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口試簡報《奇幻異境:珊蒂‧絲高格倫之編導式攝影研究》

Page 1

奇幻異境:珊蒂・絲高格倫之編導式攝影研究 Fantasy Wonderland: A study of Staged Photography of Sandy Skoglund

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口試 研 究 生:王怡珽 指導教授:王雅倫 2020/06/30 1


目次

1. 摘要 2. 緒論 3.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4.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5.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6.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式藝術

7. 結論 8. 引用資料

Sandy Skoglund, Gold Car, 1974

2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Sandy Skoglund,1946- )是美國1980 年代後重要的女性編導式攝影藝術家,她的重要性在於將原本看 似不可能結合的兩種媒材——攝影與雕塑,進入她所創造的異想 空間。在形式上尋求創新,並且透過大型場域,為觀者帶來不同 的視覺體驗,因此,絲高格倫在攝影表現能成為當時編導式攝影 中別具一格。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Knees in Tub, 1977

3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本論文主軸

1. 第一章以文獻蒐集梳理1970年代後美國的藝術環境。 2. 第二章透過攝影作品了解藝術家的教育背景及攝影發展。 3. 第三章為本論文重點,此章節將研討作品風格。 4. 第四章則以她近期的作品、數位媒體對她的影響及當代藝術 家相似的作品比較異同。 關鍵字:珊蒂・絲高格倫、編導式攝影、女性藝術家、奇幻異境、 立體雕塑物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Knees in Tub, 1977

4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2017年4月到高雄市立美術館參觀《快拍慢想:編導式攝影的 社會光譜》。 2. 當代藝術研究者茱蒂絲・凡・芭隆曾說道:「絲高格倫是一位 承先二十世紀中最後四分之一,啟後二十一世紀當代藝術的重 要藝術家。」 3. 我希望透過研究,了解絲高格倫在漫長的攝影史中在1980年 代佔有一席之地,她如何藉由編導式攝影創作引起注意與討論 以及作品與社會議題之連結。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Pink Sink, 1977

5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研究目的

1. 梳理編導式攝影在1980年代興起的原因與其重要性 2. 探討絲高格倫的藝術創作風格及與社會議題結合的意義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3. 探討絲高格倫在當代的影響力及其延續性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Luncheon Meat on a Counter, 1978

6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文獻回顧

1. 絲高格倫的藝術背景 2. 西方藝術攝影理論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3. 後現代藝術風格流變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Spoons, 1978

7


(一)、絲高格倫的藝術背景

關於絲高格倫的專書,2019年出版最新作品Sandy Skoglund,由義大利藝術史學家傑爾 摘要

瑪諾・切蘭特所書寫,完整收錄絲高格倫成長背景以及創作歷程,是目前最為完整的書籍,而

緒論

本論文的藝術家背景也會以此書作為主要參考。其他有關絲高格倫的書籍多為展覽專輯,此外

第一章

也參考訪談、報紙評論、論文期刊等,因此本論文在絲高格倫的創作背景多國外文獻作為主要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參考資料,首先以她所受的生長背景、教育歷程,再者是作品風格、特別之處,最後是藝評家 對她的作品的評論和看法。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Sandy Skoglund, 2019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The Artificial Mirror, 2009

Sandy Skoglund: reality under siege: a retrospective, 1998

Sandy Skoglund : raining popcorn, 2001

In the last hour: Sandy Skoglund photographs and sculpture 1979-1992, 1992

Sandy Skoglund, 1992

8


1984

絲高格倫的生平年表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The first overseas exhibition Maybe

The first solo exhibition

摘要 緒論

1974

Babies/Sandy Skoglund in Asia

Camera Obscura 74 at Joseloff

1964.9.11

at Galerie Watari, Japan

Gallery, USA

生於麻薩諸塞州 1971 韋茅斯鎮 愛荷華大學 學士畢業

2020

1974

1978

1986-2005

《美國度假汽車 旅館小屋》系列

《食物靜物》 系列

《真實的想像 I&II》系列

Sandy Skoglund: Winter at Ryan Lee Gallery, USA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1968

1972

1977

1979-迄今

2019

史密斯學院 副學士畢業

愛荷華大學 藝術創作碩士 畢業

《在貨櫃屋的 映像》系列

大型裝置編導 式攝影

Winter at Paci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l 生平和創作 l 個展 l 聯展

1977 The first group exhibition Invitational at 55 Mercer Gallery, USA

Contemporary, Italy

1981

2012

The first group overseas exhibition New American Art at Götesbourg Art Museum, Sweden

Sandy Skoglund & Cerise Doucède: Mises en scène at Inception Gallery, France


1984

絲高格倫的生平年表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The first overseas exhibition Maybe

The first solo exhibition

摘要 緒論

1974

Babies/Sandy Skoglund in Asia

Camera Obscura 74 at Joseloff

1964.9.11

at Galerie Watari, Japan

Gallery, USA

生於麻薩諸塞州 1971 韋茅斯鎮 愛荷華大學 學士畢業

2020

1974

1978

1986-2005

《美國度假汽車 旅館小屋》系列

《食物靜物》 系列

《真實的想像 I&II》系列

Sandy Skoglund: Winter at Ryan Lee Gallery, USA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1968

1972

1977

1979-迄今

2019

史密斯學院 副學士畢業

愛荷華大學 藝術創作碩士 畢業

《在貨櫃屋的 映像》系列

大型裝置編導 式攝影

Winter at Paci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l 生平和創作 l 個展 l 聯展

1977 The first group exhibition Invitational at 55 Mercer Gallery, USA

Contemporary, Italy

1981

2012

The first group overseas exhibition New American Art at Götesbourg Art Museum, Sweden

Sandy Skoglund & Cerise Doucède: Mises en scène at Inception Gallery, France


(二)、西方藝術攝影理論-中文專書

絲高格倫創作於1970年代,正值藝術攝影轉變的高峰期,色彩表現和攝影主體和以往有 摘要 緒論

些不同,因此需要釐清從攝影發展開始直到攝影是如何發展成藝術的一部份,以及到了當代之 後,攝影如何成為在藝術中被廣泛運用的工具之一,深受藝術家及大眾歡迎。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美術攝影論思》,2003

《世界攝影史 》,2012

《攝影藝術簡史 》,2007

《「編導式攝影」中的 記錄思維 》,2017

結論 引用文獻

11


(二)、西方藝術攝影理論-英文專書

策展人麥可・柯勒在Constructed Realities: The Art of Staged Photography中提到將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編導式攝影分為五類,自拍照、敘述式場景、迷你劇場、靜物、攝影雕像或裝置;藝術史學家 安妮・H・霍伊在Fabrications: staged, altered, and appropriated photographs中也分為五 類,敘述式場景、肖像和自拍像、靜物構築、挪用影像和文字、矯飾印刷和照片拼貼。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Constructed Realities: The Art of Staged Photography, 1995

