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SIA-ART.COM.CN Asia Art No.26

Page 1



Asia art

云纵龙 易洪斌

社 址 香港九龙柯士甸路17号丰乐大厦4·H座 电 话 00852-28132518

苏 州 编 辑 部 苏州市相王路49号4-306 电 话 0512-65299488 13913060999


目 录 名家名作 易洪斌 杨国平 徐海鸥 主 办 中国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 辑 出 版 《亚洲美术》杂志社 顾

问 刘大为 冯

远 李荣海 王 仲 吴山明 方增先 喻继高 王玉珏 谢尔盖·安努芙里叶夫

社 长 副 社 长 总 编 副 总 编 艺术总监 编

杨涪林

梁永贵 贾荣志

委 (按姓氏笔画排列)

特邀记者 北

京 山 东 福 建 安 徽 台 湾 日 本 菲律宾 法 国

社 址 电 话 苏州编辑部 电 话 邮 箱

孔维克 吴团良 韦劲敏 黄 莱 叶 维 刘明秀

王家训 范 扬 马锋辉 张志民 彭国昌 邓维东

尹 石 易洪斌 徐惠泉 张培础 贾廷峰 谢天赐

郭禹廷 张 驰 王一凡 孙友琨 饶 永 白丰中 宇俊之 许福源 张玉馨

香港九龙柯士甸路17号丰乐大厦4·H座 00852-28132518 苏州市相王路49号4-306 0512-65299488 13913060999 wangzhenhua_001@yahoo.com.cn

设 计 制 作 苏州博彩图文有限公 司 广 告 代 理 苏州博彩图文有限公 司 声明: 1. 本刊所发表的图文稿件涉及的著作权等问题,责任由供 稿者自负,因此而引发的任何问题均与本刊无关。 2. 本刊所发表的文章观点,并不一定代表本刊立场。 3. 凡供稿者均被认为已确认以上承诺。

本刊已经香港政府登记注册 版权不得侵犯 定价HK$ 20元

饶 永 陈危冰

大家论坛

版画天地 庾武锋

实力出击 李兆宗 卢德龙

港澳台画家 韦劲敏

特别报导

2008年第2期

DIALECTIAMS AMD MASTERPIECES 4

生命激情的书写

徐恩存

9

人文热情的理性省思与感性表达

潘宏艳

14

心灵在何处飘移

徐恩存

22

青花瓷和江南女人

赵 践

26

姑苏旧事

戴云亮

30

捕捉时代精神之美

杨涪林

RUSSIAN FAMOUS ARTISTS 39

画坛精英

王振华 卫武广 常和林 王振华 黎 薇 王秋童

丁 杰 李人毅 周雅玲 陈危冰 董小华 赵文元

俄罗斯名家

CONTENTS

戈里亚耶夫·谢尔盖·维达里耶维奇

ELITES ON DRAWING 48

众家谈梁永贵

54

抒写苍润 寄意廖廓

徐恩存

57

自然的诗意化语境

陈 骥

60

情感是花鸟画的生命

饶 永

64

魂牵梦绕是田园

贺 野

FORUM FOR A HUNDRED THOUGHTS 71

不要丑化中国人的脸

王 婷

72

解读现代美术

宋丙丽

73

论现代美术对传统美术理论的颠覆

李 佳

GRAVING WORLD 76

时光的弧线

LAUNCH WITH POWER 80

诗情画意五十春

罗曙光

83

丹青翰墨写生人

墨 涯

84

卢德龙作品

ARTISTS FOR HONGKONG, MACAO & TAIWAN 90

徜徉在色彩与心灵之间

李 柰

SPECIAL REPORT 92

“闽南风·海峡情”书画作品邀请展

本刊讯


CONTENTS 封面题字

刘大为

封 面 易洪斌 作品 封 底 杨国平 作品(局部) 封 二 徐海鸥 作品 封 三 杨涪林 作品

Writing of life’s passionate Sensitive thinking of cultural passion and sensibility expression Where the soul wandering China porcelain and Jiangnan woman Gusu old stories Catching epoch’s sprit of beauty Origin of art


Writing of life’s passionate

易洪斌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理 事 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名 家 名 作

DIALECTIANS AND MASTERPIECES

生命激情的书写 易洪斌的中国画艺术

易洪斌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画家,其作 品透出的是学养与文化底蕴,作品因而始终漾 溢着一种情感的真挚和气息的浪漫,形成了整 体上的对生命的讴歌和赞颂。 可以说,易洪斌的艺术创作,始终面对的 是生命主题,他的观念、思考、认知方式与表 现手法,都被置于当代文化语境的背景之中, 使他获得了不同寻常的艺术体悟和发现;在他 的作品中,传统的凄清、渗淡已然不再,古典 的忧郁、伤感已然不再,对世界的有限认知被 新的视角和把握方式所取代,所以说,易洪斌 的绘画是属于新时代的,它焕发着前所未有的 激情和活力。 就作品而言,对“马”的表现,是画家 情有独钟的主要题材。出于天性的生命深层的 潜意识,易洪斌钟爱“马”的善良、温顺、英 俊、矫健和坚韧、忍耐的品质,而“马”的造 型,劲健、轻盈与善跑、均衡等,在画家心中 都成为一种审美理想的象征符号,在画家笔下 自然被表现为一种人格化的意象;无疑,易 洪斌作品中的马,始终处在运动——奔跑之 中,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象征性表现,他们 充满朝气与活力,在不停歇的征程中,愈跑

徐恩存

愈兴奋、愈昂扬、愈势不可挡,在画家的笔 下,“马”被表现为永不满足、富有生命活力 的意象,它象征着源于造化的感悟——最富于 活力的生命形态,它们以生命书写着感性生动 的生命形式,表现一种令人神往的郁勃生机, 且在生生不息中焕发出青春朝气。 作为学者型画家,易洪斌有着不同于一 般画家的经历,名校的高材生、学术领域的耕 耘者、公仆生涯的历炼,文人的秉性与品质、 诗人的气质和心态……,这一切都在无形中成 就了他的艺术,使他的艺术炯异于同代人的艺 术;质言之,他的艺术言说的是画家的心声和 理想、目标与追求,折射出画家阔而辽远的内 心世界,同时,也呈示出一种新的价值判断和 新的自我形象表现。 中国画史上不乏画马名家,但在特定时 期的局限下,画家们未能变对象为心象,停留 在“应物象形”、“传移摹写”的层面上, 其间缺少的是生命精神的注入和画家情感的 移入;当代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之处,在于 它以表现内心的基本特点,一切皆由内心使 然,作品中的意象、笔墨、形式、结构等的选 择、运用,盖源于此,因此,它们也更从属

啸日图

5


春风

6


小溪欢歌

于“人”的总主题,也更见出 其多样性与丰富性。 易洪斌画马,以写意的 风格、以率性的笔墨、以激情 的方式,在似与不似之间创造 了“马”的意象。当然,作为 一种意象的写意表现,现实 的“马”的物象,已被删繁就 简为一种结构式的线条概括、 归纳,使之更具生命的本质 性,用以书写生命的活力与创 造冲动。 就笔墨而言,易洪斌在 很大程度上,是从写生中提炼 出笔墨表现方法的,长期的观 察、日记心得与速写记录,使 之对马的运动规律了如指掌、 烂熟于心,一旦进入创作,其 结构便了然于心,笔随心运, 这样的结果,使写意对象的同 时也充分表现了内心,而笔墨 因此更加简炼、精妙,不拘形 似,却又形神兼备,率性的用 笔,书写出富有节奏、韵律的 线条,在一波三折中,见出运 动感与气韵,而淋淳酣畅的用 墨,使线与墨在结合中,显得 骨肉丰满,生机与活力、激情 与创造等都得到充分显现。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是 易洪斌中国画的笔墨特点与气 息,由此,画家笔下的马,才 被表现为外部的轻松、灵动、 劲健与内在的充实、丰满,才 能在视觉的运动感中让人怦然 心动,为之震憾。易洪斌以学 养入画,心性的陶冶作用于他 的艺术,必然流露出他对自然 的理解,对文化的领悟,对生 命的认知,惟其如此,才能在 艺术中体现出个人风格、面貌 与特点。 我们看到,易洪斌另外 一些以人物为题材的水墨画, 这是画家对生命主题阐释的另 一角度和另一侧面的表现;同 样,在这些人物画中画家以诗 人的浪漫情怀赞颂生命的美 丽,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憧憬, 如果说,他笔下的“马”,是 强调生命的运动美,以及由运 动带来的生命活力和丰富形 态,并赋予它以审美表现的 话,那么,在画家笔下的人物 中,特别是女性主题的艺术创 造中,静态的美则是他着力之 处,画家以流畅而富有节奏的 长线、曲线、弧线以及折线等 松下客

7


的运用,表现了优美的生命韵律,而每 条线都饱含着生命的跃动和鲜活气息; 不同之处在于,易洪斌笔下的女性并非 仅止于唯美的表象,而在于体现自然赋 予万物的丰富的生命形态与美感,让人 领略到一种纯粹的审美形式和理想境 界。 显而易见,在作品中画家寄托了自 己的情思,这种情思则把他的艺术与艺 术本质和艺术规律拉近了,成为艺术反 映自身、回归自身的一种个人化的由衷 表现,并进而形成画家艺术表现中的风 格与品质。 就此而言,是无人可取代的。 哲学家认为,生命是一次无止境的 远行,在实际上,艺术创作同样是一样 无休止的跋涉。易洪斌的艺术创作,从 根本上说,是用象征性手法去表达这一 自然规律与生命规律的。 而我们在画家作品中读到的正是 一种对生命的感怀与自信,一种趋然与 跨越,这是一种独特的素质,其可贵在 于,它有自己的发现、感受和领悟,而 且,又是出于一种少有的真诚。

乡间小路

赏花图

8

春在深山不知处

破云图


如龙欲向空

9


Sensitive thinking of cultural passion and sensibility expression 人文热情的理性省思与感性表达 一一读易洪斌先生水墨人物画

潘宏艳

熟悉易洪斌先生的人都知道,他首先是一位学 者,学修历史,又不断进行哲学、美学、史学、文艺 理论研究,然后是一位文学创作者,执著于散文、杂 文、诗词和现代小说的创作,而画画则是他从儿时起 的欲望。他说自己“从小对大自然的每一造物都心驰 神往,必欲画影图形而后快”,难得的是这种灵性与 欲望并没有随着理性的成长而被遮蔽,相反却在情感 的催促下与日俱增,终于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拿起了画 笔,并在近几年的创作中形成了明晰的价值取向,用 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文史哲融为一炉,理性和感性相 济”。这是个人文化背景使然,也是性格所致,当然 也应该是解读他水墨艺术的出发点。 洪斌先生的水墨艺术题材极其丰富,画马、 虎、狮、鹰、鹤、牛、羊、鸡、狗等动物,也喜画 人物。这让我想到了一位设计师最欣赏的《笑傲江 湖》中孤独九剑那句“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 石均可为剑”,因为在易先生的水墨画中能隐约感受 到这样一种境界,即生命所在画意所致。其中笔下的 马最具性格,人物画也颇有影响。从易先生的教育背 景和个人学养来看,他是名副其实的文人。但他的水 墨画与传统文人的借绘画抒发性情、意趣的“笔墨游 戏”不同,水墨艺术是他表达生命体验的方式,也是 他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他的艺术是入世的,关注的 是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他不同于传统文人,或寄 情于山水,或以梅、兰、竹、菊来托物言志,而是通 过绘画表达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关系。如果说他笔下各种人格化的“马”、幻象中 的“马”、承载着精神寄托的“马”是他人文热情的 酣畅抒发,那么他的人物画更多的是理性省思的感性 表达。 首先他的艺术展现了人的存在、人的价值、张 扬了人的意义。易先生先后画了两幅《先民》图, 先民的头像如雕刻、岩石般跃然于画面,让我们看到 了坚毅、质朴、强悍、粗犷的生命存在,在这种存在 中,我们对生命获得了同样的信念。《圣者》、《仁 马乐饮松荫

10


天纵狂飚

者》、《智者》这三幅作品的命名就 充满了形而上意味,既是对生命尊 严的呵护又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2002年稿《圣者》,画面上那为迎 接新生命而举行的仰天祭地般虔诚的 仪式,让我想象到旧石器时代母性崇 拜时期的先民,围绕着一尊女裸小雕 像,表达对种族繁衍之企盼的情形和 场面,对生命的敬畏油然而生。《仁 者》也是前后两幅,前一幅画是两只 张口待哺的雏鸡让行进中的古代军队 猝然止步,威猛的武士与被他们关注 的弱小生命形成了强烈的情节矛盾和 视觉冲突,让观者的心灵不能不被搅 动。后一幅画面人物增加了山民、僧 人、呵护流血幼鹿的裸体姑娘以及半 裸的红裙女子,雏鸡换成了流出血 迹的受伤小鹿,使画面节奏趋于舒 缓,多视点地提示了人性中的仁爱与 慈善。《智者》是最耐人寻味的一 幅画,画家在创作手记中说:“画 上的长者不明确是何人种、是何国 度,突出了他的鹤发朱颜、睿智亲 和……”,画面上芭蕉叶前慈眉善目 的长者打着手势对着“人模人样”在 仰头倾听的猴子进行交谈,另一只猴 子则漫不经心的坐在悠闲踱步的虎背

