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城館企劃書

Page 1

《TimeTo to Record Rcord 記憶錄像》 《Time 記憶錄像》 企劃書

校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科系:文化創意產業系 指導老師:曹琬凌 組別:海犭賴


目錄 壹.摘要 一、企劃動機………………………………………………………………01 貳.經營策略 一、活動理念………………………………………………………………01 二、活動內容………………………………………………………………02 三、議題相關性……………………………………………………………04 四、行銷策略………………………………………………………………04 五、活動排程………………………………………………………………05 參.產業環境分析 一、競爭者分析……………………………………………………………06 二、目標觀眾分析…………………………………………………………07 肆.效果評估 一、貼文成效分析…………………………………………………………14 二、建議事項/未來可改進內容 …………………………………………24 伍.甘特圖…………………………………………………………………24


壹.摘要 一、企劃動機 「在用歷史引發人們的好奇心前,是什麼讓他們必須關注這段歷史?」 歷史這個詞聽起來似乎很遙遠,但換個方向想,歷史其實就是由日常累積而成 的,前人們在生活留下的足跡,由現今的我們回望,那就是歷史。 我們以「不知道歷史跟自己有什麼關係?那就一起創造歷史吧!」此理 念貫穿企劃主軸,讓參與者在見城館感受左營舊城歷史之同時,也回顧自己的 記憶,並帶著這份珍貴的回憶,共創嶄新的歷史。或許我們無法告訴民眾已經 逝去的歷史為什麼重要,但可以讓他們認知到歷史曾經是某些人的日常,你我 有一天也終將成為歷史。

貳.經營策略 一、活動理念 《Time to Rcord 記憶錄像》是這一次與見城館配合舉辦的活動,而此活 動的核心概念是「不知道歷史跟自己有什麼關係?那就一起創造歷史吧!」。 見城館主要展示的主題是舊城文化,所以我們想要吸引除了原先對歷史有 興趣的受眾之外,平時較少接觸歷史的群眾,切入點我們選擇以參觀者本身作 為認識歷史的第一步,探索自己的過往就好比回望自己創造的歷史一樣。 再來為了將見城館與自己做連結,我們設計了館內闖關活動—「東西南北 見城趣」,利用與人貼近的童玩東西南北摺紙,作為串聯此次活動的核心代表 物,同時也在入口處設置—「時間軸共創活動」,邀請參觀者能寫上記憶中深 刻的片段。我們希望這次的活動能成為重要的指引,讓人們在歷史和現今的收

1


放之間,重視著自己的當下、和逝去的時光,也更進一步認識見城館的種種面 貌。

二、活動內容 以推廣歷史與文化的見城館作為場域,我們想邀請民眾一起了解為何要關 注歷史與文化。活動設計串聯兩個方向,分別為「了解過去被記錄下來的」以 及「記錄下能讓未來了解的」。 1. 東西南北見城趣:總共有兩款任務卡,分別有四道題目,閱讀任務卡上的問 題後,在參觀見城館的同時,利用館內設備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四個題目皆 完成後,拍照打卡標註見城館(IG 或 FB 皆可),回到櫃台向工作人員確認 後,即可換取見城館門票乙張。 透過館內的闖關小遊戲,讓民眾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更有目標的認識見城 館,並擺脫被動式吸收的觀展體驗,將原先容易讓人感到枯燥的歷史文化結 合趣味性的闖關遊戲,不僅增加民眾在觀展時的樂趣,也藉此達到 Time to Rcord 記憶錄像裡我們想傳達的「了解過去被記錄下來的」此一方向。

圖一:闖關 DM 正面

圖二:闖關卡摺好後的成品

2


圖四:闖關 DM 背面-版本 2

圖三:闖關 DM 背面-版本 1

2. 時間軸共創:製作留言板供民眾留言,我們以左營舊城歷史為最初的基礎 點,讓民眾可以在此一時間軸上寫下對自己而言,最具深刻意義的那份回 憶,不論是一個舉動、一件事情、一時的情緒,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擁有獨 一無二,只屬於當下的自己的記憶,我們邀請您寫下那一刻,共創歷史,藉 此達到「記錄下能讓未來了解的」此一理念。

圖五:時間軸平面示意圖

圖六:時間軸實體

3


三、議題相關性

見城館本身就是以舊城歷史為主軸的歷史博物館,為了推廣見城館,我們 理當以歷史本身為主軸,希望能夠吸引較少關注歷史方面的受眾。我們為了減 化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感,決定從歷史的大題目縮放到受眾本身,從自我的生命 時間軸為切入點,去述說自己生命經驗的點點滴滴。

