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電影誌 | 第四期 地心引力

Page 1

no.4

電影一秒 24 格 生命一日 24 時 24 電影誌

地 心 引 力

topic film

column

taiwan film

導演系列 / 楊德昌 電影與歷史 / 暫時的神話 列一張,電影清單 / 最想到裡頭玩耍的電影 TOP3 電影癖 / 電影馬拉松

暑假作業 看見台灣 築巢人 高雄電影節 南方影展


24 電影誌 2012 年 12 月, 本 來 是 電 影 社 的 五 個 夥 伴 想 做 社 刊 , 結 果討論出心得,想製作一本能讓更多人閱讀,而且可以 延續下去的 電 影 雜 誌 , 所 以 有 了 2 4 電 影 誌 。 命名啟發於「電影一秒 24 格,生命一日 24 時」的數字 巧 合。 我 們 發 現 電 影 與 生 活 充 滿 互 文 , 每 一 部 電 影 都 敘 述 著 生 活 中 的 各 種 知 識 與 情 感, 回 到 生 活 才 發 現 原 來 那 些人事物一直存在,只是被忽略了。因此電影為我們記 錄, 讓 我 們 看 見 當 下 , 也 帶 領 不 同 世 代 的 人 穿 越 過 去 與 未 來。 24 電影誌將會致力於呈現電影的不同層面,以及多元的 詮 釋 觀 點。 每 期 我 們 選 擇 一 部 電 影 為 主 題 , 分 析 拍 攝 手 法 、 劇 本 內 容 , 再 從 中 延 伸 出 相 關 的 議 題 與 片 單。 我 們 關心台灣電影,除了書寫近期上映的國片影評,同時採 訪與電影產業相關的人物,獲得一手的看法與訊息。專 欄部份則期望發揮電影中大大小小,值得與人們一起分 享 討論的題目 。

電 影 是 由 人 物 構 成 的 , 而 活 著 也 是, 兩 者 都 是 透 過 人 與 人 的 交 流 才 更 顯 美 好。 希 望 在 這 物 質 主 義 的 年 代 , 讓 我 們 互 相 提 醒 別 迷 失 在 過 度 消 費 之 中, 生 命 還 有 更 多 值得 花 費 心 思 去 思 考的事。

呼 應「 電 影 一 秒 24 格, 生 命 一 日 24 時 」, Lo g o 象 徵 放 映 電 影 的 膠 卷, 一 黑 一 白 的 圓 圈 代 表 24 時 中 的 黑 夜 與 白 晝 ,更意味著對於電影的觀看及反思。


目錄 t o p i ct o f ipl m ic film

02

地心引力

colum co nlumn

16

導演系列 / 楊德昌,告訴我們沒看見的事

22

列一張,電影清單 / 最想到裡頭玩耍的電影 TOP3

20 24

電影與歷史 / 暫時的神話 - 一九四〇初期的美國電影 電影癖 / 電影馬拉松

t a i w a nt a fi iwl m an film 25

影評 / 暑假作業 / 看見台灣 / 築巢人

31

訪談 / 作一個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影展 --- 南方影展

28

訪談 / 熱情、瘋狂、人民力量 --- 持續超越想像的高雄電影節

二四前言 有時侯某一段時間,你看書、看電影、看紀錄片、還 有看看整個社會,很容易地會發現當下某些特質是共 通的,或者某些事物在此時被你發現了。這次我們想 談談記憶。

24 電影誌 Twenty-Four Film Magazine no.4 2013/12/24

這陣子很紅的紀錄片《看見台灣》再一次提醒台灣的 生態與開發問題,並引起各界廣大評論,然而這議題 是否似曾相識。金馬影展五十周年,李安領軍的評審 團 將 大 獎 頒 給 了 新 加 坡 新 導 演 陳 哲 藝 的《 爸 媽 不 在 家》,觀眾先驚訝而後讚嘆李安的用心良苦,因為他 讓我們再一次想起原來最靠近生活的故事才是最真實 的,而真實生活不一定需要靠大資本去支撐。

總編輯 慧瑄 副總編 楊揚 撰稿 B ess、Char li e、 Ka mel、 P I Z ZAZ ZA、 楊 揚 、 黃 英 嘉 、 慧 瑄 封面 + 美術設 計 + 內 頁 插 畫

周敬桓

本次主題選片《地心引力》,在美得令人驚嘆的宇宙 中,阿方索柯朗想說的仍是記憶。當珊卓布拉克飾演 的女太空人最絕望的時刻,是記憶讓她重整精神,找

感謝

回生存的理由。 我們太容易遺忘了,為了忘記痛苦、驅除痛苦,用盡

博多屋電影圖書館

各種聲色、消費物質或者工作去麻痺自己、掩飾身上

的瘡疤。 幸好仍有人不畏艱苦地堅持著,如今年的最佳導演蔡

堯平布朗尼

原子映象

許城榕、許榮華 、張 鈞 茹 、黃 詩 潔 、陳 奕 曄 、黃 志 毅 、廖 培 安 、 劉怡青、劉芳妙 、 魏 豫 豪

明亮,或者已去世多年的楊德昌,他們的電影鏡頭留 下了台北興建捷運前、正要大舉開發時的都市樣貌與 人的孤寂,此時這城市建設已經相對進步,可是仍嫌 不足,更多的高架工程、更多的房屋出售、更多的流 離失所、無奈與悲傷。 辦 影 展 的 人 也 在 堅 持。 高 雄 電 影 節 和 台 南 的 南 方 影 展,都持續到第十三屆,做過各種嘗試,只為保留過 去與當下的縮影,彌補人們的慣性失憶。 最後擷取自賈樟柯在《電影手記》裡的一句話「電影 是一種記憶的方法,幫我們留下曾經活著的痕跡,對 抗遺忘。」

如 果 您 喜 歡 這 份刊物,請幫我們的粉絲頁按讚!

