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 Portfolio

Page 1

2019

J EN ITI AN

Por t f ol i o


prologue A little story about the cover and main idea of my protfolio.

D'où venons-nous ? Que sommes-nous ? Où allons-nous ?


在這次的作品集完成後,我拿給了與我相當熟捻的 J 看。

J是我的大學 studio 的同學,在他還未因為精神官能症發作而休學的大五那年之前,我們因為同工作室的夥伴關 係常常討論。J與我特別能夠理解及容忍某種模糊的狀態,並瞭解那是通往解答或者是自己的必要過程。

在深夜我們常約在名為 idea: 一間帶有點髒亂的落魄貴族氣氛的小酒吧,選在二樓爬滿常春藤隨時會肢解的木窗 旁的位置,深陷在積灰的單人沙發椅,聽著外語頻道在老舊的音箱中低沈呢喃。木桌上昏暗的檯燈什麼也照不清, 只捕捉到鄰座所吐出的煙圈。雲霧飄渺的,我們就在這裡,各點一杯廉價的酒水,不斷的用言語嘗試著逼近自己的 創作意圖 ( 又或者是宇宙的意圖 )。那年的對話在酒精的搖晃及煙霧的籠罩下,好似有些像神諭般的片刻,但轉瞬又 隨煙霧散去。

「我其實沒有什麼意見」J說。在發病後 J 離開了學校。但我想他並不只是身體離開了學校,他的精神也離開了 肉體前往了一個我們都無法到達的空間,遊蕩了幾年,再藥物及不斷的回診下,慢慢一塊塊的把自己拼回來。跟他 並肩走著的時候,我彷彿可以聽到那些還未完全固定的碎片彼此撞擊的聲響。

「但我覺得,你應該要給你自己在這內頁所做的嘗試給一個 title」J搖頭晃腦地說「這是你之所以為你,而不是 別人的展現,不是單純的下標題解說 " 這是本作品集 "」「這樣有點遜。」。我想我懂他意思。J在身體跟精神回歸後, 開始不斷地畫,用各種顏色的蠟筆以連續的曲線不斷的產出斑斕如阿米巴原蟲的形狀,我想那是他某些碎掉了的小 塊靈魂穿過了我們所過不去的罅隙所見到的風景。這是 J 這一生的核心。這是他的祝福,也是他的詛咒。

我的核心 ? 但那會是什麼?直到有次無意間聽到蔣勳談到高更在大溪地,因聽聞他鍾愛的女兒逝去,而畫出的 ( 據 他所言 )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幅畫,名為“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中心由如夏娃摘蘋果的女人 對半分開,左右兩側分別為生與死,以及更後面背景中神秘的神祇及談論著命運的一對婦人。僅僅用了三個問題, 便囊括了過去現在及未來的問句撞擊到我,我像是共振般意識到這也是我徘徊在心底的問題。只不過高更是懷著毀 滅及赴死的心情,而我是思考著創造及生成。

「所有你產出的都是你的經歷」嚼著檸檬塔的 J 口齒不清的說。小時候躺在床上翻的故事;必須站直的無聊升旗 典禮時腦中的自問自答;被爸爸壓著在閣樓聽著他講相對論。過去、現在、未來是甚麼 ? 以前的我總是在疑惑,但 在高中的時候為了分數把這些疑問句用紅筆雙線劃去,因為空格只會有一個正確的答案。直到讀了建築系開始發現 沒有正確的答案,從歷史、當代、未來,老師帶著學生也在找尋,但不是一個正解,而是可能性。沿著線性的時間 軸上,以現在為基礎點,來回的穿梭著。

「我想我知道你的意思了。」帶著一點清爽酸甜感,我在吃完了最後一口的檸檬塔之後對 J 說。where are we from? who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我在高更所提出的問題上重新以我的方式──我的核心──做表達。壯 碩的石雕男子的艱難的扛著地球,舉步維艱的跨著步伐。地球象徵著我們歷史,男子就是現在,而跨出的是未來。 大理石所構成的古典實體是過去時代的展現,而在數位未來會是甚麼 ? 實體的存在是視線的接收,而視線的接收是 由面的法線所反彈,而每個面是由點座標 (X、Y、Z) 所構成,而三維空間點的座標在二維平面常以對應的色彩 (R、B、 G) 所表現。在渲染器裡我放棄了模型以光線成的陰影及透視所表達的空間深度,以最純粹的三維點座標點把問題建 構標示出來,再以其對應的二維平面色彩來表達我對這三個問題,在這個時代的提問方法:where are we from? who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獻給 J 及無數在我前進的路上扶持過我的人


C a ta l a ge 0 2

S U P E R - F L AT No camera eye, no depth, no hierarchy, no inside .you can say there are no human.

0 1

The th i rd s p ace thirdin g as o th e r 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sights on foucs , network , movement, and freedom.

30

0 3

P e r i o d i c ta b l e o f element

Manipulating Edward Soja’s theory to creates another choice for Husahan Park and a spaces underneath.

2

Using carbon compound as an object to creat a new form of cloth.

52


?

!

A bou t m e ; ] 0 4

JEN I-TIEN

Inner- g al acti c trave l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Taoyuan, Taiwan

Describing myself in different method and material.

Sep.2008-2013

80

[Award]

- Third prize •2013 CYAR Graduation Design - Award for Excellent •2013Cross-Straits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 for Graduation Projects - Select Project •2013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Architecture Graduation Design - Best styling award •2016 School of Extension Education Shih Chien University Fashion Show

0 5

Ex p er i e n ce i n p ro j e c t 2016-2019

[Activity]

- College activity "Design Week" converer - Vice Coordinator of Activities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Student Association

[Experience]

- TFAM X-SITE Project "The Texture

/2015 - 2016

of Uncertainty'" team members - GFA Architects & Planners

/2016 - 2017

- The Urbanists Collaborative

/2017 - 2019

& LI LI JU Architects

[Skill] - Adobe Creative Suite / Autocad / MS Office Revit / Sketchup / Lumion / V-ray / Rhino

[Contect] - Tel : + 886 938260867

Synchronic Composing Architect TUC & LLJ

- Mail : et790507@gmail.com

114


1 0 T HE T HI R D S PACE T HIRDING AS OT H ER A N OT E H R OP TION FOR OP P OS ITI O N

台北華山藝文公園 ( 第一空間 ) 底下,靜靜地躺著一條地底隧道 ( 第二空間 ) 相較 於地面上歡愉性格,地底的隧道自顧自的寂靜的喧鬧著。 面上對於隧道的存在毫無感知,如何使兩個空間,在不失去各自主體性為前提, 彼此感知交融,打破僵立的兩者產生其他 ( 第三空間 ) 於是我借用 Soja 的第三空 間來進行操作。 2


非 此 即 彼

兩 兼 其 外

構預設的 擾亂 解構 暫時性重 似卻又不 整體化 創造一個既相 一 次 (生 相同的開放性選擇 每 積於先前 三 )都 是 一 次 逼 近 累 產有實際 的逼近上 讓知識的生 對主義與 的連續性 抵抗極度相 都可以的哲學

3


Chapter i The station before Hausan central park

樺山站興築工程 昭和 11 年(1936),當鐵道部建設改良課 完成了樺山町土地買收及相關的準備工作 之後,隨即於隔年 1 月 17 日展開了第二階 段「貨物驛與驛場」的興築工程

