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社會觀察報告 從2013到2014當教會走進社會

Page 1

當教會走進社會 -省思與展望 前 言:

回顧2013年台灣教會界的大事,非「東方閃電(全能神教 會)」及「反修民法972」莫屬,儘管二者屬性並不相同,但教 會界在回應這兩個議題上,皆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合一與團結。 東方閃電(又名「全能神教會」)在台影響日增,從南 到北陸續有教會受害,引起教會界關注。自今年元月起,其在 各大報上刊載全版廣告大肆宣傳,為避免造成混淆及困惑,基 督教會終於打破沉默,由各宗派領袖、教會及機構牧者代表 協商,並發表聯合聲明,於各大報刊登全版廣告以作澄清。之 後,陸續舉辦研討會,架設網站匯集相關資訊,教導如何辨別 真理。 因應「伴侶盟」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台灣教會也首度 與各宗教團體組成「護家盟」,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守護婚姻 與家庭記者會,並發起連署行動,這是基督教界與其他宗教聯 合向社會發聲的第一次。緊接著各縣市自發性成立各式團體,

1


共同捍衛健康家庭的福祉。十一月三十日以遊行與集會方式在

本報告以「兩刃劍」的概念為主軸,討論「教會走進社

凱達格蘭大道聚集站台,現場近三十萬人藉一起拿下口罩的動

會」這個議題。並就下列五個問題提出觀點和建議,以供全體

作,表達不再沉默,現場並有多名政界、教育界人士、律師等

教會之參考 ─

現身支持。 面對內憂(教會異端)外患(社會議題),我們看見教 會在挑戰和壓力下學習合一,共同回應上帝託付傳福音的大 使命。然而在傳揚基督真理時,對外如何學習與社會有效對 話、消弭對立,建造生命?對內如何牧養弟兄姐妹有更深的

壹、2013年是台灣教會積極走進社會的一年,是什麼原因促使 「教會走進社會」? 貳、當「教會開始走進社會」,我們累積了甚麼樣的學習經 驗?

信心與真理上的札根,是我們邁向2014年,需持續擴展與突

參、對於「教會走進社會」的下一步,有甚麼必需注意的事?

破的議題。

肆、未來教會長期走進社會,還有甚麼「關鍵性作為」要考

西元五世紀初,奧古斯丁在《City of God》一書的談論為後 來的基督教世界樹立了典範,要怎麼在地上之城生活,面對地 上之城的指控,又要怎麼把超越的價值在地上帶出來。書中指

量? 伍、邁入2014年,台灣教會繼續走進社會之際,牧者們對整體 教會有甚麼祈盼?

出當時靠武力起家的羅馬帝國指控基督社群:羅馬的衰弱是因 為基督教把帝國變得軟弱,失去戰鬥力。但奧古斯丁認為問題 是出在整個羅馬帝國的「道德敗壞」,奧古斯丁也因而很認真 地論了一個當時的人聽不進去的價值觀--這一論述其實是「 兩刃劍」:一方面指責了羅馬帝國的敗壞,另一方面也批評了 當時教會面對社會挑戰的不足。

2

3


壹、2013年是台灣教會積極走進社會的一年, 是什麼原因促使「教會走進社會」? 1.教會合一運動歷年累積的結果:

庭運動」。

2.教會近年神學觀念的突破:

教會過去一直以來都有投入社會關懷及社區救助服務,

1130集會是教會「大使命」的運動,將文化與福音結合在

只是面對具爭議性的社會議題較少參與,如政治性的議題,不

一起,尤其近三、四年來全國禱告運動,促使全國禱告網絡所

同宗派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立場,鮮少有共識及共同參與的可

形成的台灣大中小型教會共同投入參與國家社會轉化。因應轉

能。然而這次面對「多元成家」議題,因絕大部分教會立場一

化運動,聖經末世論觀點產生變化,我們不只仰望耶穌基督再

致,較易在同一立足點上集結共識;加上這個議題對整個國家

來,同時也在所處世代經驗耶穌基督的同在,進而帶出「職場

社會影響過於重大,是無法只在教會內部教導和面對就足夠,

運動」,顯而易見地,這次不只是牧師站出來,各行各業也都

為了因應整體社會環境的崩解,教會意識到需面對與負擔傳揚

一起站出來。

屬神價值的責任,促成這次的集結和投入。

4

庭」為教會共同關心的主軸,極有可能展開未來新一波的「家

有句話說「從外面來改變裡面,是壓力;但從裡面來改變

然而,綜觀教會發展的歷史面,我們也發現今日的突破並

外面,是成長。」教會會感受很多從社會來的勢力,是因為區

非一蹴可幾:七O年代的「學生運動」,當時培養許多年輕人

分了自己和社會,因此感受到極大壓力;但若教會不自外於非

開始關心國家社會,產生合一,如今這些人已在各教會擔任領

社會,也不自視為與社會對立的群體,願意從自身的轉化來帶

導者,發揮影響力。八O年代「禱告運動」,受韓國禱告運動

動社會的改變,教會的運作將會很不一樣。因此,回歸神學本

影響,開啟靈恩運動,帶來教會轉化更新。及至九O年代「小

質的內省,我們也期盼聯合更多神學院及神學院老師共同來關

組運動」邁向高峰,台灣許多大型教會產生都是小組化運動的

注,以其在神學上的裝備及信仰反省的訓練,與教會牧師一起

結果。公元2000年後開始「醫治釋放運動」,促成許多教會、

來思考相關社會議題,從聖經真理基礎點上,以神學的高度來

團體及個人內在生命的更新。2011年牧者國是論壇決定以「家

綜觀未來可能的方向和做法。

5


3.危機,成為教會更踏入社會的轉機:

貳、當「教會開始走進社會」, 我們累積了甚麼樣的學習經驗?

「性解放」議題,喚醒教會強烈危機意識,促使教會不得 不走入社會,包括走入媒體、走入立法院、學校教育、里長辦 公室、社區等,不論連署、連結或遊說,這是一個全面性的運

1.磨鍊信心,成熟勇敢,回應神國的使命:

動。如最早發起的「台灣宗教愛護家庭大聯盟(護家盟)」,

就信仰而言,世界原本就是屬神的,但因罪的緣故隔絕

首度與台灣各宗教團體連結合作;後續成立「東台灣守護幸福

與神的愛,然而教會因著耶穌基督得救,便是要將福音傳到地

家庭行動聯盟(東福盟)」,由教會牧師率先連結,然後縣市

極,恢復世界原本的樣子。傳福音是以福音來改變人的心和生

長、議長、立法委員及各宗教和各界代表;以及接下來,各地

命,治理管理世界成為屬神的世界,因此教會理當走進社會,

區自發性成立的各式聯盟等,與在地政府機關及相關單位合作

為福音站出來在社會發聲。

連絡,皆超過原先所預期的。

2013年的確是教會接受考驗的一年,卻也是教會在實踐經

然而,台灣社會面對的危機仍有許多,省思教會與社會的

驗中展開學習,逐步向推動社會轉化的異象前進,並同時帶動

關係,未來必將面對更多挑戰。智庫或神學院老師恐需更多了

教會自身成熟發展的一年。教會面對諸多考驗,卻也在挑戰中

解教會與社會之間互動的各國經驗,以及如面對環境失衡、貧

磨鍊信心,學習成長與勇敢,使教會更有信心和能力來回應神

富不均、甚或司法正義的問題,教會應持何立場?如何發聲?