上,人可以与动物对话、与自然对 话,与一切生命对话,这和谐的世界 是大智慧使然,也是人的终极追求。 其次他的艺术体现了人与自 然和谐共处、阴柔与阳刚相兼相济的 人文关怀与理想。这表现在一系列 的裸女与动物题材的作品中。画家 总是把裸女与动物置于适宜的自然环 境中,或让裸女与牡丹、菊花、水仙 等盛开的花朵共处,营造出充满浪漫 想象的一个又一个诗意境界。其中最 独特的把握是从不同角度切入主题 的“山鬼”系列作品。山鬼题材原于 屈赋,画家对这一题材的热衷与其生 于“楚地”而天然地形成了对楚文化 接受的心理定势有关,是浪漫的楚文 化滋养了画家的浪漫情怀,使他富有 想像力地选择了女人与老虎这两个柔 美与凶猛的极端形象来阐释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阴柔与阳刚相兼相济的人 文关怀与理想。更有意味的是他不断 丰富和延伸着这一题材,每幅作品都 是一个新感觉,提出一个新主题,同 时也是一个新的人文命题。从《执子 之手》、《虎兮福兮》、《说法图》 到《相看两不厌》都能让人在赏画中 悟出其中诸多的人文关怀与提示。

最后,易先生的水墨人物画不 但让人感受到了艺术追求的执着、勤 奋,艺术创作的热情与才气,艺术思 维方式的独特,更使人看到了一个学 者和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还读出 了当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崇尚和诗意 生存的畅想。这些可以从历史人物形 象的选择与塑造中看到其中的用心, 也可以从充满人文情怀的“命名”中 品出更深层的精神蕴涵。 当代艺术众说纷纭,但更多关 注的是观念、问题与方法,人们的人 文热情几乎被信息社会的消费狂潮所 淹没,民族传统文化的疏离,地域文 化的漠视,精神家园的迷失,都在呼 唤艺术承担起生命的最高使命。易先 生的水墨人物画恰好给了我们这样的 提示,艺术要为生命观察和体验提供 新的可能,要为人的诗意存在创造精 神的意义世界。

11


骏骨英风

凌霄行

12

集结

沙场秋点兵


美神

13


杨国平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名 家 名 作

DIALECTIANS AND MASTERPIECES

Where the soul wandering 心灵在何处飘移 一一读杨国平水墨画 徐恩存

杨国平是一位极有才华和艺术感受力 的中年画家。 这是因为出身于湘西侗族山寨的杨 国平,在艺术道路上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天 性本色,让自己的心灵漂移在湘山楚水之 间,吟咏着内心无尽的乡思与乡情;我们 在他的云烟飘渺、虚实浓淡的水墨图景 中,看到一种灵性、一种幽远、一种意蕴 和一种沁人肺腑的清新气息。 就此而言,杨国平的水墨画带来的 是崭新的绘画资源,带来了一种神秘和解 密的同时存在、氤氲淋淳的山重水复、 幻化莫测的水墨境界。杨国平的水墨山水 画,富于流动感,这种运动的态势成为作 品最基本的精神指向和内在结构,在游刃 有余、从容不迫的挥洒中,水、墨、色、 笔的互动,造成画面的元气淋漓、氤氲酣 畅、波澜突起的节奏变化,而率性的意象 表现与水墨技法的娴熟常有出入意料的效 果不期而至。这一切,当然显示了画家对 水墨艺术不同寻常的感受能力、认知能 力、把握能力与表现能力。 杨国平笔下的山水符号不过是承载着 文化内蕴的湘山楚水,既是陌生的,又是 深不可测的;画家以“写意”精神为根本 理念,在实践中,以尽量虚的方式和手 法去表现烟雨迷离的山水。可以肯定地 说,杨国平山水符号,体现的是完全是 湘楚文化的波诡去谲、变幻莫测、幽深 神秘的境界与气息;这是一个充满原生 态美感、气韵流动、生机盎然、淳原厚 朴乡野的世界。与之相比,同代人的某 些作品便显得虚假、浮浅、缺乏生气。

15


窗花

杨国平的山水画是贴近自然、贴近 现实的,他的创作灵感和激情都缘于 他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而不是陈旧 山水符号拼凑的结果。 这正是杨国平山水画的重要特 点和艺术品质。画家并不回避伤口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实生活因素充实 了他作品的形式、内容以及笔墨技 法的创造和发挥,他的作品以“大 美”为理想,为追求,为审美取向。

木叶动秋声

16

正在层冰积雪时

《故乡河》、《故乡山水最迷人》、 《梦里又回故乡游》、《常为家乡山 水醉》、《秋丛舍似吾家》等作品, 都力避空寂、力避套路、力避矫情, 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返璞 归真,回归自然,回归本色,又回 到“水墨本体”的艺术世界。 在运动的图式与笔墨结构中, 杨国平营造的是流溢的笔墨美感、 意象美感,用以折射自己的情感

方式和审美取向,体现不可遏止的 精神理想和艺术追求,更重要的 是,他以“动”感去表达现代人的 文化情怀,使之不同于古典的冷寂 之“静”的境界。如此看来,杨国平 作品中,静悄悄地进行了不动声色的 山水模式的颠覆,也运用了水墨艺术 的自由性和独特功能,凭其自身所独 具的消解性,弱化了传统技法表现中 的皴擦、积墨等手法,在以笔立骨,


以线去表现意象的同时,加强了以 水墨泻染之法去营造朦胧与润泽的 山水氛围,更见出笔线的劲爽和骨 力,在虚实浓淡之间营造了一个富 于想象的艺术空间。如前所述,杨 国平笔下的山水画清新的风格,给 人以审美愉悦,蕴涵了不易察觉地 走出传统、直面自然、再造山水的 境界的努力与选择。 解读作品表明,作为画家杨国 平具有独特的抒情气质,他以诗意的 眼光去过滤山水视野,去体现山水意 象精神品性,甚至力求体现出抽象的

佳人

纯形式的笔墨语言。因此,杨国平的 作品大都倾向于清新、流畅、氤氲、 润泽与元气充溢的效果,且表现得极 为单纯、朴厚与浑然;一个明显的事 实是,画家在有限处追求无限,在狭 小处追求阔大,在局部追求整体,在 轻浅处探索拙厚,这使得杨国平的作 品不再循规蹈矩,而力意创新,在有 限的空间中演绎出水墨的风雨晴晦、 烟云雾霭,使一幅幅大写意山水的率 性随意与淋漓酣畅显得讲究、精湛, 而又鲜活、丰硕、饱满,既明朗,又 大气,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出画家

的能力、品位、经验运用和想象力的 丰富。 当这一切都浑然地充盈在作品 之中时,“精气神”便显现出来,生 气灌注、整体磅礴,使一幅幅作品成 为大自然的折射、象征和比喻。 以清新、盎然、灵动的写意风 骨进入当代画坛的杨国平,以自己的 作品证明,自身与生活,自身与艺 术,艺术与生活的血脉相连,这是一 种清醒而坚执的艺术自觉——以突破 狭小“自我”的超越能力,把握能力 去拥抱恢宠的人类精神文化,在更广

走向金字塔

17


冰雪林中

山野牧羊

18

郊野拾趣

半随飞雪渡关山


唯有此花开不厌

19


开罗所见一

20

开罗所见二


阔的空间内营造艺术的形式和语言, 使艺术的精神质地更丰富与更充实。 值得我注意的是,杨国平的作 品始终生机蓬勃、活力四溢,它力避 了陈旧、僵化的复古之风;作为一 种复杂、多层次的艺术构成,杨国 平的山水画体现着浓郁的地域特色, 也体现着大自然的恩赐——生命的灵 性,因此,他画出一天地间的诗意与 气韵,以及它们融为一体的和谐。正 因为如此,杨国青壮年山水艺术,离 矫情远了,与自然、与天地更近了, 画家和他的作品因而充满了单纯与朴 素的诗情,这自然是心灵图景的展示 了。

开罗所见三

21


n i a l e c r o p a n i Ch n a m o w n a n g n and Jia

徐海鸥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名 家 名 作

DIALECTIANS AND MASTERPIECES

青花瓷和江南女人 赵 践

历史在人的记忆中无疑是有色彩的。 从明清到唐宋这段历史,当是黄褐色的,像 田野上失落的陈年麦秸堆,像柜底胶结成块 的线装书,生命的形态尚在,却朽蚀已久, 耐不得翻动。而从春秋到旧石器时代那一段 更为漫长的历史,该是黝黑的松软的,虽处 处瞥见灵光闪烁、幽岚浮动,然终难窥测全 貌,恰如可望不可即的遥远的神秘夜空。至 于从我们眼皮底下刚刚逝去的那段历史,则 是青灰色的,依旧留有生命泄泻过后的余色 与余温。像屋角刚剖开的湿润的青色竹篾, 又像离水不久尚有血色涌动的青色鱼鳞…… 现代人现在走回同里、周庄这些江南 古镇,努力翻拣着的,正是这段青灰色的 历史。 它之所以是青灰色的,自然也与中国最 后的农耕社会有关。水是青色的,亘古以来

太湖风景

50 x 40cm

的自然色彩。水稻是青色的,江南田野上这 种更雄浑更壮美的青色流体,已经在人类世 代不竭的劳作中奔流了七千余年。年年春天 出现在田野卜的菜花、紫云英花,黄色的大 块流动,紫色的大块流动,似乎也是为了衬 托天空那种永恒的浩瀚青色。村庄是青灰色 的,乡镇也同样,那高高低低的黛色屋脊, 不就是周边青色的绵延和凝聚?在这个业已 逝去的青色世界中,画家徐海鸥为我们留取 了最美的两样——青花瓷和江南女人。 在徐海鸥的画笔下,它们很多场合都同 时出现。在《少女I》中,梳单辫、穿蓝白 两色相拼衫的少女,与放置在她身后的旧木 凳上的绘有山水景物的青花瓷罐,在画面中 几乎占有同等的份量。《农家女》中,低头 扣青色大襟衫的年轻女子占了主要位置,可 在她身后的木桌上,依旧有一只浅浅的青边

初冬的阳光

60 x 50cm

23


油菜花开的季节

深秋

24

50 x 50cm

50 x 50cm

碗。《月到中秋》这一题材,似乎为 画家提供画青花瓷的良机,盛着藕、 莲蓬这些节令佳肴的青花大盆占了主 要地位,而在旁边,忙中得闲轻抚发 髻的青衣主妇另一手中端着的还是青 花碗。 自然是美的组合,清新、典雅 的组合,但决不仅限于此,而是有 着深层的思索、非同一般的含义。 青花瓷与江南女人,画家在有意无 意间似乎捕捉到了其间更多的内在 的神秘联系。 首先它们的美都是普通的、日 常的。青花瓷都是日常用品,青花大 盆、青花碗,青花罐,厚底厚沿,普 通的器型,连一样可称美术瓷的都没 有。同样,女人也都是普通女人,纤 瘦的少女,体态上还未脱出孩童时代 的笨拙。圆润的少女,娇嗔中竟然有 初生牛犊般的拗执。一待她们成熟, 种种笨拙拗执都蜕尽羽化成轻盈、匀 称,那也正是我们在江南常见的偏于 单薄的女人。柔弱、秀气,只是秀 气,称不上美女。与此同样,场景也 都是日常场景,穿衣、抚发、下楼, 画家选取的都是流动于日常生活中的 瞬间片刻,连一个刻意按排的坐姿都 没有。 其次它们的美都是内敛的、耐看 的。内敛,那是古瓷鉴别上的专用词 汇。新瓷火光灼眼,釉色芜杂。唯有 古瓷,多少世纪的流逝,多少次日常 的使用洗擦,才使它们湿润如—、美 色内敛。江南女人又何尚不是如此。 世世代代田里家里的操劳,生儿育 女,偏于柔弱的生命承受着比北方女 人更为艰苦的水田劳作,更为森严的 封建道德压束。更为困厄的生存处境 造就了她们的柔顺,也造就了她们的 细密、坚致。在徐海鸥那些青色的画 面里,青花瓷和江南女人总是静静对 照,反射着异乎寻常的美。 这些爱穿青白二色相拼衫的女 人,在阴影中不见眼泪,不见绝望, 即便抑郁也如同烛火飘过来飘过去, 淡淡的易于消散。在《昨夜秋风》 里,地上飘落的点点月季花瓣,墙脚 边弃而不用的青花瓷罐,女主人长长 垂下的未加梳理的满头青丝,都暗示


