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姊妹刊物
全
方
SciTech Reports
創刊於1982年
位
視
野
.
科
技
人
關
懷
1
每月15號出刊
科技報導 414 S c i Te c h
Reports
2016.6 月號
scitechreports.blogspot.tw
臺灣周遭海域油污染模擬與監測---4 2016魚客松在臺北 ---7 從「SHS計畫」談對臺灣高教的想像---10 政府組織改造對研究機構之影響---12 為何玩線上遊戲時容易情緒失控?---13 科學哲學的新發展方向---15
2016年世界衛生大會決議公布 WHO, Sixty-ninth World Health Assembly closes, 2016/5/28.
【本刊訊】第69屆世界衛生大會於5月
統並不明朗,特立出項目希望能得到更多關
23日到5月28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議期間
注。足菌腫為一種皮膚、皮下組織、肌肉、
通過幾項決議,包含營養、道路交通死亡與
骨頭上的一種慢性病,主要發生在腳部,但
傷害、永續發展、愛滋病毒、病毒性肝炎、
亦有可能出現在身體其他部分。根據世界衛
性傳播感染、足菌腫、藥物獲取與綜合衛生
生大會結論表示,足菌腫主要影響貧窮的勞
服務、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另外,會議中還
動者與牧民,其發病過程緩慢也無痛,發現
重新調整幾項條例的內容,如《國際衛生條
時多是疾病晚期,此時截肢為唯一可行的方
例》等。
法。
衛生大會審議近期伊波拉病毒疫情、
藥物獲取與疫苗方面,主要針對全球
應對方面,是否是因為2005年訂定《國際衛
藥物與疫苗短缺設立措施,尤其針對兒童藥
生條例》內容有所疏失造成。而審查結果顯
物方面。其中包含為通報系統、監測供應等
示,伊波拉疫情加劇並非2005年《國際衛生
提供更好的方法,改進採購系統的財務管
條例》本身的疏失,而是實施不利導致疫情
理以防範資金供應短缺等。營養方面,世
加劇,並表示此條例應是國際公共衛生應對
界衛生大會通過了兩項決議,第一項是針對
本刊為科技新聞刊物,除了提供當月重要的學
行動的基礎。委員會建議應重新調整《國際
2016~2025年聯合國營養問題十年行動制定
界、政策、產業訊息外,並有學者專家針對科技
衛生條例》中警報級別。
目標,將督促各國具體制定政策並做出財務
(含醫療)政策、教育、產業相關的時事發表評
終止愛滋病毒、病毒性肝炎與性病傳播
承諾,維持相關數據庫開放,並定期繳交報
三種疾病流行也是本次世界衛生大會討論重
告;第二項是針對六個月到三歲之嬰幼兒食
點。在愛滋病毒方面,旨在快速向所有愛滋
品營養質與其成分加以控管。
《科技報導》稿約
論或提供專業意見。竭誠歡迎關心臺灣科技發 展的您,就上述方向踴躍投稿。寫作時請依照 稿約:
病毒攜帶者提供抗逆轉錄療法,並且進一步
另外,世界衛生大會代表協議,加快發
加強預防與監測,預計在2020年將全球愛滋
展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衛生研究觀察站」,
病毒相關死亡人數降低至50萬例以下。病毒
以利發現研發方面的空白。全球衛生研究觀
性肝炎方面,主要預防做法為擴大甲型、乙
察站為一研發項目數據庫,觀測站於2013年
型、戊型肝炎疫苗接種規劃;預防乙型肝炎
通過建立提案,於2016年初推出演示版本,
刊載。
母嬰傳染;改進醫療體系中需注射血液之手
其中綜合了衛生研發資金提供、研發中的衛
四、稿件刊出後將致贈當期刊物一本及薄酬(稿
術安全等;目標預計在2020年使乙型與丙型
生產品、臨床試驗、研究出版物等方面相關
酬將於刊出當月月底寄發,由第一作者代表簽
肝炎發病例減少30%、死亡率減少10%。全
訊息。在世界衛生大會決議最後表示,世界
收)。
球每年約有100多萬人感染性傳染病毒,性
衛生組織將以人為主,而不是疾病,增強人
傳播感染則主要強調預防、篩檢與監測,尤
們負責自己健康的能力,而非被動地接受服
其針對青少年等高危險人群。
務。
結論報告中將「足菌腫」單獨列為一 個重要項目,並表示足菌腫目前全球追蹤系
一、避免學術專業論文寫作格式。 二、字數盡量在 2000至 5000 字內,可附相關圖 或表至多5張。
三、請遵守著作權法,如有著作權爭議(包括圖 片),由作者自行負責。一經投稿,即視同授權
稿件請寄至 scimonth@gmail.com,註明真
實姓名、聯絡方式、服務機關或就讀學校,並請 於信件主旨中標示「科技報導投稿」。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
清大發射康普頓成像光譜儀 探索伽瑪射線 http://www.nthu.edu.tw/
【本刊訊】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研究團
心,那裡有很強的電子正子對湮滅輻射,其
張祥光表示,由天文研究需求所驅動發
隊與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太空科學實驗室團
輻射光子的能量大約是0.5百萬電子伏特左
展的高靈敏度伽瑪射線偵測器,未來在一般
隊合作研製的康普頓成像光譜儀(Compton
右。
輻射偵測上也會有很好的應用,如在醫學成
Spectrometer and Imager, COSI),在5月17日
電子正子對湮滅輻射中的大量正子(也
上午於紐西蘭瓦納卡,由美國太空總署最新
就是電子的反粒子)的來源,是天文學界在
研發的超壓力氣球搭載升空,進入離地面約
過去近半個世紀來一直未解的難題,它可能
伽瑪射線和X射線一樣,都無法穿透地
40公里的高空,偵測來自宇宙深處的伽瑪射
和銀河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有關,或者是其
球的大氣層。要觀測外太空來的伽瑪射線,
線。新式氣球飛行高度更穩定,飛行時間也
他中子星及黑洞的系統,甚或是和假設中的
必須將儀器搭載在人造衛星或太空船上。在
可能持續超過兩個月,讓COSI在近似外太空
低質量暗物質有關。
進行這樣的太空任務之前,必須先用高空氣
的環境中收集數據。
康普頓成像光譜儀是新一代的康普頓望
像技術上,因為靈敏度高,病患所需使用的 輻射追蹤劑劑量就可大幅降低。
球飛行來檢視所發展的新儀器與新技術。
臺美合作研製的康普頓成像光譜儀以12
遠鏡,相較於舊的技術,它的特點是以較小
COSI在2009年
片高純度鍺偵測器為核心,利用光子與偵測
的體積與質量,達到更高的靈敏度。張祥光
曾在美國本土進
器材料中電子的康普頓散射,來測量光子能
指出,提高靈敏度非常重要,例如一般相信
行了一次約40小
量為百萬電子伏特範圍的伽瑪射線。
超新星爆炸造成重元素的形成,但卻因靈敏
時的成功飛行,
COSI跨國合作團隊的臺灣計畫主持
度關係,無法明確觀測到其所伴隨發出的伽
2014年在南極洲
人、清華天文所教授張祥光表示,來自外太
瑪射線輻射。COSI可以精確測量散射事件在
有一次約44小時
空的伽瑪射線雖然極其微弱,但蘊含許多豐
偵測器中發生的位置,並且能記錄同一光子
的飛行。
富的現象與未解的謎題。以這次高空氣球飛
在偵測器中的多次散射事件,因此可以大幅
行偵測為例,主要觀測目標是銀河系的中
提高儀器的靈敏度。
康普頓成像光譜儀在臺灣時間 5 月 17 日上午升 空前的照片。
(清華大學)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SciTech Reports
3
臺大研究揭漁業壓力對生態系影響 臺灣大學,〈海洋所謝志豪教授團隊研究成果發表:魚群空間分佈集中化提高生態系風險〉,2016年5月26日。
【本刊訊】臺灣大學海洋所教授謝志豪
直沒有實證資料證實這個假說。
擁有相似生活史的非目標魚種來得大。研究
與研究生郭庭君研究發現,漁業壓力造成魚
研究人員計算了1951~2007年間,南加
人員並進一步推論,當一魚類族群其體長∕
群個體大小組成趨小化並使得魚群空間分佈
州洋流生態系中29種海洋魚類的泰勒指數。
年齡結構因為選擇性漁撈發生改變、泰勒指
集中化,提高生態系風險。
他們首先發現,各物種的泰勒指數(b)會
數上升時,即使復育行動促使該族群數量回
海中的魚有些喜歡群聚在一起生活,
受到該物種的生活史特性影響:以非商業捕
復,該族群仍會較年齡結構被破壞前更傾向
有些則分佈得比較零散。能夠分佈在比較多
撈的魚種來說,體型越大、成熟期越晚的物
聚集分佈,而有較高的生態系風險。
種棲地的魚,常能夠分散風險,降低滅絕的
種擁有比較小的b值(當族群量增加時,群
研究團隊使用南加州洋流生態系長達50
危機。過往的研究發現,生物族群在一個空
聚程度增加較小)。然而,此現象在漁業目
年的資料,首次證實魚類的生活史特徵會影
間中的豐度增加時,其族群在該地的群聚
標魚種中並不顯著。這可能是由於漁業壓力
響該族群的群聚潛能。而且,長期遭受漁業
程度(變異度)也會成冪次成長。這樣的
改變了目標魚種的族群生活史特徵(例如,
壓力的物種,因為生活史特徵被選擇性漁法
現象被稱為「泰勒冪次定律(Taylor's power
使體長變小),使得目標魚種的群聚潛能比
改變,牠們的群聚潛能也因此改變。
law)」,而該定律的指數b可 以視為該生物族群的「聚集潛 能」,也代表當一族群數量增加 的時候,該族群在空間裡聚集程 度上升的程度。但是,什麼樣的 原因會造成群聚潛能的差異呢? 儘管前人曾提出理論推測生物族 群的生活史特徵可能是影響群聚 潛能的原因之一,長久以來卻一
創刊於公元1982年1月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1461號 執照登記為第一類新聞紙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局版台誌字第3034號 訂 閱:全年12期1000元 劃 撥:0018482-3 科學月刊社 主 辦: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出 版 者:科技報導雜誌社 發 行 人:張之傑 總 編 輯:蔡孟利 副總編輯:黃向文 李志昌 編輯委員:王文竹 王伯昌 曲建仲 江建勳 李志昌 李武炎 周鑑恆 林秀玉 林基興 邱韻如 金升光 門立中 紀延平 范賢娟 倪簡白 高憲章 張大釗 陳妙嫻 陳彥榮 陳鎮東 單維彰 景鴻鑫 曾耀寰 程一駿 程樹德 楊正澤 葉李華 葉偉文 廖達珊 管永恕 劉宗平 鄭運鴻 韓德生 蘇逸平 主 編:文詠萱 編 輯:李依庭 美 編:蔡餘慶 業務經理:李金穗 業務助理:張佩珍 社 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125號11樓之4 電 話:(02)2363-4910 傳 真:(02)2363-5999 E - m a i l : scimonth@gmail.com 印 刷:赫偉有限公司 《本刊長期徵稿,請見頭版稿約》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4
臺灣周遭海域油污染模擬與監測 蔡易庭/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學士,現任海岸水與環境中心研究助理,主要研究領域為海洋污染傳輸擴散 陳昭祥/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碩士,現任海岸水與環境中心研究助理,主要研究領域為海洋環境監測 張國棟/現任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副教授及海岸水與環境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海洋污染傳輸擴散 王樹倫/現任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副教授及海岸水與環境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海洋二氧化碳化學
德翔臺北輪漏油事件溢出的油污,已在近
以洩漏、非常變故、傾覆、絞擺及爆炸占
式提送應變指揮中心,作為應變資源調派
期完成岸際清理,對於海洋生態及漁業影
10.13%;此外,其他事故占21.26%,但因
之重要參考。
響極大。研究人員是如何利用電腦模擬及
事故型態多樣,不列入排序。分析事故發
準確的海洋油污染擴散模擬,首先必
生的主因多以人員因天候影響而判斷失誤
須有正確的海洋流場。如何在非常短的時
為主,其次為事故船舶發生機械故障加上
間內,有限的電腦資源下,不失準確的模
天候不佳而造成擱淺,以及港口設施不佳
擬海洋流體動力,是個嚴峻的考驗。美國
等因素。
應用科學諮詢公司為達到這個目標,研發
雷達現場監測海洋油污污染擴散?又是如 何提升海洋污染防治效率?
海洋與人類生活、經濟密切相關,地
顯而易見,海上天候或海象不佳時,
出HYDROmap水動力模式,是以八個天文
球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而全球72億人
發生事故的機率最高。而國內現有的海洋
潮(M2、K2、N2、S2、P1、O1、Q1、
口,約40%居住於海岸地區。全球80%以
污染應變設備器材的耐浪性不高,再加上
K1)為主的潮汐動力模式。2010年,張等
上的貿易行為經由海洋運輸達成,每天都
考量第一線應變人員安全,多待海況轉好
人利用此模式,成功預測臺南安平海域流
有上萬艘船隻行駛於汪洋上,運載著人們
後才能執行油污染應變作業。為了能夠在
場與實際觀測值。臺灣西部海域以潮流為
生活中常用的產品、化學原料、石化原料
海況轉好後,立即投入油污染應變作業,
主,同時也是臺灣周遭海域船舶航跡密度
等物品,我們生活的種種都仰賴著海洋。
研究人員利用油污染擴散模擬軟體,推估
最高區域,在權衡模擬時效及準確性時,
油污可能影響範圍及時間,為油污染緊急
利用此模式推估臺灣西部海域的海流流場
應變決策中重要的一環。
應是最好的選擇。
油污染擴散模擬軟體
友善的操作介面
臺灣地處東南亞海運樞紐,隨著國際 貿易的發展,航行於臺灣周圍海域的各國 船舶密度也隨之增加。同時,隨著國內民 生、經濟與工業的發展,國內石化工業所
此外,HYDROmap模式已採用圖像
需大量原油亦仰賴船舶載運輸入,石化產
國際常見油污染擴散模擬軟體
品及各種化學品承運業務量與日俱增,參
有美國應用科學諮詢公司(Applied
化介面,使用者可透過簡易的編輯工具編
考船舶動態地圖(AIS Marine Traffic, www.