以童玩東西南北摺紙為出發點,誘導民眾回憶過往的自己,我們安排了闖 關活動,連結館內的舊城尋寶,好比讓民眾走入時光隧道,回味童年時玩尋寶 遊戲的刺激感,尋寶的同時也能藉機認識館內展示的舊城歷史文化。

四、行銷策略 表一:2019 台灣社群品牌市場概況

2019年台灣社群使用年齡分層 120.00% 100.00% 80.00% 60.00%

94.80%

95.00%

95.90%

93.80%

84.60%

93.90% 84.00%

61.20% 72.70%

41.20% 56.10%

40.00% 20.00% 0.00%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由(表一)可以看出 2019 年台灣社群使用年齡分層,15-39 歲皆屬於 社群高使用者,我們認為以社群平台來推廣《Time to Rcord 記憶錄像》這項 企劃是可行的,因此決定採取社群行銷策略。

4


表二: 2019 台灣社群品牌市場概況

2019年台灣社群品牌市場概況 Facebook Instagram

98.90%

38.80%

Twitter

5.60%

PTT

1.40%

微博

1.40%

Dcard

1.30%

Linkedin

1.20%

噗浪

1.10%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由(表二)的數據資料可知,2019 年台灣社群使用最高的為 Facebook,見 城館本身對外的宣傳管道也是 Facebook 為主,而次高的社群平台則為 Instagram,因此我們選擇這兩個社群平台作為宣傳的管道。

我們的策略在前期扣合活動的主旨先以提問式的發文引起民眾的興趣也帶 動民眾的思考,持續關注接下來的活動內容,中段則開始提出我們的觀點,帶 領民眾觀察日常與歷史間的關係,最後檢討前面發文的不足,調整發文內容, 為活動做出結論與收尾。

五、活動排程 ⚫

前三篇文:預告文

第四到第七篇文:活動詳細內容

第八到第十篇文:連結日常生活、見城館與活動主旨

第十一篇文:活動收尾

5


圖三:《Time to Rcord 記憶錄像》活動排程

參.產業環境分析 一、

競爭者分析

UGC 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縮寫,意思是讓使用者自行創造話 題性,讓網友透過影片擁有自我展現的舞台,同時也可能獲得廠商的回饋,具 極大的傳播效應,往往能為品牌帶來的加分效果。

Z 世代中竄起的紀項重要社群指標:UGC 式內容+繼 KOL 之後的「微網紅」 (micro-influencer)風潮,結合參與式互動的潮流與活動主旨,讓民眾在活 動中尋找自身在歷史中的定位。

對比大多數與歷史文化相關活動的傳統模式,不外乎是講座或展覽,參與 者被動式的吸收,我們以此為出發點,設計了東西南北見城趣闖關遊戲以及時 間軸共創的留言活動,讓民眾不再是被動的接收資訊,而是自己去尋找答案。 6


二、目標觀眾分析 表三:2008 至 2017 年 文化活動參與概況-性別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文化部) 表四:2008 至 2017 年 文化活動參與概況-年齡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文化部) 由(表三)可知,2008 年至 2017 年,台灣文化活動參與概況中的男性與 女性至 2014 年急速上升,其中又以女性的參與意願更高,而由(表四)可知, 台灣文化活動參與概況中在 2014 年至 2016 年以 50-59 歲族群佔最多數,2017 年 20-29 歲的族群則是上升至最高,表示近年來年輕人對文化活動的參與意願 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7


表五:2008 至 2017 年 文化活動參與概況-教育程度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文化部) 表六:2008 至 2017 年 文化活動參與概況-南部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文化部) 由(表五)數據顯示可知 2008 年至 2017 年,教育程度為專科/大學為最 高,表示台灣的專科/大學生對文化活動參與的意願有逐年急速上升的趨勢,而 透過(表六)可知,南部的文化活動參與概況在 2013 年起開始有上升的趨勢, 因此本企劃決定以舉辦活動為媒介,吸引高雄的民眾,進而推廣見城館以及喚 醒高雄在地人對這片土地的歸屬。 8


結論:由 2008 年至 2017 年的數據顯示可得知(表三至表六),台灣南部 的民眾對於文化領域相關的活動參與度有明顯升高的趨勢,其中近年來又以 20-29 歲的專科/大學族群所佔比例最高,年輕族群對文化議題越來越關切,也 願意踏出戶外參與文化活動,因此我們決定以在 20-29 歲居住在高雄的專科/大 學族群後續延伸分析的對象。 表七: 2017 各類博物館參與比率-年齡

(資料來源:文化統計網) 表八:2013 年至 2017 年各類博物館參與比率

(資料來源:文化統計網) 9


表九: 各類博物館參與比率-性別

(資料來源:文化統計網) 表十: 各類博物館參與比率-教育程度

(資料來源:文化統計網) 透過(表七)、(表八)、(表九)可知,2013 年至 2017 年間,20-29 歲 年齡層參與各類博物館的比率逐年上升,且女性的參與意願皆比男性意願更 高。

