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那么好,知道的人那么少,误解的人那么多!” ➢ “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一 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数的士君子所专有,至于民间的正 信,始终未能普及,一般的民众,始终都在儒、释、道三教 混杂信仰的观念中生活,比如对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 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产物。” ----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 v 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傻瓜;不敢说理是奴隶; 不肯说理是无知。 v 中国佛教衰微的原因: 佛教在中国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 但法久则生弊,在历史的 长河里,难免有一些贤愚不等,龙蛇混杂的现象。综观中国 佛教兴衰不定原因,今列举如下: (一) 本土宗教排挤,专制帝王毁佛 (二) 佛教蓬勃发展,引来皇朝不满 (三) 佛教走入山林,消极脱离社会 (四) 弘讲谈玄说妙,不重人文关怀 (五) 经忏密教鼎盛,道德信仰堕落 (六) 提倡神鬼信仰,殃及人间佛教 (七) 外道邪教猖獗,混淆佛教真相 (八) 宋明理学兴起,代替佛教信仰 (九) 西方文化影响,佛教无力抗拒 (十) 藏经繁多深奥,读者望之却步 --佛光山创办人星云大师
1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1
12/7/17 9:10 AM
24/8/2017吉隆坡《清流论坛》精彩语录: v 明吉法师(马来西亚佛总(雪隆分会)主席)开示: “佛教团体必须面对时代的改变,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对佛 教的教法、教规及仪轨做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调整;加强 三学(戒、定、慧)总持,以摄受人心,让大众能感受到佛 教团体精进及庄严的道风。佛教团体也应避免过多的经忏佛 事,而应多以修持及教育为活动核心。… 附佛外道对佛教 的发展有重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佛教的领导人乃至每一位三 宝弟子都不能等闲视之,大家应以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 的慈悲及无畏的精神,勇敢地站出来,为护法护教尽一份力 量。” v 妙赞法师(般若学舍负责人)呼吁: “我们不仅仅是处理附佛外道的事宜,在未来我们更加应当 大力推动《正信佛教运动》,让众多的佛弟子参与,大家各 自贡献一份力量。” v 王振威师兄(佛教工作者)建议: “应对附佛外道是一场细水长流、长期的运动。各道场/中心 应成立《显正破邪行动小组》。我们可以从小起步,但不能 不积极地开始做整合资源以及统领大众的工作。” v 迦玛先生(东盟传媒榴 台创办人)发问: “马来西亚的佛教徒不管年龄大小,都应该是富有朝气的“ 佛青”才对。为什么多数人选择做暮气沉沉的“佛爷”呢? 做为一个旁观者,我非常纳闷。” v 曾毓林师兄(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总结: “回顾这十多年佛教界应对非正信佛教以及附佛外道,我们 得到一个结论,我们不可以固步自封,必须做出改变,因为 不进则退。”
2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2
12/6/17 6:12 PM
目录 序言
04
第一 章:缘起
06
第二 章:一般佛教徒的心态 第三 章:佛教道场应该采取的行动 第四 章:佛教道场前台服务员的角色 第五 章:成立《显正行动小组》 第六 章:结语
09 13 26 35 39
感恩 回向
3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3
12/6/17 6:12 PM
序一: 开国法师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弘法主任 / 吉隆坡文良 港甘露亭住持) 我话说因缘,认识亚湾居士有二十余年,在这段时间,见证 了他对佛法方面的成长,以及对佛教的一片热心。在今年的 六月份,亚湾写了一本《认清卢台长与金菩提的法门》。我 赞叹之余,随缘的帮忙流通及推广。 八月中旬,亚湾身为2017吉隆坡《清流轮胎》的召集人,邀 请我出席24/8/2017举行的论坛,可惜的是,我因为在当天寺 务繁忙,分身乏术,不克出席。后来得知论坛顺利进行,获 得很多大德的支持,并且很有成果。 《清流论坛》结束不久,在九月中旬收到亚湾的一篇《显正 破邪行动手册》的初稿,请我提供意见,并邀请我为此手册 作序。 根据初稿,我主要的个人提议:必须理解每个道场的因缘不 一样,信众的背景不尽相同,所以,没有可能达到完美的划 一,只能要求尽可能如法,把不如法的部分减少到最低程 度。为了令到各有关道场乐于接受,应当从正面的角度把手 册的建议呈现出来,做为接引大众修学佛法的方向。 之后再次收到修订稿,手册的内容与呈现方式更加的完善普 罗大众了。我相信此本手册将获得许多道场、大德、义工、 佛友们的积极支持。
4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4
12/6/17 6:12 PM
序二: 王书优博士 (马来西亚佛教居士总会秘书长 /马六甲 佛教居士林林长) 当前佛教的弘传普遍上存在的误区现象有四点:即鬼神化,来世化,哲 理化和学术化。 ➢ ➢ ➢ ➢
经 忏 佛 事 的 盛 行 , 使 很 多 人 将 佛 教 鬼 神 化 , 当 作 是 和 鬼 神打交道的手段,从而背离了佛教的人本精神; 净 土 法 门 的 普 及 , 又 使 很 多 人 觉 得 学 佛 只 为 求 得 来 世 生 净 土 , 是 老 年 人 乃 至 于 临 命 终 时 的 问 题 , 忽 略 了 佛 法 对 现世的教育意义; 哲 理 化 的 佛 教 只 重 视 义 理 的 阐 述 , 往 往 ” 曲 高 和 寡 ” 而 让普通民众无法投入参与; 学 术 化 的 佛 教 既 是 学 者 们 将 佛 教 当 作 学 术 兴 趣 来 研 究 , 这 些 研 究 成 果 从 宗 教 文 化 及 历 史 来 说 固 然 有 一 定 意 义 , 但 却 无 益 于 自 身 对 佛 法 的 修 证 , 更 难 以 启 发 他 人 的 信 仰 情操。
另一方面,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都被训练成追求高效率和速度。“ 快”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变的节奏。不仅饮食“快餐化”了,许多人 在修持上也追求快学快证的“快餐法门”。在这种追求“快餐化”的修 持心态, 许多人在修持的过程不仅不能精进不懈持之以恒,往往更容易 被标榜快速取证的非正信法门或附佛外道“乘虚而入”而因此误入歧 途。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报告,世界佛教徒面临 严重的人口下降问题。在2010-2050年间,世界佛教徒的人口比例将从 7%降低到5%。这其中除了普遍上佛教徒生育率下降,正信佛教教育之 不足及佛教徒转移到其他宗教信仰是其中的一大关键。 在佛教徒人口下降的趋势下,当今佛教弘化工作应大力推进正信佛教教 育以提升佛教徒的信仰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佛教人才, 同时应对佛教鬼 神化、来世化和迷信化的问题。在平衡哲理化及学术化佛教的问题上, 佛教徒自身宗教情操的养成与修行体悟的实现更是佛教教学“学修一体 化”所应致力的最终目标。然而,要达到佛教教育的普及及信仰层次的 提升,我们必须检讨现有教学方式在应对广大佛教社群之不足与相应教 学创新之必要。 覃亚湾大德心怀正信佛法之兴衰,客观的把当前佛教道场/团体在推动佛 教工作上所可能存在的盲点和弊端一一点出,更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文 字中尽显其爱教护法之一片赤诚。期待教内同修大德能同样以弘护正法, 舍我其谁之志,认真探讨其中建议行动之可行性并加以落实, 携手共筑 护法长城。 5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5
12/6/17 6:12 PM
第一章:缘起 在近年,来自国外的附佛外道持续涌入,给马来西亚和新加 坡的佛教社群及社会造成很大困扰。在民主社会,佛教绝对 尊重和包容不同宗教的存在,但坚决反对任何披着佛教外 衣,却在教义和思想上违背正统佛教宗旨,误导公众的行 径。 附佛外道利用佛教的名堂来开拓市场,将很多佛教的术语穿 插在他们的教法中迷惑民众。对佛法认识不深的人,很难从 教义上辨别真伪。认清附佛外道,撇清附佛外道与正信佛教 的不同,是当代佛教进程一个回应时事所必须做的事。 面对附佛外道,佛弟子应当摈弃消极、冷漠的心态。佛教界 反对附佛外道,但是绝对不鼓励佛弟子对附佛外道的信徒采 取敌对的态度。我们是要劝导他们回归正途,不是要与他 们对抗。佛弟子应当展现出智慧与慈悲,向那些因为对佛理 了解不深、无法辨别正信佛教与附佛外道差别的佛友伸出援 手,积极地引导他们回归正信佛教。 在2007年,马来西亚的佛教界曾经召开会议声讨卢胜彦,发 表文告指出卢胜彦不是正信的佛教;而在2016年也办过几场 大型的会议揭露卢台长在佛教的教义方面制造混淆。但是, 这些附佛外道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情况。 有鉴于此,十三个有代表性的马来西亚佛教团体在2017年8 月24日,在吉隆坡集合了佛教界,学术界、评论界、社团以 及媒体工作者进行了一场《清流论坛》,集思广益,寻求对 策。2017吉隆坡《清流论坛》旨在“正本清源,显正破邪” ;唤醒佛友们认清附佛外道的真实面目以及其对社会、家 庭、个人可能造成的破坏;团结正信佛教团体与传承,让社 会重现溪水清流。
6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6
12/6/17 6:12 PM
《清流论坛》发布一份宣言,呼吁所有正信佛教团体和佛弟 子们各自尽义务,挺身而出维护正法;敦促附佛外道的领导 人回头是岸,停止在马来西亚冒用佛教的名义,散播非正信 的法门。宣言吁请民众远离极可能会让人卷入精神困惑与钱 财损失的非正信组织;恳切希望马来西亚有关当局认真地关 注此课题。经过报章以及网媒的广泛报导,《清流论坛》发 挥了一定的作用 ,令到很多人看清附佛外道的真面貌。 除此之外,论坛的参与者达成一个共识:批判他人为附佛外 道之前,佛教徒应该自我检讨,因为附佛外道的盛行,很多 时候是由于许多佛教徒也在做“非佛法”的事情! 除了比较早期的卢胜彦的“真佛宗”以及近年崛起的卢台长 的“心灵法门”和金菩提的“菩提禅修”,在马来西亚和新 加坡还有不少的附佛外道。在这个外忧重重的时期,佛教界 必须痛定思痛,各个寺院、道场应当真正的扮演弘法者的角 色。 《清流论坛》的参与者异口同声的说大家不要再犯十年前的 错误,会议之后发个文告就算,而必须要有后续行动,持续 地推展一场“正信佛教运动”;其中一个建议是佛教道场应 该各自成立《行动小组》,从小起步,整合资源以及做统领 大众的工作。《清流论坛》的另外一个建议是在短期之内出 版一本内容浅显、实际易懂的手册,包括如何辨别邪正、如 何采取下一步行动、如何与佛教团体配合,共同推动正信的 佛教。 此《显正教育手册刍议》是在上述的因缘之下而诞生。此手 册的对象群是: 1. 佛教的寺院/中心:道场应该如何重振道风,引导佛教 徒学佛,而不是停顿在拜拜的阶段? 2. 道场的前台服务员(义工):道场的义工应该如何提 升本身的素质,进而带动到来道场参加活动的佛教 徒?
