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P01 台南市東山區,國道三號以東的淺山地帶 P03 樸實又貴氣 龍眼
P07 青皮黃皮各有滋味 椪柑 P09 山坡上的點點燈泡 柳丁
P11 每年的第一波香氣 荔枝 P13 環境的指標產物 蜂蜜 P15 東山的紅寶石 咖啡豆
P17 淺山區的沙漠植物 紅龍果 P19 在東山採集 P21 東山飯桌
P25 東山地區的農事體驗 P27 農事體驗團隊介紹 P28 交通資訊
採訪撰稿:周季嬋、陳姵君、鍾怡婷 採訪協力:五酷山農團、
成功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王惠珊、伍展志、伍俊霖、陳慶銘、
楊婷怡、陳曾秀美、詹承霖、趙文榮、 蔡侑橋、蔡登海、潘慧觀、鄭文福
攝影:連偉志、蔡佳佑、陳姵君、鍾怡婷 繪圖:連偉志 美編:蔡佳佑
設計印刷:野上野下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 電話:02-23583626
地址:100 台北市中正區愛國東路 22 號 14 樓 網站 :https://www.rdf.org.tw
台南市東山區,
國道三號以東的淺山地帶
夏收龍眼、秋收柑橘,是現在東 山淺山地帶的農事日常,和農民 一起揮汗經歷烘焙龍眼的過程, 會知道桂圓紫米粥裡頭一片片龍 眼肉多麼得來不易;在柑橘枝條 間剪下一顆顆椪柑和柳丁,會知 道好吃的水果得經歷多長時間的 悉心照顧。在收穫的季節,走訪 山村,與農家一起度過這不尋常 的農事日常吧!
說 到「 東 山 」, 大 部 份 人 直 接 聯 由 於 山 區 交 通 不 如 平 原 地 帶 便 想 到 的 可 能 是 著 名 的 夜 市 小 吃「 東 利 , 這 點 劣 勢 卻 相 對 地 讓 淺 山 地 山 鴨 頭 」, 或 是 近 年 來 逐 漸 變 得 帶的許多傳統習俗與文化被保留 有名的「東山咖啡」。 下來。各村落的居民每到年節仍 堅持要炊一整甑的鹹粿來祭祀祖 先;龍眼採收季的開始與結尾也 會不嫌麻煩地自製米苔目來謝 神、謝土地。山村至今仍保留著 許多式微的飲食與生活文化。 「 東 山 」一 地 位 在 台 南 的 東 北 邊 , 這個行政區域可以國道三號區分 為 兩 大 不 同 的 地 理 區 域, 西 半 部 為 平 原 區, 種 植 水 稻、 美 濃 瓜、 火 龍 果 ; 東 半 部 是 淺 山 丘 陵 帶, 海 拔 在 一 百 ~ 三 百 公 尺, 種 植 著 龍 眼 、荔 枝 、柳 丁 、椪 柑 、咖 啡 。 最東邊隔著一排高度約在海拔 七百~九百公尺的山脊與嘉義大 埔相鄰。
東山的淺山地帶曾屬哆囉嘓平埔 族 生 活 領 域, 一 七 二 0 年 來 自 閩 籍與粵籍的漢人移民於此建立聚 落, 原 居 當 地 的 平 埔 族 遷 移 到 平 原 地 帶, 漢 族 帶 來 的 生 活 文 化 與 產業生計模式創造了淺山地帶的 農 業 景 觀。 夏 季 收 龍 眼、 烘 焙 龍 眼乾的農業文化自此成為淺山農 家代代相傳的年度農事曆。
1 2
備受珍惜的龍眼樹 在 物 資 缺 乏 的 年 代, 龍 眼 是 貴 氣 的 食 物, 整 株 可 用, 烘 乾 好 保 存 又 是 補 品, 可 以 說 每 年 有 龍 眼, 年 年 都 富 足, 因 此 龍 眼 乾 才 有「 桂 圓 」、「 福 肉 」 的 吉 祥 稱 呼。 龍 眼 乾 做 為 年 節 供 品、 產 婦 補 品, 出 現 在 生 活 裡 重 要 的 時 間 點。 台 南 東 山 淺 山 地 區 的 農 民 說, 因 為 珍 貴, 以 前 的 龍 眼 樹 幾 乎 不 修 枝, 就 算 真 的 要 修, 也 不 能 用 鋸 子 鋸 粗 枝, 而 是 去 砍 竹 子 削 成 俗 稱 「 龍 眼 絞 ( 」) 的 工 具 , 卡 住 龍 眼 枝,扭一下,兩指寬的細枝隨之落下。 因 為 不 修 粗 枝, 龍 眼 樹 就 越 長 越 高。 爬 上 高 大 的 龍 眼 樹 上 採 收 龍 眼 是 大 工 程, 爬 上 樹 後 通 常 會 把 所 有 龍 眼 果 實 都 採 完 才 下 樹, 上 樹 的 時 候 要 帶 便 當、 採 收 工 具, 在 樹 上 的 人 把 裝 滿 龍 眼 的 竹 籃 用 粗 繩 垂 降 給 樹 下 的 人 收, 這 樣 的 垂 降 採 收 的「 吊 大 索 」 作 業, 只 有 專 業 的「 師 傅 工 」 才 有 辦 法。 在 農 業 改 良 場 推 廣 龍 眼 樹 矮 化 管 理 後, 農 民 開 始 學 習 管 理 樹 的 高 度, 採 收 時 節 要 長 時 間 待 在 樹 上 的 情 況 也逐漸減少。
台 灣 最 早 出 現 龍 眼 的 紀 錄 來 自 一 七 一 五 年「 諸 羅 縣 志 」, 由 當 時 中 國 閩 粵 人 帶 入 台 灣, 據 說 最 早 種 植 在 高 雄 和 台 南 的 淺 山 區, 氣 候 溫 暖 適 合 龍 眼 生 長, 經 過 自 然 演 變 和 農 民 選 種, 目 前 嘉 義 農 業 試 驗 分 所 和 中 興 大 學 的 調 查 下, 台 灣 龍 眼 有 多 種, 其 中 較 常 見 的 品 種 有 粉 殼、 紅 殼、 青 殼、 水 貢、 五 月 眼、 十 月 眼、 菱 角 種、 潤 蒂 等。 近 十 年 來 的 種 植 面 積 , 二 0 0 六 年 為 11,854 公 頃, 到 二 0 一 六 年 已 減 少 到 11,180 公頃。
