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N CHIACH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Page 1

YEN CHIA CHIN

Architecture + Design


顏嘉慶 EDUCATION

Justin Yen

2011 - 2014

National Chiayi Senior High School

2016

洄歸少年 Exhibition planning

Member

2017 - 2018

Student Association of TKU-Architecture Department

Event planner

2019 TKU-Architectur Graduation Exhibition

Curator

2014 - 2019

EXPERIENCE

2017 2019

PROJECT IN UNIVERSITY

Dept.of Architecture,Tamkang University

柳輝洲 Architects

2015

Pavilion

2016

Private Housing

2017 2018 2019

Visitor Center Citizen Place Backpacker Hotel Geriatric Psychiatric Day Care Center Public Housing Office Building V-Studio | Conceptual Architect Landscape of Detention Pond Thesis Design | Market of Political

Intern


SKILL SUMMARY SOFTWARE

Adobe Illustrator Photoshop Indesign Premiere AutoCAD Autodest Flow Design Rhino Sketchup Grasshopper Keyshot Lumion

MANUAL Cement Perfusion Epoxy Perfusion Metalworking Woodworking

CONTACT ME MAIL :

isenrow@gmail.com

CELLPHONE :

0928372363 顏嘉慶

justinyencc



建築對我來說是什麼 ? 這問題從進入建築這領域 後 , 我一直在詢問著自己;每一次的設計案就好 像是一次與自己的對話 , 我總覺得從這裡可以發 現內心最在乎的事物 , 或是最真實的內心 , 因為 不斷的思考與不斷的探索 , 這領域的一切迫使我 必須不斷地向前不斷的往上爬 , 當每次遇到困難 時 , 我總告訴自己 ” 你可以的 ”” 相信自己吧 ” 就好像我最喜歡的兩個運動:棒球與游泳;我們 都知道"球是圓的"棒球賽不到最後一個出局數 是無法確定結果的 , 所以在這過程是必須不斷地 盡力是無法鬆懈的 ; 而游泳卻是一個跟自己對話 的運動 , 游泳時只聽得到水花聲與自己身體內心 的聲音 , 這聲音可能是想著要超越上次紀錄的決 心 , 我發現當自己超越上次的紀錄時 , 那種成就 感是無可取代的 當有著內心的執著 , 自己的堅持來相信自己 , 並 且將這份信念築構在這領域中 , 並且帶到這社會 的每個角落 , 我認為這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是存在 著建築 , 就像當我們去旅行時 , 一個城市裡人的 行為 , 不被設計卻自然產生的活動 , 與不同空間 所形成的角落 , 社區與都市 , 帶給人的是一種氛 圍 因此我認為建築與城市是存在於我們四周 , 日日 夜夜的圍繞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 我們利用它產生 內心最在乎最真實的樣子 , 而存在於我們的生活 當中


CONTENTS

1-

THESIS 打破那道牆 DESIGN BREAK THE WALL

2- 2018 3- 2017 4- 2017

浮島

HOPER LAND

城市製造所

Urban’s making station

共載聚落

Co-art village

去同溫層政治市集 Market Of Political

p.08 - p.25

UTOPIA OF TAIPEI IN 2050

p.26 - p.43

Office Building

p.44 - p.53

Public Housing

p.54 - p.61

2050 台北烏托邦 新形態辦公大樓 共享式社會住宅



YEN CHIACHIN PROFOLIO

THESIS DESIGN 打破那道牆 BREAK THE WALL 去同溫層政治市集 Market Of Political

ADVISER: 邱郁涵 / Selina ,CHIU SITE: Taipei,Jen Ai Circle

權力與政治野心是一切巨大建築的根基,反過來說偉大的建築所代表著政治與權力的紀念 物;在這土地上不同時期的統治者會藉由屬於那個時代的巨大建築來彰顯那個時期統治者 的威信,而這些建築往往影響著一個城市的政治活動分布或是城市的發展。從清朝統治、 日本殖民一直到現在,台北的政治建築與權力分布隨著時間的演進,呈現了被拉開的狀態; 從原本被包覆的台北城,拉開擴散成以總統府所在的博愛特區為起點,台北市政府與議會 所在的信義計畫為終點,藉由仁愛路來連結的"政治中軸線"如果說 1990 年的野百合學運 藉由佔領中正紀念堂前的廣場賦予這個政治性建築新的定義,2014 年的太陽花學運藉由公 民不服從佔領立法院重新定義了人民與政治的關係;那麼究竟哪種政治建築是代表著現在 這個時刻,或是代表這個時代呢? 柏拉圖曾說過:「拒絕參與政治的人,會被更遭的人統治」 或許政治性建築或是空間並非是多麼尊貴不可侵犯的,而是和衣食一樣平凡的地方;藉由 建築的公共性和政治作為一種與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關係,讓政治的行為藉由建築作為載 體並展現政治表演。當政治建築開始以人民為主角時,嘗試將市集與立法院結合,並將市 集作為政治與不同同溫層的延伸,不同同溫層間的關係將重新被定義;立委穿梭於市集中 與市民接觸並成為市民的日常,市民也藉由逛市集與立委以及不同同溫層有不期而遇的接 觸;市民藉由日常來接觸不同同溫層,立委從議場所延伸出去的舞台讓政治活動擴展。 市集是日常,政治是日常,打破不同的同溫層更是日常中的日常。

8



YEN CHIACHIN PROFOLIO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01

1.02

牆是我們認知裡構成建築的主要元素 , 而在我們的周圍存 在著兩種類型的牆 , 看的見與看不見的 Fig.1.01,Fig.1.02 所謂看不見的牆即是人與人之間的人 際牆 , 最小的人際牆可以是家庭或是朋友之間的隔閡 , 也 可能是不同族群之間 , 或是不同時代 , 不同的同溫層之間 , 最大的是不同國家或是不同種族間形成的大型人際牆

10

1.03

Fig.1.03 而看的見的牆就是實質的牆 , 建築裡的走廊會因為尺度 的變化 , 開口的大小或多寡而影響牆內與牆外兩邊的視線與穿透 性 ; 建築與建築之間的過道 , 藉由牆的消失或是牆背後機能的變 化來改變視線與穿透性 , 這類的變化是打破牆的方式之一 , 在城 市裡面 , 因為城市規劃所出現的巨大街道 , 產生對於行人來說是 個較難跨越的牆 , 另一種城市的牆包括城市周圍的河堤 , 河流與 森林 ; 這些牆明確的界定兩個空間或是情境 , 當尺度拉到最大時 , 都市規劃里的街道 , 大尺度建築 , 公園或是廣場甚至城市的中軸 線 , 都成為了整個城市的大牆 , 影響著城市的發展 , 這些就是存 在於周圍有形的牆


1.05

1.06

1.07

回顧台北與政治性建築的發展 與 歷 史 ,Fig.1.04 清 朝 時 期 的 台北發展主要都在西邊的城牆 內 ;Fig.1.05 到了日本殖民時期 , 因為殖民統治所以將原本的成牆 打掉 , 而隨著牆的消失 , 台北開 始 往 城 外 擴 張 發 展 ;Fig.1.06 到 了 1974 年 , 因 為 整 體 城 市 的 規 劃 , 打通了仁愛路上的仁愛圓環 , 而台北便開始往東發展 ;Fig.1.07 一直到現在 , 藉由信義計畫區的 規劃與台北市政府及議會的搬遷 , 台北的政治性建築已經散落於仁 愛路上 , 台北的整體發展的重心 也往東邊移動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04

YEN CHIACHIN PROFOLIO

在台北這個城市裡 , 是不是有一 個地方同時存在著看的見與看不 見的牆 ?

