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報導 2016年9月號 417期

Page 1

科學月刊姊妹刊物

SciTech Reports

創刊於1982年

1

每月15號出刊

科技報導 417 S c i Te c h

Reports

2016.9 月號

scitechreports.blogspot.tw

全球海洋所面臨的危機 ――人為塑膠垃圾對生態造成的嚴重影響 ---4 精神病人社區化照護問題之再思 ---7 比6分鐘護一生更重要的事 ――認識子宮頸癌疫苗 ---10 調整,而不是改革,因為這些都不只是技術問題 ――科技部楊弘敦部長專訪 ---14

找到茲卡病毒引起小頭症的兩種蛋白質 Medical Xpress, Two Zika proteins responsible for microcephaly identified, 2016/8/11.

【本刊訊】茲卡病毒主要是經由蚊子叮

計,感染茲卡病毒胎兒的腦部大小平均較

咬傳播,亦可經由性行為、母嬰垂直傳染

正常胎兒小50%。這兩種蛋白質會干擾細

等。典型症狀為發燒、紅疹、關節痛、關

胞內Akt-mTOR pathway的分子訊息傳遞路

節炎、結膜炎等,持續約2~7天,有時也

徑,這個訊息路徑在細胞內負責調控細胞

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與登革

週期,主要和細胞的增生、癌化、休眠有

熱相較症狀輕微。另外也有許多孕婦感染

關,進而影響自噬作用的調節,使細胞中

者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的案例,科學家

能量被茲卡病毒佔據,導致神經幹細胞缺

持續尋找茲卡病毒與小頭症的相關性,

乏代謝。

2016年4月已經找到茲卡病毒與小頭症相 關的證據。

另外一項關於茲卡病毒的研究也已經 在今(2016)年8月底公布於《細胞幹細

近日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胞》期刊(Cell Stem Cell),利用小鼠做

科學月刊 9 月號【基因開關】上市!

Southern California)研究人員發表論文表

的研究結果顯示,茲卡病毒不僅對胎兒腦

當期介紹請見 22 版

示,他們找到茲卡病毒造成小頭症的兩個

部有影響,對成年細胞也有會影響,區域

關鍵蛋白質,預計對於未來預防孕婦產下

多集中在學習與記憶的細胞群。這是研究

小頭症嬰兒有很大的幫助。

人員首次推論茲卡病毒可能會進入成年人

根據報告顯示,茲卡病毒包含10個蛋

腦部,破壞腦細胞,造成神經元損壞。

《科技報導》稿約 本刊為科技新聞刊物,除了提供當月重要的 學界、政策、產 業訊息外,並有學者專家針

白質,但其中僅有NS4A與NS4B與引

全球茲卡病毒感染病例仍不斷增加,世

對科技(含醫療)政策、教育、產業相關的時

起胎兒小頭症有關,這兩個蛋白質皆會

界衛生組織(WHO)在9月1日指出,茲卡

事發表評論或提供專業意見。竭誠歡迎關心

阻礙胎兒腦部形成與調整體內病毒的能

病毒感染目前已構成公共健康緊急狀況,

臺灣科技發展的您,就上述方向踴躍投稿。

力。研究人員表示,先前的研究大多使

需全球共同注目,制止茲卡病毒擴散是目

用成人細胞所製的小型神經細胞類器官

前當務之急。

一、 避免學術專業論文寫作格式。 二、 字數盡量在 2000至 5000 字內,可附相

做試驗,這次試驗為首次使用懷孕

關圖或表至多5張。

中期的胎兒神經幹細胞,檢測3種

三、 請遵守著作權法,如有著作權爭議(包

不同品系的茲卡病毒做試驗。

括圖片),由作者自行負責。一經投稿, 即視同授權刊載。

NS4A與NS4B兩種蛋白質會

四、 稿件刊出後 將致 贈當期刊物一本及 薄

阻礙腦部發育,並刺激增加自

(稿酬將於刊出當月月底寄發,由第一

噬作用(autophagy),使病

作者代表簽收)。

毒能有更多能量與營養能夠

稿件請寄至 scimonth@gmail.com,註明

加快複製速度,影響胎兒神經

真實姓名、聯絡方式、服務機關或就讀學校,

幹細胞發育,導致新生兒神經幹 細胞 6 5 % 以 上 發 育 遲 緩 。 根 據 統

寫作時請依照稿約:

並請於信件主旨中標示「科技報導投稿」。

茲卡病毒可能引起胎兒小頭症。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

國衛院與泰緯生技產學合作 攜手抗癌治療 國衛院,https://goo.gl/KdG73V,2016/8/18。

【本刊訊】大腸直腸癌在臺灣已是越來

(Zn-DPA)獨特藥物傳輸系統,透過已

工作,也榮獲經濟部2016年法人科專成果

越多人罹患的癌症,且罹患人數更是在近8

知小分子胺化合物能選擇性地結合至凋

表揚獎之「技術成就獎」。目前也正式將

年之首。有鑒於此,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

亡中的細胞漿膜上之陰性磷脂(anionic

DBPR115技術移轉予泰緯生技,而從目前

藥物研究所與泰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

phospholipids),因此系統是利用小分子

的研究成果可發現,DBPR115針對大腸直

手合作開發全新的抗癌新藥DBPR115,是一

胺化合物結合螢光探針去尋找多種癌細胞

腸癌與胰臟癌有顯著反應,其用藥量為原

種新一代小分子「標靶式」抗腫瘤藥物,可

的顯影劑,進而專一性地結合至動物體內

上市抗癌藥物的1/5時,即有高達數倍的腫

將抗癌藥物準確傳送至腫瘤組織,並能大

的腫瘤。

瘤生長抑制效果。且相較於市售的癌症標

研究團隊將這項專利再進一步改變,將

靶藥物嘗試透過抗體或奈米顆粒作為藥物

一般的抗癌藥物(anticancer drug)進入

小分子胺化合物取代抗體的角色,透過研

運輸系統,這樣的小分子穩定度高且生產

人體後,通常會分布到腫瘤組織(cancer

發出的連結官能基(linker)與市售的抗腫

成本大為降低。

tissue)及全身其他的位置,如毛髮黏膜

瘤藥物結合,可將抗癌藥物準確且專一地

泰緯生技也表示公司營運模式為承續

細胞、造血細胞和生殖細胞,因而造成損

運輸至腫瘤組織位置,如此便能增加腫瘤

「產學研合作開發」,在技轉此一深具市

害。而在這項小分子化合物抗癌藥物傳輸

中抗癌藥物的濃度,提升抗腫瘤藥效且降

場潛力之抗癌新藥後,會持續進行後續臨

系統能增加腫瘤中抗癌藥物的濃度,提升

低副作用,研發出DBPR115這項小分子抗

床前試驗開發,並縮短開發時程以期將潛

抗腫瘤藥效並減少用藥劑量,降低抗癌藥

癌藥物。並將與美國專利和自行研發出可

力新藥早日推入市場,嘉惠更多病患。

物的毒性。

有效將傳輸系統與藥物連結之技術(linker

DBPR115預計於2018年底進入人體臨床實

technologies)進行結合,衍生出新專利。

驗,期望完成人體試驗後,能使癌症病患

幅減少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利用美國分子標靶科技公司(Molecular Targeting Technologies)所授權的專利,

並且為了促進該技術的運用與發展,

引進了可辨識腫瘤之小分子胺化合物

與泰緯生技締結產學合作,共同執行研發

受益。DBPR115的研發,也為國內大腸直 腸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SciTech Reports

3

臺灣環保署預告將禁塑膠微粒 環保署,〈環保署預告「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品(含牙膏)製造、輸入及販賣」草案〉,2016年8月23日。

【本刊訊】臺灣環保署在8月23日公布

全球已有許多國家對洗面乳、沐浴乳等

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

產品中所含塑膠微粒進行管理,主要朝產

和尼龍(Nylon)等。根據臺灣環保團體調

品(含牙膏)製造、輸入及販賣」草案,

品源頭管制,如美國於2015年12月28日完

查,目前臺灣市售308款洗面乳中,有108

預計在2018年7月起不能製造、輸入含塑

成「無微粒水域法」立法,明定自2017年

款含有塑膠微粒,估計每瓶洗面乳中還有

膠微粒之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品;2020年

7月1日起,逐步禁止製造、輸入及銷售含

36萬顆塑膠微粒。

1月1日起不得販售,業者至少有20個月的

塑膠微粒之化粧品;英國也宣布將在2017

緩衝期。若立法順利,臺灣將成為亞洲第

年底前立法全面禁止使用塑膠微粒。

一個禁用塑膠柔珠的國家。

然而,此草案公告一公布,出現許多討 論聲浪。根據媒體報導,看守臺灣協會秘

環保署在草案公告中參考美國「無微粒

書長謝和林表示,臺灣為了要消耗美國無

環保署表示,市面上化粧品及個人清潔

水域法」,定義塑膠微粒材料包含聚乙烯

法販賣的相關商品,而將立法時間訂在晚

用品為利去角質或清潔用途,會於化粧品

(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

於美國一年,以消耗商品。

及個人清潔用品添加固體塑膠 微粒,然而固體塑膠微粒具有 體積小、質量輕及數量多之特 性,經使用沖洗後,無法有效 收集清除處理,並會隨污水收 集體系進入水體及環境,且於 海洋環境中易吸附有害物質, 恐蓄積於水生生物體內,而有 造成環境及生態危害之虞。

