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報導 2016年7月號 415期

Page 1

科學月刊姊妹刊物

1

SciTech Reports

創刊於1982年

每月15號出刊

科技報導 415 S c i Te c h

Reports

2016.7 月號

scitechreports.blogspot.tw

灰色地帶的真相—翁啟惠事件啟示錄---4 從龍王鯛之死談其保育現況 ---5 NASA的小行星研究真的做錯了嗎?---8 發現沒有粒線體的真核生物?---11 你知道精子界也有所謂的過動兒嗎?---13 「非典型」的中研院院士—長庚大學醫學院廖運範院士專訪---15

第二屆唐獎得獎名單公布

559 2016/07

直擊大腦的神祕宇宙!

能源、基因體編輯等專家獲獎 氣機等家電的能源效率。在通過之後的25年

年頒發一次,於2014年頒發第一屆唐獎,共

中,冰箱的耗電率下降到之前的四分之一。

分為四個獎項,包含「永續發展獎」、「生

羅森費爾德教授推動的政策標準深深地影響

物醫藥獎」、「漢學獎」、「法治獎」。而

了世界各國的能源效率政策,包括中國和印

第二屆唐獎得獎人已於今(2016)年6月18

度等能源大國。

永續發展獎-大幅提升能源效率

07

生物醫藥獎-基因編輯技術突破

9 770250 331001

日至6月21日陸續公布。

ISSN:0250-331X

【本刊訊】唐獎成立於2012年底,每兩

NT180

唐獎官方網站,http://www.tang-prize.org/first.php。

臺灣創客襲來! 精子界也有所謂的過動兒? 如何成為「非典型」科學家

「生物醫藥獎」獎項平分予三位生物 科學月刊7月號【直擊大腦的神祕宇宙!】上市!

「永續發展獎」得獎者為美國勞倫斯

化學、生物工程相關領域科學家,以表彰其

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傑出榮譽科學家「亞瑟‧

發展CRISPR/Cas9系統成為突破性的基因編

羅森費爾德(Arthur H. Rosenfeld)」,表揚

輯平台,將大幅改革生醫研究與疾病治療的

他他畢生從事於能源使用效率之開拓型創

策略。得獎人分別為德國馬克斯朗克傳染

新,使得全球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鉅幅

病生物學研究所傳染病生物學調控部門部

本刊為科技新聞刊物,除了提供當月重要的學

地減少。羅森費爾德科學生涯起點並非與能

長等職位「伊曼紐•夏彭提耶(Emmanuelle

界、政策、產業訊息外,並有學者專家針對科技

源有關,他在科學研究早期主要研究實驗例

Charpentier)」、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含醫療)政策、教育、產業相關的時事發表評

子物理學,而隨著全球環保意識與環境變

及舊金山分校基因體學創新計畫執行總監

遷,他決定轉換研究領域,致力解決全球能

「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麻

源問題。

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及生物工程系

羅森費爾德的研究著力於能源效率,

副教授「張鋒(Feng Zhang)」。

當期介紹請見22版

《科技報導》稿約

論或提供專業意見。竭誠歡迎關心臺灣科技發 展的您,就上述方向踴躍投稿。寫作時請依照 稿約:

一、避免學術專業論文寫作格式。 二、字數盡量在 2000至 5000 字內,可附相關圖

特別是人類建築環境的能源效率,並在美

夏彭提耶為一名法籍微生物學家,在

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BLN)創立

病原細菌的感染與免疫調控機制研究上,被

「建築科學中心」,啟動一系列的重要科技

公認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專家;其主要的貢獻

研發。另外,他也領導發展建築物能源分析

在於發現Cas9蛋白的活性仰賴tracrRNA;道

刊載。

與設計的軟體。

納除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舊金山分

四、稿件刊出後將致贈當期刊物一本及薄酬(稿

羅森費爾德也致力於推動新型能源政

校基因體學創新計畫執行總監外,也是美國

酬將於刊出當月月底寄發,由第一作者代表簽

策,在70年代美國加州電力短缺時,政府政

國家科學院院士,為著名RNA結構生物學

策欲建造更多火力發電廠,羅森費爾德卻認

家;張峰是一位華裔美籍生物工程學家,致

為大幅增加電力使用效率才是較好的做法,

力於開發工具來研究神經科學與人類疾病。

實姓名、聯絡方式、服務機關或就讀學校,並請

並成功說服領導者改變政策,加強冰箱和冷

他先前的研究造就了「光遺傳學」科技,應

於信件主旨中標示「科技報導投稿」。

【文接第二版】

或表至多5張。

三、請遵守著作權法,如有著作權爭議(包括圖 片),由作者自行負責。一經投稿,即視同授權

收)。

稿件請寄至 scimonth@gmail.com,註明真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

永續發展獎得主—亞瑟‧羅森費爾德。

生技醫藥獎得主-伊曼紐.夏彭提耶。

生技醫藥獎得主-珍妮佛.道納。

生技醫藥獎得主—張鋒。

(唐獎)

(唐獎)

(唐獎)

(唐獎)

用在神經細胞的再生。在CRISPR技術的發

標基因。夏彭提耶和道納所發展的雙分子系

問與駐所法學家路易絲.阿爾布爾(Louise

展中,其主要的貢獻在於率先使其適用於哺

統(Cas9和sgRNA)大幅度減化實驗步驟,

Arbour),以表彰她對國際刑事司法與保障

乳類細胞。

使基因體編輯更有效率。同一時間,張鋒對

人權,影響深遠且具開創性的貢獻;也表彰

根據唐獎表示,三人所開發的CRISPR/

Cas9系統進行自己獨立的改良實驗,率先在

她在致力提昇其本國與國際之和平、正義與

Cas9平台,在效率、精準度和敏銳度上,大

哺乳類和人類細胞進行成功的基因體編輯。

安全,以及堅持以法治之手段,為人類拓展

勝以往。Cas9蛋白是一種可以剪斷DNA的核

而後更進一步改良「同時編輯多個基因」以

自由的疆界,所展現具有啟發性之傑出表

酸內切酶,他可以精準的剪斷人類的DNA或

及「同源性基因修復」的實驗方法。

現。

基因體,但是要讓它準確的剪開特定的目標 DNA相當困難。夏彭提耶率先發現兩種特

漢學獎與法治獎

唐獎為臺灣企業家尹衍樑捐助成立, 委託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辦理提名評選。每

定類型RNA:CRISPR RNA(crRNA)及反

「漢學獎」頒發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一獎項獎金為新臺幣4000萬元,唐獎並另外

式激活crRNA(tracrRNA),可將Cas9蛋白

榮譽教授、中國思想史學者狄百瑞(William

提供得獎人研究補助費新臺幣1000萬元。本

導向目標DNA。和夏彭提耶合作的道納則

Theodore de Bary),表彰其為儒家思想研究

屆唐獎將於9月25日進行頒獎典禮,並安排

發現這兩個RNA可以嵌合在一起,形成可以

所作的貢獻與影響;「法治獎」得獎人為

得獎人演講與座談。

客製化的單鏈引導RNA(sgRNA)去找尋目

加拿大博歷維律師事務所(BLG)資深顧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SciTech Reports

3

美國國衛院核准基因編輯人體試驗 Sara Reardon, First CRISPR clinical trial gets green light from US panel, Nature, 2016/6/22.

【本刊訊】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為

移除T細胞上一條會影響執行過程的蛋白;

本,去除T細胞上蛋白,以阻斷T細胞感染,

目前醫療科技界極受歡迎的技術之一,然

第三項是移除T細胞上用以標示的蛋白,使T

此技術與瑞士製藥公司諾華有合作關係,並

而因為倫理、道德問題,截至目前僅將此

細胞具防禦性。

擁有專利,可能因此項目成功而受益。賓夕

技術用於動物實驗。在今(2016)年6月21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重組DNA咨詢委員

日美國衛生研究院(NIH)首次核准一項

會(RCA)審查委員、同時也是免疫學家的

而其他試驗也正在準備階段,例如馬薩

CRISPR∕Cas9人體實驗。

安東里(Dean Anthony Lee)表示,CRISPR能

諸塞州Editas生物技術公司表示,在2017年將

這項試驗主要目的為了解CRISPR在人

讓基因編輯技術更容易執行,進而讓T細胞

會利用CRISPR技術治療一種罕見的失明症,

體是否能安全使用。根據Nature新聞報導表

療法發展更快速。然而,RCA委員會擔憂這

不過RCA表示目前為止尚未收到試驗申請通

示,這項試驗原先並無經費預算,是今年四

項技術潛在的利益衝突,因為於2014年,此

知。雖此試驗通過NIH核准試驗,接下來還

月由Facebook創辦人帕克(Sean Parker)所成

項目顧問賓夕法尼亞大學免疫學家珍(Carl

需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署(FDA)核准才能開

立的「癌症免疫療法Parker研究機構」贊助

June)曾從12為愛滋病患者身上採血液樣

始執行計畫。

250億美元。 試驗將於加州與德州中心醫 院招募病患,並由賓夕法尼亞大 學執行基因編輯。研究人員將從 18名不同類型癌症病患,取出T 細胞進行基因編輯技術,計畫分 為三的部分,第一次編輯是插入 蛋白至T細胞,是T細胞能自行辨 認出癌症,並執行攻擊;第二是

創刊於公元1982年1月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1461號 執照登記為第一類新聞紙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局版台誌字第3034號 訂 閱:全年12期1000元 劃 撥:0018482-3 科學月刊社 主 辦: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出 版 者:科技報導雜誌社 發 行 人:張之傑 總 編 輯:蔡孟利 副總編輯:李志昌 林翰佐 林宮玄 編輯委員:王文竹 王伯昌 曲建仲 江建勳 李武炎 周鑑恆 林秀玉 林宮玄 林翰佐 黃向文 鄭宇君 邱韻如 金升光 門立中 紀延平 范賢娟 倪簡白 高憲章 張大釗 陳妙嫻 陳彥榮 陳鎮東 單維彰 景鴻鑫 曾耀寰 程一駿 程樹德 楊正澤 葉李華 葉偉文 廖達珊 管永恕 劉宗平 鄭運鴻 韓德生 蘇逸平 主 編:文詠萱 編 輯:李依庭 美 編:蔡餘慶 業務經理:李金穗 業務助理:王弘奕 社 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125號11樓之4 電 話:(02)2363-4910 傳 真:(02)2363-5999 E - m a i l : scimonth@gmail.com 印 刷:赫偉有限公司 《本刊長期徵稿,請見頭版稿約》

法尼亞大學表示會有相關利益迴避措施。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時事評析

科技報導

4

灰色地帶的真相—翁啟惠事件啟示錄 林昭吟/臺灣大學凝態科學中心研究員

4月21日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 前院長翁啟惠因涉嫌在浩鼎案中有對價利

敗後發言力挺浩鼎,期間並以電話幫女兒

幼魚。(臺灣魚類資料庫提供)

賣掉數張股票,被懷疑有內線交易。

益的輸送,而遭士林地檢署列為「貪污治 罪條例」被告,已然應證了周成功教授在

整個事件發生過程中,中研院的角

《科技報導》397期的文章裡對於中研院

色並沒有人去質問,好像翁啟惠的作為和

定位的疑慮。文章中指出,當中研院不再

中研院毫無關係。事實是如何呢?翁啟惠

獨立擔負「為往聖繼絕學」的使命時,它

與人共同創辦浩鼎公司是在2002年,而他

存在的意義與它和臺灣學術社群之間的關

2003年才正式任職於中研院,並持續研發

係就成了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而翁啟惠

相關技術。因此,中研院從起初就沒有檢

事件正好提供了一個「引子」,讓我們再

視其中是否有利益衝突。2006年翁啟惠擔

度來思考中研院的定位問題。

任院長後積極延攬海外生物科技人才,並

亞成魚。(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江偉全博士提供)

推動生技園區與促成相關法條在立法院過 翁啟惠何許人?生於臺灣嘉義,獲

關,儼然視製藥生技為中研院發展的主要

臺灣大學農業化學學士、生化科學碩士及

方向。2014年,翁啟惠將自己的17項專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機化學博士學位,曾

捐給中研院,中研院再把醣分子抗癌疫苗

多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化學系任

平台技轉給「醣基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教。1994年成為中研院院士、1996獲選為

獲得醣基股票6000萬股,中研院為「醣

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2002年為美國

基」最大法人股東,約占33%股權。而董

國家科學院院士。2000年應李遠哲前院長

事長陳良博是中研院第21屆的生命科學組

邀請,回臺灣主持中研院生物化學多醣體

院士。試問中研院是否違法獲利?這是灰

修正後,公務體制內學術或研究單位主管

研究室。2006~2016年為中研院第九任院

色地帶之一。

只要經主管機關同意後,便可擁有雙重國

成魚。(中研院邵廣昭老師實驗室提供)

籍。其精神在於「以具有專長或特殊技能

長。所榮獲的國際大獎包括美國化學會亞 瑟科博獎(2012)、以色列沃爾夫化學獎

5月17日有221位中研院研究人員(約

而在我國不易覓得之人才,且不涉及國家

(2014)、英國皇家化學會的羅賓遜獎

為五分之一的全體研究員)連署,發出

機密之職務者為限」。因此,若中研院的

(2015)等。擁有如此輝煌的學術名譽,

〈同仁的沈痛呼籲〉一文,要求政府:一、

研究被認定為不涉及國家機密,只要其直

竟然被檢調列為「貪污、背信」嫌疑人,

釐清國家生技新藥獎勵政策。二、完善利

屬首長(總統)同意,中研院的院長即可

對翁啟惠而言自然是莫大的恥辱,對許多

益衝突揭露機制。顯然,為數不少的中研

擁有雙重國籍。只是身為臺灣「學術研究

臺灣人民而言,卻還在驚訝與懷疑當中。

院研究員認為翁啟惠事件是政府法規的問

最高機關」的領導人具有雙重國籍,對講

因為臺灣最有希望得諾貝爾獎的科學明

題,使得研究人員誤觸「不完備規定的陷

求「忠誠度」的臺灣人情何以堪?這意味

星,突然失去光彩,還被部分媒體說的非

阱」。平民百姓為了個人利益沒有被法律

著以目前臺灣本地人的研究水準都不足以

常不堪。到底真相是如何呢?

