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 TFOILO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YU FENG CHEN.
陳俞丰 Chen Yu-Feng 1991/10/31 出生於台中,現居台中 0916155187 yufe1031@hotmail.com https://www.facebook.com/p0916155187
EDUCATION 2011-2014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景觀系 2009-2011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台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園藝科 2007-2009 縣立爽文國民中學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惟薪景觀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工讀生 園石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助理 RIPPLE 創意工作室 設計師 第13TH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景觀系學會 副會長
AWARDS 2011 2011 2012 2014
景觀系學業進步獎 埔里鎮農會環境綠美化造園競賽 優選 『盆的異想世界』在地農村文化創意競賽 亞軍 勤益科大及中華科大聯合畢業展 最佳創意獎
LICENSE 造園景觀丙級技術士 園藝丙級技術士 AUTOCAD 國際證照 全民英檢 初級
3
AUTOBIOGRAPHY 我出生於台中這個文化之都,從小在鄉下長大的我,總是在原野裡玩耍,與大自然最直接的接觸, 不時玩得髒兮兮,然而家裡有位嚴母,我常常遭受處罰。每當在處罰之後,爸爸總會理性分析我所犯的 錯,讓我記取教訓,這就是我的慈父。從小我就是為跟屁蟲,總是跟在哥哥屁股後面走,哥哥品學兼優 ,是大家眼中的模範生,唯獨較為內向,而在哥哥的薰陶下,雖然課業中等,但個性外向的我,總是能 獲得許多長輩的喜愛,也交獲許多朋友。自小我就喜歡發明東西,不時自行創作童玩,老師們總是誇我 有創作的天份。
•國小 在小學的生活裡,我身為籃球校隊隊長,體育競賽名列前茅,常常為校爭光,也因為運動認識了很多同 學及老師。同時也參加了樂隊的選拔,成為鼓手。自小英文能力不錯的我,也獲邀英語話劇的表演,代 表學校參加表演,是我一大榮幸。
•國中 中學時期我到了異地念書,剛入學時除了讀書沒什麼朋友,但卻靠著籃球,無意間認識了很多人,讓我 體認到不能一昧只當書呆子,中學時期成績較為突出,且活潑外向,參加了全校模範生選舉,幸運的得 了第一名。當時對課業A相當有興趣,於是參加中小學科學博覽會,榮獲物理組亞軍,同時也代表學校參 加該市區籃球競賽,榮獲冠軍。
•高中 我本身一直還沒找到興趣,所以糊里糊塗到了高中,但我心想到台中市區讀書,能接觸來自更多不同地 方的人,檢視一下自己的能力,並且開發自己的興趣,於是選擇了台中高農- 園藝科就讀,剛開始接觸 了花卉、果樹、蔬菜、生物技術等等,其實我都興致缺缺,直到接觸了景觀造園這們課,才燃起了我的 興趣,就這樣一頭栽進去了,我三不五時就往造園場跑,纏著學長,請學長傳授我造園施工的技巧,但 是景觀不只有實際操作施工的技能,我更想學設計圖的繪製,但是園藝科對於設計圖繪製的課程相對較 少。於是聽了學長說到,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有景觀系,且是我們類群可以就讀的科系,我便開始發憤圖 強,認真讀書,想為自己認真的拼一次。到了這天,統測成績放榜了,我考了 588分,全國91名,能上 第一志願,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但是我還是奔向了我的興趣,景觀系。
