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 瘋北大 vol 83

Page 1

2017 Oct. / Vol. 83

【封面故事】回首來時路

懷舊復古店

【專欄】傳產新生命 ——陶瓷小鎮鶯歌的路

【瘋校園】再為學生會瘋一回

【瘋學權】學生「自治」,還是扮家家酒?

【瘋時事】被漠視的移工人權

【瘋國際】洛興雅危機 翁山蘇姬的難題


發行人 謝忠賢

總編輯 張均安

副發行人 賴俞霆 新聞部長

張均安

新聞次長

蔡一嘉

因為學生會未來不知何去何從,瘋北大的去向 也隨之飄渺不定。這事看似突然,但其實早在上學期

巫宜庭

末、六月初之時,命運就已經將這不安的種子種在每

總編輯 張均安 副總編輯 蔡一嘉 執行編輯

個瘋北大編輯群的心中。

巫宜庭

李之云 巫虹儒 陳奕寧

江品萱 楊雯琳 洪于倫

林巧翎

吳玲臻

黃宏崴

其實是希望這件事能廣為人知的,至少能漸漸 接受這可能是瘋北大最終的結局,至少能期待著從旁 人口中聽到一些不捨跟惋惜,但我其實也不確定沒有 瘋北大的台北大學會有什麼差異、甚至有沒有差異, 只能很確定地說,面對瘋北大現在的處境,我心是一

專欄作家 Emma 美術編輯 張均安

蔡一嘉

巫宜庭

巫虹儒

林巧翎 楊雯琳

封面拍攝 黃宏崴 發行月份 2017年10月 發行數量 1000本 國立臺北大學第 17 屆學生會新聞部發行 合作相關事宜請洽 ntpusunewsdept@gmail.com

片悲戚。 而最糟的部分莫過於對於整件事的無能為力, 是呢,沒有學生會不一定沒有瘋北大啊!但背後必須 承擔的成本,不論在生理上、心理上都無不是龐大的 負擔,好多好多種的對策我們都算計過了,只可惜不 如表面所想的輕鬆吧。 雖說如此,我也絕不會說瘋北大的未來只會是 齣悲劇,就如同我們眼中的那些夕陽產業難道就沒有 一點生存之地嗎?也不是的,不過是換個方式活在我 們心中,暗地裡期待著有一天我們能在有機會站在同 個地方、為每一個你們重溫這個我們曾經熱愛的瘋北 大,而即使到那時我不能一同參與這個時刻,我依然 會引頸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也許很幸運地、十月的 第二次補選就能為我們帶來轉機,也也許我們要相守 幾個年頭才能再次聚首,這也沒有關係、他不會是個 結尾,但願在我們回來之前,這些年頭的瘋北大能好 好地繼續在你心中說著各種故事。 瘋北大,我們回頭見了!


目錄

【十月份行事曆】 【瘋議題】 瘋國際

洛興雅危機 翁山蘇姬的難題

04

瘋時事

被漠視的移工人權

06

瘋學權

學生「自治」,還是扮家家酒?

08

瘋校園

再為學生會瘋一回

10

【瘋專欄】 回首來時路

12

傳產新生命 ——陶瓷小鎮鶯歌的路

17

懷舊復古店

22

封面故事

【作家專欄】 生活書坊

【課後活動指南】 【讀者投書】

27 30 32

1 1


行事曆 十月份 OCT.

22

SUN

MON

TUE

1

2

3

8

9

10

15

16

17

22

23

24

29

30

31

▍戲劇社 19:00 社課 @ 商院 ▍基層文化服務社 19:00 活動說明會 @ 商 116

▍北大不好意思電台 22:00 電台開播


WED

THU

FRI

SAT

4

5

6

7

11

12

13

14

18

19

20

21

25

26

27

28

▍調酒社 18:30 第二次社課 @ 商 115

▍吉他社 19:00 樂手巢校園巡迴講座

33


洛興雅危機 翁山蘇姬的難題

( 圖片來源:美聯社 )

|執行編輯|巫虹儒|

( 圖片來源:路透社 )

至 九 月 以 來, 緬 甸 西 部 若 開 邦 戰

開邦、與孟加拉相接。在緬甸政府和民

火 爆 發, 居 住 於 此 的 少 數 族 群 洛 興 雅

眾 口 中 則 稱 之「 班 加 里 」(Bangali,

(Rohingya)受迫逃亡至鄰國孟加拉,

Bangalee),他們視「班加里」為外國

孟加拉官員於 9 月 16 日發表聲明,表示

人,一群「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或

欲建造一萬四千個庇護所,以安置數十萬

者是「孟加拉穆斯林」。不同於篤信佛教

名在路邊、田野或山丘上紮營的洛興雅難

的緬甸人民,洛興雅人主要信仰伊斯蘭

民。此事引起國際譁然,尤其現任緬甸實

教,而信仰及文化的差異也是造成族群分

際掌權者、國務資政為曾獲諾貝爾和平獎

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洛興雅」這個名稱

的翁山蘇姬,而她目前卻未對此軍事鎮壓

是 1950 年代才出現的,1990 年代以後才

發表聲明,保持沉默的舉動,引發大批群

被普遍使用。緬甸政府從不承認有洛興雅

眾的不滿。

這個族群,在 1982 年頒發的《公民法》 (Citizenship Act)中也並沒有將洛興雅

洛興雅人是誰? 洛興雅人居住地位於緬甸西部的若

4

列入公民,造成洛興雅人無法獲得公民 權,在接受教育、登記結婚、境內旅行與


宗教活動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受到歧視的

民之間的矛盾,並引起聯合國及國際輿論

洛興雅人卻不選擇遷徙,因為對他們來

的關注。

說,若開邦已然是洛興雅永遠的家鄉。面 臨孤立無援的處境,許多洛興雅人選擇到

洛興雅何去何從

鄰國孟加拉非法打工,而這群大量的非法

洛興雅危機除了顯示出緬甸長久下來

移民,也成為孟加拉政府十分頭痛的問

族群衝突的問題,另一個大家關注的面相

題。

則是目前緬甸實際領導人——翁山蘇姬對 此事的應對。2012 年,若開邦騷動不止,

若開邦騷動 掀起國際關注

當時被視為人權鬥士的翁山蘇姬卻採取不

洛興雅人受到長久不平等對待,過著

表態、不選邊站的態度,令許多佛教徒及

永無天日的壓抑生活。在 2012 年爆發嚴

穆斯林相當不滿,但她表示不會利用自己

重的種族衝突——若開邦騷動,將存在多

的「道德領導地位」替此次流血暴動中的

年的問題逼上檯面,也讓國際發覺到洛興

任一方背書;2015 年,翁山蘇姬贏得大

雅的艱困處境。

選,緬甸開始由軍事獨裁走向民主,但目

若開邦騷動起因於一起刑事案件:三

前國內仍充斥著歧視與仇恨,洛興雅的問

個洛興雅人搶劫並姦殺一個若開人女性,

題已經延燒至國際,受到輿論的壓力,翁

而一群激進的佛教徒民眾以兇手在車上為

山蘇姬於 9 月 19 日首度打破沉默對外發

由攻擊一台載滿洛興雅人的公車,導致

表聲明,她認為緬甸政府目前的處理方式

10 名洛興雅人的死亡,引發洛興雅人的

並無不妥之處,當然也沒有如外界所言、

報復行動,而後雙方開始一連串的互相攻

迫害洛興雅為政府指使之事,她同時也強

擊。經過此事件不僅加劇洛興雅和緬甸國

調緬甸為一種族包容國家、嚴厲譴責侵害 人權之行為,也隨時歡迎洛興雅人回國, 並致力於恢復若開邦的和平和法治……。 從這場演說可看出,翁山蘇姬試圖挽 回緬甸的國家形象,但由內容可發現翁山 蘇姬雖在國內居於領導者地位,卻仍受著 軍方的牽制。身為緬甸精神暨政治領袖的 翁山蘇姬,面對國內民意與國際呼聲的對 立,應花更多時間及努力去調和緬甸國民 根深柢固的仇恨,而大眾也應該在此時給 予洛興雅協助及救援,以改變他們無家可 歸的悲歌。

