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Page 1

PORTFOLIO

林宜勳


目錄 不斷嘗試和改進是成功唯一的方法

/ 01 / 個人工作室的設計 / 02 / 街屋住宅設計 / 03 / 社會防疫住宅設計(競圖案) / 04 / 校園空間活化再利用(畢業設計) / 05 / 鼓山第一公有市場設計 / 06 / 總統圖書館設計 ( 競圖案 ) / 07 / 高大建築系館設計 / 08 / 後勁社會住宅


個人工作室的設計 ( 量體設計 )

01


各層平面圖及剖面圖 ( 量體須由一個半圓體、一個方體、一個角椎體組成 ) ○ 高職時,不了解什麼是建築設計,覺得只要是平 面圖就是在設計建築了,而在這次的設計中,除 了繪畫圖外還需要了解建築尺度與人的關係,不 能太大、不能太小,要不然住在裡面都不舒服, 而這也是在大專的第一個作品,所以還有許多地 方設計手法還不夠成熟,需要累積經驗。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透視圖

縱向剖面圖

橫向剖面圖

01


各向立面設計圖 ○ 在這次設計中我主要希望建築內有充裕的採光, 目的是讓使用人有更好的居住品質,所以我利用 了大量的玻璃材質在立面上,後來發現玻璃雖然 可帶來採光,但同時也帶來大量的熱量,所以在 往後的設計中,我也會重視這個問題。 透視圖

西向立面圖

北向立面圖

東向立面圖

南向立面圖

02


街屋住宅設計

02


各層平面配置圖 一層平面圖 ○ 在透天厝設計中,常會遇到建築出現暗房的問題 ,所以為了解決暗房,我增加了天井的設計,讓 陽光可以從頂樓照入到一樓樓版,使建築中段能 有更好的採光,經過這次設計我也瞭解除了天井

二層平面圖

外還有其他增加採光的方法,像是屋頂集光器、 間接採光設計等手法,可以減少人工照明的需求 三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彩現圖

屋頂平面圖 03


各層剖立面配置圖 ○ 這次設計中我學習到如何在有限的垮距下做更有 效的利用,因為在透天厝裡很多垮距都偏小,所 以室內空間都覺得狹隘,舒適度並不好,因此我 把服務性空間集中在建築的中段,讓前後的居室 可以達到平均且有效利用的空間。

縱向剖面圖

北向立面圖

西向立面圖

南向立面圖

橫向剖面圖

東向立面圖

04


社會防疫集合住宅設計

03


設計說明與基地分析 ○ 參加這次防疫住宅設計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我花 了需多時間與指導老師討論,如何達到防疫的方 法,必須使住宅內的每戶降低家庭感染的功效, 也因為這樣,普通的社會住宅也變成一個有難度 的設計,在這次設計中,我很幸運剛好遇到一位 正在臺北科技大學教書的教授,給了我不少建議 可以融入建築中,讓我的設計更加完整

基地分析

設計說明

05


基地周邊與樓層解析 ○ 這次我也運用了一些軟體工具來表達設計說明, 想是右邊這張爆炸圖,是我在幾次設計中第一次 嘗試,也非常新鮮,但其實爆炸圖不是對每個設 計的表現都有幫助,像是樓層較低、建物較大的 建築物,使用爆炸圖會比較難表現各樓層的差異 性,所以表現法也是需要一直嘗試才能抓到精隨 。

基地與周邊的關係

樓層分解說明

06


各層平面配置圖 ○ 在這次設計中,我利用空間分區的設計手法來達 到防疫需求,像是把公公區域集私人區域等等, 分為汙區、半汙區集乾淨區,讓每個使用著有獨 立空間,而減少交互傳染,而主要是各區內的空 氣壓力都有正、負壓之差,使受汙染織空氣不會 互相流通,而是有方向性的管理空氣的流域。

地下一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07


各層平面配置圖

二至四層平面圖

五至六層平面圖

屋頂平面圖

08


各層立面圖及剖面圖 ○ 在這次設計中我利用大量落地窗,除了是為了立 面的整體性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要求更高的 通風採光品質及室內外的景觀的連結,希望即使 正處在防疫中的人,也不會覺得住在裡面有與外 界隔閡的感覺。

西向立面圖

北向立面圖

橫向剖面圖

縱向剖面圖

東向立面圖

南向立面圖

09


校園空間活化再利用 _ 嘉豐農業園區

04


設計說明 ○ 設計說明有許多種表現方法,而在這次設計中使 用的是圖像來表現,去詮釋設計手法,這是我一 直以來想追求的,而雖然這次是第一次嘗試這樣 的手法,有些地方還尚未成熟,但我認為任何事 都需要多花時間去練習及揣摩,我想在之後的設 計會應該多加利用各種表現法。

稻穗造型立面設計

傳統石板步道設計

結合農業用具的造型量體發想

立面格柵設計

幾何切割階梯設計

10


原配置圖與新配置圖 ○ 選擇這個題目時,還沒能掌握題目的核心,而我 跟夥伴都與老師討論非常多時間,因為必須要在 基地內僅限的資源做利用,像是建物須考量堪用 與必須廢除或增建等,植栽也需考量移植到適當 的位置。 ○ 基地位於山坡地上,在有高低差的狀況下,如何 使道路與基地的進出口更順暢、安全;基地與周