節氣走到立秋時節,大約就到了龍眼採收期。大約 在立秋前後十日,農民會看準成熟的時機開始進入 採收作業,龍眼不等人,即使只晚了一天,也可能 減損風味甚至臭酸。東山農民把龍眼的熟度分成三 階。「頭甘」,大約八分熟,甜度適口,宜生鮮販 賣。「二甘」,完熟,甜度和風味最飽滿,也最適 合烘成龍眼乾。接下來風味開始走下坡,稱為「退 甘」。
花開後,不僅可採蜜,近年來還多了個利用龍眼花 的方法。龍眼樹通常先開一次公花,再開母花,再 開一次公花,抓準時間在母花未開前去搖花,才不 會影響授粉、結果。將掉下來的公花收集起來,去 除細枝與雜物、曬乾,便可沖成熱茶喝。這龍眼花 茶除了有淡淡的蜜香,還能補充微量元素。
東 山 淺 山 區 的 龍 眼 樹, 在 每 年 二 月 到 四 月 之 間 開 花,龍眼花開得好,當年的龍眼蜜就有著落,但其 實龍眼得靠蜜蜂授粉,沒有蜜蜂就沒有龍眼可吃, 養蜂人家與龍眼之間有著這樣的共生關係。
現在市面上看到的龍眼,小顆的有五圓硬幣大小, 大顆的甚至可以有五十圓硬幣這麼大,像一圓硬幣 大小的「土龍眼」反而不容易吃到了。龍眼的品種 改良大多是透過農民的在地知識和在地實踐,基本 上是以偶然發現的方式尋找變異的大顆品種或是風 味特殊的品種,然後就會以接枝的方式,將它們接 到土龍眼枝幹上,等待它生長、開花、結果。
享受龍眼的方式
早期採收龍眼時使用的籃子
3 4
ká
70
龍眼乾的熟成過程
家家飄香焙龍眼 烘 龍 眼 乾, 東 山 人 說「 焙 龍 眼 」,龍 眼 產 季 正 值 炎 熱 酷 暑 , 農 人 在 龍 眼 窯 上 工 作, 熱 上 加 熱。 要 烘 成 龍 眼 乾 的 龍 眼, 採 收 當 天 一 定 要 入 窯, 否 則 龍 眼 糖 分 高 很 容 易 發 酵 腐 敗。 烘 焙 法 各 家 不 同, 有 純 柴 燒、 柴 油 加 熱、 電 力 烘 焙、 電 力 柴 燒 混 合 法, 時 間 也 有 差 異, 大 約 都 在 四 到 七 天。 古 法 是 用 龍 眼 木 在 窯 下 燒 ,熱 氣 向 上 烘 乾 龍 眼 , 火 力 大 小 靠 經 驗, 太 大 可 能 燒 焦, 火 力 太 小 溫 度 過 低, 龍 眼 水分散不掉就可能腐敗。 龍 眼 入 窯 一 天 一 夜 後, 枝 果 脫 離 要 進 行「 清 枝 」, 把 龍 眼 果 實 以 外 的 枝 葉 都 去 除。 接 下 來 「 翻 焙 」,早 晚 都 要 翻 動 龍 眼 , 翻 的 時 候 要 有 條 理, 確 保 所 有 龍 眼 都 能 均 勻 乾 燥,「 翻 焙 」 功 夫 決 定 了 龍 眼 乾 的 風 味。 大 部 份 的 水 分 散 失 後, 接 著 保 持 火 力 溫 而 穩, 持 續 約 五 天 後 就 可以出窯。 一般龍眼窯一窯單次約可烘 三 千 斤 生 果, 烘 成 帶 殼 龍 眼 乾
一 千 斤, 去 殼 去 籽 撥 出 的 龍 眼 肉又只剩龍眼乾的三分之一重。 龍 眼 乾 的 肉 又 稱「 福 肉 」, 剝 福 肉 只 能 純 人 工, 是 東 山 人 小 時 候 都 做 過 的 家 庭 代 工。 剝 掉 龍眼殼之後要加熱才好剝肉去 籽, 現 在 用 電 桌 加 熱, 以 前 則 是用一個小火爐裝著龍眼乾的 籽 跟 殼 點 火 燒, 上 面 架 著 鐵 盤 或 鐵 網 加 熱 已 去 殼 的 龍 眼。 剝 福肉的時候從底部的縫隙處往 蒂 頭 方 向 剝, 經 驗 老 道 的 快 手 剝 一 天 也 賺 不 到 基 本 工 資, 願 意 做 的 人 越 來 越 少 ,更 顯 珍 貴 。 烘 焙 得 好 的 龍 眼 乾, 若 保 存 得 宜 可 放 一、 兩 年, 不 僅 做 為 家 戶 必 備 的 補 品, 也 是 中 藥 行 必 備 的 一 方 。古 早 時 期 ,種 龍 眼 、 烘 龍 眼 乾 的 農 家, 一 年 便 靠 著 這些來彌補水稻之外的收入以 維持生計。 現 在, 全 台 灣 最 大 的 龍 眼 乾 產 地 依 然 是 東 山, 每 年 炎 夏 一 座 座龍眼窯中升起的柴火和揮汗 勞 動 的 農 人, 讓 這 裡 獨 具 代 表 性的淺山農業文化得以延續。
耐燒又香的龍眼炭 龍 眼 全 株 可 用, 修 枝 的 龍 眼 木 可 以 當 柴 火, 或 是 鋸 野 生 龍 眼 木 來 燒 成 龍 眼 炭。 竹 子、 相 思 木 和 龍 眼 都 是 東 山 一 帶 容 易 取 得 的 製 炭 原 料, 其 中 以 龍 眼 炭 的 品 質 最 好, 穩 定 而 耐 燒。
東 山 淺 山 區 過 去 有 許 多 炭 窯, 現 在 則 僅 剩 兩 座 仍 有 在 生 產。 炭 窯 必 須 找 到 適 合 的 山 壁, 挖 出 一 小 塊 平 地 之後, 一面以山為壁,用挖起來的 土 搭 成 圓 拱 空 心, 做 出 一 大 門、 一 小 門, 頂 端 設 煙 囪 產 生 對 流。 燒 炭 時 先 走 大 門 將 木 頭 整 齊 排 入, 裝 好 後 封 住 大 門, 從 小 門 引 火 燃 燒 十 五 天 直 到「 發 窯 」,「 發 窯 」 指 的 是 大部份的木頭都受到燃燒而產生大 量 的 煙, 接 著 小 門 也 以 土 泥 封 起, 悶 燒 一 個 多 月, 待 大 小 門 摸 起 來 都 是常溫了才開窯取炭。 龍 眼 炭 在 過 去 是 重 要 能 源, 煮 菜 燒 水 都 要 用 到, 現 在 龍 眼 炭 的 生 活 需 求 減 少 了, 當 成 烤 肉 用 的 炭 依 然 是 上 選, 因 為 出 煙 少, 又 有 淡 淡 的 木 質香,火力穩定不易燒焦。
