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五谷 归根返祖】完整版 final version

Page 1

xuouyang2062@gmail.com

不食五谷 归根返祖

公元 2014 年 5 月 21 日 甲午年小满 完整版 完整版


献给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生前对生命科学有浓厚兴趣, 不幸早逝的弟弟:

欧阳明 (1962 年 5 月 21 日 - 2003 年 8 月 20 日)

第 2 共 239


目 录.................................................................................................................................................. 3 1 前言.................................................................................................................................................. 6 1.1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 6 1.2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 7

2 人类发展史.................................................................................................................................... 10 2.1 原始海洋 生命诞生的摇篮 ......................................................................................................................... 10 2.2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发展史 ....................................................................................................................... 10 2.3 人之所以成为人 ........................................................................................................................................... 11 2.4 人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的区别 ...................................................................................................... 11

3 人体的新陈代谢............................................................................................................................ 15 人体的新陈代谢 3.1 碳水化合物 ................................................................................................................................................... 19 3.2 蛋白............................................................................................................................................................... 27 3.3 脂肪............................................................................................................................................................... 29 3.4 大脑的新陈代谢 ........................................................................................................................................... 32 3.4.1 饥饿新陈代谢...................................................................................................................................... 33 3.4.2 酮解能力(ketolysis) ....................................................................................................................... 39 3.5 酮症状态(ketosis)和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 ................................................................................ 41 3.6 人体的能量储存库概况 ............................................................................................................................... 42 3.7 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 43 3.8 复归於婴儿 ................................................................................................................................................... 46

4 碳水化合物和荷尔蒙激素系统 ................................................................................................... 52 5 碳水化合物和体内的酸碱性 ....................................................................................................... 59 6 现代文明疾病的新解析 ............................................................................................................... 70 6.1 癌症............................................................................................................................................................... 71 6.1.1 癌症现状 ............................................................................................................................................. 72 6.1.2 细胞发酵学说(Otto Warburg) ........................................................................................................ 74

第 3 共 239


6.1.3 复祖现象假设说.................................................................................................................................. 75 6.1.4 碳水化合物中毒假设 .......................................................................................................................... 80 6.1.5 相关研究结果...................................................................................................................................... 85 6.2 糖尿病 I 型 ................................................................................................................................................. 90 6.3 糖尿病 II 型 ................................................................................................................................................ 92 6.4 老年痴呆症(Alzheimer)糖尿病 III 型 ................................................................................................... 94 6.5 心血管病 ....................................................................................................................................................... 97 6.6 碳水化合物和癫痫病 ................................................................................................................................. 106 6.7 碳水化合物和偏头疼 ................................................................................................................................. 108 6.8 碳水化合物和自闭症 ................................................................................................................................. 109 6.9 碳水化合物和肠胃病 ................................................................................................................................. 111 6.10 碳水化合物和肥胖症及消瘦症 ............................................................................................................... 116 6.11 碳水化合物和甲亢和甲减 ....................................................................................................................... 119 6.12 碳水化合物和多发性硬化症 ................................................................................................................... 122 6.13 碳水化合物和胆结石 ............................................................................................................................... 124 6.14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肝 ............................................................................................................................... 125 6.15 碳水化合物和精神抑郁症 ....................................................................................................................... 126 6.16 碳水化合物和腹胀 ................................................................................................................................... 130 6.17 碳水化合物和花粉过敏 ........................................................................................................................... 131 6.18 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炎症 ........................................................................................................................... 136 6.19 碳水化合物和口腔卫生 ........................................................................................................................... 137 6.20 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以及矿物质 ........................................................................................................... 139 6.21 碳水化合物和胆固醇 ............................................................................................................................... 142 6.22 碳水化合物和皮肤 ................................................................................................................................... 146 6.23 碳水化合物和紧张压力(stress) .......................................................................................................... 149 6.24 碳水化合物和“难带”的小孩 ............................................................................................................... 154 6.25 碳水化合物和其他 ................................................................................................................................... 157

7 „辟谷“ 辟谷“和“断食“ 断食“ ................................................................................................................... 160 7.1 „辟谷“ ....................................................................................................................................................... 160 7.1.1 道家和佛家的“辟谷“ .................................................................................................................... 161 7.1.2 西方的辟谷........................................................................................................................................ 165 7.2 „断食“的实践 ........................................................................................................................................... 166 7.3 „辟谷“: 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 175

8 眼见为实? 眼见为实?.................................................................................................................................. 181 9 准生酮膳食( ) ..................................................................................... 190 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 10 身体永远正确............................................................................................................................ 207 身体永远正确 第 4 共 239


11 结论............................................................................................................................................ 214 12 主营养素表格............................................................................................................................ 223 主营养素表格 13 引用文献索引............................................................................................................................ 233 引用文献索引

第 5 共 239


1

前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有意思的年代,拥有互联网。 作为个人,我们可 以在某一个领域纷杂的世界里, 将其结点(或是科学研究的结果)链 接起来,画出一道红线,从而得出应有的结论。 首先声明本人不是医生,也不是生物学科的研究者。由于年轻时得过 多种疾病, 虽然有最好的现代化医疗方式和药物而得不到彻底的康复, 数十年前就开始自己寻求解决和缓和的方法。 求助过中医,和西方的自然疗法(natutal healing)和整体疗法(holistic medicin) ,进行了将近 3 年的全素食(vegan diet) ,身体健康状况得到 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是没有达到自我感觉应该达到的最佳状态。 在这期间,尽可能的阅读了老子的《道德经》1,和《庄子今注今译》 2 。 总感觉到冥冥之中,他们对远古人生活方式的崇拜, 除了归真 返璞,好像还有更多的要传递的核心价值信息。

1.1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归纳起来,应该是《道德经》中第五十四章 3 和第二十五章 4 的两段话,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 。”,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 ”给了自 己巨大的启发。认识到人的身体, 当然也是自己的身体是整个宇宙的 一个缩影或是全息照相。宇宙中的真理,可以全部悉数的在自己身体 第 6 共 239


这个微型宇宙中找到。 而得出的体会也一定是靠近或接近真理的,也 就是“其德乃真”。 在素食的过程中,我将其看成是一个求真的过程, 开始记录每天自己的心得和身体的反应,以便总结和归纳食物的摄入 对自己心身造成的直接结果,分析可能的内在原因。 这个年头大家时 间都非常少, 我也一样。 幸亏有了智能手机,流水账式的日记以及 之后数据的系统处理,梳理和分析并不是太难。

1.2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在拜读庄子的《逍遥游》5 中的文字时,“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引起 了我的深思。 根据身体的反应,我逐渐开始避面食,避米饭,当然也 全面的避甜食。 素食的最后阶段食物基本上由水,坚果和水果组成。 除了体重偏轻外,身体健康各方面的状况有了全面的提高和改善。 后来为了帮助女儿减肥,研究了一下现代社会人们的食物结构中糖分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这个研究中,大吃一惊的发现:避免五谷还不 够,还要避掉所有糖分高的果食,包括过甜的水果。而且动物脂肪对 人体的好处远远胜于植物脂肪 6。动物蛋白的价值远远高于植物蛋白 7。 这个认识,对一个坚持将近三年吃全素的人来讲,是极有颠覆性并且 很难接受的。唯一考证这种膳食结构是否是更好的饮食方式,就是“以 身试法“了。 而这个法,我认为就是老子道德经中讲的“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法。再一次以身体这个微型宇宙考证。 而 考证的结果是比全素食的感受还要更好!已经得到改善的一些毛病, 甚至全面消失了。 目前我的膳食结构里确是由大量的(动物)脂肪,适量的(动物)蛋 白,极少量的碳水化合物组成。 医学里,也把这种饮食称之为生酮膳 食 8 (ketogenic diet)。 对我周边的亲人,朋友和同事来说,这个转变很不可思议。我也必须 承认,如果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第 7 共 239


但自己坚信,自己寻求身体健康的这个过程, 是一个求真的过程,结 合了自己从素食,“辟谷“,“断食“的亲身经验和大量的现代科学研究 结果的阅读,学习和思考。 “以身试法“ 尝试的结果,是基本完全消除了身体任何不舒适的症状。 自己认为这是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从结构上排出了膳食中产生 疾病的不良成份后而产生的正面影响。 写这本书的目的,综合介绍一下这种膳食结构的科学原理,基本上有 如下几个原因: 1) 在中文的文献里,几乎找不到任何的这方面的系统描述。 除了一 些个网页有关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治病的简单介绍外。 2) 写了这本书, 可以省不少口舌,去说服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 提醒他们现代人疾病的一个重要(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根因并加 以防范。 3) 我在一个竞争激烈的 IT 行业里工作,目睹了一些年轻人 30 多岁就 得癌症或是其他绝症的惨状。虽然,工作压力可能是一个原因,但 我认为不是根因。但愿这本书给予一定的启蒙和诠释。 本人非常清楚这个观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极具颠覆性的, 特别是对农 耕文明极其深厚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来说。 但是,如果大家有点耐心翻阅一下这本书中的人类历史发展的逻辑论 证和大量引注的科学研究文献, 就知道我并不是在耸人听闻,而是在 传递一个可能重要的信息。 如果这本书能够引起主食五谷杂粮的同胞们开始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 饮食习惯是否健康,对任何主媒体的专家理论观点采取必要的怀疑态 度,实践老子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求真原则,自己找出正确 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我就心满意足了,那么抛砖引玉的目的也就达到 了。 欢迎各位挑战我的思路和逻辑并提出意见。本书的 pdf 版和各个篇章 都放在谷歌和新浪的博客上,供大家下载或是阅览。 第 8 共 239


大家只要 google 或是百度一下“不食五谷 归根返祖“即可,不用记住 网页的链路。 国内的朋友可以上新浪同名的博客上。 愿意讨论的朋友可以采用如下的联系方式: • • • •

微信号 ID: XO2062 昵称:不食五谷 归根返祖 QQ ID: 1124775870 昵称:不食五谷归根返祖

我不能保证随时都可以介入讨论,也不能保证对每一个问题给出满意 的回复,但会尽力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陈鼓应 著 老子注释及评介 修订增补本 2010

2

陈鼓应 注释 庄子今注今译 上,中,下 2011

3

同 1,266 页

4

同 1,159 页

5

陈鼓应 注释 庄子今注今译 上 2011,25 页

6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42 页

7 8

同 6, 45 页 http://en.wikipedia.org/wiki/Ketogenic_diet

第 9 共 239


2

人类发展史

2.1 原始海洋 生命诞生的摇篮 生命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几十亿年的历史。早期 有一个原始海洋,所有的生命源于这个原始海洋。上面有没有臭氧过 滤的太阳辐射。可以说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而原始海洋里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却没有氧气。 而原始的细胞和生 物不可能通过氧化获取能量, 而是通过发酵获取能量生长。这也是单 细胞繁殖的阶段。 这点极其重要。 另外, 原始海洋中是有盐的。 据 说我们血液中的盐分的浓度和原始海中盐分的浓度是一样的。后续我 们谈到人类现代疾病,特别是癌症时还会谈到这个事实。 大概因为人体血液的盐分浓度和原始海中的盐分浓度相当,所以很多 人喜欢去海滩渡假,因为有一种难言的愉快。而这个难言的愉快感, 应该是与生命起源于海洋这个事实有关。 就我个人来说,是很喜欢也 很享受在海滩渡假的。

2.2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发展史 现在的人类源于黑猩猩(Pan troglodytes) , 在七百万至一千万前开始 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道路。 现代人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的 基因只有 1%多的不同, 其他完全一样 1。 之后, 人类经历了冰川时代,旧石器时代的演化过程。这个漫长的演 化过程是人真正成为区别于黑猩猩(Pan troglodytes)最为重要的历史 过程 2。

第 10 共 239


从现代考古学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冰川和旧石器年间,人类祖先 的膳食结构由 65%的动物脂肪和肉,以及 35%的植物组成。这个饮食 结构,到了新石器时代,即农耕文明之后才转变成 10%的动物脂肪和 肉,以及 90%的植物粮食组成 3。

2.3 人之所以成为人 人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是一个永恒的题目。人之所以成为人,区 别于其他动物,是在于其超强的思考能力。 那么这个超强的思考能力, 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人类的大脑重量平均为 1500 克, 而与之身体大小相当的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大脑重量平均却只是 300 – 400 克. 人的大脑重量是其 3-5 倍之多 4! 当然, 大脑体积和重量的规格大, 并不一定意味着其智商高。 但是, 就像一台电脑一样, 其处理存储器以及硬盘规格的大小,还是决定电 脑信息和各种软件处理能力的主要因素。 所以, 人之所以成为人, 与 其大脑的体积和重量的发展可能是强相关的。 从黑猩猩(Pan troglodytes)进化过来的这个“分支“,后来被称之为人 类的群体, 大脑和体重之所以发展成为“分道扬镳“始时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大脑的 3-5 倍,极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大量食用了其他动 物的脂肪和肉。

2.4 人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的区别 除了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外,人类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的另一个 重要的区别在于其肠胃相对的退化。人的身体在休息状态时,有将近 90%的能量消耗在心脏,肝脏,肾脏,肠胃和大脑上。而心脏,肝脏, 肾脏的大小直接与身体的大小相关,负责身体的正常运行。 唯一的能 够让大脑发展的方式,就是退化肠胃,将多余的能量给大脑。人类和 第 11 共 239


其相同体积重量的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相比,其大肠的重量平均 减少了 900 克 5。这意味着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相比, 它对能量资源的支配做了一个大的调节。 为了建 立和维持大脑的主导地位,它相对的退化了其消化系统,而将省出的 能量资源“投资”在大脑的发展里。 大脑的发展,确定其在人体中的“中央统治地位“,确定了其指挥和协 调它和各个器官的能量均衡以及荷尔蒙激素系统的控制关系。套句如 “官本位”, “金本位”的俗话来说,就是人体中的“脑本位” 这个地 位和关系,是人类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历经冰川时代,旧石器时代 等, 经过长达三百万至一千万年的发展而完成的。 而这个过程中, 食用的主食以高达 80%的动物脂肪和肉组成的。 人 的大脑体积和重量翻三番后,只占体重 2%的大脑,所耗的静态能量 是整个身体的 25%之多。 而且不管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即使在睡 眠中,也要消耗稳定的能量。和人相比,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的大脑所消耗的能量是整个身体的 8%左右,尽管其身体 消耗的总能量和人相比是相当的 6。没有一个稳定和优质的能量供给, 这个“脑本位”的中心器官,大脑,无法全面发展(童年),成年后也 无法真正好的迎接现实生活的挑战。 下章会比较系统的分析一下主要营养素(macro nutrients)在人体内的 新陈代谢。和主要营养素相比,微量营养素(micro nutrients)从能量 的供给上是无法和其相比的。 从主要营养素(macro nutrients)上的新陈代谢的角度来看, 在人和 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分道扬镳后这个漫长的过程里,人之所以能 够发展成最后(即新石器时代开始)以“脑本位” 为主导的人体系统, 最关键的原因是大脑能量获取的主要来源是基于生酮体(ketone bodies) ,一种脂肪酸在肝脏中的分解物,而不是基于血糖(碳水化合 物在身体内新陈代谢的转化物,身体血液中的葡萄糖)。 因为在人类 在三百万至一千万年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历经冰川世纪,旧石器时代, 很少或甚至没有任何的农耕产品供其食用。 第 12 共 239


而新石器时代后(至今不过区区一万年)才开始的农耕文明带来的碳 水化合物食物, 是人类在这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也就是大脑确定了 其在身体里“中央统治地位“或是“脑本位” ,体积和重量翻三番的过程 中)所不知的。 因而,人的新陈代谢系统也不可能没有任何后果的适 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 现代的考古学研究结果, 发现远古时代(旧石器时代,冰川时代)的 人群没有现代人的文明疾病。从年纪较大的尸体化石里,也找不出与 现代人同样年纪人的文明病的痕迹 7。当然,远古的人们,普通寿命并 不长,但原因看来不是饮食而是病毒的感染, 事故和野兽的攻击所照 成的。 当时,也没有抗生素和现代医学的手术来解决突然而来的事故 和病毒感染带来的这些问题。 农耕文明带来文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建立, 但是也带来了 现代文明病,甚至带来了大脑的萎缩。考古研究表明,现代人大脑容 量平均是 1350 cc(cubic centimeter) ,而 3 万年前人的古代人大脑容量 8 平均是 1500 cc,小了足足 11% ! 有时看到争论古人聪明还是现代人聪明的讨论,有些人强调远古人比 现代人聪明和智慧,比如《易经》等著作的撰写,现在看来也是不无 道理的。 从这个事实,可以假设和推出,现代人各种文明病,很可能是人类身 体的新陈代谢无法在区区一万年中完全适应大量的五谷(即碳水化合 物)而相继产生的。 要诞生一个完全适应之前没有的饮食结构的“新人类“,德国的一位动 物学家,遗传学家和人类学家 Gerhard Heberer 曾做过评估,认为至少 需要二十万至五十万年的时间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185 页 第 13 共 239


2

Dr. Nicolai Worm Sydrom X oder Ein Mammut auf den Teller! 9. Auflage Systemed Verlag, 172-176 页

3

同上,177 页

4

同上,193-194 页

5

Peter Mersch, Wie Übergewicht entsteht ... und wie man es wieder los wird. 2012. 10 页,18 页

6

同 2,194 页

7

同 2,223 页

8

同 2,199 页

9

同 1,195-196 页,213 页

第 14 共 239


3

人体的新陈代谢

人身体内新陈代谢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摄入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 (macro nutrients)成分被分解,转换成能量供给人体各个器官和肌体 使用,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身体的某些器官和肌体。代谢热量计量为千 卡。 和主要营养素相比,微量营养素(micro nutrients)从能量供给的角度 来看是无法和其相比的。并不是说微量营养素(micro nutrients)如维 生素,矿物质对人体不重要,而是相当而言,主要营养素(macro nutrients)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主食。而这本书的分析聚焦在主食给我们 健康带来的影响。 之后会在相应的篇章里简单的介绍一下主要营养素 如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与维生素和矿物质之间的关系。 主要营养素(macro nutrients)由三大物质组成,碳水化合物,蛋白和 脂肪。燃烧值或是热量如下: 碳水化合物每克为 4 千卡。 蛋白每克为 4 千卡。 酒精每克为 7 千卡。但酒精不是我们主食摄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 暂不涉及,下面不再提到。 脂肪每克为 9 千卡。 第 15 共 239


现代医学认为, 人的各个器官和肌体都需要血糖供给能量。脂肪酸也 可以给心脏, 肝脏,肾脏及胃肠等重要器官提供能量,但无法给大脑 提供能量。 因为脂肪酸无法越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脑本位“人体系统中的核心器官,大脑,只能 从血糖中获取能量。也就是说,血糖是大脑能量的唯一来源。而大脑 的能量供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血糖的供给也是至关重要的。 而血糖主要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变而来的,所以,现代医学继 而认为,三大主要营养素里面,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应该是最大的。 而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食物结构里,碳水化合物的成份也的确 是最大的。几乎所有国家官方和主流营养机构推荐的食物结构里,都 含有 50-6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 这也是现在绝大多数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机制。 这个新陈代谢的机制, 主要基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而绝大多数人也毫无怀疑的坚信: 这 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唯一机制! 所以,绝大多数人认定,如果要生活得健康,一个人每天一定要定时 定量的“吃饭“,摄入必要的主食:五谷杂粮,碳水化合物。这个普通 的认知,也反映在“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这句俗话里。 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情况是,普通人如果不食五谷,即使脂肪酸可以给心脏, 肝脏, 肾脏及胃肠供给能量,但是因为大脑无法直接从脂肪酸里获取能量, 所以身体的确会出现恶心,头疼等不适,甚至很难受的感觉 (饿的慌, 饿得要死,两眼发绿 。。 。)。 但殊不知,在远古时代, 大家不是每天都有条件定时定量的摄入碳水 化合物的(继而产生葡萄糖,通过血管以血糖的形式供给各个身体的 部位), 而且还要继续打猎生存。 第 16 共 239


如果的确是“人是铁,饭是钢, 一餐不吃饿得慌”的话,那么我们远 古的祖先是如何在那种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存活下去而成为地球上的霸 主呢? 而我们从道家和佛家的传述中,也知道的的确确有些修炼之人是可以 经常“过午不食”, “一日一食” , 甚至是多日的“辟谷”和“断食” 的。难道他们是真的功夫到家,修炼到直接摄取天地之灵气来生存吗? 并不是我认为这种“直接摄取天地之灵气”的新陈代谢绝不可能。但 是,从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 2005 年前后到现在的各种科学研 究成果来看,可能有一个更好的说法可以解释道家和佛家修炼之人身 体中的新陈代谢是如何运行,继而支撑他们实践“过午不食“,“一日一 食“,多日的“辟谷“和“断食“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呈现出来的表面现象,是大家观察到的“辟谷”或是“断 食”。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时的实践这 种生活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达到净化,排毒和延年益寿。 而潜在的身体新陈代谢是基于酮解能力(ketolysis) 。也就是身体各个 主要器官(除肝脏外),特别是大脑可以从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 取能量的能力。 而这种新陈代谢的机制,基于血液中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 。因为 生酮体(ketone bodies)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新陈代谢的分解物,所以也 可以说,这种新陈代谢的机制,是间接的基于摄入食物中的脂肪。 和脂肪酸不同的是,生酮体(ketone bodies)可以越过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进入大脑。 而摄入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脂肪,蛋白和碳水化合物成份的比例关 系,决定了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主要是基于血糖,还是基于生酮体 (ketone bodies) 。 而基于生酮体(ketone bodies)的人体新陈代谢机制,出于某种原因, 现代医学很大程度上认识不够,也很不认可,继而将其看成是一个不 正常的甚至是病态的新陈代谢机制。当然,就更不会推荐了。 第 17 共 239


如果在摄入的食物中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成份,比如说不食五谷或是“断 食” ,身体在消耗完体内储存糖原(glycogen)后,会逐渐进入一种酮 症状态(ketosis)。 (感觉译文有些误导,让人觉得是一种病态。) 实 际上,酮症状态(ketosis)只不过是说,血液里有足够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而已。 在这种酮症状态(ketosis)下,除了肝脏外,身体各个重要的器官, 特 别是大脑(在一种特殊酶的产量达到一个门限值之后)可以通过生酮 体(ketone bodies)获取最稳定,质量最优的能量,从而进入身体和心 灵上的一个安详的状态。 而这种状态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一种状态。道家,佛家,以至于各种 大的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代代相传的“辟谷”或“断食”的传 统, 冥冥之中,很可能与努力追求达到这种状态后身体和心灵上获得 的安详状态有关。 本人年轻时,读到道家的“辟谷”,觉得有人能够较长时间不吃饭是件 非常神奇的事情,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做到。后来等到自 己弄懂并接受酮解能力(ketolysis)这个事实,成功的“断食”一周之 上,而且同时从事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时,才知道这是完完全全可 能的。 实际上,应该说,是知道了酮解能力(ketolysis)这个道理之后,而且 通过“酮棒” (keto sticks)验证自己的身体的确处在酮症状态(ketosis) 之后, 才有足够信心“断食”一周之上。 从而也就反向说明,我们远古的祖先就是靠着这个能力,不仅在那种 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存活下去,而且可以壮大发展。只不过到了农耕文 明时代,随着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成份越来越大,身体里与生俱来的酮 解能力(ketolysis)开始萎缩退化,以致于需要时无法及时启动,从身 体内储存的脂肪新陈代谢后转换成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中获取必 要的能量。

第 18 共 239


3.1 碳水化合物 简单的(如糖类):它们是由单糖或双糖单元组成的。牛奶,水果,和 一些蔬菜中都含有简单碳水化合物,然而人们摄取简单碳水化合物的 主要来源是添加糖和加工食品。 复杂的(如淀粉和纤维) :它们是由糖单元链条结合构成的。与简单碳 水化合物相比,人体要用更多步骤才能分解淀粉。而纤维则更加复杂, 以致人体根本不能吸收。谷物类或由谷物类加工而成的食品中含有复 杂碳水化合物,如面包,谷物和意大利通心粉。土豆和一些蔬菜象玉 米中都含有大量的淀粉。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转变成血糖,而血糖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包括但 不限于如下几个过程 1: • 在细胞里转变成能量。这个过程称之为糖酵解(glycolysis) 。 • 继续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储存起来。这个过程称之为糖原合成 (glycogen synthesis) 。 • 启动和使用储存的碳水化合物。这个过程称之为糖原分解 (glycogenolysis)。 • 体内生产血糖。这个过程称之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 • 存为体内脂肪。这个过程称之为脂肪生成(lipogenesis) 。 碳水化合物摄入后,在肠中分解成血糖输送给血管。血糖通过血管输 入细胞,在胰岛素(insulin)的协助下转变成能量。胰岛素(insulin) 是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让血糖进入将其转变成能量。这个过程叫做 糖酵解(glycolysis) 。 输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时(只要吃饱了,都是如此。) ,血糖水平一般 会过高,这时胰腺(pancreas)就会释放出胰岛素(insulin)来进行调 节。 因为体内的血糖水平必须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第 19 共 239


多余的血糖,会储存在肝脏或是肌肉中。再多的,就会转变成身体内 的脂肪。这些都是在胰岛素(insulin)的协助下完成的。 通过食物摄入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基本上以如下的形式储存在体内: • 肝脏(碳水化合物) • 肌肉(碳水化合物) • 身体脂肪 储存在肝脏中的碳水化合物, 除了红血细胞,其他身体部位的细胞都 可以启动和使用。 储存在肌肉中的碳水化合物,只供给肌肉启动和使用,如体力劳动或 运动时。储存在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也称之为糖原(glycogen) 。 胰岛素(insulin)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荷尔蒙激素。体内血糖过高时, 胰腺(pancreas)将其释放,用来调节和平衡血糖水平。 体内血糖过低时,胰腺(pancreas)会释放另一种荷尔蒙激素: 胰高血 糖素(glucagon) ,用来提高血糖水平。基本作用如下 2: • 启动和使用肝脏中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即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 。 • 刺激体内生产血糖过程,从蛋白质和甘油(glycerol)里获取血糖。 即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在肝脏中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动用过程 中, 这个过程必须立即启动,因为这个过程比较费劲,会消耗很 多能量和时间。 • 刺激将体内脂肪转变成能量。这个过程称之为溶脂(lipolysis)。和 脂肪生成(lipogenesis)正好相反。 这两种不同的荷尔蒙激素: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 的作用正好相反。如胰岛素(insulin)促进脂肪生成,而胰高血糖素 (glucagon)刺激溶脂过程。 但这里,大家要注意,溶脂(lipolysis)的过程可以将体内的脂肪转变 成能量,供给体内的各大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肠胃使用。 第 20 共 239


理论上,现代社会中“心宽体胖“的人都可以通过饥饿,也就是体内血 糖过低释放的胰高血糖素(glucagon)触发的溶脂(lipolysis)过程, 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但是实际上不太可能。 大家会问,为什么? 因为,如果大脑还未启动与生俱来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将基于血 糖获取能量的新陈代谢机制切换到基于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能 量的新陈代谢机制,人还是会感觉到难以忍受的饥饿。 人体在消耗完肝脏中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后,通过溶脂(lipolysis)的过 程,提供足够的脂肪酸给身体的各个器官,保障足够的能量供给。但 是人体的中心枢纽大脑不能通过脂肪酸获取能量,因为脂肪酸无法越 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而大脑的重量尽管只有整个身体的 2%, 但在静态的状况下,还要消耗约 25%的能量! 所以人们在一餐饭没吃上时,身体动用了碳水化合物的库存之后,由 血糖过低触发的调控机制尽管启动了溶脂(lipolysis)过程,大脑感觉 还是继续觉得饿, 继而驱动自己的躯体急迫的寻找含有碳水化合物的 食物,满足其转变的血糖供给大脑急需的能量需求。 这样一来,溶脂(lipolysis)过程刚刚开始,身体又摄入大量的碳水化 合物。储存在体内的脂肪还没有真正开始“溶”掉,多余的血糖又开 始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 这就是现代社会中胖的人一旦胖起来,就很难再瘦下去的真正原因。 唯一的一个行之有效,又不饿的“减肥”方式,就是启动自身的 ketolysis (酮解能力)机制, 将大脑获取能量的方式,从“血糖机制”切换到 “生酮体机制” 。 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各种荷尔蒙激素介入了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过 程,如肾上腺素(adrenaline) ,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 ,甲状腺激素 (Thyroid hormone)等。 第 21 共 239


只有胰岛素(insulin)有能力将血糖水平降下来。 而其他的激素只会 将血糖水平升高。 为何人的身体,实际上是下丘脑(hypothalamus),释放各种荷尔蒙激 素要将血糖水平升高呢?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身体各个器官,特别是大脑供给必要的能量, 让身体主动迎接恶劣生存环境中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尽管可能会有 其他的不良后果。 如肾上腺素(adrenaline)和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也称之为紧张压 力荷尔蒙激素。 在远古时代,说不定你不小心就碰到一头狮子或狼, 那你有被吃掉的危险。 这时,就是面临着所谓的搏斗或逃跑 (fight or flight) 的情况(当然,在狮子或狼的面前,逃跑应该是比较明智的 选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身体就释放出肾上腺素(adrenaline)和 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 , 它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提高血糖水平, 以 备在搏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过程中给身体的各个部位提供足够的, 可以马上启动的能量。另外,肾上腺素(adrenaline)向肌肉部位发出 信号, 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预警。 现代的人,很少(除非被仇家扔进动物园狮子或是狼的地带)或根本 就不会遇到这样紧急的局面,但是紧张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带来的 紧张压力并不亚于远古时代。所以,很多现代人的生活中, 这些激素 的释放以及它们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也会有不少的不良健康后果。 后续在第 4 章碳水化合物和荷尔蒙激素中还会谈到。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在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里是比较重要的 一个机制,值得特别一提。这个机制表明,必要时,身体可以从蛋白 和甘油(glycerol)里合成足够的血糖保障身体的正常运行 3。 现代营养学认为,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体能源的主要来源, 也是最好的燃料。 但实际上,各种研究说明,这只是主媒体的观点, 并不符合事实。

第 22 共 239


主媒体成功的将一个概念移植到每人的大脑里: 食用的脂肪会直接转 变成身体的脂肪。而且食物摄入脂肪(特别是饱和的动物脂肪)是所 有现代文明病的根源。 这个主媒体,也是主流的观点,源远流长。基于 1913 年早期的研究结 果,1951 年两位美国科学家 Duff 和 McMillian 在美国医学学报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文章,奠定了一个假设,叫 做 Lipid hypothesis, 或是叫做脂肪假设 4。 这个假设, 将现代的文 明病因,特别是心血管病,几乎全部归纳於食物中摄入的脂肪,特别 是饱和的动物脂肪造成的。 这个假设,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官方和主 媒体营养学的理论基础。 而直至今天,世界卫生组织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所推荐 的食物结构金字塔 5 都充分的体现出这个脂肪假设的直接后果。其推 荐食物结构的组成部分仍然为 碳水化合物:55-75% 脂肪: 15-30% 蛋白: 10-15% 但是,和蛋白和脂肪相比, 碳水化合物并不是必要的主要营养素。因 为必要时,身体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糖异生(gluconeogenesis)从 蛋白和脂肪里产生必要的血糖。有“必需蛋白”缺乏的病状,有“必 需脂肪酸”缺乏的病状, 却没有一样“必需碳水化合物“的缺乏病状 6。 也就是说, 在三大所谓主要营养素(macro nutrients)里,唯一不是 “必需”的主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 主媒体的医学认为, 血糖是大脑必要的能量来源,因为脂肪酸无法跨 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前面已经指出事实并不如此。 是的,身体是需要一定的血糖来维持运行,但身体同时可以在任何时 候通过蛋白和脂肪酸的糖异生(gluconeogenesis)达到这个目的。 第 23 共 239


那些多日“断食”的人,每天摄入的是零碳水化合物, 但是血糖还是 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很多人认为,糖果,饼干,甜点含有很多的工业制糖不健康,因为这 些食品会造成血糖的快速升高。毫无疑问,这是对的。而血糖的升高, 导致胰岛素(insulin)的释放进行血糖水平的调节。 这个过程很不平稳, 长此以往,会造成健康问题。 如多余的血糖, 就会在胰岛素(insulin)的作用下转变成身体内的脂肪,增加体重甚 至造成过胖症(obesety)。 但是,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即使是五谷,和称之为健康的全麦,也 是会造成同样的结果。 只不过,相对白面来说,全麦的血糖指数 (glycemic index)相对低而以。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越高的食 物,转变成血糖的速度越快。 另外,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实际上比血糖指数更重要。血糖负 荷(glycemic load)等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乘上其血糖指数的 百分之一。 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越大,转变成血糖的量就越大。 很甜的食物如糖本身或是蜂蜜,一般来说, 大家吃不下多少, 因为 太甜了。所以它们摄入而产生的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并不高。 不是很甜的食物,如五谷中的白面馒头,大米,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并不低,又好吃,所以摄入的量大,而造成较大的血糖负荷 (glycemic load) 。 实际上,白面,大米的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以及血糖负荷 (glycemic load)与糖(蔗糖)和蜂蜜相差无几。请参看第 12 章主营 养素表格。 而现在的白面和大米,纯属工业精制的面和米,除了碳水化合物之外, 其他营养甚少。 因为胰岛素(insulin)这个荷尔蒙激素释放的机制不是很稳定,血糖 高的时候, 它释放的量往往过高,导致的结果是经过这些胰岛素 第 24 共 239


(insulin)的(过度)调节,饭后两三个小时后,血糖往往又会过低, 出现低血糖(hypoglycemia)的症状, 大家感觉肚子又饿了。在吃晚 饭前, 不免又吃一些零嘴来过渡。 而正餐摄入食物后,多余的血糖, 在胰岛素(insulin)的辅助下, 就又转变成肌体的脂肪存储下来。这 也是脂肪生成(lipogenesis)的过程。 这个机制的过程,如果以图形来表示,大家会看见体内血糖的水平, 一天中,起码有三次高峰和三次低谷。三次高峰是饭后 30 分钟左右, 觉得很饱的时候。而三次低谷,是饭后 120 – 180 分钟左右开始觉得饿 的时候。这个图形,很像游乐场的过山车。 苏医师(Robert K. Su) 称之为 “sweet roller coaster7” 或是“血糖过山 车” 。 有一个试验,测试白面包,混合黑麦面包,全黑麦面包后血糖水平的 变化。结果是,三条曲线高低相当。没有本质的变化 8。也就是说,从 身体的新陈代谢来看,所谓健康的全麦食品和不健康的白面食品一样, 给身体一样造成过多的血糖负担,同样的不健康。而全麦中多的纤维, 也往往增加了消化系统的负担。 这个认知,对健康意识较强的人群来说,比较难以接受。但如果比较 一下这三种面包的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和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 ,就比较清楚了。也可以说,全麦面包和白面包相比,可能会健 康一些,但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只要食物摄入,不管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 质为主,或是脂肪为主,都会引起胰腺(pancreas)释放胰岛素(insulin) 。 释放的胰岛素(insulin)量的大小依次序也是如此:碳水化合物,蛋 白,脂肪。和蛋白,特别是脂肪的摄入相比,碳水化合物摄入引起的 胰岛素(insulin)的波动幅度是最大的。 和现代游乐场里的各种娱乐活动相比,摄入脂肪和适量的蛋白,给身 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如同给老人和小小孩坐的观看游乐场风景的小火

第 25 共 239


车; 而摄入碳水化合物,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如同给寻找刺激的 年轻人坐的过山车一样。 第 3 章人体的新陈代谢的开场白,就直截了当的告诉大家,我们人类 身体中的新陈代谢机制是在最关键的三百万至一千万年中,在从来没 有摄入如此多的碳水化合物的前提下完成和完善的! 人类身体中的新陈代谢机制,在区区一万年的农耕文明后,无法完全 适应这个大量碳水化合物带来的“血糖过山车“的生活方式, 必然产生 负面的健康影响。 和脂肪相比,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确是好吃,包括白面馒头,大 米,面食,甚至是甜美的蛋糕,冰淇淋等。但是,长此以往,过多碳 水化合物的食物,我们的身体是享用不起的。和游乐场里的过山车一 样, “血糖过山车”偶尔坐坐,还是蛮有意思的。特别是年轻的时候。 但一天三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一万多次,非坐晕了不可。 实 际上,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是这样常年累月的坐晕,坐坏了。就像 坐普通的过山车一样,同样年纪的,有比较适应,也有比较不适应的。 但一般来说, 年轻人坐过山车比较没问题,而年纪大或是身体不好的 人坐过山车就不行了。 随着年纪增大,绝大多数人是慢慢的不适应了。 而几乎所有的现代文 明疾病,几乎没有例外的和“血糖过山车”这个现象有关。 这个在第 5 章文明病的新解析篇章中, 大家会看到有众多的科学研究 结果直接和间接的指明了这个关系。 简而言之,碳水化合物尽管有很多的形式, 但是归根结缔在人体里都 会全部转换成血糖。而身体内血糖水平的迅速升高,会导致体内产生 多的胰岛素(insulin) 。它是一种荷尔蒙激素,帮助调节体内血糖水平 和完成血糖的新陈代谢。 而血糖水平过低时,体内又产生荷尔蒙激素胰高血糖素(glucagon), 用来提高血糖水平。而这个过程,在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没有 第 26 共 239


启动之前,由于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产生饥饿带来的紧张状 况,常常又会触发其他各种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的释放。 而这些个上上下下的调节过程,极其不稳定,对身体各个器官来说, 特别是对大脑,其效果如同坐“血糖过山车”一样。 大脑在人体的特殊主导地位,和它对能量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规格的要 求,决定了它对能量需求必需是以最高优先级来保证的。而主食中大 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从系统调控的角度来看,首先造成身体内血 糖水平的不稳定,继而导致了大脑的能量供给不稳定。 或是大脑能量供给的稳定,需要启动其他的调控机制来保证,如各种 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的释放。 简而言之,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个至关重 要的任务。 这样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3.2 蛋白 蛋白每克燃烧能量为约 4 千卡。它可以分解为血糖。有动物蛋白和植 物蛋白之分。 有些蛋白属于“必需蛋白”,必须通过食物的摄入供给。因为身体内部 无法生产。 从蛋白结构上来说,动物蛋白价值更高,也很适合于人。 食物摄入后,蛋白成份在肠内进行分解, 形成不同的氨基酸(amino acid) 。一部分直接在肠内完成糖异生(gluconeogenesis)过程,产生 血糖。另一部分通过血管,在胰岛素(insulin)的协助下,输入细胞。 但糖异生(gluconeogenesis)这个过程(或可以称之为蛋白消化过程) 比较艰巨。 每 100 克蛋白可以分解出 56 克的碳水化合物 9。

第 27 共 239


因为有这个糖异生(gluconeogenesis)的现象存在,过多的蛋白质摄 入,实际上也会变相的提高血糖的摄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吃很多 的肉食,即使不带碳水化合物,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过多的肉食,还 是会变相的转成血糖。 而且这个过程比较艰巨,会消耗不少不必要的 能量。 这也就是大家有时肉吃的较多,感觉消化的时间比较长的缘故。 但如果吃很多的肉,外加多的面包,米饭和甜点,那就更糟糕了。不 仅摄入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且摄入了不少蛋白和脂肪。 这等于一 辆汽油引擎的跑车,加上柴油,汽油和酒精的燃料。跑车还是可以跑 起来的,但长此以往,跑车的引擎一定会出问题。 另外,过多的蛋白质需要处理和排除,这个新陈代谢需要其他能量的 介入。蛋白里面有氮原子。排除氮原子时,转变成氨(NH3) ,需要消 耗 3 个氢原子。 氨是有毒的,肝脏必须将其迅速转变成尿素 (CO(NH2)2)。这个过程,又要消耗 2 个氢原子。而氢原子是极好的一 种燃料 10 11。 所以,身体蛋白的摄入不能过多。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推 荐是每人每天摄入的动物蛋白在 50 克左右 12。 这也是本人实践经验 的推荐值,或是 0.5-0.8 克/公斤体重。如前面所述,过多的蛋白, 会 让其转变成血糖,并在这个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 而我们要想真正的健康,首要目的是要控制住血糖的水平,另外不让 身体做不必要的工作。 就蛋白的质量来说,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认为,动物蛋白 质量远比植物蛋白好。 首推鸡蛋中的蛋黄,其次是鸡蛋中的蛋白,动 物内脏如肝脏,脑髓,骨髓等。 美国有两个医生和营养学家,Jeff Volek 和 Stephen Phinney,长期致力 于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的研究,加在一起研究的时间超 过 50 多年。还做过较多的临床病例研究。 他们对超能运动员蛋白值摄入的推荐在 1.5-2.5 克/公斤体重 13。这个和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的推荐值,或是欧洲许多营养机构的 第 28 共 239


推荐值 14,有三倍之差!也许 Jeff Volek 和 Stephen Phinney 的推荐值, 可以作为上限来看。 究竟谁对谁错,也很难说。可能人体的基因在某些方面来说,有比较 大的区别。如果不是进行类似马拉松这种超能体育运动的人,我想每 天蛋白质的摄入控制在 0.5-0.8 克/公斤体重可能是比较靠谱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比较倾向于仔细观察自己身体的反映,实践内观,“修 之于身“和“以身试法“,自己对自己身体的健康负责,自己找出适合自 己的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结构,尊重但不是盲目的迷信专家的 意见。

3.3 脂肪 脂肪是人体最好的燃料。每克的燃烧热量为 9 千卡。所以, 从能量密 度上来说, 它的燃烧热量是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的燃烧热量的 2.25 倍。我们普通人使用的语言中, 有时说某某事没啥油水,不值得去做, 就足以说明油或脂肪是食物中价值最高的。 • 身体摄入过多的血糖,在胰岛素(insulin)的协助下,以脂肪的形 式储存在细胞里。开始主要储存在肝脏里,随后储存在身体其他的 部位。这就是所谓的脂肪生成(lipogenesis) 。 • 而身体摄入多余的脂肪绕过肝脏,通过淋巴系统直接输送到各个细 胞储存。 食物中摄入多余的脂肪不会触发像多余的血糖那样引起胰岛素 (insulin)大量释放的调整和平衡的过程,所以它不会引起极不稳定的 能量供给变化 15。 另外一个相反的过程,可以将体内脂肪转变成能量。这个过程称之为 溶脂(lipolysis)。溶脂(lipolysis)将体内储存的脂肪转变成身体可以 使用的能量。 摄入多余的脂肪,通过淋巴系统存储下来,听上去也觉得很恐怖,认 为会长胖。 但是,大家一般都有这种经历,脂肪多的食物,大家吃下 第 29 共 239


去会觉得腻(实为饱了) ,所以一般来说,就会停住了。也可以这么理 解:人体在三百万至一千万年间的进化过程中,基于动物脂肪和蛋白 的新陈代谢机制完善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食用足够脂肪后产生“饱 “的信号能力。 如果食用脂肪同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较少或很少,长此以往就是“辟 五谷”,就会自动启动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这样一来,大脑需要能量的时候(如开会来不及吃中饭或是出差在外 来不及吃中饭或晚饭),就会自动启动从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 能量的新陈代谢机制。实际上就是间接的消耗自己的脂肪储存。这时 身体不仅不会饿,而且会先将储存在淋巴系统内的脂肪消耗掉,然后 再启用身体其他部位储存的脂肪。 所以主食中摄入脂肪不会长胖,但同时摄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就比较 容易胖。这也是为啥正常体重的人群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不会胖的道理。 而且,肥胖的人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时,只要摄入食物产 生的热量小于每天正常的需求,热量的“ 赤字“补充就会来自于自身脂 肪的燃烧,结果就是减肥。 而过于消瘦的人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后,会增强身体对脂 肪的消化和吸收,改善身体各个器官的能量供给,结果会增加体重。 所以基于血糖的新陈代谢机制会引起极不稳定的能量供给变化,意味 着饿的时候会多吃。 而多吃进的碳水化合物转变成的血糖会以脂肪的 形式储存起来。可是,当大脑需要能量的时候,错过了一餐饭,或是 下餐饭还没到,比如在漫长的下午,而肝脏中所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已 经消耗已尽,这时人就会觉得饿。大家在办公室里也会看到不少同事 这个时候会“饥不择食”的吃一些零嘴。而这些零嘴一般来说,又是 比较甜的食物。 实际上,这时是大脑饥饿而不是其他器官饥饿,因为血糖的偏低已经 触发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释放,并已经开始刺激和启动溶脂 第 30 共 239


(lipolysis)的过程,给身体各大器官提供足够的脂肪酸来获取能量。 尽管体内的各大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肠胃能够从脂肪酸里获取 足够的能量,但因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的缘故,大脑无法 从脂肪酸里获取能量。 “脑本位”的大脑说:我不管你们这些器官是否饱了,但我肯定没饱, 而且是饿得很。 你们要赶快给我找“粮食”吃,不然我要饿死了。很 可能这个饥饿的人,身体很胖,也就是说有一个很大的能量储存库, 而他的大脑饥饿至极却无法启用! 有些人会问,不是还有生酮体(ketone bodies)吗? 大脑不是可以启动酮解能力(ketolysis),继而从生酮体(ketone bodies) 来获取能量吗? 答案是:原则上是肯定可以的,但实际上却没有那么容易。对常人说, 即使可以,也需要好几天几夜的时间。 但是那些实践“过午不食”和“一日一食”的道家和佛家的修炼者可 以做到。现代社会中经常实践“断食”(fast)或是间歇性“断食 “(intermittent fast)的人,和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的人(即 不食五谷)也可以做到。 而且是顷刻间做到。 因为他们据有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随时可以从生酮体(ketone bodies)中来获取能量。 比如长期实践 “一日一食“的人,身体内糖原(glycogen)储存,老早 就消耗已尽,身体“被迫“进入酮症状态(ketosis),血液里有足够的生 酮体(ketone bodies) 。久而久之,大脑中已经产生了足够的酶,可以 从越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进入大脑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 获取能量。 所以,这些人不仅是可以“过午不食”和“一日一食”。如果需要,他 们可以一周或多周不食,而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第 31 共 239