創刊於公元1982年1月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1461號 執照登記為第一類新聞紙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局版台誌字第3034號 訂 閱:全年12期1000元 劃 撥:0018482-3 科學月刊社 主 辦: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出 版 者:科技報導雜誌社 發 行 人:張之傑 總 編 輯:蔡孟利 副總編輯:李志昌 林翰佐 林宮玄 編輯委員:王文竹 王伯昌 曲建仲 江建勳 李武炎 周鑑恆 林秀玉 林宮玄 林翰佐 黃向文 鄭宇君 邱韻如 金升光 門立中 紀延平 范賢娟 倪簡白 高憲章 張大釗 陳妙嫻 陳彥榮 陳鎮東 單維彰 景鴻鑫 曾耀寰 程一駿 程樹德 楊正澤 葉李華 葉偉文 廖達珊 管永恕 劉宗平 鄭運鴻 韓德生 蘇逸平 主 編:文詠萱 編 輯:李依庭 美 編:蔡餘慶 王韻青 業務經理:李金穗 行銷企劃:王弘奕 社 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125號 11樓之4 電 話:(02)2363-4910 傳 真:(02)2363-5999 E - m a il: scimonth@gmail.com 印 刷:赫偉有限公司 《本刊長期徵稿,請見頭版稿約》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4

全球海洋所面臨的危機 ─

人為塑膠垃圾對生態造成的嚴重影響 陳昱玄

東海大學生態研究所

謝韻婷

東海大學演化生理實驗室助理

垃圾――每個人 每 天 都 會 製 造 出 的 產

染,危害環境及人體。但送至掩埋場卻其

米,像是瓶蓋、寶特瓶、漁網等物體,成

物,最常見的包括塑膠袋、免洗餐具、便

實也不能放心。根據行政院環保署公告,

分大多為聚乙烯、聚丙烯以及聚酯纖維。

當盒、寶特瓶、保麗龍等,或是令人煩惱

全臺共有400座左右的垃圾掩埋場,其中

塑膠微粒的定義則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

該如何回收的光碟片、3C產品、廢電池,

距離海岸1公里以內的垃圾掩埋場高達100

膠垃圾,像是市面上所販售的柔珠洗面

不論有沒有妥善處理或做好回收分類,這

多座。這些掩埋廢棄物的海岸經過長年沖

乳、沐浴乳以及去角質等產品,都含有大

些人為的廢棄品對於環境皆是一大隱憂。

蝕後,垃圾露出散落後便會隨著海流進入

量的塑膠微粒(圖一),其成分大多為聚

隨著經濟發展,人為垃圾量也隨之上升,

大海中,成為海洋廢棄物。

乙烯和聚苯乙烯。

大部分的垃圾打包好交給清潔隊運走,但

海洋垃圾隨著洋流在世界各地間流動,

大家可曾想過,人為亂丟的垃圾最後到哪

有些漂回臺灣、有些被浪沖上其他國家的

裡去了?甚至是最近熱議的塑膠微粒,是

海岸。大部分海洋垃圾受海流的影響漂流

如何對我們的海洋生態造成影響?

至洋流匯集處,與各國垃圾聚集於一處打

全球海洋的塑膠污染日趨嚴重

轉,形成一個巨大的垃圾漩渦。目前太 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中都有海洋垃圾聚

隨著大量塑膠產品的製造和使用,近

集,而面積最大的垃圾漩渦位於北太平

年來塑膠垃圾在世界各地快速的累積。從

洋,規模約為臺灣島面積的39倍,並隨著

2014年的歐洲塑料調查報告中可以知道,

時間及人為垃圾的製造而持續擴大。

主要製造塑膠產品的國家為中國和歐美國 家,總產量在2013年高達2億5千萬公噸。

臺灣北部海域現況

圖一:去角質產品所萃取出來的塑膠微粒。(作者提供)

塑膠微粒一部分是由漂浮於海中的塑膠 垃圾,經長時間的風吹日曬,最後崩解成

在塑膠產量這麼大的情況下,生活中的塑

在2012年,研究人員調查臺灣北部六處

膠製品便有流入海洋的可能,塑膠製品流

海域的垃圾累積情況,分別為淡水漁港、

入海洋可能有兩種路徑,最普遍的是從陸

白沙灣、尖子鹿、龍洞海崖、金沙灣以及

地進入海洋或河川,像垃圾掩埋場、工廠

澳底漁港,總共得到9319個垃圾樣本。結

傾倒垃圾、人們購買的塑膠用品(塑膠

果顯示大多的垃圾樣本來自尖子鹿海域,

袋、吸管和餐具等)流入海裡;第二個路

而漁港則有較少的垃圾樣本,而且累積較

徑則是從海洋上流入海裡,像是海上的漁

多海洋垃圾的地點多為海岸線類型以及有

業活動、漁船上丟棄的垃圾或是棄置的魚

海上休閒活動的地方。同時也發現臺灣北

塑膠微粒除了難以分解的特性外,研究

網。Science期刊有一篇研究估計全球192

部海域的垃圾組成高達71.84%是塑膠垃

還發現由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所組成的塑

個沿岸城市在2010年已有4.8~12.7百萬公

圾,共佔6695個樣本,其次則是橡膠和紙

膠微粒,會成為載體去吸收銅、鋅等重金

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裡。從中國流入海洋

類。由此可知,不論是全球的海洋還是臺

屬離子。另外塑膠微粒也會吸收環境中有

的塑膠垃圾位居世界第一,其次則是印

灣北部的海域也都面臨著塑膠垃圾的危

害的有機污染物,像是多氯聯苯、DDE或

尼;較少塑膠垃圾流入海洋的國家大多

機,而臺灣其他尚未調查的海域也可能有

者是壬基苯酚等環境賀爾蒙。更嚴重的是

位居內陸或是人煙稀少的地區,像是蒙

著相同的情況。

當生物誤食這些塑膠微粒後,塑膠微粒將

2020~2025年間,海洋累積的塑膠垃圾將 會高達150~250百萬公噸。

全球海洋垃圾帶 我們所丟棄的垃圾會進到焚化場及掩埋 場進行處理,燃燒垃圾不當會造成空氣污

世界的海域中。另外一部分則是近年來柔 珠產品的逐漸興起。人們使用有塑膠柔珠 的產品後,這些塑膠微粒會隨著排水管或 河川流入大海中,有些微粒甚至小到能通 過污水處理廠的過濾系統。

會重新釋放所吸收的有害物質(重金屬以

古、哈薩克以及格陵蘭島。研究中同時 提到:如果再不嚴格管理塑膠垃圾,在

肉眼難以看見的微小塑膠分子,散布在全

海洋塑膠垃圾的種類 海洋塑膠垃圾的成分包含聚乙烯(PE)、

及有機污染物),對生物器官造成嚴重的 傷害。

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氯

流入水中的塑膠微粒除了會影響到海洋

乙烯(PVC)、聚酯纖維(PET)以及尼

中的生物外,同時也有可能累積在河川和

龍,而海洋中的塑膠垃圾依照大小又可區

周圍的濕地沼澤環境,進而影響到更多生

分成一般塑膠垃圾以及塑膠微粒。

活在此棲地的生物。像是位於美國東北邊

一般塑膠垃圾的定義為直徑大於5毫

蘇必略湖、休倫湖和伊利湖周邊就有大量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的塑膠微粒污染,其中又以伊利湖最為嚴

lobiancoi)也會攝食塑

重,水體採樣裡面含有各種小於1毫米的

膠微粒,而塑膠微粒被

塑膠微粒。在伊利湖的周圍也存在大面積

海洋中的浮游動物攝食

的濕地(Great Black Swamp),因此塑膠

後,能夠藉由食物鏈轉

微粒的污染也將會影響到甲殼類、魚類、

移到蝦子或其他更高層

底棲生物和鳥類,甚至是透過整個食物鏈

的消費者身上。

傳到更高層的消費者身上。

SciTech Reports

研究發現塑膠微粒 能夠在食物鏈轉移,

海洋塑膠垃圾對生物造成的影響

以普通濱蟹(Carcinus

各式各樣的塑膠製品若不慎進入海中,

maenas)為例,牠們主

便成為殺害海洋生物的兇手,而使用這些

要以軟體動物、蠕蟲及

塑膠製品的我們,則成為共犯。針對巴西

細小的甲殼類為食物。

海岸的海龜、海鳥研究調查發現,所有綠

實驗過程中先讓貝類暴

蠵龜樣本的腸胃道都有海洋垃圾,海鳥

露在有塑膠微粒的環境

樣本則是40%。而且腸胃道 中的海洋垃圾主要為塑膠垃 圾。海中漂浮的塑膠袋,常 被海龜認成水母而誤食,無 法分解的塑膠袋會阻塞消化 道,嚴重時甚至導致海龜死 亡。此外,也曾有海龜受困 於垃圾中導致生長受限或是 死亡(圖二)。