细雨江南

了女主人“昨夜”的不幸,然而依 然不见眼泪,只见静美。那种用青 白两色构筑的古典美,是天真轻信 的美,是脆弱易碎的美,然而也是 最镇定自若的美。看那打碎了的青 花古瓷,在那被人类遗弃的城市废 墟间,在那被山火烧尽了寺庙的小 山上为人一眼瞥见,尽管已经过去 了几百年上千年,碎片具有的那种 静静的光泽,依然会使人觉得那是 天地间最美之物,从而不顾泥污地 一一拣起,带回家珍藏。 在徐海鸥的画面中,青花瓷 和江南女人之间充满了神秘暗合, 充满了暗示与张力。如同青花瓷一 般的江南女人,或者如同江南女人

一般的青花瓷,正过来反过去互相 形容,都是合适的,都意味无穷。 如果你再能想到瓷器中的“天青一 色,肇端于宋代”,而宋代也正是 对女性从较为宽松走向严紧的变化 时期,对这两者的起源、发展,以 及其间的互为影响的嬗变,你就会 更觉得神秘,渺不可测。 在江南田野上现存的古镇,风 火墙依旧,格子窗依旧,墙下的阴 影依旧,然而墙中的生活早名存实 亡。现代人在其中漫游,寻找一种 不再存在的生活。对于农耕时代的 那种安静、并非安逸,然而却有更 多的精神耐力支撑的生活,现代人 有着一种复杂的难以道尽的怀恋。

100 x 80cm

为此,我们该感谢画家徐海鸥,为 现代人留下了那些弥足珍贵的美丽 画面。 作为江南古镇同里人,过去 生活积压太多,一泻为快的时期已 经过去,缠绕不已的青灰色的梦最 终散去,画家的新作《姑苏旧事》 系列,表明他已经进入了新的创作 时期。人物的时代提前到清末民国 初年,然而人物色彩华美,神情明 快,让人耳目一新,是新的油画语 言的召唤,是生活中新的触发点?抑 或两者兼而有之而产生的新的更美 的画作?

25


双人体

感悟徐海鸥油画作品 ——

姑 苏 旧 事

Gusu old stories

26

人体

100 x 100cm

戴 云 亮

深秋的阳光暖洋洋的照在阳台上, 我躺在椅子上享受着午后的阳光,看着落 地长窗外小小庭院里飘落一地的叶子,有 黄的,有绿中泛黄的,也有红的,红中带 绿的,当然还有许多说不上来的色彩,叶 子的颜色有纯厚的,也有透明的,有时静 静的倾听还能听到它落地的一声声叹息。 这是一种经过风雨磨砺的欣慰,是一种绚 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舒展。秋叶的飘落是有 一点意思的,可以产生一些感慨来。宋鲍 照诗云:“枯枝叶易零,疲客心易惊”, 似乎把诗人触景生情的失意心绪透漏出 来;唐杜甫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则有一股悲凉沉郁的感 慨;而唐杜牧诗云:“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赋予秋叶更为深长的韵 味。“二月花”是一种娇媚,舞动着青春 的亮丽之美,而色彩斑斓的“霜红”则是 经过风霜的壮丽之美。是的,生活的坎坷 与磨砺似乎到了人生的秋天就会有深切的 体会感悟。于是,秋风、秋声、秋雨固然 能引起无限的感慨,但总觉的不如秋叶那 样更能拨动心中的思绪。秋叶的生命成长 注定是不平凡的,注定要经过风雨严峻的 考验。它在严冬里孕育,在早春中抽芽、 绽放,到了夏季则衍化出一片茂盛的绿

60 x 70cm

荫,步入秋季时的叶儿才显示出自己的无 限美丽。 海鸥正是这样一位在艺术上步入收获 季节的画家。同时因为秋天,因为落叶的 缘故,总有一点秋意,一点惆怅,我想这 也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吧。 品读徐海鸥的油画作品,从《姑苏旧 事》系列、《月到中秋》、《农家女》、 《女大学生》等作品感到创作者对已逝去 的旧江南风情的追忆,对故乡的热爱,对 美的追求,并不乏有一点唯美主义的倾 向。作者艺术创作的符号都是女性,有古 代的,当代的,有民国女子,也有现代时 尚女性,更有清纯的学生,利用这些符号 经过构图经营与艺术语言的塑造与处理,抒 发心灵的激情,从中努力寻找自己的艺术 情趣,体悟江南水乡留给我们的美好之神 韵。 在他的画笔下,无论是委婉典雅的古 装女子还是充满时尚气息的少女总给人一 种莫名的亲切之感。仿佛,她们娟秀的脸 庞曾在自己的某个生活片段中一闪而过, 犹如流星之绚烂而又短促,又如昙花之素 雅而又易逝。这种感人的美丽在生活中又 是如此难以寻觅,仿佛永远是悄无声息的 蛰伏在生命中的某个角落,静静待你去发


现、去体味。而当你穷尽一生精力发现她, 惊喜的想伸手相拥时,她却已如指间之流水 般慢慢逝去,留给你的只是无限的怅然。或 许,正是这样,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美丽才 显的如此弥足珍贵。海鸥用油画语言将这种 永恒而又易逝的美丽永久的凝固在了画布之 上。他的画,犹如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子,使 得观者生命中最美好、最动听的乐章在记忆 的最深处再次被奏响,久违的愉悦与满足感 涌上心头,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生命中的那个

纯真年代。而当曲终人散之时,才发觉自己 仍身处现实的阴霾之中,心中不免有些感 伤。回望画面,画中人依旧带着淡淡的笑意 默默的注视着你…… 秋叶在展示自己的美丽后,就轻轻的飘 落地面与泥土做伴,平淡的、无声无息的化 作一点点春泥,然后又开始新的生命历程。 我想,海鸥的绘画创作也是一样。

高原阳光

130 x 130cm

27


远东的风景

28

50 x 60cm


新疆写生

30 x 40cm x 4

29


y t u a e b f o t i s’ spr

杨涪林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四 川 美 术 学 院 副 教 授

h c o p e g n i h Catc


名 家 名 作

DIALECTIANS AND MASTERPIECES

捕捉时代精神之美 杨涪林

新蔑货

68 x 68cm

客观上讲,每个画家都企望着 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把自己的那一套 归结为艺术的风格。要想拿出与众不 同的作品,是否找到自己心灵共鸣的 落点?是否表达得言之有物?当然, 这其中还要看谁的专业综合能力强, 谁的悟性高,传统底子厚实些自然没 有坏处,当代人的思维意识更不可 少……。还是那句老话“功夫在画 外”、“功夫在生活”。设想,不把 你钟情的人搞得稀溜烂熟,你能找出 那点微妙的、不同凡响的东西吗?能 找出从躯壳到灵魂的那点特殊感应 吗? 由寻得那一“丁点儿”异常的 东西以成为画家的兴奋点,这兴奋点 也许就是常说的“感觉”吧,跟着感 觉走的画家就是有希望的画家。你也 用不着去“追星”,因为你自己就是 一颗星。 应该说,一个画家,他所经 历的人生就是自己的财富。在人生历 程中,最难得的是要保持着清醒的艺 术眼光和机敏的艺术触角,最难得的 是要保持心灵的朴实和真率,对自然 和生命的挚爱之情。 绘画不是时间的艺术,但可以 凝固时间。时下流行的人物画常是表 情不伦不类,动作模棱两可,不知所 云地呆着,由此不能表达精神指向。

以回避人物画深层次的追求与深度 精神的描绘,弄出玄虚的“不确定 性”,这种几乎成为一种公式化的处 理,其实是向画家提供着的一种方 便,为惰性而开脱。人物画是不可能 回避动作与情节的,人物的动作、姿 势是人物在画面中精神交流的外部体 现。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除了人物 头部,就应该是人物的肢体语言了, 这里的动作是具个性化的。当然,站 立也是动作,这取决于画家对作品内 容的准确把握,如恰到好处的运用, 会更富于表现力。人物的动作、情节 描写在类似连环画、插图等画种中体 现最充分,但因其内容限定而表现局 限。独幅画应该更多地让观者直接与 画中人物形象神交,让形象自己说 话,这当然有别于前者。但并不等于 绘画拒绝情节,相反更讲究推敲情节 (或细节),因为真实可信的情节, 会增强人物画的感染力,无疑是加大 对作品的理解,使作品内涵更趋丰 富。平庸地理解并运用那种公式, 那“不确定性”的想象空间实则为一 段空洞苍白的空间。 绘画不长于叙述事件,但经悉 心筛选的情节却能延展想象力而耐 人寻味。富有个性化的情节,常常 能给画面带来意外的转机,更有助

锅庄节的汉子

136 x 68cm

于人物形象张弛有度地昭示精神内 涵,所以,人物造型语言更要推敲 考究,人物画中的情节(细节)是 画家眼中的亮点,它们的有机结合

31


更能将人物画演绎的有滋有味,揭 示生命的本质之光。 有的时候会想到:与其去模仿 某画风,还不如去模仿自然;与其去 杜撰生活,还不如去照搬生活。不 必担心人家给你扣上一顶“自然主 义”的帽子,也不必担心人家指责你 在生活中猎取和制造“平庸”的人情 味。你要表现“生活流”,只要这 股“生活流”表达着自然的朴素品 行,表达着生活的情真意切,就已经 不是对生活的无意识的摄取。用画笔 画出来的此情此景,已经变得意味深 长起来,你的意识与观众已寓于平凡 和随意之中了,因为你是用“通过 某种气质所看见的自然一角”(左拉 语)这或许符合所谓先再现后表现的 创作流程吧。 罗丹告诫艺术家不要盲目去模 仿前辈,而提出“要一心一意地忠于 自然”。只把传统当钥匙,打开并找

建设者——三峡大坝巡礼

32

360 x 190cm

出其内核中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创 造性地模仿生活。 曾几何时,设计意识溶入画 坛,追求构成形式美成为时尚。本 来,在作品里,精神内容与表现形式 是不可分割的,无可非议。增强形式 美感是增强图式感觉和表现张力的有 力措施,它像骨架肌肉支撑运转着如 血液灵魂的生活本质和精神涵盖。 大家都在玩形式,这或许是历史的进 步,但问题是:厚此薄彼,抽去了令 人信服的内容的形式美终归是一个审 美空壳,因为它是作为绘画之用而不 是装饰之用。它应负载着作品的直抒 内容和隐晦内容,而成为才情一展的 神游之舟。 现在有些画作都是咋看可以, 再看就索然无味。作品要打动人,要 耐读耐看,取决于作品内涵,取决于 作品的信息容量。画家在生活中感受 不到位,艺术感悟不到位,只在形式

的架子上动脑筋,被动地在公式化的 空架子上装填着内容,罗列对象,这 艺术何以感动人?甚至于将构成形式 作为全力以赴的目标,以至这幅画像 剑拔弩张似地紧绷着神经,还能让人 看得下去?艺术经验不和生活经验交 媾,这艺术能勃发出生命吗?所以, 就此意义讲,具有真情实感的艺术内 容比形式感的新旧更显重要。 绘画技艺是关系作品成败的重 要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因为缠绕 着画家头脑中的技艺问题常干扰着作 画的初衷,如画家又将艺术创作停留 在技艺层面上,技艺一旦游离了所表 现的内容,就直接影响了作品的价 值。所以,在技艺上高超的绘画并不 一定是艺术上高超的作品。德国诗人 歌德说过“现实比我的天才更富于天 才。”罗丹又说:“真正的艺术是忽 视艺术的。”绘画这心灵的产物,对 它品位的界定,除了笔墨技巧外,还


烟叶上市 烽火少年

68 x 68cm

160 x 95cm


高原阿妈

136 x 68cm


有更为重要的内质:思想的、心智的 和才气的诸方面。 那种仅满足于眼下的技法的完 整,技法成了包袱,也会无形之中阻 碍着绘画语言自身的探索。 纵观近年来人物画作品,常偏 重于形式美的追求、偏重于笔墨技巧 材料工具方面的创新,不可否认新技 法新材料对树立自我面貌的作用。但 画家在此时,把如何开掘人物内心世 界,如何深化主题这个重要的事情搁 置一边了,这应该说是事业追求中的 重大缺失。