3.4 大脑的新陈代谢 主媒体的医学常识告诉我们, 血糖是身体各个器官最为重要的能量来 源。它特别强调大脑唯一的能源来源是血糖。因为脂肪酸无法越过血 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进入大脑, 将其能量供给给大脑。 这实 际上也是全球营养学官方组织,上至联合国,下至各国的官方组织和 营养学专家推荐以大量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组成部分的一个重要原 因。 当然, 美国上世纪产生的一个脂肪假设(Lipid hypothesis)学说,出 于某种原因,成为全球的官方学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但是大脑本身没有能量的储存,但所需能量又极高。 即使在休息的静 止状态,它所消耗的能量仍然是整个身体所需能量的 25%之多,但其 重量充其量是身体的 2%左右。 (也有文献说 如果通过血糖获取能量,大脑每天需要约 150 克血糖 16。 是 130 克) 。 或是 150 x 4 = 600 千卡。正常人每天消耗的热量,在 2000 千卡左右, 也就意味着这个只占体重 2%的器官, 消耗了整个身体的近 30%的热 量或是能量。 当然了,每人每天 2000 千卡热量摄入,是在人类比较富裕社会的生 活情况下可以提供的。很多差一点条件下,或是在现代社会为了身材 苗条的群体中,不少人每天摄入的热量也就是 1000 千卡左右。 这意 味着,摄入热量的 50% -60%是提供给大脑的。 由此可见,大脑在人体中的统治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这个“脑本位” 的人体系统是人类在长达三百万至一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历经千辛 万苦(旧石器时代,冰川时代等)完成和完善的。 人类是根据这个进 化发展带来的思维优势,完成了整个地球上霸主地位的建立。 比方一个现代人在就餐时出于某种原因没吃上饭,就会感到饥饿。 这 时身体必须继续运行,需要从其他地方获取能量。而这只能从身体内 第 32 共 239


部里获取。从 3.6 章人体的能量储存库概况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 就碳水化合物来说,肝脏里一般只有 70 克储存糖原(glycogen)左右, 也就是 280 千卡左右。以一个比较富裕社会平均每人每天的热量摄入 为 2000 千卡来计算的话,这还不够半顿饭的摄入热量。 所以,大家一般都有“一餐不吃饿的慌”的亲身经历。这时,大家都 会感觉到下一餐一定要吃,不然就不行了。 也就是说,如果再不吃饭, 大家都预期自己的精力和能量会大打折扣。 可是大家别忘了,在远古时代,吃了上顿没下顿可能是极其正常的事 情,还可能是吃了今天没明天,但是还必须面临着继续在极其恶劣的 环境中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的挑战,哪里禁得起自己的精力和 能量下降大打折扣啊? 因为精力和能量下降,大打折扣的直接后果,可能就是活不过明天了。 回到已经饿了一餐的现代人,如果继续饿下去,会怎样呢? 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没有必要。 诚然,这个年头,的确没有这个必要。 一般来说,如果相关的人,还没有走上血糖依赖的不归路(point of no return)的话,那么他肯定不会饿死,因为他获取能量的机制还可以回 头。 如果坚持继续饿下去,身体就会进入一个称之为饥饿新陈代谢(Hunger metabolism or starvation metabolism)的阶段:身体会千方百计的从体 内获取所需能量。 3.4.1 饥饿新陈代谢 如前面所述,人在就餐时间如果没有吃饭或是没机会吃饭, 就会感到 饥饿。 这时胰腺(pancreas)会释放另一个荷尔蒙激素胰高血糖素 (glucagon) 。

第 33 共 239


• 它会帮助启动和使用肝脏中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即糖原分解 (glycogenolysis)。但是因为肝脏中的储存糖原(glycogen)只有区 区的 280 千卡,半顿饭的能量都没有。所以这个储存很快就用完, 之后还是会继续饿。 • 刺激体内生产血糖过程,从蛋白质里获取血糖。 即糖异生 (gluconeogenesis) 。在肝脏中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动用过程中, 这个 过程必须及时启动, 因为这个过程比较费劲,会消耗很多能量。 一般来说,获取 1 克的血糖,需要消耗 1.8 克的蛋白质,或是消耗 9 克的肌肉或结缔组织。 这意味着,为了从蛋白质里获取 100 克的 血糖,需要消耗近 1 公斤(900 克)的肌肉或结缔组织 17。所以, 初次实践“断食”的人,前几天里, 特别是如果不做一定的肢体 运动如散步等,身体相关的肌肉体会萎缩。 • 刺激将体内脂肪转变成能量。这个过程称之为溶脂(lipolysis)。如 前面所述,体内的各大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肠胃有足够的能 力从脂肪酸里获取能量,但因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大 脑无法直接从脂肪酸里获取能量。 • 溶脂(lipolysis)的过程产生大量的脂肪酸。肝脏在分解脂肪酸时生 产生酮体(ketone bodies)。这一点比较重要,但是比较容易忽视。 在 24 小时后,还未进食的话,溶脂(lipolysis)过程产生的脂肪酸会 增多增强,而肝脏产生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也会增多 18。 肝脏产生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是可以量化的测试出来。当血液里 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浓度大于血糖浓度时,这种状态称之为酮症 状态(ketosis) 。这种状态可以通过酮棒(keto sticks)在小便里测试出 来。 特别是在 24 小时后继续“断食”(fast)的时候,血液里有了生 酮体(ketone bodies) ,并不意味着大脑马上可以启用。所以,基本上 是从尿道排除。 除了红血球和肝脏外,其他器官的细胞,包括大脑都可以从生酮体 (ketone bodies)获取能量 19。

第 34 共 239


主媒体的医学主流观点将其看作一个病态或是饥饿状态下的新陈代谢 的状态,因为饥饿不是正常状态。 而这本书要向大家揭示的是: 首先,饥饿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其实是经常性的。 尽管这种状态绝大多数是被迫的,但这种长期的状态(吃了上顿没下 顿等)帮助我们远古的祖先完成和完善了大脑和其他器官新陈代谢的 完美发展。 其次,饥饿的新陈代谢等同于“碳水化合物饥饿“的新陈代谢,或是“不 食五谷“ 的新陈代谢。 脂肪酸无法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但是这个生酮体 (ketone bodies)可以越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大脑可以 采用,获取能量! 但是,即使身体处在酮症状态(ketosis) ,一般人的大脑也不能马上启 用已经越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的这个生酮体(ketone bodies) 。 套句以前学数学解题论证的专业术语,身体处在酮症状态(ketosis), 是大脑从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能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 件。 充分条件是大脑的一种特殊能力。大脑的这种能力称之为大脑的酮解 能力(ketolysis)。 因为农耕文明后,人们食用的是大量含有碳水化合物的五谷(消化后 通过肠壁输送给身体各个部位是葡萄糖) ,而现代人食用的快餐,软饮 料,冰淇淋,蛋糕等等所含内容的大部分,也都是碳水化合物,甚至 是直接的工业制糖。 这种生活方式导致人体的各个器官,包括大脑获取能量的机制完完全 全是依赖血糖。这个依赖性特别体现在大脑上。 第 35 共 239


而且这个依赖性已经近乎毒品的依赖性, 所以尽管血液里有足够的生 酮体(ketone bodies) 。 但大脑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生产一种酶。 只有在这种酶的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大脑才能真正的享用生酮体 (ketone bodies)作为输送能量的燃料。 这种酶的生产达到一定的数量,就是大脑从生酮体(ketone bodies)里 获取能量的充分条件。只有在这两种条件(必要和充分)都满足时, 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才能逐渐恢复。 所以,采用生酮体(ketone bodies)作为能量的效率开始也不是很高。 生酮体(ketone bodies)使用效率最佳的时候,大脑所需能量 80%可 以从生酮体(ketone bodies)里提取。 对一般健康的人来说,这个过程可能长达 120 小时 20,即 5 个昼夜。 在 没有达到这个阶段时, 饥饿是一种极其难受的感觉。 普通人的说法, 是饿死了。 但是,请大家放心,一般是饿不死的。但是,要多喝水。刚开始时, 一般感觉口渴,喝水较多。因为生酮体(ketone bodies)是酸性的,在 大脑还未充分使用生酮体 (ketone bodies)时,相应的摄入食用水会减 少血液的酸性。 刚开始实践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这个现象(口渴喝水多)可能 比较明显。实际上也是大脑和身体各部位消化和吸收生酮体(ketone bodies)的效率还比较低而导致的。长期的实践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大脑和身体各部位消化和吸收生酮体(ketone bodies)的效率提 高后,对饮水的要求会相应的降低。 对经常实践间断式“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 ,或是“一日一食“或是 “过午不食“的人来说, 几乎随时(24 小时内)都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即在没有食物摄入的前提下, 大脑可以随时启用身体脂肪分解出的脂 肪酸在肝脏里“提炼“出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能量。

第 36 共 239


在“断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最佳状态时, “脑本位”身体系统的大 脑,所需能量 80%可以从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剩下的从血 糖里获取。身体对血糖的需求每天不过 40 克而已 21。 而在“断食“的过程中,这个量化的 40 克碳水化合物,完完全全可以通 过糖异生(gluconeogenesis)过程从蛋白和脂肪里获取。 当然,如果从食物里摄取这个 40 克的碳水化合物,身体就不用启动这 个比较费劲的糖异生(gluconeogenesis)过程去获取了。 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约为 40 克的这个量化值和各种生酮膳食 (ketogenic diet)推荐碳水化合物的量基本吻合。 估计这也是波兰医生 JAN KWANIEWSKI 为何建议身体每天摄入的 碳水化合物不要超过 0.8 克/体重公斤 22 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每天摄 入 40 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在其他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或 是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 HFLC(High Fat Low Carb)的膳食推荐里也 可以看到。 在这个阶段达到之前,很多人会遭受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带 来严重不适的感觉。另外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触发的紧张压 力荷尔蒙激素如肾上腺素(adrenaline)和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的 水平也较高。会引起包括恶心,头晕,乏力,整体体能下降等症状, 也被称之为低碳水化合物流感( low carb flu) 。 许多人也称之为排毒 现象。 但是,过了这个阶段,感觉就基本是可以的。 本人曾经在工作时,前 后持续“断食” 8 天,唯一摄入的是空气和纯净水,体重是下降了, 但其他一切感觉都还正常。 通过自己的“辟谷“以及“断食”经验,也 对过去古人为何到深山老林去修炼,有了更深的理解。 尽管可以不吃, 但是看到别人有滋有味的食用美食,还是有很大的诱惑,很容易停止 “断食” 。 记得拜读过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本书里,介绍他年轻时“辟谷“28 天 23, 所靠的是其修有的“气功”,让肠胃里充满气,保护其肠胃壁不被胃酸 第 37 共 239


消融掉,觉得很神奇。他还讲到另一个和尚,学他“辟谷“, 结果弄得 胃出血。 自己经历了 8 天的“断食“的“辟谷“之后,才知道“辟谷“的诀 窍可能与气功没啥关系。“断食“,“辟谷“的成功诀窍应该主要只是基 于身体与生俱来的酮解能力(ketolysis)的新陈代谢机制而已。 但是,有些人大脑从血糖获取能量的依赖性达到一种病态时,可能会 无法重新启动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也就无法从生酮体(ketone bodies)里获取能量。这些人的大脑等于走上了血糖依赖的不归路 (point of no return) 。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断食” (fast)的试验或实践。特别 是身体不好的人,最好有相应的医生或是有经验的人来帮助指导完成。 在德国,有诸多的志在净化,排毒的“断食”(fast)医院或康复中心 (Heilfasten-Kliniken)和协助病人尝试和实践不同时间长短“断食” (fast)的医生(Fasten Ärzte)24。 希望将来中国在这个方面上与国际接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建设这 方面的设施,在康复中心和医院传授大家进行“断食” (fast) ,而达到 净化,排毒,保持和恢复身体健康。在德国,“断食“(fast)有时也被 称之为不需要手术刀的手术疗法。 如前面所述,这个并不需要神奇的气功,只需要启动自己大脑的酮解 能力(ketolysis)即可。 简言之,对现代人来说, 除了极个别人的大脑在从血糖获取能量的依 赖性走上了一种病态的血糖依赖的不归路之外,一般来说,长达一周 的“断食” (fast),强制身体进入饥饿的新陈代谢,就可以重新启动我 们与生俱来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将获取能量的方式从“血糖机制” 切换到“生酮体机制”。 套一句现代无线通讯学的话,这是一个“硬切换”,对很多人会很难。 但如果只是“辟谷”或是“辟碳水化合物”,这个过程就相对简单,可 以称之为“软切换”了。 第 38 共 239


3.4.2 酮解能力(ketolysis) 上面的几个篇章实际上已经对酮解能力(ketolysis)做了一个描述。 它 的确切定义,就是大脑通过肝脏里脂肪酸的分解物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能量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只不过人类在进入农耕文明后,因为食用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逐渐失 去了这个能力。 对现代人来说,这个能力,可以通过“硬切换”相对困难的重新启动。 即通过“断食” (fast)进入饥饿的新陈代谢。 也可以通过“软切换”,即“辟谷”或是“辟碳水化合物”来达到。这 个原因,就是因为在“断食”(fast)的阶段中,身体进入饥饿新陈代 谢,在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储存耗用已尽时,血糖的偏低会触发胰腺 (pancreas)释放胰高血糖素(glucagon) ,刺激和启动溶脂(lipolysis) 的过程。 随着这个过程的继续,一天或几天后肝脏就会产生足够的生 酮体(ketone bodies) 。再过几天,大脑就会产生相关的酶,从而从生 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能量,启动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各种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推荐每人每天限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 在 20-40 克左右。 如果是不食五谷,或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就意味着或长或短, 因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每天限制在 20-40 克左右,体内的碳水化合物 储存也同样会耗用已尽,而进入和“断食”一样的饥饿新陈代谢,继 而启动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 也就是说,从身体系统获取能量新陈代谢的角度来看,“断食”(fast) 阶段人体中的新陈代谢,和“辟谷“,不食五谷,食用“辟碳水化合物” 的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阶段时人体内新陈代谢是一样的:即“脑 本位”的人体系统最重要器官大脑主要都是靠生酮体(ketone bodies) 获取能量。

第 39 共 239


在西方, “断食” (fast)是很多人每年自己自愿的一个实践,大家相信 “断食” (fast)的过程可以净化身体和灵魂,帮助排毒和延年益寿。 但 是, “断食” (fast)对身体净化和排毒这一论点,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 一直在否定。 但现在看来,有足够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身体肌体在老化时,会产 生非功能性和受损细胞的蛋白质。它们会像垃圾一样逐渐“堵塞”在 细胞里。这就是所谓的垃圾蛋白质(junk protein) 。 而另外的科学研究结果发现,人体内有一个机制,称之为分子伴侣介 导的自噬 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机制。它能够将非功 能性和受损细胞的蛋白质,也就是垃圾蛋白质(junk protein) ,从细胞 核除去。也就是净化,排毒。 这个机制,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衰弱。专家们认为,这是人体衰老 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体内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可以促进这个 CMA 机制 25 的运作, 加快净化和排毒,而延迟老化的过程。 CMA 的机制可以这样理解: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限制的前提下,或是 整体热量摄入的限制下,身体会将所谓的垃圾蛋白质 (junk protein) 分 解然后作为能量吃掉(自噬),从而达到净化,排毒的作用。 大家可能都知道,生命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 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简单的可以说,生命就是蛋白或没有蛋白就 没有生命。许多的病毒,细菌平时就是以这种垃圾蛋白质 (junk protein) 的低级形式,和健康的肌体并存在身体这个微型宇宙里。在身体每天 摄入足够的能量,特别是在碳水化合物的形式下,这些以这种垃圾蛋 白质 (junk protein)的低级形式存活的病毒和细菌,有足够的能量来源, 不仅可以这样寄生的存活,而且会活的很好,甚至会蓬勃发展。当然, 它们的蓬勃发展结果,就是身体的感受不适以及生病。

第 40 共 239


也就是说,身体的酮症状态(ketosis)不仅不是一种病状,而且是一 种值得努力争取的状态。现代的科学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其在身体净化, 排毒和延年益寿的正面效应。 大脑启动了酮解能力(ketolysis)后,可以充分享用生酮体(ketone bodies) 提供的优质和稳定的能量,其脑细胞也可以净化而保持其高效的思维 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是防治老年痴 呆症最好的一种方式。

3.5 酮症状态(ketosis)和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 人在“断食” (fast)或是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时,部分的生 酮体(ketone bodies)会从小便排除,可以用生酮棒(keto sticks)测 出。 生酮体(ketone bodies)是人体最好的能量供应燃料。 通过“断食” (fast)或是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产生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 没有任何病理意义 26。 从小便里测出生酮体(ketone bodies)意味着身体处在酮症状态 (ketosis) 。许多新陈代谢专家指出这可能会导致成一个有生命危险的 代谢性酸中毒。即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 。但是,这种危险只会发 生在糖尿病人身体中一种病态的新陈代谢条件下 27。 正常情况下,身体处在酮症状态(ketosis)实际上是一个正常的新陈 代谢状况。 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但是不能混为一谈。 一个状态是与生俱来的新陈代谢状态,另一个是某些糖尿病人的一个 有生命危险的新陈代谢状态。 我感觉到,很可能是这个关系,ketosis 的中文翻译是酮症状态,让人 听上去觉得怪怪的,比较负向,像是一种病态。

第 41 共 239


前几小章,尝试着向大家说明,酮症状态(ketosis)不仅是一个正常 的新陈代谢状况,而且可能是身体内最佳的新陈代谢状况。 后面的几章,各种大量的事实和研究结果会向大家表明,现代人的新 陈代谢状况,如高血糖(hyperglycemia) ,低血糖(hypoglycemia),高 胰岛素(insulin)症状才是一个真正的病态。而造成这个病态的根因 是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太多。

3.6 人体的能量储存库概况 即使是一个健康, 但并不肥胖的成年人身上, 也是有一个相当可观 的能量储存库的。 在一个体重为 70 公斤,苗条身材的身体里, 大约 有如下的能量储存 28: 脂肪(15 公斤):

100 000 千卡

蛋白(6 公斤):

24 000 千卡

碳水化合物/肝脏内储存糖原(glycogen) (70 克) :

280 千卡

碳水化合物/肌肉内储存糖原(glycogen) (120 克):

480 千卡

血糖储存(20 克) :

80 千卡

从这个身体内部能量的储存库的分布状况来看,身体是将最大的能量 以身体脂肪的形式库存。以便身体需要时,可以启动使用,而保障身 体正常的运行。 从人类进化过程中生存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在远古时代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比较经济,因为脂肪能量密度最大。而当时的人也应该是具备一 种特殊的能力,随时动用这个最大能量的储存库的。特别是他的大脑 必须具有这个能力,即酮解能力(ketolysis) ,从身体储存的脂肪酸转 变的生酮体 (ketone bodies) 获取能量。 新石器时代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一个直接后果是, 人体中 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逐渐退化,已经无法从生酮体 (ketone 第 42 共 239


bodies)(脂肪在肝脏里分解物)获取能量,而只能依赖血糖。而其他 身体较大的器官如肌肉,肝脏,肠和心脏一般是可以直接从脂肪酸里 获取能量。 在运动量极大,或是食用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后,这些器官也采用血 糖获取能量。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身体一如既往的将通过饮食摄 入的多余能量,绝大部分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而大脑作为人体里 对能量需求最大最强烈的器官,需要能量时,却无法动用这个储存库。

3.7 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概述一下上面几章关于新陈代谢的内容,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 身体休息状态时,将近 90%的能量消耗在心脏,肝脏,肾脏,肠胃 和大脑。大脑占其 20-25% (不同文献说法不完全一样,但数量级 在 1/5 左右) • 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可以用于心脏,肝脏,肾脏,肠胃和大 脑。 • 蛋白一部分直接输入细胞内,另一部分通过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也转变成血糖。 • 除了大脑和红血球外,其他重要的器官都可以从脂肪酸里获取能量。 • 脂肪酸可以在肝脏里分解成生酮体(ketone bodies) 。前提是肝脏储 存的糖原(glycogen)耗用已尽。 • 除了红血球和肝脏外,其他重要的器官,包括大脑可以从生酮体 (ketone bodies)里获取能量。这个机制基于身体器官,特别是大脑 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 • 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在现代人身体内,必须在一定的条件 下(“断食“,饥饿或是“辟谷“)需要几天几夜才能重新启动恢复。 从人体能量供给的角度来看,有三种不同的燃料: • 血糖(碳水化合物) 第 43 共 239


• 脂肪酸 • 生酮体(ketone bodies)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几种燃料在能量上的价值。用波兰医生 JAN KWANIEWSKI 的话来说,碳水化合物就像很湿的煤炭一样 29。 早年, 就连火车的驱动都嫌弃它不够好。 但现在人可怪了,各大国的营养权 威机构,还极力推荐这种“湿煤炭”作为人类的主食。 在某种时期, 如果只有碳水化合物, 总比没有吃的好。这是可以理 解的。 但如果有选择的话,就应该选择能量密集度最高的主要营养素 (macro nutrients)。这就是脂肪。 我想 70 年代升过煤炭炉的人都知道,升煤炭炉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煽风点火”也相当不容易,特别是碰到湿的蜂窝煤时。 但升起火之后煤炭炉的火还是很旺的,但很快就会过去,又得添煤了。 也就是说,煤炭炉提供的能量是不稳定的。 人体内,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和脂肪以及生酮体(ketone bodies) 相比,质量和稳定性都是较差的。 后来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宿舍里,看到有人竟然用小小的煤油炉煮饭炒 菜,煤油炉的体积和架在上面的炒菜锅完全不成比例。 但是烧饭,炒菜倒是很快就成功。 现在想起来,这就是脂肪燃烧和湿 煤炭燃烧价值区别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煤炭炉和煤油炉相比,除了煤炭燃烧价值和稳定性不如煤油这一点之 外,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区别:煤油炉燃烧干净,没啥剩下的燃烧残 余。而煤炭炉就不一样了。 煤炭炉产生大量的炭渣。所以,用煤炭炉烧饭炒菜,还得经常掏炭渣。 实际上,对于身体来说,我们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燃烧价 值,以及燃烧残余物的清理,和这个例子有一定的可比性。

第 44 共 239


毫无疑问,脂肪的燃烧价值比碳水化合物大,而且身体清理的工作也 小。同样的,我们每天食用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时,身体里也会产生大 量的“炭渣”。我们身体千方百计的将其排除。 当然最大量的“炭渣”是通过大肠将其排除。 所以,道家或是中医里 也有“大肠为百病之源“的说法。但实际上,碳水化合物(血糖)进入 各个肌体的细胞里,燃烧提供能量后,也会产生同样的“炭渣”效应。 但是,和生酮体(ketone bodies)相比,脂肪的燃烧价值还是稍微逊色。 生酮体(ketone bodies)分子结构中,平均 1 个碳原子对应着 3 个氢原 子。最好的氢化脂肪酸分子结构里,平均 1 个碳原子对应着 2 个氢原 子(饱和脂肪酸)。而氢气是用来驱动火箭的燃料。而炭,我们知道, 用来驱动火车都嫌其质量太差。所以说,生酮体(ketone bodies)是身 体最好的燃料 30。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是提供身体各个器官 和肌体细胞最好燃料的膳食。每个细胞得到了最好的能量,它就会茁 壮成长。身体也就不容易得现代文明病。 而这个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就是基于大量的动物脂肪,适量的 动物蛋白和少量以致于零的碳水化合物。起码冰川时代就是这样。 北 京周口店猿人的膳食结构,考古证明其结构和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相似 31。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将这种高脂肪,适量蛋白和低碳水化 合物的膳食,也称之为完美膳食(Optimal Diet)。我的理解,这都属 于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的范畴。 他推荐的膳食结构 32, 每人每天食用: - 150 - 200 克脂肪 - 50 克蛋白 - 40 克碳水化合物

第 45 共 239


一共约 1710 - 2160 千卡热量。实际生活中,这个可多可少。 唯一需 要严格控制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其次是蛋白值的摄入。最好分别 都不要超过 40 – 50 克。 40 克的碳水化合物是多少呢?比如说一个中大的香蕉(170 克)所含 的碳水化合物就已经 36 克了。如果食用了这根香蕉,这一天中, 就 不要再吃任何五谷做的食物, 哪怕是一个馒头或是一片面包。就连蔬 菜,也要小心食用的种类是否淀粉的含量太高,或是摄入的量太大。 有些更严格的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每天在 20- 30 克。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这比较困难,但不是不可能。

3.8 复归於婴儿 前面反复说过,人脑通过血糖获取能量新陈代谢的机制,是在农耕文 明后碳水化合物大量的出现逐渐形成的。到了现代,由于食物中大量 工业制糖的介入,大脑对血糖的依赖性可能达到了某种病态。 在远古时,我们的祖先大脑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于生酮体(ketone bodies), 是极浓的脂肪酸在肝脏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分解物。 所以,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重新启动大脑的酮解能力 (ketolysis)是回归到“脑本位”人体系统演变过程达到巅峰时人体中 新陈代谢机制的原始方式。 这也是人与生俱来的。 Löffler 和 Petrides 在他们对婴儿的新陈代谢的研究工作中发现 33, 在 婴儿的大脑新陈代谢中,所采用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远远大于成 年人。因而,婴儿身体可以容忍较低的血糖浓度(20-30 mg/dl)而不 会像成年人那样造成神经系统的病理状态。 刚出生后,婴儿大脑中可以使用生酮体(ketone bodies)的酶如β-羟 基丁酸酯脱氢酶(ß-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等明显上升,让 其大脑可以充分使用母奶里颇高的脂肪含量。 第 46 共 239


也就是说,婴儿一生下来,就自动启用了从母胎里带来的大脑酮解能 力(ketolysis)。 而母奶中的脂肪成份又较高。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母奶哺乳婴儿这一点 很重视。 如果母奶不够,老人们也建议用食用猪蹄,羊肉,鲫鱼等动 物食品来刺激母奶的生产。如果仔细查看一下这些催奶的食物营养结 构,会发现其动物脂肪的成份是比较可观的。 断奶过后,由于摄入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逐渐增加,婴儿大脑中 可以用于生酮体(ketone bodies)的酶活性逐渐减少,以致于几乎消失。 换而言之,婴儿与生俱来的大脑酮解能力(ketolysis)是完全自然的, 在短短的几年内,甚至更快,将人类几百万年的演变过程,包括农耕 文明快速的走过,很快丧失了这个能力或是本性。 成年人在静态的状况下,其大脑消耗整个身体所用能量约 25%!而刚 出生的婴儿大脑能量消耗的比例是 75%或更多。 所用,生酮体(ketone bodies)作为小孩大脑能量的供给燃料是极其重 要的。而没有脂肪的摄入,或早或迟,肝脏中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 的生产就会减少或停止。 由于小孩大脑的成长一般在前三年内完成,所以中国有三岁看大的说 法。这也吻合西方认为人的智力基本在头三年内发展完毕的说法。 年 轻的父母们在带小孩时,对这点要关注,不要通过过早的以淀粉为主 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让小孩失去其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因为如前面所述,在所有的主要营养素(Macro Nutrients)中,最好的 是脂肪酸,而生酮体(ketone bodies)是肝脏在分解极浓的脂肪酸时的 产物,是最好的稳定和优质的能量来源,是供给大脑和心脏最好的燃 料。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小孩发育良好,特别是智商方面。 那么就得好好考 虑他们的膳食结构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除了母奶,最好的小孩的 营养来自于鸡蛋的蛋黄。里面所含的蛋白和脂肪价值是最高的一种。 第 47 共 239


看到国内出差的同事在德国为自己的孩子或是亲戚朋友的孩子买奶粉 时,我有时不禁的想说,与其食用这种奶粉,还不如给自己的孩子每 天吃上一个鸡蛋或是几个蛋黄。营养价值绝对不会低于,而是远远超 过所谓的德国名牌奶粉如 Aptamil 等。 以 milupa Aptamil 1 的营养成份为例(干奶粉 100 克)34: 蛋白:

9.70 克

碳水化合物: 53.8 克 脂肪:

24.7 克

从这个营养结构上来看,主要成份还是碳水化合物,是劣等的能量来 源,对大脑的发展可能是适得其反。 也就是说,milupa 的奶粉在同行业里可能是不错的,而且安全。 但是, 一方面毕竟是工业食品,另一方面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婴儿的大脑 发展主要是靠生酮体(ketone bodies)帮助完成完善的。 和鸡蛋蛋黄和继而身体内产生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这种优质能量 的营养价值相比,milupa 这种奶粉不知差了多少! 对于已经成年的年轻人或是老年人, 也不妨考虑一下是否应该尝试着 重新启动自己与生俱来的大脑酮解能力(ketolysis) ,就像老子《道德 35 经》所说的那样,“复归于婴儿 ”。 我认为,很多人求真,求道,打坐冥想, “致虚极,守静笃”36 其目的 是想进入一个身体灵魂比较安详的状态,可以将各种杂念以及不愉快 的事情暂时忘掉, 让身体和灵魂像一杯充斥着各种杂物的水一样,在 静态的状态下,让各种杂物慢慢沉淀下来,然后让身体排出。 在这种身体灵魂安详的状态中冥思,可能会对人生的价值,纷扰世界 的理解有更深刻的认识。 后面我们会看到,人的身体结构的确是极其复杂,特别是各种荷尔蒙 激素的互动会在很大一个程度上影响到身体内部的生物化学的各种反 第 48 共 239


应,而各种外部带来的身体内部的生物化学的各种反应,也会影响体 内各种荷尔蒙激素的互动,从而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的稳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打坐冥想,追求身体和精神上的安宁,对身体和 精神的健康效果的确是有正面的影响。 在我看来, “复归于婴儿”的大脑新陈代谢机制,启动大脑的酮解能力 (ketolysis),对很多本来就实践求真,求道,打坐冥想的人可能会有促 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

Peter Mersch, Wie Übergewicht entsteht ... und wie man es wieder los wird. 2012 , 33 页,34 页,35 页

4

Dr. C. P. Ehrensperger: KREBS – KRANK? NEIN DANKE – OHNE MICH! Krebs – als Stoffwechselkrankheit dargestellt oder Warum d. Krebskranheit die Folge einer jahreslangen chronischen Kohlenhydratvergiftung ist! IKF MAI 2001. 34-35 页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pid_hypothesis

6

http://en.wikipedia.org/wiki/Food_guide_pyramid

7

Robert K. Su, M.D., CARBOHYDRATES CAN KILL, 58 页

8

同 4,113 页

9

JAN KWASNIEWSKI: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13 页

10

同 9,39-40 页

11

同 1,32 页

12

同 9,40,63 页

13

Jeff S. Volek, PhD, RD, Stephen D. Phinney, MD, PhD: The Art and Science of Low Carbohydrate Living: An Expert Guide to Making the Life-Saving Benefits of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Sustainable and Enjoyable. 210,59-60 页 第 49 共 239


14

http://www.spiegel.de/gesundheit/ernaehrung/gesunde-ernaehrung-eiweis s-aus-gemuese-statt-aus-fleisch-a-882162.html 15

同 1,29,30 页。

16

http://de.wikipedia.org/wiki/Gluconeogenese,同 1,79 页,131 页

17

同 1,57 页

18

同 1,42 页

19

同 1,28 页

20

同 1,65 页

21

同 1,42 页

22

同 9,48 页

23

南怀瑾选集 第四卷 禅宗与道家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静坐修 道与长生不老 390 页

24

Dr. MED. HELMUT LÜTZNER: Wie neugeboren durch Fasten, 120 -122 页, 113-119 页

25

同 1,116,117 页

26

同 9,116,146 页

27

同 1,43 页

28

同 1,2 页

29

同 9,110,111 页

30

同 9,116 页

31

同 4,17-18 页

32

同 9,63 页 第 50 共 239


33

同 1,5-6 页, 56-57 页。

34

http://www.milupa4med.at/SITES/DE/Aptamil/IK_AM1.pdf

35

陈鼓应 著 老子注释及评介 修订增补本 2010,第 28 章,178 页

36

同 33, 第 16 章,121 页

第 51 共 239


4

碳水化合物和 碳水化合物和荷尔蒙激素系统 荷尔蒙激素系统

谈到荷尔蒙激素,大家一般想到的是性荷尔蒙激素,如睾丸酮 (testosterone)或雌激素(estrogen) 。比如男女少年进入了青春期,或 是女人到了更年期或是男人到了更年期(实际上是指女人和男人的体 内荷尔蒙激素水平开始下降而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和精神上变化) 。 男女孩子进入青春期,性荷尔蒙激素水平的大幅提升, 表现出的是行 为和精神上的叛逆, 而成年男女的更年期,原因是性荷尔蒙激素水平 的大幅下降,表现在身体和精神上各方面的不适。 这个现象,都是体内荷尔蒙激素的变化,给大脑带来的影响,而大脑 继而又做出相应的身体各个部位调节,而反应在人的精神和行为举止 上。 但是,荷尔蒙激素不是仅仅局限在性荷尔蒙激素上,荷尔蒙激素远不 止这些。尽管性荷尔蒙激素可能是最明显的,如年轻人的青春期发育。 荷尔蒙激素究竟是啥呢? 荷尔蒙激素系统就是内分泌系统,而荷尔蒙激素好像是一个“信息大 使”或是“信使”,来传递信息并完成相关的任务。荷尔蒙激素控制了 身体的几乎所有的生物化学过程。荷尔蒙激素系统的运作是一个整体 系统的运作。 也就是说,一种荷尔蒙激素的水平和正常值的偏差,会影响到体内其 他地方的荷尔蒙激素的工作状况。荷尔蒙激素这个整体系统的机构是 从上至下分层组成的。 而最上层的生物化学过程监控机构就是下丘脑 (hypothalamus)1。

第 52 共 239


荷尔蒙激素是为了完成身体内某种任务的“信使”,这个“信使”传递 的信号大小值是量化的。因为这个原因,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它的 瞬间值就会和正常值有偏差,就会有变化。这个变化最明显的例子要 数女人的经期前后时间段里体内的性荷尔蒙激素水平的骤然变化了。 与身体内摄入食物后的新陈代谢强相关的荷尔蒙激素,有我们已经知 道的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 。 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激素介入了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如肾上 腺素(adrenaline),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 。 只有胰岛素有能力将血糖水平降下来。 而其他的激素只会将血糖水平 升高。 在紧急情况下,或是比较大的紧张压力下,如参加体育竞赛,或是有 时间压力要给客户一个解决方案的交付,身体就需要额外的能量。 (即 血糖的水平要提高) 。 这时所谓的也称之为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如肾上腺素(adrenaline) , 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就会介入: • 肾上腺素(adrenaline)会刺激和促进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释 放,同时抑制胰岛素(insulin)的释放。另外,它会激活储存糖原 (glycogen)的分解,糖异生(gluconeogenesis)以及溶脂(lipolysis) 的过程。也就是说,肾上腺素(adrenaline)直接介入胰岛素(insulin) 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关系。 • 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会促进糖异生(gluconeogenesis)的过程, 以及由肾上腺素(adrenaline)激活的一些过程如糖异生 (gluconeogenesis)以及溶脂(lipolysis)。但它的反应较慢。 谈到荷尔蒙激素系统,也得说一下植物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给内 分泌,内部器官和心脏传递信息。

第 53 共 239


植物神经系统协调身体内所有的重要生物化学过程。如冷热调节,液 体的分配,睡眠,呼吸,饥饿,胃酸的分泌,血压,心跳等。 人们经常也说植物神经系统是一种自动神经系统,因为它不需要大脑 皮层的介入,也没有办法用意志控制。 举个大家能够理解的例子:假如有人因为车祸昏迷过去,身体内那些 重要过程,如心跳,血压,呼吸等的运转是靠植物神经系统维持的。 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没有大脑有意识的介入,因为大脑已经在昏迷 状态中。 植物神经系统和荷尔蒙激素系统是紧密合作的。很多植物神经系统的 功能是直接受荷尔蒙激素影响的。 植物神经系统的结点汇聚在下丘脑(hypothalamus) 。如上所述,荷尔 蒙激素系统的机构是从上至下分层组成,而最高监控机构也是下丘脑 (hypothalamus)。 所以下丘脑(hypothalamus)对身体内荷尔蒙激素的情况有一个全景 的概观。 身体某个部位的荷尔蒙激素水平产生变化时,会自动反馈给下丘脑 (hypothalamus)。下丘脑(hypothalamus)收到反馈后,会根据身体内 现有的能量资源情况,下达命令给脑垂体(pituitary gland),让其做相 应的对策。 脑垂体(pituitary gland)居于中间,上有下丘脑(hypothalamus) ,下 有各个其他释放荷尔蒙激素的内分泌腺体器官。 可谓承上启下。 下丘脑(hypothalamus)的命令,它会执行,下面其他荷尔蒙激素的 变化,它会反馈。可以说,脑垂体(pituitary gland)是最重要的荷尔 蒙激素器官腺。当然,这个命令的执行也就是相关荷尔蒙激素的释放 和释放量(信号大小)的调控。 第 54 共 239


身体内的激素如肾上腺素(adrenaline) ,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 ,甲 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都是这样调控的。 碳水化合物作为主食的群体,身体的血糖水平很难稳定。大部分时间 都是偏高(饭后短时间)或是偏低(饭后长时间)。 也就是说,要么饭后血糖水平偏高,胰腺(pancreas)释放胰岛素(insulin) 来调节血糖水平。而很多人的这个荷尔蒙激素释放的机制不是很稳定。 血糖高的时候,它释放的量往往过高,导致的结果是经过这些胰岛素 (insulin)的(过度)调节,饭后 2 个小时后,血糖往往又会过低,出 现低血糖(hypoglycemia)的症状,大家感觉肚子又饿了。这时,胰 腺(pancreas)会释放另一个荷尔蒙激素胰高血糖素(glucagon) 进 行调节。 而低血糖(hypoglycemia)是引起身体很多不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严格来讲,低血糖(hypoglycemia)是一种病态。 有另外的一些说法, 如 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综合征(carbohydrate intolerance) 碳水化合物成瘾 (carbohydrate Addiction)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ism) 高血糖(hyperglycemia) 所指的现象,都和低血糖(hypoglycemia)的症状相关。 实际上,对食用大量碳水化合物的人来说,低血糖(hypoglycemia) 和高血糖(hyperglycemia)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形影不离的。 用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血糖的水平极不稳定。要么是过高,要么是过 低。

第 55 共 239


这个机制, 苏医师(Robert K. Su) 称之为 “sweet roller coaster” 或是 “血糖过山车” 。 这个机制继而带来的就是“荷尔蒙过山车” 。这个“荷尔蒙过山车”带 来的直接后果是人们身体,精神,情绪上有时不堪承受的后果。如有 些近似神经方面的疾病,如偏头疼,癫痫病等都与这有关。 所以,低血糖(hypoglycemia)这种症状远远比听上去要严重的多, 应该引起现代社会人的关注和重视。 而绝大多数人确不以为然。 记得有部电视剧《围城》里好像有句话:男人肚子饿会发脾气的。实 际上是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引起了“荷尔蒙过山车” 的作用, 而相关的主人公向妻子发起了“无名之火“。 实际上,这也是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情绪不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这个情绪的不稳定,英文比较确切的说法是 mood swing (忽而兴高采 烈,忽而抑郁寡欢的情绪变化)。 女人也会这样。但是,因为女性内分泌系统(荷尔蒙激素系统)更加 复杂,可能反应会慢一些,方式也不会那么剧烈。 现实世界中,为了一顿没有按时吃的饭,丈夫对妻子发脾气,妻子对 丈夫发脾气,好像的确是有点过份或是不太应该。有些人甚至会将其 升华成修养的层面上讨论。但是如果大家了解到低血糖(hypoglycemia) 这种实为病态的症状,会触发如此多的内分泌荷尔蒙激素的反应,可 能就释然了。 如果能够进一步追究根因,将食用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习惯逐步向 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转变,一旦启动了身体与生俱来的酮解能 力(ketolysis),这些容易因为没有按时吃饭而发脾气的男女,就很可 能会变得“酷”起来,完全不在乎这顿没吃上的饭,还能继续做该做 的事情。 这个“酷”是没法伪装的。用人文道德的修养也很难达到。

第 56 共 239


奥地利医生 Wolfgang Lutz 在他的 Leben ohne Brot(德文)的书中, 专门花了一整个篇章,来阐述碳水化合物和荷尔蒙激素的关系,分析 和描述了他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 2。 这本书的书名可以译成“没有面包的生活“或是“不食五谷“。 如果简单的概括总结一下的话,可以说碳水化合物驱动胰岛素 (insulin) ,而胰岛素(insulin)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荷尔蒙激素又容易 驱动和扰乱身体内巨复杂的荷尔蒙激素系统(内分泌系统) , 从而引 申出一些奇怪的病理状况。 他甚至认为,女人闭经前后身体的许多不适的异常生理反应,以及闭 经后容易患癌症等都与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后,继而身体内分泌系 统产生的紊乱状况有关系。 从人类进化过程的历史来看,人的身体内分泌的系统还未完全适应这 种情况,不能很好的调控由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转变成的血糖水平, 胰腺(pancreas)的反应往往过急,释放过多的胰岛素(insulin) 。 长此以往,很多人就会患有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而低血糖 (hypoglycemia)又是所谓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症状的前奏。 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症状普遍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病的原 因。 起码是糖尿病的原因。 内分泌系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系统,各种各样的荷尔蒙激素关系错综 复杂,关联在一起。这些荷尔蒙激素之间的互动机制,也不会在一朝 一夕间改变。 人体内释放起码 50 多各种各样的荷尔蒙激素,来统筹调节身体的正常 运行,以适应各种各样的情况 3。 本章只是聚焦在碳水化合物和荷尔蒙激素的关系: • 碳水化合物带来的荷尔蒙激素胰岛素(insulin)的释放,往往不稳 定,导致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的出现,继而直接影响到其 第 57 共 239


他荷尔蒙激素的释放。如一些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不知不觉的同时 释放。 • 这些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如肾上腺素(adrenaline),肾上腺皮质醇 (cortisol) 除了刺激和促进一些生物化学过程如糖异生 (gluconeogenesis)和溶脂(lipolysis)等外,会给精神和情绪带来 较大的影响。 • 荷尔蒙激素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运作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有些生 理的反应是不由自主的,包括情绪的不可控。 • 心理和情绪的波动,会产生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这些荷尔蒙激素 水平的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身体内的胰岛素(insulin)的水平。 反之亦然: 如果能够有效限制摄入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就会显著的降低身 体内荷尔蒙激素胰岛素(insulin)的释放,回到农耕文明之前我们祖 先身体适合的程度。 如果继而可以让身体进入酮症状态(ketosis) , 不仅可以给大脑和其 他重要器官提供极其稳定的能量来源, 而且也会稳定身体内各种荷尔 蒙激素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各个器官,特别是大脑,如果一直有极其稳定的 优质能量供给,继而也会促进精神和情绪的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230 页

2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68-75 页

3

http://m.schuelerlexikon.de/bio_abi2011/Das_Hormonsystem_des_Mens chen.htm 第 58 共 239


5

碳水化合物和体内的酸碱性

十几年前,在自己身体还算强壮,对很多疾病没有深刻的认识,觉 得自己还扛得过的时候,有一次在饭桌上的讨论,从一位研究营养 学的熟人那里接触到这个概念。当然了,全然不当回事情。 许多年前,我开始比较严肃的真正寻找“健康”时,才开始深入研 究这个概念。 当时也查阅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基本的认识是: 人体内所有的显著生理的生物化学过程都和特定的 pH 值绑定在一 起。身体内有一个称之为酸碱平衡调节的系统,来维持 pH 值在一 定范围内。 各种不同的器官参与了这个酸碱平衡调节系统, 特别是肾脏,肺, 血液和细胞中的部分。 体内存在一个所谓缓冲系统维持 pH 值的平衡。pH 值缓冲系统包括 酸性和碱性成分。这些酸性和碱性的成份处在一个化学的平衡状态。 取决于身体中的酸性和碱性成份的加减,缓冲体系的酸碱成份的浓 度比例会产生变化,但是,相关器官的 pH 值却在一个确定的范围 内保持不变。 人的机体正常运行特别依赖于一个相当恒定的血液 pH 值,它最大 变化不能超过该值的 7.32 和 7.45 的范围。达到这个恒定 pH 值的关 键,是体内缓冲系统的缓冲容量储存。 第 59 共 239


假设没有这个缓冲系统的缓冲酸碱储存容量,来中和平衡身体内的 酸碱关系,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那就意味着,任何一种酸性食 物的摄入或是较大的体力活动(腰酸背痛)就会将血液 pH 值降到 低于最低值 1。那将是一个严重的病理状态。 通常的说法是,现代人体里缺乏碱,身体一般是过酸,甚至是酸中 毒。身体一旦过酸,就会有很多健康问题。许多人将酸中毒,骨质 疏松症,癌症以及肥胖症也归咎于身体过酸。 体内酸碱的情况,很少受到关注,特别是没有受到对症疗法的传统 西医的重视。尽管有严重的酸中毒病理现象。但正常人身体过酸的 过程是缓慢的,而且是无声无息的。即使去医院检查血液,也查不 出任何的状况来。 因为身体会想尽一切办法,启动缓冲系统中的碱的容量储存,来中 和多余的酸,保障血液的 pH 值在恒定的范围里。而这个缓冲系统 中的碱的容量,大多在骨头和牙齿里储存。 最早看到一本书 2 里介绍,身体过酸表现在排除的小便里。可以用 pH 试纸进行测试。 如何解决身体过酸这个问题? 他们的答案是食用一些碱性物质,如食用碱粉等。 他们的想法也比较逻辑:现代人的食物和生活习惯在人体中产生过 多的酸。为了达到酸碱平衡,需要人为的摄入一些碱性物质。 至于食物,这本书和其他相关的书都推荐食用适量的蔬菜水果。理 由是蔬菜水果尽管本身含有较多的有机酸,但是有机酸在身体内新 陈代谢后会留下多余的碱,对身体好。 他们不推崇的是含有动物脂肪和蛋白的肉食。因为动物蛋白在体内 新陈代谢后会留下多余的酸,对身体不好。

