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中文 人情世故
我最欣賞的老師 一個難以成眠的晚上 虹 走進山丘深處 如果失去了農村 爺爺最溫暖的雙手 願 ‧ 望能成真 雨後彩虹 許願情 心中的巫婆 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侍應 許願 離別的一刻 給你說個故事 聖誕奇遇記 小鞋子 回『味』 母與女 走出小屋, 因為窗外有一隻美麗的蝴蝶 書海暢遊 《人間有情》閱讀報告 《撒哈拉的故事》閱讀報告 告訴我人生無常,叫我學會把握現在 ─ 我看《打錯了》 《西潮》閱讀報告
Personal Letters A postcard to My Friend An Email to My Friend
1D 魏俊穎 1E 莊雅鈞 2A 集體創作 2B 鄺俊良 3B 李鑫童 3D 邱美雪 4C 陳倩婷 3E 任亭慇 4A 陳麗菲 5A 劉嘉欣 5F 何志鴻 5F 趙梓峰 3E 文 靜 1B 張綺嵐 3E 陳少珍 3A 葉雅晴 3E 文 靜 5C 陳昊信 3D 曾慧晴 4F 姜羽卉 5F 莫志濠 6A 麥智強
P.4 - 31
觀點與角度 談「律己以嚴,待人以寬」 次 談談漫畫對青少年的影響 談交友之道 破例 論法律標準應否定立於道德標準之下
5B 朱浩懷 5F 鄭偉聰 3D 鍾鈺祺 3E 岑芷楹 5F 毛穎豐 6A 麥智強
中五級選修科 小說與文化 閱讀報告:《紅樓夢》
5B 鄺君儀
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 比較文本《三國演義》及電影《見龍卸甲》 解讀「趙子龍單騎救主」情節的異同 「笑容」背後的用意 — 我看赤壁 2 決戰天下的草船借箭
戲劇工作坊 劇本創作 ─「蛻變」 文化思考 評論亞瑟史密夫對中國的見解 從中國人「情」的角度評論 富豪長子以代母產子事件 論專制政體得以長久存在於中國的原因
P.32 - 44 1D Tang Chi Fung 1D Chong Po Ling 1E Mok Yim Chu 2B Koh Tsam Yi, Rachel 2D Kan Wing Yee 4D Wong Chun Tim 4F Lau Hoi Fung
Articles Healthy Eating 3D Yau Mei Suet Balanced Diet 3D Tsang Wai Ching The Top Three Qualities That Make a World City 6S Angela Kong Movie Review: I am Number Four 4D Wong Chun Tim Article Review: Stop Child Abuse 4D Wong Chun Tim Stories My Nightmare 3 Brothers and a Rabbit That's Embarrassing! A Day When Everything Went Wrong A Personal Regret Narrative Writing An Enjoyable Macao Trip A Gift to My Role Model An Interwiew with the Professors from the Tokyo Univerisity of Foreign Studies Script Writing Drama: Frankenstein
5F 梁曉玲
新聞與報道 新聞評論:中國人被指「死為墓奴」,這是否政 府政策失當所致? 5E 魏穎欣 新聞評論:代母產子應否在港合法化 ? 5B 黃偉清 新聞稿撰寫:銜接大中華 耀道『普通話日』 5E 陳芷韻
English
Formal Writing Letter of Invitation Letter to the Editor
5C 陳諾言
2B Sabrina Chan 2D Kwan Tsz Him 5C Lee Cheuk Yan 5C Chan Pui Yee 5C Lee Cheuk Yan Cheri 6S Yan Tsz Him 4F Jiang Yu Hui 6S Kong Ka Yan 2E
5C 林君蓮 6A 曾樂勤 6S 江嘉恩 6A 麥智強
人文學科
P.45 - 55
初中人文 專題研習 課後反思 閱讀報告 時事回應 時事評論
口述歷史香港的變遷: 普及文化 日治時期 二戰反思 太陽電力公司 寫給曾特首的信: ( 其一 ) ( 其二 ) ( 其三 ) 中國應否繼續興建核電廠? ( 其一 ) ( 其二 )
1B 張綺嵐、丘偉權 1B 鄭浩生 3E 任亭慇 3E 方翠柔 3E 管嘉怡 3E 文 靜 3E 黃希汶 3E 鄭豎羲 3E 許家豪
高中地理 生活實踐 專題研習
應用地理學科知識分析日本 三一一東北大地震及海嘯 地質公園介紹︰ 糧船灣 黃竹角咀
5E 文 傑 4B 黃倩盈 4B 黃壁淇
高中企概 生活實踐
國際城就計劃書 The Annual Report of EDEN in Junior Achievement Hong Kong
6A Yeung Wai Lok, Tsang Lok Kan, Wong Chau Ping, Hung Mei Ling , Chan Tsz Wing
通識 現代中國 今日香港 能源科技與環境 全球化 特稿
我看中國現今面對的問題 論貧窮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日本核輻射洩漏給我的啟示 日本九級大地震的反思 我的默想之旅: ( 其一 ) ( 其二 ) 從國際貿易看全球化: 從初級生產者角度出發 公平貿易的重要 全球化下的跨國企業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人類的生活 質素正在不斷改善。」你在什麼程 度上同意這說法? 從老師角度看拉登之死
科學 科學冷知識:
體育
P.64 - 65
運動表現及力學實驗室 急救證書課程
P.66 - 67
基督教教育 中二級學習歷程檔案封面設計 中三級「從聖經中看貞潔」
中一級 愛心健康營養餐盒
4D 王俊添 5A 劉嘉欣 4F 吳嘉琦 4F 劉凱豐 5F 李廣媚 5B 趙敏兒 5E 陳芷韻 5E 薛美欣 5E 蔡文鈞 5F 高汶琪 姚寶蘭老師
P.63
沙灘波懸浮空中,何解? 奇怪!為甚麼竹籤戳不破汽球? 液體會自己走進杯子裡?
食營
P.56 - 62
P.68 - 74
最均衡膳食大獎 最佳外觀大獎 最佳協作大獎
中二級 小禮物計劃
最佳製作獎 最具心思獎
中三級 特色小食新 " 煮 " 意
包裝設計大獎 美味可口大獎 創新煮意大獎
視藝
P.75 - 89
中一級
透視圖、點線面、顏色單元
中二級
分鏡練習、英文書法設計、素描、評賞、繪畫
中三級
包裝設計、時裝設計、紙雕、剪紙
中四級
面具聯想、素描、點線面、繪畫
中五級
學生作品集、點線面
其他
比賽佳作:單車裝置、lighting painting
OLE 其他學習經歷
P.90 - 97
日本遊 夢想之旅:日本文化交流自助學習遊 英德交流 難忘英德學生積極投入的態度 非農家氣息的英德生活
澳門遊 澳門遊新發現:責任與承擔 「其他學習經歷反思」得奬作品 :
中五級冠軍 中四級冠軍 中三級冠軍 中二級冠軍 中一級冠軍
人物訪談 日本東京外語大學英語教學交流團訪談摘要 掀開富強的面紗 憑良心透視國情 ─ 名嘴潘小濤訪問
6S 林 煜 6S 周梓浩 5C 沈志仁 5B 鄧熠霞 4D 李燕穎 3D 鍾鈺祺 2B 黃珮儀 1E 周家進 6A 麥智強 5F 李廣眉
4
我最欣賞的老師
虹 1D 魏俊穎
我最欣賞、祟拜的老師便是我的班主任。他為人風 趣幽默,教學生動,經常惹得全班捧腹大笑,而且我們 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知識和人生道理。 他不高不矮,不肥不瘦,看上去像一位平凡的老師, 但原來他深藏不露,博學多才,特別精通人文科,是一 位不平凡的老師。我認為他是一位很隨和的老師,不介 意把自己的家庭生活與我們分享,記得他曾在其他學習 經歷時段,把自己的照片投映出來,跟我們分享。還有 一次,他在基督教教育課裡把自己的家族圖寫在黑板上, 他深知寫出來的話,一定會被部分同學取笑他家族的名 字;他又明明知道這會引起同學熱烈討論,但他仍這樣 做,可見他是一位為了教學而願意與同學一起分享的老 師。 同時,他是一位大公無私、獎罰分明的老師,當同 學做錯事,他一定會懲罰;同樣地,同學做得對,他會 獎勵。今年中一級的生活,能遇到這位老師,真是我的 榮幸。
一個難以成眠的晚上 1E 莊雅鈞 今天,在一個萬籟俱寂的晚上,我竟然惹上了一種 俗稱「失眠」的東西!已經是十二時正了!牆上的時鐘 一直滴答,滴答地響着,吵得人心煩……心情不由自主 地變得暴躁。不行!不平靜的話,「周公」怎麼會來找 我呢?我馬上踢開被子,學着正修行的和尚般「靜坐」。 「滴答……滴答……」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 了。我張開眼睛,厭惡地看着時鐘,恨不得馬上伸手把 時鐘扯下來,再把它狠狠敲爛!這樣的心情教人怎能入 睡?還是先喝一杯牛奶再說吧。廚房中一片凌亂,該是 姊姊剛剛又在弄甜點了。我從冰箱中取出一個裝着牛奶 的盒子,晃了一下,好像所剩無幾了,揭開蓋子就把它 全部喝光,以進「三分球」的姿勢把它扔進垃圾桶裡。 「耶!」我小聲地叫了一聲,其實也沒甚麼要高興的, 因為垃圾桶就在我隔壁。 回到床上,已經是一時零五分了,我依然在床上輾 轉反側,該怎麼辦呢?我忽然想到爸爸上星期買給我的 音樂光碟,聽說有很多人睡覺的時候都會聽一些古典名 曲,但卻沒甚麼特別,反而令我更想唱歌,白白浪費了 這四十五分鐘!那選擇看書吧,心想多看一次也不是甚 麼壞事。 四個小時後,我看書已夠慢的,才一百幾十頁就花 了四個小時……慢着慢着……天哪!都快天亮了我都還沒 睡!算了……反正我一點睡意都沒有,就等日出好了。 漆黑的天空漸漸亮起來,吱吱喳喳的鳥鳴聲此起彼 落,我的眼皮愈來愈重,耀眼的太陽從東方升起。日出, 真美。
2A 班集體創作 在黑暗灰沉的世界, 有一道閃耀的光芒, 光芒蘊藏一切── 令這世界 添上無窮色彩, 形成七彩小橋…… 仰望頭上的火燒雲, 平視海上的火太陽, 太陽與大海水火交融, 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令人有一種目瞪口呆的感覺 ── 一瞬間便消失了。 我是天上的太陽, 是橙紅的。 到了黃昏, 我身上就會發出光亮的橙紅色彩 變成一個橙色的鹹蛋黃, 照著大地、海洋、山上…… 令到整個世界變成橙色的世界! 耀眼的斜暉, 影射著寂寞的海洋, 為它添了一些色彩, 釋放出無比的光芒。 猶如一個巨大的蛋黃, 在海面上飄浮著。 閃閃發光的沙, 就像遙遠的天際一樣…… 若隱若現的光, 令人目不暇給。 「橋」上的小草 搖頭擺尾 那沉默的綠色 彷彿是天空的樹 憂愁的綠,令人陶醉…… 花、草、樹、木, 在炎熱的天氣下, 你一口,我一口…… 薄荷雪糕 啊…… 再多來一顆青提子, 酸甜的感覺,滲入我的心裡, 感覺清爽,輕鬆舒柔。 廣闊無際的天空, 無邊無際的海洋, 無限可能的宇宙, 自由自在的氣球, 在天空飛翔,融為一體, 深色的憂鬱和淺色的豁達, 開朗的淺色與深邃的藍色…… 揭示神秘的一面。 神秘的紫色, 總是讓人不安, 不禁驚懼, 卻宛然散發出 高貴優雅的感覺。 五光十色 交織著無窮無盡的精采與絢爛 此謂:生命之虹
17
談「律己以嚴,待人以寬」 何謂「律己以嚴,待人以寬」呢?「律己」,即 用紀律約束自己的行為;「嚴」即是嚴厲、嚴肅;「律 己以嚴」即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去約束自己的行為。 相對而言,「寬」即是比較寬鬆;「待人以寬」即以 相對寬鬆的態度對待及評價別人的行為。我認為「律 己以嚴」能令自己進步,邁向成功;「待人以寬」則 使人對自己信服,得到別人的尊敬。 「律己以嚴」能令自己更著重個人的品格,促 使一己成為光明磊落的人,受人所景仰。 聖雄甘地年輕時,在一次接受英政府舉辦的英 文程度測驗時,題目的五題中他只有一條不懂,試 官傑魯士督就頻頻用鞋尖踢甘地的凳腳,暗示甘地 偷瞄鄰座同學的答案,但是甘地卻假裝沒有領會試 官的提示。測驗結束,全班只有甘地一人未能獲得 滿分。老師對甘地說:「傻孩子!偶爾作弊一次沒有 甚麼關係吧!這次全班同學都考滿分,只有你一個 得八十分,這真可惜呢!只欠你一人,否則我們班便 可接受表揚了!」儘管老師這樣抱怨,甘地卻不以為 然。 他反駁老師道:「要靠作弊而獲得高分,再因 此而獲表揚是可恥的!我只會憑自己的實力考取高 分!」甘地對自己的品格有如此的執著,好使他長大 後成為實幹型的代表。他為印度全體人民爭取一個 獨立、自由的國度,最終成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偉 大的聖雄。由此可見,「律己以嚴」的確能使自己更 著重培養個人的品格,從而成為光明磊落的實幹者, 所做的事能受後人多敬重。
殺死兩位親兄,奪取帝位,實在有歪倫常;此舉已成 為歷史上不能改變的事實,他後來更一度篡改史書, 企圖隱瞞所作之惡事。他這些行為都永遠成為了他 仁德仁政背後的永久污點。這正好證明不能「律己 以嚴」的話,會令自己迷失理智,令自己行為偏差, 最終受人唾罵。
中文
5B 朱浩懷
有人說:「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待 人以寬」就正好說明這道理。當我們能待人以寬, 在任何情況下都為對方留有餘地時,你能得到更 多的尊重,這有利於與他人合作,有利於成就大 事;更甚的是,由於一己的寬宏,令對方以輕鬆 的心態改進自己,以令團體獲得更大的成就。 現任中國國家女子體操隊隊長程菲便是表表 者了!程菲對自己的要求相當嚴格,她對於自己在 比賽中表現失準耿耿於懷;但是面對師妹江鈺源和 何可欣在預賽的失準,她採取了「待人以寬」的態 度,對兩位師妹關懷備至,她不但予以安慰,還公開 為她們護航道:「不能只針對她們的一時失手,我 們不應苛求她們每次都表現完美!」就是她這種「待 人以寬」的態度,加上隊長「律己以嚴」的態度,不 但感染了隊員,更增加隊員對她的信任,也促使隊 員樂意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從錯誤中學習,最後令 團隊能獲得勝利。零八年北京奧運比賽中,女子體 操隊再次獲得團體金牌,隊長「律己以嚴,待人以寬」 的態度,就是使人獲得尊重,令人步向成功的最佳 印證。
綜合以上事例而言,「律己以嚴」確實能令自 己進步,邁向成功;「待人以寬」則使人對自己信服, 相反,唐太宗李世民則做不到「律己以嚴」,因 得到別人的尊敬;這可說是個人成敗得失的關鍵, 私慾而容許自己犯下彌天大罪,為後世人所唾罵。 亦為我們做人處世的參考,要成為成功、受人敬仰 雖然李世民登基後勤政愛民,但他發動玄武門之變, 的人,你會重新思考對自己及他人的態度嗎?
