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計畫緣起……………………………………………………………………………5 第二節 計畫目的……………………………………………………………………………5 第三節 基地區位……………………………………………………………………………6 第四節 工作項目……………………………………………………………………………7 第五節 計畫流程與方法……………………………………………………………….7 第二章 相關計畫與法規 第一節 上位計畫……………………………………………………………………………8 第二節 相關計畫……………………………………………………………………………9 第三節 相關法令……………………………………………………………………………11 第三章 環境資源調查與分析 第一節 區位環境……………………………………………………………………………14 第二節 自然環境……………………………………………………………………………15 第三節 人文環境……………………………………………………………………………17 第四節 基地現況分析……………………………………………………………………22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 案例分析-清溪川………………………………………………………………23 第五章 分析探討 第一節 SWOT 分析…………………………………………………………………………25 第二節 課題與對策……………………………………………………………………….25 第六章 潛力與限制 第一節 潛力與限制……………………………………………………………………….26 第七章 規劃設計構想 第一節 發展定位與機能……………………………………………………………….27 第二節 整體理念…………………………………………………………………………..27 第三節 規劃設計目標…………………………………………………………………..27 第四節 規劃設計原則…………………………………………………………………..28 第六節 空間機能分區…………………………………………………………………..29 第七節
空間相關性分析……………………………………………………………….30
第八章實質計畫方案 第一節 平面配置…………………………………………………………………………...31 第二節 剖立面圖…………………………………………………………………………….32 第三節 透視圖…………………………………………………………………………………36 第四節 示意圖…………………………………………………………………………………38 第五節
細部設計圖…………………………………………………………………………39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1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 第九節
坡度分析…………………………………………………………………………………40 植栽計畫…………………………………………………………………………………41 永續基地準則…………………………………………………………………………42 維護管理計畫 ……………………………………………………………………….43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2
圖目錄 圖 1-1 基地區位圖……………………………………………………………………………06 圖 1-2 基地範圍及研究範圍……………………………………………………………06 圖 3-1 客運分析圖……………………………………………………………………………14 圖 3-2 公車分析圖……………………………………………………………………………14 圖 3-3 平均雨量圖……………………………………………………………………………15 圖 3-4 平均溫度圖……………………………………………………………………………15 圖 3-5 風向分析圖……………………………………………………………………………15 圖 3-6 日照分析圖……………….………………………………………………………….16 圖 3-7 藍綠帶分析圖……………………………………………………………………….17 圖 3-8 周遭設施分析圖……………………………………………………………………17 圖 3-9 周遭環境分析圖……………………………………………………………………18 圖 3-10 周遭建設圖………………………………………………………………………….19 圖 3-11 動線分析圖………………………………………………………………………….20 圖 3-12 景觀分析圖………………………………………………………………………….20 圖 3-13 現況植栽圖………………………………………………………………………….21 圖 3-14 水文分析圖………………………………………………………………………….22 圖 7-1 規劃設計目標………………………………………………………………………..27 圖 7-2 空間機能分區圖…………………………………………………………………….28 圖 8-1 平面配置圖…………………………………………………………………………….30 圖 8-2 全區剖立面…………………………………………………………………………….31 圖 8-3 分區剖立面…………………………………………………………………………….31 圖 8-4 分區剖立面…………………………………………………………………………….31 圖 8-5 圓形水幕跌水…………………………………………………………………………32 圖 8-6 眺望橋…………………………………………………………………………………….33 圖 8-7 袋狀休憩區…………………………………………………………………………….34 圖 8-8 生態島嶼………………………………………………………………………………..36 圖 8-9 生態島嶼…………………………………………………….