7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7
12/6/17 6:12 PM
我们确信只要道场重振道风、义工提升素质,显正就自然破 邪。这本手册不做空谈,而是老老实实的面对问题,以明确 的例子来做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道场皆必须100%跟随此手册 的建议。道场应该根据本身的条件,设定短、中、长期的目 标。因缘具足的道场可以一年之内做出各种改革,条件不成 熟的道场需要更长的时间。方向最重要,速度是次要。方向 对,速度快,那是最理想;方向对,速度稍慢也很好。纵使 短期目标只是要改善目前不如法状况之中的一小部分,那也 是一个提升,也值得鼓掌! 道场的前台服务员以及义工们没有必要拿起这本手册死背硬 啃,他们只需要拿来做参考,看看自己有哪一方面需要改 善、提升,哪一方面做到不够好,就在哪方面去努力;他们 也应该把此手册介绍给来到前台的佛友们,叫佛友们自己阅 读相关的几页。 此手册引经据典,根据祖师的教诲为标准。虽然如此,此手 册没有要涵盖全部层面的意图,而只是希望抛砖引玉, 发挥一 些作用,在这个末法时代影响一部分的佛弟子实实在在的尽 本分,为佛教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8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8
12/6/17 6:12 PM
第二章:一般佛教徒的心态 正信的佛弟子理解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深重,有太多的无明 烦恼,所以祈求佛菩萨加被,给自己力量去忏悔、祛除业 障。佛弟子学习减少对欲望的执着,并且誓愿脱离六道轮 回。虽然佛弟子依然会遭遇各种挫折,他们会用佛法把挫折 转化为成长的因缘。佛弟子不会从此就求财得财、一帆风 顺,但是,他们拥有坦然接受无常 的心态。 一般的众生,尤其是这个末法时期的民众,“贪、嗔、痴” 三毒深重,难调难伏,“自我中心思想”相当严重;大公无 私、宗教信念坚固的修行者属于少数。不管是什么民族,大 多数的人是功利主义者。 许多“佛教徒”神佛不分,对佛教的教义与民间信仰混淆不 清。他们偶然来寺院拜拜佛、烧烧香,他们也去民间信仰 的场所膜拜神灵,求保佑。他们的心态是“不管是什么神、 什么佛,有拜就有保佑”。他们只能说是“挂名的佛教徒” 。拜佛肯定好过不拜佛,但是,除了拜佛、求佛,更应该学 佛。 很多“佛教徒”愿意慷慨的出钱助印经书,因为大家都认为 助印经书是很有功德的善事。不少佛教徒因为听说念经将会 带来很多好处,所以,他们虽然不明白经书的意涵,也喜欢 拿来诵一诵。助印经书,读诵经典当然是好事;可惜的是, 认真阅读、学习经典,依教奉行的佛教徒为数不多。 一般的“佛教徒”对许多基本的佛教常识都搞不清楚,而且 缺乏分析能力,不能够辨别是非;他们对佛教的认识是比较 低层次的,例如“消灾延寿”之类。如果大家一窝蜂的把佛 教低级化,忽略佛教高层次的部分(各种的修行法门),那 样的心态就很有问题了。 要维护正法就必须讲真话。承认事实,敢于面对问题才能解 决问题,才能找到一条出路,提升一般佛教徒的素质以及宗 教情操。 9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9
12/6/17 6:12 PM
常来佛教道场参加活动的人,他们比较认识佛教,比较愿意 布施、精进,但是,对很多佛教的概念,他们也只是一知半 解。虽然如此,由于他们时常来道场,与道场建立了感情, 所以,他们大多数不会被别人拉进附佛外道的组织。我们要 为他们打“营养针”,加强他们对佛教的基本认识,并且把 他们其中的某些人变成弘法大军的成员,做一个小士兵也无 妨,为佛教出一份力量,帮助发出正能量。 那些平时很少来佛教道场的,纵使他们自称或者被标签为“ 佛教徒”,其实,他们绝大多数是民间信仰者。我们只需要 看看在农历七月,大街小巷冒出来的许多民间临时团体,纷 纷举办“中元节”来普度鬼道众生,以及在七月十四的晚 上,许多华人家庭在路边烧“金银纸”给孤魂野鬼,就知道 此言非虚。他们之中有些人也会行善,例如在“中元节” 的普度大会,一掷千金的购买某个“福品”。他们主要的目 的是祈求生意顺利,一本万利;慈悲布施,而且“施恩不望 报”的人少之又少。 之前佛教界对民众做了很多解释,佛教的《盂兰盆》与民间 信仰的“鬼节”根本不一样,《盂兰盆》是“佛欢喜日”, 虽然有一部分人明白《盂兰盆》了,误解的人还是很多,甚 至有人把“盂兰”误写为“孟兰”,误认《盂兰盆》是某种 盆。他们不知道《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思 是“救倒悬”(救度被倒悬着,受苦受难的饿鬼道众生)。 一般的“佛教徒”虽然平时很少来道场,在某些佛教的节 日,他们会来道场吃吃素、诵诵经。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好 事,可惜的是,一般上他们是“口到心不到、口念心不念” ,口里诵经,脑袋里对经典的内容模模糊糊、甚至诸多误 解。举个例子,他们喜欢念“消灾延寿药师佛”,因为《药 师经》提及“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当他们很兴 奋的念“消灾延寿药师佛”时,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贪念正 在悄悄地增长。
10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10
12/6/17 6:12 PM
《药师经》云:“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 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 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 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 女。” 由于他们只想要索求各种现世的福报,所以,他们只注意到 上述经文的后半段(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忽略 它的前半段(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 心),也没有“思惟其义,演说开示”。不了解佛教“先利 他,后自利”的精神,没有想到要先去利益众生,却期望自 己迅速的获得财富、官位。 《药师经》劝导佛弟子“至心念诵”药师咒,可以“无病延 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祈求 “延寿”并没有错,问题是,一般的念咒者只要“无病延 年”,却不理解“无病延年”是提供比较好的条件去修行, 朝“得不退转,乃至菩提”的目标前进。对经典断章取义的 诠释,反映了一般的佛教徒只求“延寿”享福的错误心态。 很多人有苦难的时候会高声念“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 萨”,恳求菩萨保佑,却不知道平时就应当学习、实践菩萨 的慈悲精神。只要求菩萨救苦救难,自己本身却缺乏慈悲精 神,这样的偏差心态比比皆是。 我们应该帮助这一大群奉献精神少少,却索求福报多多的 人,令他们明白一点佛教的基本教义;告诉他们“愿解如来 真实义”,“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道无上誓愿成” ,并不是拿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如果我们没有为这群“求 福不求慧”的人打“预防针”,这群只想追求现世福报的“ 佛教徒”很容易受到附佛外道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也要 为那些刚刚中了附佛外道的毒的人打“解毒针”,拉他们出 毒海。 很多“佛教徒”喜欢赶法会。在他们眼中,“法会”渐渐变 质成为一种“交易”:我给法师一笔钱,法师就得念我以及 我的家人的名字,禀告天界、神灵,我们合家做了什么“功 德”。对他们来说,法师用15分钟来念一大班功德主的名字 11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11
12/6/17 6:12 PM