Science Associates, ASA)的OILmap,
修水動力網格以及水深等數據。模式運算
marinetraffic.com)統計2013~2015年臺灣
英國海事技術公司(British Maritime
主要採用規則矩形網格,定義海域與陸域
周邊海域船舶航跡密度圖,可發現其中以
Technology, BMT)的OSIS(Oil Spill
邊界。為掌握精細的複雜海岸地形,可藉
基隆港、臺北港、臺中港、高雄港周圍海
Information System)、美國國家海
由巢狀網格將矩形網格劃分為更細緻的網
域密度較高。這意味著在這些區域發生海
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格,使模式模擬水動力結果更為精準,如
洋污染相對機率較高,尤其是溢油風險也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
澎湖地區及臺灣五大港口區域,目前建置
隨之增加,任何船舶的意外事件,都可能
GNOME(General NOAA Oil Modeling
的最小網格解析度已達50公尺。綜合上述
造成臺灣附近海域及海岸生態遭受重大打
Environment)、以及挪威科技工業研
優點,HYDROmap模式可以快速且準確地
擊。
究院(SINTEF)的OSCAR(Oil Spill
提供OILmap模擬所需的海流流場,據此執
Contingency And Response)等。上述模式
行溢油擴散模擬。
海難事故成因
經過國際間各大小溢油事故的驗證,均有
我國災害防救法施行細則第2條第6
一定程度的準確性。但考量各軟體購置成
款,將海難成因區分為故障、沉沒、擱
本、資料庫建置、操作人員專業性以及模
淺、碰撞、失火、爆炸或或其他有關船
擬結果以動畫展示的逼真性等,行政院環
舶、貨載、船員或旅客之非常事故等7大
境保護署最後採用美國應用科學諮詢公司
類。另依據交通部「2014年海運安全整體
出品的「OILmap」軟體執行海上溢油擴
研析及管理策略研究」,統計1993年至
散模擬,透過快速的溢油資訊設定、匯入
2013年間我國海事案例,結果顯示每年平
海氣象條件及設定事故區域海岸類型等參
均有260.3起海事案例,其中以機械故障
數,在2小時內,可將未來24小時溢油可
居首占28.92%;其次為碰撞占23.34%;失
能擴散路徑動畫、預測海氣象條件及油污
火占8.19%;觸礁或擱淺占8.16%;其餘則
溢漏後24小宿命圖等模擬結果,以網頁形
為快速執行完溢油模擬程序,美國 應用科學諮詢公司在油污染擴散操作介面 設計上非常友善,僅需依照模式設計的選 單輸入事件資訊(如溢油位置經緯度及溢 漏時間)及油污染相關資訊(如溢漏油品 名稱、可能溢漏總油量以及推測持續溢漏 時間等參數),並設定或匯入海氣象數據 (如海流流場、風及海溫等數據)及海岸 類型等條件參數後,透過宿命模式運算溢 油傳輸、擴展、蒸發、捲吸及黏附於海岸 等物理及化學作用,最後獲得油污染擴散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時事評析
SciTech Reports
5
軌跡以及風化結果。藉由圖形化介面,動
跡模擬中建置攔油索(Boom)、汲油器
油污起始位置,協助搜查油污染源;另
態展示油團分布型式、並以色階表示海
(Skimmer)及油分散劑(Dispersion)等
外,針對臺灣周遭海域在不同季節時,發
面油團應有的油膜厚度、同步顯示動態
油污清除工具並執行模擬,藉由分析模擬
生油污染事件時,可能受影響區域之風險
流場以及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結果,提列應變設備配置建議予應變指揮
評估及相對應的應變能量配置,則可透過
Information System, GIS)標註環境敏感
單位作為決策支援,提升應變人力及設備
隨機模式(Stochastic Model),匯入海氣
區域或詮釋油污染擴散及影響岸際的地標
於執行除污時的效率。同時,為確保溢油
象的歷史資料,統計出受油污染影響之風
等。最後統合產出動態圖像檔,並提供油
模擬時效性以及準確性,利用飛越修正
險地圖,並依統計結果提出最適化應變能
污風化數據圖表予油污染緊急應變指揮單
(Over-Flight Facility),即時將現場觀測
量配置的建議。
位,支援現場應變人員更清楚且快速地投
油污位置,揉合至模式運算中,以提高模
入應變工作。
擬能力的準確性。
因應網際網路及智慧手機的蓬勃發 展,許多專業軟體及程式已朝資料庫及線
如果針對不明來源的油污染,
上平臺進行構築。網路版溢油應變模擬系
OILmap更能藉由追溯模式(Backtracking
統(OILmap WEB)就是在這股洪流下,
除了油污擴散動態圖層外,OILmap
Model),根據已證實的海面油污分佈型
建置於網路伺服器的溢油模擬系統,使
內建應變設備參數,可於油污染擴散軌
態,及海氣象歷史資料,統計回推可能之
用者透過網路瀏覽器,分級登入應變模
應變裝置
擬系統,依權限在線上執行 油污染擴散模擬,或瀏覽模 擬的動態結果(圖一)。目 前這套系統由環保署資助建 構中,預計兩年內可將中文 化介面,及應變相關資材庫 建置完整。屆時,各層級海 域油污染應變人員的資訊流 通,將更為迅速及確實。
三維水下溢油軌跡模 式 過去海面溢油事件可 純以二維水動力模式執行油 污染擴散模擬,但是2010年 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鑽油平 台的漏油事件震驚全球,也 讓各國政府思考如何建構 三維的海洋油污染事件模 擬能力。目前國內已成功 引進三維水下溢油軌跡模式 (OILmap 3D),結合三維水 動力模式,可以模擬任何水 深下發生的沉船溢油事件。 環保署多年來已付出許多心 力於海域油污染模擬,無論 是OILmap WEB或OILmap 3D 建置上,應可使國內海洋污 染防治能力大幅提升。
油污染監控 海上油污事件多見於海 況不佳時段,無法立即動員 海上應變人力,儘管可利用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6
油污染擴散模擬軟體,模擬油污可能運動
包含8.5噸重卡車載台,其柴油發電機能提
岸際固定站,約可偵測離岸3至8公里遠,
方向及影響範圍,模擬結果終究不可能百
供24小時的動力,剪力升降台能提供雷達
同時即時顯示油污影響的範圍與預測油污
分百與實際溢漏情況完全一致。此時應變
能有較佳的觀測視野及海洋油污染雷達監
漂移速度與方向(圖三),提供環保署及
指揮中心最希望有一雙眼睛,能撥雲見日
測系統。
相關單位在溢油事件發生時之緊急應變與
真正即時監看油污染動向。目前國際間有
監測車的核心「油污染監測系統」是
幾項發展可資運用:一、衛星遙測,但如
採用國際間著名海洋雷達油污染監測系統
果衛星酬載是可見光頻段,則夜間無法發
研發公司「挪威MIROS(Microwave Ocean
揮作用;再加上衛星運行路徑是否鄰近事
Sensor)公司」所生產的產品,MIROS公
臺灣周遭海域發生油污染事件風險相
故地點,及資料處理時間需數小時,目前
司在利用雷達和微波技術監測海浪、海流
當高,未來應持續精進油污染擴散模擬與
仍無法呈現「即時」監控數據。二、無人
和潮汐方面等領域至今已有20多年的經
海洋油污染雷達監測技術,積極建置海洋
飛行載具或俗稱空拍機,是近年來相當炙
驗,最新研發的海洋油污染雷達監測系統
污染緊急應變決策支援體系,以減低海洋
手可熱的產品;但受限於惡劣氣候條件以
(Oil Spill Detection System, OSD),其主
溢油污染對海域及海岸生態的衝擊。
及電池續航力等因素,用於海上監看油污
要功能是連續監測海面油污染情況及提供
染動向,仍須進一步評估。三、油污染雷
即時海氣象資訊。OSD系統已在挪威海岸
達監測系統是目前較為成熟的產品,能夠
地區,於不同海氣象條件下,以真實油品
近乎即時且長時間作海上油污染監看,油
洩漏作為系統驗證。
指揮的參考。
結語
污雷達可安置在岸際固定站、移動車輛甚
其作業原理係利用X波段雷達波針對
至船隻等載台上,目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海表面進行偵測,如海洋表面某個區域被
委託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岸水與環境
油污所覆蓋,則雷達回波訊號則減弱。根
中心代為操作海洋油污染雷達監測車。車
據此項特性,將雷達訊號統計分析後解析
內油污染雷達監測系統,在到達事故現場
出油污軌跡。由於OSD系統係利用雷達
及規劃好監測位置後,只需一小時內就能
波,可24小時不分晝夜掌握油污的變化
上線運作,五分鐘後即可產生第一份海面
情形。此外OSD系統可同時搭載MIROS
油污染監測數據。
WAVEX系統,藉由雷達回波圖進行圖像
延伸閱 讀
處理,計算出浪波高度、浪波週期及表面
1. RPS ASA, 2016, http://asascience.com/. 2. MIROS, 2016, http://www.miros.no/. 3. 張國棟,〈安平舊漁港附近海域海潮流特性模 擬〉,第十九屆水利工程研討會,2010年。
海洋油污染雷達監測車
海流流速流向等海象數據。其偵測範圍主 要依據雷達天線高度決定監測範圍,如為
整個海洋油污染雷達監測車(圖二)
1
1. OILmap WEB 溢油應變模擬系統介面展示。 2. 海洋油污染雷達監測車。 3. 油污染監測系統監測畫面展示。
2
3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7
2016魚客松在臺北 杜貞儀/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班、滔滔Ocean says共同創辦人
今年由美國在臺協會在臺北與高雄
政策相關的宣示外,魚客松是其中代表
賽,到2015年擴大至全球17個城市舉辦,
兩地舉行的「魚客松(Fishackathon)」
科 技 創 新 的 一 環 。 Fis h a c k a t h o n 這 個 字
以及今年在全球41個城市,包括臺北與高
已於地球日(4月22日)週末順利結束。
結 合 了 魚 ( Fi s h ) 和 時 下 風 行 的 黑 客 松
雄舉行,活動形式隨著規模而逐漸改變。
就如臺北場開場時提到,大家一聽到魚客
(hackathon),漁業面臨的挑戰,在傳統
2014年試辦時,國務院僅提供一個
松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會一頭霧水的想:
漁業管理方式已有不足時,藉由科技創新
主題讓參賽者挑戰,是由西非區域漁業
魚客松?跟魚鬆有關係嗎?魚客松當然
方式來解決漁業管理難題,達到永續經營
管理組織(West Africa Regional Fisheries
不是魚鬆,而是美國國務院「我們的海
的目標。而透過公私合營方式來舉辦公開
Program, WARFP)提出的小型漁業管理
洋倡議(Our Ocean Initiative)」下的一
競賽,除了保有其公共性,也能引入業界
問題,最後由來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
個公私合營夥伴關係計畫(Public-private
知能與資源,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展現,
Fish DB團隊拿下,他們在訪問專家(包括
partnership)。Our Ocean Initiative始於
發揮比公或私獨立承辦時更大的效益。
位於西非的WARFP成員)後,發展這個系
2014年,是美國國務院為了促進海洋議題 的國際合作發起的倡議,其中關注的議
魚客松大事紀
統,提供船隻登記、執照發放與立即通報 非法漁業的手機應用程式。
題包括:海洋污染、過度捕撈、海洋酸化
「魚客松」與「我們的海洋倡議」今
而到2015年時,魚客松擴大舉辦,
等,針對這些海洋面臨的挑戰,在一年一
年已經進入第三年,舉辦時間是四月地球
包括美國、加拿大、智利、英國以及亞洲
度的盛會中,各國相關官員、學者以及大
日週末於全球同步舉行,並於6月8日世界
的印尼,共有17個城市共襄盛舉。隨著規
型NGO組織皆會派員參與,透過交流以及
海洋日時在Our Ocean年度會議中頒獎。
模擴大,國務院開始向政府單位、學術
會議中的宣示,促使大家正視海洋面臨的
而三年來無論是參與人數、舉辦地點、活
界、漁業管理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徵詢挑戰
挑戰,以及透過合作來解決問題。
動形式還是作品展現都有長足的進展,從
問題,使挑戰題目增加到26個,其中有11