樺山站美軍空拍圖

樺山站貨運站空照圖

華山貨運站前身為 1937 年落成 的樺山貨物驛,創設初期設有「貨物 驛本家(貨物車站本體)及附屬家(車 站附屬建築)」、「貨物積卸月台」、 「代用車用貨物月台」等,規模與設 施完備程度為當時罕見,是大臺北地 區物資集散的主要門戶。光復後,由 「臺灣省政府交通處鐵路管理局」接 收,並於 1949 年改名「華山站」, 為當時唯一的貨物運輸車站,也是臺 北鐵路支線三張犁線的起始站。1986 年南港車站整建完成,華山站貨運業 務與各項設施遷移至南港;華山站於 同年 7 月 21 日裁撤,用地權屬移交 國有財產局、並由臺北市政府管理。

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 面臨貨運方式轉型與台北發展所需,台北 鐵路地下化,由華山建隧道進入地下,華 山貨運站停止運作轉移往非都心部位

華山站正式撤裁 華山引道口停用 東延北隧道完成,車輛改走隧道。原華山 引道口停用

華山貨運總站遷移至南港 華山貨運總站遷移至南港。且配合台北鐵 地下化需求,華山貨艙先行拆除以利地下 隧道的建立,華山月台部分被保留以存放 修建隧道之材料

華山貨運總站拆除工程

配合行政院華山地區中央合署辦 公行政園區構想,華山車站被劃為辦 公大樓預定地,2012 年 6 月。透過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推動計畫,以 「URS27: 華山大草原」、「都市快 樂生活新生地」為定位,開放為公眾 遊憩空間。

4

華山中央公園


CH A PTER I An unexpected space under the H a us an ce ntral pa r k 1937

1945

1974

1979

1986 1994

2001

2005

2012

華山引道 口因鐵 路地下化 的延長 而停用 , 在現行 之都市規 劃之中 並未被考 慮到 ( 地 表為華山 中央公 園 ),成 為都市內 被遺忘的 空間

5


Chapter ii Opposition between first space and second space

6

全區配置


ç½®

7


Henri

Lefebvre

Chapter iii Soja & Lefebvre

the third space

「第三空間」是 Soja 用

「第三空間」並非只是支

於稱呼相對於「第一空間」( 物

配和反抗的二元對立的「第一

理 空 間, 認 定 眼 見 為 憑 ) 和

空間」及「第二空間」中的一

「第二空間」( 心靈空間,由

端,而是兼納一切的超越性場

思想和概念所控制)。

域。這個概念將支配與抵抗共 納於一處。

超越二元對立持續的衍生 的可能性場域,並將「第三空

Soja 指出只有破除了支

間」的動力稱為「生三成異」

配和被支配,抽象和具體、視

(Thirding-as-Othering) 對

覺和身體、物質與想像的二元

他 者 保 持 開 放, 將「 非 此 即

對立,才能夠邁向「真實與想

彼」(either/or)轉換為「兩

像兼具」的再現空間也就是

兼其外」(both/and also)

「第三空間」。

Edward 8

Soja


在華山公園與隧道的關係,可以看 到兩者的對立 : 上與下;喧嘩與寂靜; 中心及邊緣 ... 等 要在對立的上下空間/基地環境/ 場所活動之中找到能夠使兩者感知並能 保有彼此空間主體性的作法。我借用 soja「第三空間」及其他相關學者對於 對立兩者的論述,試著轉譯用空間的概 念來進行操作。

- 同時是中心和邊緣的空間 一個地處邊 緣的艱難危險地方 充滿了矛盾曖昧充滿 了危難 但也有新的可能性 政治選擇的第 三空間。 邊緣是由我選擇的,不是由他人所界定我 們仍然保有我們的主體性。

- 就某種意義而言 我不覺得有什麼中心 中心總是由自己的邊緣所構成的就歷史的 角度 某些人總是被要求留在邊緣 這種情 況下唯一的策略是將自己完全呈現在中心 我們能夠成為甚麼而仍然保持自己。

- 混種的重要性不在於可以追溯到兩個原 始的時刻 然後從中生出第三個 混種就是 第三個空間 他讓其他的位置得以出現 這 第三個空間一致了建構它的歷史 它不是一個位置 而是批判質疑”位置 ”

貝兒 胡克斯|東方主義|邊境|女性主義|黑人民族主義|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第三定影|霍米巴巴 9


Chapter iv Third space - another option for opposition

First space

Second space

在處理兩個對立的空間尋找其他的選項 ( 第三空間 ) 從隧道的表面皮層到混凝土結構體操作開口及材料置換 皆會使隧道 ( 第二空間 ) 趨近於地面的第一空間 ( 光線雨水及開放性 ) 而失去本身空間特質 ( 幽暗及寂靜 ) 再重新檢視 Soja 及其他論述者對於 第一、第二;主體、客體;中心、邊緣 ... 等等論述 邊緣是由我選擇的 ;我們能夠成為甚麼但保持自己;不是一個位置而是質疑”位置 ” 最後我嘗試跳脫出 " 創造出第三空間 " 的思維而進行以下操作

10


先將隧道結構揭露於地面上 此時地面 ( 第一空間 ) 與隧 道 ( 第二空間 ) 為 對等的位置 ( 同一水平面上 )

拆除局部引道口使 隧道與引道分離

隧道口出現 ( 隧道本體自明性 )

將地面層以緩坡帶至隧道口下方 使隧道口懸空露出 此時隧道 ( 第二空間 ) 的位置不變 但地面 ( 第一空間 ) 與下降至隧道下方 兩者主從位置逆轉 第三空間存在於反轉中相互影響的變化

11


Second space

First space

第三空間 不涉指一空間 而是在質疑”位置”這件事情並重新思考之時 主客體 ( 客體在不以成為主體為前提 ) 關系逆轉 而鬆動了兩者原本的絕對性 光線、空氣及水由隧道口進入使隧道口開始變化 廣場因隧道口的懸出產生不同於地面上的張力 兩者解構重構影響彼此 而未改變兩空間之 : 第一、第二;主體、客體;中心、邊緣 ... 等等狀態 第三空間就此生成

12


13


Past

a 1937 年落成的樺山貨物驛,設有貨物驛本家、 貨物積卸月台、代用車用貨物月台。1949 年改名 「華山站」,為當時唯一的貨物運輸車站,是全台 北貨物的集中及分發重要據點。隨著時代變遷,鐵 路地下化及貨運站遷移至南港,原先地表鐵軌奔馳 的速度及貨運分配發送的記憶,漸漸為草木所覆蓋, 僅剩地表之下被遺忘的隧道依然保留了一點關於華

c d

山站存在的痕跡。 將隧道體揭露於地表後,過去地面火車的速度 感及貨運的集散在這個時代會是甚麼呢 ? 我想是媒 體這件事情。訊息大量不間段流竄的時代,舊有華 山站在歷史的角度上,轉身成為資訊接收整理發散 的媒體工作空間及市民媒體互動空間。由獨立鋼柱 撐起的頂棚如同車站的頂架,懸空而起的媒體工作

e

室像在半空中正要啟動的列車。 時有生鏽鋼鐵碰撞聲的既有火車混凝土隧道, 與輕盈漂浮且表面訊號妖異閃爍的媒體列車相互的

l

呼應,在這個第三空間。

m n

Future 14


Chapter v The future of Hausan central park

b

f g

h i j k

a. parking lot

d. facility

g. media center

j. sunken plaza

m. light well

b. media studio

e. media studio

h. plaza entrance

k. green hill

n. tunnel entrance

c. community center

f. performance hall

i. mirror stage

l. exhibition office

15


16


17


1

由華山文創園區走出,沿著路徑越過池塘, 可以發現一個魚口形狀的窄厄入口,進入後身體 隨著彎曲的路徑及的緩坡漸漸下降,兩側混凝土 側牆隨著坡道的傾斜逐漸露出,由兩側高牆所遮 擋的視線範圍內,可隱約看到突出的隧道口及右 側懸挑出的屋頂在更遠處你會望見一座稍稍傾斜 的塔型物體。