………………………….36 圖 8-10 草坪活動區…………………………………………………………………………..36 圖 8-11 覆層植栽區…………………………………………………………………………..37 圖 8-12 生態島嶼區…………………………………………………………………………..37 圖 8-13 水幕示意圖…………………………………………………………………………..37 圖 8-14 剖度分析圖…………………………………………………………………………..38 圖 8-15 城市光廊鋪面設計……………………………………………………………….39 圖 8-16 座椅設計……………………………………………………………………………….39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3
表目錄 表 1-1 計畫流程表…………………………………………………………………………………07 表 2-1 上位計畫表…………………………………………………………………………………08 表 2-2 相關計畫表…………………………………………………………………………………11 表 2-3 相關法令…………………………………………………………………………………….12 表 3-1 停車場分析表…………………………………………………………………………….19 表 3-2 現況植栽表…………………………………………………………………………………21 表 3-3 使用者分析表…………………………………………………………………………….22 表 7-1 空間機能分區表………………………………………………………………………..28 表 7-2 空間機能計畫表………………………………………………………………………..29 表 7-3 空間相關性分析………………………………………………………………………..29 表 8-1 植栽表……………………………………………………………………………………….41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4
第一章 諸論 第一節 計畫起源 基地位於台中新市政中心,過去都市河川多因停車需求或道路通行而將河道加蓋, 而現有的都市設計趨勢則是讓都市河川開蓋,重新與空氣、太陽接觸後以改善都市的微 氣候,並讓整個都市環境變得更健康、更宜居。 可有效減少自用車輛之使用以及停車需求,因而產生可利用開放空間,而此帶狀空 間的下方為下石碑溪,下石碑溪是串連台中未來發展重點的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大宅門 特區)與今日新興區台中七期(台中新市政中心)的重要都市藍帶。
第二節 計畫目標 石碑溪穿過七期一帶因應市政建設而被地下箱涵化並加蓋成路面,現功能為停車場, 由於七期一帶停車空間陸續增加,我們將打開河道,對環境生態與都市做聯結,規劃水 與綠的都市新風貌,在河岸建設永續生態環境,提供市民清淨的河流與休憩空間,使石 碑溪重見天日恢復生氣。 一、改善基地微氣候及讓河川開蓋(下石碑溪) 二、提升大眾運輸量(BRT),減少車輛的使用及停車需求,進而減少廢氣排放量 三、增加植栽岐異度以及都市藍帶再生 四、活化串聯周遭重大建設、商業空間及重劃區 五、修改都計、打開河道串聯基地南向之大都會歌劇院 六、呼應周遭公園綠帶(草悟道、秋紅谷、夏綠地、惠新公園)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5
第三節 計劃地區 一、基地區位 台灣大道以南,市政北六路以北、惠民路以東、惠中路以西的二座河川加蓋停 車場,面積約 3.4 公頃。
圖 1-1 基地區位圖
二、基地範圍與研究範圍 朝富路以東、惠中路以西、市政北二路以北、上石路以南(台灣到到往北一條街廓) 圖
圖 1-2 基地範圍及研究範圍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6
第四節 工作項目 (一) 擬定計劃緣起及目的 (二) 規劃設計之流程 (三) 相關計畫與法規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資源調查與分析 案例分析 課題與對策分析 設計構想 實質計畫方案 改善設計後的檢討修正
第五節計畫流程與方法 表 1-1 計畫流程表
程序 項目 一
備註 擬定計劃緣起及目的
擬定計畫起源及目標,會後續之設計訂定設計方 向。
二
規劃設計之流程
三
環境資源調查與分析
透過規畫流程之擬定,以更順利進行規劃設計案。 基地調查與分析中分為四大分析項目,為區位條 件、自然環境資源、人文環境、基地現況分析。 區位環境項目包含環境現況,自然環境項目包含 地形、地質土壤、氣候及水文,人文環境項目包 含土地使用分區、土地使用現況、公共開放空間 及動線,基地現況項目包含基地微氣候、排水、 動植物、都市意象、景觀、使用者及基地細部現 況。
四
相關計畫與法規
以上位計畫與相關計畫擬定之原則,作為規劃設 計方針,透過相關法律條文規範設計原則。
五
案例分析
透過案例分析做為設計之借鏡並學習,利用其良 好之處。
六
課題與對策分析
透過課題與對策之分析,以釐清基地本身之優缺 點,在規劃設計上能準確切入問題點,歸納出基 地之定位。
七
規劃設計構想
由規劃設計構想完整表達整體發展理念以及主 題,並發展出空間配置概念以及機能分區。
八
實質計畫方案
實質計畫分為五大項目,分別為配置計劃、細部 計畫、植栽計畫、照明計畫、鋪面計畫。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7
