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inute read

Home but not alone

宅家不孤單

文 : JANE ZATYLNY

Advertisement

這時需要更多自我空間 , 更多 冥想和睡眠 , 更多快樂時光及 放鬆 , 更多與自然相處 , 更多 愛 , 以及與在意的人更多聯係。

新冠疫情爆發前 , 我正努力戒除電子媒介癮。

因爲花在太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上 , 而且開 始影響到睡眠與健康 , 於是我決定作出改 變 , 花更多時間與家人和朋友面對面交流。 不過 , 疫情爆發 , 活動被取消 , 餐廳酒吧 被迫關門 , 而我們被告知待在家裏 , 我的生活再次改變。

現在我回到了過去 , 沉浸於社交媒體瞭解最新疫情 , 與家 人朋友保持聯絡。通過 Twitter, Facebook, Instagram 以及 YouTube, 我被鋪天蓋地的慰問 , 希望以及團結所鼓舞。隔 離中的意大利人在陽臺上唱歌 , 音樂家們獻上免費音樂會 , 脫口秀主持人在家裏後院主持節目。社交媒體成爲人們表達 人性的最重要的平臺。

“ 社交媒體近來在逐漸演化 ,” 在維多利亞經營社交媒體的 Tami Tate 表示 ,“ 人們將它作爲社交工具 , 疫情期間則用 來安慰或娛樂他人。 ” 不過 , 就人們的情緒健康而言 , 取得 平衡至關重要。否則 , 每天聯邦 , 省府的疫情更新 ,24 小 時不停歇的新聞報導 , 我們的精神很快會支撐不住。

自我護理

此時正需要多花些時間 , 照顧好自己的精神和情緒健康。 Liz 説 ,“ 這時需要更多的自我空間 , 更多的冥想和睡眠 , 更 多的快樂時光以及放鬆 , 更多與自然相處 , 更多的愛 , 以及 與在意的人更多的聯係。 ” 疫情期間 , 更顯出自我護理的必 要性。她強調 ,“ 自我護理會對自身的求生本能以及神經系 統有幫助 , 從而保持平衡與清醒。 ” 她說 ,“ 這樣你會有更強 的心理力量去應對 , 而非感到恐懼。 ”

選修課程 , 培養新愛好或重拾舊愛

在家上班 , 每天可節省一個小時交通時間。這一個小時也許 不應該花在 Netflix 上 , 或許可以上網學一門語言 , 提升攝 影技術 , 動筆寫一直想寫卻沒寫的小説 , 或者學習烘培。雖 然圖書館已經關閉 , 但仍然可以利用圖書証在 Lynda.com 上免費觀看數百個錄影教學。或到 YouTube, 每月花上 20 元 , 挑選學些有興趣的技能 ,80 多位導師中甚至包括大名 鼎鼎的 Gordon Ramsay, Margaret Atwood, Steve Martin, Dr. Jane Goodall 以及 Annie Leibovitz 。

“ 如果你感到恐懼 , 並非意味著你軟弱 , 而是生存本能使然。 ” 在維多利亞擔任生活導師 , 並擁有一間生活輔導機構的 Liz Stone 表示。 “ 這個全球性的威脅給予我們良機去學習如何 生存 , 熱愛我們的大自然 , 反思我們的生活。 ”

關愛你的社區

關愛你的社區有多種形式。你可以用購買禮物卡的方式來 支援當地商戶和餐廳 , 供未來使用 ; 網上購書 , 為理髮等

服務預付 ; 即便現在暫停使用 , 仍然可以繼續支付家居清 潔 , 遛狗 , 整理花園 , 以及照看小孩等服務 ; 可以考慮加 入 Facebook 上 , 一個叫做 “Caremonger” 的當地群組 , 支援社區內有需要的人。

學會感恩

每天寫下三個最感激的事情 ,Liz 建議說。 “ 恐懼產生的化 學物質讓我們的心與大腦的聯係斷開 , 而感激之情則將兩 者聯係起來。從而讓我們看到貢獻的新方式 , 新願景 , 以 及新的機會 ,” 她說。 “ 這就是爲何學會感恩是一種很有力 的方式 , 尤其在充滿恐懼和威脅的日子裏 , 讓我們找到新 的生存方式。 ” 可以用字條的方式 , 貼在屋子裏的任何角落 , 或者使用一種免費的網上程式 Day One, 寫下或保存記憶 , 照片 , 日記等。

建立聯係新途徑

自我隔離期間 , 工作與社交面臨諸多挑戰。 “ 科技這時派上 大用場 ,” Tami 建議 , 可以嘗試使用 Zoom 召開辦公會議 , 或者利用 Slack 分享一些加密的短訊 , 文件以及談話。她 還預測說 ,“ 我們會看到更多的 Facebook 群組 , 這些都很 容易設立 , 設立時還可加強隱私 , 或者組織小圈子。同時 還可以進行實時通話。 ” 還有 , FaceTime 也是個很好的平 臺。不過有一點需要留意 : 在簽字使用任何應用程式之前 , 都要仔細閲讀其隱私條款。

回到過去

時至今日 , 電話仍是對外聯絡最主要 , 也是最好的工具之一。 現在可以撿起老習慣 , 從頭到尾翻閲你的通訊錄 ( 還記得 嗎 ?), 無論是近在咫尺 , 還是遠在天涯 , 逐一致電家人與 朋友。 “ 真正一對一的交談具有更持久的效用 , 因爲我們每 個人都有被理解和接納的內在需要 ,”Liz 說道 , 這點 Tami 很贊同 :“ 即便社交媒體有溝通與娛樂的功效 , 但我們總是 需要面對面的交流 , 無論是通過電話 , 還是 FaceTime 。”

最後 , 活在當下

這場全球疫情給我們機會 , 讓我們每天都在提醒自己應該 活在當下 ,Liz 說。 “ 我們通常滿腦子都是過去 , 或者未來 , 但很少想到現在。正如靈修導師 Eckhart Tolle 所説 , 此時 此刻 , 一切都好。我們在這裏真實地活著。我們經常對未 來感到恐懼 , 卻對現在並不擔心 , 所以活在當下。 ”

現在可以撿起老習 慣 , 從頭到尾翻閲 你的通訊錄 ( 還記 得嗎 ?), 無論是近 在咫尺 , 還是遠在 天涯 , 逐一致電家 人與朋友。

This article i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