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lin Chung
PORTFOLIO
作品集 2009-2014 Senior Year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我們總是走在
失序的城市中,找尋
已然失序的自我 。
離別,再出發 未來藍圖
/ Depart
/ Blueprint for Ours
/ Introduction
/ Senior High
8
/ The Sky I Ever Saw
/ Preface
4
我曾看過的那片藍
高中時期 個人介紹 序
CONTENT
目錄 。
1
相關資訊 第二個家 轉眼瞬間
其他作品 迷路,迷路
/ Information
/ Sweet Home, Home Forever
/ The Moment
/ NTU Boya Plaza
/ Get _ Lost
/ Otherwork
博雅展演休憩空間
/ Walk, Stop, Then Feel
/ University
在都市裡徬徨
大學時期
46
38
20
找尋,記憶裡 抬頭仰望的
故鄉天空那一片澈藍。
4
個人介紹 。
INTRODUCTION
5
鍾政霖 Chung, Cheng-Lin 1992 年冬出生於屏東,高中時前往高雄中學就讀,目前於台北就讀國立台灣大學。
國小四年級時曾至台中東海大學,從貝聿銘的路思義教堂開始對建築萌生興趣;高 中時為校刊社美編,並參與文學獎之籌辦,自此開始接觸設計、學習設計。大學時 參與學生會文化部,籌辦許多文藝活動,如台大電影節,為自我充實許多文藝內涵; 大三時參與台大藝術季籌辦團隊中的展覽專案小組,第一次將自己對空間的設計付 諸實現。目前擔任中研院都市治理相關研究計畫之研究助理,及工學院學生代表。
喜歡旅行,在高三時,從《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中了解到,空間的獨特性不是單 靠描述抑或攝影中就能攫取,必須親臨才能真正感受到環境帶來的感官衝擊。欲於 大學畢業前,完成前往七島、四橫與台灣環島壯遊的目標。
6
1992 出生於屏東 2008 進入高雄中學就讀 2009 進入雄中青年社,擔任當屆美術編輯 擔任馭墨三城高中聯合文學獎委員 2011 擔任雄中佰級畢業專刊共同編輯 進入畢業典禮委員會,擔任畢業典禮會場總設計 進入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就讀 進入台灣大學學生會文化部 2012 擔任台大電影節《島影》活動策畫及網路宣傳 2013 擔任台大電影節《男歡女愛》活動策畫及網路宣傳 進入台大藝術季《Here We Art》展覽專案小組,擔任展場設計 2014 擔任中研院計畫《因應氣候變遷的都市治理:台灣的發展經驗》研究助理 擔任工學院學生代表
7
為尋心中那片藍天, 搭上早班列車, 踏上一個方向,出發。
8
高中時期 。
SENIOR HIGH
9
[The Sky I Ever Saw] 我曾看過的那片藍 / 雄中青年 107 期 離鄉背井,到高雄求學讓我忘了家的純樸。 一條條的電線在蒼藍裡,這是熟悉卻已然陌生的景象。 就像在城市中橫衝直撞的青年,不知所措的尋覓著方向。 「多久沒抬起頭仰視那一襲青藍, 以及那熟悉卻被遺忘的電線桿……?」
10
[ 設計理念 ] 高雄與屏東對我而言,第一個發現的不同就是電線桿。 在高雄這座大都市中,電線、纜線早已遁地,熟悉在空中看到一 條條的電線已消失在我的生活當中。曾經對於電線桿及電線在空 中雜亂的景象感到不適的我,突然對那樣的景色感到懷念。 或許就像是被網攔下的鳥,曾經多麼厭惡在眼前的網;而在突破 之後,卻開始想起曾經在網下,渴望天際的青春。
11
[ 封面 封底 ] 這是由下向上的視角,強化電線桿筆直豎立,拍攝出電 線由電線桿頂向四面八方散出如蜘蛛絲的樣子,呈現一 般人望向天空時,看見天空的模樣。 藉由曾經停車時,抬頭仰望的熟悉場景,帶出對於屏東 澈藍天空的懷念。