原配置圖

邊環境的關係及基地介面的設計,都是我們需要 列入設計考量的項目。

新配置圖

11


各區平面配置圖 ○ 基地原先有舊建築物,經觀察後可經由結構補強 方式繼續沿用原建築物,達到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也因沿用原建築物,需要在有限的空間進行增 建或室內隔間重新規畫,而另外也視需求進行新 建的動作,來增加基地內其他設施,增加空間的 目的是為了使活動更多元化。

左區一層平面圖

右區一層平面圖 12


各向立面設計圖 ○ 每次的立面設計我總覺得來不及做,雖然這次是畢業設計有足夠時間做設計,而我也參考了很多案例,最後選擇以 格柵的手法做建築立面設計,因為它除了可以創造虛空間,還可以讓光線間接進入建築內部。 ○ 我認為這樣的方式不是最好,但是還可以再試試其他種方式,像是利用牆面退縮,或是使量體錯位等等手法加入設 計,都是能夠增加立面趣味性的方法。

南向立面圖

西向立面圖

北向立面圖

東向立面圖 13


模型照片

環境模型

建築模型

14


鼓山第一公有市場設計 _ 遊客中心

05


設計說明 ○ 透過基地分析後,可以了解基地的特性及發現它 的缺點,再去解決問題,像是這次基地中,有建 築遮蔽面積和旱雨季的問題等等,都會影響建築 立面及頂層鋪面的設計,這些物理環境問題在建 築設計上,都將成為重要的問題。 量體用階梯型式組成

明顯雨旱季區分

長時間氣溫高於 26°C

觀光客與當地居民空間區分

15


配置圖與平面圖 ○ 在這次的設計中,受基地因素影響,導致我需要 在敷地上做一些磨練,像是人行道的留設,以及 開口部的位置等等,都需考量在一樓的平面,而 二樓以上的平面則需要考量對鄰棟的壓迫感,以 這樣的設計題目來說,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機能配 置手法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下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配置圖

頂層平面圖

16


立面與剖面圖 ○ 基地處於四周皆有建物的位置,需要考慮許多有 關立面退縮設計的手法,在設計上還有需要改善 的和利用更加圓潤的手法,目的是希望達到對鄰 棟可以更加友善。

東、南立面圖

西、北立面圖

A-A’ 、 B-B’ 剖面圖 原況照片 都市剖面圖 17


總統圖書館設計 _ 樂園

06


設計說明 ○ 展覽空間說明 : 我希望展覽空間可以讓民眾體驗事件當下,所以 我在展覽空間的盡頭新增一些簡單設施,讓民眾 產生對終點的期待,同時對此總統留下一個記憶 點。

基地周邊大多屬於特殊行政機 關,氣氛有一些嚴肅,可藉廣 場的性質達到調和的作用。

總統圖書館含有研究性質, 但其空間不得與圖書空間分 離,展示空間須不相干擾。

18


配置圖與平面圖 ○ 在這次的設計中,我觀察基地周邊的機關大多為 行政機關和學術單位,我想利用基地為廣場的性 質來改變周遭的氣氛,其次是將圖書館結合遊樂 設施創造出一種新的的參觀型式。

三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19


平面圖 ○ 利用這次設計,我讓自己在基地上,更加了解基 地與周邊應該注意的項目,像是基地的質周邊性 質、建物高程、道路型式、公共設施等,當基地 有這些條件時應該避免發生的問題,以及應該讓 自己的設計更佳融入在這片土地上。

五層平面圖

六層平面圖

頂層平面圖 20


高雄大學建築系館

07


設計說明 ○ 核心概念 : 在非本科生心中對建築系學生的印象常有熬夜 、作業多等形容詞出現,而這也將是本科生的特色 ,所以我希望可以利用這件事作為我的設計主軸, 也可以成為建築系館唯一座右銘。

日夜顛倒是建築系學生的主要特色

與高雄大學的腳踏車路線

配置圖

21


配置圖與平面圖 ○ 在這次的設計的基地位於市區,周邊有一些住戶 和商店,而系館成為一個都市中的學員,因次也 需要特別注意對周遭住戶的影響,像是以退縮建 築、立面設計等等設計來解決擾民問題。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22


平面圖 ○ 利用這次設計,最主要有兩空間,像是右側的演 講廳和評圖教室,這兩空間是建築系學生在學習 生涯中經常接觸的正式場所,也是學習最重要的 空間,而設計過程中也不斷在更改重要空間的動 線、配置安排。

四層平面圖

五層平面圖 23


後勁社會住宅

08


設計說明 ○ 量體設計說明 : 我希望在兩個時代的都市計劃產物下,可以延續 引用在一塊基地上建物之間的關係,雖然可以任 意決定建物量體形式,但我覺得把歷史的痕跡保 留下來對人來說更加有意思。

仿明鄭時期的都市計畫紋理

階梯式的植栽綠化

24


配置圖與平面圖 ○ 在這次的設計中,我了解到社會住宅不單只是讓 人民以低廉的價格租用,除此之外,還需要帶有 社會服務機構的功能,低樓層的商業機能活動, 也就是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回饋。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配置圖

25


平面圖 ○ 利用這次設計,我對社會住宅的平面配置有更加 了解像是公共和私人空間的區隔及相互關係,而 依據租戶在這裡的生活型態不同,提供他們所需 要的交誼空間,打破原有的單純住宅思想。

1-2 人

三層平面圖

3-4 人

5-6 人

單元平面

26


林宜勳 +889 988027191 auto314159@gmail.com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