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hih Hsiao 2007-2018

Page 1

蕭有志作品集

YU-CHIH HSIAO SELECTED WORKS 2007-2018

1


2


蕭有志作品集

YU-CHIH HSIAO SELECTED WORKS 2007-2018

3


Š2018 Yu-Chih Hsiao, Megaweaving Design, Taipei,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book may be used or reproduced in any manner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author, expert in the context of reviews. Every reasonable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identify oweners of copyright. Errors or omissions will be corrected in subsequent editions.

4


關於大量交織 about Megaweaving

Yu-Chih Hsiao’s recent work focus on the concept he named “Megaweaving“. Megaweaving originates from his graduation project in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while compiles extensive experiments and creative works related to “complexity” in two years. It originally starts as an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experiment, but later turns to an interdisciplinary creation focusing on social integrated mindset and place making as resources combination. After returning to Taiwan on 2008, he further develop these ideas into a comprehensive concept in project, non-profit, creative and teaching. The concept emphasizes on cultural diversity, resource maximum, waste=foods, crossing projects, and do-ityourself urbanism. He is currently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t Shih Chien University, he became the department chairperson since 2012.

蕭有志近年的創作植基於一個他稱為「大量交織」(Mega-weaving) 的概念。 「大量交織」關注環境與文化議題,強調文化多樣性,關注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同時也強調藉由資源傳輸與轉化將資源效益最大化,使過剩成 為養份 (Waste = Food)。作為一個大量交織的實踐者,蕭有志在教學、方案、非營利與藝術創作等四個路線同步進行實驗,這四個路線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又會彼此交錯, 許多跨方案的資源整合也在這之中發酵,另外也透過資源交換的模型嫁接於一般資本市場的方案運作法則,許多方案在極低限的預算中卻也能轉化出豐碩的成果。 例如 自 2008 返台於實踐任教開始即持續在設計課程中帶領學生操作「一百元的大直社區改造計畫」,限定學生每人在一百元的預算內外加回收材料對大直店家持續進行微 型空間改造,企圖在限縮資源的前提下讓新一代設計人放大資源的效益,並學習主動挖掘公共議題反映在空間腳本上,另一方面一體兩面的創造都市公私領域的雙贏。 2009 年起持續與非營利組織、民間基金會、社區組織與個人合作,轉化學生的設計力成為社會可用的資源,以此進行一系列的社區書屋空間改造、社區振興創意策略, 並多次組織與帶領學生參與設計或規劃工作營,針對各種城鄉公共空間議題進行模擬設計與規劃。在設計方案的實踐中,近來主要探討社會一般慣行營造工法與營造體 系的永續性,嘗試以自然素材與相關工法取代現下慣行的空間化妝術。在創作方面,強調物的創造其目的在於做為人與人之間形成關係的中介物,除繪畫外,近年來著 重在微型空間的都市游移,並以此作為擾動都市既有環境的手段。

