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讀好書運動!
先睹楊寧亞牧師好書推薦文(Ⅰ)
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
被隱藏的問題與破口 讀四本好書幫教會健檢
楊牧師事奉四十多年來,專注於以福音信息建造教會。但是 在福音信息之外,他也善用各領域的優秀著作來協助教會建 造的工作。 他推薦主工人閱讀的書籍當中,我們這次挑選出四本,並附 上他當初為這些書寫的推薦文。 這四本都對教會現況提出相當程度的挑戰,這些挑戰,不論 我們有沒有覺察、知不知道,都存在在那裡。我們盼望有認 真的主工人願意認識挑戰,認真思考,深刻禱告。
content 目錄
推!讀好書運動!
先睹楊寧亞牧師好書推薦文(Ⅰ) .楊牧師好書推薦文①
找到你的事奉哲學
文╱楊寧亞
《找到你的事奉哲學》是東方教會罕見的非實務類著作,但是,很有趣,作者 論述「事奉哲學」這個主題的方式,和過去的西方著作很不一樣,他採取了一 種非常實務取向的寫法,每一章,隨處都是見證,在在都是故事。
.楊牧師好書推薦文②
不只是政治:教會如何合宜地參與政治
文╱楊寧亞
過去,政治,一直都是台灣教會中不可談、不敢談、大家也沒有能力談的一件 事。不可談,因為「基督徒關心屬靈的事,政治是屬世的」「上帝的歸上帝, 凱撒的歸凱撒」;不敢談,因為「立場不同,一談就吵架」「談政治,會引起 教會內部分裂,挑起教會之間的對立」……。
.楊牧師好書推薦文③
參雜異教的基督信仰?
文╱楊寧亞
雖然本書屢屢提到初代教會的美好,作者並無意以初代教會為建造教會的標 準。基督徒往往對初代教會有一種憧憬,幾乎把她等同於伊甸園,其實,初代 教會也是一群罪人的組合,必然有她的缺失和軟弱,她也只是那看不見的真教 會的影子而已。
ts
.楊牧師好書推薦文④
21 世紀教牧倫理學
文╱楊寧亞
過去十多年,我親自處理了十多件傳道人在男女關係上的過犯,有的發生在大 教會,有的在小教會,有的在機構。事件發生的頻率以及發生場所的多樣,顯 示我們必須非常嚴肅地面對傳道人的倫理問題。
.附錄:延伸閱讀①
當教會領袖跌倒時――回應趙鏞基牧師遭判刑事件 文╱楊寧亞
很多人提問:趙牧師的書可不可以看?他的特會可不可以參加?可以!趙牧師 是屬上帝的人,我打從心裡面敬重他,不要毀謗他,我們千萬不要毀謗自己所 不知道的。對任何一位出狀況的領袖,若他們認罪悔改,我們都要心存慈悲、 憐憫的心,論斷人的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要判斷卻不要論斷。
.附錄:延伸閱讀②
台灣教會參與政治的簡短指南
文╱楊寧亞
在民主國家,基督徒爭取決策權的方式,可以分個人和團體兩路來進行。個人 方面,包括成為(或者積極支持適當的人成為)公務員或者參選各級民意代表, 下到里長,上到縣市長、總統。大家不要小看里長,當他決定這個里的父親節 活動要辦得盛大一點,這對幫助人們建立幸福家庭就是一個助力。
《結果》電子書的文章來源為《真理季刊》1-31 期期刊內容。
作者╱任耶利米 譯者╱吳約瑟 出版社╱傳愛家族傳播文化事業
東西方文化明顯不同,特別是東亞國家,百家百業,食衣住行,都長在儒家思想的土 壤上。儒家思想內涵廣大,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摘要得出,在這裡,與基督徒的事奉哲 學有關的一點是,它對「發展論述」這件事情不太有興趣。儒家看重實務,影響所及, 東方教會關心「如何提高禱告會的出席率?」勝過「我們為什麼要舉辦禱告會?」, 關心「如何讓更多人起來服事?」勝過「更多人服事對上帝的意義是什麼?」。 實務必須被看重,但是,如果主的工人沒有厚實的事奉哲學,在實務上其實走不了多 遠。這就好比清末,滿清政府只關心要引進船堅炮利,以為這樣就可以國富民強,不 思反省為什麼西方國家可以製造出那麼精良的武器,不思了解人家的宇宙觀、自然 觀、世界觀等等,結果當然依舊在各方面遠遠落後。
我從來不曾在論事奉哲學的著作中看到那麼大量的見證。這本書是給東方教會看的, 用典型東方的方式來表達,我認為十分有智慧,對於沒有思辯傳統的民族來說,故事 是親切的、平易近人的,入口後容易消化吸收。 作者師承富勒神學院的門徒訓練專家甘陵敦(Robert Clinton),後又糅和他自身的牧 養經驗和對儒家文化的體會,發展出這個實用的優秀論述。他指出,主工人的養成, 最主要的部分不只是恩賜才幹的培養,更重要的是他的內在生命,包括品格、態度、 對主的認識等等,而這就牽涉到主工人的事奉哲學,主工人的事奉哲學會塑造他的品 格和態度。作者說明儒家思想賦予「領袖」這角色「君王、老師、父親」三種內涵, 而主的工人普遍在「父親」這個部分掌握得比較不好。