2014年僅有美國國內舉行,共四組進入決
個適用於在活動結束後與提案單位持續
「我們的海洋倡議」除了直接與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8
合作。不過,從2015年各地的完成作品來
讓成果能夠持續累積,或是在其他人的努
Nature Conservancy Indonesia Fishery
看,大多數的參賽者都選了可持續合作的
力下發揮新的可能。
Conservation)
挑戰,這主要包括魚種辨識、漁業資料收 集、法規整合等項目,尤其是對於小型漁
2016 魚客松臺北場
• 幽靈漁具辨識回報App (全球幽靈 漁具倡議――Global Ghost Gear Initiative)
業、區域漁業,在物種辨識或是收集漁業
今年我所參與的魚客松臺北場,是
• 加拿大芬迪灣龍蝦籠漁業地圖標
資源評估的關鍵數據上提供新應用。2015
由美國在臺協會與美國創新中心、漁業署
記、防船隻碰撞App(全球幽靈漁具倡議
年首獎是來自倫敦的Fish-o-Tron團隊,可
與臺灣微軟共同主辦,在臺北三創中心舉
――Global Ghost Gear Initiative)
由手機攝影鏡頭擷取影像,配合特殊版面
行的三天兩夜黑客松。今年也是第一次有
• 漁船資料整合供執法單位應用(美
與影像辨識程式直接從影像取得魚類體
臺灣城市參加,臺北場一共有29個隊伍報
國國務院海洋領域認知 (Maritime Domain
長。Fish-o-Tron的出現,讓不少參與提案
名,以每隊四人來計算,總參賽人數超過
Awareness) 跨部門計畫小組)
的單位為之一振,完全自動化的漁業數據
一百人,參賽者的組成也相當多樣,有公
收集,一直以來便是許多區域漁業管理機
司同事、大學社團或是實驗室同學,甚至
關試圖努力的目標之一,如果可以實行,
有從其他活動或黑客松中認識的朋友一起
• 開發一個提供一站式服務的應用程
或許就能大幅降低目前港口檢查作業員或
組隊報名參加。參賽者必須在這短短的三
式和資訊平台,藉此為漁業提供所有必要
是船上觀察員的工作量。
天內,從九項挑戰中挑選一項,以網站或
的資訊(美國駐東協使團)
提供參賽者挑戰,也是魚客松有別 於其他黑客松的一大特色。大多數黑客松
手機應用程式的方式來呈現,並在活動第 三日進行發表。
多半是較為鬆散的活動,可能完全沒有預 設主題,由參加者自行組隊,甚至是現場 招集志同道合的夥伴來挑戰一個問題。另
• 魚肉辨識App,幫助使用者鑑定切 片後的魚種(MarViva基金會)
這九項挑戰中,又可以簡單分為魚 種辨識、漁具遺失、漁業資料庫建置、法 規整合四個大類,每個類別都有兩至三項
今年的九項挑戰如下(括弧內為原提 案單位):
的挑戰,比前一年多了一類漁具遺失的問 題,反應日益嚴重的遺失漁具(又稱幽靈
外,由於魚客松的競賽性質,為了公平起
• 為魚群資源評估所需的關鍵生物量
漁具)在海洋中持續捕撈對魚類族群的威
見,今年在活動當天才在網站上公布挑
測數據:包括類型、數量與體長,一個由
脅。從三年的挑戰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
戰,使各參賽組別無法在活動開始前「偷
測量到統計的漁業數據收集App(旗魚基
議題的延續性,畢竟這些都是現今漁業尚
跑」太多。不過,參賽者可以自由使用各
金會)
無法解決的大哉問。另外,比較特別的是
式程式語言與硬體進行挑戰,即使提案單 位在挑戰中已經開出詳細的需求說明,並 不限制必須完全照著提案單位預想的方式 提出解法,參賽者可以發揮創意,鼓勵突
• FINFO–漁業資料交換格式(美國 海洋暨大氣總署―― NOAA) • 預測五大湖區入侵種亞洲鯉魚產卵 時間(加拿大漁業與海洋部)
僅有一項外來種入侵問題,則是針對美國 與加拿大五大湖區的入侵種亞洲鯉魚,希 望能夠透過環境預測其產卵的時間來控制 入侵範圍。
破限定框架。在參賽規則中,也明訂最後
• 以最少的輸入來紀錄捕獲量,
既然這些大哉問,有不少需要相當漁
成品將依照創用授權中的姓名標示—相同
並改善FishFace App影像辨識功能(自
業背景知識才有辦法了解其意涵,對於軟
方式分享釋出,希望能夠藉由開放分享,
然保育協會印尼漁業養護計畫――The
體工程或是設計背景的參賽者而言,很可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9
能無從下手。因此在臺北以及其他城市的
星想要解決的則是幽靈漁具的收集問題,
團隊其他成員也說,他們選了困難的魚肉
魚客松,都有提供漁業相關講座(包括活
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在流刺網底裝設光球,
辨識問題,但四位組員分別來自不同背
動前與活動期間)以及專家諮詢,幫參賽
若流刺網遭到破壞、光球浮起時便傳訊通
景,透過和駐點專家,甚至直接去兩間日
者指點迷津。本次臺北場現場諮詢,是由
知,再以仿生機器人追蹤並回收毀損的漁
本料理店,詢問處理生魚片的師父如何透
海洋知識社群「滔滔Ocean says」以及海
具。
過肉辨識魚種,從專業人士身上取得回
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的研究
最後,第一名的誠映股份有限公司,
所同學負責。由於參賽人數眾多,為了集
針對五大湖區的亞洲鯉魚入侵種管理,除
提供講座分享與擔任複審工作的唐
中討論,增加效率,主辦單位從開放軟體
了以提案單位提供的資料,透過地圖視覺
鳳則說,一般黑客松要順利進行,通常只
社群的協作模式取經,在著名版本控制軟
化呈現可能發生入侵的地點外,也提出成
需要食物和夠快的網路就夠了,但對於特
體Git的共享虛擬主機服務Github上,創建
本20美金的水文感測器降低觀測成本,更
定專業領域的黑客松來說,介紹性質的講
一個臺北魚客松的資料夾 (https://github.
有效監控亞洲鯉魚可能大發生的地區。
座和專家諮詢是必要的,而本次魚客松中
饋,來重新審視問題而有新的想法。
com/twaic/fishackathon-taipei),作為雲端
創新獎則由WaterCode團隊帶回,對
使用Github作為諮詢平台的作法,是其他
平台,用來集中相關文件,並以提報問題
於困難的魚肉鑑定,他們提出透過手機
黑客松可以學習的。至於本次魚客松的作
(issue)的方式讓參賽者進行發問,利用
App解決魚片辨識與魚貨詐欺的問題,目
品,他認為前兩名都展現相當程度的專業
Github優越的問題追蹤系統,讓所有參賽
標是讓在消費者踏進店家裡之前就能避免
知識,而評分標準強調應用性,大多數作
者都能夠看到其他人的提問以及與專家諮
詐欺,使用者可以上傳商家看到的部分
品都相當實際,注重平台本身的延展性也
詢的過程。這在全球舉辦的魚客松中,應
(魚肉、魚皮)或全魚圖片提問供專家鑑
值得讚賞。
該是第一次有這樣系統性的作法。
定,也讓店家/專家互評,藉此累積誠信,
此外,全球參與魚客松的專家與提 案單位,也透過網路即時討論而產生互 動。在今年的魚客松中,這些互動對於活
也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參與者回饋
回顧與展望 在最後的頒獎典禮上,美國在臺協會 處長梅健華特別提到,在他看來,不管有
動本身有非常大的幫助,像是五大湖區的
那麼,這次的參賽者與評審們,對於
沒有得獎,每個人創意和毅力都是冠軍、
亞洲鯉魚挑戰,在第一天就有參賽者反應
本次活動有些什麼樣的感想呢?贏得創新
金牌。這事實上也是魚客松舉辦的一個目
原提案單位所提供的資料連結有誤,在與
獎的WaterCode團隊成員裡,政大的王奕
的,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讓不同族群
原提案者聯繫後,很快的在當晚就拿到更
方同學就表示,魚客松是她參與過主辦單
接觸永續漁業議題,喚起更多人重視。即
新的資料連結,並對挑戰進行更正。這時
位較用心的,活動安排的講座主題與駐點
使每次只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長久下來
Github的平台便派上用場,即時更新,為
專家,以及評審的專業度她都相當肯定,
的累積,必定能夠有所突破。
參賽者爭取到更多工作時間。
透過他們能夠了解自己的思考的盲點。該
參賽隊伍創意 在第三日提交作品的26隊中,初審 篩選掉與主題無關或程式無法作動的作品
圖一:初評階段,參賽者對初評 評審講解並示範作品操作。 (林明慶攝影)
後,共有19隊進入複審的口頭報告。其中 有6隊選了幽靈漁具挑戰,4隊嘗試對抗入 侵的亞洲鯉魚,3隊專注漁業資料收集,3 隊挑戰切片魚肉辨識App,另外還有2隊針 對漁船資料整合App,以及1隊嘗試整合漁 業資料交換格式。複審委員由漁業專家, 包括漁業署郭宗海簡任技正、中研院邵廣 昭老師、海大海資所黃向文老師,以及資 訊專家唐鳳與和沛科技翟本喬共五位組 成,選出前三名得獎者。
圖二:參賽隊伍在成果簡報中展 示,以會場資源回收物自製的龍 蝦籠以及回收裝置。
第三名CLHY隊的作品是FiCoMal, (林明慶攝影)
希望能提供辨識、測量到資訊收集的完整 解決方案,藉由船架攝影機取得影像,分 析辨識魚種,以及從多隻魚重疊時的影像 中計算出有多少數量,並可以離線操作, 漁船靠岸有網路連結時,再上傳資料。第 二名Ocean Agent隊的作品:幽靈漁具的剋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從「SHS計畫」談對臺灣 高教的想像 背景
10
驗中,我給臺灣通識教育的總評分是65 (C+)。這分數雖然不高,但就大學教育 而言還算是個及格的分數。至少許多大學 (轉載自《SHS》)
陳竹亭
科技報導
中因此拔擢了一些傑出及優良的通識教師 楷模,也發展出一些典範通識課程。換句
更寬廣的教育視野結合研究和教學的經
話說, 學生在大學中雖未獲得普遍性的深
驗,反省並學習高等教育相關的內涵,包
度學習與通識素養,卻還算有亮點—只是
自2010年蘇慧貞主任(當時的教育部
括各階段教育的主體思維、目標、學制、
老師比學生亮眼;課程比學習亮眼。
科技顧問室主任,現在的成功大學校長)
課程結構、課程設計發展、支持系統、經
不過看遠一些,即將實施的107課綱
邀請我為顧問室提出一個「科學與人文」
濟配套、國際化、招生制度...等等,都是
(雖然非屬高教)以多元智能、適性揚才
結合的中綱計畫,「對臺灣高教的想像」
在實驗室的研究工作中未曾關心或甚少思
為教育方針,並且以「自發、互動、共好
就從未離開過腦海。
考的面相。
的素養」為國民教育最終目標。大學通
事實上,這個問題在1986年 回國之
基於此,我深信:教育是專業,沒有
識教師以及課程教學資源(臺灣通識網/
前就存在我的心中,只是在2000年之前,
教育理念基礎的養育或教學經驗,十分可
http://get.aca.ntu.edu.tw/getcdb/)將來必然
一直是以國際前瞻科學學術研究為重心。
能無關於個人與集體教育的長遠目標。甚
能發揮中小學師資培育、增能的啟發功
1999-2002擔任國科會自然處「化學研究
至可以因為個人利害,而跟社會、國家的
能,對高中職將要推動的校本特色、彈性
推動中心」(NSC CRPC)主任期間,推
教育目標相拮抗,或者背道而馳! 更認
選修課程也能提供參考、學習的效益。一
出了好幾個活動,旨在協助年輕研究人員
為:參與教育政策工作或執行教育前導計
旦落實,必將嘉惠回饋於未來高教。
提升各階段(包括fresh PI、博後研究員、
畫,除了必須能夠描繪短期的教育目標,
在新世紀中,臺灣專業教育面對世局
博士生、碩士生、大學生)的研究能力、
具備實施和實現目標的決心、能力、策
丕變的因應顯得遲緩又麻木。雖然一些國
技巧、態度及學術生涯的「專業養成」
略、與方法,也應該對中長期的未來教育
家型研究計畫的確有與國際前沿學術或技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之發展。當時選
理想與前景要有想像。
術發展接軌,但是高教系統下的制度、人
擇了安排老中青交流對話、互相觀摩學習 的機會。這些經驗使我對研究生科學專業 訓練的視野,有機會提升到高等教育中專 業生涯規劃的層次。 在CRPC任期結束前,因為認同教科 書「一綱多本」的教育環境,也接下了一 份高中化學課本的主編工作。此外,當時 正值台大的通識教育由四大領域轉型成八 大領域,並進行相關的制度改革,我以物 質科學領域代表的身分加入了台大通識中 心委員會。這些過程都使我有機會學習以
通識教育 vs 專業教育
事應有的發展都被學術資源和評鑑管考綁 架。教育改進的企圖只能戴著形式主義的
長遠看來,以精深專業(professionality)
面具,在追求高教卓越的餘燼周邊繞圈吶
駕馭知識融通(consilience)仍然是高教不
喊,有心者皆知效益有限。行政單位在政
變的「才幹」核心指標!