5


被漠視的

移 工 人權

│執行編輯│蔡一嘉│

8 月 31 日,一名越籍移工阮國非,因涉嫌偷車而被舉報,而後在逃逸的過程 中遭警方槍擊喪命。根據警政署的說法,當天一名員警與兩位民防人員到達現場 後,在使用了辣椒水及警棍等手段皆無法制止阮國非的情況下,阮國非又企圖搶奪 警車逃逸,情況急迫下才對其開槍並射擊九發,使其送醫後不治身亡。

連開九槍,執法過當 案發過後,該事件也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質疑警方執法過 當,並聲稱從媒體曝光的救護車影片中可以看到,該名外勞當時已坐倒在警車旁,雙 腳失去行動能力、用手爬進警車,也無法確認他是想要躲避警方攻擊或是奪車,而若 要阻止阮國非奪車逃逸,開槍擊破車輪即可,沒有殺人之必要;再者,本次案件有違 《警械使用條例》第 6 條:「警察人員應基於急迫需要,合理使用槍械,不得逾越必 要程度。」與第 9 條:「警察人員使用警械時,如非情況急迫,應注意勿傷及其人致 命之部位。」之規定,違反比例原則。 對此,死者的父親沉痛地表示:「如果在外逃跑是違法的,台灣政府可依法處理、 將兒子遣送回國,不應該是以九槍打死一個人。」然而,目前整起案件的物證、行車 紀錄器都掌握在警方手中,警方卻遲遲以「偵查不公開」為由,拒絕公開當天的影片, 關於事發當時的情況也全憑警察片面說法,令家屬不禁擔心真相會石沉大海,最後留 下的,只有對移工的污名。 遺憾的是,許多民眾都認為警方並沒有執法過當,社會輿論圍繞在「現行犯」、 「攻擊警察」、「搶警車」等譴責聲浪中,網路上更一面倒地支持警察開槍。民眾普 遍將這些外籍勞工視為社會的亂源,卻沒有人關心到底是怎樣的政策逼得移工必須放 棄安穩的生活,選擇逃跑?又是如何的制度逼迫他們成為非法外勞、躲躲藏藏三年, 面對警方追捕必須拚了命反抗以致失去性命?

6


長年來的移工悲歌 其實台灣移工地位一直以來都是相當弱勢的,由於私人仲介壟斷市場,移工背負 著高額的仲介成本來台工作,來台前期的一年多時間都在還債,每個月扣除高額的仲 介費以及雇主的剝削後,月收入往往不到一萬,所以當合法契約到期,仍不足以還債 或幫助其母國改善生活品質時,移工多半不得以選擇逃跑。此外,因《就業服務法》 第 53 條規定移工不得自由轉換雇主,在這個制度下,外籍勞工遇到勞資爭議只能不 停地忍讓,沒有基本的勞動法保障,同時要面臨仲介的剝削,在各種不自由、不平等 的處境下,移工若想「自由離職」,就會淪為「逃跑外勞」,除了遭受法治內的懲處, 更淪於社會歧視與輿論批判。 那些逃跑的非法外勞四散在台灣的邊陲、角落,潛藏於社會的底層,卑微地、無 聲地勞動。他們沒有法律的保護,且承受著社會長期對於東南亞移工的偏見與歧視, 備受壓力的生活著。今日,一名越南移工的死,不只是單一的社會案件,它更著實地 反映了外勞在台灣面臨的艱難處境。 在這次的事件中,除了警方執法過程中的種種疑點,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政策、 制度的「死角」。無論是警察的培訓制度、警械的使用規範、《就業服務法》的弊端、 移工的不平等待遇,或是社會的歧視、標籤化、刻板印象,每一項都可能是造成這場 悲劇的原因,也是值得我們去思索、改革的方向。 正如另一名越籍移工阮越高所說:「移工們都只是到台灣來工作,不是異類,希 望在台灣能得到平等尊重。」移工的人權也該同等受到保障,希望在這起案件過後, 能帶來台灣社會對移工問題的反思、體諒與理解,以防止類似的悲劇再度重演。

( 圖片來源:民報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

7


|執行編輯|池婕|

學生「自治」, 還是扮家家酒? 學生自治會第十八屆學生會正副長出缺,隨著新的學年到來,第十七屆學生會因 「無足夠的人力與心力」和民意正當性,而對外宣告將停止辦理勞務型服務、相關各 類型活動,僅維持法規要求之基本運作。若十月中旬正副會長補選未果,延任任期過 後將由學生議會代司其職。 回顧十七屆學生自治會行政部門接任之際提出的政見,大致可分為活動、社團與 學權三方面;再往前回溯,不難發現前幾屆行政部門同樣會留意這三塊對行政部門而 言極其重要的組織任務,卻往往由於任期限制、人員往去頻仍,即使最開始選定類似 區域投注心力,仍會面臨組織內部意見上統合與執行上的種種限制,使得這群關心學 生自治的人們因問題叢生而偏離原初。不談如何保持對學生自治的熱忱,也不再講總 是相互仿製而來的偉大理想,補選之際,暫且停下來再次想想現在的學生自治到底是 什麼,存在著怎樣的根本性紕漏。 臺北大學學生自治會的組織架構模擬政府的三權分立,除行政部門外,尚有立法 部門(學生議會)及司法部門(學生法庭)。學生議會的主要職責在於行使行政部門 的人事同意權、審議學生會預算案及決算案,與修訂學生自治法規等,其意在限制及 監督這個「學生政府」的權力。弔詭的是,這個學生會行政部門的運作與其職務,除 了掌握最低程度的話語權以及得出任校級會議學生代表以外,儘管作為最高學生自治 組織,卻大致與一般學生社團、系學會相去不遠,實際上並無特權。再以第十七屆學 生會行政部門為例討論其組成,分別由秘書、選委、學權、新聞、活動、社團與公關 等部門支撐起一整學年的學生自治要務,即便有意識地認知到組織定位與目標需要充

