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compressed

Page 1

葉 威 廷 作 品 集

2009-2017

WEL TING . YEH PORTFOLIO


原點


攝影作品l自己



葉威廷作品集

WEI - TING . YEH PORTFOLIO

2009 復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l 美工科 空間設計組

2012 中國科技大學 l 室內設計系

2016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l 建築系暨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


序 01

此作品集,想呈現過去在學習階段時,對於在設計的 一些反思,所以首先以最初的繪畫做為起點,記錄下 每個時期想去挑戰的事情,然後想透過時間軸的方式 ,來描述幾個重要的思考節點,並快速帶過從2009到 2015年之間的基礎學習,希望

樣的整理方式,快速

地了解自我學習的初衷,反問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又 是什麼,而不是不停的努力卻又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而 努力。

02

在挑選設計作品時偏向個人喜好而關注的議題,第一 件作品為大學時的畢業設計,第一次針對自己在生活 日常中,所感受到的進而發問,並且去研究問題是如 何產生的。而之後的第二件到第四件作品,是就讀研 究所時所製作的設計課程作業,當然作品之中有指導 老師規定要去挑戰,然後去面對某些特色的議題,但 指導老師當然給了我們相當自由地發揮空間,第一次 進入建築討論之中,也真正的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有 非常多樣的討論方式,所以真的很感謝我的指導老師 林靜娟,這一年來帶我走進建築世界,然後去討論那 些不可言語的感知世界,思考問題的根本。同時也讓 自己去反思自己的設計之路,應該如何去找尋。


目錄

Contents

1

基礎學習

1.01

從繪畫到空間

03

1.02

從形式發問

13

2

設計作品

2.01

遊隙條通

25

2.02

建成停車場

45

2.03

青年構宅

63

2.04

樂生圖書館

83

3

特殊經歷

3.01

實 務設計

101

3.02

得獎紀錄

119

3.03

活動紀錄

131


1.

基礎學習


01 從繪畫到空間 Fu-Hsin Trade & Arts School


03 l 2009復興商工

從繪畫到空間

Fu-Hsin Trade & Arts School

首先在學習設計一路上,面臨了每個時期中不同的 挑戰,但都能夠透過各式各樣的挑戰不同的時期的 自我,最後同時都在反思自己,難道到現階段就算 是挑戰完成了是嗎?所以希望可以呈現每時期對自 己發出一系列的問題與回應,也是透過這樣試著找 尋自我特質。

復興商工 高中就讀復興商工,從繪畫作為起點,過程之中因 為繪畫基礎課程學會觀察靜物之間彼此關係,從開 始如何將眼前所見沒有差別的表現在圖紙之上,造 成看見什麼樣顏色的出現,就已塗起顏料中的純色 系。而後發現就算盡力想複製眼前畫面,不是靠著 一模一樣的複製方式,透過的是個人感官所得到的 經驗後,用自我的方法表達,這時繪畫將傳達,一 方面擁有了一定的神韻與另一方面自我表達方式, 這時所畫的景物好像多了層不一樣的含意,不再只 是說明自己的繪畫技巧。

b

a

c

a. 16K 水彩寫生 b. 8K 水彩寫生 c. 4K 靜物練習 d. 4K 素描&水彩創作

d


04


05 l 2011復興商工

寫生練習

慢慢體會何為創作後,相同的再雕塑中也找到類似 感覺,多了手觸摸在體上的知覺,但在創作的過程 總是又陷入另一種與他人比較心態,而比的是誰比 誰做得更為細緻,可是不能否認當下見到同學那精 緻作品時,那感覺是多麼的驚嘆,我想這樣是否也 稱得上手工藝的展現,這樣的衝動讓我多了份挑戰 的動力。

a

a. 雕塑練習01 b. 雕塑練習02 c. 雕塑練習03

b

c


06


07 l 2012復興商工

寫生練習

高二高三開始學習空間設計的基礎課程,現在回憶 起我想應該是受到雕塑中實作過程所影響,總是喜 歡待在工廠之中,去學習各式各樣機器的操作,同 時製作與設計自己的家具。因為這樣的經驗後,對 於繪製施工圖的幫助極為重要,當真正的了解如何 製成後,在繪製各種施工圖時更能靈活地運用許多 ,所以在高中的最後一年中,我更在乎的是如何製 作並且實驗。

a a. 展場主視覺5.4*5.4M

b

b. 製作過程 c. 實作工廠 d. 家具設計

d

c


08


09 l 2012復興商工 專題製作團隊

畢業製作 概念始於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可見的最早中國文字, 也是世界文明古國文字中,唯一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的文字之根源。甲骨文的出現,對中國文字和殷商 史的研究,都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般所認識的甲骨文,絕大多數都是刻在龜甲或 獸骨上。史語所發掘的甲骨中,有一些是「寫」在 甲骨上的,是商朝人用毛筆寫下的真蹟,這是最早 的中國書法,在藝術史上意義非凡。 畢業製作的起始是從甲‧骨‧文各別的字義,延伸出一 組具有力學及美感的展示空間架構,並呼應當前環 保材料重復使用不浪費的特性,製作出多組可重復 使用的展覽看板框架及具有裝飾效果的燈光造型設 施,不僅能美化也具功能性,卻又不失風格和文化 。

a b a. 各區展架模型 b. 電子大樓主看板 c. 復興全區壓克力模型

c


10


1.

基礎學習


02 從形式發問

China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y


13 l 2012中國科技大學

從形式發問

China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y

對於中國科技大學的室內設計課程,內心抱有高度 的期待,第一次自由且完全沒有限制去想像生活可 能性,當時思考相對的較直接,總是希望做出最為 奇怪的設計內容,當然最重要的是,跟同學之間需 要有極大的差別,尤其是在形式上的思考,一定要 展現自我過去所學習的所有特殊技巧,模型的切割 、造型的雕塑、空間計畫。而目標將自己訂在擠進 班上的前端,但是也就是這樣的原因,真正的設計 內容,往往沒有花時間去思考,只在乎要以特殊形 式吸引目光,同時讓他人開始討論。 2012 . 10

a

a. 形式發展空間關係 b. 皮層與實際操作

b


14


15 l 2012中國科技大學

當開始思考室內設計為何需要設計,而室內又涵蓋 了什麼?基本上腦海中不停地閃出在自家中居住的 場景,接著不管遇到任何設計題目似乎都能以這樣 的方式,將日常生活經驗投射出來,都能以這樣來 解答,那每個人的生活事實上都是完全不同的,所 以在設計中所表現出來的是乎換了不同使用者都是 一樣的;空間的使用上差異反映在設計上,該如何 去定義出來。所以在這階段中的設計,大多都呈現 出,找尋某些特殊的軸線關係,之後透過牆面的傾 斜與開口方式,引導使用者在空間之中做出某些有 趣的生活體驗。 2012 . 12