治惡鬥的局勢下,許多專業人員的辛苦與
臺灣的高教向來建立在獨立學科的 專業教育基礎上。近15年,MOE在五年
國家資源也只是落於應付立法院惡形惡狀 的刀俎邊之魚肉,一籌莫展。
五百億的領軍下,在各校推動教學發展中
從經濟力與社會力來看,臺灣專業教
心的建置,趁勢結合了通識教育和高教教
育的成效從亞洲四小龍的盛景落到東亞資
學卓越。從個人過去十多年參與校內外通
優行列之外,雖然大學仍不乏兢兢業業於
識教育政策和計畫研習、規劃、審查的經
研究、教學的教師,但是大學成立過於氾 濫,師資良莠不齊,青黃不接。嚴格執教 的老師眼看著自己努力的結果逆水行舟, 不進反退,只能徒呼負負!研究所中的專 業教育不求精進,教學又缺乏創新,就算 還有個六十來分,以70分的及格分數考 量,仍然是個不及格的紅字! 所以高等教育的專業教育思維與時代 脫節,和通識教育內容的淺碟化、形式化 拖累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力! 在過去 的十來年中,不可諱言臺灣教育的走勢是 大學埋頭拼論文計點;中學奮力拼升學PR 值;家長要求子女盲目爭取獎項和名校; 學生無奈的拼考試、填鴨、背多分!加上 行政部門與專業疏離的不當管考,到處務 虛不務實。 當學者專家或是產業、企業大老都跳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11
出來深深感嘆臺灣年輕人喪失了上進心、
高教環境中多數的教師如何看待整體和個
學校,是否還是以學術論文的發表作為教
競爭力,埋怨教改越改越糟時,可能就表
人的目標,如何實踐專業的抉擇,不該輕
授們升等的指標?若果是,學生在論文產
示既得利益階層在擔心焦慮他們能夠掌握
率的諉過於自身之外的因素。面對全球快
出的過程中學到了多少進入產業必需的能
的資源利益趕不上時代巨輪的腳步了。換
速的自然、文明變遷,高等教育的系統必
力與準備?
句話說,這些資深的社會人已經深陷於自
須符膺多元、多樣價值的共生。制度是為
既然學生的前途是多樣的,高教教
己攪和成的泥淖,而且正在喪失對未來教
了服務生態,生態是為了讓成員生存有
師的職能就應該分流。不同性質的大學要
育的想像!
理,充分發揮各自的角色,又能集合出共
設定各自的目標,學校的發展和管理就需
識的目標。
要 研究方法仍然是共通的手段,但學生的
:
教育生態 vs 教育制度
近年來,不巧臺灣的社會的互信和共
研究共通 vs 職能分流
學習進路可以依教師的專長或經驗發展出 不同的取徑。專業的學習方面要有統合知
識皆處於低潮的窘境。與其以全民運動的
高等教育工作的核心方法是「研究」,
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通識的
方式全面改革教育制度,不如以計劃的方
所以高教一切評鑑的準則也是基於「研
學習方面,一則要能有知識的融通,一則
式激發創意,小點突破,改進教育生態。
究」。可以說是舉凡大學中的教職都必須
要能參與、連結於社會或生活,學習與他
制度永遠不會「完善」。任何制度都會有
具備研究能力,研究就是高等教育教學的
人溝通對話。換言之,跨界學習將是連結
人獲利多,有人覺得不公平。但是合理制
共通能力。但是我們應該釐清研究是方
專業與通識教育的契機。
度的必要條件是多數的執行者是否能秉持
法,是載具,大學教授專心致力於研究,
希望5~10年後臺灣有超過一半的大學
決定制度的初衷,善用競合,從工作中提
研究的對象卻可以是學術,也可以是教學
設定清楚的短中長期治校目標,而且努力
升共識和同理心,或者創造出符合時勢的
或是服務。用研究去解決公眾的問題,促
實踐。
更佳選擇!
進社會福利,都應該是大學可以接受的教
專業的最大價值正是以自身所學為社
職目標。
這些學校中有超過一半的教職員能找 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興趣,熱衷的研究精 進,追尋理想;也有超過一半的教師不斷
會做合乎公益的判斷。如何集合環境與眾
問題是一百多個學校,許多是轉型
人的能力,創造出最符合目標的成果。所
自職校、專科、學院、併校...,有普通大
以如果大學的意義本不在於論文點數;中
學、科技大學、工商大學、師範或教育大
同時,任何時候都有超過半數的學生
小學校的意義不在於升學率;家長的成就
學、醫學大學...,「研究」真的是共通的
在大學中找到未來生涯規劃的方向,樂於
不在於靠子女光耀門楣;年輕人的人生不
嗎?如果這個問題有現實的困難,當初普
學習,把握機會,激發潛能,對自己和社
在於拿高分,現今臺灣社會汲汲於利的現
設大學時,教育部大概沒有針對校長、教
會的期許與時俱進。
象正凸顯了教育專業水準是失格又失職!
授考覈一下他們對高等教育的主體主張。
其實我本無意一味的責怪當權執事
當大學教師以自身的研究工作為素材
者,而討好一票啃老族或小屁孩。教育的
帶領學生學習時,要懂得翻轉。對學生而
關鍵在掌握權力和資源者應該先主動著眼
言,研究方法才是學習的目標,研究的過
於為教師和學生預備環境,提供機會。從
程,不論何種學科、形式,常常都是學習
法理上,實在很難把學習環境的好壞怪責
載具。譬如學習內容艱深的理論,作業可
於不滿十八歲的年輕人。而生態環境的確
以是載具。上課不
是生命展現特質最關鍵的因素,學校生態
一定要照本宣科,
正是模塑教師工作態度,學生學習動機的
作業可能提供更好
直接肇因。
的學習過程。實驗
學習是人類內在動機最強的天性之
或實習都是身歷其
一。年輕人的學習慾望與生俱來,所有的
境的過程,食譜式
社會中只有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會有最多
的SOP也是載具。
的想像!當然年輕的想像未必盡然符合社
要能針對問題思
會化的訴求,年輕人的願望容或生澀,常
考,體驗探究的實
是真誠實在。所以如果教育有問題,通常
踐才是目標。
是社會迷失了願景,集體心思條理打了
現今鼓勵大學
結。公共系統少了互信、共識、合作力,
發展多樣特色,正
失序的社會必然是剪不斷、理還亂。
好亡羊補牢。譬如
追根究底,學校生態還是植根於社
急於追求「學術卓
會,學校制度固然制約於校外的行政、
越」的大學打算放
立法、經濟、文化、社會價值...等諸多影
多少力量來精緻教
響,決策與執行仍然是校內成員的責任。
學?與產業接軌的
的在教學或服務上嘉惠學子和社會。
延伸 閱讀 1. 跨科際教育 (Trans-Disciplinary Education):Society-Humanity-Science¸ (SHS,http://goo.gl/AG0VoX; https://goo.gl/Z6eXYM; http://goo.gl/0d3rC6) 2. 107課綱,http://goo.gl/6Cffkg。 3. 台灣通識網,http://goo.gl/mQYFl8; https://goo. gl/UbuQiD。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12
政府組織改造對研究機構之影響 門立中/《科學月刊》編委,核能研究所退休研究員
近年來,許多國家為了因應世界局勢
年,真是曠日費時。尤其到了2016年,仍
4. 工作劃分:工作性質相近的研究
與政治、經濟、資訊及管理經營策略之變
有內政部、經濟及能源部、交通及建設
單位,可作合併或明確分工。例如森林保
化,因此對政府組織架構均作了不同程度
部、環境資源部、農業部、大陸委員會、
育在環境資源部就有性質相近的單位自不
的修正。政府組織改造之目的,就在打造
蒙藏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
同部會歸併而來。這些要大家平心靜氣,
一個「精簡、彈性、效能的政府」,以提
員會尚未完全改制。其主要原因即在於這
作好合併與分工的劃分。相關的工作,可
高國家的競爭力。因此在1996年,當時的
些部會的組織條例仍未經立法院三讀程
以合作,但是要明確定出在特定時間,完
總統李登輝先生就邀集了產、官、學及各
序。沒有法源依據,不能做後續下屬機關
成劃定的工作(明確定出可查核規格的項
政黨代表170人,召開國家發展會議,決
之調動重組。各部會所屬研究機構及研究
目)。所有這些工作項目,由已指定的單
議推動政府再造工程。以精簡組織架構,
計畫更是無「法」重新整合規畫。
位將其組合成一個系統或產品,可以上市
健全組織規章為目標。
由於各部會所屬之機構,在其上位
競爭。美、日、歐的能量計畫,不僅僅是
於是在1997年修憲,1998年裁撤臺
部會之組織條例仍停留在立法院待審議。
能源部自己人員的規劃。而是一個超部會
灣省議會進行臺灣省政府業務與組織調整
因此仍隸屬於原有部會運作。然而我們仔
的委員會,訂出目標,列出可達成目標的
作業。同年也在行政院會議通過「政府再
細審閱這些組織條例尚未定案之部會,就
各種程序方式。再以現有技術評估成功機
造綱領」。將「中央政府機關組織法」與
會發現內政、經濟(能源)、交通(建
會較高的方法,再訂出各階段驗收查核的
「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草案送立法
設)、環境(資源)、農業(糧食)這些
規格(已數量化的查核項目)。由各研究
院審議。主要內容是將原先37個部會(8
掌握龐大預算金額,又有巨額研究基金及
機構、產業單位、學校教授團隊分工競爭
部2會2局1處3署21委員會)及故宮博物
研究單位的部會都懸宕未定。固然這些機
發展。我們亦可循這樣的思考模式,訂出
院、中央銀行修成12部7委員會2總署及1
構仍然會按照既有規劃之目標努力運作。
國家型計畫,由各部會產業分擔預算與人
總部。又於2002年陳水扁總統主政時期,
但是不可諱言的,仍有一些隱憂和建議列
力,按階段驗收,以決定下階段工作的持
再制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修正草
述如下:
續或停止。才不會形成疊床架屋而浪費預
案」、「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行
1. 過往二十年的政府組織再造,虛耗
政院組織調整員工權益保障法案」及「行
在行政立法部門來來往往的草案修正、朝
因此,我認為要在現有的經費人力之
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修
野協商的密室商議,已耽誤了我們研發的
下,發展我國的生技及能源產業,先要大
正架構成為13部4會5獨立機關。在2004年
先機。因此,大家必須都拋棄本位主義之
家拋去本位主義,好好的集思廣益,訂出
6月23日立法院終於完成「中央行政機關
一己私見,為國家社會大眾之福利為出發
我們專長能力所及之目標和階段性可驗收
組織基準法」三讀。但是「行政院組織
點,盡快定下部會內架構之法源,各安其
查核之規格,仔細分工並達成系統整合型
法」修正草案連續在2004、2005、2008三
位,貢獻心力,以安定為基礎再出發,莫
合作模式。譬如能源產業發展是要結合經
度送立法院審議,均未能順利通過。
再蹉跎浪費大好光陰,圖令人扼腕。
能部(策略規劃)、環資部(氣候變遷之
算和人力。
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行政院
2. 預算:預算之編列仍掛在原隸屬部
承諾與規劃)、科技部(工作目標之分工
成立組織改造推動小組重新檢討舊有組改
會,但是原部會只願力保自己未來架構下
和系統整合規劃)、國家發展委員會(考
修正案。於2008年行政院通過「行政院組
之單位預算。若是被畫分至其他部會之單
核),再加上農業部、海洋委員會等相關
織法」修正草案,正式定為13部門9會2總
位,將帶著預算離去,原部會當然欠缺為
部會。由政務委員邀集產業、政府、法人
處2附屬機構及3獨立機關,再送立法院審
其維護力保之情,甚而在切割一些留下自
研究機構共同擬定。絕不是一個單位,幾
議。2009年立法院議完成相關法案初審,
用也是人情之常。對於將被規畫之歸屬之
次全國會議就拍板定案,在也不會追蹤考
並開始「朝野協商」。2010年1月立法院
新部會,在現有制度之下,也無法源多加
核其後續作為及成果,對產業有否實績貢
終於三讀通過「行政院組織法」、「中央
支援。因此這些有隸屬異動的研究單位,
獻。這就無法提升產業,也不會落實研
行政機關組織基本法」、「中央政府機關
真是情何以堪。既不易獲得上級部會之奧
發。因此大開大闔的跨部會型總體計畫要
總員額法」、「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
援,能維持現狀已是感恩不已。
詳實規畫,階段驗收成果。不要一言堂
3. 員額:這和預算有類似的狀況。由
和稀泥,才能有實際收穫。在學術界、產
於「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所限,原部
業界也才會有我們的一席之地。則百姓萬
其後行政院才有法源依據陸續推展
會單位只想將員額留下;新隸屬部會卻也
幸,國家萬安。
部會調整及其二級機關之更名、改組(調
想分一杯羹。因而弄得爹不疼、娘不愛,
整隸屬機關)、降格及裁撤。回顧過往20
能保住現有員額就大不易了。
整暫行修例」等政府組織再造四法案,並 於2010年2月由總統公布施行。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SciTech Reports
13
為何玩線上遊戲時容易情緒失控? 林日璇/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媒體與資 訊博士。專長為媒體心理學,研究數位遊戲及社群媒體。研究刊登 於Journal of Communication、Media Psychology等傳播頂尖期刊
設備的缺失。另外,一直輸也會累積沮喪
無論是個人或團隊合作,線上遊戲 多半需要大量與他人互動,如社交型遊戲 需要請朋友給你「生命、票卡」幫助你過 關;對戰型遊戲隨機與線上玩家配對進行 競爭;而像是魔獸世界這樣的大型多人 線上遊戲(Massive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 MMORPG)或像是英雄聯 盟(League of Legends)這類多人線上競 技場遊戲(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 MOBA)需要組隊對戰,其中的團隊合作
遊戲玩家的情緒一直是傳播及心理學
後的敵對感、侵略性想法及行為的主題, 佔了遊戲研究中非常高的比例。
笑演變成失控的謾罵及惡毒指謫呢?這可 以從好幾個面向來探討。首先,對戰型遊 戲的主旨就是兩方競爭同一個目標,通常 是將敵營的堡壘殲滅,像是英雄聯盟、
個理性又有效率的領導,需要有很好的溝
(Line rangers)這些遊戲。因此,玩家的
為工作徵聘重要考量之一。 若每天花1~2 小時玩手機或線上遊 戲,累積下來,一週在線上與他人互動的 時間是相當多的。今年3月底,Nature對英 雄聯盟首席設計師林侑霆的專訪中指出, 如今不再區分現實世界或虛擬世界,遊戲 中的人際互動,如何能儘量保持在正向的 團隊合作,而避免惡毒的負面謾罵,是遊 戲、家長及社會大眾都致力的目標。
目標就是帶著自己養成已久的「兵」去攻 擊對方。「成功」的定義就是守護自己的 塔並順利擊敗對方的塔。但對戰總是「阻 礙」連連,因為對方的寵物可能比較強、 好不容易攻到城下卻被反攻、或是一個不 留神被打出破口,轉眼間城就被滅了。 研究證實,「沮喪」是導致遊戲後 敵意或生氣的重要因素之一。往遊戲目標 前進途中遇到的阻礙越多,沮喪程度越 高,也越容易引起負面情緒。若在快要成 功時,被對方反攻,或是隊友搞不清楚狀 況,還有最常見的網路斷線或速度太慢
玩家的情緒
對戰的興奮擴張了失控的負面 情緒
為什麼玩遊戲會生氣,或從互相嘲
及協調是線上團隊對戰重要的一環。要當
公司視曾擔任MMORPG 的「公會會長」
的程度,造成玩家失控的導火線。
中針對遊戲研究的重點,尤其是以玩遊戲
部落衝突(Clash of Clans)及銀河特攻隊
通技巧及團隊協調能力,因此美國甚至有
(與《科學月刊》558期共同刊載)
時,玩家就會容易失控開始指謫團隊中或
那為何在遊戲中這麼容易失控呢? 明明一個人平常都隨和開朗,玩對戰遊戲 時,像是變了一個人?第一,對戰中是非 常緊張的,玩家的注意力跟認知全集中於 分析戰況,並即時回應對方的攻擊。而這 樣的緊繃與全神貫注,會讓身體及心理都 處於激動(arousal)高漲的情況。若是輸 了對戰,或是過程中持續受到阻礙(像是 隊友出包及對方偷襲),根據興奮移轉理 論(excitation transfer theory),原先對戰 的緊繃程度,會移轉到後續的情緒,而讓 負面情緒更加擴增。 第二,遊戲中的暴力成分會加劇這樣 的負面情緒或是高漲的緊繃感嗎?原先已 經很緊繃的喚醒生理程度,加上持續消費 及吸收的暴力內容,對於玩家短期的侵略 性認知想法等,有更強的影響。然而,近 年來也有研究指出,是遊戲的競爭性導致 玩家後續的侵略性行為;而遊戲的暴力與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科技報導
14
非暴力內容,對於玩家的後續情緒沒有顯
(priming)機制,提升玩家的自我控制,
提供玩家能嘲笑或挑釁對方的表情及語言
著的影響。
並提醒玩家團隊合作重要性。
選項,以反向方式,讓不服氣輸了的玩家
此外,當遊戲向玩家發出警告時,有
「失控」繼續玩下一場,增加遊戲黏著
明確指出其不良舉動的判決卡,比缺乏直
度。遇到這樣的遊戲,還真是考驗個人的
那為何失控時,常出現針對種族
接舉證的警告來得更有效。這也是以虛擬
自我控制呢!