是必要的,利用时间讲解忏文却是不重要的。由于习气,他 们“我执”深重,出了一笔钱给寺院,成为大功德主,就理 所当然的以为道场应当给予他们大功德主的礼遇。 许多参加法会者也把法师念出自己的历代祖先、冤亲债主的 名字当作是那场法会的重头戏。他们不知道“念名字”只是 形式而已,理解经文、忏悔业障、至心信乐、恳切发愿才是 重点。 许多佛教徒说:“我只是来寺院拜佛、求佛,其他的事,我 一概不理。”由于拥有这种自我中心的心态,他们对很多关 系到佛教未来发展的大事也是置身事外,不闻不问。 不少佛教徒以为自己很“发心”。当然正确的“发心”好过 没有发心。我们来看一看第十七世大宝法王一番关于“发 心”的开示。法王的开示也许对很多佛教徒来说是一记当头 棒喝。 大宝法王说:“佛法不是专门治病、让你发财或是得到很好 的考试成绩。当然佛法会带来无尽的福报与幸福,但是,佛 教的最终目的不是如此。佛教讲究的是调整自心,对治烦 恼,然后慢慢变成一个很有慈悲、爱心、智慧的人。但是, 很多人求法的发心不是这样,可能因为生病了,只要有人能 治他的病就是佛菩萨….。佛法最终目的还是四圣谛所说的: 「了解痛苦的根源以及怎么断除痛苦。痛苦来自于我们的烦 恼业力,我们要断除烦恼,面对烦恼,这才是佛法的主要精 髓。」大家求法的心不正确,一不正确就会遇到奇奇怪怪的 人。大家都要注意一下。” 《华严经》云:“一切唯心造”。当众多佛教徒的心态正 确,许许多多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必须对症下 药,纠正一般佛教徒的不正确心态。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 须从教育下手,必须多多弘扬正知正见。
12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12
12/6/17 6:12 PM
第三章:佛教道场应该采取的行动 正信的佛教道场的作用是弘法利生。一间道场是否是正信的 佛教道场,就得看道场是否有发挥弘法利生的作用。如果一 间道场允许信众做许多不如法的事,徒有外在的空壳,缺乏 佛教的内在精神,那间道场的存在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了。 以前,佛教徒对各种谤佛谤法的行为,很少积极的护法护 教,所以,造成社会大众对佛教产生很多误解。与其他的宗 教相比,佛教徒在维护本身的权益方面,也给人一种无能为 力的感觉,令人误会佛教是消极的宗教。一些佛教徒之前认 为弘法利生的工作不重要,附佛外道出现的时候又不站出来 指正,反而以各种堂皇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在这几年,“心灵法门”以及“菩提禅修”这两个非正信的 佛教组织迅速的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发展,令到一些佛教道 场看到危机的存在,觉得需要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应对。当 越来越多的佛教领导发觉居然有一大群人迷信某个连基本佛 教教义也不大懂的附佛外道“教主”,把那位散播邪知邪见 的“教主”吹得火红,佛教界就会齐心协力地行动起来。 摆在佛弟子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必须选其中的一个: (1)不采取行动,任由许多“挂名的佛教徒”以及民众继续 受到附佛外道的荼毒;或者 (2)采取行动,逐渐的做出改革,加强弘扬正法,有计划的 提高佛教徒的素质。 为了显正破邪,我们列出一些道场应该采取的行动,供大家 参考,各道场应该根据本身的条件,分阶段去落实。在此手 册的第五章的最后部分,列出某某道场一年、两年、三年的 目标。各道场应当根据各自的客观条件,适当的调整。如果 道场认为某些建议不合适,可以暂时搁置。 改革是需要时间的。假使某个道场的短期目标只是要改善目 前不如法状况之中的一小部分,那也是一个提升。重点是 13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13
12/6/17 6:12 PM
必须朝正确的方向跨出第一步。我们相信许多道场的领导人 有足够的智慧,不会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或者历史因素,没 办法在短时间之内把旧包袱全部放下,就完全把改革计划放 弃。 (一)什么是“恒顺众生”,“善巧方便”? 很多人只看表面的文字,误解“恒顺众生”,纵使众生有严 重的“贪、嗔、痴”心态,依然任由他们继续“贪、嗔、 痴”下去。其实,“恒顺众生”是普贤菩萨的第九个大愿, 菩萨以平等心、大慈悲心、大智慧随机应变,利用各种“善 巧方便”广度众生。缺乏智慧的迁就众生不是“恒顺众生” ,而是“放纵众生”。 佛教徒时常听到“大开方便之门”这句话。令人惋惜的是, 很多人把“方便”错误的等同于“随便”。佛教讲的“方 便”是指“善巧方便”。动机是善的,过程是善的,结果也 是善的,智慧为导的方便才是“善巧方便”,否则就变成“ 随便”。佛门也有一句话“方便出下流”,这句话警惕我们 不可以随随便便,太过顺从众生的习气只会使到众生造更多 的恶业。 (二)向信众讲解什么是正信佛教?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教不只是仪式,教育才是佛教的核 心。讲解佛教的教义是佛教道场的基本工作。 佛教(不管是什么宗派)是心内求道,通过内心的净化,提 升心灵的境界,熄灭内心的贪、嗔、痴。大乘修行者要发菩 提心,行菩萨道,成就佛道,并且希望众生皆共成佛道。佛 弟子要离苦得乐,脱离烦恼、获得自在;佛弟子追求的不是 外在、表面的快乐,而是内心的法乐。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佛弟子应该从“心内求法”,不单单只是通 过外相、声音,对佛有所求。“心外求道”就变成是外道、 邪道。如果没有回归心性,就见不到自己的佛性(不能够明 心见性)。
14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14
12/6/17 6:12 PM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如 果忘失了菩提心(没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愿), 修一切善法(包括布施、持戒等等)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求 个人的福报、名利,那就是修“人天乘”而已。纵使获得“ 上天堂”的果报,还是在三界的漩涡,离不开六道轮回,脱 离不了魔掌,所以被形容为“魔业”。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 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念佛肯定是要心中忆 念,也就是要“心内求法”。 (三)帮助大众辨别附佛外道 “外道”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佛教以外的宗教,这个名 词不含任何贬义;(二)心外求道,注重外相,追求人天 福报。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乘)里面的“人天 乘”虽然有讲到某些修行,基本上它们还是心外求道。声 闻、缘觉、菩萨乘则是高层次的心内求道、心灵净化。 许多附佛外道都高举大乘佛教的旗帜(例如,深受大乘佛教 徒欢迎的观音菩萨、药师佛)做为掩饰。在此册子,“附佛 外道”是指那些标榜大乘佛教,却误解、曲解大乘佛教教义 的法门。佛教与附佛外道最大的区别,佛教是“心内求法” ,附佛外道则是“心外求道”。佛教皈依“佛、法、僧”三 宝:(一)佛宝指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二)法宝指的是 佛教经典记载的法门、佛法,(三)僧宝指的是由出家人组 成的僧众团体。附佛外道没有皈依“佛、法、僧”,或者皈 依其他的“三宝”,也就是说附佛外道的三宝与佛教的三宝 是不一样的。 附佛外道未必骗财骗色,但是,它肯定是正邪交杂的。佛教 徒不要被附佛外道某些表面的做法吸引,附佛外道的骨子里 肯定有歪曲佛教经典,不正确的“心外求道”的特征。
15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15
12/6/17 6:12 PM
大乘佛教 学习智慧,不是崇拜 承认神通,但是不渲染神通 拜佛又学佛,依法不依人 内涵首要,形式次要 远离贪、嗔、痴 自利利他,无私的愿望 修福又修慧,看近又望远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附佛外道 不学智慧,崇拜教主 卖弄神通,过分渲染神通 求佛不学佛,依人不依法 不管内涵,只重形式 接近贪、嗔、痴 自私自利 ,自私的欲望 求福不修慧,看近不望远 上求天道,下求财富
披上佛教外衣的“附佛外道”往往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如 果您刚刚接触某个新的“佛教教派”,对它有所怀疑,不妨 拿几道基本的问题来自问自答。
1.
2.
3.
4.
5.
➢
简单问题 那个“佛教教派”的教主有没有自称是什么菩 萨、什么佛的化身,或者被他的信徒形容为是 什么菩萨、什么佛的化身? 那个“佛教教派”的教主是否靠所谓的神通( 包括算命、看相、看手掌、看“图腾”)对信 徒指点迷津? 那个“佛教教派”的教主是否主张这一世的富 贵吉祥、平安健康最重要,来世的事情根本不 重要? 那个“佛教教派”是否向您兜售佛牌、吉祥 物、山水画之类的东西?(他们没有强逼您 买,只是“好言相劝”,说是“随缘”的。) 当那个“佛教教派”的信徒想要退出时,他是 否被恐吓说什么佛菩萨将会严厉地惩罚他?