5 依地形建造的龍眼窯 6
用電桌加熱方便剝取龍眼肉
龍眼窯側面示意圖 龍眼炭窯
龍眼乾烘焙過程中必須不停的翻焙 清枝的步驟 篩選龍眼乾大小的篩子 與剝龍眼殼的工具
各有滋味
椪柑 根 據 官 方 資 料, 台 灣 的 椪 柑 最 早 在 一 七 七 五 年 時 由 中 國 潮 州 傳 來 ,主 要 分 成 高 墻 系 和 低 墻 系 兩 類 ,高 墻 系 果 實 較 大, 低 墻 系 果 實 較 小。 目 前 台 灣 主 要 的 椪 柑 產 區 分 佈 於 嘉 義 、臺 中 、苗 栗 、 臺 南 及 雲 林, 一 九 八 七 年 極 盛 時 期 總 面 積 一 萬 四 千 多 公 頃, 但 在 二 0 0 六 年 時 剩 7,155 公 頃, 二 0 一 六 年 減 少 到 5,572 公 頃, 這 十 年 間 除 了 台 南 的 種 植 面 積 緩 慢 增 加 以 外, 其 他 縣 市 都 逐 年 減 少。 台 南 的 東 山, 靠 近 白 河 關 仔嶺一帶海拔較高的區域是台南椪柑 的主要產地。
30
辨認好吃款 氣溫還沒轉冷就搶先上市的青皮椪 柑,因為還沒完熟,酸氣較重,隨著 天氣變冷,外皮漸漸轉橘紅,甜度自 然跟著提高。採收後一個月內的短期 儲藏甜度會自然增加,再放更久風味 就會開始降低,水分也隨之減少。 椪柑的大小分級以圓周長來做為分級 標準,一般有 、 、 、 四種等 級,數字越大表示越大顆。產期前段 越大顆的價格越貴,但是東山椪柑農 透露,大顆不代表好吃,因為大顆的 椪柑可能會有過熟脫水的情況,還是 要拿在手裡掂掂看重量才知道。好吃 的椪柑,一來看熟度、二來看重量, 生長環境、農民的栽培與管理技術都 決定了椪柑風味。
來東山找尋美味椪柑
27
台灣每年最早上市的椪柑都來自台南東 山。 淺 山、 排 水 良 好、 日 夜 溫 差 大、 有霧氣等微氣候都有利椪柑生長。每年 大約國曆十月,夜間溫度開始下降,椪 柑便會開始成熟,只是外皮不會完全轉 黃,東山這時就以「青皮椪柑」開始上 市。 即使同樣在東山,農民也能在某片山或 谷、 不 同 的 日 照 方 位、 霧 氣 多 寡, 發 現 椪柑生長的差異。例如果皮轉色像光芒 一樣擴散的「日頭鬚」會比整片黃的風 味要好,但是這風味最佳的椪柑通常都 長在坡度較陡的地方,農作危險性高。 一般來說,辨認成熟的椪柑除了看表皮 顏 色, 還 要 看 有 沒 有「 椪 」, 就 是 摸 起來皮沒有緊貼著肉,有一點軟軟的感 覺。即使是早期採收的青皮椪柑,也要 摸起來有一點軟了才好入口,農民說學 會這種判斷方法可避免買到為了搶市, 還沒椪皮就採收的青皮椪柑。
25
慢慢熟的椪柑 椪柑主要以嫁接種植,嫁接的根部和主 莖稱為砧木,因環境而決定砧木,台南 東山主要以廣東檸檬為砧木來嫁接椪柑 枝條,近年改用枳柚頭為砧木的情形漸 多。即使使用砧木的生長速度較實生苗 快,農友為了集中養分讓樹身強健,在 小苗種下後的三至四年間若有結果也會 摘除,盡量讓樹不要進行生殖生長,而 是要讓樹繼續進行營養生長、繼續長高 長壯。 柑橘的生長最適溫度為 度至 度,椪 柑在日夜溫差大的環境可以累積較多糖 份, 糖 酸 比 高, 風 味 也 較 好。 秋 冬 果 實 收穫期,隨著氣溫降低,表皮也會漸漸 由綠轉橘,椪柑掛樹時間長,慢慢成熟 慢慢採收。 東山的農友開玩笑說椪柑很囉嗦,要熟 不 一 起 熟, 產 季 初 期 整 個 園 子 走 來 走 去, 爬 上 爬 下, 一 籃 也 採 不 滿。 十 二 月 底時如果還在樹上,就會變成橘紅色的 「在欉黃」椪柑。
23
7 8
34
青 皮 黃 皮
台灣大部份的椪柑產季都集中在十一 月至二月,想吃美味又安全的椪柑, 就把握盛產期吧!記得每年十月底到 十二月,走訪東山,親自採收椪柑, 和當地農民學習關於 椪柑的美味秘 密。 當椪柑屁股“碰”起來, 表示已經成熟
24
柳橙還是柳丁 柳丁其實是許多相關品系的 通 稱 ,也 容 易 產 生 枝 條 變 異 。 而「柳丁」名字的來源,一說 是「橙」與「丁」的台語發音 相 似 ,另 一 說 是 成 熟 的 柳 丁 像 「 灯 」 掛 在 樹 上, 台 語 發 音 「灯」同「丁」,乾脆選擇筆 劃 少 的 來 用 ,而 且 只 有 台 灣 稱 柳橙為柳丁。柳橙和臍橙、晚 崙 西 亞 橙 、血 橙 都 是 甜 橙 類 , 甜橙類中台灣種最多的就是 柳橙。 東 山 柳 丁 農 友 回 憶 ,一 九 七 0 年 代 東 山 開 始 種 植 柳 丁, 隨 著 台 灣 經 濟 起 飛 ,加 上 農 藥 、 化 肥 的 普 及 ,果 樹 前 景 看 好 , 淺山區原本種稻米的地都改 種 果 樹 。到 了 一 九 八 0 年 代 後 期,果樹產量與品質穩定,柳 丁 價 錢 也 創 下 高 峰 ,產 地 價 一 斤 元 ,帶 起 了 搶 種 的 風 潮 , 崩盤的危機也在一九九0年 代隨之而來。 東山農友不管柳丁價格起起 伏 伏 ,還 是 從 上 一 代 手 中 接 下 了四十年前就種下的柳丁樹。