画家应切入时代,关注现实, 关爱他人,反映当代生活,揭示时代 本质。人物画进入深层次地反映人物 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社会对人物的 深刻影响,熔铸作品的艺术内涵,这 样的作品产生的效应就大不一样了, 而我们的时代正非常需要这类作品。 经得起观者的品位,经得起时间和历 史检验的作品,是那些仅仅以玩弄笔 墨、自娱自乐、闭门造车的应时应景 之作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当下小 品流通市场的大好时机里,我钦佩那 些不遗余力地去表现重大社会题材和

重大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家。 套路的成熟,意味着画家的成 熟。成熟的东西也常使人产生一种 依赖,这时,一挥而就的熟练,并 不等于是新的感觉与情绪使然,将 绘画变成机械重复的劳动,只能使 作品的灵魂出窍。画不下去,不要 勉强,多想一下的好,动动脑兴许 能绝处逢生,哪怕是在运行的过程 中迟缓一刻,也应尽可能地从心灵 中挤出一点新鲜汁液,让那一笔一 划流淌着此时此刻的心迹。 能将世人瞧不上眼的东西,转

场口肉摊

68 x 68cm

35


雪域苍穹

136 x 68cm

眼间变成招人喜爱、爱不释手的艺 术品,这就是常谓的“化腐朽为神 奇”吧!我常佩服那些能将“老面 孔”画得感人至深的高手,这是画家 别具慧眼的体现。怎样实现这从无到 有?贝克曼说过:“如果人们想理解 那不可见的,就应该尽可能地深入到 可见的里面去。”“通过现实,使不 可见的能够看得见。” 对于那些阻碍绘画语言再创造 的老一套,要尽可能地丢开。画家应

36

扎西德勒

永不满足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回过头 来时要清醒。不破不立,有舍才有 得。要不怕失败,但要真正做到尤 难。有时觉得武侠小说中体现的孤独 求败的精神,真是一种有胆有魄的真 空境界! “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 谐体”(塞尚语),人的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原本就是相通的,这也是画 者与观者沟通的桥梁。与时代合拍, 与生活合拍的中国人物画,表达着当

136 x 68cm

代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这才 堪称时代精神之美。作为当代画家, 不能老呆在画室里冥思苦想,应多方 位地观照生活,一有机会,就四处跑 跑,呼吸大地焕发的新鲜气息,用活 动腿脚来激活大脑,让频发的信息使 触角机敏起来,以吸吮生命之泉来滋 润还未枯竭的心源。最后借用那句老 话: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之树常绿, 为获得人物画创作的新的生机,捕捉 时代精神之美,再次去拥抱生活吧!


康巴婆姆

136 x 68cm

37







造型艺术还是在他中学毕业之后的事情。这多少影响到了他创作天才的发挥。天才的 艺术家不囿于传统的束缚,随性发挥,从刚入门的学徒到独立创作只用了二、三年的 时间。在“斯塔罗卡诺夫艺术专科学校”还没毕业时,谢尔盖 戈里亚耶夫就已经开始 了自由创作。 在七、八十年代学生们要想加入“成人”艺术家的行列,参加他们举办的展览, 这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为了获得参展机会,二十岁的谢尔盖带头组织了一个新协会, 这个协会负责展出莫斯科的年轻艺术家们的作品,这是第一个不邀请成名艺术家参展 的协会。这样的展览形式扩大了青年艺术家的影响,为他们争取到了更多地参加社会 活动的机会。 八十年代初对于戈里亚耶夫来说是“漫游时代”,是周游世界、了解世界进而确 定自己创作风格的时期。年轻的艺术家有很多精力、很多的自信、无限的可能和不确

一枝玫瑰

定性。对于艺术创作来说, 这是个相对少产的时期:西 方现代艺术的成就及其辉 煌,民族艺术需要等待时 机,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谢尔盖开始尝试静物画 写生,他的兴趣在于色彩, 善于捕捉事物变化的瞬间和 把握它们的韵律。对于静物 画作者来说,绘画的课题不 是预先想到并找寻好的,而 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 比如画家家中的花瓶、枕 头、水罐,也可能是作家 的手表等等。戈里亚耶夫的 创作极为简朴,不是批判 作品。外表上没有任何造作 的痕迹:没有明显的设计情 节、没有政治倾向、没有所 谓的“文艺性”。作者只是 在表达自己对于爱的理解, 在做思想的游戏。谢尔盖在 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定位 作品中各大组成部分的角色 分配,如何解决局部的色彩 搭配,怎样在厚重的作品中 表现布料和玻璃的层次。 这是个漫长而又艰辛 的过程。开始要制作样图, 要构思好未来作品的各个细 节,甚至是最细微的地方。 然后要制造模型,选好基础 色调,然后测量表面的直 径。 最后就是复杂的施工 阶段了。这个阶段需要集中 各门类艺术家的智慧:版画 艺术家、造型家、雕塑家。 和谢尔盖并肩作战的是他的 父亲,他们互相交流工作心 得,分享工作中的快乐,彼 此鼓励和支持。维塔利 尼 古拉耶维奇 戈里亚耶夫是 个严谨、细致、出色的艺术 家,在谢尔盖的创作过程中 起到了很重要的帮助作用, 使得年轻的谢尔盖克服了很 多因为年轻而容易犯的毛 病。他们是一对最佳搭档。

57 x 45cm

43


自父亲死后,谢尔盖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了独立 创作,自己独自完成所有的创作环节。他既要保证创 作的艺术性,又要做一个装潢师,尽量把最美的作品 呈现在世人面前。在他创作的后二十年又完成了数十 个雕刻实用主义作品。 世界的和谐性在在艺术家的眼里是与“房屋”的 和谐性一致的。它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处所,更是人们 最初赖以生存的艺术统一体。作为“房屋”的世界当 然还是需要修建和打理的,但是不能是无序的、非理 性的。任何无情感的表达都被认为是不专业和不合时 宜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版画,还是图画,都应 该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形式。有时候作者的意志 力量会体现在作品中,作品中内在的张力似乎是触手 可及的。 戈里亚耶夫的架上绘画有明显的雕刻痕迹,这 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很低的水平线、惯于塑造事物的 正面形象、装饰性极强的色彩、纯粹的结构学。在这 样的创作中,每一件物品、每一种形式都有要求人们 的关注与尊重。当然也有很多趣味低级的艺术家只是 表现自己的自私与自我,完全没有看到艺术界的整体 性,只是同路人,而非真正意上的整体。 器皿是静物画偏爱的对象。它作为一种盛器,有

静物

44

50 x 70cm

钥匙

90 x 80cm


静物

60 x 80cm

茶具

90 x 80cm

45


它自有的象征意义,还有他的古老性,代表人类物质世界的最初。器皿又富于变幻的,有时是满的、有时是空的、有 时半明半暗、有时黑白分明,就像黑夜与白昼。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艺术家都只是一名物质世界里的短篇小说作 者。戈里亚耶夫的情感就表现在这些短篇小里面。生活中的思想会在虚拟的活动中得到展现。 实际上艺术家在解决俄罗斯艺术上一个永恒的问题:讲述着时间和自己的故事。只是在他的背后有很多二十世 纪的矛盾、缺失和开放。他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表达了个体的独特性,观点的别样性,在世界上有一种属于自己的 声音:所有组合成为天才的一切要素我都具备。 所有文字图片由太阳岛俄罗斯艺术展览馆提供

黄色枕头静物画

46

90 x 80cm


小船

桌子上的植物

90 x 80cm

静物

100 x 90cm

90 x 80cm

47


众家谈梁永贵

Comments on Liang Yonggui

几十年的跋涉与探觅,终于使他画出了“体育雄风”系列,获得 大家的肯定。 贾浩义(老甲)《奋斗者的脚步》

中国画中人物画最难。首先基本功要强;其二,必须对笔墨有敏 锐的感觉,曰“知趣”,无笔墨趣味的人物画如风干之苹果,叫人观 之难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懂得“画人”!这也是当前中 国画人物画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 永贵孜孜以求的精神,使得他攻克了一关又一关,看近期 作品,笔墨的雄关又被他冲开!值得祝贺,对于“画人”仍待深入。 只要往前走,目标只会愈来愈近,不会变远。 贾浩义(老甲)梁永贵画展前言

擅长简笔写意,从写实入手,由写意化出的梁永贵注重个人风格 特征的修持和笔墨技法的锤炼,同时追求劲健强悍的西域之风。 冯远《宁夏书画院画集》序

梁永贵的人物画多用没骨画现实题材、充满力度与动感。他把西 洋画法引入水墨,也是大胆的尝试,尤其在少数民族运动题材上,显

翔拼

48

梁永贵 宁夏书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 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画 坛 精 英

ELITES ON DRAWING

得别具一格,虽然别人也画过,但没有 他那么真切。 易英《大漠情深—宁夏书画院中国画艺术 述评》

在表现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感上,体 育题材具有独到之处。他的画有一种扑 面而来的生气。显然,他的笔墨已不是 传统意义上的多少描,多少皴,而是将 其涵盖在其间的一种综合运用,在线与 面的穿插运用中灵活地表现运动员的肌 肉骨骼等伸曲走向和俯仰开合 这 是冲破樊篱而拓新野,享受笔墨,享受 人生的艺术实践。 杨达林《经营黑白写神韵》

中国绘画以意象造型为主。它的艺 术特质不是描摹客观对象,而是注重主 观精神的抒发,注重缘物寄情或曰借物 抒情。一句话:倾向于写意、重笔墨、 重神韵,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至 真、至善、至美。 永贵的大写意人物画追求的就是这 种境界。他的画给我的印象很深,大朴 大素,大笔大墨,大白大黑,在简洁明 快,凝重豪放之中,有一种向外喷发的 张力,在各种人世情味的表现中洋溢着 雄浑之气和阳刚之美。 他的画知白守黑,多用减法。看上 去好像简单,但细细品味和琢磨,方知 胸中自有丘壑。复杂的客观对象,经他 的概括和提练,用大斗笔蘸墨直取,廖 廖数笔,便把自然形体包入艺术笔墨, 画面上顿时生机盎然,实现了自然美向 艺术美的升华,可谓是笔不周而意周。 我想,如果没有积年累月的艰苦磨练, 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绿茵雄风

高嵩《梁永贵画集 序》

写意笔墨极为简约,看似只是不经 意地涂抹了几笔,却足以传神。简约与 传神,正是梁先生的追求。 梁先生笔下的另一类题材便是体育 人物了。概括地讲,也无不是“简约才 见真功夫,传神何须笔墨多”。 杨建国《创新、简约、传神》

第27届奥运会期间,中国体育健儿 展现出的民族精神激发起画家强烈的创 赛驼图

49


作欲望,他一口气画了数十张各种 竞技状态中的体育人物。以团块和 枯墨写出。笔法雄健。形神兼备, 充满生命张力,有很鲜明的表现主 义特征,不失为一批富有新意的现 代大写意佳作。 王印泉《走出六盘山的画家—梁永 贵》

梁永贵从原来的较为写实的 形象刻画转为近年的“大写意水 墨”创作,强调一种结构与意象的 特点,作品生动、鲜活,用笔果断 又富于动感,他极善于捕捉瞬间人 物动态特征,并以笔墨定格在画面 上。 余心《充满激情的创造者们》

梁永贵笔下那大片的黑还有 那自然留白构成的空间,对比强烈 的色彩,以一色求自我净化,以一 墨求自我变化,是他情有独钟,心 有独出的魂魄与自然互溶,相互撞 击而产生的一种爆发力,一种感染 力,有着净静合一,生命如歌的精 神境界。 李东星《梁永贵的泼墨艺术》

扣篮

水球


排练

赛马图

争雄

破浪

51


赛马图

瞬间

52

曲棍球

跨跃


散打

健美乐章 雪域之舞


抒写苍润 寄意寥廓 ——读贾荣志的山水画

徐恩存

Describing Luxuriance Expressing the passion on openness 贾荣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泰山画院专业画家 泰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今日水墨》杂志副主编

近年来,贾荣志的山水画进入 了我们的视野,引起了关注;这是因 为贾荣志的山水画以其成熟的艺术表 现形式,独到的笔墨语言与恰到好处 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在继承与创新方 面的实践,显现出它不同寻常的艺术 潜质及良好的艺术感受力,这是难能 可贵的,并给人深刻印象。 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说,颇 有“扬南抑北”之嫌,且在数百年中 成为理论的圭臬,此后的中国画发展 史却又证明“南北宗”说之偏颇;今 人则愈加认为南北互补的重要性,并

白波流雪图

54

136 x 68cm

在实践中把南北不同画风进行了融 合、互动,以取其长、补其短,是中 国画在综合的态势下演绎出风格、手 法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贾荣志正是这一特定阶段涌现 出来的山水画家。 分析作品,不难看到贾荣志作 品兼具南北画风之优长,北方的气势 与雄伟和南方的韵致与飘逸等,都被 他不露痕迹的综合在自己的作品中, 特别是在境界的营造于美感的传达 上,贾荣志心领神会,以自己的感悟 抒写着笔墨的苍润之美,传达着空