國的使命。

為社會帶來何種改變的力量?都需及早進行相關議題研究,與 思考長期議題策略,以避免如此次在「性解放」議題危機壓力

2.學習與社會對話,而非對立:

下匆促回應的狀況。 上帝把一個很困難的環境給教會,讓台灣的教會知道自 己是誰,在關鍵的時刻做基督精兵。然而,教會對議題的反應 及意見,需更多學習耶穌基督的樣式,耶穌要將恩典真理給人

6

7


時,都是先關心人的需要,如同面對井邊的婦人,其目的是要 給婦人生命活水,但祂先向婦人說:「請給我水喝。」如同約 翰福音一章14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 的有恩典有真理。」教會需要把恩典放在前面,真理才在後 面出來。 當我們關心社會議題時,必需先讓救恩恩典走在前面。此 次,面對「多元成家」議題,我們定調在「為下一代幸福讚出 來」,就是一個恩典的關心,憐憫的關懷,清楚地聚焦在我們 要表達的真理的持守上,沒有擴散在不必要的爭議上,往後教 會在回應社會議題時,我們可以持續以這樣的模式來做。 對於同性戀社群的生活方式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我們 需要清楚且準確地將真相反映出來,然而我們亦要成為愛心和 憐憫的先鋒,不能讓真理被視為排斥他人的訊息。當基督徒談 及同性戀,或與有同性戀傾向掙扎的人交談時,我們傳遞「神

3.跨足政治範疇,學習新領域互動: 面對多元成家議題,起先向政治人物請願時,完全沒有委 員願意表態支持,然而透過連署遞陳情書及相關行動,將地區 基層聲音傳達到中央,讓政府聽見百姓的聲音,堅決反對修改 民法972法案,讓下一代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政治人物開始改 變先前態度站台支持,包括國民兩黨立委、民意代表等政治人 物,足見這次行動在教會界與政治界互動版圖上,有了很大的 突破與成效。 然而,政治層面的互動也是一種「兩刃劍」。政治人物面 對的是廣大而複雜的利益群體,當教會今日在公共議題上需要 政治人物公開表態支持的同時,必需認知明日政治人物也會需 要教會在選舉議題上公開表態支持。在教會持守的「公義」本 質和政治面對的「交換」現實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也是教會必 須開始思考的題目。

愛世人,但恨惡罪」時,要確保對方真實明白神是以無條件愛 他、接納他的。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領受神恩典的人,同 樣需要恩典、憐憫和神轉化的能力,切勿自視甚高地光是批 判,其實最好的批判是正面論述,將真理的溫度以細膩的形式 傳達出來!

4.操練全體教會合一團結、互相成全: 過去教會各自為政,各司其職,但因應這波瓦解傳統婚姻 狂潮,不同教會宗派開始彼此橫向連結,包括區域性、宗派性 及個別性的教會連結合作,大教會與小教會連結、北部教會與 中南東部教會連結,整體而言,合一達到另一波的高潮。

8

9


尤其這次由「下一代幸福聯盟」主辦的「為下一代幸福讚

叁、對於「教會走進社會」的下一步, 有甚麼必需注意的事?

出來」1130動員是前所未見,應是台灣史上最和平成功的大型 「抗議」活動,也是基督徒史上動員最特別的一場聚會,連結 社會大眾及各宗教團體一起表達訴求,「由教會進入社會」的

1.在神話語上的反省:

公民行動。教會學習真正合一與成長,不只是量的成長,更是 內部的質變成長、互相成全,連結於元首基督。當1130集會結 束後,教會是否又回到過去各自為政的光景,還是因而發展出 更進一步由「連署」進入「連結」,正接受關鍵時刻的考驗。

未來我們不只需要更多專業論述,更重要的是神學的論述 及反省,包括反省什麼是教會?什麼是福音使命?什麼是職場 宣教?教會與政治的關係?教會的婚姻神學及家庭神學、同性 戀的神學為何?這是「道」的反省。包括整個運動背後的根本 問題是什麼?性別歧視的問題如何解決等? 教會應當進行更多「真實的」連結,不只是在特會、訓練 會中彼此站台,更需要在使用神學思想資源影響社會的事上, 更嚴肅地彼此幫補,讓台灣的社會認識到的「教會」不再僅僅 是道德主義的樣貌、十字軍的激情,更是具有嚴肅思考的厚度 與思想資源的深度。這意味著基督徒學者、神學思想家與牧者 需打破成見,更深地彼此緊密結合。