保障而發聲,原本是合情合理。但中研院

擔任院長一職。試問,若不特意培養本土

依行政組織法是「學術研究最高機關」,

院長,臺灣一直仰賴外籍精英到幾時?這

媒體披露的浩鼎案又是甚麼事件呢?

政府每年編列逾130億的經費給中研院,

是灰色地帶之三。

1998年,翁啟惠等3人創立了美國Optimer

院內研究人員不但享有公務員的福利,還

Pharmaceuticals公司,翁啟惠因提供一鍋

有每年高於大學教授數倍的研究經費。如

從以上三個灰色地帶,我看到的是一

法(One Pot)醣類合成技術,以技術和

今院長及研究人員在乎的卻是個人更多的

個擁有很多國家資源,存在目的卻模糊不

現金入股。2002年,Optimer 公司在臺灣

利益,曾幾何時中研院已然成為與民爭利

清的中研院。也看到了一個擁有特權,而

成立子公司「臺灣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

的營利機構?這是灰色地帶之二。

能為所欲為的中研院院長。這難道是一個 表面民主,實質威權的政體下的必然現象

司」,翁啟惠是共同創辦人。2012年,潤 泰集團提供3000張浩鼎股票讓翁啟惠女兒

因翁啟惠事件而引起的另一個爭議是

嗎?若一個學術研究機構不能獨立於金錢

認股,因而被質疑利用職務收賄。2016年

為何他可以具有中華民國與美國的雙重國

利益與政治權謀之外,還能稱之為學術研

初,翁啟惠在浩鼎的乳癌疫苗新藥解盲失

籍?依《中華民國國籍法》在2006年1月

究機構嗎?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從龍王鯛之死談其保育現況

SciTech Reports

5

緯30度到南緯23度間的珊瑚礁區,分佈 深度1~100公尺,為先雌後雄的物種,幼

劉商隱/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魚、亞成魚與成魚隨發育型態特徵有顯著 差異(圖一)。成體前額有顯著突起,但 此特徵在雄性與雌性皆出現,性轉變主

近日因綠島民宿業者盜獵龍王鯛,

龍王鯛基礎生物與生態背景

要發生在約9年齡的魚體,雌性最小性成 熟體長約45~50公分,雄性最小性成熟體

其保育與其他相關議題經網路與媒體的發

了解生物的特性、分佈、與棲息環

長為70公分,族群中雌性比例高於雄性,

酵,一一浮上檯面,也突顯出許多海洋保

境是所有保育的基礎,龍王鯛又稱蘇眉與

雌性平均壽命約30年比雄性多5年,族群

育的問題,其中主要包括對海洋生物基本

拿破崙,拉丁學名為Cheilinus undulatus

中最年長個體多為雌性,此高齡雌性具

知識與調查的缺乏,觀光遊憩與漁業間的

中文學名為曲紋唇魚,為龍頭魚科

有較大的卵巢,因此對產卵群的貢獻很

拉鋸戰,保育區的設立等等,本文將會以

(Labridae)中體型最大的魚種,體長可

大。生殖時,此魚種會有群聚現象,聚集

龍王鯛為例淺談國際與臺灣保育的現況。

達兩公尺以上,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北

10~100隻個體不等,主要雄性會與10~15 隻雌魚交配,受精在接近水 層表面發生,養殖實驗顯示 受精卵孵化後約25天會開始 沈降底部,也暗指其漂浮期 約四個禮拜左右(野外實驗 闕如),幼魚與亞成魚主要 利用海草床與珊瑚礁為育幼 場,成體棲息環境偏好珊瑚 斜坡與斷層(垂直陡峭的地 形),成體多獨居或是成 對,為日行性魚類(白天攝 食夜間休息),對夜間休息 處有極高的忠誠度(不輕易 改變夜間休息的洞穴),有 地域性,其領地範圍約介在 800平方公尺至19000平方公 尺,食物主要為底棲的小魚 與無脊椎生物(甲殼類、海 膽、海星與陽遂足等),因 此一些文獻中也曾報導其可 抑制棘冠海星族群的成長。

其族群與基本生態學 的研究始於1970後期至1990 年代,零星的研究指出野外 族群豐富度不高,但因為漁 獲資料與野外調查資料的缺 乏,對於整體的資源評估造 成困難。少數地區(澳洲、 斐濟、馬來西亞與太平洋島 國)近年的漁業資料與調查 顯示,族群衰退程度有些達 50%,有些甚至只剩原有的 1/10,其分佈雖廣,但自然族 群原本就不多,目前研究顯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6

示,有漁業壓力地區的族群量為無漁業壓

以色列等等),因此在國際公約的約束

客平均願意支付一次約5000元臺幣,和龍

力地區的1/10或更少,雖然有些地區(大

下,各國自主的控制捕獲量與防堵非法漁

王鯛群一起潛水。若與完全沒有龍王鯛的

洋洲國家)有長期的調查數據,但因各國

業的發生,可能會比國際公約的制約來得

環境相比,一名遊客願意多付臺幣600元

調查方法與頻度的不一致,很難做整體的

有效率與直接。

於有效管理的水域與龍王鯛共遊,整年下

比較盡而瞭解較大範圍族群改變的趨勢。

來潛水產值可高達4億多臺幣,比販賣後

棲地的破壞 近二十年漁業現況

所得的利益多上數百倍甚至千倍。但這些 訊息似乎還是無法傳遞到每個角落,才會

龍王鯛亞成魚依賴海草床、紅樹林與

造成此次綠島發生的憾事,希望在未來,

許多國家對於龍王鯛還有傳統或休

珊瑚礁為育幼場,但從1980年以來,全球

除了專家學者的努力,政府單位也能投入

閒的漁業活動,但皆無商業級的捕撈,

海草床面積以每年110平方公里的速率消

宣導的行列。另外,因龍王鯛在不同發育

2007~2011年間關島每年的漁獲量為2410

失,紅樹林更在50年內消失了1/3,對成體

階段長的並不同(圖ㄧ),因此龍王鯛的

磅,主因龍王鯛的捕撈實與一些太平洋島

而言主要棲息地與食物來源為珊瑚礁區,

幼魚與亞成魚可能成為釣客的盤中飧使其

國傳統的漁撈文化有相當大的關係。但因

而近年來珊瑚礁因為人為開發、污染與氣

觸法而不自知,且我國海岸巡羅隊查核

保育的觀念日漸普及,有鑒於龍王鯛在

候變遷影響下,急遽消失,這些棲地的消

漁獲時可能也無法辨識,在此情況下對其

2004年第十三屆的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公

失,也間接或直接地影響到族群的數量與

族群無非是一種無形的傷害(海洋生物幼

約(亦稱華盛頓公約)會議中通過,將其

分佈。

生多非由本地族群補充,當本地幼魚與亞

列入附錄二的物種中﹝註一﹞,許多地方

成魚被捕獲殆盡,將造成本地族群無法增

政府已有法條禁止不同形式的捕撈(斐

加)。目前,龍王鯛在臺灣的確有區域性

濟、美屬薩摩亞與馬里亞納島禁止使用水

臺灣龍王鯛保育現況

肺潛水進行捕撈;斐濟與索羅門禁止夜間

依據近年來潛水人員的觀察,臺灣

捕撈,因為此魚種對夜晚休息處有高忠誠

海域龍王鯛與隆頭鸚哥魚(Bolbometopon

度),甚至對龍王鯛已有禁魚令(美屬薩

muricatum)族群量皆不超過40隻,經過臺

摩亞與帛琉)。整體來說,目前記錄有龍

灣珊瑚礁學會的努力,首先於2011年4月

王鯛出現的國家有48個,但半數以上都沒

13日去函農委會林務局申請將其列入保育

有特別的漁業管理規則或法令。

類野生動物名錄,歷經兩次審查,於2014

滅絕﹝註四﹞的危機,且全球族群現況 自2004後已經十多年沒有更新(CITES與 IUCN狀態),在氣候變遷與珊瑚礁衰敗的 前提下,整體情況並不樂觀。

保護區的設立與否

年7月2日經林務局公告,成為臺灣保育類

保護區設立雖會提高盜獵保育類名錄

除了傳統與休閒漁業的捕撈,龍王

野生動物之一,也是首次將海洋魚類列入

內物種的罰鍰與刑責﹝註三﹞,而增加嚇

鯛還面臨活體的捕撈,捕撈後會在箱網中

保育類名錄中。獵殺、騷擾與販賣保育類

阻作用,但保護區的規劃需有完善基礎調

養殖一陣子再輸出,此種漁業主因於華人

名錄中生物,將會面臨高額的罰鍰與刑責

查為後盾,有扎實的管理當作利茅,保護

熱愛活魚,在魚缸中活生生的魚通常價錢

﹝註三﹞。雖然進入了名錄,事實上對這

區才能有效益。雖然民間與立法委員都支

是已死亡的好幾倍,列入附錄二後才受華

兩種珊瑚礁魚類的保育卻是剛剛開始,即

持在綠島劃設保護區,但保育的目標與族

盛頓公約控管,而有實質的交易數據可參

便我們觀察到其族群量很低,但卻無任何

群現況還有許多問題須解決,如劃設以龍

考。2005~2011年有紀錄的個體數為81848

分佈與族群基準調查與研究,目前所擁有

王鯛為保育對象的保護區還是以保護整體

尾,2012年交易量下降到1691尾,主因輸

的數據僅來自潛水人員的觀察,而非定量

海洋資源的保護區?保護幼魚與亞成魚棲

出大國印尼與馬來西亞逐年降低漁獲配

的數據。另外,環境教育的不足與宣導的

地或是成魚棲地?龍王鯛出現在綠島哪些

額,這些國家也在降低配額後施行族群基

強度都須檢討,這兩點可能也是造成此次

地點?數量有多少?個體大小?臺灣其他

準調查﹝註二﹞,其結果顯示降低魚獲

綠島龍王鯛被民宿業者射殺的主因。進入

海域是否也有出現?不同地點間族群聯通

壓力4~5年後,有些地區的族群量明顯增

保育類名錄後,臺灣珊瑚礁學會陸續舉辦

性如何?等等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仰賴

加。而扮演交易樞紐的香港過去長期忽視

許多以龍王鯛與隆頭鸚哥魚為主角的活動

野外的調查與結果分析才能一一回答,數

海運內容的檢核,因此2010年前的整體漁

(2014年珊瑚週、2015年生態博覽會),

據的取得需以統一的觀測方法,搭配詳盡

獲可能因為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

鄭明修老師於《大自然季刊》所撰的專

且大尺度的調查,才有定量與定性的數據

(IUU)而低估,慶幸的是,2010年後香

文,「滔滔ocean says」部落格報導,本人

以供後續分析。

港政府開始與IUCN,CITES合作,並已加

也於2015年臺灣NAUI年會應邀分享此兩

強進出口魚貨的查核。

種珊瑚礁魚類的保育願景等,無非想藉活

另外成魚棲息環境偏好珊瑚斜坡與

動宣導以觀光代替捕撈背後的產值,與列

斷層(深度深),需投入大量人力、時間

入保育類名錄後應有的作為。

與經費。目前筆者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

2004年列入附錄二後,有通報紀錄的

心研究員鄭明修與野澤洋耕副研究員組成

締約國只有12國,且還有許多國家並不是 華盛頓公約締約國(緬甸、馬達加斯加、

以帛琉2014年的資料為例,一名遊

團隊,已於2015年使用線上問卷施測,共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7

回收162份問卷,分析後結果顯示過去20

力不彰等等」。由此可知海洋保育需集眾

類、地點、範圍及利用數量、期間與方

年間族群豐富度有降低的趨勢,且一些地

人之志,主管機關、民眾、執法機關與科

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前二項申請

點已有地區性滅絕的可能(如澎湖),

學家缺一不可,期望未來海洋委員會與海

之程序、費用及其他有關事項,由中央主

另外也取得現今分佈的熱點,並將於今

洋保育署成立後,能夠形成一個跨層級的

管機關定之。

(2016)年著手野外的調查(現今分佈熱

平台,正視海洋生態保育並有效管理有限

點),希望能建立龍王鯛與隆頭鸚哥魚的

的海洋資源。

族群基準線,並長期監測族群的變動,這

﹝註一﹞

些數據未來將可評估兩物種,在列入保育 類動物名錄後對族群成長的效益。

即便未來劃設了保護區,後續的執法 更是考驗相關單位的執行能力,目前臺灣

第 41 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處六月以 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十

