神經 質性格、生活障礙、網路使用時間和簡式健 康量表(BSRS-5)分數影響並佔網路成癮量表 之變異的31%。邏輯迴歸分析顯示神經質性 格、生活障礙和網路使用時間是三個網路成 癮的主要預測因子。與沒有網路成癮的網路 使用者相比,網路成癮者在以下幾項有較高 的比例:患有精神疾病 (65.0%);最近一周 內曾有自殺意念(47.0%);過去曾嘗試自殺 (23.1%)和過去一年內曾嘗試自殺(5.1%)。
為網路成癮者。研究主張因青少年及青年正 處於心理發展的歷程,因此對於自我管理的 能力較低,同時易受媒體影響,導致高比例 的青少年及青年發展出成癮性行為。第三, 本研究發現學生較可能被判定為網路成癮 者。研究者指出焦慮依附型的大學生易發展 出網路成癮行為。具體來說,網際網路讓人 與人之間的交流產生心理上的距離,讓焦慮 依附型的學生得以輕鬆的與他人互動。因網 路社群無須面對面的互動,人們可以很快地 交到新朋友,得到立即性的情緒支持,卻使 得易受影響的年輕族群發展出成癮性行為。 有鑑於此,在青少年及青年群體中,應強調 適度的網路使用及預防因網路使用而造成的 生活障礙;同時注意關鍵的預測因子,包含 神經質性格和心理壓力。 網路成癮的心理社會決定因子中,最主 要的是神經質性格,在本研究中以簡式性格 量表─神經質量表(MPI-NS)做調查。神經質 性格的特點在高強度的負面和不穩定情緒, 像是感到憂鬱、焦躁、罪惡感、情緒波動以
討論與結論 雖然網路成癮的概念及定義在文獻中仍 未有定論,本研究發現與網路成癮相關的心 理社會因子與其他研究一致。部分人口統計 因素與網路成癮有密切的關係。第一,性別 為一頻繁被提出的因子;網路成癮者中,男
及專注力低或容易分心。具有高度神經質性 格的人常常在面對較小的壓力源時感受到負 面情緒,網路成癮與生活壓力事件和心理症 狀有密切的連結,因此可以合理的推斷網路 成癮與神經質性格的關聯性。本研究特別 發現神經質性格的某些單項特徵,如容易在
性比例顯著的高於女性。其中一個可能的原 第十一卷.第三期
8
貳
自殺防治新視野
談話中分心、情緒不穩定和難以入睡皆與網
老年憂鬱與自殺防治
路成癮有顯著的相關。除此之外,網路成癮 還常與多個精神疾病共病;數據顯示,高達
李俊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 主任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副秘書長
65%的網路成癮者同時患有精神疾病,顯著 高於非網路成癮者的32.5%,網路成癮量表 (CIAS-R)與簡式健康量表(BSRS-5)分數的相 關性。 顯而易見地,前述所提及之網路成癮預
過去在各文化中,老年人自我傷害與自
測因子與DSM-5中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殺現象常因種種考量、污名化的影響而被掩
症狀有許多共同之處,例如難以集中注意
飾與刻意忽略。隨著世界各國逐漸重視自殺
力、注意力分散與焦躁不安。根據過去研究
議題,越來越多針對老年人自我傷害與自殺
指出,網路成癮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的研究揭示了這個議題的嚴重性。根據國外
及其症狀有密切的聯結,其中又以注意力
流行病學調查,65歲以上老年族群的平均自
缺陷為最有關聯的因子。神經質性格是一個
殺率約十萬分之15至十萬分之22,平均蓄意
長期且穩定的特質;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自傷率則自十萬分之14至十萬分之111,均
(ADHD)通常在七歲以前發病,可能由此推斷
遠較其他年齡層高。
神經質性格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具有相似的
從歷年我國自殺死亡資料統計數據來
機制,導致未來網路成癮行為的發展。根據
看 , 老 人 的 自 殺 粗 死 亡 率 均 高 於其 他 年 齡
一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後續追蹤研
層,近年來數據更超過每十萬人口30人以
究發現,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青少年較
上,於2006年上升到最高峰每十萬人口39.3
易在兩年內發展出網路成癮行為。另一個追
人,而後一路下降至2014年的每十萬人口
蹤研究同樣發現,相較於控制組,高神經質
31.3人,而自殺死亡人數自1994年至2014年
分數的學生有較高的比率在兩年內發展出網
間,從366人增加至862人。根據衛生福利部
路成癮行為。這些相似的研究結果顯示注意