11


YEN CHIACHIN PROFOLIO

Fig.1.08 隨著時間的演進 , 執政者 的更換 , 大時空背景的轉換所造成 台北的政治性建築建立與遷移 ; 從 原本被包覆的台北城拉開擴散成 以總統府所在的博愛特區為起點 , 台北市政府與市議會所在的信義 計畫區為終點 , 藉由仁愛路來連接 的 " 政治中軸線 "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08

Fig.1.09 在這條政治中軸線即兩旁 的政治性建築上 , 發生許多試圖打 破與政治家及當時的統治者之間 的牆的抗爭遊行 ;1990 的野百合學 運藉由佔領中正紀念堂前的廣場 初次打破人跟政治的關係 , 並賦予 這個政治性建築新的定義 ;2014 年 的太陽花運動更藉由佔領立法院 扎扎實實的打破了人民跟政治之 間實質的牆 12

1.09


YEN CHIACHIN PROFOLIO

1.10

1.12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11

1.13

Fig.1.10 在這道政治中軸線上也存在著一道實 質的大牆 , 及是 " 仁愛圓環 " Fig.1.11 早期藉由打破仁愛圓環將仁愛路延伸 到信義計畫區 , 仁愛圓環也成為了這個城市能 被延伸 , 甚至視為打破城市發展限制的關鍵點 ; 但隨著周圍的商業發展 , 過多的交通車流形成 了一道新的交通牆 , 而這道實質的交通牆對於 行人來說是道很大很厚的牆

Figs.1.12-1.13 有沒有一個機會是將原本屬於車子節點的仁愛圓環 , 變成 以這個城市行人為主的行人節點並且串聯南北兩邊的捷運線 ; 這些動作將 會打破因交通所形成的實質大牆 , 並且利用人的聚集來打破看不見的牆 , 及 是不同同溫層之間的牆 ; 之後將市民的日常帶入基地裡 , 讓打破同溫層成為 這個城市的日常

13


YEN CHIACHIN PROFOLIO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4

Fig.1.14 選擇了具有最大化精神性 的政治牆的 program, 也就是立法 院 , 立法院作為為民發聲並監督政 府的機關 , 最應該打破不同同溫層 之間的牆 , 讓不同的意識與想法在 這邊被互相打破互相衝擊 , 嘗試將 原本的立法院重塑並放入新的基 地 , 之後取出議會與委員會的空間 並且重新拆解 Fig.1.15 藉由不同的議會空間嵌入 於市民的日常中 , 讓這兩個看似衝 突的 program 會彼此相遇彼此疏 遠 , 互相交纏著 所以衍生出新的 program 包括民 主擂台 , 立委政治舞台 , 人民講堂

1.14

Fig.1.16 對 於 市 民 來 說, 市 集 保 留了城市人情味的互動與喧囂,人 們走在市場內往往會有著不期而 遇的驚喜感,並且沒有太多人與人 之間的隔閡,因此當政治建築開始 以們民為主角時,嘗試將市集與立 法院結合,並將市集作為政治與不 同同溫層的延伸,不同同溫層的關 係將重新被定義;立委穿梭於市 集中與市民接觸並成為市民的日 常,市民也藉由逛市集與立委以及 不同的同溫層有不期而遇的接觸; 市民藉由日常來接觸不同同溫層, 立委藉由議場所延伸出來的舞台 讓政治活動擴展 1.15

1.16


YEN CHIACHIN PROFOLIO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5


YEN CHIACHIN PROFOLIO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6

Figs.1.17-1.21 在新的立委政治 舞台裡 , 即是將委員會與市集走 道結合 , 人民將會有不同觀看立 委開會的方式 , 這樣與政治若即 若離的曖昧關係 , 也增加了市民 對於政治或是不同同溫層之間的 非日常相遇 , 但有沒有一種機會 是惡些非日常的相遇將成為這些 市民日常的一部份 Figs.1.22-1.25 而在新的人民擂 台之中 , 是將市民擂台與市集結 合讓不同同溫層的人可以有更多 的接觸 , 彼此碰撞 ; 因此在這政 治市集內在不同的時間點將會有 不同的活動發生

1.17

1.18

1.20

1.21

1.19


YEN CHIACHIN PROFOLIO

1.23

1.24

1.25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22

17


YEN CHIACHIN PROFOLIO

1.27

1.28

1.29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8

1.26


YEN CHIACHIN PROFOLIO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30-site plan

1.31-second floor

Figs.1.30 site plan-1.31 second floor 在地面層置入屬於市民的市集的商業機 能 , 為了將仁愛路與敦化南路的行人藉由市集的吸引而利用不同的高程方式進入 到設計內 , 這個路徑與過程將不經意的接觸議會等政治性空間及不同時間點的政 治或日常活動

19


YEN CHIACHIN PROFOLIO 1.33

1.34

1.35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32

Figs.1.32-1.33 在這政治市集的上半部份 , 存在數個中小型的交流碰撞場所 , 人民講 Figs.1.36-Third floor 位於上層的固定市集將不同的政治性或是去同溫層空間圍繞包 堂則是提供了一個平常能壤人表演或是休息的場所 , 特殊時候則是不同同溫層或是立 圍著 , 藉由動線的延伸來接觸到不同的同溫層並且與他們進行交流 委發表意見或是演說的場所 ;Figs.1.34-1.35 而民主擂台 , 平常除了讓來逛市集的市民 有個休息聊天講八卦的地方外 , 更是不同同溫層軟性溝通的地方

20


YEN CHIACHIN PROFOLIO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36-Third floor

21


YEN CHIACHIN PROFOLIO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22

1.37


YEN CHIACHIN PROFOLIO

Figs.1.37-1.38 因此在整個設計上 , 將 最重要的議場置於地面層之下 , 所代表 著政治將不再高不可攀 , 並且被屬於市 民的廣場所包圍著 ; 而走在仁愛路與敦 化南路的市民將被地面層市集的商業行 為吸引 , 從不同的向度進入被市集 , 並 不經意的接觸到被市集所包覆的政治空 間 立委政治舞台與人民擂台等政治性機能 空間成為了串連整體垂直的關係 , 市集 則穿梭與圍繞在不同的抗議平台 , 委員 會與立委休息室之中 , 讓人可以不經意 的接觸到不同同溫層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38

市民藉由日常來接觸政治 , 而立委也藉 由從議會延伸出去的舞台讓政治活動擴 展當人民逛市場時就是在打破不同的同 溫層的牆 , 也讓這裡成為一個新的打破 同溫層的政治市集 23


YEN CHIACHIN PROFOLIO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24

1.39


1.41

1.42

1.43

Thesis Design | BREAK THE WALL

1.40

YEN CHIACHIN PROFOLIO

Figs.1.39-1.45 Final Design Model

1.44

1.45

從 80 年代後期的解嚴到現在 ,我們用 了 30 年習慣了民主 , 這民主也讓社會 充滿各種的聲音 ; 而在接下來的後解嚴 時期 , 社會是不是該有另一個發展 , 因 此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習慣突破各種同溫 層的社會 ?,或許 20 年之後會是個習 慣突破各種同溫層的社會 ; 因此希望在 這個新的時代裡 , 能夠有更多不同的同 溫層被傾聽與了解 , 更希望不同同溫層 之間能夠有更多的交流與碰撞 25


YEN CHIACHIN PROFOLIO

浮島

HOPER LAND

2050 台北烏托邦

UTOPIA OF TAIPEI IN 2050 ADVISER: 黃昱豪 / Isaac ,HUANG SITE: Taipei,Wanhua

26

以小說與腳本的方式討論在一件共同事件與長時間之下的台北市會發生什麼變化 ? 當不同 的族群來到新的陌生地區彼此會有什麼碰撞 ? 對於未來的城市發展 , 不同族群所會發展出的 城市是什麼樣貌 ? 這個設計主要圍繞在不同族群間的矛盾 , 衝突與牽絆 , 以及不同的族群在 對於一個都市進行長時間軸的發展

What will be happened in Taipei City with a common event in 2018 and what will be changed in a long time by fiction and script.When the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will arrive in a new and unfamiliar area? What problem will they be faced? And how will this city develop in the new urban mode through the new ethnic group?This design mainly talk about the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s well as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develop in the long time of a city.