附錄二的物種屬於族群暫無滅絕危

萬元 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金:一、未具

機,締約國需管制與呈報國際間貿易,若

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一款之條件,獵捕、宰

控制貿易壓力下,族群量仍繼續降低,則

殺保育類野生動物者。二、違反第十八條

將研議將其升級入附錄一。

第一項第二款規定,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

﹝註二﹞

可,獵捕、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者。三、

在海洋保護區設立的速度與面積不輸給歐

族群基準調查:族群的變動需要有基

違反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使用禁止之方

美國家,但管理的效率卻是遠遠落後,舉

準線(baseline),才能了解族群的增加或

式,獵捕、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者。於劃

邵廣昭老師在《科技報導》398期〈全球

減少,為保育研究的基本調查。

定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犯前項之罪者,

劃設海洋保護區 臺灣應如何見賢思齊〉

﹝註三﹞

加重其刑至三分之一。第一項之未遂犯罰

一文中提到的「臺灣海洋保護區(Marine

第 18 條 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予保育,

Protected Areas, MPAs)管理成效不彰的

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

原因很多,如無告示牌、邊界不明、缺乏

用。但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在此限:一、

區域性滅絕:對於廣泛分佈的物種,

調查監測、不能嚴格取締、缺乏權益人及

族群量逾越環境容許量者。二、基於學術

因為人類過度利用或是天然災害,造成區

社區居民或漁民的參與和共管機制、民眾

研究或教育目的,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

域性族群滅絕(某些地區),但此物種在

守法及保育觀念不足、缺乏劃設MPA之誘

者。前項第一款保育類野生動物之利用,

全球的尺度下尚未滅絕。

因、及執法之人力物力不足、執法之公權

應先經地方主管機關許可;其可利用之種

之。 ﹝註四﹞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8

NASA的小行星研究真的做錯了嗎? 林省文/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前微軟首席技術長邁爾沃爾德(Nathan

且抄答案還抄的一字不差,更讓人覺得不

夠大量量測數以萬計的小行星,但是不如

P. Myhrvold)在今(2016)年5月中發

可思議。如果抄襲的可能性很低,一個合

上述其他三個方法準確,而且結果會因為

表 長 達 11 0 頁 的 論 文 , 指 美 國 航 太 總 署

理的假設就是他們因為某些原因「故意」

使用不同的熱模型而有所不同。

(NASA)在小行星領域的研究在基本科

複製貼上,其背後的道理又是什麼呢? 這次事件的主角,就是一個利用紅外

學原理上犯了錯誤,對於小行星大小誤差 值達30%。

線巡天太空望遠鏡觀(Wide-field Infrared

量測小行星的大小

Survey Explorer,WISE,廣域紅外線巡天

要釐清這些問題,我們必須由如何量

衛星,圖四)觀測了十萬個小行星的熱輻

前微軟首席技術長邁爾沃爾德,除

測小行星的大小談起。目前科學家們利用

射並計算這些小行星大小與其他物理參數

了是億萬富翁之外對於科學與科技一直保

以下四種方法量測了小行星的大小,而它

的計畫。

有濃厚的興趣。日前他的興趣轉移到小行

們有各自的優點與限制:

星的研究,尤其是小行星大小的量測上。

1. 利用大型雷達可以很精確的測量小

他的研究結果,就是讀者們在各大媒體上

行星大小與形狀(圖一),然而只能偵測

看到的消息――NASA在小行星的大小量

到非常靠近地球的某些近地小行星,成功

測上犯了錯誤,科學家們對於小行星的了

觀測的數量並不多。

小行星的熱模型 要了解如何根據紅外線輻射量來計 算小行星的大小,我們必須對於熱模型有

解不如宣稱的那麼多(相關新聞可以收尋

2. 派遣無人太空船前往小行星能得

簡單的了解。小行星本身沒有能量來源,

「NASA小行星研究有多處錯誤」)。以

到最精確的資訊但成本過高,目前被太空

因此所有的熱能來源皆源至於太陽光的照

邁爾沃爾德的知名度,並指控權威機構

船探測過的小行星屈指可數。其中的例子

射。部分太陽光被小行星的表面反射,而

犯錯、再加上一點陰謀論(不外乎就是

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所的隼鳥號太空船

部分被小行星吸收。被吸收的太陽光提高

NASA為了申請新計劃經費不承認錯誤)

(Hayabusa)前往小行星Itokawa探測(圖

了小行星的溫度,並且以紅外線的形式輻

自然容易吸引媒體的目光。然而邁爾沃爾

二)。

射出來。一個日常生活的類比是夏日豔陽

德認為NASA科學家犯的錯誤是什麼?這

3. 掩星法利用觀測小行星通過望遠鏡

高照下的柏油路,在白天時柏油路吸收太

樣的指控合理嗎?這是本文希望探討的問

與背景恆星之間造成的光度變化,測量該

陽光而變得滾燙,就算到了晚上還能感覺

題。

事件的時間長度可以得到不錯的大小量測

到柏油路的餘溫,而我們對於柏油路餘溫

(圖三),但是觀測需要精確預測事件發

的感受就是此時柏油路發出的紅外線輻

生時間與地點,無法大量的普查小行星。

射。

邁爾沃爾德的指控

4. 利用紅外線巡天觀測小行星的熱

邁爾沃爾德認為NASA的科學家們在

輻射,並利用小行星的熱模型(Thermal

最簡單的熱模型是假設小行星是個黑

計算小行星大小時忽略了基本的物理定

Model)計算小行星的大小。這個方法能

體,也就是所有照射到小行星表面的太陽

律,因此在估計小行星大小時的誤差應該 有30%而不是NASA宣稱的大約10%。此 圖一:小行星2015 TB145的雷達影像。

外,他也發現在NASA科學家的論文中有

(NASA/JPL)

些小行星的直徑與參考文獻中提供的一模

圖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隼鳥號探測船

一樣,因此他認為科學家們可能 「不小

拍攝的小行星Itokawa影像。(JAXA)

心」的複製貼上了參考文獻中的數據,或 是「故意抄襲」文獻中的 「正確答案」, 讓研究結果看起來與前人的量測十分吻 合。 NASA的頂尖科學家不懂大學程度的 基本物理定律聽起來並不合理,抄襲作假 對於科學家來說更是非常嚴厲的指控,而

圖一

圖二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9

圖三:掩星法可以更具遠方背景恆星被遮掩的時 間來計算前景天體的大小。(中央大學天文所) 圖四:WISE太空紅外現天文望遠鏡的藝術家概念 圖。(NASA/JPL-Caltech)

圖三

圖四

輻射都被吸收了。當小行星達到平衡溫度

我們只能知道小行星的溫度,沒辦法量測

陽輻射會被反射回太空中,數值介於0與

時,根據能量守恆我們知道小行星接受到

小行星的大小。

1之間。 ε 是發射率,也是介於0與1之 間,代表有多少比例的能量會以輻射的

的太陽輻射強度等於小行星自身的黑體輻 射,而黑體輻射的強度與黑體溫度的四次 方成正比,其數學式表示如下:

其實就是:

當然這個模型過於簡化,很多假設與

形式釋放出來。最後,η被稱為beaming

事實相差甚遠,例如小行星絕對不是完美

parameter,讀者們可以想像成我們把其他

黑體,有一部分的太陽輻射不會被吸收而

不容易掌握的因子,例如表面的凹凸不

反射回太空之中,再者不是所有的能量都

平、輻射面積是吸收面積的幾倍、表面是

會以輻射的形式釋放出來,有些會被傳導

否溫度不均的影響全部都塞到η裡面。

到小行星的內部,而且小行星不是完美的 球形,表面的凹凸不平可能造成小行星熱

就算如此,我們還是沒有得到小行星

S是太陽光在小行星所在位置的能量

輻射的強度在各個方向的不均勻,最後小

的大小,此時必須仰賴可見光望遠鏡的觀

通量,D是假設完美球型時小行星的直

行星表面溫度也不會完全一致,在小行星

測。小行星本身不發光,可見光的亮度是

徑。由於小行星吸收的太陽輻射剛好等

沒照射陽光的那一面溫度一定是比照射陽

反射太陽光的,因此反射太陽光的強度與

於小行星的黑體輻射,但是太陽輻射是

光的那面溫度低。

與小行星的面積和反照率成正比。也就是

以截面積吸收(πD /4)以表面積輻射 2

2

說,體積大但低返照率低(看起來黑)的

(πD ),所以黑體輻的能量通量是太陽

由於很多因素需要考慮,NASA的科

小行星可能看起來與體積小,但返照率高

輻射通量的四分之一。 是史蒂芬–波茲曼

學家們使用了一個修正後的熱模型 (這是

(看起來白)的小行星一樣亮。不過我們

常數 (Stefan-Boltzmann constant)代表能

被筆者簡化後的模型,實際的情況更為複

之前已經求得反照率,因此藉由觀測小行

量與溫度間的關係,而T就是小行星的平

雜):

星的可見光亮度即可得知小行星的大小。

衡溫度。太陽輻射的在小行星所在位置的 強度是我們知道的,因此我們只需要使用

看起來這個修正後的熱模型更接近現

一種類似耳溫槍的儀器,以量測到的紅外

T(0)是小行星表面最高的溫度,A是

實,然而我們卻發現其中的未知數由原本

輻射量來量測溫度。然而黑體的假設下,

小行星的返照率,也就是有多少比率的太

的一個(T)變成了四個(A, η, ε, T)。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10

讀者們中學都學過解連立方程式,有兩個

於這些已知大小的小行星來說,減少一個

的前提下對知名媒體(紐約時報)放話宣

未知數至少需要兩條方程式,四個未知數

未知數能夠對其他的物理量有更精確的計

稱NASA的科學家們的研究錯誤百出,筆

就只少需要四條啦,雖然WISE有四個不同

算結果。而對邁爾沃爾德來說,整個研究

者覺得有學術倫理上的疑慮。NASA科學

波段的紅外線觀測,然而對於每個小行星

的重點是得到小行星的大小,因此應該利

家們也對此提出同樣的質疑,不過邁爾沃

也不見得所有波段都有觀測到,在這個情

用完全獨立的計算結果與已知結果比較才

爾德大概覺得他的研究無懈可擊,是不怕

況下就沒辦法解出四個未知數了。

是正確的。

受檢驗的,因此該研究論文已經送到相關 領域的知名期刊Icarus接受審查。

減少未知的物理量

我們可以這樣類比:眾所皆知王建 民可以投出軌跡刁鑽的伸卡球,歸功於他

另外一個比較小的問題是,邁爾沃

要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必須想辦

有天賦、有經驗、有投手教練指導並不斷

爾德研究中有不少篇幅是針對性地質疑

法減少未知的物理量,比如說我們可能知

努力練習,而不因為他是一個空氣動力學

NASA小行星研文章中的錯誤與疑點。筆

道某些小行星的類型;小行星主要分為兩

專家,知道所有投出伸卡球的物理機制。

者認為如果能更客觀的比較此研究與之前

種:石質(S-type)與碳質(C-type),如

今天某物理大師一日球迷宣稱王建民不懂

的研究有何不同且優勢在哪,將評斷空間

果小行星是同一型,那他們都有類似的返

空氣動力學,他的伸卡球握法有誤,而該

留給論文的讀者才是比較中性的寫法。科

照率或發射率,因此我們可以假設這些小

大師已釐清所有丟出伸卡球的物理機制,

學論文不是一般傳播媒體,更應該避免

行星的返照率或發射率跟其他同類型,且

包含當日氣溫、濕度、風向、球的轉速等

「帶風向」的論述方式。

已知發射率或返照率的小行星一樣。類似

等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所以知道如何丟出

的方法也應用在beaming parameter(η)。如

真正的伸卡球。雖然聽起來很理想,然而

果有些小行星曾經利用其他方法,例如雷

測試結果證實這個純物理伸卡球投法不如

達成像觀測過大小,那直徑(D)也不再

王建民靠經驗的伸卡球犀利。至於哪種丟

雖然如此,邁爾沃爾德其實做到了

是未知數,我們可以不用假設它們的反照

法比較好,就取決於不同的目的;如果想

一位學術工作者必須做到的事――不斷質

率與其他物理量,而利用已知的大小求得

要贏球就找王建民,如果想要研究棒球的

疑、檢視科學研究結果,如此一來我們的

這些值。

空氣力學就必須研究純物理伸卡球。對於

認知才能越來越接近事實。因為如同上述

NASA的科學家來說,他們研究的目標是

的期刊審查方式,就算是錯誤的推論或結

小行星的性質,並不是要專研小行星的熱

果只要負責審查的一兩位專家一時沒有察

模型,因此採用半物理半數學的熱模型十

覺(有時候是以當時的知識與技術還無法

分合理且有效。

察覺)就能夠被發表,所以期刊論文中的

邁爾沃爾德與NASA科學家誰 才是對? 我們回頭看看邁爾沃爾德的指控,與 他認為正確的做法: 1. 小行星的熱模型未考慮基本物理 定律:NASA科學家使用的熱模型之所以 沒有考慮全部的物理現象,因為很多物理

錯誤屢見不鮮。唯一糾正這些錯誤的方法 於整個事件的科學議題簡介如上,而

就是後人不斷的利用新的研究、新的儀

科學上的誰是誰非雙方都有各自的道理,

器、新的方法來檢驗這些結果。公開透明

就留給讀者自行判斷了。接下來我們來談

的接受所有人的檢視是西方科學的原則,

談倫理上的議題。

而這個原則讓科學能夠精益求精並獲得極 大的成功。

現象的細節並不容易也沒辦法完全考慮清 楚。為了要得到我們想知道的物理量,利

邁爾沃爾德未審先判

用一些參數將難以掌握的因數包含其中利 用數學的方法解決。邁爾沃爾德認為這是 不對的,於是他想辦法釐清所有的小行星 熱物理現象,得到一個完全物理的熱模 型。然而利用這個小行星熱物理模型做出 來的結果比利用NASA科學家的半物理半 數學模型來的差,可見得還有一些物理現 象在這個純物理的小行星熱模型中未被考 慮清楚,因此我們對於小行星的了解未如 想像般清楚。 2. 有些小行星的大小是抄來的:對於 NASA的科學家來說,某些小行星的大小 已經是已知了,不需要視其為未知數。對

期刊論文結果都是對的嗎?

