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目
页码,1/48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
4
总则
5
防尘
6
7
8
9
10
5.1
煤加湿
5.2
煤堆喷洒水防尘
5.3
密封防尘
5.4
防止撒煤
5.5
卸料点抑尘
5.6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制粉装置防尘
除尘 6.1
除尘方式的选择
6.2
除尘风量的确定
6.3
除尘设备的选择
6.4
除尘系统设计
6.5
喷雾除尘
6.6
采暖通风设计
积尘的清扫 7.1
一般规定
7.2
水力清扫
7.3
真空清扫
供水和排水 8.1
水源
8.2
管道设计
8.3
排水
8.4
煤泥水处理
建筑防尘防水 9.1
运煤系统内墙面、楼(地)面防尘防水
9.2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防尘防水
电气防尘防潮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运煤皮带机转运站机械除尘抽风量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煤斗机械除尘抽风量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各类湿式除尘器耗水量指标 附录D(资料性附录) 袋式除尘器过滤风速 附录E(资料性附录) 脉冲喷吹袋式压缩空气耗量 条文说明
前
言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2/48
DL/T 5187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运煤系统 ——第2部分:煤尘防治 ——第3部分:运煤自动化 本部分是第2部分:煤尘防治。 本部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关于下达1995 年度 电力行 业标 准制、修订计 划项目的通知》(技综 [1996]40号)对NDGJ 93—1989进行修订工作的要求编制完成的,本部分发布后代替NDGJ 93—1989。 NDGJ 93—1989《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治理设计技术暂行规定》自颁布实施以来,在使用中受到 了各电力设计院、网局、省电力局和电厂的好评,普遍反映NDGJ 93—1989实用性强。使运煤系统的煤尘 治理措施在设计阶段就得到落实,其中最明显的是工艺系统布置尽量降低了转运点的落差、加强了各产尘 点的防尘密闭措施;运煤系统普遍推广地面水力清扫,取得了良好效果;除尘系统的设计更加引起人们的 重视;建筑防水和运煤系统照明有了显著提高。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完善和充实NDGJ 93—1989,并将暂行规定提高 到正式规程,为火力发电厂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产,提供更为可靠的设计依据,使电力行业的粉尘防治工作稳步进行。 本部分与NDGJ 93—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设计规程》 ——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供水和排水等章节。 ——原规定的建筑和电气章节拆分为建筑防尘防水和电气防尘防潮。 ——第4章总则:将原总则中第1.0.2条编写到增加的第1章范围中。 ——第5章防尘:增加5.5节卸料点抑尘。 ——第6章除尘:将原第6节节名改为采暖通风设计。 ——第7章积尘的清扫:将原第3节节名改为真空清扫。 ——第8章供水和排水:将原第4节节名煤泥水处理合并为第8章供水和排水。 ——本标准对原规定的条文进行的保留、补充、分解、修改、增加等均在条文说明中指明。 ——增加了三个附录是:附录C各类湿式除尘器耗水量指标、附录D袋式除尘器过滤风速、附录E脉冲 喷吹袋式压缩空气耗量。取消了两个附录是:原附录二碎煤机机械除尘抽风量、原附录四本规定用词说 明。 本部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部分起草单位:西北电力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长生、马文濂、刘绍康、王毅、吕文娟、张朝阳、曹永振、曹建、张恒毅、赵 平路、杨平正、臧继忠、张晓江。 1
范
围
本部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煤尘防治设计的基本原则、内容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 单机容量为50MW ~600MW 级机组新建、扩建、改建的燃煤 电厂的煤 尘防治 设计。 50MW级机组容量以下燃煤电厂的煤尘防治设计也可参照使用。600MW级容量以上的新建或扩建燃煤电厂 的煤尘防治设计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部分“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3/48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1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DL 5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 5053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T 5035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21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3
术
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0.1 游离二氧化硅
free silica; free silicon dioxide 固体燃料中单独以晶体状态存在的二氧化硅。 3.0.2 二次扬尘
dust reentrainment 沉积于设备和围护结构表面上的粉尘,在外力作用下重新悬浮于空气中的现象。
3.0.3 粉尘
dust
由自然力或机械力产生的,能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微小颗粒。国际上将粒径小于75µm的固体悬浮物 定义为粉尘。在通风除尘技术中,一般1µm~200µm乃至更大粒径的固体悬浮物均视为粉尘。 3.0.4 除尘
dust removal; dust separation 捕集、分离含尘气流中的粉尘等固体粒子的技术。
3.0.5 防尘
dust control 对于机械、转运中的设备等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采取防止粉尘外逸的措施。 3.0.6 喷雾除尘
spray dust 利用喷水雾加湿物料,减少扬尘量并促进粉尘凝聚、沉降的除尘方式。 3.0.7 除尘器
dust separator 用于捕集、分离悬浮于空气或气体中粉尘粒子的设备。
3.0.8 湿式除尘器
wet dust collector 借含尘气体与液滴或液膜的接触、撞击等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设备。
3.0.9 袋式除尘器
fabric collector 用纤维性滤袋捕集粉尘的除尘器。
3.0.10 电除尘器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由电晕极和集尘极及其他构件组成,在高压电场作用下,使含尘气流中的粒子荷电并被吸引、捕集到 集尘极上的除尘器。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4/48
3.0.11 比电阻
resistivity 粉尘的电阻乘以电流流过的横截面积并除以粉尘层厚度,也称电阻率。
3.0.12 除尘系统
dust removing system 一般情况下指由局部排风罩、风管、通风机和除尘器等组成的,用以捕集、输送和净化含尘空气的机
械排风系统。 3.0.13 含尘浓度
dust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的空气混合物中粉尘的质量含量。 3.0.14 初始浓度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dust 空气过滤器或除尘器入口的含尘浓度。 3.0.15 排放浓度
emission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的排放气体中所含有害物质的质量。
3.0.16 通风
ventilation 为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对某一空间进行换气,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
环境的技术。 3.0.17 自然通风
natural ventilation 在室内外空气温差、密度差和风压作用下实现室内换气的通风方式。 3.0.18 热风幕
warm air curtain 能喷出幕状热气流,用以隔离室内、外空气的交换。也称热空气幕。
3.0.19 喷嘴
spray nozzle 特指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射成分散的细小水滴的元件。
3.0.20 表面水分
surface moisture 附着在煤粒表面,可在空气中自然风干,或在试验室用45℃~50℃烘箱干燥失去的水分。 3.0.21 运煤系统
coal handling system 燃煤经外部交通运输到达电厂后,从卸煤开始(包括贮存),到将粒度合格的煤输送至锅炉煤仓的整 个工艺布置系统。 3.0.22 带式输送机
belt conveyer 由驱动装置、拉紧装置、输送带、中部构架和托辊组成的连续输送散碎物料的机械设备。 3.0.23 缝式煤槽
slot unloading trough 接卸火车来煤的、底部出口为长缝式结构的混凝土煤沟。 3.0.24 叶轮给煤机
impeiler feeder 用于缝式煤槽,沿高架轨道行走,利用叶轮将煤拨到带式输送机上的给煤设备。 3.0.25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5/48
碎煤机
crusher 将燃煤破碎到锅炉制粉系统所需粒度的碎煤设备。
3.0.26 煤筛
coal screen 按筛孔尺寸将煤分成不同粒径的筛分设备。 3.0.27 锁气器
air lock 防止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防止煤粉非正常流动的设备。 3.0.28 卸料车
tripper 用于煤仓配煤,可沿带式输送机金属构架往复移动的机械装置。 3.0.29 导煤槽
skirtboard 将转运点落下的煤导入带式输送机的胶带居中位置,以防煤流偏移导致胶带跑偏的机械设备。 3.0.30 导流挡板
coal flow guard 将偏移的煤流借助机械办法改变流动方向的装置。 3.0.31 煤泥沉淀池
slime sediment 将煤泥水进行分级沉淀处理,并回收煤泥的机械和建筑设施。 3.0.32 集水井
pool 用于蓄积煤泥冲洗水的地坑。 4 4.0.1
总
则
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煤尘防治工程设计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对防尘、除
尘、清扫系统和煤泥水处理及回收系统应进行统一规划。 4.0.2 1
运煤系统煤尘综合防治设计应符合DL 5000的下述标准: 煤尘中含有10%及以上游离二氧化硅时,工作地点空气中含尘浓度不应大于2mg/m 3,呼吸性矽尘
浓度不应大于1mg/m 3。当空气中呼吸性矽尘浓度大于1mg/m 3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除尘系统向室外 排放浓度不应大于60mg/m 3。 2 煤尘中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时,工作地点空气中总含尘浓度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不 应大于 4mg/m 3,短 时间 接触容 许浓 度不 应大于 6mg/m 3,呼 吸性 煤 尘时间 加权 平均容 许浓 度不 应大于 2.5mg/m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不应大于3.5mg/m 3 。当空气中呼吸性煤尘浓度大于2.5mg/m 3 ~3.5mg/m 3 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除尘系统向室外排放浓度不应大于120mg/m 3。 4.0.3 火力发电厂工作场所粉尘浓度限值应符合GBZ 2的要求。 4.0.4 运煤系统在充分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少转运环节,降低煤流落差。运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的 选择、布置和转运过程中的设计应有密闭、防尘和防止煤撒落的措施。 4.0.5
对于表面水分偏低、容易产尘的煤宜进行加湿。加湿水量应避免对运煤系统、制粉系统和锅炉效
率造成不利影响。 4.0.6 运煤系统的栈桥、地下卸煤沟及转运站、碎煤机室、拉紧装置小室、驱动站、圆筒仓、煤仓间带 式输送机层等地面应采用水力清扫。 4.0.7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的设备、管道及带式输送机可利用锅炉房的真空清扫系统进行定期干式清
扫。 4.0.8
运煤系统的煤加湿、除尘和地面清扫用水,宜设置独立的供水系统。应根据电厂实际情况和用水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6/48
点水质要求,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水源。 4.0.9
运煤系统除尘设计,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
工艺流程;
2
燃用煤种;
3
粉尘飞扬程度;
4
煤种的表面水分;
5
当地气象参数。
4.0.10
对运煤系统的地下卸煤沟、隧道及地下转运站等应设置通风设施。
4.0.11
运煤系统的防尘、防火、防爆、防潮及防腐设计,应符合DL 5000、DL 5053及GBZ 1的规定。
4.0.12
除尘设施的防火与防爆措施,应按GB 50019的要求执行。 5
5.1
防
尘
煤加湿
5.1.1
对于表面水分偏低、容易产尘的煤,宜在卸车前和从煤场取回后加湿,使表面水分达到不产尘的
要求。 在确定煤不产尘的表面水分的设计值时,应在综合运煤系统、制粉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锅炉效率前 提下,根据煤的物理特性,经试验或运行经验确定。 当缺少必要的数据时,煤加湿后的表面水分的设计值,可按将煤表面水分提高到8%~10%选取。 5.1.2
煤加湿可采用煤车注水或转运点向带式输送机上的煤喷水等方式,设计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当采用向带式输送机上的煤喷水方式时,喷水点应尽量靠近带式输送机的头部或导料槽处。 5.1.3
当采用注水机对煤加湿时,其注水速度应与卸车设施的出力相适应,供水系统的能力及水压应根
据注水机的技术参数确定,所需注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5.1.3-1) Gxz = ML (d2 – d1) n (5.1.3-2) Grz = ML (d2 – d1) mk 式中: Gxz ——每小时注水量,t/h; Grz ——每日注水量,t/d; ML ——每节车的装煤量,t; d1——煤 的 原 始 表 面 水 分(d1 按 进 厂 煤 的 分 析 数 据 采 用,当 无 分 析 数 据 时,最 低 可 按 3% 估 算),%; d2 ——煤加湿后的表面水分,一般按8%~10%取值; n ——每小时需注水的车皮数; m——每日需注水的车皮数; k ——注水不均匀系数,取k=1.2。 5.1.4
当采用向带式输送机上的煤喷水加湿时所需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Grj = Qr (d2 – d1) (5.1.4-1) (5.1.4-2) Gxj = Qx (d2 – d1)
式中: Gxj——每小时所需水量,t/h; Grj ——每日所需水量,t/d; Qr ——每日运煤量,t/d; Qx ——每小时运煤量,t/h; d1 ——煤的原始表面水分,%; d2 ——煤加湿后的表面水分,%。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5.2
页码,7/48
当多处喷水加湿时,总水量为各点加水量之和。 煤堆喷洒水防尘
5.2.1
贮煤场应设置覆盖整个煤堆面积的喷洒设施,喷洒设施从煤场两侧喷出的水流应在煤堆上空相交
叉。 5.2.2
煤场的喷洒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Gxp = N1qp Grp = mqak
(5.2.2-1) (5.2.2-2)
式中: Grp ——每日喷洒水量,t/d; Gxp——每小时喷洒水量,t/h; qp ——每个喷头的流量,t/h; N1 ——允许的同时开启的喷头数; m ——每日喷洒次数,可取2次~4次; q——喷洒强度,按每次喷洒0.002m 3/m2~0.004m 3/m2,设计时可根据电厂当地的气象条件及全厂水 量平衡情况取值; a——喷洒面积,m2; k——喷洒不均匀系数,取k=1.2。 煤场应分区喷洒,喷头前水压可为0.50MPa~0.70MPa。当煤场过于庞大,每次累计喷洒时间过长时,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供水泵的最大流量可以超过150t/h。 5.2.3
煤场喷水宜采用防尘喷头。喷头的布置方式和数量可根据煤场的面积和煤堆高度、喷头性能、风
力、风向、喷洒强度、布水均匀性诸因素确定。 5.2.4
煤场喷洒水母管的敷设应与煤场设施布置相协调,在喷洒水母管的入口处应加设总的放水阀门
井,连接喷头的支管在地面以上部分应有防冻措施。喷洒系统可采用就地操作,也可采用程序控制。 5.3
密封防尘
5.3.1 在计算缝式煤槽容积时,应留有不小于距拨煤平台800mm~1000mm的余量作为封底煤。 5.3.2
煤槽出口应加设挡煤帘(板),挡煤帘上方应设置悬挂装置。
5.3.3
新建电厂应选用鼓风量较小的碎煤机,碎煤机应有风量调节装置;对扩建电厂,当继续使用已有
鼓风量大的碎煤机时,应对其进行技术改造。 5.3.4
煤筛及碎煤机前后的落煤管、钢煤斗以及各转运点的落煤管连接处,应加填料密封。
5.3.5 当前后带式输送机为垂直交叉布置时,应降低转运点落差,但不宜采用可逆短带式输送机。 5.3.6 5.4
当采用移动带式输送机或卸料车卸煤时,应有落煤口的密封措施。
防止撒煤
5.4.1
转运站的煤流如为横向进入或可能偏心进入下一级带式输送机时,可在进入导煤槽的落煤管端部
加设导流挡板或其他具有纠正煤流功能的设备。 5.4.2
导煤槽的后端应布置在带式输送机最后一组上托辊之前。
5.4.3
带式输送机受料点的导煤槽,其长度应与胶带运行速度相适应。分别按以下两个公式计算,取其
较大值: L≥vt L≥(4~6)B
(5.4.3-1) (5.4.3-2)
式中: v——输送带速度,m/s; B——输送带宽度,m; t=2s。 导煤槽与胶带之间密封用的橡胶板,宜按导煤槽总长度整条配制;在需要通过导煤槽回收撒落在地面 上的燃煤时,导煤槽尾部宜有长度不小于500mm带活动盖板的受煤段。如装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则导煤 槽长度还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8/48
5.4.4 在带式输送机的固定受料点安装缓冲托辊,在导煤槽范围内托辊间距宜为300mm~400mm。缓冲 托辊的排列应注意与落煤管、导煤槽的位置相对应。导煤槽两端宜各设一组托辊,主要煤流应落在两组缓 冲托辊之间。 5.4.5
带式输送机头部滚筒处,应装设胶带承载面清扫器,头部漏斗尺寸应能接受清扫下来的积煤,在
尾部滚筒改向前和垂直拉紧装置第一个改向滚筒前(靠头部滚筒一端)的胶带非承载面应装设空段清扫 器。 5.4.6
单向运行的带式输送机承载段上托辊,可选用前倾槽形托辊,每10组上托辊应安装1组自动调心托
辊。 回空段下托辊宜采取平形下托辊和V形下托辊兼用的方式,每5组下托辊应安装1组自动调心托辊。在 靠近头部滚筒的回空段可配用适当数量的具有清扫功能的下托辊。 双向运行的带式输送机,宜采用普通槽形上托辊,上下双向自动调心托辊的设置方法与单向运行的带 式输送机相同。 5.5
卸料点抑尘
5.5.1 当转运点落差大于4m时,落煤管出口宜加设缓冲锁气器、缓冲滚筒或缓冲煤斗。 5.5.2 当采用犁式卸料器卸煤时,其卸料头应装设锁气挡板。 5.5.3 当采用翻车机、螺旋卸车机、链斗卸车机卸煤时,宜选用设备本体上带有喷雾装置的机型。 5.5.4
当煤场设备采用悬臂或门式斗轮堆取料机时,宜选用在设备本体的落煤点处带有喷雾装置的机
型。 5.5.5 5.6
当采用抓斗式或连续式卸船机卸煤时,宜选用在设备本体的落煤点处带有喷雾装置的机型。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制粉装置防尘
5.6.1
储仓式制粉系统,根据需要可设置输粉设施。输粉设备可选用链式输粉机或其他形式的输粉机,
输粉机应具有密封措施,确保本体严密。 当采用合适布置方式使细粉分离器落粉管能向同一台炉相邻的两个煤仓直接供粉时,可不设输粉设 备。 5.6.2 5.6.3
煤粉仓和输粉机构均应装设吸潮管,应按DL/T 5121的要求设计。 落粉管销气器、木屑分离器、插板门和挡板式换向装置的结构,应安全可靠,密封防尘。挡板式