2.教會本身先活出神話語的祝福: 我們如何使道德理念更容易被人接受?這無關多少人走上 街頭(實際上,集結二、三十萬人上街頭並不是困難的事),重

10

11


點在於當我們向社會傳遞「一夫一妻、一男一女、一生一世」

係、國會連繫、網路傳播、社群動員、國際聯盟等,用教會與

的價值觀時,人們除需要明白性解放帶來的危害和破壞力之

社會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和語言,來完成「教會走進社會」的

外,更重要的是看見真實的生命見證。這會使我們的論點更有

時代使命。

說明力,不是靠解經說理,而是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與燃起 社會對幸福婚姻家庭的渴望與盼望。 在家庭議題上,教會需先把神對婚姻家庭心意的牧養,以 及弟兄姐妹在生活實踐的根基紮穩,尤其需奠定教會青年及下 一代的信仰生活,以成為世界能見證的光,發揮影響力。 更何況當教會一旦走進社會,議題的發展不會只停留在 家庭上,對於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司法審判的價值基準、貧 富差距的失衡走向…等等,都需要教會本身先活出神話語的祝 福,方有能力帶動社會的轉化。

4.走出圍牆之外,建立無牆教會: 1130是一個「從教會進入社會」關懷公眾議題的開端, 未來的日子,眾教會必須更多從聖經真理出發,用愛和行動 致力關懷社會弱勢和公共議題,以及「受苦的百姓」,守護 下一代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真正的道是從講台下來,從走 出教會開始。 然而,教會「還在學習」如何適切地「走入社會」。走入 社會意味著走出四牆之外,積極關懷教會所在地區,投入社區 議題關懷鄰里,如弱勢家庭、邊緣青少年、治安議題、環境汙

3.建立長期完整的架構及組織: 教會過去的每一個危險期,就是在大的集結之後,很快就

協會、家長會,並與鄉鎮里長、民意代表、政府部門等建立關

退潮,當它退潮同時,便是相對力量展開下一波攻勢的時候,

係,同時,教會給予牧養及資源,以支持各樣事工發展,建立

為了因應過度興奮集結後的退潮,教會一定要有一個穩定、長

無牆教會,讓社區居民獲得實際幫助。

期而綿密的組織,以因應這類議題長期的應對。 在這樣的長期組織架構之下,又需要培養相關專業人才, 培養各種專業能力如議題研究、策略發展、法案倡議、媒體關

12

染、外籍勞工議題等,派弟兄姐妹以實際行動參與各社區發展

另外,鼓勵成立各式各樣協會,以民間團體方式參與政 治,影響國家社會。包括教育、家庭、經濟、媒體、藝術、政 治等協會,以實際行動反應我們的信心和信念。

13


5.專業論述與愛的牧養: 面對「多元成家」等性解放議題,我們不能只一味被 動地反對,相對地,需學習正面積極整全的論述,給予相對 意見者新的出路。不要一直告訴別人「什麼不對」,乃是強 調「對的是什麼」,除在社會議題進行把關之外,要提供好 的、對的、有效果的建議。 因此,我們需要更多不同專業領域的學者及法律人才,進 行相關的研究,幫助社會大眾更深入瞭解同性戀議題、多元成 家草案等公共議題,及其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與影響,同時以 相關研究報告澄清混淆的視聽,以在正確的論述上提出訴求。 因此,教會以數十萬人的集會作為高舉真理的形式是第一 步,隨之而來的考驗就是「愛的實踐」,教會需認真思考「如 何牧養」同志群體?與受苦者站在一起,將真理以愛和細膩的 方式表達出來。

