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Time To Remember What's Gone Forever.
00
共同策展 台灣文資建物自燃意外層出不窮,這個現象持續
策展人
發生。希望藉由策展方式提醒社會,珍惜城市發 展的重要記憶,在開發經濟利益與文化保存上取 得歷史平衡。
李沛穎 Lee,Pei-Ying
黃梵真 Huang, Van-Jen
劉昱彤 Liu, Yu-Tung 依姓氏筆劃排列
我們常說老舊空間是歷史的遺跡,他們象徵昔日與故事,應該要珍惜、守護、留存,但 卻又只在他們失火葬身時才看見他們的存在,讓他們可能成為權力遊戲的籌碼。 而現在房子一舊,人類便四處逃竄,丟下不再輝煌與安全的空間奔走,你是否也忽略生 活中那些老舊、殘破的孤獨呢? 在這個厝厝自危ㄉ年代,難道只能祝大家愈燒愈旺嗎? 「其實只要有心,我們都有保護歷史的超能力。」
「我不知道我能拍到什麼,我只想記得。」
[Regarding the term]
l 名詞解釋
Urban regener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in Taiwan after the fast-economic growth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High density areas need to be redeveloped to allocate more residents and to improve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Construction companies, businesspeople and local authorities are all involved to conduct this “public’s welfare in disguise”, a money-power game which business win money and authority wins power, whilst leaving people nothing. The house price in Taiwan are now higher than 15 times income, the heritages are often devoured by the unknown fire in the midnight, and the people’s land rights are collapsed by official orders without any notices. The suspects of the unknown fire to the heritages, where are always within the location of urban renewal, in most cases, interestingly, cannot be discovered. We then start to call these events as “supernatural burning”, o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都市更新在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 20 世紀末已成為趨勢。高密度地區需要重新規劃,以容 納更多居民,並增進土地使用效率。建商、商人與當地政府都牽連其中,執行這項「虛 偽的全民福祉」,一個商人賺錢、政府賺權的金錢權力遊戲,但人民什麼也沒獲得。台 灣房價現在高於所得收入的 15 倍、文資建物常被夜半的無名火焚毀,人民的土地財產權 在沒有任何通知的公文書下被剝奪。縱放無名火的嫌犯,通常以在都更計畫內的文資建 物為目標,有趣的是,嫌犯往往找不到。我們於是開始稱這些案件為「超自燃」,或是「自 燃事件」。
01
策展概念
[ 為何而做 ] 在進行這個案子之前,我其實在追求理性或感性的語彙中衝突著,因為 相較於我們這些能叫囂、淌淚或甚至群起抗爭的人類來說,無機的老舊建築 物可以說是絕對的相對弱勢,所以踩在一個擁有主權的位置上,我又應該如 何用一個「人」的立場去說話? 既然資本主義的說話這麼大聲,我應該如 何在舊毀新造之間,帶領其他人溫柔地去覆寫這樣的接縫呢? 我想很多事 情的記憶起點是毀滅,通常是非自願、無助且不斷輪迴的命運。 因慘烈經歷而成為公認的記憶、或是被永遠銘刻的故事有意義嗎?棄置空間 如何發生、如何演進、如何轉化有意義嗎? 如果一個無機事件的存在源自 於他被記得與否,那文資建物的歷史如果焚毀了還能算是活著嗎?又或者是 死了? 在這次展覽中我把臺灣這些單點事件定義為點線面的求救信號 :個別燃燒、 城市串連,最後是長遠但可能粗糙的文化脈絡修補 ;各方關注與記憶呈現 了「毀滅後重生」的深刻與意義, 例如洪水、例如地震、例如火燒古蹟後 的殘骸、例如都市中濃黑竄升的滂礡巨響;若要探討這一把火燒出了什麼, 可能是都市代謝與汰換,空間與人群的相互觀看,又或者是集體記憶磨損的 代償吧。 死亡之於求救、都更之於毀滅,無論這些建築最後是以什麼樣貌示眾,如上 述所言,台灣近年文資建物的「自燃體驗」太令人記憶深刻,深刻到如果要 讓這些象徵式的警訊嗡嗡作響,勢必要用一步之遙的青春為單位去呈現這個 現象,縮限悲傷,擴大歷史,參與未來。
[Why we chose this?] Before launching this project, I was pondering the wording - should it be sense or sensibility? Comparing with we the human-beings, whom challenge this dissatisfied world with tears and riot, those old, timeworn and inorganic buildings can utter only in silence. How do we lead the people to fill the interstice between new and old in a world that the capitalists dominate? In a time of destruction, remember something. We recall a heritage, which, in most cases, unwillingly and hopelessly becomes the ruin. The destiny of these heritages is the progress of karma and reincarnation – being built, and being destroyed. Does tragic and public-recognised memory mean anything? Do these trembling and repeatedlytold stories mean something? Does the movement how those abandoned places were firstly created, then developed, and finally transformed refers to any meaning? Had the existence of a man-made object be recognised merely because it is remembered, can we described a burntdown historical building as a “living” one? In this exhibition, I therefore defined these events broke out in Taiwan as a “point-line-surface” distress signal – a single burnt out incident, a path between cities, and the long but rough cultural context rectification. The attention