本書不僅有助主工人找到自己的事奉哲學,有助教會建造,也是從事門徒訓練的寶貴 引導。我誠摯地推薦給所有服事主的工人,無論是全職同工或帶職同工,資深同工或 年輕同工,都可以從本書中獲益甚多。
作者╱賽德(RONALD J. SIDER) 譯者╱楊淑智、道聲編輯小組 出版社╱道聲出版社
過去,政治,一直都是台灣教會中不可談、不敢談、大家也沒有能力談的一件事。 ,因為「基督徒關心屬靈的事,政治是屬世的」「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 歸凱撒」 ;
,因為「立場不同,一談就吵架」 「談政治,會引起教會內部分
裂,挑起教會之間的對立」;
,因為沒有相關知識,也沒有尊重不同
意見的本事。原本關心國家社會的人,受洗加入教會後,往往也在順服的態度下 把內心的政治關懷收起來,學習作一個所謂「屬靈」的人。
姑且不說這四個字的意義如何被扭曲,就以它被扭曲之後的意義來看,教會實踐 這個主張的時機其實是選擇性的:對於政治人物,特別是政的基督徒(包括里長、 各級民意代表等等),教會平常很懂得找他們幫忙,大大肯定、珍惜他們為上帝 站在重要職分上,有助擴張祂的國,但是到了選舉的時候,這些肯定和珍惜就不 見了,教會不願意支持他們,甚至請他們不要在弟兄姊妹當中拜票,因為「政教 要分離,教會不碰政治」。這樣的現象,在國語教會尤其明顯。
台灣的民主化過程,是台語教會啟動的,一路走來,他們始終關注,始終支持, 始終不餘遺力;並且,台語教會向來都有著一對敏銳於社會不公義的眼,以及一 雙大力剷除社會不公義的手。但是,這幾年來有好幾位台語教會的牧師告訴我, 回顧過去,整體而言,這些政治參與並沒有真正解決不公義的問題,甚至導致更 多的不公義。他們也有「得不償失」的感嘆:用於傳福音、拯救靈魂的心力,明 顯受到政治事務的擠壓,幾十年下來,教會的體質漸弱,福音真道沒有進入下一
代的心。如果可以重來,他們在影響國家社會時會選擇更好的策略。
十一月三十日那一天,在政治上向來無聲的國語教會,竟然和台語教會連手,一 舉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站出了三十多萬基督徒,向政府以及社會大眾表達出一個強 烈的訴求:台灣法律必須維持婚姻的傳統定義: 「一男一女的結合」 。這次的政治 行動,是被性解放團體逼出來的——他們的主張眼看著就要化為法律,說甚麼都 不該再置身事外了。在這種時候,若還說「教會不碰政治」,對上帝是無法交代 的。 三十萬,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遠超過以往任何團體為了任何訴求而號召到的人 數。雖然媒體故意淡化那天的行動規模,但是這個數字畢竟產生了影響力,那眼 看著即將被制定出來的神所厭惡的法律,就這樣在立法院被擋下來了。
一方面, 「藉著參與政治來服事上帝」的眼光,在國語教會裡被打開了;另一方 面,國、台語教會在共同維護上帝心意中的家庭、婚姻相關法律的過程中,輕而 易舉地就擺脫了統獨問題的纏累,開始學習同心,開始學習合一,在上帝、在世 人面前,更像是一個教會了。
這幾年來,台灣社會的黑暗越來越深:家庭制度崩解、族群對立、貧富差距擴大、 食品安全出問題等等。 家庭制度應該崩解嗎?不應該。 族群之間應該對立嗎?不應該。 貧富差距應該那麼大嗎?不應該。 食品安全應該出問題嗎?不應該。
哪些事情是不應該的,大家還可以列出更多。所有不應該的,教會都應該讓它們 不要發生。這在主禱文中講得很清楚: 「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地上生活的一切,教會都要祈求上帝的心意實現。 台灣教會影響政治的潛力,不可小覷。所以,我們要謙卑學習,學習「劍一出鞘, 惡者就倒地」的準度。我們可不要向空揮劍,更不要劍鋒向己啊! 在歷史上的這個時刻,我很高興讀到賽德博士這本書,本書是台灣教會此刻非常 需要的。教會可以在當中學習到如何建立合乎聖經的政治神學、如何向社會提出 有說服力的訴求、如何拿捏參與政治事務的深度、如何作出合宜的政治表述、如 何避免教會在參與政治的過程中分裂等等。
西方教會也曾經活在「政教分離」這四個字的箝制下;1980 年代, 「藉著參與政 治來服事上帝」的眼光被打開,開始積極在公共事務領域表達意見;衝鋒陷陣一 段時間之後,1990 年代開始檢視過去的經驗(其中有不少是失敗、痛苦的經驗), 在神學和實務面都作出反省,提出更佳的參與方式。 我們在書中可以預見台灣教會未來可能會面對哪些挑戰,學習到可以如何面對。 當然,每一場戰役都是獨特的,不過,每一場戰役也都有共同點,能預先作好預 備的,何必輕忽、不在意。