a

a. 個人住宅空間 b. 廚房中島概念模型

b


16


17 l 2012中國科技大學

在空間中透過某些方法,像是開口變化、路徑的引 導、尺度的大小、材質的轉換,這其實也是自己所 想像的感受,與他人感受後所反映出來的,跟本身 預設的感受會是一致的嗎?不知是不是我所想的那 種美好的生活體驗。這時思考設計的內容與實際上 生活,兩者之間好像也有些差距,設計為了某個使 用者,做了專屬於使用者的設計,但是生活上的點 點滴滴,又如何證明使用者將會跟著設計者所想像 的劇本走。 2013 . 04

a

b a. 寶藏巖十字廣場 b. 中科B1機車停車場再利用


18


19 l 2014中國科技大學

幼獅創意研究室

因為校方空間上是非常有限,所以通常只有大四學 生才能擁有工作室,那時與五、六位同學在外面四 處流浪做設計,是相當不方便的,而剛好有了林立 韙老師的幫助之下,成立一個競圖社團,沒有競圖 則是幫忙系上處理雜事的條件下,才爭取到了工作 空間。 當然開始積極地參加無數次的競圖,跟著夥伴們一 起努力,在大大小小的比賽中獲得了一定的成績, 同時我們的繪圖技術與速度上也慢慢的進步中。而 後發現當繪圖達到一定的水平時,事實上想要得獎 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難道競賽中所採用的 誇張形式,就只是這麼直白地想與他人不一樣,更 可以直接說這形式看起來像什麼樣子的具象表現。 設計上總是在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子做,為了什麼 而做?希望能夠這樣子不停地反思,慢慢的梳理出 屬於自己的設計邏輯。 形式中如何含有另一層面的精神? 2014 . 06

a

b a. 夆禾盃競圖 l 優選 b. 全國室內/空間競圖 l 優選


20


21 l 2014中國科技大學

三立盃競圖 l 銅獎 從自然有機這些字眼中,我們只在印象中探討,人 們並沒有親身的去體驗過程,就像在有機農田中看 到菜蟲(紋白蝶幼蟲),大眾會認為是害蟲,但他 卻也代表了有機,在這反觀思考下藏著新的想法與 契機。 從體驗這概念帶入各個大大小小的有機農田活動, 帶著傳承與思想的蛻變,設計無妨是為了讓來的遊 客留下深深的印象,並且對往後探討有機的過程裡 有別於其他人的價值觀與經驗。 在喧鬧的城市裡少了一點悠閒,也少了一點自由, 更少了一點力量。藉由田園生活暫時離開煩躁的生 活,也能認識有機的蔬菜知識,躺在綠油油的土地 流著健康的汗水。

a

a. 三立貨櫃競圖模型 b. 基地模型

b


22


2.

設計作品


01 遊隙條通

Path.Micro Regeneration Real Life Of Taipei Alleys


25 l 2015畢業設計

遊隙條通

Path.Micro Regeneration Real Life Of Taipei Alleys

在大台北市中因為都市更新的關係,早期過去街巷 中的步登公寓相互緊密的生活,慢慢的變得脫離, 而且跟周邊文化關係幾乎看不見感受不到,從小在 林森條通附近生活,看著一棟棟更新後的住宅結果 ,進而思考更新後住宅的品質是真的好的居住品質 ,還是那些華麗的立面裝飾下只是為了提高價錢的 產品,如果將來的住宅都變成這樣子,我們在台北 市中從東區走到西區到底有何種不同,所以最終希 望透過林森條通擁有的混雜特質,為巷弄中的特質 提供品質的進步,並尋求住與商之間的平衡。

遊隙

從高密度住商混合發展下的都市狹縫中尋找

新的串聯機會,既保留地面層特色商圈文化的場所 感,也創造高樓層居民日常生活的新自明性。

條通

在沿街立面、梯間、露台、違建、後巷、空

屋、停車場等街區畸零空間的場所裡發展該區的介 入策略,尋 找並整合出特色空間語彙,創造以人為 本的安全路徑,並加入尺度合宜的多元居民交流場 所,是為未來巷弄規劃再造的新實驗。

a

b a. 林森北路現況照 b. 七條通特色巷弄


26


27 l 2015畢業設計

透過當下的設計與時間發生關係

過去 條通文化,過去酒店的興盛已經慢慢地不再存 在,大多的人都只是表面上接收當地的酒店文化, 並開始認為這是一個燈紅酒綠地方,而這種地方往 往都帶著很多負面的觀感,造成大多的市民都不太 認同與接受,但最可怕的更是帶有另一種排斥態度 面對,透過長期活動置入讓市民慢慢地重新認識在 地文化,產業同時也能夠開始讓人認識不一樣的酒 店文化。

現在 開始在充滿生活痕跡的立面上思考,那些因為 生活需求所增加的各種物件,是這麼的雜亂又充滿 了特色,明明就是在大台北市卻又像是另一個世界 一般,進入一個充滿日本酒店文化鬧區,說著流利 的日語招呼過往遊客,而這些都在立面上凸顯了出 來,並且希望保留特質後,能融合或是提升生活品 質,在這種雜亂與混合使用下找到個平衡點。

未來 當住宅繼續不斷更新老舊房屋時,透過計畫內 容的巷弄串聯,擁有繼續地連結機會,讓過去的住 商混合的衝突與區域中特有文化,能有另一種新型 態的可能性,住與商的問題希望有幾會能夠改善。

a

a. 基地範圍的選擇 b. 大正町道路關係

b


主要交通 傳統酒店最為精華區域

傳統的步登公寓數量最多 最有可能被更新區域

傳統酒店的活絡程度 反之較淡的是酒店較少住宅偏多

未來巷弄規劃再造的新實驗 l 基地範圍

大正町 l 條通街區 中山MR T

南京東路

北路

8條通

新生

北路 林森

中山

北路

9條通

7條通

6條通

5條通


29 l 2015畢業設計

概念模

感官經驗 這裡的建物,白天時寂靜,寂靜中帶點窒息,因為 長年來建物與攤販不斷外推,將建物間隙的空間擠 得無法呼吸;夜晚時喧鬧,喧鬧的環境加上店家招 牌的霓虹燈使建物彷彿活了起來,但這樣的夜晚適 合現代追求生活品質的趨勢嗎?但這樣的隙縫之中 ,感受十分的強烈,試圖把自己感受到的、體驗到 的給描述出來,當然其中也包含了個人對於地區的 情感。 走在街道上,每幾步就是一家酒店.居酒屋或是日式 餐廳,許多店家的招待人員嘴中說的還是日語,有 些瞬間,彷彿來到台式的日本鬧區,我很享受沈浸 在這日本氣息濃厚的地方,但每當想放空漫步在其 中時,後方汽機車的喇叭聲又硬生生將我拉回現實 。這個設計的本質即是希望讓人能放空漫步其中, 甚至躺臥於這種台式的日本文化之中,讓人感受這 的空間中歷史痕跡所留下的獨特魅力。