2

隨著慢慢走進引道口尾端,才發現 隧道口懸空突出於下沉廣場之上,右側 挑出的屋頂下由獨立結構支撐之媒體工 作室表面不斷地閃爍著,像是浮在空中 正要出發的兩輛列車,要往下走入廣場 需退回一點,由兩側混凝土牆側開口處 之樓梯向下進入。

Chapter vi

Third space exp a travel guide

4 7

5 6

5

18

沿著反方向往隧道底走去,遺留下來的軌道 上的列車來回的緩慢移動,你可以選擇搭乘或者 是沿著鐵軌為往深處走入。配合藝術家在隧道內 會有定期的展演,沿著鐵道邊的地燈冷光往隧道 深處走入,時不時地你會聽到底部傳來火車快速 行駛過鐵軌的金屬撞擊聲,與稍縱即逝的紅色車 頭燈,像是流星一般劃過。

6

你已經接近隧道的底部,剛剛所看見的列車正行駛於 1979 年台 鐵鐵路地下化所新建的地下隧道,於是你意識到你所身處的隧道廢棄 的原因,高速行駛的列車拉出的紅光及車輪撞擊鐵軌的匡啷匡啷聲像 極了工業時代的現場,也像是在警告勿近。旅程要接近終點,你行走 的地面漸漸的往不同於隧道的方向慢慢的向下傾斜,被下斜削開隧道 地面結構隔開了與現行台鐵使用的地下鐵道,你發現你逐漸走到了隧 道結構體的下方,離開隧道。


3 走到下沉橢圓廣場,可以感受到隧道口 出挑量體的巨大。廣場中心時有表演,右側 為餐廳及多媒體中心。穿越人潮沿向上爬 升,沿著曲線緩坡向上,接近又遠離隧道, 像是考古學者一般,看著隧道如遺跡般被挖 掘出的前端部分及後方埋入的結構,但你依 然未找到隧道入口。

perience for travelers

3

2

4

沿著步道上升,你會發現隧道的入口隱藏在第三 階的平台上,斜切的開口使你在先前的旅程上不容易 看見它。進入隧道後,你可以往先前在下沉廣場看到 的隧道口接近,隨著歲月被從土裡揭開的隧道因為光 線及空氣的進入萌發出了綠意,些微的光線由隧道頂 風化的孔洞射入被揚起的微塵給捕捉住,你可以由隧 道口下看著廣場上的興奮的人群與即將開始的演出。

1

旅者們,在這個旅程的最終,我想引用卡爾 維諾的一段文字,有關於火神 ( 象徵集中 ) 及赫密 斯 ( 象徵和諧 ) 如何互相對立又互相補充。因為它 正好呼應了設計者的意圖,也可做為隧道的整體 體驗的一個註解 : 『...... 這位天神並未以古代太陽系的七個行星命 名,因此未享有太多占星學以及心理學方面的聲 望 ...... 我所說的就是火神 (Vulcan-Hephaestus),

7

在盡頭你會發現一座埋於地底的玻璃電梯,隨著箱體慢慢的上升,你 漸漸依序的的看見了隧道體、蜿蜒的坡道、下沉的廣場歡愉的人們、閃爍 懸浮的多媒體中心及你所最初進入的窄小通道。最終到達塔頂,傾斜的塔, 稍稍平移出隧道根部的頂部平台,象徵你已經離開了原先的軌道。由觀景 平台眺望,多媒體中心懸挑出的銀色屋頂映照出了一片尖銳的長方形的天 空,雲層在吹襲的風於長方形的屋頂上反射像極了電視螢幕一般不斷地竄 動著,與地表上的成沉重混凝土長型隧道形成對比。

他沒有在天際間遨遊,只是潜伏在火山口的底部, 關在他的冶煉場,孜孜不倦地打造精緻的物品, 包括給眾神的珠寶和裝飾品、武器、盾牌、羅網、 陷阱,火神以他那一跛一跛的步伐以及鐵鍵敲打 的節奏,回應赫密斯在空中的輕盈翺翔。』

19


Roof floor

Second floor / Third floor

First floor

Platform

Ground flo

Tower

20


Basement First

Basement Second

Basement Third

oor

Basement Forth 21


22


23


24


25


c' a'

a

b

c

26

b'


Section aa'

Section bb'

Section cc'

27


28


29


30


0 2 SUPE R - F L AT No camera eye, no depth, no hierarchy, no inside .you can say there are no human. 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sights on foucs , network , movement, and freedom.

關西地區特有的一種住宅形式, 為豎長條形,數家住房緊密依靠在一 起,共用同一地基。 1976年建造於大阪市的街區,在這 棟建築面積只有十五坪的小住宅,安 藤忠雄淋漓的表現現代主義的語彙。 誠實的立面,三等分實虛實空間,極限 的居住機能空間,毅然的與土地斷裂, 與外部隔絕遺世而獨立的自給自足居 住空間。在這個案子中安藤忠雄利用 了這棟極限住宅展現現代主義的批判 性 ,對那個時代的社會居住的議題。 回過頭來反思這個時代居住該是 甚麼。我選擇站立在安藤忠雄對面,批 判那個批判,來描繪這個時代居住的 樣貌。

31


RO W

HO U

SE I N - TA

SU M IYO SHI DAO AN D O

SITE

1

3

2

4

FIRST FLOOR PLAN

6

SITE

5

1

SECOND FLOOR PLAN

1 ENTRANCE 2 COURT 3 LIVING ROOM 4 DINING ROOM 5 SPARE ROOM 6 BEDROOM

32

SECTION


平面分割

剖面分割

完美三等分比例

實 虛 實 空間分割

厚重清水混凝土牆阻斷外界關聯性

平屋頂強調現代主義

機能切割乾淨

室內 室外 半戶外空間切割乾淨

光影對比強烈 營造街屋光線氛圍

由天井採光

在清水混凝土上營造強烈光線對比

空間意識

橫向完整切齊的空間讓生活在空間中 的人意識到自身存在空間與自身相對 的彼空間有著對立性。

33


大量的視線。全部對上了焦點。有網路系統。有 運動。然後有「自由」。 《廣告》1999 / 11 / 12

將清水混凝土的材料置換為極 細的鋼材結構,形成喪失厚度 與物質感的牆,網狀的面也瓦 解掉厚實感,網狀重複形成無 差等均質並列感受。

SUPER - FLAT

沒有camera eye。沒有深度。沒有層級構造。沒 有內側。或者說「人類」並不存在。然而,卻有 大量的視線。全部對上了焦點。有網路系統。有 運動。然後有「自由」。

《廣告》1999 / 11 / 12

沒有 camera eye。沒有深度。沒有層級構造。沒有內側。

立面以極細之網狀解構覆蓋, 透過開口,外部內部開始相互 將清水混凝土的材料置換為極 滲入彼此肌理,立面、屋頂、 細的鋼材結構,形成喪失厚度 內部牆面樓板皆依相同網狀結 與物質感的牆,網狀的面也瓦 構構成,無法清楚閱讀出建築 解掉厚實感,網狀重複形成無 差等均質並列感受。 結構與構成層級的空間。

或者說「人類」並不存在。然而,卻有大量的視線。全部 對上了焦點。有網路系統。有運動。然後有「自由」。 沒有camera eye。沒有深度。沒有層級構造。沒 有內側。或者說「人類」並不存在。然而,卻有 大量的視線。全部對上了焦點。有網路系統。有 運動。然後有「自由」。