27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

2.02

2018 | HOPER LAND 2.03

Fig.2.01 人類數據化 2018 January: 隨著世界越來越不和平 , 聯 合國通過了人類數據化提案 , 各國為了保護自己國家而將國境都 封閉 Fig.2.02 生存 2018 Winter: 受到人類數據化影響的桐人一家, 被驅離熟悉的日本,開始逃難並且來到對數據化難民較開放的台 灣 , 這時的南機場地區也因為基礎設施的損壞而造成海水開始倒 灌並造成這個地區的淹水 Fig.2.03 改變 2020 Winter: 桐人發現從四周逃來台灣的數據化 難民最大宗是日本人跟泰國人 , 而泰國人利用本身的專長克服了 定期淹水的問題且協助日本人搭建水上的房屋 28

2.04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8 | HOPER LAND

2.05

Fig.2.04 相遇與危機 2025 Summer: 原本已經安定好的新 居民們 , 面臨了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問題 , 而被迫要改變現有 的生活方式 Fig.2.05 重生 2045: 重新建造彼此城市的日本人與泰國人 慢慢發展出各自的生活方式 , 生活開始穩定下來了 , 也在這 個新的地方開始有穩定的新生活 浮島 2050 台北烏托邦

29


YEN CHIACHIN PROFOLIO

前言 西元 2017 冬季 / 美國 紐約 在 2017 年這世界的已開發國家中,越來越多的隨機攻擊事件發生,主流的大都市也發生更多更頻繁的大規模恐怖攻擊,原本提倡愛與和平的人類開始產生排外的思想, 許高經濟知識份子提出了「人口高端計畫」;因此由美國與中國為首提出的人類分區制度,並且在已經面臨瓦解的聯合國會議中提出了聯合國的最後一個決議: “人類數據化” 於通過決議後聯合國隨即宣告解散,世界強國:美國率先封鎖了國土邊界,各個國家也分別制定出對自己國家有利的條件,並強制進行人類的區分,並且強制驅離未通 過高端計畫門檻的人民。 Chapter 1 生存

2018 | HOPER LAND

西元 2018 年冬季 " 人本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 我是桐人,來自日本南方,當全球進行人類數據化後,原本以為可以通過日本政府的審核,但是卻在最後一項:「新日本人必須收入為 全日本前 50% 者」而不被日本政府接納。而在數據化後日本政府將所有的的資源都投入大城市中並將這些城市封鎖禁止未通過數據化的人進入,原本以為可以在大城市 的邊陲中生存,但日本政府似乎要將我們趕盡殺絕的將管制區外的資源都封鎖或炸毀。在不得已之下聽說在位於日本的南方的台灣是最晚執行人類數據化的地方,而台 灣的首都台北是亞洲唯一將資源都集中在首都卻沒封鎖起來禁止外人進入的地方,於是我帶著我的家人,跟著其他也不被日本政府接受的數據化難民逃往台北。 看著船艙外一成不變的景色,船艙內的糧食幾乎要耗盡了,原本每天的每天能吃到三餐,現在一天只能吃兩餐,而且供應的還比原本的還少,大家每天都在飢餓中度過, 只希望能夠盡快抵達大家口中的台灣。這幾天在跟船長談天的過程中,船長提到今天會到達台北,今日一大早眾人就在甲板上引頸期盼,想看看傳說中的台北,是不是 大家的希望之島。「看啊!遠方有燈光」站在船頭的一位難民大叫當船隻越來越接近,陸地的輪廓也越來越明顯,從遠處就可以看到台北 101 矗立在遠處,這是之前 在日本時,常常在旅遊書上看到的,這也代表台北到了。 台北 河濱公園 船從出海口一路往上開,看到許多河岸都被炸毀無法讓船隻停靠,難道我們接收到的訊息是假消息嗎?還是台北其實有將首都封鎖起來?每個在甲板上的人心中都忐忑 不安。當大家準備要將船掉頭時,終於看到一塊平地是可以停靠船隻的,船靠了岸大家拖著疲憊的身子下船,疲憊的大家也暫時能夠獲得喘息。 我看看四周,站在這塊河邊的土地上,看著不遠處有一到矮矮的牆,上面有些許的人在走動,我不知道他們是台北人,還是也是在數據化後逃到台北的難民。這河濱上 有許多臨時搭建的建築;有些建築以架高的方式架在河邊與河上;在靠近河堤的地方,有用帆布與鷹架簡單搭建而成,看似帳篷的東西;而這些建築都有共同的特性: 似乎都是很臨時的。 下了船後一直有人帶領著我們朝著某個方向走,走過這些用鷹架與帆布臨時搭建的帳篷時,我好奇地往裡面探了探頭,看到裡面的人眼神恍惚,似乎對於這樣的生活環 境很反感卻又有種不得不的無奈。在毫無預警的被撞了一下,我皺了皺眉心想是誰這麼無理,有個看起來還沒成年的青年,提著裝滿水的水桶,走的蹣跚,看他往那群 姑且先稱作帳篷區的地方。這時我才發現每個帳篷外面都有個容器,看的出來是從一些廢棄物中找來的,有些帳篷外面更直接挖了個洞,令我十分好奇這些廢棄物是要 做什麼用的? 隊伍這時停了下來,眼前的是一個廢棄物的集中地,有著許多被丟棄的物品,看了看這個廢棄物山丘,發現滿山滿谷的廢棄鷹架跟許多顏色的鐵板,其次是剛剛在帳篷 區看到的帆布,我似乎了解到河邊那些破舊的房子是從哪裡來的。「這些是數據化後的新台北人丟棄的東西,你們都可以能去用,你們剛剛在船上也看到了,台北人正 在積極的蓋新的高樓,但似乎不是讓我們住的。」帶領我們的人邊用簡單的英文跟我們說邊指向遠方。在 101 大樓旁邊有許多正在興建的超高大樓,有些甚至可以預期 建造完成後會超越了 101 大樓的高度。 「這邊的生活條件很差,但是你們可以越過河堤到城裡偷些東西來,只是要小心新台北人的攻擊,不過你們可以去跟一些也是不被接納的就台北人接觸,他們對這裏熟 的很,他們會很樂意幫助你們的。」