8


分討論與共識,卻總是在欲兼顧各部門功能及其專業的情況下變成多頭馬車,若是各 部自掃門前雪,可能連內部基礎的跨部合作都有困難。 除了內部整合不易以外,在學生會權力受限的情況下,制衡的架構並無發揮太大 作用,反而容易使關心學生自治議題的人相互爭鬥因而被分化,甚至淪為少數人達成 私益的工具。更別說總是在政見欄看到的,強調「溝通」、「參與」或「資訊公開」 等字眼,固然這些理念是重要的,但想必學生期待看到的也不是缺乏討論與想像、空 泛而且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學生會吧。況且,學生會存在著一種組織上的高傲,不管 是在議題掌握度上或與學生的聯繫程度,長期以來,好像只要有關於學生的事情發 生,學生會也頂多只能作為一處案件的匯集地而已,權力的缺乏與學生自治精神的未 普遍化,使多數在校園內時常碰到的議題無力被討論與處理;此外,校內跨社團與系 學會的合作範圍與資源整合上,也常常只侷限於少許業務上有重疊的範圍而已。如此 一來,即使組織章程明文規定在籍學生為學生會當然會員,且學生會正副會長由全體 會員投票選出,學生會卻難以直接回饋或影響選民。就這樣,學生自治會重塑且仿造 了一套學生官僚體制,而這場為期一年的模擬政府遊戲仍然在持續。 所以,我們對學生會的想像是什麼?在現行組織架構體制下,學生會的定位與目 標又該如何?限制在哪裡,又該怎麼突破?學生會正副會長或學生議員的選舉從來就 不該是以「執政」為目的,而是進入這個體制設法團結學生以對抗校園內不平等的權 力結構。除非體認到學生自治的盲點並欲有所作為,否則學生自治必然迎接其淒涼黯 淡的未來。

9


再為學生會 瘋一回。

|執行編輯|楊雯琳|

說到學生會,你會想到甚麼? 一年一度的校慶演唱會?你手上翻閱的《瘋北大》?又或者是學生兼任助理的學權問題? 這一期的瘋校園專欄,我們將帶你回顧學生會走過的那些路,同時也有幸邀請到第十七屆學生會會 長謝忠賢,聆聽他對學生會的那份溫柔和熱情,今年十月,讓我們再為學生會瘋一回!

讓同學間凝聚感情 以去年為例,學生會一年來的活動,從暑假期間的新生包發送開始,配合友會、社團、系 學會的宣傳,再加上《瘋北大》新生特別刊物,引領新生認識北大、融入校園生活。 而上學期的社團博覽會及社團聯展,透過擺攤宣傳及表演,呈現每個社團的樣貌,幫助校 園新鮮人尋找自己的喜好;校慶演唱會更是一年一度的盛事,請來許多知名歌手,葛仲珊的熱 情、韋禮安深情的嗓音,至今都仍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迴盪不止;下學期的明星賽,球員 們在球場上揮灑汗水,同學們亦不吝予以熱情、用力吶喊,為校園注入一股青春的氣息;而五 月的北大藝文季,結合市集、講座、手作教室等等,藝術氣息飄散在空氣中,沉澱一身的浮躁。 透過活動,學生會凝聚起同學間的感情,為同學們帶來課堂上學不到的體驗,也為校園生活, 畫上一抹亮麗的色彩。

明星賽

10

校慶演唱會


讓學校聽見我們的聲音 其實學生會的工作範疇並不只有檯面上、同學間聯絡感情的活動,同時更包括了與學校溝 通、爭取學生權益,如爭取微軟 Office 的授權、操行成績廢除的討論等等。「學權」,看似 遙不可及,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校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對我們的權益帶來影響。 提及任期間的學權事件,代理會長謝忠賢說道,校浪傷人事件讓他印象最為深刻:「愛動 woof 社」最初只是基於對於校浪的關心、幫助學校管理校浪,但發生校浪傷人事件後,校方 卻一度揚言要懲處社團幹部,並要求學生負擔所有責任,顯示出學生和校方間權力的不對等; 雖然最後都沒有予以懲處,但事件最終仍以「送養校浪」的決議作結,被視為校園吉祥物的校 浪——牛牛送養後也因為意外而離世,成了許多同學心中的遺憾。 謝忠賢也說道,當時學生會發表的聲明受到許多人關注,網路上按讚和分享的聲浪極大, 然而最後卻仍以送養校浪收場,著實可惜。而學校事務的參與,並不是對著手機屏幕按讚、分 享就好,我們需要更積極的行動,發起聯署、捍衛我們的想法,或者提高學生在校務會議中的 席次以放大學生的聲音等等,若我們只是對著冰冷的螢幕義憤填膺,而不做出任何實際行動, 同樣的劇碼只會一再上演。

學生會何去何從 凝聚同學間的感情、引領同學們關心學校事務,學生會可說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 在,然而,今年五月十日的三合一聯合選舉雖盛大展開,但與往常不同的是,學生會長副會長 候選人從缺,且經過一次補選,學生會長副會長的崗位仍舊從缺,目前由第十七屆學生會長暫 代職務。對於學生會長的從缺,代理會長謝忠賢表示,如果十月底的第二次補選仍然沒有同學 願意參選,學生會或許會休息一年,等待一日、有同學能帶著滿懷的熱情和抱負,承擔會長的 責任,學生會才能重新運作。 「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議會及學生法庭仍持續運作、學權議題的推動並不會停止,但校園 活動可能就得暫停了。」謝忠賢話鋒一轉,說道:「學生會休息一陣子,同學們或許會意識到 學生會的重要性,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當學生會面臨「暫時歇業」的情況,我們都該好 好思考,我們要的學生會究竟是如何。

每一個你,都是學生會的一份子 「我們可以沒有學生會,但不能不關心學權」,謝忠賢說道,學生會只是學生力量凝聚的 象徵,我們始終相信,「學生會」不侷限在活動部、公關部、新聞部等部門,我們皆可以是學 生會的一份子,如果每位北大學生能自發地關心學校事務以及學生權益,那麼學生會其實不一 定要存在。

學生會粉專

NTPUSU

牛牛

11 11


|執行編輯|李之云|

回首

來時路

在學生會存續飄泊不定的環境,瘋北 大迎來了「回首來時路」的主題,並徵求 一篇篇讀者對於刊物的回憶投稿。編輯群 盼望能藉此與讀者們一同回味《瘋北大》 過去的種種,並透過大家滿心的回憶及對 未來的祈願,繼續踏步,向前邁進。 此外,編輯群們也邀請到了歷任的 《瘋北大》總編輯:已畢業的行政系李景 怡學姊、應外系黃林瑩學姊,和中文系大 四的賴正琳學姊,希望能藉由三位回首與 《瘋北大》相伴成長的諸多過往,帶領讀 者們一同地嚐盡製作刊物的那些酸甜苦 辣。

12


對《瘋北大》的第一印象? 總編輯們的話 李景怡:一本以學生為原點出發,圍繞著北大、緊繫著三峽而生的質感小誌。 黃林瑩:第一次遇到瘋北大是在社團博覽會,當時的感覺是「哇!原來大學生也能做出 這種超質感的刊物,我一定要進去見習一番!」 賴正琳:封面十分簡單且精緻漂亮。

讀者們的話 黃宏仁:封面吸引人、內容水平不一。 星星憨:這個刊物排版好強大。 匿名的小大一:感覺很像高中時期看的 Koobii 善耕誌。 柒拾貳:在新生們還對北大懵懂無知時寄來的急救包裹,告訴我們校園的周邊訊息,幫 我們整理最新的選課資訊,帶我們領略三峽的歷史文化。它,是屬於北大學生的寶物。 匿名:覺得是一份富有學生個人特色且頗具質感的一份刊物。是自己到北大了解學校生 活及學生活動的第一步,且閱讀起來內容豐富多元。