最後筆者對於這個事件的簡單總結如

一般說來在學術界,有公信力的學術

下:邁爾沃爾德質疑NASA科學家的小行

研究會透過有公信力的學術期刊發表,而

星研究是合理的。然而NASA的結果並不

這些學術期刊都有同濟審查的機制。也就

是如他所說的錯誤與胡搞,只是雙方對於

是說,在學術論文被期刊發表前,必須先

什麼才是「正確」的認知有所不同。至於

找一個或是數個相關領域的專家看過這個

邁爾沃爾德的未審先判與其他的陰謀論就

文章,找出其中的問題或是錯誤,經過修

不值得一談了。

改後由審查的專家認可方能出刊。因此一 個有公信力的研究,就算結果是錯誤的, 也必須至少成功的唬過一兩個專家。 NASA科學家們的小行星研究結果是 經過同濟審查的,然而邁爾沃爾德的研究 還沒有。邁爾沃爾德在還沒通過基本審查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11

發現沒有粒線體的真核生物? 李岳倫/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腫瘤微環 境與癌症逆境生理之交互作用,特別是粒線體逆境與癌症

(與《科學月刊》559期共同刊載)

根據內共生演化理論,粒線體

真核生物的分類目前仍有很大的不

論》(Endosymbiotic Theory),粒線體起

(mitochondrion)是原始真核細胞

確定性。從早期傳統的分類法,將真核

源於胞內共生能進行氧化磷酸化的細菌。

(eukarya)為適應有氧環境與細菌所共

生物分為動物界(Animalia)、植物界

在約20 億年前,利用吞噬作用進入胞內,

同演化出來的胞器,藉由粒線體將環境中

(Plantae)、真菌界(Fungi)、變形蟲界

形成現代真核細胞。當然,也有些單細胞

的氧、養分轉換成細胞生存所需的能量,

(Amoebozoa)與古蟲界(Excavata),

真核生物因為不需要,在演化過程中丟

也就是說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廠、能量工

到後來把真核生物分為單鞭毛生物(動物

棄了粒線體。英國牛津大學史密斯(Tom

廠,許多重要的生化反應以及電子傳遞鏈

界與真菌界)與雙鞭毛生物(古蟲界與植

Cavalier Smith)教授在1983 年提出的古原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與氧化磷酸化

物界),但仍有許多沒有共識的爭議。古

蟲(Archezoa)假說,認為在吞入粒線體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皆發生於此。

蟲界是單細胞真核生物的一個大界,包含

前的一群原始單細胞真核生物是不具粒線

除此之外,粒線體也參與調節細胞凋亡

了許多自由生存或共生的原生生物以及一

體胞器的。

(apoptosis)、細胞壞死(necrosis)、細胞

些重要的人體寄生蟲。命名為「古蟲」,

自噬 (autophagy)等功能,並且與活性氧

是因為在真核生物的系統演化樹的底層,

早先的觀察也的確符合他的假說,

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與細菌、古細菌(Archeae)等關係較近。

不只缺少粒線體,也缺乏大部分的完整

及鈣離子濃度調節有關,與決定細胞生死 的衡定息息相關,因此粒線體是真核細胞 生存所必需的胞器。

胞器,但隨著鑑定技術愈來愈進步,大

無粒線體原生生物

部分歸類在古原蟲的單細胞真核生物都 慢慢被發現有似雙層膜胞器的結構,而

古蟲界的物種缺乏典型的雙層膜

原來屬於古原蟲的後滴門,雖然真的沒

不過,最近國內外科學媒體都用斗大

粒線體,被稱作「無粒線體原生生物

有顯著雙層膜結構的粒線體,不過隨著

的標題報導有學者發現了沒有線粒體的真

(amitochondriate)」,雖然大多數包含

基因定序技術愈來愈精確,也被發現有

核生物,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個極罕見的

了功能上近似於粒線體的胞器。根據真核

粒線體基因遺留在細胞核的基因組中,

科學發現。但嚴格來說,實際上應是對真

生物的起源理論,原始真核生物由細菌原

包含多鞭毛蟲綱(Fornicata)的賈第鞭毛

核生物的起源定義與環境因素對演化驅動

核生物演化而來,期間可能經過古細菌的

蟲(Giardia intestinalis)與旋核六鞭毛蟲

的重新認識,這故事要從粒線體與真核生

過渡期,其祖先很可能是一種巨大的原核

(Spironucleus salmonicida)、副基體綱

物在演化上的關係說起。

生物,體內具有膜內褶的內膜系統和原始

(Parabasalia) 的陰道滴蟲(Trichomonas

的微纖維維繫細胞骨架,能夠進行變形運

vaginalis)等。換句話說,整個古原蟲根

真核生物一定有粒線體?

動和吞噬,內膜 系統中一部分包

普通生物學告訴我們真核生物的定義

圍了染色質,於

是細胞中具有「細胞核」的生物,包括所

是就形成了最原

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生物個體。

始的細胞核。其 他部分的內膜系

基本上真核生物的特徵是圍繞著細

統則分別發展為

胞核的功能與行為,再加上擁有內質網、

高基氏體、溶酶

高基氏體、溶酶體、液泡等胞器,看到

體等胞器。

這裡,也許你已發現是不是遺漏了粒線 體?沒錯!所有真核生物都有雙層膜的 粒線體嗎?答案是否定的,例如古蟲界 (Excavata)後滴門(Metamonada)的一

內共生理論 按

些單細胞原始真核微生物就沒有顯著雙層

國 學 者 馬 古

膜結構的粒線體,應該說這些真核微生物

利斯(Lynn

「曾經」擁有過粒線體,透過牠們的基因

Margulis)提出

組裡發現有粒線體基因的存在遺跡。

的《內共生理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時事評析

科技報導

12

本不存在,牠的成員即使沒有顯著雙層膜

蟲(Oxymonad) 的「類單鞭滴蟲屬

物在演化上仍不是屬於一開始就缺粒線體

結構的粒線體,也有類似粒線體膜結構或

(Monocercomonoides)」,不僅沒有雙層

的原始物種,只因有來自細菌的外援,便

者是殘留某些粒線體蛋白質功能,又或者

膜結構的粒線體,也沒有任何粒線體基因

將粒線體丟得一乾二淨罷了。不過此發現

是殘留某些粒線體基因在細胞核的基因組

的遺跡。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種單細胞

仍提供粒線體是藉由細菌進入真核細胞共

中。應該說這些真核微生物「曾經」擁有

生物亦不具有任何粒線體正常運作必需的

同生存演化的一個有力證據及環境因子對

過粒線體,但因環境因素丟棄了粒線體。

蛋白質,只是透過附近細菌的基因轉移獲

生物演化的著力痕跡。

得硫固定系統酵素來獲得能量,此舉徹底

真核生物非粒線體不可?

將粒線體基因丟棄。

2016年5月在《現代生物學》

這個發現的重要性在於得知真核細胞

(Current Biology)期刊刊登來自捷克

可以在沒有粒線體的情況下,也可以生存

布拉格查理大學(Charles University in

下去,不過請別忘記,這種單細胞真核生

Prague) 的意外發現。研究團隊針對

物是生存在絨鼠的腸道中,腸道環境含氧

一種來自絨鼠(chinchilla) 腸道、屬

量低、養分充足,不需要粒線體來提供能

於前古原蟲類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做基

量,使細胞對線粒體的依賴大大減低。雖

因序列分析,發現牠屬於後滴門銳滴

然如此,「類單鞭滴蟲屬」單細胞真核生

延伸閱讀 1. Karnkowska A. et al., A Eukaryote without a Mitochondrial Organelle. Current Biology, Vol. 26: 1274–1284, 2016. 2. Nick Lane,林彥綸譯,《能量、性、死亡:粒 線體與我們的生命》,貓頭鷹出 版社,2013 年。 3. 社群:Facebook「國衛院李岳倫癌症研究室AYL's lab on Cancer Research」。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SciTech Reports

13

你知道精子界也有所謂的過動兒嗎? 何翰蓁/慈濟大學醫學系解剖學科副教授。熱愛形態學,以研究 精子細胞內各胞器變化開啟研究生涯,目前觀察對象小至細菌, 大至人體。著有《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

(與《科學月刊》559期共同刊載)

1970年,柳町隆造(Ryuzo yanagi-

打轉,看起來那裡都去不了,不似表現出

較小,不容易像豬或牛等大動物,可以利

machi)在交配後母倉鼠(hamster) 的輸

活化運動的精子,像是有目標的前進。然

用人工陰道採集射精後的精子(ejaculated

卵管中,發現精子表現出一種極度激烈活

而,逐漸累積的研究結果顯示,雌性生殖

sperm)進行實驗;且早期以電刺激方式

潑的游泳方式,一種具有大振幅、不對稱

管道和玻片中的環境完全不同,在充滿黏

使小白鼠射精而採集到的精子,品質不

的鞭毛擺動的運動方式,並將之命名為超

液、阻力較大的輸卵管中,表現活化運動

佳、死亡率高,因此絕大部分的實驗是將

活化運動(hyperactivated motility),此發

的精子會被黏液困住,反而是表現出超活

公鼠的副睪取出,放在精子的培養液中,

現就此開啟了近半世紀相關領域的研究。

化運動的精子,藉由大振幅不對稱的鞭毛

在副睪上以無菌針頭刺幾個洞,收集由副

擺動,反而能在黏稠的環境中有效向卵子

睪中游出的精子來進行實驗。如此採集到

方向移動,且這種運動方式有助於精子穿

的小白鼠精子稱為副睪精子(epididymal

為什麼會命名為超活化運動呢?原來

過卵子外圍的卵丘細胞(cumulus cells)

sperm),因為接觸到培養液,這些副睪精

睪丸製造的精子,雖然具有典型的蝌蚪狀

及透明帶(zona pellucida)等,均暗示其

子會表現出活化運動方式,但與射精後的

形態,但此時精子並不具有游動的能力,

具有使卵子受精的優勢。於是,不論是為

精子相比,則少了與攝護腺、儲精囊分泌

即便是儲存在副睪中逐漸成熟的精子,大

了提高受孕率,或是開發新的避孕藥,投

物接觸的機會。

部分也不具有游動能力,直到經由射精進

入精子運動模式調控相關研究的人越來越

入雌性生殖管道或被置於適當的培養液

多。不同實驗室採用不同的實驗動物,發

我們已經知道精液中的果糖是精

中,精子才會像開關被啟動一樣,表現出

現多種哺乳動物的精子都會在受精前表現

子重要的能量來源,其中許多蛋白質也

所謂的活化運動(activated motility):一

出這類特別的運動方式,也了解該運動是

具有促進精子成熟或調控精子活性的功

種小振幅且對稱的鞭毛擺動,造成精子以

受到鈣離子的調控。

能,如儲精囊的分泌物SVS2 會抑制副

精子的「超活化運動」

睪精子在體外 (in vitro) 進行獲能反應

直線軌跡前進。 由於小白鼠是模式生物,且已有多

(capacitation)。所謂獲能反應指的是精

剛開始,表現超活化運動的精子並不

種基因剔除小鼠出現精子運動缺陷或雄性

子進入雌性生殖管道後,細胞膜上脂質及

被看好,因為夾在載玻片與蓋玻片中的精

不孕等現象,因此越來越多研究採用小白

蛋白質等改變,最終使精子具有進行頂體

子,那不對稱的鞭毛擺動讓他們只在原地

鼠精子來探討運動調控機制。因為小白鼠

反應(acrosome reaction)的能力。精子必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14

副睪精子,如此便可比較同一公鼠副睪精

研究也清楚說明:兩種不同超活化運動模

子與射精後精子的活性差別。

式具有不同的鈣離子調控機制。

研究人員有什麼發現呢?首先,他

研究人員接著利用螢光染劑,讓兩種

們觀察到射精後的精子較容易黏在玻片上

不同的精子分別帶著綠色或紅色螢光。混

(射精後:74.8%;副睪精子:6.9%),

合後的兩種精子再放到卵丘– 卵複合體

左圖為典型的順鈎式超活化精子;右圖為反鈎式

若在促進獲能反應的培養液中培養2 小時

(cumulus-oocyte complex)周圍,觀察精

超活化精子。

後,射精後的精子黏在玻片上的比例則降

子與卵及卵丘細胞間之互動。螢光染劑讓

至 40.9%,且大部分不再黏附在玻片上的

研究人員可以清楚區別副睪精子和射精後

精子,表現出超活化的運動方式。研究人

的精子,不過為了避免染劑本身的影響,

員認為射精後的精子與副睪精子在黏附玻

重覆的幾次實驗會交換螢光與精子的配對

須進行頂體反應才能通過透明帶並與卵結

片上不同的表現,顯示他們細胞膜表面特

使用。實驗結果發現射精後的精子比副睪

合,因此,無法順利完成獲能反應的精子

性或電荷在有無接觸精液分泌物下有顯著

精子更容易進到卵丘—複合體中,顯示可

通常也無法使卵受精。不過,太早進行獲

差別。

能有更高的受孕率。

能反應的精子卻也有早衰、提早喪失游動 能力等狀況,因此獲能反應受到精密的調

利用電腦輔助程式分析精子各項運動

這篇研究以簡單卻清楚的實驗分析了

參數後,發現射精後的精子活動性、游動

副睪精子與射精後精子的多項差異。實驗

速度及多項運動參數均優於副睪精子。更

結果本身除了提醒我們不要忽略精液中分

有趣的發現是,兩種精子在促進獲能反應

泌物的重要性外,也不禁讓人重新思考:

研究人員藉由基因剔除小鼠的研究,

的培養液中培養2小時後,均表現出超活

有時受限於實驗材料的取得,或為了有效

找到了多個參與精子運動調控的重要分

化運動,但是形式卻不盡相同:射精後精

控制變因、方便釐清各個重要的因素分別

子。然而,藉由副睪精子進行的研究,是

子超過90%表現出順鈎式(pro-hook)超

扮演什麼角色時,難免簡化了複雜的生理

否適合直接用以解釋正常生理狀況下,射

活化運動,副睪精子卻有50%呈順鈎式、

現象。然而,當結果要套用到複雜的生物

精後精子的狀況?它們之間有沒有差異?

