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君節目單5

Page 1


Program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Clair de Lune〉 〈Pierrot〉 〈Apparition〉

Roger Quilter (1877-1953)

Three Songs, op.3 〈June〉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Love’s Philosophy〉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Op.105 Ⅰ. Mit leidenschaftlichem Ausdruck Ⅱ. Allegretto Ⅲ. Lebhaft

Intermission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Op.40

Ⅰ. Ⅱ. Ⅲ. Ⅳ.

Allegro non troppo Allegro Largo Allegro

Thank You


曲目 介紹

德布西 (1862-1918)

《月光》

《皮耶霍》 《顯現》

奎爾特 (1877-1953)

三首歌曲,作品三

《六月》

《紅花瓣睡了》 《愛的哲學》

舒曼 (1810-1856)

《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05》 Ⅰ. 富有熱情的表情 Ⅱ. 稍快板 Ⅲ. 生動、活潑的

中場休息

蕭士塔高維奇 (1906-1975)

《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40》 Ⅰ. Ⅱ. Ⅲ. Ⅳ.

謝謝聆聽

不太快的快板 快板 緩板 快板


演出者 介紹

鋼 琴 / 陳 宣君 嘉 義 人,先後畢業於嘉義國中音樂班、清水高 中 音 樂 班、國 立 新 竹 教 育 大 學 音 樂 系,目 前 就 讀 於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表 演 藝 術 研 究 所 - 鋼 琴 合 作組,曾師事王淑芬老師、蔣茉莉教授,現 師 事 李 燕 宜 教 授。 在 校 期間,曾接受多位大師之大師班及個別課 指 導,其 中 包 括 美 國 紐 約 巴德音樂學院( Bard C ons e r vator y)K a yo I wa m a 教 授、 Fra n k Cor liss 教授、美國卡內基美隆( C ar n egi e M e llon )大 學 戲 劇 院 院長Peter C oo ke 教授、廈門大學藝術學 院 李 未 明 教 授,以 及 J o e l Ayau、徐 家琪、鄭佳容等國內外知名鋼 琴 合 作 藝 術 之 教 授。



演出者 介紹

女高音 / 許雅萍

小提琴 / 楊境佳

大提琴 / 吳妮燕


女 高音 / 許 雅萍 畢 業 於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音 樂 系 研 究 所 演 奏 演 唱 組,主 修 聲 樂,曾 師 事 蔡 冰 瑛 老 師、黎 蓉 櫻 老 師 及 楊 麗 英 老 師,自 大 學 起 師 事 席 慕 德 教 授 至今。

曾 獲 南 海 扶 輪 社 聲 樂 獎 學 金、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音 樂 系 協 奏 曲 比 賽 、中 華 民 國 聲 樂 家 協 會 德 文 藝 術 歌 曲 獎 學 金 比 賽、張 清 郎 臺 灣 藝 術 歌 曲 大賽及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新秀等獎項。

積 極 參 與 各 項 演 出,包 括【我 們 的 詩 人,我 們 的 歌】當 代 重 唱 曲 發 表 ,你 的 歌 我 來 唱 系 列 七 音 樂 會、 【字 裡 行 間】德 文 藝 術 歌 曲 優 勝 者 音 樂 會、 【兩 廳 院 樂 典 — 國 人 音 樂 創 作 甄 選】室 內 樂、聲 樂 獨 唱 作 品 演 出、 【陳茂 萱樂展—聲樂作品專場】等。


小 提琴 / 楊境佳 獲 得 法 國 巴 黎 師 範 音 樂 院 小 提 琴 高 級 演 奏 文 憑,並 以 評 審 一 致 通 過 且 給 予 祝 賀 獎 之 最 高 成 績 獲 得 小 提 琴 高 級 教 育 文 憑,為 2 0 1 4 年 唯 一 獲 此 殊 榮 者。2 0 1 3 年 畢 業 於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音 樂 系。2 0 0 9 年 榮 獲 大 學 音 樂 系 術 科 聯 招 小 提 琴 全 國 榜 首,為 該 年 絃 樂 組 最 高 分, 亦 以 小 提 琴 榜 首 成 績 錄 取 國 立 台 北 藝 術 大 學 音 樂 系。先 後 畢 業 於 台 中 市光復國小、曉明女中音樂班。 四 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及鋼琴,小提琴師事徐 錫 隆 教 授、廖 嘉 弘 教 授、 江 維 中 教 授,留 法 期 間 師 事 隆.提 博 國 際 小 提 琴 大 賽 獲 獎 者 I s ab e l l e FLOR Y 教授。