或性別等謾罵的內容呢?電腦中介傳播
治理(virtual governance)的方式,戳破玩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的匿
家對於網路半匿名性的泡泡,對於自我行
名性或半匿名性,讓玩家僅能以稀少的線
為有更高的自覺及責任感。
電腦中介傳播中的匿名性
索對隊友或是對方進行印象判斷。人際互
能夠直接在遊戲中做這樣的測試,
動中,對他人的印象形成扮演引導我們如
對於學者來說,是件令人羨慕的事情。一
何與他人互動的重要依據,也因此在線上
些美國學者在業界擔任顧問,與許多知名
遊戲中,性別跟種族常常成為謾罵的主題
遊戲合作,改善玩家之間的互動關係,也
及內容,因為僅能在網路上依據對方口音
是目前流行的研究方式。但也有些遊戲,
或是暱稱來判斷對方的背景。尤其在 英雄聯盟裡團隊溝通的情況中,文法 或口音就常透露出玩家背景及國籍。
人格特質及自我控制 那為什麼有些人不受遊戲輸贏 影響?這跟每個人的人格特質有關, 可以分為兩層面來分析。第一,是個 人的競爭性強弱,有些人非常認真看 待輸贏,而有些人不喜歡跟人競爭。 通常會喜歡玩競爭型遊戲的玩家, 多半具有競爭性人格,或尋求擊敗 對方以滿足成就感。第二,每個人 的自我控制可分為人格特質層面及 遊戲情境層面,當前述種種因素累積 起來,又輸了一場遊戲,自我控制特 質低的人,就容易失控謾罵。許多研 究針對自我控制這個特質,設計不同 的提醒,測試對於玩家自我控制的幫 助及影響。2010 年,霍金斯(WirthHawkins)研究發現,對於自我控制 特質高的玩家,在經歷負面內在狀態 時,能夠控制自我侵略性行為及意 圖;而自我控制特質低的玩家,加強 其進行遊戲時的自我控制狀態(state self-control)則可以減緩後續侵略性 認知及意圖。 本期Nature刊出的研究中,正向 鼓勵合作或是負向鼓勵減少謾罵去影 響玩家的謾罵情況,其實可以視為許 多理論中的趨近或迴避行為。如同此 研究指出,正向鼓勵合作對於玩家的 正向社會互動認知更有幫助。而運用 對於顏色的認知,紅色及藍色的影響 更為顯著。這些是理論中運用啟動
延伸閱 讀 Maher, B., Can a video game company tame toxic behaviour?, Nature, Vol. 531(7596): 568, 2016.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SciTech Reports
15
科學哲學的新發展方向 嚴如玉/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哲學博士。專攻 認知神經科學哲學(特別是意識與自我) 、神經科學哲學、與精神醫學哲學
(與《科學月刊》558期共同刊載)
「你對哲學的印象是什麼?」 這是
具(tool)與方法(method)收集實驗數
期的科學哲學家只專注於分析18~20世紀
我教陽明大一哲學概論時,最喜歡問學生
據,對資料進行分析,並結合既有知識,
初的物理學理論與化學理論,並應用邏輯
的第一個問題。我很好奇,當下的大學生
以便對研究目標進行探討 。這方法學上的
工具將科學理論形式化,以分析理論中語
們,對哲學的掌握,到底是誤解多還是理
差異,讓哲學與科學在接下來兩百多年的
句之間的推論關係,對於科學領域的發展
解多呢? 我自己是直到高三才第一次碰到
西方歷史中,逐漸地分道揚鑣。
與創新,他們多數沒心力也沒興趣了解。
二十世紀的科學與哲學
以科學實踐分析出科學形上學
「哲學」這兩個字。當時懵懂的我,又興 奮又好奇地,跑去問我的高中老師:「老 師,什麼是哲學?」但老師卻面有難色地
在二十世紀初,哲學與科學關係產生
本文的主旨便是介紹科學哲學的一
告訴我,她不知道。可幸的是,在我教過
了一連串的變化。這一切都得從一個重要
個新發展方向。近年來, 在不少科學哲
的陽明大一生中,多數對哲學都有些基本
的哲學流派談起——分析哲學(analytical
學家們的努力下, 特別是生物哲學家
的認識,在這裡,由衷地感謝長期對專業
philosophy), 始源於一群在德國與維也
們, 開始帶領一個以科學實踐(scientific
知識普及化一事貢獻的學者與相關人員 。
納的哲學家與科學家,爾後以柏林學派
practice)為關注焦點的科學哲學研究
(the Berlin Circle)與維也納學派(the
路 線 。 沃 特 斯 ( K e n Wa t e r s ) 、 勒 夫
Vienna Circle)著稱。它主要的語言是英
(Alan Love)、 韋伯(Marcel Weber)
文,發展地為美國、英國與澳洲等地。分
與威姆薩克(William Wimsatt) 幾位生
析哲學很快地發展成一個主流學派,主宰
物哲學家在約翰. 鄧普頓基金會(John
了哲學與科學間微妙而複雜的興衰演變。
Templeton Foundation)以近兩百萬美金
哲學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許多學生回答, 哲學是跟理性分析有關。沒錯,這一個答 案,抓到了哲學方法學的根本,也就是以 理性分析的方式,去探究事物的各個面 向。接下來第二個問題:「如果哲學是以 理性分析為主,哲學與科學的差別在哪 裡?」多數學生的反應是兩者差別很大。 不少學生都會指出,哲學的分析很抽象, 到最後常常不知所云,好像也無助於解決 問題。或者,哲學的主張常常難以檢驗, 因為它不像科學以實驗數據來驗證主張。 我認為這些學生的評論精準地反應出多數 人對哲學的感受,而專業哲學也確實容易 給人這樣的印象,以致於哲學與科學常常 被認為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門學問。 然而, 在西方現代(modern) 哲學 史上, 哲學與科學其實是不做區分的, 皆統稱為自然哲學(natural philosophy)。 因為理性分析是許多哲學與科學共享的 基本方法學之一。這也是為何對當代人 而言牛頓以物理科學家聞名,而在十七世 紀的西方人眼中,牛頓卻是以自然哲學家 著稱。發表的名著也是哲學科學參半的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就結果論而言,哲學與科學開始出 現分流是方法學上的分歧。哲學家較偏 重對直覺(intuition)與概念(concept) 進行分析,而科學家則偏重發展實驗工
分析哲學認為哲學應著重於使用邏
的贊助之下,啟動了一個三年的研究計
輯(logic)(當時正發展蓬勃的一套形式
畫,名為「從生物學實踐到科學形上學」
系統) 來研究科學,而非囿限於傳統的
(From Biological Practice to Scientific
哲學方法學以及課題(例如:藉由分析
Metaphysics)。
上帝這個概念來證明上帝是否存在)。
形上學(metaphysics)是一門研究世
他們所追求的是經驗的哲學(empirical
界存在什麼的學問,而這群生物哲學家認
philosophy), 也就是讓哲學與科學重
為哲學家在從事形上學的研究時,應該從
回同一陣線。例如,著名的哲學家懷海
科學的研究成果為思考出發點,而非只仰
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與羅素
賴分析直覺與概念。此外,哲學家應突破
(Bertrand Russell) 於1910、1912 與1913
過往對科學成果過度狹隘的理解,也就是
年發表三冊的《數學倫理》(The Principia
只偏重對科學理論的分析,而忽略不以理
Mathematica),試圖證明可以將數學化
論發展為主要目標的科學活動,例如,以
約到邏輯。雖然,後來的哲學家們大多
某種技術去探測與模擬複雜的生物結構,
認為他們沒有成功。但這樣的嘗試,企圖
這樣的科學活動,並不是以發展如物理學
證明科學與哲學的理性分析法是站在邏
般的科學理論為目的,但是這些活動也有
輯這一基礎上,造就出後來的科學哲學
可能提供關於世界存在什麼的知識。目
(philosophy of science),一種探討科學
前,我們對哪些科學活動可以提供關於世
研究、理論與知識的哲學。
界的知識,缺乏成熟且有系統的理解。對
而至二十世紀中葉時,哲學與科學的
主張科學形上學的哲學家而言,提供這方
關係卻又再次疏離。此時的科學突破相當
面的理解正是首要任務,也同時需要科學
迅速,使得各種新的實驗方法、測量工具
哲學家與科學家之間跨領域的合作才行。
或資料分析法,如雨後春筍般地產生。此
以下我以沃特斯(Ken Waters)對古
外,科學社群的結構改變,對研究規範與
典遺傳學(classical genetics)的見解來解
方向的形塑,也扮演相當程度的角色。然
釋一個科學哲學家如何藉由分析科學實踐
而,這些構成科學為何的多數科學活動,
來發展科學形上學。沃特斯所針對的是
並不被當時的科學哲學家所重視。這個時
「基因」這個的概念。他比較兩個不同的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哲學分析觀點,其一是從一個去脈絡化、 抽象的角度切入,其二是從遺傳學家實際
焦點話題 學理論引導著研究的進行。
科技報導
16
以科學實踐為分析目標的科學形上
然而,若細究古典遺傳學家如何使用
學,對哲學與科學的傳統認知皆有不少的
「基因」這個概念來從事研究,便可發現
翻轉。就對哲學的傳統認知而言,將改變
1930 年代的科學哲學大多關注「基
古典遺傳學家對「基因」這個概念有其操
哲學家如何問一個重要且基本的哲學問
因」這個概念所對應到的為何。這種
作型定義,粗略地說就是在實驗操作上可
題 。以生物哲學為例,與其以抽象且去
角度,就是一種抽象且去脈絡化的分
造成因果改變的某個DNA 片段來定義基
脈絡化的角度問「什麼是基因?」,哲學
析角度。他們並傾向主張「基因」這
因。但是,這是在一個特定的實驗操作脈
家應該問「生物學家如何理解與使用『基
個概念指涉(refer)到真實且最基本
絡下所定義出來的,並非如某些科學哲學
因』這個概念?」,與其問什麼是個體
(fundamental)的遺傳單位。這樣的傾向
家們認為是用來對應到世界上真實且最基
(individual)? 哲學家應該問,「基於
仍是深受傳統形上學的影響,以至於未
本的遺傳單位。沃特斯用此例彰顯,以去
什麼目的,怎麼樣理解生物個體是有用
經反思即預設世界有所謂「最基本的存
脈絡化且抽象的角度研究古典遺傳學時會
的?」
在」。由於他們不重視古典遺傳學家實際
產生的偏頗與盲點,並同時強調從科學實
上如何使用「基因」進行研究,因而忽略
踐的角度研究科學活動與知識的重要性。
試圖改變大眾對科學的迷思或盲目崇拜。
翻轉哲學與科學的傳統認知
科學理論,不該被視為是最完整且基本的
所從事的實驗活動切入。
了古典遺傳學家在以「基因」這個概念進 行研究時,並沒有一個成熟而完整的遺傳
對科學的傳統認知而言,這個方式也
理論,用以解釋世界萬事萬物 的存在與運作。科學的價值應 在於科學家的實踐,提供如何 操作這個世界的豐沛知識。我 們應該重視科學並挹注資源去 支持科學,是因為科學實踐能 夠提供的知識, 而非科學被神 格化後的形象,也就是科學理 論為最終極的理論。 以科學實踐為主的科學形 上學,需要哲學家與科學家密 切的合作,方能產出高品質的 科學哲學研究。科學哲學的分 析可以幫助科學家跳脫實驗室 收集資料的壓力,沉澱思考; 可以挖出哪些實驗設計、探測 工具或資料分析背後的預設, 關鍵地影響了研究成果的取得 或詮釋;可以呈現出科學社群 結構和自身研究之間的互動, 左右研究路線的取捨。透過上 述的跨領域互動,科學哲學的 分析也可以進一步促成科學知 識的發展。 另一方面,科學家 與哲學家共同合作發展的科學 形上學,其實就是在共同實現 身為一個科學家或哲學家的夢 想——瞭解世界如何運作?畢 竟,曾在歷史上的某個時刻, 兩者皆是自然哲學的同路人!