•大學 我如願以償的讀了勤益科大- 景觀學系,剛開始我很不適應,老師上課很多東西我都聽不懂,但是身旁 同學,以前都是就讀設計相關科系,各個都很厲害,讓我有點萌生退意,心裡想著我是不是選擇錯了, 但是我又不想輸給他們,只好纏著他們,請他們教導我以前的不足,於是我慢慢的跟上同學們進度,此 時又遇到恩師的開導,讓我對於景觀設計重新染起鬥志,經過了大一一年的適應,到了大二,我原本以 為我能輕鬆上手,卻面臨了更難的挑戰,手工繪製及上色,雖然這年過得辛苦,卻也為自己的手繪底子 增強不少。進了高年級的大三,全面由手繪轉換為電腦繪圖,一切又是重頭學習,但是我發現我自己已 經不再擔心害怕,經過前兩年的磨練,早已體認到自己的不足,要想辦法自己補足!大三這年我們才算 是由小尺度的景觀設計,轉為接觸到了大範圍的景觀規劃,學習到很多新的觀念及知識,盡可能在畢業 設計前增加自己的實力。到了最重要的大四- 畢業設計,我選擇接觸新的東西,因為我想要做一個融合 了建築與景觀的畢業設計,於是選擇了建築背景的老師為指導老師,開始學習建築相關知識,先後學習 了分析軟體 Ecotect,將此分析應用於建築外殼與敷地的設計上,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最終達到不錯 的成效,在勤益科大與中華科大的聯合畢業展中獲得了最佳創意獎,在大四這年我學習到了很多建築的 知識,希望能與前三年的景觀底子搭配使用,在未來投身於職場時,能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GREEN SKIN
X
01
幸 福 。 築 蹟
綠色皮層應用於建築外殼與敷地
X 霧峰光復新村民宿規畫設計
21
邁 向
35
3
X 半立體浮雕與質感
NAP
X
RIPPLE
39
41
校園內街道家具設計
X 創意服飾設計
GREEN SKIN
綠色皮層應用於建築外殼與敷地
近年來,都市發展迅速,人口快速成 長,導致都市空間擁擠,都市中可開 發空間明顯不足,帶動了都市周邊郊 區的發展,相對的造成綠地減少。 本計畫以新北市土城區私立大專院校 為例,操作其新建綠色餐飲大樓,利 用景觀的手法,結合綠建築概念,處 理都市擴張及郊區綠地的過度帶。
1
x NATURE
x HUMAN
BUILDING
2
GROGRAPHY & CLIMATE ANALYSIS TAIWAN
NEW TAIPEI CITY
1.TEMPERATURE TUCHENG
2.HUMIDITY
3.OPTIMUM ORIENTATION
基地位於臺灣 新北市土城區,該 校校門旁之空地,基地 面積約1.5公頃為餐旅廚藝 大樓建築計畫用地,介於清和里與 與清化里周遭。主要幹道以青雲路為主,車流量較高,青雲路右轉 銜接萬事橋,經過青雲路378 巷可直接進入校園。周遭住宅林立, 導致道路較為狹窄;基地北部有國道三號高速公路通過,也可下土 城交流道駛往基地青雲路上也有多處公車站,顯示基地周遭交通方 便。周遭水文為大安水圳,主要任務為都市排水,但因周遭民宅直 接將民生廢棄用水排入大排水溝,以致水質遭受污染,而基地南側 臨近大有巴士停車場,其產生的空氣與廢水汙染皆對環境造成影響
青雲路 青雲路378巷
Annual Average Underheated Period Overheated Period Compromise: 175.0°
大安水圳 野溪峻溝 基地位置 國道三號
4.WIND SPEED
新北市月平均最低溫出現在一月份的攝氏12.4度, 月平均最高溫發生於七月份的攝氏33.6度,月均溫 約為23度;從圖.1的新北市每月溫度資料分析顯示 ,長條綠色為舒適溫度範圍,從圖表可以發現在絕 大部分時間的氣溫都屬於不舒適的狀態。從圖.2年 平均相對濕度約76.6%,月平均相對濕度介於73~80 %之間,以2月80.6% 為最高,7月73%為最低,依據 舒適相對濕度範圍30%至70%,從圖可以顯示新北市 大部分處於一個高濕度的環境。圖.4顯示夏季吹拂 西南風外,其餘三季皆以東北風為主,全年平均風 速約2.7m/sec,依據戶外風速舒適度範圍1.5~5m/s ec,基地的平均風速約在中間值。