例如,究竟該不該教導青少年正確的性知識?教了,到底是在鼓勵他們從事婚前 性行為,還是真的在保護他們免受性病或未婚懷孕的困難呢?在台灣,同樣都是 基督徒,同樣愛主,同樣反對婚前性行為,卻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結論。類似這樣 的艱難問題,還有很多。感謝主,台灣教會已經願意重新謙卑學習如何以更好的
方式事入政治事務,現在,大步邁開之前,若能學習了解如何出正確的政治決定, 作出相對周全的預備,臨事之時就能避免因倉促而導致的錯誤。
⚫
看待問題的規範架構(或說框架),對教會來說就是聖經,特別是我們 要把問題放在福音、救恩歷史的框架中來思考;
⚫
來自廣泛的社會研究和全球研究的結果,也就是對於人類社會的實情要 有全面的了解;
⚫
一套有系統的政治哲學,而這必須發展自以上兩者;
⚫
對特定問題有詳細的社會分析,這是指要仔細考慮每個問題、每個社會、 每個社群的獨特性。
2013 年,台灣教會的政治影響力爆發。2016 年的總統大選結果,將影響台灣未 來政治、社會,甚至教會前途的發展。在這之間,2015 年,懇請台灣國台語教 會都認真讀這本書,在上帝、在世人面前活出一個教會的真理,不受世俗政治立 場的羈絆,單單為主打美好的仗! 最後,我要很深地感謝翻譯本書的楊淑智姊妹,她盡全力擺上,在一個半月的時 間內就翻譯出這本又深又厚的書。我對道聲出版社同樣致上最深的感謝,他們引 介、出版這本書的過程,讓我再一次體會到一顆愛主的心,做起事來可以何等有 效率!有道聲出版社真好!
作者╱法蘭克.威歐拉(FRANK VIOLA) 喬治.巴拿(GEORGE BARNA) 譯者╱顧華德 出版社╱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出版社
我也百分之百相信,本書會在嚴肅看待信仰一事的每一位基督徒內心,引起巨大騷動:喜 歡的人會感到,本書是他們渴求已久的信息,帶給他們安慰、鼓勵,使他們大得振奮;不 喜歡的人會感到懷疑、恐懼、憤怒,不敢相信基督徒出版社竟然出版這種書。 作者把教會歷史攤開,對異教文化如何影響耶穌基督的教會,作了嚴謹、全面、深入的研 究。我們像是觀看一場公開的解剖手術,看著他一一指出身體中哪些部分其實是假造的、 被置入的、不應該有的,恍然大悟地了解到,為何這人活力不足,身體的彈跳能力不如預 期。作者判斷真偽的能力並非不容質疑,有些地方值得進一步討論,但是大體而言,這場 解剖確實是由聖靈發動,在上帝真光的引導下進行的,教會可以放心地根據本書來為自己 好好做個身體檢查。 為了幫助大家更準確地領受這個先知性信息,我在這裡提出三件很重要的事情,預備大家 的心。分別是作者對於教會建造的信念,以及他寫作本書的態度。
不曾經歷過十字架的人,無法建造真正的教會;不曾經歷過十字架的人,會建造出假的教 會。假的教會以人為中心,開端是人,目標是討人的喜悅,倚靠的也是人的力量。馬丁路 德區分十字架神學與華麗神學,前者可以建造出真正的教會,後者造的是假教會。這也是 作者的信念,他說: 「 」 (見 305 頁)
真正的教會以十字架為中心,由一個個經歷過十字架的人以生命連結而成,他們的臉孔雖 然個個獨特,卻擁有一顆共同的心臟,那就是耶穌,他們的血液也彼此流通,這個人從主 那裡領受到的的恩賜,藉著這流通的血液,服事了那個人或更多人的需要。血脈相通,肢 體彼此建造,每一個信徒都在這個有機的生命共同體當中,都有角色、都有功能,而且每 一個角色都重要,每一種功能都不可少。
這種「 」的信念,馬丁路德在改教時傾全力恢復,這個信念也貫穿本書所有篇 章。一個萬民皆祭司,繽紛蓬勃、活力充沛的有機生命共同體,不是單單讓幾萬人坐滿會 堂建築,就會自動出現的;即使是人類當中最優秀的腦袋,也規劃不出一個制度來複製她, 甚至連用來維持,也都不可能;而若沒有十字架,即使是世界上最有恩膏的領袖團隊、最 精心設計牧養架構,也激勵不出來。至於自稱是教會,卻只看重追求 ABC(Attendance, Building, Cash)者, 即使會友人數再多、會堂建築再大、奉獻收入再驚人,還是徹底失去 教會的本質了。 「 」的真理在當代教會中經常被傳講,卻很少被真 正相信。我們還是非常倚靠會堂建築、儀式傳統、組織制度、少數人領導。特別是少數人 領導這件事情,我們實在需要深切反省。初代教會的傳道人從事的是使徒性的事奉,他們 前往各處傳福音、植堂(腦子裡出現會堂建築了嗎?不,他們是根本沒有會堂建築的教會) , 他們在牧養上幫助地方教會,卻不是他們的主任牧師,他們不固定受薪於地方教會,在基 督身體中的地位也沒有比其他人更高。在初代教會,每個人都單單尊主耶穌為主,祂是教 會的實質領袖,而不只是精神領袖,是每個信祂之人都可以真正經歷到的,又真又活的主。
