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 , CHUN-TENG ARCHITECTURE PORTFOLIO National United University 2014 - 2017
Chun - Teng Lin 林駿騰
00 ArchitectureD esign
Accounting Render
五專時期的我 - 所修的科系是企管科系,輾轉走上建築系 這條路上。起初剛轉學過來的我,對於任何事物`都是新鮮 陌生的,適應不良的症狀在我身上完全體現;幸好後來利用 自己心態的調整,期許自己能像一個海綿一樣,不停地吸收 任何的知識,才慢慢地對於設計思考有所己見。 這些年來,對於建築終於有些想法,聽著大大小小的評圖, 完成不同的作品,以及操作不同類型的競圖等等,更加讓我 深信在這條路上,永遠不能有停滯不前的時刻。 當人們在地面上行走,人會透過地形的起伏與地面產生互動。 如果你上山,你將有開闊的視野。如果你進入山谷, 你會感覺被包圍、你會感到重力的作用;當你走在斜坡上, 你會感受向下拉的重力。但今天,無處不在的城市都是平坦 的。地板是平的,樓梯台階也是平的。 我們該探討的是 : 對於空間與周遭環境該如何去改變? Adobe Photoshop Adobe Illustrator Grasshopper Keyshot Lumion CorelDRAW Adobe Revit SketchUp AutoCad
INDICE
01 02 03
House on Stage
01
Museum Design
04
Sky Dance
09
Rock Code
13
浮
島
19
不
止
27 29
Sperposition green ramps
34
Temple Theatre
41
House on Stage 錯落在舞台上的住宅空間
01 彼此的互動, 在一致的水平樓板中消失, 唯有打破這些固定的水平線, 1
才能增加這些空間裡的交流與互動。
以量體堆疊 圍塑出中庭
串整個住宅的空間。
形成雙螺旋的意象
N
N
N
2
作品名稱 : House on Stage 業主 : 舞蹈老師 家庭成員 : 年輕夫妻、小孩(兄妹) 地點 : 苗栗市 用途 : 小型住宅 結構系統 : 鋼筋混凝土 建築高度 : 三層樓 N
建築樓層 : 六層樓(樓中樓) 在極簡主義下,突破枯燥乏味 的垂直水平成為我們首要學習 的課題。 此次設定業主為舞蹈老師,為 了能夠呼應舞蹈與音樂當中的 律動,便將【螺旋】以及 【錯層】設定為主要設計元素 並增加各個空間的趣味性。 最高樓層設置了特色空間- 舞 蹈教室作為對外交流用途,同 時將屋頂設計成連續性的綠色 草坡,打破對於屋凸的刻板印 象。
3
N
N
Museum Design 美 術 館 設 計
夜
市
才
-英
站
車
火
後
02 栗
市
-苗
縣
栗
苗
我們試圖去了解我們的
外的結合? 透過美術館的設計呈現出
4
在夜市裡,棚架因材料簡易、搭建快速 方便,備受到大量地使用,是夜市的特 色之一
攤販與顧客溝通的虛空間,藉由複合的 廊道去延伸意象串連在一,讓遊客能 以不同角度觀賞展品
在夜市裡,垂直水平的動線,是英才夜 市最方便的配置排列
將攤販與展覽館畫上等號時,每個錯開 的空間就是等著顧客體驗的空間美食!