换向装置其内部结构亦应防止产生积粉,关闭时严密不漏。 6 6.1
除
尘
除尘方式的选择
6.1.1
转运站、碎煤机室、煤仓(斗)及圆筒仓等扬尘点,应采用机械除尘、水喷雾降尘方式。
6.1.2
卸煤沟的地上部分,宜采用水喷雾降尘方式。
6.1.3
卸煤沟的地下部分,宜采用水喷雾降尘、机械自动跟踪除尘等方式。
6.1.4
翻车机室扬尘点,宜采用水喷雾降尘方式。
6.2
除尘风量的确定
6.2.1
转运站(包括煤斗下部给煤机采料点)的除尘抽风量,可按下列要求选用。
1
当运煤系统落煤管上不加任何锁气装置时,可参照附录A数据选用;
2
当运煤系统各部位密封较好,落煤管上加装锁气器、导料槽内安装二级橡皮挡帘时,其除尘抽风
量可参照附录A数据的1/3选用。 6.2.2 1
碎煤机的除尘抽风量,可按下列要求选用。 运煤系统不加煤筛时: 1)碎煤机由制造厂家提供鼓风量数据,也可通过计算确定;
2)当运煤系统各部位密封较好,落煤管上加装锁气器、导料槽中吸尘口前不少于安装二级橡皮挡 帘时,其除尘抽风量应按环锤式碎煤机和环锤式碎煤机下落煤管的风量之和选用。其碎煤机下落煤管除尘 风量,可按相同条件(落差、皮带宽度、带速)转运站除尘抽风量选用。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2
页码,9/48
当运煤系统装设煤筛时,其除尘抽风量应按碎煤机和煤筛下落煤管的风量之和选用。其煤筛下的
落煤管除尘风量,可按相同条件(落差、皮带宽度、带速)转运站除尘抽风量选用。 6.2.3 6.3
煤仓(斗)、圆筒仓上部扬尘点的除尘抽风量,可参照附录B数据选用。
除尘设备的选择
6.3.1
除尘器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
含煤尘气体的化学成分、腐蚀性、温度、湿度、流量及含尘浓度;
2
煤尘的化学成分、密度、煤尘的粒径分布、吸水性、粘结性、比电阻、可燃性和爆炸性等;
3
净化后气体的容许排放浓度;
4
除尘器所收集的煤尘回收型式;
5
除尘器的分级效率和总效率;
6
除尘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7
维护管理的繁简程度。
6.3.2
在运煤系统除尘设计中,宜选用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或电除尘器。
6.3.3
湿式除尘器应按下列要求选择。
1
选用湿式除尘器时,应有煤泥水回收和处理措施。湿式除尘器耗水量指标可参照附录C数据选用。
2
保证湿式除尘器的正常运行应有可靠的供水系统。
3 6.3.4 1
当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在0℃以下时,湿式除尘器应设置在室内,并宜设采暖设施。 袋式除尘器应按下列要求选择。 袋式除尘器宜选用大气反吹型袋式除尘器、回转反吹型袋式除尘器或脉冲袋式除尘器等。袋式除
尘器的入口初始浓度宜小于20g/m 3。 2 袋式除尘器的滤料,宜选用强度高、防静电、不粘尘的滤布。 3
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风速应充分根据清灰方式、粉尘特性、滤料特性、入口含尘浓度及设备阻力等
因素,可参照附录D数据选用。 4 6.3.5
当选用脉冲袋式除尘器时,应具备可靠的压缩空气气源。压缩空气耗量可参照附录E数据选用。 电除尘器按适应下列条件选择:
——煤尘比电阻应为10 4Ω·cm~1011Ω·cm; ——煤尘可燃质挥发分应小于46%; ——煤尘的初始浓度不应大于30g/m 3。 6.4 除尘系统设计 6.4.1
当运煤系统为双路皮带(其中一路备用)时,每路皮带宜单独设计一套除尘系统。当两路皮带合
用一套除尘系统时,其风量按一路皮带运行所需风量附加15%~20%的裕度计算,此时吸风管应装设切换 阀门。 6.4.2
对于多层转运站,在条件允许时,各层同时工作的吸风点宜合设一个除尘系统,其除尘风量,应
按其全部吸风点同时工作计算。 6.4.3
煤仓(斗)及圆筒仓宜设置独立的除尘系统。当设置集中式除尘系统时,除尘器应配置两台风
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6.4.4
当煤仓间煤仓(斗)及圆筒仓在不配煤时,除尘系统设计中应定期对煤仓(斗)进行通风。
6.4.5
除尘器收集的煤尘(或煤泥),应设有回收设施。干式除尘器的卸灰设施应有防止二次扬尘的措
施。 6.4.6
除尘系统各并联管段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宜大于10%,当通过调整管径无法达到上述数值时,应
装设调节阀门。 6.4.7
选择除尘风机时,其风机压头应比除尘系统阻力损失计算值附加15%~20%的裕度。
6.4.8
除尘风管的最小风速宜为:
垂直风管,11.00m/s; 倾斜风管,15.00m/s; 水平风管,17.00m/s;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10/48
除尘器后风管的最小风速不宜小于8.00m/s。 6.4.9
吸尘罩位置及罩面风速为:
1
吸尘罩的外边缘到落煤管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皮带宽度;
2
导料槽出口到吸尘罩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皮带宽度的1.5倍;
3
同一条皮带有两个落煤点时,在导料槽上可装设两个吸尘罩;
4
有条件时,皮带机头部、尾部宜设吸尘点;
5
罩面风速可根据煤尘粒度的分布控制在0.50m/s~2.00m/s。
6.4.10
风管荷重不应支撑在风机和除尘器上,除尘设备荷重不应支撑在工艺设备上。
6.4.11
除尘系统风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圆形钢制风管,其接口和焊缝应严密。
2
风管宜垂直或倾斜敷设,倾斜敷设时水平面的夹角应大于45°。小坡度或水平敷设的管段应尽量
缩短,并应采取防止积尘的措施。 3
支管宜从主管的上面或侧面连接;三通管的夹角宜采用15°~45°。
4
在异形管件附近,应设置密封清扫孔。
5
除尘器吸入口前的吸尘风管不宜暗装。
6
除尘系统上的风管应设置必要的测试孔,其位置和数量应符合检测要求。
7
除尘风管的钢板厚度不宜小于2.00mm,异形管件的钢板厚度不宜小于3.00mm。
6.4.12 1
采用湿式除尘器时,其用水量根据除尘器本体的要求确定。 湿式除尘器日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Gr = nmVK
(6.4.12)
式中: Gr——湿式除尘器用水量,m3/d; n——湿式除尘器台数; m——每台湿式除尘器每日换水次数,一般每班换水一次,取m=3; V ——湿式除尘器的水容积,m3; K ——修正系数,推荐值为1.10~1.20。 2
湿式除尘器的反冲洗水管入口压力宜保持在0.10MPa~0.20MPa。
6.4.13
除尘器的排风口应接到室外。
6.4.14
除尘系统应与相应的胶带输送机、犁式卸料器等连锁启停。
6.4.15
当采用电除尘时,与电除尘器配套的风机的电动机应为防爆型。
6.5
喷雾除尘
6.5.1
卸煤沟的地上部分,当设计煤种的表面水分在7%及以上时,可不设喷雾除尘;当设计煤种的表面
水分在7%以下,宜采用喷雾除尘。其水雾应覆盖住全部扬尘面。对应各节车位宜设单独控制的管段及电 磁阀。喷嘴安装位置不应妨碍操作。 6.5.2
卸煤沟的地下部分,在给煤机拨煤口和落煤点导料槽内,宜分别安装喷嘴。水源应能适应给煤机
移动的特点及满足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的要求。 6.5.3 使用翻车机卸煤时,宜采用喷雾除尘,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喷嘴的布置。 1)喷嘴的雾化面应覆盖住全部扬尘面; 2)翻车机前侧,宜布置不少于5排喷嘴,各排喷嘴应交错排列; 3)翻车机后部,宜水平交错布置2排喷嘴; 4)翻车机左、右侧宜交错布置3排喷嘴。
2
翻车机室应设置单独的喷雾水泵间。水泵的扬程应满足喷嘴前压力不低于0.25MPa的要求,水泵入
口应设过滤装置。喷雾水泵不宜频繁启停。 3
喷雾水质按照8.1.1条。冬季宜将部分蒸汽采暖凝结水通入水箱。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11/48
4 喷雾水箱容积根据喷雾水量和补水方式确定,但不宜小于5.00m 3。水箱应设水位计,并设自动调 节水位高度的补充水系统。 6.5.4
喷雾系统每排喷嘴分支管端部应装阀门,喷雾管道坡度宜大于0.3%,在最低点设置放水阀门。
6.5.5 其他扬尘点有导料槽时,喷雾除尘宜按下列要求设置。 1
当导料槽上有除尘系统吸尘点时,宜靠近导料槽出口处装设喷嘴。并在喷嘴两侧加挡水侧板,其
两端侧板加橡胶挡帘。 2
喷嘴前水的压力不低于0.20MPa。
3
喷雾系统应设自动控制。
6.5.6
卸煤、筛煤、给煤及转运设备的喷雾除尘用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6.5.6-1) Gx = Ng Gr = Ngt (6.5.6-2)
式中: Gx ——水喷雾小时用水量,m3/h; Gr ——水喷雾日用水量,m3/d; N——喷嘴数量,个; g——每个喷嘴的喷水量,m3/h; t ——每日喷水的小时数,h/d。 6.6
采暖通风设计
6.6.1
运煤系统的栈桥、地下卸煤沟、转运站、碎煤机室、圆筒仓、煤仓间、拉紧装置小室、驱动站等
采暖、防冻措施等设计,应按DL/T 5035的要求设计。 6.6.2
运煤系统的地下建筑,宜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通风量可按夏季换气次数不小于
每小时15次计算,冬季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不小于每小时5次计算。通风机的电动机应为防爆式。 6.6.3
地下建筑通风的进风口,宜设在室外空气较洁净的地点。
6.6.4
地下卸煤沟内设置凝结水箱和凝结水泵的地点,应设置通风。
6.6.5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当无通向室外的侧窗时,可设置机械排风,换气量按每小时5次设计。煤仓
间带式输送机层不宜设置机械送风和暖风机采暖系统。 6.6.6
通风换气的气流组织应合理,车间内工作地区的风速不宜大于0.50m/s。
6.6.7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翻车机室大门宜设置热空气幕。高于–10℃的地
区,经技术比较后亦可设置热空气幕。热空气幕宜采用双侧送风,不得采用地面送风。 7 7.1
积 尘 的 清 扫
一般规定
7.1.1
运煤栈桥(道)、转运站、碎煤机室、圆筒仓、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拉紧装置小室及驱动站等
建(构)筑物各层地面积尘的清扫,应采用水力清扫。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不宜水冲洗部位的积尘应采用 真空清扫。对于翻车机室的地上部分,宜采用水力清扫。 7.1.2
为方便清洗水的排出,输煤栈桥和栈道的水平长度应尽量缩短,当其超过15m时,宜采用小角度布
置。 7.1.3 为方便地下卸煤沟地面清扫,缝式煤槽宜选用桥式叶轮给煤机。 7.1.4
为减少地面清扫工作,与煤场斗轮堆取料机配合使用的煤场带式输送机,当为折返式布置时,宜
在进入尾部转运站、驱动站前加设犁式卸料器;当采用贯通式布置时,宜在进入头部转运站前加设犁式卸 料器。将堆料时撒落在带面上的煤卸至煤场。 7.1.5
运煤系统转运站及碎煤机室各楼层,在设备布置中,应有将撒落在楼板上的燃煤清扫后经回煤孔
送回系统中的装置。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12/48
7.1.6 运煤建筑物内宜选用不易积尘,便于清扫的采暖散热器。 7.2 水力清扫 7.2.1
采用水力清扫的运煤系统应在各栈桥(道)、转运站、碎煤机室、圆筒仓、煤仓间带式输送机
层、拉紧装置小室及驱动站等建(构)筑物的各层设置数量足够的冲洗接口,保证冲洗水能达到所有应冲 洗的部位。 7.2.2
水力清扫的冲洗水供水量可参照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7.2.2-1) Gx = gxa/t Gr = mgxa (7.2.2-2)
式中: Gx——每小时冲洗水量,m3/h; gx——单位面积每次的冲洗水量(推荐平均值宜为gx = 0.01m 3/m2),m3/m2; a——运煤系统应进行水力冲洗的所有面积,m2; t——每次冲洗时间(一般为0.5h~1h),h; Gr ——每日冲洗水量,m3/d; m ——每日地面冲洗次数。 m值视被运送煤的含水量、输送方式、当地气象条件、水源供给条件等确定。一般取1次~3次。 水力清扫应视建(构)筑物地面坡向有组织地分段进行,用水不能太集中,每小时最大用水量不宜超 过150m3/h。 7.3 真空清扫 7.3.1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应设真空清扫管道系统,对带式输送机层内的运煤设备、封闭式螺旋输粉
机、除尘设施、电缆架构、电气表盘(柜)及管道等不宜水冲洗部位的积尘进行清扫。 7.3.2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的真空清扫宜一台炉设置一套管道系统。
7.3.3
管网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根据吸尘软管长度及其工作半径(10m~15m),确定各吸尘口之间的合理距离。
2
吸尘管道应采用厚壁钢管。
3
从主管接引支管时,宜采用支管接头或Y型接头,支管应从主管的侧面或上部接入,并保证支管中
物料流向与主管中物料流向的夹角不大于15°,支管中物料流向与主管中物料流向成顺流方向。 4
管道中的弯头曲率半径不应小于4倍公称管径。 8
8.1
供 水 和 排 水
水源
8.1.1
运煤系统的用水应有可靠的水源。水力清扫用水、煤场喷洒水宜采用循环水排污水或废水回收
水;加湿及除尘用水可选用循环水排污水或工业用水。 8.1.2
当水力清扫、煤场喷洒采用同一水源时,水力清扫供水系统和煤场喷洒供水系统可分别独立设
置,也可合并采用同一套供水泵及管道系统。当分别设置时,供水量可分别按每小时所需冲洗水量或喷洒 水量确定,每套系统宜设一台备用泵;当合并成一套系统时,供水量宜按每小时所需冲洗水量加喷洒水量 之和确定,供水泵宜设一台备用泵。 加湿及除尘等其他用水应根据系统最不利点所需压力及供水水源的压力来确定是否设加压泵。 8.2
管道设计
8.2.1
运煤系统的冲洗水管宜分段接入运煤系统。
8.2.2
根据所选冲洗水龙带的长度,在室内冲洗水母管上每隔一定距离设冲洗水接口,并设阀门及软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13/48
管,或带阀门的喷枪;接口口径约为DN20~DN25。 8.2.3
冲洗干管流速宜采用1.50m/s~2.50m/s。
8.2.4
冲洗喷头前的压力不宜低于0.20MPa。
8.3
排水
8.3.1
运煤系统室内冲洗水排水应由地漏或明沟收集后排入各分散的集水井内。地漏的集水半径宜小于
12m,地漏上口不宜小于200mm,并应设置铸铁篦子,下端接排水立管(不得采用存水弯),排水立管宜 采用内径不小于150mm的钢管,尽量不采用水平母管,当必须设水平母管时,水平母管的坡度不宜小于 5%,内径不小于DN200。并应尽可能减少转弯。 8.3.2
排水沟、集水井宜设置在运煤系统建筑的底层;排水沟的纵向坡度应大于5‰,排水沟转角处应为
圆弧角。 8.3.3 8.3.4
集水井的设计应使煤泥易于清理及输送。其容积一般不应小于2m 3。 集水井内宜设立式污水泵,将含煤废水输送至煤水沉淀池。污水泵应与水位连锁启停。
8.3.5
含煤废水宜采用单管压力输送方式,分别由各集水井送入煤水沉淀池;当输送管道过多时,可适
当合并,并采用分区分时冲洗方式。压力输送管内流速宜采用1.50m/s~1.80m/s。 8.3.6
寒冷地区的室外含煤废水管道宜埋在冻土深度以下,当不能满足埋深要求时,可采用保温或放
空。 8.4
煤泥水处理
8.4.1
含煤废水应经过处理;其处理深度应根据重复使用和允许排放的水质要求确定。处理系统宜简单
可靠,冲洗排水宜回收利用;当需要向外排放时,排放水水质应按GB 8978的要求。 8.4.2
煤水沉淀池的容积宜按容纳一天的冲洗排水量选取。池型的选择应与处理工艺及清煤泥设施相适
应;处理煤泥水的设备容量应与池调节容积相配。 8.4.3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煤水沉淀池及煤水处理设备宜设在室内,并设采暖装置。
8.4.4
含煤废水处理后的煤泥应回收至煤场。清运方式可选用泥浆泵、螺旋分离输送器或机械清运等;
对于含水量高的煤泥,宜进行脱水或干化。应防止煤泥的二次污染。 9 9.1
建筑防尘防水
运煤系统内墙面、楼(地)面防尘防水
9.1.1 1
运煤系统内墙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运煤系统内墙面应平整、不积尘。内墙面的凸出部分的上表面应做成斜面,并且斜面与水平面的
夹角不应小于60°,内墙角均应做成小圆弧角。 2
地上运煤栈桥、地上(半地下)转运站、碎煤机室的内墙面宜做1.20m~1.80m高的防水水泥砂浆
或瓷砖墙裙。 3 9.1.2
地下运煤遂道、地下卸煤沟、地下转运站、地下煤斗内墙面宜做1.80m高瓷砖(或瓷釉)墙裙。 运煤系统楼(地)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运煤系统楼(地)面应选用平整、光洁、不积尘、易清洗的饰面材料。
2
地上(半地下)转运站、碎煤机室宜采用现浇普通水磨石面层或硬化耐磨地坪材料。
3
运煤栈桥、地下运煤遂道、地下卸煤沟、地下转运站、地下煤斗宜采用1∶2水泥砂浆面层压实赶
光。若运煤栈桥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时,宜设置刚性防水层(若该层兼做找坡层时,则坡度宜大于1%), 现浇结构的混凝土中宜加入适量防水剂。 4 楼(地)面清扫水的汇集,应有明确的方向和集水点。楼(地)面的排水坡度宜为1%~3%,运 煤栈桥、地下运煤遂道、地下卸煤沟宜横向找坡,坡度同楼(地)面。运煤栈桥横向找坡宜坡向胶带机构 架处,地下运煤遂道、地下卸煤沟应坡向纵向排水沟。 5
楼面洞口应设置不小于150mm高的混凝土护沿,管道穿越楼面时洞口处应设置泛水。吊物孔、人
孔的护沿上应设置顶面带有坡度的盖板,门口、楼梯口应设置挡水槛,楼梯口的挡水槛应设置斜坡。 6
变形缝的构造应能防 渗防漏,下行栈桥变 形缝之前宜设置截水沟,地下部分的 变形缝应 按GB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9.2
页码,14/48
50108的要求进行设计。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防尘防水
9.2.1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内墙面宜做1.20m~1.80m高的防水水泥砂浆或瓷砖墙裙。
9.2.2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楼面应平整、不积尘、易冲洗。宜采用普通水磨石面层或硬化耐磨地坪材
料。 9.2.3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水力清扫时,楼面应有防排水设施。若楼板采用现浇钢混凝土板时,宜结构
横向找坡,坡度不宜小于2%,坡向纵向排水沟。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宜加入适量的防水剂。排水沟内排水 口的集水半径宜小于12m,坡度宜大于1%。 9.2.4
楼面洞口应设置150mm高的混凝土护沿,管道穿越楼面时洞口处应设置泛水。门口、楼梯口应设
置挡水槛,楼梯口的挡水槛处尚应设置坡道。 9.2.5
变形缝的构造应能防渗防漏,在变形缝的两侧宜设置挡水斜坡,坡向缝的两侧。 10
10.0.1
电 气 防 尘 防潮
运煤系统煤仓间、各转运站等处的电气盘柜宜布置在单独密闭的小间内,当敞开布置时,电气设
备的防护等级应达到IP54及以上。 10.0.2
运 煤 系 统 敞 开 布 置 的 电 气 设 备 宜 采 用 悬 挂 式,当 采 用 落 地 式 屏(柜)时,应 将 其 基 础 抬 高
200mm。 10.0.3 运煤系统的电缆设施宜采用电缆梯架,每层梯架上应加装盖板,当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电缆排 管方式。 10.0.4
运煤系统电缆竖井留孔应做不低于150mm高的护沿。
10.0.5
对采用运煤集中控制的系统,除尘设备应集中控制;对采用运煤程序控制的系统,除尘设备宜加
入程序控制。 10.0.6
运煤系统的灯具宜选用防尘、防潮、防腐的三防灯具。
10.0.7
运煤系统宜采用交流应急灯作为事故照明。
10.0.8
运煤系统灯具的安装高度应满足现场运行人员定期清扫和维护的需要。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运煤皮带机转运站机械除尘抽风量
运煤皮带机转运站机械除尘抽风量见表A.1。 表A.1 运煤皮带机转运站机械除尘抽风量L 注:表中各符号含义为:B—皮带宽度,m;D—落煤管直径,m3/h;vj—皮带速度,m/s;L1—诱导风量,m3/h。 当运煤系统各部位密封较好,落煤管上加装缓冲锁气器、导料槽内安装二级橡皮挡帘时,其除尘风量可按附录A数据的 1/3选用。
m3/h 落煤管 角度 α
煤的
B = 500
落差
D = 450
H
vj = 1.60
vj = 2.00
vj = 2.50
m
L1
L
L1
L
L1
L
2
365
1090
440
1165
535
1262
3
540
1430
660
1550
805
1695
4
725
1750
880
1905
1075
2100
5
905
2055
1100
2250
1340
2490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55°
60°
页码,15/48
6
1085
2335
1320
2570
1605
2855
7
1270
2630
1540
2900
1880
3240
8
1450
2900
1760
3210
2145
3595
9
1630
3170
1985
3525
2415
3955
10
1815