6.教會人力104,整合及培育各領域人才: 實際上,教會內部人才濟濟,如何整合與發揮弟兄姐妹各 樣所長值得深思。建議可以台灣教會人力的104為概念,整合 與建立各領域人才資料庫,包括教育、法律、經濟、社會、醫 療、政治、媒體等各範疇的人才,同時,智庫可以成為一個平

14

台,如舉辦各類研討會、論壇,以幫助教會牧長看見平常看不 見的議題,並進行交流和討論。值得一提的是,當職場弟兄姐 妹在專業領域上發揮影響力,遇見困難或被攻擊時,如真愛聯 盟因應同性戀教材議題被告,教會群體可以協助成立義務律師 團或連結眾教會力量等,給予實質幫助,讓不同職場弟兄姐妹 按不同恩賜,發揮影響社會的力量。 同時,需強化職場弟兄姐妹的神學信仰,神學教育需更普 及化,讓專業人士可以更多被栽培、被成全。1130集會是暫時 的,堅持符合聖經真理的家庭價值是永久的,這是一場長期抗 戰,但需專業人士,如醫療專家,尤其是傳染病專家、社工專 家--針對認養的負面效應、法律專家--針對憲法和民法、 心理學專家、社會學家等站在教會前頭,提供社會大眾公民認 知及公民教育之相關研究和論述,才不會讓同運人士與基督徒 成為相互對立的局面。

7.新媒體時代興起,在關鍵議題掌握發言權: 教會與社會媒體長年來欠缺足夠好的關係及管道,以至於 這次動員之大,卻沒有好的報導,1130當天所有各大媒體幾乎 到場採訪,但是卻看見他們都淡化我們的聲音與訴求,所有媒 體出現報導一面倒向支持同性婚姻與多元成家法案,這是一個

15


很大的提醒。台灣社會已走到一個非常偏的方向,教會若要引 導社會走向好的方向,需要建立更好的媒體管道,並有更多有

肆、教會長期走進社會, 還有甚麼「關鍵性作為」要考量?

辨識能力的人,藉由他們的發言,產生更大導正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各樣言論藉網際網路傳遞,透過影片、撰文

1.全面加強青少年事工:

在公共議題上強力發聲,甚至與相對立場者產生對話,在此 次動員活動中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我們看見「新媒體」 及其蘊藏的廣大禾場,已不容再忽視。教會除透過影音或網 路、社群媒體等播報消息及牧養關懷之外,需更多培育傳播 人才。尤其在「無國界」的地球村時代,媒體是完成大使命 的最具影響力工具,透過媒體宣教,將福音帶進生活、職場 和校園、家庭中,傳遞討神喜悅的「主」流文化,是教會不 可忽視的重要事工。

多元成家草案之一:「婚姻平權」,將民法972條婚約應 由「男女」當事人自行訂定,修改為「不分性別、性傾向、性 別認同」等內容;《性別平等教育法》部份條文修正案欲將「 多元性別」、「性別歧視」入法;教導青少年性探索的性別平 等教材《青春水漾》影片進入國中小播放;社會上已有人提出 「娛樂性嗑藥合法化」、「SM性愛」要教導等,台灣面臨一 個重要關鍵時刻,下一代的道德防線需要被堅守住。 我們需為孩子們站出來,同時除過去一直以來的校園團契 事工外,各教會需加強青少年事工,以及國小、國高中和大專 院校的教職員團契事工等,並藉更完善的家庭教育教材,進入 校園,以真正落實十年來「家庭教育法」的立法初衷。教會不 可僅以有青少年團契聚會為自滿,更需注意青少年事工的實質 內容,協助下一代青年面對各種時代挑戰。

16

17


2.傳承使命,下一代領袖的接棒與興起 :

3.企業家的支持與參與 :