透過經驗後 在既有的建築之上找尋機會,透過條通與條通之間 產生的差異,與畸零空間的特質,開始因為生活, 路徑慢慢地被釐清。

a

a. 區域中的特質 b. 聚焦6、7、8條通

b


30

酒店轉型餐廳

老牌酒店l人潮次 7、8

條通

的反

差吸

引人

的探

索 唯一

空地

新型酒店l人潮多

秘密

6條通 日l居住

的高

處聊

著天

看著

底下

夜生

夜l產業

吃街 通l小 中條

、8 條

通居住

到產業

再到居

住特質

的關係

日l居住

6、7

高處

基地

一般


31 l 2015畢業設計

通道

陽光

綠意

時間

整合

基地

串聯

機會

透過通道、陽光、綠意、時間性並整合找尋較有實 踐機會的可能性。

私密與公共 在範圍界定時,必定受到了公共與私密之間的問題 ,但這樣也是這樣的特質,必定無法將私密與公共 之間做直接性的切割,會更導向都市更新後的新住 宅一般,與地方關係變得微弱,所思考地方之中一 直以來強調使用者在當下需求或混和使用也跟著消 失,所以開始在基地範圍之上,那些不管是違章外 推的老舊建物和畸零空間都是可能發展出重要關係 ,並且透過分析出來6、7、8條通之間的小範圍關 係跟既有建築一起檢討,居民、店家、遊客三方不 同使用者在空間中所需的私密關係。


32


33 l 2015畢業設計

草圖

時間 l 日與夜 日與夜的大反差,這樣生活模式似乎與各大夜市擁 有的性質有點相同,但是我想那微小差異應該就是 在日與夜的交替特別快速的地方,在林森北路上的 酒店平均關門都接近凌晨3、4點鐘,而一般的夜市 通常過了12點鐘就開始收市。酒店結束營業後緊接 著早餐店早上6點鐘就已經開始營業了,這裡幾乎 24小時有著不同族群活動,而這裡白天日常,在酒 店結束營業後比平常的巷弄更顯得寧靜,那些在巷 弄裡穿梭的計程車更直接的消失,這時巷弄的尺度 也跟個變大了許多,因為時間關係身體尺度也跟著 因為不同的活動後,所需的尺度產生差異性。

7條通 腳色,一個非常活躍的夜晚生活的6條通,另一個則 是8條通之後相對安靜許多,透過7條通扮演中間調 和的腳色,不管是夜晚的歸家之路,或是日常的漫 遊巷弄體驗。

7條通

在日與夜的快速而且多層關係,7條通扮演著重要的


34

空間計畫 program l 性格特色 character l 把整個街區當成一家來比擬 home

日與夜特質

六條通


35 l 2015畢業設計

外推後的店家與住家

現今都市更新後的房子,已經呈現出瘋狂似的退縮 ,緊接著巷弄也越來越寬,最後巷弄裡的車速也跟 著加快,可能本身出於行人擁有舒適的行走空間, 難道退縮後他就會存在嗎?

7條通的位於林森北路的那個端點,透過一個點一個 入口的置入,居民們開始擁有不同的回家路徑提供 選擇,一個平凡無奇的入口隱藏在巷弄中的立面, 經過樓梯後看見樹蔭下的庭院空間,這樣接近隱身 的入口,提供私密但又保有某種開放性,讓人開始 新奇那樣的路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不管是夜晚或 是白天都能保有漫步與閒聊的角落。感知 其實在描 述白天活動的居民們,這些家的老一輩,他們彼此 交集也是跟過去一樣沒甚麼變化的,是沒因為現代 都市發展而消失的,透過路徑形成的角落展現出來 。 路徑一路的串聯來到一個好像末端的地方,突然變 得曲折後,進入一個飯店大廳又被帶往黑盒子中, 透過空間壓縮幾道開空,窺視串連的路徑與街區之 間的關係,最後黑盒子消失緊接著是一個露台,開 始跟周圍的屋頂產生關係,居民們在屋頂上停留做 著早操這就是 靜止 這個屬性想表達的,一個居民 生活的社區私密空間。

a b a. 7條通串聯後立面 b. 感知過去巷弄日常 c. 靜止的屬性

c


感知

靜止

36


37 l 2015畢業設計

交流 就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公共空間,也是條通街區 中唯一的空地,提供讓人與人之間將會有相識與交 集的場所,買罐冷飲觀看傍晚過後的露天電影,而 小孩在底下遊戲,因為階梯的安排小孩自由的嬉戲 ,由上至下的視野保全了孩子們的安全。路徑在這 交會所產生了停留,周圍的樓梯通道暗示不同的體 驗機會,因為人開始到處體驗後整體的整潔與生活 跟著改變。


38


39 l 2015畢業設計

過去住宅之間串連後

既有的建築,如果能夠開始慢慢地釋放一些空間, 其實這樣的模式也是非常好的,店家與店家如果是 同質性這麼高,為什麼還是要以一間一間的區隔, 在 外放 的空間中,店家區隔出走道讓隔壁巷,不 管是居民與遊客,都能這樣的通過,這樣多了一個 入口多了份趣味,去店家吃飯喝酒就有如走在自家 後院之中,這不就是更增加店家的開放性,更澄清 大眾對於酒國文化的誤解,不再是把自己隱藏起來 的經營模式。不論與初次見面的人或是熟人都能自 在輕鬆得聊天。 在 中性 的屬性,這些遊客準備會與居民的生活開 始有交集,提供一個彈性空間,社區共同的。在空 間中隔間牆也應該重新的思考它的高與矮,和開口 都是能界定很多不同的事物,讓既有建築的空間擁 有更多的機會。

a b a. 6、7、8條通剖面 b. 外放 l 與他人相識 c. 社區彈性空間

c


中性

外放

40


41 l 2015畢業設計

對話

對話 與當地酒國文化對話,定期以不同的方式展出 地方文化特色,透過在漫步路徑時同時,可以真正 認知這裡的文化,這樣靜態活動與8條通特質連結與 呼應,8條通是一個許多酒店轉型餐廳的一條巷弄, 日常中相較安靜許多。最後這樣與地方對話希望扭 轉對林森北路的印象。


42


2.