3
GROGRAPHY & CLIMATE ANALYSIS 。SHADOW RANGE - SUMMER
。SUNLIGHT HOURS - SUMMER
。AIR FLOW RATE ANALYSIS - SUMMER
。SHADOW RANGE - WINTER
。SUNLIGHT HOURS - WINTER
。AIR FLOW RATE ANALYSIS - WINTER
。AVERAGE DAILY PAR - ALL YEAR
。DAYLIGHT LEVELS ANALYSIS
。DAYLIGHT LEVELS ANALYSIS
THIRD TO FIFTH FLOOR
FIRST TO SECOND FLOOR
。立面太陽輻射接收量 - BEFORE OF WEST
。立面太陽輻射接收量 - BEFORE OF EAST
SIXTH TO SEVENTH FLOOR
。SOLAR ANALYSIS
EAST
WEST
。立面太陽輻射接收量 - AFTER OF WEST
。立面太陽輻射接收量 - AFTER OF EAST
SOUTH
ROOF
4
SITE PLAN 。URBAN
。NATURE
。CONFLICT
本基地位處於都市與山區的過度帶,企圖將綠延伸 至基地內,並融入當地自然特色,不僅引起當地民 眾的共鳴,更讓人了解當地的自然風情,且具串聯 周遭綠帶的效果,亦達到綠色覆蓋的概念。環境中 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皮層,每個皮層都由不同的細胞 所構成,每個細胞都有不同機能,每個機能互相串 聯就能形成一張保護網,像地表包覆著綠地、水文 、人文空間,與建築包覆綠化、遮陽板等不同形式 的外殼;藉由不同細胞的擴散、串聯、交織融合後 ,新生一個覆蓋在基地的GREEN SKIN。 。ROOF PLAN
。GREEN SKIN
光電板系統
1. ARCHITECTURAL CLADDING 2. LAND COVERING 希望藉由綠帶延伸的概念,並抽取。當地的自然 元素『油桐花一潔白的意象』,將綠延伸至建 築物及人所生活的空間,得以緩衝在都市擴張 下與郊區綠地所產生的衝突,達到一個符合人 文與自然共鳴的空間。
雨水回收系統 。CONCEPY - GREEN SKIN 屋頂花園
壁體式 太陽能熱水器
5
。GREEN SKIN
DESIGN CONCEPT 。EAST OF BUILDING DESIGN
。自然通風 - 室外走廊
。外遮陽
。EAST OF BUILDING DESIGN
。自然通風 - 室內教室
。GREEN EXTEND ?
GREEN 意旨 再生.節能.環保 SKIN 為界定人和環境的介面 運用綠能手法,達到自給自足的概念,豐 富地景的變化,利用雨水回收,重拾綠地 空間、創造生物棲息地。皮層的功能是以 保護、調節為主,本設計在外部空間與建 築物上導入綠的概念,將自然的綠色空間 延續至建築物上,讓建築物與自然結合, 形塑一個人文中的綠色思維的空間。
。WEST OF BUILDING DESIGN
6
立面太陽輻射分析 ROOF
EAST
。
光電板系統
7
WEST
。
外遮陽系統
。
垂直綠化
太陽能系統
DESIGN CONCEPT EAST
WEST 輻射較高區域
輻射較高區域 辦公室
儲藏室/樓梯間
教室/實習旅館
廁所
實習餐廳
走廊
廁所
東西向搭配垂直遮陽
東西向搭配垂直遮陽
通識教室
實習旅館
廁所
辦公室 廁所
通識教室
通風口設置
通風口設置
實習餐廳
實習餐廳
實習餐廳
台灣地區屬副熱帶濕熱氣候,外遮陽設施有助於減少太陽 輻射熱進入建築物內部,其節能效果對於室內發熱量大的 建築物更明顯。台灣位於北緯,東西向射入室內的輻射角 度低,應採用垂直式遮陽,遮擋方位角斜射之日射。 建築東側單向走廊,配合使用機能高的樓層(通識教室/辦 公室)及廁所位置在兩側開大型通風口,增加通風效果。 建築西側無走廊,宜導入導光板,增加室內照明。配合使 用機能高的樓層(實習旅館/辦公室)設置通風口。