延伸閱讀 〈從生物學實踐到科學形上學〉官 網:http://biological-practice-tometaphysics.org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SciTech Reports
17
登革熱防治與策略-臺灣經驗談 李依庭∕本刊編輯。
【本刊訊】登革熱(Dengue fever) 在去(2015)年臺灣南部疫情大爆發,使 得人心惶惶,每個人出門都戒慎小心,長 褲、防蚊液亦不離身,就擔心一不注意被 蚊子叮咬感染。有鑑於此,集結了臺灣眾 多登革熱相關研究的學者,在今年共同出 版了《登革熱的臺灣經驗》一書,書中除 了談及登革熱流行病學致病機轉與疫苗研 發目標外,也探討病媒蚊防治與治療策 略,希望透過這本書的出版讓全臺灣人民 對於登革熱有正確的、系統性的全面了 解。 在全球暖化、氣候異常使病媒蚊適應 環境,再加上交通便利的影響下,登革熱
由成大教授林以行(右二)等國內 30 餘位學者將登革熱研究成果集結完成登革熱專書《登革熱的臺灣 經驗—從流行病學及臨床到基礎科學的新視野》,希望將登革熱相關知識傳遞給民眾。 (李依庭攝影)
的傳播是又快又急的,主要感染途徑是因 為斑蚊在叮咬帶有登革熱病毒患者後,帶
快速且敏感的快篩試劑,此研發特色在於
時俱進的研發中,期許在未來能夠提供嚴
有病毒的斑紋再去叮咬他人造成大規模的
能夠增加篩檢的敏感度、更準確地知道感
重登革出血熱的治療策略。
感染,而今年全臺截至4月底,根據疾管
染者發病時間,希望能在早期就防止疫情
所統計登革熱通報案例已經超過460件,
大肆擴散。
在科技部與臺灣眾多登革熱疾病相關 學者的支持與幫忙下,共同出版全民皆可
除了快篩試劑的開發,臺灣也有許多
閱讀的登革熱流行病學專書,希望將這些
專家在進行登革熱疫苗與抗登革熱藥物的
臺灣學者努力的成果分享,能有助於登革
如何在第一時間有效控制疫情,是
研發,雖然在國外許多國家已有登革熱疫
熱的防治且讓人民對於新興傳染病有一定
臺灣所面臨的一大挑戰,由於登革熱在臨
苗試劑,但是所適用的是9~45歲較年輕族
程度的認識,而除了登革熱之外,這些累
床症狀上有高比例的不顯性,因此如何在
群,並且有安全性與有效性的疑慮,而臺
積的經驗與知識都能幫助人民在對抗未來
第一時間發現這些個案並消滅病媒蚊就能
灣感染登革熱後發病後併發敗血症的死亡
可能出現更多新興病媒蚊傳染病時能不自
有效控制住疫情,因此,快篩試劑就扮演
病患多為50歲以上高齡族群,因此臺灣目
亂陣腳,採取必要措施,進而有效防疫,
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科技部經費的支持
前也積極致力於發展安全有效且適用於各
讓登革防治不能只是衛生部門的責任,更
下,研究團隊也積極在研發有別於他國更
族群的登革熱疫苗,在抗登革熱藥物也與
是全民應一起努力的運動。
在炎炎夏日即將到來之際,全民對登革熱 的防治與預防更是刻不容緩的運動。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會議報告
科技報導
18
臺北國際電腦展 聚焦創新智慧物聯、居家娛樂 文詠萱∕本刊主編。
2016年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關於3D列印新技術,工研院推出14項
2016)於5月31日到6月4日展出,本屆定
以「智慧城市」為題的創新技術,其中包
位為提供業界「建立互聯網生態系夥伴」
含能快速提供3D列印圖檔的手持3D掃描裝
的平台。今年COMPUTEX 2016共有來
置;還有利用多組取像測頭及多項資料疊
自30國、1602家廠商使用5009個攤位。現
合整合技術,在一分鐘內即可得到真人全
場展出趨勢以智慧物聯、創新與新創、商
身掃描圖檔的「高精度3D掃瞄系統」。
利用智慧控制技術,簡化列印操作流程, 另具有可拆取式、低耗能機台等優勢。
穿戴裝置重健康監測 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顯示器,在展 場可見市場銷量成長趨緩的趨勢,取而代
業解決方案及電競為主題規劃,其中3D列
除掃描技術外,3D列印在材料、設
之的是穿戴型裝置,如虛擬實境頭盔、智
印、穿戴裝置、物聯網等領域的,最新技
備機台方面各業者也推出許多新技術。其
慧型手錶、智慧手環等。傳統鐘錶集團
術為參觀者熱烈討論的議題。而關於物聯
中,研能科技推出全球第一台全彩桌上型
Swatch轉型投入智慧型手錶研發,預計在
網主題,共吸引181家廠商展示物聯網新
粉末式3D列印機,不須支撐物的「黏著劑
今(2016)年發行上市,樣式包含低價至
技術,技術應用跨足智慧家庭、商店、智
噴膠成型技術」突破傳統技術,可有效降
昂貴。MONDAINE、Alpine等傳統鐘錶集
能工廠等各層面。
低於教育、工業等領域3D列印生產成本。
團也陸續宣布即將投入智慧型手錶行列。
另外,MANLI科技集團展出MiniPrint 3D
虛擬實境(VR)頭罩亦是本展覽重點,主
列印技術,導入熱熔堆疊技術(FFF),
要可連接遊戲主機、智慧型手機等裝置,
3D 列印技術各展本事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會議報告
SciTech Reports
19
讓畫面呈現在頭盔視窗中,展期主要以電 競、娛樂用途為主。 健康監測意識抬頭,業者看見健康 照護商機,紛紛推出穿戴式自我健康管理 商品。COMPUTEX 2016展品除了智慧手 環、運動手錶外,還包含心跳監測腕帶、 血氧監測腕錶、智慧眼鏡、老人照護系統 等。業者在穿戴裝置中嵌入各樣監測晶 片,如腦電感測晶片、可彎曲電池模組、 無線充電裝置等,而由光來感測信號心跳 血氧感測器技術,也在近期導入穿戴式裝 置中,可改善電磁波干擾現象。
中國石墨烯可撓式螢幕 雖說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趨緩,但是 中國大陸科技廠商投入石墨烯可撓式觸控 螢幕技術,在智慧型手機低靡市場中,十 分顯眼。中國重慶墨希科技宣布將在今年 上市石墨烯可撓式智慧型黑白手機,且已 有彩色石墨烯可撓式螢幕技術,預計將在 2018年上市。除墨希科技外,許多中國廠 商也表示正致力於石墨烯可撓螢幕研發。 外貿協會副秘書長葉明水在閉幕記者 會中表示:「2016年COMPUTEX全面升 級,透過全新的展會定位與世界級菁英夥 伴的合作,從展示、論壇與交流等方面建 構全球科技生態系。2017年COMPUTEX 展期訂於5月30至6月3日,屆時將更加著
工研院手持式 3D 圖檔掃描器。
重創新科技如AI、VR、AR及智慧製造的 耕耘,提升臺灣資通訊產業的影響力。」
(COMPUTEX 2016展場分為世貿1、3館及南港展覽館,展場範圍大, 且因篇幅關係,故本文僅介紹筆者所見與相關新聞介紹整理。)
(文詠萱攝影)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0
博士後女性薪資較男性少的原因? Helen Shen, Why women earn less: Just two factors explain post-PhD pay gap, Nature, 2016/5/20.
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經濟學教
【本刊訊】近日,Nature新聞報導表
然而,這項研究在控制學術領域差
授溫伯格(Bruce Weinberg),他說,這項
示,一項新研究針對2007~2010來自不同
異變因後,發現女性在第一年的薪資仍比
研究不能顯示為什麼擁有子女的博士後女
大學的1200多名美國博士後研究員進行調
男性少11%。研究報告認為,在這些女性
性得到較少的薪資,可能是因為雇主有意
查,結果顯示,自然、工程、數學等數理
中,包含已婚與未婚者,而未婚女性在薪
或無意的因其身分而分配不同工作給有子
領域的博士後研究員,女性在第一年博士
資上與男性並無差異,但有小孩的已婚女
女的女性員工,也有可能是因為有子女的
後研究的年薪,不及男性的三分之一。進
性薪資卻較男性少,而有小孩的已婚男
女性員工花比較多時間在家庭上,在工作
而延伸研究後發現,女性與男性工資差別
性,在薪資上卻沒有因婚姻或小孩受到影
上的精力與時間較少。但是他表示這些只
通常是因為女性選擇的學科較無法賺錢的
響。
是猜測,這項研究最重要顯示,現在的博
學科,如生物、化學,通常這些學科的博 士後薪資較工程數學領域給付較少。
這項研究共有370名女性,男性則有 867名。研究負責人為哥倫布俄亥俄州立
士後工作環境、結構與運作模式,對於擁 有家庭子女的女性並不友善。
美國薪資新法 預計將影響博士後薪資 Francis S. Collins and Thomas E. Perez, Fair Pay for Postdocs: Why We Support New Federal Overtime Rules, 2016/5/17.
【本刊訊】美國政府在5月中宣布一
(Thomas Perez)於5月17日於媒體發表文
項新的勞資法,預計將增加400萬名勞工
章表示,在過去,因博士後研究員需要相
哈佛大學化學家懷特賽斯(George
的年收入,其中也包含博士後研究員的薪
當的專業,也需負擔高度的責任,因此許
Whitesides)表示,雖然有許多人的年薪已
資標準(但以教學為主的人文學科博士後
多博士後研究員認為其起新太低。此政策
超過新制度,但他認為這個政策對於資金
研究員並不在此薪資規範中,也不需支付
影響的研究人員約有3.7萬~4萬名為年輕生
來源較少的領域(如物理學科),可能還
加班費)。若勞工超過每周40小時者,則
物醫藥科學家,他們擔心生醫研究領域會
是會有影響,也許還會讓一些實驗室更依
需支付加班費,加班費需為原薪資1.5倍,
因此受到不小的影響,但兩人對於此政策
賴研究生與技術人員。西北大學化學家米
年薪預計從23660美元提高到每年47476美
持完全支持的態度,認為政策實行後必定
爾金(Chad Mirkin)表示,當時他擔任博
元。
會有段過渡期。
士後研究員時,主要在意的並不是錢,而
博士後研究員屆時勢必需調整薪資。
這項政策將於2016年12月1日開始執
根據Science 新聞報導,大部份美國能
是那些研究經驗,讓我可以成為一名更好
行,預計對實驗室與學校預算編制產生極
源部的博士後研究員年薪都已達59000美
的科學家。有些人認為,因博士後薪資增
大影響。美國國衛院主任柯林斯(Francis
元,但在一般大學內研究室的博士後研究
加,將會增加研究成本,競爭也會更加激
Collins)與美國勞動部秘書長佩雷斯
員年薪較少,平均僅有40000美元,許多
烈,學術生態必定會有些改變。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21
海洋充斥塑膠微粒 研究證實影響魚類生長 Oona M. Lönnstedt and Peter Eklöv,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microplastic particles influence larval fish ecology, Science, 2016/6/3.