3435
2205
3825
2690
4310
11
1995
3700
2425
4130
2955
4660
12
2175
3955
2645
4425
3200
5000
13
2355
4205
2860
4710
3485
5335
14
2535
4455
3085
5005
3760
5680
15
2715
4700
3300
5285
4025
6010
2
405
1175
495
1265
600
1370
3
610
1550
740
1680
905
1845
4
815
1900
990
2075
1205
2290
表A.1(续) 落煤管 角度 α
60°
65°
煤的
B = 500
落差
D = 450
H
vj = 1.60
vj = 2.00
vj = 2.50
m
L1
L
L1
L
L1
L
5
1015
2230
1235
2450
1505
2720
6
1220
2550
1485
2815
1810
3140
7
1425
2800
1730
3165
2110
3545
8
1625
3160
1980
3515
2410
3945
9
2775
5425
3410
6060
4115
6765
10
3085
5875
3790
6580
4570
7360
11
3390
6320
4170
7100
5030
7960
12
3700
6760
4545
7605
5485
8545
13
4010
7190
4925
8105
5945
9125
14
4320
7620
5305
8605
6400
9700
15
4625
8045
5685
9105
6855
10275
2
685
2000
840
2155
1010
2325
3
1030
2640
1265
2875
1525
3135
4
1365
3225
1680
3540
2025
3885
5
1710
3790
2100
4180
2535
4615
6
2050
4325
2520
4795
3040
5315
7
2395
4855
2940
5400
3550
6010
8
2735
5365
3360
5990
4050
6680
9
3080
5870
3780
6570
4560
7350
10
3415
6355
4195
7135
5065
8005
11
3760
6845
4620
7705
5575
8660
12
4105
7325
5045
8265
6085
9305
13
4445
7800
5460
8815
6590
9945
14
4790
8270
5885
9365
7100
10580
15
5130
8730
6300
9900
7600
11200
煤的
B = 650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落煤管
落差
页码,16/48
D = 600 vj = 1.60
vj = 2.00
vj = 2.50
角度
H
α
m
L1
L
L1
L
L1
L
2
550
1370
675
1885
315
1995
3
820
1865
1010
2055
1220
2265
55°
表A.1(续) 落煤管 角度 α
55°
60°
65°
煤的
B = 650
落差
D = 600
H
vj = 1.60
vj = 2.00
vj = 2.50
m
L1
L
L1
L
L1
L
4
1100
2765
1350
3015
1630
3295
5
1370
3235
1685
3550
2035
3900
6
1645
3685
2020
4060
2440
4480
7
1925
4130
2360
4565
2850
5055
8
2195
4550
2695
5050
3255
5610
9
2475
4975
3040
5540
3665
6156
10
2750
5385
3380
6015
4080
6725
11
3025
5970
3715
6480
4480
7245
12
3295
6185
4050
6940
4885
7775
13
3570
6575
4385
7390
5290
8295
14
3845
6965
4725
7845
5700
8820
15
4120
7350
5060
8290
6105
9335
2
615
1865
755
2005
915
2165
3
925
2455
1135
2665
1370
2900
4
1235
3000
1515
3280
1830
3595
5
1540
3510
1895
3865
2285
4255
6
1850
4010
2275
4435
2740
4900
7
2160
4490
2650
4980
3200
5530
8
2465
4960
3030
5525
3655
6150
9
2775
5425
3410
6060
4115
6765
10
3085
5875
3790
6580
4570
7360
11
3390
6320
4170
7100
5030
7960
12
3700
6760
4545
7605
5485
8545
13
4010
7190
4925
8105
5945
9125
14
4320
7620
5305
8605
6400
9700
15
4625
8045
5685
9105
6855
10275
2
685
2000
840
2155
1010
2325
3
1030
2640
1265
2875
1525
3135
4
1365
3225
1680
3540
2025
3885
5
1710
3790
2100
4180
2535
4615
6
2050
4325
2520
4795
3040
5315
表A.1(续)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落煤管 角度
煤的
B = 650
落差
D = 600
65°
落煤管 角度 α
55°
60°
vj = 1.60
H
α
页码,17/48
vj = 2.00
vj = 2.50
m
L1
L
L1
L
L1
L
7
2395
4855
2940
5400
3550
6010
8
2735
5365
3360
5990
4050
6680
9
3080
5870
3780
6570
4560
7350
10
3415
6355
4195
7135
5065
8005
11
3760
6845
4620
7705
5575
8660
12
4105
7325
5045
8265
6085
9305
13
4445
7800
5460
8815
6590
9945
14
4790
8270
5885
9365
7100
10580
15
5130
8730
6300
9900
7600
11200
煤的
B = 800
落差
D = 700 vj = 1.60
H
vj = 2.00
vj = 2.50
vj = 3.15
m
L1
L
L1
L
L1
L
L1
L
2
845
2390
1035
2580
1255
2800
1560
3105
3
1260
3150
1545
3435
1875
3765
2330
4220
4
1685
3860
2070
4245
2505
4680
3120
5295
5
2105
4545
2580
5020
3125
5565
3895
6335
6
2520
5185
3095
5760
3745
6410
4665
7330
7
2945
5830
3615
6500
4380
7265
5455
8340
8
3365
6445
4130
7210
5000
8080
6225
9305
9
3790
7060
4650
7920
5635
8905
7015
10285
10
4215
7660
5175
8620
6265
9710
7805
11250
11
4630
8245
5685
9300
6885
10500
8585
12200
12
5050
8825
6200
9975
7505
11280
9350
13125
13
5465
9395
6710
10640
8125
12055
10120
14050
14
5890
9965
7235
11310
8760
12835
10910
14985
15
6310
10530
7745
11965
9380
13600
11685
15905
2
945
2575
1160
2790
1405
3035
1750
3380
3
1415
3415
1740
3740
2105
4105
2625
4625
4
1890
4195
2320
4625
2810
5115
3500
5805
表A.1(续) 落煤管 角度 α
煤的
B = 800
落差
D = 700
H
vj = 2.00
vj = 1.60
vj = 2.50
vj = 3.15
m
L1
L
L1
L
L1
L
L1
L
5
2360
4940
2900
5480
3510
6090
4375
6955
6
2835
5655
3480
6300
4215
7035
5250
8070
7
3305
6355
4060
7110
4915
7965
6125
9175
8
3780
7040
4640
7900
5620
8880
7000
10260
9
4250
7715
5220
8635
6320
9785
7875
11340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60°
65°
落煤管 角度 α
55°
页码,18/48
10
4725
8370
5800
9415
7025
10670
8750
12395
11
5195
9025
6380
10210
7725
11555
9625
13455
12
5670
9670
6960
10960
8430
12430
10500
14500
13
6140
10300
7540
11700
9130
13290
11375
15535
14
6615
10930
8120
12435
9835
14150
12250
16565
15
7085
11555
8700
13170
10535
15005
13125
17595
2
1085
2805
1285
3005
1555
3275
1940
3660
3
1635
3735
1935
4035
2340
4440
2915
5015
4
2175
4605
2570
5000
3115
5545
3875
6305
5
2725
5445
3220
5940
3900
6620
4855
7575
6
3260
6035
3855
6830
4670
7645
5815
8790
7
3810
7025
4505
7720
5455
8670
6795
9010
8
4350
7785
5140
8575
6225
9660
7755
11190
9
4900
8545
5790
9435
7010
10655
8730
12375
10
5440
9280
6125
10265
7780
11620
9695
13535
11
5985
10015
7075
11105
8570
12600
10670
14700
12
6535
10745
7720
11930
9355
13565
11650
15460
13
7075
11460
8360
12740
10125
14510
12610
16995
14
7625
12175
9005
13555
10910
15460
13590
18140
15
8160
12870
9645
14355
11680
16390
14550
19260
煤的
B = 1000
落差 H
D = 800 vj = 1.60
vj = 2.00
vj = 2.50
vj = 3.15
m
L1
L
L1
L
L1
L
L1
L
2
1035
2930
1265
3160
1535
3430
1830
3725
3
1545
3865
1895
4215
2290
4610
2735
5055
表A.1(续) 落煤管 角度 α
55°
煤的
B = 1000
落差
D = 800
H
vj = 1.60
vj = 2.00
vj = 2.50
vj = 3.15
m
L1
L
L1
L
L1
L
L1
L
4
2070
4740
2535
5205
3070
5740
3660
6330
5
2580
5575
3160
6155
3825
6820
4565
7560
6
3090
6360
3785
7055
4585
7855
5475
8745
7
3615
7155
4425
7965
5360
8900
6400
9940
8
4125
7905
5050
8830
6120
9900
7305
11085
9
4650
8660
5695
9705
6895
10905
8230
12240
10
5170
9400
6335
10565
7670
11900
9155
13385
11
5685
10125
6960
11400
8430
12870
10060
14500
12
6195
10825
7585
12215
9185
13815
10965
15595
13
6705
11525
8210
13030
9946
14765
11870
16690
14
7230
12225
8855
13850
10720
15715
12975
17970
15
7740
12920
9480
14660
11480
16660
11705
16885
2
1160
3165
1420
3425
1720
3725
2050
4055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60°
65°
页码,19/48
3
1740
4195
2130
4585
2580
5035
3080
5535
4
2320
5150
2840
5670
3440
6270
4105
6935
5
2900
6065
3550
6715
4300
7465
5130
8295
6
3475
6940
4260
7725
5160
8625
6155
9620
7
4055
7795
4970
8710
6020
9760
7185
10925
8
4635
8640
5680
9685
6880
10885
8210
12215
9
5215
9465
6390
10640
7735
11985
9235
13485
10
5795
10265
7100
11570
8595
13065
10260
14730
11
6375
11075
7810
12510
9455
14155
11290
15990
12
6955
11865
8520
13430
10315
15225
12315
17225
13
7535
12640
9230
14335
11175
16280
13340
18445
14
8115
13415
9940
15240
12035
17335
14365
19665
15
8695
14180
10650
16135
12895
18380
15395
20880
2
1285
3185
1570
3470
1905
3805
2275
4175
3
1930
4510
2365
4945
2865
5445
3420
6000
4
2570
5555
3145
6130
3810
6795
4545
7530
5
3215
6550
3940
7275
4770
8145
5695
9030
6
3855
7510
4720
8375
5715
9370
6820
10470
表A.1(续) 落煤
煤的
B = 1000
管
落差
D = 800
角度
H
α
m
L1
L
L1
L
L1
L
L1
L
7
4500
8440
5510
9450
6675
10615
7970
11910
8
5135
9435
6290
10500
7620
11830
9095
13305
9
5785
10260
7085
11560
8580
13055
10240
14715
10
6420
11135
7865
12580
9525
14240
11370
16085
11
7070
12015
8660
13605
10485
15430
12515
17460
12
7715
12885
9450
14620
11445
16615
13660
18830
13
8355
13735
10230
15610
12390
17770
14790
20170
14
9000
14580
11025
16605
13350
18930
15935
21515
15
9640
15420
11805
17585
14295
20075
17065
22845
65°
vj = 1.60
vj = 2.00
煤 落煤
的
管
落
角度
差
α
H
vj = 2.50
vj = 3.15
B = 1200 D = 900 vj = 1.60
vj = 2.00
vj = 2.50
vj = 3.15
vj = 4.0
m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2
1315
3675
1565
3925
1950
4310
2325
4685
2760
5020
3
1965
4855
2335
5225
2915
5805
3480
6370
4125
7015
4
2625
5855
3130
6360
3900
7130
4655
7885
5520
8750
5
3275
7010
3900
7635
4865
8600
5805
9540
6885
10620
6
3925
8005
4675
8755
5830
9910
6955
11035
8250
12330
7
4590
9005
5465
9880
6815
11230
8135
12550
9645
14060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55°
60°
页码,20/48
8
5240
9950
6240
10950
7780
12490
9285
13995
11010
15720
9
5905
10905
7030
12030
8765
13765
10460
15460
12405
17405
10
6565
11835
7820
13090
9750
15020
11640
16910
13800
19070
11
7215
12745
8595
14125
10715
16145
12790
18325
15150
20680
12
7885
13660
9365
15140
11680
17455
13940
19715
16525
22300
13
8515
14525
10140
16150
12645
18655
15090
21101
17890
23900
14
9180
15415
10930
17160
13630
19860
16270
22500
19285
25515
15
9830
16285
11705
18160
14595
21050
17420
23875
20650
27105
2
1470
3970
1755
4255
2185
4685
2610
5110
3095
5595
3
2210
5270
2630
5690
3280
6340
3915
6975
4640
7700
4
2945
6470
3505
7030
4370
7895
5220
8745
6185
9710
5
3680
7620
4380
8320
5465
9405
6520
10460
7735
11675
表A.1(续) 煤 落煤
的
管
落
角度
差
α
H
60°
65°
B = 1200 D = 900 vj = 1.60
vj = 2.00
vj = 2.50
vj = 3.15
vj = 4.0
m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6
4415
8735
5260
9580
6560
10880
7825
12145
9280
13600
7
5150
9815
6135
10800
7650
12315
9130
13795
10825
15490
8
5890
10880
7010
12000
8745
13735
10435
15425
12375
17365
9
6625
11925
7890
13190
9835
15135
11740
17040
13920
19220
10
7360
12940
8765
14345
10930
16510
13045
19625
15465
21045
11
8095
13955
9640
15500
12025
17885
14350
20210
17010
22870
12
8835
14955
10520
16640
13115
19235
15655
21775
18560
24680
13
9570
16330
11395
17750
14210
20570
16960
23320
20105
26465
14
10305
16910
12270
18875
15305
21910
18265
24870
21650
28255
15
11040
17880
13150
19990
16395
23235
19570
26415
23200
30040
2
1630
4260
1940
4570
2420
5050
2890
5520
3425
6055
3
2455
5675
2920
6140
3645
6865
4350
7570
5155
8375
4
3260
6980
3885
7605
4845
8565
5780
9500
6855
10575
5
4085
8245
4865
9025
6065
10225
7240
11400
8580
12740
6
4895
9445
5825
10375
7265
11815
8670
13220
10280
14830
7
5715
10630
6805
11720
8485
13400
10130
15045
12010
16925
8
6525
11775
7770
13020
9685
14935
11560
16810
13705
18955
9
7345
12925
8750
14330
10910
16490
13020
18600
15435
21015
10
8155
14030
9710
15585
12110
17985
14450
20325
17135
23010
11
9555
15725
10690
16860
13330
19500
15910
22080
18860
25030
12
9800
16245
11670
18115
14555
21000
17370
23815
20590
27035
13
10610
17315
12635
19340
15755
22460
18800
25505
22290
28995
14
11430
18390
13610
20570
16795
23755
20260
27220
24020
30980
15
12240
19445
14575
21780
18175
25380
21690
28895
25715
32920
煤