12
[ 目錄 ] 不同於拍攝電線桿,目錄以電線為視覺主體,展現電線 在空中相互交織再離開的景色,看起來混亂,卻猶如火 車站的鐵軌般繁複,走上不同的方向。 對我而言,這景色彷彿是屏東人的命運,青年總是朝向 不同的未來發展,心情卻如這片天混亂,充滿著未知的 方向。
13
[Blueprint for Ours] 未來藍圖 / 雄中佰級畢業專刊 我們的青春就如一張藍圖, 一張許下未來的藍圖。 在離開紅樓的時候, 我們就如即將展翅迎向逆風的雛鳥, 一躍—— 翱向屬於自己的那片蔚藍。
14
[ 設計理念 ] 設計者的過程,那繁縟的線條與尺寸,通常是不被他人看見的。 而設計者的過程就如學生像未來的準備一樣,是無法被他人所看 見的。我們在高中的青春,就像規劃未來的一張張藍圖,用尺規、 用鉛筆仔細地描繪自己腦海中的夢想。 在高中畢業的交叉口,我們即將乘著藍圖,翱翔。
15
[ 封面 封底 ] 封面以包浩斯的字母做發想,以鉛筆格線的特色畫出排 版設計的辛苦,並改掉藍圖原有的藍色,以紅色顏料取 代,呈現我們在雄中紅樓的三年為未來規劃的模樣。 而封底則利用超現實畫風,呈現雄中生三年在教室裡, 上課之餘向外望那澈藍的天,遙想自己腦海裡的未來藍 圖。欲表達高中生對於未來生活的渴望。
16
[ 共編內頁 ] 內頁以書桌為主題呈現,翻開時就如同在學校時面對的 桌子。當年高三正好舊木桌全數換新成塑膠桌椅,而對 於我們而言,在斑駁的褐色木桌上用立克白塗寫的記憶, 如被汰換的木桌,一掃而空。 希望藉由攤開畢業紀念冊時,看到高一、高二時木桌, 能憶起當年在學校上課時,曾經認真、曾經嬉鬧的青春。
17
[Depart] 離別,再出發 / 畢業會場設計 高雄是座港,總有無數隻船在這停泊; 明日,又將啟程,航向未知的彼岸。 我們將踏上人生下一段旅程, 另一段學涯的開端。 就像是離巢的成鳥,乘著名為夢想的風, 飛向未來。
18
[ 設計理念 ] 畢業典禮,就像是港口。每個人即將走上自己的方向,行向彼 方,那個屬於自己未來的彼方。 Depart,同時具有離開與出發之意。港終究不是永遠停泊的地 方,終究要離開,始終要踏上嶄新的旅程,航向下一個目的地。 我們將畢業典禮改造成港口的景色,坐在位置上,就像在望著 港口一樣。期待著畢業,也期待著憧憬的未來。
3 1 2 1. 左側近照 2. 右側近照 3. 全景照
19
繁華的喧鬧,雜沓的速度 迷失在 失序
的巷弄之中。
20
大學時期 。
UNIVERSITY
21
[Walk, Stop, Then Feel] 在都市裡徬徨 / 都市徬徨日記 究竟甚麼才是熟悉的都市? 眼前的景象不過是一幕幕熟悉影像交疊而成, 轉個彎, 在巷弄裡,在屋瓦上,在破碎的街道地圖中, 重新,組合, 找回遺落的記憶。
22
[ 設計理念 ] 就如同安藤忠雄,踱著迷惘的步伐,徬徨在城市裡。從每一個建 築身上,尋找心智地圖所缺的那一角。 藉由日記的方式,記下每一次在高雄、台南的建築裡看到的感 受。閉上眼,抽離當下的自己,讓思緒飛騰,看到建築最原始的 面貌,體驗他最真實的空間。 在都市裡徬徨,找尋記憶裡遺忘的光景。
23
<七月九日 武德殿、高雄中學,存在於東方帝國裡的含蓄>
今天是星期六。對我來說,星期六的本質像是慵懶的巴沙諾瓦,步調總是踏著散漫、 輕快的節奏,事物也都駐了足停下來,連陽光也是一樣。現在也才九點十二分,還算 是早上吧。晨曦透過簾幕灑進屋裡,亮得要不醒來也很困難。我想起下午還得去一趟 鼓山區接家教,今天是第一次,想說不如就先去那附近找找看學生的家。 我依循著地址,坐到了西子灣站。一號出口一出來有點荒涼,旁邊是荒廢已久的高雄 港站,前處也只有一家加油站。的確這有點類似星期六才有的氣質,現在人應就是這 樣稀疏;不過地址上的「登山巷」也夠難找的了,他隱在一群老舊的透天厝之中,窄 的僅能通過一輛小轎車。想當然爾,學生的家在這堆排列的密密麻麻的房屋群中,我 根本找不到。不過在巷子裡邊,我倒是巧遇了一個我長久以來一直想找的——武德 殿。