5


好夢里樹屋三連作

Tree Houses in the Dreamy Forest

Tree Houses in the Dreamy Forest Shangrila Paradise, Miaoli, Taiwan May, 2018 – Ongoing 好夢里樹屋三連作 木構、燒衫雨淋板、銅、鍛鐵、RC 基礎 本案位在苗栗一座過往享有盛名的遊樂園之中,基地是整平的坡地上所營造的一片榕樹林。這片榕樹林原本為業者設置越野障礙遊樂設施的所在,業主接手後希望在這 片樹林中規劃露營帳篷區,希望以職人工藝與在地的生活打造一個以在地文化為基底的休憩空間,並希望利用既有的榕樹設置三座藝術裝置,做為營地的象徵意象。這 幾棵被過往業者計畫性培育的榕樹整齊地排列在基地上,枝葉茂盛,型塑了基地的主要意象。與業主的討論也很快的確立以「樹屋」為創作主題。然而這些榕樹由於經 年累月的被業者刻意的修枝塑形,枝幹皆呈現水平向的生長,並不符合一般樹屋高大筆挺的樹型要求,樹屋的構造設計便轉向以獨立的基礎站立在樹幹旁邊。另一方面 為了確保這些「樹屋」還是具有被樹冠層圍繞的氛圍,設計初始業主即聘請三維空間掃描專家,將現場的白榕先以數字形式在電腦中建構起三維點雲,設計時再小心的 在點雲枝幹之間置入樹屋量體,目的在盡量保留枝幹的完整性,讓樹屋能被樹木所環抱,讓樹屋的意象可以完整的被營造。樹屋的造型一開始即以森林中的「毬果」做 為主要想像,希望造型可以盡可能地融入這片樹林,也因此自然的發展出以燒杉雨淋板做為外皮,營造樹屋外觀主要的質感。接著導入「大量交織」的理念,向業主建 議採用國產柳杉疏伐材作為雨淋板的主要材料,獲得業主得認同後,施工的木業團隊測試了幾種不同程度的杉木表面燒灼,除了強化樹屋皮層的耐候性,也藉此產生色 澤上的差異。配合設計上原已發展出的三種不同形狀的雨淋板單元,營造三座樹屋各自不同的造型想像。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櫃之家

Cupboard House

Cupboard House JUT Museum, Taipei, Taiwan October 22, 2016 - January 15, 2017 櫃之家 實木櫃體、水電裝置、家飾裝置 東西方的木作系統依照尺度的不同,大約可以分為建築大木、家具以及細木雕刻三種範疇。三者各有養成的系統,雖然操作的材質相近,但在藝術的表現上各有其關注 的面向。櫃之家試圖黏著、重組這三種以尺度劃分的木作工藝表現,嘗試以木作家具做為建築構成的主要單元,透過家具的組合以及大木構成的閣樓單元形成此一建築 的主體。邀請藝術家楊北辰老師共同合作,以木雕藝術介入家具與建築,由外而內的賦予建築及室內皮層一個的新的表情。有別於一般的住宅,這房子所有的生活機能 被隱藏在家具的櫃體之中;櫃體甚至成為進入閣樓的入口,櫃內的閣樓又藉由天窗與室外相連。這些櫃體內的空間與櫃體間圍塑的空間錯亂了一般的空間層級,前者不 只收納生活也收納室內空間,後者則在櫃身隱藏的門窗開闔之間曖昧了室內外的空間關係。櫃之家抽象化了生活,也展示了關於建築的魔幻想像。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問陶亭

Terra-Cotta Pavilion

Terra-Cotta Pavilion JUT Museum, Taipei, Taiwan October 22, 2016 - January 15, 2017 問陶亭 共同創作:蕭有志 + 徐永旭 彩色陶管、燈具、鐵件、壓克力、五金 在東西方漫長的建築歷史中,磚頭與石頭這類單元性的材料過往與疊砌法有著密不可分的互相依存關係。但隨著工業革命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疊砌法漸漸地淡出建築構 築術的主流,取而代之的現代建築或以鋼筋水泥及模板澆灌塑型,或以鋼材搭配螺栓接合形成骨架後再包覆皮層。當代建築做為一種空間生產,構築術的發展也同步反 映了建築被賦予的角色的變化。問陶亭是一個關於建築的想像與追問,邀請藝術家徐永旭老師共同合作,藉由回溯磚的身世,讓建築的單元回到更自由的想像,再利用 翻模技術大量複製單元,並將陶單元以螺栓接合構法組成形體。問陶亭將現代建築的構築術與當代陶藝的想像結合,在這個建築快速演化的時代,重新聯結陶瓷材質與 建築的關係,並藉此提問建築的本質與建築的可能。

