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顏色與記憶
「時時是好時, 日日是好日。」
1
2
我們是誰 ? 我們是兩位來自台南成功大學工設系大四的學生,熱愛設計並且追 求更好,不斷想要嘗試自我的突破。今年我們想要創造出不一樣的 畢業回憶,將作品展示的場域離開一般設計科系會去的文創園區與 新一代世貿展館,來到了這個恬靜而清幽的咖啡廳,為作品量身打 造一個專屬的展覽視覺空間與形象,並且讓更多人從不同的角度看 見我們的努力與成果。
3
4
為何會有這個展的出現? 很多⼈會問我們為何會有勇氣⾃己出去外⾯辦個展 ? 其實原因很簡 單 , 走出學校的舒適圈 , 用⾃己的力量去規劃、籌辦一個展覽會是 一個對於自⼰作品的行銷 , 也是對於⾃⾝能力的磨練。過程雖然有 辛苦、也會遇到一些挫折 , 但是我們知道這場仗是我們⾃己願意往 外踏出的 , 勢必比較繁雜 , 而我們追求更好 , 更完美的展現 , 也對 於一路相助相挺的貴⼈表達最誠摯的謝意。 選擇以咖啡廳作為場域 , 除了是咖啡廳的氛圍十分適合我們的作品 外 , 也同時可以在店裡作為裝置藝術的擺設。
5
6
為何會想做這個主題? 燈是具體的 , 物件的 , 但日常中的慣常存在的光其實抽象的 , 滲透 的。而對我們來說「光」是奇妙且值得我們去玩味的。 從去年開始我們便定下主題要做與陽光相關的作品,希望能夠透過 陽光溫暖美好的畫面來治癒人心,為人的生活增添一份詩意。 除了訪談醫院、老人院、建築師 , 我們透過不斷的專業的人對話, 更發現陽光對人是一個不可被其他能源替代的寶物。
7
好 日 子 的 故 事
8
9
10
好日子-蒐集顏色與記憶 讓每天的日子化為一片片美好凝結的回憶。 以往的日子一天撕去一頁,總感嘆時間就這樣不見了! 經過精心思籌設計後,讓『好日子』越過越添加,越過越豐富精彩! 詩篇第九十篇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Teach us to number our days. That that we may gain a heart of wisdom.』 11
12
設計理念 跳脫以往月曆的使用方式 , 我們的作品以每日貼上一張便利貼作為當 日的累積 , 透過每天每天的堆疊、錯位、與圖案跟光影的交織 , 漸漸 的構築出當月的意象圖面。好日子月曆是一個對每天日子的累積給予 重視與尊重的一個作品 , 使用者透過貼上月曆的過程 , 為自己的每一 天增添新意與祝福。
13
14
設計理念 在圖面的設計上 , 我們在層層的堆疊中暗藏小驚喜 , 每張都印有不 同紋路的透明便利貼 , 在堆疊後才可被發現。紋路每天、每個時間 點看也都不盡相同 , 我們製造驚喜也覆蓋驚喜 , 也刻意使用透明描 圖紙的材質與陽光互動 , 在每個不同的時間點 , 產生不同的光影變 化 , 為生活點綴詩意與新意。
15
16
產品特色 我們創造出一年十二個月的圖面 , 紀錄台灣當地的季節特色與節氣 , 描繪太陽一年當中在天空中的旅程;我們紀錄天空與大地的顏色 , 與當月的代表花卉、動植物等等。讓人在使用月曆的過程中也能夠 對於土地能有更多一份的認識與愛惜。
17
18
產品特色 「蒐集顏色與記憶」, 其中的「蒐集顏色」是屬於當月色彩漸漸堆疊 產生的景色,而「蒐集記憶」,則是使用者可以選擇在重要的日子 裡寫下心情小語或是註記重要節日,在層層的堆疊下 , 產生出獨有 屬於自己個人的符號收藏。同時 , 也讓便利貼不再是用完即棄的紙 張 , 而是一個可以成為記憶留存的一片片美麗結晶。 此外,為方便使用者理解,以一層為七天,共有四層加其餘天數(二 或三天)為循環。
19
好 日 子 誕 生
20
21
(1) (2)
(3) (4)
22
輔助工具 (1)直角標記幫助對齊左上角 (2)輔助工具標註月份 (3)色塊幫助對齊與辨識 (4)標示星期與便利貼上之日期對應
23
使用方式
1. 在底板貼上第一張(一號),
2. 第二張對齊第一張下方,以
顏色與直角、星期可幫助對齊。
此類推貼到第七張,完成第一 層,即該月第一個禮拜。
24
3. 八號貼至一號下方對齊下一
4. 依循此規則,一個月後即可
個直角,九號再對齊八號下緣。
完成圖面。
25
26
研究與測試 一、合適的比例與尺寸。 二、可印刷之半透明材質-最後選擇 75 磅描圖紙,具有一定硬度又 可透光。 三、合適的透明度-調整不同顏色之透明度並配合適合的堆疊層數 理想創造漸層。
27
28
研究與測試 四、堆疊方式-利用多層錯位的方式創造出漸層效果。 五、圖面切割方式-經多次改良後以七天為一層,亦可對應星期。 六、容易理解的輔助底板-經多次測試和與使用者溝通後針對標示 記號進行適度調整。
29
特 別 收 錄
30
31
32
好日子有話想說 畢業設計一路走來好多貴人接受我們的訪談 , 一路給予幫助 , 才有 現在的產出。感謝他們提攜後輩的心 , 總是這樣義不容辭地放下忙 碌 , 來聽我們的設計並給予建議!當然也非常感謝支持我們作品、 喜愛我們的人們。
33
34
特別感謝 何俊亨
老師
白惠文
醫師
曾元琦
老師
楊登棋
醫師
陳璽任
老師
張哲綱
醫師
謝孟達
老師
陳柏宗
建築師
蕭世文
老師
陳沛宇
職能治療師
陳建旭
老師
湯景文
學姊
吳豐光
老師
張耿瑭
學長
周君瑞
老師
王淨萱
學姊
35
聯絡方式
36
呂宛芸
xm3j03mp6@gmail.com
陳冠穎
mint30614@gmail.com
Goodays_collected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