灵、飘逸与寥廓的山水境界。 我们说贾荣志在艺术上的成 熟,事实上是说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山 水形式结构、建立了自己的笔墨秩 序、确立了自己的审美取向。 因为,在贾荣志的山水画中, 山川、流水、云烟、屋舍等都是心灵 符号,并由符号的组接关系结构为空 间层次,显然,在画家诸多的作品 中,着墨处为一空间,留白处为另一 空间,甚至每一条线都在分割着空 间,每一点也都自成空间……,这 样,由多个空间组成的山水画面,


画 坛 精 英

ELITES ON DRAWING

时间因素被淡化了,在“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情势 中,山水之美便是永恒之美,山水主题便是传承不 衰的永恒主题。烟雨空蒙、寥廓苍茫便是永恒的心 灵符号,且寄念深远。如此,山水意象才能在画家 笔下得以体现为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转换、从 形而下层面向形而上层面的转换、从有我之境向无 我之境的转换、从具象山水向抽象意味的转换、从 情景氛围向独立意义的转换,使作品获得品质的提 升,而体现出全新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 贾荣志的山水画在取向上,没有选择极端化的 做法——既不盲目的追摹古人,展示复古之风;也 不盲目追赶时尚潮流,迎合浮华浅薄趣味;而是在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稳健前行,把山水画从技法 层面提升为纯粹形式美感。 如前所述,对自然、对历史、对文化、对当代 的综合认识和理解,使贾荣志为笔下的山水符号、 笔墨秩序、空间关系等注入了文化内涵,使看似无 序的点、线,统归于空间关系,使不同符号的几何 形状从属于“三远法”的稳定结构,使变幻莫测的 水墨幻化指向幽冥深邃的境界营造;形成超凡脱俗 的现代山水面貌。无疑,这种孜孜求索的艺术态度 带来的是艺术上的升华与超越。 在中国画尚不能脱离笔墨规范的情况下,笔 墨自是多种复杂意蕴的载体,贾荣志的笔墨当属性 灵抒写一路,一笔一墨都是一片心灵风景,都是性 灵心境的折射。对画家作品的解读,使我们发现其 笔墨都是在从容自然中给以表现的,除了“烂熟于 胸、任意挥洒”的学习、积累之外,笔墨在行云流 水般的运动中展示的松动节奏、韵律及与此相应的 干湿浓淡、疏密层叠变化,都不能不说是源于画家 内心的充实与平和,惟有不急不躁者方能以虚灵写 万象,方能在寻常物象中发现并表达出意趣韵致。 在贾荣志的山水画中,一切都以心灵为起点, 以精神为目标,所以,其笔墨方式重韵致意味,而 力避直白浅薄,重含蓄蕴藉,而强调朦胧模糊的意 念表现;在虚实相生中,水墨的淋漓氤氲与干笔焦 墨的互动互融、重迭积染,以及点线的力骨勾勒, 造成了画面苍郁润泽、浑茫寥廓的苍茫之境与浑然 美感,且在幽深晦冥之中,产生玄思无尽、心境无 边之感。 在空灵、飘逸的山水画图式与精神气息面前, 在领略作品的境内境外的旨趣中,我们从中发现 贾荣志的才智所在——较好地把握了松动自然与 粗放疏野一线之隔的关系,较好地把握了意象写意 与物象再现一线之隔的关系,较好地把握了虚灵飘

淡月疏林

136 x 68cm

生息之地

136 x 68cm

55


逸与直白简陋一线之隔的关 系……,恰到好处的分寸把握 与得体的手法方式,使贾荣志 的山水画在“艺通于道”之中 获得了浑然圆融的效果。 多年来,贾荣志在艺术道 路上,孜孜不倦、求索不已, 他不但向古人学习,也向现实 生活学习。在融会贯通与取长 补短中,他拓展了自己的艺 术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襟, 在“能感之,能写之”的精神 启悟下,努力去唤醒中国画形 式、美感的深层“记忆”,探 索开启笔墨语言的新维度,在 创造中完成这作品,同时也在 创造中完成着自己。 贾荣志在遵循艺术本质 与艺术规律中,兢兢业业,如 履薄冰般的前行着,辛勤的耕 耘,自然带来愉悦的收获。沉 雄博大也好,空灵飘逸也好, 惟技道统一、心物对应者,方 为上品,贾荣志在他自己选定 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步履也 愈见坚实。为此,我们祝愿 他,我们相信他,能再接再励 攀登新的艺术高度。 秋山带夕阳

道由白云

56

136 x 68cm

68 x 68cm


钓舟闲系夕阳滩

——

自 然 的 诗 意 化 语 境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 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 是在笔墨有无间 ”中国画以虚实相生的哲 理思辨变“自然丘壑”,为“胸中丘壑”, 从而贯山川之形神。同时说明了,艺术不是 单纯的描绘客观情景,亦不是单纯的表现主 观情思,而是面对自然景观,激荡情思“望 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终化“胸 中丘壑”为“画上丘壑”。瑞士思想家阿 米尔曾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 界”。所以一切美的事物源于心灵,没有心 灵的映射无所谓美。 贾荣志是一位颇具大才情的艺术家, 其绘画艺术重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 且以心灵与自然的共鸣,在笔情墨趣之间传 达出传统文人情怀与当下人文关照的主体精 神。他的画作,气象萧森、笔力遒健、意态 轩昂,尤能在温雅恬静的情致中传达恢宏 的胸襟、丰富的想像和旺盛的生命力。如 其近作《溪山雨霽 》,画面以强调布局中 的“势”、笔墨中的虚实和“画欲暗不欲 明”的生动性和含蓄性。画山劈染兼用,浓 淡水墨染出远近空间与林荫光影,可谓色墨 交融、淋漓尽致,在粗放中体现了宁静典雅 的气质,其巧妙的构图和精炼的画面,描绘 出诗一般的境界。 语言作为媒质化的艺术家的灵魂状态,

N

不是笔触、色彩某些单项的呈现,尤其对于 难以名状的情结,创造一个意向的型就更为 重要。 贾荣志的山水画,是在中国画传统法度 的基础上,融古贯今、东西结合,创作出了 属于自已的新笔墨语言符号。以现代构成与 几何抽象意味为特征的团块、立体相结合的 块状语言形体结构及墨色相间的自然留白, 画面之间的参差韵律,浑然温润而充满气 势。如其作品《树木有春意》,构图饱满, 布境奇而安,杂树苔草、奇山异石,层层积 墨、苍茫繁复,皴点之间点线交错、积点成 面;干笔渴墨、反复叠加,墨色相融、苍茫 浑厚、含蓄隽永,从而产生出“韵外之致, 象外之象”的意境。 西方美学家阿诺 里德曾说:“我们的对 象是实体的、有色的、能引起共鸣的,但我 们碰到的却是一块潮湿而正在消散的云雾, 或只能闻到一息正在漂走的烟雾。”(《美 学研究》)此句话中包含的美学理念所呈现 的审美意境,且与贾荣志的画意有着异曲同 工之妙。如其画《迷天宿雾掩奇峰》,画面 中以水墨挥洒点染来表现烟雨掩映树木、山 峦之情景。可谓“点滴烟云,草草而成”信 笔作画,不求修饰,崇尚天真,不求形似而 求传神,充分表现了文人情怀的审美取向。 画家以自身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与自然山

s d r o tex of w

t n o c e h t irm ng

o f y r t e o p l a r atu 陈 骥

136 x 68cm

57


烟雨涧

136 x 68cm

云深不知处

明月朗溪

58

136 x 68cm

136 x 68cm


川的审美物性融合为一,而“终归 之于大涤。” “山水大物也,鉴者须远观, 方见一障山水之形势”(郭熙)其 实真山水中之云烟变换,景物空 灵,乃有过于画中山水者,且画家 所欲画自然界之气韵生动。 谈及气韵生动,则是贯穿贾荣 志山水画整个脉落的核心,画中生 动之气韵笼罩万物,而空灵无迹; 故在画中为空虚与流动。中国画最 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 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后能 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 形迹。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 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 一个透视的焦点。而是流动着飘瞥 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自然的 内部节奏,把全部的景象组织成一 幅气韵生动的艺术画面。 观贾荣志的画作,从中可以看 出画家将自己的情、意、德、才、 识、胆统统融入山川的意向之中— —它那千岩竞秀的气象,灵趣飞动 的意志,冲虚简静的精神是与他自 己的性灵、襟怀抱负、独立高迈的 人格,虚灵简远的精神气质同构成 的,那山川的气势精神正是他自己 情致襟抱的外现。 如今,艺术的发展显示出这 样一种趋向,越到现当代越关注心 灵,注意抒情性、注重意境,因为 人的生命意绪,人的精神情态,从 根本上是律动的、抒情的、充满勃 勃生气的生命节律,因而也是充盈 着氤氲的意境。 在贾荣志的山水情结中却渗透 着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自然主义新 文人画精神。抒情的画家以诗人的 心态使其作品实现了情感热忱和静 穆的统一。他所选择创造的画面, 普遍体现了自己的艺术探索。其抒 情的线条所勾勒出的是一种内部世 界与外部世界相生、相交、相浃、 相谐的律动境界。在他的笔墨之间 流动着画家缕缕情丝和细腻丰盈的 艺术感觉。 从古至今,中国画一直追求的 是清意、脱俗、俊逸、幽深冲淡和

梦里山境

68 x 68cm

山深云满屋

136 x 68cm

高古超诣的审美境界。然而,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哲学的“先验性”和“统 一性”决定了中国艺术的感觉方式和特征,于是中国画就必然强调“天人合 一”、“物我相融”,强调“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而贾荣志所 表现的中国画艺术则是一种深沉静穆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宇宙浑然融 化、体合为一的山水精神。 贾荣志的绘画作品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与艺术风格。在未来 的艺术道路上,他将会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用自我“有意味的艺术 形式”去完成内在心灵的审美物化,用他诗意化的语境去诠释中国画的无 穷魅力。

59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皖南书画院 副院长、池州市文联副主席、池州·九华山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情 感 是 花 鸟 画 的 生 命

Sensibility is the life of the flower and bird’s paintings 60

饶 永

花鸟画源远流长,至今仍被人们所 钟爱,究其原因,除了花鸟画能给人以 普遍的、雅俗共赏的美感之外,更重要 的是借物借景以抒情怀的作用。 由于花鸟画所描绘的物象取之于大 自然,而花草树木自无感情所言,禽鱼 走兽也少有感情,但是画家于画中融入 了个人的强烈情感,使得一幅花鸟画就 会有摄魂动魄的强大力量。 宋末著名爱国诗人、画家郑思 肖,善画兰草,但不画土,谓之“露根 兰”,人问其故,答曰:“土为番人 夺去。”寄寓了沉重的亡国之痛,同 样作为“金枝玉叶老遗民”的明末清 初大画家八大山人所画的鱼鸭禽鸟图, 常作“白眼向人”状,眼睛大而方,眼 珠墨而圆,并恰好点在眼圈的上角,冷 眼斜视,倔强旁观,犹有幽怨,犹有悲 愤,充分显露出愤世疾俗的内心世界。 而他那不落常套、寓意于画中笔情墨趣 的独特风格,对后世绘画的发展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过去的岁月已经悠悠而去,新时代

的到来激发了现代画家以现代的眼光来 看待和表现新的景和情。 贵州国画家鲁风的花鸟画之所以 引起当代画坛的注视,是因他的画充满 了旺盛生机,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浓 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艺术个性洋溢在 他的作品之中。在他的笔下,无论是红 梅、牡丹、硕果,还是八哥、山雀,都 注入了他真挚的情感,寄托了所想、所 思、所感。他曾说过:“再现自然界 中的花鸟绝不是中国画家的目的。花鸟 画家是借助自然界中的花鸟来抒发思想 情感的,作品中的一花一鸟应该都是人 格化的形象。一个花鸟画家的思想境界 和深度与其作品往往是一致的。”所以 他依据个人感情的需要,选择和谐、美 好、善良与纯真的事物,使观者在迷人 的诗意画境中,充分领略美的底蕴,引 起人们对生活的深沉热爱。 冰雪画派创始人,黑龙江著名画 家于志学的冰雪花鸟画,通过雪皴法、 泼白法、重叠法、滴口法等技法的互相 交渗,且成相尊“三无”之理(画山无