第二章 相關計畫與法規 第一節 上位計劃 表2-1上位計畫表
計畫名稱 台中七期
計畫內容 一、 重劃範圍 台中七期惠來市地重劃區的範圍是以中港路二段以南、約大墩四街以北 的區塊,西側以中彰快速道路、河南路為界,東側以文心路二段為界, 區內有惠中路、惠來路、大業路、公益路、市政路等交通路線如棋盤般 縱橫交錯。 二、重劃總面積:353.3983公頃 三、建築用地面積:202.5476公頃 四、土地使用 重劃後土地使用類別大致分為新市政中心專用區、住宅 區、商業區及公共設施用地等四大項,其中以公共設施用 地面積為最大(約佔50.09%)(請詳見下表),其可能是 為七期市地重劃區重劃完後,地價不停的攀升之原因之一。
五、區域規劃 市政中心 住宅區加商業區共約60公頃佔56%,公園綠地約13公頃佔 5%,廣場(兼停車場)約4公頃佔4%,計劃人口為13000人, 居住密度為220人/公頃。 七期南側 住宅區加商業區共約75公頃佔49%,公園綠地5公頃佔 3%,廣場(兼停車場)約2公頃佔1.5%,計劃人口為29000 人,居住密度為380人/公頃。 七期西側 住宅區共約38公頃佔49% 公園綠地3公頃佔4% 計劃人口為11000人 居住密度為310人/公頃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8
第二節 相關計畫 表2-2相關計畫表
計畫名稱
計畫內容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一) 計畫時間:92年1月至98年12月 (二)計畫緣起 台中市政府將興建一符合國際水準之歌劇院,期能吸引國 際水準之表演團體至此從事表演,及文化活動交流,提供台中 地區民眾高水準之欣賞表演空間,提升台中地區之藝文水準, 並以戲劇饗宴之方式行銷台中至全世界,未來希望歌劇院設立 與台中市周邊商圈結合,蓬勃經濟繁榮發展與增加就業機會, 並成為台中市一處最佳文化景點。 (三)基地位置與空間需求 位於新市政中心專用區內,面積約為5.8公頃,主要空間包 括2,000席座位大劇院、800席座位中型劇院、200席座位實驗劇 院、藝術商場、藝文工作坊或創意工作室辦公空間,另包含大 廳、排練空間、公共空間、卸貨空間、儲放空間、停車場及營 運管理辦公空間等。四周均為20M寬計畫道路,基地面積5.76 公頃,建蔽率15%,容積率75%。 (四)計畫預期效益 以「文化、經濟、國際城」為目標,「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將以一個流暢且充滿生命力的空間,使建築物與都市、環境、 藝術、生活相融合,成為具有前瞻性的二十一世紀劇院。 未來將依期程逐步推動「甄選營運管理團隊」 、 「執行細部 建築設計」 、 「興建與施工」 、 「測試運轉及竣工驗收」及「開館 營運及公演活動」等事宜,成為一座國際級的歌劇院,一方面 提升臺中地區民眾有一處欣賞具國際水準的表演空間,另一方 面希望能吸引國內外優秀的演藝團體及人士到臺中演出,藉此 促進與國際表演藝術活動交流,以提升臺中地區藝文水準,使 其成為臺中一處最佳文化景點。 採取國際競圖,臺中大都會歌劇院國際競圖活動於2005年 12月16日公布結果,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獲得首獎。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9
市80開發案「家樂福」
(一) 計畫時間 92年11月25日簽約,已於95年10月開幕。 (二)計畫緣起 為獎勵民間開發經營公有市場,結合市場購物、精品商 店街、兒童用品百貨、美容SPA沙龍等多功能之大型Shopping Mall,開發一處結合日用、兒童百貨賣場及休閒娛樂之賣場。 (三)基地位置與空間需求 「市80」預定地,在台中市七期新市政中心之「市80」 公 有市場用地,位於文心路上(惠仁段第0002、0003地號),用 地土地面積計1.17公頃,以設定地上權50年,委由鉅眾公司與 「特易購」合作,以16億元進行開發,興建地下三層、地上七 層之大型量販店,並設置面積約400平方公尺之廣場,舉辦各 種活動或辦理商品特展。 (四)預期效益 1.開發初期創造建築、建材工人就業機會。計畫完成開幕 後,提供百貨零售娛樂金融服務購物觀光旅遊等上下游 相關就業機會,創造1,000個就業機會以上。 2.位於新市政中心開發重點區,開發期間可有效作為推動 市政建設之指標意義,帶動七期商業區之投資熱潮,開 發完成後可為基地附近商圈引進不少消費人口,增加收 入與所得,帶動地方繁榮。 3.建物具地標性,並與區域景觀調合的特色化建築風格表 現,吸引市民進住本區域住宅區之意願,並有效形塑 都 市景觀及區域發展。 4.本案市場用地以多目標使用辦法獎勵民間投資興建及 營運,將高度發揮土地利用價值,跳離傳統市場開發之 土地利用負擔,並充實都會區日常消費機能。 5.將為台中市都會創造國際化的視覺焦點,並吸引眾多觀 光人潮,促進觀光發展。 6.可提供1,200坪公共空間,除改善都市環境景觀外,也 提 升市民休閒生活便利性,創造都會新活力。
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一)計畫時間:95年1月8日 (二)計畫緣起 現有本市可供辦理經貿展演之場所,除台中世界貿易中 心租用本府工商會館自行營運辦理相關展覽及會議使用,其為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10