《廣告》1999 / 11 / 12

沒有camera eye。沒有深度。沒有層級構造。沒 《廣告》1999 / 11 / 12 有內側。或者說「人類」並不存在。然而,卻有 材料 大量的視線。全部對上了焦點。有網路系統。有 運動。然後有「自由」。 沒有camera eye。沒有深度。沒有層級構造。沒

有內側。或者說「人類」並不存在。然而,卻有 清水混凝土的材料置換為極 《廣告》1999 / 11 / 12 將清水混凝土的材料置換為極 大量的視線。全部對上了焦點。有網路系統。有 細的網狀鋼材結構,形成喪失 細的鋼材結構,形成喪失厚度 運動。然後有「自由」。 厚度與物質感的牆,網狀的面

與物質感的牆,網狀的面也瓦 也瓦解掉厚實感,網狀重複形 《廣告》1999 / 11 / 12 解掉厚實感,網狀重複形成無 將清水混凝土的材料置換為極 成無差等均質並列感受。 細的鋼材結構,形成喪失厚度 差等均質並列感受。 與物質感的牆,網狀的面也瓦 解掉厚實感,網狀重複形成無 將清水混凝土的材料置換為極 差等均質並列感受。 細的鋼材結構,形成喪失厚度 與物質感的牆,網狀的面也瓦 解掉厚實感,網狀重複形成無 立面 /外部 差等均質並列感受。

立面以極細之網狀解構覆蓋, 透過開口,外部內部開始相互 立面以極細之網狀解構覆 立面以極細之網狀解構覆蓋, 滲入彼此肌理,立面、屋頂、 蓋,透過開口,外部內部開始 透過開口,外部內部開始相互 內部牆面樓板皆依相同網狀結 相互滲入彼此肌理,立面、屋 滲入彼此肌理,立面、屋頂、 構構成,無法清楚閱讀出建築 頂、內部牆面樓板皆依相同網 內部牆面樓板皆依相同網狀結 結構與構成層級的空間。 立面以極細之網狀解構覆蓋, 構構成,無法清楚閱讀出建築 狀結構構成,無法清楚閱讀出

透過開口,外部內部開始相互 結構與構成層級的空間。 滲入彼此肌理,立面、屋頂、 內部牆面樓板皆依相同網狀結 構構成,無法清楚閱讀出建築 結構與構成層級的空間。

建築結構與構成層級的空間

立面以極細之網狀解構覆蓋, 等距不斷並置重疊的極細網狀 透過開口,外部內部開始相互 結構,區隔但不阻斷,形成等 滲入彼此肌理,立面、屋頂、 價並列的資訊(日常生活),隨 內部牆面樓板皆依相同網狀結 著網狀的開口部,不斷地在等 構構成,無法清楚閱讀出建築 安藤長屋中被完美等分完結的 價並列的資訊層級之中流竄。 結構與構成層級的空間。

機能 /空間層級

機能被並置的網狀結構瓦解,在結 身體在極細接近平面且無質感

的結構下開始失重,失去身體 構之中,原先各執一方的「現象」 意識,成為資訊的一部份。

與「現實」在流動的平面及透空重

複的網狀結構上開始相互交融。 等距不斷並置重疊的極細網狀 結構,區隔但不阻斷,形成等 價並列的資訊(日常生活),隨 著網狀的開口部,不斷地在等 價並列的資訊層級之中流竄。 { 現象 } 身體在極細接近平面且無質感 的結構下開始失重,失去身體 意識,成為資訊的一部份。

安藤長屋中被完美等分完結的 機能被並置的網狀結構瓦解, 在結構之中,原先各執一方的 現象與現實在網狀結構(現象的 以網狀結構體,比擬連結「現 虛擬載體實體化)上開始相互交 象」及「現實」兩者之數位訊號的 融,日常生活開始成為破碎的 資訊,等價的被陳列,隨著網 載體之實體化 (取其輕透、無層級、 安藤長屋中被完美等分完結的 狀空隙不斷彼此滲透,網狀開 無實體感、1與 0訊號 ...等 ) 機能被並置的網狀結構瓦解, 口處不斷地流竄,機能開始不 在結構之中,原先各執一方的 現象與現實在網狀結構(現象的 間斷浮游重組。 { 現實 }

等距不斷並置重疊的極細網狀

等距不斷並置重疊的極細網狀 結構,區隔但不阻斷,形成等 隔間 /內部 結構,區隔但不阻斷,形成等 價並列的資訊(日常生活),隨 價並列的資訊(日常生活),隨 著網狀的開口部,不斷地在等 著網狀的開口部,不斷地在等 等距不斷並置重疊的極細網 價並列的資訊層級之中流竄。 價並列的資訊層級之中流竄。 等距不斷並置重疊的極細網狀 身體在極細接近平面且無質感 狀結構,區隔但不阻斷,形成 身體在極細接近平面且無質感 結構,區隔但不阻斷,形成等 的結構下開始失重,失去身體 等價並列的資訊 (日常生活 ), 的結構下開始失重,失去身體 價並列的資訊(日常生活),隨 意識,成為資訊的一部份。 意識,成為資訊的一部份。 隨著網狀的開口部,不斷地在 著網狀的開口部,不斷地在等 價並列的資訊層級之中流竄。 等價並列的資訊層級之中流竄。 身體在極細接近平面且無質感 身體在極細接近平面且無質感 的結構下開始失重,失去身體 的結構下開始失重,失去身體 意識,成為資訊的一部份。 意識,成為資訊的一部份。

34

安藤長屋中被完美等分完結的 安藤長屋中被完美等分完結的 機能被並置的網狀結構瓦解, 機能被並置的網狀結構瓦解, 在結構之中,原先各執一方的 現象與現實在網狀結構(現象的 在結構之中,原先各執一方的 虛擬載體實體化)上開始相互交 現象與現實在網狀結構(現象的 安藤長屋中被完美等分完結的 融,日常生活開始成為破碎的 虛擬載體實體化)上開始相互交 機能被並置的網狀結構瓦解, 資訊,等價的被陳列,隨著網 融,日常生活開始成為破碎的 在結構之中,原先各執一方的 狀空隙不斷彼此滲透,網狀開

#

虛擬載體實體化)上開始相互交 融,日常生活開始成為破碎的 資訊,等價的被陳列,隨著網 狀空隙不斷彼此滲透,網狀開 口處不斷地流竄,機能開始不 現象 間斷浮游重組。

{

現實

日常生活被放置於其中,逐漸 開始成為破碎的資訊,等價的被陳 列,在空隙不斷彼此滲透,不斷地 流竄,機能開始不斷浮游重組。

}


剖面分割

平面分割

線性連續空間

不等分空間

半透牆面強調與街區連接性

斜屋頂呼應紋理 並暗示空間性格

機能切割模糊

室內 戶外 半戶外空間切割曖昧

光影均值性高

營造 one room感

有如樹下灑落之細碎光影

空間意識 長向分割以疏鬆網狀面破壞實體面狀感,自身 意識開始滲出左右疊加高密度虛空間。長向切 割的空間讓自身意識與自身外彼空間有連系 性,模糊空間的精確性,空間開始流動。

RO W

HO U

SE I N

SU M IYO SHI - JE N I TIE N

35


SHINJINRUI

36

SHINSEIKAI


2 1

4

5

3

FIRST FLOOR PLAN

8

8

7

6

SECOND FLOOR PLAN

SECTION 1 ENTRANCE | 2 LIVING ROOM | 3 COURT | 4 DINING ROOM | 5 BATHROOM 6 MASTER BEDROOM | 7 SEMI-OUTDOOR SPACE | 8 LOUNGE | 9 CHILD ROOM

