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7作品集_陳敏

Page 1

Architecture Portfolio

2015 - 2016

陳敏 / Chen Min

A


Chronological biography

陳敏 / Chen Min

Profile

1994

生於台南市

2010-2012

國立台南女子高級中學

2013

就讀於東海大學建築學系

2014

於里德室內設計工作室實習

2015

參加第六屆“清華建築與清華文化”兩岸大學生主題交流營

2016

於原典建築YD建築事務所實習

Tel

0932740327

2016

參加東海建築羅馬工作營

Email

st12190726@yahoo.com.tw

2016

入圍第四屆X-site 前十名

2017

入圍2017學生競圖主題設計組決選

Skill

1

autocad/sketchup/rhino/vray/photoshop/illustrator/processing/lumion


Contents 2016.3

[長條型街屋建築設計-鹿水草堂2.0]上下屋坡-重構屋坡/韻律/空間延伸 指導老師:邱浩修

2015.11

[現代都會中的多重棲所]遊園| 當代都市垂直院落 指導老師:陳俊言

2015.9 2016.5 2016.7

2016.9-12

[垂直化創客聚落]散步。生活綠川-離散與整體/垂直化創客聚落 [日常生活物件博物館]監視器博物館-資訊不對稱/權力宰制 [拼貼想像]Future Ecosphere

指導老師:Luca

指導老師:陳冠帆

[Memorial Fabrication]Access Rebuild

2017.4-6

指導老師:薛孟琪

[Structure Test]垂直水平 大跨度結構

2017.2-4

指導老師:陳林蔚

指導老師:黃明威

[回收式建築]當代協力構竹

指導老師:黃明威

2


上下屋坡-重構屋坡/韻律/空間延伸

歷史脈絡

長條型街屋建築設計-鹿水草堂2.0 清領時期

[題本]-

市街

位於鹿港古蹟保存區內的鹿水草堂是一間以台灣 鄉土文化書籍為訴求的專業書局,由鹿水文史工作室 陳仕賢先生返鄉設立。此堂成立緣源自於這些年來陳 先生時常帶團在鹿港解說時,發覺參觀的民眾對鄉土 文化相關書籍的需求增加,而民間文史工作者與文化 基金會出版的書因為缺乏通路,而未能與民眾分享其 巨著,故興起於古蹟保存區內設有一家鄉土文化書局 的構想,於民國八十九年創立的鹿水草堂即希望能為 文史工作者與民眾搭起文化的橋樑。 原本的規劃中,鹿水草堂之短期目標為結合台灣 各地文史工作者及基金會出版的書籍於草堂內,提供 一個優質的人文空間分享文史著作。現今因空間需求 轉變以及空間量不敷使用的狀況,草堂堂主為了整合 新的空間需求並考量既有基地條件限制與敷地不足的 問題,多方奔走並經各界有心人士幫忙,現募得一筆 可觀基金,計畫於鄰近地區處重建一處新鹿水草堂, 期望能為台灣傳統文化與聚落建築空間保護略盡一分 心力。

3

街-屋頂連續性延伸入屋

日治時期 不見天街

鹿港街屋

不見天街進行拓寬及拆除動作

鹿港屋坡,美在既不是習慣的平頂透天也不是斜坡,隨 著商業點狀式發跡,這裡的斜屋頂錯落而不規則,像是 依著自然而生的草坡,是鹿港生活紋理產生的韻律感。

街-光線/活動延伸入屋


基地分析

屋坡空間構成分析

小尺度街道分析

鹿港街屋樓層呈現前一層後二層或 半層,使屋頂有高低差之分,空間 佈局上則產生韻律性變化。

大尺度歷史分析 單脊頂

-屋頂,不常被看見/經驗的平面。

屋坡-影響內部空間分割/高低

未被時間拆遷殆盡的屋頂平面群 櫛比鱗次的韻律應被看見/被經歷

不見天街 鹿港老街

B

雙脊頂

D C

主要街道與河道呈水平向

E

F

G

次空間

高 主空間

三脊頂

A.天后宮

B.新祖宮

C.彰化客運

主空間

次空間

D.鹿港民俗文物館

風向影響建物走向

次空間 高 主空間 主空間

次空間

次空間

基地作為串連主要產業文化發展與交通的 重要節點,具有多面向性,遊客與當地居 民可從中山路或是九曲巷走進基地。

現今河道位置

無城

牆聚

落、

隘門

街鎮

行人步行主要來向

系統

、曲

巷冬

晴、

長型

街屋

、進

深空

不見天街時期河道位置

汽機車主要來向

動線分析 具有多面向性,中山路雖為主要交通要道,但因為主要是商業地帶,行人活 動多以步行方式經過基地,九曲巷內因狹窄曲折多為居民生活地段,所以仍 具有當地居民活動及遊客互動的可能性。