在製作《瘋北大》的這些日子裡, 有沒有刻骨銘心的回憶呢? 總編輯們的話 李景怡:只能說因為我們不管是總編,執行編輯,美術編輯,大家回歸本質都只是個學生,我們 有很多要做的、該做的事情,但因為瘋北大,我們排擠掉了很多 ... 想做的事情,只為了一份小 小的理想~在工作之後往回看,真的好浪漫呀~雖然在共事的過程中,總是會有那麼些摩擦,但 我想也正是這些摩擦,讓我們變成更加契合、更加緊密的共同體!瘋北大讓我收穫最多的是一生 的摯友!非常喜歡這一群願意把時間放在瘋北大上面的人們。 黃林瑩:最深刻的,我想應該就是剛接手製作 2015 年六月號的那段時間,那時才發現原來從零 開始是這種感覺,學著帶著編輯們思考主題、約訪、採訪、寫稿、排版、送件,這段過程不僅讓 我付出了很多時間,也讓我更珍視這本融合許多人心血的雜誌,每一期都極其重要、彌足珍貴。 賴正琳:聖誕節的聚會吧!每年最期待這個了,編輯群雖然每週開會,但其實光開會時間就不夠 用了,很少有閒聊的時光,一個部門 15-20 人左右,只有在聖誕節時可以好好相聚。這是好的回 憶。而其他工作的點滴我只能說都很刻骨銘心,因為製作過程中身兼雙主修的課業跟國際志工的 事務,在時間分配上很煩惱,用盡力氣和夥伴製作了,不會忘的。謝謝所有的夥伴,更謝謝讀者, 謝謝每一位受訪者,任何一位讀者,真的誠心感謝。

13


印象最深刻的一刊 / 主題?

總編輯們的話 李景怡:對我來說,每一期都是編輯們的心血產物。但是硬要說的話,我個 人最喜歡阿心當封面人物那期(記得是 2014 年 10 月刊)很喜歡阿心分享的 內容,也間接地鼓勵了我勇敢走出去!最難忘則是講香港佔中主題的那期, 因為後來有好多學弟妹跟我說,他們是因為看到這一期而對公共事務開始產 生熱情的~很感謝有這樣的小小影響力! 黃林瑩:很喜歡子涵跟青軒一起拍攝封面的那期。會提到那期,是因為當期 的企劃是我覺得有史以來很有創意的一次,以表演藝術為主題,採訪了故事 工廠、小事製作 Les Petites Choses Production 以及青軒與子涵,故事工 廠出產了很多舞台劇,而小事製作邀請我們去欣賞他們的舞蹈表演,青軒與 子涵則是與我們分享了他們踏上熱舞這條路的故事。表演藝術一直是我很想 接觸、卻毫無機會碰觸的領域,藉由這期瘋北大,我們將他們的故事一一呈 現給瘋北大的讀者,最後也很高興獲得了不錯的迴響。 賴正琳:應該是 2017 四月號吧。訪問過許多不同的人,學生、社會人士、 公司,Flying-V 的執行長 Tim 十分謙虛,而讓我反思的是,啊,原來內心 有光的人是這樣,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不需要言語就能讓人印象深刻的人。 也由於到了下學期,逐漸有和夥伴分工好的步調。

14


讀者們的話 黃宏仁:2016 瘋北大十月號 Vol.74 的封面人物故事:《Oh ! Dear me 親 愛的我── 250 天憂鬱症紀實》。內容深刻,與過去訪談內容有所不同,擺 脫了優秀學長姐創業成功、或是青春洋溢的大學生活等等,第一次將學生刊 物的內容擺脫既往歡愉的窠臼,而讓人帶有更多省思。 星星憨:瘋學權。每次瘋學權都能讓人了解到很多跟學生權利相關,但卻是 我們不常注意的問題,值得大家關心。 匿名的小大一:2017 新生特別刊物,裡頭印象深刻的主題是各種地圖。畢 竟自己進來北大不久,所以目前只對新生特別刊物有印象,喜歡地圖是因為 它方便我們小大一知道學校附近生活機能。 柒拾貳:有張西等人那期的「作家」主題 (2016 瘋北大十月號 Vol.74)。該 期的排版有著明媚的秋天風光,記載著由許多文字所集合而成的心意。 文 字和語言是這個世界上最難能可貴的力量,而這幾位作家們用他們手上的筆 和紙,走進讀者的心中,撫慰過去所帶來的傷痛。 匿名:印象深刻的也就是最近的這一刊。從大一一路看到現在,原本都只是 瀏覽內容當作閒暇時的娛樂,但在最近得知可能未來不一定會有瘋北大了, 不知怎麼的比過去都還要認真去閱讀,去品味其中的內容。突然發現,在瘋 北大一刊一刊地出版,自己也到了快要畢業的年紀。不過瘋北大始終帶給大 家不只多元且有趣的內容。感覺到原來一直以來瘋北大讓讀者閱讀到的內容 是多麼的用心編排去思考要帶給大家怎樣的訊息。而以上這些體會說真的可 能也是在得知了熟悉的刊物未來可能不復見,想要在最後更仔細的品味每一 頁的內容及翻閱書頁帶給我那熟悉的觸感。我想這可能是最後一刊的每一字 內容都讓我感到印象深刻吧。

15


想對《瘋北大》說些什麼呢? 總編輯們的話 李景怡:瘋北大,謝謝你陪我走過了好幾個在會辦喂蚊子的夜晚,謝謝你為我帶來了這 麼多美好的友誼,謝謝你作為載體讓我更了解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以及自己。謝謝你在 我的青春記下重重一筆!不管未來你會怎麼走,但你永遠都會留在我的記憶裡。 黃林瑩:三年時間很長,卻過得很快,這段日子經歷過被拒絕、被喜歡、被批評、被肯 定,都是讓我們更進步的動力,雖然有時很辛苦,必須包辦編輯與排版,但在製作的過 程當中,也結識了許多好夥伴,謝謝當時的次長韋吟的協助,謝謝學姊景怡的拉拔,謝 謝學妹們繼續將瘋北大傳承下去。我們都透過瘋北大,聆聽受訪者的故事,也創造自己 的故事。 賴正琳:打開空白文件檔,看著電腦,我不願打字。好像打字了,寫完想寫的,就真的 要和瘋北大告別了。還沒入學開始,瘋北大就出現在我大學生涯裡了,可以說我的大學 生涯沒有瘋北大也就沒有一半的回憶。夥伴更迭、友情締結、小小成長而雀躍,當然也 有面對困境的糾結,卻從未想過有天要和它告別。書寫著北大一點一滴生活的刊物即將 逝去,有笑也有淚,而原因也難以接受,不過那些曾發生的回憶都是真真實實存在的, 新生刊物、九月至六月,每一月的感動。再見瘋北大,希望能再見。

讀者們的話 黃宏仁:從大一到大三,瘋北大一直都是我課暇之餘的讀物,雖不敢說它有一流的內容, 但是其內容用心,優秀的編輯與美編令人激賞。看著瘋北大逐年地成長,至今卻走進飄 渺地未來,此刻的回首,只願也無風雨也無晴。 星星憨:瘋北大寫著北大的大小事,希望瘋北大能夠越來越好繼續替我們紀錄這些大學 點滴。 匿名的小大一:希望你們能繼續存在,並且變得更好 :) 柒拾貳:作為曾經的編輯部一員,《瘋北大》也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付出了許多 心力,訓練並拉拔它成長茁壯,希望每個人都知道它的好,讀懂這些文字的重量。可能 有時候孩子長大了,需要暫時離開家,但相信家永遠會做足準備,等待它的歸來。 匿名:謝謝你們,一直帶給我們這麼優良的校園刊物。裡面每一篇的內容時不時都帶給 我大學生活一些心靈上的滋潤。你們辛苦了~