37


自由

38

的新

人類

世界

/

的新

自由

的新

/

人類

自由

的新

/

自由

人類

自 由 的 生 活 空

自 生

/

空 間


新人

/

世界

/

的新

自由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SUP E R - F L AT カメラアイがない。奥行きがない。階層構造 がない。内面がない。あるいは「人間」がい ない。しかし、視線がいっぱいある。全部に 焦点が当たっている。ネットワークがある。 運動がある。そして「自由」がある。

建築的源頭是住宅。現代主義所追求 的,住宅是居住的機器,講究對於實體物 理性存在的建築提出如同機械一般明確的 分工與層級。由時代的斷面來看,歷經工 業革命與人口大量暴增有符合其時代斷面 的論述,反裝飾,反歷史,大量生產之模 矩化。

而這個時代的斷面又是為何?八零年 代後,作為兩個都市 (現象與現實 )之中 的現象都市開始因急遽發達於社會中的媒 體與網路,開始肥大且劇烈改變人的生活 方式。現象的都市是沒有場所,極為扁平、 並置而且不帶有層級的空間。均質、透明、 流動、片段的。

如何回應這時代的斷面?將會為與以 往現實之中所習於的建築與日常生活,提 供新的想像。

50


51


PERIO 03 TA OF 0 3

Periodic Table of El e me n t

U se c a rbon c ompun d a s a n objec t to c re a t a n ew for m of cloth

這個 據這個邏

一般物 加上領子 先依附著 便是常見

如果要 在,未來, 都只是在時 而成為 “ 尚

其二,重 的基礎上加以 個想法,我將

52


# ODIC

ABLE

個案子的靈感來自於元素表。元素為物質的基本單位,不同的元素彼此鏈結產生出日常所有物質。根 邏輯推倒,所有的衣服都可以回溯到衣服基本單位 - 也就是原形版 (Prototype Pattern)。

物 質 及 衣 服 都 是 用 長 久 以 來 習 慣 的 組 構 方 式 構 成 ,例 如:上 衣 為 前 片 左 右 兩 片 後 片 左 右 兩 片 所 組 成 , 子及袖子,再賦予其情緒,例如顏色及裝飾性的材料,再誇大一點的就如長出離開身體的結構等。 著身體建構出基底(衣服的原形及剪裁),再加以切合主題的輪廓(顏色,裝飾及附加結構)。這 操作設計的流程。

要產生出前所未見的衣服,就必須要脫離上述兩點,其一,必須要脫離時間。時間包含著過去,現 ,一般操作服裝的概念板都以感受為出發點,感受包含著時間,復古的,現代的,即使是未來的 時間軸上的一個點。只要離開時間(感受性)的討論基點,便可以拋棄 “ 現在 ”“ 過去 ”“ 未來 ”, 未 ” 及 “ 曾經 ”。

重新檢視包覆身體基底及輪廓的操作方式。剪裁及接合的方式有無限多種,但都是建構於原形版 以變化所以不容易擺脫窟桕,必須要回到衣服的基礎 -- 原形版的組合方式去重新檢視。基於這 將操作引入理性的語言,數學。重新檢視基本單位的組構方式,尋求不同的組構及接合可能。

53


PATTERN

JAPANESE NEW BUNKA BASIC BODICE PATTERN FOR FEMALE

2

1

2

1

1

1

2

3 6

3

Back 4

3

3

Front

6

5

7

4

5

7 4

7

4

7

1 shoulder

5 center front

2 neck

6 center back

3 armhole

7 waist

4 side

54

2

pleated

PROTOTYPE


Tell me about Japanese Bunka Basic Bodice Pattern !

The Bunka Bodice Sloper constitutes a method of drafting

established by the Bunka Fashion College in Japan and has been popularized by pattern books such as Tomoko Nakamichi’s Pattern Magic series and Yoshiko Tsukiori’s Stylish Dress Book(s), which have been made available in English in recent years. The Bunka method is a preferred method of drafting because it only uses a few measurements to generate a flat bodice block (a base bodice pattern that only accommodates

the space of the

body with little or no ease). These are center back length, waist, and bust. In reality, the pattern is primarily generated from the latter input, where back length and 8cm

back width line

B/12+ 13.7cm centre back length

BL

chest width line

waist are only used B/5+ 8.3cm

once in the drafting sequence. All other

B/8+7.4cm

measurements are

B/8+6.2cm

proportions of the centre back line

Back

side line

Front

centre front line

bust measurement. For instance, the

WL

front neckline depth body width=B/2+6cm

is expressed as (B/24)

+ 3.4 cm. For this reason, the sloper is designed with a range of bust sizes and body proportions in mind: those of young Japanese women. The Pattern Magic books, for example, only include extrapolated measurements for bust sizes of 74 to 89 cm (for comparison, an American standard Misses size 8 is based on a bust measurement of 34 inches or 86 cm). Here, the body-specific is not only inscribed on the resultant pattern, a near-exact replication of the space of a particular body, but is embedded in the process itself.

This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for a process of drafting which is ostensibly meant to account for the size and shape of an(y) individual body.

Let have some fun →

55


Fe

55.845

Iron

Ir

192.217 Iridium

Pd

106.42 Palladium

Ds 281

Darmstadtium

Hg

200.592

Au 196.966569 Gold

Nh

286

Nihonium

As

74.921595

Arsenic

Pb

207.2 Lead

Fm

257 Fermium

168.93422 Thuiium

56

Tm

GIVE EACH PATTERN AN INITIALISM JUST LIKE ELEMENT.


h Then we can talk about

Element

Rn 222

Radon

*

Bond.

L

t

LB top RB top

Ar

body

Back

39.948

Bust

Back Line

Argon

Initialism [Mesurement]

example

pattern

*

t

BL-37.4

g

f

B-68.3

He

LF top RF top

top

i

RF

4002602

Right Front top

Helium

[Position]

R

e

Bi

208.98040 Bismuth

Front

Po 209

Polonium

57


O

p

When a compound undergoes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s, a weak chain will breaks and combines with surrounding elements to form a new compound.

ta

LF

The garment joint can be divided into fixable & adaptable. A piece of clothing can be presented in different shapes via different joints (zips or buttons).

58

D o


LRB top LRBtop

OF

prototype

ank top LRB top

top

LF top LFtop

RF top

Dendrogram of

BOND

Fixed Seam

RF top RFtop

Shoulder Side

Movable

Other Zipper

SUBJECT STATE

Button OBJECT

59


LF top

RF top

{

LRB top

Flip the "LF " top " & " RF top " of original prototype patterns . The tank top will be twisted After the side of patterns being sewd, the "LF " top " & "RF " top " of the tank top will be twist and creat a hole on the back of the tank top.

}

increase LRB top LRB top LF top

=

{

LRB top RF top

I n c r e a s e t h e " L R B top" o f original prototype patterns twice . After the side and shoulder of patterns being sewd, additional " LRB top " not noly creat extra volume for the tank top ,but also let girls wear it in a different way.