30


台北 河濱臨時難民區 從日本逃難到台北將近兩年,對於這邊的生活還是非常不習慣。雖然住在河邊,取水十分的方便, 但是這邊的資源還是非常的缺乏。「媽,要不要出去看看?都在這裡待一陣子了。」我對著我媽說 在這兩年內,有許多的難民移入,也有更多的難民越過河堤進到台北市裡,冒險看看有沒有更多可以生活的空間。「沒關係的桐人,我們待在河邊就好了,而且你看烏 雲那麼多,等等鐵定又要下暴雨了,這一下不知道又要下多久了?」媽媽看著烏雲密布的天空「媽,就是這樣我們才要離開這裡啊,等等下完暴雨這裡一定又要淹水的, 這環境對我們大家都很不友善。」 原本昨天還是萬里無雲的好天氣,但是今天一覺起來開始間歇性的飄起了雨,晚點一定又要下起暴雨。我走出了屋子,看到有很多人在收拾自己放在屋子下面的東西, 我也走下屋子去收拾放在地面的物品。在第一年到河濱居住時,許多人都將屋子建造在地面上,但很多人因為第一年到台北不了解台北的天氣,在第一年的夏天台北下 起了下雨,大部分的屋子都因為河水暴漲而被沖走。那年夏天後,也讓很多人開始往河堤內去找尋安全居住的地方,而留在河濱的人開始仿效或是跟東南亞來的難民學 習怎麼搭建高腳的屋子。 「桐人,我跟我老婆決定這次暴雨過後要越過河堤去看看城內有那裡可以居住,你要不要帶著你的家人跟我們一起走?」正在收拾東西的鄰居問我 , 糟糕的生活品質讓他 們想離開河濱難民區到台北市內生活。「我這幾個月一直說服我媽,看看這幾天的雨能不能讓她改變心意吧。」

YEN CHIACHIN PROFOLIO

西元 2020 年夏季

Chapter 2 改變 2018 | HOPER LAND

台北 南機場 「桐人快起來!這裡又在漏水了。」晚上睡到一半聽到老媽的叫聲,趕緊起床,剛下床就採到一攤水。「噢!不會是水淹進來了吧。」我點了燈定眼一看,從門邊灌進 了源源不絕的水,而屋頂也一直漏水,雖然以前也淹過水,但是這次是淹過最嚴重的一次。 「桐人我們等暴雨結束後趕快離開這吧!我改觀了,我不想待在這了。」聽到老媽這樣說,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媽媽終於願意離開這個鬼地方了,憂的是不知道我媽 能不能負荷再次的移動。趁著這場大雨停歇的空檔,我帶著爸媽與一些簡單的家當離開了這個臨時的難民區,慢慢地走過了充滿泥濘的土壤,雖然大雨過後的台北有著 一種四周被洗淨的味道,每次在大雨過後,總是有種讓人感覺明天會更好,但是想到今天是要帶著爸媽找尋新的住所,心情不禁沉重了起來;越過 了這片充滿泥濘的臨時區,走上了堤防「哇!原來堤防內的世界是這個模樣阿!」眼前是一棟棟水泥建築,在台北人倉促的撤離這個地方的時候,留下許多無法帶走的 物品;走下了堤防,映入眼簾的是許多廢棄物被丟棄在街道上,看來那些台北人離開這裡時非常地匆忙。 「桐人,我的腳又痠又痛,我們就走到這裡 找個地方休息好嗎?」媽媽一邊揉著腳邊對我說我看了看四周,這邊的公寓格局很奇怪,從外面找不到可以上樓的樓梯, 穿過了幾間已經破舊不堪曾經似乎是店面的幾間屋子,看到了一個通道,這通道有著近期有人走過的痕跡,廢棄物也整齊地被堆在一旁「這裡應該可以進去吧,我們要 不要進去看看或許有可以讓我們住的地方。」我對著已經疲憊不堪的爸媽說「會不會有人攻擊我們啊?我們要不要再去找一些比較有光的地方啊。」媽媽看著些許黑暗 的廊道不安地說到「媽,已經很晚了要找明天在找吧!」或許是也十分疲憊了,媽媽跟著我們進入這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廊道「是誰?」一個陌生的聲音從黑暗中傳來「我 可以在這裡住下來嗎?」我對著黑暗中問到 「哄!」 一把火炬突然點燃在我們前面,突如其來的光線讓我們難以適應,等到適應光線後終於可以好好地看看四周,「天啊!這麼雜亂的建築怎麼跟我認知的台北差這麼多。」 看著周圍雜亂無章的建築心裡不禁起了疑惑,記得以前日本政府一直說「台日友好」還以為台灣是多進步的地方,沒想到除了 101 大樓台北還有這麼破舊的地方;許多 使用鐵皮搭建的小屋子從原本的建築中突出,不知道這是難民搭建的還是原本台灣就有的建築,只知道這在日本是不被人民所接受的 「你們從哪裡來的?」 那個說著奇怪英文的口音又從後面發出,轉過頭看到的是一個皮膚黝黑的男人,聽他說英文的口音似乎也不是台灣人,跟他說了一番我們的來歷後他對我們指了指右上 方 又比了個三的手勢「要怎麼才可以上樓,我們剛剛找的很…..」我疑惑的問他 , 他指向了我的後方,原來這些建築物的電梯藏在這個被周圍的建築包圍的小小庭院裡,周 圍的建築似乎都靠這樓梯在跟地面連結。爬上了樓梯,樓梯的手把掛滿了許多這裡難民的衣服,拿著那個陌生人給我們的火把一邊往上走,這五層樓的公寓也是奇怪, 有些地方掛滿了許多帆布與很多鐵皮看似隨意搭建往外延伸的平台,有些地方卻井然有序將鐵皮屋掛在建築之外,看起來卻是有整理過的,看起來是舒服的;經過這些 鐵皮後,終於走到了或許是能讓我們歇腳的地方。