統計資料,我國65歲以上人口自殺率遠高於
力缺陷、情緒不穩以及難以入睡皆為預測未
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在亞洲國家方
來網路成癮行為發展的重要因子。
面,亦高於日本、新加坡及澳洲,僅低於韓
神經質性格、精神病理、網路使用時間以
9
老年自殺概況
國。
及後來伴隨的生活障礙是網路成癮的重要預測
我國老人自殺問題的特性,包括自殺
因子。有網路成癮的個案可能會有較高比例的
死亡率為各年齡層中最高;老人隨著年齡增
精神疾患和自殺風險。本研究結果提供重要的
加,自殺死亡率也升高,另有研究顯示老人
資訊以利未來網路成癮的調查及預防。
自殺意願較年輕人強、男性老人自殺死亡
第十一卷.第三期
貳
自殺防治新視野
率遠高於女性等。歷年來,自殺身亡的老
成,例如:家族史、功能障礙、生理疾病、
人有90%以上是殘障、久病或老衰,有超過
社會因素、經濟因素、與重大壓力事件等,
30%之自殺老人的配偶已經去世,且比例有
成因錯綜複雜,往往無法透過單一因素解
逐年升高之趨勢。我國社區老人的憂鬱症盛
釋。其中,社會因素與老年蓄意自傷行為間
行率為16%到25%;住院或住在安養機構的
關係的研究有較多的發現,例如:孤立的社
老人,重度憂鬱症比例可達12%,而憂鬱症
交關係、未適當處理的悲慟反應、將被送入
與自殺之危險性有相當之關聯性(江弘基等
安養院的預期想法等。綜合許多研究發現,
人,2006)。
社會關係較孤立或社會網絡資源較薄弱的老
老年人自我傷害與自殺除了直接使個
年人較易出現自殺行為,其他質性研究也發
案喪失生命外,對於整個社會與家庭的影響
現,主觀孤獨、無助、及無望感常與老年人
程度,也超乎社會大眾的瞭解與預期。除了
的自殺行為緊密相連,若在老年期出現與個
原有對自殺議題的污名化影響,老年自殺
人失落感有關之社經事件,例如喪偶、喪
個案所引起家屬成員的相關精神疾患,如憂
子、龐大經濟壓力等,且引起孤獨、無助、
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睡眠障礙、壓力
無望感時,都要注意老年人是否出現死亡或
疾患等的比例,均較一般大眾族群來得高,
自殺意念。過往研究估計約有20%的老年人
顯示老年人自我傷害與自殺的問題極需全民
在喪失近親後容易產生憂鬱症狀,其他相關
的重視,台灣在高齡化社會的衝擊之下,老
研究亦發現,配偶去世對男性老年人所引起
人的心理健康促進是目前所要積極面對的挑
的悲慟反應最為嚴重,尤其在女性配偶死亡
戰。
一年內,男性老年人的自殺企圖與死亡率最
老年自殺危險因子 根據2015年自殺通報關懷系統個案統計 分析,老年自殺原因主要為慢性疾病問題、 家庭成員問題、憂鬱傾向或罹患憂鬱症等, 顯示出隨著我們步入晚年,個人身體與心理 健康成為預測自殺行為的重要指標,而過往 研究更發現憂鬱是讓我們產生自殺意念的主 要來源。憂鬱症狀可包含憂鬱情緒、缺乏興 趣、食慾或體重變化、睡眠變化(失眠或嗜 睡)、活動量變化(變得浮躁或遲緩)、失去精 力、罪惡感、專注力下降、有自殺意念等診 斷標準。憂鬱與自殺行為皆屬於多重因素造
高。 身體疾病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危險因 子,我們時常投注更多心力於老年生理疾病 問題,忽略了老年人情緒與壓力管理,導致 老年憂鬱症常因出現其他身體症狀、焦慮或 易怒的情緒表現、或因服用多種藥物,較難 以及時診斷與治療,而大幅增加老年自殺風 險。生理疾病所引起的疼痛或不舒服,以及 疾病引起的失能等,均可能是造成自殺企圖 與死亡的最重要因素。在針對臺北市65歲以 上老年人口研究中,研究者使用簡氏心理健 康量表(BSRS-5)預測老年自殺行為,即發現
第十一卷.第三期
10
貳
自殺防治新視野
憂鬱傾向者的自殺風險為一般人的1.46倍,
關心長者生理疾病問題同時,也能主動關懷
其他老人自殺危險因子包含男性、教育程度
其心理狀態,給予情緒支持與鼓勵,並可多
較低、低收入戶、心理壓力、與失眠等。
加詢問長者如何應對醫療過程的不適,協助
老年自殺防治策略與措施 老年人的自傷與自殺防治,將分為 三個主要層面擬定方案,分別為指標性
全面性自殺防治策略之對象為全體老 年人,可以運用資料分析來找出常見自殺方
(indicative)、選擇性(selective)與全面性
式,並減少致命性物品之可近性,同時以社
(universal)策略。
區、社福機構及醫療院所為基礎,強化老