設計作品


02 建成停車場

Taipei ring built


45 l 2016建成圓環

建成停車場

建成圓環

Taipei ring built

在多次的拆遷後,在未來可以在大台北

市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從建成圓環的周邊現象觀 察後,找尋未來某種新的可能性。

過去到現在 在大台北市中,建成圓環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腳色, 從過去商行在大稻埕迅速的發展延伸至今,又因為 店家越來的緊密,周邊開始形成大型商圈。而被日 據時期所規劃成公園用地的建成圓環,從七顆榕樹 提供的樹蔭,開始聚集周圍休息的人潮,接著攤販 賣飲料與小吃隨之進入,成為夜市的最初型態,但 當時並沒有任何的規劃,所以造成兩次因為使用不 良而發生火災。最後重新建造後與地方特質的疏離 導致讓許多人的期望消失,轉而忽視建成圓環,變 得只存在於過去的地標,人們只是為了交通而路過 與經過,更有人認為拆掉後交通不是會變得更順暢 ,似乎過去圓環提供的生活經驗已經不再重要了, 所以開始思考著未來建成圓環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a

a. 道路年代模型


46


47 l 2016建成圓環

歷史與道路關係 1903年 道路那種有機都市型態,回應著過去以人 為主的生活模式,所有的紋理都是為了人才存在, 在那狹小的尺度中總是會連結著人們聚集的廣場。

1910年 計畫道路當它開始介入有機的都市形態時 ,出現了強硬的手段,把有機道路做了一個分解的 動作,這樣的計畫道路已經不在乎人是如何在都市 中生活的,只在乎車要怎麼非常快速地行進。

1957年 紋理經由相互磨合後,天水路對於1903年 重要的意義消失,南京西路後段也成為較為次要的 角色。而這樣的尺度維持了60年沒有去設法去改變 。

1971年 重慶北路正是拓寬清除違章建築,這樣的 動作後,影響商業本身的特性,則直接往下墜落或 者是消失。 這些反應街道的尺度與商業和行人,他們之間的關 係都是非常緊密的。

a

a. 道路年代疊圖


48


49 l 2016建成圓環

徒步500M能夠體驗到什麼,在建成圓環周圍行走時 ,每次巷弄中都有不同驚喜的出現,如一棟高十幾 層的高級住宅從側邊小防火巷穿過,一個小型的公 廁建築就在裡面,或是串過面向大馬路建築時,建 築下突然開一個口能直接地通往後面另條巷子中, 是一個多變有趣的體驗,不管是尺度上的或是超乎 你想像機能的存在。

未來的可能 所以首先討論巷弄中的尺度與機會的可能性,在現 今巷弄中保有1903年的那種與人親密與迷人的尺度 ,還有一種門洞的特性,透過這樣的特性,距離大 馬路不到30公尺卻可以產生出如此之大的差異性; 而在次要巷弄想法中出現空屋是不是有機會轉化成 另一種型態,重新的定義而巷弄中的公共空間。 這些事情與未來都市更新的型態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在現今這些專屬於行車的紋理,這些紋理因為馬 路的面寬關係,成就了許多商業型住宅,以超高的 a

巨大量體再次的破壞那些僅剩的有機紋理。所以應 該開始制定高度與量體的限制和生長。

b a. 徒步500M b. 巷弄中消失的天空


50

會體驗什麼?

巨大量體 l 天空的消失


51 l 2016建成圓環

2016

6層樓以上

2030

巷弄內的生活 在現今觀察中可以輕易地得知,老舊的西區是充滿 了文化與故事性的,但就是因為老舊與屋齡的關係 ,西區老舊城區必然與都市更新綁在一起,透過退 縮獲得大量的容積獎勵,蓋出大量且巨大的量體。 慢慢所有的面寬較大的老舊建物,因為住宅商品的 關係,所以沿街面會是首先接受更新,反之巷弄內 之後還有可能更新嗎?可以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在西區的人口從70年代後開始不斷的外移,現今西 區的住宅需求已經非常足夠。 在未來如果狀況不變,巷弄內美好且寧靜的生活勢 必將被高樓包圍。

a

a. 巷弄內的體驗


52


53 l 2016建成圓環

巷弄內的雜物 在現今這些專屬於行車的紋理,這些紋理因為馬路 的面寬關係,成就了許多商業型住宅,以超高的巨 大量體再次的破壞那些僅剩的有機紋理。所以應該 開始制定高度與量體的限制和生長。 想要成功的重新定義與周遭的量體高度限制,如果 沒有處理掉巷弄中的堆積出來的日常生活用品,那 些雜亂的物件消失後,那些尺度就有如附近的赤峰 街一樣的迷人,相信這樣的巷弄品質是可以吸引人 進入,但是這樣的狀態下可以發現,那些佔據巷弄 空間的最大面積的是最貼近生活的交通工具(機車), 所以我認為那些巷弄空間是給行人走的,而不再是 停車用的。

a

a. 計畫的想像


54


55 l 2016建成圓環

巷弄內的雜物 放置巷弄中無法整理的機車

容納7500台的使用量

建成圓環是不是要跟周圍建物重新的結合,讓他們 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退讓空間,巨大量體與周遭無法相融。

與周圍建物共同的整合,讓未來圓環與街廓關係更 為緊密。

整合地面層交通,並把動線開始引導進入建築內部 。 住戶的需求量關係與性質的不同,最後考慮周遭原 有建物的銜接面。 上下班時段關係與出入口性時差異性。 總共4進4出8個路口的混亂介面,需要用神麼樣的系 統整合,如都在同一個平面上是多麼的錯亂。箭頭 表示流量的大小。 由需求量的四大區域與大小區分,可以觀察到這兩 條軸線的出現。是不是能透過中間的縫隙創造或解 決錯亂的4進4出的動線。

把動線系統分為兩區處理,透過中間的縫隙整理主 要動線系統。


56

周圍街區與道路特性

與環境的關係

混亂的動線如何有秩序


57 l 2016建成圓環

首先透過停車這件小事,開始慢慢地影響不管是居 民、遊客、上班族…等,而又因為使用時間的不同, 相互的互補使用時間,就能開始計畫 。 另一方面空間不管是停車空間與計畫中的綠地的關 係,希望透過停車的這個過程,擁有一種特別的經 驗,拉長騎乘機車的距離,把四周街區的道路脈絡 拉進並延伸,能看見不同特質的關係,最後找尋屬 於自家的地址,街區中一排排的街屋,轉而成為停 車空間。 停車後居民行走在不同夾層之上與車道直接的脫離 ,同時向下觀看車道與停車空間的關係,最後直接 走向與停車場的共構空間,一路的串聯,能直接的 在街區屋頂通往自家。

a

a. 透視剖面


58

空地

綠地

空地 停車空間 停車空間

住宅動線

行人動線

住宅動線

綠地 停車空間


59 l 2016建成圓環

這時的街巷中已經回去過去記憶中的關係,只屬於 徒步與單車的尺度體驗,更只屬於西區獨有的過去 特質。最後建成圓環更成為生活的某部分,不再只 是被忽略、忽視的地標。

a

a. 透視想像


60


2.