武德殿建於 1924 年,日治時期,又名「振武館」,意為振興武道。當時是學生 及警察的訓練所,而現今似乎是作為劍道的練習場。殿裡全都是學生及老師,拿著劍 相互打擊,不斷的吆喝。這裡觀光客有點少,大概只有像我這種迷了路又不小心遇著 的人才會走上這樓梯吧。 雖說武德殿本身體積不大,但他依舊如其他日治時期的建築一般,擁著雄偉、懾人的 形式及顏色。木造的窗櫺、斑駁老舊交錯的紅磚,也讓我想起了我的高中,高雄中學。 每看到日治時期的建築,都會不禁想起戰間期那興起的帝國及法西斯主義。他不只是 社會歷史上的重要時期,同時在建築史上,也是一波逆襲。當時現代主義剛啟蒙,德 國的包浩斯主義正向各處蔓延,但納粹興起,同名的包浩斯學院受到壓制,軸心國內 部,捲起了一襲復古的逆風。德境內的國會、俄國的帝國大學,甚至後期北京的人民 大會堂,都以「雄大」、「威武」、「傳統」的形式,有著懾服人的尺寸及完美。以 巴洛克、仿羅馬式為主,襯托出帝國的大與對稱。而台灣在日治時期也多了不少類似 的建築,如總統府、台灣大學、雄中跟建中等。 但日本的帝國主義卻與歐洲有點相異,有著強烈的巴洛克風,卻去除堂皇的裝飾,就 如同將現代主義的極簡,用古典做包裝,去除不必要的裝飾,留下實用的價值;而 「大」,不追求形體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一種壓迫感。就像是日本的明治維新一樣, 吸收了西洋的文化於外表,而內在始終是含蓄、規矩、精簡的日本精神。
高雄武德殿
24
武德殿兩側對稱的堪稱精確,配色是搶眼的鶴紅及大理石般的灰色,流露著巴洛克的 神情;但整體卻都無任何雕飾,整潔而乾淨,毫不拖泥帶水。雄中則是散發出一股濃 厚的中古學院氣息。正面來看,對稱而宏大的校門;然走進第一棟左側的穿堂,向右 看是一排的列柱,底是一個拱門,陽光透進列柱縫,搭以紅磚,就像是巴洛克的迴廊, 空間持續重複向下延伸,一種令人無止盡的遐想。向上的樓梯則有一大片的落地窗, 晨曦透過玻璃躍進了穿堂,這就像哥德式的教堂背景的大落地窗,那從牧師背後照進 的白裡透黃的光芒,就如神性般的純潔,有幾分神性崇拜的迷人;儘管如巴洛克、歌 德的風格,雄中的建築仍依循著日本傳統的極簡及禪性——不矯飾只有單純幾何的廊 柱、穿堂,讓我更能注意在建築體外光影的時間變化,感受到抽象的空間流動性,並 非單純建築體表上實體的型態。 但在歷史的洪流,開始使得這兩個建築有著不同的風格。武德殿因為坐落在相較偏僻 的位址,他依舊保留得十分完整,紅磚、型態雖老舊卻依舊完好;就如已年邁日本武 士,雖說日治時期早已結束,他卻仍靜靜的跪坐在山腳下,淡淡地望向高雄海港,守 著本身的武士道精神毫不妥協,等待著大日本時代再臨的那一天。而高雄中學的學校 卻因仍在使用,以及曾為二二八事件的事發地點,紅樓難免出現斑駁損壞的痕跡,甚 至還有彈孔,記錄著二二八;即使已建造將近一世紀,但是身上帶著這些歷史所留下 的血腥瘡疤,他仍如當年的知識份子一般,有著滿腔的熱血及滿腹的抱負,有著反叛 革命的血脈,前衛的思想使得自己滿身是傷,卻又引領著當代潮流。而雄中學生似乎 也受建築的影響,帶有爆裂性的思潮。 看來建築是活的。不只受當時的作者影響,也受到時代的改變而有所變化。 我待到裡面的學生上完了課,正在換裝準備結束,我看了看錶,十一點五十八分,中 午了。拿起背包我走下階梯,瞥見種在殿前那一棵偌大的鳳凰木。已接近盛夏,鳳凰 花大多都已凋零,剩下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綠葉及僅存幾落的紅花。若那六月的鳳凰 是一把奮力燃燒閃耀的火炬,那七月的就如餘燼般,閃閃熠熠的在樹梢,默默的燃盡 最後一絲生命,就像在風中那將熄的夜燈。 畢竟,昨日小暑已過,盛夏已到。
25
[NTU Boya Plaza] 博雅展演休憩空間 博雅,做為台大裡的知識殿堂, 坐落於運動區、活動區及教學區的交叉口。 而一個小型三角的露天廣場, 儘管周遭多少人潮,這裡卻未從有過喧鬧聲。 宛若與世隔絕。 讓我們,找回廣場應有的活力吧!