他揭發當代教會與真教會之間的差距,看似無情,但是我看得出來,他對教會非常有情。 看出教會的缺失之後,不愛教會的人會生氣、論斷、不再事奉。作者卻不是這樣,他依然 投身在教會建造的實際工作中,致力於活出真正的教會生活,活出真正愛的團契。並且在 忙碌的事奉中,深入洋海般的文獻,將隱沒的歷史慢慢梳理清楚,為我們寫就本書。 如果他不愛教會,何必費心?以他的能耐,轉去隨從世界豈不更快?雖然制度化的教會離 真正的教會那麼遠,他卻依然感謝他所成長在其中、滋養他生命早期的那個制度化教會。 如果他不愛教會,怎麼可能心存感謝?主張推翻一切、砍掉重練,豈不更乾脆?包容、忍 耐、憐憫,這是作者的態度,也應該是我們的態度。 過去兩千多年,教會遭異教文化滲入,令我們感到不勝唏噓。但是,我們在搖頭嘆息之餘, 可不要忘了,現在的教會依然在這樣的光景中,而未來,未來依然有未來的試探,罪人組 成的教會將難免還是會跌倒。然而,我們卻不要灰心,更不要丟棄她。她是基督的新婦, 新郎不知道祂的新婦病了嗎?當然知道。 祂卻依然接納她、愛她、尊榮她,依然引頸期盼迎娶她的那日。那我們又怎麼能丟棄她呢? 再說,這病了的教會正是我們建造起來的,我們若是丟棄她,另起爐灶,事情不是一樣嗎?
我們乃是要緊緊地與耶穌基督連結,緊緊地倚靠祂的十字架,在鋪天蓋地的污穢中,盡可 能脫離玷污、皺紋等類的病,盡可能趨近於聖潔沒有瑕疵的新婦(見以弗所書五:27)—— 上帝既然這樣指示我們,就表示這是可禱告、可成就的。
基督徒往往對初代教會有一種憧憬,幾乎把她等同於伊甸園,其實,初代教會也是一群罪 人的組合,必然有她的缺失和軟弱,她也只是那看不見的真教會的影子而已。是的,真教 會是看不見的,她建造在上帝的話之上,之內,之中。馬丁路德也這樣說過: 「 」 本書帶給我的衝擊、安慰、鼓勵和振奮,是無與倫比的。如果我有機會與作者面對面交通, 我要很深地感謝他,為我自己,也為所有在這真理難尋的末世中,依然有熱情建立真教會 的主工人。
(台灣基督教聯盟協會理事長.台灣信義會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
作者╱陳尚仁 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社
事件發生的頻率以及發生場所的多樣,顯示我們必須非常嚴肅地面對傳道人的 倫理問題。這不僅是實務上的必要,也是聖經對末世教會的啟示;撒迦利亞書 十三章 7 節記載:「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仇敵知道這一點,所以牠費盡心思 攻擊領袖,只要牠能夠讓傳道人跌倒,整個教會就垮了。《21 世紀教牧倫理 學》正正切合時代的需要! 本書不只「沉思」牧者的倫理,更指出解決方向;本書關切的層面深而且廣, 不限於性、權力、金錢這些明顯的主題,還包括較不凸出但同等重要者,例如 牧職勝任程度、與信徒的友誼、保密與誠實等等。傳道人在神學訓練之外,實 在也需要在這些主題上有良好裝備。
教會作為一個蒙愛的生命共同體,除了在神學之外,也需要在倫理紀律上好好 裝備傳道人、督導傳道人——為了傳道人的益處,也為了教會的益處。 華人教會向來很看重個人倫理,卻十分忽略團體倫理。本書九~十章特別強調 機構性腐敗(institutional corruption)的問題。傳統上,傳道人的品格、操守只 被視為個人的責任,事實上團隊也在當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是關鍵角色。這 種大染缸效應,我們其實都知道,但是每當傳道人出問題,一切的究責、懲 處、輔導、規勸都還是只針對個人,彷彿一塊布的顏色只決定於它自己,與缸 內的水全然無關。
作者陳尚仁牧師是時代的先知,是優秀的聖經學者,也是慈愛親切的牧者,特 別關心年輕人。我與陳牧師熟悉是在這十年間,是為了一起對抗 LGBT 運動。 我邀請他為台灣教會的年輕人開課;他以先知的犀利指出 LGBT 意識型態的破
綻,以學者的熱情教導聖經中的真理,以牧者的慈愛分享如何與真誠卻受騙的 人對話,對台灣教會的年輕人影響深遠。
2020/11/7
最近我們看到全世界一些大型教會、機構的領袖,好像一個個都出了問題,當 有人問我們這些事情的時候,該怎麼辦?最近有人希望我說明教會的立場,其 實很簡單,教會的立場應該是耶穌的立場,而不是所謂教會自己的立場。 我們若每次都要等教會說明的話,太慢了!不管是哪個教會領袖發生問題,我 們都要注意到底耶穌怎麼看這件事情,這是最基本的立場,而不是牧師怎麼 說,我們就怎麼說;最重要的是,耶穌怎麼說。