設計作品


03 青年構宅

One Tribe


63 l 2017臺北縣競圖

青年構宅

One Tribe

青年社會住宅全國空間設計競賽 還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空間嗎? 對於未來也許你 有無限的幻想或者明確的目標,在這個城市裡有無 限的可能。不論你是軍事宅、動漫宅、文青或憤青 ,讓我們一起動手做,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夢想生 活社會宅!

(主辦新北市政府 l 公告文)

生活範圍 最初,從討論現代的居住模式跟生活的關係開始談 起。因為觀察到現今有很多其實可以在家裡做的一 些行為已經被我們現有的居住環境一分為二;不是 在室內居住空間,就是在跟居住空間完全無關的外 界。 如果從以前19世紀的部落來看,以前他們的居住單 元跟外界之中,都有一些共享出來的空間,也因為 這些共享空間出現,他們非常的自由、對於在視覺 上跟體驗上都是一種流動跟寬闊的狀態;他們做甚 麼事情幾乎都是一起行動、他們一起捕魚打獵、一 起躺在草地上聊天。 開始認為部落這個詞存在一種在界定外界跟居住空 間之間相接合的流動空間的意思。

當我們的房子越來越小時 , 生活會越來越大 – 青山周平

a a

a. 19世紀部落示意圖


64


65 l 2017臺北縣競圖

居住空間

+

outside

=

生活

現今青年人 很多年輕人他們經常去咖啡廳找一個自己的位置看 書或是用電腦,那他們其實是在找尋一個相對於家 裡更開放的空間,他們想透透氣,並且在一種相較 於家裡更有氛圍的環境下工作。但為何這些行為一 定該在很遠的外界才可以做? 那隨著時代、網路、科技、跟思想的進步,現今的 部落的行為會變成的是一種開始在分享多樣娛樂跟 活動,我們開始希望可以在家外面就可以有一個很 棒的空間可以獨自看書、我可以跟鄰居在部落裡聊 天休息。那這種狀態,我們在思考的是是不是適合 現在的青年?

a a

a. 青年的外在生活


66


67 l 2017臺北縣競圖

室內空間8.4坪

室內空間9坪

九坪的反思 l 平均套房面積 除此之外,初步分析了對於目前9坪居住空間的配置 ,發現好像甚麼機能都有,連廚房都會有。但是部 分的機能對於青年來說並不是每天都固定要有的。 如果我們把這些不一定常使用的空間share出來,這 些share出來的空間就會產生出一定的公共空間,而 這些公共空間或許就可以去達成,本來就應該需要 有的行為跟活動。

回過頭來談論青年人的思想跟需求 ,認為在青年的 階段,他們是充滿著不確定及不穩定性,他們開始 對很多事情都產生質疑,這種狀態不只是反映在外 在環境,它也反映內在---也就是我們說的居住空間 。相對的,在居住空間上的定義已經不再是以前單 純且只滿足將機能置入居住環境裡的固定標準形式 ,空間應該呈現更多重的可能性來反映青年人的特 質。 我們甚至調查了這些機能對於青年來說使用的次數 跟時間,整體其實真的非常少

a b a. 案例分析 b. 案例分析


68


69 l 2017臺北縣競圖

空間反思 餐廳? 現在餐廳的意義已經不再是從前那樣了,不是過去 的圓桌型態的聚餐方式,跟你坐在桌子上的成員已 經慢慢變成了你們朋友們,是一個家人的對象轉變 成朋友,將是社交、聊天的意義。

廚房? 青年人慢慢地轉向外食,單身無家庭的更是這樣的 方式,那這時的廚房使用率大大的下降,這時候是 不是剩下流理台就好了嗎?廚房的大小將會越來越 小越來越簡化。

客廳? 我們真的需要電視嗎?我們透過網路瀏覽資訊還有 自由度遠遠的高過現今的電視,這時候我們客廳之 中的沙發使用狀態或許會跟著改變。

a a. 使用時間紀錄


70


71 l 2017臺北縣競圖

策略 所以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的共享空間概念,試圖去突 破既有的空間跟行為。 1. 利用現今的9坪空間 2. 依照不同青年的機能需求將空間分享出來 3. 當大家都共享出來到一個程度的時候,每一個人可以使用的空間又 會開始增長 4. 外部關係 5. 往4個方向伸展 6. 最後都擁有獨特的空間

前面提到3個空間層級分別為隱私的、彈性的、開放 的從"開放的"思考尺度的關係,開放意謂公開的,人 跟人是平等的關係 (圖a-1、a-2、a-3) 隱私及彈性分別取決於家具的尺度,以尺為單位, 再決定家具與活動範圍的合理性訂定之(隱私的平面 圖)、(圖a-4)

尺度 關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尺度,而特別在120CM所產 生的,不管是交談還是需要迴避的時候產生出一種 的曖昧性的尺度,所以用60或是180對比時更為明顯 。

a b a. 策略概念圖 b. 尺度關係


72

60

120

1

4

2

5

3

6

180


73 l 2017臺北縣競圖

所以我們開始用120CM的特性去組織還有陣列,進 而提出的三種單元排列組合,由120CM來劃分並且 建立彼此的關係,青年生活開始介於內部與外部關 係回應對於青年部落生活的想像。而個人特質的空 間就有如模型一樣的有機生長方式。(圖b) 當這些充滿個人特質的9坪空間要被建造時,我們對 於過去部落的想像開始建構在城市之中,現今青年 能透過網路快速的找尋要更新或者是閒置空間等基 地,並且在其中快速發展出都市中的新部落。 如何找尋建造的地方呢?