40


41


42


43


44


45


旅梯計畫

Aluminum Ladder on the Road

Aluminum Ladder on the Road - 1st Stop Taishin Bank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Culture 1F, Taipei, Taiwan April 10 - May 26, 2017 旅梯計畫第一站: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文件展 鋁梯、壓克力、五金、LED 燈 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特別邀請擅長以微型空間引動環境、議題思維的建築學者蕭有志,於台新金控一樓大廳策畫入圍作品文件展。 展場導入「大量交織」的設計理念, 以客製化鋁梯作為空間構築的主要工藝,並將入圍作品以「多樣化的空間」、「各種姿態的身體」及「創作的工作狀態」三組關鍵字進行詮釋。在此一空間裝置中,藝 術創作者在工作狀態中相當熟悉的鋁梯轉化成多組爬梯、樓梯,與各種形狀的箱籠空間、平台交錯構成,除了身體在其中可以敏銳的感受到空間的引導或限制,藉由電 視屏幕中不斷流動的影像,在鋁梯構築起的空間裝置中也邀請觀者在各種變形的身體樣態下,去感受 19 組入圍作品在影像中顯像的殊異創作世界。

46


47


48


49


50


51


街頭探險家 Street Explorer

Street Explorer Liang Gallery, Taipei, Taiwan March 5 - April 3, 2016 街頭探險家 共同創作:蕭有志 + Candy Bird 摩托三輪車、水電裝置、其他物件 街頭探險家,一個為街頭探險者所設計的家。 這件作品源起於受到台灣街頭塗鴉藝術家 Candy Bird 邀請,由雙方共同合作一作品,參與其在尊彩藝術中心 2016 年的個展。這個街頭探險「家」的想像,大量運用台 灣街頭常見的生活意象物,如攤車、板凳、瓦斯桶、熱水器、摩托三輪車、收音機等等,配合台灣常見的鍍鋅鐵件、露明的鉸鏈、不鏽鋼設備,最後由 Candy Bird 在 車體表面自由塗鴉並設置內部裝置。在展覽過程中設置了獨立的循環水箱,配合瓦斯桶及熱水器,廚房的洗槽及浴缸的龍頭皆有熱水供應,內部另設置了乾式馬桶及衣 櫃。夾層設置臥鋪,除了前後設置有三角形的窗片,另設有天窗增加內部對流及降低封閉感。街頭探險「家」內外散佈著一種拼貼的台灣街頭意像,也宛若一位塗鴉客 的居所。

52


53


54


55


Street Explorer - 1stďźšStop Candy Bird Solo Exhibition Liang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16

56


57


58


59


都市耕讀小屋 Reading Cabin

Reading Cabin - 1st Stop URS21 Chung Shan Creative Hub, Taipei, Taiwan April 13 - May 12, 2013 都市耕讀小屋第一站 柳安木、鐵、燈具、廚具、衛浴設備、馬桶、座墊及其他內部裝置 這些移動的小房子的創作理念,是我想要讓大家回到面對建築比較根本的、比較本質的狀態:建築是人們可用五感感受的東西。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城市,面對建設公 司所開發的「戶型」或是「豪宅化的空間類型」,是否有滿足人對居住空間的想像或需求;是臺灣人臺灣式的生活已經被建築師充分地解讀,以至於建設公司不斷地開 發相應的屬於臺灣的空間,還是臺灣人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套入了建設公司所開發出來的戶型?我自己覺得可以從這些小型的實驗性空間裡,利用不同材質的建構 以及建築多樣的可能性讓人們去感受建築的其他可能。當人們實際體驗這樣的建築後,回去對比自己花一、二千萬買的房子,跟這個房子比較起來,它到底在空間感受 以及體驗上面,有沒有得到相對價格百倍的快樂或是滿足感?我希望可以讓大家透過對照的體驗與經驗,感覺「建築的價格」與「建築的價值」。