Fabrications: staged, altered, and appropriated photographs, 1987

American photography, 2012

The book of photography: the history, the technique, the art, the future, 2005 12


(三)、後現代藝術風格流變-中文專書

後現代藝術中,觀念藝術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支,藝評家唐曉蘭在《觀念藝術的淵源與發 摘要

展》中先將「觀念藝術」名詞解釋與定義界定清楚。藝術家游本寬在《論超現實攝影:歷史形

緒論

構與影像應用》拓印般的無意識圖像外,虛構的景物與情境,可以投射出藝術家對於社會不滿

第一章

的嘲諷,荒謬和夢幻般的非現實感。學者呂清夫《後現代造形思考》提到,1960年代以後的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藝術常主張再現性,但再現的不是現實,而是意象。策展人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說當 代藝術會出現寓言式的態度,藉由寓言過去的事件而諷刺現在的生活現象。心理學家魯道夫・ 安海姆《藝術與視覺心理學》中的完形心理學作為色彩分析方式。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觀念藝術的淵源與發 《論超現實攝影:歷 《後現代造形思考 》, 《現代的藝術現象 》, 《藝術與視覺心理 展》,2000 史形構與影像應用 》, 1996 1990 學 》,1976 1994

《後現代論》, 1999 13


(三)、後現代藝術風格流變-英文專書

藝術評論家馬塞維利的著作The Triumph of Anti-Art: Conceptual and Performance 摘要

Art in the Formation of Post-Modernism表示後現代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反美學(anti-

緒論

art)。當代攝影中,策展人柯頓在她的著作《這就是當代攝影》中,曾提到「冷面美學」:

第一章

一種冷靜、疏離且銳利攝影風格。冷面美學營造出中性、理性、客觀的表現模式,且影像尺寸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要大,甚至能與繪畫或裝置藝術相當。學者科斯特洛和學者艾佛森共同撰寫的 Photography

after conceptual art也提到「冷面美學」是從埃德・拉斯查的攝影集討論起。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The triumph of anti-art: conceptual and performance art in the formation of postmodernism, 2005

Cross-References: Sculpture into Photography, 1987

Photography after conceptual art, 2010

《這就是當代攝影》

(The photograph as contemporary art) 14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研究方法

1. 文獻分析 2. 攝影美學 3. 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4. 符號學 5. 後現代藝術理論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Ferns, 1980

15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一)、文獻分析

本論文將以文獻為主要資料來源,針對與絲高格倫有關的出版物如展覽專輯、攝影集為 主,輔以期刊專訪文章、與藝術家對話之藝術批評等同樣是本研究法重要一環;根據文獻蒐集、 期刊、專書、報導訪談、影音資料、電子郵件往來等紀錄,進行全面系統性的彙整與釐清,此 研究法有助於根據文獻資料統整絲高格倫攝影作品的風格發展,以增加論文中的論述及觀點, 使本研究更具備參考的價值。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Ferns, 1980

16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二)、攝影美學

絲高格倫的攝影採用編導式拍攝,這種攝影方式自1980年代後興起,而編導式攝影中又 細分不同的類型。本方法將透過不同類型的攝影分析,以及她過去經驗的積累,建構出屬於她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的獨特攝影語彙。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Ferns, 1980

17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三)、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以魯道夫・安海姆的完形心理學,對於絲高格倫作品中的空間、色彩、造型、形式等做系 統性的分析,以便歸納絲高格倫的作品,並理解她使用這些顏色以及形式的用意。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Ferns, 1980

18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四)、符號學

在絲高格倫運用的素材中,富含著文化象徵意義的符碼,有些是從美國而來,有些則是從 古埃及、中亞甚至是亞洲,因此需要解構這些元素,以對作品得到更全面的理解。以索緒爾符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徵符旨的意義,來解釋作品含意。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Ferns, 1980

19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五)、後現代藝術理論

絲高格倫的作品始於觀念藝術的全盛時期,表現手法多受到後現代觀念的影響,然而作品 內容則偏向當代議題。因此需先分析後現代藝術中的藝術思潮如何影響絲高格倫的作品,再者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她又是如何運用這些手法實踐在作品當中。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Ferns, 1980

20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研究範圍與限制

1. 1979年至2019年間共三十六件含有立體雕塑的編導式 攝影作品研究 2. 國內學界討論度較低 3. 難以親自訪問本人,以及並未至現場看過作品 4. 以電子郵件方式向藝術家本人請教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Accessories, 1979

21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名詞解釋

1. 「編導式攝影」是藝術攝影的一種表現手法,攝影師在 快門按下之前,將場景、燈光、被攝物、道具等精心安 排佈置之後,再按下快門。 2. constructed photography、fabricated photography、 staged photography。 3. 關鍵字staged photography能得到較多的資料,本文會 採用「staged photography」作「編導式攝影」的英文 翻譯用詞。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The Invisible Web, 1986

22


研究與章節架構

請參考論文口試本第15頁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23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美國1960-1970年代的藝術發展與環境

一、美國1950-1970年代的社會氛圍 1. 因二戰沒有對美國領土造成嚴重的傷害,使得美國快速崛起,經濟恢復讓國家繁榮起 來。 二、美國1960-1970年代的藝術發展與環境 1. 美國藝術,繪畫、 雕塑、音樂、文學受到流行文化影響,並且向傳統藝術形式挑戰。 同時也代表對現代主義的批判,繼承了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概念。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Marcel Duchamp, Fountain, 1917

Robert Rauschenberg, Retroactive II, 1964

Jasper Johns, Three Flags, 1958

24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編導式攝影興起

一、1970年代以前的攝影 1. 最初攝影並不被藝術界視為是一門藝術,反而是作為紀錄人事物的紀實攝影。美國作 家蘇珊・宋塔認為相機能夠提供非個人的、客觀影像的臆測。 2. 受到超現實主義影響的美國攝影師透過干預攝影的方式,讓超現實主義攝影帶有矯飾 風格。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Robert Frank, Trolley—New Orleans, 1955

25


第二節 摘要

編導式攝影興起

一、1970年代以前的攝影 3. 攝影師克拉倫斯・約翰・勞夫林認為相機及鏡頭是將想像力釋放的工具,用重曝方式

緒論

將相機原有特性創造出超現實的照片〈慾望的幻象〉(A Vision of Dead Desire,

第一章

1954)。攝影師永利・伯洛克則是改變照相機再現場域的樣貌,以人為方式介入照片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內容,〈叢林裡的孩子〉(Child in the Forest,1951)。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Clarence John Laughlin, A Vision of Dead Desire, 1954

Wynn Bullock, Child in Forest, 1951

26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編導式攝影興起

二、編導式攝影出現 1. 早在1839年便有藝術家為了探索攝影更多潛在可能性,包含那些經過巧妙設計捏造而 成的照片,以真人畫(tableau vivant)的方式重現名著。 2. 蘇格蘭藝術家大衛・奧克塔維烏斯・希爾和化學家羅伯特・亞當森在1843年到1847 年間合作,共同做出大約2,500件以卡羅法製成的照片,將小說家華特・司各特的小 說《古物》(The Antiquary,1816)內的場景重現。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David Octavius Hill and Robert Adamson, The Antiquary, 1846-1847