次 5F 鄭偉聰 「哈,呼,哈,呼。」我急促地呼吸著。 人生中有很多的競賽,每一個人都是為了得到 首名而夙夜匪懈,一場努力的成果為了證明自己不是 「次」等的。然而,我卻十分享受當次名的滋味。
曾經有人對我說:「你總是第二的」。我心 裡並沒有受到打擊,因為我認為次名是我的原動 力。次名就是代表有進步的空間,可以清晰地向 人人都只記住第一名,欣賞第一名,稱許 目標馳騁。正因「有競爭才有動力」,這世上依 第一名。但是第一名也有壞處,作為第一名,表 然有人比你更好,所以這就是一種動力去超越別 面上是受人稱許和喜愛,但誰又知道他們背後承 人,超越自己。相反,當首名的就沒有這種動力, 受的壓力呢?他們的腦海裡充滿別人對自己的期 反容易有高高在上,無人能及的驕傲,又會再有 望,所以總要比較別人付出更多更多努力;相反, 競爭的動力? 當次名的心情可以輕鬆一點,對於不是勤奮的 我,當次名反使我心裡有著一種安穩呢。 我認為人們需要欣賞「次」的好,因為「次」 的好正正是邁向第一的道路,也只有這樣,我們 另外,不是只有當首名才會被重視。當次名 才會好好享受人生中的競賽。 也有被重視、被尊重的時候。次名就是代表有進
觀點與角度
每當我參加比賽長跑比賽,我從不是帶頭的 一個。但這不要緊,因為帶頭的總是為身後的參 賽者開前路,相反,次名只需跟著前面的人,好 像有人為你的前路而鋪排,為你擋風雨。
步的空間,可以清晰地向目標馳騁。就如現時的 中國是世界的大國,是除美國外的第二大國。相 比起以前,中國已經進步了很多,以前的中國人 總被人認為是沒用,又會被歧視。但是我們中國 人不斷努力,漸漸從被人貶低的國家成為能養活 十三億人口的強國。由此可見,即使是「次」, 也可以獨當一面!
22
比較文本《三國演義》及電影《見龍卸甲》 解讀「趙子龍單騎救主」情節的異同 5C 陳諾言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有 不少改編的影視作品。其中,《見龍卸甲》就是 其中一部,當中敘述了趙子龍 ( 劉德華飾 ) 傳奇 的一生,由年輕到晚年,集中敍述他以長勝將軍 的姿態掛帥,征戰沙場多年,亦未曾卸甲。 我十分欣賞《見龍卸甲》這部電影,劇本 一氣呵成,敘事手法細緻純熟,成功地賦予三國 演義新生命。在這評論,我會比較《三國演義》 及《見龍卸甲》,從而解讀「趙子龍單騎救主」 情節中的異同。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趙子龍負責保護老少,在長 坂坡找尋失散的劉備兩位夫人及其幼兒阿斗,殺 出曹軍百萬重圍。由此可見,趙子龍不但忠於君 主,更極力保護婦女和小孩,表現他極具騎士的 精神。 《見龍卸甲》則拍了長坂坡之戰,頗為慘 烈,顯現出趙子龍的神勇。可惜,電影對兩位夫 人避而不提,阿斗更是毫無反應的「道具」,未 能生動地描述趙子龍尊重女性、愛護兒童的精 神。 在文本和影視作品中,趙子龍面對曹操的 千軍萬馬也同樣顯現出對主公忠心不貳。在敍述 曹軍陣營的部分,趙子龍也同樣面對數以千計的 曹軍包圍,他面不改容地衝進去殺敵;當他看見 平民百姓戰死後,流露出憤怒的表情,並衝向敵 陣中殺敵,同樣表現出趙子龍英勇的性格。在文 本和影視中,趙子龍也同樣可以成功從曹軍的圍 攻中逃脫,而同樣有交代曹操想 活捉趙子龍成為其手 下猛將的橋段,從中 表現出趙子龍的武藝 十分高強。
文本與電影雖有很多相同之處,但仍不乏相 異之處。首先,文本中的趙子龍是一名將軍,而 影視中的趙子龍只是一名小卒。文本中並沒有羅 平安這角色,而影視中則出現了羅平安這個虛構 角色。文本中的曹操並沒有孫女,而影視中則出 現了「曹嬰」這個人物,為曹操的孫女。文本中 的關羽去了江夏,而影視中的關羽則去幫趙子龍 開路,以便他協助拯救劉備的夫人及其兒子。 只論趙子龍單騎救主一段,亦有不少相異之 處,文本中的趙子龍是擅自脫離隊伍去尋找主公 家眷,而影視中他是為了保護羅平安才去尋找主 公家眷。文本中的趙子龍單騎救幼主的地方是長 阪坡,而影視中的則在鳳鳴山。文本中的趙子龍 保護幼主的方法是將他放在甲內,而影視中的則 是背著他。文本中的趙子龍是殺出血路逃脫,而 影視中的趙子龍則是救幼主後才騎馬飛躍峭壁。 文本中的糜夫人是投井自盡,而影視中的糜夫人 則是戰死。文本中的「青釭劍」是夏侯恩的佩劍, 而影視中的則是曹操的佩劍。 從以上可見,當中「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情 節有部分源於《三國演義》,同時,編劇亦滲入 了大量創意元素,讓《見龍卸甲》更有趣、增加 吸引力,不用過於沉悶地直演《三國演義》的故 事內容。
23
中文 《見龍卸甲》加插了羅平安,雖增添了不少 趣味,亦能表現出主角趙子龍勇猛的一面。可是, 讀者卻像個天橋底下聽書的「傻子」一樣,呆滯 地「聽」完有關趙子龍一生的豐功偉業,這種處 理手法實在有點可惜,需知道一套電影的成功, 大部份取決於視點的選取及電影的敍述。
最後,要評論《見龍卸甲》加插了羅平安 這個人物對整個故事的影響。
另外,我認為可更改《見龍卸甲》的結局模 式。把開放式的結局改成詳細描述,可讓觀眾們 清楚知道趙子龍最後的戰爭是突圍成功?還是英 勇戰死?這樣,令整套電影更為完整。 無論如何,《見龍卸甲》仍是一部比原著 《三國演義》更有「風味」和吸引力的作品。
中五級選修科 名 - 著及改編影視作品
在電影中,借羅平安 ( 洪金寶飾 ) 一角口 述趙子龍的一生,可見《見龍卸甲》以羅平安的 視點為敍述,切入電影觀看趙子龍的長勝與久 憂。羅平安與趙子龍同樣是小兵出身,趙子龍的 超卓成功與羅平安的原地踏步,形成了強烈的對 比。這正好襯托出趙子龍的剛猛;同時,羅平安 的懦弱、無知,更突顯了趙子龍的英勇沉穩;而 他的自私自利,則顯得趙子龍公平大方。
總括而言,我也很欣賞《見龍卸甲》這部電 影,但我認為當中亦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例如可 在《見龍卸甲》中「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情節上 多加入對甘夫人和糜夫人的敍述,這可更可充份 突顯趙子龍尊重女性的高尚精神。
24
『笑容』背後的用意— 我看〈赤壁 2 決戰天下〉的草船借箭 5F 梁曉玲 在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敍述:諸葛亮憑著 自己懂得天文、地利和陰陽的智謀,預計當天有 大霧,憑藉他人的力量達到自己借箭的目的。而 成功借箭後,電影透過每個角色人物的『笑容』 作為對比,帶出導演想表達迥然不同的用意。現 在,我會根據每個人物的特徵,推想導演表達的 深層意義。 首先,諸葛亮得知借箭任務已經成功完成, 真正取得勝利時,他由衷地笑了起來,但他這時 的笑容比好友魯肅平和得多,只是微笑和輕輕地 笑了幾下。這表示他對於自己很有自信,一早預 知自己會取勝。所以當他看到船上佈滿了箭時, 他並沒有感到意外,反而顯得很冷靜和輕鬆。導 演對諸葛亮的笑容有這樣的編排,其目的是想帶 出諸葛亮是一個處事冷靜、有把握、以實力取勝 的強者。 此外,周瑜得知諸葛亮完成借箭時,雖然他 對諸葛亮微笑了幾下,但是當他知道箭的數量並 沒有達至要求十萬支,便對諸葛亮一笑置之。表 示他開始要向諸葛亮表現自己的權威,告訴諸葛 亮要接受懲罰。當周瑜知道最後原來還有其他的 箭,因為時間耽誤而延遲了運箭,並且知道原來 自己低估了諸葛亮的能力,不苟言笑的周瑜也要 與諸葛亮相視而笑。導演透過周瑜最終對諸葛亮 由衷的佩服和尊敬的笑容;以及諸葛亮不計較周 瑜的過失,以友善的笑容回應周瑜,大大帶出諸 葛亮心胸廣闊和周瑜心胸狹窄的對比。 然後,對於魯肅的笑容,導演用不同方式 去詮釋。魯肅一開始是苦笑,因為當時他以為諸 葛亮帶他去送死,而諸葛亮又一直不和他說話, 魯肅只好對著稻草人說話和苦笑,這顯示出他是 一個膽小和容易慌亂的人。當他看見一支支箭在 他眼前飛過,他很意外和愉悅,一直對著諸葛亮 傻笑,由可知他是個單純的人。最後,他走出船 外看到船上全是箭,他十分高興,屢次哈哈大笑 起來。而相比諸葛亮,表達出他愉快、驚嘆、興 奮的心情。導演透過諸葛亮和魯肅兩人的笑作對 比,一個微笑和大笑,令觀眾有一個強烈、鮮明 和直接的對比,得知兩人的性格特徵,更突出諸 葛亮處事冷靜的性格。 再者,曹軍的笑容以蔡瑁和張允作為重點。 他們一開始見敵軍射來的箭沒有擊中他們便哄堂 大笑,並取笑敵人沒有一點勢力。而在諸葛亮成 功借箭後,蔡瑁和張允誤以為已經成功擊敗敵 軍,他們感到痛快而笑呵呵。而在同一時間,諸 葛亮和魯肅也在笑哈哈。但分別於兩者的笑,導 演所表達的意思卻不同,諸葛亮的笑是真正取得 勝利而笑逐顏開,是一種褒義;而對蔡瑁和張允 的笑,則是想諷刺曹軍愚蠢,帶有一種貶義。
最後,曹操看見蔡瑁和張允回來時,以微笑 示意,有點笑裡藏刀的感覺。當他得知自己中計, 送了十萬支箭給敵軍的時候,十分生氣,但他卻 以冷笑示意,然後斥責蔡瑁和張允出賣了他,立 時下令把他們殺死。曹操是個陰險的人,故他對 於草船借箭一事,即使多憤怒,也只會冷笑;而 他對蔡瑁和張允的笑,是笑中帶恨,像曹操這樣 機智的人,也被諸葛亮弄得一頭霧水,更可突顯 諸葛亮的智慧。 我認為導演以『笑容』為線索,利用對比的 方法突出每個角色的性格,這種電影技巧十分高 明,令人佩服。觀眾能夠藉「笑」作出反思,並 思考其背後的深層意義,這樣含蓄傳遞涵意的方 式實在十分優秀。
Formal Writing Letter of Invitation
33
2B Koh Tsam Yi, Rachel
Dear Kelly Clarkson, My name is Vincy Chow and I am the president of the student Union at CPC Yao Dao Secondary School. I a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 our school to give a speech for our open day. The theme of the open day is ‘Change in Yuen Long’. We think that you would be a great speaker because you are knowledgeable and brilliant. Also, I know you are a famous singer. You have many experiences of giving a speech. You will be a good guest speaker for our school open day. The open day will be held on 29th January, 2011 in Yao Dao Secondary School from 9:00am to 3:00pm. We will have many activities. We will have a singing competition at 9:30am. Can you be a judge in this competition? After this competition, you will give a speech at our school and you can talk with our students. I think they will be very excited. We will have lunch at noon. At 1:00 pm, we will have a swimming competition at our swimming pool. All of us at school would feel honoured if you decide to attend the event.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I will be happy to answer them myself.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Sincerely,
Vincy Chow President of CPC Yao Dao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 Union
Letter to Editor
2D Kan Wing Yee
Dear Editor, I read a letter on the newspaper from Terry Chan. I strongly agree with his concern. Som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Hong Kong were mentioned by him. Also, I have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f how people take care of the environment. Firstly, we should not waste paper since trees are limited. If we continue to waste paper, all the trees may disappear in a few years. Therefore, we should protect them. We should use both sides of paper, read online newspaper, magazines, and use library instead of buying new books. We need to save the trees.
In addi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ir pollution. We should keep room temperature at 25.5 Celsius degree if we turn on the air-conditioner. We should use energy saving device. For example, use public transport instead of driving a car. If we can do these, the air in Hong Kong will be cleaner. To sum up, we should not waste paper, and electricity and we should use reusable cutlery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air pollution. I wish Hong Kong people can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be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Yours faithfully,
Bonnie Kan
Formal Writing
Secondly, many used paper plates, plastic bags and forks are littered in the barbecue areas. If we have a barbecue, we should not use them. We should use reusable plates, forks and use less plastic cutlery. We can use our own shopping bags instead of using plastic bags.