如 果 您 願 意 提 供 贊 助( 不 論 金 錢 多 寡、 各 種 形

式 ), 請 發 送 訊 息 至 [ 24 電 影 誌 ] 粉 絲 頁 , 或 電 郵 至 2 4 f i lm m a g @ g mail. co m 與我們聯繫。 2 4 f i lmmag @g mail.co m 24 電 影 誌 線上閱 讀 2 4 電 影 誌 http: / / issu u .com/ 2 4 _f ilmma ga z in e 1


topic film

地心引力 Gravity

文 / Bess Charlie Kamel 楊揚 慧瑄

At 372 miles above the earth

圖 / 得利影視 插圖 / 周敬桓

Life in space is impossible.

there is nothing to carry sound no air pressure no oxygen

珊 卓 布 拉 克 飾 演 的 Ryan 是 一 位 醫 學 工 程 師, 她 研 發 了 太 空 適 用 掃 描 器, 只 要 在 太 空 裝 妥 儀 器, 她 就 可 以 回 家, 萬 萬 沒 想 到 事 情 出 了 狀 況, 一 場 不 該 發 生 的 機 械失控造成巨大災難。一如航海、登山、 探險,在外太空幾乎無人支援的狀態下, 加 升 了 生 存 危 機 的 恐 懼,Ryan 是 SDS地 心 引 力 / Gravi t y