26
[ 設計理念 ] 本次設計是修習土木系建築導論時,對台大既有環境進行改善。 在台大博雅教學館旁有個小廣場,雖位於許多活動區域的交會 處,但因位置封閉及出入不便很少有人使用,造成空間浪費。 依照周遭環境、族群及路線分析後,對這裡提出改善計畫,使原 本鮮少使用的廣場變成博雅學習開放空間及展演活動空間,成為 台大另一個活動空間。
27
28
[ 空間配置概念 ] 在博雅教室外側的空間其實空間並不大,因此我想教室 旁側走廊拓寬至 4.5 公尺,把三角廣場向外側拓寬,增加廣 場面積,其設計平面圖如圖所示。 在教室旁側的走廊部分因教室採光充足,大片玻璃可供 採光,因此欲改造成學習開放空間;在此空間利用簡單的高 低落差,建立出空間的差異,以配合不同的用途。教室前的 廣場開放性較走廊高,距離小福、醉月湖等活動地區較接近, 加上許多學生會在此聚集、練舞,因此想將其改造成動態活 動的使用空間,以供學生在課間或課後的活動使用。 而屋頂則仿造樹皮形狀與葉子相疊的構造,利用高度落 差創造空隙。在太陽的曝曬下,熱空氣上升藉由空隙流出, 可以增加空氣對流。而屋頂又分為二種,一為透明玻璃,可 供採光及遮雨,其位置較高;一為草皮屋頂,位置較低,可 收集雨水並達到散熱效果。
1
2
3 4
1. 整體平面圖 2. 屋頂平面圖 3. 屋頂剖面圖 4. 屋頂示意
29
30
A1 設計說明稿
31
[Get _ Lost] 迷路,迷路 / 藝術季展場設計 如果背向未來,那樣算迷惘抑或進步 ? 迷失在現代科技裏的我們,踏著迷網的步伐 走在光影、聲音、新媒體交織的城市中。 而我們就像在尋找的人們, 游蕩在,偌大而無盡的迷宮中。
32
[ 設計理念 ] 在迷宮裡迷失的不只是方向,更是自己的存在。猜忌、懷疑、恐 懼及憤怒交集,而深陷其中。 利用中國庭園式先壓縮感官,在擴大視野的方式建立空間,但將 明暗的配置顛倒,使得對於迷戀、迷失的感受更加強烈。配 合展覽作品,以太極的形式做為整體空間的動線主軸。 在展場裡,利用光影及空間,建立城市熟悉的場景,帶起對於城 市的記憶。
33
Entrance
Exit
展場空間平面圖
[ 展場前段空間配置 ] 從中式花園的空間體現為主軸,配合各項作品,體現出整體迷宮空間。 在中式花園內,一開始會先壓縮人的感官,空間極為狹隘、彎曲,隨後空間突然展開, 變成寬闊、明亮的庭園。在感官上因為先前受到擠壓,在看到開闊的庭園時,無論是 視覺或是聽覺,都因此更加明顯。就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而有《桃花源記》 中「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驚奇感。 在展場的開頭,有許多小房間與彎折的路。當你嘗試著找出一條路時,會不斷的走進 每個小房間,碰見每樣不同的作品,在過程中你迷了路,卻也遇到不同驚奇的事物, 讓這一切嘗試的過程是如此的有趣,不只迷了路,更迷上了路。而到中間時,有一大 條的長廊,空間狹隘到只能兩個人肩並肩,但兩個轉角處貼上了鏡面,讓整個空間看 起來更繁複、更寬廣。走在漫長的廊道中,你會瞥見不同的攝影作品,讓這狹小的空 間有了更多令人駐足的感受。 不同於中式庭園的配置,我將前面蜿蜒的路徑改成明亮的空間。在路中不斷尋找的狀 況,迷了路卻也愛上了這條路,光影藉由鏡面在長廊中來回反射,把尋找變成一個有 趣的行徑,而讓人愛上這條路。
34
2 4 3 2 1
3
1 4
35
36