A

4


設計策略 [承重牆] -錯開 [新元素置入] -空心磚 -牆分隔/厚度改變空間韻律 -樓板錯移形成新序列 [空間層次] -封閉<---->開放

5

脫開-虛空間留設 錯位-垂直/水平延續性 重疊-空間圍閉/開放性

1.講座教室 2.觀景區 3.瞭望台 4.半戶外閱讀區 5.幽靜閱覽室 6.書店 7.聊天空間 8.茶館 9.宿舍 10.觀景台 11.堂主室 12.個人研究室

宿舍 短期宿舍可以作為新的交流空間,開放 給興起的打工換宿的族群。 書店/茶館 服務性質空間不只給遊客也還給當地居 民,可能整合成半戶外開放討論空間。 使用者年齡層影響空間量(茶館多為當地 老年人使用/講座主要為吸引遊客了解當 地特色) 堂主室/個研室 作為較前兩大類私密/專業的空間。


面積 [短期宿舍]

12平方公尺

[講座教室]

30平方公尺

[個人研究室]

12平方公尺

[工作/討論空間]

20平方公尺

[展示空間]

24平方公尺

[書店]

60平方公尺

[茶館]

40平方公尺

[講座教室]

[空間主題]

-屋頂上的書店

[短期宿舍]

[書店]

-打工換宿群

[個人研究室]

[展示空間]

[服務空間]

[茶館]

[工作/討論空間] -當地居民

牆剖大樣

6


地面層平面圖

7

0

1

3

5

10M


8


遊園 | 當代都市垂直院落 設計概念 現代都會中的多重棲所

基地位在台北市大同區斯文里,鄰近學校,市場與公園。 我重新梳理基地空間意象,轉化過去住宅內庭的公共交流 狀態,組織出一個新的居住模式。 提出了 遊園和院落的概念來回應新型態混居空間。策略 上分成前庭後院,面對都市創造一個較開放的公共庭園,以 水和綠為主體,並創造一條遊歷路徑串聯前庭後院。

。遊園 -[前庭]

。院 落 -[後院]

鄰里空間

18-28單元疊加關係

10-18單元疊加關係


空間計畫

2018年台灣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因此在構想老人族群如何保持正常的社交活動, 我提出一個毛 小孩家庭計劃。關於新形態混居,分成單身及家庭兩大族群類型來設想,又分別有青年上班族與 獨居老人,頂客族以及三代同堂,透過與毛小孩互動強度的差異,思考如何乘載不同的需求。

A/ 10坪單元

B/ 18坪單元 C/ 28坪單元 D/ 公共場域

單元簇群

10坪單元群組平面圖(4戶)

18坪單元群組平面圖(4戶)

1層平面圖

18-28坪單元群組(4戶)

2層平面圖


10坪

18坪

28坪

成員:單身族群+小型犬/其他小動物

成員:中大型犬/頂客族群

成員:中大型犬/4人小家庭(夫妻+2小孩)

需求:寵物黏人程度高,不穩定 易激動吠叫(伴侶犬) -->同桌/同房/同玩耍

需求:寵物黏人程度相對低,有時 可有自己隱私專屬空間-->有自 己休息/睡眠空間/精力較小型 犬旺盛衝刺空間

需求:寵物黏人程度相對低, 有時可有自己隱私專屬空 間-->有自己休息/睡眠空 間/精力較小型犬旺盛需 有室內室外衝刺空間。

玄關(共同院子為主入口) 止滑防摔/無稜角安全空間 清潔空間(小狗清潔完小門通院子)

簇群分佈對應基地涵構垂直疊加。在一 樓層的公共空間我們創造了一座橋, 穿梭 在樹冠與建築物之間,串聯起前庭後院。

-玄關(共同院子為主入口) -一樓清潔玩耍區 -二樓玩耍區 -二樓休息區 -家事陽台

-進室內前清潔空間/休息空間 -玄關(共同院子為主入口) -進食區/儲存設備/衣著

地面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散步。生活綠川-離散與整體/垂直化創客聚落 垂直化創客聚落 基地分析