27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編導式攝影興起

二、編導式攝影出現 3. 攝影初期畫意攝影師努力讓攝影成為藝術形式的一種,致力於將攝影的地位提升到像 繪畫一樣。 4. 超現實主義的發展對於編導式攝影有很大的幫助,藝術家突破原有欣賞藝術的觀點, 轉而以實驗性的方式挑戰傳統美學。 5. 攝影師雷夫・歐仁・邁特亞德利用編導方式,將內心狀態呈現出來,雖然邁特亞德照 片中會常見的環境拍攝,而畫面人物讓他們戴上橡膠面具或者在旁邊擺上道具,使得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畫面呈現熟悉的詭異感。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Ralph Eugene Meatyard, Lucybelle Crater and Her 15 Year Old Son's Friend, 1970-1972

28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編導式攝影興起

二、編導式攝影出現 6. 1960年代之後,將觀念藝術常見的表現形式如裝置、表演、身體藝術以及偶發藝術表 現在作品中。 7. 1970年代後,藝術家透過鏡頭單點透視的特質,以及「長景深」的效應,在照片上營 造出真假的線性透視。從拼貼式的編導式攝影轉變成在拍攝前已經將被攝物以特定的 方式設置完成,趨向於目前編導式攝影拍攝的方式。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Bruce McLean, Pose Work for Plinths I, 1971

29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編導式攝影興起

二、編導式攝影出現 8. 1980年代編導式攝影逐漸成熟,攝影、繪畫與雕塑之間的關係密切結合,藝術家可以 透過相機作為幻想創造的工具。 9. 攝影師芭芭拉・卡斯頓的作品,〈建築工地8〉(Architectural Site 8,1986)經常 使用不同的幾何圖形和色塊表現,將平面空間與立體空間連結。 10.絲高格倫被柯勒分類為「敘述式場景」,敘述式場景的編導式攝影最核心的關鍵在畫 面必須要能說故事,藝術家將說故事的邏輯隱含在照片中,以奇異的、超現實的效果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引起注意。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30 Barbara Kasten, Architectural Site 8, 1986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編導式攝影興起

二、編導式攝影出現 11.色彩在過去紀實攝影中並不獲重視,因為相較於彩色照片的娛樂性,黑白照片意味著 嚴肅的攝影藝術。 12.1960年代,開始有藝術家使用彩色攝影以表現生命力,莎莉・埃萊爾觀察下,可稱作 為是「新美國彩色攝影」(The New Color Photography,1981)。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Ernst Haas, Pamplona, 1956

31


第三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歐美同時期的編導式攝影家

一、歐洲編導式攝影家 1. 博伊德・韋博(Boyd Webb,1947- )的作品中,除了看似是日常生活的畫面外,試 著融入環境議題,也帶領觀者想像未來在外太空的世界。他不避諱地將捏造的痕跡赤 裸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他想讓他的照片看起來不是在記錄某個重要時刻,而是透過 道具、裝置和裝扮將滑稽幻想境界的樣貌呈現出來。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Boyd Webb, Postscript II, 1983–2006

32


第三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歐美同時期的編導式攝影家

一、歐洲編導式攝影家 2. 貝爾納・弗孔(Bernard Faucon,1950- )的編導式攝影使用真人少年和人體模特 兒在他的童年記憶中的場景。他讓主角停留在某一時刻,以及畫面的顆粒感,讓觀者 覺得這是藝術家回憶中的過往而不是虛構的畫面。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Bernard Faucon, Le banquet, 1978

33


第三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歐美同時期的編導式攝影家

二、美國編導式攝影家 1. 喬爾-彼得・威特金(Joel-Peter Witkin,1939- )的作品為了吸引目光,他經常使 用如街頭犯罪、挑戰美學感知的戲劇化圖片和社會隱憂作為話題性,性、暴力和死亡 也圍繞在作品氣氛當中。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Joel-Peter Witkin, Portrait of Nan, 1984

34


第三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歐美同時期的編導式攝影家

二、美國編導式攝影家 2. 萊斯・克里姆斯(Les Krims, 1942- )的作品中會與這些名詞劃上等號,污穢物、色 情、種族、嘲諷嚴肅的主題等。在他的作品中螢光色、現成物與性不斷出現,讓怪誕 的照片形成雙關語或者時尚潮流的模仿。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Les Krims, A Rake's Revisionist Regress, 1980

36


第三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歐美同時期的編導式攝影家

二、美國編導式攝影家 3. 艾琳・科恩(Eileen Cowin,1947- )將隱含的衝突運用類似電影劇照的方式作為靈 感來源,並試著讓她的畫面有更多的解讀空間。在拍攝技巧上,她會弱化真實與虛構 之間的界線。藉由鏡頭模糊兩者的差異,可以讓私密的行為和公開的演出之間更加令 人混淆。但觀者仍能從不自然的光線、誇張的肢體看得出來,這些全都是科恩所設置 的樣貌。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Eileen Cowin, Family Docudrama, 1980-83

37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小結

早期的編導式攝影同樣也是攝影師對於既有的攝影手法感到匱乏而想嘗試不一樣的照片內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容,因此加入自己的創意在其中。受到觀念藝術的影響,編導式攝影應用與形式更為廣泛,不

第三章

只是藝術也不少商業廣告使用編導式攝影,但目的不同。絲高格倫的編導式攝影將焦點關注在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人類、自然之間上,以敘述式場景作為她的作品語言。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Sandy Skoglund, Peaches, 1977

引用文獻

38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絲高格倫的藝術背景

珊蒂・絲高格倫,本名為珊卓・「珊蒂」・路易絲・絲 高格倫(Sandra “Sandy” Louise Skoglund),生於1946 年9月11日,美國麻薩諸塞州的韋茅斯鎮。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1964年進入史密斯學院以藝術史為主修,在藝術家埃 利奧特・奧夫內、雕塑家倫納德・巴斯金的指導下,同時學 習雕塑、繪畫以及印刷技術。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為了準備大學三年級在法國留學,絲高格倫開始在麵包 店夜間工讀,專門製作顧客訂製嬰兒臉的造型蛋糕。

Sandy Skoglund‘s school portrait, c. 1960

結論 引用文獻

39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絲高格倫的藝術背景

1966 年 的 暑 假 , 絲 高 格 倫 參 加 大 學 三 年 級 法 國 課 程 , 也 經 常 到 法 國 電 影 園 ( 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看電影,因而對製片產生興趣。1969年絲高格倫申請上愛荷華大 學研究所。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