34
4D Wong Chun Tim Dear Editor,
Re: Eco-tourism should be promoted
I’m writing in support of promoting eco-tourism in Hong Kong. Hong Kong is well-known as a diverse city which provides rich experiences to our visitors such as great shopping, a wide selection of cuisines, world class hotels... etc. However, Hong Kong has more to offer than shopping malls and restaurants. That’s the eco-toruism. One of the reasons why we should promote the eco-tourism is that there are busloads of unique plants and animals in Hong Kong. The Mai Po Nature Reserve, for instance, is a heaven for birds and it attracts thousands of tourists as a bird-watching paradise. Thus, we can make use of this advantage to develop the eco-tourism and preserve the unique animals at the same time. Moreover, some touris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shopping—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 beauty of Hong Kong’s nature. These tourists who have lived and worked in cities for a long time want to leave cities and experience the environment. Also, they prefer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cultures that have been well preserved or environments that are undisturbed and natural. Therefore, we can promote the eco-tourism to offer them an alternative choice and attract more tourists. Furthermore, people routinely clear away natural vegetation and sometimes displace local communities to make room for modern facilities in a bid to promote conventional tourism. Although eco-tourism may also involve clearing natural vegetation to provide accommodation for the eco-tourists, the scale is usually smaller and the impact to the environment is kept to a minimum. As a result, why not let eco-tourism go further? Some dissenters may think that frequent visits by a number of tourists will greatly disturb the quiet life of the villagers as their local cultural practices and lifestyles will be affected. Nevertheless, I have an idea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village head can restrict the flow of tourists to an affordable level which not only avoids the occurrence of this situation but also creates the promotion of eco-tourism. I strongly support to promote the eco-tourism which will help improve the natural beauty of Hong Kong Yours faithfully,
Chun Tim Wong
41
Narrative Writing 6S Yan Tsz Him
W
ow! That was the very first word that popped into my head after I had realized that I could visit Macao with my friends and my dear class teacher.
a respite from the busy school life—tight deadlines and the tremendously extensive syllabus that teachers have to prepare for the lessons and students have to focus on.
Guia Fortress, the first attraction in our plan, was amusing. I saw many canons there and I couldn’t help riding a canon with a brave posture, to be photographed by another “Canon”, my friend’s camera. Then, we visited the nearby Guia Chapel. We all felt comfortable being there, because of not only the brilliant air-conditioning, but the quietness and the peacefulness I felt there, which did give us some peace of mind.
The first time I heard of this trip, I guessed it would be followed by a bunch of academic stuff like some history reports and other bothersome sharing. However, it turned out to be a far cry from that. We could forget about school things and plan the itinerary by ourselves. That is what I call freedom and I do appreciate that.
After visiting the two scenic attractions, it was time for the mouth-watering local cuisine. From various curry to traditional beef noodles, from the well-known fried chicken to the delicious pork chop burgers and from the impressing sawdust cakes to the “Black Cow”—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Coca-Cola and some home-made ice-cream were satisfying, leaving all of us a very deep impression . Well, I would call it “love at first bite”. It was great fun that we shared a blissful day in Macao. Of course, as for both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 this trip was
Yes, this trip was certainly free of academic stuff and one might think that it would be far from educational. But God knows it would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 and, in fact, we gained a lot. We had to plan the itinerary and teachers had to follow. In this way, we had the responsibility to plan well, to lead well and we have learnt to do so. The wonderful trip also brought students and teachers closer, we were like friends and we all enjoyed a great day. We had joy, we had fun.
Narrative Writing
An Enjoyable Macao Trip
42
A Gift to My Role Model
I
am a fanatical basketball fan. I’ve always looked up to the famous NBA basketball player, Kobe Bryant. When I heard that Kobe was coming to Hong Kong for a competition with the basketball players from Hong Kong, I made up my mind to meet him. I thought it was insincere for me to meet him with nothing. As a result, I decided to design an impressive gift for him. Firstly, I made sure which hotel Kobe was staying, and I found out that he spent most of time doing practice in Hong Kong Sports Centre. I called up the sports centre and asked if there was a summer job which was suitable for me. Unfortunately, the staff told me that they didn’t need to recruit any new staff. However, my friend Lily gave me a big surprise—a ticket of Kobe’s basketball game in Hong Kong! I was so excited. After getting a ticket, I spent a lot of time designing the gifts for Kobe, but I couldn’t conceive anything favorable. Suddenly, an
4F Jiang Yu Hui amazing idea popped up in my head. I decided to make a cartoon ceramic figurine, a pillow embroidered with his portrait and an album with his photos and news. They could show my admiration for him. Without further ado, I started to prepare the special gifts. First, I looked for his photos and information and prepared the materials of the gifts. I bought a beautiful pillow and knitted Kobe’s portrait. A personal pillow was ready. Next I kneaded a prototype with pottery clay and then colored it. It really looked like Kobe! Last, I pasted the photos and some newspaper articles about him in the album. The day of the basketball game came. I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him. I waited for him at the lounge when the game was over. When he came out of the lounge, I went straight to him and gave him my gifts. In order to catch his attention, I used fluent English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gifts to him. He was very surprised. He thanked me and said that he had never received a gift so nice before. He signed his autograph for me and we took a photo together. What a wonderful experience it was!
An Interview with the Professors from the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O
6S Kong Ka Yan
n 5th May, a group of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came to visit our school. We are glad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have had a gathering with them, asking them about their impression about Yao Dao and the tertiary education of their university.
dropping birth rate, it has become much easier for students to go to universities. In addition, he told us there are some students studying Chinese at their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ose students can use Chinese very fluently.
For their impression about us, a professo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said he appreciated the studying manner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ur students and teachers very much. Also, he told us that he was impressed by the tall buildings of our school and he thought it was tiring to walk up the stairs. He was amazed that English is used as a communicative language in Hong Kong schools but English is rarely used in Japan (mainly for teaching only).
At the end of the gathering, the representative from Japan gave us some suggestions. They said 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students tend to choose to study some subjects for their prospect. However, the professor and the Japanese student said we should consider what we want to learn and what we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when choosing our subjects for our tertiary education. They said,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you to wear a cloth that you do not like just because of its popularity'.
We have also asked them for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rtiary education in Japan. A stud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said that it used to be very difficult to be admitted to the universities in Japan and students needed to work very hard if they wanted to study their favorite subjects. The situation however has changed nowadays. It is because of the
After this gathering, we have learnt about the tertiary education in Japan and it is really a precious experience for us to talk to the Japanes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We understand we do need to study hard for our own good. Fellow students, let's thrive for our future from now on!
時事評論
49
中國應否繼續興建核電廠? 其一 中國現時擁有七台運作中的核電廠、十一台建設 中的核電廠,但中國仍然計劃興建另外二十五台的核 電廠。我認為中國不應該興建過多的核電廠,因為這 樣可能會引發很大危機。
的經驗,避免重蹈覆轍。中國實行中的核電廠及計劃 中的核電廠共有約四十一間,中國有沒有想過一個國 家擁有數量龐大的核能發電廠,一旦因天災或人為錯 失而爆炸時,會引起多大的災難呢?日本這次核電廠 爆炸,險些令日本東部被毀滅。中國擁有這樣多的核 電廠,雖然為工商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但人類應 付核幅射洩漏的技巧仍處於初階,中國內的核電廠一 旦爆炸,會否把整個中國消滅呢?那時面對的不再是 能源短缺,而是「有能源用,但沒有命使用」。
其二 自 1979 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業發展十分 蓬勃,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表面看中國工業發展 速,是一件好事,但背後,中國使用大量化石燃料, 尤其是煤。煤在轉化電力過程中會排出二氧化碳等温 室氣體,對環境造成污染。站在環境立場來看,核能 發電可能會比較煤好。 核能發電只需要小量的核原料,便可以生產大 量電力,在經濟及環保角度來說,效益非常高,而且 它不會產出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氣體,對環境污染輕 微。而且核能發電比傳統的煤及石油發電成本更為便 宜。但由於發展核能需要較高科技,並不是每國家也 能承擔高昂的研究經費和發展技術,興建成本也高, 核廢料的處理費用昂貴和複雜,還有機會出現輻射洩 漏問題。
3E 許家豪
人文學科
以核能發電雖然可以減少污染,減少燃料費用, 但同時核電廠總是令人不安。最近日本褔島核電廠爆 炸就是一個例子,九級地震後引發的海嘯,使褔島核 電廠爆炸,引致大量輻射散播鄰近地區,輻射的威力 威脅所有生物的生存。在這次爆炸發生後,我們探測 到泥土中有鈈元素,鈈元素是一些用於核武的元素。 而在核電廠的運作中亦需要鈈元素,只需一粒方糖大 小份量的鈈,就可把全球人類殺死。中國應汲取褔島
3E 鄭豎羲
以中國現時的發展,核能絕對可以大力發展,但 中國能否承擔洩漏輻射的後果及影響呢?中國計劃大 力發展核能,在多處也設立核電廠。但回看日本大地 震之後引發的褔島核輻射問題,不單引起其國家人民 健康及食品安全問題,還影響到別國的空氣受輻射污 染。雖然核能在發電過程中,不會排出二氧化碳及其 他温室氣體,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且效能高,但如發 生意外,對食品、食水、空氣、動植物及人類健康都 會有很大的影響。 中國應否發展核能,這問題還要交回中國政府分 析。但願她能謹慎地在能源、環境、經濟、安全等範 疇中作出取捨,不會因小失大。
初中人文
生活實踐
50
應用地理學科知識分析日本 三一一東北大地震及海嘯 一 . 利用板塊構造理論解釋是次地震及海嘯出現的原因 日本是一個由火山島弧組成的國家,位於太平洋 板塊西北方、歐亞板塊東方及菲律賓板塊北方之破壞 性板塊邊緣附近,三塊板塊都受到地幔中對流聚合的 岩漿拖動而相向移動,造成板塊相撞。 是次地震是由大洋地殼的太平洋板塊與屬於大陸 地殼的歐亞板塊相撞所形成,使兩塊板塊每年以六公 分的距離相向移動。密度較高及較重的太平洋板塊俯 衝向密度較低及較輕的歐亞板塊,板塊俯衝帶的岩石 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大,當壓力超越岩石可承受的極限 時,岩石便會斷裂及位移,令地面震動,地震便隨之 而至。 這次日本地震的震源位於宮城縣以東約三十公里 的太平洋地殼。當地震令斷層破裂面延伸至海底時, 造成海底瞬間垂直錯動,能量隨波動的方式向四處傳 播,形成海嘯,並向最接近的宮城縣推進;當波浪傳 到岸邊時,由於水深變淺而前進速度下降,但最前的 波浪變慢而後排波浪未及減速下,使波浪變高而湧到 岸上,威力巨大的波浪摧毀一切障礙物。
9M Earthquake in Japan
二 . 導致是次災害死傷人數眾多的原因 截至目前為止,日本大地震已造成上萬人死亡, 八千多人仍然失蹤。對於富有防震及抗震經驗的日本, 這結果可算是意外。導致今次有多人遇難有以下原因︰ 雖然很多建築物都以防震結構所興建,但就地震 位置及強度而言,是次地震震央距離日本的宮城縣及 岩手縣不到五十公里,加上淺層地震令破壞力大大增 加,使堅固的物料及防震的結構都難以抵禦。 另一方面,地震令燃料管道甚至油庫受到破壞並 發生火災,而損毀的公路令陸路的即時搜救工作陷於 癱瘓。救援隊伍難以深入災區展開全面拯救的同時, 災民亦欠缺能源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種種阻礙下令死 傷人數不斷增加。 而更不幸的事發生於地震後引發了一次大型的海 嘯,在短短一小時內地震災區再受到災難性的破壞, 海水的巨大衝力湧到岸上,把大部份障礙物都向內陸 推進︰砂石、瓦礫、汽車、遊艇、飛機、建築物等都 隨海嘯的沖擊而被沖到城內每一處,躲避不及的災民 生存機會渺茫,因此海嘯造成的廣泛破壞造成更多人 命傷亡。 餘震發生的頻密亦使地震時結構受損的建築物遭 到進一步的破壞而倒塌,這更威脅到救援人員的性命 而造成更多傷亡。 最後,即使在災區中幸存的人,亦面對著嚴寒降 雪的天氣。居住於臨時收容所中,缺乏對外通訊及運 輸網絡,在物資短缺的情況下,令大量災民欠缺及時
5E 文傑 醫治及禦寒物品,使他們出現低溫症而病逝,當中以 長者情況更甚。 三 . 日本當局將自然災害破壞減至最低的方法 日本為將自然災害的破壞減至最低,在不同方面 進行了災前預防及災後應變措施。 日本汲取了 1995 年阪神地震釀成五千多人罹難 及四萬餘民眾受傷的痛徹經驗後,在災前預防方面, 政府要求全國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或高樓大廈皆須具防 震能力的結構設計而避免大廈於地震中瞬間倒塌,希 望減低地震所帶來的傷亡數字。此外,亦建造海牆以 抵禦海嘯的直接衝擊,減低巨浪的沖力及破壞。 而日本政府也早已為災難發生規劃了疏散路線, 並設有足夠指示牌引領市民到空曠地方或高地避難。 加上國民定期接受地震演習的訓練,學生由小學起接 受災難應變教育,藉著教育及演習令市民提高防災意 識,將災難時產生的混亂及損失降至最低。 由於日本經常面對地震,故此,日本擁有全球最 有經驗及專業的地震搜救隊伍,加上先進的裝備及救 援工具,大大增加災民獲救的機會。 而在災難不幸發生後,日本政府立即展開拯救工 作,派出救援人員到災區進行緊急救援及疏散工作; 受災地方如因道路受損而救援隊伍無法以陸路交通深 入工作,則調派直昇機飛抵災區展開全面救援;消防 廳及醫療機構人手不足便出動軍方參與救災並同時請 求外國支援。加上日本在探測到地震後不久就發出海 嘯警報,疏散沿海市民及關閉海牆,救活更多災民。 臨時庇護中心的開放及日用物資的派發亦同時為脫險 的災民提供臨時的容身之所及基本生活支援。 由此觀之,日本在災前有最好的準備,並於災後 及時又有效率地進行救援,則將自然災害的破壞力減 至最低。 四 . 論日本當局應於災後關閉所有核電廠,以保障國 家長遠利益 我認為日本當局應該關閉所有核電廠並停止核能 供應,以保障國家長遠發展。雖然核能發電是眾多發 電方法中最具效能及較潔淨的能源,加上七級以上的 地震實屬罕見,核電廠有足夠保護設備應付六級以下 地震,可是一旦遇上如是次九級大地震及海嘯,核電 廠遭到破壞而結構受損,使反應堆內含大量穿透力極 強的放射性物質,立即直線穿透障礙物,放射和隨空 氣及水廣泛散播。而放射性物質對生物及環境所造成 的污染非短期內可以清理,其災難性影響可以對後代 造成深遠的影響。人類攝取過量輻射後,輕則嘔吐暈 眩並神智不清,嚴重者輻射能量散透到身體各個器官 造成破壞、令皮膚受到細菌及病毒感染而出現大範圍 潰爛,身體基因突變而引發癌症、破壞免疫系統,感 染者於短時間內,因身體處於如被火燒一般,勺痛不 堪死亡,甚至令下一代出現畸胎。 為免發生萬劫不復的破壞,我認為日本應以國家 長遠發展為大前提,關閉所有以核原料發電的電廠並 改以其他較安全的發電方式,免除核災難再爆發的風 險。
生活實踐
國際城就計劃書 The Annual Report of EDEN in Junior Achievement Hong Kong
53
6A Yeung Wai Lok, Tsang Lok Kan, Wong Chau Ping, Hung Mei Ling , Chan Tsz Wing
編者按︰「學生營商體驗計劃」是為期十八星期的青年發展課程。參加的學生在商界義工的指導下自組公司, 並於真實市場中運作。每間學生公司將遴選管理層、撰寫營商計劃書、籌集資金、生產及銷售產品或 服務、保存財務紀錄、舉行股東大會,以及在課程完結時進行清盤。本計劃的主要活動之一為「學生 營商體驗」展銷會,在中環滙豐銀行總行大廈的地面廣場舉行,所有學生成立的公司自設攤位,把構 思的商業策略付諸實行。本校的 4A、4D、4F 及 6A 同學成立公司「EDEN」,希望藉此活動學習實 際的市場知識和銷售技巧,向公眾推銷他們精心設計的商品。下文為同學以英文撰寫的總結報告:
人文學科
1. CEO letter to Eden’s shareholders Dear Shareholders, I am happy to write this letter to you. In this letter, I would like to share my experience in this program and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you! Firstly, I want to tell you the good news, it is fortuitous that we could finally balance our income and expenditures with a profit of $368. We will return your investment and return any interest to you. We founded our company in September 2010. Our company was named “Eden”. Afterwards, we started operating our company and implementing various business plans, including establishment of products, selecting management teams and raising capital by selling 125 shares of stock at $40 per share. However, we also faced several different problems and underwent a difficult time when our company was operating. For instance, we first had arguments over choosing what product to sell. Everyone had their own ideas. We spent a lot of time choosing the most suitable product were going to sell. Fortunately, we eventually came to a compromise.