指標性策略是針對有過自傷或自殺未 遂之高危險族群,給予精神醫療評估、藥物 與心理治療,並提供緊急應變資源與個案管 理,以期給予自殺企圖者有效的身心醫療及 社會介入措施,以防止其再度試圖自殺。 在選擇性策略中,讓社區公共衛生、 社會工作人員、基層醫療院所熟悉老人自殺 危險因子,早期認出危險族群,積極介入並 減少可能的危險因子,讓精神疾病或是嚴 重內外科疾病的患者能夠得到積極治療。目 前憂鬱症可透過藥物與心理治療改善,但仍 然有再度復發的可能性,須透過長期治療 與關懷,才能有效降低其自殺的危險性。 Ghesquiere等人研究喪親老人的憂鬱症介入 成效,發現罹患憂鬱症的老人若近期有喪親 經驗,其介入成效會較一般組差,因此建議 醫護人員介入治療時應額外關注長者情緒變 化,以準確診斷並給予適當醫療資源。而 Fässberg et al.回顧2014年相關研究中發現, 當老人的生理疾病與功能障礙已經危害到自
11
患者建立生活目標與管理自我情緒。
年人社會網路,提供情緒支持與求助管道, 建立社區自主化的行動在地化,徹底瞭解社 區可用之醫療資源。另外,以村里鄰長為基 礎,開辦自殺防治相關課程也是可行策略, 例如:臺北市每年定期分區邀請鄰里長到醫 院參觀,教導鄰里長面對有自殺意念之鄰里 民時該如何給予支持和轉介。鄰里長可善用 心情溫度計評估與關懷社區老人,衛生局亦 可頒發自殺防治守門人證書給鄰里長,鼓勵 他們持續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並加強關心 社區內獨居或較少社交活動之老人,結合社 區醫療資源及其他醫療單位,形成網網相連 之自殺防治網絡。 家人除關心老年人生理疾病外,也應細 心觀察他們的情緒問題,察覺其憂鬱傾向, 發現其情緒不定時應早日陪伴就醫,也許就 可避免憾事發生。若老年人出現情緒困擾, 但親屬無法時常照顧時,也千萬記得轉介專 業醫療資源並尋求鄰居及里長之照護與協 助,網網相連,更能預防悲劇發生。
我獨立性、自我價值、自尊、與生活樂趣,
參考資料:
亦可能會增加自殺風險,因此建議家人可積
1. 江弘基、戴傳文、李明濱、王銘光、張文
極介入以緩和老人心理壓力,醫護人員則在
穎、蔡佩樺(2006)。老人自殺問題。
第十一卷.第三期
參 臺灣醫學,10(3),頁353-361。
自殺防治動態 與經驗分享
一年兩個月的訪視員之旅
2. 莊凱迪、蔡佳芬(2008)。老年人的憂鬱 症。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3(4),
何志翔關懷訪視員
頁239 -247。
金門醫院
3. Fässberg, M. M., Cheung, G., Canetto, S. S., Erlangsen, A., Lapierre, S., Lindner,
看了陳柏霖訪視員的自殺防治實務經驗
R., Wærn, M. (2016). A systematic review
分享,對其談及訪視員穩定性有感同身受的
of physical illness, functional disability,
體會,這一年多來,從不知道有自殺關懷訪
and suicidal behaviour among older adults.
視員這類型的工作職缺,到可感受各類型自
Aging & Mental Health, 20(2), 166-194.
殺個案的複雜性。
doi: 10.1080/13607863.2015.1083945 4 . H u n g , G . C . L . , K w o k , C . L . , Yi p , P. S., Gunnell, D., & Chen, Y. Y. (2015).
訪視員的工作職責在於,給予個案的後 續關懷與協助,如果訪視員的流動性高,怎 麼可能提供個案合適的關懷與協助呢?
Predicting suicide in older adults–a
這無關訪視員工作是否要調整為正式職
community-based cohort study in Taipei
缺或更好的薪資待遇,而是要回歸到如何提
City, Taiwa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供給予個案最好的關懷訪視本質。
172, 165-170.
再多的自殺統計數據與研究,再有效
5. Ghesquiere, A., Park, M., Bogner, H.R.,
的自殺防治宣導與訓練課程,都遠不及對已
Bruce, M.L. (2014). The Association
自殺個案於訪視當下需要的同理與傾聽之成
B e t w e e n B e r e a v e m e n t a n d Tr e a t m e n t
效,這部分關係到訪視員的實務經驗值,
Outcomes in Depressed Older Adult
如何提供訪視員一個安心放心的工作環境與
Primary Care Patients. Am. J. Geriatr.
待遇,訪視員的流動率與給予個案的訪視品
Psychiatry, 22(3), S58-S59.