演 出經歷 自 1 4 歲 起,分 別 於 2 0 0 5、2 0 0 6、2 0 0 9、2 0 1 2、2 0 1 7 年 皆 在 台 北 國 家 演 奏 廳 演 出 鋼 琴 三 重 奏、莫 札 特 小 提 琴 協 奏 曲、弦 樂 四 重 奏、 Waxma n 卡門幻想曲......等等重奏與獨奏曲 目。 2 0 1 3 年 獲 得 指 揮 家 小 澤 征 爾 亞 洲 甄 試,遴 選 為 台 灣 代 表,受 邀 2 0 1 3 及 2 0 1 4 年 日 本 齋 藤 音 樂 節,並 擔 任 管 弦 樂 團 首 席,由 小 澤 征 爾 親 自 指 揮 於 日 本 各 大 音 樂 廳 演 出 歌 劇 及 交 響 曲。2 0 1 5 年 免 試 受 邀 第一屆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於日本巡迴 演 出。


大 提 琴 / 吳 妮燕 生 於 台 中 市,7 歲 學 習 鋼 琴,9 歲 開 始 學 習 大 提 琴。曾 就 讀 清 水 國 小、清 水 國 中、台 中 二 中 音 樂 班。畢 業 於 國 立 台 北 藝 術 大 學 音 樂 系,現 就 讀 於 國 立 台 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演奏組碩士班,主修大提琴,師事歐陽伶宜教授。 2011年參加台中市音樂比賽榮獲大提琴A組第一名以及國立台中二中協 奏曲比賽弦樂組第一名。2012年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優等並與台中二 中管弦樂團合作演出Herbert cello concerto NO.2 In e minor

2016年考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並舉辦個人大提琴獨奏會, 於同年獲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協奏曲比賽弦樂組第一名。 2017年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管弦樂團合作演出Saint Saens cello concerto op.33 in a minor.

曾 參 與 國 立 台 灣 交 響 樂 團 附 設 青 少 年 管 弦 樂 團、台 北 愛 樂、樂 興 之 時 管 弦 樂 團、新 北 市 交 響 樂 團、世 紀 交 響 樂 團、普 羅 藝 術 家 樂 團、故 鄉 室 內 樂 團、 台中市交響樂團等演出。 商業相關演出經歷 2014年 參加樂興之時管弦樂團日月潭花火節之樂團演出

2015年 參與<這群人>網路廣告拍攝擔任弦樂四重奏大提琴樂手 同年隨故鄉室內樂團至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演出多場 台灣民謠系列組曲並參與在國家音樂廳的年度公演 2015年 加入國片電影<風中家族>插曲-禮物、家鄉 電影配樂的錄製擔任大提琴樂手 2016年 參加樂興之時管弦樂團 日月潭花火節樂團演出並於9月底 參加台灣大哥大之記者會演出拍攝 現正積極參與室內樂、樂團等 各種形式相關演出。


樂曲 解說

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月光》 〈Clair de Lune〉 《皮耶霍》 〈Pierrot〉

《顯現》 〈Apparition〉

德布西 186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市郊的城市聖日們昂離 (Saint-Germainen-Laye),父母親皆為商人;德布西 在十一歲時就憑藉著過人的音樂天賦考取法國巴黎 音樂院,相較於保守的學院派校風,他在音樂上既敢 於挑戰舊有的規定,也勇於在他的作品中提出創新的 想法,如此大膽的做法也使得他在1884年以清唱劇《 浪子》(L'enfant prodigue)獲得羅馬大獎,同時也得 到「費加洛報」(Le Figaro)樂評讚揚。

他的音樂作品深刻地展現出印象樂派風格,著重在光 與色彩的表達;他常使用的作曲手法,如以不規則的 節奏及任意變換拍號,來造成音樂上重音錯置的聲響 效果,或是使用平行四、五、八度和將和弦的三音捨棄 來導致調性模糊,除了這些之外,他在曲中也經常加 入全音音階、半音音階和具有東方色彩的五聲音階等 ,使他的樂曲具有相當豐富的音樂元素。