高中企概
I am grateful for Junior Achievement Hong Kong to give us this opportunity to enter this program. Also, I thank our business advisers, Barry and Kenneth, for sharing their time and knowledge with us and I truly appreciate our teacher, Mr. Tang, for his help in this program in these several months. Finally, I have to thank you, our shareholders. This valuable experience is all because of your investment in our company! Yours Sincerely, Richard Yeung CEO Eden, a JA company
54
2. Executive Summary Company overview: Our company started operating since September, 2010. During the time of operation we did the following: • Decided, designed and produced the products • Let teachers and students subscribe for shares and collect funds for operation. • Sold our products to the public at Trade Fair on 18th December, 2010, and tried to trade in a real market. At the end, we did the following: • Held a conducting board of directors meeting. • Paid the dividend to shareholders. • Dissolved our company. Our products / services: • T-shirts • Scarves Summary of financial result: • Initial capital : HKD$ 5,000 • After trade fair and operation, the final amount of capital is HKD$ 5,368 • We have balanced income and expenditure with a profit HKD$368. 3. Directors’ Report The fund fair took place on 18th December, 2010 HSBC headquarters in Central. All of us were salesmen that day. We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as we wanted to sell the T-shirts and the scarves at the same time but it bought a drawback. The lack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made it appear like there were two companies competing against each other. It was difficult to encourage customers to buy both of our products. One of us suggested that we could have a discount when they bought both products. However this method could not help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Eventually, we sold the T-shirts after selling all the scarves. Also, we kept decreasing the price of the T-Shirts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people to buy it. It was quite successful. Over, the result of the whole day was surprising. That was the situation on 18th December, 2010.
To me, the major difficulty was that it was not easy to attract customers. As we did not have eye catching goods, we did not stand out. Therefore, it was difficult for us to sell the goods. Moreover, setting the price was arduous because it affected the willingness of buying directly. Besides, we had to balance the price and the cost in order not to make a loss. To sum up, it was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for me. Though we came across lots of challenges, we could learn a lot from the losses. It was also a good lesson for me that could not be learnt from the books and teachers. I like JA program very much and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thanks to Kenneth, Barry, and Mr. Tang for helping us in the process.
Chan Tsz Wing Sale and Marketing Director
55
and found a factory to help us to produce it. When we felt hopeful that this time it would be a success, we learned some bad news that the factory had shut down and there was insufficient time for us to change the product again. Lastly, we found a company which could help us to produce T-shirts in a few days. So we sold T-shirts at the trade fair. In order to gain profit, we also decided to sell scarves.
There are 4 people in our Accounting Department, but only two people have taken accounting lessons before. Throughout the JA program, we implemented a division of labor, such as keeping receipts, recording, auditing etc. Different people were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t tasks. As we were careful, there were not many problems related to accounting.
responses from students. Fortunately, the sales of the shares were sold completely. Afterwards we had a review and we all agreed that the price of the share was set at too high a price.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provide that kind of money. We should have considered the financial abilities of our target groups carefully. This is a valuable lesson I learned from the JA program.
In the JA program, we needed to operate a limited company. We had an objective in our plan and needed to consider the goal of economic conditions. In our plan, the target groups who will buy the stocks a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 we set the share price at $40. However, there were not many enthusiastic
I am glad that I can participate in the JA program. Not only can I find my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but I also learned a lot of extra knowledge and was able to broaden my horizons.
JA is a meaningful project which made us learn a lot. I am thankful for this. Hong Kong is a commercial city. I think I need to study about the business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more. In this project, I learn about these skills. I
would like to learn how to build up a successful company. Although we faced some problems when planning this project, we were not afrai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JA program, I realized that the I.T. department was the most tedious and stressful of JA program. In fact, I spent plenty of time in this program. When we organize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we needed to design a drawing program. It was a big challenge for us. Luckily, we solved it.
On the 18th of December, it was an important day to all JA companies. The Fund Fair took place at HSBC in Centra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ay, I was not optimistic. However, the result of the day was quite successful, that was surprising.
Wong Chau Ping Finance Director
Liu Lau Ping HR Director
For me, it was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Although we met a multitude of challenges, it was a great lesson for me. Tsang Lok Kan IT Director
高中企概
While we were designing the products, there were a lot of changes. Lastly, we designed two goods – T-shirts and scarv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we encountered lots of difficulties, we did not give up. Fortunately, we made a surplus in the end. Hung Mei Ling Production Director
人文學科
It’s quite difficult for us to choose the product when we set out to produce a product;. We had not considered that it would be too hard to produce. While we were producing it, we found out that that the materials were difficult to find and we did not have sufficient techniques. So we gave up and changed the product. Unfortunately, we encountered the same problem the second try as well. We suffered from low morale knowing that we need to change our product again and knowing that the day of the trade fair was fast approaching. The third time, we choose to produce notebooks
全球化
58
我的默想之旅 編者按︰通識教育科的學習方法很多,除了可以閱讀、討論和分析外,我們也嘗試透過身體的體驗和自省的過 程去獲取和建構知識。「默想之旅」就是同學透過品嚐食物、以及思考食物的生產過程去學習的一次 課堂活動。
其一 在這次默想之旅,我學到一件簡單的食物背後原 來蘊含著許多人和自然資源的付出,只須一刻便已進 食的食物,製作過程並不簡單。從一顆種子開始,直 至收成、加工、製作、包裝、運輸、銷售……才來到 我們的口腔,進入我們的身體,再被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生產涉及多層分工。以平凡的餅乾為例, 源頭是大農場的其中一棵麥子,它由農場的工人灌 溉、施肥、收成,再加上陽光、雨水、土壤的孕育才 成就它的出現。接着,它被運到工廠進行加工處理, 工人用機器給它沖洗、選取、磨碎,再製成餅乾。然 後,有包裝、運輸,人手和機器的協作。直至在超級 市場,有人去購買,來到售貨員手中,再拆開包裝, 放進口中。以上的過程,工序是多麼的繁複,但因為 分工的出現而令到過程更為快捷。而分工的過程中, 涉及不同國家、階層、職業的人,從提供原料的發展 中國家的基層農民,直至到售出製成品的發達國家中 的大企業,都是這分工中的一員。 食物的生產也是一個貿易過程。由農民到加工 廠、再到本地出口商、大企業、零售商等,這過程涉 及很多利益的交換。但為了賺錢的緣故,每一層所賺 的會比之前一層的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由此可見, 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公平的貿易。因為最底層的農民 沒有議價的能力,也缺乏知識和技術,因而在激烈的 競爭中不斷地被壓價,使他們所賺的根本就不足以糊 口。相反,大企業有龐大的人力和財力,壟斷市場, 他們所賺的利潤亦是最多的。 食物的生產背後蘊藏著不少的故事。很多人曾 為了它而付出自己寶貴的東西,因為要賺錢養家的緣
5F 李廣眉
故,很多人也不惜勞苦去擔任一個農夫、搬運工人、 工廠工人……他們所獲得的回報不多,但卻犧牲了體 力和時間,甚至是家人、朋友,而去完成每一個工序。 因此,在我咀嚼食物的時候,不但有甜味、香味,還 有苦味、酸味、鹹味。它的苦在於工人們所吃的苦頭, 他們不惜勞苦地去製作它,但只有微薄的回報,被 僱主所欺壓,根本就不足以養活自己和家人。它的酸 在於工人們辛酸的心情,他們離開了家人而到一個陌 生的地方長時間工作,難免會有相思之苦。但無可奈 何地,他們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所以儘管多麼的思念 家人,也要抑壓著,用工作來麻醉自己。它的鹹是在 於工人們所落下的汗水和眼淚,不管工作環境多麼惡 劣,他們仍要去忍受,淌下汗珠;而背後的壓力和傷 痛,不論是工作上的競爭,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猜疑, 都使他們淌淚。多少眼淚、汗水曾落在這顆種子當中, 才令它有收成的一天。這令我發現到它不是一件食物 那麼簡單,而是辛勞的成果,心血的結晶。 平日只花幾秒時間便吃完的餅乾,今天花上十多 分鐘去細味,也覺得不夠,因為它生產時所花的時間 遠遠超乎我們想象,品嚐它就仿如品嚐了整個人生, 不同的味道交替著一個百感交集的人生。 每種食物背後都隱藏著它的小故事,所以我們只 有用心去體會、細味才會發現它的價值,這才是尊重 那些為它付出的人。我們不要把它看成理所當然,因 為它的產生絕不容易。因此,我們應感激那些曾為它 付出的人,做到珍惜、不浪費,便是對他們最大的感 謝。
59
其二 每一樣食物也有不同的設計及吸引人之處。即使 是餅乾也有很多不同的設計,有的是方形,有的是圓 形。在這次默想之旅,我吃的是一塊花朵形狀的夾心 芝士餅。 以往在我吃食物之前,我不會細心地觀察一下 它的外形、設計特色等,只是把它一口吃掉,肚子不 再餓便算。加上每天也為學習忙碌,容易忽略了身邊 的事物,不會留意到別人在任何事上所花的心思。但 是透過是次默想之旅,我細心地觀察枱上的芝士夾心 餅,留意到設計這一塊餅乾的人花的心思,把芝士漏 一點出來,來到吸引你的嗅覺,把外形設計成花邊, 來到吸引你的視覺。我第一次留意到這麼簡單的一 塊芝士餅,原來花了這麼多心思。每一樣食物,也有 著不同的特色,盛載著不同的設計者所花的心思和努 力。如果我們沒有細心觀察就吃了,實在浪費極了!
看著這一塊餅乾,令我想到有那些參與食品製 造的人。農夫每天悉心地照顧作物,讓它成長,再售
到批發商的手中,然後售到買原料的商家,再由一些 廚師製好送到包裝工人和機械,繼而由運貨公司的員 工,運往超市的員工或送到其他國家,最後到達我們 的手中。整個過程中,原來有不少人曾為這一塊餅乾 而努力,他們做好每一個步驟,把食物最好的一面呈 現在我們眼前。假如缺乏任何一個工序,缺少任何一 個人的努力,這製成品未必能夠如此完美地給我們欣 賞及品嚐。 經過這一節課,才知道每一件食物也是大有來頭 的。它們很多都是越洲際、跨地域才能送到我們面前。 此外,透過默想之旅的過程,我發現品嚐食物的時候, 要懂得感恩。因為由農夫栽種的那一刻開始,就有不 少人在不同的崗位上不斷努力。因此我們要感謝別人 的投入和付出,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食物。 日後我會更加留意每一樣食物的特質,盼望我們 在進食之時,都能先細心地觀察,細意地感受和品嚐 每一口的食物,以致眾人的努力和付出能夠獲得最大 的尊重和肯定!