50%呈現反鈎式(anti-hook)超活化運動

個體上時,我們需要更小心,收集更多的

模式。早期利用副睪精子為實驗材料時,

資料,以勾勒出更接近真實的面貌。

控。

射精前後的精子有所差異?

2015年,蘇亞雷斯(Susan S. Suarez)

蘇亞雷斯實驗室即提出小白鼠精子超活化

實驗室發表在PLoS ONE期刊的研究報告解

運動可分為順鈎式及反鈎式兩種模式。小

答了我們的疑惑。研究人員犧牲剛交配的

白鼠精子頭部呈鐮刀狀,他們發現副睪精

延伸閱 讀

母鼠,打開子宮收集射精後的精子進行實

子表現超活化運動時,有些精子鞭毛的大

驗,採集過程在交配後30分鐘內完成。而

振幅擺動彎曲弧度與頭部鐮刀鈎同向,稱

交配過的公鼠則在2~7天之後犧牲,採集

為順鈎式;相反的則稱為反鈎式,當時的

Li, H., Hung, P. H., Suarez, S. S., Ejaculated mouse sperm enter cumulus-oocytecomplexes more efficiently in vitro than epididymal sperm, PLoS ONE, Vol. 10(5):e0127753, 2015.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SciTech Reports

15

「非典型」的中研院院士─

長庚大學醫學院廖運範院士專訪 (與《科學月刊》559期共同刊載)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林翰佐攝影)

我國的「院士」, 係指具有國際能見度, 擁有最高的學術權威, 足以代表國家最高水準 的科技頂尖人物。院士 的產生流程,首先由5 位院士共同推薦或各學 術機構向中央研究院進 行推舉,然後經各組院 士初審後送評議委員會 選出「院士候選人」, 最後由兩年召開一次的 中研院院士會議中審查 後投票,需獲本組院士 三分之二及全體院士二 之一以上同意才榮膺院 士,而且每組最多選出 十人,是國家對科學家 所授予之極高的榮銜。

一位「典型」科學院士的產生,泰半從學

相較於現代生物醫學的研究學者,廖

易為人所親近的管道。可惜的是,這樣具

院派的碩博士學位訓練開始,畢業後以博

院士終其一生並未以進修方式取得博士學

有歷史傳承意義的雜誌卻在40年後,於

士後研究為名,歷練於海內外著名的學術

位,也未離開工作崗位遠赴海外,進行所

2013年悄悄畫上休止符。利用這次專訪的

研究機構,終成為學術團體的一員,成一

謂的海外交換學人研究。顯然他選擇了一

機會,《科學月刊》想親自請教廖院士,

家之言,成為享譽國際的科學家。如此綜

條非典型,但似乎更能彰顯科學精神的路

談談科技專文中文化對學術養成的重要

般皆備,始具問鼎院士榮銜的資格。

線。科學工作向來是孤獨的,在這踽踽獨

性。

行的過程當中,究竟需要抱持著怎樣的心 由此觀之,本期《科學月刊》的專

境,做自己堅信對的事情?

從當代醫學談起 科學月刊(以下簡稱科): 當初您為

訪對象――廖運範院士,目前任職於臺北

何會創辦《當代醫學月刊》?

私立長庚大學與長庚紀念醫院,在養成的

年輕時代的廖院士,除了繁重的課業

經歷上有些根本上的不同;廖院士為國立

以及臨床工作之外,還做了些「看似不務

廖運範院士(以下簡稱廖): 嗯!我

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之校友,畢業

正業」的工作;他翻譯了科學名人傳記大

想是「利他」吧!覺得對這個社會需要盡

後即投身於臨床醫療工作。廖院士以「做

作《佛洛伊德傳》(現仍由志文出版社所

一份的責任。這要從我在臺大醫院擔任總

個好醫師」自許,在長庚醫院任職期間,

發行),也因為這樣的緣起,集結了一群

醫師時說起,當時我們有一群具有熱情的

致力於改進友善的就診環境,建立長遠良

志同道合的朋友,於民國62年創辦了標舉

年輕醫師,利用工作之餘,共同翻譯了國

善的醫病關係,也因為如此,廖院士得以

「醫學、人文、本土」大旗的《當代醫學

外著名的內科學經典《赫里遜內科學》。

擁有許多病友長期且持續性的追蹤病歷紀

月刊》,寄望藉中文化的醫學發表平臺,

在翻譯過程,伴隨著臨床驗證,我們發現

錄、血液以及病理學樣本,始可對B型肝

達到推廣醫學新知以及發揚本土醫學、倫

這些源自國外研究的描述,未必全然與國

炎得以有系統的進行了解,從而提出對B

理的場域。此刊物曾一度成為醫學院生人

內臨床狀況相吻合,像是有關肝癌的部分

型肝炎有獨創見解的醫學論述,終成為享

手一本的輔助刊物,對於臺灣醫學從業人

就與國內認知相去甚遠,便萌生了一個

譽國際的權威。

員的養成及進修,提供另一條知性,更容

「國內的醫學界,需要一本以國內臨床研


科技與人文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究為主的內科學教科書」的想法。

科技報導

16

在當年,宋教授最早指派給我的是有

呢?」

然而,當時的我們資歷尚淺,根本談

科:這樣優質的醫學中文月刊,在國

關肝癌的研究,不過三個月之後,我就跟

不上撰寫一本教科書,所以如果先從中文

內也有很好的迴響,是怎樣的因緣,最後

宋教授反應,不想再做這樣的題目了。當

的醫學雜誌著手,將臺大醫院當中臨床教

決定停刊呢?

時肝癌病人大多發病晚期才來就診,往往

學的點點滴滴收錄發表,也許日積月累,

廖:唉!並不是經費上有什麼問題,

兩三個月就往生了,對醫生而言幾乎無能

就能累積相當的資料作為後續內科教科書

主要是現在的年輕人面對升等的壓力,這

為力,太痛苦了。於是研究方向就改由專

的基礎。不過想法雖好,我們在那年平均

類非學術論文的寫作不是他們的選擇。我

注在病程當中較為前端的部分,針對肝炎

每人都大概翻譯了100萬字左右,精疲力

們也曾經找過國內的醫學院校,希望他

進行相關的研究。臨床上,肝炎的後續病

竭,整件事情就擱置了下來。

們能藉由某些內部規章的修訂,像是修改

程發展是具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會持續發

會促成雜誌的出版源自另一項契機。

升等規定要求候選人應有1~2篇這類醫學

展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但大多數病人不

在那年,一位來自臺中某醫學院的醫科生

教育式中文文章的發表,彰顯醫學服務的

會,我覺得這樣的問題很有挑戰性,便一

班代跑來找我,邀請我到該校開授臨床消

社會責任等等,但並沒有被接受。近幾年

頭栽了進去。

化系課程。在跟這位僅小我數歲的小學弟

優質的稿子越來越少,總編輯跟我們都下

先前的醫界前輩曾說:「每一位病

聊天之下,我才理解國內醫學教育下存在

海來趕稿,做得很辛苦啦!所以大家就在

人的診斷,都是個傷神的研究。」從病人

著偌大的師資與資訊落差。這件事情後來

2013年決定收起來,也算完成了它階段性

進入診間的問診開始,然後進行身體的診

在一次聚會當中談及,本著對這個社會的

的任務。

查,斷定病因之後還要藉由檢驗、用藥後

責任感,我和一群因翻譯《佛洛伊德全 集》而結識的醫科生朋友就這麼將雜誌辦

科:所以您認為,在未來這些專業知 識的中文化,都沒有其必要性了嗎?

了起來。

回診的事後驗證,所以日常的臨床工作事 實上就是一種研究。我常常調侃自己所做

廖:我認為中文化的教科書還是有其

的研究其實一文不值,就是臨床工作而

科:當初你們如何設定雜誌的方向?

必要性的。在臺灣,幾乎很少人專注在這

已。我只是自許為一位稱職的醫生,認真

廖:我們想出一本可以即時傳播醫學

塊上。使用中文化的課本,有助於學生對

協助病人解決問題,對於病人身上看到文

新知的中文雜誌,提供給醫學院的學生、

整門學問通盤及快速的了解。即便當年我

獻裡也找不到答案的問題,想辦法研究。

住院醫師以及從業醫護人員作資訊交流,

們都參與原文教科書的翻譯工作,不過在

病人因為相信我,所以我和病人的關係很

閱讀及進修之用。所以我們所接受的稿件

教科書的使用上,閱讀自己母語的速度仍

好,從中建立長遠的醫病關係。我有很多

不要長篇大論,而是經過去蕪存菁,加上

是原文書的好幾倍。有些人會覺得,原文

長達30多年的門診病友,這讓我能針對肝

本土色彩的教育性文章為主。提倡「利用

書的閱讀是學術接軌的重要基石,我也同

炎這類慢性疾病的全貌有長時間觀察的機

上廁所的時間,就可輕鬆閱讀一篇醫學新

意,不過未來還是有很多機會接觸原文的

會。

知」的進修方式。

東西,例如閱讀文獻等等,在基礎知識的

科:像肝炎這樣的研究,除了臨床檢

獲得上,我認為還是可以透過中文化的課

驗外,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方法加以配合,

本變得更有效率一些。

您是如何整合這些研究資源的?

科:辦一本雜誌有很多繁雜的工作, 能不能描述一下當時的狀況? 廖:是的,在經費不甚寬裕的狀況 下,許多事都要自己來,所幸我的岳丈退

科:也許我們可以來想想《科學月 刊》跟「當代醫學」能有進一步的合作?

休前從事印刷相關工作,除了得以透過門 路尋求廠商以友情價進行編印之外,我的 岳丈也擔任義工協助進行校對工作。雖然 當時我已經在臺大醫院完成總醫師的訓練

廖:(笑)我已經沒有當年的豪氣了

廖:當年在臺大醫院師事宋教授的時 候,實驗室就十分重視病理樣本的收集, 除了病人常規抽血的血清之外,還有病理 切片資料的建立與判讀。在住院醫師訓練

啦!

從臨床醫師進入研究之路

時,臺大醫院當年其實有個很不錯的制度 設計,就是要求第一年的內科部住院醫師

了,不過由於臺大那時候並沒有正式的主

科:我們很好奇的是,在這樣龐大的

需派專人代表到病理部見習,為期半年。

任醫師編制缺額,所以只好提供我「兼任

工作量之下,廖院士如何能堅持自己的研

這位具有「聯絡官」性質的住院醫師在內

主任醫師」的職位,每個月僅有2000多元

究路線呢?