因應未來兩岸交流日漸頻繁趨勢,現已規劃尋找 較大型的會 展中心供其使用,初期先以七期新市政中心專用區約4.4公頃規 劃進行研參,未來配合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開發已規 劃約9公頃之土地供會展 中心使用,為其整體開發時程較久且 不確定因素較高,故現行較積極進行仍以七期市政中心規劃交 通用地為構想,以達成中台灣發展經貿重要地標。 (三)基地位置與空間需求 座落於台中港路、河南路、朝富路及市政七路之土地,土 地面積計3公頃,原為交通用地,頃已變更為「經貿展演」 用地,市府前以設定地上權60年,委由鄉材公司計畫以29 億元進行開發,其中資金30%由該公司自籌,70%辦理融 資,市府將要求該公司對於開發工程進度提出詳細之時 程,以便督導小組嚴密監控。 國際會展中心用地位於第七期市地重劃區內,原「交通用 地」土地面積為4.4公頃,除已變更3公頃為經貿展演用地 外,尚餘1.4公頃,其中並包括18戶民眾之私有土地,有關 該1.4公頃土地之處理,正由交通局研辦之中,與國際會 展中心之開發並無連帶關係。
第三節 相關法令 表 2-3 相關法令
臺中市公園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 第三條
本自治條例所用名詞釋義如下: 一、公園:指依法劃設之公園、綠地、兒童遊樂場、園道、廣場及由建設 局經管之綠地、綠帶。 二、行道樹:指本市轄管省道及市區道路所栽植之喬木及灌木。 三、燈飾:指以美化都市景觀、營造環境氣氛為目的之燈光設備。 四、動物:指犬、貓及其他人為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包括寵 物及非保育類野生動物。
第五條
公園內各區得設置下列設施: 一、一般區 二、遊樂區 三、文藝區 前項以外之設施,非經建設局核准者,不得設置。
第六條
公園內應設置便於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出入口、通道、引導設施、點 字說明與其他必要之設施。
第七條
公園內有頂蓋之建築物之建蔽率,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不得超過下列基 準:一、公園面積在五公頃以下者,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五。 二、公園面積逾五公頃之部分,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二。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11
第三十條
公園開闢或道路拓寬時,原有樹木應以原地保留為原則。
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 第 7 條
服務道路之規劃設計規定如下: 一、雙向通行道路寬度十二公尺以上者,應留設人行道空間。但設有騎樓 者,得視實際需要留設。 二、依都市發展、運輸特性及道路實際需要,設置行人徒步區或交通寧靜 區。 三、市中心區及密集住宅區之服務道路,配合行車需要規劃為單行道。
第 11 條
市區道路車道寬度規定如下: 一、汽車道寬度依設計速率訂定,於快速道路者,不得小於三點二五公尺; 於主要道路及次要道路者,不得小於三公尺;於服務道路者,不得小於二 點八公尺。 二、機車道寬度不得小於一點五公尺。 三、腳踏自行車道寬度不得小於一點二公尺。 四、公車專用道寬度,不得小於三點二五公尺;於站臺區者,不得小於三 公尺。
第 15 條
市區道路鋪面設計規定如下: 一、依行人或車輛之使用舒適性、鋪面品質維護管理需要,分別採用柔性、 剛性或其他種類鋪面設計。 二、道路鋪面厚度依交通量、道路設計使用年限及路基土壤狀況決定。 三、車道鋪面得採用環保再生材料,人行道鋪面得採用透水性材料。
第 16 條
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規定如下: 一、人行道寬度依行人交通量決定,其供人行之淨寬不得小於一點五公 尺。但受限於道路現況,經該管主管機關核可者,其淨寬不得小於零點九 公尺。 二、人行道允許腳踏自行車通行者,其設計不得有礙行人通行。 三、縱向坡度不得大於百分之十二,並應配合道路縱向坡度。但無法配合 者,得另行設計。橫向坡度不得大於百分之五。 四、人行道之通行空間淨高,不得小於二點一公尺。 五、人行道緣石高度不得大於零點一五公尺,如為車流導引者,不得大於 零點二公尺。與行人穿越道銜接處或地形變化處,得採斜坡方式處理。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12
河川區域種植規定 五
種植灌木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符合附表三之限制。 (二)距堤外坡腳二十公尺區域內之成木高度不得超過五十公分。 (三)沿河川縱列種植者,種植縱長不得超過一百公尺,每一列植 之間格需留五十公尺以上之空地。但草本、蔓藤植物之植株高度 低於五十公分且未設置支持之棚架,於空地種植者,不在此限。 (四)環狀種植其環形直徑需大於三十公尺。
六
種植喬木應依下列規定: (一)採單木種植,並依附表四喬木植栽之限制辦理。 (二)於計畫洪水位時之高灘地水深超過五公尺,禁止種植。
十
高灘地綠美化或環境保育之公益必要時,且在所申請種植區域中,有下 列情形之一者,得經水理分析,在不妨礙水流之情形下,提高喬木種植 密度。但其提高比率不得大於第六點規定之喬木容許植栽密度百分之五 十: (一) 於計畫洪水位時之高灘地水深超過四公尺。 (二) 於計畫洪水位時之平均流速大於每秒四公尺。 (三) 現況堤頂出水高未達計畫堤頂出水高。 前項水理分析需考量河段中所有影響水位之設施,如橋樑、遊憩設施、 攔河堰等,最大水位總抬升率不得大於出水高之百分之十二。
十二
河川區域內種植之樹種選擇,依下列原則決定: (一)具生態機能之原生樹種或河川內常見樹種。 (二)成木枝下高在二公尺以上,冠寬六公尺以下。 (三)高灘地種植之喬木須為深根耐風力、水力之樹木。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13