31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8 | HOPER LAND

隔天起床,原本昨天看不清楚的地方白天能看得更清楚了,這似乎是個老舊且被台北人遺棄的公寓,這公寓裡似乎住著些些許的難民 「嘎」 隔壁鄰居打開了門雖然說是門,但也只是個用帆布蓋起來的,是他!昨天指示我們住這裡的那個難民;我走向他我還沒開口,他便指示我跟著他走,我們走到了應該是 這附近最高的地方,指著台北市的方向要我看;台北市新蓋的超高高樓是我在河岸難民區時就知道的事,但是怎麼這些超高大樓前還有一條正在開鑿的運河,台北人不 會要隔離我們吧?而且這條運河,不!是護城河似乎快要完工了。 「我是 Haung 來自泰國的曼谷,也是數據化下的難民,等等我帶你參觀這附近的環境,你們可以在這邊住下來,這裡比河岸安全多了」Haung 邊說邊帶我往下走,一 邊走我一邊觀察周遭的環境,在兩邊的建築之間有著一個水道,而許多人都到這水道取水 「Haung 這水道是你們自己搭建的嗎?」我指著水道疑惑的問 「南機場這邊其實跟河邊難民區一樣,所有的資源都沒有,沒有水、沒有電什麼都需要自己自立自強。」 「那剛剛那個護城河是….. ?」 「你先別急聽我說完,你剛剛也看到了台北人在南機場周圍建了一個跟他們精華區隔絕的護城河,我們從那個護城河引導水道我們這個社區裡,之後希望有水電專長的 人可以幫我們架設水循環系統,但現在這種簡單的水道對於我們泰國人並不是難事。」 走回了住宅區,看到有些人直接在家門口簡單的生個火煮東西,我心想:「他們難道不知道隱私這種事嗎?」我不禁皺了眉頭,Haung 似乎看出了我不耐,他先是用貌 似泰語跟這些人說話,之後轉頭對我說「這就是我們在泰國的生活方式,什麼都無拘無束的,一切都隨性就好;不然你看看你們日本人把外觀弄得乾乾淨淨的,聽說他 們有訂定自己的規定,這樣多不自由啊!」我順著 Haung 手指的方向看,原來那些井然有序的鐵皮是我同鄉的啊!有天我一定要去拜訪他們。 「轟隆!轟隆!」 這時不遠處傳來了打雷聲,我看了看天空這時已經烏雲密布了,不禁想起在河邊難民營時,只要下大雨就會淹水的慘況不禁打了個冷顫;但是這裡的人似乎沒在害怕, 只看到一些走在地面的人開始往上方移動。天空下起了雨,地面上開始慢慢淹水了,我看著 Haung 淡定的表情不禁問他: 「你們這邊的人都不怕淹水嗎?」 Haung 聽到我這樣問,嘴角帶點驕傲地跟我說「這就是你們日本人都要跟我們學習的,看到那些架在空中的軌道沒,那些空中的走道,可以在洪水季節的時候讓我們走 在上面呢!尤其現在護城河搭建好後更容易淹水了。」看著水一直望這地區淹上來,但是眾人依然淡定的在做自己的事,讓我覺得這邊真好啊。 Chapter 3 相遇與危機 西元 2025 年 南機場新居民城 「桐人,這兩天換我們這區供水了吧!記得去把衣服洗一洗。」媽媽拿著等等要去中央水道清洗的蔬菜看著屋子裡已經堆積幾天的衣服跟我說;雖然在這幾年內南機場 新居民城的水資源系統已經慢慢有了雛型了,但是只有設備跟水道卻依然缺少水資源,原本大家都是利用中央水道取水,但是自從有一批泰國人在殘破的屋子內架設了 儲水池後,大家認為要好好坐下來討論水資源的分配,於是大家討論出區域分配,分區分日給水,也讓水現在變的非常的珍貴。 「隔壁的泰國人昨天又在那邊敲敲打打,這些泰國人是不是都很沒有規矩阿?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快受不了,你要不要去看看那些日本人住的地方還有沒有可以讓我 們住的地方啊?」有天早上媽媽一臉不悅的跟我說「好吧!我明天去找他們。」 隔天一早我穿過了友人在家門口煮飯,有人將衣服隨意晾在外面的欄杆或是自己搭建的鐵桿上的泰國人房子,走過了中央水道跟架在空中的走道來到了跟我們家在對面 的地方,一踏進這裡立刻感受到跟泰國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進入這些日本人居住的地方,必須先從上方穿過一片綠地,這片綠地讓我想起了在日本的時候,老家的 屋子前面都有個庭院,只要是沒事的午後,我就會跟家人坐在門前泡茶休息;走到這不禁悄悄的落下了眼淚,心想媽媽應該會很喜歡這個地方;「你們是日本人嗎?我 看你在庭院流連了很久。」熟悉的日文傳入了耳中,轉頭一看是為慈祥的老爺爺,跟他說明了我的來歷後,他開心的歡迎我們明天就搬到這裡住;回到家我開心的把這 件事跟爸媽說.他們聽了很開心,終於有個像是日本家鄉的地方了。 南機場日本城居 昨天搬來這裡後,發現這裡大部份的新居民組成都是日本人,跟之前待著的地方周圍都是泰國人有很大的不同「搬來這裡後,我覺得好像回到了日本,這裡的人好有秩序, 不像對面的泰國人一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都沒有顧慮其他人的感受。這天下午我在庭院裡跟老爺爺提到「是啊!這裡最多的兩個族群就是泰國人跟我們日本人,只是泰 國人的隨興你也體會過了,所以我們這些日本人才會想要脫離開他們,自己弄成一區。」老爺爺看了看這些庭院跟周圍的房子「但是我認識一個泰國人說我們都要依靠 他們才能搭建走道之類的,是真的嗎?」想起 Haung 跟我提到的事情「是阿,這也是我們離不開這兒的原因,我們必須依賴他們幫我建造,看到掛在外面的走道了沒?」

32


西元 2030 年 台北 南機場泰國城區 這天晚上我跟其他日本人泡完澡之後,跑到泰國城區找 Haung,把我搬到日本城居後的故事都跟他說;這時候的南機場新居民城已經很常淹水了,所以大家已經發展了 許多從中央水道延伸出去的小水道;在泰國城區內,更能感受到泰國人的生活是如此的跟水密不可分,在泰國區內,似乎已經看不出來原本公寓的樣貌,許多經歷風吹 殘破的地方並沒有被修補,甚至用許多拼裝的零件一直往上搭建,「現在的泰國城是不是跟當時變化很多?我看大家現在有沒住在原本的屋子裡了。」我走在許多搭建 出來的的走道上好奇的問 Haung「對啊!自從很多牆壁屋頂剝落後,大家開始往外搭建屋子,本來我們這邊是缺少綠地的,但是屋頂破掉後,就可以讓光線進來也讓我 們有更多的綠地可以用.只是下面的一些破舊的地方太危險了,我們禁止小朋友靠近;所以我們塑造一個神聖的淨水空間在比較下面的地方,讓小朋友去敬畏祂,就不 會去靠近了。」 五年後再次回到泰國區,可以感受到整體的空間都變了,有許多小朋友的歡笑聲從最上層最照的到陽光的地方傳來,中間層則是有許多奇怪的設備我不禁好奇的問了 Haung「那些設備是做什麼用的?我看他一路延伸到已經被水淹掉的地面。」我不禁好奇的問了 Haung「你們不知道嗎?據說現在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了,之後這邊會 淹掉很大部分,我們在製作過濾水跟抽水的機器也準備開始往上搭建新的居住空間了,你現在站的這個走道就是就是我們現在的主要聯繫上面與下面的通道了,大家也 開始把屋子往外往上搭建了。」Haung 聽我這樣問驚訝的說

Chapter 4 重生

2018 | HOPER LAND

台北 南機場日本城居 回澡堂洗完澡後遇到了老爺爺「這個些比較低的澡堂準備要被封起來了。」老爺爺看到我嘆了口氣說到「為什麼?」「我聽我泰國的朋友,之後水平面會因為全球暖化 而把這邊都淹掉,你看淹水時的水平面一年比一年還高,我們總要想些辦法,我這些年也從泰國人那學了些技巧,我們應該可以用到」之後幾天我跟日本城居的許多年 輕人開始跟著老爺爺與泰國人學習在舊有的屋子往上建築新的生活空間

YEN CHIACHIN PROFOLIO

「走道?我只看到很多鐵皮的加蓋不過這些加蓋被整理的很整齊,走道我倒是沒看到。」我疑惑的問老爺爺「就是那些鐵皮的搭建阿,那是泰國人幫我們在舊有的違建 上改建的,我們為了要讓中間有個中庭,我們讓走道讓在外面。」「可以請問一下你以前在日本是什麼職業嗎?」聽到這我不禁好奇這老爺爺以前的職業是什麼「我以 前是在大城建設裡擔任都市規劃師,先別說這些了,晚點我們去澡堂好好泡個澡。」老爺爺用熱情的眼人看著我「澡堂?這裡有澡堂?」「是阿,晚點你就知道了,記 得帶你爸媽來喔!」

