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山獵人登山 步道建置工程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環山獵人登山步道建置工程
環山部落
2 計畫緣起
本工程位於群山環繞的環山部落,鄰近雪霸國家公園、武陵 農場及梨山風景區,在經濟價值上擁有良好的觀光資源,部
落本身緊鄰原始生態林,環山獵人登山步道過去是泰雅族人 狩獵路徑,部落的族人想將口耳相傳的文化傳承下去,藉由
本工程將口述歷史轉化成登山導覽路徑,營造古獵人生活場 景,藉由重現當年歷史場景,找回過去消失的聲音與文化,
本工程位置
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泰雅文化,也藉此發展在地觀光。沒有 獵 人 就 沒 有 獵 徑, 沒 有 獵 徑 就 沒 有 原 民 文 化 上 的 記 憶, 因
此,設計主軸除為健全地方觀光建設外,更肩負起環山部落 世代傳承的重要意義。
3 計畫目的
本工程兼顧「文化歷史、生態保育、步道安全」之需求,將
泰雅族老獵人圍獵過程與沿四季蘭溪二岸現地歷史場景逐一 串 連, 包 括 淨 化 之 地、yawqösiya 繩 索 橋、 半 穴 居 遺 址 群
落、紅檜林砌塊石坡面等,工程期望能達到「文化引客」與
「永續傳承」目的。對於遊客來說,獵人步道的建置可以開 發寓教於樂的低碳旅遊經營模式,如結合周邊路線,包含武
陵農場、雪霸國家公園及福壽山農場等知名景點及周邊原民 部落,秉持越在地越國際的視野,使遊客充分感受到傳統獵 徑的魅力。對於當地部落居民來說,更開啟跨越世代傳承的 契機,它提供文化傳承場域,作為薪火,讓部落重新發光發 熱,打造永續共榮的觀光建設。
本工程位置
環山部落
yawqösiya 繩索橋 1
環山部落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1 計畫名稱
1. 第一期步道工程 2. 第二、三期步道工程
環 山 部 落
四 季 蘭 溪 部落獵人 導覽路徑
4 計畫區位、地點、面積規模、期程起訖
> 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於臺中市和平區梨山地區環山部落旁,位處台灣脊梁。環山獵人步道共分為大小環線,全長共 2.5 公
里 ( 小環線 1.2 公里,大環線 1.3 公里 ),其中小環線係由第一期工程 ( 即本次參獎範圍,環山獵人登山步道建 置工程 )0.5 公里及第二期工程 0.7 公里組成,全線是當地泰雅族人通往志佳陽大山及南湖大山傳統獵場的古
獵徑出入門戶,整體面積規模約 1,275m 2 。,本計畫主要路徑以原土路面及就地取得塊石建置,並設置 24 公 尺繩索橋,跨越四季蘭溪串聯半穴居遺址群落。平均作業環境海拔介於約 1565 至 1655 公尺間,水域環境橫 跨大甲溪上游、四季蘭溪下游;陸域環境涵蓋天然針闊葉混合林、崩塌裸露地、高山果園。
2
大 甲 溪 期程起訖:
設計時間:2021 年 10 月 - 2021 年 12 月 施工時間:2021 年 12 月 - 2022 年 9 月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圖例:
起點段與雪霸國家公園通往志佳陽大山登山口路徑共線,途中右切進入第一個歷史場景:「淨化之地」,泰雅語稱為 gaga mengqösiya, 而後沿四季蘭溪右岸續行,行經 24 公尺繩索橋,跨越四季蘭溪便抵達第二個歷史場景:「半穴居遺址群落」,泰雅語稱為 yawqösiya, 是指水邊家戶的意思,之後回到步道續行而上,便抵達第三個歷史場景:「紅檜林砌塊石坡面」,泰雅語稱為 pöhaga bötunux,有一說 為日據時期泰雅族人的防禦工事,現況為林務局紅檜林復育林區。 【淨化之地 gaga mengqösiya】
相傳泰雅族人在圍獵前聚集於此地,由頭目或耆老替獵人們與獵具以新鮮的枝條沾水輕拍,以淨化曾觸犯的過失,在泰雅族語即是 p's
abaw;而日常生活中亦有觸犯忌諱或彼此相處不睦之時,便會透過 s-gsya(灑清水的動作,延伸為和好的概念),來化解彼此的嫌隙, 因此,gaga 無所不在泰雅族的社會中,除了規範與限制外,更是泰雅部落文化多年得以維持的核心。
3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 路線規劃
② ①
歷史場景 1- 淨化之地 ① 織布紋花架
② 資源解說牌:狩獵禁忌
③ 資源解說牌:圍獵與淨化儀式 ④ 原木座椅 4