科部病例討論會議當中,需要針對病人病

的薪水。為了養家活口,還需要別處兼差

廖:嗯!我想,是因為當時候臺大

理切片的部分進行報告。對當時身為住院

貼補家用,並撥空參與由當時內科部主任

醫院紮實的訓練,很自然地就想要追根究

醫師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爛差事;剛服

宋瑞樓教授主持的相關研究,回到家中才

底。我的研究啟蒙老師宋瑞樓教授常說:

完兵役的我們都急於在臨床上汲取經驗,

能開始雜誌社的社務、改稿等編輯工作。

「當一位醫生啊,除了要有愛心,要不斷

不願多花時間觀察病理切片,所以只能以

在雜誌創刊的第一年,往往在每月15日

地念書,還要有研究心,要針對病人的問

抽籤來決定。原本我以為逃過了一劫,但

出刊前,都必須忙到凌晨3點才能上床睡

題深入地探究。」這句話深深地影響我。

抽到的同學耍賴拒不赴任,讓總醫師很為

覺,相當辛苦。好在年輕時的我熱愛運

對我來說,數十年來的看診工作都是研究

難,偏偏總醫師是我實習時很照顧我的學

動,自覺體力過人。現在年輕的醫師問

的一部分,只不過我的研究對象是來求診

長,我沒辦法拒絕他的請託,礙著人情只

我,事情太多做不完怎麼辦,我都會說:

的病友,我企圖追索這些病理過程的發生

好勉強接受。但是到了病理部之後,大大

「只好犧牲自己的睡眠了,不然怎麼辦

原因,並嘗試著解決病人目前的問題。

拓展了我的視野。相較於內科部,病理部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SciTech Reports

17

對問題根源有著更執著的追求,在醫學領

儕專家的公評才算完成」的看法,不然只

用,表示這些文章對科學貢獻極小。我們

域當中,病理部等於是整個醫療行為上最

是研究上的「心得」而已。但我也深信著

的研究團隊所發表的文獻,約有5%的論文

終的仲裁,凡事得實事求是,一絲不苟。

另外一句話:「當自己的研究結果值得跟

被引用次數在200次以上,10%的論文被引

受訓期間,我被要求如同其他的病理科住

別人分享,才撰文投稿;而不是為了升等

用次數在100次以上,表示我們的研究論

院醫師一般,獨力完成10例解剖工作,並

或追求學術上的榮譽、獎助。」我很喜歡

文真的「值得與人分享」,不是無病呻吟

需要提交非常完整的書面報告,事後發

這句話,並且到處跟別人分享。

或濫竽充數。

現,這樣紮實的訓練是必要的。

對於學術論文,嚴謹的態度是必要

現今不論學校或者是醫院都有相關

在內科部送往病理部的檢體當中,除

的,而這就要從論文掛名上要求起。我們

的升等規定,像是怎樣的職等需要有多少

了淋巴腺組織之外,最大宗的便是肝臟組

投稿的每篇文章最多掛名4~5名作者,一

分數的學術貢獻。但我個人覺得機構應該

織的切片檢查(biopsy)。肝臟切片的病

定要對本文有相當程度的貢獻才會列名,

更綜合與彈性的看待這樣的規定,來維繫

理判定其實是複雜的,往往需要跟宋教授

這是我對投稿文獻的堅持之一。我知道目

學術研究的質量。規定一旦硬梆梆的,就

(時任內科主任)討論之後,才有把握在

前交叉掛名的風氣很盛,最近掛名出問題

等於鼓勵研究重量不重質,變相的逼人造

後續的內科部病例會議當中報告,不過宋

事件不都是這樣的嗎?尤其掛名為第一作

假,還有助長不恰當的掛名現象。

主任對此十分在行,這段時間的討論讓我

者或責任作者的人,對於一篇文章發表的

獲益良多。為了累積對肝臟組織切片的判

內容是否有問題不能全無所悉。

科:就目前學術上的這些風氣,您有 沒有嘗試就體制內謀求一些改變?

讀能力,我還利用時間泡在圖書館中閱讀

論文的內容跟品質是很重要的,這點

廖:有一次我在學校內部的升等委

相關的原文書,奠定後續我對肝病理解的

需要相關學者的自律,要絕對忠實不能有

員會中,要求針對某教授升等的著作進行

基礎。同樣的,當需要分子生物學、病毒

「Misconducts(不當行為)」。這樣的堅

深入了解,我沒有擋人升等的意思,只不

學等介入時,我們就尋求外援或派人出去

持有時並不會在當下得到善意的回饋。像

過他所提出的文獻當中,申請人掛第一作

學習相關的專長。以此類推。

是我們團隊中有一位醫師,曾得過兩次國

者,而他的學生則掛到了責任作者的位

科會的傑出科學研究獎的優秀人才,有一

置,變成了「學生指導老師」的現象,這

次就十分沮喪的對我說不想申請該年度的

有點奇怪。現在學術界的氛圍確實有點

科:仰賴對病人長期數據的歸納式研

研究計畫,原來是審查意見之一說:「這

亂,有些人覺得臨床研究較為低階不值

究方式,勢必影響論文的發表速度,在講

是甚麼年代了,還用血清免疫學的方式進

錢,所以掛名上可以較為隨便,其實這樣

究發表效率的今日,不是感覺上相當吃虧

行研究…。」這是一種對方法學上的歧

是不對的。不過有些氛圍在體制內改革相

嗎?

視。其實,我們研究的品質並未因使用傳

當的不容易,光是最起碼從自己本身做起

廖:當然,論文從資料上的收集,

統的方法而有所打折。我曾在2006年讀過

成為他人的「對照組」都會得罪人!

撰寫與投稿審核,需要相當的一段時間。

一篇有關於科學文獻品質的探討,文中提

不過因為研究的是從病人身上發現尚無答

到根據統計現世的論文,被引用超過200

案的問題,原創性十足,得到的結果也是

次以上的僅占所有發表文獻的0.5%;被引

科:相較於其他中研院的院士,您的

同道想知道的,因此會受到重視。我服膺

用超過100次的僅2.5%,但有半數的論文

經歷似乎更為特別,聽聞您是先獲得中研

「研究一定需要藉由文獻的發表,接受同

發表之後未能受到後續科學研究論文所引

院院院士之後才取得教育部部定教授資格

重質勝於重量,堅持自己的研究方向

非典型的學術之路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的,能不能聊一聊這樣的始末?

科技與人文 從頭來沒有多大的意思。宋教授建議可以

科技報導

18

您沒有依循相關管道提出申覆嗎?

廖: 其實我一直到2004年,才以中

引用升等條款中「無學歷但具有卓越學術

研院院士的資格,得到教育部部定教授

貢獻者,得經教育部學審會三分之二的委

的資格。在此之前我以前連部定講師的資

員同意後報部」的相關規定,並獲得學審

科:聽說您至今仍沒有以學者的方式

格都沒有。為什麼是這樣呢?我以前在臺

會委員的支持,但教育部就「無學歷者」

到國外進行訪問研究,這對您的研究生涯

大醫院擔任兼任講師時,因為不熟悉升等

的條文解讀為「沒有任何學歷」,所以因

是否會有影響與遺憾?

相關規定,所以並沒有向校方提出講師資

我有臺大學位而駁回學審會的審查結果。

廖:在任職臺北榮總的期間,我曾

格的申請。隨後在中國醫藥學院的時候因

所以,一直以來,雖然我在長庚醫學院裡

經申請到國外進行相關的研究,後因轉任

為開設核心課程,讓參與課程的後進去申

大家尊稱我為「教授」,事實是「黑牌」

長庚醫院而暫緩,然後因為擔任行政職,

請教職,身為人師,要從低階開始就算

的,公文書上正式的職位只有「助教」而

加上美國的那位教授突然謝世,整件事情

了! 1980年代末期長庚醫學院成立之時想

已(笑)。這件事情一直到杜正勝院士任

就這樣停頓了下來。其實後來我們團隊中

要協助我申請部定教授資格,教育部仍要

教育部長時才以中研院院士的資格換取教

的年輕醫師都曾因醫療或研究的需要出國

求我從講師資格開始逐級升等,但我的學

授的資格,不需要再透過逐級的審查 。

進修,但我忙於整個研究團隊軟硬體經費

生當年都已經是副教授等級了,我就覺得

科:這樣的法條見解顯然有其瑕疵,

廖:(笑)反正不通過就不通過。不 合理的事情我就不想跟!

的爭取以及行政工作,一直沒有出去。是 否有遺憾嗎?有時候會想, 也許出國看看,眼界會有所 不同。我不知道啦!這只是 純然的想像。少了跟國外一 流專家相互學習的機會,可 能會影響國際人脈的建立, 但那又如何?我想科學家在 國際地位的提升還是必須建 立在文獻的發表,何況我 研究目的是為病人而非為 「名」。 科:您任職於財團法人 的醫院中,這對研究發展有 什麼好壞之處? 廖:嗯!當然面臨著 很多的挑戰。當我從臺大醫 院轉任臺北榮民總醫院,後 又到了臺北長庚醫院時,先 前在臺大醫院的舊識們編了 個順口溜揶揄我,說我「薪 水越換越高,地方越換越 糟」。我想這便是當時「學 院派」醫師對其他醫院所產 生的一種偏見。甚至在一次 的場合中我遇到當時的臺大 醫院內科部主任時,老師拍 著我的肩膀說:「你做得很 不錯,跟一般的開業醫不一 樣」,可以充分地表明在當 時大家看待草創初期的長庚 醫院以及在那裡任職的我的 一般想法。 這樣的觀點其實也反映 在研究計畫的申請以及預算


科技與人文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19

的取得上,這樣的偏見一直到1980年代仍

櫃,還建了11坪-20℃的冷凍庫,得以保存

醫院中不必要的檢查往往是醫療資源浪費

然明顯地存在。有一年在某場合中,我直

上百萬的血清檢體,這些設備和經費的挹

的一部分,大醫院裡的檢驗工具多,但有

接跟當時的國科會生物處主委抱怨,說當

注對我們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時候沒有必要做太多的檢驗,從問診當中

時我已經是生物處資深的審查委員了,也 在相關的領域擁有質量兼俱的文章發表, 為什麼仍然沒能申請國科會的計畫?處長

對於醫學教育,學生人文素養養成的 想法

推敲病因本來就是內科醫生的專職。不過 現在的醫病關係不佳,醫生怕被告,能多 做檢驗就多做檢驗,避免日後糾紛,這也

的回應令我氣結:「嗯!如果讓你申請計

編:我們其實很神往廖院士那個年代

是人之常情啦!總之,這整件事情十分複

劃,那以後王內科,張綜合這類開業醫

年輕時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包括我們自己

雜,我們正在往更糟糕的方向前進,談改

也來申請計畫,我們怎麼辦?」我回應:

在內的這些後輩,那種純然的理想性與執

革很困難,但現在不做將來會更困難。

「如果王內科,張綜合的計畫頗具學術價

行力似乎少了很多,這否因為教育或體制

值,具有實際的執行可能,難道不應以預

上出現了問題?我們想聽聽您的看法。

至於你講的人文教育的問題,普遍 在臺灣似乎未受到重視。我在《當代醫學

算獎助?」不知道是否是吵了這樣的一

廖:就醫學界,我認為整件事情的關

月刊》的創辦期間其實就堅持一定要有屬

架,隔年,私立院校開始可以申請國科會

鍵首要是臺灣醫界制度的改變。很多事情

於醫學人文方面的專欄,不過在每半年針

計畫。

即便在學校有再怎樣的目標正確,但學生

對讀者問卷的書面訪問部分,大多數的讀

相較於公立教學醫院,私立醫院自然

一到臨床治療上的第一線,發現現實的狀

者都覺得這一塊其實可有可無,不過我還

有成本上的考量,有些制度(例如一科,

況與學校教育相去甚遠,就很容易的流於

是堅持要有啦!在我求學以及行醫的生涯

二科的績效競爭制度)我便不認同。但是

世俗。

當中,透過閱讀,前人於文章中智慧的話

在某方面,私立醫院還是存在著有別於國

我認為經營醫院及教育,都不應以

語往往讓我玩味再三,深深地影響著我的

立醫院的彈性。例如原本病患初診後需要

追求利潤為目標,應該把醫療品質放在第

為人處事,我們甚至於收錄了這些曾經登

另排時間回到醫院進行檢查,這對於中南

一位,再求財務的平衡。像是目前醫院門

載於《當代醫學月刊》當中的這些格言,

部北上的病友來說十分不方便,所以我們

診量過高的狀況,在如此急迫的問診時間

編撰成《現代醫學雋語》一書,並選擇以

就改成一天從頭到尾就搞定。外界常會批

裡,醫療品質就難以兼顧。這當然是個很

口袋書版本的形式編印,方便大家攜帶閱

評這樣的作法有搶錢的嫌疑,不過如果可

複雜的問題,曾經我受聘擔任某醫院顧

讀,卻賣得很不好啦!所以在大學當中開

以改善門診流程,對病友也相當的方便,

問,嘗試協助該院品質提升的時候就曾經

設這些課程也許有效,但我覺得這其實還

為什麼不做呢?我剛才說的,因為有便利

給過這樣的建言。「那病人掛不到號又當

是要從閱讀習慣的培養著手才行。

舒適的門診服務,才會有群信任我們的病

如何?」該院的高層這樣的反問我。轉診

友,我們才能對肝炎研究有不一樣的觀

制度的落實的確是解決這樣問題的方法,

點,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事情。長庚醫院

教學醫院與地區診所應該要有一定程度的

廖:就我自身的經驗來說,從事科

其實十分支持我的研究,對我的需求幾乎

分工,才能活絡整體醫療體系,提升問診

學工作首先必須要有很好的邏輯性。邏輯

有求必應,例如購買了許多超低溫的冷凍

品質,並且杜絕醫療浪費。我認為,在大

要好,需要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然後從

編:最後,對現在有志從事科研工作 的莘莘學子,有甚麼特別要建議的事情?