通識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國開放市場,讓商品和 服務自由流通,也令我們可以吃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食 物。品嚐到不同國家的特色食物之餘,我們更可以從 中留意到各地土產的特質。另外,我們也可從中涉獵 不同地區食物的設計、口味,以及文化,以豐富我們 的知識。
5B 趙敏兒
60
從國際貿易看全球化 編者按:通識教育科的學習,著重誘發同學思考和建立他們對事件的看法。透過閱讀和討論,同學反覆思考不 同的立場和觀點,最後將自己的看法歸結成文。
從初級生產者角度出發 初級生產者是指一些直接利用天然原料進行生產 的人士。他們多為從事耕作的農戶,主要為不同的產 品提供原材料或資源。 初級生產者在貿易過程中的議價能力甚弱,只能 獲得微薄利潤。導致此情況的原因可從三方解釋:初 級生產者獲取資訊的能力、市場特徵及政府支援。 現時大多數初級生產者均是貧窮或落後地區人 士,他們的知識及技術水平較低,亦不了解國際市場 的走向和特徵。再加上通訊和運輸設備落後,令他們 無法與其他國家有緊密接觸,能獲取的資訊更少,以 致逐漸與世界市場脫節,無從得知農產品的實質售 價,更無法向跨國企業提出合理的價錢。議價能力低, 故直接影響他們的收入。 而且,大企業通常希望以最低的成本來換取最大 的利益。因此,他們會不斷向初級生產者施壓,盡量
把價錢壓低,以減低來貨成本,達致賺取最大利益的 目標。因此,有許多先進國家均會以不同形式壓榨一 些小國的政府和人民。跨國企業的野心愈來愈大,則 會有更多不道德的貿易出現,農民能賺取的利潤只會 不斷減少。 最後,初級生產者身處的國家資源有限,政府大 多未能協助農民面對困難。部份政府只能給予很少的 額外補貼,有些國家甚至沒有提供任何援助。這樣令 大批初級生產者所得的利潤進一步下降,他們與跨國 企業討價還價的可能性便更低。再加上農民之間缺乏 溝通,獲取市場資訊又困難,令他們不懂團結各人力 量,抵抗企業或向政府爭取協助。 無論以上原因,不論初級生產者對整個生產過程 有多重要,他們只能得到微薄的收入。
公平貿易的重要 公平貿易能為初級生產者提供確切清晰的市場 資訊,提升他們的通訊能力,得到更合理的報酬,避 免被壓價等不公平現象出現,使生產能以人道方式進 行。 為推廣公平貿易,多個國際組織,例如「國際公 平貿易認證組織」都會協助初級生產者。這類組織會 查核產品是否根據公平貿易原則生產。他們會首先確 保初級生產者有合理的收購價,得到合理的報酬。就 如組織會參考國際茶價,向中國茶農提供相關資訊, 規定外國收購商給予的報酬不可低於每公斤五元,使 茶農的報酬符合國際標準。這樣茶農的收入會比以前 增加,從而改善他們的生活素質。
5E 陳芷韻
5E 薛美欣
另外,公平貿易使買家必須付一定百份比的款 項,讓生產地的農民設立公平貿易基金,即社區發展 基金,以達致可持續發展。初級生產者可利用此基金 來為其社區進行建設,改善社區設施,有些更利用基 金重建小學,提高農民子女的教育機會,使他們懂得 獲取更多資訊;又或是增添設備,提升機械化程度, 提升生產效率及利潤。這既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素質, 亦有助抗衡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最後,公平貿易的基金制度能為初級生產者製造 一個互通資訊的平台,令他們團結起來,提升他們的 議價能力。同時,也為他們與外國企業建立一段更穩 定及持續合作關係,有助雙方長遠發展。
再者,公平貿易亦讓初級生產者因應國際勞工標 準而享有最低工資、最高工時及人身保險等的勞工保 障,確保工人得到人道對待。
全球化下的跨國企業
5E 蔡文鈞
跨國企業掌握市場資訊,因此在議價能力和賺取 利潤上均有優勢。跨國企業規模龐大,以全球為基礎 來推廣及銷售產品和服務。它們有良好的人際網絡, 又能掌握市場上各方面的資訊,因此他們清楚市場走 勢、各地交易情況和消費者的需求等。這些資訊都是 在貿易過程中,令其擁有較高議價能力的關鍵。
另外,跨國企業有完善的運輸和通訊技術,有助 他們營運。由於企業的運輸和通訊技術完善,可以提 供準確、安全和快速的運輸服務,以減少生產或運輸 過程中遇到的風險,準時將商品銷售到世界各地。由 於他們擁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和通訊技術等,所以較 有條件壓價。
以咖啡貿易為例,跨國企業憑著掌握市場的資 訊,預測未來咖啡豆的價格走勢,因此可以制訂出對 公司有利的價格;而由於咖啡農對全球咖啡市場不認 識,對價格走勢不知曉,所以跨國企業能以較低價格 向咖啡農買入咖啡豆,以賺取更多利潤。
最後,跨國企業可以壟斷市場,從中控制價格。 以食品為例,企業壟斷了肉食市場,控制整條生產線, 可自由控制價格。在電影《毒食難肥》中,企業壓迫 農民,初級生產者成了被壓價的對象。以咖啡農為例, 他們沒有自行出售產品到市場的能力,在沒有選擇的 情況下,唯有把咖啡低價賣出,最終讓跨國企業得益。
全球化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人類的生活質素正在不斷改善」, 你在什麼程度上同意這說法? 5F 高汶琪 我部份同意「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人類的生活質素 正在不斷改善。」,因為在全球化下,只有極小部份富有 的人生活質素有所改善,大部份低下階層的生活質素不 但沒有改善,反而正逐漸下降。
然而,並不是各國的人都能夠享用到這些食品和服 務,一些低收入人士如農民,他們所賺取的利潤只僅僅 能夠應付基本的生活開支,這些食品和服務對於他們而 言是一種奢侈品,所以他們的生活質素根本上並沒有得 到改善。 現時全球各國的資訊一般可以不斷互通,而且可對 這些資訊作出即時的回應。但貧窮的國家因缺乏通訊設 備,令當地農民對市場資訊了解不足,同時由於農民的 知識水平低,議價能力亦大大降低,只能分享到微薄的 利潤,跨國企業和零售商卻可分享大部份的利潤,造成 貧富懸殊的情況。以咖啡小農為例,跨國企業和零售商 所分享的利潤是咖啡小農的一百多倍,咖啡小農根本沒 有餘錢供子女讀書。相反,跨國企業的員工除了可以購 買奢侈品,提升生活質素外,還可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 咖啡小農世世代代也沒有能力脫貧,企業的員工只會一 代比一代富有。由此可見,並不是所有人的生活質素也 正在改善,一些貧窮國家的農民生活質素甚至會一直下 降。
另一方面,糧食分配不均也是令到部份人生活質素 不能改善的原因。在全球化下,部份富裕國家由於擁有 龐大的資金,所以壟斷了很多食品市場,而貧窮國家為了 滿足富裕國家對於奢侈品的需求,會種可可、咖啡豆和 棉花等等,但種出來的農產品根本不足日常食用所需。 因此,貧窮國家持續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就如非洲,由 於長期發生戰亂和衝突、腐敗的政府管治及人口急速的 增長,令糧食生產的速度更加追不上需求。再加上糧食 價格昂貴,但出口的原材料價格甚低,所以貧窮的人根本 沒有能力解決溫飽的問題,更談不上改善生活質素。 再者,世界各地的農民普遍缺乏知識、技術和資金, 所以農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難以提高。加上,無法減 低生產成本,收入難以提升,單靠微薄的收入,根本無 法維生,於是他們逼不得已地轉業,希望能比務農賺更 多金錢。可是,農民低學歷和低技術,所以要做一些工時 長但工資低的工作,會導致休息時間大大減少,嚴重影 響他們的健康和生活質素。就現時中國玩具工人的情況 來看,他們為全球不少企業生產組件或產品,但工資卻 被中介商及生產商壓低,而且工作環境惡劣,有時候更 要接觸化學或有毒物質。另外,員工宿舍每間房住八至 十二人,提供的膳食量又少,無論工資、工時、工作或居 住環境均欠佳,生活質素實在差得很。 總括而言,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多個國家的現況都 告訴我們,只有富裕的人有資格談改善生活質素,而大 部份貧窮的人生活質素並沒有真正改善。因此,我只是 部份同意「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人類的生活質素正在不 斷改善。」這說法。
通識
全球化令到企業的著眼點不再局限於一個國家或 者地區,而是整個世界。因此,在同一個商品市場裡,會 有多個國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令市場的競爭激烈。企 業為了提高其競爭力,會向消費者提供質素高,而且價 錢便宜的產品或服務,當然企業會在生產的過程中作一 些調節,以降低生產成本。就以跨國企業「麥當奴」為例, 為了減低生產成本,確保所生產出來的食品質素既一致 又優良,承辦了整個原材料生產過程,然後再將原材料 加工,並運往不同國家的分店,以製成不同的食品,這樣 令到各國的人都可以用低價享受到高質素的食品和服 務。
61
特稿
62
從老師角度看拉登之死 「 正 義 得 到 了 伸 張。(Justice has been done.)」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突擊隊擊殺「恐怖 大亨」拉登後,對全世界喊話說。美國人隨後在白宮 外、世貿遺址上、城市和鄉鎮裏,紛紛舞動美國國旗, 歡天喜地慶祝。 各個國家的傳媒,其後都大篇幅報道擊殺行動的 細節和始末,亦有回顧九一一事件和阿富汗戰爭等。 有傳媒則對美軍迅速「海葬」拉登不以為然,有的對 日後恐怖主義的發展,作出了種種的評論和猜測。但 總的來說,拉登死了,是一件好事,因為恐怖主義的 大魔頭,終於被剷除了。
通識
為什麼要殺死拉登呢? 二次世界大戰後,指導大規模並有系統濫殺無辜 平民的德國和日本戰犯,接受紐倫堡大審判和東京審 判,他們有罪名、有控方指證、有律師辯護或能自辯、 有結案陳辭,也有判決書解釋他們的罪名為何成立。 近至薩達姆被生擒之後,也交到伊拉克當地法院審訊 一番。但是,拉登得不到這樣的下場。據奧巴馬總統 自己說,針對拉登的行動是「捉拿或擊殺」(capture or kill),早已說明殺掉拉登是既定的目標。拉登早 已被定罪,美國人大多只懂慶祝他的死,只有少數人 權律師對他是否應該被殺,提出質疑。 為什麼要殺死拉登呢?為什麼不留活口,把他 關在關塔那摩的監獄,好好審問一回,讓他供出更多 恐怖主義者的網絡和組織?為什麼不將他帶到美國的 法庭、國際的法庭,讓他有申辯的機會,或將他的 罪行細節公之於世,至少讓會向拉登致敬的伊斯蘭世 界人民心服口服呢?據美國當初的說法,是拉登方面 負隅頑抗,迫不得已,將他殺死。可是,後來行動細 節逐點透露出來了,美國大兵清除了拉登手下後,才 碰上了沒有手持武器的拉登。沒有手持武器,為何不 能活捉?答案見於美國白宮發言人所說,「沒有武器 也可以反抗」。只有死人才不會反抗,死去了的拉 登,被搬到美國航母卡爾文森號,再棄於大海。Now, justice has been done. 也許,美國活捉拉登,會製造各式各樣的麻煩, 其中一項,就是如何處理伊斯蘭世界的反響。激起反 美情緒不談,伊斯蘭世界也定必要求美國對拉登進行 公平、公正、公開的審判。這才是核心的問題。在「沒 有合理懷疑」(beyond reasonable doubt)才能定
姚寶蘭老師 罪的法庭上,到底美國能否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指 證拉登就是策劃九一一襲擊的恐怖主義者?究竟蓋達 組織是不是虛構出來的呢?會不會像「伊拉克擁有大 殺傷力武器」一樣,一派胡言?九一一的真相又是什 麼?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要交由法庭驗證。還有種種 其他問題,例如由誰審判、如何審判,一切都太麻煩 了。還不如拉登死了,一了百了!也許,我們都害怕 面對真相,因為真相往往令人震驚,往往推翻了我們 持之以恆的信念。正如戲劇化了的《紐倫堡大審判》 中被審問者的一句說話:「我們不知道(納粹黨暴行 的細節),因為我們都不想知道!」 一切的謎隨拉登沉到大海 筆者以上所言,絕非是要為恐怖主義辯護,只是 對美國這號稱自由、民主、法治兼具之邦,除拉登而 後快,沒有審判便定罪,沒有定罪便行刑,行刑以後 又死不見屍,還要說「正義得到了伸張」,感到相當 困惑。為何不能 give the devil his due? 更令人苦惱 的是,歐美傳媒,乃至本港報章媒體,沒有對美國這 種有欠「程序公義」的做法提出異議。也許我們都接 受拉登就是殺人犯,他有此下場,只有活該。正如資 深傳媒人馬家輝在 5 月 3 日晚港台節目《思潮作動》 中所言,「為什麼美國花了這麼多年也殺不死拉登?」 為什麼不問:「為何美國要殺拉登?」也許,恐怖主 義者沒有資格享有人權,對付小人哪用得上君子的方 法! 同晚,《思潮作動》請來了一位嘉賓,與筆者是 同行,他說在通識教育課上,用了拉登之死作為題材。 他大概對學生說,拉登之死不是我們親眼所見,我們 只有從媒體上看得到消息,雖有 DNA 檢測作證,但 也可能不是真的。這種說法甚有後現代主義的味道。 但按此邏輯,拉登是否真的是九一一襲擊的元兇,更 是一個謎。隨拉登已被定罪式的死亡,一切一切的謎, 都伴隨他的身軀沉到大海深處。 編者按:本文刊登於五月十九日「明報」觀點版
科學冷知識
63 63 編者按:為增加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校園電視台於去年暑假期間 製作了一輯名為「科學冷知識」的電視節目。節目由一 班中一至中四同學擔任主持,每集為同學介紹有趣的科 學實驗,為同學講解該集的科學原理,滿足同學的求知 慾。其中部份實驗更可於家中進行,讓學生明白科學就 在生活。以下是部分實驗的內容:
沙灘波懸浮空中,何解? 當我們用風機傾斜地吹向沙灘波時,沙灘波會懸 浮在半空中。為甚麼沙灘波會懸浮於空中而位置 卻毫無偏移?
