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地球暖化警訊(營建知訊 2013 11)3 2

Page 1

營建知訊 363 期/2013/04 《全球挑戰》

汪中和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近十年來,自氣候暖化日益明顯後,世界各地年年都輪番出現令人瞠目結舌 的環境災難。在氣候變遷史上,2012 年當然不是世界末日,但是卻締造了許多 新的紀錄。最明顯的,自然是北美地區的持續高溫,由於時間長達八個月,造成 美國大陸嚴重的乾旱,重挫穀物的收成,也為全世界的糧價投下令人不安的變數 (圖一)。此外,蘇俄、印度及日本的洪水,南非的大雪,蘇門答臘外海四月發生 連續二次規模八以上的超強地震,也都是世界新聞的焦點。

22


營建知訊 363 期/2013/04 《全球挑戰》

當然,使人格外難忘的還是美國珊蒂颶風的衝擊 (圖二)。超級颶風珊蒂於 10 月 29 日晚間在美國紐澤西州大西洋城附近登陸後,不但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 區及紐約市遭受重創,西至密西根州都受到波及,超過 820 萬戶家庭停電,死亡 人數已逾百人,影響範圍廣及 17 個州。在溫暖的海域,颶風本來就容易形成; 氣候暖化後,颶風不但形成時間增快,行徑更因海溫及洋流的改變,加上海洋大 氣的交互作用,帶來非常難以預測的後果。珊蒂颶風正是一個典型的新案例,它 會造成如此嚴重的破壞效應,不單由於其暴風半徑超大(約 980 公里),行進路線 更因周圍異常的大氣條件影響而脫序,原來應該往東而去的,卻反而掉頭轉向西 北挺進,造成「出其不意」的奇襲效果。這正是氣候變遷下,我們要面對的困窘 局面。

根據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公布的報告顯示,2012 年全世界已經發生 了 905 起重大災害事件,遠高於 2011 年的 820 件,各類型式的災害雖然遍佈各 大洲,但是損失最慘重的都是已開發的進步國家,如美國、澳洲、歐盟、中國大 陸、俄羅斯;同時天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 1600 億美元,其中高達 67% 的損失發生在北美地區(圖三)。這個現象顯示,不論窮國、富國、強國、弱國, 在強大天然災害的無比威力下,都一樣無力抗拒。

23


營建知訊 363 期/2013/04 《全球挑戰》

在台灣地區,一反 2011 年雨量偏低的情形,自 2012 年五月後就豪大雨不斷, 六月及八月因梅雨及颱風的交互影響,月雨量相繼超高。在 2001 年以前,台灣 超高月雨量的發生頻率都在三年以上;但是自 2004 年七月敏督利颱風造成重大 洪災以後,超高月雨量的發生頻率已縮短為一年一次;然而,2012 年已經開始 出現二次了。另一方面,九月及十月的豐水期降雨量異常稀少,十一及十二月的 枯水期卻反向偏高,在短時間之內降雨量快速的上下起伏,這也是過去很少發生 的情形。 不過,2012 年最突出的氣候變化並不是發生在中低緯度的區域,而是出現 在高緯度的北極區。首先,在 2012 年的五月底,北極地區的大氣層二氧化碳含 量突破了 400PPM,這是地球大氣層三百萬年以來溫室氣體的最高濃度。隨後, 在 2012 年 9 月 16 日,北冰洋的夏季海冰面積又跌破 400 萬平方公里,到達歷史 新低的 341 萬平方公里,也是近百萬年來從未出現過的情形 (圖四)。這二個同 年破四的紀錄(一個升破 400,另一個跌破 400),可說是地球氣候史上的奇觀, 造成的影響將會非常巨大深遠。

24


營建知訊 363 期/2013/04 《全球挑戰》

(IPCC) (Copenhagen Diagnosis 2009))

今年北極地區出現史無前例的雙破四紀錄,不但遠遠超過科學家原先的估計, 也清楚的預告了地球的環境開始進入一個全新不同的狀態。我們已經跨過了一個 危險的門檻,在前面等待的,是完全陌生且極度難以掌握的氣候變化。這是一個 沒有回程票的單向旅程,我們已經無法回頭了。按照目前北冰洋的夏季融冰速率 估計,將在未來 20 年內(也就是在 2020-2030 年之間)就面臨北冰洋夏季完全無冰 的景況,這是 2012 年之前氣候學家還難以想像的情況,如今已成為人類不得不 接受的共同惡夢。 當北冰洋夏季無冰的時刻到來,不但北極圈大氣及海水的溫度巨幅升高,帶 動埋藏在永凍層內的甲烷大量並快速的釋出到大氣層,急遽加速氣候暖化的腳步。 失去了北冰洋的屏障,緊鄰的格陵蘭也會加速消融,島上蘊藏超過 262 萬立方公 里的融冰,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大量崩解,流入大西洋與太平洋。不但擾動地殼板 塊的均衡,全球的海平面會呈現跳躍式的大幅上揚,淹沒沿海的低地,還進而改 變洋流的運行,使得極端氣候的變化幅度將呈現更劇烈的起伏,衝擊世界的每個 角落(圖五)。