}

TWO VER

60

=

twist

MANIPULATE

TWIST & INCREASE TWO VERB TO MANIPULATE

Twist Twist & & Increase Increase the the Patterns Patterns


TWIST & TWO VERB TO MA

RFtop top RF

61

TWIS TWO VERB TO

LRB LRBtop top

LRB LRBtop top

LRB LRBtop top

RF RFtoptop

LF LFtoptop

& INCREASE

or

LF LFtop top

or

NCREASE PULATE

INCREASE NIPULATE LRB LRBtoptop


EXPERIMENT OF TWISTING & IN SEING ANK TOPS PATTERNS

symmetry twist style

The The Result Result Of Of Pattern Pattern = Formula Formula

62

{

As you can see , after being twisted or incresed , these graments can not noly be worn at least two kinds of style , but also created a different kind of shape. In these ways , the formula can generate varioius sculptural outline without complicatedly acdamic skills , such as patterning , pleating, drapping , and tucking .

Front

Back

Front

Back

}


symmetry increase style

Front

Back

Front

Back

assymmetry increase style

EXPERIMENT O NCREASEING TWISTIN S OF TANK TOPS PA

Front

Back

Front

Back

Let Generate More Possibility →

63


LF top

{

LRB top

LF top

=

RF top

LRB top

LRB top

RF top

" Ty p e - a " B a s e o n f o r m e r formula's structure of " Increase" Flip the middle pattern "LRF top " and add "LF top" & " RF top" patterns which are upside down.

}

type-b LRB dress RF top

{

LB top

=

RB top

RF top

LF top

LF top

" Ty p e - b " B a s e o n f o r m e r formula's structure of " Twist" Made "LRB dress " ,a back pattern of a dress , be the center of other patterns .

}

ADD MOR

64

type-a

MAIPULATE

TYPE-A & TYPE-B ADD MORE  &  MAIPULATE

More More Parameters Parameter For For Garments Garments


LRB top LRBtop

LRB top LRBtop

LF top LFtop

RF top RFtop

RF top RFtop

LF top LFtop

& TYPE-B TYPE-A ULATE ADD MORE  &  MA & TYPE-B TYP AIPULATE ADD MORE

-A & TYPE-B LRB top LRBtop

RF top RFtop

LF top LFtop

LRB dress LRBdress

LF top LFtop

RB top RBtop

RF top RFtop

LB top LBtop

T

65


Y EXPLORE THE POSS TS & OF THE GR Y TO WEAR T

symmetry type-a style

The The Result Result Of Of Pattern Pattern = Formula Formula

66

{

As you can see , when you add more patterns to manipulate the formula , the garment will have more sophisticated porfile and more ways to wear. The patterns of "Type-b", which has two sets of moveable bonds can be joined to each other . Therefore the garment can have more interesting looks when you bring your creativity into play .

Front

 Back

Front

 Back

}


symmetry type-b style

assymmetry type-b style

IBILTY EXPLORE THE P AMENTS & OF THE THE WAY TO WEAR

Front

Back

Front

Back

Front

Back 67


Polymer

ANALYIZE CARB COMPUND TO CO THE FORMULA

LR

re

ss

LRF

d re

ss

Fd

r

LRF r

Daimond

s

2

d re ss

LRF

3 68

es

{

dr

Fuller ball

During former process, I realize that with limit the formula will end up in carzy opera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situation, I analyiz sturcture of carbon compunds such as poly fuller ball, and daimond. Therefore, the for can be rule and creat the garments which are b on something we can understand and review.

LR F

1

dress


BON ONTROL

RF

LF

top

LRB

LF

top

LB

top

top

1

RB to p -2

LB

RB

top-3

RB

top-4

top-3

-5

top-4

to p

-5

RB top-6

LB

top-6

to p

LB

RF

RF top-6

top-6

LF

LF

to p

-5

to p

-5

top-4

-1

RF

top-4

LB

to p

-1

top-3

RB

to p

-2

-2

to p

to p

-2

RF

top-3

LB

RF

to p

LF

LB

-1

p-1

to p

R F to

LF LF LF

2

top

RB

}

dress

RB

hout a ations. ze the ymer, rmula based

RF

top

3 69


70


71


72


73


PERIOD TABLE OF

BEHI 74


F ELEMENT

IND THE SCENES 75


76

PERIOD TABLE OF ELEMENT


77

BEHIND THE SCENES


PERIOD TABLE OF ELEMENT BEHIND THE SCENES 78


79


O b ser vi ng Ta ipe i

觀察台北。以都市尺度進行操作,行

或草圖紀錄下你對台北的印象及有感受的

至溝蓋大至山巒皆可。再以拼貼畫的方式

「私」的台北市。最後再以裝置或模型的

* 「私」取自《寫真決鬥論》之市區 釋為自己的。在路上觀察時拋棄以

M at e r ia l

著捕捉平時因習以為常而未發現魅

installation poetr y collage

「私」的眼光做整理,創造出自己

Sel f P ro t rai t

自畫像。以各類媒材製 作裝置,試著描述自己。 第一步 : 先製作現實中的 自己,經過分析後,第二 步;再來製作理想中的自 己。最後藉由這兩件作品 以拼貼畫的方式組合出具 有建築語言的拼貼畫作; 理想中的建築。再依著這 個基礎做出實際的裝置或 者是模型。

α

Self inner-galactic

S el f R esi d en c e

建築師的出發點,多為自己的住宅,也是最能夠

實現建築師意志及想法的建築物。依著先前的自畫像

察台北兩個操作的觀察及結果所表現出的自己的特質 以自用住宅的方式來呈現。

80


β

行走在街上,藉由照片

0 4

的部分,尺度不拘,小

式,拼貼出屬於自己的

的方式表現。

區—觀看的遠近法章節,可解

以往的「私」的視覺觀察,試

魅力的空間或物件,最後再以

己的「私」的台北市。

M ateri al installation poetr y collage

INNER-GALACTIC TRAVEL Describing myself in different method and material.

自我探索 ( Inner-galactic travel),在 這個系列操作,我脫離實體的土地,以 自己的身體及精神比做建築的基地,做 分析及探索。盡量抵抗以往所習以為常 的前進路線,試著另闢蹊徑。收回總是 向外焦慮掃射目光,將其轉向自身,試 著用模型、裝置、拼貼畫、及文字等等 操作去探索、逼近並定位自己的座標, 由此才能抵抗疊代更動的風格或者是主 流意見的引力。 結束探索之後,再由這個基準點出 發,由新的座標點去思考、操作及觀察 世界。消化及轉化先前的練習,並嘗試 自己所不習慣的可能性。

δ

夠完整的

像及觀

M a t eri al plan elevation model

質,再

81


Material 1.styrofoam ball 2.fishing line 3.iron wire

82


Α α

S ELF PROTRAIT

Reality Poem

想像自己是一顆顆粒子

看不見的力量

使我擺盪在天地之間

片刻即是宇宙

留心每個細微的震顫 都可能是 一抹微笑 一聲嘆息

請溫柔的待我 你的一個無心

都會是我千千百百的碰撞

83


Material 1.LED lamp 2.fishing line 3.iron net

84


Α α

S ELF PROTRAIT

Ideal Poem

因此我學會了堅強 我是一縷吹不散的煙

或一個 專心的腳尖舞者 在單腿迴旋中沉醉

大家都說 這個世界充滿危險

所以我長出了鱗片 跟太陽借了些金黃

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包裹起來

85


Architecture collag e Architecure collageďźŒ 86


87

1.digital media

Materia l


Architecture  collag e  model

88


Material 1.fiber optic    2.br ight green plastic net 3.iron net

4.pleated black fabr ics

89


Î’ β O B S E RV I N G TA I P E I Describing Taipei in different method and material.