根據流體力學的「伯努力原理」,快速運動的 流體(氣體、液體),比緩慢運動的流體壓力 低。當我們用風機傾斜地吹向沙灘波,使沙灘 波上方的氣流比下方的快時,上方的壓力會較 下方的小,因此,下方的壓力承托著沙灘波, 使沙灘波懸浮於空中。
奇怪!為甚麼竹籤戳不破汽球? 汽球爆破的原因,在於飽滿汽球內的空氣 因汽球的破裂而急速流出。 汽球戳不破的原因,在於主持預先把竹籤 磨得光滑,並塗上一層油,並且選在汽球 沒有被完全吹飽的尾端進行示範。由於汽 球的尾端張力較小,彈性較大,將竹籤戳 進去,汽球的洞口正好被竹籤本身填滿! 汽球內的空氣只能緩慢地流出,不致出現 爆破。
液體會自己走進杯子裡? 杯子倒置蓋住放在盛有液體的碟子上燃燒著的 蠟燭。為甚麼碟子上的液體會自動吸進杯內?
蠟燭燃燒時,會消耗杯子內空氣中的氧氣。當 杯中的氧氣因燃燒而用盡,而當中所產生的二 氧化碳溶入液體中,杯內空氣的體積便會減 少,因而導致杯內的氣壓比杯外的氣壓小,此 時液體就會被吸進杯子。
科學
上方氣流較快,所以空氣壓力較小,反之下 方氣流較慢,空氣壓力也較大,因此造成一 股由下而上的“升力”。
運動表現及力學實驗室
64
編者按:為加深及鞏固同學們對新高中體育科第一部分 《人體》及第四部份《動作分析》的認識和興 趣,體育科特意在二零一一年四月二十日安排 修讀高中體育科的同學到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及 創傷學系的運動表現及力學實驗室參觀。並希 望本校同學透過在實驗室進行動作分析及心肺 功能測試,藉此讓同學實踐所學的知識。在參 觀過程中,同學們進行了以下的活動: (一)肌肉力量分析 當肌肉纖維收縮時,會產生動作電位,電流訊號 的記錄稱之為肌電圖(Eletromyography, EMG)。 其電位變化可透過肌電 圖(Electromyography, EMG) 分 析, 常 用 來 探 討 肌肉收縮力量與 EMG 振幅 關係。
肌電圖分析肌肉收
縮力量。
4A 李 育 霆 同 學 進 行 肌 肉力量分析測試。
(二)體驗「足踝扭傷」 的一刻 運動時,一不小心就會導致「拗柴」。「拗柴」後, 輕則小休一星期,重則休息數個月。正所謂「預防勝 於治療」,該實驗室發明了「防足踝扭傷智能鞋」, 這雙智能鞋利用放置在鞋內的傳感器監測足踝運動。 例如動作有扭傷危險時,矯正裝置便會利用肌電刺激 的原理延遲或停止 扭傷動作。
測試者雙腳 站立 在儀器上。
同學進行 4A 李 育 霆 的 傷」一刻 「足踝扭 體驗。
以下是同學對是次參觀的反思﹕
5A 張美儀 在 識動作分析應用 是次活動讓我認 可 更 動作外,動作分析 康 體育,改善運動員 早 情況及協助病人盡 的 以了解病患的康復 員 不單可以提升運動 復,令我知道科技 。 運動員受傷的機會 表現,更可以減低
大學矯形及創傷學系的 員合照。 表現及力學實驗室的職
● 本校師生與香港中文
運
動
(三)動作分析 動作分析系統能追蹤及分析人體動作,並廣泛 應用在科研、工程學及動畫製作。除了示範此系統在 運動科研上的應用,當日實驗室的專業人員更會邀請 觀眾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動作,並即場提供生物力學分 析。
經 方法之一,乃是 運動分析的主要 三 的 時 測者於運動 由攝影機紀錄受 資 位 料, 重 建 成 數 度空間類比資 5A 關 俊 整 度 高 逸 運動是複雜且 肉力量分 同 學 進 行 肌 料。因為人體 量 影 攝 析測試。 以三度空間 合性的動作,所 動 動 運 度, 在 紀 錄 測方法的精確 著 演 扮 力學模式, 作、計算各類動 重要的角色。 (四)測試心肺功能 參加者先戴上用以量度氧氣攝取量的面罩,再在 跑步機上由慢至快進行跑步動作,以量度參加者的最 大氧氣攝取量,以判斷其心肺功能是否足夠,或需要 更多的心肺活量訓練。
數據。
最大攝氧量的分析
4A 吳家裕同學 正進行心肺功 能 測試。
5A 曾啟玲
令我印象最 有關自己體格 深 刻 的 片 段 是 同 學 為 了 得到 的數據而努力 去完成各項測 是次活動令 我 大 開 眼 界, 試。 原來 育科跟我們現 在所接觸的新 在大學修讀體 的 分 別, 因 為 高中體育科很 在大學中有 大 許多先進的 材幫助同學 電腦器 進 行 實 驗。 而 且, 可以透過設計 和發明新的體 大學的課程又 們的運動創 育用品去改善 傷和 人 增加了我對運 提 升 運 動 表 現。 這 個 活 動確 動與力學的概 念和知識。
急救証書課程
65
編者按:為加深及鞏固同學們對新高中體育科第三部份《運動創傷》的知識,在二零一一 年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四日,體育科安排修讀高中體育科的同學參加香港聖約翰 救傷會舉辦的「急救課程」,在三十小時的訓練課程內學習急救的原則;認識並 練習急救處理方法,包括心肺復甦法;在特殊的情況下應用急救處理方法。藉此 讓同學實踐及鞏固所學的知識。以下為部份同學參加課程後的見聞摘錄。
以下是同學對是次參觀的反思﹕
4A 鄭皓謙 我們在這一次急救課程中認識到很多因意外所造成的傷 勢,而我們也學習了不同傷勢所應施行的包紮方法。例如三角 手掛,大手掛,簡單螺旋形包紮法等等,在課程中還可以學到 為嬰兒及成人進行心肺復甦法等等。而在進行心肺復甦法和心 外壓亦有很多的流程需要注意,包括 (一)判斷現場環境是否適合為傷者進行急救; (二)替傷者暢通氣道; (三)檢查傷者的呼吸; (四)檢查傷者的脈搏; (五)判斷是否需要替傷者進行心肺復甦法和心外壓。 而我所學到的基礎包紮知識亦對我有很大的幫助。這些 知識令我終身受用,當日後遇上別人受傷勢時,亦能為家人甚 至陌生人進行初步急救。總括而言,整個急救課程都令我獲益 良多,對我日後亦有很大的幫助。
折包紮
練習
心外壓練習
足踝骨析包紮練習
4A 岑易謙
4A 楊以萍 ,令我知 時的急救課程後 在進行了三十小 死 低 亡 率; 防 為 搶 救 生 命, 降 道急救的目的是 外 傷 害, 降 低 輕 病 痛, 減 少 意 止 痛 情 惡 化; 減 行急救: 急救的原則去進 傷殘率,並要以 , 細 心 負 責, 時, 應 沉 著 大 膽 法; (一)遇到事故 果斷實施急救方 分清輕重緩急, 傷者; 輕 較 情 再處理病 , 者 傷 重 危 理 局部; (二)先處 治生命,再處理 救 先 , 者 傷 一 安全; (三)對同 保自己及傷者的 確 , 境 環 場 現 來協 (四)觀察 配 的 人 力、 物 力 支 供 可 現 用 運 (五)充分 助急救。 全的情 則,就可以在安 原 的 上 以 行 奉 只要 事。 是一件助人的好 況下幫助他人,
紮練習
大腿骨折包
習
骨折包紮練
手指 頭部出血及
上臂骨折不
前臂擦傷包紮練習
能彎曲包紮
練習
體育
我於此課程中獲 益良多,從導師 有趣的理論講解 生動 中,我學會處理 不同種類 傷患時要注意的 事項,例如,中 毒、中暑, 熱痙攣、擦傷、 割傷等傷患。還 有在實習 部份中,導師教 授了不同類型、 不同傷患 的包紮方法,過 程雖然艱辛,但 導師亦鍥 而不捨地教導我 們,加上我們孜 孜不倦地 學習,令我們在 急救課中學有所 成。
手腕骨
基督教教育科作品
66
中二級學習歷程檔案 封面設計
2D 王在汶
2D 簡詠儀
2D 李文靖
67
中三級「從聖經中看貞潔」 編者按:中三的基督教教育科,有一課題為「從聖經中看貞潔」,目的是與學生一起探討如何建立完美的婚姻, 讓同學認識婚姻是聖潔,人人都當尊重,然後著他們以文章及圖畫表達自己對婚姻的看法。
人如何才能享一生一世的幸福婚姻?
3E 王葉菁
婚姻是神設立最神聖的人倫關係,是人類群體中最基本的社會制度,因此我們要尊重婚姻,從而得著神 的祝福和看重。 要享有一生一世的幸福婚姻主要有幾個要素 — 一夫一妻、互相體諒、幫助、奉獻和溝通。神要求我們的 婚姻是一夫一妻,不能一夫多妻,也不能一妻多夫,因為夫妻要彼此貞忠,如果多一個人介入其中,夫妻便會 互相猜忌、不滿,更會引起紛爭,令婚姻出現裂縫,這不是神喜悅的事。 夫妻要互相體諒、幫助。因神創造人類,設立婚姻是要夫妻彼此依靠。兩人相處時,總會出現意見分歧, 如果懂得互相體諒,相輔相成,就能避免糾紛。 奉獻是夫妻相處時必要的事情。在婚姻生活中夫妻都會互相付出,如果只有一方付出,會令雙方感情出 現問題,這樣又如何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因此人需互相付出。 最後是夫妻間的溝通,溝通是群體間重要的橋樑,更何況是夫婦?一段幸福的婚姻極需良好的溝通,這 樣大家才會知道彼此的需要。 這都是享有幸福婚姻的重要元素,不過最重要是避免發生婚前性行為,這樣才可得到神的祝福。 老師評語: 人人都渴望擁有一段矢志不渝的婚姻,但人卻要有很多承擔及不停要改變自己,不求自己的益處,不作 羞恥的事,你要努力,建立一個聖潔的品格,討上帝的喜歡,就讓神引導你的感情生活吧!
基教
3E 陳樂仁 ( 原創 )
3E 藍天 ( 原創 ) 3E 陳傳亮 ( 繪圖 )
72
最具心思獎
S2D 譚安琪 鬆脆曲奇
S2D 周婉柔 幸運曲奇、香芒杯
S2C 朱曜熹 紅豆沙餅、鳯梨橙汁
S2E 秦煒程 黃白燉蛋、 肥牛菇菇卷
S2C 曾哲禮 三絲炒銀芽
最具創意獎
S2D 簡善樂 甜蜜蜜雞翼、 雜果賓治
S2C 黃靖菲 茄子炒豬肉
S2C 劉卓彤 雜肉沙律
S2D 羅兆聰 三椒雞片
S2E 雷淑然 香蕉春卷
S2E 王雪盈 黑椒牛仔骨飯團
中三級
73
特色小食新“煮”意 本年度以「特色小食新 “煮” 意」作題,讓學生從歷史中探討傳統飲食文化,在傳統小食中挑選其中一 款配合潮流飲食,以嶄新的煮法,推陳出新。學生透過追溯小食由來和古今演變,從傳統製法中得到啟發,因 而重新包裝,全新宣傳,令食物改良為一種新製品。當中同學更從同儕評估,互選出「創新煮意」、「美味可 口」及「包裝設計」大獎。
是次中三級「特色小食新“煮”意」主題不單使學生提升其協作能力、解難能力等外,更適逢配合學校主 題「元朗」,讓他們有難得機會在「綜合表演」期間一展其學習成果。在綜合表演期間,地下主題展覽命名為 「元朗特色小食 Fusion」,容讓學生將所學應用至真實體驗,猶如置身舊式迷你「大排檔」,將小食創新改良, 以遊戲換領或義賣形式作為銷售方法。整個過程無論嘉賓、家長、老師以及學生都樂在其中,這種以學生為主 導、活學活用的教學模式,令大家也「悅於學、悅於教」,師生和學生也裨益良多。
包裝設計大獎
S3B 楊珮琳、劉麗虹 椰汁朱古力碎砵仔糕
S3B 劉妍君、蔡嘉雯、許倩兒 綠茶紅豆砵仔糕
S3D 張詠梅、曾慧晴、楊靜欣 有營蛋撻
S3E 林惠玲、毛琬朝、葉沛瑩 彩針朱古力糯米糍
食營
S3D 邱嘉美、陳琬琳、陳樂怡 Victory 棋子餅
74
美味可口大獎 S3B 劉永康、羅永超、王映媛 煎釀寶寶寶
S3B 洪俊誌、劉信宏、羅子朗 朱古力蛋撻 S3D 鍾岡志、陸迦謙、吳灝嵐 薄罉王
S3E 潘志鏗、譚皓、 胡嘉豪 醬大蝦碗仔翅
S3E 陳嘉希、鄭豎羲、葉曉彤 燒賣王
創新煮意大獎
S3B 陳蔚珊、江婉雯、李昌輝 紫菜和風 WASABI 薄罉
S3D 陳飛洋、陳廣堅、鄧祺鶱 三色蛋撻
S3E 廖詩敏、薛佩恩、黃希汶 珍珠砵仔糕
S3E 管嘉怡、李穎筠、黃臻殷 芒果奶凍大菜糕
日本遊
90
夢想之旅:日本文化交流自助學習遊 編者按:本校十六名來自中一至中五各級同學於 2010 年 7 月 23 至 7 月 30 日,到日本進行了八日七夜文化 交流學習。行程首三天,同學得到日本金巴崙長老會弟兄姊妹接待,住宿他們家中,地道體驗日本人 的起居生活。其後五天同學則嘗試以自助遊形式進行觀光活動,所有編排皆由同學組織、策劃。不論 寄居民宿抑或自助旅行,同學都極之喜愛和難忘。下文具體介紹行程及同學學習心得。
( 甲 ) 行程介紹
許美龍老師、2E 林殷而
7 月 23 日 ( 五 ) 傍晚,航機抵達成田機場,日本金巴崙長 老會希望之丘教會的白井孝喜長老來接機。團 員隨即乘搭火車往位於橫濱的希望之丘教會。 在希望之丘教會用過晚膳後,大家聚集禮堂, 同學以日語向教會會友自我介紹、獻詩,並簡 介學校。之後,便分別到不同的民宿家庭安頓。 起初,同學對住在民宿家庭都戰戰兢兢,但體 驗過後,兩夜的民宿生活卻是同學在整個日本 之旅中,感到最有價值的部份。 與希望之丘教會會友一起共晉晚膳。
的 特 快 列, 大 登上往橫濱 面。 與日本友人見
家都期待
同學以日語簡介學校生
活。
人前以日語獻詩。
同學在日本教會友
7 月 24 日 ( 六 ) 上午,同學齊集一起去橫濱看棒球比賽。 賽事之中,啦啦隊 ( 日本稱之為“應援團”) 的 表演最教人眼前一亮,他們很有組織地吶喊助 威,與學校各社的啦啦隊有天壤之別。下午, 同學在橫濱市內閒逛,我們到過由舊貨倉改建 而成的購物場,規模宏大。
民宿主人親
切的接待,
棒球場上,艷陽高照。
7 月 25 日 ( 日 ) 早上,各同學隨民宿主人,到最接近的教 會祟拜。下午則齊集於大和市南林間的高座教 會,與教會的年輕人相聚,既合唱詩歌,也一 起遊戲,當然也有彼此認識,同學們學過的日 語大派用場。聚會期間有一段小插曲,我們發 現一位日本年輕人,與本校楊維樂同學容貌有 七分相似,我們戲稱為「同場加映:日本尋親記」 。 帶着不捨的心情離開高座教會及民宿家庭 後。此次日本遊踏入另一個階段——自助遊部 份。團員當晚入住 Sakura Hostel。出乎意料之 外,櫻花旅館有很多外國遊客入住,同學有機 會以英語與他們交談,說英語的信心大大加強。
令人難忘。
是失 散了 的兄 弟嗎?同 的樣貌出奇地相似 !