圖二:海龜受困於棄置的漁網中。 (Wikipedia )

另一個著名的案例發生在 北太平洋垃圾漩渦中心的中 途島,一個距離大陸3000餘 公里的無人島,四周海域竟 然充斥著各式人造的塑膠垃 圾,有許多信天翁在島上棲 息並且繁衍後代,親鳥會在 島嶼附近的海域覓食,同時 帶回食物來哺育幼鳥,載浮 載沉的塑膠垃圾往往被親鳥 誤認成食物(圖三),幼鳥 不斷吃下親鳥帶回來的塑膠 食物,最後難逃一死。 研究發現海洋中的浮 游 動 物 ( M a re n z e l l e r i a 、 Acartia、Limnocalanus macrurus、Eurytemora affinis, S y n c h a e t a 、 Ti n t i n n o p s i s

圖三:因誤食海洋垃圾而死亡的信天翁。(Wikipedia )

5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下,接著再將這些貝類拿去餵食普通濱

焦點話題 和胃內有較高的殘留。

科技報導

6

層的魚類數目減少,進而影響到整個生態

蟹,結果發現普通濱蟹的血淋巴中存在著

在2016年Lönnstedt於Science期刊發表

塑膠微粒,同時也在普通濱蟹的肝胰臟、

的研究發現鱸魚幼魚如果在含有塑膠微

胃內鰓上,甚至是卵巢發現有塑膠微粒。

粒的環境下生長,鱸魚幼魚會選擇進食

另一篇研究則明確指出普通濱蟹攝食塑膠

塑膠微粒而不是正常的食物。飼養在有

這些海洋垃圾中,以塑膠類的廢棄物

微粒會導致正常食物的攝取下降,進而使

塑膠微粒環境下的幼魚,其產生的魚卵

比例最高,如塑膠袋、瓶蓋及許多塑膠碎

普通濱蟹在生長方面的能量獲得下降。

較難孵化,即使魚卵成功孵化成小魚,

片等,這是因為人們使用塑膠製品的習慣

除了普通濱蟹外,在2015年也證實招潮

小魚的體型也會比較短,而且活動力較

及很多產品的過度包裝所導致。每天早上

蟹屬的Uca rapax會在濾食泥土時,同時

低、生長緩慢。同時,塑膠微粒污染也

買早餐時,蛋餅或三明治用小塑膠袋裝

也會攝取到塑膠微粒。實驗中將招潮蟹放

會影響到幼魚的行為,生長在塑膠微粒

起來,飲料倒入塑膠杯並封上塑膠膜,除

置於不同塑膠微粒濃度的環境下,結果在

下的幼魚,對於捕食者的反應較為遲

了附上塑膠吸管,為了提拿時方便,因此

招潮蟹的胃內、肝胰臟以及鰓部都有發現

鈍,因此被捕食的機會也比較高。塑膠

再用一個塑膠袋把東西裝進去,飽餐後,

塑膠微粒。而且在高濃度的情況下,鰓上

微粒的污染降低了幼魚生存率,能夠生

這些塑膠製品直接成為沒有用的垃圾。日

會有最多的微粒殘留,低濃度則是肝胰臟

長至繁殖期的成魚減少,導致食物鏈底

復一日,人們已經習慣每天使用塑膠的生

系統。

結語

活,購買、使用、丟棄就像 呼吸般一樣平常,我們卻沒 有仔細思考過,這些不經意 行為的背後,對生態所造成 的嚴重影響。 了解到塑膠製品會對我們 的海洋生態造成這麼大的影 響之後,我們在購買或索取 塑膠製品前,請先想一想這 些垃圾可能對生物及環境造 成的影響。避免貪圖一時的 方便,而造成了海洋和人類 自身(食物鏈)無法彌補的 傷痛。

延伸閱讀

1. Kuo, F. J. and Huang H. W., Strategy for mitigation of marine debris: Analysis of sources and composition of marine debris in northern Taiwan,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Vol. 83: 70-78, 2014. 2. Sadri, S. S. and Thompson, R. C., On the quantity and composition of floating plastic debris entering and leaving the Tamar Estuary,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Vol. 81: 55-60, 2014. 3. Tourinho, P. S., Ivar, J. A., and Fillmann, G., Is marine debris ingestion still a problem for the coastal marine biota of southern Brazil?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Vol. 60: 396-401, 2010.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7

精神病人社區化照護問題之再思 林靜蘭

成功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副教授暨成大醫院理督導長

蔡欣玲

輔仁大學護理學系教授暨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理事長

案例一:正在念國三的小玉這陣子突然無法集

或雙極症)具有症狀嚴重度高、易慢性化

神病人回歸社區生活的治療目標。然而,

中注意力、常常發呆、無法思考,成績一落千

及高復發率之疾病特性,疾病影響層面涵

病人重返社區生活的過程卻常常遭遇種種

丈,甚至懷疑同學偷偷塗改她的考卷、說她壞

蓋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除了精神症狀

阻礙,包含其疾病適應之困境及所處社會

話、想害她……

帶來的困擾之外,病人尚須面對疾病所引

之劣勢處境,病人一方面要克服其因精神

起的失控感、無力感、孤獨感、自卑感及

症狀而扭曲的內在世界、面對疾病、與病

案例二:小林目前就讀大學,念大二時,為期

無望感,以及因疾病慢性化而造成人際互

共處及適應功能改變等疾病相關問題,還

中考連續幾天挑燈夜戰,當時情緒變得高昂、

動、職業與社會功能下降等困難;此外,

需對抗從社會而來的疾病恥辱及資源不足

很有自信、愛漂亮、思緒反應快、話多且精力

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疾病烙印(stigma),

的窘境,再再阻饒其回歸社區生活。茲將

充沛、不睡覺隔天也不覺得累,到後來,上課

常使病人不被接受、遭排擠或質疑其工作

影響精神病人生活於社區的相關因素,歸

時無法靜坐、頻頻發言、容易生氣、易與人衝

能力,而產生生活困境,亦影響病人本身

納如下:

突,甚至失控大哭……

對疾病的接受、適應與治療。依據推估, 我國有超過8成精神病人生活於社區中,

精神疾病之苦

1.民眾對精神疾病的態度會影響病人回歸 及融入社區

其中思覺失調症病人占半數以上,面對這

從上述兩案例可看出,精神疾病的慢性

群生活在我們周遭的病人,其照護需求若

目前國內外近年研究發現社會大眾對

化病程經常對病人造成多層面的影響,包

未獲適當重視,影響之鉅必可想像,實不

於精神疾病的認知已普遍提升,但研究顯

括:精神症狀干擾、社會功能退化、缺乏

容輕忽。

示對於精神疾病或病人的態度仍舊較為負

病識感、以及生活品質變差等,同時衝擊 其家庭、社區及社會,形成照護負荷、減 低生產力、耗損社會經濟成本、影響社會

向,多數社區民眾仍認為精神病人是危險

社區化照護的典範轉移與困境

及令人害怕的,此負面態度常會影響其疾

基於人權與去機構化的倫理考量、加

病適應與治療,增加社會成本,也造成精

上實證證據的支持,以及對於全民精神健

神病人融入社區的阻力,例如:華人社會

依據行政院公告,2014年我國領有身心

康、反烙印的重視,目前全球精神醫療照

對於精神疾病存在文化烙印――認定患者

障礙證明(手冊)人數者有114.2萬,其中

護趨勢已從「以醫院為基礎之急性照護」

或其祖先前世作「歹」或得罪天神,導致

慢性精神病人佔11.2%,達127904人。在

轉移為「社區化照護」,並強調以「復

今生需藉由患病「還債」,使精神病人及

各類精神疾病中,思覺失調症(過去稱為

元」為目標。我國近年精神醫療照護政策

其家人產生羞恥與罪惡感,而延誤就醫,

精神分裂症)及雙相症(過去稱為躁鬱症

已逐漸符應社區照護之世界潮流,重視精

因症狀未得妥善控制而選擇長期被安置於

治安等問題。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收容機構,甚或遭受社區民眾排擠。學者 亦指出臺灣民眾雖對精神病人普遍抱持 憐憫與慈善態度,卻缺少正向觀感,易