8
ENERGY ANALYSIS 。水循環系統
。屋頂雨水及大樓汙水回收系統
屋頂花園雨水回收
光電板架雨水回收
排水口 防水板
排水口周圍 放置卵石
女兒牆
排水道 防水層 屋頂樓板層
1.汙水回收過濾再利用 2.雨水收集再利用 注入人工濕地
屋頂雨水回收 大樓汙水回收
9
種植土
WETLAND 。WETLAND
透過屋頂的雨水回收系統及大樓的汙水回收系統,將雨 水及汙水收集起來,並注入人工濕地內,將人工溼地分 為四池,前三池為淨化池,第四池為生態教育池;配置 水生植物,分解水中有機物達到淨化水質功效,其中提 供 270噸的雨水貯留量,日處理10噸汙廢水,且濕地水 生植物具有輸氧至根部能力,以維持附近好氧環境。植 物根莖葉形成之微棲所,可過濾餐飲大樓之污水,分解 水中有機物達到淨化水質功效。淨化過後的水將排水大 型的生態水池,少部分則澆灌至垂直綠化的植物上,達 到水循環的功效。
燈心草
聚藻
金魚藻 輪傘莎草
蘆葦 野薑花
鵝卵石 種植土
天然石塊壓頂 水泥砂漿堆砌
防水層 素土夯實 10
建築外殼 遮陽板
植栽槽架
滴灌系統
植栽
維修走道
。光電能源及太陽能源回收系統
蓄電池 太陽能熱水器 (熱水儲存槽)
11
9
本設計在建築立面設計上採取幾項系統,第一至三樓為雨遮, 與木平台結合,亦將與遮延伸至三樓露台,讓其功能除了遮陽 、擋雨外,亦可作為露臺的圍牆與戶外的桌子、坐具。第三至 第七層樓為主要設計區域,第一層為遮陽板,位於建築外殼的 最外側,藉此遮擋並降低建築溫度;第二層為植栽槽與滴灌系 統,第三層為植栽盒,放置於植栽槽上,種植植物綠化牆面亦 降低建築溫度;第四層是維修走道,寬為90公分,方便後續維 護管理的作業。屋頂部分則為光電板,透過光電板將光能轉為 電能儲存至地底蓄電池供大樓使用。
維修走道
室內走廊 12
景觀水池
13
生態水塘
敷地設計 。入口意象 - 景觀水池
鋼柱
穿孔不鏽鋼板
鋼絲網面 覆攀緣植物
維修走道
。入口意象 - 生態水塘
。入口意象 本設計在建築入口處配置景觀水池,作 為入口意象;在北側種植防風林,遮擋 冬季的強風,主動線靠近生態水池一側 種植綠帶,形成與水池緩衝的綠帶空間 ,臨建築物一側木平台,除作為戶外餐 飲空間,亦可作為使用者親水的平台。
生態水塘
景觀水池 14
細部設計 。景觀藝術牆
在高程變化下產生的下凹空間, 作為牆面細部設計的區域,將餐 飲中常見的瓶罐做為裝置藝術, 色彩多樣的瓶罐放置於架上,一 方面達成牆面美化,亦可種植植 物在瓶罐中,形成兩種不同的視 覺感;瓶罐的設計不僅與餐飲元 素結合,亦達到基地的趣味與色 彩多樣性。
15
細部設計 。景觀藝術牆正面
。景觀藝術牆背面
多彩玻璃瓶 壓克力 燈箱坐具
多彩玻璃瓶 燈具 壓克力 燈箱坐具
16
17
NIGNT 。植栽網架
利用鋼絲網面產生縫隙,提供攀緣植物攀爬覆蓋,達到立體綠化的效果。
一、照明設施以能表現景觀重要元素(如 植栽、水景等)為主。光線照射於景 觀元素同時應避免引起刺眼的情況 二、景觀照明元素(如水景、步道區、廣 場等),光線以低於是線且分布於建 築物表面為原則,燈光設計以視覺 舒適為最大考量 三、鄰近建築物之區域不採用高立桿燈具 以避免從中距離接建欣賞建築物時有 刺眼之情形;高型燈具盡量安排於基 地四周 四、重點照設計照明外,均於固定範圍安 排電源以供未來節慶活動之特殊設施 使用 五、配合綠建築節能指標,避免使用雷射 燈、探照燈,以免侵擾生物或損鄰
18
FALL
WINTER
GREEN SKIN
SUMMRT
19
GREEN SKIN
SEASON
植栽配置基本上以保留原有喬木,增種之植栽以本土種、具在地 特色且、具季節性變化之開花或落葉喬木為主,並配合新北市季 節活動與節慶,創造兼具四季變化四季變、視覺感受豐富與節慶 意象之綠帶空間。另為促進生態多樣化,以喬木、灌木、草皮密 植的方式,讓使用者能享受在森林穿梭的樂趣。運用植栽的層次 變化與土丘的配置方式,作為空間之屏障與區隔,也可利用植栽 減低風速、調節氣溫、過濾空氣及遮陰等。
20
新森建立在建築過的回憶/重新感受綠之趣/徜徉樂活/細嚐茗品/享受鳥鳴/漫步於藝術之中 1
幸福•築蹟 建築幸福 X 花現騎跡