B = 1400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落煤 管 角度 α
55°
的
页码,21/48
D = 1000
落 差 H
vj = 1.60
vj = 2.00
vj = 2.50
vj = 3.15
vj = 4.0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2
1655
4560
2030
4935
2455
5360
2935
5840
3475
6380
3
2475
6035
3030
6590
3670
7230
4385
7945
5195
8755
4
3310
7410
4055
8155
4915
9015
5865
9965
6955
11055
m
表A.1(续) 煤 落煤
的
管
落
角度
差
α
H
55°
60°
65°
B = 1400 D = 1000 vj = 1.60
vj = 2.00
vj = 2.50
vj = 3.15
vj = 4.0
m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5
4130
8725
5060
9655
6130
11045
7315
11910
8670
13265
6
4950
9975
6060
11085
7345
12370
8765
13790
10390
15415
7
5785
11220
7090
12525
8585
14020
10250
15685
12150
17585
8
6605
12410
8090
13895
9800
15605
11700
17505
13870
19675
9
7440
13600
9115
15275
11045
17205
13185
19345
15625
21785
10
8280
14770
10140
16630
12285
18775
14665
21155
17385
23875
11
9095
15905
11145
17955
13500
20310
16115
22925
19100
25910
12
9915
17025
12150
19260
14715
21825
17570
24680
20820
27930
13
10735
18135
13150
20550
15930
23330
19020
26420
22540
29940
14
11570
19250
14175
21855
17170
24850
20500
28180
24300
31980
15
12390
20340
15180
23130
18385
26335
21950
29900
26015
33965
2
1855
4935
2275
5355
2755
5835
3285
6365
3895
6975
3
2785
6550
3410
7175
4130
7895
4930
8595
5845
9605
4
3710
8050
4545
8885
5510
9850
6575
10915
7795
12135
5
4640
9500
5685
10545
6885
11745
8220
13080
9740
14600
6
5565
10885
6820
12140
8260
13580
9865
15185
11690
17010
7
6495
12240
7955
13700
9640
15385
11505
17250
13640
19385
8
7425
13575
9095
15245
11015
17165
13150
19300
15585
21735
9
8350
14875
10230
16755
12395
18910
14795
21320
17535
24060
10
9280
16150
11365
18235
13770
20640
16440
23310
19485
26355
11
10205
17420
12505
19720
15145
22360
18085
25300
21435
28650
12
11135
18725
13640
21180
16525
24065
19725
27265
23380
30920
13
12065
19905
14780
22620
17900
25740
21370
29210
25330
33170
14
12900
21125
15915
24050
19280
27415
23015
31150
27280
35415
15
13920
22340
17050
25470
20655
29075
24660
33080
29225
37045
2
2055
5295
2520
5760
3050
6290
3640
6880
4315
7555
3
3095
7060
3790
7755
4590
8555
5480
9445
6495
10460
4
4110
8695
5035
9620
6100
10685
7285
11870
8635
13220
5
5145
10270
6310
11435
7640
12765
9120
14245
10810
15935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22/48
6
6170
11775
7555
13160
9155
14760
10925
16530
12950
18555
7
7205
13255
8825
14875
10690
16740
12765
18815
15130
21180
表A.1(续) 煤 落煤
的
管
落
角度
差
α
H
65°
B = 1400 D = 1000 vj = 1.60
vj = 2.00
vj = 4.0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8
8225
14695
10075
16545
12205
18675
14570
21240
17270
23740
9
9260
16130
11345
18215
13745
20615
16405
23275
19445
26315
10
10280
17520
12595
19835
15255
22495
18210
25450
21585
28825
11
11315
18910
13865
21460
16795
24390
20050
27645
23765
31360
12
12355
20295
15135
23075
18335
26275
21885
29825
25940
33880
13
13375
21635
16385
24645
19845
28105
23690
31950
28080
36340
14
14410
22980
17655
26225
21385
29955
25530
34100
30260
38835
15
15430
24300
18900
27770
22895
31765
27335
36205
32395
41265
落煤
的
管
落
角度
差
α
H
60°
vj = 3.15
m
煤
55°
vj = 2.50
B = 1600 D = 1100 vj = 2.0
vj = 2.5
vj = 3.15
vj = 4.0
vj = 4.5
m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2
2492
5906
2936
6350
3500
6915
4134
7549
4302
7716
3
3721
7908
4377
8564
5219
9406
6180
10367
6449
10636
4
4971
9919
5869
10817
6981
11929
8166
13114
8464
13412
5
6202
11600
7316
12715
8709
14107
10314
15712
10763
16161
6
7433
13343
8766
14677
10437
16348
12356
18266
12884
18794
7
8705
15093
10246
16634
12201
18589
14459
20847
15100
21489
8
9925
16755
11695
18526
13928
20758
16507
23337
17241
24072
9
11183
18429
13188
20433
15703
22948
18592
25837
19397
26643
10
12442
20073
16227
23858
17455
25086
20690
28321
21615
29246
11
13675
21682
16114
24121
19182
27189
22752
30759
23788
31795
12
14917
23275
17563
25921
20923
29281
24781
33139
25864
34222
13
16137
24837
19012
27712
22650
31350
26830
35529
28006
36706
14
17396
26435
20490
29529
24402
33441
28927
37966
30223
39261
15
18629
28033
21940
31345
26130
35534
30956
40361
32321
41726
2
2961
6584
3292
6915
3906
7528
4632
8255
4842
8464
3
4184
8607
4926
9439
5864
10288
6955
11379
7271
11694
4
5577
10679
6583
11685
7823
12925
9281
14383
9705
14807
5
6983
12705
8217
13940
9791
15514
11586
17308
12080
17802
6
8367
14622
9853
16108
11751
18006
13912
20166
14513
20768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23/48
表A.1(续) 煤 落煤
的
管
落
角度
差
α
H
60°
65°
B = 1600 D = 1100 vj = 2.0
vj = 2.5
vj = 4.0
vj = 4.5
m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7
9760
16515
11509
18264
13697
20452
16237
22993
16966
23721
8
11082
18319
13143
20379
15656
22893
18541
25778
19350
26587
9
12551
20221
14800
22470
17615
25285
20867
28537
21784
29454
10
13944
22020
16434
24510
19575
27650
23192
31268
24217
32293
11
1351
23832
18070
26551
21534
30016
25519
34001
26653
35134
12
16736
25716
19726
28706
23480
32460
27822
36801
29053
38033
13
18412
27491
21361
30710
25438
34787
30149
39498
31493
40842
14
19534
29300
23009
32774
27398
37163
32475
42241
33926
43691
15
20919
30815
24652
34549
29357
39254
34778
44675
36309
46205
2
3098
6908
3642
7452
4335
8145
5135
8945
5561
9370
3
4648
9310
5475
10137
6521
11183
7727
12389
8011
12673
4
6175
11568
7275
12669
8675
14068
10271
15665
10651
16044
5
7745
13773
9116
15145
10852
16880
12863
18891
13333
19361
6
9273
15865
10930
17522
13006
19598
15412
22004
15983
22575
7
10830
17940
12761
19872
15197
22308
18007
25118
15876
22987
8
12362
19974
14572
22184
17350
24962
20560
28172
21323
28935
9
13919
21995
16405
24481
19528
27604
23143
31219
24000
32076
10
15460
23978
18206
26724
21682
30200
25687
34205
26639
35157
11
17018
25945
20044
28971
23870
32797
28292
37218
29340
38267
12
18574
27925
21881
31232
26049
35399
30874
40225
32017
41368
13
20109
29824
23680
33395
28203
37918
33417
43132
34655
44370
14
21674
31757
25842
35925
30394
40477
36012
46095
37343
47426
15
23192
33619
27321
37748
32545
42972
38553
48980
39972
50399
煤 落煤
的
管
落
角度
差
α
H
55°
vj = 3.15
B = 1800 D = 1200 vj = 2.0
vj = 2.5
vj = 3.15
vj = 4.0
vj = 4.5
m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2
2993
7044
3525
7592
4068
8135
4791
8857
4916
8983
3
4472
9441
5083
10063
6048
11027
7161
12141
7353
12333
4
5692
11698
6825
12830
8095
14101
9313
15319
9552
15558
5
7445
13845
8504
14904
10102
16502
11951
18350
12284
18684
表A.1(续) 煤 落煤
的
管
落
B = 1800 D = 1200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角度
差
α
H
60°
65°
vj = 2.5
vj = 3.15
vj = 4.0
vj = 4.5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6
8943
15957
10188
17202
12109
19123
14316
21330
15031
22045
7
10459
18036
11907
19484
14149
21727
16762
24339
17366
24944
8
11915
20025
13591
21701
16152
24262
19137
27246
19831
27941
9
13427
22027
15335
23935
18221
26821
21550
30149
22301
30901
10
14939
23994
16738
25793
20240
29295
23988
33043
24862
33917
11
16419
25920
18691
28192
22244
31744
26408
35908
27395
36896
12
17924
27839
20413
30328
24276
34191
28735
38650
29750
39665
13
19379
29700
22096
32417
26280
36601
31112
41433
32216
42537
14
20892
31626
23811
34545
28299
39033
33549
44283
34774
45508
15
22370
33591
25495
36715
30303
41523
35888
47108
37170
48390
2
3654
7954
3832
8132
4520
8820
5365
9665
5563
9863
3
5023
10268
5720
10965
6795
12040
8063
13308
8362
13607
4
6697
12750
7660
13712
9068
15120
10766
16818
11170
17223
5
8394
15193
9551
16349
11363
18161
13424
20222
13881
20680
6
10045
17467
11443
18865
13638
21060
16128
23550
16688
24110
7
11719
19735
13380
21395
15886
23901
18831
26846
19512
27527
8
13202
21793
15271
23862
18160
26751
21488
30079
22244
30836
9
15069
24167
17209
26307
20433
29531
24190
33288
25050
34149
10
16742
26322
19100
28680
22707
32287
26894
36474
27858
37438
11
18441
28053
20991
31053
24980
35042
29599
39661
30669
40731
12
20095
30808
22929
33642
27229
37942
32253
42966
33411
44124
13
21794
33025
24673
35904
29501
40732
34960
46191
36228
47459
14
23464
35150
26739
38425
31775
43461
37664
49350
39038
50724
15
25115
37019
28651
40556
34049
45953
40317
52221
41753
53658
2
3497
8018
3816
8337
4839
9360
5954
10475
6166
10687
3
5214
10745
5720
11251
7560
13091
8958
14489
9280
14811
4
6927
13329
7597
13999
10064
16466
10555
16957
12318
18720
5
8701
15856
9533
16687
12580
19735
14914
22068
15456
22611
6
10422
18245
11443
19266
15084
22907
17868
25691
18601
26425
7
12167
20601
13357
21791
17627
26061
20879
40687
21629
30063
8
13883
22920
15258
24295
20128
29165
23847
32884
24708
33745
m
55°
vj = 2.0
页码,24/48
表A.1(续) 煤 落煤
的
管
落
角度
差
α
H
B = 1800 D = 1200 vj = 2.0
vj = 2.5
vj = 4.0
vj = 3.15
vj = 4.5
m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9
15629
25209
17163
26743
22646
32226
26833
36413
27802
37383
10
17380
27492
19046
29158
25152
35264
29779
39891
30841
40954
11
19127
29715
20971
31559
27686
38274
32813
43401
34005
44593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65°
12
20871
31967
22885
33981
30205
41301
35800
46896
37100
48197
13
22597
34127
24758
36288
32710
44240
38742
50272
40133
51663
14
24373
36343
26929
38899
35251
47221
41755
53725
43255
55225
15
26052
38422
28570
40940
37751
50121
44698
57068
46288
58659
煤 落煤
的
管
落
角度
差
α
H
55°
60°
页码,25/48
B = 2000 D = 1300 vj = 2.0
vj = 2.5
vj = 3.15
vj = 4.0
vj = 4.5
m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2
3536
8265
3897
8626
4620
9349
5423
10152
5469
10198
3
5286
11119
5770
11603
6843
12676
8104
13937
8183
14016
4
7031
14193
7761
14923
9168
16330
10331
17493
10455
17617
5
8788
16264
9664
17140
11444
18920
13524
21000
13640
21117
6
10575
18776
11577
19778
13721
21922
16199
24400
17153
25354
7
12358
21214
13529
22385
16025
24881
19679
28535
19472
28328
8
14066
23552
15442
24928
18295
27781
21672
31158
22238
31724
9
15853
25909
17436
27492
20652
30708
24397
34453
24995
35052
10
17639
28225
18584
29170
22920
33509
27166
37752
27879
38465
11
19387
30493
21188
32294
25191
36297
29947
41053
30770
41876
12
21180
32769
23197
34786
27511
39100
32547
44136
32668
44258
13
22885
34949
25107
37171
29783
41847
35241
47305
36131
48195
14
24674
37231
27053
39610
32052
44609
38007
50564
39021
51579
15
26418
39599
28965
42146
34323
47504
40638
53819
41673
54854
2
4447
9473
4624
9650
4790
9816
6069
11095
6230
11257
3
5930
12058
6493
12621
7688
13816
9129
15257
9376
15504
4
7908
14982
8717
15791