發展原因 空間形式 攤商差異 業時間 屬性 以街廓為 早年從逢甲大學 發展,有 大部分 周邊開始聚集攤 觀光 固定店面 是每天固 每天晚上 逢甲夜市 夜市 商,慢慢往周遭 以及流動 定業 擴大範圍 攤販 過去是從縣政府 以矩形空 周圍開始沿街聚 地簡單圍 集成夜市,後因 塑出垂直 攤商沒有 一、三、 觀光 英才夜市 固定 五晚上 夜市 種種因素被聚集 水平的動 到現址英才路空 線做為發 展 地
住宅區
經路線
18:30行
住宅區
垃圾車
Exhibition
攤商、清潔 辦公動線
後站
英才路為火車 主要幹道
一般遊客 動線
住宅區
居民、學生 動線
國華路、 正發路為串聯 道 英才路重要幹 行車主要動線 人行主要動線
5
展覽空間 A
展覽空間 D
空間 20m*20m*14m(H)
空間 18m*30m*8m(H)
- 用於展出特定裝置藝術
- 專門給學生展出作品等
展覽空間 B
展覽空間 C
空間 12m*15m*10m(H)
空間 10m*12m*5m(H)
- 用於展出當地相關展覽
- 用於展出兒童美術畫作
民眾
民眾
攤販
展覽品
Design Process 2
1 將四個不同大小
將展覽空間D虛化,
的展覽空間量體
和大廳融合在一讓
,思考配置在基
動線上能用更自由的方式,
地上的關係。
選擇自己想去體驗的空間。
3 將各個空間全部
4
空間打散後,再往上增加 複合式的廊道,不僅可
打散開來,目的
以增加整體虛實空間的
是要呈現出每個
層次感,更能拉出
攤販穿梭在其中
原本缺少的中介空間。
的體驗。
5 最後再利用概念裡的棚架,讓大 廳整個完全開放通透,讓其他出 入口也能有過渡空間。
展覽館C 大廳
辦公空間
Section A-A’
0 2m 4m 6m 8m 10m
倉庫
6
女 廁
男 廁
準備室
準備室 展覽館B
展覽館A
A
A’
展覽館C 貴 賓 室 音 控
準備室
後 台
男 廁
務中心
女 廁
演講廳 展覽館D
工作坊
1 Floor Plan
男 廁
女 廁
0 3m 6m 9m 12m 15m
機械室
D
員工停車場
卸貨區
UP DN DN 館長室 董 事 長 室 倉庫
研究室
倉庫
辦公室
會 議 室
B1 Floor Plan
7
0 6m 12m 18m 24m 30m
2F Floor Plan
0 6m 12m 18m 24m 30m
Roof Floor Plan
0 6m 12m 18m 24m 30m
棚架系統 雙層玻璃採光 格柵遮陽板
複合式走廊
公共空間
辦公空間
8
Sky Dance
台灣鐵路局舊有員工宿舍 - 改 建 背 客 旅 館
後
火
苗
車
栗
站
縣
-鐵
路
宿
舍
03
-苗
栗
市
介於 <苗栗火車站> <英才夜市> 以及 <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 的核心位置,卻於90年代 遭到荒廢閒置。
9
舊有員工宿舍遭到遺棄,使得遊客不願意
英才夜市
經過基地
苗栗火車站
基地現有的建築物各自散落,缺乏串聯每棟建 築的中介空間,少了可以交流的公共空間
建 中 街 地 下 道 英
道路常常只是被視為服務作用,直接破壞了基 地的容貌,缺乏一些緩衝空間,再加上基地有
才 路
過多的違章建築,每棟建築物又各自被圍牆包 覆起來,使得社交行為大幅的被抑制。 基地西側建築緊鄰英才路,缺乏留設人行道的 緩衝空間。
視野方向 人行動線
苗栗鐵道文物 展示館
苗栗英才夜市 出外旅行的背包客和夜市裡的攤販,一樣具有 高度的流動的性質,藉由分析去結合兩者流動
利用建築物舊有的歷史記憶-山形牆 結合現代建築的格柵創造出新的語彙,保留最 原汁原味老屋樣貌。
的特性,延續英才夜市的元素 : 光影的錯落、 人潮與攤販之間的虛實變化,去創造出與夜市 相互呼應的背包客旅館。
10
Design Process
01
02
舊有的建築物,
利用格柵去重新詮釋,
參雜著違建與不堪使用。
舊有建築物的屋頂。
03
利用錐體作為整個基地與
將夜市攤販的量體轉 換成住宿單元的量體
2014
11
04 周遭的軸心。
2015
2016
18
2 Floor Plan
0
4m
8m
12m 16m
20m
3 Floor Plan
0
4m
8m
12m 16m
20m
用餐空間
餐廳 用餐空間
辦公室
服務台
大廳
Section A-A’
0
1m
2m
3m
4m
5m
12
Rock Code
城 市 事 件 再 現 與 空 間 再 造
後
火
苗
車
栗
站
縣
-英
才
夜
市
04
-苗
栗
市
「城市生活是公共性的、開 放的,是外向而彼此關聯的 ;城市生活也可以是 私密性的、內向的, 可以容納個人安居所 需要的寧靜與私密性。」 13
Contents
Site
: : : RC :
127 Lobby
N
2F ï¼&#x152;
3F
W
E S
14
Urban image
藉由舊城區的觀察,我們發現南夜舞廳存在的意義, 除了延續著歷史的記憶,作為中區活化的重要地標外; 更期待透過空間改造的過程可以納入更豐富的議題, 括基地的復原與改建、新舊文化的結合等, 並結合中區時空背景的映象,以區域整體意象轉型為 南夜舞廳的象徵。
: Ⅰ.