40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絲高格倫的藝術背景

研究所畢業後,藝術家和朋友一起搬到紐約工作,透過一台租來的富士全錄影印機創作系 列藝術作品,將紙張揉皺之後再複印一百次以及用鉛筆在紙上來回畫線,並將超出隔線的區域 圈出。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絲高格倫在這系列作品中想要討論的是「錯誤」,而這些「錯誤」都是創作的過程,也是 生活的常態。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Crumpled and Copied, 1973

41


第一節 摘要

絲高格倫的藝術背景

第一組攝影作品關於「馬路上的分隔線」,有重複塗線或刨除又再畫線的「錯誤」痕跡。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Sandy Skoglund, Highway Mistakes, 1973

Sandy Skoglund, Highway Mistakes, 1973

引用文獻

42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絲高格倫的藝術背景

受到貝歇夫婦水塔系列靜物攝影啟發,開始拍攝「重複」物件,《美國度假汽車旅館小 屋》系列(American Vacation Motel Cabins,1974)。看似相當規律的房子,絲毫沒有一 些混亂,與之前拍攝「錯誤」有所不同。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Overcast, 1974

43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絲高格倫的藝術背景

因為工作的關係,他們在紐約郊區的倫森村莊租了一個貨櫃屋。《在貨櫃屋的映像》系列 (Reflections in a Mobile Home,1977),在租來的貨櫃屋中拍攝家中陳設,也擺設一些 玩偶或藝術家本人在照片當中。從反射中呈現出物件變形的樣態,讓物體變得超現實。這些照 片能夠呈現比貼著木紋的塑膠物件本身還要來得細緻,這讓絲高格倫意識到攝影的價值。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Iron, 1977

Sandy Skoglund, Looking through a Tomato , 1977

Sandy Skoglund, Al Playing the Fiddle, 1977

44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絲高格倫的藝術背景

為了賺錢,藝術家開始嘗試拍攝商品型錄,在拍攝的過程中她發現一些有趣的事,例如人 造冰塊的呈現效果比真實的冰塊更為來得真實。當她拍一陣子商品照後之後,轉而拍攝對她而 言所熟悉的玉米粒、豌豆和胡蘿蔔、加工肉片,以及富美家餐桌。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食物靜物》系列(Food Still Life,1978)中的「重複」受到極簡藝術家艾格尼絲・馬 丁、漢娜・達波文等人作品影響。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Sandy Skoglund, Cubed Carrots and Kernels of Corn, 1978

Sandy Skoglund, Peas on a Plate, 1978

Sandy Skoglund, Two Plates of Corn, 1978

Sandy Skoglund, Nine Slices of Marblecake, 1978

引用文獻

45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絲高格倫的藝術背景

早期絲高格倫以現成物規律排列,這些「重複」靈感源自於極簡藝術的概念,雖然重複但 卻又不完全相同,而這樣的現象也像是當今量產商品,機器化產品應該會按照設定好的模式從 產線出品,然而在生產過程中總會有瑕疵品出現,使得重複不再那麼一致與完美。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此外,從這系列作品開始,她的 作品風格逐漸成形,放射狀的物品圍 繞著模特兒規律排列。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Accessories, 1979

Sandy Skoglund, Spoons, 1979

Sandy Skoglund, Hangers, 1979

Sandy Skoglund, Ferns, 1979

46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絲高格倫的裝置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絲高格倫曾說過三位藝術家對她的攝影風格有很大影響,分別是約翰・巴爾代薩里、埃德 ・拉斯查和威廉・韋格曼。巴爾代薩里使用互補色圖案並置手法在空間中,拉斯查將立體平面 化,而韋格曼則將動物擬人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John Baldessari, Two Boats from the portfolio Hegel's Cellar, 1986

結論 引用文獻

Ed Ruscha, Standard Station, 1966

William Wegman, Fey Ray, 1979

47


第二節 摘要

絲高格倫的裝置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1980年,絲高格倫第一件含有雕塑進入場域的編導式攝影《輻射貓》( Radioactive

Cats)完成。放大動物的重要性,將動物做為視覺中心,而把人類迷你化甚至融入在背景中。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同時絲高格倫也意識到身為一名觀念藝術家一直在做重複性的工作,何時才是結束?攝影 可以成為結束重複工作的主因。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Radioactive Cats, 1980

48


第二節 摘要

絲高格倫的裝置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不僅只有動物,藝術家也喜歡將食物放進作品當中,延續自極簡藝術的精神,這些食物代 表著大眾文化中的重複性。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Thirty Burgers with Mustard, 1995

Sandy Skoglund, At the Shore, 1994

Sandy Skoglund, Body Limits, 1992

Sandy Skoglund, Shimmering Madness, 1998

49


第二節 摘要

絲高格倫的裝置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絲高格倫的創作中也關注一些社會議題,例如婚姻、反戰、四季變化等,安插在她的作品 中。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Sandy Skoglund, The Wedding, 1994

Sandy Skoglund, The Cold War, 1999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2001

Sandy Skoglund, Winter, 2019

50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絲高格倫的裝置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絲高格倫曾以拼貼方式製作照片,《真實的想像》系列(True Fiction,1986 ),這系 列作品曾在2005年時以修圖軟體Photoshop再製,使得原本拼貼接縫處能更加不著痕跡,以 討論照片的本質。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Laws of Interior Design, 1986-2005

Sandy Skoglund, Blue Bulb, 1986-2005

Sandy Skoglund, Green Glove, 1986-2005

Sandy Skoglund, Semiotics of Surprise, 1986-2005

51


第三節 摘要

藝評家對絲高格倫作品的分析評論

絲高格倫的展覽形式經常將裝置與攝影並置一起展覽,而這使得每當完成一件作品時,便 有機會到畫廊展出,而每每展出也都能引起不小騷動,也有來自各方面不同的評論。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Sock Situation, 19876

52


第三節 摘要 緒論

藝評家對絲高格倫作品的分析評論

策展人馬爾文・海佛曼看到《食物靜物》作品時,他說:「她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就 只是走進又走出到街上,將這些冷凍食物放置在有花紋的紙上。這些照片看起來很滑稽、浮誇 又讓人著迷。 」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Peas and Carrots on a Plate, 1978

53


第三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藝評家對絲高格倫作品的分析評論

作家莎莉・埃萊爾提及《金魚的復仇》: 「 ⋯⋯但這些熟悉的自然規律看上去顯然有些異常, 可以從不協調的空間配置看出一些端倪。奇怪的是, 這些看似熟悉的自然律,明顯地融合了這些怪異、 不協調的空間配置。令人感到稀奇的事,它們看起 來帶著十足浮誇的怪異感,又像毫無苦痛的停滯凍 結著。 ⋯⋯ 」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策展人安德莉雅・米勒-凱勒寫道:「絲高格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倫的編導似乎是想要釋放最原始的恐懼,照片告訴

結論

我們這個房間曾經有一位母親和兒子居住。⋯⋯絲高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Revenge of the Goldfish, 1981