是
不是
如果您的答案有任何一个“是”,请您尽快离开那个所 谓的“佛教教派”,因为它不是正信的佛教。
目前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最火红的附佛外道应该是卢台长 的“心灵法门”,所以,有人就把反对附佛外道的矛头对准 卢台长。其实,卢台长胡乱的曲解佛教的基本教义,稍微懂 得一点佛教教义的人,都知道心灵法门是有问题的。反而是 金菩提比较“高明”,他比较少胡说八道。佛教界应该多多 16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16
12/6/17 6:12 PM
留意金菩提的活动,因为他的“菩提禅修法门”更加容易以 假乱真。 (四)“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维摩经》云:“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欲」本来 是不好的东西,是佛教所排斥的,可是,当初学佛者的因缘 还没达到某个程度时,就必须有权宜之法,“先以欲勾牵” 来引领他入门。绝大多数的佛教徒开始时是被“欲勾牵”而 进入寺院。满足基本的欲望,无可厚非,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假使他们拜佛一段很长的日子之后,没有被引导“入 佛智”而真正学佛,依旧停留在“欲勾牵”的阶段,那就是 大问题。 很多佛教道场对新进的信徒,“欲勾牵”的工作做得相当 成功;可是,对旧信徒“入佛智”的工作却有待改善。由 于长期偏重“欲勾牵”,忽略“入佛智”,很少修“戒、 定、慧”,造成很多佛教徒没有减少功利心态,也没有远离 “贪、嗔、痴”。 很多佛教徒念经诵咒,目的单单是为了祈求现世利益。经咒 的的功用基本上是祈求现世利益(“欲勾牵”)以及解脱轮 回(“入佛智”),所以,追求现世利益没有错;可是,如 果纯粹被“欲勾牵”,只是追求现世利益而念经咒,完全忽 略解脱轮回,那就不符合佛教了。 (五)在法会期间讲解佛法 法会是汉传佛教的特色,法会期间是一个很好的弘法的时 刻。由于法会比较容易吸引信徒参与,我们不妨善巧方便的 利用它。举办法会,主要的目的是要向信徒讲解佛法。那些 比较小型的道场可以与附近的道场联合举办法会,甚至可以 租借学校的礼堂、民众会堂。 某些道场为了迎合信众,只注重求福报的层面,忽略教导信 徒修智慧;举办法会时蜻蜓点水般的向信徒交代两句参加法 会将获得什么福报,结果只吸引到许多“求福不求慧”的信 徒,令到真正想学佛的佛弟子止步不前。
17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17
12/6/17 6:12 PM
除了少数正信的佛教道场之外,多数的道场平时很少有定期 的(每星期或者每个月一次)讲经说法。纵使有这样的定期 活动,出席者往往是寥寥无几。在法会期间(水陆大法会、 梁皇宝忏、三昧水忏等等)却往往是人山人海。 那一大群喜欢参与法会,平时却很少听经闻法的人,在佛教 徒当中,他们占了绝大多数。由于他们在法会期间才会现 身,所以,就应当趁他们出席时讲解佛法。他们是根机不足 之人,并非无缘之人。我们应当积极地为他们制造因缘,以 浅白的语言与他们分享佛法,不要轻言放弃。 法会期间讲解基本佛法,尤其是讲解忏文的重点是非常必要 的。每次的法会安排半个小时,甚至一小时的讲解时间是办 得到的。法会可以提早半小时开始、延迟半小时结束,甚至 缩短法会参与者的午餐时间。主法法师唱诵了一个早上可能 会很疲惫,法师的午休时间并没有被缩短,因为讲解者可以 另有其人。 虽然法会参与者多数是老菩萨,法会的主办方不要先入为 主,以为老菩萨就不想听法、不用听法!其实不少老菩萨也 想知道一点佛法的。他们并非全部只是要拜拜罢了,有一些 老菩萨的确想明白参加法会的意义,只是一向来没有人好好 地向他们讲解而已。 真正的认识到讲解忏文的重要性、迫切性,主办方就会在准 备法会的流程(每天的时间表)之前与主法法师协调,安排 在法会期间的“黄金时段”(例如,在“上供”之前的45分 钟)讲解,因为在“上供”的时段很多求福不求慧的“大功 德主”会出现。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这个环节,法师会念出 他们个人的名字。 在平时的共修时间里,也应当安排半小时来讲解经文,甚至 短短的十五分钟也是有作用的。成立佛学班或者读书会都是 好事,但是,由于参加佛学班、读书会的佛友与参加共修的 佛友往往是两班不同的人,如果在共修的时候没有讲解经 文,那些只参加共修的佛友就很少有听经闻法的机会。
18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18
12/6/17 6:12 PM
道场在某些传统节日举办联欢会能够吸引不少的民众到来出 席。在这样的场合,也应该适当的把一些基本佛法与传统的 价值观融合,向出席的大众简短的讲解。如果联欢会只是吃 喝玩乐(虽然是吃素),却没有把更多的佛法融入在其中, 那就未免是浪费大好机会了。假使在新春联欢晚会上,“捞 生”的时候,大家兴高采烈地大喊“捞到风生水起”,却没 有人劝导出席者除了“越捞越生”之外,更加要“越修行越 进步”,那就未免太可惜了。 弘法人员包括出家人以及在家居士。当然出家人讲经说法比 较有摄受力。但是,如果找不到适合的出家人讲解,在家居 士也无妨,重要的是,讲解的内容必须符合佛陀的教导。如 果连在家居士也找不到,不妨考虑在法会期间,播放某些大 法师、老和尚讲经说法的视频短片、光碟(DVD、CD)。 (六)改革只念“大功德主们”名字的做法 法会的一个环节是宣读文疏。主法法师往往会把“大功德 主”全家大小的名字逐一念出来。其实,只念“某某合家” 就很好了。佛弟子常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 了”,所以,法师可以不念功德主的名字,改为功德主各自 诚心的默念自己的名字,祈求佛菩萨保佑。念祖先的名字也 是一样,由于功德主与他们的祖先有血缘关系,他们应当各 自诚心邀请祖先来参与法会,听经闻法,而不要把超度祖先 的责任完全推在法师的身上。 一般上,道场是按照功德金的多寡,把功德主们分类。因为 时间关系,法师不可能把全部功德主的名字念出来;只念“ 大功德主”的名字,那是一种权宜。但是,难免有人会有疑 问:“佛教讲平等,讲心不讲金。只念大功德主的名字,不 念小功德主的,那不是讲金不讲心吗?不是有分别心、违反 众生平等的教义吗?” 如果改为功德主们各自念自己的名字,这样就一视同仁,上 述的疑问就不存在了。更何况改革之后,一来可以节省许多 念名字的时间,把节省的时间用来解释法会的意涵。二来, 可以减少功德主们的“我执”,不会因为法师念到自己的名 字就高兴,没有念到就起烦恼。法师们与其苦口婆心的劝导 19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19
12/6/17 6:12 PM
信众不要对念名字这件事起“分别心”,倒不如改革一下, 不给机会他们起“分别心”。 是否决定要改革,道场也应该考虑,对一般的信众来讲,在 法会宣读文疏,只是指名道姓的表扬“大功德主们”,忽略 了“小功德主”,这样的处理方法与佛教典故《贫女供灯》 里面的讯息“贫女献灯,光明特朗,胜于诸灯”是不是有点 难圆其说,互相矛盾呢? 功德主们必须搞清楚,他们的祈求能否果遂,那是取决于他 们本身是否诚心参与法会,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名字有没有被 法师高声念出来。功德主们应当去理解一下《大悲咒陀罗尼 经》里面所说的:“唯除不善、除不至诚”。 (七)注重内涵,避免太过强调外相、形式 佛教讲“无常”。佛教的仪式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时代 背景不一样了,“善巧方便”也就应当跟着时代的脚步,有 智慧地改变。假使某些法会的传统仪式不合时宜了,经过慎 重考虑,有关的仪式是可以被修改、调整的。法鼓山勇于改 革水陆法会,在“送圣”环节,废除烧纸船,而以数码化的 方式来代替。形式改变了,“送圣”的内涵不但保留下来, 更进一步的通过新科技把内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圣严法师在《正信的佛教》一书中开示,焚烧纸库、文疏, 其实是外道的迷信仪式,于佛教教理毫无根据。“佛教一 切都主张虔诚心的感应,如果心力到了,不用焚疏,必然 有用,否则的话,纵然焚化了千百张的字纸,又有什么用 处?” 也许某些人会反驳说:“层次低的信众有需求,我们 应当满他们的愿。”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论点,就必须接受 低层次的附佛外道了。我们反对或者接受,应当以是否符合 佛教的教理为准。 某些佛教道场焚烧“大纸船”的仪式,令到民众产生疑惑, 为什么佛教界反对卢台长的信徒焚烧“小房子”,却不反对 佛教道场焚烧“大纸船”? 因为这个疑惑,佛教道场焚烧“ 大纸船”就成为应对卢台长的“小房子”的一个大障碍。要 认真推广正信佛教,面对大是大非就不可以采取“双重标 准”。 20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20
12/6/17 6:12 PM