16


傳產新生命 ─陶瓷小鎮鶯歌的路

執行編輯 │

轉型正義

吳玲臻 │ 黃宏崴 │ 巫宜庭 │ 江品萱 │ │

新月異的時代下,我們享受日趨便利的生活,然而科技及工業技術的發展不可避免 地也悄然改變了那些人們曾經熟悉的傳統。緊鄰三峽的鶯歌以陶瓷聞名,記錄著台 灣大半歷史,也是每個台灣人記憶中的一片風景。有多久沒到鶯歌逛逛了?瘋北大

編輯群特別邀請有著四十多年陶瓷製作經驗的林東龍師傅帶領我們深入了解陶瓷,現在就一起 來聽聽師傅的故事也看看鶯歌這個古樸小鎮在時代變遷中的成長與蛻變吧。

17


陶與瓷

陶瓷人生

作為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器物,陶

陶瓷的製作過程是需要分工的,而模

瓷在林師傅口中卻滿是學問。陶與瓷其實

具製作便是林師傅的專業,高職就讀機工

是不同溫度與材料的產物,「陶」一般在

科的他,畢業後原本想到工廠應徵維修人

溫度 1200 度以下燒結,而泥土裡面含有

員,後來誤打誤撞應了親戚邀約、前往當

的微量元素、礦物,包含鐵、錳等金屬,

時相當繁榮的鶯歌小鎮工作。「生活跟專

經過溫度燒結後,會呈現出材料本身的色

業間會有些區隔,到最後,當你覺得生

澤,成為陶器最天然的顏色。「瓷」則以

活跟專業又可以結合的時候,那就很厲

矽 為 主 要 原 料, 在 1230 至 1300 溫 度 之

害了。」而林師傅的經歷便驗證了這句

間燒結,吸水力相當低,與陶不同,為了

話——這些年來,他雖然在預料之外到了

達到極致的細、白,瓷土必須去除有色礦

鶯歌,卻憑著對構圖、結構等相關工程的

物。

興趣,決意投入製造石膏模的工作。當 時,工廠往往不願意透露關鍵技術,師傅

陶瓷成型的方式五花八門,大眾熟悉

只能一邊幫老師傅整理場地、攪拌石膏,

的手拉胚是最傳統的一種,許多人可能小

一邊用心觀摩,甚至將日本會社淘汰的精

時候親手把玩過,然而手工拉胚的技術其

緻模具撿回去專研、一次又一次地嘗試。

實只有老師傅能掌握得巧妙,也因此能保

從製作、研發到改良都由師傅自己意會再

有高度價值;同樣仰賴手工的還有用泥條

配合實際操作才有辦法產出,而這也讓他

慢慢塑形的「盤泥法」,常運用於裝置藝

在後期能更從容地應對國外訂單,甚至在

術和大型花器,以及由製作者直接繞著作

二十六歲便有能力白手起家,直到今日還

品走,邊走邊擠出泥條的「手擠胚」;機

是投入在陶瓷量產作業之中。

械設備則增進了陶瓷生產的效率,例如利 用機器精確的旋轉「旋胚成型」,或著透 過高壓、以空心或實心的方式往模具中注 入泥漿,待冷卻後定型等。

18


鶯「歌」小鎮的一首新「曲」

傳承與永續

「好天就陰,落雨就擱 ( 稠 )。」這

凡事皆是一體兩面地,時代的變遷帶

是在鶯歌小鎮裡,大家口耳相傳的台語俗

來繁榮,也免不了使其面臨一些困境。例

諺,描繪出當地早期遍地窯燒所造成的漫

如在台灣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國外以低廉

天廢氣、滿地泥濘的情形,而其中「陰」、

的工資、人力成本為優勢,能夠低價出口

「擱」諧音「鶯歌」,也有趣地將產業和

陶瓷器具至我國,打壓本土所產的商品。

地名相呼應。透過這一句歌詞便可見環保

師傅便感嘆地表示,現在逛一圈老街會發

是這個小鎮面臨的一大課題,有些傳統工

現本土商品其實不到百分之五,不僅老街

廠不免因為日益講究的環保限制退場,留

的在地風情及特色漸漸流失,也進而造成

下來的工廠則多半力求科技、技術突破,

政府雖然耗費資本推動老街觀光,事實上

讓陶瓷能盡量在對小鎮環境與居民生活品

對在地生產者卻助益不大;此外,正如同

質衝擊最小的情況下生產。

多數傳統產業,陶瓷生產因為工作粗重、 時間長、環境又不舒適,願意走入這個產

究竟科技的發展是不是也必定同時破

業領域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大多還是仰賴

壞古樸小鎮的舊有面貌?林師傅面對這個

老陶師繼續耕耘,不免有著傳承上的擔

疑問其實抱有相當樂觀的態度,他認為機

憂。

械引導了工業時代量化的趨勢,可以降低 生產成本、同時提高良率跟產能。「傳統 跟工業一定會有所牴觸,但這當中你可以 選擇你要的價值,你要工藝的、藝術的, 我們有藝術的人去做這個工作;那你要做 工業用的,就有一個族群去扮演這個角 色。問題只在於能否取得平衡罷了。」工 業技術的進步確實改變了鶯歌的面貌,然 而這樣的改變並非一味地抹煞了傳統,而 是與其相輔相成,讓陶瓷業能改進技術不 足的弊病,並謀求更多元的出路,也嘗試 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和競爭力,這何 嘗不是鶯歌在大時代下的成長和蛻變!

19


然而,即使面對困境,在地人努力的腳步 卻從未停止。談起傳承,林師傅便大力讚賞鶯 歌高職,以師徒制的方式讓學生循古禮、備束 脩,向經驗深厚的老師傅拜師學藝。起初,很 多學生光是看書上的理論、沒有實務操作,根 本談不上專業,技術也無法在實務產業中運 用,師傅們看了就覺得不太對勁,基於自身的 「職業病」及產業的熱忱,便花了許多時間教 會各地老師許多陶瓷的製作技術,也一直相互 配合、推動這個鶯歌傳統產業,師傅本身也會 投入技能檢定的命題過程,並擔任種子教師、 培育新生代學徒,至今也已經有約莫二十年之 久的歲月,但求能有更多實務經驗上的傳承, 因為大家心裡都明白,若要發揚、興盛傳統技 藝,最重要的無非是「傳承」,雖然不能確保 學子們未來真的會回饋陶瓷產業,但是老一輩 師傅們不吝予以實際上的技術交流及精神上的 支持、肯定,相信鎮上的高職學生們都有目共 睹。 而於 2000 年底開館的陶瓷博物館致力於 陶瓷文化的收藏與維護,這幾年以來也都積極 地舉辦徵件比賽,邀請當地業者與個人工作者 參與、陳列陶瓷作品,推廣鶯歌在地文化;另 外,陶瓷博物館也推出「鶯陶卡」,串連三鶯 地區的資源、也整合區域的行銷計畫,讓遊客 能一手掌握附近的觀光資訊,館方也用心地經 營了「鶯歌燒」一品牌,獎勵給參展得名作品, 透過認證商標,一方面鼓勵當地陶瓷工廠,另 一方面也讓消費者能認明本土商品。