格倫越來越擔心,當我們影響自然平衡的時候,我 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播下自我毀滅的種子。」 54


第三節 摘要

藝評家對絲高格倫作品的分析評論

攝影師查爾斯・哈根看到《也許嬰孩》後說: 「 ⋯⋯所有不符合常理尺寸,(嬰兒)大約為實際

緒論

大小的兩倍大,且塗成暗紅、紫紅色和藍色,穿插

第一章

在這些不祥嬰兒中的是塗成螢光綠和黑色相間扭曲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的天線。⋯⋯一部恐怖電影的基本元素都在這件作品 出現 。」 Sandy Skoglund, Maybe Babies, 1983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藝術評論家貝瑞・施瓦夫斯基對《真實的想像》 系列寫下:「⋯⋯這些作品表現出的不只是一位能掌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握多種媒材的藝術家,她更是可以引發媒材本身令

結論

人難以捉摸的特質,卻矛盾地與其本質相悖。⋯⋯,

引用文獻

她的攝影作品如同繪畫一般,她將兩者並置的裝置 更是具有劇場性而非雕塑性,顯然僅用單一媒材是 無法表現出這樣的效果的。 」

Sandy Skoglund, Erros of the Efficient Mind, 1986-2005

55


第三節 摘要

藝評家對絲高格倫作品的分析評論

策展人馬爾吉・戈爾德懷特對於絲高格倫的評價:「⋯⋯絲 高格倫是第一位可以同時表現兩種形式(「現實」和照片)的藝

緒論

術家,她的影像將兩種媒材巧妙地融合一起成為美國象徵,促使

第一章

我們可以反映出照片中的真實意義。分別在看作品的時候,這些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影像保留了它們對我們文化評論的完整性和力道。 」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研究學者茱蒂絲・范・巴倫:「⋯⋯她(絲高格倫)是一位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畫家、攝影師、雕塑家、裝置設計師、裝置藝術家和觀念藝術家, 她的作品充滿發自內心的感受。⋯⋯她的創作具有普普藝術的風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格又有超現實的焦慮感,而這提升了作品中現實與想像的空間。

結論

她的作品既簡單又複雜,源自於生活中的創作靈感,但又表現得

引用文獻

相當藝術性。 」 Sandy Skoglund, Semiotics of Surprise, 1986-2005

56


小結 摘要

絲高格倫的作品總能帶給觀者無限的想像,刻意將作品名稱 和空間安排設計成開放性樣貌,為的就是讓參與的民眾可以透過

緒論

自身經驗詮釋作品。絲高格倫不斷挑戰自我,挑戰各種媒材組合

第一章

的可能性,也挑戰觀眾在錯綜複雜的紋理中迷失,並習慣於眼前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的紛擾,以得到作品的精髓。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The Lost and Found, 1986

57


自1979年起,絲高格倫創作出第一件大型編導式攝影後便成為她的個人風格,在創作過 摘要

程中,藝術家擅長在房間大小的空間中使用食物、動物雕塑、現成物、對比度高的色彩建構她 的想像世界,再以真實或雕塑模特兒介入場景當中。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綜觀她的作品以完形心理學、符號學歸納出五種風格 1. 散點透視 2. 色彩與重複物件造型 3. 拍攝之空間場域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4. 虛實雕塑裝置 5. 符號性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Chicks on Branch (part of Fresh Hybrid), 2008

58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散點透視

1. 擴展畫面的延伸性,使得觀者可以看完全景後再逐一檢視細節。 2. 秋天帶來的落葉暗示著這間衰敗的辦公室,裡面的員工已不再年輕,而人的價值也就 像這些飄落的葉子逐漸消逝。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A Breeze at Work, 1987

59


第一節 摘要

散點透視

3. 藝術家將作品命名為「The Green House」也許有兩種涵義,一從字面上來看是綠色 的房子;二是溫室。

緒論

4. 當外在環境改變,人類和動物都得適應新的生活方式。由於無法出門親近大自然,索

第一章

性把一部份的大自然帶進室內,雖然是假的人工草皮,但透過想像和觸感回憶起還能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在大片草地吸收日月精華的美好過往。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The Green House, 1990

60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色彩與重複物件造型

一、色彩 1. 作品大多使用兩種顏色,以鎖住觀者目光。 2. 顏色相近而視為同一群體,而造成群化原則,由於類似性而連結為一體的元素看來都 在相同的平面上。 3. 綠色還能同時弱化紅色帶來的不安感,負性後象(Negative Afterimage)產生互補 色的現象。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Patients and Nurses, 1982

61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色彩與重複物件造型

一、色彩 3. 以草莓果醬塗滿整個牆面、橘子果醬塗在地板,呈現厚重感,蛋糕塔預告著這段婚姻 將會千瘡百孔;玫瑰花成了荊棘。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The Wedding, 1994

62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色彩與重複物件造型

二、重複物件造型 1. 重複所帶來的密集效果能產生份量。 2. 在製造重複的過程中,可以使得作品更加完美。 3. 口香糖佈滿生活空間,令人看了不禁覺得到處都是細菌。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Germs are Everywhere, 1984

63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色彩與重複物件造型

二、重複物件造型 4. 散點方式重複出現也能使得畫面較為均衡,均衡通常是像一個或數個負有較大份量的 中心點或焦點集中的。 5. 藉著重覆或對比等方式產生韻律。 6. 以葡萄乾覆蓋整個畫面,密集地排列絲毫不讓人有喘息的空間。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Atomic Love, 1992

64


第三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拍攝之空間場域

1. 地點本身被看成像一個新的空間,被用來解釋或啟示道理。 2. 當雕塑再次被利用於不同環境時,原本的脈絡已不再,便賦予新的目的。 3. 《也許嬰孩》中的嬰兒代表著人類新生命的開端,然而這些嬰孩卻在充滿污染的環境 中成長,導致這些嬰兒的未來充滿不確定的因素,對他們而言前景堪憂。 4. 《在天堂湖畔邊的嬰兒》呈現美國幾乎掌握各種權力成為世界中心,深信自己無堅不 摧,對於未來有美好的憧憬。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Maybe Babies, 1983

Sandy Skoglund, Babies at Paradise Pond, 1996

65


第三節 摘要

拍攝之空間場域

1. 《輻射貓》中螢光綠的貓即便看起來像是基因突變種,但也許是存活於未來世界的一 線希望。

緒論

2. 《在巴黎的貓》綠色貓像是被馴服的樣子圍繞在馴貓師的身旁,短暫地到高架橋上蹓

第一章

躂,享受難能可貴的自由。後面的高樓大廈,意味著經濟突飛猛進,但綠色貓又暗示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著災難可能隨時降臨。《在巴黎的貓》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Radioactive Cats, 1980