西元 2040 年 台北 浮島城 【日本城居生活條約】 1.所有物品都是神聖的,萬物皆是有神的,眾人須對萬物有絕對的神聖性 2.每天早上都必須前往信仰之塔進行膜拜 3.水、光、火皆為城內最神聖之物品,一般城民禁止私自點亮光線 4.水的資源為生活的根本,破壞水資源者不得再進入日本城居 5.僅能於特定區域用火 6.制約為生活的根本 這天依舊是個平凡的日子,在大洪水後大家都搬到了上面新蓋的屋子裡,我們跟泰國人也分別展開新的生活,但是在五年前的大洪水也隔絕的我們跟泰國人大部分的聯 絡走道;泰國人選擇了他們最擅長的:水上生活;看著對面的泰國城內有許小船在水面上游走,許多聚落就硬生生地建在水面上,Haung 曾經開船帶我去泰國城晃晃, 泰國城區依然帶著泰國人的自由與無拘無束的個性,許多建築是依著完全是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在搭建,看起來毫無規則可言,但是我在他們每個人的臉上看出了開心 的表情,似乎回到了他們熟悉的環境。 在大洪水後的日本城每件事情都被制約著,老爺爺被推舉為日本城的領導著,負責規劃日本城居的一切。我們被要求對於水、光、火有著絕的的尊敬,因此這三樣東西 是被管制的;我們在屋子內是禁止私自生火跟點燈的,我們只能靠著每天的太陽跟統治者為我們點亮的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起床,太陽透過大片的玻璃灑進了屋內, 陽光的撒落也通知我們該起床工作了,出了門必須走道許多屋子之前的共同空中廣場,這裡有小型的神社,因為下方有水道通過,所有的人必須在這裡進行第一次小型 的參拜,之後搭乘升降梯前往屋頂從空中的森林前往中央信仰塔參拜,我曾經聽老爺爺說過「我知道很多人對於不能私自擁有光跟火很有意見,但我希望有光的地方都 33


YEN CHIACHIN PROFOLIO

是神聖的,讓大家永遠記得跟水一樣不要忘本。」走到了屋頂看了聳立在不遠處的信仰之塔,周遭的樹林讓自己夾雜著許多小型的參拜空間,讓人在進入信仰之塔之前 可以沉澱自己的心靈。穿過這片高空樹林後,就入了信仰之塔的外圍,走道外圍映入眼簾的是片水池,他所代表的是進入信仰之塔前必須要洗淨自己的身體;穿過了水 池就進入了信仰之塔的中心,一大片森林為著中間的水池,這也是整個日本城居最寬廣的休閒空間,也是整個人民可以到達最高的地方 「咖 搭咖搭!」下方傳來升降梯的聲音 , 這些升降梯是要讓工人到被淹沒的建築裡把撈可利用的生活材料「唉!又要到地下去工作了」「桐人你真好,可以在有光線的 地方工作。」這些工人經過我時對我說 眾人到達信仰之塔後必須搭乘升降梯到底下的工廠或是工作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大多沒有光線,只能靠統治者允許的光線支撐著,只有在中午休息或是傍晚下班後可以 到平面的綠地休息,雖然大家的生活被制約著,但這也讓日本城居裡沒有犯罪,來到日本城居的其他人也必須遵守這些規定,因此城居內一直保持著一種安定的氛圍; 上次 Haung 到這裡找我時聽他說過他其實羨慕這樣的制約,大家有著共同的信仰,沒有犯罪的社會,但我沒跟他說的是:雖然被制約著但有時還是會想要去體會看看自 由不被制約限制的社會。 終章 Utopia 西元 2050 年 台北 浮島 Utopia 究竟我們心中理想的烏托邦是什麼樣呢?細想這 30 多年來從被日本政府趕出去,之後遇到了泰國人 Haung,每天起床望向不遠處台北成的超高樓,不禁懷疑他們這樣 住在裡面真的快樂嗎?所謂的階級分層是不是真的能創造理想的城市?或許像浮島這樣,不同族群尊重不同的文化,彼此發展自己的生活模式,但又安穩的共存著 或許,比起挑選過的精英城市,浮島的生活方式才是我心中的”烏托邦”吧!

2018 | HOPER LAND

THE END

34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8 | HOPER LAND 35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8 | HOPER LAND

36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7

2018 | HOPER LAND

2.06

2.08

Figs.2.06-2.08 2020 年的台北萬華南機場因為河堤的破壞與海平面的上升 , 而在地面上的生活愈來越不容易 , 因此在南機場生活的數據化難民在 泰國人的幫忙下 , 搭建了因應淹水的新生活型態 , 利用原本的鐵皮等元素向外搭建 , 為的是能夠更近的的建物之間的水道連結 , 而這些人為了解決 缺水的問題 , 搭建了架空於地面的水道 , 這些水道亦成為這些人的新動線 ; 利用原先在南機場的鐵皮屋 , 重新拼裝成新的居住空間 ; 南機場舊有建 築被簡單的改造 , 為了搭建而將部份磚牆打通 ; 為了改善水資源問題而搭建在地面上的水道 , 也是淹水時這地區主要行走動線

37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9

2.10

2018 | HOPER LAND 2.11

Fig.2.09 南機場日本城居剖面圖最上層為日本城居的朝拜中心 , 之後較可照的到光線的居住空間 , 較底層則是日本的傳統生活的澡堂區域與水回收系統 Fig.2.10 南機場日本城居平面圖 Fig.2.11 2030 年的南機場日本城居日本難民利用從泰國人身上學到如何在水上搭建生活空間 , 在自成一區後自己搭建出自身的生活空間 , 並 規劃井然有序的不同生活區域 , 利用水的流徑做出空的規劃加入了菜園與日本文化的澡堂元素 , 讓生活空間與休閒與工作空間作區隔也因為眾人在逃難到台灣後了解水的重要 , 而日本人又是萬物接是神的民族 , 因此在這生活的日本人慢慢地將水視為神聖的事情 , 而特別在區域的中心建造了水的朝拜中心 38


YEN CHIACHIN PROFOLIO

2.13

2.14

2.15

2018 | HOPER LAND

2.12

Figs.2.12-2.15 日本城居的人利用水循環的特性 , 因為居住空間最需要陽光 , 而居住空間所使用的水要拿來飲用 , 所以水是最乾淨 , 因此居住空間被規劃在最上方 ; 日本人為了 能讓光線灑進居住空間 , 有規劃的將許多原本南機場存在的磚牆打掉 , 並且重新在居住空間前方規劃了小庭院 , 為了能夠讓在這邊的日本人有身處在日本的氛圍 , 也設置架設 了大片可以種植蔬菜水果的地方。利用在居住空間的水排出重新過濾後 , 將中間層重新規劃成生活空間 , 居住在這的人可以在此利用過濾後的水煮飯烹煮或是洗衣等 , 而這區 使用過的水也會被用來灌溉種植平台的農作物。在底層有著日本傳統的澡堂 , 這除了是當初日本難民思鄉所搭出來的 , 也可以將流到尾端的水拿來利用泡澡 , 而之後的一部份 的水排入淹水區 , 一部分重新過濾再被使用 39


YEN CHIACHIN PROFOLIO 2.16

2.17

2018 | HOPER LAND 2.18

Fig.2.16 南機場泰國城區剖面圖 Fig.2.16 南機場泰國城區平面圖 Fig.2.18 2030 年的南機場泰國城區這時的泰國人與日本人這在南機場的兩大族群已經分開發展與居住了 , 這時的泰國人除了利用自身於水上搭建建築的能力搭建更多的建築 從舊有的南機場中延伸出去 , 還幫日本人在日本城居搭建 , 而日本人則幫泰國人規劃了新的水循環系統 ; 這兩大族群雖然因為生活的習慣不再混居在一起 , 但是因為大環境下 的困境讓他們一起合作 , 一起建造心中理想的家園 40