画 坛 精 英

ELITES ON DRAWING

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自出前 无古人的语汇符号,使其作品于冰寒 处揭示生命,莹透处造发物象,黑白 处获取意境,冷逸处展示人性,体现 了冰雪画的基本特征,这种全新氛围 的现代创作意识皆出自于画家、来源 于生活,并赋予了真实的情感。 安徽已故老画家黄叶村亦与古 今画家一样喜画竹,这是因为从理念 上讲是以竹喻人,其瘦硬坚挺、不畏 风霜雨雪、经冬不凋、洁净不垢等种 种特征。从艺术上讲,因其在“书画 同源”观念上追求书体抽象美,并以 笔墨抽象美的高度体现,虽只是数杆 竹、疏疏叶,但把画家的修养、人 品、功力、悟性,清清楚楚地表现了 出来。叶村先生画竹,功力深厚,瘦 而不枯,劲而不厉,疏简而腴,风神 俊明,故令观者赏心悦目。 山西名家裴玉林的花鸟画,也 是在“神”、“意”、“气”的境界 里探索。他曾著文指出:“立意是中 国画的灵魂,尤其是花鸟画。意趣由 何生?生于生活的感受与冲动,即所

巴渝人家

谓灵感及是大自然花木草虫与一定 环境里的画家的心灵冲撞产生的火 花。”因此,他注重生活的体验, 这是他立意出新的重要原因。以《 小雨留春图》和《老藤不知秋》这 两幅描绘牡丹、葡萄图为例,柔 笔、润水、泽墨生就了雄浑、豪 猛、刚健的浩然之气,与朴拙的美 学观拉开了距离。充满润泽的水气 给人强烈感召的并不仅仅是潇洒, 更是有股奋跃、飞动的激烈之情, 从而使人感到,笔墨的所出是对花 鸟藤果生命意义深层观察的结果, 赋予了他作品新的生命。 生活中有丰富的素材任画家去 选取,现代生活比古人要丰富得多, 题材的变化必然是愈加多样,画花鸟 画也要“搜尽奇峰打草稿”,生活里 许多事物的美不一定触目可见,必须 对它去感觉和认识才能发现,花鸟的 美是客观的,但需要人去感觉和认识 它,才能更好地表现它。而美感是主 观的。要画出心中的美感,也就是画 出自己的情感。要塑造出新的花鸟画

形象,就需要具有新时代的激情。 河南青年画家田博庵所作《中 原雄姿》图,画面中的雄鹰,可看作 中原大地的英雄们,画中两收一放的 苍鹰,可似乎那收缩是在积蓄力量, 是为了更好的放。两放一收既符合哲 学的矛盾对立统一观,又使人感觉到 那深沉博大的回音而发出呐喊,震人 肺腑。在那典型的中原红色故土上, 红色的山巅与苍黑的雄鹰形成强烈 的对比,大有秦汉之雄风。画家以那

清溪胜桐庐

61


春到湘西

62


春风绽惠兰

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追求一种苍劲雄浑的力量 感,一种任何力量也不可战胜的精神,这不 是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吗! 如果说《中原雄姿》图是一曲高昂激 情的战歌,而河南著名画家李自强的《红了 樱桃》一画则是一首抒情曲,此作表现了画 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现代新手法的追 求。画面通过没骨破冲法表现松鼠的活泼、 活力、灵动和生机,笔墨洗练精到,简约活 脱,格调清新淳朴,应物喻志,抒发情怀, 富有内蕴,其趣味昂然,耐人隽永。 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对山花野草寄予 无限热情,信手写来无不尽态极妍,别开生 面。他曾指出“穷乡绝壑,篱落水边,野花 幽草,乱石丛篁,随风摇曳,无处不是诗 意,无处不是画意也。” 古往今来,前人在花鸟画上取得很高 的成就,留下了丰富的艺术珍品让我们学习 和借鉴,我们不仅应学习表现技法与形式, 更重要的是领会有成就的古今画家如何赋予 花鸟以真情实感和生命力。要根据自己的感 受,把对象描绘得比自然界更动人。

徽乡老屋

书乡乌镇

63


画 坛 精 英

ELITES ON DRAWING

陈危冰

夏日

45 x 68cm

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苏州青年书画家协会秘书长

Always on idyllic mind

魂 牵 梦 绕 是 田 园

看到危冰君的画,不知怎的,竟联想到法国 画家亨利•卢梭(H•Kousseau)的描写景物的作 品。他们之间相隔可说近两个世纪,卢梭还被 称为西方现代派的先驱,相互可说根本不是一 码事。但两人的作品却具有一种众多画家不具 有的天真雅趣。现在将他们联想到一起,也就 不足为奇了。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预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 会出现Literetur,意为“世界的文学”,也包括 艺术在内.现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 来越证明这一预言的正确.我们如果从这个角 度来欣赏危冰的画,就会恍然大有所悟,并感到 一种清闲的愉悦.这并不是说他的画就是标准 的Literetur,那将是多种多样和各种形式的,但 这种新颖的绘画只能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贺 野

舟自横

64

45 x 130cm

我们不是说危冰的艺术已失去了民族特 性;相反,他的作品却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和 中国气派.当欧洲画家们热心描绘大海上的维 纳斯,继而是天堂的圣母子,后来又是宫廷中的 贵夫人的时候,中国人都热衷画山画水,画花鸟 兽虫.这是我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也是中国人 热爱自然界的表现。时至今日,愈来愈使人们 对中国人传统哲学肃然起敬。中国人也爱田园 的风景,《诗经•小雅》早就这样歌颂春天:"春 日迟迟,卉木萋萋",并将白蒿丛生,也当成美景 来歌颂.南朝诗人形容春的名句则是:“暮春三 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尽管后来 后来中国画多为山水,丛峦叠嶂,高山飞瀑,早形 成了特定的图式,但是它们的灵魂仍以田园景 色为攸归.最早的山水画家董源已多画江南浅 滩,蓼汀野舍。后来画家在大幅绘画中,对路边


68 x 45cm


萧萧几点秋

崖旁的景物,仍然情有独钟。八大山 人那样热衷于在画中追求减笔,但在 荷根和崖畔总不忘对细小的草木描 写。不少画家还专门将田园景色当成 绘画的主题,例如吴门派大师沈周就 画过《稻畦》、《麦丘》等名作.由 此可见,危冰现在将田园景色当成主 景来描写,只能是对传统绘画和美学 的继承和发展,是有着时代特色的发

66

太湖行之五

68 x 45cm

展。 危冰能这样画,决不是偶然的。 他生于太湖水网地带的名城苏州,城 郊就是遍布这样他所描绘的景色.用 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些景色使他“为 之痴 迷 , 为之 陶醉 ”, 因 之“ 试 图在 田园山水这个领域内构筑出一个艺 术王国。”(《陈危冰田园山水• 后 记》)这个“试图”,既是故乡景色给

45 x 35cm

他的激动,也是时代的启予。人们已 不囿于过去的条条框框,中外艺术兼 容并包,使这位青年艺术家有着很大 的创作空间。他可以说是以中法为 体,西法为用。画中的构勒,既用中国 画的勾树法,很多皴法确似南派山水 中的“披麻皴”,田畦、小树和路的 渲染,更是中国画法,但又夹插着素描 画法.很多地方又像荷兰画家梵•高的


夏泛图

秋意图卷

75 x 68cm

22 x 180cm

67


笔触.那飘动的小草又具有亨利•卢梭的梦幻般的笔调,这在本文的开头已经说及。但这一切都 融合在中国风格之中了。 总之,危冰就是这样在我们面前显示了别有风情的画面,那夹带着芦苇身影的小舟,岸边 不知名的野草、荷塘边的休耕的野塘荒地,摇曳着白头的芦苇和盘缠着的矮树,田畔荡漾着清 溪,极目青青的江南高低不平的田野,还有那留得残荷的飒飒之声的野塘,这一切都是曾经掠过 人们视野和画家的画笔,现在这些似乎平凡的景物都在危冰的笔下变成不平凡的画,变成了不平 凡的诗。一幅幅现代的天真美妙的画,一首首当前的童心朴实的诗——他终于“构筑出一个艺 术王国”。

太湖行之二

68

45 x 35cm


乡情

68 x 68cm

湖边即景

68 x 68cm

地偏人静

68 x 45cm

太湖行之八

45 x 35cm

69



大 家 论 坛

FORUM FOR A HUNDRED THOUGHTS

Don’t uglify Chinese face 曾几何时,在越来越多的所谓中国当代 艺术创作中,苍白呆板的脸、浑噩懵懂的眼 神、龀齿傻笑的大嘴、呆滞乏神的表情…… 逐渐成了“中国人”的标志。在刚刚结束的 全国“两会”上,警钟响起,以著名书法家 言恭达为首的10多位政协委员疾声呼吁,谨 防“艺术”丑化中国人形象。 在委员们的联名提案上有这样一段陈述 或许最能看出这种丑化的恶果:“在拍出天 价的中国现代艺术主力成员的一些作品中, 不仅是普通民众甚至连一些国家领袖的形 象,都遭到了丑化和诋毁。而这些作品往往 以中国身份参与各种世界性的展览。这严重 影响了我国的形象,而在拍卖天价的背后, 更引起了众多年轻艺术家的效仿。 在这些以“丑化“为目的的画面上,中 国普通人无论年龄大小、个体还是群体一概 用“傻”、“暴”、“呆”的图像符号来表 达;对中国已故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形象也乱 加歪曲,怎么“丑”就怎么来;还有一些创 作甚至丧失了人与人之间起码的尊重,完全 以暴力、血腥和暴露隐私等“丑态”呈现。 可就是这些丑化中国人的画作,却在 国际拍卖市场屡创新高,有的作品还上了《 时代》杂志等全球有影响刊物的封面,甚至 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性的展事,那些复制“丑 陋的中国人”的中国画家也被冠上“当代艺 术”、“潮流代表”等标签,迷惑和混淆着 世人视听。 这些丑化中国人的作品之所以受追捧, 与西方对中国人形象的历史定位以及西方对 中国长久以来的文化攻势有密切联系。清朝 留小辫裹小脚的中国人形象被无限放大,西 方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并没有随着历史的进程 和中国的崛起而更新换代。同时,西方价值 体系也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着文化侵略,通过 一定的商业操纵,一些丑化中国人的“伪艺 术”在拍卖市场上大行其道,有的人误以为 这样才能得到西方的认可成为中国当代艺 术的翘楚;一些对社会没有深刻认知的学

不 要 丑 化 中 国 人 的 脸

生就被某些美术机构或画廊签约成所谓的“新 锐艺术家”;有的人则为了商业利益抛却文化 良知一味迎合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无端想象,一 些所谓的艺术家就在专门从事制作那些迎合西 方“认可”的当代文化垃圾。 “审丑”并非不可以,西方现代艺术曾 以“审丑”为主潮冲击过传统美学,但“丑 化”并不是“审丑”。艺术的表现可以有残 缺、有陋态,但透出的必须是积极的深远的, 就像《父亲》布满沧桑的脸庞不会使人产生歧 视反能博得感动一样,“审丑”需要透射出人 文关怀,达到“审美”的逻辑。“丑化”则是 脱离真实的,是一种对低级趣味的迎合,与审 美精神背道而驰。 不要丑化中国人的脸!在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是该对当代艺术的种 种“畸形”发展进行棒喝了。 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群体主要以非体制 内的职业画家为主,所以一直处于疏于管理和 关注的状态。谨防“艺术”丑化中国人形象, 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创作、展示和市场 管理的有效机制。当代美术教育和美术管理在 这方面也应有所担当,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参加 世界性展览、拍卖也应增加必要的审查制度。 特别是有关媒体,更不可成为他们的传声筒和 吹鼓手。 作为中国的艺术家,有着太多可以挖掘 的艺术资源,着迷于“丑化”自己的同胞无异 于在出卖自己的灵魂。中国大气磅礴、底蕴深 厚的文化积淀呼唤着我们创作出表现当代“中 国气派”的艺术佳作。每个艺术家都有创作积 极、健康、向上的艺术形象的责任;都应坚持 自身的文化立场。弘扬中国气派,这才是当代 美术长久发展的立身之本。

71


大 家 论 坛

72

Discussion on modern art overthrows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theory