汉传佛教的礼仪深受汉族的风俗习惯影响。在佛陀时代根本 就没有纸张,更不要说制造大纸船、焚烧大纸船了。佛教 传入中国,后来才出现焚烧大纸船的做法。风俗习惯是会随 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动的。就拿很多佛教徒都参加过、或者听 说过的水陆法会来说好了。其实从古代到现代,水陆法会的 仪轨被多次修改过。另一个例子:在佛陀时代,古印度的出 家人不耕不种,他们托钵乞食。但是,当佛教传入中国,由 于国情不同,汉传佛教建立丛林制度,自耕自食。如果中国 的祖师没有从托钵乞食转变为自耕自食,(虽然在耕种的过 程可能会伤害到虫类)就没有蓬勃发展的汉传佛教。换句话 说,不合时宜的礼仪应当被改革。《金刚经》云:“法尚应 舍,何况非法!” 许多佛教徒参加法会,焚烧大纸船之后,喜欢看看火堆有没 有“瑞相”。如果用数码相机拍摄到火堆上面出现佛菩萨 的“金身”,他们就认为他们的历代祖先被阿弥陀佛、观世 音菩萨接引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否则,就是表示法会有点不 圆满。佛教道场应该对信众解释,不要把外在的“瑞相”当 作是百分之百的证据。法会是否圆满、殊胜不是根据外在 的“瑞相”来决定,有“瑞相”固然可喜,没有也无妨。过 分执着“瑞相”,那是“心外求道”。 只注重形式,却不管内涵的另一个例子是所谓的“放生”。 其实,放生是善事,应该多做,但是,必须要用正确的方 法去放生,避免那些刻意的、商业化的,定时(规定在哪一 天、哪一个时间)、定点(哪一个地点)、定量(多少条 鱼、多少只小鸟)的“放生”。佛教徒放生是为了长养慈悲 心;如果为了追求所谓的“功德”,用错了方法,在“放 生”的过程,反而变成“杀生”,或者破坏生态环境。 佛法的确需要通过外在的“工具”来表达,一般的佛教徒才 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工具”是次要的,佛法才是主要 的。佛弟子不要紧抓“工具”,却把佛法丢失;要正确的“ 表法”, 避免把佛教形式化,应当理解形式的内涵和偈颂的 意义(咒语是秘密语,另当别论)。
21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21
12/6/17 6:12 PM
(八)纠正佛教徒对西方极乐世界的误解 很多人有“升天享乐”这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少听经闻法的 人错认“极乐世界”是一个极美好的享乐之处,在那儿可以 随心所欲,想什么有什么。其实,佛教注重修行,不注重享 乐;极乐世界是极理想的修行之处,每个在那边修行的人都 会成就佛道。如果把追求个人的享乐放在第一位,完全没有 想到修行,那不是真正的净土法门。 很多佛教徒喜欢参加法会、写牌位,但是,却没有理解经 文、忏悔业障、至心信乐、恳切发愿,也没有如此劝导历代 祖先、冤亲债主。当主法法师念出他们祖先、冤亲债主的名 字,他们以为被点名、获得“通行证”,被超度到极乐世界 了。如果没有“真信、切愿”,抱着享乐至上的心态,随口 念念阿弥陀佛,那只是结个善缘,不是真正的净土法门。 (九)加强佛教徒对药师法门的认识 许多人习惯把药师如来的佛号念成“消灾延寿药师佛”,而 不是根据《药师经》所记载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把药师 佛的佛号念成“消灾延寿药师佛”来念,意识里容易产生错 觉,以为修念药师法门只注重消灾延寿,贪欲可能会越来越 强。所以,念药师佛的佛号时,应当依照《药师经》的记 载,遵循弘一大师的开示,念“药师琉璃光如来”。 “消灾延寿”只是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里面的一小部分,念“ 消灾延寿药师佛”会错误的把目的局限于那一小部分;念“ 药师琉璃光如来”则表示接受、学习药师佛的12大愿。两个 念法,背后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念“消灾延寿药师 佛”,心中可能会产生欲望,贪恋这个娑婆世界,而没有脱 离六道轮回的愿望;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是求福报、修智 慧、往生净土证菩提、乘愿再来度众生。 在现代,绝大多数的道场把“消灾延寿药师佛”以及“药师 琉璃光如来”两个念法并用。道场应当提醒信众: (一)念“消灾延寿药师佛”祈愿在娑婆世界“延寿”, 与“厌离娑婆”有点矛盾。祈愿在娑婆世界“延寿”可能演 变成贪念娑婆、缺乏厌离心。没有厌离心则不可能跳出三 界。 22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22
12/6/17 6:12 PM
(二)星云大师在《星云说偈》“闻法可贵”篇里面引用《 法句经》的一段经文:“若生人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 一日,而得解了知”。 (三)“长寿天”是八难之一,因为在“长寿天” 虽然寿命 很长,它却是耽乐少慧,不闻正法,很难修行成就之处。 古人面对天灾人祸,战争连连,以至“人生七十古来稀”, 所以他们祈求“消灾延寿”,那是无可厚非,更何况他们处 身于像法时代,求福之余也修慧。现在马来西亚人的平均寿 命接近八十岁,新加坡的则超过八十岁,如果依旧把祈求“ 延寿”当作是拜药师佛的主要目的,有点说不过去;除非是 想要多点时间在人间精进修行,奉献社会。假使祈求延寿只 是想在人间多享几年清福,没有修慧,那就与附佛外道的教 导没有分别。 (十)组团去佛教圣地朝拜 道场可以自己单独或者联合其他的团体组团去印度、中国、 斯里兰卡、缅甸等地朝圣。在最近的几年,很多道场纷纷组 团朝圣。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必须要留意的是,不要把朝 圣团变质为旅游、购物团,而应当组办名副其实的朝圣团。 在出发之前,道场应当向团友解释朝圣的意义,讲解各个圣 地的历史、因缘,派发关于圣地的资料。当团友对圣地有一 点印象之后,抵达圣地,再听到当地的导游讲解,他们就比 较有所体会,而不是把圣地当作是普通的旅游景点来看待。 在旅游车上,大家应该互相提醒:“我们是朝圣者,不是游 客”。虽然不能够要求所有团友的行为举止一丝不苟,但 是,朝圣者的风范毕竟是与一般的游客不一样。主办方应该 尽量向团友讲解佛法,唱正能量的歌曲,分派一些佛书给大 家阅读,鼓励团友们互相交流佛法;在整个行程,应当保持 宗教的气氛。 同样的道理,组团去本国某些孤儿院、老人院布施也应该妥 善处理。不要在某个老人院布施,接下来却逼不急待的匆匆 赶去附近的餐厅大吃一顿当地的“驰名食物”一饱口福,把 刚才老人院的凄惨情况抛到九云霄外。这样的安排不符合布 施团“惜福、培福”的意义。 23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23
12/6/17 6:12 PM
(十一)佛教徒生病了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山东省博山正觉寺的住持,仁 老和尚开 示(长老出家之前是中国的一位教授级科学家): o 必须去看医生,不要讳疾忌医,免得病情越来越严重。 o 有些病是业障引起,可以在寺院立个牌位,解冤释结。 o 诚心修持佛号、《大悲咒》或者其他的咒语,祈请佛菩 萨加持,早日康复。 《大悲咒陀罗尼经》云:“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 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 除不至诚”。没有善心、悲心、至诚心的祈求,那是不会果 遂的。“至诚”包括惭愧心、忏悔心, 如果无惭无愧,那根 本就不是忏悔。疾病不是无端端发生的,现在患病(果报) ,之前必定是自己造了某个恶因,也许自己不清楚疾病的原 因,但是,也必须“深信因果”,常常至诚的忏悔。“唯除 不善、除不至诚”这句话也适用于其他的咒语。 (十二)保持大雄宝殿的庄严 法会期间,原本应该禁语(禁止闲言杂语),但是,很多参 加法会者进入某些道场的大雄宝殿却好像处身于购物中心一 样,境杂心乱。香灯法师轻轻柔柔的提醒,在大殿要保持清 净,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在那样的情况,法师严厉 的说话,反而会有效。虽然观世音菩萨很多时候是显慈悲 相,有时却必须显“怒目金刚”相。为了避免信众的心往外 攀缘,也应该禁止他们在佛事进行时随意在大雄宝殿拍照、 录影。 (十三)供僧(供袈裟)的意义 近年来,供僧(供袈裟)相当受到佛教徒的欢迎。很多道场 皆有举办。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个活动的意义是“供养 学道”,不是大家来参加一场热热闹闹的活动而已。其实, 在每一项的佛教活动,道场都应该安排法师(甚至在家居 士)向信众讲解有关活动的意义,而非强调“功德”,使 到信众有意无意的倾向于追求“功德”,因为一般人往往把 “功德”错误的理解为现世的福报(发财、顺利)而已,那 样的狭义理解反而与贪念挂钩了 。
24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24
12/6/17 6:12 PM