90


91


在都市裡穿梭 感知城市裡的混 沿著表面轉入騎樓 騎樓轉入防 在轉入涵洞 在轉入雨遮

接近又遠

92


混亂風景 防火巷口

我們總是 遠離 公共又私密 寬闊又擁擠 不斷地轉換著空間

93


Taipei  collag e

94


Material 1.digital media

95


Manipulation Concept

※ 概念來自時代中的都市風景。不斷的自我複製,不斷游移,片段的訊息平面化 的未來,混亂的風景。由此結合觀察到的巷弄符號,試著模擬出未來的可能性。

96


Taipei  collag e  model

Material 1.sandpaper 2.spray paint 3.iron net

97


Γ δ SELF RESIDENCE 由β章節,台北都市觀察之中擷取

出 自 己 所 觀 察 的 都 市 元 素, 應 用 於 個 人住宅這個案子內部。

台 北 都 市 的 風 景, 自 我 複 製, 不 斷

游 移, 片 段 的 訊 息, 扁 平 表 面 的 材 料 經 過 不 同 的 開 口 大 小 及 面 料 的 置 換,

變 換 出 相 異 的 空 間 暗 示, 也 揭 示 的 相 對應的性能。

時 代 的 推 進, 使 得 技 術 及 人 類 對

於擬態材料的逼真度及適應性越來越

高。 材 料 可 以 越 做 越 薄, 印 製 貼 上 的 樣 貌 的 以 假 亂 真; 人 類 生 活 跨 足 於 現 實 及 螢 幕 上 的 像 素 所 構 成 的 介 面, 對 於虛擬的數位世界日漸適應。

當真實已經不再是構築的基礎,人

類 也 開 始 隨 著 時 代 進 化, 那 建 築 應 該

會 是 甚 麼? 日 常 生 活 會 是 甚 麼 樣 貌。 我 試 著 用 建 築 的 起 點, 個 人 住 宅, 試 著操作這個議題。

98


99


mutipule archhole/window/aisle 由拱的基本型態分出 四 種 變 化 形 態。 單 拱、 多 重 拱、 分 割 拱 與 大 跨 度 的

p r i va te

Concept

single arch hole/door/aisle/window

拱。 各 式 大 小 及 形 式 不 一 的扁平拱頂暗示出各種不 同 的 空 間。 洞、 窗、 門、 走 道 及 場 域, 也 定 義 出 私 密及公共性。 segement archhole/window/aisle

鋼板由小跨距的緊密共 構, 開 口 部 分 變 的 自 由。 的拱使得空間性格既像是 被定義,但又顯得模糊。 giant archroom/field

order & r ule 100

×

public

連續性陣列重複卻又相異

living & life


Floor plan 5

3

2

1

6

4

a r ray & a rch

First floor plan

7

3

9

8

Second floor plan

10

11

10

Third floor plan 1 ENTRANCE | 2 LIVING ROOM | 3 COURT | 4 DINING ROOM | 5 TOILET | 6 KITCHEN 7 BATHROOM | 8 MASTER BEDROOM | 9 LOUNGE | 10 CHILD ROOM | 11 PUBLIC SPACE

101


並列的鋼板規

私性。疊加的

律的並列在日

拱洞使得空間

常生活之中,

性格開始曖昧

形成一個個的

及流動,使得

斷面,並由拱

空間感受及使

開口的大小、

用更為豐富。

形式及樓板的

當身處其中,

錯位,暗示空

若將是視線望

間的性格及隱

向與鋼板呈垂

直的方向,會 感受到空間的

Section

深度及複雜, 但沿著與鋼板 平行的方向之 時卻又會感受 到單純如山谷 般狹長的高聳 空間感受。

e

d

c Section a b

a

Section b 102

#


ve c to r

n view

Section c

sight

Section d

eye

Section e 103


3 2-b 2-a

Roof pers

pect

ive

what I'm tr ying to achieve is ... 極 薄 鋼 板 所 構 成 的 架 構, 支 撐 住 宅, 拱 的 形 狀, 樓 地 板 的 錯 層, 建 構 出 了 一 整 體 的 room。 木 門 扇 及 拉 簾, 在 有 隱 私 需 求 的 時 候 可做空間的更動。陽光透過有色天窗向下透射 出帶色彩的陰影。穿梭於之中,每兩片相夾的 板產生了各種不同且不斷變動的風景。 行走時人的意識隨著當下的日常活動,不自 覺為拱與拱之間描上虛線 ( 比玻璃更透明又可 意識到的邊界 )。界定的空間隨著人的想像力, 時而膨脹,時而縮減。像不斷的重複的劃出一 個個大小不同的虛線形狀 ( 或是擦掉 ),全重疊 在一張方形的白紙上一般,豐富且自由。 104

s te e l p l a te h o u s e

1


Isometr ic Perspective

A Different Kind Third pers oor pect ive

seco n pers d-b oo pect r ive

of Form and Living

Seco n pers d-a oo pect r ive

First pers oor pect ive 105


M

a

r

e l b

Digital m

ste

在時代及技術的進步下,材料的真實性與構築的與建築的基礎開始脫鉤,而人在對於擬態的接受

程度開始提升,感受性開始高於物質性。在這個定義下,我嘗試在表面上附著原始材料的記憶,以數

位化扁平的方式,原始材料脫離厚度及質感,留下視覺的印象,附著於薄層的鋼板。生活於其中的人

一方面感受到物質的原始記憶,但在極薄的斷面上又疑惑於記憶中的原始材料的物質感受,產生某種 自由及失重輕盈的感受。

106

pr in


mater ial t on

ite

pa

in t

eel

Wh

107


W

108

d o o

Digital m pr in

ste


mater ial t on

xa

go

n

ti

le

eel

He

109


M 110

a

r

e l b

Digital m pr in

ste


mater ial t on

xa

go

n

ti

le

eel

He

111


M

112

a

r

e l b

Digital m pr in

ste


mater ial t on

xa

go

n

ti

le

eel

He

113


0 5 Exp er ienc e in p rojec t

a

未知的質域 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 人嶼 Legacy Lab International

由 a至 b 的這六個案子分 別 是 我 在 離 開學校後,前往實際的建築現場所經歷的 案子。在這段的經歷裡面我意識到,建築

b

台南府城軸帶 MVRDV 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李麗如建築師事務所

在脫離的紙上的平面、立面、剖面與透視 圖後,在建築現場其實是另一段不同的戰 鬥。 建築設計師在經過腦內激盪後所生產 出的設計,在現實之中會面臨到更多不同 的挑戰。從設計的材料、業主、預算及最

c

桃園原民園區 陳章安建築師事務所 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後的現場監造直到實際的被建立出來為 止,會碰到各種不同需要斡旋及協調的時 刻,我常笑說這五年就好像是另外一種現 場 的建築大學的教育。 我很幸運的能夠參與其中並且畢業和

d

熱情沒有被消磨。這些經驗讓我想到當初

新化果菜市場 MVRDV

不是直接銜接研究所而是前往建築現場的

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李麗如建築師事務所

決定是有意義的。我相信這段歷程可以使 我在建築的路上像在走鋼索般,握著長棍 兩端 (構想及實踐 )維持平衡前進而不墜 的一個重要過程。但身在其中的我也意識 到我還是想回研究所。在我已經打完實踐

e

的 基礎之上,繼續築上構想的空 間 。

新竹動保園區 李麗如建築師事務所

各個案子分別有不同的經歷,有裝置 的實作、與國外事務所的合作、競圖的參 與以及審查會議、繪製施工圖、編制預 算、變更到最後監造的經驗、在此也感謝 每 個機會以及每個共同打拼的夥 伴 。

f

新店獨棟住宅 李麗如建築師事務所

114


a

b

c

d

e

f

115


a

未知的質域

未知的質域 北 美 館 第 二 屆 X- s i te 從陳其寬的繪畫得到靈感,將城 市的想像,變成介於物質與非物質間 的會面場域。透過紙牆的展開,人們 視點的移動,創造一個隨機而生的空 間;連續開展的群山,錯向並置的街 道與廣場意像,層層疊疊出充滿詩意 的經驗迷宮,看似巨大的存在,然而 卻 輕 透 飄浮。 內部由五座不同隱喻的「城市遺 址」結構體所組成,提供參觀者在參 訪過程中的視覺引導,也作為城市中 未知事件的發生舞台。裝置的中心是 由結構體所圍起來的小廣場,除了可 提供不定時的演出需求,緩丘般的造 型 可 躺 可坐,形成另一層地景。 透 過紙上的墨彩,感受山嵐樹影, 時而穿越在斑剝老城的小徑中,與陌 生的探索者擦身;時而可在城市的小 廣場與群眾一同欣賞表演,也可以獨 自轉身進入層層疊疊的房間內,自我 探尋。

