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年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林業管理計畫
熊鷹救傷野放監測計畫(1/2)
計畫編號:98-林管-2.1-保-50(01) 計畫主持人:石瑞德
總幹事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31 日
目錄
成果摘要 ----------------------------------------------- 2 一、前言 ----------------------------------------------- 3 二、目的 ----------------------------------------------- 4 三、效益分析 ------------------------------------------- 5 四、執行情形及成果 ------------------------------------- 6 五、檢討與建議 ----------------------------------------- 12 六、活動照片 ------------------------------------------- 14 附件一 計畫相關錄影採訪光碟
1
成果摘要
特生中心動物急救站收容兩隻保育類猛禽「熊鷹」 ,目前已達野放條 件。本年度自美國 ARGOS 公司採購發報器一組(含衛星發報器及 VHF 地 面發射器),並於 12 月 30 日將其中一隻(原於烏來中箭被巡山員拾獲) 帶回北縣小格頭苗圃,裝置後進行兩週之照護觀察,待其適應無虞再開 籠進行野放及後續追蹤監測。計畫執行期間本會亦以影像記錄重要過 程,包括飛行訓練、形質測量及發報器裝設流程等,相關資料可作為另 一組發報器使用及追蹤監測數據分析之參考。
2
一、前言
熊鷹(Spizaetus nipalensis)又稱赫氏角鷹,是台灣最大型及領 域性最廣的猛禽,亦是為台灣保育等級第一級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其面臨的生存威脅主要是獵捕壓力、棲地的破壞與干擾。全台熊鷹族群 數量,據林文宏於 2004 年推估約在 500 隻以內,但由於國內對熊鷹成鳥 在北部地區的活動尚無繫放研究,不知成鳥的確切活動範圍。本次「熊 鷹救傷野放監測計畫」之重要目的,乃在於蒐集熊鷹的活動定位資料, 以便瞭解其領域範圍及活動模式,同時亦將作為評估救傷治療及野放訓 練成果的參考依據。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野生動物急救站,先前收容了 2 隻準備進 行野放的熊鷹亞成鳥,一隻為 95 年 7 月凱米颱風過境期間,被民眾發現 於埔里市區(一號) ,另一隻則是 97 年 12 月中箭受傷,被林務局巡山員 於烏來山區拾獲(二號) 。兩隻熊鷹分別經過特生中心及台北市立動物園 的急救站診療醫治,再由特生中心集中進行後續照護及飛行捕食訓練, 經評估已達野外放飛之健康條件,乃申請本項計畫來以追蹤熊鷹野放後 的活動狀態。
3
二、目的 本計畫的目的乃是藉由追蹤救傷熊鷹的野放飛行訊號,瞭解熊鷹經 過醫療及野放訓練後是否能夠長期存活。研究過程除了瞭解熊鷹的生息 活動型態外,同時也為宣導更多社會大眾關心和認同生態保育工作的重 要性。 (一) 全程目標: 1. 裝置衛星發報器於救傷拾獲的兩隻熊鷹個體 2. 持續接收衛星訊號,畫出活動領域,瞭解其活動模式。 3. 發送熊鷹救傷野放及接收衛星訊息等相關新聞訊息,提升 民眾的保育觀念。
(二) 本年度目標: 1. 評估二號熊鷹是否已達野放標準 2. 採購一組衛星發報器 3. 針對熊鷹的野放訓練過程進行攝影記錄
(三) 執行期限 1. 全程計畫:98 年 11 月 1 日 至 99 年 12 月 31 日 止 2. 本年度計畫:98 年 11 月 1 日 至 98 年 12 月 31 日 止
4