Sandy Skoglund, Cats in Paris, 1993

66


第四節 摘要

虛實雕塑裝置

人物能夠表現出人際關係的複雜性,社交生活、孤獨、權力關係等,觀眾能透過作品反映 出自己對於這件事的看法。雕塑裝置有三種形式包含在她的作品當中,

緒論

1. 只有真人模特兒

第一章

2. 只有雕塑模特兒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3. 前兩種的混合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一、真人模特兒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1. 真人模特兒對應那些狐狸雕像, 以真實和虛假呼應出社會的真實樣貌。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Fox Games, 1989

67


第四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虛實雕塑裝置

二、雕塑模特兒 1. 這兩件作品的共同特色皆是選用肉品作為主題,肉需要冷藏才能保持新鮮,否則會因 為細菌滋生而導致腐敗。就像複雜的人際關係一樣,需要有良好的溝通管道,並且讓 雙方之間能保有適當的溫度,以維持長久的交流。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Spiritually in the Flesh, 1992

Sandy Skoglund, Body Limits, 1992

68


第四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虛實雕塑裝置

三、真人與雕塑模特兒 1. 藝術家不斷在挑戰觀者的視覺,對於人的外在和內在,眼前所看到的什麼才是真實? 2. 嘗試以平價餅乾覆蓋在畫面中的每個人身上,讓觀者無法立即辨別出是什麼樣的人出 席活動,淡化種族上優劣之分。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The Cocktail Party, 1992

69


第五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符號性

一、符碼 1. 符碼是一組約定俗成的意義產生方式,特定族群的人共享特定的符碼。 2. 魚在圖像學中有真誠、大方的內心,對藝術家而言,金魚是美麗的。 3. 抽屜經常被用來盛載人類私密情感的工具。 4. 藍綠色,像是洪水泛濫,萬物繁衍及新生命的開始 。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Revenge of the Goldfish, 1981

70


第五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符號性

二、神話 1. 《亞當與夏娃》中,蛇既聰明又狡猾。 2. 牆面使用以兔子與蛇作為主題的圖騰 ,圖案源自不同文化的神話故事、民間故事。 3. 兩名赤裸的女性也許暗示著她們其實是關係親密的兩人,在充滿象徵性與繁殖意義的 環境,如交纏的蛇或是兔子,都帶有繁衍後代的意味,然而現實生活上她們卻無法哺 育出新生命,也因此凡是她們走過的地方,那些蛋都已破碎、不完整。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Walking on Eggshells, 1997

Sandy Skoglund, Forty-five tiles in Walking on Eggshells, 1997

71


絲高格倫創作的三十六件編導式攝影作品中曾經出現過的道具,分為三類(按作品年代排序)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食物

動物

靜物

冷凍蔬菜

衣架

口香糖

免洗餐具

起司玉米脆餅

嬰兒

塑膠植物

葡萄乾

狐狸

襪子

生牛肉

汽車

培根

松鼠

樹葉

草莓果醬

兔子

芭比娃娃

橘子果醬

玫瑰花

蛋糕

槍彈

漢堡肉

蝴蝶

薯條

蜻蜓

雷根糖

小雞

爆米花

貓頭鷹

紅酒

72


小結 摘要

臺灣編導式攝影早期有如游本寬、吳天章、楊順發,到近期周慶輝、王建揚等人,對於作 品中的每個細節精雕細琢,雖然有些重複性裝置放入編導式攝影中,但意義倒是不同。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楊順發,《真的夠了!不要再傷害紅毛港這塊土地了!》(海澄里)4,2015

結論 周慶輝,〈人的莊園No.9〉,2014

引用文獻

73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絲高格倫近期(2000-2019)作品分析

一、《下著爆米花雨》 1. 以爆米花呈現冬天飄雪的氣氛,象徵著美國歷史中曾經有過的低潮,爆米花與電影的 陪伴下重新振作。 2. 以掉落的爆米花詮釋關於天空、天氣和降雪在廣闊無際的美國中西部大平原上,並製 造出無盡的地平線效果。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Raining Popcorn, 2001

74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絲高格倫近期(2000-2019)作品分析

二、《紅酒上的野餐》 1. 與馬內(Édouard Manet,1832-1883)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中人物的肢體語言 以及畫面構圖方式有些雷同。 2. 三名男女暗示多元文化主義下的混生。 3. 紅酒,代表著誘惑的善惡之果;男女,代表惡魔的蛇;綠色裝置模特兒則代表那未經 世事的人類。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Picnic on Wine, 2003

75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絲高格倫近期(2000-2019)作品分析

三、《新鮮的混合》 1. 讓觀者思考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真人模特兒、裝置模特兒和半人半樹裝置,就 像是在模擬人與自然界的三種樣貌。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Fresh Hybrid, 2008

76


第一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絲高格倫近期(2000-2019)作品分析

四、《冬天》 1. 雪花片表現迷人的冬天,以陶瓷既堅固且易於保存的材質呈現脆弱的雪花。 2. 按下極慢速快門的照相機,雖然時間靜止不動但又仍緩慢的前進。 3. 藝術家過去作品中的人物大多背對觀眾,但這名女孩轉向觀眾,似乎想開始與觀眾進 行對話,將觀眾拉進藝術家規劃的奇幻空間。 4. 開始使用數位媒材創作,但仍不失手工溫度。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77 Sandy Skoglund, Winter, 2019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數位媒體對絲高格倫的影響

1. 數位媒體只是創作的一種手段,對於絲高格倫來說並沒有太大影響,未來的創作工具 她採取較開放的態度,她把大部分的心力放在讓觀眾討論作品中傳達的訊息 。 2. 藝術家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1928-2007):「因為沒有任何形式是優於另一 個形式,因此藝術家可以使用任何形式表現,包括從文字的表達到實存的物質。」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Joseph Kosuth, One and Three Chairs, 1965 Sandy Skoglund, Winter, 2019

78


第二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數位媒體對絲高格倫的影響

3. 絲高格倫的創作同樣受到無藝術的概念影響,在她的作品中 沒有特定的主體,矛盾的是創作過程中,又不得不藉由主體 化而得以表現藝術。 4. 後現代攝影呈現多種樣貌,絲高格倫也跨出單一素材的限制, 將攝影與雕塑結合,觀者在展覽現場可以透過攝影及雕塑作 品同時感受到視覺與知覺兩者之間的觸動,而且攝影的角色 從紀錄配角成為創作主角。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79 Sandy Skoglund, Dogs on the Beach, 1992


第三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當代受絲高格倫作品啟發的藝術家

一、韓國藝術家JeeYoung Lee,1983-(音譯李智英) 1. 使用豐富色彩,刻意重複使用某一物件。 2. 以自身經驗出發,較關心於自我內心的探索。 3. 作品空間是以數位影像合成的方式營造出虛幻空間,且通常只有攝影作品展出。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JeeYoung Lee, Broken Heart, 2011, 96.5 x 119.3 cm