基地條件的思考 據台灣房屋統計有兩成的空屋比集中在新北市 這些屋齡高的屋子分別是街屋、公寓、高層住宅, 所以我們針對這樣的住才形式進一步分析。 (1)以構造來說RC結構的壽命較長 (2)以服務動線來說樓電梯較符合各個年齡層 (3)以高單價的居住環境來說,高層提供住宅密度也 相較高,讓青年能夠有足夠的空間來建構遐想中的 青年部落。 以上的結果選擇了高層住宅

1

2

3

a

a. 3戶住宅關係 b. 各種組合可能性

b


74


75 l 2017臺北縣競圖

模式應用 回到剛剛所描述,動線開始於服務盒作為起點,下 一步用120CM的通道以最精簡與直接的方式劃分, 再去加入我們的三個單元的舉證關係用120CM綠色 的部分體現內與外部的生活狀態,下個層面我們會 去談的三到四戶之間較單純性的發展,最後是置入 了之前所討論的三個單元的矩正。 當要開始建立住宅時需要一個指向性,希望透過這 樣可以找到剩下的空間。(圖a) 藉由制定出來的觀念與規則開始執行時,不同的考 量與想法的置入,開始回應了我們的觀點,當房子 越來越小的時候我們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大了,越來 越大的生活空間,就在這樣的關係之下放慢慢地被 釋放出來。(圖b) 那當然也有被填滿的可能性。

a

a. 生長方式 b. 四種生長結果

b


76

部落的服務動線

1米2的連結

視覺分享和彈性

三到四戶的構成

矩陣系統置入

生長方向


77 l 2017臺北縣競圖

系統應用 這一戶為廚師 他想在自家設置開放式廚房,一方面 訓練廚藝,同時把廚房開放給青年來共同使用、參 與;所以在廚房的空間得因應居民參與時的空間負 荷做分享,廚師即可利用這個變動的構造系統因應 共享活動來做增減的對應

a

b a. 案例舉例 b. 局部居住單元


78


79 l 2017臺北縣競圖

One Tribe

所以如果依照這樣的邏輯跟方式重新去界定空間, 青年的居住空間不再只是單一的居住,而是空間開 始依照著青年的需求產生符合他們的空間,且透過 分享的方始讓生活開始擴張,最後變成一種現代的 部落,讓內在的居住空間跟外界重新界定出多重的 意義。


80


2.

設計作品


4 0 樂生圖書館

Lo-Sheng Sanatorium & Library


83 l 2017樂生療養院

樂生圖書館

Lo-Sheng Sanatorium & Library

機場捷運的社會事件,當我不是很了解的時候,認 為怎麼會有這麼誇張的事件產生,看到了院民生活 的山坡,被強硬的營造技術硬生生的剷平與切割, 院民與捷運方並沒有溝通到一定的共識上,過去的 痕跡回憶中的生活也會因為這樣子而消失,當然這 個事件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那如何找尋雙方的平 衡點。

01 日據時代對於痲瘋病的知識不完全,當時的知識指 出痲瘋病是個高度傳染疾病,就是相信了當時醫學 上知識的霸權。當然之後因為時代一直的推進中, 在醫學上的知識也透過一步步的辯證之後,慢慢地 清晰起來,反轉了過去對於痲瘋病的觀念,那些原 本的院民被安置在新莊捷運機場處,不再被隔離然 後無法與他人接觸,所以在時代之中並沒有一個絕 對的答案。 02 新莊機場事件的爆發,捷運需要機場來延伸捷運的 路線,但是透過數據的分析如果有機場的開通,將 能服務大台北地區的150萬以上的市民,但就必須重 新思考如何安置原本在那的痲瘋病院民,打破院民 在山坡上生活的美好環境,將被迫搬進醫院大樓內 居住,就是為了要蓋捷運機廠必須剷平院民過去生 活空間。做出這樣的犧牲後,最終因為沒有做好完 善的地質分析,施工又造成地形滑動。

a a. 樂生捷運機場抗議事件


知識的霸權 與知識的拯救

樂生療養院

84


85 l 2017樂生療養院

1994

2010

新莊捷運機廠事件 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是相信單一知識專業的霸權, 但因為時代的不停的進步,每件事情不斷的被檢討 辯證,也是因為各方面的專業,可以不只能透過發 表文章作為學術交流,讓各方面的專家集合在一起 ,任何知識在每個環節都是重要的思考方向。所以 認為過去都是知識的霸權所導致的這種結果,而知 識也是另一種拯救的可能性,並不是真正要拯救什 麼,而是透過多元的討論,知識才得到拯救的可能 性。

a

a. 基地環境與事件


86


87 l 2017樂生療養院

知識的載體 l 以知識拯救事件 樂生療養院在過去是專門收容得了痲瘋病的病人, 百年前,癩病特效藥尚未問世,加上對痲瘋病的不 瞭解。採行「強制收容,絕對隔離」政策。政府強 制病患進駐樂生,幾乎就註定老死其內,院方對於 院內病患懷孕的態度,也是採取強制墮胎的手段, 如墮胎失敗產下的下一代,則容易有身心障礙的問 題。 樂生療養院的院民在科技進步後,終於可以走出圍 牆之外,但不久後又因為捷運的需求再度被隔離, 從原本只是被萬壽路(圖a,2014地圖),因為交通的 需求,它扮演著從大台北市連結到桃園,乘載著大 量的上下班車潮,正是這樣的特質,可以發現如果 把萬壽路當作一條籌線切割後,一邊則是大量的步 登公寓,另一邊則是有許多的公共空間,如學校、 醫院、公廟、教堂。走在路上可以明顯的發現,雖 然有大量的居民來回經過捷運站,但是他們只會快 速地通過大馬路,直接地消失在住宅區內,過往樂 生的市民會有人想要每天去附近走走,成為生活的 一部份嗎? 重新的找回院民與居民之間的交集介面,院民不再 是與世隔絕的那一方。

a

a. 基地環境


88

樂生療養院


89 l 2017樂生療養院

木橋博物館

隈研吾

隈研吾看到現今的城市中,到處都是混泥土的存在 ,一切都被這樣的材料均質化,過去地方的特質都 消失了。他對自然採取一種比較柔軟的態度,不是 用建築把空間包起來,而是把很多材料給『粒子化 』了,讓人看不出原有的材料樣貌。 因為透過案例的研究,可以發現這樣子的傳統結構 系統的起源,其中蘊含多種的可能性,看似單一的 疊砌方式所構成的,但這樣的構成放進環境之中, 又像是在展現匠師工藝的神奇,用材料的特殊生廠 的方式,總長30M的木橋卻用了一根木柱支撐了起 來,整座橋就懸浮在山谷之中,橋面從山坡之中延 伸出去,就像走在山谷中的露臺。 以視覺觀看建築的時候,透過露臺的延展向環境, 並透過結構體觀看環境,在外部則可以在剖面中讀 出把平台下方收斂到一個單一的柱子(斗栱傳力),讓 擴散的重力集中於中心柱,兩側則是用黑色鋼構體 現穿透的自然。 a

a

a. 案例基地環境 b. 平面關係 C. 立面圖

b

C


90


91 l 2017樂生療養院

在地膠合板技術的整合

採用本地紅衫木,建築被設計成一個極具雕塑感的 三角體量,並對鄰近山體和森林表達敬意。整個結 構採用180×300體量的堆疊進行實現。所有結構由 底部中心支柱支撐。

重力 結構 木橋博物館 的結構形式來自日本傳統被遺忘的架構 形的“刎橋”式主梁,因為兩端的重力下壓關係, 撐起一整個橋面,木架從底部最短的,開始往上慢 慢地堆疊並且得以延伸懸臂出去。當然這樣的結構 方式後端越是厚重,懸臂相對能延伸更遠,這時重 力與穩定來的相對的重要,也慢慢地與知識的載體( 圖書館),藏書與閱讀或是討論等等的特性一直浮現 出來,不只是單純的輕與重之間的關係,連不同活

a

動象徵的意義也可以開始與結構產生出關係。

b a. 刎橋剖面 b. 案例分析 C. 橋面與山谷

C


重力

重力

因為結構所產生的懸浮的視覺感官

透過結構看向環境

空間也被崁入結構之中

酒店和餐館

道路與高低差

傳統溫泉

用甚麼方式來連結? 天橋?