質,自然就可以迎刃而解。 許多由上而下的政策或許都真的看得很 長遠亦很良善,但常常都忘了去好好了解第 一線人員的處境與心境及被關懷者的真正所 需,訪視數據與訪視紀錄很重要,但如何從 面試與篩選適合此訪視員工作的人格特質與 素質,應該是更該重視的部分。 訪視員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個案最
第十一卷.第三期
12
參
自殺防治動態 與經驗分享
需要什麼?我只知道絕對不是訪視數據與紀
緊張與擔憂,雖然教育訓練都會提及自殺防
錄,更不是例行督導與會議。
治工作,但真的進入自殺防治領域,不管是
訪視員每天面對都是曾經絕望的生命,
訪談自殺個案的技巧、如何協助自殺個案走
如何從人的價值之角度,去認真看待這份工
出悲傷或如何關懷遺族等,仍有很多需要學
作,並深入了解工作對象的需求,並有效率
習及適應,也在同事及督導的協助下,逐漸
的聯結相關單位的窗口,最好可有單一窗口
開始了解自殺訪視員的工作及角色。
一併處理個案的相關需求,才能有效提高訪
訪視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不同的狀況,但 對於我來說每次的訪視都是新的感受,當個
視的品質與期待的關懷結果。 自殺關懷訪視員是一份每天可以自省的
案因為你一次又一次的來訪,生活或身心因
工作,感謝每位個案給予我訪視的緣分,我
為你的協助下獲得改善,此時自己所獲得的
相信願意接受我關懷的個案,是幸運的也是
收穫才是更多。我想起曾有一位自殺個案,
幸福的,因為我打從心底相信他們都值得更
家中經濟狀況差,與同居人育有一子,案主
好,也一定可以更好,這過程需要信任的建
與同居人關係衝突,容易因為生活或金錢起
立,持續的適當關懷,與各相關單位的共同
爭執,多次使用吞大量藥物自殺,後又因發
互助合作。
現疑似罹患子宮頸癌,向里長索取老鼠藥 吞食,一開始個案也會訴說自己罹癌來日不 長,加上與同居人衝突,認為活著沒意義, 但因訪視員每月的訪視,透過傾聽、同理、 關懷、提供資源及轉介,給予個案情緒支持 及鼓勵,當個案有想不開的念頭時,知道並 記得還有人在關心她,後來個案的狀況也獲
實務工作經驗之心得
得改善,並感謝訪員的關心,開心迎接訪員 到訪,讓我感受到自殺防治工作存在的意義
林珊如關懷訪視員 信安醫院
今年為從事社區關懷訪視工作的第五 年,前三年為精神的訪視員,第四年開始因 為精神與自殺訪視工作的合併,才開始接觸 自殺防治工作的領域,其實一開始確實有些
13
第十一卷.第三期
及價值,也更加讓我確信自殺訪視員的重要 性及使命。
參 實務工作中相互成長的 故事 蔡菲比關懷訪視員 奇美醫院台南分院
自殺防治動態 與經驗分享
過的工人也大聲唱名給予支持和回饋。 我很高興生命中能夠認識「他、她、 它」,並走進他們的生命故事中,或許他的 環境曾經讓他被刺傷、被綑綁,或許我能做 的僅是傾聽與支持,但在這樣陪伴的過程中
• 第一位化名為阿水,是精神合併自殺的個
我們雙方都學會了「成長」。
案,當時的他拿著遺書給我,並述說著規 劃好的自殺計畫與預定4週後的行動日期, 當時的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只是靜靜 的聽著他的故事,我記得我最後的回應 是:「你若真的要死我沒辦法阻止你,因 為我不可能24小時陪在你身邊,僅能尊重 你的決定,但我們能不能想一想在最後的
實務工作心得
這一個月,能作些什麼讓你自己過的好一 點,開心一點…」,他當下的眼神令我印 象深刻,大家都是叫他想開一點或不要胡
廖敏棋關懷訪視員 信安醫院
思亂想,從來沒有人對他說過這樣的話, 他睜著大大的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我。
想著自己由社政保護性社工毅然決然 投入衛政從事關懷訪視工作,是因保護性服
• 第二位化名為阿和,也是精神合併自殺的個 案,身份為同志的他,除了外界的異樣眼 光外,從兒時的記憶至今都傷痕累累的經 驗,年僅不到25歲的阿和自殺通報次數至 少有40筆,並遊走於南部各縣市,記得有 一次他來醫院找我:「一定是因為我長的 很醜,所以大家都不喜歡我」,我回應: 「不會很醜」,但他不相信,於是我靈機 一動,找他打賭輸得要去大街上唱名,期 間我帶著他找了10位陌生人,每個人幾乎 都給予了正面評價,所以他得去大街唱 名:「大家好!我是OOO」,當時有名經
務工作中社工往往最不想接觸或害怕的類型 即是遇到情緒不穩定或精神、自殺個案或家 屬,本著求知若渴及多元學習的精神,投入 與原本屬性不同的工作,至今已邁入第4年 頭,雖然此份工作薪資待遇與我之前工作待 遇相差甚多,但仍以身為關懷訪視員為榮, 每每個案因為自己的關懷服務有了改善或進 步,是此份工作最大的成就感,也讓我體認 不論是從事社政或衛政工作均是對人的服 務,建立關係與專業知識則是工作中不可或 缺的技能,也是社工工作的精神及本質,只 是因著領域不同,服務目標不同而有些許的
第十一卷.第三期
14
參
自殺防治動態 與經驗分享
差異,由於接觸的個案類型繁多,有精神、
金蘋果與銀網子的效益
家暴、藥酒癮等類個案,年齡層也從兒童至 老人都有,其中也有僅一時情緒衝動的,也
高思羽
有人格疾患或身心障礙者,對於個案的需求