在高座
學與 日本 年輕 人
教會遊
戲。
與高座教會年輕人交流、遊戲。
91
7 月 26 日 ( 一 ) 同學一早起來便到新宿西口,乘車到河口湖。河 口湖位於富士山南面,風光明媚,天色清朗的日子, 可以近觀富士山壯麗的形勢。只可惜這些日子太少。 儘管旅程當天,天氣晴朗,但也只能在雲霧中尋找富 士山。到達河口湖站已近正午,同學乘坐專用的觀光 循環巴士到河口湖自然生活館參觀。 7 月 27 日 ( 二 ) 我 們 的 行 程 轉 回 東 京 都 內, 我 們 乘 坐 地 下 線 (subway) 到了上野參觀國立科學博物館,當時博物 館正舉行「大哺乳類展覽」。其中跟禮堂一樣長的鯨 魚骸骨,令人大開眼界。帶團老師及日語導師在展覽 品前的鬼馬照片,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緊接國立科學 博物館,團員參觀了上野動物園,奇珍異獸謀殺不少 菲林。驕陽高照,大家決定放棄參觀皇居,轉到涉谷 閒逛並吃午餐。部份團員因疲憊關係,遊完涉谷,便 回櫻花旅館,遊興尚旺的便留在渉谷繼續遊覽及吃晚 飯,還看了街頭表演。
7 月 28 日 ( 三 ) 早上,團員到台場參觀富士電視台遊覽,並在 附近吃午飯。下午坐觀光船前往兩國,途經的隅田川 兩岸風光不錯。到了兩國,登岸不到五分鐘已達江戶 東京博物館。裡面的展品深深吸引着研讀日本史的同 學。傍晚,同學遊興更高,因為目的地是秋葉原,同 學可以大破慳囊,購買電子產品。
7 月 29 日 ( 四 ) 清晨四時半起床,只為在七時之前到達築地品嚐 魚生早餐。吃過新鮮魚生後,團員轉到東京都西面的 到「三鷹之森美術館」遊覽,那裡的門票早已在香港 購買妥當。宮崎駿的美術世界令人如入夢境。下午天 公不造美,因下雨關係,團員無法按行程往皇居走一 遍,大夥兒走到皇居櫻田門,便轉入地下線,乘地鐵 回淺草櫻花賓館休息。那個晚上,也沒有按何兆堅老 師建議到北千住看煙火會。但因着高年級同學建議, 大家經歷了一個難忘的分享會。
河口湖風 光旖旎, 同學登上 專用的觀 光巴士, 準備觀光。
大夥兒浩浩蕩蕩向上野動物園前進。
旅程當中,老師童 流露出來。
真趣怪的一面也
士電視台。
遊船由台場駛往 兩 國, 沿 途 風 光 怡 人, 海 風吹拂,大夥兒情 緒高漲。
萬眾期待 - 參觀富
7 月 30 日 ( 五 ) 大家帶着興奮又不捨的心情,乘搭飛機返回香港。
最後一夜的分享會,令人既感動又難忘。
上,同學的心
情既興奮又不
捨。
其他學習經歷
往機場的鐵路
92
( 乙 ) 策劃自助遊的學習
3D 練梓軒、6A 李浩勤
一 . 行程計劃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在開始計劃行程之初,我們四組同學,每組策劃一日的行 程。我們先按主題去計劃行程,例如以「日本古典與科技探索」 為主題計劃行程。但不久發現這樣計劃行程,觀光點之間的路 程相距太遠,浪費了很多時間。其後,我們由按主題變為按地 區策劃行程,例如,今天遊東京南面,明天便遊東京西面。等 到同學按地區計劃完行程後,又遇上了第二個問題。 由於經驗不足,我們計劃行程時過於理想;有些組別的行 程規劃是以分鐘計算,一日有超過七個觀光點,但實際上並不 能夠實行。原因是我們未有計算團體出遊時的細節需要,如: 有人會因為聽錯集合時間而遲到、亦有人因要解決人有三急而 需要更多時間。
自助遊特色: 同學要自行探索路線。
二 . 策劃自助遊經驗總結 總結了計劃與實踐的差距,我們有以下心得: 1. 不能太理想或太貪心。因為景點與景點之間交通需時,如果太趕,只 會走馬看花,無所得着。因此一天三至四個觀光點已足夠了。 2. 要有彈性及靈活性。因應全體團員當時的精神及體能狀態,調節行程, 預留更多緩衝時間。例如7月28日上午,當我們完成參觀富士電視 台及台場的旅程後,準備乘海上巴士到兩國,轉車到秋葉原去。由於 有部分女同學及老師對秋葉原興趣不大,再加上海上巴士登岸地點就 是東京江戶博物館的所在地,因此我們臨時加插了參觀江戶東京博物 館。而另一個例子就是我們在乘搭地鐵時,留意部分海報上寫著7月 武。 29日晚在北千住,有一個煙火會。何兆堅老師建議我們臨時加插觀 大踏步,神情確威 賞煙火會行程。奈何7月29日天公不造美,整天下着雨,加上經過 七日行程,以及當天早上五時便起床往築地市場早餐,大家都很睏,故此就取消參加煙花會了。 3. 留意天氣報告及當地資訊。天氣太熱或下雨,均會影響戶外行程。留意當地資訊,可令我們收穫更多。 4. 善用網上資源。我們發現 http://www.ekikara.jp/top.htm 之中提供了有很多很詳盡的交通路線資料。該網 頁可以瀏覽即時、明天或其他時間的火車航班及車費,讓我們有一個很好的預算。 5. 民主協商參與。針對我們每個人的意願不同,我們會在每一次師生聚會,先列出各項選擇,再作投票。而在 日本期間,我們每晚都會有小組會議,讓各組可為第二天的行程作出最後修改及公佈,讓大家遇意見分歧時, 可即時作出投票修改。
( 丙 ) 日本文化觀察
6A 楊維樂
是次日本遊旅程中,我學習到不少日本文化,以下是部份印象深刻之處: 1. 我從旅遊中發現日本人很會善用科技,令他們的生活更加方便。有一次,我乘坐民宿 家庭的汽車,發現車裡有GPS(全球定位系統),從車中的小電視中,我可以看到 車子位於哪裡。車子甚至有自動駕駛系統,這真使我眼界大開。另外,當我們在一些 餐廳用膳時,我們只需在一部購票機點選菜色,付錢後取票,便可以吃到想吃的東西, 過程方便、快捷,亦節省人力。而令我最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日本家庭的馬桶,一個簡 簡單單的馬桶,竟然可以有極多種的功能:暖板、噴水、風乾。由此可見,日本人善 於把科技融入生活,使他們的生活更方便。 2. 日本人是很有禮貌的。在我住在日本民宿的時候,日本家庭的主人總是臉露笑容, 給人很親切的感覺。在很多場合中,他們多選擇以鞠躬致意,這令我感受到何謂「禮 多人不怪」。民宿家庭用心地照顧我們,他們悉心地為我們預備房間,房間內有不少 裝飾,他們更花盡心思為我們預備早、晚餐。最深刻的,就是日本家庭主動為我們提 供洗衣服務,雖然我們已不好意思地婉拒,但最後他們還是為我們洗了。
:科技融入生活。 日本友人家中的機械狗
總結而言,我在日本遊中,觀察到日本人文化,我們衷心多謝日本友人對我們的照顧。 民宿家庭
有不少裝
飾。
後記 日本經歷 311 地震,回首愉快旅程的同時,我們繼續為日本代禱,希望上帝恩待受災的民眾。期望我們 可以重臨舊地探訪熟悉的臉孔。
英德之旅
難忘英德學生積極投入的態度
6S 林煜
一國兩制的關係,使我們中港兩地在各方面產生 許多差異。為了更多了解國情及内地的教育情况,學 校特意在日本、新加坡遊以外,舉辦國内交流 ─ 英 德市。 出發前數月,主辦單位東華三院的義工們先為我 們講解了當地的情况。好讓我們心裏有個預算,還給 我們上了許多國情教育課:國内的貧富差異、就業、 青少年的出路、教育制度等。當中不少是他們的親身 經歷,很有價值。另外,義工們還再三叮囑,提醒我 們哪些事該做、哪些話該說﹔哪些不該。當然,一切 敏感話題都要小心。 除了聆聽外,我們還得自己分组收集有關資料, 準備一些有深度的問題,透過與當地同學、老師、家 長的交流,取得第一手資料。一切一切都是為了以不 同角度了解我們的國家的事。 終於到了出發的日子,緊張興奮不在話下,還外 帶一份親切感。可能是因為我自小就在國内長大的緣 故吧!看到比我校大數倍的英德中學,親切感使我毫 不害羞地、拼命地向初次見面的英德同學打招呼。令 人振奮的是,他們也非常熱情。一盞茶工夫,我們就 打成一片,好不快樂。隨後便是一些必要的儀序,如
93
介紹、演講、參觀,最後大家安排入住農家等。 之後的兩天,行程都被編排得滿滿的。參觀與我 校截然不同的中小學,當地的教備和師資,足教我們 要珍惜一切。農家熱情的招待叫我們不忘人間有情。 英德市著名的石英館顯示中國各地獨有的特色。還有 自動化的紡織廠和探訪老人院,都叫人難以忘懷。 說到最難忘的事,就是我們要分組設計遊戲,用 英文帶領當地的同學一起參與。剛進教室,四十多人 安安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被四十幾雙眼睛注視 着,緊張得要命。在隨團老師帶領下,我們開始講述 遊戲規則,他們出奇地積極,不停追問細節,又幫忙 搬桌子和凳子。看到他們投入的態度,我也下了場, 玩的不亦樂乎。第二天早上,我們有機會去聽課,對 於老師抛出的問題,英德同學們是如此積極。我覺得 這點很是難得。我也敢肯定這絕對不是為了演給誰看 的。在香港,同學往往在參與講座或在上課時,都會 保持沉默,基本禮貌做到了,就不會再進一步、更投 入些。 最後,老套但真心的說句,如果再有交流的機會, 我一定不會放過。
6S 周梓浩
非農家氣息的英德生活 這次國內交流團的目的地是一個叫英德的地方。 由深圳乘巴士出發,大約兩、三個小時便可到達。這 個交通時間跟我回家鄉石龍的車程差不多,所以途中 我並沒有不適的感覺。出發前,我一直以為英德是一 個十分荒僻的山區農村,但經過這次交流後,我完全 改觀過來。 到達英德後的第一個印象是這是一個正在開發的 城鎮,新建的、舊有的建築交錯,平坦的道路,以及 來往的汽車令這個城鎮加添了新氣象。 接待我的家庭並非貧窮的農家,反而是一戶中產 人家。他們的房子樓高四層,地下的一層是維修電器 的店面及起居室,而一樓至三樓均是用來自住。這戶 人家還有一所平房出租,收入穩定。接待我們的小主 人在這三天都請我們吃早飯,聽他說,他用來吃早餐 的錢比他的同學多三、四倍。平常的居民一般的早餐 只用兩、三塊,但他卻可用九至十塊錢吃早餐,由此 可見,他們家在英德鎮是算中產家庭。
在三天行程中,我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英德中 學,這也是他們鎮上唯一的中學。這所學校很大,有 八個籃球場、一個足球場、兩幢教學大樓,兩幢宿舍, 還有飯堂、公園、廣場等等,面積廣闊。英德中學的 課堂學習氣氛十分好,課堂上,學生們的反應極之踴 躍,這是香港課堂所少見的。上英語課時,他們更會 齊聲朗讀課文,這種專注、投入的場面實在令人難忘。 出發前,我還以為自己會住在農田的旁邊,晚上 沒有街燈,抬頭便會望到一片繁星滿佈的夜空,螢火 蟲會隨着遠處傳來的狗吠聲起舞,但經過這幾天的觀 察,我抬頭依然看見明月,但住處四周並無農田,感 覺就像回到十年前的家鄉石龍。這次旅程令我有另一 種體會,回想時別有一番風味。
走進鄉村,了解當 地農民的生活, 體驗農村古色古香 的生活習慣。
同學擔任 老 法教授國 師,利用有趣 的教 內同學的 英語知識 學手 。
來一 張漂 亮的
其他學習經歷
本校 學生 與英 德中 學的 學生 大合照。
交流團中,師生亦參觀了在英德市 的烈士園。
地的農村居民, 老師與學生探訪當 村的發展情況。 農 國 以了解更多中 德市中的其 同學專注地參觀英 。 間民企設施
中一
同學 於英 德交 流前,排 演交 流 節目。
澳門遊
94
澳門遊新發現:責任與承擔
5C 沈志仁
編者按:本年度澳門遊以「食在澳門文化之旅」為主題,首次以自遊行的形式,讓同學策劃屬於自己的旅程, 各人負責不同的任務如地圖閱讀、財政管理或試食評價等,並角逐各「任務比賽」獎項。 在童年的時候,父母經常帶我四處旅遊,每次旅遊我只需坐享其 成。父母在出發前埋頭苦幹地計劃著旅程,而我只是悠閒地等待著旅 程的開始。旅程途中,每當遇到困難和麻煩,我總是抱怨和責怪父母, 把一切的責任推卸到父母的身上,奈何那時我仍未明白我是責無旁貸 的。 時至今日,我參加了學校的澳門遊,特別的不是澳門,而是計劃 行程全由我們自己一手策劃。在出發前的預備會,我們對行程充滿信 心,因為我們自以為有萬全的準備。 出發當天,起初十分順利,但隨後所發生的事情卻是始料不及的。 我們按照預定的行程遊歷,但途中我們卻無法找到行程中的某些地點, 並走了好幾段冤枉路。當中有些同學略有不滿,幸好的是組內各人都 能克制自己的情緒。其實由組內所有人一起制定,若然行程出現問題, 每個人都需要負上一定的責任。
。
開支負責
為自己的
需要 每組同學
這次旅程令我深刻體會到責任感的重要性。每人應該為自己的行 為負責,我認為少年人與成年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責任感。成年人 投身社會工作,所作的決定都必須由他們自己承擔後果,而責任感更 決定別人對他的印象。 另外,旅途中我發現不少特別的建築,都是歷史與實用的結合體, 它們由一些歷史建築改建而成的。這令我想到:為什麼澳門做到,香 港卻做不到呢?