「 」(羅馬書八:28)我深信上帝使萬 事互相效力,只叫信靠上帝、愛上帝又謙卑的人得到益處。愛上帝的人一定無 往不利,在碰到任何不好事情時,還是可以靠主喜樂。而我們要知道的第一點 是,教會領袖跌倒是末後世代的屬靈爭戰。 仇敵不斷地在地獄裡面開會,專門要攻擊傳道人攻擊教會領袖。 這件事情真理堂其實常常講,可是有多少弟兄姊妹真的天天為教會領袖,特別 是領袖的家人守望禱告? 從 1980 年代開始,好多教會的主任牧師失敗。那時有位弟兄在飛機上遇到一個 撒但教的人,看到他在禱告,這位同工以為他是基督徒,就問他:「你為什麼禱 告?」對方說:「我在為美國的牧師禱告,要咒詛他們。」他給嚇壞了,他們真 的在咒詛教會領袖跟他們的家人,而我們竟然沒有起來為教會領袖守望禱告! 我們要認罪悔改,我們常會覺得教會領袖很厲害,其實他們跟你我都一樣的軟 弱。這是一場屬靈爭戰,仇敵知道牠的時間、資源也不多(牠們只有三分之一 的天使,而我們有三分之二),所以牠們加緊努力地攻擊教會,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攻擊領袖。領子跟袖子是一件衣服最容易髒掉的地方,所以不斷地有先知 性的預言出來,提醒末世的教會要為領袖守望禱告。
第二件事情,面對趙鏞基牧師本人,我們應該要用什麼樣態度?我們要知道實 情,不要以訛傳訛。 剛接到消息時,我都不回應,因為我必須得到第一手消息。我請教韓國教會的 宣教士,我請教跟中央純福音教會直接接觸的張茂松牧師,我問了很多人,包
括純福音教會公開發表的聲明。知道事實才能夠做判斷,很多時候我們資訊錯 誤就亂說話。跟我們沒有關係的事,能閉嘴是最好的。但我覺得對我們教會的 同工,我必須講清楚到底當中發生什麼事。 這次事件當然趙牧師也有責任,可是關鍵人物是一群教會的長老們,及趙牧師 的大兒子,他們要負很大的責任。多年前長老審核教會的財務,當時趙牧師的 大兒子開清潔公司,教會跟他做生意,且用比別人高好幾倍的價錢簽約。這是 長老會議同意的,趙牧師是主席,也簽字同意。這當中其實是包裹很多案件一 次簽字通過,一件件審核這些案子是長老們的事情。他們教會有一群長老非常 世俗化,讓趙牧師的大兒子有機會使用手段通過這個案件。 結果李永勳牧師接任主任牧師一職以後,開始清理長老群,解職了二、三十個 長老,這群長老就出來控告趙牧師。其實他們要對付的是現在的主任牧師李永 勳,這就是所謂的教會政治,他們要用趙牧師來對付現任的主任牧師。其實所 有人都還是很敬重趙牧師,可是家庭這個部分是趙牧師的軟弱。 他年輕的時候忙得不得了,常無法顧到家裡的需要。因為整個亞洲教會的觀 念,就是衝出去不停地服事。他在講道、寫書時都提過,當時趙師母想離婚, 他的岳母對趙牧師說:「你再不悔改,你的婚姻就完蛋了,你也不用服事了。」 所以他把禮拜一變成「師母日」。 他有十年不敢傳講跟家庭有關的道,因為他跟師母關係不好。他們沒有時間照 顧孩子,特別是老大,通常最可憐。因為爸媽忙碌又對教養不熟練,所以趙牧 師的兒子說過,他裡面有空洞,因為父母一直那麼忙,讓他沒有得到父母的 愛。趙牧師這個兒子讓人很頭痛,全韓國教會都知道。這讓我想到撒母耳的兒 子,神人也會生出罪人來,不會因為我們教會服事很忙碌,家庭自然會好,絕 沒有這種事! 所以我非常感謝楊師母,她花了極大的精神守住我們的家、我們的後方。我們 面對自己的家庭事奉一向戰戰兢兢。我到現在還是很緊張,假如我跟楊師母關 係出問題,我們家孩子出問題……「基督化家庭」還要不要繼續推動?這會讓 仇敵大得褻瀆的機會,所以我是提心吊膽地過日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常懇求大 家為我的身心靈及家人禱告。 趙牧師曾親自跪下來向全教會認罪,認他沒有作好主任牧師的罪,最重要的是 認沒有管教好孩子的罪。法官面對此案很生氣,當庭收押趙牧師的兒子,責備 他!因為最根本的問題是他兒子。法官甚至跟趙牧師說:「二審的時候,你就告 他!」趙牧師說:「沒有父親告兒子的,而且我們都是基督徒,不可以告官,這
是很簡單的原則。」最要命的是,很多長老都說不記得這件事,推託責任。所 以整件事情來講,趙牧師心裡面最深的內疚,是他的兒子。 而教會所有長老都有行政疏失。趙牧師本身沒有貪污,絕沒有這事。我們該用 怎樣的態度,面對一個被上帝使用四十年的牧者?不知道的事就說不知道,千 萬不要論斷,今天有些人不明白,隨便毀謗他們所不知道的,我真為他們提心 吊膽。聖經說這種人是「 」(見猶大書一:10)。我到現在還是 非常尊重趙牧師,我第一個反應就是為他代禱,求主幫助、安慰他,他一定非 常痛苦,請大家也為趙牧師禱告。