and memory from the public toward these heritages illustrated a remarkable meaning of “rise from the dead,” where death was mostly a result of flood, earthquake, ruins after burn as well as the roar after dark smoke in cities. What have the fire brought to us? Could it be the city metabolism and the replacement, the stare between spaces and crowds, or the compensation in return for depletion of group memories? As death is to the calling for help what urban renewal is to the destruction. No matter how these buildings presented themselves to the public in the end, the recent “spontaneous heritage combustion” in Taiwan was too appalled to ignore. Should I sound the symbolic alarm to the public to arouse attention, I will give my youth, although death is just one step away, to present this phenomenon. Let it be no sorrow, and let here be history.
火修厝 自燃單年展 策展團隊
策展子計畫:延燒三部曲
[ 怎麼做 ] 根據維基百科以及相關文獻的記載,我們實地走訪 2016 年的文資建物自燃 「精選」案例,儘管各個社論平台與 N G O都在議論這樣的議題,但如果大家有 這麼在乎這些老舊的房子,那你知道他們現在變怎樣了嗎? 「別這麼快否定自己對土地的關懷,我們可以做選擇的。」
這次我們提出三種手法去呈現「建築物及焚燒的不正常連結」,這次展覽有 三部曲同步進行,分別是:
1. 火修厝 _ 自燃紀事感 [ 點 ] 2. 葬聲火窟 _ 聲音採集計畫 [ 線 ] 3. 燒久蹟 _ 超自燃預測大師 [ 面 ] 一、火修厝 _ 自燃紀事感 ( FACEBOOK ) : 展覽現場與 Behance 上能瀏覽我們的專題,上面有十個案例的個 別介紹,以及各縣市已有修復紀錄的文資建物概況,可以搭配酷 卡 X12( 張 ),一同觀看。 二、葬聲火窟 _ 聲音採集計劃 ( STREET VOICE ) : 藉由定義文資自燃的濃煙為都市向人類求救的象徵去串聯該議 題,主要脈絡是重現「已經燃燒殆盡的空間現況」開啟現場的感 官體驗,也利用人對聲音的幻想延長對議題的注目度及使命感。
三、燒久蹟 _ 超自燃預測大師 ( LINE ) : 藉由 line 的官方群組收集每個人在生活週遭曾遇過的棄置空間, 讓議題變成實際的關心,不受展場限制也沒有空間的要求,只要 你拍照時利用衛星定位該地址上傳,就可以確實讓每個人都有機 會跨越鍵盤熱情到抬頭關懷。
[ How we implement? ] We conducted a field research on the selected notorious “spontaneous heritage combustion” cases recorded in 2016,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on Wikipedia. We all care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since this issue has been widely brought to the editorials, NGOs and social medium, yet do we truly know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Don’t deny our care to the land. We can choose.” We therefore illustrated three methods to present the unusual link between flame and the burnt-down buildings - #house-on-fire, #voice-buried-in-flame, and #burn-the-heritages during the exhibition. 1. Taiwan Burnt History : The Ash of Memory Exhivision ( Point ) :2. Voice Buried in Flame : The Sound Collection Project ( Line ) : 3. Burn The Heritages : Be the Shaman of ‘ Supernatural Burning Buildings ’ ( Surface ) : 1. Taiwan Burnt History l The Ash of Memory Exhivision ( Facebook ) : You may view and browse the ten events with its single detail, together with the summary of conservation-resto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s in each city and county on either exhibition or Behance ™ . We also recommend you read the story with our 12-pieces advertising cards. 2. Voice Buried in Flame l The Sound Collection Project ( Street Voice ) : We defined the dark smoke, accompanied by the blast, the flame and the fire of the burntdown heritages, as a distress signal sent by the city calling for human-beings’ help. We aim to reprodu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ose devoured heritages” to open your sensuous experiences, together with we the human-beings’ imagination to the sound to extend public’s attention and mission. 3. Burn The Heritages l Be the Shaman of ‘ Supernatural Burning Buildings ’ ( LINE ) : Grab either your camera or smartphone, and upload a photo you have taken of the heritages, abandoned places, and historical buildings with a location record to our official LINE group. We integrate this issue into people’s real life, and transform it into real care - there is no limitation on where and when – you are a part of it.