93 l 2017樂生療養院

結構發展

初步了解重力關係後,可以發現從中心柱生長出去 的懸臂雖說可以懸臂到一定距離,但是懸臂必然有 一定的極限在,如果將一個中心柱延伸出去的懸臂 假設成一個基本單元,開始可以發現,其實這些懸 臂出去可以透過許多的單元組構,這樣的單元慢慢 地多了生長出去的可能性。 在柱子本身的十字編織方向中,也能發展出不同軸 線的疊砌關係,再加上先前的重力關係,在模型中 嘗試了許多壓重方式,因為壓重結構體之間只會更 為穩定。

a

a. 實驗模型 b. 實驗模型

b


94


95 l 2017樂生療養院

圖書館 結構與基地上特質原因,做為圖書館設計希望透過 結構的特質探討,從建築的整體到家具的尺度,慢 慢地編織在一起,並且與地方過去的種種事件做連 結。所以量體的起點在於思考,現今捷運機場造成 了地景破壞與大斷層的出現,不刻意地回復過去樂 生療養院生活,用這樣的動作讓後人思考事件本身 。最後院民又如何與外界連結,是實質上的生活重 疊還是象徵意義上的? 在斷層邊緣做了許多可能性的嘗試,想像一個圖書 館要在捷運機廠上方形成,應該要扮演什麼樣的角 色,市民只會出捷運站後迅速地返回家中或是快速 的路過,這時有了一個公共建設位於斷層邊時, 以一個圖書館細長的量體蓋住斷層,市民不是以一 位不了解事件之間問題時,不斷地以自己現有的知 識來認知事件,那這樣又是造成另一種過去事件的 單一權威性的討論當中,所以市民可以透過圖書館 所記錄的事件斷層地形,在知識中思考每個事件中 更多元的可能性。

如何乘載知識的反思 從事件本身思考知識應該如何被放置,現今的圖書 分類大多來自杜威十進圖書分類法,可以發現人走 進圖書館中,跟著編號找尋自己要的書籍是一個必 然的借書過程,但是如果好好的思考藏書與找書的 這個過程,那些被定義出來的編碼也就是代表了較 同性質書籍關係,那些同性質的書籍永遠的放置在 一區一區的,找書閱讀時我們看不到知識的更多元 性,只有在鎖定自己要找的書籍之上。 b a. 基地位子 b. 量體嘗試 C. 概念圖

a C


96


97 l 2017樂生療養院

圖書館藏書分類

21 987 6 5 4 3

01

圖書館藏書軸線

02

03

04

藏書遊戲性

所以想創造出一個空間,帶入遊戲性的藏書與找書 的關係,把杜威的十進位攤成9個軸線的時候,置入 許多機能盒,開始打破舊有的藏書觀念,像是在找 01類別的時候,會很不自覺的經過03、05…等類別 ,但又不會偏移原有的01軸線,這時或許會被更多 知識給吸引而有了更多不同的思維方式。就像是在 玩遊戲一般,在知識的迷宮之中,在一條軸線上會 遇到的折線都必須轉折並向前走,然樣的結果多少 人來使用時所呈現的關係都是極為不同的。 而在空間盒子上,插入了許多與院民接觸的空間, 院民透過每個盒子可以上下的進出,也是樂生療養 院的出入口,院民在屋頂花園閒聊,圖書館中保留 過去看診的老建築,也連結上樂生的生活動線 ,達到彼此的溝通與交流,院民也很自然地與外界 市民有所接觸,不再是被遺忘且沒有親人的一群人 。

a

a. 圖書館模型 b. 圖書館模型立面

b


98


3.

特殊經歷


01 實務設計

2012-2017


101 l 2012復興商工

歐公館天花裝修案 第一次從測量到繪圖,開始著手實際上的設計,發 現原本身體體驗空間的時候,被大樓的低矮天花所 壓迫,而感到昏暗與不適,希望可以透過進門後退 縮的曲線,引導視覺也是無形中的空間與空間的界 定,讓過去的直接壓迫能得到一些改善。

天花平面圖

a b a. 天花施工 b. 入口曲面天花 c. 主臥室曲面天花

c


102


103 l 2012復興商工

2012復興商工新一代設計展 世貿一館

2012年度復興商工的策展小組,是各個大大小小展 覽的總策畫,而其中新一代展也是我們畢業專題設 計的主要項目之一。

a 展場平面圖

a. 施工過程 b. 主要入口

b


104


105 l 2015中國科大學

2015中國科技大學數媒系新一代展 世貿三館 歷屆的是設計都參與新一代的展場設計,我與同學 們創立的競圖社團,直接的參與歷屆展場設計。 (幼獅創意研究室) 透過設計滿足動態展示與靜態展示的需求,用柱子 本身的偏移關係,兩道斜面拉出軸線,不同的活動 能夠置入在不同的寬度的走道之中。

a b a. 3D示意圖 b. 施工過程


106


107 l 2015中國科大學

廈門設計交流 人類的生活,本無處不與大自然共存,在宇宙寰宇 之中,如此圓融!圓形構圖充滿著循環的意涵,訴 說日升日落、春去秋來,看見大自然的運行,生生 不息。 以漸進式尺度變化的樹影印象來表達它的生存及成 長,以簡單剪影的人形圖像來對應大自然中植物的 成長與循環,看見人類與自然不可避免之循環定律。 透過無色彩的表現來突顯綠色植物的焦點,傳遞大 自然的氣味給人們,藉由空間中給予的寬鬆心境, 提醒著我們對自然的尊重。珍貴的自然資源需要大 家的共同珍惜及保護,宣導著再生再造的觀念,以 減少大自然資源的損害,共同保護我們仰賴生存的 土地-地球。