YEN CHIACHIN PROFOLIO

2.20

2.21

2.22

2018 | HOPER LAND

2.19

Figs.2.19-2.22 泰國人利用原本自身在泰國時在水上搭建房子的技巧 , 除了幫在南機場的日本人搭建初期的房子 , 更讓自己能夠應付節節上升的水位 , 而泰國人因為家鄉本來 就是比較會淹水的地區 , 因此相較於日本人較能適應這時期的狀況但是或許是本身的天性使然 ; 相較於日本人的嚴謹泰國人似乎是較自由奔放的 , 這也反映泰國人在搭建房子 時並沒有像日本人一樣是有規劃有系統的搭建 ; 而是想要蓋就蓋的想法是泰國人的搭建法則也是他們生存法則 , 但是這樣他們面臨的是許多地方有光線不足的問題 , 所以與日 本城居最大的不同是泰國城區是一直往上搭建的 , 不斷的將新的建物搭建在舊有的建物上 , 因此泰國人的生活空間是破碎的但是卻是一直向上移動的但是在生活空間向上移動 時 , 泰國面臨到要如何取得乾淨的水?因此他們拜託日本人幫他們建造新的水循環系統 , 而新的水道與水循環系統的建立後因為取得乾淨水源的方便性 , 新的水道成為了泰國 人生活的新動線 , 也成為他們之後搭建新屋子的準則 , 他們有了新的房子必須跟著水道搭建的不成文規定 , 而開始有了些秩序的存

41


YEN CHIACHIN PROFOLIO 2.23

2.24

2018 | HOPER LAND 2.25

Figs.2.23-2.24 2045 年台北浮島城-日本區 : 在 2045 年的日本人因為舊有的生活區域被淹沒 , 因此建造新的生活空間與朝拜空間 , 並且發展出許多的居住小單元再利用許多 架在空中走道串聯並且與新的朝拜信仰中心連結 ; 日本人新建的信仰中心以一個高塔的形式 , 而這中心亦是日本區水資源的發始點 , 架高的中心可以讓水順流至居住區在這中 心人們可以進行膜拜或是信仰的寄託 , 而從住宅區到達信仰中心的路徑體驗也是日本人傳統對於信仰中心的認知與規劃 ; 居住空間則規劃為許多的小單元 , 而這些小單元為了 照的到陽光而比次錯落著 ; Fig.2.25 當時間到了 2045 年 , 這時海平面已經將原本的南機場舊有建築淹沒 , 這也代表在 2030 那段時間所搭建出來的居住空間將無法在被使用 , 因此這時的日本人開始從舊 有的建築上往上建構出新的生活空間 , 而這些新的生活空間因為不再受到舊建築的限制 , 能夠重新的規劃 ; 因次日本人就如同他們在日本一樣 , 將新的世界好好的分區規劃 , 有 劃分像是居住區 , 活動區 , 信想中心等等 ; 而這個時期因為水上升的關係 , 日本人與泰國人彼此的互動都比較少了 , 而他們各自在 2030 那段時期所佔據的區域進行充新的規劃 , 相較於泰國人 , 日本人一直以來的移動習慣變是在陸地上在一段道路上 , 並不像泰國人一樣淹水後依然能自在的架著小船於水面上穿梭 , 因此日本人發展出與泰國人完全不同 的生活方式 , 日本人重新在被淹掉的地方上搭建出新的大片陸地 , 在從這片陸地上建構新的生活空間 ; 在新的生活空間規劃上 , 這時的日本人依然認為水是非常神聖的 , 因此所 有的規劃都依照著新的信仰中心 , 包括中軸線或是路徑等 ; 因為這時期的日本人是被制住的 , 因此最初在規劃的日本人希望從至住宅區到信想中心的路徑是被制約著的 , 這也 跟這時的住在這區所遵守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 包括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到信仰中心去朝拜 , 因此居住區被安排在最上方 , 除了可以照到最多光線 , 也是當一早時必須經過住宅 區上方的走道經過樹林來到信仰中心朝拜 , 這是來自日本傳統神社的構想 , 而住宅區底層的中央大道除了是延續水的流徑外也是居民主要的休閒地方 ,”浮島日本城”的建造後 , 讓這裡的人有了更有規劃的居住地方 42


YEN CHIACHIN PROFOLIO

2.26 2018 | HOPER LAND

2.27

2.28

Figs.2.26-2.28 2045 年台北浮島城-泰國區 : 因為從 2030 年到 2045 年這段期間被台北人排除在外的地區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 包括了這些在 30 年前來到這的難民與這些難 民的後代 ; 他們必須面對到的除了生活資源的缺乏最主要的還是在這 30 年間水不斷的淹進來 , 因為淹水的關係這時候的泰國人已經跟日本人少有接觸了 , 而也因為他們擅長 的是在水上搭建房子 , 加上他們原本在家鄉就有在水上生活與移動的習慣跟能力 , 因此在 2045 年的泰國人發展出與日本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 他們不像日本人一樣是發展 出一個新的平面而是向上堆疊房子 , 這些房子各自形成小型的生活島 , 但並沒有將生活進行分區 , 而是所有的空間的混合在一 , 這也是泰國區與日本區最大的不同 ; 雖然泰國人 跟日本人這時已經沒有太多的交流 , 發展出的烏托邦形式也不相同 , 但是可以從 2045 年各自的發展中看到這兩個族群在相處與分開的 30 年 , 彼此從在困境中互相幫助下的影 子 , 如果說什麼是烏托邦的話 , 我認為像這樣在困境中與他人合作學習但是卻又不會忘掉自己最初的價值 , 這樣所建構出來的 , 就是自己心中的烏托邦

43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 17 城市 製造所

Urban’s making station 新形態辦公大樓 Office Building ADVISER: 黃瑞茂

SITE: Taipei,Zhongzheng

44

思考是否有一種新的工作型態是可以被實現在這個都市裡 , 就如同 Google 總部的工作型態 , 打破以往我們所認知的工作模式 ; 當這個工作站成為這個都市裡 , 專屬於不同種類的 maker, 他們可以利用這裡的資源在不同的時間 , 形成一種新的工作方式

Thinking about whether the new working mode can be happened in this city. Justlike the working style in Google, which breaking the working mode we have knownin the past. This making station belongs to different kinds of makers in this city.They can use the resources here in different times and make a new woring mode.


45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URBAN'S MAKING STATION

4.01

4.04

4.02

4.03

4.05

我們每個人都是城市裡的每一個縮影 , 這城市需要的是更多開放給這都市的工作環境 , 一個可以讓不同的工作個體有所交流 ;Fig.4.01 就如同 Google 與 Facebook 等開放式的 工作模式成功 , 讓大家開始思考新的工作環境 , 是可以開放的 , 是可以共享的 , 是可以分享的讓這個都市裡的不同聲音 , 不同的創作者可以在這裡有交流的機會讓都市製造所成 為台北的 maker center; 在這個設計案裡 ,Fig.4.02 假想一部分的工作空間為 Google 所使用 , 而另一部分空間提供給這城市的創作工作者 , 讓創作工作著可以與 Google 有所 接觸 , 讓兩者達到互利共生 ;Fig.4.03 將 Google 以及其他企業主安排於上半部分 , 便於將 Google 進行人員管控 , 把一般的 Maker space 至於中間 , 讓年輕創作者可以跟上方 的 Google 跟下方的 24 小時工作室互動 , 將 24 小時開放的工作室至於最下方 , 讓不固定的 maker 可以隨時進出 , 成為這都市的一個開放的創作者交流中心 ;Fig.4.04 而在城 市製造所裡 , 創業者與企業主彼此提供雙方所需的物品 , 創業者提供最直接的想法給企業主 , 而企業主提共設備 , 資金以及教育等等 Fig.4.05 在使用者的方面 , 都市製造所主 要提供給剛創業的青年或是剛畢業的學生 , 也因為在都市製造所裡能有許多的大企業 , 因此 Maker 與大公司能夠在這都市製造所裡產生接觸 , 或是在公共的空間裡交流或洽談 生意 , 讓創業者有很好的機會 ; 也特別提供了給國外的 maker, 或是臨時性的 maker 以及短暫停留卻沒有工作空間的 maker, 讓他們來台北工作的時候可以有地方洽公或是處理 事務,也讓他們可以跟在地的 maker 或是企業主交流 46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URBAN'S MAKING STATION 47 4.06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URBAN'S MAKING STATION