《月光》 〈Cla i r de lune〉

此曲創作於1882年,詩詞選自魏爾蘭《優雅節慶集》中的作品,描述在優美 的月光下,人們戴著各式面具跟隨著音樂起舞,儘管表面充滿笑容,但內心 卻是憂傷的;然而在萬物甦醒後,這一切將回到正軌,繼續運作著。 Votre âme est un paysage choisi Que vont charmant masques et bergamasques, Jouant du luth et dansant, et quasi Tristes sous leurs déguisements fantasques!

您的靈魂是一列精選的景致 迷人的面具及貝加摩假面具在那兒 彈奏著魯特琴跳著舞 而在奇特裝扮下的他們,幾乎是憂傷的

Tout en chantant sur le mode mineur L'amour vainqueur et la vie opportune. Ils n'ont pas l'air de croire à leur bonheur, Et leur chanson se mêle au clair de lune,

儘管一面用小調歌頌著 無往不利的愛情及適意生活 他們卻沒有相信自己幸福的神情 他們的歌聲融入月光

Au calme clair de lune triste et beau, Qui fait rêver les oiseaux dans les arbres, Et sangloter d'extase les jets d'eau, Les grands jets d'eau sveltes parmi les marbres.

在寧靜、美而憂傷的月光下 他使鳥兒在林間入夢 噴泉喜極而泣 從大理石中,噴出高大細長的水柱


《皮耶霍》 〈Pi e rrot〉

此曲創作於1882年,詩詞選自邦必勒在1842年所發表的處女作《女像石柱 集》(Les Caratides)作品中;詩中描述皮耶霍在參加完婚禮後,若有所思 地沿著街道行走,此時一位小女孩調皮的眼神使皮耶霍由沉思回到現實中 ,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他將注意力放回到朋友身上。

Le bon Pierrot, que la foule contemple, Ayant fini les noces d'Arlequin, Suit en songeant le boulevard du Temple. Une fillette au souple casaquin En vain l'agace de son oeil coquin ;

眾人注視著的老好人皮耶霍 在阿何勒剛的婚禮結束後 若有所思地沿著聖堂路走 一位身著柔軟短衫的小女孩 徒然地用她調皮的眼招惹他

Et cependant mystérieuse et lisse Faisant de lui sa plus chère délice, La blanche lune aux cornes de taureau Jette un regard de son oeil en coulisse À son ami Jean Gaspard Deburau.

同時,神秘又平滑的 讓他感到最珍貴而美妙的時刻 是那牛角型的皎潔明月 他偷偷地從眼角瞟了一眼 他的摯友-尚•卡斯巴何•德比侯


《顯現》 〈A ppa ri ti o n〉

本首於1884年所譜曲,詩詞則節選自馬拉何梅《綠岱斯》(Lutèce)的作品中 ;詩中以夜晚作為背景,伴隨著古提琴的琴聲及花香,為已逝去的愛情哭泣 ;接著場景切換至夕暮中的石板路上,在落日餘暉下,彷彿看見了夢中那令 他魂牽夢縈的女子,如仙女般出現在眼前。

La lune s'attristait. Des séraphins en pleurs Rêvant, l'archet aux doigts, dans le calme des fleurs Vaporeuses, tiraient de mourantes violes De blancs sanglots glissant sur l'azur des corolles. -- C'était le jour béni de ton premier baiser. Ma songerie aimant à me martyriser S'enivrait savamment du parfum de tristesse Que même sans regret et sans déboire laisse

月亮是悲傷的,含淚的天使們 夢想著,拿著弓弦,在寧靜的花香氛圍中 從垂死的古提琴拉奏出 白色的眼淚滑落在藍色的花冠上 ‒那是獲得你初吻的美好一日‒ 我對愛情的空想折磨著我 只能沉醉於悲傷的芬芳中 即使沒有惋惜亦無留下煩憂

La cueillaison d'un Rêve au coeur qui l'a cueilli. J'errais donc, l'oeil rivé sur le pavé vieilli Quand avec du soleil aux cheveux, dans la rue Et dans le soir, tu m'es en riant apparue Et j'ai cru voir la fée au chapeau de claret Qui jadis sur mes beaux sommeils d'enfant gâté Passait, laissant toujours de ses mains mal fermées Neiger de blancs bouquets d'étoiles parfumées.