參展人 01. 北港糖廠廠長宿舍 _ 2016/1/4 02. 虎尾建國二村 _ 2016 年 1 月 4 日、16 日與 6 月等數次 03. 海軍明德訓練班 _ 2016 年 3 月 6 日 04.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_ 2016/8/4 05. 鹿港鳳山寺 _ 2016/8/24 06. 台北刑務所南官舍 ( 華光社區 ) _ 2016/9/25 07. 台北市鄭州路 38 巷台鐵宿舍 _ 2016/10/8 08. 台中州廳附屬建築群 _ 2016/11/10 09. 台中火車站舊宿舍 _ 2016/11/30 10. 新竹市武昌街老屋 _ 2016/12/23
02
北港糖廠廠長宿舍 虎尾建國二村 海軍明德訓練班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鹿港鳳山寺 台北刑務所南官舍 ( 華光社區 ) 台北市鄭州路 38 巷台鐵宿舍 台中州廳附屬建築群 台中火車站舊宿舍 新竹市武昌街老屋
參展人
01 北港糖廠廠長宿舍 自燃地域:雲林 l 自燃時間:2016/1/4 葬聲火窟 聲音採集計畫 _ 曲目介紹 : 北港糖廠廠長宿舍 l 04 : 58 日據時代雲林縣台糖北港糖廠的長長宿舍,建於 1941 年(民國 30 年 1 月) 燒毀於 2016 年 1 月 4 日。 現況: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審議小組勘查北港糖廠,決定全廠列為暫定古蹟。
1:100 北港糖廠地址 : 雲林縣北港鎮光復路 2 號
1:100
參展人
02 建國二村 自燃地域:雲林 l 自燃時間:2016/1/4、16 以及 6 月 葬聲火窟 聲音採集計畫 _ 曲目介紹 : 北港糖廠廠長宿舍 l 06 : 57
作為指定文資之理由: 1. 日治時期及國軍來台的空軍發展歷史的見證場域 ( 原虎尾空軍基地 )。 2. 為台灣少見之散置型眷村,同時建築為庫房兵舍結合增間,極為特殊。 3. 為日治時期軍用機場之附屬設施,光復後延續眷村功能,型態保存完整。 4. 具再利用活化之潛力。 現況:前期藉由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文化保存第一階段推動完成活動中心環境 整建,後有國軍及地方團體雲林縣虎尾鎮國眷村再造協會協助建國一村、建國二 村環境整理。
1:200 建國二村地址 : 雲林縣虎尾鎮建國里 2 鄰 20 號以及虎尾鎮建國里 8 鄰 4-2 號等。
1:100
參展人
03 海軍明德訓練班 自燃地域:高雄鳳山 l 自燃時間:2016/3/6 葬聲火窟 聲音採集計畫 _ 曲目介紹 : 海軍明德訓練班 ( 通信所 ) l 05 : 58 鳳山無線電信所建於日本大正六年(1917 年),完工於大正八年(1919 年),原 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位於臺灣高雄市鳳山區,於民國九十三年(2004)6 月 7 日公告為歷史建築,九十六年(2007 年)公告為縣定古蹟,民國九十九年(2010 年)8 月 30 日公告為國定古蹟。在二次大戰之後先後作為「鳳山招待所」、中華 民國海軍明德訓練班使用。 現況:明德訓練班裁撤後,現在由高雄眷村文化發展協會進駐代管,於週末開放 參觀。 - 維基百科
1:200 海軍明德訓練班地址 : 830 高雄市鳳山區勝利路。
1:100
參展人