嘉義縣自殺關懷訪視員
也就廣泛而多元,所以此份工作除抱持的服 務熱忱外,對於精神疾病及心理衛生,甚至 自我畢業至今,自殺防治工作已經步
各類型及年齡層個案的福利資源應有廣泛的 學習與瞭解,是工作不可或缺及須具備的能 力,以便提供個案適切的資源轉介及服務。 初任此工作時為自殺關懷訪視員,去 年由於自殺及精神關懷合併,故開始頻繁接 觸精神病人,經過近一年的服務,體認到自 殺與精神的關懷訪視異同之處,相同的是 都需要有充分的會談技巧與個案或家屬建立 關係,不同的是精神個案需要較多的精神醫 療或藥物的知識,以提供個案或家屬適切的 衛教觀念,雖然可提供藥物資源或心理諮商 資源的轉介,但往往個案及家屬對訪員的信 任感建立在訪員的專業知識如症狀或藥物的 認知是否足以解答困惑及疑慮,所以訪員在 精神醫療的專業認知需足夠,至於自殺個案 的部分,扣除精神病人外,以社區資源如救 助、心理諮詢等其他非精神醫療面向的需求 為高,精神醫療認知則僅需初淺認知,建議 或轉介就醫即可,因精神及自殺個案併做, 使得發現自我在各專業知能不足之處,此工 作強在對訪員的精神及自殺督導部分在質量 部分均有要求,且能適時解惑,且同仁間也 能團結互相合作,以降低訪員在工作時的能 量耗弱。
入第三年了,說心得、說經驗都不如實際的 體會。到底有沒有實際的幫助到他人什麼, 我不知道,但今天的會談,另我印象很深 刻。聖經中有一句經節這樣說到:「一句話 說的合宜,如同金蘋果掉在銀網子裡。(箴 言二十五:11)」這是一句很適合放在晤談過 程中的經節,說對一句話,有如金蘋果加上 銀網子般的寶貴,也會有出人意料之外的效 益。 這一天,我接到一個35歲年輕媽媽的 自殺通報,其實講了兩通電話都是拒絕訪視 的狀況,好不容易得知個案的回診日期及地 點,才順利的見到她本人。她的臉沒有笑容 跟任何表情,講話聲音微微弱弱,好像很怕 得罪他人的樣子,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 動作更是慢到不行。陪診後才知道是重度憂 鬱症的患者。確實,她憂鬱的明顯。曾經她 在電話中說過:「她想做的事情,被媽媽先 做了」,我當時心想,是不是想開間冰店, 卻被媽媽先開走了?會這樣想是因為我老媽 最近一直想要開間冰店,總之我沒有多問。 今天在了解她的家庭背景時,她說媽媽已經 往生超過十年了。當下我的第一個想法,果 然跟事實一模一樣;原來她想做的事情不是 開冰店,是自殺。
15
第十一卷.第三期
肆 她的童年時光過的並不開心,一樣患有 憂鬱症的媽媽對她高壓管教讓她倍感壓力, 甚至對於童年,說不出任何開心的回憶。在 她18歲那年,媽媽因為久病厭世,吞藥自 殺,當時她是第一個聽到媽媽乾嘔及大聲呼 叫求救的人, 但她選擇假裝沒有聽到,選擇放棄救媽 媽的機會,因為如果媽媽離開,她跟哥哥就 不用活在媽媽的高壓控管之下了。即便媽媽 已經離開十年了,但她一直把自己當作是殺
自殺統計解析
自殺通報關懷系統 – 2016年1-6月通報個案統計 截至2016年7月10日統計,全國1-6月 自殺通報為14,091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減 少3.0%,通報比(通報人次/去年同期死亡人 數)為7.8,分案率為100%,分案關懷率為 98.3%。通報單位類型,以「醫療院所」為最 大宗(84.8%),其次為「衛生局所」(7.5%)及 「警消單位」(6.9%)。
害媽媽的兇手。 其實,她的自殺,並不是因為她想離 開這個世界,她只是想用「自殺」來向死去
分析2016年1-6月自殺通報個案特性,女 性為男性的1.67倍;整體來看通報最多的年齡
的媽媽賠罪,她的自責與愧疚感,就這樣牽
層為35-44歲(24.6%) ,其次為25-34歲(22.3%)
絆她十年,讓她無法前進。因為看出這一
,排名第三為45-54歲(16.9%)。
點,我用我最溫柔的態度,摸著她的手,一
分析自殺方法(ICD-9,除「其他及未明
次又一次的告訴她「這不是你的錯,這真的
示之方式」外),以「以固體或液體物質自殺
不是你的錯,這是媽媽的選擇,這幾年辛苦
及自為中毒」(52%)占率最高,其次為「切穿
你了。」這時,她放聲大哭,情緒近乎崩
工具自殺及自傷」(28.2%),排名三為「由其
潰,她說:「從來沒有人告訴我,這不是我
他氣體及蒸氣自殺及自為中毒」(6.7%)。以性
的錯,從來沒有.......」此時此刻,我深深的
別分析,男性以「以固體或液體物質自殺及
體會到,無論輔導技巧、同理與情緒支持多 麼的重要,都比不上「說對話」來的重要。 「一句話說的合宜,如同金蘋果掉在銀網子 裡(箴言二十五:11)。」沒錯,這樣的晤談經 驗,有如金蘋果加上銀網子,如此寶貴也如 此發人深省。
自為中毒」(45%)為最多,其次為「切穿工具 自殺及自傷」(21.6%),排名第三為「由其他 氣體及蒸氣自殺及自為中毒」(10.7%);女性 之自殺方法排名以「以固體或液體物質自殺 及自為中毒」(56.1%)為最多,其次為「切穿 工具自殺及自傷」(32.1%),排名第三為「由 高處跳下自殺及自傷」(4.8%)。 整體分析自殺原因(除「不願說明或無 法明」外),以「情感/人際關係」(46.9%) 為最多,其次為「精神健康/物質濫用」
第十一卷.第三期
16
肆
自殺統計解析