在 東 山 的 兩 種 柑 橘 類 ,椪 柑 和 柳 丁 ,當 地 人 還 是 認 為 兩 者 各 有 適 合 的 區 域 ,「 青 山 椪 柑 、 嶺南柳丁」。石灰岩的山坡地 種 出 來 的 柳 丁 ,滋 味 就 是 比 種 在 砂 質 平 地 的 品 質 好 ,因 為 微 量 元 素 多, 水 分 含 量 少, 柳 丁 果 實 較 紮 實 ,甜 度 也 較 高 。 缺 點 是 水 分 少 花 就 開 得 少 ,產 量大約只有平地的六成。
認識柳丁好吃款 柳丁小苗自種下到第五年才 可 進 入 正 常 收 成 。每 一 棵 樹 要 抵 擋 住 每 年 四、 五 月 時 星 天 牛 的 幼 蟲 蛀 食, 才 能 繼 續 茁 壯;也要撐得過被視做絕症 的「黃龍病」,才不會枯死。 一 棵 柳 丁 樹 要 活 到 三、 四 十 年相當不容易。 東山的嶺南、東原一帶,柳丁 樹 在 立 春 時 期 開 花 ,農 人 從 開 花 的 狀 態 ,就 可 以 判 斷 一 棵 柳 丁 樹 的 養 分 是 否 足 夠 ,如 果 一 口 氣 就 開 滿 了 花 ,就 是 樹 身 強 壯;一點一點分批開就是樹 身 較 弱 。同 一 棵 樹 的 果 實 成 熟
山坡上的點點燈泡
柳丁 台灣的柳丁為一九三0年代由廣東 引 進, 開 始 並 未 推 廣 栽 培, 一 直 到 一九六0年代才在嘉南地區大量 栽 培, 之 後 雲 林、 南 投 也 投 入 種 植。 原 產 於 熱 帶 與 亞 熱 帶 地 區, 不管在平地或山坡都能種出好柳 丁, 一 九 八 八 年 種 植 面 積 達 到 高 峰 公 頃, 價 格 崩 盤 後 漸 有 果 16,265 園 荒 廢, 二 0 一 一 年 栽 培 面 積 只 剩 公 頃 ,目 前 產 地 集 中 在 台 南 、 5,904 嘉 義、 雲 林。 二 0 一 六 年 的 柳 丁 種 植 面 積 , 以 台 南 1,794 公頃居首。
時 間 相 近 ,通 常 會 同 時 採 收 。 十二月到隔年一月果實成熟, 隨著氣溫降低表皮顏色也會 轉黃。採收時需爬到樹上,看 農友在帶著刺的柳丁枝間穿 梭, 靈 敏 的 程 度 跟 年 齡 成 反 比。 柳 丁 的 掛 樹 時 間 很 長 ,友 善 耕 作 的 果 園 容 易 有 蝴 蝶 幼 蟲 、蚱 蜢、花蝨、松鼠來共享果實。 農友回憶小時候看爸爸種的 柳 丁, 表 皮 醜 醜 的 也 會 被 接 受 ,反 而 現 在 消 費 者 對 外 表 的 要求變嚴格了。 好 吃 的 柳 丁 通 常 日 照 充 足 ,顏 色 較 飽 和 ,用 手 輕 壓 較 硬 的 通 常 比 較 紮 實 ,甜 度 和 風 味 比 較 好。 相 較 之 下, 種 在 排 水 不 夠好或是日照不充足的地方, 摸 起 來 比 較 軟 ,吃 起 來 也 會 水 水 的 。農 友 形 容 就 像 是 每 天 爬 山 曬 太 陽 的 人 ,和 坐 在 冷 氣 房 的 人 兩 者 之 間 的 差 異 。下 次 吃 柳 丁 時 除 了 要 當 季 ,也 要 記 得 先輕壓看看喔。
9 10
20
一整個夏天, 都能吃到不同品種的荔枝 過去曾有段時間台灣有 %的荔枝都 是 同 一 品 種「 黑 葉 」,產 季 集 中 在 七 、 八 月, 加 上 同 期 競 爭 水 果 多, 常 有 崩 盤 情 形。 後 來 選 育 出 其 他 品 種, 其 中 「玉荷包」五月就成熟,籽小肉多風 味 佳, 廣 受 歡 迎。 雖 然 品 種 變 多, 還 是有一半以上的面積都種植黑葉,因 為 著 果 率 高, 大 小 年 的 狀 況 不 明 顯, 滋味濃厚,屬於相對粗放管理就有收 成的品種。 但近年才種植的新荔枝園,幾乎不會 再選擇黑葉荔枝為主品種。目前台灣 的 品 種 依 照 產 季, 有 早 收 的 三 月 紅、 楠 西 早 生 種 、台 農 二 號 旺 荔 、玉 荷 包 、 台農五號紅寶石;在盛夏期間成熟的 有 台 農 一 號 翠 玉、 黑 葉、 沙 坑 種 ; 晚 收 品 種 有 糯 米 糍、 台 農 四 號 吉 荔、 桂 枝、台南三號玫瑰紅。
每年的第一波香氣
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在二00七年推出 「玫瑰紅荔枝」,以嘉義竹崎為主要推廣 栽培地區。東山部份農友也嘗試種植,但 因為著果率仍不穩定,降低了農民栽培意 願。不過,因為玫瑰紅荔枝的特殊風味和 奇 特 吃 法, 許 多 消 費 者 吃 了 之 後 就 成 主 顧。
一嚐難忘玫瑰紅
台灣的荔枝最早出現在約三百年前,從福 建來到現在的屏東縣崁頂鄉和南州鄉交界 處落地生根。荔枝適合緩坡種植,在太溫 暖 的 地 方 又 有 隔 年 開 花 的 情 形, 因 此 最 早出現荔枝的屏東並沒有成為主要產地。 兩百年前則有來自廣東的荔枝種在新竹縣 香山地區,但在當時並未廣泛種植,直到 一九七0年代隨著台灣的經濟成長,種植 面積持續增加,到一九八八年栽培面積達 到 頂 峰 15,000 公 頃 後 開 始 下 滑。 高 雄 是 荔枝的主要產地,在一九八八年時面積達 到 4,300 公頃,佔了全台荔枝面積的三分 之 一 。 二 0 一 六 年 全 台 荔 枝 面 積 10,215 公 頃 , 高 雄 依 然 居 首 位 3,365 公頃。
