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影天光,我們騎過池上的綠與黃。

Page 1

2019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駐村工作 作品集



2019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駐村工作 作品集


關於

雲影天光 我們騎過池上的綠與黃


風在稻田中流動,雲朵翻過山脈,光從天空中一束束落下。我們騎著腳踏車, 穿過縱谷中的田野城鎮,穿過一層層的綠與黃。

在記憶的遠處,台灣都是這樣吧?田野乾淨的展開,人們辛勤工作,白鷺鷥成

群飛翔。但現在只有池上了。我們來到池上,不可思議的發現心中的原鄉,在 急促競爭的現實外,島上原來還有寧靜、平和、美麗、安詳。

如何才能深入探索這一片烏托邦?步行夠慢了,但心卻按耐不住。腳踏車本來

是乘載衣食的交通工具,如今卻是我們在縱谷中移動的最佳選項。與白鷺鷥一 起,滑過翠綠田野,小徑樹旁,在稻田水面天光裡,留下一抹抹如煙的影像。

因「池上藝術村」計畫來到池上駐村的藝術家們,池上鳳珠、魯漢平、簡翊洪、 鍾舜文、鹿向夷、陳俊華、蔡鎮澤、吳耿禎,留下許多珍貴美麗的圖畫,我們 把這些畫作佈置在大展廳中,是這次展覽中最重要的池上。

而,我們則和大家一起,騎著腳踏車騎遍池上,用手機記錄下歡笑和時光。雖

然直接但是真誠,一樣擁有動人的力量。我們也要將這些瞬間凝結的影像一幅 幅佈置在小展廳和長廊上,或許串連起時空,或許串連起記憶,或許,在我們 的心中,都因此留下永不能抹滅的,綠與黃。



一、

池上穀倉藝術館,大家的藝術館。 ………………… 8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所駐鄉團隊介紹

……… 12

二、

從腳踏車看見池上的變化 …………………………… 14 觀光與在地居民的共生與和解 ……………………… 16 人人都是攝影師 ……………………………………… 17 三、

展場介紹 / 成果

〈我們與白鷺鷥一起〉 ……………………………… 20 〈如煙的綠與黃〉 …………………………………… 24 〈我們一起騎過的池上〉 …………………………… 28 〈凝結的池上記憶〉 ………………………………… 32 四、

創意腳踏車_池上手機攝影大賽 …………………… 36 展前工作記錄 ………………………………………… 56


「池上穀倉藝術館,大家的藝術館。」

池上穀倉藝術館至 2017 年 12 月正式開館。歷經漫長歲月,從一個乘載 池上鄉親朋友們共同回憶的老舊穀倉,轉變成生活中重要的新地標。並

且透過定期的展覽,以及各工作坊交流活動,增進居民的參與,融入了 居民的日常生活。池上穀倉藝術館不僅只是藝術品的展示空間,更扮演

著社區凝聚與發展的推手,並且驅動了的文化觀光,是池上文化聚集、 滾動、再生的重要地點。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所駐村團隊 因台灣好基金會的邀請下,元智大學團隊在 2015 年 1 月份開 始到池上進行建築駐鄉工作。藉由團隊於池上當地舉辦舉辦活

動,發覺當地居民生活中的集體意識美學,將之轉化為可辨認 的美學系統,更增進團隊與池上居民情感的連結。今年 2019 以穀倉策展執行團隊身份,再度來到池上穀倉藝術館。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所主任_陳冠華 2017 年參與同學


從腳踏車看見池上的變化 池上富有別緻的縱谷美景。風在稻田中流動,雲朵翻過山脈,光從天空中一束束 落下,稻穗顏色由翠綠轉至金黃,順應著季節時序有不同的變化。加上有名的金 城武樹,使許多人都想親身感受池上的田園風光。 我們該如何探索這片土地? 腳踏車在台灣歷經多年的發展,從早期作為乘載、貨物運輸的工具,慢慢擴展到

「運動化 」、「休閒化」、「觀光化」的用途。腳踏車不只是池上居民們主要的 代步工具,也是我們在縱谷中移動的最佳選項,更是現今池上觀光產業重要的交 通工具。

來到池上後,我們發現不論是火車站、池上大街、伯朗大道上,均充滿著觀光人潮, 可見一輛輛滿載的協力腳踏車遍佈池上大街小巷。居民們正彎著腰整田插秧時, 一旁還有觀光客們在田園小路奔馳,如今已成了池上常見的風景。

腳踏車為池上帶來豐富光觀商機的同時,也正影響著居民們生活。近年來許多農 田休耕鋪滿碎石成為停車場,鮮豔的協力腳踏車逐漸取代了白鷺鷥在田野中穿梭,

素食的觀光人群蜂擁而至,又倏忽離開。商業化、資本化、觀光化帶來的人潮、 錢潮,正逐漸影響著池上原有的生活基礎。



觀光與在地居民的共生與和解 池上的腳踏車已成為觀光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成為池上