霧峰光復新村是前台灣省政府教育廳、衛生處與印刷廠的宿舍,過去幾 年來面臨差遣危機,經民間團體的呼籲,成為台中市第一處文化景觀, 「以保存為前題的活化,不是以活化為前提的保存」的發展作基礎。以 文化保存的意義而言,霧峰光復新村見證「台灣省政府疏遷」的歷史, 同時是南投中興新村的前例,因此整個空間塑造出充滿理想的『花園城 市』的思維,充滿歷史意義的存在,整個大時代背景形成的特殊文化, 以現在倡導的低碳生活特色,都有多面向的價值。因此,這次規劃設計 主要是以低碳節能的發展為前提,以「敘事法」的方式將人們帶進光復 新村中,將舊有的建物再利用轉型成民宿,將戶外景觀融入,以文創藝 術及生態教育來進行規劃設計。
22
GROGRAPHY & CLIMATE ANALYSIS TAIWAN
TAICHUNG 本規劃基地位於臺中市霧峰區坑口里光復新村,鄰近台 中省議會(現為立法院中部辦公室)、亞洲大學、九二一 地震博物館及許多國中小學,為教育、歷史、人文匯集 之區域。且銜接國道三號、台七十四線快速道路及台三 線等重要聯外道路,交通十分便利。基地範圍為光復新 村西北區,建國路、新生路70巷、乾溪河堤及物資管理 倉庫及山坡地邊側的宿舍群所圍塑之區域,面積約12公 頃。
基地範圍 夏季以西南季風為主
23
GROGRAPHY & CLIMATE ANALYSI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TRANSPORTATION ANALYSIS
路
新生 路 中正
信義路
主要動線 次要動線
教育機構(復興國小) 市場,為人潮聚集點 多為老人活動,其次 外拍攝影及親子活動
主要以車行動線為主 以人行及腳踏車動線為主
。THE PUBLIC TRANSPORT
。THE POLLUTION ANALYSIS
空氣汙染 噪音汙染
統聯客運50.59號 台中客運100.107號
中正 路
中正 路 站名:光復新村
基地近鄰中正路旁側,為主要 入口,是霧峰主要道路之一, 相對有汽機車空氣及噪音的問 題。基地內部因多年無人居住 ,雜草重生造成蚊蟲的問題
24
CONCEPT
光復新村前身以城市花園為設計概念, 目的是為了達到良好的生活環境,為生 活感到幸福,延續此概念,在假設基地 內宿舍已修復完成的前提下,創造讓人 感到幸福、放鬆的秘密基地,並透過自 行車替代小客車,讓使用者騎著自行車 穿梭每一個空間,發現牆角邊的花朵、 體驗盛開的感動以及紀錄每一步走過的 足跡。
目的 寓教於樂,給予孩童別於都市生活的童年經驗。 穿越時空,帶領父母對於過去記憶的再次回味。 •水撲滿-減少地表逕流、雨水儲集利用、基地保水 •農耕樂-減少食物里程、碳足跡 •舊物新生-回收利用、生活美學 •時光廊道-鄉土歷史 •花現築跡-植栽互動學習
25
26
幸福公式 味覺 蔥香/菜香/田園味 嗅覺
觸覺
花香/果香/林蔭芬芳
斑牆/門鏽/嫩枝葉
心神創造 視覺 聽覺
黑瓦/紅牆/綠蔭
鳥鳴/風嘯/兒歌唱
歷史記憶
舊建築+材料再利用+民眾參與+孩童創作+生態教育=幸福築跡 26
。重點區平面配置圖
。動線計畫
。色彩計畫
。遊憩設施計畫
。公共設施計畫
。導覽解說系統計畫
PLAN 動線計畫 ― 本計畫依據車流量分析,分別設置了自行車動線、車行動 線、步行動線 色彩計畫 ― 本計畫以綠色系為主色調,呼應生態,搭配光復新村建築 材料的紅磚色、建築骨架的鐵灰色及黑瓦的深咖啡色系, 延續過去,象徵蛻變 遊憩設施計畫 ― 本計畫將遊憩設施分為服務及室內休閒遊憩設施及戶外休 閒遊憩設施兩大類 公共設施計畫 ― 提供大客車2台、小客車83台及機車14台,同時提供自行 車停車格於基地內,方便使用者停留使用,約42台 導覽解說系統計畫 ― 本計畫以教育為主軸,透過解說系統達到寓教於樂之效果 ,分為三部分,為歷史導覽、生態導覽及藝文導覽
28
STORY 將貓擬人化,透過空橋、地下走廊及道路串連場景,不同的空間累積不一樣的體驗 ,好比是明信片紀錄了生活的美好風景,透過感受,光復新村與每位過客產生連結 ,烙印下每一步走過的“築跡”。新森建立在建築過的回憶/重新感受綠之趣/徜徉 樂活/細嚐茗品/享受鳥鳴/漫步於藝術之中......