[ 展場後段空間配置 ] 到後段,空間變成偌大遼闊的空間,沒有一間間的小房間,也沒有蜿蜒的道路,但卻 是一大片的漆黑。在這極為黑暗的空間裡,因為看不到邊界,更明顯感受到對於環境 未知的恐懼;但當你在跨過這空間時,配合這裡的光影作品,會吸引你走進這空間裡。 尤其經過腳踏車時,感應後啟動,那輪轉的腳踏車就如電影膠捲,慢慢地把你記憶回 轉。即使在這黑暗的空間裡,原本恐懼的心理,卻也漸漸找到一個指引,帶你走出迷 失的地方。 這過程就像是到一個不熟悉的城市。一開始對於這裡所有新鮮的一切是多麼有興趣, 不斷的尋覓每個角落,即使迷路了,卻總能發現新的光景;到最後開始熟悉城市後, 反而開始感到厭倦,感到無趣甚至討厭;走到城市的陰暗角落甚至開始感到恐懼,越 想逃離這座城市。但當你回歸到最一開始的時候,才又漸漸想起為什麼到這城市,開 始放慢自己的腳步,重新認識這座城市。
[ 展場整體空間意象 ] 整體除以中式庭園的理念出發以外,更搭配「太極」配合光影,在白色區域內仍有黑 色部分,黑色部分則存有白色部分,相互呼應。 在前者較為明亮的區域,雖然大部分都有展燈輔助照明,但在卻有許多房間,創造出 暗室、陰影,增加光影的變化,部單純只是純粹的白;在後者較為廣闊的空間,整體 上是以黑暗的光影特色,但搭配上光影投射的互動作品,讓這黑暗空間也不時出現明 亮的地帶,活絡這裡的光影變化,不僅侷限在黑色的空間配置。 在一開始呈現在城市踱步時,迷戀每個角落,就如在迷宮裡一步步嘗試道路一樣的過 程有趣;而後者自己在城市裡的猜忌懷疑、恐懼的心理呈現在空間上,不只讓視覺上 有感受,更加強心理的衝擊,能重新喚起自己對於城市的記憶。 誠如設計理念所說,迷宮不是單純的迷路,而是對於自己的存在感到懷疑猜忌。在這 展場雖然沒有如真正的迷宮般繁複,卻在能感受到在空間上及光影間帶來的心理變 化,勾起腦海裡沉澱已久的城市記憶。
4 3 2 1
1 4 2 3
37
盲目的追逐令我遺失了方向。 直到驀然回首, 才發現那一襲青藍 就在被遺忘的初衷裏。
38
其他作品 。
OTHERWORK
39
[The Moment / Photography] 轉眼瞬間 / 攝影 我們總在旅途中 追尋夢裡不切實際的青鳥, 找尋那片夢境曾奔跑的遼原。 而當轉身過來, 仔細視察一次,才發現 自己已處在夢境。
40
41
42
43
[Sweet Home, Home Forever] 第二個家 / 家服 這裡曾經是我所歸屬的家; 成長後,又是我所扶植的家。 即使我今天要離開這了,我永遠不會忘記, 在我初次來到陌生之地時, 他所帶來的溫暖。 甜蜜的家,是你永遠的家。
44
[ 設計理念 ] 台大雄友會對於初次離開家鄉的我們,就如第二個家一樣,在過 渡時期有個溫暖的依靠。 這件衣服是送給即將離校的學長姐們的畢業禮物。以母熊抱著小 熊為圖,表現出學長姐在大學時,對我們的照顧及呵護;也表示 我們對他們的感謝及喜愛。
45
回家吧。
46
相關資訊 。
INFORMATION
47
[ 作品資訊 ] 雄中青年 107 期
刊物規格 / 十六開,共 176 頁 封面封底 / 250 磅雙面銅版紙、全彩印刷、局部上光 內頁 / 單彩、全彩印刷 80 磅白色道林紙
高雄中學佰級畢業專刊
刊物規格 / 歐八開,共 304 頁 封面封底 / 硬殼板、防水材質、全彩印刷、局部上光 內頁 / 全彩印刷 100 磅白色銅板紙
畢業會場設計
尺寸 / 15 公尺 * 8 公尺 材質 / 油畫布、海報紙、樹脂、黑色塑膠袋
博雅廣場基地
面積 / 約 1480 平方公尺,450 坪
Get_Lost 展場
面積 / 約 182 平方公尺,55 坪 材料 / LVL 角材、和板、凱恩無毒塗料
[ 協助感謝 ] 文字 攝影 Model 書面排版
48
/ / / /
王怡雅 李圻陽 邱冠杰 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