3. 藥物雖為控制精神症狀之主軸治療,但 礙於病人遵囑困難以及欠缺心理社會介 入的輔助,導致治療成效無法完善而全 面的發揮

以權威對待及認定其不正常,而對於社

科技報導

8

理師之角色功能; 4. 精神病人老化過程較一般民眾快,政府 努力推動之長期照護亦應涵蓋精神病人 之長期照護,在社區中提供的多元服務

區復健的設置也有所保留。從此看來,

儘管精神科用藥為精神病人主軸的治療

宜考量老年精神病人的需要,或持續評

民眾對精神疾病的態度會影響病人及家

方式,然而,高比例的不遵囑治療問題卻

估民眾因老化可能產生的精神症狀,以

屬對於疾病與治療的接受度,進而影響

經常阻礙治療成效,造成病人功能退化、

提升長期照護的心理衛生。

病人回歸社區。

再住院風險及醫療照顧成本增加,使照護 成為徒勞。在針對過去50年間各類慢性疾

2.我國社區精神醫療照護資源不足的困境

病病人遵囑行為之研究進行統合分析,歸

我國社區精神衛生的服務相當薄弱,社

納各類疾病不遵囑比例平均為24.8%,相

區衛生中心運作有限,而各縣市衛生所之

較於思覺失調症患者,其不遵囑服藥比例

護理師業務龐雜,對心理衛生業務常常力

高達30~50%,足見該族群不遵囑問題的嚴

不從心。學者發現居家精神病人大多僅接

重性。依據美國研究,思覺失調症病人不

受門診照護,病人在個別諮商、社交技巧

遵囑服藥而引發再住院之醫療花費每年高

訓練、家屬諮商及精神藥物監督等需求大

達約443億臺幣,對國家財政之影響十分

多未獲滿足,而且臺灣社區精神病人多由

可觀。

有關提升全民精神健康教育部分,由 於精神疾病好發於青少年階段,且研究支 持「早期教育」及「早期接觸」可提高青 少年尋求精神醫療協助的敏感度與意願, 以達初級預防的效果,有關青少年族群對 於精神病人的態度及發展早期介入處置, 實需更多關注。值得注意的是財團法人精 神健康基金會,其乃專業人士自發成立的 非官方組織,成立於2001年,因有感於國 人精神健康知能(mental health literary)

家屬於家中照顧。然而研究卻指出,嚴重

此外,世界生物精神醫學聯合會

的欠缺,致力於推廣國人精神健康教育,

精神病人與家屬對於疾病同樣存在認知不

(World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of Biological

已於全台各地成立16個精神健康學苑,

足及負面觀感的問題,甚至因污名化負面

Psychiatry, WFSBP)及實證研究均支持思

推廣全民精神健康之道,並著力於思覺

感受,阻礙其求助及求醫行為,進而影響

覺失調症與雙相症之急性治療期照護以藥

失調症病人的關懷,建立「思覺失調症

其疾病適應。質性研究發現照顧者經常面

物治療為主,症狀維持期則應合併藥物及

支持聯盟」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

臨――支持性資源貧乏及資訊不足、對於

心理社會介入,方能有效減少情緒症狀的

facebook.com/schizophrenialohas),透過

醫 資源的使用能 有限、支持性資源並不

發作與降低復發率,以達到較佳的治療成

經驗分享、相互關懷,以促進早期偵測及

切合病人與照顧者雙方需求、病人遵囑服

效。以雙相症為例,儘管藥物治療可顯著

早期治療(引自:http://www.brainlohas.

藥穩定度差等困境。

改善雙相症病人的情緒發作、減少復發,

org/)。

長期以來,臺灣精神醫療照護體系偏 重機構照護,社區精神醫療體系除了門診 及以有限的社區復健服務資源之外,相當 倚重衛生所護理師對於社區精神病人的追 蹤與照護。然而衛生所護理師對於社區精 神病人的照護責任與能力,卻很少獲得重 視,隨著時代變遷、健康照護觀念改變、 病人意識抬頭以及強調社區化照護的世界 趨勢等因素,衛生所護理師是否仍足以承 擔臺灣社區精神醫療之多數重任?實需政 府當局與相關專業團體重新檢視與關切。 我國當前的精神醫療照護政策雖積極 推動精神病人回歸及融入社區生活,但現 有社區精神醫療資源仍難以滿足精神病人 逐年增加的強烈需求,其一原因可能與政 府補助政策的誘因有關,由於過去政府對 於協助醫療與社福體系的發展,多以補助 「機構」為主,可能因機構可提供明確而具

卻仍有約40~50%的患者於發病後一年內中 斷藥物治療,進而提高再住院率及社會醫 療成本;而合併藥物與心理社會治療則可 預防復發、降低再住院率、增進治療合作 度與持續性。因此,合併精神藥物治療與 心理社會介入,方能有效協助該族群精神 病人規則服藥及適當因應其精神症狀,促 進其疾病自我管理及社會功能,終而降低 復發及再住院,並達到最佳復元狀態。

對於我國社區化照護的建議及展望

在鼓舞病人發揮其自身力量方面, 筆者曾於2006年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擔任訪問學者之際,有幸獲恩 師利伯曼(Paul Liberman)教授引薦結 識當時洛杉磯精神病人自助團體「Project Return:The Next Step(PR:TNS)」總 裁康普頓(Bill Comptom),而有機會見 識其相關服務網絡,該機構乃隸屬洛杉磯 州政府,提供大洛杉磯超過100個以上的 同儕互助俱樂部、三個健康中心及免付費 電話支持服務,協助各地生活於社區的精

面對我國現存社區精神醫療照護的各項 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四項建議:

神病人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提供娛 樂活動、復元團體、生活技能或工作訓

1. 提升全民精神健康教育,包括增進民眾

練、就業媒合、假日營會、同儕支持網

心理健康覺醒(積極面)及去除對於精

絡、電腦及圖書資源等,更驚人的是該機

神疾病與病人之污名(消極面);

構96%以上的員工均為精神疾病患者,此

2. 推動精神病人復元運動,鼓舞病人發揮 自身力量;

方案已獲多方肯定,成為該區病人重要的 社區支持網絡。由此可見,善用病人自身 的力量,不但有助於其自我肯定、邁向復

體的預算項目,相較之下,社區化照護的預

3. 強化社區化精神醫療照護之基礎建設,

算則較零散而不易預期,此機構式補助的

包括硬軟體資源、專業人員的能力訓

「慣性」 ,將可能助長機構化照護之「慣性

練、人力配置及建立鼓勵投入社區照護

再者,在強化社區化精神醫療照護的基

發展」,而較不利於社區化照護的發展。

之誘因機制,並善用與發揮精神衛生護

礎建設中,精神衛生護理人員實為關鍵角

元,更可成為重要的社會資源。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SciTech Reports

9

色。綜觀歐美各國,實證研究支持精神衛

升等問題。然而,由此可知精神衛生護理

未適當重視其照護需求,將產生病情惡

生護理師可有效協助精神病人遵囑服藥、

師足以發揮其社區照護的獨特專業角色,

化、增加再發病與再住院可能性、形成照

疾病自我管理、降低再發病、邁向復元與

其協助病人學習疾病認知及因應症狀、遵

護負荷、減低生產力、耗損社會經濟成

提高生命品質,其於社區精神醫療照護體

囑服藥及因應藥物副作用、心理社會適應

本、威脅社會治安等問題,接連使社會大

系的獨特功能角色已為歐美各國所重視。

的持續性照護,有助其邁向復元、減輕家

眾對之感到恐懼與排斥,後續又成為病人

我國少數學者亦初步發展由精神衛生護理

屬照顧負荷,並因病情穩定,改變社會大

回歸與融入社區的阻力,此惡性循環將使

師提供出院或社區精神病人的心理社會介

眾的污名觀感,而提高其精神健康知識、

社區化照護問題雪上加霜。面對我國社區

入方案,例如:提供住院雙相症病人家庭

改變對於精神疾病的認知與接納度,達到

精神醫療照護的困境,本文建議:提升全

為中心的照護介入,有效提高其家庭功

多贏局面。面對我國精神醫療照護資源集

民精神健康教育,以利早期偵測、早期治

能;提供住院或社區思覺失調症病人「疾

中於急性照護與機構式服務、社區照護資

療,進而增進治療成效及改善對於精神疾

病管理及復元團體」,協助提高其遵囑行

源仍極度缺乏的不利現況,建議我國效法

病的污名化影響;並鼓舞病人邁向復元及

為、減輕症狀及再發率,而順利重返社區

歐美,激勵精神衛生護理師投入社區化精

發揮自身力量,進而成為社區照護資源;