④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③
泰雅族標準居住空間存在著半穴居(家屋)與糧倉,二者搭配出現,否則視為沒有財富的家戶,半穴居常見為地下 3 尺地上 6 尺,總計
9 尺的建築高度,半穴居立面底部基礎以塊石、卵石或岩片疊砌,一方面可作為穴居擋土,亦可支撐上方木質壁面,常見為積木式壁面, 立柱上方雙斜屋頂,屋頂面層材質可為石板、茅草、材或竹材,整體規模則視家戶人口多寡有 4、6 或 8 柱等立柱跨距;至於糧倉則常
見為 4~6 根立柱型態,作為儲存小米、芋頭、地瓜與玉米等作物,同時柱腳皆會設置防鼠板並採高腳型式,以預防濕氣與齒類動物的侵 擾,有時糧倉上方亦會作為飼養家禽的空間。
5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半穴居遺址群落 yawqösiya】
③ ② ① 歷史場景 2- 半穴居遺址群落 ① 粗木屑鋪面 ② 原木座椅
③ 資源解說牌:半穴居與糧倉 6
泰雅族的文化多透過歌謠或傳說代代傳承,眼前的砌塊石坡面傳言為當時環山地區泰雅族人抵禦日軍的防禦工事,另有一說為早期居住此 地的泰雅族人游耕之水土保持設施,現況為配合紅檜林造林的水土保持措施,不論哪一說法,皆形成所見之壯觀手砌塊石坡面地景。
7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紅檜林砌塊石坡面 pöhaga bötunux】
①
③ 歷史場景 3- 紅檜林砌塊石坡面 ① 既有砌塊駁坎復舊 ② 導排水系統 ③ 砌塊石階梯 ④ 斜木樁
⑤ 長鐵環欄杆 8
②
④ ⑤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繩索橋 yawqösiya】
以低彩度、低結構量體元素為宗旨,縫合古獵徑與傳統生活群落的軌跡,望藉由建構一條安全 的步道路徑,降低遊客對高山溪流棲地的擾動,同時提供使用者以不同視角感受古獵徑,為誘 發聽覺、觸覺與嗅覺的沉浸式場域。
BEFORE
SAP2000 結構分析程式檢討 OK !
好事多磨 主要工項繩索橋演練 工廠預先假組立
現地拉拔測試 OK !
9
反覆檢討繩索網距、橋柱尺寸、色彩學、
傳統獵徑需涉四季蘭溪溪谷
配件類型、鎖固方式、垂度……
逢雨季,河水湍急難行
AFTER
本工程位於和平區環山部落,若經中橫台 8 線(谷關管制站)中橫便道單趟車
需 近 5 小 時, 在 本 身 地 理 環 境 不 佳、 施 工 難 度 高 的 前 提 下, 仍 辦 理 14 次 主 辦
機關現場督導,及 2 次外聘委員局督導,以期望在兼顧環境生態及文化傳承下, 也能提升工程品質。
海拔高度:216m
雪霸國家公園
台 8 線單程車行時間:3.5hr
> 機關 - 復興原民文化,追求卓越工程品質
現場工程督導「共 14 次」+ 不定期施工會議
> 監造 - 一步一腳印,嚴格落實設計概念 總施工抽查次數 150 次
合格 149 次 不合格 1 次
合格率 99%
缺失改善率 100%
> 廠商 - 踏實施作,積極落實自主檢查 檢查項目 共計 15 項
檢查次數 共計 113 次 檢查合格 共計 110 次 未符合次數 共計 3 次
10
合格率 97.34%
海拔高度 1,620m
環山部落
程最快也要 3.5 小時,當天候不佳時則無法行經中橫便道,改走合歡山繞行則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 環境考驗-路途長且不穩定
臺 中 市 政 府 陽明市政大樓
5 計畫的背景條件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 社會特性-泰雅族語並無文字,古獵徑無文字記錄僅透過口述相傳
在沒有文字的原住民社會,耆老及老獵人們口中的歷史故事,是族人們長年來的經驗累積,其中蘊含的文化是無法透過文字單純
描繪出來,需藉由不斷地與部落耆老訪談、獵徑實地的指認與回憶,透過記錄、手繪,漸漸發掘、拼湊出獵徑可能的樣貌。像是
狩獵前的淨化儀式、占卜鳥——繡眼畫眉 (siliq 鳥 ) 給予獵人的提示等等,背後都蘊涵著環山部落泰雅族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也讓工程團隊知道環山獵人登山步道所背負的使命及族人的期待。
環山部落傳統圍獵手繪分鏡
> 與部落同行 - 編織共同的願景
避免閉門造車,我們積極與部落交談 凝聚 " 永續傳承的步道光景 " 11
感 計 搏 設 作
情!