60


Reading Cabin - 1st Stop URS21 Chung Shan Creative Hub, Taipei, Taiwan 2013

61


62


63


64


65


66


67


Reading Cabin - 3rd Stop Ruey Yuan elementary school, Taitung, Taiwan 2016

68


69


搖籃書房 Big Cradle

Big Cradle - 1st Stop The World Trade Center, Taipei, Taiwan May 14 - May 17, 2009 搖籃書房 I:「從搖籃到搖籃」傳閱本計畫在 2009 新一代設計展 竹、夾板、米糠、胚布、紙、書 這個空間場域的創造讓參與製作的十六位同學們提供了一個與其他學校設計科系學子們直接面對面對話的機會,藉由預先在 facebook 設立的「Cradle-to-Cradle in Taiwan」群組,在展覽現場發出了 46 本《從搖籃到搖籃》傳閱本,並且在現場邀請其他學校的設計科系同學們參與這個傳閱計畫。在現場拿到這些書的同學們閱畢後, 這些書將自由的傳遞給他們身邊的朋友,期望藉由這些書的傳遞創造出一個小的閱讀群體,在其中散播「從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由天下雜誌提供的布朗嘉(從搖 籃到搖籃作者之一)來台演講影片也在展場中持續的播放。這個計畫回應了之前同學們在讀書會中提出的結論,希望早日讓更多的設計者也開始思考環境問題,並且產 生一種集體回應的力量。

70


Big Cradle - 1st Stop The World Trade Center, Taipei, Taiwan 2009

71


72


Big Cradle - 1st Stop The World Trade Center, Taipei, Taiwan 2009

73


Big Cradle - 1st Stop The World Trade Center, Taipei, Taiwan 2009

74


Big Cradle - 3rd Stop Taipei City Hall, Taipei, Taiwan 2010

Big Cradle - 2nd Stop Huashan 1914 Creative Park, Taipei, Taiwan 2009

75


Big Cradle - 4th Stop Shih Chie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010

76


Big Cradle - 4th Stop Shih Chie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010

77


自由小屋計畫 House of Freedom

House of Freedom - 1st Stop The World Trade Center, Taipei, Taiwan May 20 - May 23, 2011 自由小屋計畫第一站:2011 新一代設計展 柳安木、鐵、燈具、廚具、衛浴設備、馬桶、座墊及其他內部裝置 在本次建築設計系的展覽中,我們企圖在 2009 年「搖籃書房」的展覽後再次練習「大量交織」資源連結式的設計理念.一方面透過建築系大一 模型製作課程,讓學生投入實體比例的展場中營建,體驗建築尺度與製作之關係.展場空間皆以可拆裝重複使用夾板單元為構造方式,展後可拆 解為原料再度使用.展場空間模擬台灣都市頂樓獨特的空間型態,以此空間展出本系「變向城市」學生競圖的得獎作品.另一方面也透過台灣異 質建築營建體系的調查,以民間傳統鴿舍工法結合預製建築的構想,發展出一個組合式木造小屋的原型.這間組合式構造的小屋命名為「自由小 屋」,形成一個可移動建築的微建築空間,此一小屋將在本次展覽後透過大量交織的跨方案連結,游移參與更多的都市活動,最終這個小屋將落 角在台灣某個偏鄉角落,成為一個非營利教育單位的閱讀空間。自由小屋起始於 2011 年新一代設計展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展場,透過「大量 交織」資源連結、跨方案分享資源的構想,在完成系上展場設計的同時也啟動一個個人新的創作計畫。這個創作計畫起始於對台灣是否有「工廠 預製房屋」生產體系的追問,之後透過對南台灣鴿舍製作工廠的現地調查,將其慣行的門窗模矩及木造房屋單元模組重新調整出一個「居所」的 單元。在調查期間發現鴿舍製作工業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工廠預製房屋」生產體系,只是其消費對象為養鴿主人,內部住戶為賽鴿。工廠生產 這些鴿舍慣用的材質為柳安木,日治時期木造建築常見的無雙窗、推拉門及雨淋板是主要構成元素,藉由無雙窗的開闔,控制不同所在、風向所 造成不同的內部空氣對流需求。構造方法則如模型屋一般,在地上做好四向立面後立起組合,再放上屋頂即完成。最神奇的是老闆接單時往往只 在一張 A4 白紙上簡單的畫上平面單元方塊及相關記號,交給工廠師傅後即可生產,完全不須繪製詳細的設計圖面或施工圖(當然我還是畫了)。 自由小屋分為 8 呎寬及 6 呎寬兩座,長度皆為 14 呎,放置在 40 公分高裝設有輪子的 C 型鋼框架上,主要考量遇有不便施作的設置地點時,可在 寬廣處組裝後再推到設置地點就位。