解读现代美术 宋 丙 丽

FORUM FOR A HUNDRED THOUGHTS

摘要:现代美术的特点是“创新”,而创新则意味着变革、意味着否定、意味 着批判,由此而导致的就是艺术的不断变化。一个事物的灭亡意味着另一事物的产 生,新事物总是在与旧事物的不断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现代艺术就是在与传统艺 术的挑战和斗争中不断地发生发展的。而这种斗争与挑战必将会导致现代美术对传 统审美理想的颠覆。 关健词:传统艺术 现代美术 艺术家 所谓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 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 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 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 义,波普艺术的统称。现代美术最大的 特点在于努力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 西方写实美术的传统,强调表现美术家 的主观精神和艺术形式方面的种种探 索,而抛弃了亚里士多德、康德等所谓 的感性形式。“现代派”一词是和某种 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 想联系在一起的;它既不同于以往的传 统美术,也不包括现代的各种现实主义 流派,它与现代的西方美术更不是同 一概念,它在其中只占一席之地。但 是,“现代美术”却为人类艺术世界构 筑了一座庞杂的令人眼花缭乱、思幻莫 测的艺术迷宫。 现代美术的特点是“创新”,而创 新则意味着变革、意味着否定、意味着 批判,由此而导致的就是艺术的不断变 化。较之艺术的墨守陈规而言,这种变 化确有其进步的一面。一个事物的灭亡 意味着另一事物的产生,新事物总是在 与旧事物的不断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现代艺术就是在与传统艺术的挑战和斗 争中不断地发生发展的。而这种斗争与 挑战必将会导致现代美术对传统审美理 想的颠覆。 一、现代美术的求新求异,打破了 传统的艺术思维定势,对传统的审美理 想提出了挑战

就像我们的父辈对中国的戏曲痴 迷并陶醉其中,而我们却对现在的流行 歌曲趋之若骛一样。每一时代的美术都 有其特定时代的特色、局限性和它自身 的审美倾向。在科技化、信息化和数字 化日新月异的今天,艺术也在产生着天 翻地覆的变化,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层 出不穷,法国观念派美术家伊夫·克莱 举办一个“空无”展览,画厅里一无所 有,观众所见的只有三堵白墙和临街一 面的空橱窗。其主要的展品是一个出奇 的观念。行为艺术也跳离了架上绘画的 范畴一步步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二、现代美术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得 探索艺术发展的的多元性成为可能 以求新为特点的现代艺术在其发展 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形式来表 达艺术家的观点。在二十世纪初,西方 绘画大致分成了两大著名的新走向。一 路画家的作品与照片划清界限,其主旨 是为了探究绘画自身的种种可能性,立 体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及抽象派画 家即是如此;而另一路则是纷杂的现代 主义,他们利用现代科技比如利用图像 刻意融解绘画与摄影的分野,其中最极 端者,即达达派的颠覆传统,直接使用 照片拼贴起来而成为艺术作品;杜尚则 在现成的图片《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 了两撇胡子。塞尚、高更等后印象派画 家的作品在巴黎展出以后,人们大为惊 讶,原来绘画可以这样画啊。正是他们 的作品冲破了人们常见的艺术语汇,使


大 家 论 坛

FORUM FOR A HUNDRED THOUGHTS

人们窥见了另一重新的天地。 三、现代美术是非常具有个人 思想性的、主观性强烈的、有别于传 统的产物 艺术是感性的,不同的艺术家 由于所受的教育不同,社会背景、成 长北景、文化背景、个人的艺术修养 的不同,对艺术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 同,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作品带有个人 和时代的烙印,作品中会包含着一个 艺术家对当代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美术完 全背离甚至是颠覆了传统美术的审美 理想,走上了和传统美术相反的道 路。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当今的现 代派美术呢?本人认为在现代美术作 品中确实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画面模 糊,变形,甚至荒诞离奇,令人不可 思议,表现了部分流派的唯心主义艺

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更多现代派艺 术家通过创作体现出了他们的叛逆性 格,强调了自身的价值,表现了艺术 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值得我 们借鉴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 因此说,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 艺术创作观念和语言表现体系。它否 定了传统艺术原则,不认为艺术的主 要目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共性 理想美的显现相结合,而是强调艺术 主要是主观创造的产物,是个性表现 的产物。对传统的艺术必须在继承的 基础上创新,现代艺术是建立在传统 艺术基础之上的,不是“空中楼阁 式”的,传统的东西得先研究好了, 才谈得上去创新,成为现代艺术。一 个真正有头脑的艺术家,应该积极研 究新情况,在思维与实践两个方面跟 上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在艺术创

造、艺术展示、艺术市场、艺术欣赏 以及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都 自觉地去适应和变化,去不断推陈出 新。

参考文献: [1]《艺术概论》,王宏 建,[M],文化艺术出版社 [2]《中西古典美学研究》孔 智光,[M],山东大学出版社 [3]《有害的艺术与美学的困 惑》, 李超德 ,《美术观察》 [4]《西方现代美学》,牛宏 宝,[M] 上海人民出版社 [5]《外国美术简史》,[M],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 美术史教研室 高等教育出版社

摘 要: 传统美术的存在和发展自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而现代 美术随着时代的飞速前进、科技的不断创新,也必将不断扩展自己的空间和领 域,这是不可逆的。所以两种美术理念的相互碰撞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从而 符合时代节拍的新的美术作品必然具有更旺盛更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 传统美术 现代美术 审美 颠覆

Discussion on modern art overthrows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theory 论现代美术对传统审美理论的颠覆 李 佳 如果说传统艺术是如大自然般的平和 与淡然,那么现代艺术就有如大都市夜晚 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般繁华。现代艺术的各 种流派种类繁多,不胜枚举。随着新的艺 术形态的不断发展,新的艺术思想也不断 推动着传统审美思想的改变以及对传统的 超越。艺术的前进是必然的,中国传统的 审美意识已经、并且将继续和中国的传统 社会生活一起成为过去。

一、关于现代美术的产生 现代派美术的产生并不只是单纯的 文艺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20 世纪是人类社会节奏变化最快的时代,也 是艺术最富变化的时代。它的产生有其特 定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有其特定的思 想根源和哲学根源。首先,现代派艺术的 产生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资 本主义社会中尖锐矛盾艺术家为了发泄自

73


己对现实的不满。其次,现代科学技 术在艺术领域的渗透,艺术摆脱原有 的对自然现象表面的模拟,使人们彻 底改变对艺术的旧观念,艺术不再是 既成产品的操作,而是新产品的发明 和实验,从而影响了现代艺术的产 生和发展再次,近代哲学思想和社 会思想也影响了现代艺术的产生。 另外东方艺术的流行、对史前艺术 的再认识都影响了现代艺术的产 生。最后,艺术家力图在艺术上摆 脱传统的写实主义束缚,并不断地 新”求“异”。“求‘新’求‘异’是 现代美术的重要特色,‘新’意味着 革命、意味着挑战、意味着否定、意 味着批判,由此导致艺术的不断变 化。”如果把后印象主义算是传统艺 术与现代艺术的真正衔接物,那么在 这之后所诞生的现代艺术可算是五花 八门,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 来主义、旋涡主义、达达主义、蓝色 骑士派、风格派、至上主义、构成主 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 术、光效应艺术等等。纵观全局,中 国美术现代性的历史建构在全新的变 化着的社会情境中艰难进行,在变异 中自觉地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不同 于西方美术现代性的中国美术现代性 之路。中国现代美术始终在不断的发 展,虽然有些新生事物一时难以接 受,只要是合理、合适的,就一定有 发展的空间。 二、现代美术观点及对传统审美的颠覆 当现代美术面对传统时,不仅 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还要有新的形 式,新的发展,要创新。首先,美术 不再以“模仿”为中心,它更强调艺 术与生存环境与现实社会与艺术家内 心生活之间的关系。其次,现代美术 通过否定艺术中的理性思维作用,表 现他们对人类追求物质进步欲望而牺 牲自然和谐为代价的不满,地球遭到

74

污染、生态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的矛 盾日趋尖锐,战争的创伤、社会的腐 败、人性的绝望、个人主义的增长, 使得他们对当前的生存图景,持有一 种得过且过的消极人生和艺术态度。 再次,现代美术对原有的形式与法则 的超越与革命,使现代美术反形式、 反法则的风潮在全世界一浪高于一 浪,形成不同的形式倾向从而产生了 各种的流派。 美术作品是美学观念的载体, 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表达着不同时代 人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要求。我们欣 赏古代美术作品不仅是美的欣赏, 更多的还是在欣赏美术的历史。而对 于现代美术作品,我们总希望其从表 面到内容到技巧都不同于过去的美术 作品。传统观念中的美术只要能按照 美学的基本原则真实地把美的对象描 绘在纸面上,并能表达出制作时的情 绪和技巧就是一幅好的美术作品。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美术家的 职能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表面的 美由摄影来记录,叙事的美归影视艺 术来完成,结构和规律的美归设计艺 术来发现和表达。现代科技与艺术的 结合已经取代了传统美术的大部分功 能。思想是现代美术的灵魂,远离表 象回归本质是现代美术的生命,退尽 铅华以真实、质朴示人是现代美术的 风格。现代美术所要创造的是靠摄影 及科技手段复制所无法,完成的具有 现代美学语言的作品;现代美术所要 追求的是要摆脱对描绘对象的依赖, 甚至敢于对被描绘对象破坏肢解后再 重新组合。两种美术理念的相互碰撞 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新思想新风 格不断创新的美术作品必然具有更持 久的生命力。李剑晨教授对现代美术 作品的呼唤,更提示了中国画家应加 强创新意识,研究世界美术的现状和 发展,让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影响世 界。

总之,不管人们如何评价现代 美术,一个新的事物的出现总是有它 的道理,它依然给我们以一定的启 迪。现代美术总是带给人们不同的视 角,不同的审美观念,它在某种程度 上颠覆了传统的审美,它的出现总是 给人们带来新奇,给人们的视觉以强 烈的冲击。现代美术符合时代的节 拍,体现人们的需求,在探索中不断 的创新,赋予了艺术新的内涵,必然 有其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春. 《西方美术史教程》.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 范梦. 《西方美术史》.山西 教育出版社,1993 [3] 曹庆晖. 《中国现代美术之 路》,2007 [4]《有害的艺术与美学的困 惑》 李超德 《美术观察》



暖阳一 郁金香二 窗外的风景

Time’s arc line 时光的弧线 顾志军 庾武锋,200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版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在她就读 本科时我就非常了解她对版画艺术创作的满腔热情,特别是她在三年的研究 生求学里创作了系列优秀的水印版画作品,她的水印版画作品,洋溢着一种 难于言表的独特韵味和艺术魅力,画面清新秀逸,宁静而致远,散发着校园 般清幽静谧,充分表达了她对学生时代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版画艺术无限追 求,形成了她的水印版画的幽深意境,为她在校园求学时光画出了一道美丽

午后斜阳


版 画 天 地

GRAVING WORLD

冬日

的弧线,多幅作品参加了国内外的版画大展,并被收藏。 庾武锋的版画艺术成就是与她在求学的时光里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研 究中国传统水印版画艺术和技法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学习和实践中,克服 重重困难,锲而不舍,终于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传统底蕴,当代意境的水 印版画作品,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版画艺术方面的生力军,望她在今后 新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里,创作更多更美的版画艺术作品,给我们 赏目悦心。

77


自拍

78


音乐厅

摘来的春天

夏日

79


50 years’ romantic art’s live 诗情画意五十春 ——广西画家李兆宗的创作之路

李兆宗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广西美术家协会、 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桂林阳朔画院画师。

春风得意

80

68 x 136cm

罗曙光

欣赏李兆宗的中国画作品,首先展现出清新滋润、墨色交融的画 面;在他的每幅作品里包涵了李老的人生阅历、艺术之旅,无论在他的 花鸟画还是山水画里,总是让人感觉到水墨淋漓、色调饱满、意象丰 富的艺术效果。可以看出,从他的许多作品里仍然有着中国画特有的格 调,这种格调是从传统中走来,走到自然万象的一种创作路子。师法自 然、中得心源,在他的作品里较好地反映出来。 在李老的作品中,始终让人欣赏到一种和谐之美;即:墨与色、 花与叶、鸟与枝的和谐,更有静中有动、自然而然的和谐。画面里蕴 涵着一种意的宁静、诗的风华,自然成趣地造就了作品里虚实相生的 笔情墨韵。在他笔下的自然风物,或枝繁叶茂、或轻灵雅致,呈现出 南方中国画特有的温润气息。 此外,李老多年的写生、采风,也哺育着他的创作素材、艺术生 命。在五十多年的从艺路上,始终保持着淡泊宁静、潜心从艺的人生乐 趣。年近八十的李老为人谦和、胸怀坦荡、以画交友、不计得失,他如 今仍然以充沛的精力继续着他的艺术创作,用丹青的笔触继续挥洒他的 艺术个性和人格。 最后,我要想说的是:人品、画品在李老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显 露;他的从艺、做人,值得当代许多青年画家学习。际此,祝愿李老在 有生之年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人生画卷。