所以面對這個事件,第一,我們要知道這是屬靈爭戰。第二,我們要了解事 實,不要論斷。當然有些人是把趙鏞基牧師看得太高了,有些人是故意打壓 他,這些都不對,他跟你我一樣,都是上帝的僕人,我們不能讓人取代上帝。 上帝容許這事發生,也是讓祂的教會不要迷信人,上帝容許大衛犯錯,並把他 的事公諸全世界,不是要羞辱大衛,是要我們禱告警醒!假如大衛都如此,我 們沒有人可以例外。第三,我們要知道家庭、職場、教會,這三方面都是服 事,我們要好好地為我們的服事禱告,求主給我們恩典,讓我們在這三方面都 做得好。雖然不可能完美,起碼都要 60 分。 這三方面的時間安排是要命的問題,所以每次禁禱我們都要為時間安排好好地 禱告。我在時間安排這件事情上,已經想了幾十年,因為一天到晚都在面對這 個掙扎。 上帝第一,沒有問題,但我把家庭、職場、教會全擺在上帝面前,這些在上帝 的光中都是呼召。G12 的概念是先顧好自己身心靈的健康,才能顧及到家裡的 需要;老式的中國教會、韓國教會受儒家影響,大概都是上帝第一,教會第 二,家庭第三,自己第四;美國的教會則是上帝第一,家庭第二,教會第三, 自己最後。其實家庭、職場、教會這三方面都是事奉,我們要求問上帝,上帝 是慈悲、有智慧的上帝,一定會給我們智慧安排時間。 求主賜下智慧、啟示的靈給我們,而且需要團隊的幫忙,讓我們每天禱告、警 醒。有人問我怎麼安排時間,我說:「就是禱告,求上帝幫助。」其實我不是只 有禱告而已,還要會作計畫。分配時間沒那麼簡單。每一天、每一個禮拜我都 需要規劃時間,每個月、每季禁食禱告,我們都是在清點自己。 耶穌說要禁食,我們就禁食,有重大問題的時候要禱告,沒重大問題的時候也
要禱告,因為總要警醒禱告,等候主再來。主很快地就要來了!上帝已經對全 世界祂的兒女發出預言:「我很快地就要回來!」 所以我們要趕快起來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我們要為自己的時間表、家 庭、教會、職場禱告,並且我們需要團隊的幫助。很多時候我們不健康,是因 為不懂活在愛的團隊裡,我們要用團隊幫助我們健康,幫助我們把三個呼召做 好,讓我們活在真正愛的團隊裡,把在教會裡面所學的,用在職場、家庭、教 會。
很多人提問:趙牧師的書可不可以看?他的特會可不可以參加?可以! 耶穌告訴祂的門徒,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子上,教導律法(Torah) ,雖然他 們能說卻不能行,但他們提到聖經的教訓門徒一樣要遵守,只是不要效法他們 的行為(見馬太福音廿三:2-3)。我們要跟隨上帝的話、上帝的命令。 趙牧師是屬上帝的人,我打從心裡面敬重他,不要毀謗他,我們千萬不要毀謗 自己所不知道的。對任何一位出狀況的領袖,若他們認罪悔改,我們都要心存 慈悲、憐憫的心,論斷人的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要判斷卻不要論斷。
根據我服事主四十多年來的觀察,在台灣,台語教會比較熱中政治參與。他們 的政治參與結果,有褒有貶。台語教會推動台灣的民主化,始終不餘遺力;並 且,非常專注於拔除社會不公義的問題。但是,這些政治參與並沒有真正解決 不公義的問題,甚至導致更多的不公義,而且他們用於傳福音、拯救靈魂的心 力,明顯受到政治事務的擠壓,導致教會體質漸弱。而國語教會長期以來總是 刻意和政治保持距離,就像大家都聽過的,「教會不談政治」。國語教會致力於 教會增長,過去四十年來,的確帶來很大的成長,但也因為長期以來忽略政治 參與,導致教會對國家社會沒有多大的影響力。 2013 年十一月三十日,在政治上向來無聲的國語教會,竟然和台語教會連手, 一舉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站出了三十多萬基督徒,和社會大眾及各行各業,一齊 向政府表達出一個強烈的訴求: 台灣法律必須維持婚姻的傳統定義:「一男一女的結合」。三十萬,這是一個驚 人的數字,遠超過以往任何團體為了任何訴求而號召到的人數。 那眼看著即將被制定出來的上帝所厭惡的法律,就這樣在立法院被擋下來了。 1130 的成功經驗,使台灣教會起了質變。一方面,「藉著參與政治來服事上 帝」的眼光,在國語教會裡被打開了;另一方面,國、台語教會在共同維護上 帝心意中的家庭、婚姻相關法律的過程中,竟然因此擺脫了統獨問題的纏累, 開始學習同心,開始學習合一。 台灣教會整體往後應該和政治保持什麼樣的關係呢?如何才能預防不愉快的經 驗?如何看待彼此的關係,才不會太苦惱呢?