第三章 環境資源調查與分析 第一節 區域條件 壹、 區位環境
本計劃區域位於台中新市政中心,過去都市河川多因停車需求或道路通行而將河 道加蓋,而現有的都市設計趨勢則是讓都市河川開蓋,重新與空氣、太陽接觸後 以改善都市的微氣候,並讓整個都市環境變得更健康、更宜居。 可有效減少自用車輛之使用以及停車需求,因而產生可利用開放空間,而此帶狀 空間的下方為下石碑溪,下石碑溪是串連台中未來發展重點的台中水湳經貿園區 (大宅門特區)與今日新興區台中七期(台中新市政中心)的重要都市藍帶。 貳、 交通分析
圖 3-1 客運分析圖
圖 3-2 公車分析圖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14
第二節 自然環境資源 壹、 氣候
圖 3-3 平均雨量圖
圖 3-4 平均溫度
貳、 風向
圖 3-5 風向分析圖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15
參、 日照
圖 3-6 分析圖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16
肆、 藍綠帶
圖 3-7 藍綠帶分析圖
第三節 人文環境 壹、 歷史沿革
台中市西屯區歷史 道光年間:壩雅 (大雅) 、犁頭店二街通往西大墩街的道路已闢成,故西大墩在 道光年間已形成街市。而道光16年,西屯的聚落尚包括水崛頭、八張犁、潮揚庄、 惠來厝、上石碑、下石碑、賴公厝、何厝庄等。
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本區改隸臺中縣西大墩區梀東下堡, 二十七年改臺中縣為臺中廳,民國九年(日大正九年),廢廳置州,十月一日改 為西屯庄。隸臺中州大屯郡,此時在日本殖民政策壓榨下,交通、水利等建設大 有進展。 下石碑溪歷史 上石牌、下石牌:因岸里社頭目請墾後,為防止漢人越界墾耕,所以豎立石碑 為界,後被姚福隆以葫蘆圳水易地而成為漢人墾區,其庄位於石碑下方者,即 為下石碑,在今大石、大河二里。界碑上方形成之聚落,稱為上石碑,在今上 石、逢甲二里。 第四節基地現況分析 壹、 周遭設施與商家 1
BRT台中市快捷巴士
2
大遠百、新光三越
3
大都會歌劇院
4
菲力三越遊戲場
5
餐館
6
全家便利商店
7
新市政中心
圖 3-8 周遭設施分析圖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17
貳、 周遭環境
圖 3-8 周遭環境分析圖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18
參、 周遭停車場分析 表3-1停車場分析圖
名稱
位置
停車量
惠來立體停
市政北一路與惠來
地下 1 層、地上 4 層,佔地 1000 坪、總樓地
車場
路二段的路口
板面積 4900 坪,共有 430 個小型車停車格及 161 個機車停車格。
十字軸公園 停車場
新市政中心旁(預定 900 個汽車停車位及 400 個機車停車位 於 2015 啟用)
台中大都會 歌劇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來 路
汽車停車位 322 部、機車停車位 326 部
新光三越
臺中市西屯區台灣 大道三段 301 號
汽車停車位 B3~B6:1199 個;機車停車位 B1~B2:1070 個
大遠百
臺中市西屯區台灣 大道三段
汽車:一千兩百七十、機車一千五百個
秋紅谷平面 停車場
中港路二段與河南 路交叉口
汽車 114
市政中心附 屬地下停車 場
台中港路、文心路、 汽車 741 惠中路
肆、 未來建設 七期重劃區新興之「國際文化藝術園區」 (包含規劃中之大都會歌劇院、及新市政中 心)、西屯區之「中部科學園區」、規劃中 之「水湳機場經貿園區」、北屯區之「大 坑 生態園區」及以歷史建築再利用及舊都市再生為主體之「台中創意文化園區」,全 區呈現「特色」及「功能」均衡發展。
圖3-10周遭建設圖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19
伍、 動線
圖 3-11 動線分析圖
肆、 景觀
圖 3-12 景觀分析圖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20
伍、 植栽
圖 3-13 現況植栽圖
表 3-2 現況植栽表
圖例
中文
學名
外來/本土
防風/遮陰
數量
H/ø
Terminalia mantaly
外來
v
v
49
9-12m/8-10cm
黑板樹
Alstonia scholaris
外來
x
v
28
5-6m/30-40cm
落羽松
Taxodium distichum
外來
x
x
18
5-6m/25-30cm
瓶幹樹
Brachychiton rupest
外來
x
x
12
4m/60-65cm
楓香
Liquibar formosana
外來
x
v
7
4m/15-20cm
小葉欖仁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21
垂榕
Ficus benjamina
本土
x
v
樟樹
Cinnamomum camphora
本土
v
v
7
3m/15-20cm
土肉桂
Cinnamomoum osmopheum
本土
x
x
2
3m/20cm
苦楝
Melia azedarach
本土
x
v
1
4m/10-15cm
Ficus
本土
x
v
19
1.5m/8cm
外來
v
v
4
稜果榕
大花紫薇
septica
Lagerstria speciosa
3m/4-5cm
2m/10-15cm
伍、 水文
圖 3-14 水文分析圖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22
.