【本刊訊】在聯合國(United
粒成為魚的食物,吃過塑膠顆粒的魚再捕
Nations)最新的報告指出,由於全球塑膠
撈上岸,成為人類的食物,而經過一連
而其中令科學家震驚的是塑膠微粒
用量大幅增加,而這些塑膠垃圾如果處理
串食物鏈的生物累積(Bioaccumulation)
會干擾動物的自然行為,比如攝食選擇、
不當,將會導致海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下,對於高級消費者的人類將帶來極大的
活動率與避敵策略。從實驗中發現塑膠微
現今人類所累積的塑膠垃圾每年都會有數
衝擊。
粒改變了幼魚的食物偏好,相較於天然浮
攀升。
百噸倒入海洋中。聯合國也進一步警告,
而聯合國的這項警告與擔憂也終於成
游生物幼魚更嗜吃塑膠微粒,對天然食物
這些人類恣意丟進海洋的塑膠袋、瓶、衣
為事實,在最新一期Science期刊中科學家
浮游生物興趣缺缺,顯然是塑膠具有的化
服等塑膠污染,因塑膠不易被分解,它們
首度證實,魚類暴露在充斥的塑膠顆粒污
學或物理特性能引發魚類的攝食反應。這
無法被海洋生物消化,將會存留在海洋上
染的全球海洋中,對生理和行為造成破壞
也表示在海洋中的幼魚體內可能也都是塞
千年,進而流入海洋後嚴重破壞海洋生態
性影響。
滿塑膠微粒。科學家對於這項結果更是憂
研究人員進一步表示,歐洲鱸魚
心,擔心這些微小碎屑將累積於海洋生物
除了海洋生態系遭受破壞之外,塑膠
(Eurasian perch)幼魚暴露在含聚苯乙烯
的內臟,同時溶出有毒的化學物質。研究
微粒與塑膠化學物質更可能使海洋食物鏈
的水族箱內,報告顯示,乾淨的水族箱
團隊也對熱帶與溫帶魚類進行相同實驗,
受到巨大的改變。人類丟棄塑膠垃圾進入
內,約96%的魚卵成功孵化,而含有大量
結果全都出現類似反應,代表著海洋中的
海中,但因大型塑膠垃圾經紫外線照射、
塑膠微粒者,成功孵化率降至81%,且孵
幼魚可能正遭受塑膠顆粒的危害。
化學降解與海浪波動等作用,會破碎、分
化出的魚身體較小且活動力較慢,在24小
為了海洋生態的發展平衡,也為了人
裂成為更小的塑膠碎屑乃至微粒,塑膠微
時內全被掠食者吃掉。代表著當幼魚暴露
類未來的健康永續,能夠做的就是少用塑
粒大小不超過5公釐,且塑膠本身的化學
在海洋塑膠微粒環境下,除了阻礙授精卵
膠製品、不要亂丟垃圾,在搶救海洋生態
物質可能導致海洋生物中毒、不育、甚至
的孵化,不利幼魚成長外,更會造成削減
同時,也是保護人類自己。
基因突變。無法被海洋完全分解的塑膠微
活動力減少,更易遭到掠食,導致死亡率
系。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全版廣告
科技報導
22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23
中研院研發高感度奈米分子及生醫快篩晶片系統 科技部,〈高感度奈米分子及生醫快篩晶片系統〉,2016年5月18日。
【本刊訊】癌症目前仍是我國的十大
項獨步全球的奈米分子壩技術及奈米分子
關),有潛力作為未來飛行駕駛身心狀態
死因之首,而神經退化性疾病已蔓延步入
捕捉器技術,應用於分子診斷快篩晶片的
的指標因子,兩者皆可在5分鐘內偵測到
老年社會的已開發國家,兩者皆是全球人
開發,可分別用於生物標誌分子的快速富
小於10 pM的濃度。而皮質醇作為一個重
類所共同面臨的嚴重疾病。除了開發治療
集與濃縮及分子捕捉,進而作超低濃度分
要的糖皮質激素,攸關身體晝夜調節各種
藥物,早期診斷及發展個人化醫療也是當
子的分析檢測。
生理功能(包括能量代謝,電解質平衡,
務之急。
奈米分子壩利用奈米製程,以絕緣
血壓,和認知功能)及與壓力正相關的
無論是癌症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早期
材料(例如矽晶或石英玻璃)製作奈米流
標誌物,其偵測極限則是30 pg/mL(約為
診斷,常仰賴於與疾病相關的生物標誌物
道,並在其中嵌製數十奈米大小的隘口結
生理最低濃度的1/2),亦可於5分鐘內檢
(通常是生物分子,如DNA,蛋白質,胜
構,用來高度聚焦電場,並利用交直流電
出。
肽等)的偵測。由於生物標誌物在疾病的
場下,分子的介電反應產生負介電泳排斥
另外,周家復團隊開發的奈米分子捕
早期發展階段中,數量甚為稀少且其獲得
力而產生的分子壩效應,達到快速濃縮生
捉器,是由一對間距小於10奈米的金屬電
更有困難度,如何檢測其種類及含量,一
物分子的效果。此技術結合電化學偵測平
極組成。可於高頻訊號下,藉由正介電泳
直是分子診斷領域極大的挑戰。藉由分子
台,已成功應用於數項癌症及神經性相關
的吸引力捕捉極小且極少量的生物標誌分
診斷技術的早期檢測一直是生醫、化學、
因子的高感度檢測,包括攝護腺癌標誌分
子。目前該團隊正致力於將該平台應用於
工程等各領域最迫切及受到關注的高度性
子、神經胜肽及皮質醇(cortisol)。攝護
阿茲海默症標誌物的檢測分析,並有初步
課題。
腺癌標誌分子可於30秒內偵測出1 pg/mL
成果。該疾病目前並無可靠的分子標誌物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家
的樣品濃度,約是攝護腺癌發病濃度的千
檢測方法,但全球病人數已逾兩千萬,並
復,致力於結合半導體製程的奈米科技及
分之一。神經胜肽分子NPY(與壓力、憂
迅速增加中,如何開發高靈敏的快篩晶片
微奈米流通道平台,結合實驗室開發的兩
鬱相關)及OXA(與警覺、清醒、食慾相
亦是當務之急。
美國科學院研究報告出爐 食用基因改造作物沒證據有害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http://nas-sites.org/ge-crops/, 2016/5/17.
【本刊訊】基因改造作物(genetically
對玉米、黃豆和棉花基改作物,進行探討
和基因改造作物之間的界限已越來越模
modified crops),顧名思義是是利用分子
運用與效應。除此之外,報告還對基因改
糊,學者也建議對於作物應該著重在品
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
造作物對人體健康、環境、農業的影響作
種的特徵(characteristics)上檢視其性
物種中去,改變原本生物的遺傳物質,
出評估,沒有證據顯示基改食物對人體健
質,以不影響人體健康與環境為重,而
目的是為了提高營養品質、創造抵抗病
康與安全的風險會高於非基改作物,也未
不是研發培育的途徑。這份報告也鼓舞
蟲害、農藥作物等優勢, 儘管基因改造
發現疾病與人類長期健康與基改作物有所
「生物技術創新組織(The Biotechnology
食物早已充斥在生活、排滿在餐桌上,
相關聯。
Innovation Organization)」,認為此項報
但仍有不少人對基改作物表示憂慮與不
在環境方面,抗病蟲害或抗除草劑
告可以造福全世界人們;而英國自然科學
信任,甚至引起許多激烈討論甚至抗爭
的基改作物並不會降低環境中生物的多樣
研究學會(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的議題,17日由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
性,相反的有些報告還認為基改食物能增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也進一步表
醫學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
加生物多樣性,雖然有「基因流動(gene
示歐洲各國重新評估對基改作物的禁令,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發表了一項研
flow)」的出現,但對環境並無負面影
因為現階段過半數的歐洲各國對於基改做
究報告,報告顯示基改作物與傳統育種
響,然而,在這份報告中卻指出基因改造
事採取十分保守,在全國或部分地區禁止
(conventional breeding)作物兩者對於人
作物對於產量沒有顯著的幫助外,還導致
種植基改作物,學會期望基因改造技術能
體健康與環境影並無差異。
部分地區植物產生抗藥性,許多種植能抵
獲得較為理性的檢視,雖然目前基改問題
此份《基因改造作物:經驗與未來》
抗的除草劑草甘膦(glyphosate)的基因改
各派人馬還是抱持不同立場,但就此份報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Experiences
造作物地區,其地區雜草已開始對草甘膦
告所下的結論,現階段基改作物對於人類
and Prospects)報告是由科學家評估了數
產生抗藥性。
健康及環境是不會造成危害的。
十年來有關基改的近900篇研究報告,針
大體而言,傳統方式培植的作物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科技報導
24
全球暖化熱浪來襲 耐熱乳牛救印度 Carbon Brief, Councillors urged to reject Yorkshire fracking tests, farmer suicides soar in India, & more, 2016/5/20.
【本刊訊】極端氣候研究學者發現,相
壩都已出現乾涸的情況。更糟的是,因為氣
保護和發展本土動物品種的「戈庫爾任務計
較於1970年的氣候,現今許多城市的颳風日
候變遷使得過去五年來年度季風一年比一年
畫(National Gokul Mission Programmes)」以
數較以前少,也出現較多極熱的白晝和夜晚
晚到來,現在印度正苦苦等待天降甘霖、季
本土耐熱乳牛來應對因全球暖化引發乳量減
溫度。而自2009年起,非洲、東亞、歐洲以
風帶來雨水並降溫。
產的問題,因為研究顯示印度本土乳牛品種
及北美洲出現較頻繁的熱浪,大量氣候變遷
另一個受到炎熱極端氣候影響的為印度
受全球暖化影響最小。除此之外,印度本土
的事件不斷在發生,而最近,熱浪嚴重侵襲
乳品業,由印度國家乳業發展協會(National
乳牛品種不僅最適合對抗全球暖化帶來的影
印度,創下51℃的破紀錄高溫,造成農作物
Dairy Development Board)進行的研究顯示,
響,也生產含有豐富A2型蛋白質的牛乳,可
枯萎,數百人死亡。
印度乳品需求每年不斷成長,預估2021~2022
保護人們遠離各種慢性病問題。。
印度前一次歷史高溫是發生在1956年的
年的乳品需求量要2億公噸,但受到地球暖
目前,印度政府持續協助各省設立
阿爾瓦爾市(Alwar),當時紀錄為50.6℃,
化影響,使得外來品種和雜交乳牛品種乳量
「戈庫爾格蘭(Gokul Gram),牛隻集散中
然而卻出現51℃的高溫。印度氣象局(India
大量減產且有許多牛乳的再生產效率變差,
心」,作為各省本土牛種發展與供應來源,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IMD)也警告,印
預計到2020年,印度年產乳量減產超過300萬
以科學化的方式幫助農民養殖乳牛,減少因
度中部和西北部分地區熱浪將持續,並伴隨
公噸;在這樣因全球氣候異常不斷減產趨勢
全球暖化引發乳量減產的問題,並且設立
沙塵風暴。西部拉賈斯坦邦(Rajasthan)、
下,印度的乳品供給引人擔憂,更可能影響
「卡瑪德亨努(Kamadhenu)」的兩個國家
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和古吉拉特
印度靠乳品生產維生的6000萬農戶生計。
育種中心,強化育種與培育本土品種乳牛。
邦(Gujarat)等省份,許多河川、湖泊和水
為了對抗這項危機,印度政府也正透過
柔性機械套裝開發 助行動不便者行走 Wyss Institute at Harvard, Wyss Institute collaborates with ReWalk Robotics to develop wearable exosuits for patients with limited mobility, 2016/5/17.
