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 B10230010 四不分一甲 鄭詠倫
隈研吾 • 日本建築師 • 1954年8月8日出生,今年59歲。 • 1979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建築研究所。 • 以建築評論家聞名,出版了「負建築」、「自然的建 築」、「10宅論」、「三低主義」等評論書籍。 • 1990年在東京青山創立了隈研吾建築師事務所。
設計哲學 • 「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造型」 「為素材帶出新的一面」 • 「想讓建築的輪廓曖昧化,也就是讓建築消失。」 • 建築作品散發日式和風與東方禪意,又以自然景觀的融合為 特色,運用木材、泥磚、竹子、石板、紙或玻璃等天然建材, 結合水、光線與空氣,創造外表看似柔弱,卻更耐震、且讓 人感覺到傳統建築的溫馨與美的「弱建築」。
設計方法 • 提出了一個新的設計方法,命名為「新。樣樣皆可」
從廣泛的對象中無 限制的收集要素。
電燈泡: 消費社會典型產品
將這些元素從原本 文脈中取走,作為 可操作的元素。
從電燈泡剝奪照明 器具這種繼承框架
將這些經過片段化 的元素,當作等價 的東西並置
在鐵絲網這種均等 的格子開展電燈泡 這種元素 (作品:電燈鋪,1985)
著名作品
淺草文化觀光中心
著名作品
竹屋
著名作品
plastic house
著名作品
石頭美術館
著名作品
微熱山丘 日本東京店
案例分析 --- Glass / Wood House
• • • • •
平面圖 立面圖 設計概念 造型 材料與結構
平面圖
立面圖
設計概念 • 希望繼承玻璃屋的精神,換句話說就是New Canaan 的精神。 • 使建築融入當地自然景觀中。 • 利用日本雁行型建築的概念,建築群前後逐棟稍錯 開配置,使建築採光通風佳,面對戶外的室內空間 大為增加。 • L字型建築的設計,使得人們更深入森林,被大自然 環繞著。
造型
• 當位於建築內凹的空間時,會讓人有被庭園包被的感覺, 若身處建築外凸空間時,則反倒會覺得建築物深入到庭 園中。建物與庭園連接的部分增多,進而也增加了彼此 的緊密性與空間一體感。
材料與結構 • 木頭 • 玻璃 • 因應地型,將建物分割成較小的空間單元,不管在平面 或斷面,都易於調整配置來順應基地地形。 • 地震時,L型的兩塊長方形間的交接處較容易倒塌,所 以結構須加強。
基地分析 --- New Canaan • • • • •
陽光 地形 植被 周遭機能 使用分區
陽光
地形
• 坡度大約為20度的土質小斜坡。
植被
周遭機能、使用分區 • 此地為高級住宅區,附 近有許多Philip Johnson、 Marcel Breuer所設計的 住宅。 • 鄰近大城史丹福,生活 機能方便。
我的設計型式 • 基地位置:青田街七巷六號 • 附近為日治時期台大教職員宿舍,鄰近台大與大安森林 公園,生活機能非常良好。 • 將在原舊屋後方加蓋一2層樓之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