Ⅱ.
15
User behavior
45m2
15
60m2 96m2 50m2
20 32 15 6
6 120m2 100m2
16
Concept
攀岩場
機能轉化 完整性
破碎化
重新組成
造型語彙的轉換 光滑的岩石就像建築一開始光鮮亮麗,經
皮層框架
皮層轉化
過時間、環境的洗禮而破碎化,而活化則 是將它重新組成映像化,進而利用攀岩的 運動穿透整個健身中心,讓岩石這個意象
屋頂造型
造型轉化
覆著空間。
4F
)
2F
1F B1
17
)
A B
B’ 拆除既有 新增結構 補強結構 動線分析 原有平面圖 S=1/80 0
藉由攀岩運動貫穿樓層, 使得樓板得以挑空, 增加空間彼此 的穿透性。
A’
一層平面圖 S=1/400
拆除既有 新增結構 補強結構 動線分析 原有平面圖 S=1/ 800
將 健 身 房 設 定 在 保 有 夾 層2 F, 是為了讓使用彼此能互交交流, 使挑空空間能成為舞台的映象, 展現給他人的意象
二層平面圖 S=1/400
拆除既有 新增結構 補強結構 新增樓板 動線分析 原有平面圖 S=1/80 0
大樓梯 延續既有的環形空間, 增設一座區隔外界的樓梯, 作為中介空間
二樓夾層平面圖 S=1/400
拆除既有 新增結構 補強結構 動線分析
外 樓梯 區 分 出 戶 外 與半戶外
原有平面圖 S=1/80 0
使 人們 走 樓 梯 時 ,
攀 岩場
可 以吸 引 到 其 他 人 注意, 利 用垂 直 動 線 串 聯 空間,
轉化
利用攀岩的意象, 圍塑出凹凸的空間, 透過半開放的樓梯 形成中介空間
三層平面圖 S=1/400
進 而創 造 出 不 同 的 空間劇本
A - A’剖面圖
B - B’剖面圖
18
浮島 二 坪 校 區 設計學院規劃案
校區
坪
二
-
學
大
合
聯
立
國
05 栗
市
-苗
縣
栗
苗
「延續院落的建築空間, 將原有的和院垂直化, 讓原本的開放空間 合為一體,層次延伸為 公園、廣場以及操場, 讓校園能夠更適合學生 19
作各種活動。」
Contents
Site
Image
開放空間 教學空間 住宿空間 娛樂空間
綠帶植栽
空間分布
是學校歷史悠久 的標的,是象徵回憶 的重要指標。
人行路線
夏季風花
因地勢有高低差, 四周建築物又封閉, 以致行人無法輕易接 觸到綠地。
一柱擎天
車行路線
交通軸線
中庭花園
蒲公英 將蒲公英轉換成 飛翔至各地的設計人, 並利用漂浮作為設計 發想。
垂直挑空 利用垂直挑空的 尺度感,改善對於既 有空間的封閉印象。
停車空間
冬季風花
空間阻隔
和院配置
全校最大的開放 空間-操場,因為阻隔 導致人群無法延伸到 中庭花園。
延續既有的合 院配置,並結合垂 直、漂浮等元素創 造空間。
20
Design Process
=
+ 量體圍塑
既有
= 重組
+ 量體切割
= 垂直院落
= 動線
21
封閉綠地
量體旋轉
+ 量體抬升
開放院落
+ 廊道與走道
垂直結構動線
Structural Analysis
� � � � 結構上採用『� � 懸吊系統� 』以及『� 梁柱系統』
� � � � 結構上拉索兩端錨固節點設計採用了鑄鋼節點� ,
的混和結構,利用厚度� 80� cm� 的承重牆形成大型
上節點錨固定於方體或厚牆內� ,� 與其焊接固定� ;�
的柱子,利用大型鋼索懸吊�整個梁柱系統的量體。
下節點固定於2層鋼樑,與鋼樑焊接為一體。
空中廊道 � � � � 結構上利用『� � 懸吊系統� 』採用四條鋼索垂吊 橋梁的重量,節點由兩邊承重牆固定錨點,利用鋼 板、鋼索將屋頂與樓板固定在鋼索上。
A - A’剖面圖
22
23
24
25
26
不止 「陳文成事件 - 紀念廣場」
區
校
學
1號
大
灣
臺
段
立
四
國
路
06 福
斯
羅
區
安
大
市
北
臺
「透過未來廣場改善, 讓更多人願意至此紀念駐留並 熟知「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 名稱而瞭解事件的經過與 後續紀念始末,俾使本校 教職員工生乃至臺灣社會對此 事件有更多的了解及省思。」 27
28
「時空翻轉高屏溪 左岸時代印記 - 眷村活化」 競圖比賽-第二名
村
眷
厝
塊
六
市
東
屏
三
村
07 雲
凌
、
村
七
鵬
-大
市
東
屏
「大面積的眷村因社區型態 產生封閉感, 在人們不再居住於此後, 人文氣息已不復在如何重新 定位此區域的特性並針對 問題解決,創造新生命 為此區域重要的課題」 29
時代印記: 1963-1965 年南機場基地擴大建設,婦 聯會主委蔣宋美齡夫人在此造空軍眷屬 的住所,並分為大鵬七村及凌雲三村。 凌雲里於民國 52 年(1963)從長安里分 出,因是國軍飛行員的眷村「凌雲三村」 所在地,故命里名之時則延眷村名稱 命為凌雲里。面積 0.2477平方公里。 鵬程里於民國 54 年(1965) 從長安里 分出,為早期國軍地勤維修員的眷村, 稱為大鵬七村,故命里名之時,則沿並 配合軍種命里名為鵬程里,面積為 0.8884 平方公里。 此區域空間之建物皆有以下特點: 建物相連,第一間可以看到最後一間; 黑瓦片加鐵皮;白牆紅磚;紅色大門; 紅色大門三角柱水泥塊防止圍牆倒塌, 為眷村房屋獨特之處。 30