生活,進而達到復元。

神醫療照護的行列,並提供適當的福利制

最後,策略性地規畫與運用精神衛生護理

度及能力培育。

師的角色功能,應為強化社區精神醫療照

前述照護介入方案尚未普遍推廣於臨床 實務中,乃受限於現行健保制度對於護理

總結而言,精神疾病不但對個人造成

費給付仍較低、未對特定心理社會介入提

多層面影響,也衝擊家庭、社區及整體社

供明確給付、臨床人力與實務能力均待提

會。由於多數精神病人生活於社區中,若

護基礎建設的關鍵。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10

比「6分鐘護一生」更積極且有效的子宮頸癌預防策略 ─

認識子宮頸癌疫苗 葉于瑄

就讀於私立港明中學高中部二年級

鄭茜文

成大生科所碩士,任教於私立長榮中學

房樹生

陽明微免所碩士,任教於國立家齊高中

對於子宮頸癌的預防,早期只針對曾 發生過性行為的婦女,被動式的篩檢策

胞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讓我們先來了解這 個病毒的構造,以及它的致癌機轉。

略:6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檢查。自 從2006年,子宮頸癌疫苗在臺正式上市以

人類乳突病毒

來,已經被證實可以主動預防子宮頸癌

人類乳突病毒(HPV)是一種直徑約

及生殖器濕疣(菜花)等由人類乳突病毒

55 nm,基因體大小約8000個鹼基對,不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所引起的

具套膜的環形雙股DNA病毒,外殼蛋白

疾病。希望藉由本文傳達子宮頸癌正確的

呈正二十面體結構(圖一)。當病毒進入

背景知識,提供讀者自行選擇最佳的預防

宿主細胞內,其雙股環狀DNA會被切開成

方法與策略。

線狀,並嵌入寄主細胞的染色體中,成為

根據國健署2011年的統計,國人女性十

潛溶的狀態。目前已知共約200多種基因

大癌症發生比率中,子宮頸癌排名第7位

型別,約40種會侵犯女性生殖道,其中至

(表一),雖然近年來死亡率有慢慢下降

少有14種為高危險(致癌)型,以16、18

的趨勢,每年仍約有6000人診斷為新病例

型最為常見,約佔7成左右,其次為31、

(包括原位癌及侵襲癌),並有將近900

33、45、52、58等型。而低危險的人類乳

人死於子宮頸癌。子宮頸癌也是全世界婦

突病毒雖非致癌型,但與生殖器濕疣(菜

女癌症死亡原因的第3位,每年有超過25

花)有關,是一種常見的性病,以6、11

萬人因子宮頸癌而死亡。可見子宮頸癌對

型居多,約佔9成(表二)。

全球女性健康仍是重大的威脅。造成子宮

HPV基因體共可分為三大部分:上游調

頸癌最嚴重的危險因子就是子宮頸黏膜細

節區(URR):感染後做為病毒基因轉錄

表一:2011年臺灣女性10大癌症發生率(資料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網站)

高危險(致癌)型

低危險(非致癌)型

16、18、31、 33、35、39、

6、11、40、42、

45、51、52、

43、44、54、

56、58、59、

61、72、73、81

68、82 臺灣婦女感染

6、11 型是低危險

HPV 的基因型以

型中最常見的,主

16 及 18 最常見

要引發生殖器濕疣

調節用;早期表現基因(E):負責病毒

製造病毒外殼蛋白(圖二、表三)。為何

原發部位

序位

表二:常見的HPV基因型

基因的複製;晚期表現基因(L):用來

2011 年

發生

圖一:人類乳突病毒的構造,正二十面體外殼, 內含雙股環狀DNA。

個案數

標準化發生率

感染HPV會造成細胞癌化呢?目前的研究

(單位:每 10 萬人口)

發現,主要的HPV致癌基因為E5、E6、

1

女性乳房

10056

64.3

2

大腸

5974

35.7

致癌性HPV型別的E5蛋白主要藉由穩定

3

肺、支氣管及氣管

4241

24.8

表皮生長因子受器而增強生長因子所引發

4

肝及肝內膽管

3372

20.4

5

甲狀腺

1954

13.5

6

子宮體

1722

10.9

7

子宮頸

1673

10.5

在正常情況下,若細胞內的DNA受損

8

1394

8.3

發生變異後,p53腫瘤抑制蛋白可偵測,

9

卵巢、輸卵管及寬韌帶

1240

8.3

並誘發此細胞進行細胞凋亡,致癌性HPV

10

皮膚

1395

8.1

全癌症

40717

255

E7。

的分裂,增加細胞內c-fos, c-jun的表現, 使得低劑量的生長因子達到很強的訊息傳 遞效果,增強病毒的早期基因表現,使得 細胞產生癌化。

型別的E6蛋白則可以和p53腫瘤抑制蛋白 結合,並促進p53的降解,進而導致細胞 癌化。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E2F主宰細胞週期的活化,腫瘤抑制基

SciTech Reports

認識子宮頸癌

因Rb在正常細胞與E2F結合,用以調控細

11

子宮頸位於子宮下段,為一富有彈性的圓 柱體構造,其中央有子宮頸管,除了是經

在99.7%的子宮頸癌組織中都可以偵測

胞的複製及分裂,但致癌性HPV型別的E7

到HPV,致癌性HPV已被公認為是子宮頸

血排出體外與精液流入體內的通道外,子

蛋白會搶著與Rb蛋白結合,並釋出E2F,

癌發生的必要條件,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深

宮頸也是防禦病原體侵襲子宮、懷孕期間

導致細胞大量增生、轉形及癌化。

入了解子宮頸癌的特性。

支撐胎兒重量使不致流產或早產的重要器

E6

URR

E7

表三:HPV基因體的種類與功能

HPV 基因體

E1 L1

AL

上游調節區(URR)

HPV16 AE

E4 早期表現基因(E)

E2

L2 E5

圖二:HPV基因體圖示,包括上游調節區(URR)、 早期表現基因(E)、晚期表現基因(L)。

晚期表現基因(L)

種類 病毒複製起始點 E2 蛋白及轉錄因子結合位

功能

調控感染後病毒基因的表現

E1

病毒複製:解螺旋酶活性

E2

協助 E1 做病毒複製

E4

促進病毒顆粒釋出宿主用

E5

致癌基因:活化 c-jun 基因

E6

致癌基因:與 p53 基因結合

E7

致癌基因:與 pRB 基因結合

L1

主要病毒外殼蛋白

L2

次要病毒外殼蛋白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官。子宮頸伸入陰道的部分為外子宮頸,

科技報導

12

表四:子宮頸癌的六個階段

被覆著多層鱗狀上皮細胞,而子宮頸管的

期別

特徵

表面是柱狀上皮細胞,這兩種上皮細胞的 交接處即所謂的「移型區」,它會隨著女 性荷爾蒙的分泌量、酸鹼度的不同而改變

可分為輕度(CIN1)、中度(CIN2)及重度

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細胞化生不良

(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

其位置,此區域就是子宮頸癌前病變及子

(CIN3)。重度癌前期病變幾乎已接近零期癌

原位癌

宮頸癌最常發生的地方。 80%的人在子宮頸感染HPV後,可藉由 自身的抗體或是胞毒性T細胞清除病毒,

癌細胞僅見於子宮頸的上皮層內

第一期癌

癌細胞已穿透上皮層,但仍局限於子宮頸內

第二期癌

癌細胞已向外蔓延,但還沒有侵犯到骨盆壁

並對該型病毒產生免疫力,此時子宮頸癌

癌細胞已侵犯到骨盆壁、陰道外三分之一或引

第三期癌

病變消失,子宮頸也找不到HPV。約有

起水腎致使腎臟無功能

20%的人感染後會發生低度鱗狀上皮細胞 第四期癌

內病變,其中約有15~25%會演變成高度

癌細胞已侵犯到膀胱、直腸,甚至遠處轉移了

病變。子宮頸癌的期別分類請見表四。 表五:兩種篩檢方法的比較

傳統的子宮頸抹片篩檢 90%的子宮頸癌皆可觀察到子宮頸細胞 化生不良(CIN),通常這種細胞的病變

HPV DNA 檢測

子宮頸抹片

準確度

偽陰性

不會

自動化判讀

人工判讀

不可

自費

30 歲以上女性健保給付,每年一次

篩檢方法

持續3~10年才會轉變成癌症,在這期間有 許多機會可以偵測異常並且加以治療。雖

陰道分泌物干擾

然近期政府有積極的宣導,但礙於臺灣民

判讀方式

風保守,子宮頸抹片的篩檢率在臺灣約只

HPV 疫苗接種評估

有20~35%,比起歐美國家的盛行率,仍

收費

有很大一截差距。 婦女於經期前後都可至婦產科做篩檢,

表六:兩種子宮頸癌疫苗的優缺點

不過最好是避開排卵期,在沒有出血、沒 有發炎的時候做抹片。醫生會利用陰道張

疫苗種類

開器(俗稱鴨嘴)打開陰道,再用抹片刷 將子宮頸表皮細胞刷落,塗抹於玻片上, 以95%酒精固定,送至病理科,在顯微鏡 下做癌細胞之篩檢。

四價:嘉喜(Gardasil)