20


它是最落後的產業, 但是它不是夕陽工業。 訪談中,林師傅再再強調陶瓷並非夕 陽工業,或許從泥土分層、調煉、製成, 到燒結,最後成品出來的「長時間」讓它 是「落後」的,但它絕非是一個「應該」 逝去的產業。「陶瓷可以從最古老的生活 用品、延伸到現今社會,我們會發現人類 生活跟陶瓷是沒辦法脫離的。縱然現在塑 膠及金屬替代了陶瓷、被做為很多生活中 的器皿,但最終還是拿著瓷碗吃飯最愉 快。」正如師傅所說的這番話,陶瓷的傳 統、那份歲月帶不走的溫度造就了它的歷 史價值,亦是這些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捎 來溫暖。 而在林師傅眼裡,鶯歌陶瓷是尚未步 入日暮晚景、還有無限可能的,他說只有 憑著不斷地嘗試、燒陶才能激盪出精湛的 工藝品,而傳統產業的路大概就如同一個 陶瓷作品,也需要長時間的規劃與不斷地 修正、改進,才能繼續在新世代裡找到自

又能扮演引導角色、訂定完善的制度延續 之,便能真正地落實文化的保存、傳承, 經歷幾十載歲月的陶瓷工業還是能有旭日 東昇般的蓬勃景象,而這其中最關鍵的不 外乎是能有更多人走入且願意了解這個產 業,如果你對鶯歌的記憶還停留在童年、 又或者流於幾張課本裡的相片,這個假日 不妨就出去走走,親自去聽一聽、看一看 這個傳統小鎮的嶄新故事。 對於鶯歌來說,舊時代的優勢可能不 復存在,而新時代的技術與思維正在迫其 轉向。或許沒人能確定我們能否重返這個 記憶中最繁華的年代,但是若能秉著一顆 溫暖的心、用那最不起眼的泥土傳遞溫 度,這些一同寫下的故事、歷史傳說還是 會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書寫著,等待有心人 去發掘、去體會傳統技藝的美麗和生命 力。

己的康莊大道。舊一代的傳承、結合新一 代的技術,整合適當地創意與行銷,讓工 藝作品賦含商機又不失藝術價值,若政府

21


懷舊復古店 |執行編輯|林巧翎|洪于倫|陳奕寧|

在    這個時代裡,事物總是快速地變遷著,新的東西很快就佔據了人們的眼睛, 感官好像也漸漸習慣這樣一閃即逝的刺激,今天的兒歌,明日也許就不再唱;記 憶中的旋轉木馬,一晃眼可能不復存在……。可是人們卻總在長大之後,才貪心 的想:想把過得太快的時光留下、想把太快收起的笑靨凝結,卻不知怎的,總是 徒勞、無功而返,留下的只有無以名狀的空虛。只好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淺嚐 一些過往的美好,看看八零年代的裝潢、瞧瞧九零年代的氛圍,算 是多少給生活一點寬慰。

22


美好時代小美好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 51 巷 16 號 電話:02-27761278 營業時間:12:00-20:00    車輪餅是大家從小吃到大的古早味點心,一般常 見的口味就是紅豆、奶油、菜圃、芋頭等等,但是位 於台北東區捷運忠孝復興站的「美好年代小美好」,主打的則是創新口味的車輪餅和新 鮮現打的果汁。鹹的從 BBQ 豬肉絲、起士肉醬薯條、水牛城辣雞到起士三重奏,甜的 則有抹茶紅豆、珍珠奶茶和 OREO 香蕉……,其中珍珠奶茶是店內最主打的口味,一 口咬下奶茶醬汁就從鬆軟餅皮中流出,伴隨一粒粒 Q 彈的珍珠,形成絕妙的搭配。    店內的裝潢也非常復古,有裁縫機、針線、老式吊鐘等等,步入店內便彷彿掉進時 光隧道裡,而店內最有名的粉紅色翅膀的壁畫,總吸引許多遊客慕名前往,也替這間店 增加了許多話題性。

唐青古物商行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 83 巷 17 號 1 樓 電話:02-23418799 營業時間:週三 - 週日 13:30-21:00( 週一、週二公休 )    唐青古物商行,以店主「唐青」為名。這是一家怎麼樣的小店,沒有人可以定義。 這裡賣家具、賣老物、賣咖啡,也辦讀書會、志工營、非營利活動。「從來沒有想過拾 荒,也可以累積成一家店。當你踏入這個地方,所看到的每一個物件,都代表著小小的 意義,也都可能匯聚成豐富巨大的力量。」    為了實踐偏鄉地區孩童的教育,唐青與朋友成立了「台灣有福全人關懷協會」,而 唐青古物商行則做為協會的公益商店——坐落於羅斯福路的小巷中,熹微的燈光下,可 見小小的空間疊放著許多二手家具。除了募集、轉售家具,也提供修繕改造的服務。在 老物的流轉之間,「唐青精神」也慢慢地發散,連結了社會上原本冷漠的人與人。    唐青古物商行扮演著許多角色,卻始終擁有唯一的信念: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 並在每一天為自己堅信的努力,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不只搬舊物,也搬運著偏鄉學子 的上學夢。

23


CHICACA STORE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 38 巷 26 號 1 樓 電話:02-23680387 營業時間:15:00-23:00 ( 過年、颱風休假 )    CHICACA 是一間位於師大商圈巷弄內的美國復古玩具店,店門口的櫥窗陳列 了老闆多年來的收藏,其中有 Marvel 英雄人物、ET 外星人、恐怖搞笑電影 Ghostbusters,光是這些美國經典電影角色,就足以讓路人流連忘返,而店內懷舊溫馨的風 格,搭配著主題式的陳列,更是勾起許多客人的童年回憶;忍者龜錄影帶、The Simpsons 發條玩具、絕版麥克雞塊玩具,還有 CHICACA 設計的外星人徽章,小小的店舖 卻五臟俱全。    起初,老闆只是在網路上分享喜愛的美國電影文化,意外地發現許多志同道合的粉 絲也對復古玩具十分著迷,因緣際會下便開創了 CHICACA。除了實體店面之外,更架 設了官方網站、Facebook 粉絲專業、Instagram 等平台,無論是店鋪或網站、從擺設 到文案,隨處都可以發現 CHICACA 的用心及其獨特的風格。而即便是把興趣轉化為 生活的根基,老闆卻沒有忘記那熱愛美式文化、渴望分享的初衷。

老貳樓

圖片來源:台灣遊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 172-1 號 電話:02-27522297 營業時間:18:00-01:00    隱身在台北街頭的老貳樓,入口要是不注 意,很容易就被忽略,即使如此低調,還是吸 引許多饕客慕名前往。店內沒有什麼華麗的裝 潢,整間店給人感覺就像回到阿嬤家的飯廳吃 飯,走台式復古的風格,像木門、門簾、圓桌 都是熟悉的元素,給人放鬆、溫馨的感覺。    老貳樓屬於燒烤居酒屋,營業到凌晨兩點,是夜貓族的好去處。除了烤類、串燒、 熱炒類,也有冷菜、炸物等等,許多餐點經過獨門的調味,加上師傅恰到好處的火候, 上桌時往往都令人驚豔。然而,店內最具人氣的莫過於是店狗「雞腿」,溫馴的個性和 可愛的外表也常為客人們願意一訪再訪的原因之一,也算是另類的活招牌。

24


Congrats Cafe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文昌街 47 號 2 樓 電話:02-27006639 營業時間:11:00-00:00    這間隱身在小徑內的咖啡店十分神秘,Congrats Cafè 位於老舊公寓的二樓,必須 從側面小門進入,兩扇大門的後面是間風格怪奇的古董家具店「VI Studio」,昏黃狹 窄的環境和靜謐古怪的氛圍讓通往咖啡廳的路程像極了一場未知的冒險。    而出乎意料地二樓相當明亮,具獨特個性又富有居家氣息,頹廢中帶有溫煦的藝文 味,牆面貼滿相片與油畫,不同款式的桌椅和燈飾巧妙地融合於此處;老式收音機、望 遠鏡、吉他、書桌及沙鈴……各種老式物件突兀卻不衝突的擺放著;店內提供手沖咖啡 與輕食、甜點,在咖啡上桌之前,店員會拿著磨碎的咖啡豆讓你嗅聞它的原味,一壺黑 咖啡搭配蛋糕足以讓人消磨整個下午。    在繁華市區中難得邂逅一棟有兩種味道的老房,喜歡新奇與好咖啡的你千萬別錯 過!