25


營建知訊 363 期/2013/04 《全球挑戰》

因此,北冰洋當前出人預料的變化,好比在赤道地區剛剛發展起來的輕度颱 風,雖然看似遙遠,隨著時間的演進,它會逐漸的成長為中度、強烈颱風,並且 直接衝著我們而來。對全球來說,我們要面對的前景正是戰爭、缺水、饑荒、地 震、海嘯,一個處處是天災與人禍的世界。

4 2012 年 11 月中旬,世界銀行公布一份「降低熱度:為什麼要避免一個氣溫 升高攝氏 4 度的世界」(Turn Down the Heat: Why a 4°C Warmer World Must be Avoided)的報告就沉痛指出,如果世界各國不快速且積極的採取有效行動來應 對氣候變化,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比工業革命時升高攝氏 4 度,引發包括極 端熱浪、糧食缺乏、水資源匱乏、以及海平面快速的抬升等一系列災難,全球所 有地區都將受到嚴重衝擊,差異僅在於影響程度的不同,而基礎建設不足及貧困 的地區所受的影響最為慘重。 2013 年 1 月中旬,「自然氣候變化」期刊登載了一篇引起廣泛注意的報告,

26


營建知訊 363 期/2013/04 《全球挑戰》

這是首次針對不同的溫室氣體減排情境所作的全面性評估研究。該報告指出,按 照目前聯合國氣候大會所議訂的減排目標,到 2100 年時地表溫度將遠超過攝氏 2 度,也就是一個我們希望避免氣候變化可怕影響的最低升幅警戒線。這項最新 研究表明,如果世界各國都能加強溫室氣體的排放控制,仍然有希望在本世紀之 內,大幅減輕氣候極端變化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在最嚴格也最理想的減排情形下,全球若能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 2016 年時 定為上限峰值,此後每年以 5%的速率逐年下降,並且一直降到 2050 年,那麼極 有可能在本世紀末時,氣候暖化的幅度就不超過攝氏 2 度的門檻。若能達到這個 目標,農作物產量下降和高溫洪澇等不利衝擊可以減少 40%到 65%,海平面快 速上升的趨勢可以延遲幾十年來臨。 這項研究也清楚地指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當然無法避免氣候變化引起的全 部影響,但盡快開始推動最大幅度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的確會讓我們爭取寶貴 的時間,讓都市規劃、運輸系統和農業生產有充裕的準備期去調適極端的氣候變 化。這就好比我們人生中必須要有的各種保險規劃,越早開始去投資規劃適當的 保險,我們付出的成本相對較低,而當災難來臨時,所獲得的保障也將較好。

在這個全球不得不加速減碳的趨勢下,我國環保署在今年 2 月 25 日成立了 「清潔發展與碳權經營聯盟」,由環保署長與產業界代表共同簽署減碳宣言暨啟 動儀式。這是政府促進產業界實施減碳行動的具體作法,也是我國協助產業邁向 低碳轉型、創造減碳機會、促進綠色產業技術發展的重要策略,我們願意給予肯 定與支持,更希望政府加速推動溫室氣體的管理政策,全體國人都能落實低碳生 活。台灣是一個地質高度敏感區與自然災害頻繁區,面對全球暖化後的全新變局, 挑戰與壓力只有日益增高,政府與社會各界必須快速形成共識,並一起同心推動 更多具體可行的調適策略,為我們自己營造一個健康又永續的樂活家園。

27


營建知訊 363 期/2013/04 《全球挑戰》

1. Allison, I., N.L. Bindoff, R.A. Bindschadler, P.M. Cox, N. de Noblet, M.H. England, J.E. Francis, N. Gruber, A.M. Haywood, D.J. Karoly, G. Kaser, C. Le Quere, T.M. Lenton, M.E. Mann, B.I. McNeil, A.J. Pitman, S. Rahmstorf, E. Rignot, H.J. Schellnhuber, S.H. Schneider, S.C. Sherwood, R.C.J. Somerville, K. Steffen, E.J. Steig, M. Visbeck, A.J., Copenhagen Diagnosis: Updating the World on the Latest Climate Science. Weaver.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Centre (CCRC), Sydney, Australia, 60pp (2009). 2.Arnell, N. W., Lowe, J. A., Brown, S., Gosling, S. N., Gottschalk, P., Hinkel, J., Lloyd-Hughes, B., Nicholls, R. J., Osborn, T. J., Osborne, T. M., Rose, G. A., Smith, P. and Warren, R. F.,

A global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policy on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Nature Climate Change, January-13 online. ISSN 1758-678X doi: 10.1038/nclimate1793, 2013. 3.IPCC (Solomon, S., D. Qin, M. Manning, Z. Chen, M. Marquis, K.B. Averyt, M. Tignor and H.L. Miller (eds.), Climate Change: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07. 4.Munich Re, Press release, Natural catastrophe statistics for 2012 dominated by weather extremes in the USA, Munich, Germany, 03 January 2013. 5.NOAA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State of the Climate: Global Analysis for Annual 2012,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2, http://www.ncdc.noaa.gov/sotc/global/2012/13. 6.World Bank, Turn Down the Heat: Why a 4°C Warmer World Must be Avoided. Washington, DC, USA. A Report for the World Bank by the 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 and Climate Analytics, 84pp.

2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