地箱箱涵水路 基地外排水方向 基地內排水方向
柒、使用者 表 3-3 使用者分析表
通過 百貨消費 住家 上班族
早上 中午 0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5
10
15
晚上
頁 23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 案例分析 一、 基地位置 清溪川(청계천)自仁王山為起點向東穿過韓國首爾市中心,總長約13.7公里的人工 河流(在首爾市部份約5.8公里)。 二、 歷史文化 在朝鮮時代為解決雨季積水無法排出市區而挖掘,過去曾作為下水道使用,2005年改造 轉型為國際知名觀光景點。清溪川為漢江第二大支流,在城東區的沙斤洞、松亭洞、聖水 洞與第一大支流中浪川匯流後進入漢江。由於朝鮮世宗同意「由於都城居住著大量人口, 將會產生大量垃圾,需要有排污的河川」的主張,清溪川往後就此定位成為排放雨水及排 放污水的生活河川。 三、 環境效益 整建前清溪高架道路四周溫度高於首爾全市平均氣溫5 ℃以上;現在則低於全市平均 氣溫3.6 ℃ ,有效調節都市高溫;平均風速比往年同期快了50%左右,空氣潔淨度明顯提 升;清溪川與中浪川交匯處的楊柳濕地現被指定為白鷺、野鴨、翠鳥等鳥類保護區,水中 生物有魚類、兩棲類多樣性生物。 四、 植栽分析 水生植物有溪柳、荊三棱、菖蒲等,沿岸可見狼尾草、紫芒等植物 五、交通分析
線路 1
清溪廣場-八道石-廣通橋(復原舊橋)-長通橋(正祖班次圖)-臨時步行橋(水標 橋舊址)-晨橋(玉流川)-五間水橋(時裝廣場,文化 ,濬川歌,色童 )
距離
2.9 公裡 (約 3 小時 )
線路 2
清溪川文化館-無學橋 -黄鶴橋(希望 )-永渡橋-清溪橋-五間水橋(時裝廣場)
距離
2.9 公裡 (約 3 小時)
六、設計手法
741坪的清溪川廣場位於清溪川復原起點的中心,以韓國傳統包巾造型設計而 成,呈現各種顏色的石材包裝,表達出優雅的傳統之美。
這裡設有清溪川的縮小模型,可一次瀏覽復原後的清溪川全貌,並設有22座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24
橫跨清溪川的小橋解說板,還有各種造型的噴水池,打造出夢幻般的景觀。
將6km的工程區段分為三段,以保障工程實施及周邊商街的營業活動。
在清溪川兩側確保2車道單行道,設置隔離網。 確保貨物作業的停車空間及工 程車輛的夜間運行。
以大衆交通為中心運行,指定城市全域交通混雜地區,適用讓通行車輛迂回 行駛等措施。
七、特色介紹 清溪川路上有清溪八景,分別為:清溪廣場、廣通橋、正祖大王陵行班次圖、時尚廣場(文 化之牆)、清溪川洗衣台、希望之壁、楊柳溼地,以及清溪高架道路拆除後留下的紀念橋墩 和隧道噴泉。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25
第五章 潛力與限制 第一節
潛力
周邊區域機能使用多元 周邊有商業區、住宅區、藝文區及大面積的公共綠地,基地周邊的不同機 能帶來不同且多的使用者,串聯基地與周邊使用區的互動性,提升整個基 地的品質及基地的完整性。
交通系統完整與便捷 現在已BRT快捷巴士的通車及未來台中市捷運的交通呼應,再加上台中 市自行車動線的規劃,交通的便捷相對的提高,會讓基地的人潮更多。
鄰近未來重點地標 未來基地的東側有十字綠園道的規劃串聯台中市的綠帶,在基地南邊更有 全台第一座大都會歌劇院,而此優勢會對周邊的地區帶來更多的效益及增 添更多觀光色彩,更會成為一個經貿藝文的一個空間。
成為城市入口 台中的城市入口現況已秋紅谷生態公園為門戶,但因為鄰近交流道所以經 過時間短暫較無法受注意;但基地周邊有商業區,相對的基地會引來更多 的使用者停留。
生態動線的串聯 基地在此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因周邊高樓林立較缺乏一個生態廊道, 與上游大宅門計畫做一個生態串聯及東側十字綠園道連結,讓此基地不只 是一條綠色長廊,更是一條使用者與生物共存的藍綠帶空間。
第二節
限制
基地地形狹長
基地為 320M 及 70M 左右的狹長型空間,讓人有走不完的感覺,如何規劃動 線增添基地趣味及機能性,是我們此次設計要探討的問題。 基地不延續 基地內有市政北七路從中穿越,把區塊一分為二,延續性與整體性較差。 周邊高樓林立 基地東西兩邊大約都是 15 層樓以上的高樓,使基地內具有壓迫感及風切的 問題。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26
第六章
課題與對策