教會牧者不能口頭上「重視」年輕人,而在實際做法上卻

除現有的「國際基督徒工商人員協會」(CBMC)和「全

把他們當配角。教會應在合乎聖經真理的前提下,鼓勵、成全

福會」(FGB)等以外,可有更多連結基督徒企業的平台,召

年輕人去圓夢,並讓信仰在生活中具體實踐,就能得著「失喪

聚連結職場基督徒領袖及企業家,與教會有進一步的互動合

的年輕人」,成為神國度的精兵。教牧並應注重培養接棒的同

作,彼此扶持成全、關懷代禱,以更整全福音工作。例如社會

工,盡量提供進修機會,全力造就牧會專才,兩代之間,藉此

福利工作,有的是教會可以作的,有的是站在基督徒公民立場

打成一片,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培養卓越的青年領袖。也寄

應當作的,然而,有些大而複雜的社會議題,對教會牧者而

望教會彼此更加合一,相互成全與給予實際支援,讓年輕一代

言,在平日牧養工作之餘會有些力不從心,因此,教會需更多

的更加崛起,傳接福音使命。

企業界的支持和參與,投入專業資源或金錢上的援助,使福音

當教會期望涉入公共議題、涉入社會資源,希望以信仰 來改造世界、改造社會時,我們可有許多不同方式。其中,聚

更有效地透過不同方式開展,同心轉化社會風氣,共同完成大 使命。

集各教會青年領袖人才觀察社會發展,平日可了解各樣議題 的論述、社會氛圍與氣候,常常上網了解各樣的意見,並練習

4.發展公共神學:

回應與發表觀點等,以提升基督徒參與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 動能,平日操兵養兵,待上戰場時,更能成功打出一場美好的 仗,造就一個行公義好憐憫的公民社會。教會要栽培有能力接 棒「教會走進社會」時代使命的青年領袖,就必須從今天開始 做起。

基督教與公共領域之間的關係,是今日教會需要不斷思考 的。今日普世教會盛行的思潮,我們稱之為公共神學(public theology),事實上這也是基督教當初開始發展時的主軸。在 當時的社會處境中,基督教的傳播是一個「公共事件」(public event)。亦即信仰不是發生在一個隱私的角落,基督教之所以會 為人所知,是因為它發生在公共的領域。

18

19


現今許多神學家卻提醒我們,基督教在當代所面臨最大的 危機就是它的隱私化(privatization of Christianity),基督教

結 語: 伍、邁入2014年,台灣教會繼續走進社會之際, 牧者們對整體教會有甚麼祈盼?

變成私下才能說的事情,我們無法在公共領域表達基督教的信 仰。然而,兩千年來,基督教從來不是一個隱私的信仰,它一 直在公共領域中發揮功能。以「初代教會」的例子,基督教一

- 興起發光,完成大使命

開始在羅馬社會中是被壓迫的宗教,可是為什麼後來卻成為被

- 繼續學習與基督在地上同作王

接納的宗教,「教會勝過了帝國」,從被迫害到被接納,關鍵

- 關心上帝賜我們的這塊土地及人民

就在於公共見證。今日台灣教會迫切需要有神話語為基礎,又

- 學習耶穌的樣式,得著下一代

有紮實社會素養的公共神學被發展出來。

- 讓聖經與聖靈合併,去使萬民做主的門徒 - 走的更高更廣更深更遠 - 期待偉大的神做更偉大的事 - 祂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 最黑暗的時代,就是最光明的時代;魔鬼越偷竊毀壞時, 就越是教會大收割的時候。 - 萬物的結局近了,最要緊的是謹慎自守、警醒禱告,彼此 切實相愛。 - 2014年願台灣的教會滿有神的榮耀。 阿們!

20

21


從2013到2014 當教會走進社會-省思與展望 2014年1月20日初版 社團法人中華二十一世紀智庫協會

CHUNGHUA 21ST CENTURY THINK TANK 地址

北市106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83號2樓

電話

(02)2706-9137#15

傳真

(02)2706-9133

網址

http://thinktank21.or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