國立陽明大學生命科學院聯合徵才啟事 職稱

徵才需求 本校生命科學院公開誠徵新院長。院長職在引領具卓越內涵之生命科學教育,同時建構跨領域之生命科學研究團隊,以提升

生命科學院院長

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 科學研究所教師 貳名

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 所教師 乙名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及相關領域之國際聲譽與社會貢獻。  候選人條件:1.生命科學相關專業背景;2.具教授資格;3.具生命科學教育理念與興趣;4.卓越學術成就;5.具團隊領導與 跨領域協調溝通能力。  推薦辦法:1.可由他人推薦或自我推薦 (表格下載,http://goo.gl/xkFGTC ) ;2.推薦資料包括候選人之基本資料、學歷、經 歷、著作及發明目錄、學術獎勵、榮譽事蹟及推(自)薦函等資料。  候選人之資料請於 105 年 8 月 15 日前以電子郵件(lskao@ym.edu.tw )或掛號(以郵戳為憑)寄至台北市北投區(11221) 立農 街二段 155 號國立陽明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遴選委員會 收。  聯絡人:蕭珮君小姐 電話:02-2826-7000 x6136 E- mail:pchsiao2@ym.edu.tw  應徵資格:具博士學位及兩年以上博士後研究經歷,擁有高度熱誠從事生命科學教育工作者,徵求領域為生命科學、分子 生物及細胞生物相關領域,以從事代謝體或老化相關疾病之生物醫學研究為優先考量。  申請資料(電子檔):1.申請函;2.個人履歷(含學經歷說明、發表論文清單、研究成果描述);3.主要論文;4.研究及教學計 畫書;5.推薦函三封(請推薦者逕寄至 llou@ym.edu.tw )。  截止日期: 105 年 9 月 14 日  遴選相關事宜請洽: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教師徵選委員會 聯絡人:歐莉鈴小姐 電話:02-2826-7000 x5131 E-mail:llou@ym.edu.tw 網站:http://dls.ym.edu.tw/  應徵資格:具博士學位及兩年(含)以上博士後研究訓練,具病毒學相關領域之背景,須執行病毒學之教學及研究。  檢具資料:1.個人資料(含學、經歷) 、博士學位證書影本;2.著作目錄及代表著作數篇之 PDF 檔;3.推薦函三封(請推 薦人逕寄至 lhhwang@ym.edu.tw);4.研究及教學計畫書;5.其他教學、研究、服務佐證資料有助審查資料。  截止日期: 105 年 8 月 31 日  收件方式:電子郵件,請寄送至黃麗華所長信箱(lhhwang@ym.edu.tw)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中理解其間的脈絡。我自己大學時代原文

炎有更深入的研究與了解。我自認自己有

書的閱讀與翻譯寫作奠定了我英文能力的

一個優點,就是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基礎,即便我並沒有出國留學,在撰寫英

很多事情能夠懂得適時取捨,像原本我的

文論文,以及參與國際研討會時仍足以

專長是內科,後來以肝膽腸胃作為主要專

應付。此外能遇到一位啟蒙的典範老師

科,隨著研究進展,覺得自己無法同時專

(role model)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相當重

注於那麼多的範圍,又更將自己專注於肝

要,如同我在住院醫師時期有幸師事宋瑞

臟疾病的問題。我覺得,專注於一個問題

樓老師一般。我其實在宋老師門下受業只

點上持續不斷的積累,是科學上通曉一件

有三年,宋老師本身其實很忙,指導只能

事情的必修功夫。

科技報導

20

提綱切領,不過在他的指導之下,我了解 了從事研究及身為內科醫師最基本的態度 與原則,並終身奉行不悖。 一個得以相互體諒與支援的家庭,是 任何人想要事業發展的基石,我很感謝我 的父母,在我們正逢事業衝刺的那些歲月 裡能夠協助照顧他們的孫子,我的內人在 專業和家庭兩方面的全力幫助、孩子們都 能自發學習,也依循他們的志趣有相當好 的發展。雖然每天能夠在家談天的時間有 限,甚至於家中得用留言簿相互溝通,但 彼此的感情都很融洽。由於體會到身體健 康的重要,我們全家人每周靠著打羽毛球 聯繫彼此的感情,這是我們家每周非常重 要的活動。另外專業上互補的良友,包括 團隊中的伙伴,也很重要。 對於研究,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緣際 會。我在1960年代醫學界開始對B型肝炎 相關研究的發展之初就切入進行相關的研

就診病友的病歷上充滿著檢驗數據以及廖院士親手加

廖院士研究團隊所擁有的-20℃冷凍庫,其間保留了近

究,幸運的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研

註的各項重點,足見對廖院士對每位病友的用心。

100萬件長期所累積之病友的各項檢體。

究技術不斷的發展,使我們得以對B型肝

(林翰佐攝影)

(林翰佐攝影)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21

中研院「第一頻段接收機」獲得ALMA核定採用 中研院,〈臺灣電波天文儀器開發技術居世界領導地位 本院天文所研發第一頻段接收機獲得ALMA核定採用〉,2016年6月23日。

【本刊訊】由中研院天文所主導之國

費不貲。ALMA設計以66座天線形成干涉

際團隊為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

儀,天線可用不同方式排列,讓ALMA看

列(ALMA)研發的「第一頻段接收機」

到不同的細節,其視力和一座直徑達16公

第一頻段接收機上線後,ALMA將可

已通過ALMA董事會正式認可並採用。第

里的望遠鏡不相上下,非僅靈敏度極高,

以偵測宇宙最遙遠、最早期的恆星誕生雲

一頻段接收機安裝於ALMA後,其可觀測

其清晰度也非常好,為哈柏太空望遠鏡的

氣團,還能觀測鄰近恆星附近公分尺度的

範圍波長將增為目前的2倍,亦即可偵測

十倍。

星際塵埃顆粒之生成過程,這會是行星系

部接收機完成交貨的下一個挑戰。」

到紅移更高的遙遠天體,在宇宙距離尺度

ALMA在每座天線的後面配備靈敏

上倍增,因此可觀測的宇宙空間也能擴展

的接收機,來自宇宙的毫米電波由接收機

ALMA第一頻段接收機從零組件到系

為目前的8倍之多。

偵測並轉換成信號。每座ALMA天線將會

統的研製,歷經10年歷程,而在8年前由

ALMA第一頻段接收機將可以偵測遙

配備十組不同的接收機來觀測十個頻段

本所與日本國立天文台、智利大學、美國

遠的宇宙早期恆星誕生雲氣團,並可觀測

(Band)。此前已發展了7組,並持續發

國家電波天文台、加拿大赫茲堡天文物理

鄰近恆星的行星系統形成初始階段。天文

展其他頻段(第1、2、5頻段)。

研究所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組成國際合

統形成的第一個初始階段。

所團隊藉由臺灣提供實物製作的方式,確

第一頻段接收機計畫研發經理黃耀德

作團隊。中研院合作參加ALMA 計畫,

保臺灣所有天文學家以觀測計畫競投即可

表示,由於第一頻段的物理特性使然,該

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地面型天文望遠鏡

取得ALMA此世界最先進天文儀器之使用

頻段的技術要求遠比現有任何接收機系統

計畫。此計畫由東亞、歐洲南天天文臺會

權。

更嚴苛,「我非常感謝所有第一頻段工作

員國、北美及智利等22個國家合作,建置

望遠鏡越大視力越敏銳,可以看得

夥伴長期辛勤努力,使得計畫得以從概念

在智利北部海拔5000公尺之阿塔卡瑪沙漠

到更暗的天體,並能發現更多微小細節。

到實現,我期許我們的團隊繼續如此優異

中。ALMA自2013年三月起正式啟用,將

建造單座非常大的望遠鏡相當困難,且花

的表現,迎接我們在2019年年底如期將全

運轉至少50年。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全版廣告

科技報導

559

22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23

美日海底跨洋光纜「FASTER」開通 NEC, FASTER Cable System is Ready for Service, Boosts Trans-Pacific Capacity and Connectivity,2016/6/29.

【 本 刊 訊 】 「 FA S T E R 」 是 由

telegeography表示,光纜預計會從日本連

海底光纖較陸地所用光纜要求更高,

Google、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馬來西亞

至臺灣,於淡水登陸。這段光纖由Google

必須包含低耗損、高強度、能夠製造的長

Global Transit、新加坡電信、日本KDDI共

單獨投資,根據Google表示,日本到臺灣

度較長等特性。「FASTER」使用了合成

同合作的跨太平洋海底通訊光纖電纜,委

這段光纖目前線路尚未開通。

纖維「克維拉」(kevlar)來包覆,防止

託日本電氣株式會社(NEC)製作與安裝

海 底 光 纜 「 FA S T E R 」 內 設 計 有 6

電纜。Google於2014年8月宣布開始安放海

對光纖,其中4對傳輸速度為容量為每

談到光纜材料,日本電氣株式會社在

底電纜,也宣布將在2016年第二季完成並

秒60Tb,另外2對輸速度為每秒20Tb,

6月30日發布消息表示,發現新奈米碳材

開通。日本電氣株式會社在今(2016)年

美國與日本連接光纖長度約為9000公

料「碳奈米刷(Carbon nanobrush)」,

6月29日宣布,海底電纜「FASTER」已完

里 。 「 FA ST E R 」 計 畫 負 責 人 弘 光 和 遠

為單層薄膜的石墨奈米號角狀結構。日

成安放與測試,於7月1日已開始運作。

(Hiromitsu Todokoro)表示,此計畫初衷

本電氣株式會社研究員飯島澄男(Sumio

主要連接美國俄勒岡州與日本千

為「faster, Faster and FASTER」,能在今

Iijima)表示,這項材料和目前材料同樣具

葉縣千倉和三重縣志摩,延伸出的電纜

日開通是六個合作單位共同提供協助的結

有物質吸附性及高液體分散性,更具有比

連結美國西岸與日本主要城市,根據

果。

現在材料10倍以上的導電性。

啃咬而造成損失。

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延期2025年啟動 ITER, ITER Council endorses updated schedule focused on First Plasma, 2016/6/16.

【本刊訊】國際核融合研究工程國

美國七大經濟體合作運作與資助。目前於

利用精密離子加速器等裝置加熱至攝氏1

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nternational

法國南部的卡達拉舍建造中,建設任務目

億度以上。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前已分派到全球數百家公司,來自各地的

ITER負責人表示,因著啟動時間延

ITER),主要目標著重電漿物理實驗

組件器材已送至卡達拉舍反應堆場址,材

期,原預計在2027年執行的氘(D)–氚

研究,以太陽核融合技術,試圖找出全

料、機具來自多方的複雜度導致時間與成

(T)實驗可能會隨之延後,成本預計也

球能源日漸不足問題的解決方式。在今

本增加。

會增加,但因為時間拉長,每年所需的成

(2016)年6月15~16日第18次ITER會議上

ITER目標是證明氫原子核聚變形成

本漸少,增加的成本預計由合作方分擔,

表示,原預計在2019年啟動的ITER,將延

氦,所釋放的能量足夠成為可用能源,並

而目前各方原則上已同意,最後決定將在

後至在2025年12月啟動。

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等負面影響。在ITER完

今年11月理事會上公布。

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主要由歐

成後,研究人員需將兩個氫同位素――氘

盟、印度、日本、中國、俄羅斯、韓國、

(D)和氚(T)――放入巨大反應爐中,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4

日常中存在多種環境賀爾蒙 恐危害健康 科技部,https://goo.gl/KdgPUC, 2016/6/15。

【本刊訊】在現今社會中,因人類大

境荷爾蒙,研究也發現它們都具有干擾性荷

免洗餐具中都含有壬基酚與雙酚A,若讓嬰

量使用化學物質產品以致環境賀爾蒙大量暴

爾蒙及生殖系統的作用。近期研究更發現雙

兒產前即暴露在這些環境賀爾蒙中,胎盤的

露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中。近日,已知的環境

酚A會影響健康,像是小兒氣喘、青少年肥

保護效果不佳;母親在懷孕期間在壬基酚暴

賀爾蒙壬基酚(Nonyl Phenol, NP)和雙酚A

胖、成人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相關疾病。

露下則會影響類雌激素,造成胎兒發炎指標

(Bisphenol A, BPA),在我們日常食物中有

此外,多項研究指出,環境荷爾蒙對於懷孕

增加。再者,在統計的200名孕婦中,發現

高達76.4%及97%的比例被驗出有此兩項環境

期間的孕婦有決定性影響,影響未來所出生

在懷孕4至6個月時,尿液中壬基酚及雙酚A

賀爾蒙,身體內也都能普遍驗出此兩項化合

的嬰兒的健康。

濃度較高的孕婦,產下的胎兒頭圍比平均少 0.37公分,體重則輕182公克,體長也較短。

物,雖然成年人每日從食物所攝取的量未超

近期,為了查明這些環境賀爾蒙對於

過國際規範的每日容許攝取量,但是在食用

健康的影響,陽明大學、臺灣大學與聯合醫

透過這項研究,研發團隊建議孕婦及

嬰幼兒乳品和副食品的嬰幼兒則會有部分超

院等學者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對於這兩項環境

哺乳期婦女減少接觸這2種環境荷爾蒙,降

過劑量,此外,過多的壬基酚和雙酚A會導

賀爾蒙進行全面性的調查,透過與醫院、學

低那些免洗餐具與塑膠容器的使用;政府也

致嬰兒出生體長較短、體重較低的風險。

校、工廠、家庭、社區相關人員合作,將環

應積極的擬定政策,掌控此兩項化合物的排

壬基酚與雙酚A是目前重要的工業化學

境介質的收集並分析,其研究對象遍及孕

放,對於排放應有更嚴格的濃度限制,並適

品,普遍存在各項生活所需的用品中,壬基

婦、嬰幼兒、學童、青少年以及職業暴露族

時的檢測此2種環境荷爾蒙的釋放量,除了

酚常見添加於清潔劑、染劑中,而雙酚A則

群,分析項目包括暴露量、體內劑量、健康

防止環境持續被汙染外,也避免進入食物

廣泛用在各種塑膠製品,包括免洗餐具、便

效應、風險推估,最後提出管理策略。

鏈,加劇危害民眾健康。

當盒、塑膠容器、微波食品容器、金屬罐

這項研究除了發現此兩項化合物普遍存

頭、PC材質容器。兩者皆是目前已知的環

在於我國各種食物中,更發現在塑膠容器及

靈芝可阻擋懸浮微粒進入肺部 讓人體免受其危害 Tseng C.Y. et al., Potent In Vitro Protection Against PM2.5-Caused ROS Generation and Vascular Permeability by Long-Term Pretreatment with Ganoderma tsugae, Am J Chin Med, 2016.