实 力 出 击

LAUNCH WITH POWER

秋水净无泥

68 x 68cm

81


初夏

68 x 68cm

泉声

68 x 68cm


溪边野芙蓉花水相美好图

幽谷

100 x 70cm

88 x 76cm

丹青翰墨写人生 Whole life dedication in art

墨 涯

昭平是广西的一个小县城,位于 桂东偏远山区漓江下游的桂江边。 生于斯长于斯喝着漓江水长大的 李兆宗先生,长期在山清水秀、鸟语 花香、如诗似画的生态环境里生活,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自童龄时 起就一直深深地刻画进他的心灵。家 乡美丽的风景与淳朴的民风,唤起他 对美术的浓厚兴趣,他立志要通过自 己的画笔来描绘家乡、歌颂家乡。抗 战时期,李兆宗才十四岁,就因家贫 而跟随广西政协副主席韦瑞霖(时任 昭平县县长)当通讯员,韦瑞霖县长 在办公之余欢喜作画赋诗,李兆宗受 到启发和影响,萌发从事书画之念。 1953年起,李老一直在县文化 馆工作,退休后,排除政务,潜心作 画,近30年来,硕果累累。李老画 画,以兼工带写的方法进行创作,闲 时也创作些山水画与书法,不过都是

作为主题创作间的心情调节和即兴之 作。但尽管如此,都力求使作品达到 更完美的艺术效果。 李老的花鸟画常以条屏、斗 方、扇面画形式出现,这是他通向唯 美艺术境界的载体。他的作品,既源 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追求的是一种 “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意境。在 传统的“用墨色如兼五彩”手法的基 础上,发展了水墨晕染,以墨为主, 轻色淡彩的特点,并合理地借用了西 画的光学原理,使画面整体和谐协 调、视觉舒朗而祥和。观赏他的花鸟 画,就如走进他的心灵:静得别致而 秀美,淡得清心而神畅,雅得宁静而 生趣,逸得志远而祥和。因此,他的 作品总是美而不艳,高雅清幽,有着 令人陶情冶性的艺术魅力。 在60多年的寂寞之道中,李老 致诚无息,淡泊处世,志存高远。记

得有一次他创作到深夜还给我来电, 分享他的创作心得。平时有书画喜 好者 向他索字求画,他总是有求必 应,拱手相赠。 我与李老是忘年交,最近欣闻他 将平生之力作结集出版,嘱我为他的 作品集写一两句话,以我的浅薄根本 不敢接受,但作为同乡、亦师亦友的 李老,我不能有推托之辞,只好勉强 为之。 说句心里话,能结识李老是我的 荣幸,得此良师益友,夫复何求?

83


卢德龙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重庆红岩书画 院副院长、重庆书画院副院长、重庆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主席、重庆慈善书画院副院长。

荷香

肥蟹

84

丝瓜

吉祥如意


实 力 出 击

LAUNCH WITH POWER

雨过清香

85


Roaming among the color and heart 徜徉在色彩与心灵之间 ——走进韦劲敏的艺术世界 李 柰

某个夏日的下午,阳光格外充足,街边的一角沐在这片光里。似乎没有风,蓝白相间的遮阳篷迎着太阳,发出 夺目的亮,遮阳篷下是悠闲的桌椅,椅子上没有人。但有人从这里经过,匆匆的,留下一个灿烂的背影…… 某个夜晚,辛苦了一天的人们走出工作间,三三两两地聚到街头的小餐馆内,在轻言碎语中放松着身心,享受 一天里难得的休闲。橘色的灯光投在他们的脸上、身上,亮亮的、暖暖的,是喧嚣之后的一点轻抚…… 跑马场上,赛手紧贴着马背与时间赛跑,呐喊助威的人群在时间与空间的疾速摩擦里向后消失着。跑在最前面 的,是一匹剽悍的枣红马…… 这些,都是韦劲敏的创造,是韦劲敏笔下的国际大都市——香港。从这些画面中,你最直接、最强烈的感受 是——阳光。但这阳光不是亮在天上,而是亮在画家的心里。它就像响在清晨里的火车笛声,不缠绵、不萎靡、不斑

古宅门之一

86

56 x 76cm

晨曦

69 x 69cm


港澳台画家

旺角之晨

大澳渔村

ARTISTS FOR HONGKONG, MACAO &TAIWAN

98 x 100cm

69 x 69cm


甘南的阳光之一

晚风

56 x 76cm

马湾速写

88

38 x 56cm

36 x 53cm


驳、不娓娓道来,而是直率、健康、 简洁,充满了勃勃生机。 就我对香港的认知来讲,我总 觉得十个人画香港会画出十种样式、 十种心情。因为香港实在是一个神奇 的所在。远景,被三面青黛的山拥 着,另一面是湛蓝的水,给人“躲 进小楼成一统”般的陶然;中景, 林林总总、高高低低的建筑搭起了雀 巢样的轮廓,又被车水马龙点缀着, 是“小楼”里的精彩;近景,建筑与 建筑挤出的街巷蜿蜒曲折,街边的店 铺、车站熙熙攘攘,建筑上大大小小 的玻璃窗掩着一次次奋斗、一段段生 计、一个个故事…… 韦劲敏选择了以近景入画。 因为在他的心里,这才是真香港, 是“东方之珠”的脉,它们虽然最普 通、最平凡、最琐碎,但却最生动、 最真实、最亲切。 但是对于这一层普通、平凡与 琐碎,从创作的角度说,韦劲敏有

着自己非常独到的理解。他收入笔底 的,大部分是生活中的某个细节,像 一部书的某一个自然段。有趣的是, 他画细节,却偏偏不用细腻的手法。 看他的画,单纯、放达,色彩艳丽。 画中的每一个色块都昭示着画家落 笔的果敢与肯定,大小色块排列出 的,是香港的拥挤、喧嚣与流动,很 带有印象派的成分。尤其给人印象深 刻的,是流动状态的高速化。韦劲敏 热心于表现高速,因为那正是香港的 节奏,是香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核 心特征,也是画家潜意识里异常崇尚 的节奏。由此可见,韦劲敏的香港题 材是以小见大的,从细部着手,却抓 住了香港的灵魂。看他的赛马系列作 品,看他的街头巷尾系列作品,都有 一种速度的、移动的感觉,仿佛画家 落下最后一笔时,也是拍摄者摁下快 门的那一刻,所不同的是,这个拍摄 者不是静止地端着相机,而是紧紧地 追随着移动的拍照对象,拍下的,是

53 x 78cm

鲜鲜亮亮、光彩流荡的一瞬。这与当 今许多画家先拍照、再临摹照片的做 法正好相反,也因此殊为难得。 韦劲敏对香港近景的解读既新 鲜且生动,香港的大街小巷恰似香港 的血脉,终日过往的人流、车辆正如 奔涌在这血脉之中的新鲜血液,每 天刷新着香港,讲述着香港的生命 状态。选择这个角度入画,使韦劲敏 准确并结实地扣住了香港的脉搏,因 此,他笔下的香港才青春、才热烈、 才明媚,最重要的,才充满着律动与 激越。韦劲敏说,香港的魅力正在于 细节的灿烂。 然而,韦劲敏的画风是多样 的,所涉猎的画种也是多样的,水 彩、水粉、油画、丙烯、中国画、素 描、速写并举。如果说,他笔下的香 港带有西方的印象和东方的写意色 彩,那么看他的马湾渔村、看他的甘 南写生则又是一番天地了。 韦劲敏的家乡是广西。那是一

89


甘南的阳光之二

大澳渔村之三

56 x 76cm

块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风光的土地。 蒙上苍的格外垂顾,这块土地似在灵 秀中浸过一般,山缥缈、水空蒙,颇 像一幅气韵生动的中国山水画。在这 幅山水画的滋养下,韦劲敏顺理成章 地爱上了绘画。从小到大,他没有辜 负家乡灵山秀水的滋养,日课美术基 本功,一心一计地摸索着通向艺术殿 堂的路径。直到考取广西玉林师范专 科学校美术专业,他算真正开始了以 画笔讨生活的生涯。在玉林师专的那 段时光,他最难忘,也最兴奋。在那 里,他结识的画种和流派粲若星辰, 这些画种、流派以迥异的魅力给他的 心插上了翅膀——他要掌握更多的技 法,他要表达更丰富的情思,他要飞 得更高、领略更广阔的天空。于是, 1982年从广西玉林师范专科学校毕 业后,他选择了赴京进修。 石齐,他在北京进修的恩师,给 他澎湃的热情加了一个坐标,帮他在 繁芜的选择中理出了一个方向。在石 齐身边,韦劲敏像一块海绵,近乎贪 婪地吸收着与艺术创作相关的各类养 分。他开始了素描与色彩并行、国画 与西画兼修的艺术历程。 观韦劲敏的中国画,影影绰绰 地有些老师的影子——那耀眼的色 彩,那徘徊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造 型,那看似随意实则用心的块与面 的经营,若隐若现地,是老师指授

的痕迹。不过,韦劲敏没有承继石齐 的天马行空式的纵横奇肆与遗形取 神,而是放中求敛,因为于中国画,他 更爱形神兼备。他自己觉得,从石齐先 生处学到更多的,是独立观察的能力, 是坚持写生的毅力,是努力贴近老师再 努力脱出老师的功力。对于恩师的教 诲,韦劲敏一直心存恭敬与感念,他 说:“假如老师是一桶水,他指给了学 生一条河;假如老师是巨人,他把学生 放在了自己的肩膀上。”这,是他赴京 从师的最大收获。 我倒觉得,韦劲敏从石齐先生 那里承袭的最重要的品质,是从不使 自己停留在某一个点上,即使在创作 最顺利、最得心应手的时候也是如 此。他不断给自己制订新计划、提出 新要求,比如,为了丰富修养、拓展 眼界、充实作品的精神含量,他不断 尝试用多种语汇进行创作。此举当可 视为承袭恩师品质之一种。

大澳渔村之二

90

34 x 53cm

34 x 45cm

至此,再来品读韦劲敏的马湾 渔村系列作品和甘南写生系列作品, 读出的自是另一番眼界和精神内涵 了。无论水彩还是素描,马湾渔村系 列都是画家又一种心境的表达。如果 说他笔下的香港是一群叽叽喳喳快乐 跳荡着的音符,那么马湾渔村系列就 是这些快乐音符中的一个休止。著名 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说:“美学,感觉 学也。”马湾渔村给观者的感觉是舒 缓的、静谧的,带着些淡淡的鱼腥, 就像一首首恬淡、抒情的散文诗。而 在画家,这感觉应该是他心灵深处 最温馨的一角。甘南写生系列所呈现 的,则是画家心中一段带着些许忧伤 的灿烂情绪。在韦劲敏笔下,甘南的 阳光异乎寻常地亮,亮得灼人眼目, 画家用淡而又淡的色彩表现这亮, 看似轻描淡写、得来全不费功夫,但 我觉得,其实是煞费经营的。更费经 营的,是关在明亮屋檐下的古宅门, 画家对甘南的古宅门情有独钟,并 不惜笔墨地铺陈刻画。在他眼里, 那些细碎的木纹与古老的铁环讲述 的,是那么久远、那么漫长的故 事,而且是能拨动他心底深处的忧 郁之弦的故事…… 韦劲敏眼里的世界是灿烂的, 韦劲敏内心的世界是丰富的。这是 我读韦劲敏画作的最强烈的感受。


弥敦道-油麻地

69 x 138cm


“闽南风·海峡情”书画作品邀请展 “Mingnan breeze • Straits passion” painting invitation exhibition

“五千年历史,因有文化而续传;新世 纪辉煌,秉承雅艺以不朽,中华文化源远而流 长,艺苑奇葩繁荣而绮丽。”开拓、发展、交 流以求提高,勤奋耕耘,开拓创新以求繁荣。 福建东山与台湾一水之隔,血缘相亲,文缘相 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新时期以来,两岸 各界频繁往来,不断加深了同胞的情谊。“四 海都有中国人,两岸本是一家亲”,值此 2008年元宵佳节,由东山县人民政府主办,中 共东山县委宣传部、东山唐人艺廊承办的“闽 南风·海峡情”书画作品邀请展既国际水彩画 大师陈阳春第119次个展在东山县唐人艺廊举 办,展出海峡两岸近百位书画家的120多幅书 法、中国画、水彩画、油画作品,既体现了两 岸同胞血脉相连的骨肉之情,更闪耀着两岸文 化一木同根的中华艺术之光。 铁划银勾,无不勾勒出古国文明绝美线 条;淡彩浓墨,无不渲染出两岸同胞的共同情 怀,飞龙舞凤,呈现百里海峡新岁初春的祯祥 气象;长条短幅,传播祖国必将统一的美好愿 景。

92

“Mingnan bre ze Straits pas ion”


特 别 报 导

SPECIAL REPORT

胡达华作品

胡达华作品

陈阳熙作品

陈阳春作品

唐幼玲作品

赵明作品

郭香玲作品

9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