(十四)厘清佛教与某些民间信仰的区别 不少人把佛教的“供佛斋天”等同于民间的“拜天公”,他 们误会横竖都是祈福求吉祥,两者没有分别。他们把“供佛 斋天”低级化了。其实,除了祈求消灾解厄、家庭和睦, “供佛斋天”是要修智慧。“供佛斋天”的后半部包括念诵 《金光明经空品》。此部经讲解“缘起性空”、“放下执 著”等义理。念诵《空品》才是“供佛斋天”的重要部分。 既然“供佛斋天”很受民众欢迎,在法会进行期间就应该向 信众解释它的意义;“供佛斋天”有礼赞三宝,“拜天公” 则没有。 有些佛教道场举办“供佛斋天”,安排一些人扮演“皇帝、 皇后”来供奉诸天神。很多佛教徒看到“皇帝、皇后”,高 兴的不得了,误会“供佛斋天”就是追求世间的权势地位, 来生做皇帝、皇后。如果道场安排“皇帝、皇后”出来供 佛,就必须解释,古代的皇帝、皇后供奉佛菩萨,他们是要 给老百姓做榜样,领导老百姓信佛。如果没有解释清楚,令 到现代的信徒迷信封建,贪恋荣华富贵,那是颠倒。 结论 改革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不要听到“改革”两个字就马上升 起敬而远之的心态。适当、善巧地改革一些旧形式,把佛法 更好的表达出来,绝对不是大逆不道之事。相反的,佛弟子 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坚持不改革某些不合时宜的仪轨,那是 否把“无常”执着为“常”呢?佛弟子不要忘记,2600年前 的佛陀就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25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25
12/6/17 6:12 PM
第四章:佛教道场前台服务员的角色 佛教道场要办事情、活动,必须要靠义工、职员以及信众配 合,才能够落实。佛教道场的前台服务员(包括义工以及职 员)是接待、接触来参加各种佛事的佛友的第一线人员。如 果他们的素质差,就对佛友们产生负面的影响;相反的,如 果他们素质良好,就直接对佛友们产生正面的影响。 在一般的佛友眼中,除了法师之外,这些前台服务员是对佛 法比较了解的人,所以,他们的举止言行往往成为佛友的榜 样。如果前台服务员对佛法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产生“一 盲引众盲”的现象。 有一部分前台服务员的素质优秀,有些的潜质良好,但是, 无可否认,在目前这个阶段,一般而言,他们的素质有待提 升。当然,他们的素质没有可能在三几个月之内就可以大幅 度的提升;我们不能够期望服务员一步登天。他们可以边做 边学,一步一步的前进;重点是,大家必须认识到提升素质 的重要性,也帮助其他的佛教徒提升。 前台服务员很多是义工。他们是发心的一群,值得赞叹!但 是,大家千万不要说:“我们发心来做义工已经很好啦!我 们凡夫俗子的素质就是这样子的啦!”。来道场做义工,并 不是只求福报而已。义工们应当发愿要提升自己的层次,发 无上的菩提心。 对许多义工来说,开始的时候“前进三步,后退两步” 是一 个相当正常的现象,不要沮丧,不要放弃,继续下去,渐渐 的就会变成“前进三大步,后退一小步”。在整个过程,就 会对佛教有深一层的体会,很有信心的出一份力量,帮助一 般的佛教徒认识正信佛教。 另外一个重点是,前台服务员不要对附佛外道的信徒采取敌 对的心态。附佛外道的信徒因为对佛教的教义不了解,才会 堕入附佛外道,我们应该向他们伸出援手,引导他们回归正 信的佛教。
26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26
12/6/17 6:12 PM
身为道场的前台服务员(义工),并非在某一天、某一个时 段前来道场值班而已。正确的心态必须配上使命感、宗教情 操,才能把角色扮演好。目前在不少的道场,有一个现象相 当普遍,那就是缺乏使命感,义工为了值班而来值班。 为了帮助前台服务员扮演好他们的角色,佛教道场应当规定 前台服务员要上几堂课。第一堂课是关于佛教道场的各项活 动。第二堂课是关于一些基本的佛教教义、附佛外道的知 识。知己知彼才能够发挥应付自如。 (A) 解释什么是法会的意义? 很多人听说参加法会有许多“功德”,就来报名了。他们对 法会的意义似懂非懂。虽然道场印有一些海报之类的宣传 品,一般上他们不会细心地看;如果有人稍微向他们解释, 情况就不一样了。参加法会的主要目的是: ➢
闻法自修、开启智慧, 回向父母、祝福亲友;
➢
超度祖先、已故亡灵,救济六道、普超三界。
任何法会的内容都离不开普贤十大愿(礼敬诸佛、称赞如 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 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凡夫俗子受到外境的污染,不容易做到心无杂染。参加法会 (包括水陆法会、梁皇宝忏、三昧水忏、大悲忏、药师忏) 就是要通过礼忏、诵经、持咒、念佛等活动,洗涤杂染的 心。如果不理解法会的真实意义,而在整个法会的过程,把 原本污染的心弄到更加污染,那就太冤枉了。 求福报是好事,修智慧是大好事。正信的佛教提倡“福慧双 修”。希望广大信众了解法会的意义之后,能够拥有正确的 心态,参加佛事活动时,不再是盲从,而是虔诚、如法地投 入,获得真实的利益。
27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27
12/6/17 6:12 PM
(B) 解释召请祖先与拜祖先的区别 参加法会的人一般上都有为祖先、冤亲债主写牌位,超度他 们。法会场所的墙壁上贴有写好的牌位。很多人往往一来到 法会场所就找他们祖先的牌位来拜拜。他们以为在自己家里 拿着三支香拜拜祖先,来到道场也是如此。主法法师念到他 们祖先名字的时候,他们也是拜三拜,拜的时候,他们心中 是想着“我在拜祖先”。 其实,他们是应该召请祖先一起来参加法会,听经闻法,明 白佛理之后,与冤亲债主解冤释结。希望祖先一起来礼佛, 而不是对着祖先的牌位拜拜而已。拜拜祖先与邀请祖先一起 来参与法会、礼佛,那完全是两码事。 自己必须有所提升,也希望祖先、冤亲债主提升;自度度 人。这才是超度的意义。“度人”是指帮助他人破迷、断烦 恼,恢复清净心。如果自己本身完全没有提升,那是很难帮 助他人的。 某些法会有召请地狱众生、无主无依的诸鬼来同沾法益。功 德主代表法会的参与者出位上香召请地狱、鬼道众生,之 后回到自己的位子,拜三拜。有些功德主误以为是对地狱、 鬼道众生拜三拜。其实,功德主应该升起一个心念,带领地 狱、鬼道众生对佛菩萨三拜。是拜佛,不是拜鬼。 (C) 讲解为什么要礼佛、念菩萨的圣号? 礼拜佛陀与拜拜路边的“拿督公、土地公”是两码事。拜 拜“拿督公、大伯公”求平安,无可厚非。但是,礼佛并不 只是求平安而已。礼佛是要向佛陀表达我们感恩佛陀的教 导,见贤思齐,要学习佛陀的智慧。很不幸的是,在不少“ 佛教徒”的心目中,“拜佛”与“拜拿督公”好像没有什么 分别。 很多人以为菩萨就是有求必应者。他们念菩萨的圣号往往就 是有所求,而且他们索求的东西一般而言都是充满私心的。
28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28
12/6/17 6:12 PM
其实,这样的心态是有待商榷的。大乘佛教徒必须明白“大 乘”佛教的主要精神与修行是菩萨道,是利他的。 我们念“大智文殊菩萨”的圣号时应该心想学习文殊菩萨的 智慧;念“大行普贤菩萨”的圣号时应该心存学习普贤菩萨 的修行;念“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时应该想到如何落实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念“大愿地藏菩萨”的圣号时应该立愿 学习地藏菩萨的利他精神;念“护法诸天菩萨”时,应当发 愿要尽佛弟子的责任去护教、护法,而不是祈求诸天菩萨降 临人间来保佑自己而已。 (D) 解释点香、献灯、献果的意义 点香、献灯、献果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完全不明白这些 仪式的意义,那就未必是好事了。对一般的佛教徒而言,拜 佛只是一个仪式,点燃三支香,然后把香插在香炉里。他们 以为“有拜就有保佑”,为了表示“诚心”,他们往往会买 一些比较大支、比较名贵的香来点燃。 很多人不知道三支香代表供养“佛、法、僧”三宝。点燃三 支香并不只是一个仪式而已。佛弟子应该明白礼佛,供养三 宝的真正内涵:佛宝是“觉而不迷”(向觉悟的佛陀学习, 不要再迷惑)、法宝是“正而不邪”(学习正法,远离邪 法)、僧宝是“净而不染”(保持清净,不要污染)。纵使 没有点燃三支香,“心香一瓣”也无妨。 献花一方面是要庄严道场,另一方面是要提醒自己世间无 常,再美丽的花朵也会凋谢。献果则是表示要明白因果、接 受因果,好好修行,希望将来能够证得果位。佛教徒不要停 顿在“吃拜过佛的苹果就出入平安”的阶段。 在佛前点灯是求光明、修智慧。佛弟子不要老是在灯筒上面 写“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之类的说话。否则,佛教徒与一 般赞助“中元节”的人没有什么分别,因为在阴历七月,许 多在路边飘扬的旗帜上面的标语也是如此。
29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29
12/6/17 6:12 PM