導 演 :A l f o ns o Cuarón

157 的 唯 二 的 生 還 者( 另 一 位 是 喬 治 克 隆 尼 飾 演 的 Kowalski), 我 們 看 著 她 如 何

主 演 :S a n d ra Bul l oc k , Ge org e Clooney

從 害 怕 中 重 新 堅 定 自 我, 找 到 活 下 去、

2 0 1 3 | 9 1 分鐘|美國

回到地球的意志力。

2


真實宇宙

《地心引力》最深刻的絕對是那彷彿身臨其境的

主 題, 我 們 感 覺 跟 著 鏡 頭 轉, 和 劇 中 的 角 色 一 樣

真 實 感, 宇 宙 足 以 將 人 吞 噬 的 靜 謐 和 無 邊 無 際、

失 去 方 向 感, 當 爆 炸 意 外 結 束 後, 我 們 被 周 圍 的

沒 有 方 向 和 秩 序 的 真 空 狀 態、 以 及 一 股 油 然 而 生

黑 包 圍, 銀 幕 上 的 黑 還 有 電 影 院 周 圍 的 黑, 我 們

的茫然。

跟 著 鏡 頭 迴 旋 在 宇 宙 之 中。 這 時 太 空 電 影 已 經 從

電影裡的聽覺和視覺都精簡卻足夠強烈,因為導

第三人稱的觀看變成了第一人稱的體驗。

演 阿 方 索 柯 朗 非 常 懂 得 利 用 反 差 達 到 震 撼。 首 先

《 地 心 引 力 》 的 運 鏡 包 含 了 長 距 離、 短 距 離 以 及

是 聲 音, 片 頭 最 一 開 始 上 了 一 段 文 字, 告 訴 觀 眾

旋 轉 等 各 種 技 巧, 同 時 攝 影 機 的 運 動 緩 緩 加 速,

外 太 空 沒 有 可 以 傳 遞 聲 音 的 介 質, 接 著 片 名 七 個

讓「 一 鏡 到 底 」 的 慢 中 又 帶 點 逐 漸 升 高 的 緊 張 和

英 文 字 母 隨 著 越 來 越 激 昂 的 音 樂 出 現, 下 一 個 瞬

壓 迫, 在 看 慣 了 劇 情 大 片 慣 用 的 快 速 鏡 頭 切 換,

間 就 變 成 一 片 寂 靜。 在 這 個 反 差 極 大 的 瞬 間, 觀

《地心引力》不剪輯的長鏡頭是相當一反其道

眾只能專注在那顆充滿漩渦狀白雲的藍色地球和

的。 長 鏡 頭 讓 動 作、 劇 情、 空 間 都 連 接 在 一 起,

一 望 無 際 的 黑 色 太 空 中, 這 時 太 空 場 景 寂 靜 無 聲

好 像 用 壓 力 鍋 煮 菜, 食 材 是 電 影 裡 的 人 物 與 事

的真實感就被襯托出來了。

件, 而 水 都 留 在 鍋 內 逐 漸 升 溫、 升 壓, 如 觀 眾 的

再 來 是 視 覺 畫 面 的 處 理, 可 以 特 別 注 意 到 在 一 片

情 緒, 隨 時 間 與 電 影 本 身 交 融, 切 換 鏡 頭 就 像 把

漆 黑 的 宇 宙 中, 空 間 感、 距 離 感、 方 向 感 是 如 何

鍋子打開一樣,太早打開情緒就外洩了。

運 用 鏡 頭 語 言 呈 現。 從 一 開 始 太 空 梭 遠 遠 地 從 畫

時 間 是 烹 煮 食 物 的 秘 訣, 在 電 影 裡 更 是。《 地 心

面 外 出 現, 帶 出 無 邊 的 空 間 感, 一 路 拍 到 一 行 人

引 力 》 以 長 鏡 頭 連 續 不 斷 的 時 間, 堆 積 情 感 的 壓

被 碎 片 攻 擊 時 的 緊 湊 和 危 機 感。 只 有 攝 影 機 是 冷

力, 人 是 感 受 不 到 時 間 的, 可 是 回 過 頭 來 卻 發 現

靜 的 , 不 斷 地 環 繞 拍 攝 人、 飛 行 器、 爆 炸 碎 片 等

是無形的時間磨練出最終的樣貌。 3


L O N G TA K E

11 部 電 影 認 識 長 鏡 頭

01

02

03

04

05

4

長 鏡 頭 ( L o n g Ta k e) 意 指 長 時 間的鏡頭,也就是所謂的「一鏡到底」。


「 長 鏡 頭 理 論 」 起 源 於 法 國 影 評 家 巴 贊 ( A n d r é B a zi n , 1 9 1 8 -1 9 5 8 ) 對 蒙 太 奇 (Mo ntag e) 的 批 評。 蒙 太 奇 手 法 是 利 用 剪 接 不 同 的 畫 面 , 創 造 新 的 意 義, 但 巴 贊 認 為, 蒙 太 奇 破 碎 的 畫 面 將 電 影 的「 真 實 」 導 向 了「 事 件 敘 述 」; 剪 接 就 意 味 著 篩 選 , 大 量 剪 接 的 電 影 意 味 著 觀 眾 失 去 選 擇 權, 只 能 全 盤 接 受 導 演 所 選 擇、 暗 示 的 畫 面, 觀 眾 處 於 被 動的地位; 而 長 鏡 頭 則 相 反 , 大量 連 續 的 畫 面 , 以 及 多 元 豐 富 的 瑣 碎 資 訊,使觀眾可以自我選擇對事件的理解。

創造連續的空間感

《贖罪》這五分鐘一鏡的大撤退完整記錄場景,將空間的細節全部

贖罪

呈現在觀眾前面,觀眾可以以客觀視角去觀察戰場的點滴,讓戰場

Atonement

那種末世煉獄、無人可以逃脫的感覺呈現出來。而當這時候,角色

導演:Joe Wr i g ht 主演:Jame s M cAvoy、 K eira K night ley 、 S a o i rs e R o nan 2007 | 123 分 鐘 | 英 國

即變成空間的一部分,意即導演賈樟柯所謂的「在世界的背景下,

呈現連續不斷的時間

《奪魂索》全片可以算是一鏡到底,但礙於當時底片長度的限制,

奪魂索

因此切分成十個鏡頭,所以對觀眾而言,電影裡的長度即真實事件

R ope

的長度,藉由不中斷的鏡頭、事件帶給觀眾臨場的危機感,也因為

導演: Alfred H i tch co ck 主演: Jame s Stewa r t、 John Dall 、Fa r ley G ra ng er 1948 | 81 分 鐘 | 美 國

鏡頭沒有中斷過,所以對觀眾來說,整個事件都沒有可以被「竄改」

人只是陪襯。」 掃描 QR code 即可欣賞長鏡頭片段

與「喘息」的機會,壓迫感就會增加。

還原真實

劇情描述一起香港的銀行搶案,電視台即時 SNG 轉播警匪雙方的劫

大事件

案過程。故事主軸在討論媒體對素材的剪接及篩選,片頭七分鐘不

B reak ing News

剪輯的畫面,對照後半段劇情的發展,可以發現這無非是在還原「電

導演:杜琪峰 主演:任賢齊、 陳慧琳、張家輝 2004 | 89 分鐘|香港

影裡的真實」,雖然電影為假,但在觀眾眼底下,這卻是相對於其

釋放角色情緒

不剪輯的畫面讓觀眾更能領會到角色的情緒轉變,長時間將角色毫

愛情萬歲

無隱藏的處在觀眾的視線裡,完整接收到角色的情緒釋放與轉折。

Vive L'Amou r

《愛情萬歲》片尾鏡頭跟隨楊貴媚在仍興建中的大安森林公園步道

導演:蔡明亮 主演:李康生、 陳昭榮、楊貴媚 1994 | 118 分鐘|台灣

上行走,環境的荒涼、高跟鞋踩踏的聲響對比角色的心境,最後長

體驗角色的狀態

《對話》以廣場上的空拍開場,鏡頭慢慢拉近並縮小範圍,似乎在

對話

尋找並鎖定某特定人物。鏡頭創造出的視線,讓觀眾如鎖定獵物般

The Conver s at i o n

地窺探,三分鐘之後鏡頭切換到一個在屋頂上盯著望遠鏡的男人,

導演: Franci s Fo rd Co p p o la 主演: G ene H a ck ma n 、 John Cazale 、Allen G a r f i eld 1974 | 113 分 鐘 | 美 國

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方才就是偷窺者,可是此時卻又成為觀

他畫面唯一可以確認的「真實」。

達六分鐘的哭戲為這部電影落下了哀傷的收尾。

看偷窺者的人了。《對話》是描述竊聽者哈利以竊聽別人的秘密維 生,不料反倒被人竊聽,開場的鏡頭就是對此做了最具體的象徵。

5


column 導演系列 03

楊德昌, 告訴我們沒看見的事 文 /Kamel

1982 光陰的故 事 第 二 段 - 指 望

1983 海 灘 的 一 天

1983 海灘的 一 天 楊德 昌 ( 1947 ~ 2 0 0 7 )