青田七六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七巷六號 電話:02-23916676 營業時間:11:30-21:00( 每月第一個週一休館 )    青田街、永康街與龍泉街構成的街區是臺 北巷弄文化、美學的代表,這裡有日據時代存 留下來的老宿舍和豐富精緻的巷弄美食,穿梭 在茶館與咖啡廳之間的人文氣質,呈現出臺北 城特有的街巷風情,使人漫步、陶醉在這趟旅程中。    青田七六便是保留和式風格的特色古厝,他原先是日治時期的「大學住宅組合」之 一,台灣光復後則由著名地質專家、台灣大學馬廷英教授定居於此。2006 年臺北市政 府定為市定古蹟,命名為國立台灣大學日式宿舍——馬廷英故居。青田七六古蹟再利 用,屋內結合藝術展覽空間與日式料理餐廳,有預約遊客可入室聆聽導覽,參觀拍照; 沒能預約的遊客也可以留在「房間」吃午飯,沉浸於檜木香氣與迷人的懷舊擺設當中, 小而溫暖的用餐空間,彷彿回到舊日時光,很適合與家人閒話家常。

25


自然醒咖啡公寓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157 號 2 樓 電話:02-27096066 營業時間:13:00 - 22:00 (週二公休)    自然醒咖啡公寓隱身在和平東路上一棟舊式公寓的二樓。爬上狹隘的樓梯就像進入 一道秘徑,越接近門口,彷彿都市的一切才是夢。一進門,映入眼簾的即是那沒有規則, 無拘無束的恬淡風格。客廳裡,每一張桌椅都是不一樣的,隨著心情擇己所愛,每一次 都是不同的享受。    店家老闆曾是後搖滾樂團——甜梅號的第二任鼓手。離開音樂工作後,為了追尋生 命的真諦,毅然開啟了自然醒的創業之路,希望每一位客人,都可以舒服地睡到自然醒, 再來這裡啜飲一杯熱咖啡,品嚐生活,而店內的唱片、播放機也都是老闆的收藏,即便 生命旅程的停靠站不再一樣,曾經在乎的卻始終如一。    在這裡,沒有工作進度的壓力,沒有上司、朋友的叨擾,偶爾給自己一個下午,點 杯咖啡與蘋果派,擁抱寧靜和舒適。

照島時計店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 49 號 電話: 02-25624710 營業時間:18:00-00:00    想知道為什麼居酒屋會取名為「時計店」嗎?照島時計店原本由日本人恆中正一先 生所開設,日本戰敗後回鄉再度開設照島時計店,台灣分店則由鄧先生繼續經營,並改 名為「大華鐘錶行」;雖然台灣及日本的時計店最後都未能永續經營下去,但接手的老 闆沿用灰色石牆上斑駁的「照島時計店」招牌作為店名,見證歲月的痕跡,改行為居酒 屋。    從內部裝潢便能發現店家保留了老屋的原貌,更用心地營造日式懷舊氣氛:一樓牆 上懸掛繪馬、古董鐘、老電話與唱盤機,坐在和式包廂內別有一番情調;二樓除了保留 老宅磚瓦和三角屋頂的部分,周圍掛滿全幅的浮世繪,兩樓層各有獨特風格。   不僅用餐環境舒適,餐點亦不馬虎:菜單選項琳瑯滿目,烤物、炸物與各樣啤酒應 有盡有,新鮮食材佐以精湛的烤肉技術,光是食材的原味就能俘虜你的味蕾,是個能抒 發壓力,消磨時光的好去處!

26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生活書坊 02 想太多 也沒關係 文 / 經濟系三年級 Emma

對每件事總是纖細敏感的你, 所有煩惱,都來自於努力活得跟別人一樣「理性、冷靜、客觀」, 一旦你接受「自己很特別」,幸福就會到來。

渾渾噩噩過完二年大學生活才突然驚覺 「我竟然把大學過得像國高中一樣?!」, 大夢初醒想做點改變但依然像有強迫症般將 課表排滿的奇怪女子。

作家介紹

專欄介紹

書是有溫度的。也許在一段故事中想 起了某人、在一句箴言中找到困擾已久的答 案,又或是在翻閱書本的過程中找回了在紛 擾世界中迷失的自己。《生活書坊》想藉由 書籍,給予讀者另一種品味生活的方式。

27


界上,分二種人:左腦人、右腦人,其中左腦人佔 70-85%,右腦人僅佔 15-30%,然而 右腦人不論在思考模式或價值觀上都與普遍存在的左腦人不同,因此導致右腦人常常會

有「與這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覺,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也許這本書 —《想太多也沒關係》 能讓你在疑惑的深淵中看見一道光芒。 繼上次的《情緒勒索》後,我這次依然想和大家分享一本心理類的書籍,這本書將左腦 人稱為「一般人」,而將右腦人喚作「大腦多向思考者」,是個很特別的名稱對吧?因為右腦 者的思考模式是「發散性思考」,也就是他們的腦袋網絡像樹枝般散開,會有各種聯想、創意、 疑問,腦袋一刻不曾停過,不斷在運轉著;而左腦者的思考方向則較單一,也就是我們稱的「線 性思考」,一步一步、按照條理。由此看來,僅就思考模式來說,「大腦多向思考者」就與一 般人有所不同,也難怪他們會有無法融入群體的感覺了,我認為心理類的書籍有一句貫穿此類 的金句:「接受自己。」只有徹底地接受自己、擁抱自己,才能勇敢的不被自己打倒。 書中作者說道:「撰寫此書的目的,不是替任何人貼上標籤,而是藉著此書,可以幫助 你更了解自己,接受你原本的樣貌。尤其在你那沸騰滾燙的思緒中,可以繼續保有寧靜的生 活。」作者在書中仔細說明「大腦多向思考者」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也說明為何「大腦多向 思考者」會有與別人不在同一個時空的感受,最後,與《情緒勒索》一書相同,提供一些方法 給這些右腦使用者,讓他們能更順利地與別人交流。 作者在書中反覆提到吉兒 ‧ 保得泰勒的例子,吉兒原本是一般人,但在左腦中風後,她 的世界徹底的改變了,不論是她感受世界的方式或是她的價值觀都與中風前的她不同,她對此 感到驚訝不已。由於吉兒是一位經歷過左腦與右腦不同思考方式的人,因此我覺得這個例子特 別令人信服,原本在腦中不斷盤旋「真的有這些『大腦多向思考者』存在嗎?」的想法也漸漸 消散。