荔枝
荷包只需4週。各品種間有開花時需 要的溫度差異,農民大多依照所處地 區和氣候選擇適合品種,產季差異延 長了荔枝的品味期,也有助於市場價 格穩定。 玉荷包品種以高雄大樹出產的最為有 名, 也 因 為 是 每 年 最 早 上 市 的 荔 枝, 價格也相對較高;盛夏時節成熟的荔 枝 集 中 在 台 南、 嘉 義、 雲 林 一 帶, 主要以黑葉為主,此時剛好遇上各種 品種的荔枝產期,價格也就會落在低 點;在產期尾聲,到了台中一帶的荔 枝 成 熟 上 市 時 ,價 格 又 會 回 升 。於 是 , 台南東山地區種植荔枝的農友總是盼 不到好價錢,一直以來便選擇著果率 高又可粗放管理的黑葉品種來種植。
玫瑰紅的果皮有一條淺溝像是縫合線,此 處皮薄易剝開,因此又俗稱為拉鍊荔枝, 吃的時候方便不沾手。完熟的玫瑰紅荔枝 色 澤 像 是 紅 玫 瑰, 風 味 酸 甜 有 致 還 帶 著 一股淡淡花香,加上農友以友善栽培方式 草生管理,滋味更好。東山的玫瑰紅荔枝 產期約在國曆六月中,一旦開始出現成熟 果,兩週內就要採收完畢,才能維持最佳 賞味。 除了生食,東山農友也把一部分玉荷包荔 枝帶殼烘成果乾,成為像龍眼乾一樣可以 長時間保存的乾果,或是把荔枝果乾浸泡 威士忌後揉進麵包,增添豐富香氣。
玫瑰紅荔枝底部明顯的拉鍊
11 12
適種品種的選擇
20
紅綠漸層的玉荷包荔枝
95
荔枝適合在亞熱帶氣候生長,生長期 溫 暖、 雨 量 充 沛, 花 芽 分 化 期 則 需 要 乾 燥、 夜 間 低 溫 至 度 的 環 境。 荔 枝需經過數週低溫才會開花,以最常 見 的 品 種 為 例, 黑 葉 需 5 至 6 週, 玉 10
來自各種植物的花粉,色彩繽紛
環境的指標產物
蜂蜜 蜜蜂,是最佳授粉者, 間接而默默的幫助農作 物結果,而我們最熟知 的蜜蜂產物,是蜂蜜。 尤其是種植龍眼和荔枝 的地方,養蜂採蜜是運 用自然資源創造收入的 方式。蜂農平常把蜜蜂 養在安全的荒野或山 區,三、四月龍眼和荔 枝的花期載回蜂箱採蜜 收蜜,以東山為例,清 明節前後是龍眼蜜的主 要採收期。
隨著蜜蜂遊牧 養 蜂 除 了 採 蜜, 也 可 以 收 花 粉 和 蜂 王 乳, 使 用 的 方 法 和 工 具 不 同, 季 節 也 不 同。 蜜 蜂 是 活 的, 必 須 好 好 照 顧, 了 解 蜜 蜂 的 生 理、習慣,才能有所收穫。像是採蜜時期, 蜂 箱 裡 放 的 是 蜂 蜜 專 用 的 蜂 巢 片 ,等 春 、秋 季 收 花 粉 ,蜜 蜂 營 養 夠 才 會 收 蜂 王 乳 。每 年 六 到 九 月 不 是 主 要 花 期 ,蜜 源 短 缺 ,除 了 花 粉 外 ,蜂 農 也 會 調 配 糖 水 餵 食 ,以 維 持 蜜 蜂 的 生 命 。根 據 東 山 農 友 的 經 驗 ,這 段 期 間 蜜 蜂採集的主要食物是蓮花和相思樹的花粉。 蓮 花 清 晨 綻 放 ,十 點 左 右 就 閉 合 ,蜜 蜂 採 集 蓮花粉要早去早回;而相思樹的生長環境 主 要 是 郊 外 ,且 非 經 濟 作 物 ,不 需 要 擔 心 農 藥 的 問 題 ,是 夏 季 蜜 源 不 足 時 ,蜜 蜂 採 集 食 物的重要來源。 蜂 農 也 是 一 種 遊 牧 民 族 ,逐 花 而 居 ,隨 著 季 節、 隨 著 各 種 花 期 在 不 同 的 自 然 環 境 中 遷 徙。 在 東 山 養 蜂 三 代 的 蜂 農 說, 養 蜂 最 重 要的,不是資材,不是技術,是環境選擇, 因 為 技 術 再 怎 麼 好 ,都 敵 不 過 飄 蕩 在 空 氣 中 無 形 的 農 藥 。養 蜂 人 最 害 怕 的 ,是 蜜 蜂 飛 出 去 就 中 毒 死 在 途 中 了 。因 此 ,蜂 農 必 須 了 解 各 種 花 開 的 時 間 和 地 區 差 異 、果 樹 噴 藥 的 時 間點。 例 如 最 受 台 灣 人 喜 愛 的 龍 眼 蜜, 來 自 龍 眼 花 ,經 濟 種 植 的 龍 眼 樹 可 能 會 在 開 花 前 噴 藥
防止薊馬,必須等到藥效揮發之後,不會傷 度再儲存。蜂蜜是弱酸性,並且長時間處在 害蜜蜂了,再放蜂群進入龍眼園。蜂農隨著 度的狀態,可能會將儲存桶的物質溶出, 龍眼花期移動的順序是高雄 台南 嘉義 因此蜂農要不惜成本選擇沒有塗層的不鏽鋼 — — — 台中。龍眼有以鮮果出貨為主和專門種來烘 桶,才不會浪費蜜蜂辛苦採收的自然美味。 龍眼乾兩種,選擇用來烘龍眼乾的果園較安 全,因為用來烘龍眼乾的龍眼不需在意外殼 真假蜜蜜 的美觀而噴灑農藥。而用來鮮果出貨的龍眼 樹為了方便採收通常有矮化,低矮的龍眼樹 對蜜蜂來說也比高高的龍眼樹方便,因此兩 種型態的龍眼樹同時存在的地區,蜂農便會 格外小心,避免蜜蜂誤食有噴藥的龍眼花。
45
消費者最擔心買到非天然的人工合成蜜。分 辨天然蜜和人工合成蜜,除了多嘗試、記住 天然蜜的味道和香氣,也要加上目測。蜂農 說,天然蜜含有花粉,裝在瓶中不會完全透 明,把手放在瓶子後面,從正面看不到手的 才是天然蜜。另外一種辨別方式是,蜂蜜在 度左右低溫時,本身含有的葡萄糖會產生 結晶。
40
80
如果想要一直有天然蜂蜜可吃,除了學會分 辨真蜜、和蜂農做朋友,也要共同維護自然 環境,支持環境友善的農產品,讓蜜蜂有食 可覓、有家可歸。
15