夢的採擷者,採擷誰的心 因此我徘徊著,目光盯著老舊的石板路 當陽光照在你的髮梢,在街中 系暮裡,你笑著向我顯現 我以為看見了頭戴光環的仙女 這一次,我如同受寵的孩子般入睡 經過,從他半開的雙手中 雪白的花束飄落如芳香星束


奎爾特 Roger Quilter (1877-1953)

三首歌曲,作品三 Three Songs, op.3 《六月》 〈June〉

《紅花瓣睡了》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愛的哲學》 〈Love’s Philosophy〉

奎爾特 於 1 8 7 7 年 出 生 於 英 國 東 南 方 塞 克 斯 郡 ( S u s s ex ),為 英 國 愛 德 華 時 期 ( Ed wa rd V I I , 1 9 0 1 - 1 9 1 0 ) 著 名 的 藝 術 歌 曲 作 曲 家;他 在 就 讀 法 蘭 克 福 音 樂 院 ( H o c h s c h u l e f ü r M u s i k u n d D a r ste l l e n d e Ku n st Fra n k f u r t a m M a i n ) 時,和 另 外 四 位 英 國 音 樂 家 們, 一 同 組 成 了「法 蘭 克 福 五 人 組」( Fra n k f u r t G ro u p ), 其 團 體 的 創 作 手 法 相 當 注 重 音 樂 中 和 聲 的 運 用。 奎 爾 特 以 創 作 精 緻 具 英 國 風 格 的 藝 術 歌 曲 而 聞 名, 他 在 詩 詞 的 選 用 上,除 了 著 名 的 英 國 詩 人 作 品 外,也 會 使 用 自 己 所 創 作 的 詩 詞 亦 或 是 非 主 流 的 作 品;他 的 作 品 中,旋 律 線 條 及 和 聲 都 是 很 重 要 的 音 樂 元 素, 另 外,他 在 詩 詞 語 韻 上 的 運 用 更 是 專 精,使 他 所 譜 寫 的 旋 律 線 條 都 能 和 歌 詞 的 音 節 相 呼 應,同 時 利 用 和 聲 與 節 奏 的 交 織,讓 音 樂 不 停 地 向 前 推 進。

此 套 曲 譜 寫 於 1 9 0 5 年,屬 於 他 年 輕 時 的 作 品 〈J u n e〉是 採 用 哈 普 ( N o ra H o p p e r, 1 8 7 1 - 1 9 0 6 ), 〈N o w S l e e p s t h e C r i m s o n Peta l〉節 選 自 丁 尼 生 ( A l f re d Lo rd Te n n y s o n , 1 8 0 9 - 1 8 9 2 ) 的 長 詩《公 主》( T h e P r i n ce s s ), 〈Lo v e’s P h i l o s o p h y〉則 選 自 雪 萊 ( Pe rc y By s s h e S h e l l y, 1 7 9 2 - 1 8 2 2 ) 的 作 品,詩 人 皆 為 英 國 人;在 詩 詞 上 都 選 用 了 大 自 然 的 景 物 來 描 繪,音 樂 上 則 透 過 變 換 拍 號、音 符 時 值 的 長 度 及 和 聲 色 彩 的 變 化 來 豐 富 樂 曲。


《六月》 〈J u n e〉 Dark red roses in a honeyed wind swinging, Silk-soft hollyhock, coloured like the moon; Larks high overhead lost in light, and singing; That's the way of June. Dark red roses in the warm wind falling, Velvet leaf by velvet leaf, all the breathless noon; Far off sea waves calling, calling, calling; That's the way of June. Sweet as scarlet strawberry under wet leaves hidden, Honey'd as the damask rose, lavish as the moon, Shedding lovely light on things forgotten, hope forbidden, That's the way of June.