(34.8%),排名第三為「工作/經濟」(9.9%)。
殺及自傷」(33.1%)、「以氣體及蒸氣自殺及
再以性別分析,男性自殺原因排序與整體相
自為中毒」(27.7%)及「以固體或液體物質自
同,以「情感/人際關係」(35.8%)為最多,
殺及自為中毒」(17.4%)。女性自殺方式前
其次為「精神健康/物質濫用」(32.5%),排
三位為「吊死、勒死及窒息之自殺及自傷」
名第三為「工作/經濟」(12.8%);女性之自
(26.3%)、「以氣體及蒸氣自殺及自為中毒」
殺方法排名與男性相同,惟占率略有不同,以
(22.3%)及「以固體或液體物質自殺及自為中
「情感/人際關係」(53.5%)為最多,其次為 「精神健康/物質濫用」(36.3%),排名第三 為「工作/經濟」(8.1%)。
104 年自殺死亡數據 104年自殺死亡人數計3,675人,粗死亡 率每十萬人口15.7人,較103年增加3.5%,位 居國人死因第11位。以世界衛生組織(WHO) 標準人口計算,104年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 人口12.1人,為WHO定義之中度自殺高危險 區域。男性自殺死亡人數2,426人,粗死亡率 20.7人;女性自殺死亡人數1,249人,粗死亡 率10.6人。各年齡層之自殺死亡人數及粗死 亡率分布:14歲以下6人,粗死亡率0.2人,
為每十萬人口)
105 年度電話調查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每年針對全國15歲以 上民眾抽樣進行「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認知 與行為調查」,今年於7月6日至7月21日間訪 查2,148位民眾。調查結果顯示,透過心情溫 度計(BSRS-5)檢測,有情緒困擾的受訪者佔 6.1%,推估台灣約有122.8萬人有情緒困擾, 較去年調查結果為低。有情緒困擾的受訪者 中有42.7%的人曾認真地想自殺,8.1%曾有自 殺行為,但僅34.6%曾求助於醫療院所,顯示 需多加強教育宣導,增加民眾求助意願。
15-24歲183人,粗死亡率5.9人、25-44歲1,165
多數民眾認為自己對自殺防治工作幫
人,粗死亡率15.9人、45-64歲1,424人,粗死
得上忙,需善用電視、網路及報紙媒體宣導
亡率20.6人、65歲以上897人,粗死亡率31.2
「自殺防治守門人」相關資訊,讓民眾對自
人。
殺防治有正確的認知,成為自殺防治的第一 自殺方式前三位依序為「吊死、勒死及
窒息之自殺及自傷」(1,132人,30.8%)、「以 氣體及蒸氣自殺及自為中毒」(952人,25.9%) 及「以固體或液體物質自殺及自為中毒」 (694人,18.9%),三者皆較103年減少。男性 自殺方式前三位為「吊死、勒死及窒息之自
17
毒」(21.9%)。(粗死亡率及標準化死亡率單位
第十一卷.第三期
防線,進而協助週遭有自殺想法的親友,轉 介專業資源,進而降低自殺行為的發生。
伍 自殺防治工作要覽
自殺防治 工作要覽
◆ 媒體報導新指引 台媒之三不三要 中心今年度特別調查民眾對於自殺事件
◆ 臺灣首次辦理國際社群守門人訓練 中心榮獲私立道明外僑學校之邀請,於 8月4日至該校進行「Learning Suicide Risks & Gate-keeping Youth Suicide」守門人講 座,由吳佳儀副執行長擔任講師。本次課程 內容採全英語授課,課程內容簡述台灣青少 年自殺現況、自殺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青 少年自殺防治策略等,強調校園守門人訓練 與憂鬱症認識的重要性,並於講座結束後與 學員進行問題與討論。 此次課程為全國自殺防治中心首次舉辦 國際守門人訓練,實與世界接軌,將珍愛生
新聞報導之感受,結果顯示民眾認為電視或 報章媒體報導自殺事件時不應該出現以下資 訊:「自殺照片/畫面」(93%)、「當事人資 料」(91%)、「自殺方式」(84%)、「遺書」 (75%)、「自殺地點」(73%)、與「親友感 受」(63%)。 有鑑於此,中心參考焦點團體成果及各 國文獻,簡化媒體報導六不六要建議,將報 導守則在地化,分別針對記者與編輯提出簡 明扼要的「三不三要」與「二不二要」,期 許台灣媒體一同為自殺防治努力,並帶給民 眾更優質的報導。
命之理念推廣至各族群。當日授課對象為該 校本國籍及外籍教師,以及五位高中班長。 課程中反應熱烈,教師及學生們踴躍提問, 講師也一一解惑、補充說明,現場討論氣氛 活絡。未來有機會將持續推廣國際守門人講 座,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的精神, 將自殺防治理念推廣至各個族群。
˙吳佳儀副執行長與道明外僑學校師生合影
第十一卷.第三期
18
伍
自殺防治 工作要覽
◆ 珍愛生命打氣頻道新片上架 數位課程新鮮上架!內容多元且實用, 推薦給想了解自殺防治的您。以下為本次新 片簡介:
意念與自殺企圖者溝通。最後提醒醫護人 員需要適時自我壓力調適,才能持續助 人。 連 結 : h t t p s : / / w w w. y o u t u b e . c o m / watch?v=uRWXc9G53Wg