二價:保蓓(Cervarix)

優點

缺點

可以保護的病毒類型較多,且 男女皆可施打

HPV-16 ∕ 18 抗體濃度較高

HPV-16 ∕ 18 抗體濃度較低 可以保護的病毒類型較少

凡是有陰道性交經驗的女性皆需要進行 抹片篩檢,目前健保給付30歲以上婦女每 年一次檢驗。子宮頸抹片篩檢沒有年齡限 制,高齡婦女亦須進行定期檢查。

子宮頸癌篩檢的最新趨勢

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不論是子宮頸抹片篩檢或是HPV DNA檢測 都只能被動地發現有無感染HPV,由於感 染HPV到真正發病癌化,潛伏期高達5~10

不具感染性,所以安全性高。在人體可以 誘發HPV中和性抗體的產生,HPV疫苗保 護的機制即是藉由中和性抗體來阻止病毒 表面L1蛋白,避免人體被HPV所感染。

年,即使篩檢結果正常,亦無法保證沒有

目前全球有兩種預防性子宮頸癌疫苗被

臺灣衛福部食品衛生管理署(TFDA)

病毒感染,更可能今年篩檢結果正常,明

研發出來。其一是美商默沙東(MSD)

已於2015年1月核准HPV DNA檢測可以取

年就被醫生宣判得了子宮頸癌。因此,最

藥廠研發的「嘉喜(Gardasil)」疫苗,

代子宮頸抹片,做為第一線的篩檢工具,

為保險的方法,就是在尚未發生性行為的

可預防6、11、16、18型HPV,又稱四價

兩種篩檢方法的比較請見表五。看起來

年輕女性注射子宮頸癌疫苗,利用自身產

疫苗(對付4種病毒類型),於2006年在

HPV DNA檢測幾乎是完勝傳統的子宮頸

生的抗體,產生絕佳的無形保護力。

臺灣上市。其二是預防HPV16、18型的

抹片,唯一的缺點是需要自費,且費用不

子宮頸癌疫苗是利用遺傳工程技術將

「保蓓(Cervarix)」疫苗,又稱二價疫

低,健保並不給付,因此在未來的幾年

HPV外殼蛋白L1製成的次單元疫苗。 HPV

苗(對付2種病毒類型),於2008年在臺

內,傳統的子宮頸抹片仍然是主流的檢測

的外殼蛋白L1會自然聚集成類病毒微粒

灣上市,由荷商葛蘭素史克(GSK)藥廠

法,建議經濟可以負擔的人採取HPV DNA

(virus-like particles, VLPs),類病毒微粒

所研發。兩種疫苗各有優缺點,比較請見

檢測法,效果較佳。

是結構蛋白,不含病毒DNA,不會複製也

表六。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這兩種疫苗主要核准施打於9~26歲的 年輕女性,26歲以上的婦女可以施打嗎?

SciTech Reports

13

婚或分居的婦女、未婚者、較家戶所得

預防勝於治療,子宮頸癌疫苗是絕對值得

低、已婚者對接種疫苗意願高。

施打的。由於青少女的免疫反應優於成

安全嗎?實質效益為何?根據研究報告指

3. 父母親對HPV疫苗的認知的態度和生活

人,且疫苗效力最好的施打時間點是在暴

出,完成三劑疫苗施打一個月後,結果發

經驗:有家族癌症史者,及雙親對HPV

露於HPV之前,青少女正是子宮頸癌疫苗

現雖然抗體濃度隨年齡逐漸降低,但每一

的知識愈高,對疫苗的正向態度愈高,

最好的接種年齡。目前已有許多國家對青

組仍維持在高的濃度範圍內,第24個月

則接種的意願也明顯增加。

少女提供公費施打HPV疫苗,臺灣也有一

時,其46~55歲組之抗體濃度雖低於年輕 女性,但抗體濃度仍然高於自然感染產生 抗體者至少10倍。這代表9~55歲皆可施打 這兩種疫苗,且具有顯著的保護力,而且 年紀較大的女性施疫苗除了可以預防子宮 頸癌,還可以避免因懷孕經產道將病毒傳

4. 疫苗的費用:不論家戶所得高低,疫苗 的費用也是影響雙親決定子女接種疫苗 與否的重要因素。若由政府負擔費用, 90.6%的父母同意女兒接種HPV疫苗, 若自費則僅有49.4%的父母同意女兒接 種HPV疫苗。

染給小孩,引起復發性呼吸道乳突瘤。

苗最重要的決策者為父母親,所以建議政 府衛生單位能加強對父母親的衛教宣導, 定能提高施打的意願。也建議政府能提供 全國青少女公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藉由 大規模全面性的施打來降低HPV的感染, 進而遏阻子宮頸癌的發生,就如同全面施

結語 為什麼疫苗施打率偏低?

些縣市已經實施。由於影響青少女施打疫

打B型肝炎疫苗所獲得的巨大成果。

大多數癌症的形成與細胞自身發生基因

最後特別提醒大家,注射子宮頸癌疫苗

目前的科學證據都顯示,注射子宮頸癌

變異有關,只有少部分是因為病毒感染造

僅能預防部分高致癌性HPV的感染,若要

疫苗確實可以達到預防子宮頸癌的成效,

成細胞癌化。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疫苗來防

全面性地防治子宮頸癌的發生,必須配合

但目前9~26歲的年輕女性實際施打疫苗的

治癌症的例子,便是臺灣實施新生兒全面

安全性行為(全程戴保險套)及子宮頸抹

人數仍偏低,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接種B型肝炎疫苗,由於B型肝炎病毒的

片篩檢。

1. 父母親的擔心:由於疫苗施打的對象多

感染與肝癌有密切的關係,民國73年7月

為未成年兒童及青少年,因此施打的決

臺灣開始了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常規注射

策多由父母親決定。影響父母決策的主

的政策,使得臺灣兒童的B型肝炎及肝癌

要原因為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林敬

盛行率明顯下降,這是臺灣傲視全球的醫

旺等人(2008)以臺灣國中生父母為調

學成就。

延伸閱讀

查對象,僅有48.1%的父母同意HPV疫

科學家豪森(Harald zur Hausen)發現

1. 陳菁徽等人,人類乳突病毒、子宮頸癌預防策略與性

苗是很安全的,高達59.5%的父母擔心

HPV會導致子宮頸癌,獲得2008年諾貝爾

行為模式,《台灣性學學刊》,第20期83-110頁,

HPV疫苗會有副作用。

獎的榮耀,由於他的貢獻才有HPV疫苗的

2. 父母親的背景:雙親的教育程度、年

問世。在子宮頸癌中高達99.7%可以發現

齡、婚姻狀態、家戶所得及保險的給付

HPV,而女性一生中有高達80%的機率感

會影響是否施打疫苗的決定;其中教育

染HPV,所以若能有效預防致癌型HPV持

程度、家戶所得與接種意向成正比;離

續性的感染,當能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生。

2014年。 2. 林孟璇,人類基底細胞癌中HPV18之E6/E7與IL-6/8 表現之相關性,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分子毒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2010年。 3. 林敬旺等人,父母對於青少女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 苗接受度與影響因素探討。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 系:碩士論文,2008年。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科技報導

14

調整,而不是改革, 因為這些都不只是技術問題─

科技部楊弘敦部長專訪 李依庭

喜愛各種冷門知識,對不完美情有獨鍾,本刊編輯

蔡孟利

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本刊總編輯

楊弘敦 經歷 197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學士 1987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博士 1991

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教授

1995 ~ 1998

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院長

2001 ~ 2004

行政院國科會自然處處長

2004 ~ 迄 今

中研院物理所合聘研究員

2006 ~ 2008

行政院國科會副主任委員

2008 ~ 2016

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2016

就任科技部長

(與《科學月刊》561期共同刊載)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SciTech Reports

15

科學月刊(以下簡稱科): 從工程、自

雖然上面這些分類架構基本上不變,但經

究計畫,臺灣在2010年科研4.0的時候,應

然科學到文法商的發展事項,都在科技部

費比重上是可以調整的。所以即便最近媒

用導向的成分多了,成果若可以配合國家

管轄,但實務上其他各部會都各有科技相

體上看到科技部很支持產學合作計畫,但

經濟發展,就有比較多的機會拿到科技部

關預算。請教部長,科技部對各個學門的

其實我們對基礎研究還是非常注重的,若

的經費。譬如說,登革熱的研究有基礎也

經費分配原則是什麼?又怎麼避免跟其他

加上國際合作跟人才培育計畫,跟基礎有

有應用,但若是研究目標著重在疫苗開發

部會有所重疊?