【本刊訊】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

降低空氣中細懸浮微粒的含量。從1970年代

松杉靈芝子實體熱水萃取物中,再加入細懸

細懸浮微粒(PM2.5),是空氣污染的主要

開始,科學家便開始注意到細懸浮微粒會危

浮微粒後24小時觀察,發現其細胞存活率較

來源之一。因為長時間在空氣中停留,並透

害人類健康。然而,除了降低空氣中含量辦

無浸泡高,除此之外,細胞內的自由基與血

過呼吸進入體內,積聚在氣管或肺中,影響

法外,沒有任何研究可以防止懸浮粒子進入

管通透因子也顯著降低,細胞所產生的抗氧

支氣管系統與血液系統,造成哮喘、肺癌與

人體中。

化酵素也有顯著增加,能夠防止細懸浮微粒

心血管疾病。

細懸浮微粒侵入點主要為從人體進行

傷害在細胞中效果顯著。

對於細懸浮微粒的防治,先前只能採取

氣體交換的肺泡中微血管。微血管的內皮細

此外,研究團隊進一步表示,在他們的

默默忍受或是戴口罩減少身體的吸收,尚無

胞會因細懸浮微粒的進入刺激導致產生大量

實驗中須提前至兩周前的浸泡才有效果,才

研究指出有任何藥物可有效降低懸浮微粒進

自由基且降低抗氧化酵素生成,造成肺部傷

能夠有效阻止對細胞的危害。培養少於兩星

入人體。但現在,最新研究由中原大學研究

害。

期的細胞均全軍覆沒。因此研究團隊表示,

團隊發現,以松杉靈芝(Ganoderma tsugae)

此外,細懸浮微粒也會增加血管通

細胞浸在靈芝裡的時間愈長,能夠抵擋細懸

為材料提煉出的萃取物,不僅能減輕細懸浮

透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浮微粒的傷害愈高,這也代表著事先預防和

微粒對細胞的毒害,還能阻止細懸浮微粒從

EGF-A)被分泌,破壞肺部細胞的相互連結

長期保養的概念。

肺部進入到血液循環中。

以致懸浮微粒進入微血管並循環人體,造成

細懸浮微粒的成分十分複雜,有從地表

體內系懸浮微粒傷害。

揚起的塵土、沙塵暴、石油燃料、二手菸與

根據研究團隊的實驗則發現,在兩個

垃圾燃燒等組成,雖然全世界各國對於細懸

星期前先將人類臍靜脈內皮細胞(human

浮微粒接制定了標準,並希望能透過規範來

um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s, HUVEC)浸泡在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近期研討會資訊 【第十四屆國際三維人體動作分析學術研討會】 ■ 時間:2016 年 7 月 18~21 日 ■ 地點:臺北市∕福華國際文教會館

大會主題包含動作追蹤儀器、機器人和仿生科技、骨骼肌肉和關 節模型建立、輔具儀器的開發、運動生物力學和表現評估、人體 動作的變異性和複雜性、穿戴式儀器、動作分類系統和數據最佳 化、醫學影像、人體動作影像即時回饋的應用、生物力學臨床管 理的應用等。

【2016 年犯罪偵查與鑑識科學國際研討會】 ■ 時間:2016 年 9 月 1~2 日 ■ 地點: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

「2016 年犯罪偵查與鑑識科學國際研討會」主題主要分為「犯罪 偵查類」、「鑑識科學」等主題,內容包含生物鑑識、化學鑑識、 物理鑑識、偵查科技、偵查法學、偵查學理與實務、現場勘察、 數位鑑識等。並將會邀請請實務界或學術界知名學者蒞臨演講。

【第 35 屆測量及空間資訊研討會】 ■ 時間:2016 年 8 月 25~26 日 ■ 地點:臺北市∕政治大學

本研討會探討主題及與會人員發表之論文內容,除為科技部土木 學門測量製圖組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外,對國內極端氣候情形索引 致之水資源或河川土石流沖刷災害等地形之即時測繪、調查、規 劃、管理、保育、防災或工程技術等工作,對急要河段之地形及 用地、地籍測繪與防災減災工程技術等,均深有助益。

【2016 國際濕地大會研討會】 ■ 時間:2016 年 9 月 13~14 日 ■ 地點: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

2016 國際濕地大會研討會以「共生方舟 – 看見濕地新價值」為 研討主題,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下之國際趨勢與國內實需,從綠色 經濟與國土安全的雙贏角度,探討國家濕地保育綱領定位與作為, 期待建構國土三法領航下的濕地新願景,與氣候變遷調適與國土 保育下的濕地新作為。

【IIMA 2016 國際研討會】 ■ 時間:2016 年 9 月 19~21 日 ■ 地點:臺北市∕圓山飯店

【大腦網絡國際研討會】 ■ 時間:2016 年 9 月 23~25 日 ■ 地點:台中市∕地點未定

國際資訊管理協會(IIMA)成立於 1989 年,其使命是提供一個

由國立清華大學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與靜宜大學共同籌辦。大腦

獨特的高質量的學術研究,瞭解產業發展,並結合社會互動。

網絡研討會由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IIMA 會議結合了卓越的學術成就和友好的互動關係,創造一個極

新加坡國立大學共同發起。主要探討老化相關之跨領域研究、技

佳的學術研討會的氣氛,我們的大多數成員彼此定期交流並全年

術及應用為主軸。歡迎從事大腦、神經科學、神經心理學、認知

合作。

工程等相關領域人士參與。

25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6

漂浮5年 朱諾號抵木星! 【本刊訊】朱諾號太空船 (Juno Spacecraft)是由美國航太 總署(NASA)於2011年8月5日發

朱 諾 號 73761.6 m/s

射的木星探測船,經宇宙飛行5年

太 空 梭 7599.7 m/s

後,在美國時間今(2016)年7月

SR-71黑鳥 式偵察機 983.5 m/s

4日進入木星軌道,成為繼伽利略

波 音 7 4 7 268.2 m/s

號探測器後(繞行時間為西元1995

子 彈 列 車 156.4 m/s

年~2003年),第二顆繞行木星軌

轎 車 44.7 m/s

道的飛行器。

腳 踏 車 31.3 m/s

太空船將探測器送入繞極軌

人類跑步 6.7 m/s

道,主要任務為研究木星組成、重 力場、磁場、磁層和磁極。朱諾號 也要搜索和尋找這顆行星是如何形 成的線索,包括是否有岩石的核 心、存在木星大氣層深處的水量、 質量的分布等。預計任務執行時間 為20個月,將繞行木星37圈。

(NASA)

磁強計

木星高能粒子探測儀(JEDI)

朱諾相機(JunoCam)

測量木星磁場強度與方向,研究人員欲繪製

測量氫、氦、氧氣、硫和其它離子在木星極

為可見光相機。行星破壞性的輻射和磁場,

磁場圖像、確定木星內部動力學、測定磁氣

區磁層的能量和角分布。

它將只在繞行木星的前7圈軌道運作。

圈的三維結構。

重力科學(GS)

紫外線成像光譜儀(UVS)

微波輻射計(MWR)

利用通訊系統追蹤,以研究木星質量屬性。

當光譜儀的狹縫觀察木星時,UVS將記錄紫

主要探討木星大氣層深處波長從13~50釐米

木星極光紅外成像儀(JIRAM)

外線光子波長、位置等。

的無線電波,共有6個獨立的輻射計。

主要目的是研究壓力在5~7帕的木星上層大

無線電及電漿波探測器

木星極光分布實驗(JADE)

氣層,以2~5 μm的中紅外線波段波長,間隔

研究木星極光電流區域和木星無線電波輻

解析木星極光的電漿結構,測量極區的微粒

的使用光譜儀和成像儀。

射,也會測量的極光粒子加速時通過極光區

分布角度、能量和成分。

域的無線電和電漿。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27

臺灣鍬形蟲亞種分布 透過分子遺傳找證據 中興大學,〈鍬形蟲亞種分布 登國際期刊〉,2016年6月15日。

【本刊訊】在臺灣,鍬形蟲目前已知有

究團隊努力之下,深入探討栗色深山鍬形

蘭地區;黑腳深山鍬形蟲分布於中央山脈東

52種,其中有4種鍬形蟲存在著分別有2個特

蟲(Lucanus kanoi)、黑腳深山鍬形蟲(L.

邊,另外還有北部的指名亞種(L. o. ogakii)

有亞種的特殊議題。臺灣雖然有著中央山脈

ogakii)以及金鬼鍬形蟲(Prismognathus

和南部的出雲山亞種(L. o. chuyunshanus)。

的阻隔,但族群間要在幾十萬年的演化下不

davidis)在臺灣特有亞種存在的爭議,其成

另一種金鬼鍬形蟲分布則較為廣泛,亞種是

相往來也不大容易,是學者們質疑臺灣島同

果也刊登在本月的PLoS ONE期刊上。

在70萬年前分化,分為中央山脈西邊、西南

時存有兩種鍬形蟲亞種的主要原因。

此次的研究探討栗色深山鍬形蟲

邊的陳式亞種(P. d. cheni)以及中央山脈東

長久以來,臺灣的鍬形蟲始終有不少

(Lucanus kanoi)、黑腳深山鍬形蟲(L.

的分類爭議。中興大學教授葉文斌的研究

ogakii)及金鬼鍬形蟲(Prismognathus

此次研究成果藉由分子證據顯示受中央

團隊在鍬形蟲亞種議題早已有重大貢獻,

davidis)是否真存在兩個特有亞種存在。研

山脈分隔的族群,最終形成兩個亞種的特殊

2014年此研究團隊已證實泥圓翅鍬形蟲

究發現,亞種間皆具明顯的遺傳變異及特定

演化結果。藉由此項結果可知不同山區的鍬

(Neolucanus doro)的兩個亞種(N. d. doro

地理分布。栗色深山鍬形蟲及黑腳深山鍬形

形蟲族群可能都有其特有的遺傳組成,為避

及 N. d. horaguchii),和紅圓翅鍬形蟲(N.

蟲的亞種大約是在100萬年前分化,栗色深

免改變原有族群的遺傳特性應對鍬形蟲的不

swinhoei)有同樣的遺傳組成。

山鍬形蟲分布於中央山脈西邊,指名亞種

當野放進行規範,防止族群間的干擾。

而這次,則透過建立臺灣鍬形蟲的

(L. k. kanoi)僅分布在松崗、梅峰一帶,北

DNA 遺傳資料庫,要釐清亞種爭議。在研

部亞種(L. k. piceus)則生活在新竹以北到宜

邊、北邊的北部亞種(P. d. nigerrimus)。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海洋中的貝類存在傳染性癌症 更有跨物種傳染的發生 Metzger et al., Widespread transmission of independent cancer lineages within multiple bivalve species. Nature, 2016.

科技報導

廣告索引 冷泉港........................................2 錫昌..........................................3 雙鷹....................................... 5,28 益弘....................................... 7,27 承洺..........................................9

【本刊訊】大多數的癌症都是因為自身

但他們也有發現一例跨物種傳播,這樣的傳

的體細胞產生不正常增生造成癌變,就算產

播型癌症有獨特的感染媒介,還有極佳的能

倍晶.........................................12

生轉移現象也都是發生在個體中,雖然在哺

力可取得新的基因表型,藉此增加存活率並

勵眾.........................................13

乳類動物身上曾被觀察到有一個體癌細胞自

再度傳播。

洛科.........................................14

牟博士工作室 ................................ 11

大華.........................................17

然的轉移至另一個體上的現象,但是其現象

此項結果可能顛覆我們對癌症的認知,

在自然界是十分少見的。然而,科學家最近

物種間可能存在著相互傳染的癌症,且這項

發現,海洋中的軟殼貝類有傳染性癌症,癌

傳染是跨越物種、無遠弗屆的傳染。也代表

慕尼黑上海...................................20

細胞有時候會脫離單一生物體,傳染到其他

對於腫瘤、癌症,人類應該更加謹慎面對與

尚上.........................................21

個體身上,且此現象十分普遍。

防範,更不可輕忽其傳染能力。

怡定興.......................................23

癌症一般並不具有傳 染性,儘管癌症有可能透過 移轉機制,擴散到身體其他 部位,大多數癌症一般而言 仍會停留在最初發生的個體 中。科學家過去數年來,只 在兩種哺乳類生物身上發現 傳染性癌症——狗與袋獾, 癌症傳染在自然界應屬罕見 現象。 然而,由美國哥倫比亞 大學高夫(Stephen P. Goff) 與他的研究團隊收集了加拿 大及西班牙等地的貽貝、 蚶與蛤等海洋貝類,想檢 測體內是否含有可能會導 致生物的循環系統中出現 許多大型異常細胞、類似 白血病(leukemia)的瘤 (disseminated neoplasia)。 經過科學家大量對貝 類進行檢驗後,發現癌細 胞不是自發於軟體動物體 內,遺傳分析發現皆由不同 物種傳染而來,此癌來自一 個稱作皺紋淺蜊(Venerupis corrugate)的物種,卻在蛤中 發現,兩者遺傳物質截然不 同,代表是經由傳染而來。 研究團隊表示,從目前 調查樣本中得知在海洋環境 中癌細胞傳播十分普遍,傳 染性癌症遠比突發性疾病案 例多。另外,科學家也認為 癌症通常在同物種間傳播,

均泰.........................................18 人事...................................... 19,25

日龍.........................................26

2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