> 文化歷史
「環山獵人登山步道」是無數次的訪談與現場指認,從老獵人口中漸漸勾勒出屬於他們的狩獵文化與獵徑的輪廓,我們跳脫追求大量具象原民元素,「改以專注於部落與老獵人們世代相傳的無形
文化」,適度的留白,並配合步道設施,篩選、刪減後轉譯再現,讓獵人步道不僅是觀光建設,更是部落文化傳承的重要場域,讓部落居民、獵人與耆老們有空間與機會,再次訴說出自己的故事。 【專屬指標】
【部落元素】
上, 蘊 藏 傳 統 文 化 中, 飛 行 方 向 與 行 徑 方 向 順 行, 象 徵 族 人 此 趟 旅 程 必 定 豐 收 美 好,
結 合 立 柱「 立 體 化 」, 並 融 合 場 域 祈 福 含 意, 象 徵 對 部 落 家 戶 與 來 訪 遊 客 的 祝 福, 並
擷取泰雅族傳說中占卜鳥:繡眼畫眉(siliq 鳥)元素設置於沿線指標牌及資源解說牌 藉此祈求到訪遊客此行能夠平安豐收而回。
透 過 描 摹 環 山 家 戶 獨 特 織 布 紋 路 以 手 工 雕 刻 於 淨 化 之 地 祈 福 花 架 立 柱 上, 藉 由 織 布 紋 提升歷史場景自明性。
【指路文化】
【導覽系統】
同 伴 間 方 向 指 引、 狩 獵 成 果 與 豐 收 獵 場 位 置, 本 工 程 綜 合 考 量 耐 久 性 與 識 別 性, 萃 取
UV PC 板上,遠觀宛如文字虛無飄渺於森林之中,用聽覺看大自然、流水、滾石、風聲、
早 期 泰 雅 族 獵 人 彼 此 在 獵 場 中 的 通 訊 密 碼, 就 存 在 於 獵 徑 旁 的 樹 枝、 高 草、 疊 石 作 為 了疊石意象作為里程柱之設計元素,暗示遊客步道中處處都是寶藏及驚喜。
如同獵人世代間的口述傳承,我們結合中文、泰雅族語羅馬拼音及圖像,噴印於半霧型抗 獸鳴、蛙叫,讓旅人接近閱讀時,彷若老獵人就在身邊低聲訴說著屬於他們的歷史故事。
全線步道採用減法設計,落實環境資訊整理,採用貼合現地之材料與工法,追求環境與觀光發展永續共存,別具意義,也為梨山地區的觀光旅遊增添新亮點,此外,藉由在地文化挖掘與保存, 重新開啟部落 6 歲至 67 歲間對話契機與場域。 12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6 規劃設計訴求重點
有關環境保育的積極作為,於設計階段將生態友善理念納入,本工程在整體規劃以 100%手作步道原則使用現場材料及天然材料,以達到節能減碳及尊重自然現地紋理的目標;同時監造方面 落實現場監督及審核;施工廠商亦積極配合、落實保護原生環境。加上本工程文化導覽路徑橫跨雪霸國家公園範圍與環山部落,過程中亦積極聆聽部落意見以及遵循國家公園規範,無論是公 私單位均協力共好。
> 步道安全
規劃設計初期,深刻體會到老獵人在傳統獵徑健步如飛,而我們常連滾帶爬寸步難行,為提供遊客安全的步道環境,同時兼顧在地環境生態與 環欄杆,維持最低限度的安全使用與最小的視覺量體,同時於路基狹窄處,採用斜木樁搭配欄杆立柱之創新工法,結合國產杉木、搭配結構力 學與檢討視覺景觀美學,以對環境影響最小方式創造出懸空路基,對現地視覺景觀與生態影響最小化同時,創造出了安全的步道路基。
欄杆立柱
文化歷史的永續傳承,我們以減法設計與生態工法的思維,以現地塊石為材,以低量體的塊石圍界暗示手法界定出遊憩範圍,透過不鏽鋼長鐵
現地挖填平衡
水平樁 斜
13
木