地景中的視覺元素。我們收集大量的照片,並試著將路 上常見的四輪協力腳踏車,經由解構與重新配色,形成

獨特的形象,更便於公眾的辨識、認同,讓腳踏車的視 覺感受更符合池上的意象,也不再只是充滿商業氣息的

工具。透過這次展覽的呈現,希望藉此達成池上觀光產

業與在地居民的「共生」與「和解」,「腳踏車」應是 池上人與土地之間更密切的連結。


人人都是攝影師 手機拍照是這個時代的全民運動,透過攝影捕捉,人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與時光,

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仔細記錄著。更因網路媒體的傳播而無所不在,快速且即時, 手機攝影甚至成為了這一種新的語言、溝通方式。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是大攝影師。 在展覽期間,舉辦四次以「創意腳踏車」為主題的手機攝影工作坊,我們與居民一 同騎著腳踏車,用手機記錄下彼此的歡笑與時光。透過此工作坊,除了重新提起池

上居民對於腳踏車的想像,我們也想利用這樣最平易近人的角度,去了解大家眼中 所認知的池上。並把居民們拍下的照片,展至池上穀倉藝術館的長廊,使整體展覽 除了駐村藝術家的作品之外,更融入池上居民的生活中。



2019

09.13

12.10


我們與白鷺鷥一起

小展廳裝置 製作 / 吳少博、李品翰、鄧志權、劉潔

以稻田中常見的白鷺鷥作為發想,我們將雙人協力車塗上

素雅的白色,設置在小展廳中央,背景則是我們於池上駐 村的期間,拍下的數千張腳踏車照片,內容為池上路上可

見的花俏腳踏車、協力車,以及觀光客們開心的笑顏,並 挑選拼湊成照片牆。 白色的協力車與四周鮮豔的腳踏車也 形成的對比,也讓觀眾更增添視覺上的想像。





如煙的綠與黃

大展廳裝置 製作 / 吳少博、李品翰、鄧志權

將路上常見的四輪電動腳踏車,經由解構與重新配色。一方面 讓觀眾想像自身搭乘著腳踏車,快意地遊覽田野風光,所經之 處皆是以藝術家所感受經歷的池上。另一方面希望藉由改造, 讓腳踏車觀光業的視覺感受更符合池上的意向,藉此達成觀光 與在地居民的共生與和解。


如煙的綠與黃



如煙的綠與黃


我們一起騎過的池上 大展廳地圖牆 製作 / 劉家秀、徐苡喬

來到池上,除了熟悉的伯朗大道、天堂路、大波池以外, 我們重新繪製了一幅以「腳踏車路線」為主題大的地圖,

不同於一般觀光地圖,我們試著收集池上有趣的地方,可 能是一顆不起眼的小樹,又或是一段溫馨小故事,將它們 重新編織,透過這張地圖模糊了在地日常與遊客旅行的界 線。




我們一起騎過的池上


凝結的池上記憶

長廊照片牆 製作 / 池上居民、楊啟佳、伍傳萱

手機拍照是這個時代的全民運動,透過攝影捕捉,人世間所有美好的 事物與時光,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仔細記錄著。更因網路媒體的傳

播而無所不在,快速且即時,手機攝影甚至成為了這一種新的語言、 溝通方式。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是大攝影師。

長廊展區為滾動式展示空間,在展覽期間不斷的累積。主要為四次手 機攝影工作坊的作品呈現。透過池上大街立面圖,與大街上居民的腳

踏車,還有居民所拍下的作品,一層層的堆疊,述說著池上居民與腳 踏車密切的連結,池上穀倉藝術館與居民互動的,也是此次展覽的一 大重點。


凝結的池上記憶




創意腳踏車_池上手機攝影 大 賽 在這次的穀倉藝術館的展覽《雲影天光 我們騎過池上的綠與黃》中,我們用腳踏車串聯起 大家對於池上的想像,騎著腳踏車,穿過縱谷中的田野城鎮,穿過一層層的綠與黃。

迎面而來的風,四周的農田形成一片稻浪,而這樣的風景就像是一種心情,清新的味道, 滋養這裡的人們。一輛輛腳踏車穿梭在田園小路上的景象,成了池上常見的風景。隨著觀 光產業的發展,原先作為運輸和移動的鐵馬日漸成為池上盛行的休閒活動。

我們想了解大家在池上所見的生活樣貌,不論是在池上的居民、工作者或者是旅客在現代 人的生活中手機拍照 / 攝影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全民運動,在網路快速傳播的時代甚至

已成為一種新的語言,我們想利用這樣最平易近人的角度,去了解大家眼中所認知的池上。 此次配合展覽舉辦 四次池上手機攝影大賽,並把居民參與作品慘站展示在池上穀倉藝術館