對於教會與政治之間的關係,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種主張:一是政教分離,二 是政教不分,三是政治區分但不分離。
政教不分的意思,顧名就可以思義。而在歷史上的相關實踐,有時是政治介入 教會,想以政治的方式管理信仰的事情;有時是教會介入政治,想以信仰的內 涵決定政治事務。 第四世紀初期,羅馬國王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信仰是整個羅馬帝國的合法宗
教。國家規定所有人都必須信耶穌,不可以選擇其他信仰,這曾經為教會帶來 益處,也曾經為教會帶來傷害。益處很明顯,人們因為必須生活在基督信仰的 環境下,人生中會有更多機會真正認識耶穌,真正經歷耶穌。 壞處是,一個人內在的靈魂是不是真正信耶穌,不是可以藉著外在的規定來決 定的。一個人一生下來就被貼上基督徒的標籤,並不表示他就真的是基督徒 了,也不表示他日後會是基督徒。一個人一生下來就被貼上基督徒的標籤,倒 是意味著,教會不必傳福音,不必領人信耶穌,進而失去生命力;不前進的水 是死水,一切的腐敗就開始了。最後,當國家有權力判定一個人的信仰是否純 正、是否為異端,政治勢力凌駕於教會之上,帶給國家、帶給教會的都不是祝 福。 其他政教不分的例子,最值得一提的可能是政治力在改教運動中的強大奧援。 而馬丁路德受天主教會反擊、迫害時,也是因為得到當時貴族的保護才倖免於 死。這是政治對教會的一大貢獻。另外,加爾文在地上建立神權政治、嘗試 將上帝的旨意變成國家法律的努力,但並沒有成功。
政教分離最初的意義是指,政治不可以介入教會,後來人們提起這個詞時,卻 是用來指教會不可以介入政治。 英國清教徒前往美洲建立獨立國家時,為了避免英國政府干預、傷害教會,強 烈地提出政教分離的主張。政治得不介入教會,教會在宣揚聖經真理一事上享 有充分的自由,這個情況直到一九六○年代都滿穩定的。 一九七○年代之後,美國社會道德敗壞的情況,每況愈下,福音派教會感到必 須站出來阻擋那黑暗的趨勢。他們幫助共和黨取得政權,並且從教會內推出許 多基督徒候選人。只是非常遺憾,這些為著崇高理想而從政的基督徒政治人 物,後來在道德上都出問題,人們對教會參與公共事務的政治的印象不佳。 一九八○∼九○年代,美國政府立法要求教會退出政治,甚至禁止人們在公共 場所讀聖經、禱告。政教分離的意義,從這個時期開始改變,表面上教會不得 干預政治,其實是政治介入教會,迫使教會在公共事務上噤聲,讓教會開始受 到政治力的干預。前些日子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五票對四票的決議,明顯地看 出,這樣的決議已經違背美國立國的精神「政治不得干預教會的原則」,讓教會 進一步失去了信仰自由。
政教要區分但不分離,簡單地說就是,教會應該影響政治,但是要用正確的角 色、在正確的界線內發揮影響力。這是我們教會的立場。說明如下。 ⚫
不分離
不分離,指的是教會應該影響政治:每一個基督徒在地上擁有雙重角色,是天 國的百姓,也是地上國家的公民。一個人只要活在地上一天,這兩個角色就在 身上一天,無論人在何處總都同時在身上,不可能放下任何一個。既然如此, 那麼基督徒就必須都予以關心。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光、世上的鹽,基督徒 與教會應當在地上有好行為,在各行各業運用上帝給我們的恩賜、名分、角 色、權柄,把祝福帶給這敗壞的世界。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教會應當正確地 透過個人及團隊,使用上帝以及國家認可的權柄發揮光與鹽的影響力。 ⚫
要區分
讓我們從認識耶穌這段話說起:「 」(馬太福音廿 八:18-20)這是基督徒相當熟悉的一段話,特別是在提到佈道、宣教時,更是 一定會引用。 但是,大家對這段話的認識,往往側重在「 」;而在有 留意到「 」的人當中,又似乎總是把「 」理解成「反正就是所有的權柄」「很厲害就是了」。事實上,基督徒 需要好好認識什麼是天上的權柄,什麼是地上的權柄。 天上的權柄,指的是奉耶穌的名禱告、傳道、趕鬼、醫病等等,目的是建造天 國,而天國在人的心裡。地上的權柄,指的是行使我們在各個場所中的角色, 被賦予的那些權力,目的是祝福我們所存在的時空,例如爸爸這個角色有領導 家庭的權力,商店老闆這個角色有決定營業時間的權力,而公民這個角色有參 與政治事務的權力。 完成大使命既然需要使用到地上的權柄,這就表示,基督徒必須祝福我們所存 在的時空—政治,當然包括在內!