樁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 生態保育
> 環境層面
本步道工程所在位置具獨特且珍貴的動植物天然資源,因此設計施工階段皆委託專業生態團隊依據公共工程生態檢核規章,遵循「迴避」、「縮小」、「減輕」、「補償」等四大核心,配合 本工程之特殊性,調整並規劃出最適當之施作方向。
P # 1 迴避 STE
P # 2 縮小 STE
P # 3 減輕 STE
# 4 補償 STEP
STEP#1【迴避】
STEP#2【縮小】
STEP#3【減輕】
STEP#4【補償】
我 們 秉 持 零 擾 動 優 於 低 擾 動, 低 擾 動 則 要
獵 徑 乘 載 著 獵 人 們 的 記 憶, 也 蘊 育 著 豐 富
獵人步道的建置,我們撿拾既有塊石駁坎崩
針 對 施 工 範 圍 表 土 層 的 預 保 留、 現 地 塊 石
我們規劃出「四季蘭溪河道棲地保護區」、
獵 徑 樣 貌, 同 時 達 到 觀 光 旅 遊 與 文 化 傳 承
乾砌塊石階梯與乾砌塊石駁坎,恢復多孔隙
面 的 再 生 木 料 有 機 質 淺 鋪 等, 都 為 追 求 部
思 考 如 何 強 化 自 然 自 我 恢 復 能 力, 依 此, 「 紅 檜 林 保 護 區 」 二 大 禁 止 進 入 範 圍, 最 大 化 保 存 現 況 地 景 地 貌, 並 針 對 步 道 沿 線
「 阿 里 山 十 大 功 勞 」、「 榔 榆 大 喬 木 」 等
極具生態價值與保存意義植栽架設實體防 護原地保留。
動 植 物 資 源, 為 保 留 獵 人 們 腦 海 中 最 初 的
的 永 續 使 用, 我 們 多 以 自 然 的 材 料、 低 度 設 施 結 構 量 體、 檢 討 現 地 環 境 色 彩, 並 嚴 格 限 制 步 道 工 區 可 影 響 範 圍, 極 力 避 免 獵 徑過度人工化風貌盡失。
落的石塊,原地原址重新排列使用,建置出 的棲地環境;於步道路徑安全段,我們則僅
針對獵人踩踏出的獵徑進行路基整理,維持 二側的原始棲地環境;施工期間產生的廢棄 物亦當日攜出,且避免與野生動物活動時段 重疊施工,此外針對繩索橋的建置,以流籠 運輸材料,並架設施工安全網高空作業,避 免影響四季蘭溪河床棲地生態。
14
原 址 多 孔 隙 棲 地 的 營 造、 林 間 遺 址 群 落 鋪 落 傳 承、 觀 光 活 動 與 環 境 生 態 間 的 永 續 共
榮, 先 有 永 續 的 生 態 環 境, 才 支 撐 得 起 獵 人 文 化, 獵 人 文 化 得 以 保 存, 觀 光 活 動 方 能以最在地走向最國際。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7 實質成果內容
規劃設計初期,透過無數次的訪談探勘,我們逐漸瞭解到,部落對於獵人步道,不僅僅是觀光,更體現著環山部落本身面臨著人力缺乏與環山部落文化傳承斷層的
困窘,因此我們將步道定位為「永續傳承的獵人步道」,步道建置完成後,我們發現,獵人步道重新開啟了部落 7 歲到 67 歲間的對話,也打通了和平區平等國小現 代教育與部落傳統教育的場域,讓老獵人重新在步道中發聲,讓世代傳承再次再獵徑中發生。
15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 文化層面