10264
17338
12201
19275
12537
19612
5
9925
17882
10853
18810
12882
20839
15190
23147
15548
23505
6
11859
20535
12991
21667
15461
24137
18262
26938
18708
27385
7
13836
23206
15211
24581
17995
27365
21334
30704
23063
32434
表A.1(续) 煤 落煤
的
管
落
角度
差
α
H
60°
B = 2000 D = 1300 vj = 2.0
vj = 2.5
vj = 3.15
vj = 4.0
vj = 4.5
m
L1
L
L1
L
L1
L
L1
L
L1
L
8
15448
25497
17347
27396
20573
30622
24322
34371
24926
34975
9
17791
28436
19568
30213
23149
33794
27391
38036
28084
38729
10
19766
30963
21704
32901
25727
36924
30463
41660
31244
42441
11
21787
33548
23840
35601
28303
40064
33537
45298
34410
46172
12
23727
36312
26059
38644
30840
43425
36521
49106
37458
50044
13
25746
39020
28431
41705
33413
46687
39599
52873
40632
53906
14
27718
41484
30380
44146
35991
49757
42672
56438
43799
57565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65°
页码,26/48
15
29657
43561
32557
46461
38569
52473
45651
59555
46809
60713
2
3855
9140
4703
9988
5696
10981
6242
11527
6591
11877
3
5668
12134
6861
13327
8559
15025
10142
16608
10498
16964
4
7523
15002
9321
16800
11404
18883
13470
20949
13908
21387
5
9479
17845
11409
19775
14224
22590
16889
25255
17501
25868
6
11348
20496
13669
22817
17086
26234
20234
29382
21164
30313
7
13243
23099
16267
26123
19967
29823
23647
33503
24464
34321
8
15103
25673
18772
29342
22809
33379
26991
37561
27964
38535
9
16998
28197
20502
31701
25649
36848
30388
41587
31454
42653
10
18930
30757
23097
34924
28496
40323
33721
45548
34868
46695
11
20829
33203
25620
37994
31367
43741
37176
49550
38494
50868
12
22719
35711
28116
41108
34206
47198
40548
53540
41987
54980
13
24601
38084
30570
44053
37053
50536
43871
57354
45387
58871
14
26559
40558
32563
46562
39932
53931
47287
61286
48930
62929
15
28348
42804
34945
49401
42771
57227
50618
65074
52345
66802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煤斗机械除尘抽风量 煤斗机械除尘抽风量见表B.1。 表B.1
煤斗机械除尘抽风量 m3/h 卸煤方式
皮带宽度
皮带速度
mm
m/s
撒煤车
犁煤器
500
1.6
1700
1100
650
1.6
2500
1600
1.6
3300
2400
2.0
3700
2600
2.0
4800
3900
2.5
5400
4400
1200、1400、1600、
2.0
5900
4900
1800、2000
2.5
6800
5600
800
1000
注1:煤堆积密度 ρ = 1t/m 3。 注2:引风面积。 撒煤车:煤篦子除落煤管部分敞开外,其余全部封闭,并按两边同时卸煤的方式设置。 犁煤器:按两个卸煤口净面积的1/3选取。 引风速度:1m/s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各类湿式除尘器耗水量指标 各类湿式除尘器耗水量指标见表C.1。 表C.1 湿式除尘器形式 喷淋式洗涤器
各类湿式除尘器耗水量指标
kg/m3
耗水量指标q 0.4~2.7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
页码,27/48
0.02~0.075
鼓泡式除尘器、水浴式除尘器
0.1~0.3
冲激式除尘器
0.12
泡沫除尘器
0.15~0.3
文氏管(中、低压)
0.15~0.6
文氏管(高压)
0.2~0.8
注:表中耗水量指标q为各类湿式除尘器每立方米风量的耗水量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袋式除尘器过滤风速 表D.1
袋式除尘器过滤风速 常用过滤风速
粉尘种类
m/min
煤
振打式
脉冲式
反吹式
0.80~0.90
2.40~3.0
0.30~0.40
注1:表中所列数据是以各物质的一般粒径、形状特性和低、中等含尘量为基础。 注2:在同样工作条件下,脉冲喷吹方式允许较高过滤风速,而机械振打和反吹方式允许的过滤风速 则依次降低。 注3:粉尘特性中对袋式除尘器允许的过滤风速有影响的主要是粒度、密度、温度、黏性等。一般粒 度越低,密度越小,黏性越大的粉尘,清灰越难,允许的过滤风速越小。 注4:滤料上粉尘的堆积负荷m是时间的函数,入口含尘浓度越高,则m增长越快,清灰也就越频繁。 为了使清灰不致过于频繁,当入口含尘浓度高时,允许的过滤风速应低些。通常,各类袋式除尘器允 许的过滤风速都是在一定的入口含尘浓度下(20g/m 3或15g/m 3)得出的。 注5:滤料特性,如纺织滤料的空隙率为30%~60%毡类滤料的空隙率可以达至70%~80%,因而在 过滤速度相同时,气体穿过毡类滤料的实际速度只有纺织滤料的1/2左右;同时,毡类滤料的孔隙细而 弯曲,具有比纺织滤料高得多的除尘效率,因而允许采用较高的过滤速度。 注6:各种袋式除尘器所推荐的过滤风速都是以维持一定的设备阻力为前提。通常,脉冲型为1200Pa ~1500Pa,回转反吹型为800Pa~1500Pa。选用时,若希望设备阻力低于规定值,则过滤风速亦应低于 推荐值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脉冲喷吹袋式压缩空气耗量 脉冲喷吹袋式压缩空气耗量见表E.1。 表E.1
脉冲喷吹袋式压缩空气耗量
处理风量
喷吹空气量
m3/h
m 3/min
3240~4320
0.07~0.15
3240~4320
0.07~0.15
4950~6480
0.11~0.22
8480~8630
0.15~0.3
8100~10890
0.18~0.37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9720~12900
0.22~0.44
11300~15100
0.25~0.5
12900~17300
0.29~0.58
14600~19400
0.33~0.66
16200~21600
0.37~0.73
页码,28/48
注1:喷吹压力为6kg/cm 2~7kg/cm2。 注2:滤料为尼毛特2号。 注3:喷吹空气中已考虑附加系数。 注4:当采用涤纶208或其他滤料时,可根据制造厂实际压缩空气耗量来确定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 技 术 规 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条 文 说 明
目 4
总则
5
防尘
6
7
5.1
原煤加湿
5.2
煤堆喷洒水防尘
5.3
密封防尘
5.4
防止撒煤
5.5
卸料点抑尘
5.6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制粉装置防尘
次
除尘 6.1
除尘方式的选择
6.2
除尘风量的确定
6.3
除尘设备的选择
6.4
除尘系统设计
6.5
喷雾除尘
6.6
采暖通风设计
积尘的清扫 7.1
一般规定
7.2
水力清扫
7.3
真空清扫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8
9
10
页码,29/48
供水和排水 8.1
水源
8.2
管道设计
8.3
排水
8.4
煤泥水处理
建筑防尘防水 9.1
运煤系统内墙面、楼(地)面防尘防水
9.2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防尘防水
电气防尘防潮
4
4.0.1
总
则
系原暂行规定第1.0.3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本条文确定了煤尘防治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我们知道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是电厂煤尘污染最严重的场所。入厂煤进入电厂直至送入主厂房锅炉煤 仓中,要经过卸、运、存、取、破碎、配煤几个生产环节。在这些生产过程中,煤每次在转运过程中都将 有大量煤尘产生和扩散。煤尘的污染程度大小,不仅与煤的种类、含水量的大小有关,而且与转运过程中 设备工艺布置、封闭程度等有关。所以解决好煤尘污染问题,彻底根治跑冒煤粉,防止煤尘产生和扩散, 强调了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经济实用,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在贯彻执行原《火 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治理设计技术暂行规定》以来,从全国各个电厂多年来的实践情况来看,是以抑 尘、水力清扫措施为主,重点部位采取喷雾和机械除尘的方法,已表现出较明显的防尘效果。为了搞好煤 尘防治工程设施,对防尘、除尘、清扫系统和煤泥水处理及回收系统进行了统一规划。这就要求运煤、机 务、暖通、水工、电气、土建等各专业应积极的配合。必须做到“三同时”中以同时设计最为关键,必须 认真贯彻执行。 4.0.2
系原暂行规定第1.0.4条的保留、修改条文。
按DL 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和GBZ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要求编写 的,是运煤系统煤尘防治设计应该达到的标准。 4.0.3
系原暂行规定第1.0.3条文中第一项的保留内容。
主要是先从工艺设计入手尽量防止和减少在卸、运、存、取、破碎、配煤等生产过程中的产尘。 4.0.4
系原暂行规定第1.0.3条文中第二项的保留内容。
4.0.5
系新增条文。
本条文明确规定了运煤系统的栈桥、卸煤沟、转运站、碎煤机室、圆筒仓、皮带拉紧装置小室、煤仓 间带式输送机层等建(构)物地面应采用水力清扫。 对于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地面的防水、找坡和煤泥水汇集排出等技术难点,经过调研,多数电厂均已 解决,从技术、施工、运行等方面均已完善和成熟。所以本规程制定了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地面采用水力 清扫的可操作性的条文。 4.0.6
系新增条文。
由于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地面采用水力清扫,但是,由于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布置有除尘设备、螺旋 输粉机、皮带式输送机、各类管道等,不宜采用水力清扫。又根据现行的DL 5053《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 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第7.1.20条规定了“锅炉房(或锅炉)应设有负压吸尘装置”的条文及现行的DL 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第17.2.9条规定了“锅炉房运转层、锅炉本体及顶部应设置真空清扫系 统清扫积尘,兼管煤仓间不宜水冲洗部位的积尘清扫”和第19.5.1条制定了“锅炉房(或锅炉)应设有负 压吸尘装置,并定期兼管煤仓间的干式清扫”的条文,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所以,规定了 “可利用锅炉负压吸尘的真空清扫系统进行定期干式清扫”的条文。 4.0.7
系原《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治理设计技术暂行规定》第1.0.3条文中第五项的修改条文。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30/48
煤尘防治中的供、排水问题,应根据电厂水源的实际情况,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 在满足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工业排水,或污水经煤泥沉淀池处理后重复使用,也可将处理后 的排水供除灰系统用水。总之,要全面规划,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4.0.8
系新增条文。
多年来在运煤系统除尘设施设计中,基本上大多数采用的是袋式除尘器,虽然袋式除尘器具有很高的 除尘效率,并被广泛的采用,但经过调研,用的好的为数并不多。这里面有运行管理上的问题,但是更重 要的是对袋式除尘器主要用于粉尘气体干燥的工作场地除尘这一条件,忽略了或重视不够。我们知道运煤 系统的栈桥和转运站各层地面,甚至有些墙面均采用水力清扫,造成了半地下、地下的转运站和翻车机室 地下部分室内的空气非常潮湿,从而使除尘器置于湿度最大的环境条件下,通风条件又比较差,北方地区 条件更差一些。特别是将吸尘、排尘口直接与导料槽上盖连接的机械振打式布袋除尘器,所处的环境条件 就更差,对维护检修极不方便。回转反吹风式布袋除尘器和脉冲布袋除尘器一般设计均布置在独立的除尘 设备间内,也有室外露天布置,这比前一种布置地点要好。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布袋除尘器的滤料在含 尘气体湿度比较大的条件下聚积在滤料上的粉尘很难被清除。另一种情况雨季到来的时候,甚至有些地区 雨季持续的时间很长,电厂来的煤(或贮煤场的煤)比较湿,除尘器系统可以不运行,这时导料槽内处于 正压状态。湿度比较大的空气气流随带着少量的煤尘通过吸尘点或吸尘、排尘口进入除尘器的滤料,时间 一长就造成布袋除尘器无法再投入运行,甚至搁置不用。所以新增本条文。 4.0.9
系新增条文。
对地下卸煤沟、隧道及地下转运站等应设置通风设施的目的是为地下建(构)物造成室内空气流通和 排湿改善室内空气的品质。 4.0.10
系原暂行规定第1.0.5条的补充条文。
运煤系统属于易产尘车间,虽然运煤系统设计要努力搞好煤尘防治,使车间空气含尘量达到卫生标准 的要求,但是不该由于车间煤尘含量已达标,而降低对设备选型及材料选用质量的要求。所以本条文明确 规定各专业布置在运煤系统的各种设施、设备和材料,仍按防尘、防火、防潮、防腐的要求进行选择,不 应降低质量要求。 由于煤尘的易燃和可爆性,在整个防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止危及 安全生产。 所以本条文要求在运煤系统设计中应认真根据现行的DL 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53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和GBZ 1《工业企业卫生标准》的具体规定设计。 4.0.11
系新增条文。
按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要求,电厂运煤系统由于煤尘的易燃和可爆性,对除 尘设备应注意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风机的电动机应采用防爆式电动机,除尘器本体可增设防爆门等。
5 5.1
防
尘
原煤加湿
5.1.1
系原暂行规定第2.1.1条的保留条文。
原煤表面水分偏低,是产生煤尘的根本原因。通过对运行电厂的调查统计表明,当原煤表面水分保持 在8%~10%时,煤尘便基本得到控制。因此对原煤采取加湿的办法,有限制的提高其表面水分,是当前 防止煤尘飞扬比较有效的措施。 在设计和运行中,可根据原煤特性,制粉系统型式、运煤系统防堵能力、尘地气候特点以及对锅炉效 率的影响等因素确定其原煤加湿量。 对原煤加湿前后表面水分的测定手段,利用煤水分析仪,将其安装在运煤系统始端的带式输送机上, 即可对被输送中的原煤水分进行测定。 为了在理论上解决原煤加湿对锅炉效率的影响问题,西北电力设计院在原规定编制过程中,曾进行了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31/48
专题研究,并提出《关于原煤加水对燃烧系统的影响》专题报告。该报告比较充分的论证了原煤加水 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幅度: 1
对热风送粉系统,原煤表面水分每增加1%时,对无烟煤锅炉效率下降0.03%~0.04%;对烟煤、
贫煤锅炉效率下降0.025%~0.04%。 2 对直吹制粉系统,原煤表面水分每增加1%时,锅炉效率反增加0~0.05%。 审查会议曾认真审议了本专题报告,一致认为西北电力设计院报告中所提出的概念和定性分析是正确 的,该项专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对编制本规定有指导意义。 上述数据并按审查意见进行了复核和修正。 5.1.2 系原暂行规定第2.1.2条的增补条文。 原煤加湿在原规定中曾提出两种办法:即煤车注水和向带式输送机上的原煤喷水。经过多年试行,前 者由于机械设备故障率高和相应配套设施的完好性难以保证,而使得利用率较低。还有的电厂自注水机安 装后调试工作尚未进行完毕,就长期闲置直至报废。鉴于此情况,该条文本打算取消注水机加湿方式,但 审查会认为这种注水方式,只要管理得当也是可以使用的,作为一种煤加湿方式还应该保留。故仍然保留 了原条文的注水机有关内容。 对于向带式输送机上的原煤喷水加湿的方法,经调查近几年来无论是新建电厂还是老电厂,几乎都采 用这种方式降尘而且效果较好。 5.1.3 系原暂行规定第2.1.3条的保留条文。 当采用注水机向原煤加湿时,其注水速度必须与卸车设备相适应,否则影响卸车效率。目前除各种自 卸车皮及双联翻车机以外,卸车效率较高的为侧倾式和“C”型翻车机,每小时最大卸车量约为20~25 节,因此注水机每小时注水速度暂按30节车皮考虑。 5.2
煤堆喷洒水防尘
5.2.1
系原暂行规定第2.2.1条的保留条文。
5.2.2
系原暂行规定第2.2.2条的补充条文。
石臼所和秦皇岛煤码头的煤场喷洒水为分区供水,采用港用防尘喷头。 喷头仰角45°,旋转式扇形喷洒。 喷洒次数:一般天气每天两次,大风或干燥季节可酌情增加喷洒次数,故本条文规定喷洒次数为2次 ~6次。 石臼所煤码头煤场喷洒同时使用6个喷头,石嘴山第二发电厂煤场最大同时使用6个喷头,辽宁电厂和 黄埔西基煤码头同时使用2个喷头。由于电厂机组容量和煤场大小的不同及气候干燥程度、风速大小、煤 质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因此,在条文中还补充了小时用水量的计算公式,以便设计者根据电厂实际情 况确定同时使用喷头的数量及喷洒水泵的流量。为了实现电厂零排放,需要将含盐量较高的废水通过煤场 或灰场吸收掉,且电厂处于气候干燥地区时,煤场的喷洒强度可以按较高值选取。故本次条文规定的喷洒 强度为0.002m 3/(m2·次)~0.004m 3/(m2·次)。 5.2.3 系原暂行规定第2.2.3条的保留条文。 喷头使用说明书中一般都列出喷头的性能及布置形式,间距受风向、风速及射程影响的有关数据,可 按此进行喷头的选型和布置,选择中应注意必须使喷头的射程超过煤场跨度(煤场两侧供水支管间距)的 2/3以上。 5.2.4
系原暂行规定第2.2.4条的补充条文。
根据石臼所煤码头的运行经验,煤场洒水管道应有放空装置。连接喷头支管的最低处设有泄水阀门, 洒水系统在完成洒水之后应进行汇水以便冬季防冻。为保证阀门运行条件良好,阀门井内排水必须畅通, 并应使阀门操作方便。 本条文阐明喷水系统宜采用就地操作或就地程序控制,对小容量小机组的电厂,因煤场规模小,可采 用就地操作。但对大容量大机组的电厂,煤场规模较大,为了减少运行人员,并降低其劳动强度,也可采 用程序控制。如西北电力设计院最近作的宁夏石嘴山第二发电厂、华能沁北电厂均采用程序控制。因此, 本次条文中也增加了“也可采用程序控制”规定。 煤场洒水管路设计必须考虑冬季防冻措施。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5.3
页码,32/48
密封防尘
5.3.1
系原暂行规定第2.3.2条的分解修改条文。
因个别工程煤槽计算容积偏小,没有足够的封底煤而经常空斗,致使受煤时出现溜煤和煤尘飞扬严重 等现象,因此规定在设计计算斗容时,除考虑正常接卸车辆所需的容积外,还应考虑条文规定的余量作为 封底煤以防止空斗现象。 5.3.2
系原暂行规定第2.3.2条的分解修改条文。
为改善缝式煤槽下部卸煤沟内运行人员的工作环境,西北电力设计院于1995年在甘肃省靖远电厂,对 经过多次改进的煤槽挡煤帘(板)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总结,认为挡煤帘是缝式煤槽防 止撒煤、卸煤和隔断煤尘的一种较好辅助设备,以此作为缝式煤槽斗口密封装置,是卸煤沟实现粉尘治理 的一项有效措施。另外为了避免某一块挡煤帘故障情况下,不致影响叶轮给煤机的正常运行和方便叶轮给 煤机的检修,规定了在挡煤帘上方设悬挂装置的要求。 5.3.3