◇主題:自我傷害防制 講師: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楊聰財理事 簡介:本課程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告訴大眾
◆ 第三季「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自 殺防治課程」
需要用正確的紓壓方式,而非採用飲酒、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自民國98年以來,每
吸菸舒壓,或是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課
月均辦理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課程,探討自
程中也說明「肯定、鼓勵、支持」三個原
殺防治相關議題,並帶領學員們了解國內自
則為降低自殺/自傷的風險的最佳方法,
殺防治現況、策略及推廣成效。105年7-9月
期許大家能正確地紓解壓力。
課程辦理場次如下:
連 結 : h t t p s : / / w w w. y o u t u b e . c o m / watch?v=WBnClMSuhKg ◇主題:自殺防治概況說明 講師: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張書森副執行長 簡介:本課程將讓您了解自殺/自傷行為
日期 講師
對象
人數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 院區)
7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 7月 吳佳儀 平、陽明院區)、博仁綜 27日 副執行長 合醫院
17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 孝、陽明院區)、宏恩醫 院
15
7月 陳宜明 13日 醫師
如何形成,及近年來的台灣的自殺概況。 最後概述三段五級的自殺防治策略,讓您 對台灣近年的自殺防治工作有初步認識。 連 結 : h t t p s : / / w w w. y o u t u b e . c o m / watch?v=OX6IcsDIExY ◇主題:自殺防治風險評估
8月 張家銘 10日 醫師
8月 吳佳儀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 24日 副執行長 9月 陳宜明 14日 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 興、忠孝院區)、台安醫 院、耕莘永和醫院
14
9月 陳宜明 21日 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 院區)、中心綜合醫院
12
講師: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張書森副執行長 簡介:本課程將破除您對自殺迷思,接著 講述守門人一問二應三轉介的重要性。接 著告訴第一線專業人員如何判斷自殺警 訊,善用心情溫度計,以及如何與有自殺
19
第十一卷.第三期
6
陸
交流園地
交流園地 陳佳蓓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四年級
張嘉真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四年級
很幸運能夠有機會參與自殺防治中心的
在實習的過程中,中心為我們挑選的指
工作,在這幾天我學到了很多相當寶貴的知
定閱讀和影片內容不會太過於艱澀,反而是
識與學問。從未關心過自殺議題的我,往往
相當容易接受的內容和演講方式,讓我們對
只能從媒體得知零星自殺個案,以前我並不
於中心的運作方式與目標有相當多的認識,
覺得自殺是個嚴重的問題,也沒有正視過自
更清楚了解到自殺防治的工作,以及自殺相
殺者在生與死之間拉鋸時的矛盾。小時候看
關的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等知識,也發現原
過長輩曾經因為小孩的叛逆及夫妻之間的不
來自殺可以從很多方向進行分析,因為自殺
和睦而想要尋短,但經過家人的陪伴與談心
可能只是有意圖,也有人是未遂,更有令人
後,總是能夠緩和下來,他們只是一時衝動
難過的自殺身亡案例,而這之間分別會有不
地想自殺給別人看,讓使他傷心的人感到後
同的風險,也會呈現不同的指標。
悔,但平靜下來後一切又回歸正常了。可能
其實以前的我會覺得,自殺事件變多
是我當時年紀尚輕,覺得那是大人們的事,
這種事情,如果大環境不好,就算有人努力
認為自殺當下也一定會有人阻止,現在長
做宣導也是徒勞的吧?但是我來了中心實習
大後反思這個問題,如果一個人在萬念俱灰
才知道,雖然自殺會和整體的經濟有相關,
下,少了家人、朋友們的陪伴,且死意堅決
但是如果有努力做防治工作,針對政府部
時,那我們該如何救回這個生命呢?