關的項目總花費可能高達七成五。

與建立防治方法這樣的應用層面,可以實 際解決臺灣所面臨的急迫問題,那就是4.0

楊部長(以下簡稱楊): 科技部從以前 到現在都維持很類似的作業架構,歷任部

研發引領創新產業

的思維了。更進一步展望,我覺得在2020 年臺灣應該進入5.0。我希望5.0是由我們

長或主委可能會有些調整,但幅度不大。

科:雖說您剛強調基礎研究是主要業務,

科技的創新研發成果來引領創新產業的誕

臺灣目前總科技預算約1000億,百分之

不過從媒體上,甚至學界在申請計畫時,

生,有了創新結果後進一步發展新創產

四十幾由科技部執行,百分之三十幾是經

都發覺科技部越來越強調產學合作,這跟

業。所以就時間上來說,現在差不多算是

濟部,中研院大概百分之十,另外百分之

您所說的是否有矛盾?

4.5,4.5是一半一半,一半做創新,一半

十大概是農委會、衛福部與其他部會,也

配合強化國家現有產業競爭力。

許最近媒體報導較多的是5加2創新產業計

楊:我們可以從臺灣的「研究」發展史來

畫,這是偏重產業的跨部會工作,科技部

看。臺灣開始從事研發應該差不多在 1980

的預算仍會注重在基礎及應用研發。

年左右。那時候我大學快畢業了,當時國 內並沒有自己培育出來的博士,碩士也才

科:以您提到的登革熱為例,衛福部也會 支持這類的研究;此外一些與產業有關的 科研,經濟部也會支持。那要如何讓部會

科技部有三個主要任務,一是科技政策擬

漸漸開始有而已。這個年代可說是臺灣的

定與推動,二是學術補助,特別是基礎研

科研1.0,那個時候教授只要想做研究,大

究的補助,第三是發展科學園區。第二項

概都會獲得經費補助。90年代要求稍多一

還是我們很重要的核心業務,學術補助有

點,但也只是要求可以在研討會上講出一

楊:以前國科會時代,政府千億的科技預

很多類型,自由型的專題研究補助計畫大

些成果,有論文發表就可以了,這是科研

算是國科會的委員會合議主導的,但升格

概佔百分之五十。另外有一些特定主題的

2.0。2000年之後的第三階段,進階到要做

為科技部之後,協調任務落在行政院科技

研究計畫,譬如說物聯網、登革熱的研究

出好的結果,要發表好的論文在好的國際

會報上。其幕僚單位科技會報辦公室是政

是目前社會重要的議題,科技部就會專案

知名期刊,這時算是科研3.0。

務委員負責協調的,所以目前各部會該做

間所支持的研究計劃不會重疊?

什麼事情,科技部並不能獨斷。科技部成

徵求與這方面有關的計畫,但範疇還是會 設定在較基礎研究方面。每年也會有一些

科研4.0大概從2010年開始。科技部雖然有

立才兩年多,許多部會間該協調的工作還

國際合作計畫、人才培育計畫,也維持一

百分之五十的專題研究計畫仍維持自由型

有不少須磨合的空間,雖然還在不斷調整

些科研的作業平台、中心,另外還有支持

的研究,但是另外的百分之五十,無論是

的階段,但以基礎與應用來分野我們與其

貴重儀器運作、國研院等機構,這些加起

主題計畫、人才培育這類有主題性的研究

他部會的工作,還是不變的基本原則。像

來就接近另外一個百分之五十。

計畫,或是角色越來越吃重的國研院的研

是你剛剛所說的那些衛福部與經濟部的工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科技報導

16

作,還是都比較傾向於應用與產業問題導

現,因為這些研發的過程,重力波就有可

的計畫成果,而且不只是盤點,還得在盤

向的工作。

能成為下世紀的重要科技。所以許多是事

點中挑選出可以做大的東西。

科: 但您剛提到說目前4.0 也是希望朝向 應用與問題導向?

情現看來是基礎科學研究,但未來都有可 能演進成產業應用。

經費比例分配 科:在盤點中挑選,選出標準是什麼?

楊:他們是做問題導向的實際應用,我們

科:但您剛提到的那些在既有產業或應用

是做問題導向的基礎研究;雖然不容易拿

導向下所進行的加值創新,大部分只能算

楊:當然發表paper或是在國際會議中展示

捏,但我們希望盡量做到。不過我們進一

是 4.0 的工作。若要進階到5.0,科技部有

後,國際上相關主題的同行都肯定你的研

步的目標還是朝向5.0努力,希望在2020

哪些實際催生的作為?

究是領先的,那當然就是領先。雖然這個

年以後我們自己的研發可以帶動新產業發

評斷沒有個既定的標準,但仍有可受公評

展。例如現在機器人的研發很熱門,我們

楊: 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檢視與討論的過

得做;但機器人未來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人

程。例如每年所補助的各種自由型專題研

工智慧技術,我們還是可以在這個應用的

究計畫那麼多,我們需要去檢視產出的研

科:不過這樣的標準,對發表不易的學科

題目中,找到新的基礎研究方向。又如,

究成果哪些是臺灣領先或創新的,將那些

或本土性質的研究非常不利!

重力波要怎麼探測是一個有待解決的應用

挑出來,把它做得更進階一點,看看能不

問題,在研究如何探測的過程中,或許很

能有更具體的產出可以促成創新產業。所

楊:打個比方,就像演一齣戲,產業是男

多新的探測儀器或是探測原理就會被發

以現階段我們需要持續盤點科技部所補助

女主角在台上走,基礎研究有點像幕後工

的學術思維來導引。


科技與人文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17

作或是寫劇本的。演戲的都是男女主角,

另外計畫經費的金額也不能放在一起比

國家,人文社會跟科技就比較多會放在同

台前是他們的,幕後的都不容易看得到。

較。數學通常不會像生物醫學那樣需要那

一個單位。近幾年文化創意受到比較多的

但幕後當然非常重要!不過若是台前演得

麼多經費,但補助的經費比較少並不代表

關注,是不是發展科技的同時要帶入一些

不好,那劇本再好,也只是叫好不叫座。

不重視數學,只是因為從實務需求來比

文學或藝術的成分,這是我們可以再思考

不叫座就很難永續經營。

較,它不需要太多花費在設備與人力上。

的方向。

科:那例如數學、文學、電機三個不同學

跨部會合作

做基礎研究的雖然很難光鮮張揚,但就像 劇本,是支撐整齣戲的靈魂;「產業」就

門,科技部是怎麼去計算經費比例?

像男女主角,要光鮮亮麗,那是必須的,

科:人文社會這一塊的研究事項會改隸到

不然沒人看,整個劇團就會經營不下去。

文化部嗎?

特別是民主時代,納稅人想要看到的,也 是他繳稅給政府是否值得。當然,這樣的 檢視對我們做基礎研究的人來說有時並不 公允,因為我們不容易有具體的東西可以 讓人家看見。

科:但扶持基礎研究,不就是科技部要盡 的責任嗎?