系原暂行规定第2.3.1条的保留条文。
鼓风量是碎煤机的一项主要技术性能参数,也是碎煤机室产尘的根源所在。控制鼓风量是煤尘治理的 主要着眼点,因此在选用碎煤机时工艺专业应密切配暖通专业选用鼓风量较小的机型。环式碎煤机具有鼓 风量小等优点,国内目前已普遍采用,但应该注意的是近年国内生产的碎煤机,其风量调节板起不到调节 风量的作用,因此选用时必须注意把好设备质量关。另外,本次修编时,对于老电厂已有碎煤机,如其鼓 风量较大,不能满足煤尘治理设计要求时,作出了必须进行技术改造的要求。 5.3.4
系原暂行规定第2.3.5条的基本条文。
5.3.5
系原暂行规定第2.3.3条的分解条文。
采用头部伸缩装置和铸石刮板输送机,作为系统布置中降低转运点落差的方式,已在不少电厂成功使 用,国内也有各种规格的定型产品,设计中可酌情考虑。 5.3.6 5.4
系原规定第2.3.4条的保留条文。
防止撒煤
5.4.1
系原暂行规定第2.4.1条的保留条文。
根据现场调查,当落料方向与胶带运行方向垂直时,煤流明显冲向胶带一侧致使胶带跑偏而导致撒 煤,加设导流挡板后可明显改善落料点位置,故推荐使用。 5.4.2~5.4.6 5.5
条文与现行的《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定》的有关条文基本对应,不再详细说明。
卸料点抑尘
5.5.1~5.5.2
系原暂行规定第2.3.3~2.3.4条的修改条文。
5.5.3~5.5.4
系原暂行规定第3.5.4~3.5.5条的保留条文。
5.5.5
系新增条文。
本节5.5.3~5.5.5条文强调在工艺设备选型时,应充分考虑设备带有抑尘设施。 5.6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制粉装置防尘
5.6.1
系原暂行规定第2.5.1条、第2.5.3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近年来,以往在贮仓式制粉系统中所长期采用的螺旋输粉机,因普遍存在漏粉、卡涩、运行可靠性差 等问题,而被链条式的输煤机所代替,故将原条文中“当选用螺旋输粉机时,应向……支承方式等”改为 “贮仓式制粉系统,根据需要可设置输煤设施,输粉设备可选用链式输粉机或其他型式的输粉机”,原条 文对机体的密封性及刚度的具体要求随输粉设备的选型而变化,故本条文不再详列,改为“输粉机应具有 密封措施,确保本体严密”。 为了简化制粉系统、减少产生煤尘的源头、降低工程造价,根据近年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修改条文 增补了采用合适布置方式(煤粉仓集中布置,细粉分离器加三通管分别进入左右两侧煤粉仓)取消输粉机 这一内容。鉴于目前输粉设备已能满足防尘要求,故将原暂行规定第2.5.3条取消。 5.6.2
系原暂行规定第2.5.1条的补充条文。
吸潮管的布设原条文列入第2.5.1条,本次将该条文补充后单列。增补了煤粉仓应装设并提出了吸潮管 的布设应符合DL/T 5121《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所列要求: 1
管径宜为100mm~150mm。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33/48
2
吸潮管宜就近接至细粉分离器至排粉机之间的制粉管段上,并宜装设能远方控制的隔离门。
3
吸潮管的转弯处以及个别水平管段,可在适当位置装设煤粉吹扫孔。
4
煤粉仓上吸潮管的接口位置宜布置在粉仓四角,以便将煤粉仓内可能积存的潮气和可燃气体抽出
而尽可能避免把煤粉抽出。 5
一台机组有两个粉仓(或一个粉仓中间隔开)时,宜增设两套制粉系统与两个粉仓间的交叉吸潮
6
吸潮管应保温。
管。 5.6.3
系原暂行规定第2.5.2条的补充条文。
本条文保留了原条文所列要求,增补了对细粉分离器下粉用于煤粉仓与输粉机之间切换的挡板式换向 装置的要求。
6 6.1
除
尘
除尘方式的选择
6.1.1
系原暂行规定第3.1.3条的补充条文。
转运站(点)及碎煤机下部导料槽、原煤仓及原筒仓的上部落料口都是运煤系统重点部位扬尘点。 这些扬尘点的产尘和传播特点是: 1
当皮带输送机输送的煤料进入转运站(点)处时,由于煤料的下落及煤料携带的空气气流冲入导
料槽受料点,形成局部增压,增压程度随落料高度、落煤管与皮带输送机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的增大而加 大。这就是说,转运站(点)高差越大和落煤管角度越大,粉尘飞扬越严重。 2
当皮带输送机输送的煤料进入碎煤机时,由于碎煤机本体在带负荷运转时,具有鼓风的作用,加
上煤流向下经过落煤管并同时携带空气气流冲入导料槽受料点,从而形成局部增压。碎煤机本体鼓风量越 大和落煤管高差越大,粉尘飞扬越严重。 3
皮带输送机给原煤仓及圆筒仓配煤时,煤在下落过程中在仓口扬起粉尘,同时在煤料落至仓后扬
起粉尘(煤仓的煤位低或煤仓空仓状态下更为严重)。 4
设备密封不严。
用机械抽风的办法,使设备内造成微负压,煤尘就不易逸出。把抽出的含尘空气经过除尘设备,使空 气含尘浓度下降到120mg/m 3以下,再排向室外。 由于皮带输送机的托辊引起的跳动及物料与空气的相对运动而扬起的粉尘,用喷雾降尘的方法,可使 煤的表面水分增加,不易飞扬,并利用细碎的水滴捕捉在空气中的粉尘。 由于受运煤系统的工艺布置和土建结构的制约,采用机械除尘有困难时,可采用喷雾降尘的方法。 6.1.2、6.1.3、6.1.4
系原暂行规定第3.1.3条的分解修改条文。
对原暂行规定第3.1.3条文中的卸煤沟和翻车机室分别制定,是对用词作了修改。 卸煤沟、翻车机室除尘属“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除尘”科研项目中的一个子题,东北电力设计院作了 大量的科研工作。近几年来其他几个电力设计院也在运煤系统煤尘防治过程中探索解决大面积扬尘点除尘 问题,目前有一定的措施,效果较好。第6.1.2条和6.1.4条推荐的喷雾降尘方式,适用于这些扬尘面大、无 法密封的场所,其方法简单易行、投资少、效果好。第6.1.3条是根据近年来的发展,并依据了西北电力设 计院《甘肃靖远电厂地下卸煤沟煤尘治理科研报告》、东北电力设计院《铁岭电厂地下卸煤沟除尘试验报 告》及西北电力设计院对湖北荆门电厂、武汉青山电厂、广东梅县电厂的《机械自动跟踪通风除尘系统调 研报告》编制和规定的。 6.2 除尘风量的确定 6.2.1
系原暂行规定第3.2.1条的保留条文。
一般说来,抽风量愈小,除尘系统愈简单,投资也少。R80/1—1大型科研项目子题“转运站除尘”, 专门对减少转运点除尘风量进行了研究,华东电力设计院在1996年7月“转运站除尘科研报告”中得出结 论,运煤系统各部位密封较好,在落煤管末端加装缓冲锁气器,导料槽内加装双层满挡式中间挡帘,除尘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34/48
抽风量是本规程附录A所查风量的22%~26%。考虑皮带宽度、落差及带速等因素的影响,尽量使理 论计算与实际相吻合,使设计者能在不同条件下直接准确地确定风量,因此,在第2条中推荐采用附录A中 数据的1/3。 以上措施是否可靠,设计者必须落实,同时也要考虑运行管理水平,也曾发生过因锁气器堵煤吊起来 不用,挡帘破碎,造成鼓风量过大,按1/3选择除尘设备不能使导料槽内形成负压的事例,因此,具体设计 时应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6.2.2
系原暂行规定第3.2.2条的修改条文。
碎煤机下部导料槽除尘抽风量,除与碎煤机型式有关外,还与是否加煤筛有直接关系,因此分别对 待。 不加煤筛时,除考虑对环锤式碎煤机的鼓风量,还应考虑碎煤机下落煤管和导料槽不严密处的风量。 本条文规定了“环锤式碎煤机由制造厂家提供鼓风量数据”,当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没有 鼓风量数据时,可参考表1~表3选用数据。 表1
HS系列轻型环锤式碎煤机鼓风量 生产能力
鼓风量
t/h
m3/h
HSQ–200
200.00
1000.00
HSQ–400
400.00
1500.00
HSQ–600
600.00
1500.00
HSQ–800
800.00
2000.00
HSQ–1000
1000.00
2000.00
HSQ–1200
1200.00
3000.00
HSQ–1400
1400.00
3000.00
型
号
表2
HS系列重型环锤式碎煤机鼓风量 生产能力
鼓风量
t/h
m3/h
HSZ–100
100.00
1000.00
HSZ–200
200.00
1000.00
HSZ–400
400.00
1500.00
HSZ–600
600.00
1500.00
HSZ–800
800.00
2000.00
HSZ–1000
1000.00
2000.00
HSZ–1200
1200.00
3000.00
HSZ–1400
1400.00
3000.00
型号
表1、表2中数据是沈阳电力机械总厂研究所提供的环锤式碎煤机鼓风量的标准值,其所列鼓风量值是 负载运行时出料口的排风量,空载运行时入料口排风量呈负压状态。 表3
KRC系列环锤式碎煤机鼓风量 生产能力
鼓风量
t/h
m3/h
KRC9×10
200.00
1600.00
KRC9×14
400.00
1600.00
KRC12×18
600.00
1800.00
型号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35/48
KRC12×21
800.00
2000.00
KRC12×26
1000.00
2500.00
KRC12×29
1200.00
2800.00
KRC18×21
1400.00
2000.00
KRC18×26
1600.00
2500.00
KRC18×29
1800.00
3000.00
KRC18×34
2000.00
3500.00
对于KRC系列环锤式碎煤机的鼓风量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12—1993试验给出 的。表3中所列鼓风量值是负载运行时出料口的排风量,空载运行时入料口排风量呈负压状态。 当国外设计并提供的环锤式碎煤机或国内其他制造厂提不出或认为提供的数据不准时,可参考经验公 式计算。即设计石横电厂时,美国专家介绍,环锤式碎煤机鼓风量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L=1000KB
ft3/min
式中: B——皮带宽度,ft; K——系数,一般为1.00,当煤种产尘量较大时,为1.50~2.00。 本条文中所提新型碎煤机是指减少鼓风量改型后的锤击式碎煤机和反击式碎煤机。 对于筛碎结合的碎煤机,有两个落煤管,反应在导料槽内的鼓风量应当是两个落煤管中风量值迭加。 其中筛下落煤管与转运站落煤管基本相同,故规定按相同条件,即落差、皮带宽度、带速相同的转运点抽 风量数据选用。 由于老式反击式碎煤机和锤击式碎煤机的鼓风量很大,对车间污染非常严重,运煤工艺专业在工程设 计中已不在选用,故本《规程》已删去。 6.2.3
系原暂行规定第3.2.3条的保留条文。
原煤仓、圆筒仓上部扬尘点的除尘抽风量可按附录B中所列数据选用。该数据系引用现行的DL/T 5035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附录D数据和《火力发电厂及变电所供暖通风空调设计 手册》第205页,表4-15中数据。 华北电力设计院于1984年~1986年对有关电厂不同皮带宽度的煤仓进行了除尘抽风量的实测。实测结 果表明,其数据与《手册》表4-15中的理论计算值接近,即当煤仓间设置两条皮带时,实测是在其中一条 皮带的落煤管(口),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 在华北电力设计院“原煤仓除尘抽风量实测总结”中提出,煤仓除尘抽风量为《手册》中推荐的除尘 抽风量乘以1.30的系数。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1
考虑一些电厂实际运行中皮带运煤量超负荷运行。
2
考虑落煤管的落煤口,工艺设计时常有偏大的情况。
3
考虑其他一些检查门(设在煤仓顶部)漏风。
如果在煤仓的落煤管上加装锁气挡板(由运煤专业设计)或尽可能地缩小(在满足卸煤的前提下)落 煤管的落煤口,按《手册》推荐的除尘抽风量已经足够。减少落煤管的截面(包括加装锁气挡板)是减少 除尘抽风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加装锁气挡板后到底把风量降低多少?抽风量到多大合适?华北电力设 计院将继续进行实测。 6.3
除尘设备的选择
6.3.1
系原暂行规定第3.3.1条的保留条文。
本条文是参考现行的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6.9条规定编写。 除尘器选择必须综合考虑技术条件、投资和运行管理等各种因素。选用时应掌握各种除尘器各自的技 术特点,结合工艺布置和煤尘性质,最终确定一种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除尘器类型。 设计时,煤尘性质可参照西北电力设计院编写的“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特性的研究”报告,并建 议对具体工程采样分析。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36/48
6.3.2 系原暂行规定第3.3.2条的保留条文。 本条文中所列的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属高效除尘器,都可用于运煤系统除尘。采用其 中任何一种除尘器都能使排放浓度达标,如果抽风量选择合适,也都能使室内空气含尘浓度达标。每一种 除尘器都有各自的使用条件,不符合这些条件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选用时应特别注意初含尘浓度。 原来电厂安装的电除尘器,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没能正常使用。原因是负载匹配有问题,没有掌握其技 术条件,运行管理不正常所造成的。今后使用电除尘器时,一定要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负载组合,尤其 是绝缘配置应安全可靠。另一方面设计者应对安装、施工、部件加工等有严格的、指导性的标准和要求, 还应对运行、维护的注意事项给予明确。近年来,适用于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电除尘器的成套设备(高压 电源和负载装置)已有原国家电力公司苏州热工研究所所属苏州东南电力技术开发总公司和福建龙岩卫东 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制造生产。其技术性能比较完善,解决了在常温、高湿、低比电阻粉尘的环境 中电除尘器的绝缘问题。具有较强的抗闪络和抗击穿的能力,能可靠保护电场高压绝缘机构和有较好的防 爆性能。特别是广州广一大气治理工程有限公司,采用“单电源多电场”专利技术,大大的缩小了设备体 积,与常规电除尘相比体积减小三分之一。同时提高了除尘器的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故可供设计选 用。近年来,一些电厂又开始采用电除尘器,如韶关发电厂、恒运电厂等,在运行中均取得良好效果。 20世纪70年代以前,运煤系统曾经采用湿式除尘器,后来都因为污水排放、煤泥水处理设施没有彻底 解决而停止使用。包头第一热电厂使用的22台CCJ–A型水冲击除尘器,因为煤泥水处理设施完善,管理有 素而一直运行正常。自原《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治理设计技术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以来,运煤系统的 栈桥、转运站等采用水力清扫,设置煤泥污水沉淀池等处理及回收系统,为湿式除尘器的使用提供了有利 条件。因而,湿式除尘器的使用有上升趋势,各设计院均都在工程设计中积极采用。 根据“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除尘器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来看,大部分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都采用袋式 除尘器,但使用情况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除尘器布置不合理(使除尘器布置在湿度较大的地点,运 行维护不方便等);吸尘点布置不规范,造成初含尘浓度过大,布袋清灰不利造成堵袋;煤尘湿度大,粘 袋不好清灰;清灰气源不保证;除尘器制造质量不符合要求;更重要的运行、维护、管理不完善等。上述 问题处理得好,袋式除尘器对解决运煤系统煤尘防治问题是完全可以采用的。如石洞口第二发电厂和利港 发电厂等采用袋式除尘器使用效果较好,运行投入率100%。 6.3.3
系原暂行规定第3.3.3条的补充条文。
湿式除尘器是高效除尘器,设备简单,管理也比较方便,最难解决的是煤泥污水的排放。过去所用湿 式除尘器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配套煤水回收和处理措施,二次污染严重。原《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 尘治理设计技术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开展煤尘综合治理工作以来,由于运煤系统栈桥及转运站采用水力清 扫,并配套有污水泵坑、煤泥水沉淀池(或净水器)、冲洗水泵房及独立的供水系统等,为湿式除尘器的 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取得良好效果。 为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本条文特别规定,选用湿式除尘器时,应有煤泥水回收和处理措施。 本条文第3条是根据现行的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6.17条规定编写的。 6.3.4
系原暂行规定第3.3.5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原《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治理设计技术暂行规定》推荐采用大气反吹型袋式除尘器、回转反吹型 袋式除尘器及脉冲袋式除尘器。是根据四川省电力设计院在煤尘治理中实践所证明的,又经过十多年来的 实践证明,在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净化煤尘效果较好。本规程仍然推荐这三种袋式除尘器。一般袋式除尘 器限制入口初含尘浓 度大多是不大于15g/m 3 ~20g/m 3,而火力 发电厂运煤系 统煤尘初含 尘浓度最高达 30g/m 3~40g/m 3,如采用袋式除尘器必须使产尘点煤尘浓度不大于20g/m 3。还规定了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 应具备可靠的压缩空气气源,是根据“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除尘器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中的结论及意见, 建议推荐脉冲袋式除尘器宜配备独立的清灰气源。究其原因是:虽然火力发电厂有公共压缩空气气源,但 供气参数及运行方式很难符合要求,如果空气压缩机设备出故障,或其他用户不需要等,这就造成大马拉 小车的局面。除尘器布置的地点多,高地点多(指煤仓间转运点和皮带机层原煤斗、圆筒仓等),甚至有 的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工艺布置特点,有些除尘点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有些除尘点采用其他类型的除尘 器,管路设计布置比较困难,管道阻力损失大等诸多不利因素,从而造成如四川江油发电厂运煤系统脉冲 袋式除尘器(采用的是公共压缩空气气源供气方式)没有起到除尘作用的现象。石洞口第二发电厂和利港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37/48
发电厂采用的是每台脉冲袋式除尘器配备一台空气压缩机设备,自成独立的清灰气源,有利于除尘设 备正常运行,管理维护都比较方便。 滤袋的选用:根据滤料材质发展的较快,适用的滤料较多,故本条文不推荐采用哪一种滤料,但规定 了“宜选用强度高、防静电、不粘尘的滤布”的要求。 6.3.5
系原暂行规定第3.3.4条的修改条文。
本条文是引用了现行的DL/T 5035《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第7.3.12条的规 定,及西北电力设计院近年来改型研究的新成果加以修改的。 对于煤尘性质中的煤尘比电阻值,是根据(日)通商产业公害保安局《除尘技术》一书进行了修正。 电除尘装置中粉尘的比电阻和除尘率的关系见图1,荷电尘粒的电性中和见图2。
图1
电除尘装置中粉尘的比电阻和除尘率的关系
图2
荷电尘粒的电性中和
图1和图2说明了影响电除尘装置性能的最大因素是粉尘的比电阻。 就是说,比电阻值在10 4Ω·cm以下时,被集尘极吸附的荷电尘粒电性中和过早,而发生分离的尘粒 二次飞扬的现象。 在10 4Ω·cm~1011Ω·cm范围的,由于电性中和以适当的速度进行,所以能够获得理想的电除尘效 果。在该区域内几乎可以忽略因比电阻值不同而引起的除尘效率的变化。 如果达到10 11Ω·cm以上,则在集尘极板上的粉尘层两界面间的电位差逐渐升高,在这部分产生绝缘 破坏,随后就在集尘极上发生(+)电晕。这种现象,称为反电晕。 这种(+)电晕容易发展,而频繁地发生火花(火花放电现象)以至火花电压下降,导致除尘率的降 低。如果高达1012Ω·cm~10 13Ω·cm以上时,火花放电现象就消失,粉尘层的整个面上绝缘遭受破坏而 产生莹光现象,与此同时,流过很大的(+)电晕电流。 所以,本条文规定了煤尘比电阻应为10 4Ω·cm~10 11Ω·cm。 煤尘可燃质挥发分小于46%,是根据西北电力设计院在龙口电厂所作“高压静电除尘工业性爆炸试 验”(褐煤)及在辽宁发电厂所作“高压静电除尘破坏性爆炸试验”报告编写的,该试验结论得到抚顺煤 炭研究所的认可。 电除尘器的高压电源和负载的匹配如下。 1
