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中會
2023.4.23-27
2023.4.23-27
1872 年加拿大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會派遣馬偕博士來台灣宣教。
1904年 獲得加拿大母會同意 , 為達「 自立、 自養 、 自傳 」目的成立
「台北長老中會」(後改稱「北部中會」)有陸續七、八個教會成立。
1938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前夕,台北長老中會為要各地區均負起責任,乃
決定將北部中會分割為台北中會(草嶺以西至坪頂以北)、新竹中會(坪頂 以南至大甲溪以北)、東部中會(草嶺以東至台東)三個中會。再經過兩年
1940年5月21日此三中會在「台北神學校」講堂創立首屆「北部台灣基督 長老教會大會」。
1952年2月召開第六屆北部大會,議案第四條議決將台北中會一分為二, 名稱則以轄區內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標誌「七星山」與「淡江」(新店溪、大 漢溪、淡水河流域)為名,將台北中會分割為「七星中會」和「淡江中會」
(後改為台北中會)兩個中會,並將原屬東部中會的蘭陽區,經東部中會 提議准予分割出來併入七星中會。同年4月24日在中山北路之台灣神學院禮
拜堂召開第一屆七星中會議會,轄區包括台北市中山北路以東,基隆和 蘭陽地區。
七星中會成立之時有18間堂會,1980 年增加至 48 間獨立堂會。至 2008 年則共有 74 間堂會、6 間支會,共計 80 間教會,信徒人數超過 9000
名,參加主日禮拜人數,則近 7000 人。2010 年進入是第 59 屆自歷經 58 年歲月,在上帝的帶領下,不斷的更新與成長,到60週年時參加主日
禮拜信徒人數已超過一萬人。 2021年教勢統計教會89間(堂會77間/支會12間),信徒數18,446。由於七
星中會幅員廣闊,所以又依地理環境分別設立了六個區會,包括北一區 (台北市中正、中山區)、北二區(台北市大安區、新北市深坑區)、 北三區(台北市中山、內湖、松山區)、北四區(台北市信義、松山、 內湖、南港、新北市汐止等區)、基隆區(基隆市、新北市金山、瑞芳、 雙溪等區)、蘭陽區(宜蘭縣)。
上帝賜給七星中會有豐富的大都會資源和美麗的基隆、蘭陽民風,
歷代信仰前輩更是留下許多美好的見證與典範,願我們在慶祝中會成立
第70週年,在這 21 世紀多元化的今天,能夠一起腳踏先人足跡,委身於 各樣福音事工。
1872 年加拿大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會派遣馬偕博士來台灣宣教。
1904年 獲得加拿大母會同意 , 為達「 自立、 自養 、 自傳 」目的成立
「台北長老中會」(後改稱「北部中會」)有陸續七、八個教會成立。
1938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前夕,台北長老中會為要各地區均負起責任,乃
決定將北部中會分割為台北中會(草嶺以西至坪頂以北)、新竹中會(坪頂 以南至大甲溪以北)、東部中會(草嶺以東至台東)三個中會。再經過兩年
1940年5月21日此三中會在「台北神學校」講堂創立首屆「北部台灣基督 長老教會大會」。
1952年2月召開第六屆北部大會,議案第四條議決將台北中會一分為二, 名稱則以轄區內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標誌「七星山」與「淡江」(新店溪、大 漢溪、淡水河流域)為名,將台北中會分割為「七星中會」和「淡江中會」
(後改為台北中會)兩個中會,並將原屬東部中會的蘭陽區,經東部中會 提議准予分割出來併入七星中會。同年4月24日在中山北路之台灣神學院禮
拜堂召開第一屆七星中會議會,轄區包括台北市中山北路以東,基隆和 蘭陽地區。
1.國度-見證福音 合一宣教
2.教會-擴張增長 邁向使命
3.牧者-委身呼召 事奉得力
4.信徒-生命建造 領人歸主
1.被上帝所呼召的團體–實現上帝的主權
2需不斷被改革的團體–聖經為最高權威
3.是信徒皆祭司的團體–民主代議之體制
4.看重相愛合一的見證–一切為榮耀上帝
1、2021年在籍會員和2020年比較減少447人,
籍在人不在會員增加407人,安息會員也增加。
擊和普遍信徒老化凋零有關。這趨勢是我長
老教會結構性不可逆的因素,整體教勢逐漸 以2-5%的比率下滑
2、主日台語禮拜人數每年在減少中,可見我
長老教會以年長者居多,加上疫情期間,年長
者較少出席實體禮拜,在家看媒體網路禮拜,
這可能成為新常態。相對的華語禮拜衝擊較少
(年輕組群活動力較強),期待中大型教會可以
增加華語禮拜。目前教會有華語禮拜或青年禮
拜的有28間,而華語禮拜比台語禮拜人數多的 教會有(大直、榮星、南崁大安、宜蘭)。
4
44間教會沒有成人洗禮,23間教
會沒有兒童主日學,30間教會沒有青少年團契, 50人以下聚會的教會有41間。有兒童青少年團契
或牧區牧養的大都集中在大型教會,因資源較多
又有好的師資有關。兒童與青少年的牧養是當今 教會需面對的重要課題。鼓勵區域教會,可聯合
舉辦兒通營會與青少年信仰造就會。值得感恩的 是教會注重成人信徒的信仰教育有顯著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