第 60 共 239


给出“眼见为实“的证明就是小便酸碱性的 pH 试纸的测量值。而往 往在食用大量的水果后,小便的确趋向碱性(pH 试纸呈绿,甚至浅 蓝) ,而食用大量的肉食后小便的确趋向酸性(pH 试纸呈绿黄,甚 至黄色) 。 关于人体内酸碱的理论,测量方式,各种食物在身体内新陈代谢后 的酸碱效应,许多酸碱方面研究的专家,意见也非常不一样,可谓 众说纷纭。 争议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 •

身体的过酸症状究其体现在哪里?是否有一个“眼见为实”的 衡量标准?小便的尿酸值是否可以作为判断身体过酸的标准? 有机酸对人体的影响。许多专家认为 3,有机酸,如水果中的柠 檬酸,葡萄酒酸,苹果酸对人体是有益的。在氧气的协助下, 它们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排除,而 遗留下的是水果中含有的有机矿物质。而有机矿物质的摄入是 缓冲系统中碱的储存容量重要来源。 动物蛋白消化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胃酸。这些用来消化动物 蛋白的胃酸,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但是超过肾脏的排酸极限 后,部分会遗留在体内,继而使得身体向过酸的状态发展。

没有争议的有如下几点: • • • • •

糖的摄入,等于体内酸成份的增加。 吸烟和酗酒,等于体内酸成份的增加。 紧张压力,等于体内酸成份的增加。 情绪的剧烈变化(悲伤,喜悦,抑郁,愤怒等),等于体内酸成 份的增加。 各种药物的食用,等于体内酸成份的增加。

Jean-Claude Alix 是一个法国人,大学时代攻读数学,物理和化学。70 年代中叶毕业后,作为项目经理就职于先进的美国计算机行业,从事 医疗行业的计算机系统开发。 第 61 共 239


由于某种缘故,他在 80 年代中叶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经过专 业的“自然疗法师”培训后,专门从事于“治病救人”的行业。 首先,他治好了自己多年未愈,其他专业医生束手无策的牛皮癣。之 后,在自己的诊所里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治愈了无数的,被对症疗法 传统的专业西医无法治疗而放弃的病人。 他认为造成身体的过酸或是酸中毒 4 基本上是来自三个因素: • 摄入食物的营养结构。 • 紧张压力和 • 各种药物。 这和上面所述的基本要点吻合。 但他也认为动物蛋白的“大量”摄入是身体过酸的重要原因之一。而 这点,是最有争议的一点。 比较重要的一点, 是他从治疗病人的经验来看,认为体内酸碱平衡是 无法测量到的,只能从身体的一些症状来判断某人身体是否过酸。 检验身体是否过酸的衡量标准,如前面所述,有些专家认为可以从 pH 试纸测量小便的酸碱来判断。 如果尿液 pH 试纸呈酸性, 身体可能就过酸。 如果尿液 pH 试纸呈碱性, 身体就属于碱性,身体的状况就趋向健康。一般来说,食用较多的动 物脂肪和蛋白的群体,尿液含酸水平较高,而食用素食或是果素的群 体,尿液含酸水平较低。 这也是许多人认为素食或是果素膳食健康,而认为含有动物脂肪和蛋 白的食物不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是以“眼见为实”的 pH 试纸 测试结果可以证明。 但是其他志在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和医生,却得出与之完全相反的结论!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基于自己四十多年的治病经验的观察 5 和分析,认为尿酸对身体很重要。并举出好几个研究的例子,说明小 第 62 共 239


便中的尿酸水平和其群体在生活中的技能水平和成功有一个正比的关 系。并明确指出,尿酸水平越高,其智商越高。 这个结论,说实话,的确让人很难接受。我自己花了较长的思考,才 算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相关解释。 动物脂肪和蛋白在体内新陈代谢时的确产生较多的酸。但这个酸的类 型是顺时针的 “右旋转乳酸“,身体肾脏容易排出 6。 而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血糖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炭渣”,而这 个过程,产生了反时针的“左旋转乳酸”7。 “左旋转乳酸”不容易从 身体里排出。 “右旋转乳酸“和“左旋转乳酸”分子结构具有相同的原子数,但是空 间排列正好相反。如果将偏振光射到“右旋转乳酸“或“左旋转乳酸” 分子结构上,光束会转到右边或是左边。“右“和“左“的名称由此而来。 “右旋转乳酸“在 L-乳酸脱氢酶(L-lactate dehydrogenase)的协助下, 容易排出。人体内一般具备这种酶。 而“左旋转乳酸”较难排出,实属酸毒,需要肝脏进行排毒或是身体 的体力活动而产生的“右旋转乳酸“来中和。 肾脏排出“左旋转乳酸”的能力有限,需要钙,铁,硒等矿物质来中 和后排出。 而癌症病人身体内的癌肿瘤肌体,一般来说是“左旋转乳酸”的集中 营基地。 德国有一个女医生 Dr. Waltraut Fryda 在治疗她的癌症病人时,就采用 了这个原则 8。 有意识的让她的病人摄入含有大量的“右旋转乳酸“的 食品来中和癌细胞产生的极大量的“左旋转乳酸”。 如此同时,她强烈建议,限制病人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为癌细胞 和肿瘤细胞新陈代谢的机制,其能量的来源完全来自於血糖。

第 63 共 239


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限制,Dr. Waltraut Fryda 将其看作癌症病人治愈的 不可缺少的前提(conditio sine qua non) 。 如果把血糖在细胞和肌体的燃烧过程和一个普通煤炭炉相比的话,那 么血糖在癌细胞或肿瘤细胞的燃烧可以和一个“超级”煤炭炉相比。 因为癌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的是普通细胞 的 10-20 倍。 而这个“超级”煤炭炉甚至不是在燃烧血糖,而是在发酵血糖。所以, 这个“超级”煤炭炉产生的“炭渣”或是“左旋转乳酸”也是极其高 产的。请参见 6.1.4 章碳水化合物中毒假设篇章。这种酸的成份,才是 真正影响体内酸碱平衡的主要原因。 这样一来,小便里的尿酸值可能并不能够说明身体的酸碱平衡状态。 而 Jean-Claude Alix 关于身体是否过酸,只能从身体的症状来判断的说 法看来也是正确的。 水果蔬菜中的有机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普遍也被认为是正面的,因 为水果蔬菜中含有机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有 机酸又转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由呼吸排除。并且,食用大量 水果蔬菜人群小便的尿酸水平较低,甚至呈弱碱性。这也是大家认为 蔬菜水果中的有机酸不会负面影响身体内酸碱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瑞士的“自然疗法师”Stefan Schaub 严重质疑这种说法 9。他认 为: 摄入食物中过多的有机酸,同样会扰乱身体内酸碱平衡。摄入的有机 酸过多,身体就会启动缓冲系统中碱成份的储存。开始是碱成份密度 较低的结缔组织,然后是碱成份密度较高的软骨和骨头组织。 如果一个人长期食用含有机酸的酸奶,橙汁,菠菜,大黄,西红柿, 红菜头,芦笋和黄豆,那么身体就会被迫启用骨质结构中储存的碱成 份来中和平衡体内的酸碱关系。在 Stefan Schaub 看来,脊椎突出,关 节和骨质方面的问题与之有直接的关系。开始的症状可能是腿抽筋, 腰痛等。 第 64 共 239


骨质结构中储存的碱成份释放出的是活性钙,它们与摄入的有机酸反 应时,形成一种难溶的矿物质,通过肾脏排除,所以小便呈弱碱性。 但是,这恰恰说明,含有有机酸的食物,是负向影响体内的酸碱平衡。 小便中呈现的弱碱现象,恰恰是身体失去碱成份的证明,而不是有机 酸分解后带给身体多余碱成份的证明! Stefan Schaub 认为这是许多关 于酸碱研究的专业文献中最大的误区之一! 这个说法,可能是比较靠谱的。 身体内的酸,也是一种身体想尽量排除的酸毒。除了小便之外,身体 也尝试着从皮肤上排出。 皮肤有时被称为第三个肾脏,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婴儿和小孩,特别的敏感,在喝完果汁(含有机酸)后,皮肤容 易擦破。 患有湿疹的群体,有时也会这样。 一般来说,含酸较多的 食物(果汁)和糖会影响皮肤的表象。而皮肤不过是身体内部健康状 况的一面镜子而以。 有两个研究结果证明 10,摄入高蛋白的测试组的骨密度有所提高,而 那些研究中食用营养补充元素如钙和维生素 D 的测试组骨密度的提高 不如前一个测试组。而动物蛋白按照一般的理念,是给身体添加了多 余酸的成份,继而会消耗骨质结构中储存的碱而减小骨密度。这 2 个 研究结果明显与这个理论矛盾。 开个小差:Stefan Schaub 是瑞士的一个“自然疗法师”家庭的第二代。 在我看来,是一个“修之于身”的典范。这个家庭的两代人实践了 12 年的素食后,之后又实践了 10 年的全麦膳食,最后终于找到了低碳水 化合物,低酸性的膳食,即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 ,治愈了 11 自己家庭成员的各种疾病,走向健康 。并治愈了许多对症疗法传统 西医放弃的病人患有的“不治之症” 。 感兴趣的,可以参看众多成功的实例病人的感谢信 12。 要知道,欧洲国家如德国的医疗保险系统有一个共同特点:如果去医 生诊所,医院看病,用的是主流的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治病,相关的 服务和药品基本上都涵盖在医保的范围。 第 65 共 239


也就是说,如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消除疾病的症状为目的, 采用对症疗法的治疗,医保愿意花钱。 但是,如果你去寻求整体疗法,尝试着消除病因,如找“自然疗法师” 看病,医疗保险系统不会出一分钱。因为,这种“自然疗法”没有 “科 学证据” 。 所以,找 Stefan Schaub 治疗的病人,不到不得以,不会自己额外掏钱 去看“自然疗法师”的。 也就是说,官方贴上具有“科学证据”的传统西医(对症疗法),尽管 治不好许多的文明病,甚至是将病人“治死” ,但不用承担任何的法律 责任。因为首先,对症疗法的西医是官方认可的。第二,在使用猛药 或是进行重大手术前,因为牵涉到的风险,病人自己或是亲属必须要 签字画押,书面同意医生或是医院对后果不用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 但是,如果整体疗法的“自然疗法师”治好了病人的“不治之症”,但 因为其治疗方法不被官方认可,依然只被认为是个例,而不具备普遍 的意义,因为没有“科学证据”,所以一如既往的被排除在医疗保险系 统的受益范围。 终于说到了糖在酸碱中的作用。糖在自然世界里是不存在的。我们所 知道的糖,都是工业制造的精制糖。而工业的精制糖是纯粹的碳水化 合物,没有任何其他的营养成份如维生素和蛋白值。碳水化合物在身 体中新陈代谢时,需要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参见 6.20 章碳水化合 物和维生素以及矿物质。 也就是说,糖在身体内的作用相当于“营养劫匪”。它尽管提供了燃烧 原料血糖,但与此同时,糖在身体内新陈代谢时消耗了体内大量的营 养成份如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体内的矿物质就是碱性成份的库存。 糖的摄入和在体内的新陈代谢,相当于摄入了多余的酸,需要身体库 存碱性成份来中和平衡。

第 66 共 239


实际上,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其他食物,如五谷,蜂蜜,过多的甜 水果,和精制糖相比,尽管含有其他的营养,但其新陈代谢原则上也 是一样,也一样产生过分酸性的效应。 所以食用碳水化合物的过程,也是产生身体内酸性成份的一个重要过 程。但这个过程,经常容易被人忽视。 换而言之, 除了过多的有机酸会扰乱身体中的酸碱平衡,影响身体健 康外,还要一个极其容易被人忽视的酸性成份的产生,来自於我们每 天三餐主食摄入的大量碳水化合物。而这个酸性成份,积少成多,最 终会严重的扰乱身体中的酸碱平衡。 Jean-Claude Alix 的书中讲的很多东西对我的启发较大,受益不浅。但 身体过酸的原因,我觉得他可能有个认识的误区。我认识他,也去过 他的诊所做过理疗,认为有必要特别说明一下我的看法。在他的书籍 中他一直强调动物蛋白是身体过酸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一方面认为他 的观察表面上可能没错,但另一方面,可能忽视了一个事实:许多吃 肉多的人,也吃较多的面包和面食。这样一来,这些他观察到的身体 过酸的人,尽管食肉多,但很可能也食用很多的碳水化合物。其身体 过酸的真正原因,看来还是在于碳水化合物,并不是动物蛋白。另外, 在 3.2 章蛋白篇章里我们知道,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多余的最后也 是通过糖异生(gluconeogenesis)转变成血糖。 而血糖的燃烧是身体过酸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结下来,关于体内的酸碱状况有这样几点认识比较重要: • • • •

体内的酸碱平衡是身体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 绝大多数人身体偏酸。 体内有缓冲系统,必要时释放储存碱性成份来调节酸碱的比例。 最大碱性成份储存库是我们的骨头和牙齿。 有两种分子结构一样,但立体空间结构正好相反的乳酸。“右旋 转乳酸“和“左旋转乳酸“。

第 67 共 239


“左旋转乳酸“是会造成身体过酸,或是酸性中毒。“左旋转乳酸 “ 也称之为癌症乳酸。而“右旋转乳酸“对身体是有益的。出于 某种现在还未完全解释的原因,“右旋转乳酸“食物的摄入,可 以中和身体中的 “左旋转乳酸“ 。德国有各种治疗方法和食补 药物,就是基于这个原理。有些健康食品,如专门的酸奶,和 德国酸菜(sauerkraut)据说就含有大量的“右旋转乳酸“。如此 推测,中国的四川泡菜,和韩国泡菜(kimchi) ,备受欢迎,想 必也含有大量“右旋转乳酸“。西方有些保健品如益生菌 (probiotics) ,或是含有“右旋转乳酸“的酸奶,也是基于这个道 理。 • 水果中的有机酸,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健康。食用时, 要有一定的限制。 • 而动物蛋白(肉,蛋)在人体内新陈代谢后产生的酸,属于“右 旋转乳酸“,一定程度上会中和体内由各种原因产生的“左旋转 乳酸“。它们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是正面的。另外,因为有一种酶 的协助,多余的“右旋转乳酸“容易排出体外。 • 而精制糖,广义的碳水化合物在身体内新陈代谢后产生的酸属 于“左旋转乳酸“,不容易排出。久而久之,会使身体过酸,导 致酸中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eter Mersch, Wie Übergewicht entsteht ... und wie man es wieder los wird. 2012 , 103 页。

2

Dr. Med. dent. Beck unter der Mitarbeit von Ingeborg Oetinger: Lehrbuch Durch Entsäuerung zu seelischer und körperlicher Gesundheit, 20. Auflage,

3

同 2,16 页

4

Jean-Calude Alix: Es geht um Ihr Blut. 62 - 66 页

5

JAN KWASNIEWSKI: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99-100 页 第 68 共 239


6

Dr. C. P. Ehrensperger: KREBS – KRANK? NEIN DANKE – OHNE MICH! Krebs – als Stoffwechselkrankheit dargestellt oder Warum d. Krebskranheit die Folge einer jahreslangen chronischen Kohlenhydratvergiftung ist! IKF MAI 2001,26 页

7

同 6,38-39 页

8

同 6,147 页

9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362-364 页

10 11 12

同 9,365 页 同 6,35-36 页 http://www.schaub-institut.ch/page/www.patientenberichte.html

第 69 共 239


6

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疾 文明疾病的新解析

上古的人类, 在三百万至一千万年间, 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 相比, 大脑的容量和重量翻了三番,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智商,继 而发展了农耕文明,和一万多年后的现代文明。 从人的饮食结构上,这两次文明,带来了两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五谷作为主食的重要组织成份,开始大量出现在人类 的膳食结构中。这是约一万年前开始的。 第二次革命是工业制糖在主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是约一百年前 开始的。 上古的人类没有机会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身体的新陈代谢基 于动物的脂肪,蛋白和极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只要回顾和想象一下 冰川时代就可以理解了。 人类身体的新陈代谢在区区一万年间,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的饮食结 构,即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不管是精制糖也好,还是五谷杂 粮也罢。 这本书就是要尝试着说明,现代文明疾病的一个最重要的根因极可 能是五谷,或是任何含有碳水化合物的固体和液体的食物。 也就是说,现代文明疾病根因最终是,食物中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 物在人体里转变成多余的血糖,导致而成。 自己在尝试研究各种现代文明疾病时,不可避免的翻阅了大量的文 献,特别是近 10 年的各种研究。 (衷心感谢互联网的发展。 )发现

第 70 共 239


基本上所有比较著名的现代文明疾病都可以和多余的血糖关联起 来。 因此,现代文明的疾病,基本可以一言以蔽之: (多余)血糖病 血糖病。 血糖病 血糖病相关的,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糖尿病 I, 糖尿病 II。 而老年 痴呆症,近年很多的研究结果也逐渐证明是一个和血糖水平状况强 相关的疾病,所以也被称为糖尿病 III。 实际上,我们如果自己查询一下各种研究,会发现就连心血管病(如 高血压等) ,和癌症,都是一种血糖病,即和身体的血糖水平状况 是强相关的。 还有很多其他的文明疾病也是与身体内血糖水平状况强相关的。但 现代人心目中的几大超级杀手,首当其冲的基本上是以下这五种疾 病为主: • • • • •

癌症 心血管病 糖尿病 I 糖尿病 II 老年痴呆症(糖尿病 III)

后续的篇章会对一系列现代文明疾病,包括上述的五种疾病,做一 个简单扼要的描述和分析。

6.1 癌症 现代社会,谈癌色变。我们生活中有多少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熟 人和同事是死于癌症的?又有多少人到死之前都不知道为啥? 有的说是病毒,有的说是生活节奏紧张,有的说是辐射,有的说是 基因。 并不是说这些因素不重要。

第 71 共 239


但你是否觉得这些因素听上去不大靠谱? 为啥是自己,而不是和自己生活习惯一模一样,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 及的其他人? 癌症在所有文明病里,不是第一号杀手,但是可以说是让人感觉最 恐怖的杀手! 仅是癌症的诊断结果,就足以将不少人的生存意志摧毁。所以,本 章尝试重点讨论一下癌症和碳水化合物的关系。 大家如果认可了我对癌症原因内在逻辑的解释,也就容易理解其他 的现代文明疾病基本全部可以归纳到“血糖病”的范畴。 因为癌症是现代疾病中最有威慑力,最有代表力的文明疾病的终极 版疾病。可能也是“血糖病”中最复杂的一种新陈代谢。 强调一点:本人不是医生,也没有治疗过任何癌症病人。 在本章里要阐述的观点,各种单一的研究结果或是假设,也都是其 他人做的工作。 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读懂理解了各个单一的研究和说法,将各个 靠谱的研究和说法关联在一起,而得出的一个逻辑推测并将以解释。 如果之前有人清楚描述了这个逻辑关系,本人也不会费这么多时间 做这么多的阅读,思考,分析,梳理和撰写了。 6.1.1 癌症现状 癌症在各国的发展情况,大家不用查看各种研究结果心里也很清楚。 稍有生活阅历的人,周围都有自己的亲人,朋友或是同事,熟人或 是客户得癌症去世的例子。 而且,这个势头发展的好像越来越厉害。 现代医学给出很多的解释,如病毒,家庭遗传,基因等,并且每年 都有陈出不穷的治疗方式和先进和昂贵的药材推出。但是,每年死 第 72 共 239


于癌症的群体,越来越壮大,治疗也越来越贵, 但真正治愈的人 好像越来越少。 当然,如果让从事癌症研究的专家来评估此事,可能得出的是另一 个结果。但因为癌症已经是家喻户晓,而且每人都有直接和间接的 经验,如何评估现状,我相信大家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那就是:癌症在大家的感知里,是一个绝症,无法治疗。 即使是 治疗,也基本上是生不如死的一种体验!更麻烦的是,每年新增加 的癌症病人是愈来愈多。而且,和其他现代文明病一样,现在得癌 症的年轻人以致于小孩也越来越多! 在我的周围,就有同学,朋友,同事和客户不到 40 或是 50 岁就患 有癌症,英年早逝的! 如前面所述,现在一有人得癌症,大家特别是传统的西医(对症疗 法) ,会给出各种各式的解释:病毒,生活节奏紧张,辐射,基因, 环境等。 那么以德国这个各方面比较发达,其生态环境堪称是不错,水,空 气以及食品检测管理方面极其严格的国家为例,情况又是如何呢? 2013 年官方德国癌症的统计对癌症新发和死亡的情况估计如下 1: 每年约 49 万人新得癌症。大约占人口比例的千分之六。 每年约 22 万人死于癌症。大约占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三。 德国人口区区 8 千 2 百万人口(2013 年人口普查 8 千 1 百 80 万)。 这个官方的,保守的癌症相关数据不管从总数上,还是人口的比例 上,都以足够说明癌症的威胁了。 所以,基本上可以说,生态环境,水,空气的质量,以及食物质量 的保障,好像也无法阻止癌症在德国这样一个生态和生活质量指标 样样还可以的国家发生。病毒,遗传以及基因等原因也不是最靠谱

第 73 共 239


的说法,因为和自己国家 50 年代相比,德国癌症患病率的发展也 是呈指数增长的。那么癌症发生的根因究竟可能是啥呢? 6.1.2 细胞发酵学说(Otto Warburg) 在 2.1 章原始海洋生命诞生的摇篮的篇章里,就谈到在原始海洋里 的微生物和细胞是没有氧气的。但是,原始海洋里有足够的碳水化 合物。没有氧气,原始海洋中的微生物和细胞无法通过燃烧碳水化 合物获取能量。这时细胞和微生物是靠发酵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 进行肆无忌惮的繁殖发展的。 这也是生命的起源。 说起发酵的例子,我想举出几个,让大家稍微熟悉一下。 因为这 对我们理解癌症真正产生的原因,可能会有所帮助。 第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烧酒是粮食酿成的,葡萄酒是葡萄酿成的。 而主要获取能量的关键过程,就是在没有空气介入时的发酵。 第二个例子:生物系大学低年级的试验 2,就有将各个不同的形式 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淀粉等),加入少量的发酵末(yeast) ,放 入玻璃试管,将其塞上塞子。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测试其发酵的 程度。 其中一个主要测试指标,就是测其酸度的试纸测试出的值。 时间越长,酸度越大。 第三个例子,也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在做体力劳动,跑步等,正常 情况下是肌肉燃烧自己储存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 获取所需能量。 但前提是需要氧气的摄入,用氧气来燃烧碳水化合物。 随着体力 劳动和运动的极限临界线的到临,慢慢的通过呼吸摄入,进入血管 氧气越来越不够燃烧碳水化合物来供给所需的能量,而大脑坚持 (如在皮鞭的抽打威胁下 。。。 )要继续高强度的进行体力劳动或是 运动, 肌肉就开始用发酵的方式来获取能量,这个过程会释放出 大量的酸。 所以,在这些活动后大家普遍的感觉是啥呢?腰酸背 疼!一个经常没日没夜超越自己体能极限,从事体力工作的人,最 第 74 共 239


后的结果,是没在得癌症之前就已经累死。这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腰酸背疼,对于普通人来说, 那就是要休息的症状。 关于发酵的研究,德国科学家 Hans von Euler-Chelpin 和 Arthur Harden 在 1929 年为此获得医学的诺贝尔奖金 3(肌肉获取能量的过 程) 。同年,他自己还获取了化学的诺贝尔奖金(碳水化合物在酿 酒过程中发酵作用) 。 德国科学家 Otto Warburg 在 1923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是因为他的 一个研究结果 4,证明了癌细胞的新陈代谢和正常的细胞不一样。在 他的这个研究报告里,证明了之所以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不一样的重 要区别: 癌细胞主要是通过发酵碳水化合物来获取能量,而正常 细胞是通过用氧气来燃烧碳水化合物来获取能量。 与此同时,Otto Warburg 发现癌细胞新陈代谢时产生大量的“左旋 转乳酸” 。 大家还记得第 5 章碳水化合物和体内的酸碱性的篇章内容吗? 其中就有这个概念: “左旋转乳酸” 。 但是,首先要问的问题是,这个癌细胞是哪里来的呢? 6.1.3 复祖现象假设说 人体据说有 100 万亿个细胞。 而人体的各个关键器官,尽管职责 完全不一样: 有脑细胞,肝细胞,肾细胞等。但是, 他们都是由 同一个干细胞(stem cell)形成的。干细胞(stem cell)是尚未特化 的原始细胞。 而这个原始细胞,在几十亿年前,就在原始海洋里生存过。在那个 时代,这个原始细胞就知道如何通过发酵碳水化合物来获取能量。 如 2.3 章人之所以成为人篇章里介绍过,在新石器时代或是农耕文 明开始之前,和大黑猩猩分道扬镳后, 人体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发展 为其 3-5 倍时,是其大脑智能发展的巅峰。这时的人,应该是黄帝 第 75 共 239


听说和向往的“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5 比 较接近了。 那时我们远古的祖先主食结构以动物的脂肪和蛋白为主。我们祖先 的人体中的新陈代谢,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已经完全不习惯靠碳水 化合物来获取能量了。 诚然,在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分道扬镳之前,我们的确是以 树上的果食为主食, 但当时我们的大脑体积和重量和今天的黑猩 猩(Pan troglodytes)毫无区别。也就是说,那时我们大脑体积和重 量只是今天的 1/3 还不足。 这也是今天我们中间的很多人仍然可以以果素为主食生存下去的 一个很好的解释。但获取的能量,特别是对大脑来说,很可能会有 欠缺。 而现代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摄入,可以给身体和大脑提供足够 的能量,但是能量可能不够优值和稳定。而且,这个能量的供给方 式的代价是至少每天三次的“血糖过山车“ 。 “血糖过山车“造成能量供给不稳定之外,还触发了一系列的生理反 应。其中一个核心的生理反应,是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阶段 性的多余血糖在身体内引起的新陈代谢。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碳水化合物转变成血糖后,胰腺(pancreas)释放胰岛素(insulin) 来调节血糖水平。 在胰岛素(insulin)的协助下,血糖进入细胞的大门。在氧气的协 助下,血糖燃烧供给细胞能量。 余下的血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作为备用。而再多余的碳水化合 物,就会转变成身体内的脂肪。从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上来看,因 为脂肪能量密度最高,所以身体脂肪也的确是一个容易便于携带的 能源库。 第 76 共 239


但是,由于现代人丰衣足食,一日三餐有了保障和发达现代交通工 具的使用,就体内碳水化合物来说: • • •

作为备用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从来不,或是很少 启动使用。 而身体脂肪里的大量能量,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失去了与生俱来 的大脑酮解能力(ketolysis) ,也无法动用。 如果饿了一餐,继而会摄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

结果是,身体内无时无处都充斥着过多的血糖。细胞里也充斥着过 多的血糖。 而过多的血糖,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后续还会谈到这 个问题。 如果有人出于某种原因,比如打双盘修炼,自我限制食物的摄入, 实践“过午不食”或是“一日一食” ,那么身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还 有一定程度上的定期清理。这样也可以勉强健康长寿。 如今,人类宣称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谁愿意每天只吃一餐或是两 餐呢? 当然要吃三餐啦。 而且每餐吃饭谁愿意只吃八成饱呢?肯 定是要吃十成饱啦。逢年过节,或是亲朋好友聚餐,那可能就是十 二分饱了。 所以,大部分人体里的血糖水平必然过高,而且现代交通工具发达, 基本上是“行有车“,大部分人的体力活动(锻炼身体)又偏低。 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内的情况,和前面讲的大学生试验中存放碳水 化合物的玻璃试管没有本质的区别: 在一切正常时, 有足够的氧气 帮助燃烧碳水化合物,细胞的“玻璃试管”上面是没有塞上塞子的。 也就是说,从肺部摄入的氧气可以通过血管输送到相关的肌体细胞 里。但是, 一旦有了紧张压力,或是其他各种不利的因素存在, 就会诱发输氧不足的状况,这时就等于身体某些肌体细胞的“玻璃 试管”上塞上了塞子。 第 77 共 239


好了,这些细胞无法通过氧气来燃烧血糖(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 但是细胞还要继续存活。 它们回忆到在原始海洋中,没有氧气也 可以存活的远古历史经验。这时,它们说,这有啥关系,没有氧气, 格老子也可以活下去。 “我”可以将血糖发酵,获取所需要的能量。 这时,一个普通细胞就成功的转成为一个癌细胞。而癌细胞和一个 正常细胞重要区别在于:一个正常细胞是遵守和其他细胞群体的和 谐共存的规则。正常细胞自己的繁殖和发展是有一定自我限制的。 而癌细胞则不然,它的生存原则也很简单:既然这个细胞群体社会, 以大脑为神经中枢的细胞“社会”,连给“我“ 需要燃烧血糖的氧气 都不给,那么好,“我“ 就用自己最最原始的方式获取能量,进行自 我的,肆无忌惮的发展。“我“也不管什么和谐共存的规则了。你们 不仁,“我“ 也就不义了。 这时候,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生命组织在产生。所以,有些肿瘤的 发展状态和婴儿胚胎的发展极其相似 6! Jean-Claude Alix 给予了如下的解释(意译) :健康的状态是细胞群 体的一个共同的和谐有序状态。某些细胞群体紧张压力下,无法获 取用氧气燃烧血糖获取能量时,还得继续存活。他们成功的“切换” 靠发酵血糖获取能量机制的同时,放弃了和其他细胞群体和谐有序 的共存规则,而开始组织一个新的生命组织的建设。而这个建设的 前提,是建立于摧毁现存群体细胞的基础上。这也是一个新的生命 的产生,所以,其生长的速度极快。 请大家注意, 在原始海洋的阶段,盐份和没有臭氧过滤的辐射, 也 是促进细胞和微生物发酵的两大因素。所以,过多食盐的摄入和各 种辐射,包括手机,电视,电脑的累积辐射,被指控为是癌症的发 病原因,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食用微波炉加热后的食物,也被指控为是一个癌症的诱因,与这个 也有关。

第 78 共 239


但是,目前还未有全面的研究结果。这种研究,一般来说,是没有 啥商业利益可获取的。谁愿意投资研究呢? 我们对癌症一定要更正认识:癌细胞是我们自己的细胞,套句今天 的话说,是我们细胞大家庭中的亲兄弟, 是在不得以的极端恶劣 的生活环境下,改变了一种“活法“。 我们对它不仁,它也对我们不 义。 就这么简单。癌细胞也是最聪明的细胞,我们对其要有足够 的尊重。 在这里,想让大家重新回忆一下前章讲到的一个重要事实:我们整 个人体都是从一个干细胞(原始细胞)发展过来的。细胞和器官的 智商不比人体低。而且它们的记忆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人为的。这 也是身体比人智慧的真正原因。因为人在后天经过洗脑式的教育, 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本性。 从这个意义上,我比较欣赏贾平凹和自己器官对话的实践 7。 细胞 和器官虽然不会说话, 但明显在贾平凹的情况下听懂了他的倾述, 治愈了他的乙肝。 我也相信我们身体内的细胞和器官能够听懂我 们的讲话和我们的思想。因为大家本来也都是同根生,来源於同一 个原始细胞(干细胞)。 因为癌细胞来源于正常的细胞,所以身体里面的正常免疫系统是对 其没有啥用处的 8。 因为他们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实在太小,所以在 其发展时,免疫系统是不会对其采取任何的抵抗行动的。 如果是伤风感冒,免疫系统还知道该干啥干啥, 因为这是来自身体 系统外部的细菌和病毒。但碰到了癌细胞,它不会做任何事情。道 理实际上也简单:它们本来就是自己细胞大家庭的亲兄弟。再严格 的对外防御系统如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其结构的设计是对外的。 如流感等等。 这就是所谓的“外贼易挡,内鬼难防”。而中外历史 上很多关于内鬼的故事里,在这些个人变成“内鬼“之前,往往有一 段其遭受不公的历史。 也就是说,人类历史社会上一些个“内鬼“实

第 79 共 239


际上都是原本是“好人“变成的,这个变化和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的 遭遇有一定的可比性。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朋友熟人里有人诊断得癌症后, 很快就走了。 因为这时候,癌细胞的队伍已经壮大, 免疫系统即使认识到了, 也 无能为力了,因为已经太晚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癌症只不过是一种返祖现象而以。如这部书的 名字的暗示一样,我所推崇的是一种不食五谷,归根复祖的生活方 式。 但是很显然不是这种返祖。 因为在复祖之前有归根二字。 这 个归根,就是回归到人类之所以成为人(大脑的体积和重量的显著 增加)奠定时的新陈代谢的最佳的“根”状态! 6.1.4 碳水化合物中毒假设 Dr. C. P. Ehrensperger 的书 9, 仅是书名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附标 题是“癌症 - 一种代谢性疾病或为什么癌症疾病是长年累月碳水化 合物慢性中毒的结果!” 。 必须指明,Dr. C. P. Ehrensperger 是化学博士,不是医生。 这本书的作者,根据对相关癌症原因和治疗研究结果的梳理,提出 了这个假设。罗列了一些理论所描述的机制,和一些德国医生治疗 癌症病人的成功经验,来论证这个碳水化合物中毒假设的正确性。 这个碳水化合物中毒假设学说,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只要是毒, 身体正常所做的努力就是尽量排出。我想,大家对这一点应该是没 有异议的:将各种毒素排出体外,是身体的一个最最基本的诉求。 它使我联想起读到的关于肌体发炎或是普通的炎症解释。在德国行 医的自然疗法师,法国人 Jean-Claude Alix 曾多次解释 10,发炎是身 体的一种绝望的无可奈何的方式,通过启动大量的血液和淋巴液体, 清除肌体里的有害物质如细菌。通过发炎,肌体清除了有害物质如 细菌,可以重新修复损坏的肌体。细菌如此,毒素也该如此。

第 80 共 239


Dr. C. P. Ehrensperger 同时提出来一个观点 11,就是癌症或是肿瘤细 胞的产生,起码在初期,也是顺应身体的一种基本诉求:这就是将 身体内多余的碳水化合物或是余毒,有效的“清理“出去。或称之为 “血糖清理” (glucose disposal)。 如果把多余的血糖定义为“毒”,那么身体启动一切的机制将其清 除和“清理“,包括各种“病理状况” ,也是逻辑合理的。 实际上血糖的“清理“,身体只有几种有限的办法: • • • • •

细胞中完全燃烧血糖,将其转变成能量。 多余的血糖以糖原(glycogen)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备用。 再多余的血糖以脂肪形式储存在身体各个部位里备用。 通过其他病理状况“清理” ,如糖尿病,各种炎症等。 通过癌症肿瘤。

大家想想,身体是如何的发挥其所有的能耐,“清理“多余的血糖: 不顾胰腺(pancreas)的能力如否,迫使其释放胰岛素(insulin), 将体内的血糖,不管身体是否需要,送入细胞进行燃烧。多余的血 糖首先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但可惜储存在肝脏里的碳水化合物有 限, 一般也只有区区 70 克,约 280 千卡的热量,勉强供身体挨半 餐饿而已。而且,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有谁愿意哪怕是少吃一顿 饭呢? 而储存在肌肉体的碳水化合物尽管较多,但是也就是 120 克左右, 约 480 千卡,用在体力活动时燃烧。可这个年头,有多少人有这个 必要,或是自愿做多的体力劳动或是锻炼? 所以一般说来,这两个碳水化合物的库存已满,无法再存放多余的 血糖了。 再有多余的血糖,会储存在身体脂肪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多 肥胖的人,早期身体实际上是相当健康的。因为他们身体是通过多

第 81 共 239


余的身体脂肪完成了“清理“血糖的任务。但就是肥胖的人,储存脂 肪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所以,身体还要寻求其他的方式,也就是病理的方式, 继续完成“清 理“血糖的任务。 所以再剩下的,多余的血糖咋办? 因为胰腺(pancreas)的功能有 限,而且很多长期不适应血糖的人,已经得了糖尿病 I, 即胰腺 (pancreas)释放胰岛素(insulin)的能力有限,不足将血糖降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血糖通过小便部分排出。这也是早期糖尿病的病名 的来处。 这些人要么已经得了糖尿病,或是即将会得糖尿病。而糖尿病人要 通过人工胰岛素(insulin)的注入,才能维持生命!这就是身体通 过病理状况来“清理“血糖的一个例子。 而糖尿病 II 的胰腺,尽管还可以释放足够的胰岛素, 但是细胞不 干了,细胞不愿意接纳这么多的血糖。细胞发展成了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的症状。 这时候, 血液中的胰岛素(insulin) 尽管足够多,理论上可以打开细胞的大门,但细胞自己却拼命将细 胞的大门关上,无法让细胞从血糖里获取能量。这种病人的体内, 血糖水平高而且胰岛素水平也高。这是身体细胞通过病理状况“清理 “血糖的另一个例子。 后续的篇章里,大家可以看到,还有其他的病理状况,或是我们所 熟知的一些病,也都可以归纳到身体“清理“血糖时产生的病理现象 的范畴。 从这些描述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整个身体都尝试着将多余的血 糖清除掉。 而癌症肿瘤,起码在早期的发展,是“清理“血糖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源于各种紧张压力或其他诱因,正常细胞获取的氧气受限,无法从 血糖的燃烧获取能量时,如果想要继续存活,必须从血糖发酵获取 第 82 共 239


能量,继而转变成癌细胞。据估计 12,任何时间段里,身体内都会 有 200 - 2000 个癌细胞。 而癌症肿瘤的形成,对完成身体“清理“血糖的这个基本诉求,的确 是具有极其有效的正面效应的。下面我们可以看到相关的解释。 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过,癌细胞是靠血糖发酵来获取能量的。但这个 获取能量的效率极低。打个比方来说 13,正常的细胞通过血糖的燃 烧,从一个血糖分子的燃烧获取 38 个 ATP 分子。ATP 是细胞能量 单位。而癌细胞通过血糖的发酵,从一个血糖分子的发酵获取仅有 2 个 ATP 分子。这就是说,癌细胞要正常发展时,需要 19 倍的原 材料才能获取同等的能量! 所以癌细胞发展成肿瘤后,在没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之前(因为某 种肌体部位的疼痛,因而去体检被发现之前),对帮助身体完成体 内的血糖新陈代谢,也就是“清理“血糖的诉求,是极其正向的。 直径为 1 cm 的肿瘤,已经含有 10 亿癌细胞 14。一般来说,直径为 0.5 – 1 cm 的肿瘤,才会被发现。也就是说,在癌细胞未达到 5 亿 至 10 亿时,病人毫无感觉,医生也无法查出。 癌症肿瘤对血糖来说,像是一个“黑洞” 。 我们从前面的篇章知道,血糖要进入细胞,需要胰岛素(insulin) 这把钥匙来打开细胞的大门。 而癌细胞表面,和正常细胞相比,有 10 到 20 倍 15 的胰岛素受体 (insulin receptor)。从而,癌症肿瘤可以像吸尘机一样,将多余的血 糖吸入“黑洞” ! 另外, 癌细胞本身是正常细胞转变成的,所以身体的免疫系统, 起 码在癌症肿瘤还未发展成气候时,对其并不会采取抵抗和消灭的行 动。这也是大部分的人,处在癌症初期时根本没有任何感知的一个 重要原因!