深紅色的玫瑰在甜蜜的風中搖曳著 絲綢般的蜀葵,顏色如月光一般 雲雀在樹梢上歌唱並消失蹤跡 這就是六月

深紅色的玫瑰開在溫暖的風中

絲絨般的葉子在無聲的正午交疊

遠處想起海浪的呼喚,一聲又一聲 這就是六月

有著深紅外衣的甜美草莓在潮濕的葉片下躲藏 甜蜜的大馬士革玫瑰,像是奢華的月亮 別忘記對這些事物散發愛的光芒 這就是六月


《紅花瓣睡了》 〈Now Sleeps th e Crimson Petal〉

Now sleeps the crimson petal, now the white; Nor waves the cypress in the palace walk; Nor winks the gold fin in the porphyry font: The fire-fly wakens: waken thou with me. Now folds the lily all her sweetness up, And slips into the bosom of the lake: So fold thyself, my dearest, thou, and slip Into my bosom and be lost in me.

紅花瓣睡了,白花瓣也睡了 在宮殿的小徑上看不到柏樹搖曳 在嵌金的礦林中也看不到金翼閃爍 螢火蟲醒來了,將你我一起叫醒 百合收起她全部的甜美 滑入湖的胸懷 收攏起自己吧!我親愛的,你,滑落 滑入我的胸懷,迷失在我內。


《愛的哲學》 〈Love’s P h ilosophy〉

The fountains mingle with the River And the rivers with the ocean, The winds of Heaven mix for ever With a sweet emotion;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single; All things by a law divine In one another's being mingle. Why not I with thine?

泉水向河水匯流 河流又匯入海洋中 天空的風雨永遠融有 一種甜蜜的感情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單一的 萬事萬物,依循上天的聖律 都必融匯於一種精神 我和你為何不交集呢

See the mountains kiss high Heaven And the waves clasp one another; No sister-flower would be forgiven If it disdained its brother; And the sunlight clasps the earth And the moonbeams kiss the sea: What are all these kissings worth If thou kiss not me?

看哪,山峰親吻著天空 海浪也相互擁抱 你曾見花兒彼此不容 姊妹把弟兄輕蔑 陽光擁抱著大地 月光親吻著海洋 但這些親吻又值什麼呢 若是你不肯親吻我


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05》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Op.105

舒 曼 為 德 國 作 曲家,1810年時出生於德國東部 的 小 鎮 茨 維 考 ( Zwi c kau),他的父親不僅是位 作 家 同 時 也 是 位當地知名的書商,對於文學上 的 造 詣 極 高,舒 曼自幼受父親影響整日埋首於 書 中,也 漸 漸 地 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連帶 影 響 往 後 在 音 樂及散文創作上的發展。 舒 曼 一 生 共 留 下了三首小提琴奏鳴曲,這三首 樂 曲 都 是 在 他 人生的最後階段完成;1850年舒 曼 到 杜 塞 朵 夫 ( Düs s e ld orf ) 管弦樂團擔任指揮 一 職,因 此 舉 家 遷移至此,在這他認識了小提琴 家 約 瑟 夫 •姚 阿 幸(Jos e p h Joac h i m),並創作 了 多 首 小 提 琴 作品。 《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 品 1 0 5》創 作 於 1851年,正式首演於1852年3月 2 1 日 由 小 提 琴 家費迪南•席勒( H i lle r Fe rd i n a n d ) 及 舒 曼 的 妻子克拉拉一同在萊比錫布商 大 廈 演 出。