滴滴皆辛苦 一隻蜜蜂一次只能帶走 毫克的花蜜,花蜜 原本含水量 %至 %,蜜蜂帶回蜂巢後, 透過翅膀搧風加溫蒸散水分,待水分降至約 %時封存當成備用糧食。人工蜂箱裡有一 片一片的人工蜂巢,蜜蜂每集滿一格就會用 蠟將其封起,等到現有的蜂巢都滿了,就會 自己在已封存的格子上搭建更多六角格子。 蜂農必須判斷蜂箱裡的蜜是否集滿,偶爾抽 出巢片檢查,若是蜜蜂把整個蜂箱都建滿蜂 巢,巢片抽不出就會增加採蜜的難度。 20
80
抽出巢片之後要把蠟切開讓蜂蜜流入收集 桶,再用搖蜜機把蜜從巢片帶出,這個階段 的蜜含水量還很高,稱為生蜜。生蜜含有豐 富的酵素,容易發酵變質,儲存不易,必須 盡快食用。把生蜜加工成熟蜜的其中一種方 式是採真空濃縮,以 度低溫脫水至糖度
60
13 14
20
有台灣味的咖啡
東山的紅寶石
直到一九九七年,東山咖啡才進 入 正 式 種 植 和 加 工 的 年 代, 那 時除了當年曾綠波所種下的咖啡 樹,適應東山的環境而長出的樹 苗, 也 有 來 自 惠 蓀 林 場 的 咖 啡 苗。東山農友的民間統計資料, 東山二0一七年咖啡種植面積已 有一百五十公頃。根據農委會已 登錄資料顯示,台灣的咖啡種植 面 積 也 從 一 九 九 七 年 的 1.1 公頃 成 長 到 二 0 一 六 年 的 1,104 公 頃。二0一六年種植最多咖啡的 縣市為屏東縣二百一十九公頃, 台南市的種植面積為 公頃。
育。當時少有人知道咖啡,也沒 有專用的咖啡用具,曾綠波用鍋 炒烘焙、用磨中藥的器具磨粉, 自家食用。
一 九 四 二 年 全 台 咖 啡 種 植 面 積 首 次 到 達 高 峰, 約 九 百 七 十 公 頃, 但 也 隨 著 一 九 四 五 年 日 本 敗 戰 退 出 台 灣, 咖 啡 園 荒 廢 或 轉 作 其 他 作 物。 一九五四年因國際咖啡期貨 飆 漲, 當 時 的 農 復 會 再 次 推 行 咖 啡 種 植, 但 因 缺 乏 高 品 質 的 咖 啡 加 工 技 術, 價 格 在 國 際 上 也 沒 有 競 爭 力, 國 人 當時沒有喝咖啡的風氣 ,加 上一九五0年代實施戰時經 濟 體 制, 譴 責 奢 侈 浪 費, 種 種因素讓台灣咖啡再次進入 黑暗期。
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回歸線間的環狀地帶是最適合種植咖啡 的區域,被稱為「咖啡帶」,台灣正位於此咖啡帶的北端。 台灣種植咖啡最早可溯源自一八八四年,英國德記洋行在台 灣經商期間發現台灣的氣候適合種植咖啡,從馬尼拉引進阿 拉比卡品種種植在台北三峽,但沒有成功。一八九五年日治 時期開始積極推廣咖啡種植,在恆春、嘉義、士林設立農事 機構。當時以阿拉比卡品種為主,所生產的咖啡主要進貢日 本皇室,一九0七年在東京舉辦的創業博覽會和一九一五年 大正天皇繼位典禮,當時來自恆春的咖啡豆受到肯定。
咖啡豆
咖啡繁殖可以利用種子、嫁接和 扦插的方式,苗長到約三十公分 即可種植,種植後三至四年開始 開花結果,採收之後的修枝是來 年能否順利結果的關鍵。
好豆是好咖啡的基本,咖啡要好 喝,層層關卡都要講究,去皮、 發酵、脫殼、乾燥、烘焙,每個 階段還要挑揀出不良豆。
相較國外連採收都有機械代勞, 台灣咖啡則是全程手工,農家們 除了種咖啡,也各自研究、互相 交流咖啡烘焙方式。早期也用滾 筒加熱機或爆米香機烘豆,從農 政單位還不重視的時期就不斷嘗 試,也許麻煩,但是咖啡農友當 成挑戰,用新鮮的台灣豆做出進 口豆無法複製的味道。 近年吹起咖啡風潮,知識和技術 也快速普及,品味台灣咖啡不再 遙不可及。許多咖啡產區也效法 國外以莊園形式經營,從生長環 境、種植方法、烘焙手法、沖泡 技巧,各有千秋。以品嚐咖啡為 動力,走遍全台灣的旅人也漸漸 變多。
東山咖啡史
咖啡在每年的一到五月是開花 期,花期順利的話會開十幾個批 次,三月至四月是開花尖峰期, 東山咖啡農友說這段時間下一次 雨就會開一次花,如果太乾燥就 會影響開花和後續結果。果實到 了八月會陸續轉紅,九月下旬到 十二月陸續採收鮮紅色的成熟 果,採收完畢後接著修枝。
咖啡的種植
台南東山種植咖啡的歷史,最早 可追溯到一九四四年,在楠西鄉 咖啡試驗場工作的東山人曾綠波 將種苗拿回家嘗試種植。不過並 沒有經濟化,任由咖啡樹在山林 間自由生長,果實也自然傳播發
15 16
東山咖啡大多種植在海拔介於 五 百 至 八 百 公 尺 間, 日 夜 溫 差 大、有半遮蔭環境,加上附近有 曾文、烏山頭、白河三個水庫, 所形成的微氣候有助於咖啡樹生 長。
55
紅龍果的生長
淺山區的沙漠植物
也 能 增 加 有 機 質, 將 果 實 進 行 套 袋 可避免東方果實蠅或其他昆蟲叮咬, 但山區因溼氣重而容易發生的疫病 就較難以非農藥方式來防治了。
紅 龍 果 適 應 力 強 ,只 要 日 照 充 足 、排 水 良 好, 中 南 部 皆 適 合 種 植。 依 照 農 委 會 紅 龍 果 統 計 資 料, 二 0 0 六 年全台灣種植面積為八百五十八公 頃, 這 幾 年 種 植 面 積 持 續 增 加, 至 二0一五年全台灣的種植面積已達 公 頃 。 其 中 台 南 佔 了 238 公 2,491 頃, 目 前 全 台 灣 種 植 最 多 紅 龍 果 的 是 彰 化 縣 , 佔 了 441 公頃。