第 83 共 239


因为癌症的增长,并不是一直是指数的增长。基本上有两个阶段。 一个阶段是平稳的增长,另一个阶段是疯狂的增长。起码在平稳增 长的阶段里,癌症肿瘤在平衡和平稳体内血糖的努力中(而这是整 个身体最大的诉求!)的确有积极正向的贡献。所以,许多人得了 癌症后,在癌症肿瘤体还无法通过体检检查出来之前,尽管每年体 检,也不会查出任何东西。所以,初期不仅是没有任何的感知,而 且,这些人和其他人相比,往往感觉身体还是蛮健康的。而到了癌 症疯狂增长的阶段,肿瘤体变大,人也会觉得身体不好,体检时也 可以查出来。 而一旦诊断成癌症,就会“走”的很快。 我们的身体想尽千方百计要“清理“多余的血糖,基本维持体内的血 糖新陈代谢平衡,而癌症肿瘤作为多余血糖的“吸尘机”和“黑洞” , 在癌症刚刚开始时,很好的满足了这个诉求。 也就是说,癌症肿瘤通过发酵的形式,将体内多余的血糖高效的“清 理“掉了。但是,这个“清理“的后果是,大量的“左旋转乳酸”累积 在肿瘤肌体里,形成酸毒。身体无法排出。 而大量“左旋转乳酸”的堆积,又给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提供最 好的发酵机会。因为酸毒的坏境,会严重影响细胞的氧气摄入。严 重时细胞无法呼吸,靠燃烧血糖获取能量,被迫转成靠发酵血糖获 取能量。 正常细胞发酵血糖,转变成癌细胞。因为其“清理“血糖的正向和有 效作用,身体很可能有意识的将其发展成肿瘤,将其发展成更为高 效的“清理“血糖的“黑洞“,像“吸尘机”一样大量的吸入血糖,进 行发酵。 而癌症肿瘤发酵后又产生大量的“左旋转乳酸”,给正常细胞转变 成癌细胞提供最佳的环境。 这两个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联系在一起看。 第 84 共 239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Dr. C. P. Ehrensperger 提出的碳水化合物中毒假 设,继而将癌症肿瘤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清理“血糖的病理现象, 以及这种清理过程又继续加深加重癌症肿瘤中“左旋转乳酸”的产 生,更一步促进癌症肿瘤增长这一系列的描述和逻辑推理很可能是 正确的。 6.1.5 相关研究结果 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 在 2005 年左右至今,相 继像“井喷”一下涌出来。近来的研究结果,在我看来,是有足够 的迹象来说明癌症的根因很可能是由于碳水化合物的大量摄入有 关。 澳洲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意在找出癌症和饮食习惯的关系。 一 个试验组群体的饮食是由大家感知认为“不健康“的西方饮食组成: 34%的脂肪,17%的蛋白,45%的碳水化合物。 另一个试验组群 体的饮食是由大家认为“健康”的中国饮食组成:16%的脂肪,12% 的蛋白, 72%碳水化合物(粮食) 。 指标是癌症标记(cancer marker) 。 研究结果的预期认为,食用西方饮食群体的人的癌症标记,一定会 大于食用中国饮食群体的人。 但是,试验的实际结果是和预期完 全相反:食用中国饮食试验组群体的人的癌症标记,远远大于食用 西方饮食的试验组群体的癌症标记 16。 德国 Würzburg 大学的 Rainer J Klement & Ulrike Kammerer 对低碳 水化合物饮食的摄入和癌症治疗的关系做了深刻的研究 17。所谓的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就是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 。低碳 水化合物,高脂肪。 基于过去的几年积累,他们研究结果证据表明,通过系统地减少食 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能够抑制,或至少延迟,癌症的出现,可 能会放缓,已经存在的肿瘤细胞的增殖。

第 85 共 239


在苏医师(Robert K. Su)的网页 18 上,我找到一个认为最有说服力 的一个研究报告 19,是来自于韩国的。这个研究长达十年,调查的 群体人数多大一百三十多万人! 这个报告里,空腹血糖高的人群和得癌症和死于癌症的群体,有非 常清晰的统计关系。他们的结论是:在韩国,空腹血糖水平升高, 和被诊断为糖尿病,是几个主要癌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血糖水 平上升,加大了相关群体患这几种主要癌症的风险。 韩国的主食结构估计和中国相差无几,是以五谷杂粮为主。如果这 个长达十年,基于一百多万人的研究报告结果还不足以说明碳水化 合物和癌症的关系的话,我就真的不知道还有哪些研究报告可以说 明了。 至于癌细胞或使肿瘤细胞喜爱血糖,这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采用 现代科技的手段如正子断层扫描(PET scan) , 可以清楚的观察到, 肿瘤像一个吸尘器一样,将血糖几乎是尽数吸收。 正子断层扫描 PET scan,或是“正子扫描”,英文全称为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 这种类型的扫描仪器,可以显示身体各个机体的组织如何工作。 “正子扫描”仪器的操作,是事先在葡萄糖水中放入轻微的放射物 质,然后让癌症病人喝下。用“正子扫描”仪器对其身体扫描。就 可以观察这个现象。 也就是说,血糖是癌症肿瘤的主要营养来源。 而癌细胞是无法通过生酮体(ketone bodies)来获取营养的。这也 是目前有些医生或是医院采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来治疗癌 症病人的一个理论依据。另一种说法,是癌细胞也无法从脂肪酸里 获取能量,从蛋白里可以但是比较困难的获取能量,也就是通过糖 异生(Glukoneogenese)的过程。

第 86 共 239


波兰医生 JAN KWANIEWSKI 举出一个例子。除了神经细胞外,所 有人体器官和肌体的细胞都非常喜欢蛋黄,而癌细胞不喜欢蛋黄。 在实验室里的试管里,癌症细胞会死于蛋黄里 20。 JAN KWANIEWSKI 认为,人的细胞不需要碳水化合物(这个我们 从 3.1 章碳水化合物篇章里已经了解到,也没有一样必需碳水化合 物缺乏的病症!),而癌细胞却是依赖碳水化合物的发酵获取能量。 JAN KWANIEWSKI 认为,唯一逃脱癌症的方式,是不给癌细胞所 需要的营养和能量。而碳水化合物就是癌症的能量来源。 只有两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21。 第一是“断食” (fast)。但这样做的结果是,癌症肿瘤先死,而人后 死。 第二种就是启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从第 3 章人体的新陈代 谢篇章里我们知道,这两种方式最后都使身体进入酮症状态 (ketosis) ,产生生酮体(ketone bodies) ,使脂肪酸和生酮体(ketone bodies)成为身体各大器官,特别是生酮体(ketone bodies)成为大 脑的能量来源。 而癌症细胞是无法从脂肪酸和生酮体(ketone bodies)中获取能量。 这两种方式实际上也暗合了中医的“扶正祛邪”的道理。 以最好 的能量供给正常细胞,而停止给癌细胞的能量供给。等于是饿死超 度了癌细胞。 前面我们知道,癌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是正常 细胞的 10 到 20 倍。 在尝试饿死癌细胞时,癌细胞会垂死挣扎,从任何可能的地方获取 血糖。 在身体里,特别会充分采用糖异生(gluconeogenesis)的新 陈代谢,去获取所需的血糖。 所以癌症肿瘤会有效的从身体储存的蛋白和肌体里获取血糖。 第 87 共 239


这也是癌症病人到了后期形体开始明显消瘦的原因:癌细胞的疯狂 增长,导致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足,无法满足其能量需求时,开始 吞噬自己肌肉蛋白以达到产生血糖的目的。 从 3.4.1 饥饿新陈代谢 篇章我们知道,这个过程获取 100 克的血糖,需要消耗近 1 公斤的 肌肉或结缔组织。 鉴于这种情况, JAN KWANIEWSKI 建议在治疗癌症的初期,要将 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减到每天 30 克,甚至更少。 大家对这个治疗癌症的方法感兴趣的,可以参看新浪网站的一个博 客 22。 如果看懂了这这本书里的前 5 章的内容,阅读起来这个博客的故事 就可能觉得是靠谱的。 美国近年有个女人,Katherine Cantin 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治愈了她儿子的糖尿病和自己的乳腺癌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de.statista.com/statistik/daten/studie/30563/umfrage/jaehrliche-kre bserkrankungen-und-todesfaelle-in-deutschland/ 2

http://www.microeco.uzh.ch/uni/kurs/bio3_05/berichte/05b-Do-B-report0 5.pdf 3

http://www.wasistwas.de/wissenschaft/beruehmte-personen/artikel/link// 1cc89089e4/article/nobelpreis-fuer-euler-chelpin.html 4

Jean-Calude Alix: Es geht um eine Zukunft ohne Krebs. 1. Auflage,Juli 2007. 109 页。

5

吴茹芝 编译《黄帝内经》 ,三秦出版社,2008. 上古天真篇第一。

第 88 共 239


6

Jean-Claude Alix: Es geht um eine Zukunft ohne Krebs. 1. Auflage, Juli 2007. 102 页。

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2dqyg.html

8

Dr. C. P. Ehrensperger: KREBS – KRANK? NEIN DANKE – OHNE MICH! Krebs – als Stoffwechselkrankheit dargestellt oder Warum d. Krebskranheit die Folge einer jahreslangen chronischen Kohlenhydratvergiftung ist! IKF MAI 2001, 81-91 页。

9

8

10

Jean-Calude Alix: Es geht um Ihr Blut. 36-37 页

11

同 8,58-65 页

12

同 6, 123 页

13

同 6, 151,152 页

14

同 8, 154 页

15

http://www.euro-med.us/cancer-treatment/insulin-potentiation-therapy.cf m 16

Dr. Nicolai Worm Sydrom X oder Ein Mammut auf den Teller! 9. Auflage Systemed Verlag. 34 页

17

http://www.nutritionandmetabolism.com/content/8/1/75

18

http://www.carbohydratescankill.com/

19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00151

20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36 页

21 22

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cf0a30101bqv9.html

第 89 共 239


23

http://www.amazon.de/The-Cantin-Ketogenic-Diet-Diabetes/dp/147756 7593

6.2 糖尿病 I 型 糖尿病 I 型,指病人身体内的胰腺(pancreas)功能退化,无法释放足 够的胰岛素(insulin)来调节和平衡身体的血糖水平而导致的一种病 理状态。 长此以往,身体内的血糖过高,从小便中排出。最早诊断糖尿病人, 是医生从尝病人的尿是否甜而判断。糖尿病名字由此而来。 糖尿病 I 型是一种新陈代谢病理现象。因为没有足够胰岛素(insulin) , 细胞的大门无法打开,导致身体的细胞无法将血糖作为能量纳入。 除了有些人天生胰腺(pancreas)功能退化外,现代有许多人都容易患 糖尿病 I 型。 随着大陆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改善,中国的糖 尿病发展已经超过美国 1 。 总人口的 11.6%患有糖尿病者(美国 11.3%) ,另外还有 50.1%是糖尿病前期,堪称全球之最。 糖尿病 I 型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身体自行 的将负责从身体中生产胰岛素(insulin)的 Beta 细胞摧毁掉。 而自己在寻求身心健康的过程中,得出最最重要的一个认知就是:身 体永远都是对的!只不过我们不清楚它为啥这样做而已。 那么身体为啥要这样做呢?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在他的 2 书中,提到身体细胞不喜欢血 糖,但是又没办法。 还记得 6.1.4 章碳水化合物中毒假设篇章里谈到的“血糖清理”的说法 吗?身体的的确确,千方百计的将多余的“血糖“清理出去。

第 90 共 239


身体的细胞不想要多余的血糖,身体知道。 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是荷尔蒙激素胰岛素(insulin) ,身体也知道。 胰腺(pancreas)中有 Alpha 细胞和 Beta 细胞,而 Beta 细胞是负责 产生胰岛素(insulin) ,身体也知道。 于是乎,身体开始做无可奈何的调控和平衡:部分摧毁 Beta 细胞(身 体总会留下一些剩余的 Beta 细胞) ,就达到了身体细胞暂时不想要多 余血糖的目的。 而这样一来,身体中细胞的营养又不够。久而久之,身体获得的能量 就连正常的运行都无法支撑。 这时,只能通过人工胰岛素的注入,才能维持生命。 一般来说,糖尿病 I 型的患者体重正常甚至偏低。 应该来说,和其他病的专业名称相比,糖尿病的名字可谓是通俗易懂。 它的根因,在它的名字上已经呈现出来: 糖! 即使是这样,现代社会中很少很少的糖尿病人会真正意识到糖尿病和 每天摄入的主食如面包以及五谷杂粮是强相关的。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由工业精制糖做成的蛋糕,甜食是不太适合糖尿 病人的。 可是,这些人同时又认为,主食如大米,面食对糖尿病人很健康。 因为,只有很少人知道,从身体新陈代谢的角度上来看, 特别是对糖 尿病人来说,这些主食如大米,面食中最重要的成份是碳水化合物, 而且含量极其高! 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除了纤维外,都转变成血糖。 和工业精制糖相比,这个过程慢一些,但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 很多人认为,甘甜的水果很健康。但实际上,果糖更直接的转变成血 糖,对糖尿病人的负面影响会更大。

第 91 共 239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在他的书里,介绍了他和他的“食疗 大学”, 采用完美膳食(Optimal Diet)的食疗方式治愈了上十万病人, 其中包括各种疾病。即使是大家普通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糖尿病 I 型, 在他四十余年行医的历史中有很多治愈成功的例子。 后来,他这种食疗的方式,被其他国家的医生效仿,也取得了成功。 其 中有一个德国医生,采用这种完美膳食(Optimal Diet)食疗的方式治 愈了自己患有糖尿病 I 型的病人。可是,当他公开的在他的同事里推 荐这种食疗方式时,受到同事们的打击和威胁:如果他继续这样做的 话,同事们会举报他,并会采取必要的措施,将他行医的资格吊销掉 3 ! 因为,大家公认糖尿病 I 型是不治之症!岂有能治愈的道理!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www.dietdoctor.com/?s=diabetes+in+China&submit.x=0&submit.y= 0 2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09 页

3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18 页

6.3 糖尿病 II 型 糖尿病 II 型和糖尿病 I 型有些不同。糖尿病 II 型更常见。一般来 说,基本上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糖尿病 II 型问题不是出在胰腺(pancreas)生产胰岛素(insulin)能 力不够这方面,而是在胰岛素(insulin)作用的方面。 尽管有足够的胰岛素(insulin)打开人体细胞的大门,让血糖进入。 但是细胞无法吸收血糖或是吸收不够,而血糖是细胞获取能量的燃材

第 92 共 239


料。 起码在大脑获取能量的方式还是基于“血糖机制”的时候,的确 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身体细胞内开始患有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症状。 为了仍然给予身体细胞能量的燃材料,血糖,身体继而迫使胰腺 (pancreas)负荷的工作,产生出来越来越多的胰岛素(insulin) 。久而 久之,胰腺(pancreas)产生胰岛素(insulin)的 Beta 细胞筋疲力竭, 活活的“累死” ,但是直到最后胰腺(pancreas)Beta 细胞产生胰岛素 (insulin)的能力耗尽,产生大量的胰岛素(insulin),身体细胞还是不 领情,继续拒绝血糖进入。 这意味着,糖尿病 II 型患者初期,因为细胞抵抗血糖的进入,身体 就针对性的通过增加胰岛素(insulin)的生产量,强行的撬开细胞的 大门,让血糖进入。 糖尿病 II 型患者身体内往往是血糖水平高,胰岛素(insulin)水平也 高。 最终即使胰腺(pancreas)筋疲力竭,竭尽全力生产释放胰岛素(insulin) , 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结果,身体还是越来越依赖于外部提供的人工胰 岛素。 这个结果,也可以说是 3.1 章碳水化合物所描述的“血糖过山车”造 成的。 所以说,体内的高的血糖水平是很要命的。即使是饭后的血液中短暂 的高血糖(hyperglycemia)症状也是不健康的。他们会促进细胞逐渐 的向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发展。 现在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 II 型的患者在诊断核实患病前的 10 – 15 年之前,已经开始了这种发展 1。 一般来说,糖尿病 II 型的患者较胖。 一种说法,是体内储存堆积的 脂肪也会促进细胞逐渐的向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发展 2。 第 93 共 239


这个道理比较简单:细胞将血糖抵挡在大门之外,血液中胰岛素 (insulin)的水平升高,多余的胰岛素(insulin)进一步促进脂肪生成 (lipogenesis)的过程,将多余的血糖作为身体脂肪储存起来。长此以 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和身体肥胖相互合作,相辅相成, 成就了一个有效的“血糖清理”机制。 从“血糖清理”的说法来看,身体细胞不愿意接受多余的血糖,还是 最重要的原因。而这一次,身体采用的是另一个调控的机制:发展胰 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来达到“血糖清理”的目的。 同样的,如果能够减少食物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就排除了糖尿病 II 型的根因。身体细胞内部没有多余的血糖,这种病的状况就会好转, 甚至完全治愈。 糖尿病患者所要担心的并发症归纳起来有这几项:心肌梗死,中风, 肾功能损害,足部截肢。 实际上,这个列表在将来要扩展包括老年痴呆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www.medicoconsult.de/wiki/Diabetes_mellitus_-_einfach_erkl%C 3%A4rt 2

Dr. Nicolai Worm Sydrom X oder Ein Mammut auf den Teller! 9. Auflage Systemed Verlag. 29 页

6.4 老年痴呆症(Alzheimer)糖尿病 III 型 老年痴呆症,又称之为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以发现这个病 的德国医生 Alois Alzheimer 命名。 我自己的母亲,在我大女儿出生时,就患有老年痴呆症。连我自己是 谁,她都认不出来了。 当然,自己的孙女就更没有啥概念了。

第 94 共 239


来自最新研究的数据结果表明,这种普遍的退化行性疾病,实际上是 糖尿病在大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阿尔茨海默氏病学杂志上最近的研 究报告的结果证实,老年痴呆症是和大脑中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症状以及大脑中相关的炎症过程强相关 1。 因此,一些科学家将老年痴呆症称之为糖尿病 III 型。 另外的研究报告,明显的表明身体内的高血糖(hyperglycemia)是一 个促进患老年痴呆症的的风险 2。 老年痴呆症的患者的大脑中有一个糖基化(glycation)的过程。糖基 化(glycation)的过程在大脑中发生时,多余的血糖,特别是在身体 患有高血糖(hyperglycemia)症状时,自身与可溶性的 alpha-淀粉样 蛋白(alpha-amyloid)结合,形成大脑内部和神经细胞以外的不溶性 beta-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斑,从而损坏了大脑正常功能神经细 胞。 这里,出现了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几个比较重要概念: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和炎症。还有新的概念,淀粉蛋白斑。 上章我们知道,身体细胞之所以逐渐形成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症状是因为细胞不愿意接受多余血糖而采取的一个“清理“措施导致。 而现在看来,如果这个“清理“措施发展到了大脑,伴随的同样是胰岛 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相关的病理现象,就是老年痴呆症或是糖 尿病 III 型。 而 6.1.4 章碳水化合物中毒假设篇章中,我们知道体内肌体发炎或是炎 症只是一个表象,是身体的一种绝望的无可奈何的方式,通过启动大 量的血液和淋巴液体,清除肌体里的有害物质。 而在 6.18 章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炎症篇章中,我们会看到,有大量的研 究证明,体内肌体的发炎或是炎症和身体中的偏高血糖(hyperglycemia) 症状是强相关的。

第 95 共 239


而损坏大脑正常功能神经细胞的淀粉蛋白斑,也是身体达到“血糖清 理”的目的一种病理措施。多余血糖自身与可溶性的 alpha-淀粉样蛋 白(alpha-amyloid)结合,形成大脑内部和神经细胞以外的不溶性 beta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斑,尽管是损坏了正常功能神经细胞,但 是却有效的“清理“了多余的血糖。 那么这些专家建议如何治疗老年痴呆病或是预防老年痴呆病呢? 给出的答案是食用饱和脂肪,如椰子脂肪 3。因为椰子脂肪酸的分子结 构部分和生酮体(ketone bodies)相近。 大家意识到啥没有? 这个推荐和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这也是逻辑的。 既然脑细胞不愿意接受血糖作为能量的燃料,那么如果启动身体内部 与生俱来的酮解能力(ketolysis),大脑就会获取最优质和最稳定的能 量燃料,生酮体(ketone bodies) 。 而身体任何部分,包括大脑的细胞,只要能获取最佳的能量和营养, 就会自我修复。 当然,很多专家认为,现代的老年痴呆病和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普遍上 升相关。 这个可能的确有道理,但是记忆不好尽管是老年痴呆症早期的症状, 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实际上许多年轻人或是中年人,也开始有这种症状。 如果换个思路,去问一下这个越来越普遍的老年痴呆症与长期乘坐“血 糖过山车“是否有关呢? 人老了,身体各个部分肯定是不如年轻人了,这个毫无疑问。 恐怕是对血糖的承受能力,也会大大减低。 第 96 共 2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info.kopp-verlag.de/medizin-und-gesundheit/gesundes-leben/jonath an-benson/neue-untersuchungen-ergeben-alzheimer-ist-in-wirklichkeit-n ur-typ-3-diabetes.html 2

http://www.spiegel.de/gesundheit/diagnose/diabetes-hoher-blutzucker-ko ennte-risiko-fuer-demenz-erhoehen-a-915453.html 3

http://www.carbohydratescankill.com/forums/general-questions/coconutoil-and-alzheimers-disease

6.5 心血管病 尽管听上去远没有癌症那么恐怖,但是心血管病在德国是第一大杀手! 每年约 35 万人死于心肌梗死 1,中风等心血管病。心血管病的原因大 家公认为是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 动脉的任务是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动脉硬化的原因是啥呢? 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认为,动脉壁上有斑块脱落,随着血液流到更细 的血管,将其堵塞。继而导致更细血管供给的肌体,得不到血液,获 得不到血糖提供的能量,然后相关的细胞就会死亡。 而这个斑块是血液中的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而成,久而久之后动脉血 管就开始硬化,动脉血管通道也会变窄。 这个斑块的组成部分,是钙化的蛋白和胆固醇。 所以大家又都认为含有胆固醇的动物蛋白食物如鸡蛋和动物肉食,是 不健康的,是心脏病人必须规避的,也是健康人群为了防范心血管病 要避免的。 第 97 共 239


真是这样吗? 胆固醇我们在 6.21 章碳水化合物和胆固醇篇章中,还会专门提到。人 们对胆固醇认识的误区,和对脂肪的认识误区完全一样。事实上,胆 固醇和脂肪一样,对人的身体是极其重要,必不可少的。 概括起来,可以长话短说: 现代社会患肥胖症的人,身体中储存的脂肪,不是食物中摄入的脂肪 所致,而是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所致。这点,在第 3 章人体的新陈代谢 篇章中,已经有充分的描述说明。 而造成动脉血管中的胆固醇,也不是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所致,而是 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所致。 还是回到动脉硬化如何产生的问题上吧。 波兰医生 JAN KWANIEWSKI 举出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非洲的大象患有动脉硬化 2。 一般来说,吸烟是动脉硬化症产生的原因之一。可是非洲的大象不吸 烟。 或是食用黄油,奶油,熏肉,鸡蛋,肥腻的肉食等是动脉硬化症产生 的原因之一。可是大象不吃这些食物。 或是紧张压力是动脉硬化症产生的原因之一。可是大象的体积和力量 使得它在动物世界里没有天敌,不会有这种紧张压力。 或是运动过少是动脉硬化症产生的原因之一。可是大象整天在四处走 动。 所以,这些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给出的动脉硬化症产生的原因,都无 法解释非洲大象患动脉硬化症的现象。 JAN KWANIEWSKI 给出的解释是,在非洲长时间的干旱时间里,大 象无法获取足够的青草食料,只能靠大量的干草食料替代。而干草食 第 98 共 239


料的结构中蛋白的成份相对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太低(碳水化合物的含 量相对大)。 基于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结果造成了大象身体中的动 脉硬化。 采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的人体中,动脉血管壁里,胆固醇的 水平等于零。而食用大量碳水化合物的人体中,多余的血糖会通过脂 肪生成(lipogenesis)的过程转变成脂肪酸,继而转变成甘油三酸酯 (triglyceride) 。 JAN KWANIEWSKI 认为 3, (多余的血糖)在动脉血管壁里,先转变 成甘油三酸酯(triglyceride),而甘油三酸酯(triglyceride)继而又转 变成胆固醇。所以,动脉硬化症的原因是食物中摄入的过度碳水化合 物所致。 在德国行医的自然疗法师,法国人 Jean-Claude Alix 的相关书籍,在 对我自己寻求健康的过程中曾有过指导意义。曾经系统的,多次阅读 过他出版的四本书。收获颇大。 他对动脉硬化症的解释如下 4: • •

第一步:高值蛋白(动物蛋白)以胶原蛋白的形式,存储在动 脉血管壁上备用。 第二步:肝脏的胆汁引流通道,慢慢的被胶原蛋白堵塞,以致 于血液中存留着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最终在动脉血管壁上存 落累积。 第三步:在体内酸毒增加时,微菌黑曲霉(Micro fungus Aspergillus niger) 。微菌黑曲霉变异后在动脉壁上钙化。

而蛋白备用学说来自于 Lothar Wendt 教授。 在上世纪 40 年代,Wendt 教授做过范围较大的研究,并且解剖和测量了许多心脏病人去世后动 脉血管壁的存留的物质结构。因为含有高蛋白质,胆固醇和脂肪的成 分,所以认为身体内多余的蛋白是动脉硬化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Lothar Wendt 教授的观察应该是对的。但是,从观察结果推测出来的 动脉硬化症的原因,很可能有误区。 第 99 共 239


这个误区有些像观察到肥胖人的身体上有很多的赘肉,也就是多余的 脂肪,然后推测出这个结果一定是摄入食物中的脂肪导致一样的误区 一样。 我很尊重 Jean-Claude Alix 的经验和意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了不少 时间研究和思考,认为找到了其误区的原因和解释。起码是自己可以 接受的解释。 第 5 章碳水化合物和体内的酸碱性篇章中提及的一个概念,“左旋转乳 酸“是很重要的。 在食用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的前提下,多余的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时产 生“左旋转乳酸“。而这些“左旋转乳酸“在和蛋白遭遇后会产生纤维蛋 白原凝块(fibrinogen clot) ,和胆固醇遭遇时会使其沉积在动脉壁上 5。 而在体内酸毒增加时,Jean-Claude Alix 对动脉硬化症的解释第三步所 描述的微菌黑曲霉(Micro fungus Aspergillus niger)变异看来是对的, 是基于 Günter Enderlein 教授上世纪 20 年代中叶的研究 6。身体任何 时间段,都有各种各样微霉的存在。但是在酸性的环境下,会呈指数 增长而产生变异。 所以,动脉血管硬化症的原因应该是: • •

第一步:多余的血糖在动脉血管壁细胞中,先转变成甘油三酸 酯(triglyceride),继而又转变成胆固醇。 第二步:多余的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时产生“左旋转乳酸“,在 和蛋白遭遇后会产生纤维蛋白原凝块(fibrinogen clot) ,和胆固 醇遭遇时会使其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 第三步:在体内酸毒增加时,微菌黑曲霉(Micro fungus Aspergillus niger) 。微菌黑曲霉变异后在动脉壁上钙化。

这样看来,动脉硬化症还是身体为了达到“血糖清理”和酸毒清理的 一种措施。

第 100 共 239


有意思的是,和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人患心肌梗死或中风的机率 是 3 – 5 倍 7。这也间接的说明,过多的血糖和动脉硬化的过程是强相 关的。 知道了动脉血管硬化产生的原因,就比较容易解释心肌梗死或中风是 如何发生的了。除了产生动脉硬化症前两个原因外, Jean-Claude Alix 对心血管病的描述和解释,我基本是同意的。 为啥心肌梗死大部分发生在凌晨 8? 因为人体每天释放酸(毒)的高峰在凌晨 4 到 5 点间。 Jean-Claude Alix 给出的解释是,心肌梗死或中风的原因,都是一个, 这就是身体局部短暂的酸性中毒。 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人在情绪激动(过份的兴奋和过份的愤怒)时心 肌梗死。因为情绪激动时,也会产生大量的酸(毒)。 如前面所述,患心血管病的人,已经患有动脉血管硬化症,血管输送 血液没有正常人的血管通畅。 在身体部位出现较多的酸(毒)释放时,如凌晨 4 点左右,这时血液的 pH 值,也会相应下降,导致红血细胞在血管中拥塞。 这时,就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红血细胞越来越堵塞细小的动脉, 这样相关的细胞就得不到氧气的供给,进入了一个紧张压力的状态, 继而产生更多的酸(毒)。由于没有氧气的供给,整个环境会进一步的 向酸(毒)的方向发展。 最后,局部酸(毒)的量可能会非常之大,导致最后红血细胞将动脉完 全堵塞,以致于局部的血液供应停止。 继而所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心肌梗死或中风。 心血管病听上去,没有癌症那么让人恐惧,但实际上是挺糟糕的一种 病。

第 101 共 239


这种病,不像糖尿病,肠胃病那样,让人事先能够感知到。它的发展 是潜移默化的。发病不限于年纪大的人,也越来越波及到年轻人和中 年人的群体。也不限于身体胖的人,身体消瘦的人同样殃及到。 而心 肌梗塞,或是中风发生了,就可能有不可逆转的后果,不能轻视。 现在我就职的公司里以前有个本地德国女同事,名字是 Amelie,据说 是学过汉学的。中文名字叫做艾美丽。30 多岁,面容清秀,不肥不瘦, 让人觉得她的中文名字取得还是比较合适的。 我不知道她的膳食结构如何,但知道她喜欢吸烟。后来离开德国,到 瑞士工作。有一次,和另外的同事聊天,得知她有一天上班时,突然 倒下,猝死。 现在分析心血管病,想起这件事情,推测很可能她早已 患有动脉硬化症,而毫无感觉。而某天身体局部短暂的酸性中毒,诱 发导致了心肌梗塞。 高血压也是心血管病中的一种,因此在此也简单的描述一下。 我们的心脏每次跳动时,将约 70 毫升的血液泵入到大动脉(主动脉) 里。这时产生的血压,就像是吹气球一样,将主动脉吹起来,达到输 送血液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目的。然后,主动脉又松弛下来。 这个过程,健康人每分钟里会约 70 次。也就是所谓的脉搏,自己在脖 子和手腕上都可以摸脉测量。 在主动脉“吹气球”最大时,努力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时,这 个时候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最大。这个时候量的血压,就是所谓的“高 压”值。 而在血液成功的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后,主动脉开始松弛下来,回复 了“吹气球”时的原状,这个时候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最小。这个时 候量的血压,就是所谓的“低压”值。 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的脉搏在每分钟 60 – 70 左右,而血压在 120/80 mmHg.

第 102 共 239


高血压背后的原因也是动脉硬化。因为动脉血管壁上脂类物质(包括 胆固醇)沉积,逐渐厚起来。久而久之,要将皮厚的气球吹起来,压 力必须加大 9。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高血压的这个病理现象。 另外,Wolfgang Lutz 同时推荐高血压病人要限制食盐的摄入 10。因为 在农耕文明之前,人类摄入的盐分就是自然食物含有的盐分,并没有 额外的摄入食盐。 那时身体的荷尔蒙激素系统完全适应这种状况,有一个荷尔蒙激素链 RAA(renin, angiotensin-1, angiotensin-2, aldosterone),即肾素,血管 紧张素 1,血管紧张素 2,醛固酮。RAA 荷尔蒙激素链的目的是让身 体充分利用摄入的自然食物中所含的很少的盐分。 农耕文明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时也带来了食盐 文化。人的身体开始摄入较多的食盐,所以正常情况下 RAA 荷尔蒙 激素链早已退化,一般也不会启动。 但是,如果身体摄入的食盐太多,大脑就会“回忆”其在很久以前以 水生生物在海洋里生存的状况。当时人的前身,水生生物的大脑,肾 脏,心脏的前身,还具有所谓的利钠激素,用于对付很多的盐分。随 着食盐逐渐增多,继而会启动大脑,肾脏和心脏的心房的利钠激素, 开始大量的排出食盐。 排出的食盐一多,身体就开始报警,这样又重新激活 RAA 荷尔蒙激 素链,充分利用食盐。 而 RAA 荷尔蒙激素链中的醛固酮就引起了高血压。 当然,可以通过对 RAA 荷尔蒙激素链的降低来控制高血压。但这样 一来,会促进利钠激素的产生,体内食盐的大量排出,也会产生病理 状况。 但是,如果限制食盐的摄入,利钠激素的产生就会平息,继而 RAA 荷尔蒙激素链也会相应的适应,而因为醛固酮引起的高血压也会下降。 第 103 共 239


但我们知道动脉硬化症的背后,是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造成的,这样为 了防治高血压和心肌梗死,中风的心血管病,我们就必须从膳食入手。 要多吃动物脂肪,包括胆固醇的食物,如鸡蛋,黄油等,而减少碳水 化合物的食物。 而患有高血压的人,也要注意食盐的摄入。因为 RAA 荷尔蒙激素链 中的醛固酮也可能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诱因。 而实践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的群体,适应一段时间后,对食盐 自然而然的不会有额外的需求 11。 瑞典是全球目前仅有的西方国家,影响较大营养研究机构的明确指出,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而不是食物中的脂肪,是造成患肥胖症的根因 12 。 瑞典卫生和福利国家委员会,在最近一个统计中,明显的证明了瑞典 食用黄油量的升高,是瑞典人心血病发作下降的原因 13。 这可是和大家普遍的认知完全相反的啊。不是说,高脂肪,高胆固醇 的食物才是心血管病的背后黑手吗? 但读懂了这本书的人,现在应该就能够比较容易的解释这个现象了。 在他题为“碳水化合物可以杀人”( CARBOHYDRATES CAN KILL) 的书中, ,苏医师(Robert K. Su) 列举了一系列身体内高血糖 (hyperglycemia),碳水化合物和心血管病之间强相关的研究结果 14。 美国心脏外科手术医生 Dr. Dwight Lundell 从事心脏病人的治疗。长 达 25 年, 做过 5000 多心脏手术。 由于有巨多的解剖细节的“内观“, 终于发现心脏病人之所以患有心脏病, 真正的原因是 15 。。 。 答案你知道的, 就是我这本书里所述的:是碳水化合物,不是动物脂 肪或是动物食物中的胆固醇。

第 104 共 239


但是,你知道发生了啥情况吗? 在他将其重大的“发现“在互联网上广 而告之后,他的行医执照给“合法“的吊销了。但是,从治病救人的角 度上来看,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受益的群体可能更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www.t-online.de/lifestyle/gesundheit/id_65527026/herzinfarkt-und -schlaganfall-weiter-haeufigste-todesursachen-in-deutschland.html 2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07 页

3 4

同 2, 139 页 Jean-Calude Alix: Es geht um Ihr Blut. 33 页

5

http://www.paracelsus-magazin.de/alle-ausgaben/21-heft-061998/431-das -phaenomen-milchsaeure-.html 6

同 4,26 - 27 页

7

同 4,50 页

8

同 4,60 页

9

同 4,30-32 页

10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133-135 页

11

同 2,149 页

12

http://www.bmj.com/content/347/bmj.f6873

13

http://www.dietdoctor.com/real-association-butter-heart-disease-sweden

14

Robert K. Su, M.D., CARBOHYDRATES CAN KILL, 254-264 页

15

http://preventdisease.com/news/12/030112_World-Renown-Heart-Surgeon -Speaks-Out-On-What-Really-Causes-Heart-Disease.shtml 第 105 共 239


6.6 碳水化合物和癫痫病 癫痫病是一种神智异常病症,一般是源于大脑神经组织的各种问题。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长期以来使用于临床癫痫病治疗,并取得正面 的治疗效果。 在我看来,其原因基于碳水化合物获取的能量,由于“血 糖过山车”的背景,其能量的输出不稳定,而且其质量也比较低劣, 无法保证癫痫病人大脑所需的能量需求。 而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则可以提供稳定和优质的能量。 参看 3.7 章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中的介绍。 喜欢看电影的,可以看一部 Merrl Streep 主演的电影,片名叫做 “First Do No Harm”1。这部电影是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中的一个家庭的最小的男孩, 由于癫痫病,四处求医,弄得几乎 是家破人亡。最后,男孩的母亲在图书馆里读遍了相关的医学书籍, 发现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有成功治愈癫痫病的记录,尝试着用生酮 膳食(ketogenic diet)来治疗其孩子的疾病。 当然,受到当事的主治医生的极力反对,因为在对治疗法的传统西医 来看,这种治疗方法缺乏“科学证据”。 好在电影故事中最后是一个 Happy End 结束。 这也算是主媒体的一个关于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的介绍吧。 这部电影基于真实的故事,源于 1993 年一个叫做 Charlie Abrahams 的 小孩身上。Charlie 的癫痫病最后是在 Johns Hopkins Hospital 采用生酮 膳食(ketogenic diet)治好。他的父亲是一名成功的导演。这件事情 之后,他一方面建立了一个 Charlie Foundation 基金,帮助其他有类似 情况的家庭。另一方面,他找到了 Merrl Streep 等比较有名气的演员, 将其拍成一部故事片 2。 第 106 共 239


为什么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对癫痫病治疗效果较好,另一个原因, 我的解释如下:如前几章所述,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血糖,被人体吸收 后,还有剩余的血糖,而身体想尽办法,将其“清理“掉。 所谓癫痫病源于大脑,发生于大脑,也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这个极 其复杂的大脑内,有些肌体的结构,特别是在人成长期间,如童年, 本来就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可能本来就不是很稳定。 而恰恰在这些地方,身体通过发炎的方式,将血糖“清理“掉。这样就 会触发各种癫痫发作的状况。 而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恰恰是避免了这个问题。 这部电影里,我注意到有两个细节,分析结果也可以和大家共享一下: 首 先 就 是 主 人 公 的 小 男 孩 , 最 后 治 好 其 癫 痫 病 的 Johns Hopkins Hospital 医院接纳后,首先要求做的就是长达三天的“断食” (fast) ,然 后才开始使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进行食疗。 一般来说,孩子越小,就越容易启动酮解能力(ketolysis) 。从第 3 章 人体的新陈代谢的描述来看,这个医院要小孩“断食” (fast) ,实际上 是为了快速的启动孩子与生俱来的大脑酮解能力(ketolysis),做了一 个“硬切换”,协助大脑尽快启用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最佳最 优的能量。 之后采用的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就持续不断的给大脑和身体其 他器官输送最佳的能量,孩子的身体自我修复能力很快启动,回复了 健康。 另外一个细节,是这部电影中有不少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小时候都得 了不同程度上的癫痫,都是采用了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治愈了 癫痫。后来从来没有再发生过。很重要的是,很多人后续并不是一直 坚持吃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这意味这什么呢? 我的分析:癫痫的病基于孩子在生长阶段时,因为过早摄入大量的碳 水化合物主食,从而被剥夺了其与生俱来的酮解能力(ketolysis)的能 第 107 共 239


力,以“脑本位”为主导的身体系统,最重要的器官大脑还未全面发 育完全和完善。 遗传的原因, 或是其他原因使这些还在发育过程中的小孩的大脑对血 糖特别敏感,也可以称之为大脑中的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综合征 (carbohydrate intolerance) ,包括容易发炎,所以得了这种病。 而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提供大脑最稳定和最优值的能量,这种 膳食方式不仅能够净化,排毒,而且有修复肌体的功能!也就是说, 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和完善了发育期间大脑 的完整和稳定的发展。即使后来食用主流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膳 食,也不会再发生癫痫的发作。 在 3.8 章复归于婴儿的篇章里,专门提到作父母的不要过早的采用以 淀粉为主的碳水化合物的主食让小孩过早失去其大脑的酮解能力 (ketolysis)。 因为生酮体(ketone bodies)是小孩最重要的,尚未发育健全的智商器 官:大脑,最稳定,最优质量的能量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8526/

2

Jeff S. Volek, PhD, RD, Stephen D. Phinney, MD, PhD: The Art and Science of Low Carbohydrate Living: An Expert Guide to Making the Life-Saving Benefits of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Sustainable and Enjoyable. 250 页

6.7 碳水化合物和偏头疼 偏头疼是一种头痛。许多人都有,特别是女性。这方面,对症疗法的 传统西医认为不可根治, 只能从生活习惯上尽量的规律化,如按时起 床,按时睡觉,按时吃饭吃药来对付这种病,以来缓轻其症状。

第 108 共 239


但这个病实属神经方面的一种疾病。和癫痫病一样,这种病妨碍大脑 的正常工作,被认为是不治之症。 Peter Mersch 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者。 他对纷杂无章的一些新陈代 谢理论的分析和梳理,在我对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的真正理解上帮 助很大。 他在十五岁至三十五岁之间得了很严重的偏头疼。 医生无法帮助他。 后来, 他自己采用了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完完全全的治愈了自 己的疾病。 他本人不是医生,在亚琛工业大学攻读的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他治 愈自己严重的偏头疼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 1,对偏头疼做了比较靠谱 的理论解释。 他自己创建了一个网页 2,专门帮助有偏头疼的人如何减轻和治愈自己 的毛病。 而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改善或是治愈偏头疼的理由,和上章生酮 膳食(ketogenic diet)治愈癫痫病基本相同。 这本书里,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源于 Peter Mersch 对生酮膳食 (ketogenic diet)的一些深层原因的分析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2

http://www.miginfo.de/molmain/main.php?sites_index=1

6.8 碳水化合物和自闭症 这个年头,得自闭症(autism)的孩子越来越多,轻微程度各自不同。 而严重的基本上属于不治之症。

第 109 共 239


有过自己孩子患自闭症的父母,经历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 且会责怪自己等等。 自闭症的根因,如遗传,病毒等,我觉得都不靠谱。而比较靠谱的解 释,是小孩一生下来就被迫强种的各种疫苗。 当然了, 据说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但是大家想过没有, 几十年前, 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并没有种过疫苗,或是没有种这么多的疫苗, 现在身体健康状况并不差,也极少有自闭症的。 这个题目太大,很有争议,不在本书里继续讨论。对于疫苗是自闭症 的根因题目感兴趣的,可以参看相关的报道 1。 本章要讨论的是不幸得了自闭症后,如何通过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来减缓甚至是治愈这个疾病。 按照上两章关于癫痫,偏头疼的逻辑,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在 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 , 是“脑本位人体系统 “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最好的能量供给燃料,而且有净化,排毒, 修复肌体的功能。 所以,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治愈自闭症的机会也是较大的。 在一个试验中 2, 一位科学家和她的团队采用一种标本的老鼠,它们 据有多个自闭症的特点,包括社交性低,社会感知差和高度重复的行 为等。它们在喂正常饮食显示自闭症的行为症状。然而,令人惊讶的 是,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喂养三到四个星期后试验老鼠和对照 组相比,自闭症行为明显的逆转而这些老鼠表现得像个正常老鼠。 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治疗自闭症在西方也是刚刚开始。它所 遵从的逻辑是, 既然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治愈癫痫病成功率很 高, 而癫痫病和自闭症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属于神经系统的疾病范畴, 那么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治疗自闭症成功的机会也较大。 但我认为,前面我给的说法恐怕最靠谱:生酮体(ketone bodies)是大 脑最稳定,最优值的能量供给燃料。长期食用,有净化,排毒和修复 第 110 共 239


肌体的功能。 即使由于某种原因,如疫苗将大脑部分功能减弱或损害, 但是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只要相关的器官和肌体,在这里 当然是大脑获取最佳的能量,它就能自我修复。 而另一些报告, 则是一些真人真事。 一个从小就得自闭症的,现在 已经 55 岁的妇女 3。 采用了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后,症状明显 变好。 Johns Hopkins Hospital 医院在 2004 年有一例采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成功治愈一位 7 岁的自闭症的患者的临床病例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www.naturalnews.com/041897_mmr_vaccines_autism_court_ruli ng.html 2

http://www.trincoll.edu/NewsEvents/NewsArticles/pages/autismresearch .aspx 3

http://researchautism.net/autism_treatments_therapies_intervention.ikml ?print&ra=75&infolevel=4 4

Jeff S. Volek, PhD, RD, Stephen D. Phinney, MD, PhD: The Art and Science of Low Carbohydrate Living: An Expert Guide to Making the Life-Saving Benefits of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Sustainable and Enjoyable. 255-256 页

6.9 碳水化合物和肠胃病 很多人都患有肠胃病。而大家的普遍认为,这和盲目瞎吃,暴食暴饮 有关。 而那些饮食有节制的人肠胃病要少一些。 诚然,生活习惯有节制的人,一般来说,身体是比较健康的,肠胃病 也少一些。 第 111 共 239


但是,食物的结构可能比生活,和饮食习惯更重要。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哪里有一日三餐的优越生存环境? 如果幸而有 次打猎的好收获,哪里会节制不吃饱呢?因为后面的日子,很可能是 好多天都没有打猎的收获。 饮食习惯上,不仅是暴饮暴食,还很可能是生存环境所迫的“一暴十寒 “。只要食物的结构,不含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 食物中没有或是摄入很少的碳水化合物,我们远古的祖先具有大脑的 酮解能力(ketolysis) ,多少天没有食物的摄入,也可以继续保持良好 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患有胃病的人,一般来说,胃酸较多。也就是胃液过酸。 正常人,只有在食物摄入时,才会有胃酸的分泌。 而患有胃病的人, 空腹时,也会有胃酸的分泌。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在自己行医四十多年的总结分析中, 认为胃酸的大量产生,源于胃细胞里产生的大量的过剩二氧化碳。过 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产生过量的碳酸。过量的碳酸和食盐(氯化钠) 离子交换后,分解成碳酸钠和盐酸 1。 而盐酸是一个腐蚀性强的酸。它是胃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胃细胞之 所以产生大量的过剩的二氧化碳,是因为食物中摄入的大量的碳水化 合物。而这些多余血糖在胃壁里,在戊糖磷酸循环(pentose phosphate cycle)过程中,进行了血糖(葡萄糖)代谢,而很快产生大量的二氧 化碳。 胃酸过多就会伤及胃、十二指肠的粘膜,甚至将胃粘膜“烧破” ,造成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从而刺激胃肠而发生疼痛。有些患有 胃病的人,不能饿, 一饿就胃疼。许多人就说,人不能饿, 因为胃 一空,胃酸就会消化自己的胃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胃溃疡,胃穿 孔等。

第 112 共 239


好家伙,我们远古的祖先如果只有这样一个糟糕的健康状况,一餐不 吃就饿得慌,还犯胃疼,如何在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继续活下去的 呢?又是如何在没有任何食物摄入的前提下,继续寻找猎物,追逐和 完成打猎的任务的呢?原因,大家现在也都知道了。那就是:他们食 物中没有或摄入极少的碳水化合物,始终保持了大脑的酮解能力 (ketolysis) ,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摄入条件下,随时启用身体内主要以脂 肪形式储存的能量储存库,继续完成打猎的任务。 所以,要治好胃病,不要去寻求灵丹妙药, 只要调整一下食物结构即 可。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自己的行医经验之说,认为一旦 使用他的“完美膳食”,好的最快的病,就是肠胃病。 而我们知道,这个“完美膳食”,就是一种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 大量的脂肪,适量的蛋白和少量的碳水化合物。JAN KWASNIEWSKI 认为,采用“完美膳食” ,首先排除了胃酸的第一个 原因:源于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生的大量碳酸。第二,采用“完美 膳食”,无需另外用盐,这样就将第二个因素食盐也排除了。因为, “完 2 美膳食”中所含的盐分本身就足够了 。 肠胃病经常连在一起。 但其机制还是有些不一样,与肠相关的疾病一般发生在大肠或是结肠 里。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时,就会供过于求,而又缺乏其他重要物质相助 时,会导致部分无法消化。 (我们在 6.20 章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以及 矿物质篇章里会看到,碳水化合物在消化时,会大量的耗尽维生素, 矿物质和荷尔蒙激素)没有消化的部分会在结肠通道里发酵腐烂,而 产生大量的“左旋转乳酸”的酸毒。结肠的长度为 1.5 米。 而这些酸毒,又会导致血液,淋巴液中等纤维蛋白原进行凝结, 继而 造成结缔组织中各种退化的变化如充血,硬结,沉积物产生。 很多头 部,脑部,眼睛,耳朵和神经方面的疼痛和不适,都可以通过这个过 程解释 3。 第 113 共 239


在德国秋冬时,时不时有些人会出现所谓的肠胃感冒(Magen Darm Grippe)[德语],症状和严重的伤风感冒,相差无几,就是上面描述的 由碳水化合物引申出的“左旋转乳酸”的酸毒,在某种因素诱发时发 病的一个很好的代表。 这种病,是源于结肠,但伤及呼吸道。也印证了中医所说的“肺与大 肠互为表里”的道理。 这时,如果用抗生素等对症疗法的西药,可以将症状治好,但是并没 有改变大肠中的这种因为发酵腐烂而产生酸毒的现状,而且,西药的 使用,会将身体的酸碱平衡进一步向偏酸的方向倾斜。 西方有句谚语, “Der Tod sitzt im Darm” 是德语, 翻译成中文是 “死 神坐在大肠里” 。这个和“大肠是百病之源”是同一个道理。 因为这是百病之源, 所以西方有不少自然疗法师推崇的原则是,要治 好病,首先要将大肠清理干净。Jean-Claude Alix 专门介绍,特别推崇 的是结肠水疗(Colon Hydrotherapy)用来排毒治病 4。 而美国医生(实际上是德国犹太人医生,在二战前夕,为了逃脱纳粹 的迫害,去了美国) Max Gerson, 在他成功治疗不少癌症病人的方 法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步骤,就是咖啡灌肠(coffee enema),来清 洗直肠和对肝脏排毒 5。 Dr. Norman Walker 是一个美国医生,是结肠水疗(Colon Hydrotherapy) 的发明者。 他年轻时,患有多种疾病。他的同事们判断他活不过 65 岁。结果他最后活到了 116 岁,死于骑自行车事故的后果。113 岁时, 完成了他最后的一本书的撰写 6。 他发明的结肠水疗(Colon Hydrotherapy)机器可以用清水比较彻底清 洗结肠,将长年累月沉积在肠壁的污浊物比较彻底的排出体外,以达 到治疗结肠的目的。 这个机器是一个封闭系统。

第 114 共 239


清洗结肠的清水由塑料软管导入肛门。 在这点上,原理和传统的“灌 肠” (enema)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传统的“灌肠” (enema),过 了 5 到 10 分钟左右,是要上厕所将直肠里的污浊物排除。 结肠水疗(Colon Hydrotherapy)机器无与伦比的优势,就是一旦清水 在肠道内,不必去厕所。导入清水的软管,同时也是导出结肠肠壁污 浊物的软管。在机器上,负责做这种理疗的,一般都是自然疗法师, 通过清水导入流量,压力等调控来完成这个任务。各种清理结肠的理 疗方法里, 这应该说效果最佳的一种。在西方,很多自然疗法师都采 用这种方式。 而 Max Gerson 所推荐的咖啡灌肠(coffee enema) ,来於第一次世界大 战中德国战地医院的经验。是清洗直肠和对肝脏排毒的一种很好的方 式。咖啡的苦味物质,会将肝脏中的胆管扩大,而加大胆汁的产量, 继而将肝脏中的有害沉积物排出。 这实际上,也暗合了中国人所说的, 带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是清热解毒的道理。 比较这两种理疗的方式,结肠水疗(Colon Hydrotherapy)一般需要有 自然疗法师协助完成,而咖啡灌肠(coffee enema)自己可以做。 许多人, 一听到清肠或是灌肠(enema),就会皱眉头,说太恐怖了。 但实话告诉大家, 恐怖的不是清肠或是灌肠(enema)本身,恐怖的 是结肠和直肠里沉积的污浊物和由其产生的“左旋转乳酸”的酸毒。 为什么提到这两种理疗的方式呢?因为现代人的结肠,稀有健康的。 有专家估计是 90%以上的人,结肠不同程度上都有问题。 要比较彻底的解决结肠相关的病,这两种理疗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因 为它们通过物理治疗的方式,将结肠中的长年积累的污浊物和酸毒疏 导出来。 但是,因为真正的病因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所以,要从源头上解决 肠胃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第 115 共 239