31
32
33
Superposition green ramps 「MILAN RESIDENTIAL COMPLEX」
n
tio
sta
m2
oia
Gi
+
eet
g kin
r
Pa
08
sta
i att
B
i
nn ova
Gi
i
ell
Pir
str
「When we look around the urban texture of the surroundings, the public space around the site responds the traditional road axis. It forms a special axis of vision from Milano Centrale Railway Station come with our site to Biblioteca deigli Aliber and even connect to Porta Garibaldi train station.」
34
#1_Base analysis SITE | Giovanni Battista Pirelli street |Parking + Gioia m2 station
SITE Porta Garibaldi train sta on
Biblioteca deigli Aliber
Milano Centrale Railway Sta on
When we look around the urban texture of the surroundings, the public space around the site responds the traditional road axis. It forms a special axis of vision from Milano Centrale
Railway Station come with our site to Biblioteca deigli Aliber and even connect to Porta Garibaldi train station. We continue the concept of classical caseâ&#x20AC;&#x153; The Virtical Forest â&#x20AC;?
[Courtyard layout]
in our neighborhood. As a complex resident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respond much to the land. Let our site could creat a great deal of green
[ Ver cal Greening ]
to connect the environment. Besides, we observe that there always be a garden in the courtyard of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 but it could not connect to th ouside environment. So we break it into open and put it into our diagram. The most special texture of the surroundings is nothing but the curve but soft lines of Palazzo Lombardia. The circle circulation in the Milan main road is also remarkable. Then we follow these characteristics to form the massive
[ Fabric bric b rii ] 35
and the shape.
#2_Diagram
Massive seperation
Ground Continuity
Continuing the axis of the site analysis, we cut the massive into two buildings along with the high and low drop. Maintaining the penetrating of resident vision, the people could follow the axis to look forward to Bibioteca deigli Aliber.