紅 龍 果, 又 名 火 龍 果, 是 仙 人 掌 科 多 年 性 攀 緣 植 物。 原 生 在 中 南 美 洲 熱 帶 雨 林 和 西 印 度 地 區, 一 九 八 三 年 台 灣 中、 南 部 農 友 陸 續 從 越 南、 中 南 美 洲 引 進, 並 自 行 雜 交 育 種, 因 此 品 種 繁 多, 目 前 在 台 灣 的 紅 龍 果 可 大 致 分 為 紅 肉 種 與 白 肉 種, 市 場 主 要 可 見 品 種 為 大 紅、 蜜 寶、 富 貴紅。
紅龍果
扦 插 是 種 植 紅 龍 果 最 普 遍 的 方 式, 種 植 時 須 立 柱 讓 其 攀 爬, 扦 插 約 一 年 後, 向 下 垂 掛 的 枝 條 才 會 開 花 結 果。 紅 龍 果 花 在 天 黑 後 開 始 綻 放, 至 凌 晨 一 兩 點 時 花 徑 最 大, 隔 日 清 晨 凋 萎, 如 果 是 需 要 人 工 授 粉 的 品 種, 就 要 戴 頭 燈 在 黑 夜 裡 工 作。 開 花 後 約 一 個 月 可 採 收, 完 熟 採 收 的 紅 龍 果 無 草 腥 味, 害 怕 吃 紅 龍 果 的 人 也 可以接受。
台南東山「水仙」紅龍果
紅 肉 和 白 肉 紅 龍 果 各 有 擁 護 者, 購 買 時 可 以 從 外 觀 辨 認, 白 肉 紅 龍 果 的 果 實 偏 橢 圓 ,果 皮 萼 片 也 較 細 長 , 紅 肉 紅 龍 果 的 果 實 則 偏 正 圓, 萼 片 較 短。 除 了 紅 色 紅 龍 果 含 有 甜 菜 紅 素, 其 餘 營 養 成 分 相 似。 口 感 上, 白 肉 紅 龍 果 較 水 潤 清 脆, 紅 肉 火 龍 果 較 有 彈 性, 甜 度 較 高。 紅 龍 果 耐 存 放, 如 果 先 包 報 紙 再 包 塑 膠 袋, 在攝氏5度的溫度下最多可放一個 月 。若 能 得 手 無 農 藥 栽 植 的 紅 龍 果 , 花 和 疏 果 下 來 的 小 果 都 可 以 食 用, 含 有 豐 富 膠 質 ,可 煮 湯 或 煎 蛋 食 用 。
17 18
東山是台南地區紅龍果種植面積最 多 的 地 方, 不 僅 在 平 原 區, 本 來 較 不適合山區的紅龍果也有農民嘗試 在淺山區種植由地方農民自行雜交 育 種 的 品 種「 水 仙 」, 山 區 的 日 夜 溫差大使果肉紮實、甜度提高。 水 仙 的 外 皮 色 澤 鮮 艷, 夠 成 熟 的 紅 龍 果 臍 部 狀 似 即 將 裂 開, 紅 色 果 肉 甜 度 高 且 帶 著 淡 淡 檀 香。 每 年 5 月 至 月 是 產 季 ,天 氣 愈 冷 果 實 越 大 。 紅 龍 果 根 淺, 草 生 栽 培 可 以 保 護 根 11
夏 天 採 集, 又 稱「 木 薯 」。 耐 旱 耐 瘠, 適 合 生 長 在 低 海 拔 山 坡 地。 過 去 農 村 的 主 食 之 一, 也 能 餵 豬 羊, 澱 粉 含 量 高, 製 成 樹 薯 粉 易 保 存, 用 來 勾 芡、 做 粉 圓。 生 食 不 可, 要 以 高 溫 破壞它的植物鹼才不會中毒
夏、 秋 採 集。 正 名「 穗 花 山 奈 」, 別 名「 蝴 蝶 花 」, 和 一 般 食 用 薑 同 屬 薑 科, 但 是 喜 歡 水, 生 長 在 溪 邊 或 濕 地。 葉 可 包 粽, 花 可 泡 茶、 入 菜。 在 東 山 可 見 的 做 法 是 野 薑 花 炒 蛋 或 包 水餃,吃來別具優雅風味。
夏天採集。別名「巨竹」、 「 大 綠 竹 」。 麻 竹 筍 帶 苦 澀, 巨 大 且 纖 維 多。 可 加 工 成 筍 絲、 筍 干、 醬 筍 後 食 用。 新 鮮 吃 可 以 煮 竹 筍 排 骨 湯。 在 採 收 龍 眼 的 季 節 裡, 農 民 也 會 同 時 採 收 麻 竹 筍, 各 種 竹 筍 料 理 也 紛紛上桌。
夏 天 採 集。 又 稱 鳳 眼 果。 傳 統 農 村 點 心, 煮 熟 後 鬆 軟 香 甜。 成 熟 期 間 正 值 東 山 龍 眼 產 季, 農友會把去莢後的蘋婆 果仁放到烘龍眼的柴火 中烤熟,作為點心。
20
採 集, 不 必 耕 耘 就 能 收 穫 的 東 西, 像 是 野 生 可 食 用 的 植 物, 或 是 利 用 自 然 環 境 的 特 性, 加 以 整 理但盡量減少破壞就會長大的食 物 們。 在 農 忙 的 空 隙、 順 路 經 過、 秘 密 基 地, 可 遇 不 可 求 的 美 味記憶。
冬 天 採 集。 又 稱「 粉 薯 」, 是 以 前 太 白 粉 的 原 料, 過 去 農 村 的 主 食 之 一。 吃 法 跟 樹 薯 一 樣, 粉 薯 粉 加 黑 糖 泡 水 喝是農村的解中暑秘方。
夏、 秋 採 集。 可 食 用 蕨 類, 學 名「 過 溝 菜 蕨 」, 生 長 在 山 溝、 樹 下 等 潮 濕 處, 耐 熱 耐 雨。 汆 燙 後 冰 鎮, 可 佐 美 乃 滋 和 花 生 粉, 東 山 特 殊 吃 法 會 將 咖 啡 豆 撒 磨 成 粉 替 代 花 生 粉。 吃 熱 的 可 以汆燙過再炒薑絲鳳梨豆醬。
19
滋 補 養 身,坐 月 子 必 吃。以 前 煮 這 道 不 去 龍 眼籽,相傳邊吃邊吐籽可以預防老人癡呆。
東山飯桌
農 家 的 飯 桌,沒 有 山 珍 海 味 的 菜 單,卻 有 著 當 季 最 新 鮮 的 菜 餚,家 裡 的 大 廚 就 是 百 變 食 譜,隨 著 季節變化出充滿家鄉味的飯菜。不鋪張、無擺盤, 東山的阿嬤說:鄉下人黑白變、黑白吃啦!