78


House of Freedom - 1st Stop The World Trade Center, Taipei, Taiwan 2011

79


80


House of Freedom - 10th Stop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Taiwan 2016

81


House of Freedom -- 6th 7th Stop Stop Songshan Taitung ArtCultural Museum, and Taitung, Creative Taiwan Park, Taipei, Taiwan 2013 2014

82


House of Freedom - 4th Stop National Taiwan Museum, Taipei, Taiwan 2013

83


House of Freedom - 7th Stop Taitung Art Museum, Taitung, Taiwan 2014

84


House of Freedom - 8th Stop Fuyuen Elementary School, Taitung, Taiwan 2014

85


House of Freedom - 7th Stop Taitung Art Museum, Taitung, Taiwan 2014

86


87


House of Freedom - 3rd Stop IT PARK, Taipei, Taiwan 2013

88


House of Freedom - 5th Stop Wufeng Guangfu Hsintsun, Taichung, Taiwan 2013

89


90


House of Freedom - 7th Stop Taitung Art Museum, Taitung, Taiwan 2014

91


旅行的大洋蔥計畫 Big Onion on the Road

Big Onion on the Road Bazaar Outlet, Taipei, Taiwan 2010 - 2015 旅行的大洋蔥計畫 共同創作:蕭有志 + 王揚恩 + 蔡明穎 阿拉斯加扁柏、阿拉斯加鐵杉、五金、聲音 我們都需要一個溫暖而安心的小世界,舒緩緊繃的自我,找尋最舒適的狀態,找尋一種歸屬感。運用獨特的挑高地下空間,藝術家們以微型空間創造做為都市設計的手 段,製作了一個可移動、可組合、可拆卸的微型建築物,可以自由的進入,在這個空間之中,或坐或臥或趴或躺,深深的呼吸,與空間一同沉浸在平靜而安穩的狀態之中。 請以放鬆的姿態進入這建築物之中,讓我們彼此的目光在放鬆的狀態自然交會,仔細地去傾聽彼此的對話。

92


Big Onion on the Road - 2 nd Stop NCCU Culture and Arts Center, Taipei, Taiwan 2010

93


94


Big Onion on the Road - 7th Stop Taishin Bank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Culture 1F, Taipei, Taiwan 2015

95


Big Onion on the Road - 7th Stop Taishin Bank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Culture 1F, Taipei, Taiwan 2015

96


Big Onion on the Road - 8th Stop Huashan 1914 Creative Park, Taipei, Taiwan 2015

97


Big Onion on the Road - 3rd Stop URS127, Taipei, Taiwan 2010

98


Big Onion on the Road - 3rd Stop URS127, Taipei, Taiwan 2010

99


Big Onion on the Road - 4th Stop Treasure Hill Artist Village, Taipei, Taiwan 2011

100


Big Onion on the Road - 1st Stop Bazaar Outlet, Taipei, Taiwan 2010

101


Big Onion on the Road - 6th Stop Kai Tak River, Hong Kong 2012

102


Big Onion on the Road - 4th Stop Treasure Hill Artist Village, Taipei, Taiwan 2011