使用天上的權柄時,要按照天國的律;使用地上的權柄時,要按照地上的規 則。 按照地上的規則是什麼意思呢?無論是在極權國家或民主國家,這話都是指要 取得作相關決策的權力。而非常幸運地,我們這一代活在台灣的基督徒,有相 對平等、相對公開的機會可以取得這些權力,因為這是一個採用民主體制的國 家,爭取決策權的機會,人人平等。 在民主國家,基督徒爭取決策權的方式,可以分個人和團體兩路來進行。個人 方面,包括成為(或者積極支持適當的人成為)公務員或者參選各級民意代 表,下到里長,上到縣市長、總統。大家不要小看里長,當他決定這個里的父 親節活動要辦得盛大一點,這對幫助人們建立幸福家庭就是一個助力。各部會 首長、縣市長、總統的一個決定可以影響多少事情,這大家就都很清楚,不必 我多說了。 團體方面,與此有關、要注意的是,教會不能直接拿著十誡命令社會大眾遵 守。這樣的命令是無效的。無論這些教導有多麼美好、多麼珍貴、多麼重要, 我們就是必須按照地上的規則走。教會想扮演上帝的角色,對政府發烈怒,嚴 厲指責立法委員道德淪喪、眼瞎心盲,是不應該,也是沒有用的,我們應該使 用地上公民團體的身分角色,對國家政府發聲,才是正途。 地方堂會是一個在內政部登記立案的宗教組織,有關地上事務的一切都要按照 地上的法律,例如會堂的建築要符合消防安全法,每年要向財政部呈報財務資 料,不得從事商業行為等等。在政治方面,按照地上的法律,地方堂會不得提 供政治獻金,更不可以要求政府實行什一奉獻; 但可以舉辦集會遊行、發表政 治談話,用人民團體的角色與權柄來影響國家社會。 ;
過去幾年,基督徒有著比過去更多參與政治的經驗。最近一次我們可以行使地 上權柄的,將是 2016 年的大選。對此,我有更具體的原則提供給大家: 無論是選總統或立法委員,每個基督徒都要按照良心的原則,將選票投給品格 純正、政見符合聖經真理的候選人和政黨。基督徒應該看重道德勝於專業。在 立委選舉方面,台灣特有的選舉制度,有兩個原則:區域性立委的選舉,只要
品格、專業好的候選人,都可以選,不必特別考慮他們所屬的政黨;而不分區 立委選舉,則是要選擇有正確價值觀的政黨。以上這兩種 選票不需要都投給同一個政黨。 2016 年有一些非藍非綠的中間小黨出現,我們要 特別留意這些小黨的價值觀,其中有些明顯 和聖經的價值觀敵對。我們要求主為我們 興起一批批蒙召的基督徒進入台灣政壇。 地方堂會不合適出面以團體名義組織政黨。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台灣的立法院, 政黨之間往往必須透過協商的方式, 來推動各自支持的法案,例如 A 政黨 為了取得 B 政黨的支持,好通過 a 法案,所以只好接受 B 政黨所 支持、卻違反 A 政黨信念的 b 法案。 若教會組了政黨,在協商過程中面對 必須支持違反聖經真理的法案的情況, 教會將失去作為教會的地位,在上帝、 弟兄姊妹以及社會大眾面前,都將 難以交代。 地方堂會不合適直接組政黨,投入選戰。 但是,地方堂會應該鼓勵有從政呼召的 個別基督徒參選,並且最好可以連結有 共同異象、信念的基督徒組政黨,甚至 若有未信的政治人物有相同理想, 也合適連結加入。例如,組織一個主張 健康社會、幸福家庭,反對仇恨、反對 虛謊的政黨。這樣的政黨,在社會大眾 面前不代表地方堂會,但地方堂會 應全力代禱支持,也合適為他們 站台助選。有從政呼召的基督徒
★
若在既有政黨中發揮影響力, 那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我們求主帶領台灣教會經過 2016 年的大選之後,可以更成熟地來面對台灣政 教的關係,為台灣帶來更進一步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