80


第三節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當代受絲高格倫作品啟發的藝術家

二、法國藝術家Cerise Doucède,1987-(瑟莉斯・杜賽德) 1. 杜賽德不以虛構的畫面做為作品特色,而是大部分以居家及少數幾件在戶外作為創作 環境。 2. 呈現模特兒內心的想像,將那些虛構的白日夢以現實的方式具象化,圍繞在主角身旁。 3. 展覽時,藝術家會以輸出照片的方式呈現,無法與絲高格倫一樣,將畫面再現於其他 空間裡。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Cerise Doucède, Égarements, 2011, 80 x 120 cm

81


小結 摘要

絲高格倫的作品到了2000年之後,仍延續過 去作品中建立的個人特色如散點透視、重複物件、

緒論

虛實雕塑等,但不一樣的是,絲高格倫逐漸從室

第一章

內走向室外,無論畫面中的室外空間是真實環境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或者是從工作室搭建而成,不再侷限於室內空間 如臥房、廚房、餐廳。也因受到後現代主義影響, 絲高格倫對於未來創作工具仍採取流動的態度,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即便數位媒材出現也不影響她的創作方式,這也 讓她的作品發展空間有更多可能性。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part of Winter, 2019

82


結論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1. 編導式攝影之所以1980年後在歐美興起,主要原因在於藝術家為了讓攝影表現內心想 法,因而採取動態模糊或重曝等實驗技法。這種超現實手法結合觀念藝術之後,藝術 家有更多表現攝影作品的方式,虛構鏡頭前的事物。編導式攝影讓攝影從紀錄現實走 向創造現實,改變攝影原有的用途,進而探索更多議題。 2. 彩色攝影的色彩飽和度變化大,更能凸顯照片製造出來的非真實性,在彩色攝影推波 助瀾下,使得編導式攝影發展更為成熟。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The blue Chihuahua from Green House, 1990

83


結論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3. 絲高格倫在學期間曾經學習雕塑,爾後受到藝術家巴爾代薩里、拉斯查、韋格曼影響 使得她逐漸走向編導式攝影的道路,從一開始現成物到自製雕塑放置於大型空間場域, 並將攝影及雕塑同時展覽,成為1980年代編導式攝影中與眾不同的作品。 4. 本研究歸納出五種特色,分別是散點透視、色彩與重複物件造型、拍攝之空間場域、 虛實雕塑裝置及符號性,也能從她的作品主題中看出她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例如: 核能汙染、人際關係、族群融合、戰爭、自然樣貌等。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Winter installation, 2019

84


結論 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5. 絲高格倫創作至今超過四十年,從傳統到數位、從現代到後現代,她的作品不僅有錯 綜複雜的創作手法,還有心思細膩的創作理念。在她的作品中,除了大型場域外,她 也試圖讓觀眾走進場域中,使得編導式攝影不再只是停留於平面,而走向立體。這都 讓她成為一名走在時代尖端、不被潮流限制的藝術家,同時也影響著當代藝術家。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Sandy Skoglund is making ceramics, 2014

85


一、中文書目

魯道夫・安海姆(Rudolf Arnheim)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臺北: 雄獅圖書出版公司,1985年。 張心龍著。《都是杜象惹的禍》。臺北:雄獅圖書出版公司,1986年。 摘要

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0年。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2年。

緒論

游本寬。《論超現實攝影:歷史形構與影像應用》。臺北:遠流出版社,1994年。 呂清夫。《後現代造形思考》。高雄:傑出文化,1996年。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蘇珊・宋妲(Susan Sontag)著,黃翰荻譯。《論攝影》(On Photography)。臺北 : 唐山出版社,1997年。 詹明信(Fredric Jameson)著,吳美真譯。《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 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臺北 : 時報文化,1998年。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約翰・柏格(John Berger)著,劉惠媛譯。《影像的閱讀》(About Looking),臺北 : 遠流出版社,1998年。 高宣揚。《後現代論》。臺北:五南圖書,1999年。 唐曉蘭。《觀念藝術的淵源與發展》,臺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游本寬。《美術攝影論思》。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003年。 艾倫・亞瑟羅德(Alan Axelrod)著,賈士蘅譯。《美國史 : 深入淺出普及本》(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American History)。臺北 : 臺灣商務, 2005年。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丘永福、張素卿、黎曉鵑編著。《基礎設計》。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06年。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出版社,2008年。 米蘭達・布魯斯-米特福德(Miranda Bruce-Mitford)、菲利普・威爾金森(Philip Wilkinson)著, 李時芬、林淑媚譯。《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

結論

祕密》(Signs & Symbols,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ir origins and meanings)。臺北:時報文化,2009年。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著,林雅琪、鄭惠雯譯。《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After The End of Art),臺北:麥田出版,

引用文獻

2010年。 吉莉恩・蘿絲(Gillian Rose)著,王國強譯。《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Visual Methodologi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Visual

Materials)。臺北:群學出版有限估公司, 2011年。

86


一、中文書目

內奧米・羅森布拉姆(Naomi Rosenblum)著,包甦、田彩霞、吳曉凌譯。《世界攝影史》(A World

History of Photography)。北京:中國攝影出版

社,2012年。 夏洛蒂・柯頓(Charlotte Cotton)著,張世倫、賴予婕譯。《這就是當代攝影》(The Photograph as Contemporary Art)。新北:大家出版社,2015 摘要

年。 安德烈・岡特爾(André Gunthert )、米歇爾・普瓦韋爾(Michel Poivert )主編,趙欣、王帥譯。《世界攝影藝術史:從最初到現在》( La

緒論

Photographie. Entre document et art contemporain)。 北京:中國攝影,2016年。 游本寬。《「編導式攝影」中的記錄思維》。臺北:游本寬出版社,2017年。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二、西文書目

Eauclaire, Sally. The New Color Photography. New York: Abbeville Press, 1981. (qtd. in Germano Celant, p. 111).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Cross-References: Sculpture into Photography. Minneapolis: Walker Art Center, 1987. Hoy, Anne H. Fabrications: staged, altered, and appropriated photographs. New York: Abbeville Press, 1987. Raven, Arlene. In the Last Hour: Sandy Skoglund: Photography and Sculpture, 1979-1992. Oklahom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1992.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Birren, Faber. Color Psychology and Color Therapy: A Factu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Color on Human Life. New Jersey: Carol Publishing Group, 1992.

Sandy Skoglund. Paris: Espace Photo/Paris Audiovisuel, 1992.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Köhler, Michael. Constructed Realities: The Art of Staged Photography. Zurich: Edition Stemmle, 1995. Smith College. Sandy Skoglund: reality under siege: a retrospective. New York: H.N. Abrams, 1998. Godfrey, Tony. Conceptual art, London: Phaidon, 1998.

結論

Alberro, Alexander and Blake Stimson. Conceptual art: a critical anthology.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c1999. Benezra, Neal David. Ed Ruscha. Washington, DC: 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2000.

引用文獻

Grinnell College. Sandy Skoglund: Raining Popcorn. Iowa: Grinnell College, 2001. Craven, Wayne. American art: history and culture. New York: McGraw-Hill, 2003. Garner, Gretchen. Disappearing witness: change in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photograph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3.