以台 7 甲線觀光戰略位軸線而言,本工程的建置,大幅縮短了原武陵農場至梨山風景區的觀光旅程,遊憩節點之間的旅程時間從 60 分鐘縮短為 30 分鐘,同時藉由古獵徑步道的建置與歷史場
景的再造,讓部落老獵人們再次踏入曾經的獵徑中,對旅客與部落後輩講述著只存在他們腦海中的口述歷史,時不時哼唱著古歌謠與即興演繹著口簧琴,大幅加深了台 7 甲線觀光軸線的遊憩 體驗深度。
> 維管層面
全線步道以減量設計為原則,從生態、節能、低擾動做出發點,選擇適地之建構材料及現地材料再利用為優先考量,前期種種考量皆有利於後續步道設施維修之材料取得與加工,同時本工程 完工後,施工廠商即將步道資料整理成冊,交由內部維管組織追蹤,並妥善移交業主;步道之維護管理巡檢、整理與通報機制,亦藉由維管會議多方商討,委由和平區公所就近負責,並由臺 中市政府編列預算與實際維修工程,透過上、中、下游明確的權責分工,持續守護獵人步道。
16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 觀光層面
> 部落獲新聞媒體曝光 42 則 ( 持續增加中 )
環山獵人登山步道最大目標在於打造一條永續傳承的
共榮步道,重新找回部落自己的聲音,本工程完工後, 吸 引 主 流 新 聞 媒 體 及 各 社 群 遊 客 的 討 論, 新 聞 媒 體 不 斷持續發酵,共有 42 則不同媒體平台的曝光,不僅有
助 於 部 落 歷 史 文 化 的 傳 承, 也 進 一 步 活 絡 地 方 經 濟, 增 加 部 落 的 就 業 機 會, 讓 部 落 年 輕 人 能 夠 回 流, 這 正 是 推 動 公 共 建 設 的 目 標, 期 望 可 透 過 最 在 地 與 真 實 的 文化與價值,解決在地面對的問題。 > 創造在地文化傳承契機
獵 人 步 道 開 啟 世 代 (7~67 歲 ) 對 話 場 域 與 機 會, 且 平 等國小於獵人步道辦理雙語學習營等課程。
17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8 計畫效益
不只要低碳旅遊,也要低碳工程!本工程盡可能使用貼合現地之天然材料採用減量設計原則,以獵人借道的角度,透過傳統「採集」方式取得塊石材料,同時以「零水泥使用、表土種子庫保存、 純手作工法」,以「最少的破壞達到環境最大恢復力」,提供當地小型動物、昆蟲完美的棲地環境。
砌塊石階梯 / 路基整理總長度約:380 m
可減少 CO 2 吸存損失:190 頓 / 年
可省去砍伐約:50 棵 =24,700 材
減少材料碳足跡:3.5 頓 / 本工程
模糊人與自然的界線,關鍵在於永續
18
『尖葉槭與其他種子成功受到有基層保護 大量且成功發育成苗』
最少的破壞達到環境最大恢復力
採用回收再利用木材製成粗木屑
零水泥的多孔隙營造
總回收利用體積約:15 M 3
增加生物躲藏棲地及水土保持措施
共延遲碳排量:11.3 噸 / 本工程
恢復既有文化地景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 節能減碳,生態永續
臺中市政府公共工程獎
土木工程類 " 特優 " 殊榮 我們與環山部落共享榮耀 ! 有獵人,才有獵徑, 有獵徑,才有獵人登山步道。 19
Hunter Hiking Trail Construction Project
112 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