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件說明暨交流會】 指導單位|內政部營建署、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主辦單位│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單位│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Open Green!說明暨交流會 時間
活動
主講者
18:50-19:05
報到
19:05-19:15
計畫說明與來賓介紹
劉柏宏
19:15-19:45
綠生活案例介紹
施佩吟
19:45-20:05
空間營造技術與經驗分享
20:05-20:25
報名辦法與後續執行須知說明
20:25-21:00
提問與分享
連振佑/劉柏宏 劉柏宏 與會來賓
OPEN GREEN│ 1/ 2/ 3/ 4/ 5/ 6/
大家為什麼在這裡? 臺北的社區綠生活
社區社群共創的Open Green 技術與方法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討論與分享
1
大家為什麼在這裡? 為了在我們喜愛的社區Open Green! 1/ 打造「新公共空間」 2/ 打開社群邊界 3/ 打破僵固使用 4/ 打下小系統循環基礎
OPEN! OPEN!
OPEN!
OPEN!
2
台北的社區綠生活
2
台北的社區綠生活
多元的空間類型
2
台北的社區綠生活
玉米伯的轉角
空間權屬|(私)瑠公農田水利會 空間範型|轉角畸零地
2
台北的社區綠生活 空間權屬|(私)瑠公農田水利會 空間範型|閒置空地
2
台北的社區綠生活 空間權屬|(公)國產屬 空間範型|閒置空地
2
台北的社區綠生活
空間權屬|(私)冠德建設 空間範型|空地
2
台北的社區綠生活 空間權屬|(私)屋主 空間範型|轉角畸零地
2
台北的社區綠生活 空間權屬| (私)惠美壽茶行 空間範型|防火巷
3
社區社群共創的Open Green 看見「生活圈」 •約步行10-15分鐘(約500m) •生活圈範圍與議題、潛力改造點呼應 •社區與社群共同營造
3
社區社群共創的Open Green
(長期使用或有意願維 護管理的社群) 圖
3
社區社群共創的Open Green
社區資源盤點
多元空間類型 公共性的公有、 私有或是公私中 介空間
3
社區社群共創的Open Green
社區資源盤點
多元空間類型 公共性的公有、 私有或是公私中 介空間
16
3
社區社群共創的Open Green
社群資源盤點
3
社區社群共創的Open Green
大量的溝通
3
社區社群共創的Open Green
社區空間改造計畫
3
社區社群共創的Open Green
社區空間改造計畫
20
2009-2010 窳陋建築基地騰空綠美化運動規劃 設計及示範點工程-羅斯福路沿線及 策略點綠美化規劃
規劃設計工作坊
2011-2012 都市再生策略地區規劃-台北市建築 基地未開發前環境改善及再生策略
專業設計技術協助
95%專業工程施作 100%專業工程施作 5%以上民眾協力營造100%民眾協力營造
21
3
社區社群共創的Open Green
維護管理計畫
潛力 維管 社群
社群長期 使用與維管
潛力 維管 社群
維管 社群
為有瑠公圳彎彎延延流經,灌溉生活圈的發展,也在樓房高起的現代,留下許多好行的生活 巷弄。 從開始的默默無名,經歷一處處的空間分享營造,透過居民協力營造,瑠公圳意象彩繪、小 野地…,漸漸鄰房也打開自家閒置空間,為這條巷弄留下不同的風景故事。
空間權屬|(私)顏伯伯 同意書簽署| 屋主顏伯伯 認養單位|錦安里辦公處
顏伯伯: 我有一塊圍牆空間, 幾年前已拆除部分 分享綠化,如果不 拆牆,我願意分享 給社區使用,之後 賴伯伯: 也可以幫忙維護。 已經規劃了圍牆分 享的改造想法,但 母親年紀大,不急 著現在施作
70公 分的退 縮分享
圖書分 享角
瑠公圳遺線
故事巷 彩繪 空地 認養
A B
Before
延伸圖書館 閱讀氛圍, 101年度輔 大文創系學 生募集社區 二手書店書 籍,設立 「自由書」
C
A
B
C
After
25
26
依據營建署規定,原則上空間 需維持時間: •公有空間:三年 •私有空間:五年 出據相關證明,如會勘會議紀 錄、使用同意等。 至遲於施做前提出
4
技術與方法
4
技術與方法
咖啡渣變堆肥
在地小系統資源循環建置:咖啡渣地圖 在地社群技術
社區在地資源
改善社區公共空間
【協力店家】共9間咖啡店家 品墨良行、咖啡小自由、咖啡豆專賣店、 George House、兔子咖啡、口袋咖啡、 學校咖啡、丹堤咖啡師大店 【生活圈公堆設置地點】 錦安屋頂|3堆 開心農園|1堆 雲和小客廳|2堆
在地小系統資源循環建置:保麗龍箱
儲備社區規劃師「綠色奇機」團隊 2013.10.4~迄今 幸福有機農園實務課程開課,組成「社區農藝班隊」