116


117


b

台南府城軸帶

臺 南市 中 國 城 廣 場 地 區及 海 安路 區 域 景 觀 改 造 工程 本 案的設計構想從拆掉後 的中國 城建築及海安路翡翠項鍊綠帶的連接 為起點,要讓基地歷史上原本城市與 潟湖的關係再現,人們重新擁有都市 綠 地 的 生 活空間。 因 此架構了自然,生活與潟湖三 大創意發想:於中國城基地掀開既有 建築物的地下室,置入潟湖棧坊,搭 配自然綠蔭,展現一個有如古城遺址 的公眾交流場所;注入大自然雨水後 的潟湖廣場,其親水的氛圍更能夠帶 給 都 市 微 氣候的調節。 回 復陸地與水互動構成的都市紋 理。「中國城」現址拆除後,試圖加 強與昔日運河意象的回應,並再現運 河夕照,保留部分既有結構體並重塑 空間,並將原建築物地下一層打造為 水岸、綠帶地景及文創工坊,重新賦 予該場域全新的生命活力、提升都市 景 觀 風 貌 與運河景觀的穿透性 。

118


中國城廣場地區透視圖 119


b

台南府城軸帶

臺 南市 中 國 城 廣 場 地 區及 海 安路 區 域 景 觀 改 造 工程 海安路及連接中國城的中正路街 道,以「減法設計」重新整理現況零 散的街景市容,針對既有突出於地面 的停車通風塔與樓梯口進行重新整修 及粉刷,達成接到整體一致性。部分 既有通風塔因阻擋帶行走的空間,為 使空間的體驗及使用更加流暢,通風 塔在不影響原排風量的前提下局部的 拆除。 以整潔一致的色調、街道傢俱及 植栽設計等重塑街道空間;並運用有 機、自然,搭配多種原生植物的組 合,增加生態物種的多樣性,進一步 營 造 健 康 的都市林相。 佈 設 於植栽之間的步道,可供人們 悠遊其中;於市集、展覽活動較多的 廣場地區,栽種的密度則安排較低, 形成開闊的空間;於小徑地區,植栽 則密度高一些,更顯叢林之豐富,增 添 空 間 體 驗之趣味性。

120


海安路街區透視圖

121


c

桃園原民中心

桃園流行音樂露天劇場暨 國 際 原 住 民 族 文 化 創 意 產 業園區

桃園市流行音樂露天劇場選址 於高速鐵路桃園車站特定區,鄰近 高鐵桃園站及捷運機場線 A17站; 此區域亦興建原住民族文創中心園 區、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 金 會 永久會址。 本案期將台灣原住民文化帶入 此流行音樂場域,原住民創意無限 的本色與流行音樂之律動感及自由 度,演繹於建築物外觀造型,打造 國際級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暨 流 行音樂展演空間。 以此為據點將台灣原住民文化 以文創及音樂發揚光大。作為送給 世 界 的禮物。

122


123


c

桃園原民中心

桃園流行音樂露天劇場暨國際 原 住 民 族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園區

原民部落中的圖騰以幾何圖形代 表,而這些圖騰常用於部落中的編織 工藝品、建築裝飾等;本案利用這些 元素透過造型格柵將原民精神表現於 建築立面之中。同時也讓國人從園區 建 築 中 感受原民文化的脈絡與精神。 台 灣 以 高山峻嶺聞名。本案利用高 山的雲海、雲霧作為概念,融合於屋 頂的曲面造型中,串接文創中心與原 民電視台。如同在高山中的雲海中一 般 , 讓 人在都市中也能感受到巍峨山 川 的 體 驗。 本案另外特色為森林般的中庭廣 場,透過柱位的排列與分布,在中庭 廣場之中使用結構尺寸較小的柱子來 隱喻高山中的神木林群,同時結合空 橋與空中步道串接,使人園區內遊憩 時 有 著 漫步於山中小徑的幽趣。

124


125


d

新化果菜市場

臺南市農業局 新化果菜市場遷建工程 批發販賣之果菜市場,因為機能 有高度的需求,在此原則下,我們試 著在一些地方將屋頂拉高,使之產生 戲劇性的空間效果。屋頂產生曲度, 曲度發展為丘體。在部份邊緣可下降 至地面與周邊的地景相連。使果菜市 場在廣大平坦的農田中突起,成為農 田 地 景 的一部份。 屋頂丘體隨著高度相疊的臺座, 上方種植臺南地區的植物。從最低點 到最高點,可以重現不同環境、高度 的作物,這也可以反映植物微氣候與 自 然 的 需求。 座椅與桌子的佈設可以讓人們在 戶外使用與賞景。步道透過階梯及坡 道連結每個臺座,讓這個屋頂變成一 個令人喜愛的景觀環境,進而成為台 南 市 一 個吸引人前往的新據點。

126


127


e

新竹動保園區

新竹 市 動 物 保 護 及 防 疫所 動 物 保 護 教 育 園區 「思考生命教育的價值」為本案 設計理念,將動物安置於完善的環 境,也可吸引民眾參訪,進而達到動 物 保 護 教育園區之教育目的。 透過綠地南北兩側,使本區的開 放空間擴大。將開放空間以生命教育 之概念設計,形成市民與動物互動的 開 放 空 間。 本案將犬、貓分區設計,降低疾 病傳染風險,提高照護效率;此外, 配置上著重通風的效果與消毒、排水 及通風隔離走道的設置。本案將開放 民眾參觀認養空間與動物接收空間及 動線區分成參觀走道與工作走道,做 完善的動線管理,降低疫病感染的可 能性,提升整體園區的機能運作,讓 民眾有舒適的參訪體驗,動物有健康 居 住 環 境。

128


129


f

新店獨棟住宅

新店中央六街 孔宅獨棟住宅 本案為自用獨棟住宅,位於新店 中央六街,原為眷村,所以劃分之土 地方正,基地兩側臨五至六以上之獨 棟住宅。 業主欲新建地上五層、地下零層 之自用住宅。一樓為停車空間。二樓 是客廳及餐廳,為全家人公共生活空 間。三樓為母親居住的空間,包含主 臥室、工作區及簡易廚房。四樓五樓 為女兒居住空間,分別包含主臥室、 書房、起居、簡易廚房及餐廳,第五 層的部分挑高並設置夾層,以達到空 間 的 趣 味性。 由 地面層爬升至屋頂的綠色石材, 使得建築立面大氣,也清楚的框出建 築輪廓,左側木紋鋁格柵除讓立面產 生律動感外,也包覆了建築所需的設 備空間。

130


13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