103


104


Big Onion on the Road - 8th Stop Huashan 1914 Creative Park, Taipei, Taiwan 2015

105


為大田美術館增建陽台計畫

The Additional Balcony for CAMP TALGANIE

The Additional Balcony for CAMP TALGANIE CAMP TALGANIE, Okinawa, Japan July 1 - July 31, 2010 為大田美術館增建陽台計畫 玻璃貼紙、大田先生老宅內的藤桌椅、筆記本、筆 2009 年夏天,第一次造訪大田美術館,在短暫幾天的停留過程中,對這個環境深受感動。傳統沖繩古宅與簡潔的現代造型美術館並置在綠意盎然的庭院與沖繩晴朗的藍 天之下,也許與其他許多私人美術館相比在空間上顯得迷你許多,但是大田先生在這個美術館裡卻營造著許多迷人的小角落,可以讓人待在這個地方很長的時間也不覺 得膩煩。記得大約是在第二天,我開始注意到音樂室的上方有一個無法進入的露臺,仔細研究這個空間,設計這個露台的建築師似乎是為了美術館內部的採光與遮陽, 而設計了這個退縮約兩米半的空間。我對這個無法可及的空間充滿了好奇,直覺告訴我這會是一個可以望見大海的地方,但最終還是抑制著衝動就這樣結束了短暫的旅 行。2010 年我受邀參與了大田美術館舉辦的「混炒黑潮-沖繩 ‧ 台灣現代美術展」,當下向策展人提出了以這個露台空間作為作品原點的提案。最終運用了玻璃貼紙 將老宅窗花圖案轉移到通透而充滿現代感的大塊玻璃窗上,老宅內的兩

把籐椅與小茶几也搬到露臺上,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打掃從來沒有人清理過的厚厚塵埃,加上

從倉庫搬來的工作梯往露臺邊上一靠就自然成了上下露臺的垂直動線。果不然,在藍天白雲之外,遠方是一望無際的沖繩大海。完成後的第二天,一整個下午坐在藤椅 上讀書,整個人沉浸在這片動人的景色中,傍晚我拿起了筆記本速寫了眼前的景象,並且將它留在茶几上,在展覽的過程中人們利用它一點一點的記錄了彼此生命中在 這個空間所產生的片刻感動,最終,這也成了這趟旅行最好的一份禮物。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樹火.竹院子 The Bamboo Yard

The Bamboo Yard SuHo Paper Museum 4F, Taipei, Taiwan 2009 樹火.竹院子 共同創作:蕭有志 + 王揚恩 竹、鐵絲、束帶、麻繩、燈具、超耐磨竹地板、回收家具

「竹院子」的前身為樹火紀念紙博物館附屬的手工紙研習教室,我們在偶然的機緣下和基金會的陳執行長提及了將竹編此一台灣常見的傳統手工藝,轉化運用到空間設 計的可能性。也因為這一席談話,我們開始運用「大量交織」的理念,思考樹火既有的這個手工紙研習教室的未來發展可能性。「大量交織」的基本理念就是將社會整 體視為一種複雜系統來看待,它關注環境與文化議題,強調多樣性,關注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它強調藉由資源傳輸與轉化將資源效益最大化, 使過剩成為養份 (Waste = Food),藉此架構出一種直接面對此一複雜系統的發展策略。以此案為例,首先將手工紙研習教室的空間(位在台北市長安東路上的某街屋四 樓)與其背後的營運機制(極具文化理想性的樹火團隊)視為一種社會資源。藉由空間腳本的提案,與樹火業主合作,以建構一有機而多元的都市文化場域做為新的整 體發展策略。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The Nest

The Nest Bloomfield Hills, Michigan, United State 2007 The Nest 共同創作:蕭有志 + Doug Johnston HDPE 管、束帶、金屬管 A-Nest 邀請所有遊客進入酒店,尋找適合自己的舒適地點。此外,它們是讓人們一起尋求安慰的邀請 ; 一個放鬆,沉思和對話的空間,同時是公共和私人的。外殼是透 明的,材料是可見的,坦率地使用。巢由聚乙烯管構成,形成網狀結構,邀請遊客探索其線條。它提供了一個開放而清晰的空間,根據其在畫廊或現場的情況而變化。 所使用的材料通常是可用的,並且構造方法相對簡單,但導致複雜的自支撐表面。該施工方法允許殼體空間以多種形式和尺寸構建,並且在短時間內適用於室內或室外 應用,並且可重複使用和可回收。裡面的碎紙全部是消費後的,由藝術學院和附近的回收組織 SOCRRA 聚集而成。