04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自燃地域:台北中正區 l 自燃時間:2016/8/4 葬聲火窟 聲音採集計畫 _ 曲目介紹 :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l 06 : 05 約建於 1910-1930 年代,位於前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別院「南菜園」附近,為前 南菜園日人宿舍區的一部分,住宅多以南北向規劃,前後配置有庭院,以植栽營 造優美的環境,保有日治時期公務員宿舍群之特色。本宿舍群含有歷史建築與直 轄市定古蹟共四處。此地區為日據時期南菜園等高級文教區。 日據時期透過都市 計畫設置公務員宿舍,提供當時日本人來臺之政經文教人員居住。 現況:由於並不是整個宿舍群皆燒毀,所以有幾棟正在規劃進「台北老房子文化 運動」去做列管,大部分都正在被各類專案規劃處置中。 - 維基百科
1:100
1:50
參展人
05 鹿港鳳山寺 自燃地域:彰化縣 鹿港鎮 l 自燃時間:2016/8/24 葬聲火窟 聲音採集計畫 _ 曲目介紹 : 鹿港鳳山寺 l 06 : 05 鹿港鳳山寺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是供奉廣澤尊王的廟宇,2000 年 10 月 25 日公告為古蹟。日治時期萬春宮因為要興建鹿港公會堂而被拆除後,廟中神像被 寄祀到鳳山寺,現供奉於左廂房中;左廂房曾為鹿港北館樂社「玉如意」館址。 2016 年 8 月 24 日清晨因遭祝融而導致建築毀壞。 現況:8 月 24 日凌晨 5 時 30 分發生火災,廟內清代古匾、全臺歷史最悠久之交 趾陶及神像悉數焚燬。起火原因初判為香客祭拜後餘火引起,現在寺內焚毀痕跡 皆未拆除至今僅有帆布遮擋待修整。 - 維基百科
1:200 鹿港鳳山寺地址 : 彰化縣鹿港鎮德興街 26 號
1:50
參展人
06 台北刑務所南官舍 ( 華光社區 ) 自燃地域:台北 l 自燃時間:2016/9/25 葬聲火窟 聲音採集計畫 _ 曲目介紹 : 華光社區 l 04 : 58 華光社區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紀念堂東南方,為大安區的光明里及錦泰里,杭州 南路、金山南路、金山南路 2 段 30 巷、金華街之間的區域,為大安區與中正區交 界處,總占地面積約有 2000 坪,有許多在地店家,近年來正面臨土地開發議題。 社區土地屬於國有土地,管理單位為法務部。2007 年底,行政院提出四大金磚計 畫,欲開發華光社區為「台北華爾街」,因此開始對居民提告。其中該土地的違 建戶被要求自行拆屋還地,繳交不當得利及土地使用補償金,並依法進行凍結帳 戶、扣薪水 1/3 的強制執行。居民被罰的錢加上利息從數十萬到上千萬都有。 - 維基百科
1:50
其中,違建戶主要有三類人口,第一是在國民政府抵台之前,就已居住於此的日治、清領時期 居民;第二是跟隨來台的法務部員工,在法務部默許下自行搭建房舍者;第三為 1950、1960 年代的城鄉移民,他們買了社區的房子後,落腳於此。爭議的點就在於,部分違建戶的居住事 實先於政府對違建的法律規範,且長期下來,政府對每一戶收取水電費用、發放門牌,甚至有 少數住戶繳納房屋稅、營利事業稅,等於間接承認他們的居住事實。 政府的開發計畫亦不明朗,從 2007 年「台北華爾街」到 2012 年「台北六本木」,最後 2013 年卻說「台北六本木」要轉到仁愛路的中華民國空軍舊總部開發。因此華光社區之後到底用途 為何,社會大眾不知道、華光居民也不清楚,而政府始終也拿不出一個完整的規劃公諸於社會, 因此一直無法驅逐佔有國有土地的違建戶。 - 維基百科
參展人
07 台北市鄭州路38 巷 台鐵宿舍 自燃地域:台北 l 自燃時間:2016/10/8 葬聲火窟 聲音採集計畫 _ 曲目介紹 : 鄭州路台鐵宿舍 l 06 : 58 鐵道部長宿舍約建於 1932 年,其址原為劉銘傳所聘外籍顧問宿舍,於日治時期於 原址重建作為鐵道部部長宿舍,深具歷史與人文意義。外觀特徵:為單棟獨戶之 高等官舍,屋頂為歇山頂、兩坡水,屋架為和式屋架,牆體為編竹泥牆外貼雨淋 板,開口仍維持原有日式拉門窗。室內特徵:室內空間有踏入、玄關、外廊、椽 側、應接室、座敷、居間、茶之間、台所、炊事場、便所及浴室。地板為木地板, 仍保有細緻之欄間。