[ 題本 ] 隨著都市化的發展,都市土地的碎化與高密度發展,城市 公共的空間與生活型態都已明顯的 改變,舊有村落環境已經逐漸的消失,自然生態環境、鄰里關 係、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漸漸的改變。創客聚落之設置,除了 是一個提供場地與設施,讓青年運用創意並透過業師教導與社 群交流,進行跨領域學習與合作之場域。同時,在面臨高密度 都市垂直化發展的情況下,如何重新界定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關 係,並進一步作為探討社會公共空間本質的機會。創客聚落不 僅是企業尋找永續經營的策略,也扮演了活化電子街以及舊都 市空間的角色。

15


為了讓遊客和創客能享有工作與遊歷經驗並存,以一 層一層公共環、商業環、創客環為主體空間架構,而 將遊客居住單元碎化打散至虛空間,以利到達公共環 序列,並加入綠川垂直化體驗,將水聲水景水色帶入 旅客與創客生活中。

設計概念 Vertical

x

Village

發展過程 居住單元發展

配置發展

Normal

Maker

體驗序列

實作經歷

展覽 商店

機具空間 機具空間

居住單元

教室

居住單元

教室

膠囊空間 機具空間

機具空間 居住單元

教室

教室

咖啡廳 圖書館 教室

展覽 商店

機具空間

創客辦公室 咖啡廳 圖書館

居住單元 管理層 展覽 商店

廣場

16


19


DN UP

+10 UP

DN DN

UP DN

UP

+10

DN

+119

DN

DN

DN UP

書店

開放式攤位 DN

+10 +119 CAFE

+95 UP

UP

+5

1F PLAN 20


4F PLAN 0 200 400

1600 (cm)

800

5F PLAN 2F PLAN 0 200 400

800

17

800

800

1600 (cm)

1600 (cm)

3F PLAN 0 200 400

0 200 400

1600 (cm)

CC’ section 0 200 400

800

1600 (cm)

6F PLAN 0 200 400

800

1600 (cm)


7F PLAN 0 200 400

1600 (cm)

800

8F PLAN 0 200 400

800

1600 (cm)

18


監視器博物館-資訊不對稱/權力宰制

基地動線策略宰制人流走向 脫離原本基地紋

社會層面討論 [意義矛盾性]-保護人身安全

事件經權力者篩選/片段/主動 侵犯個人自由隱私

隱蔽/封閉的陌生角度俯視世界 乘載事實的新知識? 無法針對任何一段時間述說重要性

[非絕對客觀性]

物件-基地 仿照花園城市架構及 理念的一個微型城市 ,吸收了花園城市的 構想並加以改造,結 合周邊都市紋理(棋 盤式)組合成現在的 黎明新村。 21

時間差

主要針對危險/公共區域

人為操作 (-位置/角度/數量) 監視器自身 (-角度範圍受限/ 成像遠端時間差)

接收端無從選擇/被規範/被動 被監視/窺看 選取目標:群眾聚集地


博物館定位 在原本花園城市基礎架 構下,市場雖位於城市 中心,卻不再是市民主 要活動發生地,基地重 新作為權力中心,俯視 世界、選擇監控人民活 動的存在,藉以提醒我 們即使在公共空間時時 刻刻被監視著、不自由 的狀態。

PROGRAM

權力架構下Program再定義 科層關係 少數管理多數 封閉--->開放 視線關係不對等

常設展/

環廊式配合之字形動線觀賞整個城市的景 觀,並在指向社區公共空間推拉出完整觀 看量體,以影像展示公共綠帶的活動,高 程不斷變化的視線交流與社區影像展示, 形成同時在監看外部環境,心理上不斷被 窺視的不安全感。