33 歲 那 年 , 他 結 束 在 美 國 的 工 作 與 學 業 回 到 台 灣,

國 外 電 影( 當 時 的 台 灣 還 在 戒 嚴 ) , 影 響 他 許

開 始 拍 電 影。 他 先 去 了 香 港, 又 回 台 灣 和 張 艾 嘉 合

多 的 導 演 包 括 荷 索 (Werner H erzog)、 安 東 尼 奧

作 電 視 劇 , 一 年 後 受 中 影 邀 約 拍 了《 光 陰 的 故 事 》

尼 ( Michela ngelo A ntonioni)、 亞 倫 雷 奈 (A lain

第 二 段《 指 望 》 。 那 年 1 9 8 2 , 楊 德 昌 拍 了 他 的 第 一

Resnais )。 也 因 此, 在 他 的 電 影 裡 可 以 感 受 到 一 股

部 電 影 , 成 為 了 台 灣 電 影 新 浪 潮 重 要 的 一 員。 從 此

不同於以往台灣電影的氣質。

到 2 0 0 7 年 他前 後 只 拍 了 8 部 電影,卻足以震撼世界。

除 了 那 段 時 間, 楊 德 昌 一 生 幾 乎 沒 離 開 過 台 北, 總 是 用 冷 冽 的 眼 光 看 著 那 城 市, 從 1960 、1980 、

楊 德 昌 的 電 影 裡 可 以 看 到 很 多 的 自 傳 色 彩, 其 中 兩

1990 、 到 2000 年, 隨 著 他 的 電 影 可 以 看 到 台 北 變

個 男 主 角 最 能 代 表 他 的 成 長 環 境, 像《 牯 嶺 街 少 年

化 的 足 跡, 但 不 變 的 是 那 些 站 在 建 築 物 前 悲 傷 淒 涼

殺 人 事 件 》 的 小 四 和 《 一 一 》 的 NJ。 楊 德 昌 出 生 在

的身影。

上 海, 父 母 原 本 是 上 海 人 ,1 949 年 後 來 到 台 灣 做 公

楊 德 昌 與 新 浪 潮 的 許 多 導 演 不 同, 拍 攝 的 不 盡 然 是

務 人 員 。 從 小 在 台 北 濟 南 街 的 日 式 宿 舍 裡 面 長 大,

鄉 土 與 身 份 認 同 的 問 題, 他 一 直 聚 焦 在 離 他 最 近 的

喜 歡 看 漫 畫 和 畫 圖 , 長 大 後 讀 了 建 國 中 學。 他 的 求

那 群 人 ─ 都 市 裡 的 中 產 階 級。 探 討 台 北 在 繁 榮 發 展

學 過 程 一 路 如 大 多 台 灣 家 庭 對 兒 子 的 期 待, 選 擇 理

之 下, 無 法 與 時 並 進 的 人 們 和 他 們 迷 失 的 內 在 。 理

工 、進 入 交大 、去 美 國 讀 電 機碩士、留在美國工作。

性而嚴謹的他總是藉著不同的角色去呈現各種觀

然 而 那 不 是 他 的 天 分 所 在, 他 於 是 辭 去 了 美 國 的 工

點, 讓 他 們 碰 撞 並 一 一 勾 勒 出 他 想 講 的 主 題 , 變 成

作回到台灣拍電影。

最代表他的多線敘事風格。

在 美 國 的 這 段 時 間, 楊 德 昌 大 量 的 接 觸 了 許 多 16


1985 青梅竹馬

1986 恐怖份子

1 9 8 5 青梅竹馬

「 你 看 這 些 房 子 , 我 越 來 越 分 不 出 他 們 了, 是 我 設

到 了 和 作 家 小 野 合 作 的《 恐 怖 份 子 》, 楊 德 昌 開 始

計 的, 不 是 我 設 計 的 , 看 起 來 都 一 樣。 有 我, 沒 有

構 思 更 為 複 雜 的 故 事, 一 開 始 只 是 源 於 一 對 朋 友 離

我 , 好 像 越來 越 不 重 要 了 。 」─《青梅竹馬》

婚 的 故 事, 楊 德 昌 卻 嫌 太 簡 單 , 加 入 了 更 多 角 色 一 層 一 層 地 包 覆, 試 圖 混 淆 我 們 對 真 實 的 想 像, 並 持

楊 德 昌 在 第 一 部 電 影 長 片《 海 灘 的 一 天 》 裡 就 做 出

續 道 出 台 北 人 生 活 的 空 虛。《 恐 怖 份 子 》 恐 怖 的 不

了 形 式 上 和議 題 上 的 突 破 ,張艾嘉飾演新一代女性,

是人,而是我們的心。

透 過 與 哥 哥 大 學 時 的 女 友 對 話, 浮 現 交 錯 的 回 憶 讓 裡 面 的 許 多 片 段 變 化 無 窮 。 而 在 回 憶 之 餘, 討 論 的