28


為了避免讀者們覺得我一直介紹書裡的內容很無聊、沉悶、囉嗦……anyway,所以我 這次就短短的介紹到這裡,接下來我想介紹一位自稱是比較接近右腦人的神祕人物 — 隱藏 在社科三樓的甜點研究者,他是一位延畢的碩士生,也是他推薦我看《想太多也沒關係》這 本書,他說他腦袋裡的確有源源不絕的想法,一直進行思考,還會因此而睡不著,也會覺得 他與別人不同,看了這本書後感覺像是有人打開了他的心房,他因而找到了困擾他已久的問 題的解答。雖然我在看這本書時常常覺得很不可思議,世界上竟然有這種人存在!但這也是 看了這本書的收穫,著實讓我開了眼界。 那麼就先來說說他是怎麼開始看書的吧!「我在大學前其實是不讀書的,直到我發現 我的腦袋無法再蹦出新的東西,就像是枯木到了暮年,無法再長出任何新芽。」他認為是時 候需要藉由別人的智慧和人生經歷來讓自己的視野更廣闊,因而他走進了書本的世界。 「我的第一本書是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透過這本書,我接觸到新的思維、不一 樣的想法,這是之前的我無法想到的。」這也是我喜歡讀書的原因,透過不同的書籍,我們 得以進入作者的世界,讓作者帶我們遊歷不同的秘境,似乎將我們即將乾枯的湧泉,再次注 入新的泉源。 此外,他提到開始看書的另一個原因是看了冏星人的 Youtube 頻道,這也開啟了他想 拍影片的想法,但他目前只是一位業餘(因為實在太少更新了!)的 instagramer 偶爾將他 做的甜點分享給大家,不過他也提到曾經想過以後要開間甜點店,那麼就來看看他做過哪些 甜點吧! BTW, 如果有讀者想與我互相分享交流或想給我一些回饋的話,歡迎 mail 給我: s09702915@gmail.com

29


課後活動

話劇社 10 / 3(二),晚上 7 點在商院教室由即 興劇演員—黃煒翔老師帶領大家體驗戲劇 的魅力與溫度

基層文化服務社 2017 ∕ 10 ∕ 3 晚上 7:00 文服期初社員大會將在十月三號星期二的 晚上舉辦,地點是在商院 1F16 教室,晚

指南

上七點開始,會完整說明文服這學期的活 動,像是帶動、模擬出隊、寒假東港和小 琉球出隊,是為社員召開的一次大會,讓 社員能夠認識彼此,一起吃吃東西。社員 務必要記得來參與喔!

吉他社 2017 ∕ 10 ∕ 18 晚上 7:00 2017 樂手巢校園巡迴講座 繼今年三月樂手巢針對喜愛音樂、以及未 來有興趣往音樂圈發展的同學,邀請了多 位音樂人前進校園舉辦了一系列的講座。 希望透過我們主動進入校園深入校園與廣 大的青年學子接觸,利用主題演講的機 會,給予有興趣、潛力往音樂領域發展的 同學一個指引啟發。

30


調酒社 時間:10/11 晚上 6:30 地點:商 115 是不是常常看到酒單卻不知道要點什麼? 是不是想知道有什麼經典調酒好喝? 調酒社第二次免費開放社課——「經典調 酒的微醺時光」沁涼登場!!由本社教學 長來示範及講解經典調酒,並讓同學能夠 親自調飲,一起撥開經典調酒的神秘面紗 吧!

北大不好意思電台

2017 ∕ 10 ∕ 17 晚上 10:00 北大不好意思電台開播囉! 睽違三個月,不好意思電台全新陣容回歸 用聲音撫慰你的每個夜晚 10 ∕ 17 起 每周二到五晚上 10 點到 1 點 新舊節目輪番上陣 就在 ntpuvoice.com 同時我們的開播活動也即將開跑 詳細情形請上 FB 搜尋【北大不好意思電 台】

31


想畢業? 先通過外語門檻?! 文/法律系司法三 魏子捷

大學應否設置外語畢業門檻的議題

其次從學生學習自主性的角度來看,

延燒至今,前有教育部發函要求各大學衡

考量各系所的教學取向乃至學生個人的生涯

酌以英語檢定作為畢業門檻的妥適性,後

規劃,每個學生未來所需要的英語能力根本

有政大的學生向政大提起行政訴訟,雖然

不同。我們可以合理想像,中文系學生與商

敗訴,但也凸顯在高教場域中,對於外語

學院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對外語能力的要求

畢業門檻檢討聲浪。況且,現狀下台政交

存在落差,即使同是商學院學生,涉略的領

成各大學都已做出相應的政策鬆綁時,同

域不同,外語能力的要求也不同。校方卻以

樣設有外語畢業門檻的台北大學當無自外

單一的標準去要求學生,不僅侵害學生的選

於這一波浪潮的理由。以下筆者將由幾個

課自由,同時也有扭曲學生生涯規劃自主性

不同的層面,探討本政策的合理性。

的疑慮。更直白的講,如果我們信任學生的 判斷能力,那麼學生自己就會考量自己未來

首先大學的教學義務來看,大學作

需不需要外語能力,根本用不著校方來逼。

為教學任務的承擔者,當其基於教學上目 的對學生予以限制時,自應伴隨著相應的

最後,是否要以外語能力作為畢業門

責任。因此,當學校規定以修習滿一定學

檻的討論,還涉及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的問

分數作為畢業門檻時,就應當開設相應的

題。自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採計外語能力

課程提供給學生,同時確保課程的質量與

起,英聽成績得 A 的比率,北區學生與離

教學成效。然而,依據「國立臺北大學英

島學生相差四倍,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根本

語能力畢業資格檢定辦法」的規定,本校

不必多言。貧富差距帶來的影響就更不用說

學生僅得以通過多益、雅思等各類型考試

了,語言的學習作為一種長期抗戰,其間所

之一定門檻取得畢業資格,縱然本校設有

需投入的成本之大,很多時候根本就不是經

大一英文、專英等課程,卻未設有以通過

濟弱勢學生所能夠支應的。

相應考試為教學內容之英語課程,而未履 行其因限制學生所伴隨而來的義務。反面

綜上,當校方未能保證英語課程的教

觀之,當學生已經通過大一英文等課程開

學成效,又逕以僵固的標準作為畢業門檻,

課教師的要求而取得學分以後,卻仍未能

其損及的不僅是學生的自主性,首當其衝的

被認定為通過英語畢業門檻,這不就意味

更是弱勢生的權益。希望台北大學的同學們

著校方根本就不信任本校英語教師的教學

能夠一同思考英語畢業門檻的合理性、轉化

成效嗎?

為行動使校方拋棄陳腐觀念,還權於學生。 (本文章不代表學生會立場。)

32


臺北大學第十八屆學生自治會 第二次會長暨議員補選 學生會正副會長候選人 政見發表會

>>///(四)

於商學院教室舉行,地點另行公佈

投票時間

>>///(三)

開票時間

於各院大廳舉行

>>///(三)

於商學院教室舉行,地點另行公佈 詳情請見

臺北大學學生自治會粉專

招募選務人員

< 條件 >

北大在校學生, 且未加入或協助 任何一位候選人團隊

< 工作時間 > >>///(三) ::: < 薪資 > >>>元/小時

:::

選舉公報、招募表單

33


國立臺北大學第 17 屆學生會新聞部 發行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