如果不改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最终,这两种理疗,或是其他形式的 理疗,只不过是暂时的排毒而以。只要重新回到过去的饮食习惯,肠 胃不免又会慢慢的出现状况。 奥地利医生 Wolfgang Lutz 在他的书中,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肠胃病, 认为也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对胰腺(pancreas)刺激和影响,释放的一些 荷尔蒙激素所致。 同时,也证实了他的许多病人,在使用低碳水化合 物食物时,不同程度的治愈或减轻了肠胃病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30-131 页 同 1,131 页

3

http://www.paracelsus-magazin.de/alle-ausgaben/21-heft-061998/431-das -phaenomen-milchsaeure-.html 4

Jean-Claude Alix: Es geht um Ihren Darm, 108-109 页

5

同 4,116-117 页

6

同 4, 17 页

7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76-118 页

6.10 碳水化合物和肥胖症及消瘦症 身体发福或是肥胖的人,这个年头越来越多。而且程度越来越严重。 在这点上,主媒体认为是吃得太多了。可是也有人吃得很多,但并不 身体发福或是胖起来,反而是一直很消瘦。 大家一般认为这些人有福 气,多吃可以享受口福,而且不用担心长胖。 但实际上,两者的原因基本都是一样的: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过多摄 入,体内新陈代谢的机制有点问题,过分依赖碳水化合物。 第 116 共 239


肥胖的人是因为其大脑获取能量依赖碳水化合物,但其他器官还可以 从脂肪酸获取能量。 容易发胖的人,一般来说,各个主要器官(除了大脑外) ,如心脏,肝 脏,肾脏和肠胃还可以从脂肪酸里获取能量。这样,摄入的多余的碳 水化合物,在胰岛素(insulin)的协助下,直接转变成身体脂肪储存 起来,以备饥饿时可以启用。 因为大脑还未启动酮解能力(ketolysis) ,所以当大脑饿的时候,身体 尽管有不少能量的库存(身体脂肪) ,但无法启用。所以,饿的时候又 必须再吃一些东西。所以,身体的脂肪库存,无法启动。一旦胖了起 来,就很难瘦下去。 而身体消瘦的人是因为除了其大脑获取能量依赖碳水化合物之外,而 其他器官也同样依赖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脂肪消化和吸收能力较差。 长期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后,出于某种原因,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 几乎完全是基于从碳水化合物里获取能量的这个机制,以致于身体的 各个主要器官(包括大脑) ,都只能从碳水化合物里获取能量。 而脂肪得不到应有的新陈代谢,没有消化吸收而浪费掉了。而碳水化 合物摄入的热量密度相对低,无法满足身体的整体能量需求。这些身 体消瘦的人有个特点:每餐吃饭,吃得相当的多,但就是不长肉。 由于整个身体能量的来源过度的依赖血糖,所以糖原(glycogen)的 储存也会很快消耗完。所以饭后不久的血糖往往过低,而产生对食物 的渴望。继而启用糖异生(glukoseneogenese)的过程, 这样一来, 又会消耗自己身体的肌肉肌体。身体没有脂肪和蛋白(肌肉)能量库 存。 这些身体消瘦的人体内的紧张荷尔蒙激素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水 平也会较高,也容易会触发甲亢 1。 这两者(肥胖和消瘦)看上去状况不一样,但实际上根源是一样的。

第 117 共 239


肥胖对身体不好,是因为血糖。而消瘦对身体也不好,不健康,也是 因为血糖。因为饮食的习惯,这些人身体的器官,肌体细胞里仍然也 充塞着血糖。而多余的血糖,就像 6.1.4 章碳水化合物中毒假设篇章中 说到,是身体想方设法要清理出去的毒素。 只不过消瘦的人“清理“血糖的方式不是通过身体脂肪储存起来。但是, 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如病理过程(即生病)来“清理“。 所以,这些人 身体也会闹毛病。我以前基本上属于这类人。 这个解释听上去让不少人会觉得有些矛盾,因为消瘦的人大部分伴随 着的是低血糖(hypoglycemia)的症状,也就是俗话中所说的经常消 化快,容易饿的人。所以,一般人会认为是血糖应该可能不够,哪里 还需要“清理“呢?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患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的人,往往容 易饿。饿的时候又会吃得较多,起码饭后是会出现高血糖 (hyperglycemia)的状况。往往这个时候的高血糖(hyperglycemia)症 状,会促进提高细胞的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水平 2,而身体的 健康就会遭到损害了。而这个损害的病理过程,也就是氧化应激 (oxidative stress)水平的升高,也完全可以理解成身体清理血糖的尝 试。许多身体消瘦的人,往往身体健康并不是很好,这是原因之一。 从这个意义来说,肥胖的人相对消瘦的人有一个“优点” :因为胖,所 以知道体内的新陈代谢机制有点问题,可能会反思原因。继而从身体 的锻炼和饮食结构上做一些调整。另外,胖人早期还是相当健康的。 因为身体内的脂肪储存,有效的“清理“了多余的血糖。 而消瘦的人,吃啥都不胖,还会沾沾自喜,认为占了便宜,享乐了口 福,对自己健康的小毛病不给予充分的重视。 要真正减肥,唯一的一个行之有效而不用挨饿的膳食,就是生酮膳食 (ketogenic diet),或是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 HFLC(High Fat Low Carb) 。一旦启动了大脑与生俱来的酮解能力(ketolysis),摄入的食物

第 118 共 239


热量不够时,身体会燃烧体内储存的脂肪,减肥就象儿戏一样。而且 不需要饿肚子。 身体消瘦的人,采用了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久而久之,身体会 慢慢的脱离对碳水化合物的依赖性,增强身体各个器官对脂肪酸和蛋 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体重也会慢慢的回复正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eter Mersch, Wie Übergewicht entsteht ... und wie man es wieder los wird. 2012. 54-55 页

2

Dr. Nicolai Worm Sydrom X oder Ein Mammut auf den Teller! 9. Auflage Systemed Verlag. 31-32 页

6.11 碳水化合物和甲亢和甲减 成人的甲状腺(thyroid gland)是一个核桃大小器官, 是非常重要的 腺体,属于内分泌器官。在哺乳动物它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 两旁。 甲状腺(thyroid gland)释放的两种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 (Triiodothyronine)和甲状腺素(thyroxine), 或是称之为 T3 和 T4。 它们影响整个新陈代谢的运行,如氧气和能量的消耗,体内的热量, 矿物质和水的资源依赖关系等。它们调节心血管系统,消化道,神经 和肌肉。 大脑中的下丘脑(hypothalamus)和脑垂体(pituitary gland)从上至下 负责整个身体的荷尔蒙激素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简略地说,人体的甲状腺(thyroid gland)功能是受到下丘脑 (hypothalamus)- 脑垂体(pituitary gland)- 甲状腺(thyroid gland) 这一条轴线控制的:

第 119 共 239


下丘脑(hypothalamus)是最高层,脑垂体(pituitary gland)是中层, 而甲状腺(thyroid gland)是最底层。 脑垂体(pituitary gland)前叶居于中间,上受到下丘脑(hypothalamus) 分泌的 TRH(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调控,下有受到甲状腺 (thyroid gland)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3 和 T4)的反馈调节。 如果机体内甲状腺激素(T3 和 T4)减少了,就会产生反馈机制: 一是反馈给下丘脑(hypothalamus)使得下丘脑(hypothalamus)分泌 更多的 TRH,同时又使得脑垂体(pituitary gland)分泌更多的 TSH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这样就促使机体分泌甲状腺素(T3 和 T4)的功能加强,甲状腺素(T3 和 T4)的释放得到保证了。 而一旦机体内甲状腺素(T3 和 T4) 过多了,则负反馈给脑垂体 (pituitary gland)和下丘脑(hypothalamus)使得它们的分泌自动减少,这样就 使得甲状腺素(T3 和 T4)的分泌下降,以免体内积聚过多的甲状腺 素(T3 和 T4) 。 甲亢是一种病态的甲状腺(thyroid gland)过度活跃,体现在甲状腺激 素(T3 和 T4)的过量产生,使机体产生的荷尔蒙激素相应的供给过 剩,加快了体内的新陈代谢。因此,可能存在多种严重出汗,心跳加 快,体重下降,精神紧张和身体发抖等症状。 相反,甲状腺激素(T3 和 T4)缺乏被称为甲减(甲状腺功能低下)。 这些荷尔蒙激素的缺乏会减慢体内的新陈代谢。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 状可能包括体重增加,增加对寒冷敏感,脱发,乏力和抑郁情绪。 过去, 有些地带因为缺碘, 所以有大脖子病, 实际上就是甲亢(甲 状腺功能亢进症)或(Hyperthyroidism) 。 但是,为何现代有些年轻人也有这些病呢? 医药如避孕药可能是一个原因,因为让身体摄入了其他的人工的荷尔 蒙激素。 第 120 共 239


另外,我们知道远古的人类没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坐“血 糖过山车” ,从而没有大量的胰岛素(insulin)的释放所带来的一系列 的健康问题。也就是说,胰岛素(insulin)这个荷尔蒙激素在人类最 重要的发展历史阶段里(三百万至一千万年间) ,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 如此大量的存在我们的身体里。 而整个荷尔蒙激素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敏感的系统。 一个因素导 致的荷尔蒙激素的产生,会直接导致其他荷尔蒙激素的影响以至于整 个身体的精神和身体状况。而胰岛素(insulin)是现代食五谷杂粮的 人群每天多次大量释放的一种荷尔蒙激素。 Dr. Wolfgang Lutz 在他的堪称经典的“没有面包的生活“(Leben ohne Brot)一书里,谈到了他对甲亢的分析 1。 他认为食物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体内胰岛素(insulin)的增 加,继而会提高甲状腺(thyroid gland)释放的激素的需求。 鉴于这 个分析,他认为甲亢的最好预防或是治疗的方法是低碳水化合物的饮 食。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在他的书里也介绍了某些素食的病人 容易得甲亢和甲减 2。 Jean-Claude Alix 则认为甲状腺(thyroid gland)释放的激素,也是为 了调节肠胃的工作状态。反过来,肠胃的工作状况又会影响到甲状腺 (thyroid gland)的工作状态。所以,采用结肠水疗(Colon Hydrotherapy) 来清理结肠,对甲状腺(thyroid gland)异常,甲亢和甲减应该是有帮 助的 3。 而我们知道,肠胃的工作状态,实际上是会受到碳水化合物的负面影 响的。 所以,解决甲亢和甲减的病理根因,应该是采用准生酮膳食 (quasi ketogenic die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21 共 239


1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55-57 页

2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106,110 页

3

Jean-Claude Alix: Es geht um Ihren Darm. 68 页

6.12 碳水化合物和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klerose) 表现多种多样,如肢体麻木,视觉 神经炎导致视力下降,小便失禁,或是特别容易感染。 视神经或任何其他视觉障碍的任何炎症都有可能是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klerose) 造成的,特别是年轻苗条的人。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klerose) 不会摧毁大脑细胞,但是会损失神 经纤维的绝缘体。这个绝缘体的损失,会严重影响大脑发出的命令顺 利的传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神经纤维的绝缘体含有胆固醇和脂肪族化合物成分。这些胆固醇和脂 肪族化合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建议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klerose) 病人,要摄入动物脑,骨髓,骨高汤,肝等 1。他的病人中,治疗之前 有些人已经坐在轮椅中,长期采用了“完美膳食”后,重新站起来,没 有任何的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klerose) 的症状。 美国医生 Dr. Terry Wahls 自己年轻时还得过跆拳道冠军。后来不知道 啥原因得了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klerose),不用说从事自己的职业 了,连走都走不动,局限在轮椅里。她所学的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的 知识,无法帮助她治愈这个病。但是她在互联网里找到了答案。这个 答案也就是这本书的标题:不食五谷,归根复祖。

第 122 共 239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做一个现代的猎人和采集者 2 (hunter and gatherer),采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的食物,让她获得了新生。而我们 知道,旧石器时代人类的食物,起码是准生酮食物。 用这种膳食,她治愈了困扰自己多年的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klerose),摆脱了轮椅,重新站起。在她的演讲中,她多次重复了一 句话:你是有选择的。 奥地利医生 Wolfgang Lutz 在自己和自己的病人身上,采用准生酮膳食 (quasi ketogenic diet)取得意想不到的正向效果后,开始用这种方法尝 试着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klerose) 这个不治之症。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 3。 Wolfgang Lutz 也提到,这种病在北欧人里发生的机率较高。而他的分 析是,农耕文明到达北欧才区区五千年,和地中海地域的人相比,延 迟了近五千年。所以,北欧人对碳水化合物的适应相当差。 如此说来,中国人患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klerose) 的人相对少, 可能和中国的农耕文明深厚(据说有一万四千年)有关,许多的人对 碳水化合物的适应能力可能比较强。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患这种疾病。 这反过来又说明,毕竟一万年和三百至一千万年相比,时间还是太短, 即使是农耕文明深厚的中国人,身体里的基因也没有完全适应碳水化 合物。不适应的地方就是现代文明病的起因。 我对这个病的看法是,神经纤维的绝缘体的损失,源于发炎,而发炎 是身体“清理“血糖的一个手段。而身体那个部位最薄弱,就首先从那 个地方“清理“血糖。 采用了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就基本排除了这种发炎的根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28 页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LjgBLwH3Wc 第 123 共 239


3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161-164 页

6.13 碳水化合物和胆结石 胆汁是肝脏的分泌物,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胆囊是作为胆汁从胆 管分支下来的贮藏器官。 胆结石,是由通常溶解在胆汁中的胆固醇和钙,浓度较大时,结晶而 成。 而这个胆固醇的浓度增大,其原因不是摄入的食物胆固醇,而是摄入 的碳水化合物。道理应该和动脉血管硬化时胆固醇产生的过程相近。 在这里就不在啰嗦了。 胆汁是用来消化脂肪的。而胆囊有毛病的人,一般是不能享用过多的 脂肪。而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或是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 是降低碳水化合物,增加脂肪。 所以, 奥地利医生 Wolfgang Lutz 用他的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治疗病人 时,刚开始是避免胆囊有毛病的病人的 1。也就是说,不推荐这种低碳 水化合物膳食给这些病人。因为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脂肪成份一定 较高,而胆囊不好的病人,一般来说,胆汁的释放不是很好,消化脂 肪问题较大。 但是后来,他发现,用这种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治愈了肠胃不好病人 的同时,他们胆囊的毛病也同时治好了。 在这之后,他才慢慢的开始用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来治疗胆囊不好的病人,并取得好的效果。 即使是动 过手术的病人,采用了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也会减轻手 术后的各种不适状况。

第 124 共 239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也介绍了采用“完美膳食”食疗后, 患者胆结石会溶解排出 2。 苏医师(Robert K. Su) 在他的书中,描述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整个医 学界都普遍认为,胆结石是由食物中的脂肪导致的 3。 但是近年的研究结果却明显的表明,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越多,就 越容易得胆结石。另外,食物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血糖负荷 (glycemic load)越高,就越容易得胆结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106-107 页

2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32 页

3

Robert K. Su, M.D., CARBOHYDRATES CAN KILL, 270-271 页

6.14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肝 我来自国内的同事大都比我小很多岁。有的年轻 16,17 岁,有的年轻 至 20 多岁。年轻我 16,17 岁的同事,有不少的曾经说自己有脂肪肝, 而且据说在国内比较普遍。我当时一直不知道这是啥? 可能是离开大 陆太久。 后来才知道这是 fat liver desease 的翻译。 也是一种肝病。 就是肝脏里储存的脂肪太多。一种原因是饮酒太多。多余的酒精会转 变成脂肪存在肝脏里。如前面已经说过, 毕竟国人的酗酒习惯和欧美 人比起来还差得远,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酒精不是主要营养素 (Macro Nutrients)之一,其影响从主食结构的角度,在本书里暂时不 做考虑。 如果单从脂肪的角度上来看,大家会“逻辑“的推理出来:造成脂肪肝 的原因肯定是脂肪嘛。如果这样想,大家就又上了那个当年的脂肪假 设(Lipid hypothesis)学说的当了。

第 125 共 239


因为实际上却不然。如同身体的脂肪不是来自摄入食物中的脂肪,而 是来自摄入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一样。 除了特殊的病理,手术后果等 原因,一般来说,这些年轻人所说的脂肪肝中的脂肪也是来自于摄入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到过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人,想必一般都吃过当地的名菜:鹅肝。 为了 让鹅得脂肪肝,让其肝脏肥大,宰割后将其作为名菜烹调,当地的人 就用粮食喂养。也就是说,碳水化合物(粮食)喂养鹅就是为了让鹅 患脂肪肝。而这时的肝才是这道名菜最理想的状况。 所以,平时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年轻人(当然年纪大的一样) ,也会 得脂肪肝,而且不知道为啥。因为误认为自己的脂肪肝,来自食用的 脂肪,所以就会去避免脂肪的摄入,这样能量就可能不够(特别是在 IT 行业拼打时期)而又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的摄入 (食用大量的肉) 。 但如前面所述,过多的蛋白质还是会转变成血糖(碳水化合物)。如此 下去,身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进一步提高,脂肪肝的病情很难逆 转。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提到,就象将鹅肝喂肥一样,也很容 易将人的肝喂肥。如果有人尽管食用“完美膳食”,但是如果每天又吃 1.5 - 2 公斤的甜樱桃 1,那么 30 天后,肝就会很肥。如果这个人继续 食用“完美膳食”,但是放弃甜樱桃和其他的甜食,那么脂肪肝会很快 的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34 页

6.15 碳水化合物和精神抑郁症 顾名思义,患有精神抑郁症的人,情绪不太稳定。大家普遍认为是一 种精神疾病。尽管社会性及心理性因素等,可能是造成精神抑郁症的

第 126 共 239


原因之一。但绝大多数人,很少考虑到饮食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之一。 这要从一个称之为幸福激素五羟色胺(serotonin) ,又称为血清素说起。 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与人类的一系列行为 问题有关,同时也与性格和情感障碍有关。 一般来说,夏天大家的心情比较好,是因为日照时间长,体内会多产 生这些血清素(serotonin) 。而大脑中的血清素(serotonin) ,是直接影 响精神情绪的。北欧的国家如瑞典,芬兰冬天自杀的事故较多,与这 个很有关系,因为靠近北极,漫长的冬天日照的时间实在是太短。 从这里可以看出,自杀的事故很可能与精神抑郁症有关,而精神抑郁 很可能与精神情绪波动有关。而决定精神情绪波动的因素之一,又是 血清素(serotonin) 。 一般来说,体内的血清素(serotonin) ,绝大部分在身体其他部位,仅 有 1%~2%存在于大脑的中枢系统中。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血液中 的血清素(serotonin)很难越过进入中枢系统。所以神经中枢和外周 神经分属两个功能不同的独立系统 1。 看来身体的设计,是非常巧妙的。大脑神经的问题,对于人是至关重 要的。设立了血脑屏障,不让大脑中的血清素(serotonin)水平受到 影响,不让人的情绪受到太多的波动,保障“脑本位人体系统“中大 脑中央枢纽正常工作,也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食用巧克力等,会影响到大脑中血清素 (serotonin)的水平的。这个过程,有点复杂,我尝试着给出一个意译 的解释 2。 食用碳水化合物或是甜食,大脑中血清素(serotonin)会相应的增多。 这个变化不是直接来自血糖。而是来自一个蛋白成份:色氨酸 (tryptophan) 。色氨酸(tryptophan) ,如果进入大脑,大脑会将其转变 成血清素(serotonin) 。 第 127 共 239


但是,首先色氨酸(tryptophan)要越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一般来说,有一种称之“蛋白的士“的交通工具,将各种蛋白质,氨基 酸(amino acid)的“客人“通过边防安检,送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 这个“蛋白的士“一般是座无虚席,而色氨酸(tryptophan)通常不在其 中,因为它只占我们食物中的 1.5%。 但是,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或是甜食时,情况有了改观。由于身体 内血糖水平的升高,胰腺(pancreas)释放大量的胰岛素(insulin)进 行调节。 从第 3 章人体的新陈代谢的篇章,我们知道,胰岛素(insulin)将细 胞的大门打开,将血糖送进细胞内燃烧以获取能量。同时,也将各种 蛋白质,输送到细胞内,如肌肉细胞。也就是说,血液中的各种蛋白 质的浓度会相对下降,这样一来“蛋白的士“的座位显得较空。 但是,色氨酸(tryptophan)不在送入细胞的蛋白质其中,所以较多的 坐上了“蛋白的士“,顺利的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的边防 安检,抵达大脑。从而暂时的提高了大脑中的血清素(serotonin),给 人带来愉快的感觉。 有事实证实这一点是靠谱的:巧克力之所以也称之为神经食物,是因 为吃完后,有一种快感,其中一个原因,是可以短暂的提高大脑中的 血清素(serotonin)水平。 在德国一个妇女杂志的读者调查中 3,近 40%接受调查的女性读者, 如果在房事和巧克力之间做选择,宁愿选择吃巧克力。而吃巧克力的 快感,来自于大脑中血清素(serotonin)水平短暂的提升。 而大脑中的血清素(serotonin)消耗完后,其水平又会降下来。在食 用大量碳水化合物的人群中,这种水平的上下波动,幅度比较大。而 在某些人群的身上,产生了情绪的极不稳定,严重时导致精神抑郁 4。

第 128 共 239


这和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观察结果相吻 合。 血清素(serotonin)相关的研究,争议很大。许多研究的结果,相互 矛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脑是身体神经的中枢机构,其中的血清 素(serotonin)负责各种重要的任务,其中一个就是精神情绪。所以, 血清素(serotonin)水平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而大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开动了身体内部的“血糖过山车”,继而带 动了大脑中的“血清素过山车” ,扰乱了这个平衡,坐上了“情绪过山 车” ,打下了抑郁症的基础。在大脑中血清素(serotonin)水平较低时, 人容易抑郁。 像工业毒品如摇头丸(Extasy)或是抗抑郁剂就是采用了这个生物化 学原理,加入相关的化学成份,食用后在短暂的时间里,提升了大脑 中血清素(serotonin)水平而获得快感 5。 在第 4 章碳水化合物和荷尔蒙激素系统里提及过,人体的荷尔蒙激素 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敏感的系统,各种各样的荷尔蒙 激素关系错综复杂,关联在一起。一种荷尔蒙激素水平的改变,会直 接和间接的影响到其他内分泌系统的工作状态,继而会严重的影响整 个身体健康。 即使是碳水化合物带来的胰岛素(insulin)的波动,已经让人体够受 的了。更不用说采用含有各种人工制造的药品,对人体会带来什么样 的后果了。 波兰医生 JAN KWANIEWSKI 认为,患精神抑郁症病人采用“完美膳 食” ,就排出了这种病的根因 6。病情一定会有改善,更多的甚至是痊 愈。 这些患精神抑郁症的病人,采用“完美膳食”同时,像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klerose) 病人那样,要摄入脑,骨髓,骨高汤,肝等的动物 食品。 第 129 共 239


当然,精神病医院的病人,一般仍然食用的是所谓健康的膳食,也就 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膳食。因为这个缘故,不太可能治愈好。 我的小女儿小学班上有个朋友,是一个德国和韩国的混血儿。 名字叫 做 mingshu(明珠),机灵的像鬼一样。她的母亲,学艺术的,三十多 岁就因为患有躁狂抑郁症自杀身亡。 看到明珠这个孩子, 我有时想,她母亲的抑郁症是否和韩国人的主食 是五谷, 而她的母亲又可能患有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综合征 (carbohydrate intolerance)而浑然不知有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www.baike.com/wiki/%E4%BA%94%E7%BE%9F%E8%89%B2 %E8%83%BA 2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247 页

3

http://www.merkur-online.de/aktuelles/welt/frauen-lieber-schokolade-74 6680.html 4

同 2, 248 页

5

http://www.drug-infopool.de/rauschmittel/ecstasy.html

6

JAN KWASNIEWSKI: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30 页

6.16 碳水化合物和腹胀 许多人,包括老人们自己,都认为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肠胃 的消化系统差了,所以腹胀的现象比较普遍。用俗话说,就是屁比较 多。

第 130 共 239


但实际上,带过小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很多孩子小时候的屁也特别多。 因为小孩和成年人相比,比较无所顾忌,特别是家里时,可以明显的 听到有声响的放屁声。 如果顾及到这个事实,我们就可以推出,放屁的根因看来并不完全是 老人们年纪大之后的消化系统差,可能还有其他原因。 普通的解释就是,消化系统不好啊,食用的东西可能太肥,太腻,太 杂不容易消化啊等等。 实际上真实原因,可能不仅是消化系统差,也和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较 多有关。 因为多余的,在小肠内没有消化完的碳水化合物,进入结肠,然后会 在结肠道里发酵腐烂,而产生大量的“左旋转乳酸”的酸毒。 身体中随时随地存在有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酵母。他们喜欢 生活在温湿的环境里面,这里面特别包括口腔,大肠或结肠中。 在酸 性的环境里,这些微生物会指数一样的繁殖增长 1。 而它们碰到碳水化合物后,经过新陈代谢后的化学反应,会产生二氧 化碳。 所以,这些微生物在结肠里过度生长时,伴随的就是腹胀和放 屁较多。 如果限制了食物中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成份,这个现象会减轻甚至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336-337 页

6.17 碳水化合物和花粉过敏 我在德国生活长达 33 年,来德国第 4 年的夏天患上了花粉过敏。我的 花粉过敏,实际上包括了树粉,草粉。树是会开花的,大家都知道, 草也会开花,很多人不知道。麦子和稻子抽穗时,实际就在开花播种。 第 131 共 239


草也是一样。而德国,即使在市区,各种树木和草坪都长得极其茂盛。 所以我过敏的敏原也极其充沛。 前前后后,历经了起码 25 年花粉过敏的痛苦。这份痛楚,没有经过的 人,是无法体会到的。严重时,外面阳光灿烂的日子根本就无法享受, 整天自愿的把自己关闭在房间里。生活的质量大幅度下降。 盛夏时节, 偶尔暴雨后,能够不惧怕过敏的反应,呼吸新鲜空气,都觉得是一种 享受。 这段时间里,不知看过多少医生,阅读过多少关于花粉方面的研究文 献。对花粉如何在人体的粘膜上产生刺激,继而免疫系统如何进行过 度的反应,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在这方面的研究的确是多于牛毛。给 出的治疗手段也都是一些形形色色的对症手段,花花绿绿的对症药丸。 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比较靠谱的,关于产生花粉过敏原因的解释。 每次体检的指标都是最好的,没有任何身体不适的检验指标出现。回 国探亲时,也多次看过中医。但都没有得到根治。每次即使暂时治好 了,后来又发现只不过是一个敏原被另一个敏原替代而以。 一种说法,就是过敏疾病是一种免疫疾病,是人体内免疫功能失调, 出现不平衡的状况。有过敏体质的人,当外来物质或生物体如花粉, 树粉或是草粉等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球蛋白 E(IgE)数量过多,会 活化肥大细胞(mast cells),使其释放出一种叫组织胺(Histamine)的 物质,从而引发过敏症状。 在我的观察中,有些同事早年并没有花粉病,而后来慢慢的得了花粉 病,而且愈来愈严重。普通的说法是,年纪大了,可能免疫能力也差 了。 免疫球蛋白 E(IgE)是淋巴组织在呼吸道和消化道附近组成的高度专 业化的抗体。它们介入几乎所有的过敏反应过程。而肥大细胞(mast cells)活化后,释放的组织胺(Histamine)的物质,引发过敏症状的 发炎。

第 132 共 239


在夏天,花粉的浓度还不是很大,患花粉病的人身体上还未全面爆发 花粉病症状时,即使吃一个苹果,或是喝杯啤酒,也会产生一些个症 状,如嗓子痒,或是鼻子堵塞。因为苹果和啤酒中含有少量的组织胺 (Histamine)的物质,加速了过敏反应。 前几年开始吃素,并进行理疗后,症状的确减轻了。采用的理疗方法 就是 Jean-Claude Alix 特别推崇的,在他的诊所里做的结肠水疗(Colon Hydrotherapy)。因为这是用来排毒的一个有效措施。 人的肠胃系统极长。肠的整个长度可达 8 米。身体免疫系统的 80%在 结肠里 1。 结肠之中污浊物排出来,身体的免疫系统有可能恢复,这 样花粉病的症状有可能相应的减轻。我自己花粉过敏的症状减轻,从 理疗后免疫系统可能部分增强这个角度来看,是可以这样解释清楚的。 当我采用了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后,花粉过敏的症状才彻底消 失。所以,我认定是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带来了决定性的改变。 这就要和碳水化合物关联在一起了。 血含淀粉酶(Amlyase)产生于胰腺(pancreas),然后通过胰管释放到 十二指肠。它是在肠胃的消化系统中用来消化碳水化合物的一个重要 的酶。另外,一对大唾液腺,腮腺(parotid glands)也产生血含淀粉 酶(Amlyase) ,通过唾液腺导管进入口腔,参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2。 所以,所谓的细嚼慢咽,就是让食物的消化,在口腔血含淀粉酶 (Amlyase)的参入下进行。 前面说过, 花粉病发生时,花粉敏原刺激免疫系统,继而产生免疫球 蛋白 E(IgE)数量过多,会活化肥大细胞(mast cells) ,使其释放出 一种叫组织胺(Histamine)的物质,从而引发过敏症状。 当组织胺(Histamine)释放在肺部时,肺血管会收缩或关闭,企图将 进攻到身体的过敏原排出在呼吸道的大门外。所以花粉病发时,关联 的有鼻子,嗓子和眼结膜等部位粘膜的发炎。严重时会影响到下呼吸 道:肺部。 第 133 共 239


所以,一般药店里卖的的治疗花粉病的药,大都含有抗组织胺素剂 (Anti-histamines)。 一般来说,过敏病都和肾上腺(adrenal)强相关。而肾上腺皮质醇 (cortisol)这种荷尔蒙激素,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紧张荷尔蒙激素, 是产生在肾上腺(adrenal) 。它具有一种强效的抗炎剂作用,用来平衡 由过敏引起的发炎症状。实际上,花粉病极其严重时,医生可以给病 人注入人工的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isone) ,来压制由花粉病引起的上 呼吸道产生的各种炎症状态,就是这个道理。 但不管是抗组织胺素剂(Anti-histamines),还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cortisone)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根本不能解决任 何问题。 而且,会导致每年用药的剂量越来越大。而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 长期的食用必定会导致身体内酸碱平衡向过酸或是酸毒方向发展。 而血含淀粉酶(Amlyase)具有稳定肥大细胞(mast cells)的作用 3。 而肥大细胞(mast cells)是在炎症过程的开始时,涵盖过敏反应,负 责释放组织胺(Histamine)的。 也就是说,身体内如果有足够的血含淀粉酶(Amlyase)来稳定肥大细 胞(mast cells)的话,肥大细胞(mast cells)就不会过份的释放组织 胺(Histamine),而导致体内免疫系统的过份反应,继而产生过敏的 炎症般的反应。 长期食用大量碳水化合物的人,胰腺(pancreas)长期超负荷的生产血 含淀粉酶(Amlyase) ,生产能力退化,以致于产出较少或是不够用, 肥大细胞(mast cells)得不到应有的稳定,一有敏原的“风吹草动”, 就剧烈释放大量的组织胺(Histamine),引发过敏的反应。 身体内可用的血含淀粉酶(Amlyase)如果较少,很可能与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和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综合征(carbohydrate intolerance)相关 3 4。而这两个概念是关联在一起的,我们在第 4 章碳 第 134 共 239


水化合物和荷尔蒙激素系统篇章里提及过。这两个“缺陷”是强相关 的,也是和身体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后不适的现象紧密相连的。 而胰岛素(insulin)在控制胰腺(pancreas)中血含淀粉酶(Amlyase) 的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 现在看来,人类在几百万年“脑本位“的演变过程中,没有预料到农耕 文明后会摄入如此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因此胰腺(pancreas)生产胰岛 素(insulin)和血含淀粉酶(Amlyase)的能力天生有限。更没有预料 到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发达和生活方式会加重这个问题。 换言之,在食物中限制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必然稳定了胰腺(pancreas) 中淀粉酶(Amlyase)的生产能力和产出量,继而稳定和控制了肥大细 胞(mast cells)释放组织胺(Histamine)的量,花粉病的症状会减轻 甚至会全部消失。 这个实践很容易尝试,而且见效明显。 我有时希望,30 余年前就有人将这个道理讲给我听,这样可能省去了 几十年间花粉过敏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痛苦。 如果你在春夏之际患有花粉过敏,可以尝试一下限制自己食物中碳水 化合物的摄入,观察一下自己的花粉过敏症状是否有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Jean-Claude Alix: Es geht um Ihren Darm, 19 页,25 页

2

http://www.medizinfo.de/labormedizin/enzymdiagnostik/alpha_amylase.s html 3

http://www.symptome.ch/vbboard/histamin-intoleranz/29208-histamin-k undalini.html#post197526 4

http://www.biomedcentral.com/content/pdf/1475-2840-10-34.pdf

第 135 共 239


6.18 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炎症 各种炎症的发生,表现在充血,红肿,严重是流脓流血,带来难以言 喻的痛楚。 口腔有各种炎症,肠胃有各种炎症,甚至是关节也有各种炎症等。西 医对症疗法给出各种各样的解释,中医也给出寒热等各种解释。 起码, 对我来说,听起来云里雾里,从来就把握不住要点。 在研究和尝试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的时候,一方面观察自己身 体的反应,以来印证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的效果。另一方面也 继续研究各种相关的书籍。 Dr. C. P. Ehrensperger 标题“癌症 - 一种代谢性疾病或为什么癌症疾病 是长年累月碳水化合物慢性中毒的结果! ”的书 1,仅是书名就很难让 人接受。他关于多余的碳水化合物是一种毒,而身体尽力排出,甚至 是癌症肿瘤初期也是满足这一诉求的的解释,也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有谁不食五谷? 难道食五谷的人,就注定要得癌症?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后来,看到了苏医师(Robert K. Su) 在一个篇章里专门介绍了各种炎症 和身体血糖水平的关系和原理 2。 炎症是各种五花八门疾病的伴随症 状,在各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癌症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近几年 的研究,又将高血糖(hypoglycemia)症状鉴定是促进炎症的最重要 的一个因素。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知道 Dr. C. P. Ehrensperger 的猜测和推理可能完 完全全正确!我们的身体,的的确确,千方百计的用一切可以用的方 式,甚至不惜代价,用各种病理的机制,将血糖“清理“掉。 回到有谁不食五谷的问题。诚然,现代人基本都食五谷。可是,中国 的道家可是很明确的指出不食五谷。而且他们通过慧眼内观到,五谷 第 136 共 239


的谷气是三尸虫的食物来源。而三尸虫是各种疾病的根源 3。那个时候, 道家们可能不知道何谓碳水化合物,但是对五谷杂粮所含的碳水化合 物产生和带来的各种疾病,他们是慧眼“看”到了,通过“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的实践证实后,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大胆清晰的提出了“不食 五谷,吸风饮露“。 所以说,谁不食五谷?中国古代的道家也! 要想缓轻或是避免各种炎症,一个首要条件就是限制食物中碳水化合 物的摄入。 除了限制食物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素油的摄入量也要限制。因为其 组成部分是大量的 Omega-6 脂肪酸。过多的 Omega-6 脂肪酸容易造成 身体肌体的发炎。而现代社会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群体,摄入的 脂肪不仅较少,而且摄入的脂肪大多数是以素油为主的。有了这两个 因素: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和大量的食用素油,现代社会中稀有人没有 炎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r. C. P. Ehrensperger: KREBS – KRANK? NEIN DANKE – OHNE MICH! Krebs – als Stoffwechselkrankheit dargestellt oder Warum d. Krebskranheit die Folge einer jahreslangen chronischen Kohlenhydratvergiftung ist! IKF MAI 2001

2

Robert K. Su, M.D., CARBOHYDRATES CAN KILL, 238-258 页

3

南怀瑾选集 第四卷 禅宗与道家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静坐修 道与长生不老 428-429 页

6.19 碳水化合物和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对身体健康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毕竟食物的摄入经过的第一 个身体部分,就是口腔。

第 137 共 239


现代人患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基本上是很普遍的。这个年头,甚 至是口腔癌在年轻人里都有发生。 口腔里有各种微生物,也就是细菌。大家不要对细菌有恐惧感。任何 时间,任何场合,身体都存在着各种细菌,有些细菌是不好的,有些 是好的,如所谓的益生菌。 细菌,真菌和酵母可以自行对碳水化合物进行新陈代谢,而产生酸。 用餐过后口腔里中,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残余物,特别是工业精制 糖的食物,本身不会损坏牙齿的珐琅质。但是,这些残余物中的碳水 化合物和各种细菌新陈代谢后,转变成的乳酸会损坏牙齿的珐琅质, 继而产生龋齿 1。 而口腔溃疡的人,一般来说,是对面食中的一种蛋白如面筋有过敏反 应。经常得口腔溃疡的人,不妨尝试着做些记录,观察自己每次面食 后的身体反应。如果避免了面食,口腔溃疡的情况会减轻甚至消失。 苏医师(Robert K. Su)介绍了一个糖尿病人口腔卫生的专门研究报告。 这个报告里,明确的显示了糖尿病人体内血糖水平和其口腔炎症发病 率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2。 尽管这个专题研究的对象是糖尿病人,但它揭示的道理是普遍的。在 前几章里,曾经多次提到:发炎是身体无可奈何的一种手段,来排出 身体不愿意要的东西如病毒等。 而发炎也往往是寻找身体中部位最薄弱的地方。多余血糖的相当于毒, 身体尽力排出。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通过牙龈发炎。 牙龈红肿,轻微的表现在刷牙出血,重者表现在牙周炎,疼痛流脓流 血,导致牙龈萎缩,牙齿脱落。而且没有啥真正治愈的绝招。 中医的说法,是胃热。表现在多食,容易饿。但如果看懂了 6.9 章碳 水化合物和肠胃病,延伸其解释,就会知道这个“热“,实为胃溃疡的 前兆,或是胃粘膜发炎的前兆,一定是多余碳水化合物造成的。

第 138 共 239


近年糖尿病的研究,也有将牙龈炎(gingivitis)定义为糖尿病 6。甚至 有专门的仪器,通过牙龈的血液检验来诊断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因 为这种方法可能比抽血测量更加简便和准确。而防治牙龈炎,牙周炎 唯一最好的方式 3 就是控制血糖水平,也就是大家知道的碳水化合物 的摄入。 鉴于到国人糖尿病全球之最(参见 91 页)的事实和牙龈炎极其普遍的 现象,牙龈炎定义为糖尿病 6 看来是有道理的。以五谷杂粮为主食, 又是丰衣足食的盛世中国,的确是应该研究一下形形色色的现代文明 疾病是否是五谷杂粮 ”吃饱了撑出来的“。 因为刷牙出血,极其普遍。不相信我的话的人,不妨尝试一下。限制 自己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段时间,你会发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很快会 大度的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366 页

2

Robert K. Su, M.D., CARBOHYDRATES CAN KILL, 268-269 页

3

http://www.bd.com/us/diabetes/page.aspx?cat=7001&id=7473

6.20 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以及矿物质 自从维生素 C 发明之后,大家都认可了维生素 C 的重要性。所以大家 从小就知道了水果蔬菜的重要性。 但是,水果蔬菜真是那么重要吗? 因为从主要营养素上来看, 它们 不过是水和碳水化合物而以,没啥营养。可是维生素 C 的重要性,在 预防和治疗败血症上的确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Vilhjalmur Stefansson,一个美国医生,上世纪初花了 15 年的时间考察 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 作为医生, 他很快的 发现爱斯基摩人的膳食结构, 除了夏天有很少一些浆果和苔藓外(少 量的碳水化合物),其他都是动物肉食。但他们没有大家所熟知的现代 第 139 共 239


文明病: 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癌症, 特别是没有肥胖的人。 尽 管他们食用动物肉食时没有任何的限制, 一直吃到饱为止。他们的性 情也极其安详。回到美国后, 他写了好几本书介绍他观察到的现象。 相关的科学界对他的观点持怀疑和反对态度。因为从营养学界对维生 素 C 的研究来看, 一个人如果长年不食用水果和蔬菜, 只吃动物肉 食,是绝对要生病的。结果,Stefansson 和他志同道合的一位同事 Anderson 在纽约市的 Bellevue 医院的一个新陈代谢专家的监视下进行 了长达一年的试验。 这一年中,Stefansson 和 Anderson 吃的全部是动物肉食。没有水果, 蔬菜,鸡蛋,牛奶等。但奇怪的是没有得任何的病 1。 这看来就可能与他们没有摄入碳水化合物有关了。一方面,过多的摄 入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就必然会相应的减少脂肪的摄入。而许多的维 生素是需要脂肪的协助才能被人体吸收的。脂肪是重要的维生素转运 承载工具。如脂溶性维生素 A,D 和 E 等只能在摄入足够量的脂肪条 件下才能被身体吸收 2。 另外,在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时, 会消耗大量了蛋白,维生素和矿物 质 3。在主食为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很可能是这个原因过度消耗了 体内的维生素继而导致体内的维生素缺乏而引起败血症。 特别是纯粹的碳水化合物,工业精制糖被称为“营养劫匪”4,因为除 了碳水化合物之外,它不提供任何其他的营养素,但是在新陈代谢过 程中却“劫取”很多的营养素,如维生素,蛋白和矿物质等。 在这个基础上,摄入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同时,通过水果和 蔬菜摄入相应的维生素,可能实际上只是用于补偿碳水化合物新陈代 谢时带来的损失而以。而这个过程,从体内维生素的供给平衡结果上 来看,很可能是得不偿失。 而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其中一个重要的成份是鸡蛋。 而 鸡蛋有“维生素炸弹”的别称。除了维生素,还含有各种矿物质。因 为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大量的脂肪,适量的 第 140 共 239


蛋白和极少量的碳水化合物,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都会得到很好的吸 收,而不会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症状。 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症状,只会发生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人群 中。特别是矿物质的缺乏,被认为是很多疾病的原因。美国有个兽医 Dr. Joel Wallach 较早认识到这一点,将补充人体中矿物质的保健品市场 开发出来,的确帮助解决了很多人老年出现的一些各种症状,商业上 相当成功。 Dr. Joel Wallach& Dr. Ma Lan 写的一本书 5,就是介绍这个故事。 Dr. Ma Lan 是 Dr. Joel Wallach 的妻子,来自北京。 当时,我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特别是 Dr. Joel Wallach 讲得一个故 事。 在古埃及尼罗河畔,两岸的人们每年都祈祷上天发洪水。因为尼罗河 的洪水,会将两岸的良田暂时淹没,将其所带的淤泥遗留给良田。这 些淤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从而使田里生长的庄稼营养充沛。无机的 矿物质,通过庄稼,转变成人体可以吸收的有机矿物质。这样,食用 这些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庄稼的人们,身体也会健壮。 而现在世界各地,都是兴建大型水利工程,洪水的泛滥,已经属于过 去。而土地也无法自然的获取矿物质的补充。 现在,普通的土地,耕种几年后,土壤里的营养,特别是矿物质,早 就被庄稼抽干。 而现在的土地,必须下化肥才能有一定的收成。但是, 化肥的结构过于简单,其矿物质的成份不足以满足现代人体对营养的 需求。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Dr. Joel Wallach 的做法,的确是一种补救的方法, 补充现代人身体内比较缺乏的矿物质。实际上,现在也有许多人购买 这种保健品,补充体内缺乏的矿物质。 但实际上,不是特殊情况,这是没有必要的。只要降低摄入食物结构 中的碳水化合物,体内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就不会浪费,更不会殃及体 第 141 共 239


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储存库,而造成各种病理的状况。更何况生酮膳 食(ketogenic diet)中的成份,如鸡蛋,动物内脏如肝等,本身就含 有极其丰富的维生素和有机的矿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7-10 页

2

Dr. C. P. Ehrensperger: KREBS – KRANK? NEIN DANKE – OHNE MICH! Krebs – als Stoffwechselkrankheit dargestellt oder Warum d. Krebskranheit die Folge einer jahreslangen chronischen Kohlenhydratvergiftung ist! IKF MAI 2001,35 页

3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48 页, 111 页。

4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367 页

5

Dr. Joel Wallach& Dr. Ma Lan: Dead Doctors Don't Lie, Wellness Publication, 2004

6.21 碳水化合物和胆固醇 胆固醇和脂肪一样,是一个最有争议的问题。由于脂肪假设(lipid hypothesis)理论在全球营养学的建立巩固六十多年的历史,整个营养 研究界继而将很多心血管的发生都归咎于食物中的胆固醇。 6.5 章心血管病篇章里提到,身体内的脂肪,和食物中摄入的脂肪无关, 而身体内的胆固醇,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也没关系。营养学家 Dr. Nicolai Worm1 和自然疗法师 Jean-Calude Alix2 对这点都作出很好的分 析和总结。