到了世界文化遺產大三
巴前,大家興奮躍起。
到了新馬路 附 冊,找尋美 近,大家忙於找出 地圖及資料 食點。
起蓮花狀。
廣場師生齊齊作捧
在澳門地標金蓮花
洋砲台觀光一下。
尋找美食前,先到東望
街頭小吃,令
人垂涎三尺。
味。
甜品多滋
美味的炸 雞,開支 仍在預算 享用。 之內
,可盡情
「其他學習經歷反思比賽」得獎作品
中五級冠軍 : 5B 鄧 霞 其他學習經歷 : 中文科文化活動 第五代人看香港精神 ( 觀看「獅子山下」劇集 ) 香港精神?甚麼是香港精神?香港精神是一種刻 苦耐勞、勤奮拼博、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 的精神。這可說是令香港長盛不衰的力量之源,也是 香港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多少老一代的香港人身無 分文,白手興家,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歷盡千辛萬 苦,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業績。今天的香港面對不同的 挑戰,需要的正是這種香港精神。
95
在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之下,他們壓根兒承受 不了任何勞力工作,更遑論要他們能培養刻苦耐勞的 性格!
第五代香港人的香港精神已不再是以前的香港精 神了。我們以刻苦耐勞、勤奮拼博、自強不息三個特 徵來分析為何第五代的香港人已不再發揮昔日的香港 精神。
昔日的香港人要成功就必須要靠自己一雙手去 拼搏,因此,沒有勤奮拼搏精神,就很難在社會站得 住腳。現在的香港人,沒有窘迫的生活環境,父母們 都盡量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很多孩子從小到大,只 要嘴巴一開,要得甚麼就得甚麼,他們何曾需要靠勤 奮去拼搏呢?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任何難關,甚麼升 中試?中三淘汰試?會考?他們已經不用跨越這些難 關,又怎能訓練他們有勤奮拼搏的精神呢?
首先,現代的人不能再像昔日的香港人那麼刻苦 耐勞了。不是嗎?現今香港很多家庭都比從前富有, 他們的生活水平比起從前提升了不少,很多家庭都僱 有家庭傭工,家中所有家務雜務都落到家傭的身上, 孩子從小就得到別人的服侍,莫說他們不懂得做簡 單的家務如打掃,有的甚至連繫鞋帶也不會呢!這些 家庭的父母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子女,例如讓他們參 加不同的興趣班,孩子們的物質生活從來沒有匱乏之 處,他們想做甚麼,父母都百般遷就,令他們捧為王 子公主般。孩子一直活在一個不用勞動的環境之中,
有很多第五代的香港人遇到困難時就會放棄,不 肯努力嘗試,他們都沒有昔日香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 精神。不久以前有一宗新聞,報道了一名少女因學業 成績一般,中期試成績表現中下,最後她因為有一科 不合格便自殺身亡;面對困難時採取這種逃避消極的 方法,難道這是自強不息的精神嗎? 第五代的香港人已不能跟第一、二、三、四代的 香港人比較了,他們已失去了香港精神,這真是可悲 啊!香港人,讓我們重新振作,好嗎?
中四級冠軍 : 4D 李燕穎 其他學習經歷 : 耀道閱讀日──作家講座 何耀生先生談城市發與環境保護 香港的發展速度驚人,由昔日的漁港演變至現 在的知識型經濟。雖然香港的經濟繁榮,但是政府不 斷進行市區重建和填海,居民不但沒有得到合理的賠 償,更失去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和早期的民間風俗。因 此,政府應該重新考慮土地利用的發展和保障市民的 利益。 是次講座中,令我最深刻的是何先生指出中環、 上環大部分地方因為缺乏土地而不斷填海,但是過度 發展和破壞土地只會令公共空間越來越少。加上,舊 區重建的得益者都是地產商和上層人士,而不是大 眾。最後,導致貧富懸殊問題不斷惡化,民憤上升。
講求利益和效率而犧牲下層市民的需要。另外,我們 應該努力爭取保留有價值的歷史文物、文化和民間風 俗。 首先,政府不平均的發展導致更多問題的出現, 令我明白到我應以不同的持份者考慮各方面的需要和 影響。而決定事情前,應顧及他人的感受,不應只著 重某一方面的發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發展。這次活動 令我明白到聽取各方面意見的重要性,而我應細心聆 聽別人的需要和體恤他人的難處,才能避免有更多的 問題出現。
由於政府太重視地產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漸漸 忽略工業、設計等方面的發展。但是我們的城市應該 是多元化和市民應有權參與制訂政策的,這活動令我 明白到環境保育與人民是有密切的關係,我們不應只
其他學習經歷
耀道閱讀日,講者分享環境及文物古跡保護
96
中三級冠軍 : 3D 鍾鈺祺 其他學習經歷 : 《超越時空的樂器》 管風琴導賞音樂會 是次活動中,我很高興認識管風琴。這一種樂器音域 寬廣,音色豐富多姿,效果層出不窮,樂風獨特、扣人心 弦。在演奏當中,我最喜愛其中一首──英雄進行曲。這樂 曲以明快的節奏及鮮明的音色,展示出管風琴音樂莊嚴堂 皇的一面。在是次的活動中令我認識音樂是一種多元化的 藝術,可以讓人沉醉在音樂的世界。在未來,我希望能多 欣賞音樂,參與多些音樂活動,擴闊我對音樂世界的認知。
中二級冠軍 : 2B 黃珮儀 其他學習經歷 : 耀道閱讀日 ─ 作家講座 何耀生先生談城市發與環境保護 這次講座邀請了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全都是文化類別, 不是普羅大眾熟悉的類別。然而,這個類別卻跟我們的生 活息息相關。環保團體在外界竭力為我們爭取保育一切文 物,雖然當中有失敗,但是他們這麼辛苦到底是為什麼啊? 我相信,他們不僅是為了自己,而是希望讓我們不要單從 歷史書上認識昔日的香港,更可以一睹遺跡面貌。可惜, 香港的自身條件強迫清拆一幢幢富有美感和見證時代變遷 的建築物。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遺憾;亦讓我從中明白到 ──歲月流逝不留「痕跡」。
中一級冠軍 : 1E 周家進 其他學習經歷 : 班主任分享
人物訪談
這天的課程可能會令我改變一生。由於電 腦故障令全班看不到電影,所以改由簡老師分 享他由小時到現在的經歷。聽完簡老師的經歷 後,令我重複反省自己在小學時為什麼放棄, 沒有認真上課。我開始想,自己已不再是小學 生,要為自己將來舖砌出一條美麗大道。我立 下決心要放下娛樂,專注學業,令自己堅持到 最後進入大學。我短期的目標是四科合格或以 上,多用英文與同學溝通,互相交流,每天回 家認真做功課,最要緊是多閱讀課外英文書, 多觀看英文電影,提升英文能力及口才。我會 將簡老師的一番說話銘記在於心,一直堅持直 至升上大學,出來可以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日本東京外語大學英語教學交流團訪談摘要 學校與日本方面的交流向來密切,開校至今已舉 辦了兩次日本遊。這回日本東京外語大學代表來到學 校參觀,學校有幸可以一盡地主之誼,承擔接待的工 作。與此同時亦把握機會,安排了幾位中六同學與賓 客進行了約二十分鐘的簡短訪問。訪問分為兩部分, 一是關於日本東京外語大學的名字由來,另一部分是 有關日本學生入讀大學的情況。 當嘉賓們參觀了第一節課堂後,來到七樓的會議 室,便準備開始訪問。訪問開始前,他們分享了對學 校的看法。他們認為學校的學生們較為文靜,相比之 下日本的學生比較積極。另外也稱讚學校內的設備。 遺憾的是有些擠迫,但整體而言評價正面。 訪問正式開始時,教授們談及一些東京外語大學 的歷史,分享到東京外語大學原名為帝國東京大學, 但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發展便跟隨美國模 式,日本也不再是一個帝國,自此後便改名為東京外 語大學,刪去「帝國」二字。
6A
麥智強
進入第二部分,首先是入讀日本大學的途徑。一如各 地的學生,日本的中學生也需要經過評核以獲取入讀 大學的資格。在日本有一個公開考試,學生們如欲入 讀的國營大學,就必須參加該考試。教授們透露日本 入讀國營大學的學生有約百分之十五,而要入讀私營 大學則另外處理。 另外,香港的大學有「日本研究」一科,而在日 本也有一些研究其他國家的科目。教授們提及到日本 一些學校會在高中開辦與中國相關的科目作為選修 科,如果有興趣也可以繼續在大學修讀。 由於各位來自日本的嘉賓行程緊湊,沒來得及就 問題作更深入詳盡的解說及回應。因此報道中難免有 不完整之處,還請讀者海涵。
港教育學院教授觀 東京外語大學教授與本 看同學上課情況。
人物訪談
掀開富強的面紗 名嘴潘小濤訪問
97
憑良心透視國情 5F 李廣眉
是次人物訪談的對象是有「中國通」以及「中國 良心」之稱的電台節目主持—潘小濤先生。潘先生畢 業於港大計算機科學學系,但卻棄理從文,當上中國 記者逾十年,並且寫了很多關於中國的評論文章,現 在更成為一名「名嘴」。這是因為他深受「六四事件」 所影響,而本身亦希望對中國有更多的了解。全憑他 這顆對工作、中國滿有熱誠的心,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會推翻。因此這事才得以解決,也奠定了以後食品安 全的基礎。然而中國制度無法如美國般解決造假問 題。如果中國有一個民選的政府或議會,市民便可督 促和監管,令很多的事情都得以解決。在十多年前已 經頭髮豉油的出現,至今依然存在於市,還多了很多 其他食品造假的出現,這都是中國的缺失,並不是輕 易可解決的持久性問題。
潘先生不敢以「中國良心」自居,但卻認同自己 是一名愛國的人。他笑言「中國良心」大多被中國政 府判監,但他不是什麼烈士、偉人,亦不想這樣做。 他比喻自己為眼睛,去幫助他人理解中國、閱讀中國、 細看中國。又比喻若中國是被一面窗紗蒙住了,他希 望可以輕輕地替大家拉開這面窗紗,讓大家一窺裡面 的中國是怎樣的。只是這麼簡單,並沒什麼抱負或革 命可言,亦不是說愛國便要獻身予國家。
對於近年社會上一些激烈的抗爭,潘先生認為有 這些行動對社會是一件好事。因為若用正常方式去表 達,社會便不會有任何漣漪,也不會作出關注,相反, 用這些方式可令社會有一個關注點。不過,這個方式 的選取是很重要的。如果每樣事情也用激進的方式, 便會出現所謂「審美疲勞」,人們不知哪個議題才是 真正重要。公眾也不會再關注這個議題。他不認為愈 激進便愈有市場,因為他們會被邊緣化,社會上只有 少數人是屬於極端的一群,即是保守和激進,大部份 人都是兩者中間。因此,他認為在兩者之間要取得一 個平衡。
他寫大量批評中國的文章,其實是一種愛國的行 為。中國不斷地在製造新的問題、新的矛盾,而且更 實行維穩的政策。他不想中國眼看有一條橋在旁邊仍 要摸著石頭過河。看來潘先生實在是苦口婆心。但苦 心的背後又有多少人能夠明白呢? 面對中國的「山寨現象」,造假的醜聞接二連三 出現,他直言這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只是中國的比 較嚴重,而且持續性高而已。潘先生認為這問題的成 因不只是很多人所認為的道德缺失,而是制度問題。 接著他舉出一個例子,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紐約也曾出現毒奶的情況。不法商人用酒糟來飼養 牛,酒糟內的酒精可提高牛奶量,商人為了美觀在牛 奶中加水和澱粉,一來可令它變白,二來又可令其產 量增加。
還看我們年輕一代,潘先生期望我們可抽點時間 去認識中國,提高對中國事務的興趣,這個興趣可以 很多方面,不一定是政治上。另外,他亦十分鼓勵我 們去培養閱讀的習慣,因為閱讀可令我們獲取更多知 識,擴闊我們的眼光,自然對事情會有不同的看法。 最後,他認為我們最重要是要有理想,以及有點熱情, 投入才會有成功。而動力是來自鬥心和堅持。盼望我 們能從潘先生身上學習那種對中國的情,對工作的 誠,以及對理想的追求和堅持。
因為當時的貪污嚴重,議會、政府由商人所控制, 而傳媒為了不受牽連亦不敢去揭發。後來,有一名記 者冒死把事情揭發出來,令人民在選舉時把原來的議
其他學習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