10


透過(表十)之數據顯示,2013 年至 2017 年間之教育程度尤以專科/大學為 最高,也表示出台灣專科/大學生對各類博物館之參與意願有逐年上升之趨勢。 表十一:2017 透過網路進行文化活動的參與比率 -年齡

(資料來源:文化統計網) 由(表十一)得知 2017 年透過網路進行文化活動之參與比率以 20-29 歲之 年齡層為最高。 表十二:2016 與 2017 年透過網路進行文化活動的參與比率

11


(資料來源:文化統計網)

表十三:透過網路進行文化活動的參與比率-教育程度

(資料來源:文化統計網) 表十四:透過網路進行文化活動的參與比率-姓別

(資料來源:文化統計網)

透過(表十二)及(表十三)可知,2016 年至 2017 年間,20-29 歲年齡間透過 進行文化活動有急速上升之趨勢,並且在各年齡層間是為最高參與度之層別。 12


根據(表十四)之數據可知,2016 年至 2017 年間透過網路進行文化活動之參 與度有上升之趨勢,而女性的參與意願比男性意願更高。 結論:由(表七)至(表十四)之數據分析可得知,20-29 歲年齡層在文化活動 之參與度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其中以女性及專科/大學族群所占比例最高,顯示 出年輕族群對文化相關活動、議題愈加關切,更會利用網路媒體進行文化參 與,故此我們將目標客群定位在 20-29 歲的女性年輕人作為主要目標。

13


肆.效果評估 一、貼文成效分析 表十五:Facebook 貼文觸及人數

FACEBOOK貼文觸及人數 1400

1242

1200 1000 800

972

920

807 636

645

757 592

600

608

597

561

400 200 0

資料來源:見城館 Facebook 粉絲專業後台

由(表十五)的數據顯示,此次企劃中預告文一–「歷史?文化?他們到底 在哪裡啦?」的 Facebook 貼文觸及人數為最高,因是第一篇文,所以發文日期 早,在平台上的曝光時間最久,且內容與圖片採提問式的圖文設定,增加閱聽 者產生共鳴的機會,也因活動內容尚未曝光,因此閱聽者較容易對後續的內容 產生興趣與期待。

本次企劃的貼文觸及人數先是由第一篇預告文為最高觸及率,接著受續的 貼文則逐漸趨向穩定平緩的趨勢,經分析認為主因為同性質的文章過於頻繁, 導致受到感到疲乏,未持續的抓住受眾的興趣,並且相較前幾篇問答式的圖 文,後續的貼文缺乏互動性,因上述原因,導致貼文觸及人數未達預期。

14


表十六:Facebook 貼文觸及人數

貼文內容

預告文 1

預告文 2

活動

活動 QA

內容

問答

預告文 3

發文日期

12/05

12/05

12/06

12/07

12/08

觸及人數

1.2K

807

636

972

645

貼文點擊次數

116

48

19

42

73

心情、留言和分享

92

53

27

58

29

東西南北

時間軸共

日記交織

記錄

科技與歷

見城趣

記憶

本質

史軌跡

發文日期

12/10

12/12

12/14

12/16

12/19

12/26

觸及人數

757

608

741

597

561

920

貼文點擊次數

44

20

20

10

14

69

心情、留言和分享

45

22

22

15

23

36

收尾文

貼文內容

(數據統計由各篇貼文發文日期起算至 109 年 01 月 05 日)

15


16


【歷史?文化?他們到底在哪裡啦?】 發文日期

108/12/05

觸及人數

1242

貼文點擊次數

116

心情、留言和分享

92

【就算知道歷史在哪了,又和我有甚麼關係啊?】 發文日期

108/12/05

發文日期

807

貼文點擊次數

48

貼文點擊次數

53

分析 發文風格以問答為主軸的兩篇預告文皆獲得不錯的反響,觸及人數最高也來到 1K,顯示問答 式的標題對閱聽者擁有正向的影響,藉由問答式的圖文設計,讓閱聽者在接受到這篇同時, 會下意識地進行反思,提高對這篇文的興趣以及期待下一篇貼文的後續進展,第一文–【歷 史?文化?他們到底在哪裡啦?】 ,也是本企劃中心情、留言和分享次數最高的一篇文,由比 較後的數據可得知,問答形式的互動圖文內容能夠吸引閱聽者的閱讀,也更願意發表自己的 看法,以此增加貼文的觸及人數以及互動率。