第一樂章 Mit leidenschaftlichem Ausdruck 富 有 熱 情 的表情 a 小調,6 /8 拍,奏 鳴 曲 式。小 提 琴 緩 緩 地 以 較 低 的 音 域及掛留音型奏出第一主題旋律 線 條,鋼 琴 則 在 連 續 的 十 六 分 音 符 中 穿 插 著 主 題,與 小 提 琴 對 唱 著;第 二 主 題 調 性 轉 為 明 亮 的 C 大 調,旋 律 沿 用 第 一 主 題 的 素 材,在 伴 奏 上 則 使 用 八 度 音 來 加 厚 樂 曲 的 織 度;樂 曲 中,作 曲 家 多 使 用 半 音 轉 調、掛 留 音 型 以 及 模 進 的 創 作 手 法 來 營 造 出 不 同 的 聲 響,另 外,全 曲 不 停 出 現 的 A 音,彷 彿 舒 曼 晚 年 縈 繞 在 耳 邊 的 幻 聽,既 令 他 痛 苦 又 揮 之不去。 第二樂章 Allegretto 稍快 板 F 大 調,2 / 4 拍,輪 旋 曲 式。此 樂 章 為 舒 曼 式 的 浪 漫 曲 風 格;A 段 小 提 琴 以 輕 鬆、俏 皮 的 旋 律 奏 出,彷 彿 是 舒 曼 與 自 己 的 孩 子 在 花 園 裡 玩 耍,與 鋼 琴 相 互 呼 應 著;B 段,調 性 轉 至 平 行 調 f 小 調,鋼 琴 以 級 進 下 行 的 音 型 來 表 達 出 小 孩 玩 樂 時 不 小 心 跌 倒,並 搭 配 小 提 琴 濃 烈 的 情 感 下,將 小 孩 獨 自 啜 泣 的 情 景 表 露 出 來;C 段 的 旋 律 是 將 前 兩 段 的 主 題 加 以 使 用,並 巧 妙 地 利 用 和 弦 色 彩 來 增 加 變 化;最 後 樂 曲 回 到 A 段,小 提 琴 以 撥 奏 的 方式寧靜地 結 束 樂 曲, 第三樂章 Lebhaft 活 潑、生 動 的 a 小 調,2 / 4 拍,奏 鳴 曲 式。第 一 主 題 由 鋼 琴 率 先 奏 出 貫 穿 全 曲 動 機 的 五 顆 音,隨 後 小 提 琴 也 馬 上 呼 應,兩 者 如 競 奏 般 不 斷 地 追 逐;第 二 主 題 旋 律 加 入 了 裝 飾 奏 及 和 弦,調 性 也 轉 為 F 大 調,與 第 一 主 題 連 續 的 十 六 分 音 符 有 著 明 顯 的 對 比;最 後 在 尾 奏 樂 段 時 ,作 曲 家 結 合 前 兩 個 主 題 旋 律,並 頻 繁 地 加 入 了 踏 板、突 強 和 漸 強 等 標 示,將 全 曲 推 上了最高 潮 後,以 強 而 有 力 的 和 弦 結 束 整 首 樂 曲。


蕭士塔高維奇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

《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40》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Op.40

蕭 士 塔 高 維 奇 為 前 蘇 聯 時 期 俄 國 的 作 曲 家,他 於 1 9 0 6 年 出 生 於聖彼得堡( St . Pete rburg ),此 時 期 俄 國 內 亂、革 命 接 連 不 斷,使 得 蕭 斯 塔 高 維 奇 長 期 生 活 在 高 壓 及 恐 怖 主 義 的 統 治 下,因 此 在 他 的 作 品 中 他 經 常 藉 由 半 音 階、不 諧 和 音 程、 交 錯 的 節 奏 型 以 及 速 度、音 量 的 對 比 來 呈 現 出 肅 殺 的 氛 圍。

此 樂 曲 創 作 於 1 9 3 4 年,為 蕭 斯 塔 高 維 奇 一 生 唯 一 的 一 首 大 提 琴 奏 鳴 曲,這 年 對 於 作 曲 家 來 說 極 為 重 要,一 為 俄 國 開 始 了「 大 整 肅 」活 動,二 為 第 一 段 婚 姻 的 不 美 滿 導 致 離 婚,此 曲 就 是 在 這 種 環 境 動 盪 不 安 及 情 感 壓 力 下 譜 寫 而 成。此 首 樂 曲 題 獻 給 他 的 大 提琴好友庫 巴 斯 基 ( Victo r Ku batsk y, 1 8 9 1 -1 9 7 0 ),他們於1934年12月25日於列寧 格 勒 音 樂 院 舉 辦 首 演,並 於 1 9 3 5 年 由 列 寧 格 勒 的 崔 坦 出 版 社 出 版。本 曲 共 分 為 四 個 樂章,第一 樂 章 在 莫 斯 科 完 成,其 餘 樂 章 則 是 他 到 土 耳其旅行時完成譜寫。