材料:�人份
龍眼乾 ��克 雞蛋 �顆 醬油��毫升或鹽巴�克 麻油 ��毫升 薑片 �片 作法:
麻油煸香薑片,放入龍眼乾炒香。 炒 香 的 龍 眼 乾 加 入 打 散 的 雞 蛋,加 一 點 醬油或鹽巴調味。 再次起油鍋煎蛋,蛋熟即可起鍋。
22
熱熱吃香,放冷吃Q,不手軟的大把桂圓是好吃的秘訣。 材料:�人份
圓糯米 �杯 水 �杯 米酒 �.�杯 桂圓(去籽) 一把 二砂糖 少許
作法:
圓 糯 米 洗 淨 瀝 乾,加 入 水 和 米 酒,電 鍋 外 鍋 一 杯 水,按 下煮飯開關像平常煮飯那樣。 飯煮好了拌入砂糖、桂圓,回鍋悶�-��分鐘。 也 可 以 放 到 盤 子 中 壓 平 倒 出 來 切 塊,適 合 分 送 或 當 行 動糧。
21
用夏季時自家製做保存起 來 的 酸 筍 片 熬 湯,不 分 四 季,都能一碗接一碗。
年節時炊一籠, 拜神、拜祖先,分送親友。 材料:��人份
作法:
在來米 �公斤 土豆 �.�公斤 鹽巴 一大匙 水 適量
�.土豆前一天就浸泡,隔天磨漿 �.在來米浸泡兩小時後磨漿 �.磨漿時一邊憑經驗加水 �.鹽巴、米漿和土豆漿混合後秤重介於��.�公斤至 ��.�公斤最佳, 太稀會無法成型,太稠會很硬 �.倒入蒸籠後,每隔一陣子就開蓋拌一拌會更Q,幾次之後變稠就把表面抹平, 蓋上鍋蓋蒸到熟。 �.從入鍋開始,蒸的時間約五小時,中間記得外鍋加水、添柴火。 �.蒸好的土豆粿要開蓋吹自然風,等涼了就可以切。 �.先吃原味,煎過更香,沾蒜頭醬油也很棒。
24
材料:�人份
酸筍片 ���克 排骨 ���克 薑片 �片 鹽巴 適量(別忘了酸筍也含有鹽分) 水 �公升 作法:
�. 酸筍片沖水清洗,排骨汆燙去血水。 �. 將酸筍片、排骨、薑片、水入鍋燉煮約一小時。 �. 試喝鹹度如何,酌量加鹽即可享用。
23
進入東山的淺山 農 業 型 態,一 整 年 都 有 得 忙,快 來規劃屬於你的 農’s day。 龍眼花也有公母之分你知道嗎?龍眼花飄 香 時 來 搖 花,趁 母 花 還 未 開 才 不 會 影 響 結 果,落下的公花就是農家專屬的花茶。
從採收入窯到完成,在熱烘烘的龍眼窯添 柴 控 火,拿 穩 工 具 去 樹 枝,蹲 好 馬 步 翻 焙 龍眼,來體會農友烘龍眼的肌耐力。
都 是 褐 色 的 龍 眼,怎 麼 分 辨 最 佳 熟 度採收?採收龍眼一上樹就是半天, 眼 明 手 快 剪 龍 眼,才 趕 得 及 當 天 入 窯烘龍眼。
烘 好 的 龍 眼 乾 剝 殼 去 籽,是 東 山 人 小 時 候 賺 零 用 錢 的 共 同 回 憶。烘 熱 熱 的 龍 眼 怎 麼 撥 最 快?快 來 找 東 山 人練功。
如何分辨熟度恰好、酸甜有致的荔枝?採回家 青 皮 椪 柑 到 完 熟 椪 柑 各 有 風 味,分 辨 是 否 的 荔 枝 還 要 剪 枝 整 束 去 壞 粒,交 到 客 戶 手 上 「椪皮」是採收基準,其他小撇步,就到草生 才能依然鮮艷欲滴。 椪柑園來看仔細。 體驗期間:6月 難度:
體驗期間:10月-11月 難度:
在涼爽的冬季,如何上樹採收柳丁,以及如 何 用 採 果 剪 吃 柳 丁,這 樣 的 技 巧 不 到 柳 丁 園中是無法體會的。
環 境 好 不 好,蜜 蜂 最 知 道。從 蜜 蜂 的 生 長 環 境、 生態關係、不同時期的生長樣態,在忙碌的花期 採蜜過後歡迎與蜂農預約進果園實地了解。
體驗時期:11月-1月 難度: 26
體驗期間:6月-2月 難度:
25
農事體驗 團隊介紹
五酷山農有靠山 山幽土深出水泉 風景秀麗真好看 友善農民相作伴 五 酷 山 農 團 是 一 群 想 要 嘗 試 環 境 友 善 農 法 的 台 南 東 山 果 農, 以 種 植 龍 眼 與 柑 橘 為 主。 過 去 山 區 果 園 使 用 農 藥、 化 肥 與 除 草 劑 對 水 源 與 水 土 保 持 影 響 很 大, 這 群 農 友 希 望 付 出 一 點 力 量 來 善 盡 社 會 責 任、 愛 護 自 己 的 鄉 土。 環 境 友 善 農 法 這 條 路 並 不 好 走, 有 了 相 互 陪 伴 的 力 量, 未 來 能 更 堅 定 踏 實 的 向 前 走每一步。
到底哪五酷? 第一酷 »» 夫妻協力,合作無間! 酷! 第二酷 »» 知己作伴,務農不孤單! 酷! 第三酷 »» 經驗交流,不藏私! 酷! 第四酷 »» 友善土地,堅持信念護生態! 酷! 第五酷 »» 共學共做,作夥向前行! 酷!
搭乘大眾運輸抵達東山:
搭公車【黃7】,可刷一卡通或悠遊卡 上車站:「新營」,即新營客運總站(新營火車站對面,出站步行 3 分鐘) 下車站:「青山」
搭台鐵轉乘→新營站下車,再至新營客運總站轉乘【黃7】 搭高鐵轉乘→搭到高鐵嘉義站,轉乘新營客運公車 黃9 到新營總站,再搭【黃7】
28
聯絡方式: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