週次
課程主題
上課方式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第五週
種菜的第一步 施肥自己做 認識病蟲害 看看更多菜園 認識實物的真相
講授與實務操作 講授與實務操作 講授與實務操作 實地走訪 驚喜日
多元有機的社區屋頂 空間權屬|(公)大安區公所 空間範型|屋頂
技術與方法
打造低碳社區示範點:芭樂樹小公園X百工達人
技術與方法
打造低碳社區示範點:芭樂樹小公園X百工達人
技術與方法
忠孝國小畢業班外牆:用拼貼串起孩童的回憶
技術與方法
忠孝國小畢業班外牆:用拼貼串起孩童的回憶
技術與方法
雨水花園:都市綠基盤的學習基地
技術與方法
雨水花園:都市綠基盤的學習基地
閱讀花園:社群交流的文化角落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 改造點位於臺北市 1/ 社區+技術社群 2/ 社區+社規師
社區空間 PLACE
人 PEOPLE • •
技術社群 歷屆社規師
42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徵件議題
1/ 友善環境與綠生活 如以高齡者、視障者、商圈環境、住宅區角落等需求釐清生活圈的串 連課題,結合綠化種植、通用設計、環境教育,甚至是綠基盤、綠主 張等理念,為都市空隙中孕育另一種新價值,帶起新公共空間營造意 識。
2/ 再生活化與可食風景 都市環境除了拆除重建的更新模式以外,透過發掘社區文化歷史於都 市中的空間紋理,再現城市發展的生活內涵。從社區的小空間做起, 也能有所改善,如以食物里程等減碳觀點切入都市園圃的營造(轉角 花園、原生植物棲地、社區園圃、屋頂農園等),或找出閒置房舍、 回收材料等,發揮巧思予以再生新面貌。
3/ 其他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多樣空間、多元想像 1/
看見「綠生活圈」的企劃 • 發掘適切尺度的改造空間(避免雷聲大雨點小) 透過引導社區提出「適切尺度」的改造空間的構想,可 以適時引發信心與自主能量,讓期望與社區社群的能量被充 分發揮,讓能量可以不斷地被相互激勵、成長。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多樣空間、多元想像 2/
大量溝通的規劃設計階段 • 回應使用者需求的規劃設計 因應使用者需求所產生的設計,充滿創意的形式與變動 修正的彈性,因此抄襲既有的作法、典範,或過度設計,甚 至購買現成名牌產品,絕對不符合參與式設計。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多樣空間、多元想像 2/
大量溝通的規劃設計階段 • 回應在地特色、歷史紋理的規劃設計 抓住地區原本已清晰明確的在地特色,也能夠在其原有的生 活脈絡中,發掘其因為熟悉而忽略的特色亮點,透過創意社群與 社區的媒合,讓社區看見一個具有自明性、開創性的、不同以往 想像的生活空間。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多樣空間、多元想像 3/
民眾參與的改造實踐 • 適當比例的居民參與實質改造 部分改造實踐的保留,一方面保障施作品質及施作安全,二方 面是醞釀下一階段的民眾體驗式的協力營造。參與者於過程中除了 可學習簡易的綠生活營造方式,手作過程也加深居民對社區空間的 認同感。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多樣空間、多元想像 3/
民眾參與的改造實踐 • 發揮材質特色的改造(將天然材料納入評估) 材料的「永久性」與「便利性」另一方面也意謂著每一個地方空間 的樣貌開始被大量複製。運用在地的材料、回收或天然可分解的材料, 不僅創造參與工作的機會,也讓空間有不同的趣味組合、特色發揮。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多樣空間、多元想像 3/
民眾參與的改造實踐 • 創意的工法與施作方式 羅斯福路的雨水金字塔將15個廢棄的鐵桶疊成三角形,轉眼變成可 具教育意義的社區解說教室;錦安屋頂的雨水回收系統,雖量不多,但 剖半後的鐵桶加上支架固定,便可以拿來種原生植栽;雜亂的電線與瓦 斯管線等,運用減法及視覺轉化,讓轉角及巷弄成為視覺舒緩的區域。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評選方式
(1) 書面公開審查(30%)
項次
面向
第一階段[占總成績30%]
由評選委員進行書面審查。
(2) 提案團隊簡報(70%) 公開徵選,報告之形式不 拘,以各團隊最能表現自我特 色的方式呈現,報告方式以10 分鐘為限,統問統答5分鐘。
評估指標
1
書面資料
1. 2. 3.