第 142 共 239


胆固醇和脂肪一样,长年累月,认识的误区很大。这个认识的误区, 就像是太阳围着地球旋转的误导概念一样, 看上去,听起来都很有道 理。 但是,和事实无关。完全取决观察的角度。 长期以来, 大家认为,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来自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 醇量。这又进而导致各种食品营养质量和价值的评估是基于其胆固醇 含量而做的。 这种做法的错误显而易见,体现在一个事实上:那就是血液中的胆固 醇含量是独立于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含量。它是由许多其他因素决定的。 JAN K KWASNIEWS 在他的书中介绍了如下的试验 3。 将放射性元素做了标记的胆固醇,用食物或是其他方式让病人摄入, 可以观察到这些胆固醇并没有沉积在动脉血管壁的细胞里。 同样的试验,将放射性元素做了标记的葡萄糖,用食物或是其他方式 让病人摄入,动脉血管壁的细胞里,30 分钟后转变成甘油三酸酯 (triglyceride) ,40 分钟后转变成胆固醇。 这个试验,可以说明造成动脉血管中的胆固醇,不是食物中摄入的胆 固醇所致,而是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所致。 Jean-Claude Alix 在他关于心血管的书中,也特别提到,心血管病和胆 固醇值没啥关系。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 胆固醇究竟是啥?是干啥用的? 简单的说,胆固醇也是一种脂肪,它介入了如下的几个重要生物化学 过程: • 胆盐形成来自于胆固醇。没有胆盐我们无法消化脂肪。 • 维生素 D 的形成来自于胆固醇。 没有维生素 D,钙质无法进入骨 质。 • 所有荷尔蒙激素的形成来自于胆固醇 4。

第 143 共 239


• 对于每个细胞膜来说,胆固醇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了胆固醇,皮 肤才具有防水的功能 5。 因为胆固醇对身体如此重要,所以身体根据食物摄入胆固醇的情况, 会自行调节体内胆固醇的水平,来保障身体对胆固醇的需求并完成上 述的各种任务。即使是一个人不吃含有任何胆固醇的食物,他的身体 也会生产足够的胆固醇!身体内生产胆固醇的主要器官是肝脏 6。 如果食物中含有胆固醇,身体,特别是肝脏就不会生产多的胆固醇。 如果食物中没有胆固醇,肝脏就会生产多的胆固醇,来调节这个平衡。 但是动脉血管里的胆固醇,产生的原因是多余的碳水化合物。 而动脉 血管硬化,又是因为身体内基于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生的“左旋转乳 酸“和蛋白遭遇后会产生纤维蛋白原凝块(fibrinogen clot) ,和胆固醇 遭 遇 时 会 使 其 沉 积 在 动 脉 壁 上 , 加 上 微 菌 黑 曲 霉 ( Micro fungus Aspergillus niger)的作用,钙化而导致。 而在胆固醇的研究中,经常提到的类型有 HDL, LDL 等。 往往一 种说法是,HDL 是好胆固醇,而 LDL 是坏胆固醇。 因为 HDL 容 易将血液中的胆固醇带走,而 LDL 容易沉淀在动脉血管壁,久而久 之,就会造成动脉血管硬化。 我们现在知道,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因为动脉血管壁细胞中产生的 胆固醇,才是动脉血管硬化的首要条件,其次才是“左旋转乳酸“,最 后才是额外的微菌黑曲霉(Micro fungus Aspergillus niger)引起的钙化。 和 LDL 实际上没啥关系。 身体内的 HDL 也好,LDL 也好,都是重要的,没有必要刻意的去降 低。 身体能够自行调节体内胆固醇的水平,这个值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 重要。所以许多研究,怎么也找不出身体内胆固醇的水平和摄入食物 中的胆固醇的直接关系来 7。

第 144 共 239


JAN KWASNIEWSKI 也告诉他的读者,胆固醇的高低说明不了啥问题 8 。 可是现代营养学的普及“教育“,能够让小孩都知道含有胆固醇的食品, 如鸡蛋,黄油和肥肉会导致心血管病。不能不承认普及“教育“的影响。 真可谓“小惑易方,大惑易性“9。专业“教育“能够让大众自动改变自己 的本性,在本来对自己身体如此重要的含胆固醇食物里看到“魔鬼“继 而自动放弃! 奥地利医生 Wolfgang Lutz 在推荐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 , 他的 Lutz diet 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超过 72 克, 治疗心脏病时,长 时间后,其病人的胆固醇甚至比治疗初期下降 10。 但是,如果病人因为惧怕心血管病而服用降低胆固醇的医药,反而会 出现心肌梗死的现象 11。 因为血脂和心肌梗死没有关系。 从 6.5 章心血管病的篇章里,我们知 道,心肌梗死和中风,都是因为身体局部短暂的酸性中毒诱发的。 而 降低胆固醇的医药,会在人体里产生大量的酸毒。 这里指的是曾经一度被称为灵丹妙药的 Lipobay,来自 Bayer 公司, 后来因为出了上述描述的状况,从市场中移除。 而目前,许多制药公司最赚钱的药,就是各种各样的降低胆固醇的医 药。 因为体内的荷尔蒙激素来自於胆固醇,包括所有的性荷尔蒙激素和肾 上腺皮质醇(cortisol) ,因而,长期的少脂肪,少胆固醇的膳食,会损 害身体的荷尔蒙激素系统。而性荷尔蒙激素浓度的减少,又会有其他 不好的后果, 如骨头的弱化。 总结一下胆固醇的篇章,有这样几点: 1) 胆固醇对身体的功能,至关重要,必不可少。 2) 胆固醇的水平高低,身体可以自行调节。主要是依靠肝脏中对胆固 醇的生产量调控。所以,水平高低,因人而异,并不重要。 第 145 共 239


3) 但是,动脉血管壁细胞中的胆固醇的产生,是源于摄入的碳水化合 物,绝非源于摄入食物含有的胆固醇!而这是动脉血管硬化的必要 条件。 4) 没有任何理由,在食物中避免含有胆固醇的,高质量的食物如鸡蛋, 动物肝脏,海鲜等。 5) 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身体会充分利用。多余的会自动排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r. Nicolai Worm Sydrom X oder Ein Mammut auf den Teller! 9. Auflage Systemed Verlag, 159 页

2

Jean-Calude Alix: Es geht um Ihr Blut. 84 页

3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40 页

4

同 2, 85 页

5

同 1, 158 页

6

http://www.onmeda.de/naehrstoffe/cholesterin.html

7

同 1, 158-159 页

8

同 3, 140-143 页

9

陈鼓应 注释 庄子今注今译 中 2011,262 页

10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140-142 页

11

同 2, 84 页

6.22 碳水化合物和皮肤 皮肤病困扰着许多年轻人。特别是发育期间的青春痘等。 男女在青春发育期的时候都比较容易长青春痘,多数人将其看成是正 常的现象。 第 146 共 239


很多人也认为青春痘与体内的内分泌(荷尔蒙激素)失调有一定的关 系。 但是,不少人过了青春期,甚至成为父母后,仍然有青春痘的皮肤问 题。 奥地利医生 Wolfgang Lutz 分析和描述了他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后, 得出以下的结论,认为碳水化合物扰乱身体内巨复杂的荷尔蒙激素系 统(内分泌系统)1。 这可能是年轻人青春发育期身体内的内分泌(荷尔蒙激素)失调的一 个重要附加因素。而 Jean-Claude Alix 给出的解释,可能更容易解释 大多数人的皮肤问题,包括成年人。 人体基本上有如下的几种途径排毒: • • • •

尿道 直肠 呼吸道 皮肤

皮肤也被称之为第三大肾脏,也是一个较大的排毒途径。 大家每天都会去上厕所,所以尿道和直肠的排毒过程和目的是显而易 见的。 有时我们会遇到有较强烈的口臭的人(可惜是自己闻不出来),或是自 己也有口臭而不知道。这时候,身体在做的工作,就是将需要排出的 毒素,通过呼吸道排出。 有时我们会碰到一些人,口腔倒是没有啥味道,可是全身发出一种难 闻的臭味(他们自己也闻不出来)。这时身体在做的工作,就是通过皮 肤将毒素散发出来,达到排毒的目的。 而年轻人和成年人皮肤特别是脸上的青春痘,做的是同样的排毒工作。 而这些毒素,生产的最大基地,就是身体的结肠里。 第 147 共 239


如前面说到,碳水化合物没有消化的部分会在肠胃道里发酵腐烂,而 产生大量的“左旋转乳酸”的酸毒。 而这些酸毒,又会导致血液,淋巴液中等纤维蛋白原进行凝结,继而 造成结缔组织中各种退化的变化如充血,硬结,沉积物产生。 而结果 是肠壁的轻微或严重的发炎。 一般来说,结肠工作正常时,一般的毒素,通过静脉吸收,进入血管, 然后经过肝脏,会被肝脏排出去。但是,发炎会导致肠壁浮肿。许多 的毒素,就会通过淋巴系统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2。 而长约 20 公分的直肠一般应该是干净的。直肠如果不干净,其中积累 的毒素,不像结肠,可以正常进入肝脏进行排毒后,让肾脏排出,而 是通过静脉直接送往心脏,进入血液循环 3。 这些毒素,身体尽力的排出。其中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皮肤。 这也是年轻人和成年人,脸上有青春痘的最主要的原因。皮肤是身体 内部的一面镜子。 如果能够采用结肠水疗(Colon Hydrotherapy)先将结肠和直肠清理干 净,然后限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那么绝大多数的皮肤病的 症状会减轻,甚至会消失。 这也包括了脸上有时长的小疙瘩和小脓包, 以及嘴角的溃烂。 另外,经常去温度在 900C 或是 900C 以上的芬兰蒸汽浴(sauna),每 周能够通透的出几次臭汗,也有很好的排毒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68-75 页

2

Jean-Claude Alix: Es geht um Ihren Darm, 57 页

3

同 2, 67 页

第 148 共 239


6.23 碳水化合物和紧张压力(stress) 何谓紧张压力?这句话问的好像太天真了。西文里原文是 stress,我 总觉得中文的翻译不是很确切,但是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暂时就以紧 张压力来说事吧。 紧张压力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身体认为有必要通过植物神经 系统和荷尔蒙激素系统进行一定的调节 1。 也就是说,在紧张压力下,身体会释放出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如肾上 腺素(adrenaline)和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和其他的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同样紧张压力的状况,导致有些人的身体释放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 而有些人却无动于衷。这些人,出于某种原因,在这种紧张压力状况 下很“酷” 。 不同的状况触发不同的紧张压力的反应。身体的紧张压力状况比如是 来自受伤,手术,寒冷,疼痛,缺氧或是低血糖(hypoglycemia)症 状。心理的紧张压力状况比如是来自愤怒,恐惧,业绩压力,喜悦或 悲伤。 紧张压力的反应是由大脑中的下丘脑(hypothalamus)和脑垂体 (pituitary gland)系统,也就是说植物神经系统和荷尔蒙激素系统来调 节的。 身体并不区分是正向的紧张压力,如喜悦,还是负向的紧张压力,如 悲伤。在紧张压力的状况下,身体的连锁反应是一样的(简化的描述): • 肾上腺素(adrenaline)会刺激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释放,同 时抑制胰岛素(insulin)的释放。另外,它会激活储存糖原(glycogen) 的分解,糖异生(gluconeogenesis)以及溶脂(lipolysis)的过程。 也就是说,肾上腺素(adrenaline)直接介入胰岛素(insulin)和胰 高血糖素(glucagon)的关系。这个反应是短期的。

第 149 共 239


• 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会促进糖异生(gluconeogenesis)的过程, 以及由肾上腺素(adrenaline)激活的一些过程如糖异生 (gluconeogenesis)以及溶脂(lipolysis)。但它的反应比较缓慢。 • 另外,大脑中的血清素(serotonin)水平会提高。具有抗抑郁,增 强好情绪,减轻疼痛等作用。 一般说来,现代人很少能碰到远古时代可能碰到的真正的紧张压力状 况,而启动上述的身体内分泌系统中各种荷尔蒙激素的连锁反应。 在远古时代,如果碰到一头狮子或狼,有被吃掉的危险。 这时,就是 所谓的搏斗或逃跑 (fight or flight)的情况,而身体释放紧张压力荷 尔蒙激素就是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能够快速启动可动用的能量来源,如血糖,脂肪。这是肾上 腺素(adrenaline)和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的任务。 另外,需要有正向的勇气,克服可能出现的痛楚。这是水平升高的大 脑中的血清素(serotonin)的任务。 不管是搏斗,还是逃跑,都需要这些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而搏斗或 是逃跑的行动,一定会涉及肢体的活动。 这些肢体的活动,非常有用。它们是给内分泌系统的一个反馈,表示 紧张压力状况在身体里释放的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已经完成任务, 可以消停了。 如果没有这种身体肢体的反馈,这些荷尔蒙激素就会在身体里持续处 于较高的水平。而我们知道,这是肾上腺素(adrenaline)和肾上腺皮 质醇(cortisol)。他们同时是会抑制胰岛素(insulin)的。长此以往, 身体就会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2。因为持续的紧张压力 荷尔蒙激素水平会降低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insulin sensitivity)。 而现代人,尽管不会碰到一头狮子或狼,有被吃掉的危险,但是紧张 生活的节奏和生存的困境,所带来的紧张压力并不亚于远古时代。而

第 150 共 239


且,更糟糕的是,现代社会,大家都要讲文明, (肢体活动的)拳打脚 踢的打骂,大家都认为是极不文明,被鄙视的,没有教养的举止。 当然,这是对的。如此多人,聚集在一起,没有一些共同的行为准则, 是一定会出问题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避免不了紧张压力而带来的 内分泌系统释放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可是又没有一个有效的,文明 的,不用肢体活动,释放压力的空间,给内分泌系统应有的反馈。所 以,某些人在家里吵架动手打人,还有人在酒吧争吵动手打人,都可 以从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在体内触发了连锁反应,继而需要肢体活动 给内分泌系统进行反馈来解释。酒吧里的人,喝高了,身体内也是产 生了一种紧张压力的状况, 也会(下意识)的触发上述的身体内分泌 的连锁反应,而继而产生的口角和打架的肢体活动,是对内分泌系统 的一种必要的反馈。 有些同事在办公室,因为和他人的讨论不爽,动怒了,敲起键盘时的 动作就会偏大,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有些人认为打架可以释放压力,也是这个道理。 而电影 Fight Club3 描述的一些年轻人,下班后在俱乐部里,自愿的 相互打架,达到了减压的目的,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许多年轻人,为了“减压”,下班后三五成群的在互联网里玩杀人 游戏,可能与这也有关。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避免和降低压力的产生源泉,而不是靠肢体活动 来解决问题。当然,人在江湖中,很多因素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要 做到这一点,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一旦紧张压力状况已经出 现了,那么增加一些肢体的活动,如跑步和散步都应该是有益的。 即使上班没有任何的时间,那么起码下班后,进行一些肢体活动,如 打球,跑步都会带来减压的益处。也就是古人所说的。 “一张一弛,文 武之道” 。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 第 151 共 239


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尽管当时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身体内这些 内分泌的化学反应,但是已经找到对策了。 如前所述,如果身体长此以往的处在一个紧张状态中, “张而不弛”, 那么就会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是很多现代疾病,特别是糖尿病的根源。 在诸多的造成紧张压力状态的原因中,有身体的,有心理的。因为紧 张压力荷尔蒙激素如肾上腺素(adrenaline)是可以通过唾液测量的, 所以有人专门对各种原因产生紧张压力进行了量化的分析。 低血糖(hypoglycemia) ,心肌梗塞,心理压力,最大限度的体育运动 都会造成紧张压力状态。而低血糖(hypoglycemia)的状况在身体里 释放的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是最多的! 任何其他紧张压力的因素,包括心肌梗塞都与其无法比较 4。 低血糖(hypoglycemia)会导致身体有如下的反应:心悸和心动过速, 血压降低,沉闷的头痛,出汗(冷汗),震颤(主要是内部的颤抖而没 有相应的外部标志) ,皮肤苍白,手脚冰冷,恶心,胃痉挛,烦躁不安, 焦虑(恐慌) ,突如其来的悲伤(抑郁),凌晨 2,3 点时失眠(因大脑 缺血),经常性疲劳,动作不协调,眼皮跳,视力模糊(复视),意识 障碍,渴望甜食,饭后一小时后的饥饿感等。 在白天,上述的现象也就是有些人“一顿不吃饿得慌“感受的部分描述。 或者说,低血糖(hypoglycemia)和焦虑以及恐慌是强相关的 5。而此 时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吃几块巧克力,通过血清素(serotonin) 水平的提高,可以暂时取到平静的作用,但会导致更严重的低血糖 (hypoglycemia) ,而进一步增强身体的紧张状态。 因为患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的人,往往又经常摄入大量的碳 水化合物,体内的血糖水平在两个极端中徘徊。每天都在乘坐 “血糖 过山车“ , 所以,这些人不仅会有焦虑,恐慌和抑郁的倾向,还会有行 为上暴力和攻击性的倾向。 第 152 共 239


为了应付身体的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身体自然的植物神经 系统启动了所有的机制,释放各种荷尔蒙激素,让身体进入一种预警 状态,准备对可能入侵的 “敌人“ 给予攻击。 人的大脑极为复杂:身体,思想,情感都互联在一起。而植物神经系 统在低血糖(hypoglycemia)紧张压力症状下,启动的机制,也会影 响到思想。 换言之,如果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处在一个进攻性的状态中,早晚其思 想也会进入一个进攻性状态 6。而这个进攻性的思想状态,迟早会在行 为举止上反映出来。 所以,我们会观察到有些人容易和其他人进行无谓的冲突,而他们自 己并没有意识到。但成年人毕竟经过长年的教育,有一定的修养,也 比较容易察觉到自己可能不对。尽管难以控制,但起码知道分寸。但 是年轻人或是小孩,这个现象有时就会暴露无遗。 总结起来,现代人的紧张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和压力,长此以往,会 导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和低血糖(hypoglycemia) 。在第 4 章碳水化合物和荷尔蒙激素系统篇章里谈到,这两个名称不一样的 概念描述的现象是强相关的。 由于身体细胞发展了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血糖无法进入细胞提供能量,身体进而会强迫胰 腺(pancreas)释放更多的胰岛素(insulin) 。这样就导致了低血糖 (hypoglycemia)的症状产生。 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又是身体中最大的一个紧张压力荷尔蒙 因素,比心肌梗塞还要严重。 继而促使身体的植物神经系统释放大量 的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让身体进入一种“张而不弛”的状态,而造 成焦虑,恐慌甚至暴力和攻击性的倾向。 瑞典一个教授,Per Björntorp 通过唾液的测试,第一次证明了,在工 作中处于长时间的紧张压力状态中的人,久而久之,紧张压力荷尔蒙 激素的释放开始不正常而偏向于病态。因为已经超越了身体的调控范 围。 久而持高的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水平, 第 153 共 239


最后导致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和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 高血脂和腰围的脂肪积累等 7。 如果这种这种紧张压力状态延续的更长,最后会导致所谓的“身心俱 疲症候群” (burnout syndrome),指因工作压力导致的精疲力竭、缺乏 兴趣或急躁易怒等身心不适症。男人在四十,五十岁中期不时会出现。 而我们现在知道,要缓轻或是避免紧张压力,除了劳逸结合之外,其 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食物中限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257 页

2

Dr. Nicolai Worm Sydrom X oder Ein Mammut auf den Teller! 9. Auflage Systemed Verlag, 62 页

3

http://www.imdb.com/title/tt0137523/

4

同 1,259-260 页

5

同 1,203-204 页

6

同 1,213-214 页

7

同 2,63 页

6.24 碳水化合物和“难带”的小孩 这一章,实际和上一章是相关的。 当然,患有癫痫病和自闭症的孩子不在这一章的描述范围,有专门的 篇章讲述。 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后天的意识还未完全发展完毕,也就是说现代洗 脑式的所谓教育还未完成,所以许多的行为方式,反而是能够更容易 的反映出一些个真实的情况,也就是“本性“。 第 154 共 239


农耕文明诞生之后,小孩一生下来,就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从而 剥夺了其与生俱来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如果这些孩子对碳水化合 物的适应力强,一般来说,还没啥问题。 如果这些小孩,天生的对碳水化合物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就可能会 出现一些个状况,通常大家说的就是不好“带“。 如不听话,对父母说伤人的,敌对的话语。往往挫折容忍力极低,喜 欢争吵,动辄生气,很难遵守规矩。 这些孩子,显得有进攻性。一般来说,大人会责怪小孩不懂事云云。 但很可能原因不在于孩子不懂事,而是由于他们的身体长期处在一种 紧张压力的状态。 患偏头疼的孩子,这些行为举止特别的明显 1。而患偏头疼的孩子(成 年人也一样)很可能患有低血糖(hypoglycemia)。而上章谈到的低血 糖(hypoglycemia)症状时,伴随着各种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的介入 和影响,足以解释这些小孩进攻性的言语和举止。 但是,即使你的孩子没有患偏头疼,如果行为举止和上面描述的相似, 那么很可能也有患有低血糖(hypoglycemia)的症状。 而这里所讲的低血糖(hypoglycemia)的症状,在空腹血液里不一定 能够查出来。因为慢性的低血糖(hypoglycemia)的症状,即使在空 腹时,也已经介入了各种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使得查出的血糖指标 可能没有反映出真实的情况。 如果你仔细的观察自己小孩的行为举止,比如说是吃糖果,冰淇淋或 是蛋糕前后的举止,可能你会发现一些个状况。比如说吃过糖果后, 孩子在行为举止上显得更加有进攻性,那么很可能是通过糖果摄入的 碳水化合物加深了已经存在的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而导致。 另外,经常给小孩吃糖果,饼干,蛋糕,冰淇淋,本身就是比较糟糕 的。因为这会增加“血糖过山车“的负面作用。

第 155 共 239


我们稍微回顾一下上章讲的有关低血糖(hypoglycemia)的症状就清 楚了。从对身体的紧张压力来说,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对身 体带来的紧张压力是最大的,超过心肌梗塞! 而由此引申出来的各种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让身体进入一个紧张防 范,向外进攻的状态。继而会直接影响到思想让其也进入进攻状态, 而最后通过语言和肢体将其呈现出来。 因为孩子们还未长大,“修养“还未完成,所以会比较无所顾忌。但是, 真正的原因不是管教,而是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带来不可思 议的生理危机! 有研究表明,孩子小时候的糖果的消费量,和长大后性格据有进攻性, 以及触犯法律(犯法)的几率,是正比的关系 2。 因此,如果大家有所谓 “难带“ 的小孩,不妨将糖果从食物中全部删 掉,继而在主食里也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成份,而增大脂肪的成份。应 该是有一定正面效果的。 我老想,如果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都可以治愈癫痫病和自闭症, 或起码缓轻这些属于神经系统范畴的疾病,那么行为举止不合群的, 反叛意识比较强的小孩,也应该可以通过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去正向的影响他们的发展。 起码,这种尝试只是基于膳食的结构改变而已,没有介入任何药品和 手术的治疗手段,其风险是小而且是可控的。另外,除了做父母的在 膳食准备上开始因为不习惯有些麻烦外,也不会造成任何经济上的负 担。 而这个膳食的“回报“,也就是孩子们身心的健康, 的确是金钱也购买 不到的。 何乐而不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56 共 239


1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213-214 页

2

http://www.aerzteblatt.de/nachrichten/38339/

6.25 碳水化合物和其他 本书中每一个篇章,都可以做一个专题出本书。 而所涉及的各种疾病, 也是有成千上万的研究结果可查询。众说纷纭。这也是这个时代,寻 求健康和养身诀窍人群的苦闷之处:各种理论,各个专家的研究和说 法,看起来,听上去好像都有道理,但是不知道该相信谁。 本书中的前 5 章,除了前言外,聚焦在身体内主要营养素(macro nutrients)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以及与之相关的荷尔蒙激素系统和酸 碱调控机制的介绍,便于通俗易懂的介绍和解释各种疾病的根因。 所介绍的疾病类型,只是限于自己亲人,朋友,熟人,同事和客户人 群中所见所闻的。几乎无一例外的发现和多余的血糖强相关。 波兰医生 JAN KWANIEWSKI 在他四十余年行医的职业生涯中,自己 和自己创立的“食疗大学”治愈了上十万的形形色色的病人,而采取 的方式,几乎是一种,即“完美膳食”的食疗 1。根据其膳食结构的 分析,实属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 。他的这种治疗各种疾病 的方式,印证了“大道至简”的说法。 他曾经有一个病人唠唠叨叨的说:这是啥子医生嘛,怎么所有的病都 采用一种方法治疗 2,也就是用“完美膳食”食疗。他回答说,对呀, 因为所有疾病的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营养不足! 治疗病人要从根本着手,这就是饮食。而不是靠各种不同的专科医生,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去治疗。 目前医学里认为有近三千种疾病,源于人身体内的基因变化。JAN KWANIEWSKI 认为,这些个身体内的基因变化,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进入农耕文明之后膳食结构中不恰当成份(过多的碳水化合物) ,在人 体长期的极其痛苦的适应过程中形成的。 第 157 共 239


身体内的各种不同的生物化学过程,直接的或是间接的,都是由摄入 的食物营养素启动和控制的。连续不断,代代相传的,一代又一大的 人,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环境的改变。而这些环境的改变,最大的又 体现在膳食的结构上。 为了生存,针对(含有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的结构而带来的根本 性的环境变化,身体必须强迫调整自己的基因结构, 如激活某种基因, 或是锁定某种基因 3 而达到适应膳食结构的目的,赖以生存。 而这个 一点一滴改变基因的艰巨任务,是在一代又一代极其痛苦的适应过程 中完成的。 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所谓基因变化,继而导致了基于基因变化的各种 疾病。 联系到人类的发展时,膳食结构飞跃的变化,始于新石器时代后的农 耕文明,也有人称之为“新石器革命“或是“营养革命“,也可以从中推 理出,这些因基因变化的各种疾病,是身体强迫适应碳水化合物“革命 “过程中产生的。 甚至有人认为,圣经中关于亚当和夏娃驱逐出天堂的故事,也是基于 这个过程。而故事中涉及的禁果,所指的就是农耕文明带来的粮食 4。 而这些文明病,也可以理解为所谓(五谷杂粮)禁果的直接后果。 JAN KWANIEWSKI 在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其他的疾病,用“完美膳食” 食疗的方式治愈,如肺结核,慢性关节炎,神经衰弱等等。在这里就 不一一介绍了。 据他的经验,只有少数疾病采用“完美膳食”食疗不能治愈 5。但这 些疾病中的多数,采用“完美膳食”食疗,还是可以减轻症状, 另外,苏医师(Robert K. Su) 在他的书 6 中也介绍了各种疾病和体内血 糖强相关的研究。

第 158 共 239


在这本书里,苏医师(Robert K. Su)比较系统的介绍了碳水化合物和呼 吸道疾病,免疫系统,骨质疏松症,性功能障碍,白内障,青光眼, 视网膜病变等等的一些相关研究结果。 苏医师(Robert K. Su)的网页 7 上,有超过一千三百个血糖和各种疾病 关系研究的结果,毫无悬念的揭示了现代文明病和食物中摄入碳水化 合物的关系。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一下这个网页。即使不会英文的,也没有关 系,也可以用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or) 将网页翻译成中文。 其 中大概的信息还是可以领悟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8 页

2

同 1,26 页

3

同 1,110 - 111 页

4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137-138 页

5

同 1,143 - 144 页

6

Robert K. Su, M.D.:CARBOHYDRATES CAN KILL

7

http://www.carbohydratescankill.com/

第 159 共 239


7

„辟谷 辟谷“和 断食“ 辟谷 和“断食 断食

7.1 „辟谷“ „辟谷“这个概念,首先比较模糊。许多人认为“辟谷“就是不吃饭,也 就是“断食“,也有人认为“辟谷“是避开五谷不吃,但并不是不吃其他 东西。 但是,就“辟谷“本身,从字面上来解释,还是比较清楚的:就是规避, 不食五谷杂粮。 因为中国人是以五谷杂粮为主食,所以,就“辟谷“的概念定义,有些 人将其理解成不吃饭,也可以说是对的。 为了讲清楚一些相关的事情,我觉得采用这两个概念比较好:“断食的 辟谷“,和“不断食的辟谷“,同时保持“辟谷“就是规避五谷杂粮的定义。 当然,“断食“这句话中,“断食“ (中断进食)的时间是有时间限制的。 除非有人能够通过新陈代谢“天地之精华“而得以生存。 “断食的辟谷“ 在中国人群里,一般来说,都觉得是有点神奇的事情。 在一个“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的国度, 如果能够几餐 或是几天不吃饭, 就会觉得神奇的不行。 于是乎,有人专门开“辟谷 “学校, 将相关的一些个所谓武当,道家祖传的高招,以相应的价格, 传授给大家。 第 160 共 239


看了这本书后,我可以向大家毫不夸张的保证,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实 践 “断食的辟谷“,当然就更可以实践 “不断食的辟谷“,以达到养生 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而且,任何人都不需要挨饿。 实践“不断食的辟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身体肥胖的人减肥,使身体 消瘦的人相应的增加体重。 实践“不断食的辟谷“的生活方式,几乎所有的现代文明病,会得到极 大的缓解甚至消除。 但这里,也要强调一条。如果身体状况极差的人,最好不要自己做, 而 要在相关的医生关照下进行。另外,我会向大家介绍,如何将实践“不 断食的辟谷“作为一个新的生活方式长期维持下去。 7.1.1 道家和佛家的“辟谷“ 大概是基于庄周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这个寓言故事, 后世的 道家们对其做过比较详尽的研究。 道家认为,人食的五谷杂粮,会在肠中积结成粪便,产生秽气,阻碍 成仙的道路。 在他们看来人身就是一个细菌的世界,四肢百骸,五脏六腑,都充满 了细菌的生命活动,他们以原始的观念,命名这种细菌的种类,都叫 它为虫。 人体中有三尸虫,专靠得五谷杂粮的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 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 1。 道家的“辟谷“,我自己认为,可以是“断食的辟谷“,也可以是 “不断 食的辟谷“。但关键在于不食五谷杂粮。 但没有五谷的摄入,人赖以生存的能量从何而来? 这点道家讲的比较 模糊。

第 161 共 239


就食天地之灵气一说,不能说完全不靠谱,但估计做到的人应该是少 之又少了。起码,本人没有看见或听说过。 德国有一个 Dr. Heinrich Kremer 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大家知道, ATP 分子是细胞的能量来源,可以比作细胞引擎的汽油。ATP 是三磷 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的简称。ATP 燃烧时,这个分子释放 能量时,同时也失去一个磷酸,变成 ADP。ADP 是二磷酸腺苷 (Adenosine diphosphate)的简称。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ADP 容易加 上第 3 个磷酸使 ADP 又转化为 ATP。 对于动物和人类来说,ADP 转化成 ATP 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 用 2。 因为这个 ATP 和 ADP 之间的来回转化涉及到磷酸的失去和获得,所 以长期以来,整个学术界都认为 ATP 的能量是来於磷酸。 但是 Dr. Heinrich Kremer 却不这么认为。 他将细胞获取能量所涉入的过程所需能量,做了一个计算,包括所需 酶的形成,和其他生物化学的反应。结果发现,涉入的能量不足生成 细胞所获取的能量。 这没有任何意义。而自然界和人体(自然界的全息照相)不会做无意 义的事情! 于是,在 ATP 的分子结构里,他在一个实验中(这个年头,这种实验 做起来没问题)用其他成份替代了腺苷(adenosine),结果能量消失。 相反,在同样的实验中,用其他成份替代了磷酸,保留了腺苷 (adenosine) ,结果能量保留了。 也就是说,ATP 中的能量计算公式里缺乏的多余能量,不是来自于磷 酸,而是来自于腺苷(adenosine)。因为根据他的计算方法,细胞获取 能量的过程,还需要多余的能量,才能达到公式的平衡。

第 162 共 239


Dr. Heinrich Kremer 仔细观察了腺苷(adenosine)分子结构,发现其几 何结构和天线极其相似。 也就是说,腺苷(adenosine)从太空中某个能量源泉,通过其天线性 的分子结构,无线的获取了能量 3! 而我们知道,现代的无线通讯,如手机,在通电话或是传输数据时, 在接收射频信号时,“吸收“了大量的通过射频信号传输的能量。 所谓的无线热点,之所以热,也是能量发射时产生的热量(即能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道家所说的不食五谷,靠吸收天地之灵气而生存, 可能并不一定是无稽之谈。只不过一般人可能修炼功夫不到家,体内 吸收天地之灵气的新陈代谢还不够活跃,不能这样生存而已。 起码,在理论上来说,Dr. Heinrich Kremer 做的研究,给出一定的解释。 在炎热的盛夏,许多人常常没有任何的饥饿感,我有时甚至怀疑,这 时可能是太空的辐射较大,腺苷(adenosine)分子获取比平时更多的 能量的缘故导致。 而且有人通过自己身体的实践, 发现的确是可以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 存活相当长的时间 4。 从身体生存营养素的优先级来看,首先是空气(氧气),其次是水,再 下来才是固体食物,如脂肪,蛋白,碳水化合物(五谷)等。所谓的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中的“风” 和“露”应该是质量最好的氧气和 水。 可能是某些人修炼到一定地步,体内的新陈代谢,从空气,净水以其 太空的射频能量,如光能,就足以获取生存的能量。 但是,即使还不能或是没有修炼到吸取天地之灵气生存这一个层次, 还是可以享受到“辟谷“的益处。

第 163 共 239


道家对五谷之谷气是三尸虫的营养来源一说,应该是基于所谓的“慧 观”内观分析得出。这点的确让应该让现代人颇为感叹,感叹其智慧 和伟大。 道家认为, 五谷的谷气是三尸虫的食物, „上虫居脑中,中虫居明堂, 下虫居腹胃“ 。因为有三尸虫的干扰,人体难以健康 5。 在我看来,所谓的三尸虫,就是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新陈代谢后产生的 各种细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左旋转乳酸”,以及“左旋转乳酸”和 各种微生物发生物化学反应后的产物。 所以, 能够“辟谷“,规避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就规避了这些细菌的 营养来源,从而避开了因为各种细菌和酸毒而产生的各种疾病。 而且,从现在的一些文献记载来看,道家的“辟谷“,并不是不吃东西, 而是吃一些不含五谷杂粮的东西。现在还有一些方剂的记载。 “通过这些方剂的记载,可以看出道教辟谷法只是不吃五谷杂粮,而食 用有高蛋白,高脂肪的药品来补养气血,充实生命元素。所以,道士 们修炼辟谷法,如果不饮水,服药以辅助,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 读到这段摘自张其成的“道家养生大道“书中的话 6 时,大家是否觉得 和这本书介绍的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结构,有几分相似?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其成介绍的道家的“辟谷“是“不断食的辟谷“。 而佛家的“辟谷“,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过午不食”和“一日一食” 上。 这实际上是间断式的“断食的辟谷“。 在西方,这种“辟谷“方式, 体现在间断式“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上。 间断式“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间隔 16 个小 时的等同于“过午不食” ,间隔 24 个小时的等同于“一日一食” 。可谓 殊途同归。 另外,其他重要的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断食“的传统。

第 164 共 239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第一次是庄子提出了。但是,现代中国社会中, 除了听说避开尘世,在深山老林中的修炼人之外,很少听到常人不食 五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www.myfo.org/sf_1B3345100FAB4CF693CCB9716C830C4C_101 _1111111111.html 2

http://baike.baidu.com/view/46441.htm

3

Jean-Claude Alix: Es geht um eine Zukunft ohne Krebs, 112-114 页

4

Dr. Ruediger Dahlke: Das große Buch vom Fasten, 312-320 页

5

南怀瑾选集 第四卷 禅宗与道家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静坐修道 与长生不老,186 页

6

张其成:道家养生大道,160 页

7.1.2 西方的辟谷 在西方,“辟谷“的概念,可以说提出的较晚。 为了减肥,上世纪出现了不少的所谓 diet(特殊方式的饮食)。其中就 有推崇高脂肪, 低碳水化合物的 diet。 也就是所谓的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 而上世纪美国的 Atkins diet 和奥地利的 Lutz diet 就是属这一类 1。 奥地利医生 Wolfgang Lutz 可能是第一个鲜明的提出这个“辟谷“概念, 他的书名德文是 Leben ohne Brot2。可以译成“没有面包的生活“或是“不 食五谷“。 他系统的分析了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治疗自己和他的病人带来 病情改善,或是治愈的可能病理原因,并从人类发展史上做了一定的 逻辑推理和猜测,系统论证了“没有面包的生活“,也就是不食五谷, 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式,是人类最适合的生活方式。 第 165 共 239


而 Peter Mersch 系统了归纳和分析了“断食“和“辟谷“背后潜在的新陈 代谢机制,明确的指出“辟谷“后身体内启动了酮解能力(ketolysis)后 的新陈代谢才是净化,排毒的真正原因。 也就是说,西方的医生,学者们,2000 多年后用科学实验的方式,证 明了中国道家们当时通过慧眼观察到的现象而得出的不食五谷的结论, 完完全全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eter Mersch, Wie Übergewicht entsteht ... und wie man es wieder los wird. 2012 , 79-83 页

2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7.2 „断食“的实践 在西方,“断食“ 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 „断食“英文的单词是 fast。如 果一个人被问到, 你能“断食“吧? 大部分的人一般会说, 哪里啊, 肯定不行啊。 不吃饭哪行啊。 但实际上你每天都在“断食“,起码是 间断性的“断食“。只不过是不知道罢了。 在英国,早饭称之为 breakfast1。 而 fast 就是英文中的“断食“。“断食 “也是百分之百的“辟谷“,或是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也就是“断食的 辟谷“。 而早上吃早餐,重新进食时,就是将“断食”这个过程中断(break) 掉,所以早饭就是 breakfast(“断食“过程的中断)。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 每人每天都在“断食“,实践“断食的辟谷“。不过是时间长 短而以。

第 166 共 239


如果晚上是 19:00 完成晚餐,而早上是 07:00 吃早饭, 就意味着已 经“断食“12 小时了。 当然,不用餐,也不会有五谷的摄入,也就是“断 食的辟谷“12 小时了。 佛家的“过午不食”就是 “断食的辟谷“ 约 16 小时。 而“一日一食” 就是 “断食的辟谷“约 24 小时。 在德国有专门的医院和医生举办和组织“断食“。一般来说是一个星期。 也有的长达两个星期和四个星期 2。 “断食的辟谷“如果长达 12 小时,或是更长,真正做起来,并不是一件 很容易的事情。 如何实践“断食的辟谷“,实际上是有些诀窍的。自己只是偶然得知。 记得十几年前有一次去南美出差。出差在路上,工作之余,晚上大家 一般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天南海北的聊天。 一位奥地利的同事说他在那年的复活节时进行了一周的“断食“,得意 洋洋地宣称自己减了 5 公斤的体重。 我当时绝对不相信,问他,这怎么可能呢?你一定会饿的要死嘛? 他 回答说不会的,你只要做灌肠(enema)就不会了。 当时觉得他说的很神奇,将信将疑的。至于灌肠(enema)的细节, 大家在饭桌上,我不好意思问,估计他也不方便说。但感觉在座的其 他同事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 但“断食“和灌肠(enema)作为一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我接触的是 第一次。 第二次接触这个概念,是在一位中国朋友家里,听到他介绍自己“断食 “(fast)减肥的经验述说。他证实了那位奥地利同事关于灌肠(enema) 是实践“断食“的诀窍的说法。

第 167 共 239


后来,通过自己的实践,我知道他们说得完全对。而且,很多关于“断 食“(fast)的书也将其作为一个“断食“成功的关键诀窍描述,但并没 有给出好的解释。 现在我尝试做一个详尽的解释。在认识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之 前,也是通过这个解释来说服自己的女儿实践“断食“的。 一般来说,身体里同时并行存在两套能量获取系统。 第一套系统是通过每天摄取的食物里获取能量。 另一套系统是从自己身体里的能量储存库里获取能量。 当摄取的食物不存在时,身体会自动的从第一套能量获取机制切换到 另一套能量获取机制,从自己的身体的能量储存库里获取 3。 从 3.6 章人体的能量储存库概况篇章,我们知道,即使在并不肥胖人 的身体上,也有一个相当可观的能量储存库。分别以脂肪,蛋白和糖 原(glycogen)的形式储存起来。 脂肪(15 公斤):

100 000 千卡

蛋白(6 公斤):

24 000 千卡

碳水化合物/肝脏内储存糖原(glycogen) (70 克) :

280 千卡

碳水化合物/肌肉内储存糖原(glycogen) (120 克):

480 千卡

血糖储存(2 克):

80 千卡

血糖的储存相比之下可以忽略不计。而储存在肌肉中的糖原(glycogen) 在无食物摄入的饥饿状态,基本无法启用。 所以,当人体没有食物摄入时,理论上身体理论上是可以从第一套能 量获取机制(即饮食的摄入)切换到另一个能量获取机制(即“食用“身 体内的库存)。 这个说法听上去,的确很简单,也很有道理的。

第 168 共 239


„断食“是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没有碳水化合物的干扰, 身体特别是 大脑是靠脂肪和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能量。 而生酮体(ketone bodies)的能量和血糖相比,极其稳定且质量高,所 以“断食“的人往往是精神极其安详并能从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就“断食“的时间,据说耶稣在沙漠里“断食“过 40 天。如果以成年人每 天的能量消耗为 2000 千卡为基准的话,40 天也不过 80 000 千卡。 还未完全达到上面所列的脂肪的 100 000 千卡的热量储存极限。 由此看来这个耶稣基督的门徒代代相传的故事可能是靠谱的。 但是任何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只要去尝试“断食“,就会饿的不行,根本 就无法坚持下去。这是啥原因呢? 分析下来,基本上有两个原因。 第一:心理因素。 如果一个人因为环境教育,认为每餐要吃饭,要吃饱,不吃饭就会饿 死,或起码会饿坏身体等等。那么,他对饥饿就会有恐惧感,是肯定 不会去尝试“断食“的。 从这个意义上,了解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机制是很重要的。这样你才知 道,你身体上是有足够的能量供给你,你是饿不死的。 所以说,理论 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是很重要的。 第二:对碳水化合物的依赖性。 因为几千年乃至一万年的农耕文明,大脑的能源唯一来源是碳水化合 物,已经让我们与生俱来的,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蜕化已久。 所以,一旦“断食“,就是百分之百的“辟谷“,是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这时大脑长期依赖的能源来源切断,身体进入一种紧张压力状态 (stress) ,继而产生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激活和促进储存糖原 (glycogen)的分解和糖异生(gluconeogenesis)的过程。先将肝脏中 的储存糖原(glycogen)一扫而空。 第 169 共 239


肝脏中的储存糖原(glycogen)只有区区 280 千卡的热量,半顿饭而 已。之后,身体通过糖异生(gluconeogenesis)将蛋白转变成碳水化 合物,供给大脑。 这时,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也会激活和促进溶脂(lipolysis)的过程加 快,肝脏会从大量的脂肪酸里产生出生酮体(ketone bodies) 。 只有在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重新启动后,大脑才可以通过肝脏 中生产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能量。 而这个过程,可长达 120 小时之说(五天五夜)。因为绝大多数的现代 人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极度萎缩,重新启动时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尝试过“断食“的人,报告在第三天,第四天时是“断 食“最困难的时候的缘故。而这之后,许多人报告感觉是有无穷无尽的 精力和安详的神态。 所以,“断食“开始的时候,对人体的挑战,和不“断食“的“辟谷“是相 似的。 当然,最大的挑战还是饥饿感。 这种对碳水化合物的依赖性,和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性是有可比性的。 除了饥饿外,还可能伴随着其他症状如:恶心,头晕,乏力,整体体 能下降等症状。 但是,对“断食“的实践者来说,“饿得要死“的感觉的确是最难承受的。 这就回到了前面所述的关键诀窍:灌肠(enema)。 在第 4 章碳水化合物和荷尔蒙激素系统的篇章里,我们也了解到植物 神经系统是相对独立的,而且直接影响到身体所有的重要过程。 也就是说,人即使去有意识的想做某种事情,大脑也无法控制身体的 一切。 这点也充分体现在身体内获取能量机制切换的启动过程上。 在我们有意识“断食“时,我们很愿意用大脑指挥身体马上执行身体内 获取能量机制的切换。 让身体能量,从外部食物的摄入获取机制,切 第 170 共 239


换到从身体内能量的储存库获取的机制,特别是从身体的脂肪去获取 能量。 但是,身体有它自己的植物神经调控系统,它不会马上执行,也有它 自己的道理。 一种办法,就是坚持饿下去,忍受着上面描述的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 带来的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反应。或长或短,身体的植物神经意识到切 换的必要,启动获取能量机制的切换。 但是,这个过程可能非常痛苦。 另一个方法,是基于如下的道理。 在“断食“之前,摄入的食物经过肠胃吸收后,其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 最终输送到直肠以粪便形式等待排出体外。 一般来说,直肠满的时候,对大脑的生理反馈是又要进食了,因为上 次的进食基本完成了任务,身体已经将其消化和吸收。 大家可能也知道,即使有正常的排便,还是有部分残留在直肠里。 “断食“后,大肠里“断食“之前还未完全消化的食物,会继续消化,未 消化的残渣部分会继续输送到直肠。但是,因为量较少,可能无法排 出。 只要直肠里还有即使量较少的残留粪便,直肠对大脑的反馈信息就是 又要进食。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的期待是有新的食物摄入。如果这个期待得不到 满足,身体内的紧张压力情况会加剧。 但是,如果采用灌肠(enema) ,比如说将约为一升的清水用专门的灌 洗器(Irrigator)导入肛门,憋上 5-10 分钟不等后,再上厕所,将直 肠中的遗便导出,直肠就会相对的干净。 这时直肠向大脑反馈的信号就是身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食物的摄入了, 因为直肠基本是干净的。 第 171 共 239