第一樂章 Allegro non troppo 不 太 快 的 快 板 d 小 調,4 / 4 拍,奏 鳴 曲 式。鋼 琴 以 平 穩 的 八 分 音 符 分 解 和 弦 道 出 孤 寂 感,大 提 琴 接 著 以 抒 情 的 長 旋 律 線 條 奏 出 第 一 主 題,營 造 出 衝 突 感;第 二 主 題 調 性 轉 換 至 明 亮 的 B 大 調,由 鋼 琴 奏 出 溫 暖、甜 美 的 旋 律 線 條,中 間 的 過 門 片 段 都 是 使 用 半 音 來 銜 接;尾 奏 部 分,速 度 緩 慢 許 多 與 前 段 的 流 動 感 形 成 對 比,此 段 彷 彿 敘 述 著 軍 隊 在 遠 處 行 軍,而 人民躲在 暗 處 窺 伺 的 害 怕 狀 態。 第二樂章 Allegro 快 板 a 小 調,3 / 4 拍,三 段 體。此 樂 章 主 要 是 以 俄 國 民 俗 音 樂 的 風 格 來 譜 寫,並 運 用 固 定 的 節 奏 型 和 整 齊 的 樂 句 貫 穿 全 曲;大 提 琴 以 連 續 且 帶 有 重 音 的 八 分 音 符 拉 開 序 幕,鋼 琴 則 以 五 度 和 四 度 的 音 程 呼 應 著 來 構 成 A 段,在 A 段 如 同 戰 爭 爆 發、子 彈 到 處 飛 的 衝 突 聲 響 下,B 段 旋 律 線 條 顯 得 優 美 許 多,主 題 輕 柔 動 聽 搭 配 清 脆 的 分 解 和 弦,使 人 暫 時 忘 卻 前 段 劍 拔 弩 張 的 氣 氛;尾 奏 將 B 段 主 題 的 聲 響 織 度 加 厚,豐 富 的 和 聲 變 化 也 迎 來 了樂曲的高 潮,並 以 強 而 有 力 的 和 絃 來 結 束 這 個 樂 章。 第三樂章 Largo 緩 板 b 小 調,4 / 4 拍,複 合 二 段 體。此 樂 章 揭 露 了 作 曲 家 心 中 的 矛 盾,大 提 琴 以 低 沉 的 音 域 奏 出 了 一 個 人 內 心 的 獨 白,一 句 說 過 一 句,但 鋼 琴 卻 反 應 了 他 心 底 最 惶 恐 不 安 的 情 緒 ,八 分 音 符 的 節 奏 不 斷 重 複 地 緩 慢 向 前 推 進 著;作 曲 手 法 上 多 使 用 小 三 度、半 音 變 化 來 營 造 出 特 別 的 和 聲 聲 響,也 利 用 許 多 臨 時 升 降 記 號,將 整 個 樂 章 的 調 性 都 處 於 不 確 定感。 第四樂章 Allegro 快 板 d 小 調,2 / 4 拍,輪 旋 曲 式。鋼 琴 以 簡 潔、快 速 八 分 音 符 的 節 奏,奏 出 了 俄 國 民 族 舞 蹈 旋 律 的 第 一 主 題,接 著 再 以 二 對 三 的 節 奏 型,產 生 聽 覺 上 的 不 穩 定;曲 中 鋼 琴 突 然 以 ff 的 音 量 奏 出 一 連 串 的 十 六 分 音 符,不 僅 在 調 性 上 作 了 改 變,樂 曲 也 出 現 明 顯 的 轉 折; 末段,樂曲 又 回 歸 民 族 舞 蹈 的 旋 律,此 次 大 提 琴 以 撥 奏 的方式戲劇性的結束全曲。


特別 感謝

指 導教授

李燕宜教授

評 審老師

孫巧玲教授 李 燕宜教授 賴 家慶教授

演 出人員 攝 影設計 影 像紀錄 工 作人員

許雅萍、楊境佳、吳妮燕 參樓藝術 亞格影音藝術 沈 佩璇、林敬珈、林張郁、戴唯捷 張 亘雅、鄧洛忻、鄧洛昂、徐嘉 均

最 後感謝遠道而來的家人及朋友們 謝 謝你們一路的支持與鼓勵 祝 大家有個美好的下午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