(E) 帮忙散播其他正确的佛教教义 经典是以文言文写的,一般的佛教徒对文言文掌握不好,所 以他们很少阅读经典;他们也少听经闻法,所以不了解佛法 以及佛教的一些名相。前台服务员可以向他们纠正那些比较 常见的误解。下面是几个例子: (1) 很多人误会,听到其他的宗教说他们的教主是万能的, 就以为佛陀是无所不能的。其实,佛陀是“无所不知” ,而不是无所不能。一般上我们说佛陀有“三不能”: 不能度无缘人,不能坏因果,一佛度不尽一切众生。 (2) 世俗人讲的“随缘”与佛教讲的“随缘”有很大差别。 世间人讲的随缘是随顺习气;佛教讲的随缘是要随顺佛 法。众生的根器、乐欲、理解力各有不同,所以必须“ 应机说法,应病与药”,这才是佛教的随缘。 (3) “ 菩萨代众生受苦”是什么意思?唐朝武则天的国师 贤首(法藏)大师在《妄尽还源观》解释,“菩萨代 众生受苦”其实是菩萨教众生要修行,因为修行可以 消业障,则“苦业无由得生”。业报不可以代受,所谓 的“代”是指自己以修行来代替。 (4) 念佛的人必须听清楚净宗九祖藕益大师的话:“得生与 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 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 无得生之理。” (F) 如何回应有关卢台长的“小房子”? 许多前台服务员时常被问及:“卢台长鼓励信徒念“小房 子”,诵《心经》、《大悲咒》,有什么不对?” 遇到此类问题,服务员千万不要哑口无言,应该反问对方: 1. 只是念“小房子、小房子、小房子…”,念它一万声,而 完全没有念《心经》、《大悲咒》,会灵验吗? 30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30
12/6/17 6:12 PM
2. 只是念“小房子、小房子、小房子”不会灵验,一定要 念《心经》、《大悲咒》才灵验。那么,究竟是“小房 子”灵验,还是《心经》和《大悲咒》灵验? 3. 《心经》、《大悲咒》是卢台长最近才发明的,还是佛 陀老早传下来的? 4. 诚心地念《心经》、《大悲咒》,因缘成熟时获得感 应,发生某些不可思议的作用,应该感恩佛菩萨加持, 还是感激卢台长加持? 5. 佛教徒应该知恩感恩,但是,是否随随便便的报错恩也 无所谓? 服务员应该解释,如果真的是卢台长灵验,“心灵法门”的 信徒就不需要念诵《心经》、《大悲咒》,称念卢台长的名 字(卢军宏)就够了。他们是诚心的念诵《心经》、《大悲 咒》,各种因缘成熟,才会有效果,证明那是《心经》、《 大悲咒》灵验,根本不是卢台长灵验。 (G) 卢台长是一位资深的弘法人员吗? 卢台长的信徒把他形容为一位资深的大乘佛教弘法人员。卢 台长的信徒会问:“卢台长说了许多佛法,他讲得头头是 道。你们佛教界为什么反对他?” 遇到此类问题,服务员首先应该向对方表示知道卢台长借用 佛教的名相,讲了不少听起来符合佛教教义的说话,例如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要贪心,不要随便生气,不要怀 恨,培养慈悲,要有智慧,不要愚痴,要爱护小动物,相亲 相爱,互相平等”等等。这些话都没错,有理智的人都不会 反对。一般的小学道德课老师也会讲类似的话,不是卢台长 才会讲。 接下来,服务员应该反问对方是否知道:
31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31
12/6/17 6:12 PM
(甲)卢台长把十法界曲解为:“天、慧觉佛、菩萨、望乡 台、声闻(高级阿修罗)、人、低级阿修罗、畜牲、恶鬼、 地狱”? (乙)卢台长说如果晚上十点过后诵读《心经》的话,《心 经》就会变成小鬼们争夺的冥钱? (丙)卢台长的信徒说“心灵法门在修出世间法的理念上依 止的是净土宗;解决人间问题的方法依止的是禅宗”? 针对上述的三个问题,服务员应该向对方解释: 1. 对佛教徒来说,天界绝对不可能高过佛界。 2. 佛教的十法界没有什么“望乡台”。 3. 声闻是阿罗汉圣者;阿罗汉绝对不是阿修罗。 4. 佛教徒不可以迷信一位连基本的佛教教义也不懂的“弘 法人员”。 5. 佛教徒千万不要把《心经》形容为阴间通用的冥钱。 6. 佛教徒不应该护持一位亵渎《心经》的“教主”。 7. 净土宗与禅宗的大德们没有可能认同“心灵法门”,因 为“心灵法门”与净土宗、禅宗完全不一样。 如果卢台长的信徒依然执迷不悟,服务员只好暂时放下,等 待以后的因缘再劝解。但是,服务员不可以没有智慧的“包 容”无知,令到众生更加愚痴。那是对他们不慈悲! (H)如何回应金菩提的信徒关于药师法门的问题? 前台服务员有时会面对这个问题:“金菩提吩咐信徒要诚心 的多拜药师佛、念诵药师咒。修药师法门有什么不对?” 服务员应该简略的把药师佛的12大愿读给对方听: (1) 生佛平等愿; (4) 安立大乘愿 ; (7) 身心安乐愿 ; (10) 刑缚解脱愿;
(2) 开晓众生愿; (5) 梵行清净愿; (8) 转女成男愿; (11)得妙饮食愿;
(3) 资生无尽愿; (6) 诸根具足愿; (9) 导魔入正愿; (12)得妙衣具愿。
32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32
12/6/17 6:12 PM
从上面的简略介绍就可以知道,药师佛的12大愿并非只是追 求健康、富贵而已。就拿与现世的“消灾延寿”最有关系的 第七大愿(身心安乐愿)来讲好了。第七大愿的全文是:“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 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 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最后的一句“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是“成就佛道证菩提”的 意思。 佛教徒应该诚心的礼拜药师佛。但是,“菩提禅修法门”打 着大乘佛教的旗号,却把重点放在个人在现世的健康快乐、 富贵吉祥。它虽然推崇药师法门,却忘失菩提,不以“成佛 证菩提”为修行的最终目标,有违佛陀本怀。它把次要的目 的(健康快乐)当作最重要;却把最重要的目标(成就佛 道)看成无关要紧,所以“菩提禅修法门”不是正信的大乘 佛教。 《药师经》有关念诵药师咒的经文提及“若有所求,至心念 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 转,乃至菩提”。最后的四个字“乃至菩提”也就是成就佛 道的意思。很明显的,念诵药师咒的目的并非只是求健康而 已,我们不可以忽略“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 至菩提”这个重要目的。 (I) 如何回应金菩提的信徒关于“八卦内功”的问题? 前台服务员也必须能够回答下面的问题:“练习八卦内功, 锻炼身体,有什么错?” 服务员应该解释我们没有反对任何人锻炼身体。练习太极、 少林武功、气功、八卦内功,都没有问题。如果对健康有帮 助,我们没有理由反对。我们从来就没有反对别人练习太极 气功。 我们必须指出八卦内功与佛教禅修是两回事。绕着一棵树, 目不转睛,专注的“走八卦”,有人把它冠上“禅修”两个 字。“走八卦”未必是佛教的禅修。我们不想某些别有用心 33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33
12/6/17 6:12 PM
的人把八卦内功说成是佛教禅修,混淆佛教徒。佛教的禅修 并不只是追求身体健康,佛教禅修有更高层次的目标。除了 身体的健康,佛教禅修更加注重心灵成长,健康的心灵比健 康的身体更重要。 佛教的禅修不是往外求,不是学习技巧,也不是追求境界。 佛教禅修是心的锻炼,回到自己的内心,照见生命的本质, 也就是照见无常、无我、空。佛教禅修注重般若智慧的开 发,从散乱心、集中心、统一心,到自在,无我。(节录自 常藻法师(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在《清流论坛》的演 讲。) (J) 如何向他人解释“一贯道”其实是附佛外道? 服务员简单的把佛教与一贯道做一个比较就可以了: (1)佛弟子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向释迦牟尼佛学习; (2)在佛教的教义,弥勒佛是未来佛 但是,一贯道的信徒不礼拜释迦牟尼佛。一贯道把现在还未 成佛的弥勒菩萨说成已经成佛,并且取代了释迦牟尼佛。所 以,一贯道虽然以弥勒佛为尊,它其实是一个附佛外道。 我们不要因为一贯道推广素食,就误认它是佛教。素食只是 汉传佛教里面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持素者未必就是佛教 徒;非持素者也未必就不是佛教徒。 结论 佛教道场的前台服务员(义工)与商场的售货员不一样。义 工们不应该只是向佛友介绍各种牌位、灯的价格而已,更加 需要向佛友们讲解一些基本的佛理。服务员不需要逢人便讲 个不停,不要给人一种“好为人师”的印象。能够简略的讲 解才不辜负“义工”这个光荣的称号。
34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34
12/6/17 6:12 PM
第五章:成立《显正行动小组》 落实《显正教育手册》的建议必须要有一个小组来推动。小 组的成员可以包括法师、在家的弘法主任、儿童佛学班的老 师、义工以及积极的佛友。假使《行动小组》的成员既资深 又积极,那是最理想,但是,“资深”不是唯一的考量,成 员的使命感、前瞻性更加重要。 并非每个道场都具备成立《行动小组》的条件。因缘不足, 没办法成立《行动小组》的道场,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道 场存在多年了,居然找不到几位积极、资深的佛友来成立《 行动小组》有系统的推动“正信佛教运动”? 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佛弟子应当表现出智慧的一面,与时并 进,勇敢承担,勇敢改革。成立《显正行动小组》就是敢于 承担、改革的第一步。《行动小组》主要的任务是: ➢
找出道场应该在哪方面做出改善?
➢
前台服务员应该如何提升他们的服务?