三、效益分析 本計畫之效益成果可分為以下三點說明: (一) 瞭解經過救傷照護及野放訓練的熊鷹,是否能夠長期適應野 外的生存環境。若熊鷹野放後仍能長期自行覓食並存活,且有 正常的活動領域,代表人為的醫療診治對個體健康狀況的恢 復,已達到基本的目標。
(二) 熊鷹是台灣原生種猛禽中體型最大者,生態角色位居於食物 鏈中的最高層,並且已被政府列為「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 是亟需加以保育與追蹤研究的指標物種。透過發報器追蹤熊鷹 個體在野放後的活動範圍,包括日常的飛行及棲息型態,將能 更進一步瞭解熊鷹的行為模式,並有助於未來對相關物種及森 林棲地的保育工作。
(三) 目前熊鷹面臨的生存威脅主要是獵捕壓力、棲地的破壞與干 擾,烏來拾獲的熊鷹即是被十字弓所射傷,故透過北市動物 園、南投特生中心及北縣小格頭苗圃合作進行傷鳥的救援照護 工作,代表政府對於野生動物保育工作之重視, 而透過野放 及衛星追蹤監測,亦可加強民眾對於生態保育觀念的認知與瞭 解,並進一步減少非法獵捕及棲地破壞的問題產生。
5
四、執行情形及成果
(一) 二號熊鷹受傷緣由 97 年 9 月 17 日,一隻受傷的熊鷹被林務局巡山員拾獲, 送到臺北市立動物園野生動物檢疫暨救傷中心,當時熊鷹胸 前插著一支十字弓箭,毫無反抗能力,看起來相當虛弱,經 過緊急搶救和持續治療,始逐漸恢復健康,體重亦從 1.62 公斤增加到 2.48 公斤,動物園獸醫師取其拾獲地將其命名為 「烏來」。
動物園獸醫師的救治過程是先經 X 光檢查確認沒有傷 到主要臟器,再由獸醫師清理傷口、軟化並切除黏固的膿包, 然後再將鋁製的十字弓箭磨平後抽出。經過幾週的修養復 健,再轉送至台北縣小格頭苗圃野鳥救傷籠舍進行飛行訓練。
6
【熊鷹受傷救治新聞報導】
中箭一星期 熊鷹救活了
自由時報 2008/10/28 〔記者林恕暉/台北報導〕 林務局人員上月在台北縣烏來巡山時發現一隻遭十字弓箭射中的熊鷹,當 時十字弓箭插入熊鷹的胸口,研判受傷已 1 星期,經台北市動物園獸醫師醫治 1 個多月後,已能站立、步行、進食,中箭受傷 1 星期還能救活,生命力之強悍, 令人嘖嘖稱奇。 北市動物園指出,熊鷹送到動物園時,身體非常瘦弱,體重僅 1.62 公斤, 從傷口和十字弓箭體黏著的傷口腫脹程度看來,獸醫師估計這隻熊鷹受傷已 1 星期,才被人發現送醫。由於無法再繼續捕食,透過消耗身上的能量存活,所 幸弓箭沒有傷到內臟,所以才能救活。 動物園派出獸醫師王寶榮替熊鷹急救,由於熊鷹受傷 1 週才送到動物園,肌 肉已和十字弓箭黏合,獸醫師王寶榮得先軟化、切除乾酪樣的膿包,再將鋁製 十字弓箭磨平後消毒乾淨,先輕輕轉動確定弓箭和肌肉完全分開後再慢慢抽出。 動物園也與這隻受傷的熊鷹慢慢建立感情,並將牠取名為「烏來」。動物園 說,牠很善良,在獸醫師天天抓牠清理傷口的過程中,牠都沒有伸出尖銳的鷹 爪,彷彿知道獸醫師是幫牠的人。 目前「烏來」由獸醫師林羿汝照顧,林羿汝清理傷口時不斷的鼓勵牠,「烏 來」也能大口吃肉,目前身體恢復情況良好,體重已增加到 2.48 公斤,目前雖 然傷口癒合,但是體內仍有化膿情況,等到牠健康恢復到能飛行時,就會請鳥 會人員協助在練習場試飛,再將牠帶到北部山區野放。
7
(二) 野放評估及照護記錄 由於二號熊鷹的照護需要專業的獸醫人員及較大的練 飛場所,故於 98 年 6 月先轉送至南投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 中心,進行進一步的飛行及捕食訓練。訓練期間,熊鷹的體 重均維持在 2700 公克以上,且對於S型路線的飛行、活雞及 活鼠的捕食都能順利完成,經觀察其相關條件後,特生中心 獸醫師評估已具備野外放飛的條件。
二號熊鷹的重要照護資料如下: 1. 拾獲日期:97 年 9 月 17 日 2. 轉送特生中心日期:98 年 4 月 9 日 3. 帶回小格頭苗圃日期:98 年 12 月 30 日
形質測量記錄(2009/12/30) 體重 喙長 全頭長 跗蹠長 尾長 自然翼長 翼展長 體長
2704 gram 38.60 mm 98.70 mm 128.11 mm 325 mm 480 mm 1570 mm 730 mm