「 這 個 世 界 是 不 會 為 你 而 改 變 的, 我 就 好 像 這 個 世

是 女 人 在 傳 統 的 社 會 裡 如 何 去 尋 找 自 己 的 價 值, 在

界, 是 不 會 為 你 而 改 變 的!」 ─《 牯 嶺 街 少 年 殺 人

電 影 裡 最 後 終 於 離 開 了 男 性 角 色 的 陰 影, 選 擇 自 己

事件》

活下去。 接 下 來 的 《 青 梅 竹 馬 》 和 《 海 灘 的 一 天 》 一 樣, 都

1989 年 台 灣 電 影 新 浪 潮 來 到 了 巔 峰, 台 灣 解 嚴, 侯

描 述 了 當 時的 台 灣 男 女 ,在 楊德昌的這兩部電影裡,

孝 賢 拍 了《 悲 情 城 市 》 , 楊 德 昌 也 回 到 了 他 熟 悉 的

可 以 很 明 顯 地 看 出 性 別 的 象 徵。 女 性 總 是 象 徵 著 比

1960 年 代 拍 了 四 個 小 時 的 巨 作《 牯 嶺 街 少 年 殺 人 事

較 現 代 獨 立 的 思 維 , 男 性 則 靠 近 傳 統 和 保 守。 立 場

件 》。 改 編 自 當 時 的 一 個 社 會 事 件 , 真 實 地 呈 現 了

上 不 難 看 出 楊 德 昌 的 傾 向, 因 為 在 這 兩 部 電 影 裡 男

那 個 年 代 的 點 點 滴 滴 。 這 部 也 是 楊 德 昌 獻 給 1949 年

主 角 一 個 慘 死 街 頭, 一 個 莫 名 地 到 了 海 邊 後 就 失 蹤

初 到 台 灣 的 父 母 一 輩, 屈 服 於 經 濟 的 壓 力 與 政 治 的

了。

緊繃,盡力過日子的那一輩。 17


column 導演系列 03

1 9 8 6 恐 怖 份子

1994 獨 立 時 代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4 獨 立 時 代

「 每 個 人 都 不 知 道 自 己 要 什 麼, 都 在 等 別 人 告 訴 他

他 們 看 不 到 的 東 西, 這 樣, 一 定 每 天 都 很 好 玩。」

該 做 什 麼 。」 ─ 《 麻 將 》

─《一一》

就 當 侯 孝 賢 與 楊 德 昌 開 始 廣 為 被 國 際 認 可 的 時 候,

然而這兩部作品無法挽回楊德昌在台灣電影市場

新 浪 潮 卻 早 已 消 散 , 台 灣 對 國 片 失 去 信 心, 認 為 太

的 聲 譽, 在 痛 心 疾 首 之 後 , 楊 德 昌 拍 出 了 相 對

「 藝 術 」 和 「 難 以 理 解 」 , 導 致 票 房 一 落 千 丈。 楊

溫 暖 的《 一 一 》 , 一 舉 獲 得 了 坎 城 最 佳 導 演。

德 昌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試 圖 拍 出 相 對 輕 鬆 的 作 品, 但 他

他 在 得 獎 的 時 候 說:「 現 在 是 從 事 電 影 以 來 個 人 的

的 憤 怒 和 意 圖 卻 更 顯 而 易 見。 他 接 連 拍 了 兩 部 都 會

新 高 點, 心 裡 卻 很 難 過 , 因 為 也 是 台 灣 電 影 的 最 低

男 女 的 故 事: 《 獨 立 時 代 》 和《麻將》。

點。」《 一 一 》 從 沒 在 台 灣 正 式 上 映, 楊 德 昌 因 為

《獨立時代》像是楊德昌給自己出的一個證明題 :

不滿台灣電影院的生態,怕草草上映而犧牲了電影,

孔 子 的 大 同 世 界 在 三 千 年 後 還 存 不 存 在, 藉 由 十 個

所以索性不上檔。

男 女 互 相 拼 湊 去 找 尋 這 個 答 案。 楊 德 昌 的 多 線 敘 事

《 一 一 》 講 的 是 一 個 台 北 家 庭, 由 父 親 N J 和 高 中

能 力 在 這 部 電 影 發 展 到 了 極 致。《 麻 將 》 則 講 述 台

的女兒婷婷和小學的兒子洋洋三個角色編織成的故

北 在 捷 運 通 行 之 前 的 亂 象, 並 使 用 了 不 同 國 家 的 演

事。 由 三 個 角 色 看 見 了 每 個 人 生 階 段 有 不 同 的 困 難

員 來 暗 指 台 灣 繁 榮 外 表 下 暗 潮 洶 湧 的 國 際 關 係。 兩

要 面 對, 在 他 們 的 生 活 裡 有 重 複 的 情 境 , 也 有 不 同

部 電 影 都 展 現 了 台 北 快 速 發 展 下 的 價 值 混 亂, 反 應

的 抉 擇。 拍 出 了 台 灣 的 世 代、 今 昔 轉 換 等 元 素, 如

了 中 產 階 級們 在 汲 汲 營 營 的 生活中,其心理的匱乏。

同 片 名《 一 一 》, 有 種 寫 兩 次「 一 」 會 變 成「 二 」

「 我 要 去 告 訴 別 人 , 他 們 不 知 道 的 事 情; 給 別 人 看

的微妙感受。

18


200 0 一 一

1996 麻將

2000 一一

去 掉 了 以 往 作 品 的 尖 銳 與 憤 怒, 在《 一 一 》 反 而 更

「 有 了 電 影 之 後, 人 類 的 生 命 變 成 原 本 的 三 倍。」

容 易 注 意 到 他 電 影 裡 對 台 灣 的 關 懷 與 期 望, 有 人 說

─《一一》

這 個 轉 變 是 因 為 楊 德 昌 有 了 家 庭 和 小 孩, 他 開 始 把 希 望 交 給 下 一 代 。 在 電 影 裡 楊 德 昌 彷 彿 化 身 成 10 歲