不同道场的《行动小组》应当时常交流,互相学习。佛教团 体应当集合资源,定期的(例如,每六个月一次)为义工、 佛学班的老师、佛学会的理事们开办以“认识佛法、传播正 法”为宗旨的培训营、交流营。 如果大家肯虚心地向其他比较成功的道场学习,在短期之 内,必定能够有所改善。例如,在数码化方面,那些已经电 脑化多年的道场,可以学习如何把传统的写牌位、烧纸船, 通过科技改为数码化。这样的做法符合现代环保的要求。 还没有电脑化的道场也尽量把环保因素、正确的因果观念考 虑在内,纵使要继续烧纸船,也不要烧那么大艘的;纸船上 不要出现四个斗大的数字(万字),令信众颠倒因果,误认 参加法会了,祖先会保佑中马票,自己可以发一笔横财。
35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35
12/6/17 6:12 PM
在这个讲究环保的时代,数码化肯定是比较能够吸引新一辈 的信徒。我们不能够一方面感叹很少年青人学习佛法,另一 方面却又不积极的想办法改善,吸引年青人。由于年青人比 较懂科技,如果道场要电脑化、数码化,《行动小组》应当 招揽年青人成为小组的成员,甚至一些在外国工作或者求学 的年青人也可以成为小组的成员,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 服务。 《行动小组》里面比较能言善道的成员可以用最浅白的语 言,不厌其烦地向来到道场参加法会、共修的信众讲解一些 与他们有切身关系的基本佛理。参加法会、共修的人不是每 次都是同一群人。纵使是同一群人,他们也不可能听过一次 就完全明白的。《行动小组》的成员们应当成立本身的学习 小组,认真学习,有把握之后就可以轮流在不同的法会,用 15或者30分钟的时间,配上某些典故,或者现实的故事,做 一个简单的讲述。《行动小组》也可以讲解某部经、忏文的 重点。要注意的是,某位成员还没有相当的把握之前,不要 随便推他上台敷衍的应付一下。 《行动小组》可以主办受现代人欢迎的讲座:亲子关系、医 药常识,或者激励讲座。这些属于世间法的讲座的确有正面 作用,不妨多办。但是,如果搁置正统的弘法,反而把重心 转移到世间法的讲座,那就变成本末倒置,不务正业了。这 点是《行动小组》必须留意的。 《行动小组》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确保义工参加共修或者 与弘法有直接关系的活动。很多道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义 工往往只是来帮忙做某些事情(例如,打扫、写牌位),儿 童佛学班的老师们只是来教课,除此之外,他们就很少参加 与弘扬佛法有直接关系的活动。 来道场敲打法器、唱诵的,就只是敲法器、唱诵而已。许多 法器、唱诵的喜爱者提不起兴趣来听经闻法。由于这种各自 为政的现象,敲法器或者唱诵的佼佼者往往不理解经典的内 涵。当然敲法器、唱诵也是一种修行。但是,如果敲法器或 者唱诵的佼佼者能够进一步理解经典的内涵,对他们的修行 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36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36
12/6/17 6:12 PM
实际任务的分配能够增强《行动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归属 感。小组必须要实实在在的操作才会有存在的价值。当《行 动小组》的成员们看到法会、共修参与者对佛法的认识渐渐 提升了,再加上教学相长,他们本身也有所提升,他们就会 有一种成就感,觉得成立《 行动小组》是正确的决定。 下面是一个《行动小组》的短、中、长期的目标。它只是一 个假设的例子,做为参考用途。对某些道场来说,例子里面 一些目标很久以前已经达到了(老早就没有焚烧“金银纸” ),果真如此,道场应该设定新的、更高的目标(快点把牌 位数码化)。至于那些还未达标的道场,应当努力去做;如 果在期限之内不能完成,就应当检讨、修订目标,重新再 来。 短期目标(1年之内): 1. 道场范围之内禁止焚烧“金银纸”。 2. 大纸船上不要写数目字,因为那会间接的鼓励信众起贪 念、起侥幸的心,博一博而去买“万字”。 3. 念“消灾延寿药师佛”,也念“药师琉璃光如来”。 4. 法会期间尽量安排讲解或者开示(15至30分钟)。讲解 的内容最好是与法会有关。 5. 每个月共修一次(一小时,包括15分钟的开示)。 6. 每三个月安排至少一次佛法讲座。 7. 在一年里头,义工、儿童佛学班的老师们、敲打法器 者、唱诵者对听经闻法的活动保持至少30%的出席率。 8. 训练义工,令他们了解道场的理念以及基本佛理。 9. 宣读文疏时,主法法师只念“某某功德主合家”,不念 功德主全家大小的名字。 在这个例子,短期是指一年。条件比较理想的道场可以把它 改为3个月或者6个月。同样的道理,中期与长期的期限是由 道场本身决定。 中期目标(2年之内): 1. 把大纸船改为小纸船。 2. 纸牌位以及数码化的牌位并用。 3. 少念“消灾延寿药师佛”,多念“药师琉璃光如来”。 37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37
12/6/17 6:12 PM
4. 5. 6. 7. 8. 9.
法会期间每天都有开示(15至45分钟),最好是与法会 有直接关联的讲解。 每星期共修一次,每次都要有15分钟的开示。 每个月安排一次佛法讲座。 在一年里头,义工、儿童佛学班的老师们、敲打法器 者、唱诵者对听经闻法的活动保持至少50%的出席率。 一部分的义工可以简略地向佛友讲解基本佛理。 宣读文疏时,法师不个别的念出功德主们的名字,改为 以三分钟时间,领导功德主们各自诚心的默念自己的名 字,并且祈愿。
长期目标(3年之内): 1. 废除焚烧纸船,改用数码化的方式。 2. 全面改用数码化的牌位。 3. 少念“消灾延寿药师佛”,多念“药师琉璃光如来”。 4. 法会期间每天皆有与法会有直接关联的讲解(15至60分 钟)。 5. 每星期共修一次,每次都有15分钟的开示。 6. 每个月安排一次佛法讲座。 7. 在一年里头,义工、儿童佛学班的老师们、敲打法器 者、唱诵者对听经闻法的活动保持至少60%的出席率。 8. 大多数义工可以简略地向佛友讲解基本佛理。 9. 宣读文疏时,法师不个别的念出功德主们的名字,改为 以三分钟时间,领导功德主们诚心祈愿。 并不是说把上述的目标达到了,就是十全十美了。此手册只 是建议把某些不符合佛教教义的做法逐渐废除,引进改良的 方式。道场可以根据本身的要求增加、删减目标。如果不认 同某个建议,可以暂时把它搁置一边,而把主力放在其他比 较容易下手的目标。 任何宗教,一般上都是保守的。佛教是智慧的宗教,所以应 该是例外。虽然信众的习气深重,上述的建议不容易落实, 但是,如果我们墨守成规,完全不考虑这些建议、不正视改 进,难道就任由佛教渐渐的衰退吗?佛教界肯定有集体智 慧,不会因为某些个别团体的一两个缺点很难纠正,就完全 放弃改革。 38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38
12/6/17 6:12 PM
第六章: 结语 在末法时代有很多附佛外道以及邪师。他们滥用互联网来推 波助澜。如果我们应对得当,他们带来的冲击反而是一种逆 增上缘。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既然生虫了,当然需要努力把虫去 掉,但是,也必须要强化内部,进行改革。如果只是驱虫, 却没有做防腐工作,那是事倍功半。如果我们不纠正许多佛 教徒对佛教的误解,却想去应对附佛外道,那是治标不治 本。不敢面对问题,就没有可能会解决问题。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佛弟子要自我反省,是否佛教内 部有严重的弱点,附佛外道才乘机而起?一般的佛教徒进出 寺院,往往只是求保佑、拜拜佛,并没有认真的想了解佛 教、学佛;不知道佛教其实是佛陀的教育。许多道场办活动 时,形式主义浓厚、功利主义强烈,而把佛教的智慧丢失。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 “佛教徒”出了问题,并非佛教有问题。 要推动“正信佛教运动”,首先我们必须勇敢的承认几个不 健康的现象: 1. 许多民间信仰者神佛不分,他们属于“挂名的佛教徒” 。这群人很容易受到附佛外道的影响,助长了附佛外道 很受欢迎的假相。 2. 不少领取“皈依证”者对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存有许多 误解。他们有一个通病,紧紧抓着某些外在的仪式就以 为抓到佛教的教义了。 3. 不少佛教团体的在家理事对佛法缺乏理解,那不是大 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他们不想去了解;他们对佛法缺 乏理解,却不觉得惭愧。 4. 有些人明明还是凡夫俗子,却以“大开悟者”自居,以 为自己已经悟到“一切皆空”的甚深境界了,所以,他 们不分黑白是非、不管正法邪法。 39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39
12/6/17 6:12 PM
5. 某些道场以“广结善缘、恒顺众生”为理由,迎合信 众“求福不求慧”的心态,它们虽然办了许多“法会” 和虚有其表的活动,一般的信众在修行上却不进反退。 6. 佛教界错估形势,以为附佛外道只是小事一桩,没有尽 快的回应,令到附佛外道有好几年的时间散播邪知邪 见,成为一股蛮强的势力。 不少正信的佛教道场以及出家人努力不懈地弘扬正法,但 是,许多“佛教徒”还是误解佛教,表面上是信仰大乘佛 教,心态却与三毒(贪、嗔、痴)相应,行为偏向于心外求 道。佛教的道场必须避免自降道风去迎合信众。如果“入 佛智”的后续功夫做得不够好,只是表面化的“接引众生、 广结善缘”,反而会导致信众误解佛教,只追求物质上的福 报。 很多佛教徒喜欢参加法会,却不明白法会的意义。主办方应 当在法会期间,以及共修的时段,安排时间为他们讲解经典 的意义,把“内涵不重要,形式最重要”的错误作风修正 成“内涵首要,形式次要”。讲解的时间不需要太长,每次 半小时也无妨,长期耕耘就会有效果。 任何不合时宜,而且会加深信众的贪、嗔、痴,倾向于“心 外求道”的传统仪式,都应该逐渐改革。佛教必须与时并 进,某些传统的仪式是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来取代的。 教育信众是一项长远的工作。道场与佛弟子必须互相配合才 能有效地把此项工作做好。法师们应当起带头作用,在家信 众跟随法师的步伐前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各自扮演本身的 角色。领导者必须敢于承担,身先士卒。领导者需要考虑被 领导者的心态,而调整步伐,免得曲高和寡;但是,如果领 导者(法师)太过迁就信众,提升道风的目的就很难达成。 为了佛教的前途,佛教道场以及佛弟子们应当各自尽力,站 稳立场去维护正法,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地推展“正信佛教 运动”!道场以佛法为尊,权势不能压倒佛理。我们不要自 我设限,老是等外国的佛教界先改革,我们更加理解本身的 处境,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去主导改革。 40
Buddha Tham 4th Booklet_FA.indd 40
12/6/17 6:1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