門、醫療院所、學校等相關機構推廣「自殺
所幸有自殺防治中心,告訴我們「一問
防治守門人」和「心情溫度計」,讓所有人
二應三轉介」的守門人概念,主動關懷、積
能夠學習如何幫助憂鬱的朋友或是想要自殺
極聆聽;適當回應、支持陪伴;資源轉介、
的人,學會良好的詢問方式與正確的安慰方
持續關懷。如果自己無能為力,還可以陪伴
式,就可以有效預防他們走向不歸的自殺途
他一起去各種求助管道。如果在他們選擇生
徑。而也是透過實習才知道,雖然男性自殺
與死的矛盾時刻,能夠有人陪伴他,增加他
死亡率比女性整整多了一倍,但是女性有自
活下去的意念,就有很大的可能來挽救這個
殺意圖的卻比男性要高出一倍,這些數字的
萬念俱灰的生命。
表現,都是非常重要的資訊,透過這些數據
自殺是社會上多種危險因子促成的結 果,很難歸類是一種疾病或單一原因,這也
才能夠對症下藥,找到對的族群,用對的方 法來勸導給予協助。
讓自殺防治的工作更為艱難,努力找出危險
自從自殺防治中心成立以後,台灣每年的
因子並從中介入是防治工作一直努力的方
自殺人口確實下降了,顯示成果是有效的,真
向。我覺得自殺防治是一個很漫長的路,推
的非常讓人振奮。實習的日子真的非常愉快而
廣也有再努力的空間,我想日後,在中心以
且充實,非常感謝中心為我們安排許多活動與
及許多機構團體的努力下,一定能讓自殺粗
課程,讓我們能夠有這麼多的收穫。
死亡率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 第十一卷.第三期
20
MEMO
21
第十一卷.第三期
MEMO
第十一卷.第三期
22
學會公告 各位會員之聯絡資料如有變更,敬請撥冗與本會秘書處聯繫,以確保重要訊息不漏接。 § 自殺防治需要大家共同參與,觀迎加入會員,本會亦接受個人捐款,邀請您一同推動自 殺防治! § 為持續會務推動,敬請尚未繳納常年會費之會員利用郵局郵政劃撥惠予繳納。 本會亦接受個人捐款,敬請利用郵政劃撥方式,並於通訊欄註明「捐款」 郵政劃撥帳號:50086539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如有任何問題,請洽詢本會秘書處。聯絡電話:02-2381-9500)
自殺防治網通訊 第十一卷第三期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發行人/理事長:龍佛衛
主
秘 書 長:鄭宇明
執 行 長:廖士程
副祕書長:李俊德、陳偉任
副執行長:鄭宇明、張書森、吳佳儀、
執行秘書:孔祥玲
任:李明濱
吳其炘
常務理事:李明濱、周煌智、陳珍信、賴德仁 理 事:吳佳儀、呂淑妤、周元華、侯蓉蘭、 柯慧貞、張家銘、陳恆順、楊聰財、 廖士程、劉珣瑛 常務監事:方俊凱 監 事:呂淑貞、陳碧霞、黃敏偉、顏永杰
編輯委員會 總 編 輯:鄭宇明 副總編輯:李俊德、陳偉任 編輯委員:杜家興、吳佳儀、蘇柏文、陳坤波、吳永富、楊皓名、高維聰、李朝雄、黃敏偉、 黃鈞蔚、林博彥 執行編輯:李俊德、陳偉任 助理編輯:李婕宇 編輯顧問:周元華、周煌智、陳映燁、張秀如、賴德仁、廖士程、張家銘、劉珣瑛、戴傳文 發 行: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編 輯 處:10043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80號13樓 電 話:02-2381-7995 傳 真:02-2361-8500 E - m a i l:tsos@tsos.org.tw 學會網址:http://www.tsos.org.tw 珍愛生命打氣網:http://www.facebook.com/tspc520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871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第十一卷.第三期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