從 此, 我 們 只 能 從 電 影 裡 去 尋 找 楊 德 昌 的 身 影 , 藉

的 小 男 孩 , 拿 起 了 相 機 拍 著 每 個 人 的 背 影, 並 在 最

著 電 影 裡 的 角 色 去 理 解 他 對 世 界 的 看 法。 楊 德 昌 總

後對去世的奶奶說 : 「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

是 那 麼 積 極 地 想 讓 大 家 看 到 電 影 能 夠 表 達 的 事 物,

道 的 事 情 ; 給 別 人 看 他 們 看 不 到 的 東 西, 這 樣, 一

隨 著 他 的 才 華 越 來 越 嶄 露, 觀 眾 卻 越 來 越 少。 儘 管

定每天都很好玩。」

如 此, 他 還 是 一 直 在 思 考 , 一 次 一 次 地 用 電 影 影 像

誰 知 道 , 這 句 話 成 了 楊 德 昌 對 自 己 最 後 的 期 望, 不

深 掘 台 灣 的 骨 和 肉, 令 人 疼 痛 卻 清 晰 地 呈 現 他 所 想

久後就撒手人間。

的。

在 人 生 最 後 的 幾 年 , 楊 德 昌 移 居 美 國, 成 立 了 動 畫

現 在, 台 灣 似 乎 越 來 越 常 提 起 他 的 名 字 、 談 起 他 的

公 司 , 持 續 地 構 思 其 他 的 電 影 計 劃, 並 花 更 多 的 時

電 影, 希 望 這 些 討 論 能 夠 影 響 一 些 人 , 喚 醒 更 多 人

間 和 他 的 家 人 相 處 。 在 這 同 時, 他 被 檢 驗 出 癌 症,

重 視 這 類 電 影, 帶 著 他 電 影 裡 遺 下 的 種 種 懸 念, 繼

但 他 極 度 向 媒 體 隱 瞞 病 情 , 以 免 使 投 資 者 卻 步。 而

續尋找下一個解答,給社會、給台北、給台灣。

這 段 期 間 他 終 究 沒 有 完 成 任 何 電 影, 只 有 其 中 一 部 動 畫 《 追 風 》 完 成 度 最 高 。 在 2007 年 楊 德 昌 離 開 世 界。 19


T ta i w an fi l m 高雄 電 影 節 專訪 採 訪 / 慧 瑄 、Ka mel 文字整理 / 慧瑄

熱情、瘋狂、人民力量 持續超越想像的高雄電影節 高 雄 電 影節第十三屆影展策展人 - 黃晧傑 對高雄電影節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每年影展形色豐富

那一年,有一部德國片《核爆青春》,它是德國的青

的視覺設計,和台北的影展呈現非常大的區別,是一

少年教材,後來改編成電影,拍完之後在德國國內產

種 南 方 豪 邁 、不 拘 小 節 的 意 象 。選 片 類 型 也 相 當 獨 特 ,

生很大的迴響,德國本來有二十幾座核電廠,因為這

越是奇幻大膽並且深入探討人性議題的是雄影最愛,

部電影,核能廠開始慢慢轉型,有的還變成遊樂園。

翻開影展小冊子,也許每一部片的導演你都沒聽過,

所以說,不管是教育還是電影,用一種自然而然的方

可是劇照和簡介都會讓人有種「這好偏門、好想去看

式 去 了 解 為 什 麼 要 廢 核 ,大 家 會 接 受 ,像《 核 爆 青 春 》

電影裡到底在幹嘛」的感覺。

裡面藏的是家庭價值,關於一個家庭因為核災而四分 五裂,那感覺是很真實的,因為每個人最在乎的還是

晧傑是高雄電影節的策展人,可以介紹一下你的經歷

自己的家,如果你去講核廢料處理或者爆炸會對環境

嗎?

怎麼樣,大部分人是沒感覺的。

我本來是在(孩子)製片公司工作,從 2007 年開始

「末日天堂」之後作了「未來時代」,想要用機械主

做影展,算是半路出家。

義來講科技的變化,從天災轉到未來。所以說,每次 在做影展主題的時候都會對時代有個反省。剛好那年

請簡單介紹一下高雄電影節,還有你們怎麼去做影展

也很幸運,碰上《大都會》的修復版本。

的定位還有特色? 雄影已經十三年了,剛開始的幾年比較沒有固定的形

那一年還有梅里葉的《月球旅行》!