演講台/

出挑於三樓高度俯瞰、管理主要人 流朝向及主要的戶外空間,作為權 力空間的展示,可以對著開放的廣 場空間喊話互動。

藏品修護室/

地面層平面圖

對於開放空間中的監視器進行維護 、管理的挑高空間,常設展尾端向 下望可觀看到堆積的監視器。

大廳、辦公空間/

對於廣場形成量體壓力,位於三樓管 理與俯看公共空間人的行為活動。

0

1

3

5

10M

公共休憩區/

被博物館高聳量體環繞的開放空間 ,好像時時刻刻都有人在看你,做 什麼都很不自在的座位區。

文獻及參考書室/

在閱讀的同時藉由角窗窺看戶外景 色、俯瞰中庭開放空間或坐或走的 人群。

研究小間/

主要管理特展影像和觀察看展者 的行為。

博物館商店/

散佈在一樓量體間,形成對於周圍街 道民宅的自然監視。

視聽室/

社區居民的視聽空間。

22


二層平面圖

五層平面圖 23

0

1

3

0

1

5

3

三層平面圖

10M

5

10M

六層平面圖

0

1

0

3

1

5

3

10M

5

10M


配置策略

高樓層-環形監視

斜撐 結構系統

地面層-宰制基地紋理

S: 1 / 100 A-A’剖面圖

0

1

3

樑柱

5

10M

24


Future Ecosphere

藉由選取的拼貼,運用想像力結合原有圖面及比例構 成內部剖面,並賦予更多的生活可能想像。而以下這 張拼貼是一艘20世紀最大的貨輪被剖成兩半得以看到 內部,在貨輪上則有一棟別墅隱身在綠意中。 In the future, the world is polluted. Survivors live in the Ecosphere. In the Ecosphere, they draw seawater and filter it by nature miniral into clean water, extract fresh air from the woods then transfering it through the big pipe. The poor have to pick fruitgains from the trees, and put the food in diffrent storage place, then give to each living unit. The rich have the power to manage the control center, who can live in higher and bigger units.

25


Structure Tests

26


大跨度結構

27


[基地]-桃園美術館

[結構]-

[設計概念]-

主要材料為預鑄鋼構搭配雙層透光 面材,因應室內光線以雙層主鋼條 為架構,各自以三角桁架形成幾何 面狀支撐;雙層結構間以拱形延伸 仿河流自然形式互相卡合焊接;而 最終收束於同一端點以配合戶外園 內埤塘匯流之處。

以桃園自然埤塘居多的地形成因發想 ,將河流爭奪動態至靜態埤塘的過程 轉化,以結構呈現溪流速度感在基地 流瀉而下歸於一虛空間如埤塘般,供 大眾遊走自如於美術館之寓意。

28


Memorial Fabrication- Access Rebuild

CONCEPT 事件後道路瞬間位移、形變 ,使作為 通道的功能崩壞,地下未知的一面被 揭露。受此影響心理產生的不穩定、 不安感跟著事件被迅速掩埋忘卻,我試 圖再詮釋事件記憶裡形變的心理狀態以 紀念形式留存事件的空間經驗。

SITE 五權國小是當時事件的應變指揮中心,我認為它是回首事件範圍的角色。

三多路

二聖路

一心路

通道之下 未知的

被揭露


SECTION

+10 EL=6.10

+50 +350

+100 +150 +200

+300

+215

+250 +200

+200

DN

+160

+150 +100

+50

+0

PLAN


台灣當代協力構竹

受世界遺產合掌屋全聚落協力造屋案例啟發,在高樓林立標準化、不具 特殊性與地方性的當代建築群中,是否能在台中找到一種具有地域性的 、親民的協力造屋可能性,以凝聚集體群眾的向心力。因此我以台灣當 地竹材作為主要構築對象,分析合掌屋傳統構築方式,並轉介至當地竹 材讓當地人自行搭建的可能性。

日本合掌屋-木材

台灣-竹材

加工後彎曲竹片加 壓---->集合材 單元 組合

各球狀單元以正交 方式組裝成面狀

最外圈直徑40CM

建造過程

合掌屋協力建造過程

放樣框架

6層單元-弧形開口完成

設計概念 傳統竹編燈籠利用竹片彎曲 特性,頭尾收編,十字交叉 處以綑綁方式固定。

大型傳統竹工藝品--> 構築,具有結構性、接合點設計 傳統竹管家具製作轉角處使用 一種名為「包管」工藝,受此 啟發,設計師將單一竹管用立 體切割挖鑿的方式做出3種不 同的造型,一次表現出竹子堅 固、可塑、柔韌3種截然不同 的材料特質。

29

燈籠------->座椅---------> 結構體 竹積層材彎曲特性的運用、單元模矩化

水平向連接方式

垂直向連接方式


爆炸圖 [協力造竹構球當代定位] 竹編主架構

新的都市事件 滾動型遊具

竹編次架構

頂六層 每一圈單元 尺寸大小遞減 完整40個單元一圈

底六層不完整(開口) 37單元

3.6M

35單元 35單元 35單元 35單元 37單元

30


基地---台中市政府前廣場

舉辦活動模式

假日模式

失去人性尺度的廣場 水泥硬地舖面使溫度升高 夏天炎熱無遮蔽 冬天冷風透過穿堂滲入 過長形廣場都市事件難以置入

50.4 M

189.2 M

單元平面

常民介入

4M

竹編頂

加上帆布

內部吊掛裝飾 鏡面


收納模式


Thank You

A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