a a. 展示空間 b. 設計團隊 c. 設計草圖

c

b


108


109 l 2016中國科大學

2016中國科技大學 視傳、建築、室設系新一代展 世貿一館

吟遊詩人 起初在發想的時候從一些歷年作品中發現很多不一 樣形式的作品呈現,有些是以從別的人事物轉化的 方式來重新呈現新的設計態度,所以一開始就以不 同的角度去思考,想到了中谷世紀的吟遊詩人,吟 遊詩人對於一般人的印象就如同是攸遊在道路上吟 唱著歌曲非常愉快的存在,但是他在歷史中的定位 是一種職業,他敘說著所有歷史上的英雄或者國王 的英勇事蹟,以他們輕鬆愉快平易近人的音樂以及 詩文來傳遞給一般民眾,就好比設計的形式一般, 將難用的物品或者難看的視覺轉化成讓人們都理解 都能接受的設計。 所以我們就已吟遊詩人的意象去做主視覺的主題發 想,在視覺上就已一個人形的形象去做,拔除了所 有人物的特徵以及辨別性別的方式,讓人形代表著 所有的設計師所有的人都是吟遊詩人,其他元素則 是使用顛倒的山水意象來表達著所有的天馬行空都 是能夠像是吟遊詩人一般歌唱時,在人們的腦袋中 會有諸多的想像是毫不設限的,使用藍色單色調則 是為了表達天空夢想的顏色,但隱喻則是再說設計 中還是代表著許多感性冷靜的思考。 策展發想(視傳系) l 展場主要設計者(本人)

a

a. 主視覺


110


111 l 2016中國科大學

使用吟遊詩人的主要展覽意象,在展場中以白與藍 色為主要構成色調,山與水的關係有如山水畫般的 重重疊疊回應在立面之上,在核心的三角地帶為中 國科技大學舉辦活動的主要舞台,是一個穿過山水 再透過作品述說學生的創意,最後一起在核心地帶 做交流的動作。三系之間的界線在三角中也開始變 得模糊,將展場中的三系聯展在這個節點上串聯一 起。

a

b a. 立面圖 b. 展出期間


112


113 l 2016中國科大學

2016中國科技大學室設系畢業展 松菸五號倉

既,展示對既有建築再利用的嶄新看法 室,賦予當代室內空間的創新理念與記憶 感,提出未來對空間的預告和宣言

主視覺設計(參與) l 展場主要設計者(本人)

a

a. 主視覺


114


115 l 2016中國科大學

思考的位於展出地點的松菸五號倉庫,當來參加本 屆的室設聯展一路從一號看到五號倉庫時的感受, 也將重新思考進入展場中的核心價值是甚麼,所以 利用36M長、4M高的黑盒子,讓人進入空間時不是 直接的面對作品的制式形式,希望來一段特別的空 間體驗中,同時把焦點放在,是哪間學校的展出與 是哪些學生展出或是指導老師有誰,不再是一樣的 進入後的櫃台之後則是作品的序列關係。而黑盒子 之後接著是大型的廣場,表達我們畢業快樂的歡樂 慶典並參與我們的活動,但是還是讓作品的展示達 到一定的水平與效果是必然的。

a b a. 立面圖 b. 展出期間


116


3.

特殊經歷


02 得獎紀錄

2012-2017


119 l 2012-2017得獎紀錄

得獎紀錄

2012-2017

參加競圖走出校園的學習,來自 全國相關系所的交流,可以多接 觸不同的設計思考方式,也能讓 我得到不同的思考激盪 。當然也 想透過得獎來證明自己的努力。

a

a. 第50屆復興商工畢業展評選 空間立體造型類 l 第一名 b. 台灣傳統廟宇文化 資源產品設計競賽 l 優選


120

a

b

a. 臺灣手繪獎 l 佳作 b. 第七屆夆禾盃全國 室內設計競圖大賽 l 優選


121 l 2012-2017得獎紀錄

a

b

a. 能源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l 參賽證書 b. 能源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l 入選獎


122

a

b

a. 「中建海峽盃」首屆海峽兩岸 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 l 入圍獎 b. 中華民國廚具創意設計 美廚獎 l 家飾獎


123 l 2012-2017得獎紀錄

a

b

a. 三立盃貨櫃屋競圖設計大賽 l 銅獎 b. TSID第九屆全國設計/空間設計 系學生競圖大賽 l 優選


124

a

b

a. 任性玩品味品牌策畫大賽 l 第三名 b. 第四屆特力家居盃全國室內設 計競圖大賽 l 佳作


125 l 2012-2017得獎紀錄

a

b

a. 鳳凰木2015兩岸空間藝術週 l 入選證書 b. 鳳凰木2015兩岸空間藝術週主 題展示盒中 l 作為設計助理


126

a

b

a.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畢業 畢籌 l 感謝狀 b. 青年社會住宅全國空間 設計競賽 l 優選


127 l 2012-2017得獎紀錄

a

b

a. 2016金點新秀空間設計類 l 入圍獎 b. 第五屆全國室內/空間聯合畢業 成果設計展 l 優等


128

a

b

a. 建築室內裝修專業技術人員l l 講習結業證書 b. 中國科技大學 l 學士學位證書


3.

特殊經歷


3 0 活動紀錄

2012-2017


131 l 2012-2017得獎紀錄

時 間 軸


132

2009

復興商工美工科空間設計組

2010

2011

歐工館天花裝修案

第50屆復興商工畢業展評選

2012

空間立體造型類 第一名 龍洞四季灣室內 裝修施工圖繪製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

大涵建築師事務所模型製作 2012 - 2016

台灣傳統廟宇文化 資源產品設計競賽 優選

2013 2014 桂山發電廠從建案

丁惟汾墳墓測量維護

臺灣手繪獎 佳作

板橋古厝測繪


133

能源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l 入選獎

佛光山大慈育幼院裝修企劃

第七屆夆禾盃全國 室內設計競圖大賽 優選

「中建海峽盃」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

2015

體建構大賽 入圍獎

中華民國廚具創意設計 美廚獎 l 家飾獎

三立盃貨櫃屋競圖設計大賽 l 銅獎

TSID第九屆全國設計/空間設計系學生 競圖大賽 l 優選

任性玩品味品牌策畫大賽 l 第三名

中國科技大學新一代展場規劃設計

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實習

中科室設松菸畢業展展場設計

第四屆特力家居盃全國室內設計競 圖大賽 l 佳作


134

鳳凰木2015兩岸空間藝術週 入選證書

鳳凰木2015兩岸空間藝術週主題展 示盒中 l 作為設計助理

2016 建築室內裝修專業技術人員

2016金點新秀空間設計類 l 入圍獎

第五屆全國室內/空間聯合畢業成 果設計展 l 優等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l 建築系暨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

2017 青年社會住宅全國空間 設計競賽 l 優選




2009-201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