象,因為每年辦的人都不太一樣。

對,那一年還有梅里葉做彩色版本的修復。其實那年

最早我們在想電影節在高雄的樣貌,那時候對這裡的

有點運氣。

人權還有批判性等特色有一些想像,所以以「人民力 量」為主題下去做。可是你不可能完全做一個人權批

而且《大都會》你們還做現場伴奏的電影會

判 的 影 展, 要 讓 民 眾 能 參 與, 所 以 就 加 入 奇 幻 的 元

其實是因為近幾年電腦技術比較進步,國外開始在修

素,用一些類型電影比較瘋狂、卡漫式的特色,去包

復老電影,修復到現代人比較能接受的畫質,然後默

裝一般主流電影不會藏的意識形態。其實也是因為我

片可再找音樂人合作,用現代元素去翻轉它。大家現

本身有受到日本卡漫的影響,我把影展想像成好玩的

在越來越想去看以前的東西,覺得他們越來越稀有,

party, 所 以 就 想 到 用 公 仔, 就 是 雄 影 的 火 球 人, 熱

必須要珍惜。所以作過幾次之後發現,以後都可以來

情、瘋狂、有親和力,而且對高雄有一種歸屬感。我

做幾場新舊回顧。

想高雄就是這種感覺。

現在電影都是數位版,比如說我之前去看《計程車司 機》,他們找了當年的攝影師來調,調回像當時的那

你都是怎樣選每一年的主題 ? 還有怎麼去做批判性這

個感覺,那個舊紐約、濕濕的煙霧的景。技術可以讓

件事 ?

電影回到那個年代的感覺,甚至我覺得比原來底片的

我每次研究完主題,後面都會附帶人民批判那一塊,

色澤和溫度都更好!

會發現大家對「紀錄」的興趣比較小,所以用影展的 主題去帶。 比如說 2011 年作「末 日天堂」,剛好是

這樣蠻棒的耶。

311 那年,影展就有一些反核的元素藏在裡面,但當

但是影展要做老片也有風險,會怕觀眾不喜歡一百年

時民眾對這部分的注意力還沒那麼強,因此算是把這

前的老片,畢竟大家想要的是最新的電影,最新的大

東西當一個種子;如果當時刻意去講這些議題,人反

師作、話題作。台北人會喜歡老片,但在南部或高雄

而會先入為主,覺得有政治意涵。

就推得很辛苦。電影音樂會也許還好,但大師舊作就

28


左 / 高雄電影節主視覺 右 / 高雄電影節開幕典禮

不見得賣得好。所以反而有點像教育和紀念性質,雖

少,市場會變得是小眾再小眾。

然說推得很累,但是不做很可惜啊,因為你自己也很

我做影展雖然七年了,但改變新舊主題也才三年。現

想看嘛 ( 笑 ),很想看那些小時候聽過,但只能買盜

在都還在嘗試,因為批判的壓力會一直來啊,希望擋

版或者網版,很想在大銀幕上看個過癮!

得住那個批判,因為覺得是有意義的事。

台灣這幾年有在做修復嗎?

你覺得南部和北部觀眾的差異很大嗎 ?

台灣有,像是《龍門客棧》丟到大陸給一個國家專門

跟學生族群有關,台北的學生學藝術、電影、藝文的

作修復的人做。中影自己也有作,但是中影很慢,中

比較多,所以他們有個基本群,也就是文青,但高雄

影那個年代的影片太多了,速度趕不上底片壞掉的速

市沒有那麼明顯。好處是他們本來就是一般的大眾,

度。國家對這一塊的政策不一定,一直在變動。

他們不是影評式看電影,比較純粹,所以就比較知道 大眾怎麼看這些電影。

史柯西斯有修復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以前影展平均只有來三千人,被縣市議會批評,到現

史柯西斯喜歡楊德昌才會修復他的。他也許不喜歡侯

在觀影人口有兩萬多人,就有力量去講話,有點像選

孝賢,就比較沒機會去修復。

舉 。在 做 的 時 候 ,會 發 現 老 師 很 多 、上 班 族 也 比 較 多 ,

新舊回顧這幾年觀眾有比較接受嗎 ? 學校老師會推,老影迷也會去追,會好奇到底是什麼

會發現票房在周末很好,但在平日就做不起來。高雄 這邊沒有午夜場的習慣,通常到十點就覺得晚了。

東西,或者甚至一些導演以前的舊作,他們都會比較

雄影的觀眾群都是那些人呢 ?

好 奇 ,再 加 上 電 影 節 的 票 價 又 便 宜 ,觀 眾 比 較 能 接 受 。

觀眾以年輕人居多,不過沒有像台北人那麼明顯,大

困難的是該怎麼去包裝它,像《大都會》用音樂會去

約 只 占 三 分 之 一 ,另 外 就 是 上 班 族 、老 師 、游 離 群 眾 。

包裝就比較簡單,今年的林強就難,林強大家覺得很

我這幾年在開發一個族群,那就是高中生。其實我以

好,但就…

前都培養大學生,結果他們到大四就離開高雄了,就

真的假的,林強不好推啊 你 很 想 去 推 他, 但 是 觀 眾 真 的 就 只 有 一 小 搓 的 人 去 看,要推出去有難度。比如說,大家對待侯孝賢,還

消失了,搞得我比較像是在培養台北的影迷,他們走 了之後,我又要重新培養新的。所以說,如果現在培 養高中生,他們是比較能留在高雄的。

是 不 會 尊 敬 他 ,會 先 入 為 主 覺 得 他 很 悶 、很 多 長 鏡 頭 。

每年主題多久之前開始策畫?