資料完整度與呈現 社區社群夥伴協力情形 生活圈發展潛力
第二階段[占總成績70%] 2
3
打造 「新公共空間」
打開 社群邊界
1. 2. 3.
提供多元社區、社群使用 回應議題與周邊基地情況 簡報完整性、答詢情形
1. 2. 3.
多元串聯社區、社群 改造方案融合居民意見 民眾參與空間改造 突破現況的限制 基地改造可行性(含土地取得) 發揮材質特色 創意的工法與施作方式
材料自然、環保,對環境友善 後續經營管理的持續 各式關係的再鏈結(社區社群、空間點線面)
4
打破 僵固使用
1. 2. 3. 4.
5
打下 小系統循環基礎
1. 2. 3.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提案團隊的工作目標
1/ 完成Open Green改造點之實質改造。 (於實做前,須取得空間使用同意書、維護管理同意書等)
2/ 接受輔導團之輔導培訓建議、締結合作同意書 (執行單位與入選單位契約)
3/ 執行期間需辦理至少一場社區創意行動 (如交流會、工作坊、講座、市集等)
4/ 紀錄執行過程,完成「臺北社區空間養成誌」,並於培 訓成果展現時展出。 ※入選團隊需於103年11月30日以前完成以下要求事項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補助方式
本計畫共計徵選九處"Open Green"改造點,依提案社區、社群資源的差異性,
以及操作之深度與廣度之不同,由評選委員就提案內容提供建議並核定獲補助之金額。
• 提案團隊須以生活圈範圍提案,並標示潛力改造點與提案 改造點。每一提案團隊至多可報名徵選兩處提案改造點。 • "Open Green"改造點補助實際處數、各團隊經費額度由評 選委員會依實際情況核定。 • 每一處提案改造點最高補助經費40萬元整(含改造點施做前 參與、討論、活動工作坊、改造工程經費)。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空間改造提案
「改造計劃書」以 連續編列頁碼方式 不得超過【10】頁 (不含封面、封底、首頁 及目錄)為限。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簡章下載
1/ 部落格: Hello! Green Life! http://hellogreenlife.blogspot.tw/
2/ FB: Hello Green Life! Loving City Loving Place https://www.facebook.com/hellogreenlife
下載簡章
5
一起來Open Green!現在提案!
臺北社區空間的養成誌 (Urban Regeneration Sketchbook)
5
計畫執行構想/規劃工具
臺北社區空間的養成誌 (Urban Regeneration Sketchbook) 1/
社區之空間、社群資源盤點
資源盤點、描述現況環境,提案團隊需標示出過去已改造點、 預計改造點、曾主辦或協辦之活動位置,供審查委員參考。
•
潛力改造點
•
已改造點
•
活動點
提案團隊於資源盤點後,標示出有潛 力進行改造的點。
提案團隊過去主辦或協力改造之空間, 並附上改造前後之照片。
若提案團隊曾經舉辦過工作坊、社區 參與活動或相關類型之活動,則標示 之。
5
計畫執行構想/規劃工具
臺北社區空間的養成誌 (Urban Regeneration Sketchbook) 1/
社區之空間、社群資源盤點
資源盤點、描述現況環境,提案團隊需標示出過去已改造點、 預計改造點、曾主辦或協辦之活動位置,供審查委員參考。
•
社群資源盤點
提案團隊羅列過去曾主辦或協辦之活 動,簡述扮演之角色與工作內容,並 畫出社群網絡關係圖。
5
計畫執行構想/規劃工具
臺北社區空間的養成誌 (Urban Regeneration Sketchbook) 2/
檢視環境如何運作,且是否運作良好 • 描述與分析現況環境。 • 分析整理利害關係人之間的看法、態度。
利害關係人對某爭議之事、物之看法 整理
利害關係人之間的關係
5
計畫執行構想/規劃工具
臺北社區空間的養成誌 (Urban Regeneration Sketchbook) 3/
提出可能轉變此環境的方法與其帶來的不同 • 記錄發想內容。
5
計畫執行構想/規劃工具
臺北社區空間的養成誌 (Urban Regeneration Sketchbook) 4/
辦理創意行動之企畫與活動紀錄 • 附上討論時的照片、討論後的筆記照片、活動 企劃與活動紀錄照片等。
5
計畫執行構想/規劃工具
臺北社區空間的養成誌 (Urban Regeneration Sketchbook) 5/
環境改造方案之企劃與活動紀錄 • 附上討論時的照片、討論後的筆記照片、改造 企劃與活動紀錄照片等。
5
計畫執行構想/規劃工具
臺北社區空間的養成誌 (Urban Regeneration Sketchbook) 6/
生活圈願景
• 改造後的社區Open 了什麼? 是否引發更多公共生活 的想像 ?
1
單一據點
2
活動、事件、計畫…
3
綠生活圈
6
討論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