第一節 課題與對策 課題一:周遭高樓大廈林立使下凹基地與周遭高度落差大 對策:利用緩坡代替樓梯緩和堤岸坡度 課題二:設計過後斷面積要大於原本河道的面積 對策:強化堤岸空間的利用 課題三:臨主要幹道空氣污染嚴重 對策:退縮人行道並種植防空污植栽 課題四: 如何結合都市與河川自然生態並保持平衡 對策:主要以都是利落線條為元素,配合種植植栽軟化線條 課題五:帶狀開放型空間的動線規劃如何變化 對策:設計可穿越河道的設施,並設計高差來變化單一的動線
第二節 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S) S1 位於台中新市政中心,為台中重要都市藍帶 S2 周遭人口密度高(住宅區、商業區) S3 交通便捷,位於主要道路旁(台灣大道) 劣勢(WEAKNESSES) W1 缺乏基地獨特景觀 W2 周遭大都是高樓大廈使下凹基地與周遭高度落差大 機會(OPPORTUNITIES) O1 位於都計規劃區,周圍興建歌劇院與 O2 基地為帶狀開放空間
台灣大道的 BRT 正在起步
威脅(THREATS) T1 周遭特色景點過多 T2 臨主要道路空氣污染嚴重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27
第七章 規劃設計構想 第一節 發展定位與機能 •
改善基地微氣候及讓河川開蓋(下石碑溪)
•
提升大眾運輸量(BRT),減少車輛的使用及停車需求, 進而減少廢氣排放量
•
增加植栽岐異度以及都市藍帶再生
•
活化串聯周遭重大建設、商業空間及重劃區
•
修改都計、打開河道串聯基地南向之大都會歌劇院
•
呼應周遭公園綠帶(草悟道、秋紅谷、夏綠地、惠新公園)
石碑溪穿過七期一帶因應市政建設而被地下箱涵化並加蓋成路面,現功能為停車場, 由於七期一帶停車空間陸續增加,我們將打開河道,對環境生態與都市做聯結,規 劃水與綠的都市新風貌, 在河岸建設永續生態環境, 提供市民清淨的河流與休憩空 間 ,使石碑溪重見天日恢復生氣。
第二節 整體理念 人的日常生活中,總是與藝術密不可分,藝術以不同的方式呈現無所不在,我們以 人為本融合藝術規劃河道周邊景致,並結合生態工法,吸引人潮前往體驗不同的生活形態 藝術的洗禮,擴展河道周邊匯聚民眾,利用人氣活絡基地氣氛,使人潮川流不息,川的三 大理念意即:藝術、人文、生態。 第三節 規劃設計目標 善用原有樹種增加基 地植栽帶 改善基地微氣候
開闢下石碑溪流逕 活化串聯周遭重大建設 及商業空間 環境生態與都市的 連結
串聯基地南向之大都 會歌劇院 河川開蓋
串聯周遭藍綠帶
強化堤岸空間利用
結合草悟道、夏綠地 等周遭生態廊道 解決高差、緩和提案 坡度
圖 7-1 規劃設計目標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28
第四節 規劃設計原則 藝術人文饗宴:利用大都會歌劇院做視覺延伸致基地並與設計理念結合,把藝術帶 入生活周遭。
置入公共藝術
設立活動廣場、藝文展演空間 城市生活體驗:提供駐足、休憩、穿越等不同形態的動線及空間機能並結合周遭商 業空間、重要建築做連結,美化單調城市,並把藝術帶入其中。
設計休憩空間
無障礙設施
民眾體驗設施(水、公共藝術、生態的體驗) 河道生態永續:加入生態工法的概念、在河岸建設永續生態環境,給都市新的水與 綠新風貌。
綠化河道周邊環境
強化堤岸空間的利用,修築步道及休憩空間
緩和堤岸坡度,解決高差問題
保留或移植原生樹種
第五節 空間機能分區
A 圓形意象廣場 B 城市光牆 C 城市親水區 D 草坪活動區 E 袋狀休憩區 F 橋下展演空間 G 生態蓄水池 H 玻璃廣場 表 7-1 空間機能分區表 圖7-2空間機能分區圖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29
第五節 空間機能計畫
表7-2空間機能計畫表
區域
空間機能設定
設施
A 圓型意象廣場
提供人們集散緩衝空間
木平台、燈條、公共藝術
B 城市光牆
觀賞、休憩、照明
公共藝術牆、地燈
C 城市親水區
親水
地被植物、石籠
D 草坪活動區
減緩高差
座椅、遮陰
E 袋狀休憩區
休憩
座椅
F 橋下展演空間
休憩、觀賞、通過
座椅、燈光、攀爬植物、公共藝術
G 生態蓄水池
提供生物棲息
魚類避難所、植生槽
H 玻璃廣場
觀賞、緩衝空間
玻璃鋪面、台階廣場
第六節空間相關性分析 表 7-3 空間相關性分析
項目
A
B
C
K
L
M
D 草坪活動
E 袋狀休憩區
F 橋下展演空間
G 生態蓄水池
H 玻璃廣場
A 圓型意象廣場 B 城市光牆 C 區城市親水區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D
E
F
G
H
I
J
頁 30
第八章 規劃設計計畫方案 第一節 平面配置
第二節 剖立面圖
第三節 透視圖 分區A
壹、 分區B