但他們並不會去想,什麼是悶,或者裡頭有一些很簡

大概三月底 ( 半年前 ) 策展人會開始規劃,從跑影展

單卻很珍貴的東西。

開始,柏林、坎城、香港影展等等,從八月前舉辦的

去年遇到趙德胤導演,他說他去鹿特丹電影節,他們

影 展 裡 面 去 挑 片 回 來。 案 子 還 沒 開 始 你 自 己 就 要 先

的 宣 傳 就 是 用 很 悶 、很 慢 去 推 ,但 這 在 歐 洲 推 得 起 來 ,

動,不然會跟不上。

台灣不可能。台灣是填鴨式教育,基礎知識不夠,對

以前跑柏林或香港電影節會覺得要開始了,透過這些

藝術的涉略比較少。但在歐洲,藝術就是生活,這種

機會會知道最新的消息,誰誰誰現在電影在拍、在製

從小到大的東西很難改變,就好像小時候都吃這樣的

作中,從中去掌握最新的進度。五月的時候在坎城就

菜,突然換了很不一樣的就不敢去嘗試。台灣容易被

是最大的市場,每年都會有一千多個攤子在裡面,要

接受的是結合娛樂性的、比較淺薄,東西帶一點點文

去了解世界各國的情形、有什麼片可以邀請或認識。

化意涵,但再深入一點就會覺得很難接受。台灣人又 29


影展策展人 - 黃晧傑

近幾年容易感覺到各城市都在推廣城市影像,結合推

會看到啦,現在進行到第三屆,還在摸索,第五六屆

動觀光,或者保存一些將要逝去的記憶,高雄有比較

的時候,大家報名會變多,至少每次邀來的導演對高

著重在哪一方面嗎?

雄都有很高的評價。跟大型影展不一樣,他們會覺得

政府的心態有差,一種是行銷的心態,一種是想要保

高雄這邊規模比較小,跟觀眾比較緊密,像是在參與

存、推廣高雄的東西。影像高雄就是想要保存,是文

小型聚會。

化局找景點,再介紹給導演去做媒合、去拍,效果很 好,可以讓每個點平均發出去。以前作法是你丟企劃

觀眾對短片的接受度高嗎 ?

來, 有 評 審 會 評, 但 每 次 挑 的 人 都 會 挑 到 不 OK 的 人

慢慢會有老師帶學生來,會來嘗鮮,短片就不會是因

來, 導 致 只 能 選 到 某 類 型 的 企 劃。 還 有 一 點 是, 以

為卡司而來,只要覺得影片很有趣就會想來看看,門

往紀錄片導演拍片喜歡蹲點,但是出來的效果不一定

檻低,觀眾看了反而覺得更好看,比看長片還爽。聽

好,現在做短片,不用那麼長,可是大家也會覺得作

到這些回饋會覺得開心,我們就是想要走這種雖然短

品很濃。短片的包容性很多,會看到不同類型的導演

但是把概念說得很好,簡單但力量大。

來這裡,看了會覺得很有趣。 高雄拍比較像是創作,不是文史。很多不錯的導演會 丟他的紀錄片,像是黃明川導演本身就有記錄一段時 間,他這樣的大導演都有注意到了。文化局就會想資 助這樣的東西,裡面有前衛實驗的,也有比較娛樂性 的像是徐漢強的《小清新大爆炸》。 高雄觀眾對在地拍的片子會有比較強的感受嗎 ?

一般短片的播映都是以跑影展為主嗎 ? 短片要上院線是有困難的,除非有很強的卡司,像是 之前桂綸鎂演過一個三部連映,或者《十加十》,但 是很難打動一般觀眾。 現在影展前還有校園巡迴,去播映和介紹短片。未來 希望在電影館作一個常態性的,可能安排一個月是專 門在放短片。

在 高 雄 拍 的 每 一 檔 都 賣 完, 關 於 高 雄 的 片 大 家 會 好 奇,有種在地的歸屬感,現場的反應很熱烈,有種認 同感、挖到寶的感覺。這幾年拍片的水準變高,也就 是 說 不 管 是 影 片 的 質 、觀 眾 的 量 ,兩 者 都 是 在 成 長 的 。 你們也有特別在發展和強調短片的單元 我們以前就作短片競賽,到了 2011 年做國際短片競 賽,因為考慮到如果一個影展沒有作觀摩,就很難讓 影人交流,對產業或創作的影響性比較小。如果這些 導演在高雄發展,也會有一種被高雄發掘的感覺。我 們 沒 有 像 台 北 金 馬 那 麼 有 錢, 就 先 作 短 片, 看 到 的 類型或是創造力不會輸給長片。在做這些東西就會覺 得,世界各國的人對於短片比較可以呈現原貌、不受 商業限制,在短片可以看到更精彩的東西,也有別於 微電影,像是掛上了廣告的含意。 至少短片競賽的獎金高,這些導演會來這邊。但時間 還不夠長,還沒有辦法像國外一來就給他一週,慢慢 30

-------- 訪談後閒聊 你們雜誌是電影系的嗎? 不是,是各種科系的人,但都不是電影。 其實我也不是!我是經濟系的。 以前我在中正大學的時候,我們就自己辦影展,那時 候傳播所、電信所有認識一群人,社會科學院有在做 文藝咖啡,所以就用賣咖啡的錢做影展,搞音樂祭, 在中正做過控窯音樂祭。三四個人想要在影展放《藍 色大門》,大家就去台北把拷貝拿回來,很瘋狂。我 們 其 實 算 是 在 亂 搞 ,自 己 在 活 動 中 心 賣 票 ,沒 有 申 請 , 也沒有報帳,可是我們有賣錢。反正就亂搞啊!


3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