http://blog.xuite.net/mhps22/blog/61179220- 發現台鐵舊宿舍
1:200
1:50
參展人
08 台中州廳附屬建築群 自燃地域:台中西區 l 自燃時間:2016/11/10 葬聲火窟 聲音採集計畫 _ 曲目介紹 : 鄭州路台鐵宿舍 l 06 : 58 創建於日治時期大正 13~15 年 ( 西元 1924~1926 年 ) 昭和 8~9 年(西元 1933~1934 年 ) 現址於臺中市西區民生路一帶,臺中州廳附屬建築群包括:臺中州警務部廳舍、 臺中州稅務課倉庫、臺中州廳舍附屬建築(短棟)以及臺中州文書倉庫等。臺中 中州警務部廳舍、臺中州稅務課倉庫、臺中州廳舍附屬建築(短棟)興建時間應 為大正 13~14(1925~1925)年間;臺中州警務部廳舍原本作為警務部衛生課、保 安課、理蕃課等事務用途,並有部分匋作為臺中警察署使用,直到警察署於昭和 9(1934)年遷出止。至於臺中州文書倉庫應是屬於昭和 8~9(1933~1934)年間的 「州文書倉庫竝自轉車置場新築工事以及臺中州廳舍增築工事」,可惜的是目前 鄰民生路有一大段的建體於於 2011 年拆除。 台中市文化資產處
1:200
台中州廳建築群地址 : 臺中市西區民生路、三民路一段等區位
戰後,臺中州時二務課倉庫與臺中州廳舍附屬建築(短棟)亦作為住宅使用。臺中州文書庫庫 部分建築因「憲光七村」眷村改建而拆除。為了增加居住空間量並符合住宅用除,原本臺中州 警務部廳舍東南側及西北側設置的半戶外木檐廊,大多以磚牆砌築區隔、變成戶戶獨立、封閉 的室內空間;或增建浴室、廁所、廚房,或增建夾層作為臥室使用
台中市文化資產處
參展人
09 台中火車站舊宿舍
近二十號倉庫
自燃地域:台中東區 l 自燃時間:2016/11/30 葬聲火窟 聲音採集計畫 _ 曲目介紹 : 台中後站 20 號倉庫後方 l 03 : 37 本次起火鐵道宿舍群緊鄰二十號倉庫群後方,加上周邊鐵道倉庫、設施,全部加 總,才能講述台中車站設站、縱貫線通車百年來,城市因鐵道而生的故事。 根據鐵道宿舍員工家眷訪談,此區宿舍為糖鐵用地,當時為中南線五分車軌道原 址,八七水災後廢除中南線,拆除糖鐵後,使用糖鐵地興建鐵路宿舍。因應台鐵 1950-60 年代新車種引進、行控系統與鐵路電氣化等業務量擴編而利用台中鋼樑場 材料興建本區宿舍,土墩駁坎架高地勢,不僅是車站的墊高,同時是糖鐵地基的 證據。隨著近期本組合的調查研究,後車站中南驛在現在這個位置與二十號倉庫 的關係就更清楚了,隨著後來這些空間的需求降低,被拆除作為別的用途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1:50 二十號倉庫後地址 :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附近
1:20
台中市文化資產處
參展人
10 新竹市武昌街老屋
大茶壺
自燃地域:新竹 l 自燃時間:2016/12/23 葬聲火窟 聲音採集計畫 _ 曲目介紹 : 新竹武昌街老屋 l 05 : 11
新竹武昌街的這棟老舊建築是新竹人的舊回憶,陪伴不少新竹人長大,不過已經 關門了好幾個月,火災當時沒有人居住,但因為木造結構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儘 管在近十年之內大茶壺這樣的「第三級古蹟」不太有可能真的成為指定古蹟,但 在當年的這一天只能說又有一棟建築物被焚毀,而回憶與惋惜是怎麼樣也補救不 了的文化資產。
1:50 武昌街大茶壺地址 : 300 新竹市東區武昌街 71 號
1:20
台中市文化資產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