120


121


122


123


A-Nest Bloomfield Hills, Michigan, United State 2007

124


125


作品列表 Work List

好夢里樹屋三連作 Tree Houses in the Dreamy Forest 2018 業主 勤美學 施工圖繪製 黃堃哲、魏嘉亨、江岩、吳為希、周冠宇 監造 黃堃哲 結構 陳冠帆 專案協調 魏嘉亨 施作 中一木業國際有限公司 銅件製作 Di Tal Art Studio 豬兔鴨藝術工事所 燈具設計 ZIAI Studio 自愛 所在單位 香格里拉樂園

櫃之家

Cupboard House 2017 內部裝置 築內設計家飾部、劉文瑄 木作製作 立程實業+馬師傅團隊 木雕創作 楊北辰 燈光設計 林靖祐(沁弦設計) 水電 何人傑團隊 助理 劉文瑄、陳彥廷、吳維希 展覽形式 移動空間裝置 + 事件活動 展覽合作 Home 2025 想家計畫 展覽單位 忠泰美術館

問陶亭

Terra-Cotta Pavilion 2017 共同創作 蕭有志 + 徐永旭 陶管製作 徐永旭工作室 燈光設計 林靖祐(沁弦設計) 鐵作 工法鐵件 助理 劉文瑄、陳彥廷、吳維希、 李秉直、林映辰、楊皓婷 展覽形式 移動空間裝置 + 事件活動 展覽合作 Home 2025 想家計畫 展覽單位 忠泰美術館

旅梯計畫

Aluminum Ladder on the Road 2017 鋁作工程 千萬里企業 燈光設計 林靖祐+沁弦設計 助理 陳彥廷 展覽形式 移動空間裝置 + 事件活動 展覽合作 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 展覽單位 台新藝術基金會

126


街頭探險家:魯蛇戰士

旅行的大洋蔥計畫

Street Explorer 2016

Big Onion on the Road 2010

共同創作 蕭有志 + Candy Bird 車體製作 工法鐵件 ( 鐵匠鴻團隊 ) 車輛改裝 李孟倫 (Manberg Lee) 水電系統 何仁傑團隊 音樂合作 Uncle Damon 繪圖助理 曾郁翔

共同創作 蕭有志 + 王揚恩 + 蔡明穎 木作製作 極光木業 助理 沈慶挺、吳珮琦 展覽形式 移動空間裝置 + 事件活動 展覽合作 2010 粉樂町 展覽單位 富邦藝術基金會

展覽形式 移動空間裝置 + 事件活動 展覽合作 2016 Candy Bird 個展 展覽單位 尊采藝術中心

都市耕讀小屋

為大田美術館增建陽台計畫

Reading Cabin 2013

The Additional Balcony for CAMP TALGANIE 2010

小屋製作 德豐木業 內部裝置 伊日美學生活

展覽形式 現地製作 展覽合作 混炒黑潮 – 沖繩。台灣現代美術展 展覽單位 大田美術館

展覽形式 移動空間裝置 + 事件活動 展覽合作 城市實驗 兩個行動 展覽單位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搖籃書房

樹火.竹院子

Big Cradle 2009

The Bamboo Yard 2009

製作團隊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2009 大三大四蕭組 (吳珮琦、楊欣潔、陳漢瑜、蘇靖婷、余巍、 何勇翰、黃寶生、蔡亦屏、藍于權、劉芷彤、 洪韶蓮、陳筱婷、鄭乃元、范姜彥傑、王雩、 楊育璇)

共同創作 蕭有志 + 王揚恩 業主 樹火紙紀念博物館 竹編製作 南投竹工藝團隊 所在單位 樹火紙紀念博物館

展覽形式 移動空間裝置 + 事件活動 展覽合作 2009 新一代設計展

自由小屋計畫

House of Freedom

The Nest 2007

2011 共同創作 蕭有志 + Doug Johnston 小屋製作 台南良吉鴿舍 內部裝置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大四蕭組 外部裝置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大一全體 影音裝置 學生競圖得獎團隊、葉俊慶

展出單位 Bloomfield Hills, Michigan, United State 展覽形式 移動空間裝置 + 事件活動 展覽合作 Graduate Degree Exhibition of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展覽形式 移動空間裝置 + 事件活動 展覽合作 2011 新一代設計展 策展單位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12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