Step1:家書/花兒的旅行 一封信原是一張紙摺起收進信封裡 一朵小花的旅行/也可以是一團蒲公英/一絲棉絮 不到10公克的旅行/這年頭,誰/還會寫信? Step2:眷村貓跡 貓輕巧跳過遺留的宿舍與空屋 門前花葉茂盛/忘記了家鄉的遷徙與思念 跳過黑瓦、紅牆/跳過層層綠蔭/跳過夢的基礎/跳至現實的幸福! Step3:眷村記憶 希望/在小小磚泥牆角生了根 在豔紅鐵門邊發了芽 歲月/逕自籬笆下開花 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
。BEFORE
。AFTER
30
CONCEPT
觀景空橋設計
31
以樹群的概念為發想,運用其特色,樹群的交織/覆蓋,及太陽射 入樹縫間的光影的變化,設計成一個迂迴狀的觀景空橋 ,並連接 其地下道,串連起整個遊憩動線,並提供民眾一個自然概念的遊 憩空間。
32
。生態池配置圖
DESIGN CONCEPT NATIVE FOREIGN
1.設計初期用生命力強悍的物種,例如莎草科 (強硬莖幹的特質)降低水流,野薑花水位降低 ,仍可維持生命,具環境美學功能 2.在入水口處種植金魚藻及聚藻,降低水中含 泥量,種植本土種大萍,具有解汙的效果 3.栽植莎草科水生植物穩固土堤 4.岸邊種植食源及蜜源植物以提供昆蟲食物, 例如澤蘭和芸香科植物可做為鱗翅目及膜翅目 幼蟲食物 5.複層式植生之茂密植物,可提供隱蔽效果及 生態機能
創意發想
點線面切割與色彩
寧靜 以九張黑色塊為設計準則,拼奏出勤 益大道深遠的情境,及本系館燈火光 明的樣子,象徵學子日夜勤奮學習。
薄暮 每當下課鐘聲響起,佇立勤益大道上 ,看著教室裡的燈光,此起彼落的亮 起,周為漫射著微光,天空也拉起橙 色的布簾,這一天即將落幕。
邁向 學生的本分就是盡力讀書,努力向上 ,一邊充實內涵,並一步步向理想邁 進,想要成功?必定需要老師的從旁 鞭策畢竟學生人數眾多,但能品嘗到 成功滋味的人,只有少數。
35
邁向
CONCEPT
半立體浮雕與質感
創意發想
身為設計系的學生,不時為了作品,不分晝夜的 努力,猶如血汗工廠般的不停工作,希望能呈現 出最完美的一面。
36
創意發想
半立體浮雕與質感
右視圖
左視圖
37
半立體浮雕與質感
創意發想
前視圖
後視圖
CONCEPT 身為設計系的學生,不時為了作品,不分晝夜的 努力,猶如血汗工廠般的不停工作,希望能呈現 出最完美的一面。
38
NAP
X
X
X
CONCEPT
N.A.P.街道家具設計
抽菸對某部份的人來說是種放鬆、休息,高檔菸 除了抽雪茄,莫過於抽菸斗,以菸斗為概念,讓 來到此地抽菸的人能再吞雲吐霧之間,拋開一切 煩惱。NAP取自片語Take a nap,意旨休息片刻。
20
40
128
58
30
30
50
40
2030
30
50
40
375
校園內抽菸區
動線
1972
座具位置 0 50 100
CONCEPT
339
200
400 CM
半立體浮雕與質感
創意發想
40
RIPPLE
服飾設計
『讓夢想,為平靜的生活激起漣漪!』
X
341
這是“RIPPLE”創立的出發點。認為每一個人 、每種團體、每種想法,都應該要有發光的機 會!結合了來自四面八方擁有各自理念的夥伴 。堅持不隨潮流起舞,講究每個小細節,以最 高品質為傲。RIPPLE代表了夢想的投石者,將 激起每個人心中的漣漪
42
341
RIPPLE
44
YU FENG CHEN.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