17


【Time to Record 記憶錄像】活動概念搶先發布✨✨✨ 發文日期

108/12/06

觸及人數

636

貼文點擊次數

19

心情、留言和分享

27

分析 此篇貼文與本企劃中所有貼文相比,觸及人數屬於中等,並未降到最低,但也無前兩篇預 告文的反響來的高,經分析認為是因圖文相較前兩篇文較無與閱聽者產生共鳴,且閱聽者 對於此企劃尚未完全熟悉,因此未製造出預期中的討論度,建議可融入更多元的元素,透 過故事的形式結合本企劃的活動概念,找出企劃與閱聽者之間的重疊處,藉此提高受眾的 共鳴。

18


19


【Time to Record 記憶錄像 – 活動內容】 發文日期

108/12/07

觸及人數

972

貼文點擊次數

42

心情、留言和分享

58

【Time to Record 記憶錄像 - 活動 Q&A 問答】 發文日期

108/12/08

發文日期

645

貼文點擊次數

73

心情、留言和分享

29

【Time to Record 記憶錄像 - 東西南北見城趣

發文日期

108/12/10

觸及人數

757

貼文點擊次數

44

心情、留言和分享

45

分析 此三篇的觸及人數為所有貼文內相較偏高的,其中介紹活動內容的貼文的觸及人數更是將 近 1K,表示我們有乘著前幾篇預告文閱聽者對活動的好奇心,持續吸引受眾的關注度,活 動貼文的點擊次數也相對較高,由此可知,閱聽者對於 Time to Record 記憶錄像此主題並 非毫無興趣,而東西南北見城趣的闖關活動介紹文反響也相當不錯,經分析認為是因為東 西南北摺紙這項兒時的童玩遊戲有引起受眾的共鳴,將熟悉的童玩結合闖關遊戲,藉此增 加接受度以及興趣。

20


21


【Time to Record 記憶錄像 - 時間軸共創

發文日期

108/12/12

觸及人數

608

貼文點擊次數

20

心情、留言和分享

22

【Time to Record 記憶錄像 -日記交織記憶】 發文日期

108/12/14

發文日期

741

貼文點擊次數

20

貼文點擊次數

22

【Time to Record 記憶錄像 - 記錄本質】 發文日期

108/12/16

觸及人數

597

貼文點擊次數

10

心情、留言和分享

15

【Time to Record 記憶錄像 -科技與歷史軌跡】 發文日期

108/12/19

觸及人數

561

貼文點擊次數

14

心情、留言和分享

23

22


分析 由數據可發現,發文時間相近的這四篇文的觸及人數無太大的起伏,皆落在 500 至 750 人之 間,圖文的內容皆主要以向閱聽者描述本企劃的主旨為延伸發想,透過不同的切入點傳達個 人紀錄與歷史間的連結,經分析認為因內文多為同性質的內容,導致與受眾的互動感不足, 因而貼文點及次數偏低,且發文時間過於緊湊,容易讓聽者感到疲乏,經本組討論後,認為 可在傳遞企劃核心理念的同時,透過發布互動型的貼文形式,或是設計兩種以上的發文風格, 讓閱聽者不會覺得經常在接受同類型的資訊,也可將東西南北見城趣的摺紙闖關遊戲設計為 網路平台上也可參與的形式,增加閱聽者對企劃的興趣與保持他們新鮮感。

【歷史?文化?找到你了!】 發文日期

108/12/26

觸及人數

920

貼文點擊次數

69

心情、留言和分享

36

分析 為了讓閱聽者能完整的認識 Time to Record 記憶錄像此企劃,本組收尾文的命名與第一篇 文相呼應,圖文標題回歸至最早的問答式的設計,與閱聽者再來最後一次的對話,讓閱聽 者能藉此反思,依然認為歷史距離我們很遙遠嗎?此篇貼文的觸及人數在幾天便來到將近 1000 人,藉此也可再次應證,網路受眾們對於一般敘述形式的內文已難以引起他們的興 趣,互動式的問答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以及對貼文的關注。 23


二、建議事項/未來可改進內容 1.

互動標題:採取互動式的問答圖文設計,提升閱聽者對貼文的討論度。

2.

尋找共鳴:結合民眾原先熟悉的事物或是話題吸引共鳴(例如:童玩),能

更快速的與受眾建立連結。 3.

故事行銷:以故事包裝企劃,藉由故事線來帶領受眾切入主旨,藉此創造

更多的互動度以及提升潛在閱聽者的觸及率。 4.

多樣化主題:貼文風格可先構思一個大範圍的主軸,再在其中設計兩種以

上的不同路線或是概念,保持閱聽者的新鮮感以及提高關注的吸引力。

伍.甘特圖 ⚫

理念發想:11/06-11/19

形式發想:11/12-11/28

闖關卡、時間軸製作:11/28-12/06

圖文內容準備:11/30-12/24

活動貼文:12/05-12/26

2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