高压电源。
1)高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应在0~100kV之间可调;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38/48
2)变压器耐压应达到150kV; 3)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应为负载工作容量的2倍; 4)高压电源系统要求安全可靠,控制调整平稳,并具有完备的短路保护和闪络跟踪自启动功能; 5)高压电源系统应具有集控、程控接口,并能按程序自动完成电除尘器的所有工作流程和实现远程 集中控制; 6)高压变压器应可靠接地,不应与电网接地和其他设备接地网混接,接地网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2 负载的匹配。 1)负载场强为2.50kV/cm~4.00kV/cm。 2)电晕线启晕电流密度为: 芒刺线0.50mA/m~0.80mA/m; 星形线0.25mA/m~0.40mA/m; 针刺线0.70mA/m~0.10mA/m。 3)高压引线穿壁和悬挂电晕线的绝缘耐压能力不应低于150kV,应选用绝缘瓷瓶。 4)集尘级(阴极)应可靠接地,不应与电网接地和其他设备接地网混接,接地网接地电阻应小于2Ω ~4Ω。 6.4 除尘系统设计 根据现行的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6.6条,结合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各扬尘点 的实际情况,由第6.4.1条、第6.4.2条、第6.4.3条予以具体化。 6.4.1
系原暂行规定第3.4.1条的保留条文。
每条皮带单独设置除尘系统,运行管理方便,效果好,对双路皮带合设一套除尘系统,由于两路皮带 不同时运行,故吸尘支管须切换运行,但装在系统中的切换阀由于煤尘堵寒很容易卡死,维修管理麻烦, 并且切换阀漏风量大,也影响除尘系统的使用效果。因此不推荐合设系统,但不堵死选用合设系统的可能 性。 当两路皮带和合设一套除尘装置而只有一路皮带运行时,属于非同时工作吸尘点排风量较大时的运行 工况,根据现行的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6.6条,系统的排风量可按一路皮带吸风 点的排风量附加15%~20%选用。 6.4.2
系原暂行规定第3.4.2条的保留条文。
对于多层转运站,吸风点之间距离较近,各吸风点同时工作,如果每个吸风点单独设计除尘系统不合 理时,本条文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合设一个除尘系统,其除尘风量按全部吸风点同时工作计算。 6.4.3
系原暂行规定第3.4.3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煤仓及各种筒仓设独立的除尘系统,是多年来设计经验的总结。主要是考虑到除尘器馈粉于煤仓、当 该煤仓检修或仓下给煤机检修等因素。因此,推荐每个仓宜设单独的除尘系统。 西北电力设计院从石横2×300MW引进机组开始,在大坝、吴泾、常熟发电厂的煤仓间,先后采用集 中式除尘系统,一般是一台炉5个~6个煤仓合设一套大的(布袋除尘器)机械除尘系统。所以,除尘风管 的长度及吸风点等也就确定。所以删去了“除尘风管不宜过长,吸风点不宜过多的”规定。大坝电厂2台 炉10个煤仓设一套机械除尘系统,系统非常庞大,风量达30000m 3/h甚至更大,一旦风机或除尘器出现问 题,全系统停运,不推荐采用。推荐可按一台炉设置一个除尘系统。 采用集中式除尘系统时,配一台风机连续运行可靠性较差,所以,本条文中增补了“当设置集中式除 尘系统时,除尘器应配两台风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的规定。 6.4.4
系原暂行规定第3.1.2条的修改条文。
煤仓(斗)内含有甲烷气体,甲烷气体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爆炸。查《化学危险物品手册》(《防火 检查手册》编辑委员会编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甲烷气体的爆炸极限为5.30%~15.00%(相当 于 37.99g/m 3 ~ 107.52g/m 3),最 易 引 起 引 燃 浓 度 为 7.50%(53.76g/m 3),产 生 最 大 爆 炸 压 力 的 浓 度 为 9.80%(70.35g/m 3)。 目前,对此看法仍并不一致,关键是目前还没有煤仓(斗)实际甲烷气体含量的完整可靠的实际数 据,因而也很难作出究竟会不会爆炸的肯定结论。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39/48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规划设计院委托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在全国范围内根据不同煤种和煤仓(斗) 密封情况进行测试研究。据9个电厂(计划测10个电厂只平圩电厂尚未测定)的测定资料,只是姚孟电厂 测出煤斗中有微量甲烷气体,其他8个电厂均测不出甲烷气体。 辽宁电厂1982年测定过煤斗内甲烷气体含量为6.50ppm,其量也甚微。 总括上述已掌握的资料理应排除煤斗内甲烷气体爆炸问题,但通过对原《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治 理设计技术暂行规定》修编的“征求意见稿”审查会又进行了反复讨论,认为:除测试手段不一定完备, 测定的数据还不够多,在煤斗中甲烷气体形成的机理还没有确定的论据,在引进工程(如石横、平圩电 厂)设计中已按美国标准考虑过甲烷气体的因素以外,暂按煤斗在连续运行时不会产生甲烷气体(这时除 尘器系统运行),只考虑煤斗不配煤时(停机停炉时煤斗内有存煤)的因素;另一方面,当采用石横、平 圩电厂设计中提出除尘系统要求24h连续通风除尘时,厂用电用量大,不经济。所以,本条文规定了“当 煤仓间原煤斗在不配煤时,除尘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定期对原煤仓(斗)进行通风”的要求。在图纸设计中 加以说明。 6.4.5
系原暂行规定第3.4.8条的保留条文。
本条文强调指出,不管采用那种类型的除尘器,都必须处理好除尘器所捕集的煤尘回收问题。 湿式除尘器必须有煤泥、污水排放和处理措施;干式除尘器煤尘的回收,应采用卸灰装置(卸灰装置 尽量靠近落灰点处)。 对于湿式除尘器排出的煤泥水应排入集水坑,也可排至水力清扫的地漏或排泥水沟、水井中。 对于干式除尘器煤尘的回收也可通过湿式卸灰搅拌机卸入皮带。这是由四川省电力设计院研究,经过 江油、成都两个电厂试验的卸灰搅拌机,已列为制造厂家的定型产品,目前西南电力设计院和四川省电力 设计院都在工程设计中予以选用。 煤尘回收一定要防止造成二次产生和污染周围环境。 6.4.6
系原暂行规定第3.4.4条的保留条文。
根据现行的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8.3条编写。 6.4.7
系原暂行规定第3.4.5条的保留条文。
根据现行的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8.2条编写 6.4.8
系原暂行规定第3.4.6条的保留条文。
根据现行的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6.7条及附录G,对于煤尘,国家规范规定 风管内最小风速为:垂直风管11m/s、水平风管为15m/s。根据电力系统各设计院多年实践经验,水平及倾 斜风管内极易积尘,给运行造成很多困难;又根据石横、平圩电厂煤仓间除尘风管设计中,水平风管最小 风速取17m/s(美国标准)。故本条文对水平风管最小风速定为17m/s;垂直风管用国家规范值11m/s;倾斜 风管界于水平与垂直风管之间的数值,定为15m/s。 6.4.9
系原暂行规定第3.4.7条的补充条文。
确定吸尘罩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使导料槽内部能形成负压;
2
距导料槽出口有一定距离,防止新风从导料槽出口大量吸入;
3 防止导料槽内形不成负压(设有两个落煤管时,导料槽过长)。 本条文仍采用华北电力设计院根据苏联资料和该院的测试资料所推荐的数据,基本能满足吸尘罩选择 布置的要求。 皮带尾部导料槽内由于煤流下落的影响,此处容易形成正压,当导料槽密封不严时,煤尘就会大量冒 出。若有条件在导料槽尾部加设吸尘点,对解决煤尘外逸效果较好。但是在皮带尾部导料槽加吸尘点,一 般情况下是难以布置的,所以目前多数电厂导料槽尾部没有吸尘点。考虑今后的发展,本规定不排除该处 设吸尘点的可能性。 吸尘罩口平均风速引自现行的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6.5条。运煤系统煤尘相 当于细粉料筛分和物料粉碎产生的粉尘,因此吸尘罩口风速选用0.50m/s~2.00m/s。 6.4.10
系原暂行规定第3.4.9条的保留条文。
除尘风管应支撑在土建的承重结构上。考虑风机、除尘器、工艺设备的运行安全和维护检修方便,除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40/48
尘风管不应支撑在上述设备的本体或支架上。 6.4.11
系原暂行规定第3.4.10条的增补条文。
本条文根据现行的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8.4条编写,并补充增加后三款。 除尘器前的吸风管不宜暗装,是因为除尘器前的吸风管内空气含尘浓度大,容易造成积尘,若采用暗 装很难进行维修和清扫。 设置必要的测试孔,是因为除尘系统在投产和维修后,都需要进行效率及工况测试,为避免临时开 孔,设计时应统筹确定开孔位置,测孔一般为φ 50短管并装有丝扣封盖或丝堵。 6.4.12 系原暂行规定第3.4.11条的保留条文。 设计中应充分掌握湿式除尘器的运行方式,以及收集除尘器本体的水容积资料,以便正确地计算其用 水量。 6.4.13
系原暂行规定第3.4.13条的保留条文。
地下卸煤沟、地下转运站除尘系统设计,由于受地上煤场、煤棚、铁路等设施的限制,其排风管引至 室外困难较多。但为了确保地下栈道内空气含尘量能达到标准,本规定要求设计要克服困难,宜将除尘系 统排风管引至室外。排气口应向空旷地带排气,尽量避开临近建筑物,避免对临近建筑二次污染。 6.4.14
系原暂行规定第3.4.14条的保留条文。
本条文已在电气防尘防潮部分予以说明。 6.4.15
系原暂行规定第3.4.15条的修改条文。
本条文所规定的要求,是应用电除尘器的必要条件。 6.5
喷雾除尘
6.5.1~6.5.2
系原暂行规定第3.5.1条的补充条文。
由于原《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治理设计技术暂行规定》第3.5.1条的喷雾除尘在形式和地点上有所 区别,所以,本《规程》分别制定条文。 卸煤沟地上部分,根据多年来从各电厂实践经验证明,当汽车卸煤或火车卸煤时,煤的表面含水量在 7%以下时,煤尘污染严重,煤的表面含水量在7%及以上时,可有效地抑尘。 卸煤沟地上部分喷雾除尘的方式有:采用火车卸煤时,在螺旋卸车机本体上安装喷水抑尘设施,在煤 车车厢两侧车门附近安装喷雾捕尘设施。采用汽车卸煤时,在各车位的上部敷设向下喷雾抑尘设施。 喷水雾化面应能覆盖住全部扬尘面。 火车车厢两侧或汽车车位的喷嘴应按每节车位进行布置,并用电磁阀分段控制。所设置的喷嘴不应妨 碍工人卸煤时的各项操作。 卸煤沟地下部分喷雾除尘,主要是解决叶轮给煤机作业中的产尘(给煤机拨煤口和落煤点的导料槽 内)。目前均在叶轮给煤机上装设雾化喷嘴封住扬尘点。由于叶轮给煤机是移动作业,为解决喷雾除尘水 源问题,各电力设计院都作了一定工作,其水源形式有:东北电力设计院和西北电力设计院在工程设计中 (如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甘肃靖远电厂、甘肃平凉电厂、宝鸡第二发电厂、山东邹县发电厂等)水源的解 决方式为,在煤斗拨煤口处上方侧壁上安装沿煤斗纵向长度布置一条固定水槽,在水槽上盖开一通条的长 口。水泵安装在叶轮给煤机小车上,水泵吸水管插入水槽内随同叶轮给煤机小车移动,由水泵从槽中吸水 供给喷嘴用水。运行效果较好。 日本设计的北仑港煤码头,卸煤沟地下部分,采用地面下设给水槽。水槽两边在地面上作100mm高的 挡水檐,防止地面污水流入槽内。水槽顶面铺有可掀起的橡胶盖,水泵吸水管插入水槽内随同叶轮给煤机 小车移动。据现场考察运行效果较好。 辽宁电厂在皮带机支架上设一根供水管,每隔20m流一个管接头,叶轮给煤机拖一条软胶管供水,运 行效果也较好。 6.5.3
系原暂行规定第3.5.2条的修改条文。
翻车机室在翻车卸煤过程中,间歇性瞬间发生产尘,而且产尘量大,尘源发生空间大,由此给除尘设 计带来极大的困难。 20多年来,为解决这一难题,各电力设计院都作了一定工作。东北电力设计院多年来一直从事翻车机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41/48
室喷雾除尘的研究,他们先后结合8个电厂不同类型的翻车机室喷雾除尘的设计、测试和运行总结, 完成了翻车机室喷雾除尘的研究任务,并编制了翻车机室喷雾除尘的通用设计。东北电力设计院在不断研 究改进翻车机室喷雾除尘的实践工作中,掌握了大量的试验数据。本条文就是据此进行编写的。 翻车机室喷雾除尘设计的技术关键是: 1
喷嘴雾化性能好,喷嘴雾化扩散角度大,雾化射程长,迎着含尘气流喷洒有一定的冲击力。
2
喷嘴布置合理,雾化覆盖面积大,雾层厚使尘粒能与雾滴充分接触,并在翻车机周围形成密闭雾
化空间。 3
喷雾水泵选型合理,供水可靠,操作控制灵活。
4
冬季有较好的防冻措施,能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翻车机室喷雾除尘相同的运行方式,必须与翻车卸煤的作业方式相协调。每翻卸一节车皮的煤最大 3.00min左右的时间,其除尘系统必须伴随翻车瞬间产尘立即喷雾,煤流下落结束,喷雾亦应立即停止。这 样长期频繁的启、停喷雾水泵,不但影响水泵和电动机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容易造成电气交流接触器触头 烧坏,造成烧毁电动机的事故。以下几种方式供设计者参考。 1)东北电力设计院翻车机室喷雾除尘通用设计,采用水泵出口加旁路管,在旁路管中装一个电磁 阀。在翻车机作业过程中,喷雾水泵一直连续运行,只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启、闭,来适应除尘喷雾系统的 启、停要求。停止喷雾时,水返回水箱,水泵通过旁路管自循环运行。但应选用质量好的电磁阀。 2)根据华东电力设计院的经验和理论分析,提出在水泵出口不装旁路管,只在水泵出口供水管路上 安装一个手动快速球阀,控制喷雾系统的启、停。水泵采用连续运行,当不喷雾时,水泵处于空载状态。 目前还是可行的方案。 不推荐在旁路管上装电动门,是由于电动门启、停延时时间长,满足不了瞬间启动喷雾系统的要求。 喷雾水的浊度限制在7.00mg/L以下,其水质标准很高,近年来在工程设计中供水专业已对水质的处理 可以满足喷嘴不堵塞的要求,所以本规定喷雾水质参照8.1.1节的要求。 在冬季为了提高喷雾水的水温,可以使雾滴容易润附煤尘。东北电力设计院采用冬季将采暖系统蒸汽 凝结水打入喷雾水箱的办法来提高水温。喷嘴前压力不低于0.25MPa,使其喷嘴的雾化效果更好。 6.5.4
系原暂行规定第3.5.3条的保留条文。
6.5.5
系原暂行规定第3.5.6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根据多年来的工程设计和运行实践在导料槽内部或外部加装自动喷雾装置,可使皮带上原煤表面喷上 一层水膜,防止皮带在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扬尘。 本条文规程的第1条其目的是防止雾滴被吸入导料槽内影响除尘系统正常运行。对袋式除尘器防止煤 尘粘袋;对湿式除尘器防止吸风管粘尘;对电除尘器防止对煤尘比电阻引起不利影响。 自动喷雾装置必须根据皮带的变化情况,能在有煤时自动喷雾,无煤时自动停止喷雾。还应在胶带输 送机重载停机时能及时切断水源,防止喷雾水漫流。 6.5.6 系原暂行规定第3.5.7条的保留条文。 6.6 采暖通风设计 6.6.1
系新增条文。
按DL/T 5035《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的规程要求设计。 6.6.2
系原暂行规定第3.6.1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地下卸煤沟通风换气目的是为地下构筑物排湿换气。目前各电厂地下卸煤沟夏季顶棚、侧壁内表面温 度低结露严重,加上地面采用水力清扫,更加大了室内散湿量。 关于地下卸煤沟通风换气量的确定,目前还缺乏深入研究,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测试数据,所以本条文 只能暂时采用现行的DL/T 5035《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第7.2.1条的数据,其夏 季通风换气量按每小时15次计算。冬季通风换气量按每小时5次计算,主要考虑冬季送热风时,为保证采 暖效果,减小热补偿,送风量按每小时5次设计,排风量可减小到每小时5次设计(可调整排风机运行台 数)。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通风方式可采用冬、夏季两种通风量。当采用自动跟踪通风除尘系统时,其通 风换气量应满足冬、夏季通风换气量地要求。当通风系统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另设通风系统。 因某些工程实际需加大通风换气量时,设计中必须合理控制地沟横断面空气流速,防止流速过大造成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42/48
二次产尘。 东北电力设计院编写的“卸煤沟煤尘综合防范措施报告”中提出通风换气量应加大到每小时30次,该 数据只能在某些工程中探索性应用,暂不宜作为本规定的采用数据。 由于煤尘的易燃和可爆性,考虑到安全生产,补充了“通风机的电动机应为防爆式”。 6.6.3
系原暂行规定第3.6.2条的修改条文。
地下建筑的通风方式,规定为自然进风、机械排风,这是目前一般的做法。但考虑到地下建筑附近大 气含尘浓度高,满足不了本条文的要求,可采用进风过滤。送风口位置不应对向尘源点,且送风口速度不 宜过高。 6.6.4
系新增条文。
按DL/T 5035《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的规程要求设计。 6.6.5
系原暂行规定第3.6.3条的修改条文。
条文中“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当无法布置室外的侧窗时,可设置机械排风,换气量按每小时不小于 5次设计”。其目的是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基本属于干燥车间,粉尘容易飞扬。对通风量的控制、煤仓间 横断面的气流速度要求较严格,控制难度大,过高会造成二次扬尘。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通风主要是解决夏季室内排除余热。所以,一般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宜采用自 然通风。排风方式可采用:当有通向室外的侧窗时,由侧窗排风;当没有通向室外的侧窗时,采用屋顶自 然通风器。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制粉系统管道、设备较多,室内产尘点多,所以规定其通风方式不宜采用机械送 风,且不可用暖风机采暖,目的也是防止二次扬尘。 6.6.6
系原暂行规定第3.6.4条的保留条文。
通风换气的气流组织要合理,其含义是: 1
要减少通风死角;
2
进入室内的新风先经过含尘浓度小的区域,再经含尘浓度大的区域;
3
室内空气分布均匀;
4
进风含尘浓度小,排风不污染临近建筑。
6.6.7
系原暂行规定第3.6.5条的修改条文。
根据现行的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4.6.7条的规定编写。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空气幕: 1
位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对经常开启的外门,且不设门斗和前室时;
2
位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及其以外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当生产或使用要求不允许降低室内温
度时,或经技术经济比较设置热空气幕合理时。 根据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名词解释,严寒地区的含义是: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即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寒冷地区的含义是: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即冬季通风 室外计算温度高于–10℃的地区。 火力发电厂翻车机室大门,由于车皮经常进、出,不能设置门斗或前室,每次翻车作业时,靠散热器 采暖无法保证室内温度,故规定“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翻车机室两端大门处 宜设置热空气幕”。当“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高于–10℃的地区,采用喷雾除尘有可能产生水喷雾或冰 冻影响运行时,翻车机室亦可设置热空气幕”。本条规定是根据喷雾除尘系统易冻的特点提出的,也符合 现行的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有关规定。 根据翻车机室大门煤车经常出入的特点,热空气幕不应采用地面送风,因为煤车漏煤会堵塞地下风 道,撒在地面上的煤被空气吹起,造成污染。所以规定一般采用侧送。