【本刊訊】在美國有將近300萬中風的
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院
帶,以一種更自然舒適的方式來幫助身體不
患者與40萬個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飽受下肢殘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生物設計
便的人們重新走路。雖然這款柔性的機械套
疾、行動不便的痛苦,除了美國以外地區,
(Biodesign)實驗室主持人沃爾什(Conor
裝並不能幫助患者像一般人一樣行走自如,
在世界各地因為疾病或意外導致下半身無法
Walsh)博士主導了這款機器套裝的設計,
但是它將以一種更優雅舒適的方式,協助一
行走的人更是不計其數,雖然現今醫療技術
除了沃爾什博士與服裝設計師們共同設計,
些行動不便的人們重新站起來並步行走路。
能夠使用一些輔助工具幫助患者進行行走,
團隊中也有許多以機械、生物力學和軟體的
研發團隊也表示希望透過與維沃克公司
但是大部分都是較堅硬的材質,除了會使得
工程師們共同進行研發。此項發明最大成功
的合作,能為可穿戴智慧套裝的發展鋪出一
患者感到不適外,也因剛性材質造成笨重
在於這件機器套裝不同於其他一些所謂外骨
條道路,最終造福更多患者。此套柔性機械
感、患者穿脫不便。在近日,來自哈佛大學
骼套裝和普通機械套裝所使用沉重堅硬的剛
套裝不僅僅是一種醫療輔助設備,更是催生
韋斯學院(Wyss Institute at Harvard)的研發團
性結構,除了笨重外,可能會造成患者下肢
出一種結合靈活的動力傳動系統、人性化的
隊開發了一套材質像衣服一樣柔軟地穿在身
與機械摩擦導致身體不適甚至受傷,因此研
操控策略,並且透過研發團隊的軟硬體共同
上的輔助強化套裝,藉由這套衣服能夠讓下
究團隊在設計時加入了柔軟的絲織物物質元
開發下,開發出能夠真實地模仿人類自然骨
肢不便的人穿戴上更加便利且重新站起來行
素,此元素類似於一般衣服材質,使得此套
骼肌肉系統的生物力學工作方式,除了在醫
走。研究團隊也宣布,這套衣服將會跟維沃
裝能夠在保證功能性的同時,又能達到與身
療上造福四肢不便的患者外,未來也可能往
克(ReWalk Robotics)公司合作,將這款可
形完美合體且舒適的效果。
智慧化機器發展,發展出一種全新的可減輕
穿戴的柔性機器套裝推向市場,以幫助更多 行動不便患者。
除了下肢輔助服裝外,研發團隊也在背 部使用了一種小巧而有力的傳動裝置配合背
肌肉骨骼損傷、同時提高性能、協助人們做 更多事情的智慧化機器套裝。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近期研討會資訊 【2016年海洋教育學術研討會:職前教育與教師進修】 ■ 時間:2016 年 6 月 18 日 ■ 地點:基隆市∕海洋科技博物館
【第二十五屆南區統計研討會】 ■ 時間:2016 年 6 月 24~25 日 ■ 地點:高雄市∕中山大學
研討會的主要目的如下:「關注海洋教育議題,尋求海洋教育融
本次研討會主題包含:應用機率、機率理論、隨機過程、時間序列、
入十二年國教之具體做法」、「提供海洋教育師資養成與在職教
抽樣調查、貝氏統計、空間統計、工業統計、資料探勘、實驗設計、
師能力需求之間的對話與後續改革」、「促進海洋教育之行動研
數理統計、統計計算、生物統計、生物資訊與統計、統計機器學
究,並用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透過理論與實務的辯證,
習、高維度資料分析、R 軟體與巨量資料分析、相關資料之模型
協助師資生及研究生對海洋教育進行深度思考」。
選取方法、非參數統計及其相關領域之研究。
【第三十四屆台灣觸媒與反應工程研討會暨兩岸綠 色催化學術研討會】 ■ 時間:2016 年 6 月 27~28 日 ■ 地點:桃園市∕長庚大學
【生物醫學國際研討會】 ■ 時間:2016 年 7 月 1~2 日 ■ 地點:臺中市∕ 中國醫藥大學
本研討會目的是提升學術界與企業界的產學合作,促進國內觸媒、 沸石及反應工程學術交流。主要議題將包括:綠色觸媒、光電催 化、觸媒材料製備與鑑定、生物質轉化、反應工程及催化應用等 10 個分項議程。
本次研討會演講主題包括了目前在生物醫學各領域之間的重 大 議 題: 癌 症(Cancer)、 神 經 科 學(Neuroscience)、 代 謝 (Metabolism)、 生 物 化 學(Biological Chemistry)、 免 疫 (Immunology)、幹細胞(Stem cells)、病毒學(Virus)及植物 生態(Plant Ecology)等相關議題,會中將邀請美國頂尖學者及國 內中央研究院院士進行演講。
【第七屆兩岸四地高校師生 土木工程監測與控制研 討會】 ■ 時間:2016 年 7 月 5~8 日 ■ 地點:臺北市∕臺灣大學
【2016 台灣軟體工程研討會】 ■ 時間:2016 年 7 月 8~9 日 ■ 地點:基隆市∕海洋科技博物館
為促進土木工程監測與控制領域的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多所大 學聯合舉辦兩岸四地大學師生土木工程監測與控制研討會,並由
本次大會的主題為「Software Engineering for IoT」,將探討軟體
臺灣、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四地大學承辦。本屆研討會,會 議
工程技術如何運用於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系統之相關
為期四天,會議內容主要有邀請演講、專題報告與討論、 學生論
議題。大會除精選軟體工程領域論文以饗與會者之外,更將邀請
文報告與競賽、學術參觀與交流等。
國內外物聯網軟體技術領域的標竿人物與會,歡迎國內外軟體工 程界菁英共襄盛舉。
【2016 國際資訊安全組織台灣高峰會】 ■ 時間:2016 年 7 月 11 日 ■ 地點:臺北市∕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當我們身處雲端服務與萬物聯網的時代,資訊安全的議題早已跨 越了國境的邊界,近幾年大型網路攻擊事件,透過殭屍網路的串 連,早已成為全球性的資安事件,會議涵蓋雲端服務安全、誘捕 資安技術、事件掌握與應變,結合國際組織帶來全方位的全球國 際資安視野。
【第十四屆國際三維人體動作分析學術研討會】 ■ 時間:2016 年 7 月 18~21 日 ■ 地點:臺北市∕福華國際文教會館
大會主題包含動作追蹤儀器、機器人和仿生科技、骨骼肌肉和關 節模型建立、輔具儀器的開發、運動生物力學和表現評估、人體 動作的變異性和複雜性、穿戴式儀器、動作分類系統和數據最佳 化、醫學影像、人體動作影像即時回饋的應用、生物力學臨床管 理的應用等。
25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6
2016年邵逸夫獎名單公布 http://www.shawprize.org/en/
【本刊訊】2016年邵逸夫獎(The Shaw
的構思和設計。LIGO最近首次直接觀測到重
Prize)得獎名單已在5月31日於香港公布。邵
力波,為天文探索開創了一個新方法,而首
數學科學獎得獎者為英國牛津大學薩
逸夫獎主要表彰在科學學術研究上有「對人
先偵測到的非凡事例為兩個星級質量的黑洞
維爾幾何學講座教授奈傑爾.希欽(Nigel J.
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家,分為「天
合併。
Hitchin),以表彰他對幾何學、表示論和理
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數學 科學獎」。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則頒予英國愛丁堡 大學布坎南遺傳學講座教授艾德里安.伯
(Rett Syndrome)的主要成因。
論物理學作出極重要貢獻。他引入基本而優 美的概念和技術,影響深遠。
天文學獎得獎者為加州理工學院物理
德(Adrian P. Bird)和美國貝勒醫學院分子
「邵逸夫獎」是於2002年11月宣告成
學榮休教授羅奈爾特.德雷弗(Ronald W. P.
與人類遺傳學教授胡達.佐格比(Huda Y.
立。「邵逸夫獎」是國際性獎項,由邵逸夫
Drever),費曼理論物理學榮休教授基普.
Zoghbi),以表彰他們發現一類基因和蛋白
獎基金會管理及執行。邵逸夫先生亦為邵逸
索恩(Kip S. Thorne)和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
質。這些蛋白能夠確認染色體脫氧核醣核酸
夫慈善信託基金和邵氏基金會的創辦人,這
榮休教授雷納.韋斯(Rainer Weiss),以表
一種可以影響基因調控的化學改變;並確立
兩個慈善組織主要發展教育科研、推廣醫療
彰他們對「激光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
這基因的突變是發育障礙疾病瑞特氏症候群
福利及推動文化藝術。
中研院發現已知蛋白與疼痛、細微動作有關 中研院,〈發現關鍵ASIC3蛋白 刷一下肢體存在感〉,2016年5月31日。
【本刊訊】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有所瞭解,然而對於生物體如何偵測到肢體
發現當本體感覺神經上的ASIC3蛋白被阻隔
副研究員陳志成與英國亞伯丁大學合作,指
的「動作」卻知之甚少。這是因為「動作」
後,本體感覺神經細胞再也無法偵測細微的
出以往學術界僅知一種名為ASIC3的蛋白其
與生物機械力學(mechanical senses)密切相
移動,同時分離出的肌肉對快速的動作會過
實與誘發痠痛有關。這次研究團隊首度證實
關,偵測過程又非常複雜。傳統的實驗設
度敏感,以及小鼠的肢體動作變得笨拙。
該蛋白還負責參與偵測肢體細微或快速的動
計,無法獲得妥當的解答,乃被長期忽略。
陳志成表示,ASIC3受體蛋白負責參與
作,它是生物體偵測自身肢體的存在、位置
此次陳志成博士係延續其2009年首創的專一
偵測肢體細微與快速的動作或肢體如何移
與動作的關鍵因素之一。這項結論對於未來
性量測機械力學的實驗設計「繫鏈模式」,
動,與生物的本體感覺密切相關。本體感覺
瞭解因老化或疾病(如糖尿病、脊椎損傷)
始獲得全新的結論。
讓我們知道肢體的存在感,而不易跌倒。同
導致容易跌倒的病症,提供新的解釋基礎與
研究團隊首先建立幾個基因突變小鼠模
時,ASIC3也是第一個在脊椎動物中,被證
式,藉由細胞內外所聯繫的蛋白之雙邊受力
明是藉由繫鏈模式控制的離子通道;透過這
研究團隊解釋,對於生物體如何偵測
以控制離子通道的「繫鏈模式」,於小鼠本
項全新設計,未來亦可應用於探索其他與神
到冷熱、光線、氣味、痛感等一些較具體的
體感覺神經上阻隔ASIC3的功能,再觀察該
經細胞偵測生物機械力學相關的重要課題,
外來刺激之神經傳導機制,以往醫學界已經
蛋白於細胞、組織與行為三個層面的表現。
例如:血壓和疼痛。
發展醫療策略之參考。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27
荷蘭國際環境及永續發展競賽 臺灣獲兩金一銀佳績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http://goo.gl/XGl7v0,2016年6月3日。
【本刊訊】今年度的「荷蘭國際環境
利用簡單的量測、歷史地震之模擬和統計分
板製成的器材來夾住水滴以觀察水的凝固過
及永續發展競賽(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
析,預先建立放大效應模型,當地震發生
程。最特別的研究為氯化物溶液,隨著不
Scientific Project Olympiad, INESPO)」,臺
時,利用預報資訊輸入模型,便可發布建築
同濃度會有不同凝固速率,形成煙囪狀、
灣在激烈的競爭中,奪得二金一銀的佳績。
物內不同位置之地震預警資訊。
圓弧、尖角 3 種不同形狀。如能將此研究應
由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附設國中
而在太陽能板優化研究中發現,現階
楊凱恩同學以「利用 3 階段迴歸修正法修正
段的太陽能板在發電上存在很大的問題。當
建築物場址效應對地震預警之影響」獲金牌
太陽能板的溫度上升時,其發電效率就會下
荷蘭國際環境及永續發展競賽自2009
獎;彰化縣立陽明國民中學陳柏驊同學以
降。有鑒於此,利用在太陽能板背面水冷板
年起,於每年6月前後舉辦,由荷蘭5個積極
「環保綠能太陽能板冷卻及熱能回收系統設
設計一個內部設有鰭片的水冷板,以達到降
重視永續發展的民間組織、學校團體共同舉
計實測與優化分析」獲金牌獎;國立嘉義高
低太陽能板溫度的功效,而另一方面水冷板
辦。競賽類科包括與環境相關的各領域,結
級中學陳冠任、宋冠霖同學以「液滴凝成奇
中的水因為吸收太陽能板的熱能,溫度上
集世界各地的國、高中生共同展示其研究作
異形狀的研究 」獲銀牌獎,再次讓全球看見
升,還可以提供熱水給家庭使用,也因熱能
品。近年來,臺灣莘莘學子在此項競賽中皆
臺灣科學的實力。
回收,達到屋頂能夠隔熱使室內降溫的效
表現優異,成績更是全世界有目共睹。
現今的地震預警僅能針對大範圍地面
果。
發出預報,但在高樓之中所體驗到的震度往
在液滴凝成奇異形狀研究方面,兩位
往與地面所感受到的震度差距甚遠。因此,
同學合作發現當水滴在一個冷金屬盤後,頂
他提出一個可考慮建築物放大效應之方法,
端會凝固成一個尖角,接著利用兩個壓克力
用,只需量測速率就能獲得水溶液中氯濃 度,以簡單的實驗檢測水是否受到污染。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廣告索引
美國公布將執行國家級微生物研究計畫
冷泉港........................................2
Jo Handelsman, Announcing the 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 2016/5/13.
錫昌..........................................3 雙鷹....................................... 5,28
【本刊訊】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 室(OSTP)在5月中宣布,將執行「國家
醫學研究所與寶傑公司將投資350萬美元, 為大學生提供研究經費等。
益弘....................................... 7,18 承洺..........................................8 牟博士工作室 ................................10
微生物計畫(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
根據白宮統計,美國農業部對於土壤微
NMI)」,預計在未來幾年投入資金與人
生物如何影響農作物與土壤有興趣,約需要
力,研究生態系中數量龐大的微生物,進而
2400萬美元;而美國國衛院則預計將再花費
均泰.........................................14
應用於衛生保健、食品生產與環境恢復等。
2000萬美元,於微生物對感染性疾病影響等
立行.........................................16
微生物除了對於生態系影響極大外,對
研究;能源部則計畫爭取1000萬美元於研究
洛科.........................................17
於人類健康、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影響深
生產生物燃料的可能性;美國太空總署則計
人事.........................................19
刻。此外,不平衡的微生物族群目前也已確
畫向研發微生物在太空中如何影響人類方向
慕尼黑上海...................................20
認和人類慢性病有關,如肥胖症、糖尿病、
研發。
日隆.........................................26
哮喘等。 「國家微生物計畫」有三 項具體的目標:支持跨領域科 學研究,探索生態系中基本微 生物問題;開發平台技術,將 研究後的數據與知識分享於平 台,提高微生物研究數據使用 次數;利用公民科學與教育機 會,普及微生物科學資訊,培 養更多微生物相關工作人員。 美國政府表示,這項新計 畫將根據2012~2014年做為研究 堅實基礎進行研究,這三年政 府總投資超過9.22億美元。未 來兩年將持續致力於微生物研 究、擴大研究結果的影響、統 整微生物整體研究方向,預計 在未來兩年投入1.21億美金。 接下來的幾年除了美國聯 邦機構外,將會有數十所大學 及研究機構加入計畫,這些機 構在美國政府在計畫公布會議 上,承諾將投入4億美金。這 些機構包含比爾和梅琳達·蓋 茨基金會(The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將投資1億美 元於研究人類與農業微生物研 發工具;國際青少年糖尿病研 究基金會(JDRF)將投入1000 萬美元解決第一型糖尿相關微 生物研究;美國加州大學聖 地亞哥分校將投入1200萬元於 創新微生物研究,實現技術開 發;密歇根大學與霍德華休斯
勁翔......................................... 11 勵眾.........................................13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