8
【特生中心急救站熊鷹救傷記錄表】
9
(三) 發報器採購 熊鷹裝置的衛星發報器為美國 NorthStar 公司生產的 BIRDBORNE PTT,總重量為 30 公克(包含 VHF 地面發報器) , 發報器考慮熊鷹生活主要會在原始林的叢木間穿梭,故選擇 以內置電池供電,其使用期限約可達三年,若能正常使用即 足夠瞭解熊鷹例行的生活形態及領域範圍,符合本計畫所訂 目標的研究需求。
發報器自十月中旬訂購,於十二月中寄達,經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野生動物研究室測試無誤後,本會隨即與特生中 心及小格頭苗圃聯絡安排後續裝設發報器的時程細節。
(四) 發報器裝設 經確認熊鷹通過野放評估後,本會於 12 月 30 日前往特 生中心急救站,將二號熊鷹帶回小格頭苗圃救傷籠舍準備進 行野放。過程中先將傷鳥誘捕保定,進行基本的形質測量及 抽血檢驗,並於過程中持續錄影和拍照記錄,作為往後進行 救傷照護及相關研究的基礎參考資料。
10
熊鷹以大型運輸籠送至小格頭苗圃的傷鳥籠舍,隨後將 其保定並於背上裝置一組衛星發報器(由師大生科系王穎教 授的助理協助) ,隨後確認其活動與飛行皆適應無虞,即於籠 舍內放置老鼠活體與冷凍小雞供其捕食,並將後續照護工作 交由苗圃工作人員負責,進一步觀察其適應狀況後再予以開 籠野放。
(五) 攝影記錄 本計畫於研究初期即委請攝影師前往特生中心急救站 記錄一號及二號熊鷹的訓練過程,主要包括飛行訓練及捕食 訓練,以便在移往小格頭苗圃後能夠提升照護餵食的品質。 除此之外,在將二號熊鷹帶回小格頭苗圃之前,也完整記錄 了籠網誘捕、保定包覆、形質測量、血液採樣等前置作業的 流程,以及運回苗圃籠舍後裝設衛星發報器的全部過程。
除了記錄熊鷹之外,本計畫於執行過程採訪了特生中心 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詹芳澤醫師、王齡敏醫師和陳仲俞保育 員,以便瞭解熊鷹的救傷照護過程與野放評估標準,同時也 透過訪問王穎教授,藉此記錄衛星發報器的操作方法與衛星 追蹤研究的科學意義,相關資料皆彙整成影像光碟於附件。
11
五、檢討與建議
(一) 本計畫今年度的工作目標已確實達成,包含發報器的採購、 熊鷹的野放評估,並已提前進度,於 12 月 30 日將發報器裝置 於熊鷹身上,過程中的錄影拍照亦經整理後存檔,可供後續研 究工作之使用。本計畫之執行過程中,由於需要農委會林務 局、集集特生中心、北市動物園、北縣小格頭苗圃、師大生物 系等多個單位的聯絡配合,故亦是成功的跨單位救傷工作案 例,能夠發揮不同組織的功能及專業,為野生鳥類救傷工作建 立良好的合作模式。
(二) 野生動物及鳥類救傷為生態保育工作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 節,其意義除了在於重視個體本身的生命價值外,同時也是進 行教育宣導工作時相當良好的一個示範與題材,引導民眾關注 棲地變化與人為干擾對野生鳥類的生存威脅。同時透過科學儀 器的協助,可以瞭解和改進救傷工作的執行成效,對於野生鳥 類的生態習性、活動範圍、飛行與捕食方式等,也都能有更進 一步的掌握與瞭解。
12
(三) 本計畫為兩年度的研究計畫,第二年度的重點工作為發報器 訊號的追蹤和分析,再加上媒體訊息的刊載及露出,始能達成 計畫原始的研究目的和目標。未來尚需指導單位支持後續研究 的進行,並補助所需相關經費,藉以完成計畫預定的各項研究 目標及成果。
13
六、計畫相關照片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
傷鳥急救站熊鷹飛行訓練籠舍
14
照護員以捕網將熊鷹保定
熊鷹抓握近照
15
研究人員為熊鷹進行形質測量及錄影
研究人員為熊鷹進行抽血採樣
16
採訪詹芳澤獸醫師解說救傷理念
採訪王齡敏獸醫師解說熊鷹照護過程及頭套使用
17
運送熊鷹使用的運輸籠
小格頭苗圃野鳥救傷籠舍
18
熊鷹裝上發報器後
計畫相關工作人員合影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