Through seperating the building into two massives, we creat an open style courtyard to make it connect to th ouside environment.
Vertical Circulation
Green blet Continuity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who exercises on the ground floor extend to the higher level, we use the ramps as the intermediary space where links the complex space. The ramps rise to 6 floor so that we could overlooking the whole surroundings when we get up the ramps.
The ramps not only connect the spaces but also be a continue of the green belt. It makes the space of architecture coexist with the nature and lets people exercise easily on the green ramps.
36
#3_Design Target & Layout Lane
Court
Tree Lane Commercial 80m2 Commercial 80m2
Hall
Shopwindow
Commercial 100m2
Fountain
Commercial 100m2
Table zone Community Tree
Level 2-5 Floor Plan
Ramp
繺P1350x70
0
繺P1350 x700 00
Commercial 80m2
繺P1350x7
Ramp Sidewalk
Commercial 80m2
Level 1 Floor Plan N
Court
25M M
5M M
Core
Level 7-14 Floor Plan N
6M M
30 M
Roof Garden
58m
Platform Triple Resident Double Resident
Green on Ramps
Sky Garden
22m
Ramp
DN
Single Resident UP
Double Sprial Ramps
6m 4m
Community Core Open Space Parking
TARGET | SECTION
37
2M
10M
#4_Type & Structure
ramp
Concrete Slab
Core
Elevation
#5_Scene Figure Balcony
Rampes
Main entrance 38
39
40
Temple Theatre 「2017 Theatre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
新
新
竹
竹
市
市
民
-緊
眾
鄰
活
動
中
心
市
、
城
市
美
學
館
09 中
正
台
夜
「Life is drama and drama is life. we imagine from the scene of Hsinchu life, chasing the past context of urban , The temple story that support the spirit of people living in Hsinchu , like the heart of a village, contains the resident`s daily life,
41
the outdoor traditional drama for town gods, pious prayer ceremony.」
941697
Temple Theatre Life is drama and drama is life. we imagine from the scene of Hsinchu life, chasing the past context of urban , The temple story that support the spirit of people living in Hsinchu , like the heart of a village, contains the resident`s daily life, the outdoor traditional drama for town gods, pious prayer ceremony. To assemble these two entities, a temple and a theatre, a architecture was created, which allows people to be in complete immersion in lively ascription.We convert the layout of Hsinchu Town God Temple, in the site of the center build a black box, entrance start in Zhongzheng night market began symbiotic livelily .The structure of scaffold as like the temple roof , each show gives a special atmosphere , and the soft material - cloth, to create shadow diversification.We hope to accommodate multiple performances, all the while remaining within the idea of flexibility ,like the lighting units of the stage performances, the removable outdoor-traditional-drama , busking-performances with no distance .Through the fabric to define the distance of the performer and the audience.The structure is use the light frame to define the flexible or fix performance space ,giving the audience and performers great liberty.
Urban context & Design concept | “Temple ” Urban Cluture Hsinchu Du Cheng Huang Temple
Stroll down the street
Pilgramage Nat ional Hsinchu
Chinese temple worship
Living Art Cent er Zhongzhengt ai Night Market Temple
Hsinchu Public Act ivit y Cent er
Space
Width & Narrow Dark & Light
Life
Daily routine Gather activities
Half
Open
Blackbox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response
A
night market
6
theatre view conncnt night market
5
green park former theatre
B
B’
1 4
3
2
A’
former market drama street entrance theatre vendors
Site plan
7
1 Ticketing 2 Restroom 3 Fixed Stage 4 Backstage 5 Storage 6 Outdoor flexible stage for dusking 7 Outdoor flexible stage for tradition drama
passive movable Electronic floats facilities booth service entrance
4
4
6
7
Plan
3
Temple theatre 1 4
3 5 6
Post Office
7
1
busking perfroming 12-18 100% feliexble audience&performer
musician performing 09-22 30% feliexble chair&stage moved
2
7
1 Frabic rain dampener 2 light frame 3 primary loudspeaker 4 houselighting 5 expanded metal mesh ceiling scrim 6 stage lighting 7 enclosed control booth
traditinal drama performing
A - A” Section
Green park
09-14 50% feliexble truck-stage
B - B” Section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