4.08

4.09

4.10

4.11

4.07

將較低的樓層規劃為開放給所有人與臨時性的 maker, 在地面層嘗試利用不 同形式的開放空間 , 嘗試模糊室內與室外的分界 , 讓開放式的工作交流空間 可以有更多人的接觸 , 因此在一樓與二樓有 24 小時的開放性短期工作室 , 更有許多的臨時交流與會議空間 , 在三樓設置最主要的展覽或會議演講空 間 , 利用許多不同的開放與半開放 , 室內與室外的互動交流空間串聯其他的 空間 , 讓 maker 們可以很自然的與不同 ,maker 或是企業主交流 Fig.4.07Ground floor 置入大戶外廣場與小展覽空間以及 24 小時開放工 作室 Fig.4.08Third floor 設置大型展演發表空間以及小型展覽 , 展示空間 來串連創作者與商人 Fig.4.09Fourth floor 提供不同使用者的交誼討論空 間 , 以及固定工作者的工作空間 Fig.4.10Fifth floor 提供不同使用者的交 誼討論空間 , 以及固定工作者的工作空間 Fig.4.09Seventh floor 提供開放 的工作者工作空間與微型工廠 48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URBAN'S MAKING STATION 49


YEN CHIACHIN PROFOLIO

在中間的樓層規劃給常駐 maker 使用 , 設置不同的交流空間與不同類 型的工作空間 , 並且規劃”微型工廠”供 maker 使用 , 讓 maker 可 以在城市製造所內滿足製造的需求 , 並且串流不同空間的會議與討論 區 , 可以即時的將成品與業主溝通 ; 因為在整體的規劃上 , 中間樓層 規劃給城市 maker 使用 , 高樓層規劃給 Google 等企業使用 , 而在這兩者之間除了規劃微型工 廠更規劃了大型演講廳 , 為了能讓 Google 等大企業使用 , 也可以讓 這些企業有場地提供開放式的課程給 maker

2017 | URBAN'S MAKING STATION

Fig.4.12Eighth floor 開放式工作室與交流空間 Fig.4.13Twelfth floor 設置大型演講會議空間以及開放式工作空間 Fig.4.14Thirteenth floor 提供工作室給 Google 這層也成為 maker 與 Google 之間的橋樑層 Fig.4.15Sixteenth floor 提供 maker 與 Google 以及不同使用者間 的交誼討論空間 , 以及即時的開放式討論空間 50

4.12

4.13

4.14

4.15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URBAN'S MAKING STATION 51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URBAN'S MAKING STATION

52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URBAN'S MAKING STATION 53


YEN CHIACHIN PROFOLIO

共載 聚落 Co-art village

共享式社會住宅 Public Housing ADVISER: 朱慶煌

SITE: Taipei,Daqiaotou

54

當居住空間不再僅是晚上回家的休息空間時 , 人與人在這住宅空間裡是不是會有不同的生活 模式呢 ? 以社區共載體為出發點 , 思考住宅能成為周圍的彼此提供什麼不一樣的機能 , 就如 同將整體看成住宅合作社 , 這樣的合作式社會住宅會有什麼新的想像呢 ?

When the living space is not only just a resting space for taking a rest at night but give different modes of life to residents in this living space?Taking the cooper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nk about what this living space can offer to each resident.Looking at this living space as a cooperative,what new modes of life will be in this cooperative social housing?


55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CO-ART VILLAGE 56

3.01

3.02

3.03

3.04

Fig.3.01 基地設定在大橋頭捷運站附近的老台北區域 , 這裡曾 經是個商業繁華的地方 , 但是隨著歷史的演進這區域似乎被人 遺忘了 , 我希望在這裡以共享共載的想法 , 讓傳統藝術家與現代 創作家能夠在這相互交流 , 並提供不同型態的住宅空間給他們 , 並且喚起眾人對於大橋頭的記憶

日籍建築師青山周平曾說過 :「我們為什麼要用那麼多錢去買兩室一 廳?」 Figs.3.02-3.04 對於兩房兩廳的配置已經感到習以為常的我們 , 是 不是該思考一種新的住宅模式 , 而這種住宅不將在僅是居住而是一 種共同合作的生活空間 , 或許是提供給不同的年輕人 , 或許是提供給 年輕的創業家 ; 這種屬於生活的小宅門穿梭在巨大的住宅合作社底 下 , 彼此聯繫著生活在這的你跟我 ; 當住宅不再僅是單獨個體的存在 , 而是一種共享的模式時 , 我認為不同族群的人 , 他們可以在這共載聚 落做任何事 , 進行任何的交流行為 , 生活將不再侷限於居住空間內


YEN CHIACHIN PROFOLIO

3.05

M unit Mainly space: living space/studio/balcony User: painter/creater&couple

L unit Mainly space: living space/balcony User: traditional family

3.06

3.07

2017 | CO-ART VILLAGE

S unit Mainly space: living space/studio/ balcony User: artistic/single

Figs.3.05-3.07 共載聚落主要提供的對象是藝術家 , 因而在單 元的配置上 ,S unit 與 M unit 提供了簡易工作室與個人工作室 的空間 , 所以這兩種模式的住宅單元所設定的族群較偏向年輕 創作者 , 個人藝術工作者 , 年輕的創作情侶等等 ; 當然也置入 了能夠給予一般小家庭居住的空間 L unit, 目的是為了讓藝術 者與大眾在這共載聚落裡互相交流

57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CO-ART VILLAGE

3.08

3.09

Fig.3.08Ground floor 置入大廣場和居民與外界交流的展覽空 間 Fig.3.09Second floor 提供開放的工作室給大眾使用 Fig.3.09Third floor 設置戶外的交流平台給居民與創作者使用 58

3.10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CO-ART VILLAGE

3.11

Fig.3.11 將不同模式的居住空間交錯堆疊,讓不同類型的居民 有所交流 , 將開放的工作室與展覽空間放置於下方的樓層 , 並且 利用多個開放空間將不同的樓層間串聯 , 更設置許多的交流與展 覽空間給居住者使用 59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CO-ART VILLAGE

3.12

3.13

3.14

3.15

Fig.3.12Fourth floor 主要提供大型的居住空間 Fig.3.13Fifth floor 設置提供給住戶的小型展覽空間 Fig.3.14Sixth floor 設置提供給住戶的大型展覽空間 Fig.3.15Seventh floor 設置戶外的交流平台給上層的居民與定居於此的創作者 使用 60


YEN CHIACHIN PROFOLIO 2017 | CO-ART VILLAGE

提供不同的開放性展覽空間 , 讓創作者可以很即時的讓大家看到自 己的創作 , 利用這些公共空間做垂直的串聯 , 並且有計畫地將不同 類型的居住單元錯列 , 讓不同種類的人可以在這共載聚落交流

6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