所以,灌肠(enema)会人工的借助植物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加快 身体内部获取能量机制的切换,从身体本身的能量储存库摄取能量。 因而,对实践“断食“的人来说,每天进行一次灌肠(enema) ,很大程 度上会减少普通的饥饿感,甚至可以暂时消除。 另外,大家要区分两个不同的状态:一个是真正的饥饿,其症状是极 其的难受和对食物的渴望。另一个是肚子空,但是并不饿。 “断食“的过程,感觉在第三天,第四天后,应该是第二种。 吃饭时大家喜欢讲究美食的色香味美,同时也说明了美食的外形,气 味和味道对人的食欲的诱惑力。所以“断食“时,也要注意环境的影响。 „断食“在第三天,第四天后启动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后,尽管 肠胃是空的,但不会有以往因为低血糖(hypoglycemia)症状引起的 那种特别的饥饿感。 反而,因为生酮体(ketone bodies)可以提供最好的能量,人的身体和精 神反而会进入一种安详的状态。 这时,如果有外界的影响,比如说看到别人吃食物的时候,特别是也 是自己喜爱的食物,是不容易继续坚持“断食“的。 这大概也是从前修炼的人要远离尘世,到深山老林的原因之一吧。 如前所述,德国有不少专门的医院和医生举办和组织“断食“的学习班, 给很多的病人在“断食“期间,改善了身体状况,甚至治好了疾病,所 以有较多的医生撰写了不少关于“断食“的书籍。 这些关于“断食“的书籍,基本上有如下两个观点。 第一:“断食“期间,是一个排毒和净化期间。 身体和灵魂将身体里郁积的毒素尽力排出。所以会出现“断食“后头几 天身体极端难受的经历。推崇“断食“的医生认为,这都是排毒的表象。 这个期间,多喝水和采用灌肠(enema)会帮助身体促进排毒。 第 172 共 239


第二:因为排毒成功,所以许多疾病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或是治愈。 而这点也体现在“断食“第三天,第四天后大部分“断食“的实践者明显 感觉良好上。 另外,因为信教的背景,有些医生将“断食“升华到净化灵魂等宗教层 次。 „断食“期间,因为也要规避食物色香味美环境的诱惑,所以一般实践 “断食“的人是在独处的状态中。这种状态有助于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 考,以及自己行为和思想的重新审视。 就这点来说,将“断食“升华到灵魂的净化也是不无道理的。只不过其 基础实际上是生理的原因,而有些医生或是宗教将“断食“,灌肠等手 段和宗教关联在一起,可能有点牵强。 但是,现在看来,“断食“期间出现不适的症状,实际上并不完全是所 谓的排毒现象,而很可能是身体还未重新启动与生俱来的大脑酮解能 力(ketolysis)之前的一些个生理现象。这也是人在摆脱碳水化合物的 依赖,适应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个“戒毒“现象:恶 心,头晕,乏力等。 „断食“是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断食“所带来的好处如各种疾病的 改善和治愈,实际上是因为身体没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进入了酮症 状态(ketosis)后而带来的净化,排毒,修复肌体的功能而导致的。 身体进入酮症状态(ketosis)后产生大量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促 进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机制。 CMA 机制能够将非功能性和受损细胞的蛋白质,从细胞核除去 4。也 就是净化,排毒。 CMA 的机制可以这样理解: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限制的前提下,或是 整体热量摄入限制下,身体会将所谓的垃圾蛋白质 (junk protein) 分解 然后作为能量吃掉(自噬) ,从而达到净化,排毒的作用。

第 173 共 239


大家可能都知道,生命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 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简单的可以说,生命就是蛋白或没有蛋白就 没有生命。许多的病毒,细菌平时就是以这种垃圾蛋白质 (junk protein) 的低级形式,和健康的肌体并存在身体这个微型宇宙里。在身体每天 摄入足够的能量,特别是在碳水化合物的形式下,这些以这种垃圾蛋 白质 (junk protein)的低级形式存活的病毒和细菌,有足够的能量来源, 不仅可以这样寄生的存活,而且会活的很好,甚至会蓬勃发展。当然, 它们的蓬勃发展结果,就是身体的感受不适以及生病。 简言之,“断食“所宣称的身体益处,归根结蒂是基于碳水化合物摄入 的限制。而不是来自“断食“的所谓排毒现象。 许多实践“断食“的人,从自身的经验了解并认可“断食“对身体健康带 来的益处。 因为各种介绍“断食“书籍的误导,他们以为这个益处来自于所谓的排 毒效果,并不知道这个益处是基于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限制。 这样就容易犯一个错误:在“断食“收到了正向的效果之后,如体重的 减轻,疾病状况的改善,甚至治愈,他们可能又回到了“断食“之前的, 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健康“饮食。 这样一来,即使实践“断食“的人,也会有溜溜球(Jojo)效应。 减肥的人体重减下来又上去。疾病状况改善了人,病情又加重等。 这个误区在相关介绍“断食“的书籍里,可以找到一些个例子。如“断食 “期间采用蜂蜜放在茶里等 5,和“断食“后进食用大量的水果,蔬菜以 及粮食(五谷)的推荐 6 来看,这些医生对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新 陈代谢的认知还是不够的。 显然,他们并不知道“断食“所带来对身体健康的益处,是来自於“断食 “期间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限制,而不是来自於身体获取能量机制切换期 间的所谓排毒现象。

第 174 共 239


从一些个长寿地区的人来看,即使是食用碳水化合物的粮食, 如果能 够保持间断式“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 , 也会带来净化,排毒,延 年益寿的好处。 如 Hunza 的山沟的人群, 据说在春天来临前, 因为没有足够的库存 粮食, 他们进行长达几个月的“断食“。但是,并没有负面影响其精神 情绪,而且他们这个群体著名的长寿 7。 这个长寿的秘诀,现在看来是基于饥饿新陈代谢时启动的酮症状态 (ketosis)而带来的净化和排毒而导致的肌体重新修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r. MED. HELMUT LÜTZNER: Wie neugeboren durch Fasten,9-10 页

2

Dr. Ruediger Dahlke: Das große Buch vom Fasten. 257 页。

3 4

同 1,10-11 页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382-383 页

5

同 2, 169-170 页

6

同 2, 287-288 页

7

http://heilfastenkur.de/42-Hunger-beim-Fasten-Was-kann-ich-gegen-denkleinen-Hunger-tun.htm

7.3 „辟谷“: 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如前章所述,“断食“所宣称的身体益处,归根结蒂是基于碳水化合物 摄入的限制。 因为“断食“是“断食的辟谷“,和“不断食的辟谷“的共同点是规避,不 食五谷,避免或是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第 175 共 239


这其中,包括我们所指的五谷杂粮,高糖分的水果,干果,甚至是过 多的坚果。当然也包括规避任何的糖果,所谓的软饮料(soft drinks) , 甜美的蛋糕等。 本章想再次说明“辟谷“和“断食“的区别,并说明为何推荐将“辟谷“作 为一个长期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断食的辟谷“,和“不断食的辟谷“规避或是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后, 让身体进入酮症状态(ketosis)后, 从而达到净化,排毒和延年益寿 的目的。 但是,实践“断食“,或是“断食的辟谷“的生活方式,不可能长久。 除非是修炼成吸取天地之灵气的功夫,不然长此以往,实践“断食“, 估计大多数是以死亡(饿死)而告终。 因为体内能量的库存终究有一天会用完。 相比之下,实践“不断食的辟谷“,是可以长且久矣。 它的膳食结构比如可以是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结构:摄入相当 多的动物或是植物脂肪,适量的蛋白和极少量的碳水化合物。 长此以往,能量的来源可以保障,而且身体进入酮症状态(ketosis) 后, 可以长期保持。 进而可以长期的保持身体净化,排毒和修复肌 体的功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听上去,大家觉得这个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并不如此。诚然,它比“断 食“或是“断食的辟谷“要容易一些,毕竟是可以吃东西的。 但是,因为在“不断食的辟谷“的实践中,身体特别是大脑在尝试着切 换能量获取的机制,在大脑没有重新启动酮解能力(ketolysis)之前, 身体仍然会有一系列的不适应症状。 其原因是,大多数的人因为长期食用碳水化合物, 其身体,特别是大 脑只能通过一种,也是主媒体所宣称的唯一的一种机制来获取能量, 即从血糖里获取能量。 第 176 共 239


长此以往,大脑对血糖的依赖性极大。这个依赖性,不亚于任何一个 长期食用毒品后对毒品的依赖性。 所以,即使去实践“不断食的辟谷“而不是“断食的辟谷“,也会出现“戒 毒”时的一些个症状。如恶心,头晕,乏力,整体体能下降等症状。 在“断食的辟谷“和“不断食的辟谷“实践期间,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 饮用足够的净水(每天约 2 升) 。 - 呼吸新鲜空气。 - 正常的体力活动。 - 正常的排便。这个在“辟谷“的初期和“断食“时会比较困难。所以“断 食“和“辟谷“的医生和专家推荐灌肠(enema)来解决这个问题 1 2 3。 如前所述,新鲜的空气和净水是身体最大的两样营养素,必不可缺。 可谓是“吸风饮露” 。 但是,正常的体力活动也非常重要。 „断食“或是“辟谷“,身体在需要时,会启动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将体内的蛋白质转换成血糖。 如果肢体不活动,身体就误认为肌肉没 有用处, 就会促进这个糖异生(gluconeogenesis)的过程,使得“断食 “或是“辟谷“的实践者,在消化脂肪的同时,过份的消化了体内蛋白。 而正常的排便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排便不正常,遗便的毒素 会在体内造成自动中毒(auto intoxication) 。 很多疾病,特别是直肠相关的病,都是这样产生的。所以,如果“断食 “和“辟谷“期间, 排便不正常,特别是初期,可以采用专家医生的推 荐,用灌肠(enema)来解决这个问题。 也有采用饮用芒硝盐(Glauber's salt)水来清洗大肠 4 5 的。我所知道 的一个朋友的女儿, 每年圣诞前后“断食“一周,采用的是芒硝清肠方 式来辅助“断食“,但有拉稀的现象。 在我看来,这实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第 177 共 239


因为灌肠(enema)方式来清肠,是很方便而且保护肠胃的一种方式。 肠胃比较敏感的人来说,最好是采用灌肠(enema)的方法。 除了听 上去觉得比较恐怖之外,灌肠(enema)的使用实际上极其简单方便, 是最好的一种清肠的方式。 另外,对灌肠(enema)的恐怖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实话说,人们对 灌肠(enema)不应该有任何的恐怖,倒是应该对没有灌肠(enema) 而造成的直肠中遗便毒素产生的各种疾病,包括直肠癌感到恐怖。 大家知道的宋庆龄 6,宋美龄 7 身前日常生活中都采用灌肠(enema)。 这是她们抗衰老,排毒养颜的处方之一。而且宋美龄活到 106 岁。 灌肠(enema)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应该是她们姐妹在美国留学时认 识并接受的 8。 从这点上来说, 宋家姐妹不仅是近代中国女性主义先驱,也是中国女 性在养生长寿实践上的先驱。 „断食“的净化,排毒和延年益寿的正向效应,实际上是基于“辟谷“, 即避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而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大量的 脂肪酸和适量蛋白质。 和“断食“相比,“辟谷“不仅不会耗尽自己的能源库,而且可以根据情 况进行食物的摄入或是间断式“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而不对身体 的健康,以及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能量供给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 换言之,因为“辟谷“,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所以身体始终 处在一种酮症状态(ketosis) ,包括大脑在内的主要器官获取能量的来 源一直主要是脂肪酸和生酮体(ketone bodies) 。 如果有生酮食物(ketogenic diet)摄入, 那么身体就燃烧摄入的脂肪和蛋 白,大脑就采用生酮体(ketone bodies)为主要的能量燃料。 如果没有生酮食物(ketogenic diet)的摄入,如出差在路上,或是因为各 种会务,没有时间吃饭,那么身体可以在任何时候切换成从自己内部 第 178 共 239


获取能量的机制,燃烧自己身体上储存的脂肪和其分解出的生酮体 (ketone bodies)。 等到有时间,有条件时再吃适合自己的生酮食物(ketogenic diet)。 这 时候,有充裕的时间,没有工作压力,摄入的食物也比较容易吸收消 化,达到了进食的目的。 实际上,在没有时间,紧张压力下的勉强进食,吸收消化一般不会太 好,不仅不能获取应得的能量,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很可能肠胃堵塞 难受,精神困乏。还不如不吃。 也就是说,重新拥有了大脑本来就与生俱来的酮解能力(ketolysis)后, 就可以像我们远古的祖先一样,适合各种不同的恶劣环境,在没有食 物的摄入情况下,能够继续保持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所需要的体能,而 不会因为一顿饭或是几顿饭没吃而造成身体精神紧张压力的状态,继 而影响到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换句话来说,我们的身体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壮的多。我们是可以暴饮 暴食的。 但不是暴饮暴食碳水化合物,而是足够的脂肪和适量的蛋白。 那样的话,我们也完全可以做到, “人是铁,生酮膳食为钢,三餐五餐, 三日五日不吃也无妨”, 而不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r. MED. HELMUT LÜTZNER:Wie neugeboren durch Fasten. 46 -47 页

2

Dr. Ruediger Dahlke: Das große Buch vom Fasten, 156-162 页, 193 页

3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85-86 页

4

同 1,41 页

5

同 2,154-155 页

6

http://tieba.baidu.com/p/952002868

7

http://bbs.tiexue.net/post_6882362_1.html 第 179 共 239


8

http://www.1688best.com/tw/forum/forum029.html

第 180 共 239


8

眼见为实? 眼见为实?

Seeing is believing。或是眼见为实。 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如前几章所述, 现代文明人因为食用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从而失去了 身体里与生俱来的,特别是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 而人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极度依赖性,是现代文明病的各种原因中,恐 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所谓身体好的,一般来说,是身体比较适应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 所谓身体不太好的,一般来说,是身体不太适应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 构。 从第 4 章碳水化合物和荷尔蒙激素系统中我们知道,低血糖 (hypoglycemia)症状是引起身体很多不适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个状 态,又是和现代人过于依赖食物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身体各个器 官,特别是大脑的能量来源,继而失去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有 关 1。 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综合征(carbohydrate intolerance),碳水化合物成 瘾 (carbohydrate Addiction),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高胰岛 素血症(hyperinsulinism) ,高血糖(hyperglycemia)等其实都是描述 这个共同病理状态的不同时候反应的不同名称而已。 这个年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可以测出身 体中各种各样的指标,但是经常无法给出整体的诠释。

第 181 共 239


即使是验血,就可以测出几十个指标的值来。所以,一般人认为,医 院的检测结果,就是自己身体是否健康的“证明“。而且认为这就是“眼 见为实“。 这可能是最大的误区之一。 拿无线通讯技术中的基站做个比较,大家可能就比较清楚了。基站相 关的参数指标,高达三至五千之多。而人的身体复杂的程度,远远超 过任何的机器! 区区几十个指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说明不了任何的 问题。 这也是许多人明显的感觉身体不好,感觉生病了,去医院做体检,验 血,验大小便,做 B 超,做 CT 等等检查项,最后给出的结果常常是 一切正常的缘故。如患皮肤病,花粉病,口腔病(牙周炎或是蛀牙), 偏头疼,神经疼,甚至肠胃病等病的人,去医院体检时,花了不少时 间,精力和钱。其结果大都会不了了之。 只有在身体的疾病,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才会导致某些指标严重的 偏差,这时对症疗法的西医的检测结果才会有一定的显示。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对症疗法的西医的检测结果,看上去是 “眼见为 实“, 实际上不仅没有任何的预防意义,而且在疾病刚刚产生初期时, 也没有任何治疗的意义。 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容易误导:相关的病人,不仅不会反思,是否是 自己的生活方式(如饮食的摄入,饮食的结构)造成这个病状,而且 会认为自己的身体一切正常,会继续保持这个生活方式,直到小病发 展到不可收拾的大病,导致体检检测的指标出现严重偏差为止。 自然疗法师 Günter Brück 通过聚焦在他病人的肠胃系统的治疗上,取 得了很好的效果。他的病人里,即使感到身体的不适,明显生病了, 但对症疗法的西医,在多达 70%的情况下,无法找到病因 2。也就是 说,这些个看上去极其现代化的诊断手段,在疾病的预防和初期治疗 方面,意义并没有媒体的渲染那么大。 第 182 共 239


现代人失去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继而产生的慢性碳水化合物 耐受不良综合征(carbohydrate intolerance),理论上对症疗法的西医也 可以通过一个糖耐量试验(Glucose intolerance test)测试出来。 这个测试,是让测试者空腹摄入 50 克的葡萄糖,在长达 6 小时的时间 段里,测试其血糖水平。 一般来说,患有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综合征(carbohydrate intolerance) , 或是低血糖(hypoglycemia) ,碳水化合物成瘾 (carbohydrate Addiction),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ism),高 血糖(hyperglycemia)的人,典型的反应是血糖的升高和降低。也就 是“血糖过山车”描述的现象。 而最高和最低的血糖水平 3 的比例可 能会是高达 3:1 或是 4:1。 在大脑还未重新启动其酮解能力(ketolysis)之前,血糖是大脑的唯一 能量来源。血糖水平的如此大幅度的上下浮动,就会造成大脑能量供 给的极其不稳定。 长此以往,一天起码三次的“血糖过山车”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是显 而易见的。就象一个电子产品一样,如录像机,一般供电电压是 220V AC。 如果这个电压的幅度经常在 110V AC 和 400V AC 之前浮动, 时间长了,这台录像机非坏不可。而人的大脑远比一台录像机复杂, 而身体不适应血糖或是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的群体,每天都如此的 这样虐待自己最重要的器官大脑而浑然不知。 糖耐量试验(Glucose intolerance test)结果只能部分的说明问题。因 为人体新陈代谢的机制非常复杂。 因为大脑的能量供给极为重要,所以在身体乘坐“血糖过山车”,血糖 水平往下跑的时候, 会触发身体中控制荷尔蒙激素系统和植物神经系 统的下丘脑(hypothalamus)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释放大量的紧张 压力荷尔蒙激素,提高血糖的水平。

第 183 共 239


如果这种紧张压力荷尔蒙激素介入的机制是长期性的,就可能导致糖 耐量试验(Glucose intolerance test)指标被这些因素掩蔽起来,得出 一切都正常的结论。 这个道理,有点像第 5 章碳水化合物和体内的酸碱性篇章中,关于体 内酸碱平衡状况的检测描述一样。除了极其显著的酸性中毒外,一般 来说,从测试尿液的酸碱程度等方式,是无法确定一个人的身体是否 过酸。而只能从身体启动酸碱平衡的机制来平衡体内酸碱水平时导致 的的一些病理症状来判断某人身体是否过酸。 对患有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综合征(carbohydrate intolerance)的人来 说,糖耐量试验(Glucose intolerance test)指标只能在非常明显的情 况下有一定的说服力。 而对一般人来说,即使患有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综合征(carbohydrate intolerance) ,特别是患有慢性的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综合征 (carbohydrate intolerance)的人,可能糖耐量试验(Glucose intolerance test)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因为即使测试的指标显示正常,很可能 是各种紧张荷尔蒙激素介入而造成的。 也就是说,大多数患有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综合征(carbohydrate intolerance)的人,一般来说,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即使 去医院找医生做糖耐量试验(Glucose intolerance test) ,测出的各项指 标正常,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要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综合征(carbohydrate intolerance) , 只能通过观察自己身体的一些症状来判断。 如饭后 2-3 小时后比较强烈的饥饿感,普遍对甜食的渴望,情绪的波 动等,都是一些相关的症状。 和糖耐量试验(Glucose intolerance test)相比,Peter Mersch 认为通过 回答调查卷的方式 4,更能切实的评估相关的人是否患有碳水化合物耐 受不良综合征(carbohydrate intolerance) 。 第 184 共 239


要摆脱现代文明病的桎梏,必须重新启动现代人失去大脑的酮解能力 (ketolysis),而这个前提,就是不食五谷而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 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身体或早或迟,会进入酮症状态 (ketosis) 。 这是启动大脑的酮解能力(ketolysis)的必要条件。 而这个是可以测量的。因为这是一个分水岭,所以身体是否处于这个 状态,是比较重要的。 碳水化合物的美食,其诱惑力是极大的。即使是食用生酮膳食 (ketogenic diet)的人,不小心贪嘴,多吃一些糖果,多吃一块蛋糕, 就足以将体内的酮症状态(ketosis)逆转。 再不注意,就又回到了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上,而因此又引 申出各种文明疾病的重新产生。 美国的一个医生 Dr. Stephen Phinney, 实践和研究了生酮膳食 (ketogenic diet) 30 多年。他引入了一个概念,称之为营养酮症 5 (nutrient ketosis)。并认为这种状态是人体的最佳健康状态,但是就像 一个人站在一个巅峰一样,不好站稳,容易失去平衡而滑下去。 他们认为,进入营养酮症(nutrient ketosis) ,即使是采用生酮膳食 (ketogenic diet) ,碳水化合物的限量和所需时间也是因人而异,需要 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协助相关的人,尽快的进入。即使碳水化合物的限 量合适,一般来说,也需要长达几周的时间。 他们推荐两种测量方法 6: 一种直接从血液里测量其状态。但是,这种测量方式一方面涉及到抽 血,另一方面也比较昂贵。每次测试血液生酮体(ketone bodies)的试 纸,便宜的每张也要 2-3 美元。

第 185 共 239


另一种方法,据说是直接从口中呼出的气体直接测量。但这种仪器据 说还在开发的过程中,比较成熟的产品市场上还没有。 Dr. Stephen Phinney 认为用生酮棒(keto sticks)测试小便中的生酮体 (ketone bodies)不准确。 因为肝脏产生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有 同等的乙酰乙酸酯(acetoacetate)和β-羟基丁酸(beta-hydroxybutyrate) 组成,而生酮棒(keto sticks)只能测出乙酰乙酸酯(acetoacetate)的 值,而测不出β-羟基丁酸(beta-hydroxybutyrate)的值。而β-羟基丁 酸(beta-hydroxybutyrate)是供给大脑的能量来源。 另外,长时间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乙酰乙酸酯(acetoacetate) 在肌肉中又会转变成β-羟基丁酸(beta-hydroxybutyrate)。 就我来说,如果 Dr. Stephen Phinney 描述和推荐的测试营养酮症 (nutrient ketosis)的方法,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当然也会去尝试一 下。 但目前来说,对我来说最简单测量身体的酮症状态(ketosis)的方法 莫过于采用生酮棒(keto sticks)测试小便了。 生酮棒(keto sticks)价格比较合理合适,测量也简单。对我最重要的 意义,在于通过生酮棒(keto sticks)的测量值来调控自己的膳食结构。 不食五谷的新陈代谢和“断食“的新陈代谢基本相似,或迟或早,身体 都会进入酮症状态(ketosis) 。一般来说,可长达 120 小时,或是 5 个 昼夜。见 3.4.1 章饥饿新陈代谢。 当初帮助女儿减肥时,采用的不是“断食“,而是食用生酮膳食 (ketogenic diet) ,或是“不断食的辟谷“。她在三天之内就进入了这种酮 症状态(ketosis),除了头晕之外,没有值得一提的特别不良症状。平 行的时间段里,我自己在三天内也完成了这个过程,没有值得一提的 特别不良症状,只是头两天早晨排便时觉得有些滑肠,感觉近于拉稀。 而之所以拉稀,是因为之前身体的新陈代谢基于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相对来说,对脂肪的吸收和消化的能力比较弱,所以脂肪从大肠排出, 造成滑肠或是拉稀的症状。 第 186 共 239


我的解释是,小孩年轻(当时十七岁),对碳水化合物还未形成过度的 依赖性,所以比较容易。 而我自己,因为在近三年的素食中,实际上已经逐渐避开食物中传统 的五谷杂粮,是以部分的坚果,干果和水果替代。尽管糖分较高的干 果,如蜜枣和干无花果还是含有相当成份的碳水化合物,但是和一般 的大量食用五谷杂粮的饮食群体相比,可能我身体里对碳水化合物的 依赖,在这三年里已经在逐渐减少。 另外,在自然疗法师的诊所也做过清理肠胃的理疗,如结肠水疗(Colon Hydrotherapy)和偶尔模仿历史上道家们的一天或是两天的“断食“或是 佛家的“一日一食“或是“过午不食“,估计也将我体内的新陈代谢机制, 不知不觉地推向启动大脑酮解能力(ketolysis)的边缘。所以,三天之 内,没有出现特别的不良症状就进入酮症状态(ketosis) 。 这里再强调一下:进入了酮症状态(ketosis) ,只不过是启动大脑酮解 能力(ketolysis)的必要条件,在身体内提供足够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 ,让其越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而大脑中产生了 足够的酶,才是充分条件。只有在这种酶的协助下,生酮体(ketone bodies)才能转变成能量。 完成了这个必要条件,大脑或迟或早会产生相关的酶,完成酮解能力 (ketolysis)的启动。 另外一种检测自己体内是否已经启动了大脑足够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是,任何时间开始间断式“断食“一天或是多天,看看是否会造成身体 的不适或是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是毫无影响,那么你就已经启动了大脑足够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 这,也算是一个眼见为实的佐证。 自己的亲身经验是,如果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处在酮症状态(ketosis), 如果需要,或是不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的不吃早饭,午饭和晚饭而不 会丝毫影响生活和工作。 第 187 共 239


这点在和同事们一起去客户洽谈业务,谈判需要延长,误过午饭时间 段时最明显:所有其他的同事,多多少少都会感觉到饥饿而不适,而 我自己感觉的的确确是若无其事,无所谓会议还要进行多长时间。 血糖水平和胰岛素(insulin)的测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恐怕是比胆固醇更为重要的指标。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从他行医的经验里得出,食用完美膳 食(Optimal Diet)的人群,血糖水平往往比正常人稍高 7,在 110-140mg/dl。 这时,往往其他医生会警告这些人群会得糖尿病。而 JAN KWASNIEWSKI 认为却不是这种情况。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血糖水平的平稳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的稳 定。采用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 ,这点是可以保障的。 至于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人群里的一些测量指标,医学界 实际上从来就没有可以观察的群体,而 JAN KWASNIEWSKI 是绝少 的个例。很可能他的观察是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200 页

2

Günter Brück: Die teuerste Straße der Welt. VTA-Verlag, Wegberg 1992. 38 页

3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60-61 页

4

同 1, 411-414 页

5

Jeff S. Volek, PhD, RD, Stephen D. Phinney, MD, PhD: The Art and Science of Low Carbohydrate Living: An Expert Guide to Making the Life-Saving Benefits of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Sustainable and Enjoyable. 4-5 页

6

同 5,164-165 页 第 188 共 239


7

JAN KWASNIEWSKI: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115 页

第 189 共 239


9

准生酮膳 ) 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

全球范围内,因为碳水化合物成为食物的主要成份, 所以肥胖症正在 成为一个灾难。 几十年来相继出现了诸多的减肥膳食(diet) , 但真 正能够减肥, 而没有饥饿感的减肥膳食(diet),唯一的一个行之有效 的膳食,就是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或是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 膳食 HFLC(High Fat Low Carb)。 只有这样,才可能重新启动大脑与生俱来的酮解能力(ketolysis),或 起码是多多少少的部分启动,这样才能在摄入的食物热量不够时,身 体去燃烧体内储存的脂肪,继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做到了这一点,减肥可能就象儿戏一样。而且不需要饿肚子。 而美国的 Atkins diet,奥地利的 Lutz diet,还有 Paleo Diet,South-Beach diet,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的 optimal diet 就是属这一类 1。 当然了,中国古代道家的不食五谷的膳食也是属于这一类。 这些对减肥行之有效,并对减少和治愈其他疾病的膳食方式,或多或 少是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其结构是高脂肪,适量蛋白和低量的 碳水化合物。但是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成份,又各不一样。共同点是 较低的碳水化合物,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限制。而碳水化合物的 限制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基本上以“低“为准。 我觉得将其称之为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比较准确。如果 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饮食结构向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靠齐,可能会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带来不可预料的 正向效果。防范治疗各种现代文明慢性疾病,特别是三大杀手: 心血 管病,糖尿病和癌症。 第 190 共 239


农耕文明极其优厚的民族群体如中国人,要避免五谷杂粮,的确是很 困难。尽管从历史文化来说,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尽力推崇。但是在 民间,估计是有听说,说得少,做的就更少。更无人将其作为一个长 期的生活方式来实践。 如果实在无法进行生酮食物养生,而主食是五谷,对退休后和平时工 作强度不高的群体,可以考虑过午不食或是一日一食来减低血糖 (hypoglycemia)对身体的压力。 换句话来说, 每天做一次或两次的 “血糖过山车“,对整个身体,和各个器官的压力,要比每日三餐要少 1/3 或是 2/3. 据我观察,有些西方的同事和中国的同事,已经在下意识的实践这种 过午不食的生活方式,也并没有影响工作和体能的状况,而且感觉良 好。 对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群体来说,过午不食是很重要的。起码可以将 肝脏里储存的糖原(glycogen)每天耗尽,不让它在身体其他地方泛 滥。 如果每天能够过午不食,或是一日一食,腹部基本就是空的或是不饱 的。这种生活方式,比较接近道家推崇的“若要不老,腹中不饱,若 要不死,肠内无屎”的状态,只要适应习惯了,对身体的健康是有百 益而无一害的。 或是食用三餐,但是每餐要适量。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血糖指数 (glycemic index)尽量要低一些。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多放动物油来 炒菜做饭。 如前所述,蔬菜和水果在我们膳食结构中的地位和意义,并没有主媒 体的宣传那样如此重要,如需要摄入大量的维生素等等。 其实,所谓维生素的意义,已经在其名字里表达出来,即“维“,也就 是“微“小或少的意思。英文的别称是 micro nutrients,其重点在 micro, 即“微“。 第 191 共 239


现代营养学极力推荐大家多使用含有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甚至是无机 维生素的保健品,根因是食用大量碳水化合物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和矿 物质来协助完成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新陈代谢。 如果食用(quasi ketogenic diet) ,蔬菜的意义不在摄入多的维生素和矿 物质,还是作为“载体“摄入大量的脂肪。 我的推荐如下: • 如果说不吃奶奶,爷爷没见过的食品,当下就没啥可吃的了。这个 年头,商店里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是经过工业加工过的。但这也有好 处,一般来说,包装上印有营养素表格。食物 100 克所含的蛋白, 碳水化合物,蛋白以及脂肪都会在食物的包装上营养素表格以多少 克或是百分比给出。由此可以看出里面三大主要营养素,蛋白,脂 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这样,在食用工业食品时,做相应的选择, 尽量规避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的食品。如果大家稍加注意,就会发 现,绝大多数的工业食品,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较多。饼干之类的 食品,一般来说,50%以上的全是碳水化合物。 • 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吃任何的药,包括中药。是药三分毒。 现代医药的使用,在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毒。身体又必须想尽办法将 其清除。即使出于某种原因,如高血压等病已经开始用药的群体, 也可以在尝试辟五谷杂粮的过程逐步升级时,和医生商量将药的剂 量慢慢降下来。在这本书里面辟五谷杂粮的概念,是规避食物中任 何产生大量血糖的食物,特别是淀粉。 当然包括花花绿绿的软饮 料,可口可乐等。也包括各种类型的糖果,饼干,蛋糕。甚至是过 甜的水果,干果和过量的坚果。 • „辟谷“时,根据年龄,身体健康的状态,可以逐渐的尝试,而不要 企图一步到位。 因为中国的农耕文明比西方(北欧)早了将近五 千年,和埃及的农耕文明历史相近,所以国人体内大脑的酮解能力 (ketolysis)重新启动,比欧美人可能更加困难。毕竟一万年的农耕 文明,也就是 500 代,引入的饮食结构带来的人体基因结构的变化 这个既成事实,要“逆转“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完成的。 第 192 共 239


• 开始,尝试将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限制在 150 克左右。 这个建 议,是鉴于 3.4 章大脑的新陈代谢篇章中介绍过,在只通过血糖获 取能量时,大脑每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约 150 克的这个事实。(也 有文献说是 130 克) 。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限制在 150 克左右, 就会促进身体其他的器官比较充分的新陈代谢脂肪和蛋白获取能 量。 • 继而减到 100 克。在这个时候,大脑的所需碳水化合物不足,只有 依靠两种方式获取能量。一个是通过糖异生(gluconeogenesis)将 蛋白转换成血糖,这个过程比较艰巨。另一个是通过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能量,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过渡,在大脑里产生相应 的酶才可以完成。 • 继而减到 70 克。 • 继而减到 50 克。 • 继而减到 40 克左右或更少。 • 每天摄入的少量碳水化合物,可以将馒头切成薄片,在动物脂肪如 猪油或是黄油里炸,其目的是将脂肪尽量全部吸收。或是食用少量 的水果。如每天食用一根香蕉或是一个苹果。 • 在“辟谷“时,可以用生酮棒(keto sticks)测试自己的身体是否进入 了酮症状态(ketosis) 。 因为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量减少,所以必须增加其他的主要营养素 (Macro Nutrients)。 剩下的选择只有蛋白(肉和蛋)和脂肪(如猪油等) 。 从营养价值来说,所有单一的食品中鸡蛋的蛋白质质量最高。 鸡蛋的生物价值是 100%。这意味着,同等量的鸡蛋中的蛋白质,可 以构建同等量的人体内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上,鸡蛋可以说是领先其 他食品。 鸡蛋还提供身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这些氨基酸的比例和人体内的蛋 白质比例相似。 第 193 共 239


最优质的蛋白,钙,磷,镁,钾,钠,铝,铁,铜,锰,锌,碘和氟 等使鸡蛋成为有史以来最有营养的食品之一。这些独特的成分,包括 了所有的维生素,如维生素 A,B,β-胡萝卜素,D,E 和 K,以及所 有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 鸡蛋有“维生素炸弹”蛋的别称。鸡蛋可以成为每天蛋白摄入的一个 主要来源。 如前面多次阐述,因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的原因,过量的蛋 白最后也转变成血糖,所以动物蛋白的摄入也要限制。一般来说,每 人每天摄入的量在 0.5-0.8 克/体重公斤。这样就要求在食用动物食物 时,要注意多吃肥腻的肉,鸡蛋(特别是蛋黄),肝脏和猪头肉,而那 些精肉如牛排等,只是第二选择。 就脂肪作为营养素来说,历来的误区就很大。而就脂肪的质量来说, 误区也很大。两者是相关在一起的。 就脂肪来说,一般人认为,饱和的脂肪酸不健康,而不饱和的脂肪酸 健康。普遍认为,饱和的脂肪酸, 多吃容易造成血液中胆固醇升高,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我们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心血管的毛 病是因为摄入碳水化合物而导致。 因为动物脂肪如猪油,属于饱和的脂肪酸,所以大家都普遍认为动物 的脂肪酸是坏脂肪。而素油因为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大家普遍认为素 油是健康的。 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 2。脂肪酸的 结构,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结合在一起的。 大家知道,火箭的驱动是靠氢气燃烧来提供能量的。也就是说,氢原 子是最好的燃料。 而所谓的饱和脂肪酸,其结构是一个碳原子对应着两个氢原子。而不 饱和的脂肪酸,其结构是一个碳原子对应着一个氢原子。

第 194 共 239


饱和实际上是用氢原子将碳原子“饱和“起来了。而氢原子是最好的燃 料。所以,JAN KWASNIEWSKI 推荐要多食用动物脂肪,而不是菜油。 菜油不仅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健康,恰恰相反。在人体内,菜油容易 氧化。体内产生的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和氧气一起,会伤害 肌体,产生炎症 3。 和大众媒体宣传的口径恰恰相反,实际上人的身体只需要很少的不饱 和脂肪酸,而需要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即动物的脂肪。 蔬菜最好用动物脂肪如猪油来炒,油多较好。碗里剩下的油,可以用 开水冲,作为汤喝下去。 因为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中,脂肪酸的成份很大,所以其选 择也是比较重要的。基于朋友的建议,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各种脂 肪酸的情况: 饱和脂肪酸和非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中的氢原子将碳原子“饱和“起来。在室温下成固体状态, 如猪油,黄油,椰子油等。饱和脂肪酸是人体最好的能量燃料。饱和 脂肪也比较稳定,耐高温。 植物油或是菜油称为非饱和脂肪酸。其分子结构里含氢原子少,碳原 子多。在室温下成液体。这种脂肪酸的结构不适应人体,在人体内容 易氧化,促进氧化物的形成,从而导致肌体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即使 不在体内,植物油也不稳定,容易氧化。而哈喇变味就是植物油氧化 的一个明显特征。 人造黄油属于反式脂肪酸,是人造的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可能是 最差的选择。 除了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我们的身体还需要(但只需少量!)高度不饱 和脂肪酸。这些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用于细胞膜的结构成分,尤其是在 脑细胞或中枢神经系统和在血管中。人体无法自行制造。有两种不同 第 195 共 239


类型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有些称之为 Omega-3 脂肪酸,另外 Omega -6 脂肪酸。这个名字是从它们的化学结构衍生的。 我们食用的脂肪酸里的 Omega-6 和 Omega-3 脂肪酸的比例是重要的。 过多的 Omega-6 容易造成身体肌体的发炎。而 Omega-3 脂肪酸可以抑 制发炎。 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脂肪酸,在动物脂肪里都可以 获取。 如果是自然界的野生动物,它们肉体中这些脂肪酸中的 Omega-6 和 Omega -3 脂肪酸的比例甚至是理想的 1:1。 4

下面两个表格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粗略的概况 : 植物脂肪结构中 Omega-6 和 Omega-3 脂肪酸的量化比例 植物油种类

Omega-6 和 Omega-3 脂肪酸的 比例 蓟油

150:1

葵花籽油

120:1

玉米油

50:1

橄榄油

10:1

(油菜)菜籽油

2:1

动物脂肪结构中 Omega-6 和 Omega-3 脂肪酸的量化比例 动物脂肪类

Omega-6 和 Omega-3 脂肪酸的 比例

第 196 共 239


猪油*

8:1

鸡油*

20:1

鹅油*

8:1

牛油(圈养)*

11:1

牛油(牧场养)*

1:1

羊油(牧场养)*

1:1

野兽肉油

1:1

黄油

1:1 至 2:1

三文鱼(自然养) *

1:1 至 1:4

鲱鱼*

1:1 至 1:8

鲭鱼*

1:2

*: 给出的比例为参考值。实际比例与饲养的食料成份相关。 因为大家都知道 Omega-3 脂肪酸的重要性,所以可以看到不少营养推 荐里推荐大家食用深水鱼等等。有些菜油里尽管含有一定的 Omega-3 脂肪酸,但是因为其结构不稳定,其他的脂肪酸在身体内得不到好的 消化,如果有可能,就应该尽量避免。就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来说,可 以做一个小结: • 高度不饱和脂肪对身体很重要。因为含有所谓必需的脂肪酸: Omega-6 和 Omega-3。 第 197 共 239


• 但是这两种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较小。应该将这些脂肪酸的使用剂 5 量,想象成使用维生素的剂量一样 。 • 食用 Omega-6 和 Omega-3 脂肪酸时,要注意 Omega-6 和 Omega-3 脂 肪酸的比例。现代人食用的植物,菜油较多,所以 Omega-6 的含量 过高,容易造成肌体的炎症发展。 • 因为动物脂肪里在含有足够的饱和脂肪酸同时,也含有一定的 Omega-6 和 Omega-3 脂肪酸,而且 Omega-6 和 Omega-3 脂肪酸的比 例趋近于理想值(1:1) 。所以,如果可能,避免植物脂肪酸是值 得推崇的。如果一定要食用植物脂肪,橄榄油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 择。椰子脂肪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掌握了上述小结的要领,就基本没有 问题了。 在饱和脂肪的种类里,有两种值得特别一提。 奶制品提炼的脂肪如黄 油和奶油,以及椰子脂肪。 这两种脂肪属于中链脂肪酸,第一很容易吸收,第二不会在脂肪细胞 中储存下来,第三容易在氧化或是在肝脏里用来产生生酮体(ketone bodies) 。黄油的结构中含有 10-15%的中链脂肪酸。而这个成份在椰 子脂肪中高到 2/3。食用这两种脂肪酸,容易提高生酮体(ketone 6 bodies)的水平 。 这实际上也是某些医生建议老年痴呆症的患者,采用食用椰子脂肪来 进行治疗的真正原因。 如果是因为某种原因,如宗教或是传统, 有些人一定要素食,闻不得 腥味,要做到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 ,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 不用猪油,可以考虑用饱和的植物脂肪,如椰子脂肪,来炒菜。 • 采用脂肪多的奶酪。 (干重体积至少 60%以上) • 采用脂肪高的奶油。 (脂肪成份至少 30%以上) 。 第 198 共 239


每天摄入的少量碳水化合物,可以将馒头切成薄片,在椰子脂肪里炸, 其目的是将脂肪尽量全部吸收。或是食用少量的水果。如每天食用一 根香蕉或是一个苹果。 一个中大的香蕉(170 克)含有 36 克碳水化合物。吃了一根香蕉后, 这一天就要小心规避其他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了。一个较大的苹果 (250 克)含有 29 克碳水化合物。1 公斤的白面可以做成 20 个馒头。 每个馒头约 50 克,或是 1 两。含有 36 克碳水化合物。 对刚开始实践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的群体,有可能会出 现以下的状况: - 年纪大的人,和年纪轻的人相比,适应期要更长一些。 - 有“戒毒“的症状。如恶心,头晕,乏力,整体体能下降等症状。 - 身体内对脂肪酸的新陈代谢重新启动不适应,导致脂肪通过大便 排出,有拉稀的迹象。 - 早期肝脏产生的生酮体(ketone bodies)身体的各个器官特别是 大脑还未充分启用,生酮体(ketone bodies)从小便里排出,也 会从呼吸道排出,让他人觉得有口臭的感觉。 - 除了生酮体(ketone bodies)从呼吸道排出时有异样外。另外, 有时还的确有口臭。 因为身体长年积累的毒素,往往是溶于身 体脂肪的。采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时,身体在燃烧自己 的脂肪时,这些毒素会释放出来,其中就有从呼吸道排出。 - 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其能量密度高,摄入的量和碳水化 合物为主食相比,相对少。肠胃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这个过渡 期间,会出现便秘。 除了这些,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还列出了一些其他的状况 如肚子疼,肝脏疼,和头晕等 7。 但按照他的经验, 这些都是在身体 中新陈代谢转变过程中初期的困难。 随着继续食用生酮膳食 (ketogenic diet) ,这些状况都会消失。

第 199 共 239


奥地利医生 Wolfgang Lutz 在用低碳水化合物治疗他的病人,碰到便秘 的问题,推荐的解决方式是用一升的清水灌肠(enema)。或长或短, 这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8。 就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来说,接受程度近年西方也慢慢 的增大。 和家人,朋友谈及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如何做的时候, 我必须承认这个问题不是容易回答的。 对我来说,这个回复也不是很 简单。自己还是在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目前采用的膳食结构也比较简单。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 早餐: 用 2-3 个鸡蛋搅匀,在 60 克猪油或是椰子油里煎成蛋饼。 这种做法, 容易将脂肪吸入到鸡蛋饼里。 将苹果切成片,放在锅里煎,目的将剩 下的油吸掉。 也可以用一个或是半个馒头,切成薄片放到锅里煎,这 样剩下的油,很容易全部吸掉。 再剩下的油,可以做成汤喝掉。不放任何的盐。使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后,舌蕾对甜味,咸味特别的敏感。 也可以不用苹果,用香蕉,或是小香肠。 如果出差在外,就非常简单。早餐在酒店里选择英国早餐,或是爱尔 兰早餐,食用几个荷包蛋,几片香肠,不用面包,喝杯英国茶即可。 所用的香肠一般是咸肠,已经含有足够盐分。如果采用肝脏,可以适 量放一些盐(喜马拉雅山晶体盐)。 午餐: 如果早上没用苹果或是香蕉,那么中午吃一个水果,吃一些较肥的奶 酪(标准是越肥越好),再饮用一些奶油即可。如果没有自己带这些东 西,也可以在食堂吃些肉菜,外加一个水果。但不吃米饭和面条。 当然,也可以食用一些坚果,如花生,开心果,腰果,巴西坚果,澳 洲坚果等。 第 200 共 239


适量的干果如蜜枣,无花果干,杏子干等也可以食用。 但是这些东西 的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和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都比较大, 吃起来了因为身体一般不会自动启发“吃饱“的信号,可能就无法收拾, 停止不住。所以有意识的限量是关键。 有机会,吃一根或是两个烤香肠也是不错的选择。烤香肠的主营养素 的成份比例优于精肉如里脊牛排或是里脊羊排。 晚餐: 一般尽量免掉。 如果知道晚上要和同事或是客户聚餐,那么中午最好 不吃。 而晚间一般是点上一份羊排或是牛排,除了搭配的蔬菜食用之 外,搭配的面食或是土豆换上几块黄油,吃羊排或是牛排吃蘸着吃即 可。 也就是说,有意的避免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土豆,面食。换成黄 油,主要是加大摄入的脂肪。因为从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结构 来说,精肉不是首选,而是次选,精肉蘸着黄油食用,等于食用肥肉。 或是吃牛肝等,搭配的处理和吃肉相当。 如果是自己家中吃饭,也可以在一碗较热的炒熟的蔬菜里,放上 40-60 克黄油,将蔬菜作为脂肪摄入的载体食用。 如果有时间,建议可以做一张 EXCEL 表格,用来计算每天摄入的热 量千卡数,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来观察和研究自己的身体反映。 这样对自己认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营养结构很有益。 过一段时间,很多食物的结构就会记住,我们也知道如何灵活使用了。 不这样做,很多东西我们完全不知道,认知的误区很大。比如,许多 人不知道的是,大米,白面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的直接的结果,与精 制糖不相上下。 而 100 克白面包的热量,比 200 克里脊牛排的热量还大!请参见第 12 章主营养素表格。

第 201 共 239


因为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作为主流的膳食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 间(也可能永远不能成为主流) ,所以相关的菜谱也比较少。但是还是 有一些可以参考。 如奥地利医生 Wolfang Lutz 提供的 9。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提供的 10。还有 Claudia Lenz 的低碳水化合物的菜谱书 11。 估计这些菜谱对国人没啥用处。因为主要的成份无外乎是鸡蛋,黄油, 奶油,酸奶,奶酪,蔬菜,香肠,鱼肉等。 因为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的发展还在刚刚发展的初期,饮食业 几乎没有,所以烹调业还根本谈不上,也没啥烹调水平好说的。 所以平心而论,现阶段,碳水化合物的确是比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好吃。但也平心而论,好吃的碳水化合物我们的身体的的确确是享用 不起。 即使碳水化合物适应很合适的人(据说西方社会里有四分之一的人是 这样,我估计中国社会中这个比例大约是三分之一),也无法长期逆转 我们的祖先在过去三百万至一千万年中完成以“脑本位” 为主导的人 体系统时,而奠定的身体内新陈代谢的基因。 到了年纪大的时候,这些很适应碳水化合物食物的人群,也会逐渐出 现不适应的症状。 所以,对有志于以尝试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寻求健康的国人, 因为没有可以指导的文选,我的推荐是从主营养素表格开始,研究食 物的主营养素的结构,限制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逐渐找到适合 自己的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结构。 朋友建议给出一些个菜谱来,但因为长年不做饭,只能从国内以前有 印象的菜,和自己目前所知的经验范围,给出一些可以用于生酮膳食 (ketogenic diet)的推荐: • 梅菜扣肉 • 葱姜炒腊肉 第 202 共 239


• 地中海周边国家如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的菜肴从前餐开始,都使 用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脂肪。如果能够去掉前餐的面包,后餐的甜 点,和正餐搭配的土豆,面食,那么就和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接近了,可以称之为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了。在这些 餐厅吃饭,我一般要求将搭配的土豆或面食换成一块或两块黄油。 餐厅也是乐意做的。 • 不一定要吃肉。但是,要尽量大量使用动物脂肪。炒菜使用大量的 脂肪,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习惯后也觉得不是那么难吃。 这个过程可能不容易,因为需要改变生活的方式,但很可能改变这个 生活方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资回报就是你身体的全方位健康。 两个美国医生和营养学家,Jeff Volek 和 Stephen Phinney,长期致力于 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的研究,加在一起研究的时间超过 50 多年。还做过较多的临床病例研究。 就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或是低碳水化合物的“ 艺术和科学“来说, 他们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我在其他人的研究里不仅没有看到,而 且和有些观点完全不同。觉得还是有必要提一下 12: • 在人体进入营养酮症(nutrient ketosis)状态一周至两周后,肾脏的 功能也开始发生变化。之前食用大量碳水化合物时肾脏的功能,是 将盐分保留起来,而现在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或是低碳 水化合物膳食时,肝脏的功能正好相反:它会将盐分和水大量的排 出体外。 • 如果排出体外的盐分过了一个临界值,那么会负面影响身体的血液 循环。 • 如猛然站起时的头晕或是疲乏。 • 如果知道这一点,人体进入营养酮症(nutrient ketosis)状态后,每 天在膳食里有意识的加入 1-2 克食盐,或是更多,可以避免这个问 题。

第 203 共 239


这点可能和波兰医生 JAN KWASNIEWSKI 所述的有些不一样 13。但是, 另一方来说,波兰膳食里有不少咸肉和咸香肠,本身就含有相当的盐 分,可能就观察不到这个现象。 但因为食用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的人群,要维持摄入的能量总 和,必然要摄入大量的脂肪。而人体消化脂肪或是大量的脂肪,依赖 的是胆汁。没有足够的胆汁,会导致脂肪不能在小肠里全部消化,部 分的会输送到大肠。 而大肠内往往会有一些腐烂细菌,它们也可以消化脂肪 14,消化过程 中产生气体,成为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入酮症(ketosis)状态的人群,也要观察自己 胆囊对脂肪的反映,必要时相应的摄入一点食盐,给胆囊提供生产足 够胆汁的原材料。 因为食盐中分解出来的碳酸氢钠的氧化物,是胆汁的原材料 15 之一。 国人有“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说法。 也就是说,一旦涉及到身体较深层 的毛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而身体中的新陈代谢,所涉及的层 次恐怕比“筋骨“更深。 也就是说,要想真正的改善身体中的新陈代谢方式,让身体以燃烧血 糖 (五谷杂粮,碳水化合物) 获取能量的机制切换到以燃烧脂肪以及 生酮体(ketone bodies)获取能量的方式,可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而 且,消化和吸收脂肪和生酮体(ketone bodies)的效率,也需要逐渐提 高。 实践准生酮膳食(quasi ketogenic diet) ,目的是要重新启动大脑与生俱 来的酮解能力(ketolysis) 。 这个能力和学习和真正掌握一门外语有一定的可比性:经常地练习, 就会提高水平。需要时可以随时启用。 如果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一曝十寒“, 这个能力很难重新获取 甚至稳定和提高。 第 204 共 2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eter Mersch, Wie Übergewicht entsteht ... und wie man es wieder los wird. 2012 , 79-83 页

2

JAN KWASNIEWSKI: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41-43 页

3

同 2,44 页

4

http://www.artgerecht-essen.de/gesunde-fette.html

5

Jeff S. Volek, PhD, RD, Stephen D. Phinney, MD, PhD: The Art and Science of Low Carbohydrate Living: An Expert Guide to Making the Life-Saving Benefits of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Sustainable and Enjoyable. 240 页

6

Jeff S. Volek, PhD, RD, Stephen D. Phinney, MD, PhD: The Art and Science of Low Carbohydrate Performance. 95 页。

7

同 2,145-150 页

8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85-86 页

9

同 8,273-285 页

10

同 2,153- 177 页

11

Claudia Lenz: Low Carb. Das 8-Wochen-Programm. TRIAS Verlag.