的長廊中,成為《凝結的池上記憶》作品的一部分。池上穀倉藝術館,也是大家的藝術館。



參加對象 /

池上居民朋友。 活動日期 /

2019 / 08 / 31 《創意腳踏車 1》 2019 / 09 / 18 《創意腳踏車 2》 2019 / 09 / 21 《創意腳踏車 3》 2019 / 10 / 19 《創意腳踏車 4》 活動辦法 /

以手機拍下眼中最屬於池上的腳踏車樣子。 攝影作品中必須符合下面兩個條件: 1. 地點要在池上鄉內。

2. 畫面中要有腳踏車 ( 局部或整體都可以 )。 參與活動獎品 /

1 ~ 3 工作坊以現場印製參賽明信片。

4 為手工絹印白T,綠與黃交織的池上風景,與「雲影天光, 我們騎過池上的綠與黃。」


活動主視覺 / 宣傳海報


第一次工作坊 活動照


不論是池上居民或是第一次來到池上的朋 友,參與工作坊,看見池上的美,並打印成 明信片作為工作坊禮物。


第二次工作坊(池上國中)活動照

邀請池上國中的同學們一同參觀池上穀倉藝 術館展覽,以及參與手機攝影工作坊,並分 組討論出最喜歡的池上景點,出發拍攝。




與池上國中的孩子們合影


第三次工作坊 活動照



第四次工作坊 活動照

最後一場工作坊,以此次展覽 主題手工絹印衣,作為參賽限 量禮物。


最後一場工作坊,以此次展覽 主題手工絹印衣,作為參賽限 量禮物。




創意腳踏車_池上手機攝影大賽

邀請池上鄉鄉長、池上書局 / 簡大哥 ,以及池上 在地作家 / 李香誼 、池上在地藝術家 / 王金生 別 上手作松樹徽章 一同參與評審活動。

評審活動



創意腳踏車_池上手機攝影大賽

得獎名單

01. 最佳人氣獎 / 王人頡

14. 最佳景物搭配獎 / 蔡思婷

03. 最佳友誼獎 / 余書琴

16. 最佳雲影天光獎 / 蔡維宸

02. 最佳勤奮獎 / 伍傳萱 04. 最佳友誼獎 / 吳邑咸 05. 最佳視角獎 / 林 代

06. 最佳景點呈現 / 洪瑛

07. 最佳迷迷獎 / 徐苡喬

08. 最佳畫面配色 / 黃婉恬

09. 最佳情境靜謐獎 / 黃惠文 10. 最佳活力獎 / 黃粲堯 11. 最佳意境獎 / 劉黃 12. 最佳構圖獎 / 劉潔

13. 最佳俯視獎 / 蔡宜薰

15. 最佳詩情畫意獎 / 蔡維宸 17. 最佳抓拍獎 / 蔡維宸 18. 最佳協力獎 / 盧文琪

19. 最佳創意十足摔跤獎 / 謝宜忻 20. 最佳攝影角度 / 謝淑鳳

21. 最佳秘境獎 / AguaChou

22. 最佳可愛動物獎 / BoHanLiou 23. 最佳眼光獎 / NaiChingHsiao 24. 最佳背影獎 / SiliviaPan

25. 最佳互拍背影獎 / SiliviaPan

獎狀範例圖


得獎小禮物 / 得獎的居民朋友,可以獲得獎狀及手工絹

印帆布袋乙個。感謝工作坊的參與,並留下此次展覽的 回憶。


「雲影天光 我們騎過池上的綠與黃。」 展前工作紀錄

從 2019 / 08 / 06 我們進來到了池上龍仔尾,開始一個半 月的駐村展覽準備。漫遊在池上稻田中,蒐集著我們所看

見的池上美,並透過對池上居民、創業青年、觀光客的訪 談,進而了解池上近年的變化。

我們不只是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的同學,更期許能成為 池上居民的朋友,一同騎遍池上,一同挖掘池上的美。在 這一個半月的日子裡,池上就像是我們第二個家。


訪談持池上居民騎乘自行車的習慣,與蒐集池上居民們 的腳踏車 (展出於長廊〈凝結的池上記憶〉)


大展廳 〈我們一起騎過的池上〉 地圖繪製紀錄


找尋廢棄的四輪腳踏車、雙人協力腳踏車。


重新設計觀光腳踏車配設,找出最適合池上的顏色。



腳踏車改裝過程



正式佈展 / 需要多人雙手協力,懸吊大展廳四輪腳踏

車 / 協助佈置藝術家作品 / 小展廳照片牆佈置 / 大地圖 上牆作業



「雲影天光 我們騎過池上的綠與黃。」 展覽開幕 紀錄



感 謝 池 上 穀倉藝術館的大家、池上居民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所 參與名單 指導教授 / 陳冠華

參與同學 / 楊啟佳、吳少博、劉潔、伍傳萱、李品翰、鄧志 權、連薇婷、劉家秀、徐苡喬、邱奕慈 編輯 / 楊啟佳



主辦單位|臺東縣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 台灣好基金會 x 池上穀倉藝術館 執行單位|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