7 7.1
积 尘 的 清 扫
一般规定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43/48
7.1.1 系原暂行规定第4.1.1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经对国内南北地区几个有代表性的电厂如阳逻、江油、秦岭、沙岭子及哈三等的调查,运煤系统栈桥 (道)、转运站、碎煤机室、圆筒仓、煤仓间皮带机层、拉紧装置小室及驱动站等建(构)筑物地面尘清 扫,采用水力冲洗办法效果很好,劳动强度小,本规程推广使用。另外,利港电厂煤仓间皮带机层采用真 空清扫也很成功,但由于清扫面积大,劳动强度大,所以本规程不推荐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地面采用真空 清扫。对于翻车机室地上部分的清扫方式要求宜采用水力清扫,采用人工清扫会造成二次污染。 7.1.2
系原暂行规定第4.1.2条的保留条文。
经过采用水冲洗清扫运煤栈桥(道)的电厂进行调查了解,当水平段较长时,其排水坡度从设计到施 工都很难达到要求,除个别电厂将原有施工地坪重新加以处理后能勉强排水外,都存在严重积水现象,因 此在运煤系统布置中应尽量缩短水平段长度,或将皮带机采用小角度布置,既方便施工又满足排水要求。 7.1.3
系原暂行规定第4.1.3条的保留条文。
桥式螺旋卸车机为高位位置,便于在卸煤沟的两侧加设喷水管路,也利于清扫和通行,设计中应优先 选用。 根据富拉尔基第二发电厂使用门式叶轮给煤机的体会,该机型因地面轨道纵向跨于皮带机支架外侧, 使撒落在机架内的煤难以清除,也不便冲洗水的排放,因此在新工程设计中不宜再选用此设备,推荐选用 桥式叶轮给煤机。 7.1.4 系原暂行规定第4.1.4条的保留条文。 在秦岭电厂二期工程设计中,煤场可逆运行带式输送机,因在进入尾部驱动站前未采取截煤措施,致 使将堆料时撒落在带面上的煤全部进入驱动站很难清扫,后来的新的工程设计中加设犁煤器后效果很好。 据了解山东省电力设计院和东北电力设计院也已普遍采用这种方法作为截住燃煤进入驱动站的措施。 7.1.5
系原暂行规定第4.1.5条的保留条文。
以往工程设计中,转运站和碎煤机室楼层上,因密封不严或落煤管破损后造成地面上撒煤较多,以往 对回收地面撒煤的措施基本不予考虑,为清扫工作造成较大困难。今后应在必要部位开设回煤孔或检视 门,为回收燃煤创造条件。 7.1.6 系原暂行规定第4.1.6条的保留条文。 7.2 水力清扫 7.2.1
系新增条文。
目前水力冲洗一般均为人工冲洗,冲洗支管的布置应使运行人员手持水龙喷头带能冲到每一处应冲洗 的地方,所以冲洗支管除了在栈桥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之外,在转运站、碎煤机室、圆筒仓、煤仓间带式 输送机层、拉紧装置小室及驱动站等建(构)筑物的各层,也应设置数量足够的支管。 7.2.2
系原暂行规定第4.2.2条的保留条文。
有些电厂反映运煤系统一般为三班运行,每班都在下班前进行一次水力清扫有利于明确责任;根据华 北电力设计院原《编制说明》的意见,运煤系统冲洗的次数不宜太多,冲洗次数太多会使运煤建(构)筑 物内部潮湿,影响运行人员健康,对设备也产生腐蚀。经讨论认为,理由较充分。特别是对地下运煤建 (构)筑物,每日冲洗一次更显合理。同时,由于输送方式不同,如输煤皮带为敞开式或封闭式,冲洗次 数也应有所不同。 考虑上述因素及各地气象、煤质及水源供给条件不同,本条文仍按每日冲洗1次~3次考虑。 单位面积每次的冲 洗水量g,是一 个重要的技术 数据,根据 宝鸡电厂运煤冲洗用水量的 实验资料 g=0.00755m 3/m2~0.015m 3/m2次,条文中取g=0.01m3/m2。 水力清扫冲洗水供水量按冲洗面积及单位面积每次的冲洗水量确定,经过试验及运行效果看来,比较 简单可靠,能满足选泵及确定池容积的需要。同时,规程中限制了最大小时用水量150m 3/h,可使煤水沉 淀池容积及处理设备的容量不致过大,也能满足一般电厂运煤栈桥在2km(冲洗面积在15000m 2)左右之 内,1h内全部冲洗的要求。对于运煤系统较大,长度较长的电厂,如有较远煤码头的直流电厂或坑口电 厂,冲洗时间或方式应适当改变。 冲洗水量如折算到同时使用喷头数上,每个喷头流量随着选用不同的水带及喷头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44/48
参考消火栓水 枪流量 2.3L/s(压力15mH2O,喷嘴口 径13mm),则冲洗面 积在1000m2 ~15000m2 内 (一般50MW~600MW电厂),可同时使用的喷头数量为2只~18只;在目前实行减员增效的形势下,可 同时使用的喷头数量能满足电厂实际运行要求。 7.3
真空清扫 本节均系新增条文。 本节新增条文是根据本《规程》第4.0.8条规定编写的。 原《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治理设计技术暂行规定》第四章的第三节“气力清扫”的各条文已不再
适用。本节各新增条文是根据近几年来的发展,管道式负压吸尘系统,是我国在引进工程中所采用的一种 干式清扫技术(如石洞口第二发电厂、利港发电厂等),这种清扫系统已有一定的运行实践经验。在此基 础上各电力设计院在工程设计中也作了一定的工作,在国内各工程设计中都分别的积极采用这项技术,对 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此,在现行的DL 5053《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第7.1.20条规定了“锅炉房(或 锅炉)应设有负压吸尘装置”的条文及现行的DL 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等17.2.9条规定了“锅 炉房运转层、锅炉本体及顶部应设置真空清扫系统清扫积尘,兼管煤仓间不宜水冲洗部位的积尘清扫”和 19.5.1条制定了“锅炉房(或锅炉)应设有负压吸尘装置,并定期兼管煤仓间的干式清扫”的条文,为煤 仓间带式输送机层采用真空清扫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对原第三节“气力清扫”的各条文进行重新制 定。 7.3.1
根据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与锅炉房之间布置间隔较近,可使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的真空清扫管道
系统与锅炉房负压吸尘管道系统相连接非常方便。由于锅炉房设置了负压吸尘装置(固定式吸尘装置或车 载式吸尘车),因此,考虑到经济性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的真空清扫系统不需要单独设置负压吸尘装置。 不宜水冲洗部位指的是:带式输送机设备、除尘设备、螺旋输粉机设备、各类管道、电缆桥架电气仪 表(盘)等表面上的积尘(灰)。并对以上部位进行定期干式清扫。 7.3.2
如果按两台炉设计布置一套管道系统时,吸送距离长、系统阻力大,不利于负压吸尘装置的选型
和配置。要避免过长的吸送距离,应尽量减少水平管道的布置长度和系统阻力。所以,规定了“宜一台炉 设置一套管道系统”的条文。 7.3.3
提出本条文的要求,是根据气力输送的基本原理而规定的。由于物料在管道中流动的特殊性,在
进行管道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管道系统的密封、不造成堵塞、减少磨损等因素,主要应注意以下的 问题。 1
要根据锅炉房负压吸尘装置的选型和配置情况合理的进行管道线路的布置。
2
要考虑本系统管道与连接锅炉房负压吸尘管道的起点与吸尘装置终点的最短距离为最好,应避免
过长的水平管道,以利减少系统阻力。 3
尽可能减少弯头数目,采取直线布置管道。根据经验,弯头产生的压力损失大,弯头的压力损失
与弯曲角大致成正比。因此,在必须采用弯头时,应尽可能减小弯角。 4
管道堵塞往往从弯头处开始。物料在弯头处与外壁发生碰撞而减速,通过弯头后再被气流加速。
因此,如果弯头设置过多,就会使在第一个弯头中减速的物料还未充分加速又进入下一个弯头,造成输送 速度间断地、逐渐地减慢,使压力损失增加。特别是在输送气流速度不足时,会引起堵塞。 5
设计布置管道时,要考虑到管道施工、运行、维护检查和检修更换(特别是弯头)的方便。
6
厚壁钢管的规格、壁厚、断面积及单位质量设计选用时可参照表4。 表4
无缝钢管壁厚表
外径
内径
壁厚
断面积
单位质量
mm
mm
mm
10–4m2
kg/m
60
52
4
21.22
5.52
76
66
5
34.20
8.75
89
79
5
49.00
10.36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45/48
102
90
6
63.59
14.21
108
96
6
72.35
15.09
114
102
6
81.67
15.98
133
117
8
107.46
24.66
140
124
8
120.70
26.04
159
143
8
160.52
29.79
168
152
8
181.37
31.57
194
178
8
248.72
36.70
219
203
8
323.49
41.63
273
257
8
518.45
52.28
注:表中数据为GB/T 8163—1987的无缝钢管的数据
8 8.1
供 水 和 排 水
水源
8.1.1 系新增条文。 运煤系统用水采用稳定可靠的水源有利于电厂水务管理,实现水量综合平衡。随着节水和环保意识的 增强,电厂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水量。 循环水排污水量的大小及排污水浓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化水专业对循环水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 循环水排水量大,排污水浓缩倍率低,则化水处理费也低,此时的循环排污水除水温及含盐量略高外,其 余水质指标均接近工业用水,可直接作为水力清扫及煤场喷洒用水。而当采用提高浓缩倍率,降低循环水 排水量的处理方法时,则化水处理费也相应增高(如目前多采用的弱酸处理法),此时循环水排污水由于 浓度高,可能会造成喷洒装置的喷头堵塞。故浓度高的循环水排污水不能作为煤场喷洒水,但仍可作为水 力清扫用水。 当循环水采用空冷方式或循环水排水量少,不能满足水力清扫及煤场喷洒用水量要求时,可采用废水 回收水作水源。 加湿及除尘用水喷头大多为水喷雾喷头,孔径较小,对水质要求较高,当采用低浓缩倍率的循环水排 污水作水源时,喷头要定期检查维修;当循环排污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供采用工业用水。 8.1.2
系新增条文。
根据冲洗力度要求,水力清扫系统最高用水点(即最不利用水点)处喷头压力不宜低于0.20MPa,一 般50MW~600MW电厂水力清扫系统最高用水点为煤仓间地面冲洗,高度在20m~40m之间,则冲洗水泵 静扬程为0.40MPa~0.60MPa;而煤场喷洒水喷头压力要求为0.50MPa~0.70MPa,位于地面。这样,冲洗 水总扬程与煤场喷洒水扬程基本相当。故当水力清扫及煤场喷洒用水采用同一水源(或循环水排污水,或 废水回收水)时,根据各系统规模及运行方式,可分别设置独立的水力清扫供水系统及煤场喷洒供水系 统,也可合并采用同一套供水系统。 当水力清扫与煤场喷洒采用不同水源时,则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水力清扫供水系统及煤场喷洒供水系 统。 8.2
管道设计
8.2.1
系新增条文。
运煤系统的冲洗水母管在进入系统各栈桥、转运站及需冲洗的其他区域时,适当分成枝状进入,可使 运行灵活,检修时影响小,方便。 8.2.2
系原暂行规定第4.2.3条的修改条文。
冲洗支管除接橡胶软管外,还可以接各种规格的、成套的冲洗卷盘等,故冲洗支管的间距应根据所选 冲洗水龙带的长度确定。 8.2.3
系新增条文。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46/48
参考水泵出水管流速为1.50m/s~2.00m/s及消火栓系统管道内流速不宜大于2.50m/s的规定(《建筑给 水排水设计手册》),结合冲洗水的压力特性及栈桥内较为窄小的状况,认为冲洗干管流速采用1.50m/s~ 2.50m/s较为合理。 8.2.4
系原暂行规定第4.2.2条的修改条文。
冲洗喷头前的水压不低于0.20MPa,是指运煤系统最不利点的出水压力。 8.3
排水
8.3.1、8.3.2
系新增条文。
对于排水口的设置,一般做法是一个柱网为一个集水半径。若集水半径太长,则纵向排水沟的深度、 垫层都要加大。因此建议集水半径宜小于12m。排水口地漏的直径不宜太小,否则冲洗水容易溢出沟外, 另外地漏口应加铸铁篦子,防止冲洗水中的大块煤将管道堵塞。 8.3.3、8.3.4
系原暂行规定第4.2.4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室内地面冲洗水散流排入集水井后,煤泥即在集水井中沉积,根据有关电厂及安徽省电力设计院的工 程实践,若将集水井设计成圆形或类圆形,由立式液下泵(配刀头)将煤泥中的大块打碎并吸走,同时在 井中设激流喷嘴增压冲洗,能较好的解决集水井内煤泥沉淀及清理问题。另外,通过对利港电厂的运行情 况调查,在场地条件允许时,集水井做成带溢流隔墙的小沉淀池,人工就近将煤泥清理至皮带上,溢流出 的上清液再由普通的污水泵输送至煤水沉淀池,效果也不错,且较为经济。设计时可根据电厂规模及运行 水平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8.3.5
系原暂行规定第4.4.5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水力清扫时,各集水井中的污水泵是分别单独启动的,如含煤废水为母管压力输送,则会出现在由支 管进入母管后流速降低的情况,容易沉淀堵塞。因此,建议各集水井中的含煤废水在进入煤水沉淀池时采 用单管压力输送方式;管道过多时可酌情考虑合并。 8.3.6 8.4
系新增条文。
煤泥水处理
8.4.1
系原暂行规定第4.4.1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含煤废水的处理应根据电厂水源情况、所排放水域的性质并结合经济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新建 电厂,应本着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的原则,推荐采用调节、混凝沉淀(根据需要可增加过滤)或更经济可 靠的处理方式;对于经过经济比较后废水不回用的电厂,其处理程度必须满足排放水域污染物最高允许排 放浓度的要求。 8.4.2
系原暂行规定第4.4.3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煤水沉淀池容量设计宜只考虑运煤系统水力清扫后的排水。对于煤场雨水排水则宜设单独的雨水调节 池;如煤水沉淀池与雨水调节池合并,不仅使沉淀池容积大大增加,而且加重了后续处理设备的负担,运 行很不经济。雨水调节池下部的煤泥水,可在煤水沉淀池较空时排进来处理。根据电厂每日冲洗1次~3 次,每次30min~60min的情况,煤水沉淀池容量按容纳电厂一日的冲洗水量计算是比较经济安全的。 8.4.3
系原暂行规定第4.4.4条的修改条文。
严寒及寒冷地区煤水沉淀池及处理设备应设在室内。 8.4.4
系原暂行规定第4.4.3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9 9.1
建筑防尘防水
运煤系统内墙面、楼(地)面防尘防水
9.1.1
系原暂行规定第5.1.8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运煤系统内墙面、顶棚(天棚)在以往的设计中,没有过多地考虑防尘防水问题,因此,水冲洗后起 皮、脱落现象十分严重。但是经过运煤系统综合治理的一些电厂,墙面、顶棚、梁都贴上釉面瓷砖,运煤 系统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可是,这样全部贴瓷砖造价太高很不经济,由于运煤系统地下部分的 煤尘污染较地上部分严重,因此本条文规定运煤系统地下部分做1.80m高的防水水泥砂浆或瓷砖墙裙,而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47/48
运煤系统地上部分做1.20m~1.80m高的防水水泥砂浆或瓷砖墙裙。 另外,耐水涂料造价未必低廉。若涂料的耐水性及附着力强,则价格未必低,而价格低廉一些的涂料 其耐水性及附着力未必能达到要求,因此,考虑到经济、实用的原则,将耐水涂料改为防水水泥砂浆或瓷 砖墙裙。 9.1.2
系原暂行规定第5.1.1条~5.1.7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在运煤系统综合治理的一些电厂中,将运煤栈桥的地面涂刷玻璃钢面层,由于结合不牢,水冲洗后脱 落现象十分严重,需要经常涂刷,并且玻璃钢具有易燃性,因此本条文中没有采用玻璃钢面层。 另外,楼(地)面的排水坡度由原条文宜大于1%改为1%~3%,这主要是与DL/T 5094《火力发电厂 建筑设计规程》的要求保持一致。 变形缝处的防水防漏是一个薄弱点,应加强防水构造措施,一些电厂运煤系统栈桥中的变形缝处滴漏 严重,因此,在下行栈桥变形缝之前宜设置截水沟。 9.2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防尘防水 本节内容均系新增条文。
9.2.1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墙面的煤尘污染主要在墙裙部位,因此本条做1.20m~1.80m高防水水泥砂浆
或瓷砖墙裙。 9.2.2
经过运煤系统综合治理的大多数电厂,其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楼面采用水磨石面层,个别电厂也
有贴地板砖的做法,但是造价高,并且整体性又不如水磨石好,往往容易出现脱掉的现象,因此楼面宜采 用现浇普通水磨石面层或硬化耐磨地坪材料。 9.2.3
由于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跨度大,建筑找坡若坡度大,排水顺利但是垫层厚度太大,结构荷载也
增加很多,很不经济;若坡度小一些,则冲洗水不能很快排掉;因此建议结构横向找坡,这样既经济又能 使排水坡度大一些,很快将冲洗水排掉。所以,规定坡度不宜小于2%。 9.2.5
变形缝的构造做法应符合楼面变形缝的做法,应能防渗防漏。特别强调在变形缝的两侧宜设置挡
水斜坡,坡向缝的两侧。由于楼面变形缝的做法在许多标准设计图集中已有,因此,这里就不再重申。
10 10.0.1
电 气 防 尘 防潮
系原暂行规定第5.2.1条的补充修改条文。
在江苏利港电厂等国内运煤治理比较好的电厂调查时发现,现场均自行改造,将MCC等电气设备移入 单独封闭小间,防尘效果比较明显,设备运行情况大有改进。因此,只要布置上有位置,就应尽量将电气 设备放在单独密闭小间内。当电气设备发热量大时,可以增加正压通风装置或空调。布置在密闭小间内的 电气设备防护等级宜为IP44。 当敞开布置时,电气控制箱应做成双层箱门,第一层为带玻璃窗的密封门,第二层为控制面板门,这 样的结构密封性好,又方便现场清洗。 10.0.2
系原暂行规定第5.2.2条的保留条文。
考虑到运煤系统水冲洗的要求,需将敞开布置的电气设备的基础抬高200mm,以防电气设备底部进 水。当电气设备布置在单独小间时,可不按本条执行。 10.0.3
系原暂行规定第5.2.3条的增补条文。
运煤栈桥内的电缆桥架采用梯架,可防止桥架底部积灰,每层梯架加装盖板,可防止电缆积灰。 电缆梯架应尽量沿栈桥的一侧架空敷设,当栈桥空间较高时,也可将桥架布置在两条皮带之间。栈桥 走道上方的电缆桥架底部距栈桥地面的净空应满足人员通行的要求,不宜小于2.00m。 敷设在皮带构架旁的电缆,当数量不多时,可采用电缆排管方式,这样即安全可靠,又不影响清扫和 水冲洗。 从桥架到运煤设备的电缆埋管不应直接放在地面上,以免影响人员通行和水冲洗,必要时电缆埋管可 从空中直接引致设备,埋管的两端可分别固定在桥架及设备上。 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等国外设计的电厂,运煤系统采用电缆排管方式,整齐美观,防火防尘,密封性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煤尘防治
页码,48/48
良好,便于现场水力冲洗,但一次性投资较高,现场施工难度较高,如资金充足,可以考虑采用这种 方式。 10.0.4
系新增条文。
10.0.5
系新增条文。
除尘设备配套的控制箱应布置在除尘器附近,其控制接线应留有远方启动和停止的接口,并能根据该 指令自动完成整套除尘过程,以实现除尘器的远方集控或程控。 除尘设备应能和工艺主设备连锁启、停。在主设备启动前,应先启动除尘设备以防止主设备启动时煤 尘飞扬。在主设备运行停止后,因煤尘飞扬并没有立即停止,故除尘器还应再运行几分钟来达到除尘目 的。为简化控制系统也允许除尘器和主设备同时启、停,但在控制室内应有运行信号显示。 除尘设备在确定技术规范时,如涉及相应的电气控制设备时,应由电气专业认可。 10.0.6
系原暂行规定第5.2.6条的分解修改条文。
运煤系统因煤尘浓度较大,加上整个系统进行水冲洗,所以灯具的防尘防潮问题成为主要问题,目前 在全国各电厂调查中,发现三防灯密封性较好,长期运行性能较好。光源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但镇流器 箱必须进行防水处理。 10.0.7
系原暂行规定第5.2.6条的分解修改条文。
因运煤系统较长,一旦正常照明消失,必须有事故照明来进行人员紧急疏散,此时交流应急灯已可满 足要求。 10.0.8
系原暂行规定第5.2.6条的分解修改条文。
运煤系统中煤尘污染严重,灯具必须进行定期清扫或擦洗,否则在长期运行中将严重影响发光效果, 且考虑更换灯泡的方便,因此一般情况下将灯具安装在2.50m高度处或栈桥顶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ile://D:\标准\DL_T 5187.2-2004.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www.fineprint.com.cn
200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