12

同 5. 41,240-241 页

13

同 2,149-150 页

14

http://www.google.de/url?sa=t&rct=j&q=&esrc=s&frm=1&source=web &cd=1&ved=0CCoQFjAA&url=http%3A%2F%2Fwww.naturheilbund.d e%2Fdownloadp.php%3Fev_01_blaehungen.pdf&ei=w83CUpmnNYLN tQbHv4GIBg&usg=AFQjCNE9M9sISGpn1pM1Lfl9hRhoFNGSlA&sig 2=L5OXCXgZecr0NHB0xRqZoA 第 205 共 239


15

http://www.landesmuseum.at/pdf_frei_remote/SVVNWK_15_0277-0322 .pdf

第 206 共 239


10

身体永远正确

这个年头,有啥理论,就有结论完全与之相反的理论。 而且经济利益 的驱动在里面取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我所讲的这些道理,历史上有很多的科学研究者在自己独立的研究中, 都得出了和主媒体不一样的结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触及 到利益集团,如制药公司集团,素油公司集团等的既得利益之后,情 况就变得比较复杂。而各种既得利益的集团,有足够的财力来资助各 种研究,并且运作各种主媒体的宣传工具, 让那些独立研究的结果看 上去是无稽之谈甚至是大逆不道的异教邪说。从维护自身集团的利益, 保证“生意持续的发展“,这种做法在道德上尽管有争议,但是在法律 上也可以说是无可非议。 也就是说,这本书中的各种观点,尽管有诸多的研究结果支撑,也有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以身试法“的实践经验证明可能是对的。但是 因为和主媒体宣传的观点相差太远,所以还是很难让大家接受。 我也承认自己不是,也不可能对所有相关的细节非常了解。所以, 在 这里, 我只能简单的和大家共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希望对如何自我实 践“修之于身“和“以身试法“有点启发意义。 在将近素食的三年里,我尽管每天避免了肉食,但还是觉得肠胃不舒 适。后来开始写日记,将自己身体的感受简单的记下来并定期进行系 统的分析。 首先发现,面食对自己不是很合适。在吃过挂面或是比萨饼后,发现 容易得口腔溃疡。这样就开始避免面食。

第 207 共 239


吃大米饭倒是没有这种负面的效应。但是,吃米饭时往往是,如果吃 得有意少或是半饱,就觉得不够,没有吃饱。 如果吃饱了,又觉得撑得不行。 后来又将米饭避了。 如此同时,增加了坚果,水果和干果的摄入。 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庄周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这个寓言故事 的影响,也曾经尝试过一日一食,或是“断食“一天,最长的“断食“过 三天。 但是在同事的生日聚会上,尽管知道糖对自己身体不好,但还是发现 自己对甜美蛋糕有强烈的渴望。 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后,和同事及朋友 一起庆祝的聚会上,前后吃了几次甜食,也是完全自己愿意而且享受 的。但是后来口腔里的一个病灶发炎。自己想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弄明 白。 在读到癌症细胞是完全靠吸收血糖才能存活时,才慢慢的意识到,不 仅是癌细胞,而是任何病态的细胞,因为一般都是厌氧(anaerobic) 的,可能都是依靠大量的血糖发酵获取能量。而且需要的血糖可能比 正常细胞的需求高。 当然,这只是基于自己的病状前后发展观察做了一个假设推理。 因为经常有同事过生日,外加上和客户的应酬,有很多的机会做这个 “试验” 。几乎是屡试不爽。起码对我来说,这个推测是完全对的。 另外, 这样的实验也印证了多余的血糖,是身体千方百计要“清理“出 去的推测。而某些病态的细胞,如发炎的牙龈等,包括癌细胞也是间 接的完成这个任务的。 这个推理,在一个最近的细胞生物学中致力于新陈代谢的科学研究中 找到验证 1。防御病毒性感冒,一直是现代医学长期研究,但未真正解 决的一个课题。 他们发现,身体中血糖的浓度水平直接影响病毒细胞 第 208 共 239


的生长繁殖状况。由血糖提供的能量充足,会促进病毒细菌的繁殖。 遏制由血糖提供的能量,病毒细菌就会饿死。 但是,为何自己对生日聚会的蛋糕有强烈的食用渴望呢?尽管可以有 意识的去避免,但是身体永远是正确的。有食用的渴望,身体就一定 有它自己渴望的道理。只不过是我们有可能还没弄清楚罢了。 在帮助女儿减肥时,接触到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这个概念,做 了一定的阅读和研究后,才真正的弄清这个道理。 尽管自己素食后最后的阶段是采用相对多的坚果,适量的水果和干果, 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依然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可能除了坚果, 这些食物能量的密度较低,营养价值和动物脂肪和蛋白相比相对较低, 所以每天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相对较少。可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偏低体重 的这个指数。 最后的结果是,身体的新陈代谢还是依赖于碳水化合物,从来就没有 完全摆脱乘坐“血糖过山车“,还是没有给身体的各个细胞群体提供足 够的能量。 而身体每天几乎三次乘坐“血糖过山车“带来的一定是不可避免的低血 糖(hypoglycemia)症状,造成了在相应的场合下,产生对碳水化合 物(如蛋糕)食用的强烈的渴望。 换句话来说,因为身体并没有得到最好的营养,所获能量不足,所以 对能量的渴望仍然很大。加上不可避免的低血糖(hypoglycemia)症 状,继而产生对含有高碳水化合物(如蛋糕)的食用渴望。 但是,如果采用了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身体各个细胞群体如果 获取了最优质,最稳定的能量,这个渴望是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的。 起码现在,我的感觉就是这样是向这个方向发展和靠近。 但是,食物的色香味美对人的诱惑是大的。 即使身体对甜食如蛋糕没 有以前那样的强烈的渴望,但是如果看到大家有滋有味的吃蛋糕时, 有时还是难以拒绝。 第 209 共 239


实际上,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 也没有关系,但是要告诫自己,之后 的一天或是几天要用“断食”的方式来有意识的“清除“食物中摄入的 多余碳水化合物。 人之所以喜欢吃甜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 食物的结构是基于动物脂肪和蛋白,特别是经过冰川时代,接触到的 甜食如蜜枣,含淀粉的植物是很少见的,所以身体没有理由产生一个 饱的信号加以阻止。因为从来就不会有过多的甜的食物出现 2,而甜的 食物一般来说是能量密度比较高(和动物蛋白一样)的食物。所以每 次碰到甜的东西,身体的倾向是吃撑为止,因为不知道下一次啥时候 再碰到一个吃甜食的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喜欢吃甜点或是碳水化合物,也是顺从人类 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身体永远是对的。 但这从侧面又验证了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是 例外,而不是常态。所以,我们身体内部新陈代谢的正常状态应该主 要是基于动物脂肪和蛋白,而不是基于碳水化合物的。 而农耕文明之后,从现在考古的各方研究结果来看,现在大家熟悉的 文明病如肥胖症,偏头疼,蛀牙也开始出现。 甚至连身高都开始下降 3 。 如果我们要从根本上规避现代的文明病,就应该模仿我们农耕文明前 的祖先,有意的规避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对于我来说,这几年之所以求健康,是因为身体从各个方面告诉自己, 自己年轻时候的生活方式很可能是造成健康问题的真正原因。 而自己 当时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是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部 分,可能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现在看来,求健康的实践,实际上也是认识自己身体这个微型宇宙的 实践。 求身心健康的过程,就是求道,求真的过程。 第 210 共 239


“修之于身“和“以身试法“,让我从自己的身体上验证了道家所说的“不 食五谷“的正确性。并找到了近代科学,特别是基于近十年来的各种研 究结果的,可以充分证明其正确性的,新陈代谢的科学解释。 我只能说,我的身体告诉我:这种生活方式,这种膳食的方式是最好 的。这个实践,也坚定了自己将“不断食的辟谷“作为一种长期的生活 方式持续下去。 这个求健康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到身体永远都是正确的。 它各个部位 的不适状况,都是在尝试着传递信息给我们。而我们一定要重视各种, 哪怕是最小的症状。 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其原因的。 我们不能埋怨甚至是辱骂自己身体任何 一个部位。也不能随便去开一副药来吃,以避免这些症状带来的不方 便。 就像一部气车,仪表板上如果出现了预警红灯, 我们可以将某个预警 红灯用胶布贴上, 让其不进入我们的意识,或是将通向仪表板上某个 预警红灯的连接线剪掉,让我们觉得一切都正常,继续心安理得的驾 驶汽车。但是,这个可能的后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简单的来说,这就是对症疗法传统西医的基本治疗方式,针对症状, 给病人开治疗症状的西药,而不去或是无能寻找产生症状的原因。而 带来的治疗的效果,往往是指标不治本。 因为对症疗法的使命,本来就只是抑制疾病的症状,而不是排除疾病 的根因。 我的这些经验,不一定适应于其他人。所谓碳水化合物带来的坏处这 些个观点,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 但是,如果大家以正常的心态来审视近十年碳水化合物和现代文明疾 病关系的相关科学研究结果,还是应该问一下自己: 假如我是对的呢? 也许现在主媒体还无法接受这种说法,也许几十年 后才会逐渐接受或宣传这种说法。 第 211 共 239


而这几十年中,你的身体健康已经得到了极大损害。 这是你愿意的吗? 我只是希望大家自己换个思路考虑一下现实生活里, 起码这个与我们 息息相关的膳食结构,我们是否有些东西没有考虑到? 这是否也是道家几千年来,以“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这样高度总结的 话语想要向芸芸众生传递的真正信息?甚至直截了当的披露了五谷的 谷气是体内三尸虫的营养来源! 我们的膳食结构,对我们的身体健康, 的的确确如俗话里所说的那样, “民以食为天“,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们的“天“性和我们的基因。 换了思路后,再尝试着改善自己的膳食结构,向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的方向转变,仔细观察身体的反应。以“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内观和“以身试法“的方式,去找到对自己最好的膳食方式和方法。 归根结蒂,我推荐的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 , 并没有超出道家的“不 食五谷,吸风饮露“ 的范围。 自己认为,求身心健康,求道,求真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 一个没有真正结束的过程。 这句话的潜台词,也就是尽管自己认为找到了当下对自己的最佳的膳 食结构,但并不认为这个过程已经到头,完全找到了“真理“。 可能真理只能是无限的逼近,而难以真正的抓到。 可以实现“天人合一”当作一个整合天人关系的最高理想境界来追求。 追求真理的过程是重要的。追求真理的方法论,也是重要的。 如果要推荐修真的指导和方法论,首选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经》了。 实际上,人的食物并不限于摄入的食物。 任何一个念头,思想都会直接的影响到身体各种荷尔蒙激素的水平和 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精神粮食的的确确是存在的。 第 212 共 239


这个粮食,就是自己的思想。好的思想,会激活体内正向的能量。而 不好的思想会激活体内负向的能量。 但如果改变了自己的膳食结构,让自己的身体免于任何的疾病和痛苦, 精神和灵魂就会进入一个安详的状态,各种挑战和困难依然会继续存 在,但你的大脑会作出最佳的,正确的决定。 身体永远都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3/12/131215160856.htm

2

http://www.spiegel.de/spiegel/print/d-87997205.html

3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142-143 页

第 213 共 239


11

结论

人年轻时, 对很多的疾病没啥感觉。有点病痛,一般来说也很快就过 去了。而且好了伤疤忘了痛也是很正常的。按俗话说,比较容易扛得 过去。以我现在的生活经验观察来看,所谓身体好的人, 一般来说, 是身体对碳水化合物比较适合和宽容(carbohydrate tolerant)的人。而 身体不好的人,是对碳水化合物食物容忍程度比较低(carbohydrate intolerance)的人。 我就是这么一个“另类” 。因而有着这个不寻常的经历。 按照这本书的逻辑,不管你现在的身体多么好,多么棒,或是目前身 体对碳水化合物有多宽容,但是或早或迟你身体对碳水化合物不宽容 的特征一定是会体现出来的!这时候,普通人的解释是,人老了,不 行了如何如何。但是,实际上不过是你身体基因里,归根结底对碳水 化合物不适应的特征在作怪而以。因为三百万年甚至一千万年人类演 化的漫长历程中,你的身体在成长发展以大脑为主导的过程中,依赖 的食物主要是动物的脂肪和蛋白,而不是碳水化合物。你身体中的新 陈代谢,在这个脑本位的身体体系中,是基于动物脂肪和蛋白。 在这个长达三百万至一千万年的漫长发展的时间段里,人的大脑,以 至于身体各个部位的能量主要来源是生酮体 (ketone bodies) 而绝对 不是碳水化合物。所以,人的身体,原则上不可能长期适应每日三餐 的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习惯,让身体没有后果的乘坐“血糖过 山车”。 新石器时代后产生了农耕文明,至今只有区区一万年的历史。

第 214 共 239


这一万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到今天,有些人相对适应, 有些人相对不适 应, 有些人(比如我)极不适应碳水化合物食物。但归根结蒂,我们 人类骨子里的基因还未没有完全适应碳水化合物。 因为这一万年实在是太短了!! ! 和至关重要,确定以大脑为主导地位的人类发展史相比,一万年和三 百至一千万年的比例,不过是 1:300 甚至是 1:1000! 对那些过了三十岁的,开始奔四十的,和一些挑战五十岁,六十岁的, 身体深感不如从前的人群来说,我只能说,我当然不能保证你实践生 酮膳食(ketogenic diet),不食五谷一定会使你身体健康状况好起来。 但这个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如果人和黑猩猩的基因几乎都是 99%的相同,那么你我之间的基因相 同的部分就更大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绝对正确 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食五谷的生酮膳食(ketogenic diet)能改善我 的健康状况,也很可能改善你的健康状况。身体是自己的,而且我们 每人只能活一次。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自己做主,而不是依赖其 他人。我们一定要重视任何身体不适的反应。身体不适的反应,是身 体在向我们传达重要信息。 我们不要迷信各种体检的指标。这些体检的指标尽管有一定的意义。 但是即使查出了你的问题,并不等于找出了你问题的原因。 这个区别是很大的。 最好的体检指标,就是你自己每天身心的感受。尊重自己身体的这个 微型宇宙,体会老子所说的 “...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 要相信,宇宙中的一切的一切最后都“反“映,回射到你的身体。身体 和精神是无法分开的。 第 215 共 239


过份的强调精神修养,身体做不到的,精神去强求,是不可取的。对 真正希望寻找健康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遵循道德经中非常清晰的“修 之于身“ 的指导去“以身试法“,付诸实践,并从实践的经验中归纳出 对你好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你自己的身体,永远都是对的。你的身体将你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 信息,一切一切都储存在其细胞的记忆里。它的所作所为,很可能比 大脑的作为更为智慧,更为聪明。因为它的智慧,其实是宇宙的智慧。 它的各个器官像奴隶一样的,辛辛苦苦,无怨无悔的服务于你。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做各种各样的妥协,甚至牺牲局部的,暂时的利 益以达到一个整体的平衡。 在这个平衡比较勉强的时候,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你转递它的信 息。 而作为大脑的你,一般来说,很可能置若罔闻,根本不懂,甚至不愿 意去尝试着了解它想传递什么信息。 即使平衡严重失调,有了疾病的症状,你也可能去寻求一个快速的解 决方式, 比如说打针吃药。 而吃药打针,如果没有找到身体不适的原因,还是不能真正解决身体 不适的问题。最后,我们从一个对症疗法专科的医生,找到另外一个 对症疗法专科的医生。 每个医生都是专家,每个医生说出的都有道理, 但没有人能够真正解决我们的健康问题。 因为对症疗法的西医,没有也不可能理解身体要传递的信息。结果还 是治标不治本。 最后,随着身体内部平衡进一步的失调,甚至崩溃,身体唯一的招数 就是加强要传递信息的强度。 这就是疼痛。

第 216 共 239


在这里,大家可能认为我对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偏见较大。所以想特 别的说明一下我对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的全面看法: • 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在过去的 100 多年中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特 别是在诊断疾病的工艺上有极大的提高。如 CT,超声波,PET scan 等。许多以往在医院才能检测出来的指标,如血压,血糖等值,这 个年头可以用一些便于携带的检测仪器,随时随地都可以自己眼见 为实的检查。 • 在事故的后果,难产,急性炎症,病毒感染等方面的治疗,采用各 种药物如抗生素,开刀手术等,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的确有它特 殊的优点。而这方面,是任何其他的疗法,包括传统的中医,和各 种自然疗法无法与之相比的。 (如果没有发达的对症疗法的传统 西医,我年轻时患的急性阑尾穿孔就得不到即时治疗,也就会死定 了。 ) • 但是,从现代文明病,各种慢性病的防御和治疗的结果来看,对症 疗法的传统西医也的确是没有啥正面的长期效果。许多现代文明的 前兆,患者明显觉得身体不对头,医生医院无论如何也检查不出来。 反而让人觉得是自己精神上有问题。 • 因为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在治疗急性病方面的高效,普通人会产生 一个错觉,认为传统的西医可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久而久之, 就将保障自己身体健康的责任,不知不觉地(潜意识)拱手交给了 医生和医院。 • 而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从来就没有将消除疾病的根因看成是自己 的使命,只对自己的一个专长学科负责。这也是西医里有如此多专 业医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 更糟糕的是,在一个一切向钱看的国际经济实体里,各个行业都要 关注经济效益。许多行业已经将治愈各种慢性病,文明病的症状在 战略上定位成一个极其赚钱的工业。 治愈慢性病的各种药物,是 许多国际医药公司的摇钱树。而消除各种疾病的根因,就等于减少 甚至是消除了各种药物的消费群体。这是任何一个在这个产业里生 存的群体和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起码不会主动的去做改变现状的 第 217 共 239


举动。更何况,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是全球社会里,唯一的一个获 取合法地位的主流医学。 •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英文是 allopathic medicin 从其定义来说,就已经注定它的原则是治标不治本。 回到前面叙说的疼痛,是身体在逐步升级的传递信息的表面现象。可 是治标不治本的对症疗法的传统西医,自认为有高招,采用各种化学 的止痛药来对付,压制这些来自身体内部,有大量信息量的信号。 结果是身体内部的平衡继续恶化。过了一段时间,以其他的形式传递 它的信息。这个形式(病理症状)可能就更强烈,痛苦可能更大。 癌症的化疗,可能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最后,即使对症的“治愈“了一 个局方的肿瘤,没过多久,癌细胞转移,在另一个局部,以更凶猛的 形式表现出来。 我有一意气风发的同事,才三十几岁,得了癌症。是黑色素瘤,长在 腿上。医生的对症疗法也是可以的:截肢手术。 这听上去也挺逻辑的: 将腿给截掉,你这癌症总得消失吧。当然,腿 上的癌肿瘤随着腿的消失而消失。 但是,没有多久,癌症又以其他的方式,在其他身体部位出现。 等到身体痛苦的程度达到一个阀门值时,大脑开始主动放弃了。 这时,也是死亡的真正开始。 可惜的是,多少人即将离开时,还不知道为何偏偏是自己得了这种绝 症。 但实际上,他们如果扪心自问,问一问自己身体是否已经在很久很久 之前,就在一直通过各种迹象,症状来向他们传递信息时,回答应该 是肯定的。 在这里,我比较倾向引用德国近年一个人 Andreas Clauss 的俏皮话 2: „如果无知和愚蠢大于痛苦,那么痛苦应该继续上涨!“。 第 218 共 239


这句话听上去有些玩世不恭,但的确是反映出现代社会各种现象,包 括人们的身体健康里面的潜在法则。 这个年头,大家都喜欢将各种事情搞得很复杂。 实际上, “大道至简” 。很多东东并没有那么复杂,只不过是我们已经 失去了本性,头脑里充塞着各种洗脑的似是而非的道理和规则,而逐 渐失去或是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在纷杂的大千世界里,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或是庄子所述的“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3“。 许多现代社会的问题,反而要在更早的根文化里去寻求答案。 就人类最佳饮食结构这个问题来说,我认为我们道家的祖先,早在两 千多年前在文字里就给出了答案:“不食五谷 吸风饮露“ 而现代科学的研究,和西方一些个非主流的医生,学者通过在自己身 上的实验,“修之于身“的给出了众多的佐证。 而众多的佐证在近十年中井喷一样的出现。苏医师(Robert K. Su) 将其 称之为”堆积如山“一样多的科学研究成果 4。这些研究成果毫无悬念的 揭示了碳水化合物对人们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肥胖症在美国传染性的扩散现象,近年来在美国颇有名 气的 Gary Taub 翻阅和研究了大量的历史关于新陈代谢方面的文献, 最后在上世纪早期的德文区域(德国和奥利地)5,致力于新陈代谢的 科学家研究结果中找到了答案。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现代美国 人,在自己的"欧洲根文化"里找到了答案。 不食五谷,归根返祖,回归到我们道家祖先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修之 于身,其德乃真“。 有了一个健康和谐的身体,才可能有一个健康和谐的灵魂。 有了众多健康和谐的灵魂,才可能有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第 219 共 239


就不食五谷,归根返祖,养生求真的体验,我想引用自己读庄子《养 生主》的第一部分 6,和老聃(老子)的《道德经》部分章节的理解, 稍作解释画上句号。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 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第一段比较容易懂。以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本身就是一个 永远输掉的游戏,对养生来说,并无好处。但所有译文没有涉及的, 也是本人要强调的是第一段的弦外之音是,既然以有限的时间,精力 去茫然的,形式上的追求无限的知识没有意义,那么就必须依照人本 来就与生俱来的直觉和灵感去获得真理。 而这个弦外之音,和第三段 前后呼应。 第二段的译文,看过很多,觉得都比较牵强。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 在养生求真的过程中,对自己正向的作为,比如好的饮食,好的生活 方式不会较快的带来好的结果(近名),而即便在饮食,生活方式上虐 待自己,也不会造成较快的恶果(近刑) 。 第三段和第一段前后呼应。既然只是通过知识的机械积累,而无法获 得真谛。那么就只能“缘督以为经“了。有译文将其解释为以遵循虚无 的自然之道为宗旨,顺着自然之道,就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这个解释我觉得可以接受,只是觉得加上一句话就比较完整了:顺着 自然之道,启动和依照人体本身与生俱来的直觉和灵感而达到这个目 的。 但是没有明确给出如何做到„缘督以为经“,顺着“自然之道“而找到“养 生主“。自己认为,就这点,老聃(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 给出了很详尽的指导描述 7。

第 220 共 239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 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对我来说,这章的中心思想,是老子认识到天地宇宙的真理非常浩瀚 深奥,只能勉强以 „大道“ 命名。他慧观到这个„大道“,尽管浩瀚深 奥,无边无际,但最后又反(返)回身体内。 用现代的俗话来解释,老子已经慧观到,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微型的宇 宙,是整个宇宙的缩影,整个宇宙的全息照相。 而效法天地,就是顺从自然之道。 而如何修道,老子又在《道德经》第五十四章里提到了 „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又再次的将求道求真的关键指向人的身体。 所以,建议各位求健康,求真求道的人们,遵循《道德经》的谆谆教 导,通过内观修身,作为自己不食五谷,归根返祖的实践指导,达到 求得身心健康的目的。 大家要勇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不要将自己身心健康的责任拱手 交给他人或是所谓的专家,而是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陈鼓应 著 老子注释及评介 修订增补本 2010. 159 页

2

http://www.novertis.com/2010/10

3

陈鼓应 注释 庄子今注今译 中 2011,262 页

4

Robert K. Su, M.D.:CARBOHYDRATES CAN KILL. 182 页 第 221 共 239


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TUspjZG-wc&feature=related

6

陈鼓应 注释 庄子今注今译 上 2011,113-116 页

7

同 1,266 页

第 222 共 239


12

主营养素表格

就食物的营养素来说,最重要的是其燃烧价值或是热量。而这主要来 於主营养素:脂肪,蛋白和碳水化合物。 其他的如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重要的,但是其重要性,从燃烧价值和 提供能量的角度上来说,和主营养素相比在其次。 而主营养素中的碳水化合物,这本书中以大量的事实说明了是许多现 代文明疾病的最重要的根因。所以,我们在分析食物的主营养素的同 时,还要分析一下它们的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 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越高的食物,转变成血糖的速度越快。血 糖负荷(glycemic load)等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量乘上其血糖指数 的百分之一。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越大,转变成血糖的量就越 大。 许多并不是很甜的食物,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高,而且所含碳 水化合物的量大,这样一来,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也大。含淀 粉的各种粮食食物就是这样。 但是,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高的食物如果和脂肪混在一起食用, 在新陈代谢时,有效的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会大大减低 1。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吃蛋糕时放上很多的奶油,或是将馒头放在猪油里 炸完吃,会延缓血糖转换的过程。这样,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身体 不良的影响也会得到一定的缓和。 互联网的时代,这些资讯都比较容易的找到 2。这章里,我将自己比较 熟悉的和饮用一些食物的相关信息罗列起来,供愿意尝试实践准生酮 膳 (quasi ketogenic diet) 的群体参考。 第 223 共 239


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基于 100 克相关食物)量化表格: 食物种类

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 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 100

99

糖(蔗糖)

70

70

牛奶巧克力

70

39

蜂蜜

80

60

可口可乐

90

10

浓缩橙汁

56

26

苹果

36

4.1

香蕉

60

12.8

橙子

45

3.7

草莓

28

1.54

樱桃

25

3.3

葡萄

45

6.8

西瓜

72

6.0

梨子

35

4.3

70

46

葡萄糖

(干)蜜枣

第 224 共 239


(干)无花果

40

22

(干)杏子

30

14.3

(干)李子

40

19.0

葡萄干

64

41

开心果

15

2.6

腰果

15

4.6

松子

15

3.1

花生

15

3.2

巴西坚果

15

0.35

西红柿

15

0.39

芥兰

15

0.4

花菜

15

0.3

蘑菇

15

0.09

洋葱

15

0.74

大蒜

30

8.52

黄瓜

15

0.27

大白菜

10

0.08 第 225 共 239


红萝卜(煮熟)

85

2.635

白萝卜

30

0.57

土豆(煮熟)

65

9.62

白面包

70

39

吐司面包

73

35

全麦面包

45

27

黑 面 面 包 (30%黑麦)

65

28

大米(长粒)

60

49

快速煮饭

85

66.64

白面

85

60

中国米粉

65

55.25

意粉

55

41.4

面条

60

42.6

饼干

70

42

-

-

(法式长棍面 包)

里脊牛排

第 226 共 239


里脊羊排

-

-

五花肉

-

-

烤香肠

-

-

烤鸡

-

-

鸭肉

-

-

鹅肉

-

-

鸡蛋

-

-

三文鱼

-

-

大虾

-

-

鳟鱼

-

-

鲭鱼

-

-

黄油

-

-

奶油乳酪

-

-

奶油

-

-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表格中的食物结构,你会发现煮饭,米粉,甚至面 食的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与糖和巧 克力相比相差无几。 第 227 共 239


也就是说,这些所谓健康的主食,食用后在身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糖没 有本质的区别。 因为煮饭,米粉和面食本身并不甜,所以食用时反而不会像用甜食那 样大脑预警有意识的去限量,这样摄入的“糖“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的多。 如果告诉你,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其中 4/5 的成分全部是“糖“,你 会相信吗?你会意识到吗? 可是,“量化“的事实的确如此(白米饭所含碳水化合物高达 82%!) 。 这个严峻的事实,的确是让人难以相信,也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看来,传统意识中健康的主食,并不一定那么健康。 食物主要营养素量化表格: 食 物 种 类 热量(千卡) 脂肪(克) (每 100 克)

蛋白(克)

碳水化合物 (克)

葡萄糖

397

-

-

99

糖(蔗糖)

400

-

-

100

牛奶巧克力

526

30

8

56

蜂蜜

306

-

0.4

75.1

可口可乐

57

-

3.3

10.9

浓缩橙汁

212

1.5

2.4

47.1

苹果

54

0.6

0.3

11.4

香蕉

94

0.2

1.1

21.4 第 228 共 239


橙子

42

0.2

1

8.3

草莓

32

0.4

0.8

5.5

樱桃

63

0.3

0.9

13.3

葡萄

68

0.3

0.7

15.2

西瓜

38

0.2

0.6

8.3

梨子

55

0.3

0.5

12.4

(干)蜜枣

277

0.5

2

65.2

(干)无花果

247

1.3

3.9

54

(干)杏子

240

0.5

5

47.9

(干)李子

222

0.6

2.3

47.4

葡萄干

276

0.5

2.3

63.9

开心果

618

51.6

20.8

17.5

腰果

569

42

17.2

30.5

松子

674

60

13

20.5

花生

629

49

26

21

巴西坚果

668

67

14

2.3

17

0.2

1

2.6

西红柿

第 229 共 239


芥兰

26

0.2

3.3

2.5

花菜

22

0.3

2.4

2.3

蘑菇

15

0.3

2.8

0.6

洋葱

28

0.3

1.3

4.9

大蒜

139

0.1

6.1

28.4

黄瓜

12

0.2

0.6

1.8

大白菜

11

0.3

1.2

0.8

红萝卜(煮 熟)

18

0.2

0.8

3.1

白萝卜

14

0.2

1

1.9

土豆(煮熟)

70

0.1

2

14.8

260

0.7

7.9

55.4

吐司面包

235

1.3

7.1

48.1

全麦面包

294

1.7

9

59.7

黑 面 面 包 (30%黑麦)

211

0.9

6.1

43.8

白面包 (法式长棍面 包)

第 230 共 239


大米(长粒)

375

2

8

82

快速煮饭

344

0.5

6.5

78.4

白面

335

1

10.6

71

中国米粉

370

-

7

85

意粉

362

1.2

12.5

75.2

面条

346

1.6

12

71

饼干

498

25.6

6.2

60

里脊牛排

116

4.4

19.2

-

里脊羊排

112

3.4

20.4

-

五花肉

385

36.5

14

-

烤香肠

342

32.4

12.7

-

烤鸡

133

5.6

20.6

-

鸭肉

227

17.2

18.1

-

鹅肉

342

31

15.7

-

鸡蛋

158

11.5

12.8

0.7

三文鱼

202

13.6

19.9

-

87

1.4

18.6

-

大虾

第 231 共 239


鳟鱼

102

27

19.5

-

鲭鱼

180

11.6

18.8

-

黄油

754

83.2

0.7

-

奶油乳酪

345

33

9

3

奶油

309

31.7

2.4

3.4

通常大家的意识里面,是肉食营养价值高,但也比较难消化。而主食 如米面容易吸收,应该多吃。 可是这章表格的信息告诉我们,100 克吐司面包(也就是四片)的热量 (235 千卡),却是相当于 200 克里脊牛排(2x116=232 千卡)或是 200 克里脊羊排(2x112=224 千卡) 。而 200 克牛排或是 200 克羊排,也是 一般牛排店一份餐的正常量。 又有谁会在牛排店里想到,这一盘丰盛的里脊牛排或里脊羊排的热量, 却没有 100 克吐司面包多? 牛肉和羊肉大家普通的认知是比较难消化, (而实际上是因为其消化时 的新陈代谢的过程认识不够,并不是所谓的“难消化“) ,所以人的感觉 比较容易饱,也就会停住。而面包,大米,面食属于易消化的碳水化 合物(实属甜的食物),吃起来饱的感觉和信号比较难产生(参见第 10 章身体永远正确中关于甜食的描述)。 要等到胃里的食物容量多到 碰到胃壁时,才会停下来(如果没有自制能力的话) 。 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即使从热量整体的摄入来看,规避碳水化合物也 是必要的。它的热量密度和动物蛋白一样,却因为人类的历史发展中 的缘故,身体内不具备及时产生吃饱信号的启动机制,导致食用碳水 化合物的人们,一般都会偏向暴饮暴食,超过身体对能量摄入的需求。 第 232 共 239


而食用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时,同样是因为人类的历史发展中的缘故, 身体会及时启动吃饱的信号产生,阻止继续进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2006, 327 页

2

http://jumk.de/glyx/

13

引用文献索引 引用文献索引

[01] 陈鼓应 著 老子注释及评介 修订增补本 2010 [02] 陈鼓应 注释 庄子今注今译 上,中,下 2011 [03] JAN KWASNIEWSKI OPTIMAL ESSEN Verlag WGP 2000 [04] http://en.wikipedia.org/wiki/Ketogenic_diet [05] Dr. med. Wolfgang Lutz, Leben ohne Brot 16. Auflage, INFOMED. [06] Dr. Nicolai Worm Sydrom X oder Ein Mammut auf den Teller! 9. Auflage Systemed Verlag [07] Peter Mersch, Wie Übergewicht entsteht ... und wie man es wieder los wird. 2012. [08] Dr. C. P. Ehrensperger: KREBS – KRANK? NEIN DANKE – OHNE MICH! Krebs – als Stoffwechselkrankheit dargestellt oder Warum d. Krebskranheit die Folge einer jahreslangen chronischen Kohlenhydratvergiftung ist! IKF MAI 2001. 第 233 共 239


[09]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pid_hypothesis [10] http://en.wikipedia.org/wiki/Food_guide_pyramid [11] Robert K. Su, M.D., CARBOHYDRATES CAN KILL [12] http://www.spiegel.de/gesundheit/ernaehrung/gesunde-ernaehrung-ei weiss-aus-gemuese-statt-aus-fleisch-a-882162.html [13] http://de.wikipedia.org/wiki/Gluconeogenese [14]南怀瑾选集 第四卷 禅宗与道家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静坐 修道与长生不老 [15]Dr. MED. HELMUT LÜTZNER: Wie neugeboren durch Fasten. [16] http://www.milupa4med.at/SITES/DE/Aptamil/IK_AM1.pdf [17] Peter Mersch: Migräne - Heilung ist möglich. [18]http://m.schuelerlexikon.de/bio_abi2011/Das_Hormonsystem_des_Me nschen.htm [19]Dr. Med. dent. Beck unter der Mitarbeit von Ingeborg Oetinger: Lehrbuch Durch Entsäuerung zu seelischer und körperlicher Gesundheit, 20. Auflage, [20] Jean-Calude Alix: Es geht um Ihr Blut. [21] http://www.schaub-institut.ch/page/www.patientenberichte.html [22] http://de.statista.com/statistik/daten/studie/30563/umfrage/jaehrlichekrebserkrankungen-und-todesfaelle-in-deutschland/ [23] http://www.microeco.uzh.ch/uni/kurs/bio3_05/berichte/05b-Do-B-rep ort05.pdf

第 234 共 239


[24] http://www.wasistwas.de/wissenschaft/beruehmte-personen/artikel/lin k//1cc89089e4/article/nobelpreis-fuer-euler-chelpin.html [25] Jean-Calude Alix: Es geht um eine Zukunft ohne Krebs. 1. Auflage,Juli 2007. [26]吴茹芝 编译《黄帝内经》,三秦出版社,2008. [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2dqyg.html [28] http://www.euro-med.us/cancer-treatment/insulin-potentiation-therapy .cfm [29] http://www.nutritionandmetabolism.com/content/8/1/75 [30] http://www.carbohydratescankill.com/ [31]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00151 [3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cf0a30101bqv9.html [33] http://www.amazon.de/The-Cantin-Ketogenic-Diet-Diabetes/dp/1477 567593 [34] http://www.dietdoctor.com/?s=diabetes+in+China&submit.x=0&sub mit.y=0 [35] http://www.medicoconsult.de/wiki/Diabetes_mellitus_-_einfach_erkl %C3%A4rt [36] http://info.kopp-verlag.de/medizin-und-gesundheit/gesundes-leben/jo nathan-benson/neue-untersuchungen-ergeben-alzheimer-ist-in-wirklic hkeit-nur-typ-3-diabetes.html

第 235 共 239


[37] http://www.spiegel.de/gesundheit/diagnose/diabetes-hoher-blutzucker -koennte-risiko-fuer-demenz-erhoehen-a-915453.html [38] http://www.carbohydratescankill.com/forums/general-questions/coco nut-oil-and-alzheimers-disease [39] http://www.t-online.de/lifestyle/gesundheit/id_65527026/herzinfarktund-schlaganfall-weiter-haeufigste-todesursachen-in-deutschland.htm l [40] http://www.paracelsus-magazin.de/alle-ausgaben/21-heft-061998/431 -das-phaenomen-milchsaeure-.html [41] http://www.bmj.com/content/347/bmj.f6873 [42] http://www.dietdoctor.com/real-association-butter-heart-disease-swed en [43] http://preventdisease.com/news/12/030112_World-Renown-Heart-Surg eon-Speaks-Out-On-What-Really-Causes-Heart-Disease.shtml [44]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8526/ [45] http://www.miginfo.de/molmain/main.php?sites_index=1 [46] http://www.naturalnews.com/041897_mmr_vaccines_autism_court_r uling.html [47] http://www.trincoll.edu/NewsEvents/NewsArticles/pages/autismresea rch.aspx

珏 236 ĺ…ą 239


[48] http://researchautism.net/autism_treatments_therapies_intervention.ik ml?print&ra=75&infolevel=4 [49] http://www.paracelsus-magazin.de/alle-ausgaben/21-heft-061998/431 -das-phaenomen-milchsaeure-.html [50] Jean-Claude Alix: Es geht um Ihren Darm, 108-109 页 [5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LjgBLwH3Wc [52] http://www.baike.com/wiki/%E4%BA%94%E7%BE%9F%E8%89% B2%E8%83%BA [53] http://www.merkur-online.de/aktuelles/welt/frauen-lieber-schokolade746680.html [54] http://www.drug-infopool.de/rauschmittel/ecstasy.html [55] http://www.medizinfo.de/labormedizin/enzymdiagnostik/alpha_amyla se.shtml [56] http://www.symptome.ch/vbboard/histamin-intoleranz/29208-histami n-kundalini.html#post197526 [57] http://www.biomedcentral.com/content/pdf/1475-2840-10-34.pdf [58] http://www.bd.com/us/diabetes/page.aspx?cat=7001&id=7473 [59] Dr. Joel Wallach& Dr. Ma Lan: Dead Doctors Don't Lie, Wellness Publication, 2004 [60] http://www.onmeda.de/naehrstoffe/cholesterin.html [61] http://www.imdb.com/title/tt0137523/ [62] http://www.aerzteblatt.de/nachrichten/38339/ 第 237 共 239


[63] http://www.myfo.org/sf_1B3345100FAB4CF693CCB9716C830C4C _101_1111111111.html [64] http://baike.baidu.com/view/46441.htm [65] Dr. Ruediger Dahlke: Das große Buch vom Fasten, 312-320 页 [66]张其成:道家养生大道. [67] Dr. MED. HELMUT LÜTZNER: Wie neugeboren durch Fasten [68] http://heilfastenkur.de/42-Hunger-beim-Fasten-Was-kann-ich-gegen-d en-kleinen-Hunger-tun.htm [69] http://tieba.baidu.com/p/952002868 [70] http://bbs.tiexue.net/post_6882362_1.html [71] http://www.1688best.com/tw/forum/forum029.html [72] Günter Brück: Die teuerste Straße der Welt. VTA-Verlag, Wegberg 1992. 38 页 [73] Jeff S. Volek, PhD, RD, Stephen D. Phinney, MD, PhD: The Art and Science of Low Carbohydrate Living: An Expert Guide to Making the Life-Saving Benefits of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Sustainable and Enjoyable. 4-5 页 [74] Claudia Lenz: Low Carb. Das 8-Wochen-Programm. TRIAS Verlag. [75] http://www.google.de/url?sa=t&rct=j&q=&esrc=s&frm=1&source=w eb&cd=1&ved=0CCoQFjAA&url=http%3A%2F%2Fwww.naturheilb und.de%2Fdownloadp.php%3Fev_01_blaehungen.pdf&ei=w83CUp mnNYLNtQbHv4GIBg&usg=AFQjCNE9M9sISGpn1pM1Lfl9hRho FNGSlA&sig2=L5OXCXgZecr0NHB0xRqZoA

第 238 共 239


[76] http://www.landesmuseum.at/pdf_frei_remote/SVVNWK_15_0277-0 322.pdf [77]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3/12/131215160856.htm [78] http://www.spiegel.de/spiegel/print/d-87997205.html [79] http://www.novertis.com/2010/10 [8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TUspjZG-wc&feature=related [81] http://jumk.de/glyx/

第 239 共 23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