87


二、西文書目

Orvell, Miles. American photograp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Peres, Michael R. Focal Encyclopedia of Photography: Digital Imag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History, and Science. 4th ed,. Massachusetts: Focal Press, 2007. 摘要

Hoy, Anne H. The book of photography: the history, the technique, the art, the futur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Geographic, 2008.

Sandy Skoglund: the artificial mirror: monograph. Roma: Contrasto due srl, 2009. 緒論

Garcia, Erin C. Photography as fiction. Los Angeles: J. Paul Getty Museum, 2010. Drohojowska-Philip, Hunter and John Baldessari. John Baldessari: a print retrospective from the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collections of Jordan D. Schnitzer and his

Family Foundation. New York: Fine Arts Museums of San Francisco-Legion of Honor/Jordan Schnitzer Family, 2010. McEvilley, Thomas. The triumph of anti-art: conceptual and performance art in the formation of post-modernism. New York: McPherson & Company, 2012.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Levy, Walter. The Picnic: A History. New York: AltaMira Press, 2013. Celant, Germano. Sandy Skoglund. Milano: Silvana editoriale, 2019. 三、西文期刊

Fox, Catherine. “Sandy Skoglund’s Grand Illusion.” The Atlanta Journal 17 February 1991. (qtd. in Germano Celant, 124). Qualls, Larry. "Sandy Skoglund." Performing Arts Journal 46 1994: 102-106. Web.(查閱時間:2020年3月16日。)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四、西文論文

Lavanya, B.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n the miniature paintings in the deccan school. University of Hyderabad 2004, Shodhganga@INFLIBNET, 結論

Web.(查閱時間:2020年5月24日。)

引用文獻

88


五、西文雜誌

Hagen, Charles. “Sandy Skoglund.” Artforum 9 May 1983: 95. Web.(查閱時間:2020年3月16日。) Fondiller, Harvey V. “The Dual Credit Line.” Popular Photography May 1984: 68-71. Web.(檢索日 期:2020年2月10日。) Schwabsky, Barry. “Sandy Skoglund: Castelli Uptown, Sharpe Gallery.” Flash Art April 1987: 90. (qtd. in Germano Celant, p. 142). 摘要

Tarlow, Lois. "Sandy Skoglund." Art New England October/November 1998: 25. Web.(查閱時間:2020年2月25日。) Tully, Judd. “Off the Wall.” Taxi October 1988: 122. (qtd. in Germano Celant, 157).

緒論

Foerstner, Abigail. “Skoglund Fills Complex Spaces with Detailed Fantasies.” Chicago Tribune 26 April 1991. Web.(檢索日期:2020年3月10日。) Johnson, Ken. “ART IN REVIEW; Les Krims -- 'Fact or Fiction.” The New York Times 16 April 2004. Web.(查閱日期:2020年2月17日。)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Bloomfield, Paul. “Sandy Skoglund: Radioactive Cats.” Art New England August/September 2008: 39. Web.(查閱時間:2020年4月15日。) “Sandy Skoglund: The Deliberate Schizoid (interview).” Musée Magazine No. 16 October 2016. Web.(查閱日期:2020年4月13日。) 六、西文評論

Miller-Keller, Andrea. Matrix 71: Sandy Skoglund. Connecticut: Wadsworth Atheneum, 1982. Web.(查閱時間:2020年3月16日。) Baron, Judith Van. “Sandy Skoglund.” Contemporary Masters 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2001. Web.(查閱時間:2020年3月16 日。)

第三章

Sandy Skoglund Archives. Web. 31 Oct. 2018. Web.(查閱時間:2020年3月16日。)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七、西文訪談稿

第四章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Paparoni, Demetrio. “Sandy Skoglund in conversation with Demetrio Paparoni.” 1998. Web.(查閱 時間: 2020年2月20日。) Panaro, Luca. “Interview with Sandy Skoglund.” Betta Frigieri Arte Contemporanea, Modena, Italy. 2 August 2008. Print.(查閱時間:2020年2月 20日。)

結論 八、電子郵件 引用文獻

Skoglund, Sandy. “Answer from Sandy.” Massage to Yi-Ting Wang 16 April 2020. E-mail. Skoglund, Sandy. “Answer from Sandy.” Massage to Yi-Ting Wang. 17 April 2020. E-mail. Skoglund, Sandy. “Sent answers.” Massage to Yi-Ting Wang. 12 May 2020. E-mail. Skoglund, Sandy. “Hello again from Sandy.” Massage to Yi-Ting Wang. 23 May 2020. E-mail.

89


九、影音資料

楊順發,〈真的夠了!不要再傷害紅毛港這塊土地了!〉系列,高雄市立美術館Facebook,2017年3月 10日,網路。 <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museum/videos/1226098027443633/?v=122609802744 3633>.(查閱日期:2020年5月23日。)

摘要

十、網路資料

“Early Popcorn History and Recent History.” The Popcorn Board. n.d. Web. <https://www.popcorn.org>.(查閱日期:2020年4月27日。) 緒論

“GROUP F/64.” Artsy. n.d. Web. <https://www.artsy.net/gene/group-f-slash-64>.(檢索日期:2020年2月5日。) “MATRIX.” Wadsworth Atheneum Museum of Art. n.d. Web. <https://www.thewadsworth.org/exhibitions/matrix/>.(查閱時間:2020年3月16

第一章 美國1970年代後藝術與攝影的發展

日。) “Real Art Ways.” n.d. Web. <https://www.realartways.org>. (查閱日期:2020年3月11日。) “Sandy Skoglund: Winter.” Ryan Lee Gallery. n.d. Web. <https://ryanleegallery.com/exhibitions/sandy-skoglund-winter/>.(查閱日期:2020年

第二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藝術與編導式攝影

5月5日。) Buzhardt, Lynn. “Do Cats See Color?” VCA Animal Hospitals. 2015. Web. <https://vcahospitals.com/know-your-pet/do-cats-see-color>. (查閱日 期:2020年4月10日。)

第三章 珊蒂・絲高格倫的攝影風格探討

Daniel, Malcolm. “‘The Pictures are as Rembrandt’s but Improved’: Calotypes by David Octavius

Hill and Robert Adamson.” The Met. October

2004. Web. <https://www.metmuseum.org/toah/hd/hlad/hd_hlad.htm>.(查閱日期2020年2月6日。) Daniel, Malcolm. “William Henry Fox Talbot (1800–1877) and the Invention of Photography.” The Met. Octorber 2004. Web.

第四章

<https://www.metmuseum.org/toah/hd/tlbt/hd_tlbt.htm>.(查閱日期:2020年2月6日。)

珊蒂・絲高格倫與當代裝置編導藝術 結論 引用文獻

90


感 謝 聆 聽 敬 請 指 教

91 Sandy Skoglund, Breathing Glass, 200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