分區C
圖 8-5 圓形水幕跌水
分區D
第四節 示意圖
圖 8-9 生態島嶼示意 圖
圖 8-10 草坪活動區示意圖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34
圖 8-11 覆層植栽示意圖
圖 8-12 生態島嶼示意圖
圖1-2基地範圍及研究範圍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圖 8-13 水幕示意圖
頁 35
第五節 坡度分析
圖 8-14 坡度分析圖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36
第六節 細部設計圖 壹、 鋪面設計
圖 8-15 城市光廊鋪面設計
貳、 座具設計
圖 8-16 座椅設計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37
第七節 植栽表 表8-1植栽表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38
第八節 永續基地準則
設計前的分析規劃
1.氣象及能源:防風植栽、遮蔭植栽、戶外活動、植栽景 觀、心理復癒、社會互動、再生能源利用。 2.人們使用:附近商店及設施有人行道連接基地者, 其至出入口的步行距離。歷史文化建築或獨特景觀。
水
4.盡量減少不透水鋪面、增加透水或半透水鋪面,並且利 用土壤改良、複層次植栽、綠屋頂、生態蓄水池等方式, 以儲存、減緩、處理地表逕流。 5.利用濕地、生態蓄水池、與花園、植栽緩衝帶、級配過 濾、生態沼澤等方式處理降雨,使排放水中的總固態懸 浮物達到至少25毫克/升以下。
土壤與植栽
1. 任何植物同一種不超過10%、同一屬不超過20%、同一科不 超過30%。
人類健康及福祉
1.有開放、半開放、半私密、私密等空間。 2.人行道自眼睛至膝蓋高度的視線要減少遮蔽。 3.出入口要提供開放的視野以便使用者評估基地的使用及安全程度。 4.出入口要從基地內外都明顯可見。 5.動線的層級利用寬度、材料、邊緣等手法以明顯區隔。 6.利用不同層級的動線構成循環系統。 7.基地內如果沒有定期使用的建築物,提供至少5%使用者的座椅。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39
第九章
護管理計畫
第一節 短期永續策略、目標、時程、成效 一、策略 本基地在完成建造至驗收這段時期,維護為定期為長綠喬、灌木做整枝修剪, 以及植栽維護管理,採用日常照護方式: 1. 灌水:植栽種植第一年內,因根系尚未發展完全,須經常全面灌水以補充水分, 灌水時間以清晨或傍晚太陽輻射較弱時段為佳,且須使土壤全部濕潤;此外,大 面積區域可設置自動噴灌系統。 2. 施肥:通常成年的木本植栽一年可施兩次肥,施肥時於樹冠正投影邊緣線 1/2 直徑處等距離挖掘 6~10 個 30~40CM 深的溝穴,將肥料埋入再覆蓋土壤,充分 灌水。 3. 整枝:整枝最適宜時期為早春新芽生長前,喬木類整枝不可將主幹頂稍剪除; 灌木類應保持自然樹形;綠籬修剪宜上部較窄下部較寬,以維持充分日照;蔓 藤植栽剪除枯枝病之外,應已枝材固定誘引期生長、攀爬位置。 (1) 除去病老枯枝改進外觀。 (2) 除去病枝傷枝促進植栽體健康。 4. 5. 6. 7.
(3) 控制植株大小型態。 除草:雜草會與種植枝植栽競爭土壤養分、水分與空間,可拔除、耕除,覆土或 以樹皮、木削等覆蓋裸露表土。 病蟲害防治:噴灑藥劑應設立警告標誌,嘗試以生態防治法防治病蟲害。 颱風季節的保護:大樹應先整枝減少風阻並檢視支柱。 水池清理應隨時撈除枯枝落葉並將生長過剩水草酌量清除,以及注意優養化發
生。 二、目標 在短期維護上是由發包單位負責維護管理,在短期內必須找出關於施工後基地對 於環境的衝擊與實質改善做調查,並應與對策,位後續長期的維護做好準備。 第二節 長期永續策略、目標、時程、成效 一、策略 與基地周遭綠帶、景觀、生態、商圈、交通串聯成為重要目標 1. 在未來,有請生物專家或植物專家進行現況基地於周遭綠帶生態評估,並依評 估結果進行下一階段的維護管理。 2. 定期更新基地設施,如木造之結構體,生態池的清潔,鋪面的完整度,以保持 品質與安全性。 一、目標: 其生態性及永續性可以依據生態指標作為初步評估,接著以永續生態準則做為維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40
護管理之原則,應致力於每三個月樹種、灌木、草皮修剪修護,並檢查相關燈具、 坐具、步道設施物有無毀損。
藝川-下石碑溪河岸再造規劃設計
頁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