楊: 我還是強調通過率,通過率維持均 等了,就不會有一個學門壓制了另一學門

楊 : 不會,我們希望是以跨部會合作的

的現象。剩下的就視實際情況可以彈性調

方式,放到科技會報討論。現在文化部部

整,例如,預算減少的時候,高耗能、高

長也參加了科技會報,甚至也有成立文化

花費的計畫就會受到較多質疑,也會有比

會報的構想,或許將來科技部部長也可以

較多人思考是否值得,所以現在一些花費

去參加他們的文化會報。跨領域是趨勢,

較多的大型國際合作計畫科技部會審慎的

研究補助分得太細不見得比較好。很多科

評估。

技產業都是由人性出發的,像現在的遊戲 業,就是掌握人性的喜好之後的科技發展, 像facebook 更是從人性情感出發的產業。

楊:所以我們要頂得住!但是學者們還是

至於數學、文學、歷史這些學門,可能50

要有產出,即便是基礎研究也要有基礎研

到100萬就能順利執行。我也不希望太注

究的產出。例如哲學,哲學雖然一般人認

重publication,如果各學門的通過率可以

為它不具有實用的功能,但是現代民主社

維持的都差不多,這樣各學門就比較容易

會需要辯證的思維,哲學在此就有可發揮

發展自己的評斷標準。我要強調的是,科

的角色。

技部做為支持科研的政府機關,並不會獨

科: 但以facebook而言,即便為數眾多的 自由型計畫也很難出現這樣的東西,因為 不會有publication發表。像這類需要蘊釀 等候且無publication發表的東西,科技部 有辦法關照到嗎?

尊經費高昂的研究計畫,我們看重的是產

科: 但是哲學常常需要醞釀很久,一篇

出的價值及對國家發展的貢獻。

楊:那個雖然是產業,但還是來自於基礎 的東西。像Pokémon GO,雖然不是學院派

paper可能要一、兩年才得以發表,有些 本土化的研究,也只能發表在本土的期刊

科:您剛提到了文學、歷史。科技部主管

做得出來的,而是由產業裡發想出的,但

上,這些都不利於經費的爭取啊!

科技事項,文學、歷史適合在這個科學與

到底還是需要有研發實力的人才去創造實

技術的框架下管理嗎?

現它。所以重點在人才培育!假如說學生

楊:科技部並不是用同一套尺規去評量所 有的領域。做法比較像學校的評鑑,科技

楊:這也是個

大學和頂大有不同的評量方式,我們不會

老問題,人文

用頂大的標準去評鑑科技大學。同樣的,

跟歷史的學術

我們不能用自然科學標準去看待哲學,但

發展放在科技部

哲學一定要有自我評價的標準!在我的印

是否適當?是不

象中,目前各領域的計畫通過率都差不

是獨立出一個人

多,也就是說,各學門都有依據本身的狀

文與社會的學術

況訂出標準。當然每個領域我們都可能無

基金會來處理更

法再分的更細,雖然數學學門內也有冷

好?一些在「研

門、熱門細緻的分野,發表paper也會有

究」有較長歷史

難與不難的差別,但至少我們能做到的,

的國家,大概都

不會是電機的人去評論數學,然後由數學

分的比較細,像

的人來檢視電機;我們認為,既便數學學

英國,有藝術、

門內仍有許多次學門,由數學的人來看數

文化、社會的主

學,還是比較容易知道在這個領域哪種計

管部門。而「研

畫值得補助。

究」比較新興的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科技報導

18

在學校受過扎實的基礎研究磨練,以後到

分,這兩類都是很有價值的成就,但做研

我個人認為癥結在於,臺灣現有的教育架

產業界就有可能創作出現在都還想像不到

究的績效,80分跟50分比,50分就顯得價

構是學習美國式的架構,但這是很有問題

的東西。當然,讓學生多一些不同觀點的

值很低了。所以研究的投資,對做得好的

的,在這個美國式的架構下,每一個大學

研究思維,而不是只專注於技術的工作,

人多投資一點,得到有價值的回饋還是可

都要教授做研究,但事實上這種架構就只

這在人才培育上也是很重要的。

能性高一些。

有美國的一流大學裡的人能撐得起來,二

科:您好像把產業的事情與科技部的責任

但是我對於你剛剛所提的問題有同感,因

做了區隔。這樣說來,科學園區應該是經

為在臺灣的人力結構中,有百分之八十的

濟部的事情,為什麼科技部到現在還負責

博士都在大專院校工作,他們是最大的研

國來看,是歸屬在二流或者二點多流等級

科學園區呢?

究群體,如果所分配到的經費比率相對是

的大學,但是我們還是一直沿用美國一流

低的,的確會有資源分配不公平的問題。

大學的架構,這就會有問題。史丹佛物理

研究環境與教育

供應,不會分走科技部原有的預算。

科:各部會、中研院、國衛院都有各自的 科研預算。但目前科技部還是會補助像是 衛福部所屬醫院醫師、中研院、國衛院的 研究人員。許多大專院校都會抱怨這點, 明明中研院、國衛院就已經有那麼多科研 預算,卻還搶食科技部的經費?

可能有博士生四、五位、博士後研究三、 四位,及有幾位訪問學者,有足夠多具有

在那裡推動產業發展的工作還是經濟部的 事情。而且園區的運作有專屬的作業基金

幾乎撐不住了。臺灣的頂大各校若放在美

系每一個教授就是一個大門派,實驗室裡

楊:其實我們管理科學園區的事項是很局 部性的,只是當科學園區的管理者。真正

流大學可能就一半的人撐得住,三流的就

科:現在臺灣的碩、博士太多是個大問題。 部分的理由是在大學做研究需要人力,而 一般研究經費很難長期聘請專任助理,所 以擴充研究生人數,一方面增加學費,一 方面供應研究人力。科技部是否有可能以 專門預算用在專任助理上?這不只是研究

研究能量的人力集中在一個教授的門下, 但那個是一流大學才撐得起來的,因為需 要有很足額的研究計畫經費供應。但在臺 灣的科研資源分配上,並沒有客觀條件讓 每一位教授擁有這樣的能量。

實務上的需求,也協助解決教育的問題。

科: 但問題是現在大學裡面這些助理教 楊:我看得比較遠。現今臺灣的研究與教

授、副教授有升等壓力,的確需要人力。

育結構並不是那麼的健康,因為依照我們 目前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幾年後國民可

楊: 這也是許多大學教授反應的問題,

能超過八成都是大學畢業。但世界上那些

楊: 其實以我們臺灣的人口數跟研究經 費的比例來說,是不算少的。但臺灣從事

他們認為這種已經在一個大餅裡面拿了小

社會結構比較穩定的已開發國家,大學畢

餅,不應該再到剩下的大餅裡再分一塊,

業程度的人可能只達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研究的人員比例過高,拉低了每位研究人

這是很清楚的原則,科技部會再進一步研

因為一個良好穩定的社會結構需要各種分

員的實際可用數目。簡單來說,臺灣的大

議。不過就科技部鼓勵研究的任務而言,

工與專業,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要去做研究

學太多了!做研究的人不需要這麼多,計

雖然分配正義是一個考量,但追求卓越也

型的工作。但現在問題是許多學校並不認

畫主持人的數量也不用這麼多。現在臺灣

是要考慮的因素。研究跟教育不同,教

為自己所培育的碩、博士太多,只看到學

一年產出4000多位博士,但日本人口比我

育是把學生從50分教到70分、80分教到90

費、人力不夠的缺點。

們多很多,卻只產出約7000多人,所以我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SciTech Reports

19

們的架構是有問題的,若照日本的比例推

源不夠毫無目的使用,就像剛剛提到的荷

科:如果只能調整,現實上至少四年之後

算,臺灣每年大概只需產出不到2000名博

蘭,荷蘭不會樣樣科技比德國、英國、法

內閣一定會換。在四年之內,您希望能完

士。但問題是,當初我們在擴充大學時、

國強大,但它擁有的強項也不會比別人

成哪些事情?

順便也擴充了研究的架構,時間久了,許

差。德國可能有更多強項,但荷蘭只要養

多問題都成了結構性的問題,那不是一夕

活兩千萬人就好了,不必事事領先。臺灣

楊:因為不只是技術問題,所以期望四年

之間可以馬上全改的。

也一樣,不一定要跟韓國、日本、美國硬

裡面就會有大改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碰硬,找出適合我們發展的特色,做好,

我的看法還是微調、漸變。例如說,自由

我們以前學美國,現在我們要調整。我八

就可以有競爭力。現在談通訊、談生技,

型計畫的經費,那是從事科研的普羅大眾

月底要去荷蘭考察,選擇荷蘭是因為我們

不管是製造業或軟體設計都應該往這個方

的三餐,總不能搞到三餐不繼。所以我盡

跟荷蘭很像,人口大概就是在兩千萬等

向看,特別是跨領域之間的整合,更有機

級,它土地面積大我們一點點,但臺灣有

會抓出屬於我們的強項。

很多山,他們的窪地很多;兩國都沒有什

量維持三餐不要動,三餐溫飽後加菜的部 分,能加到多少是看研究者的規劃。就像 在南部國研院一些研究中心,做跨領域的

麼天然資源,它的東邊是德國,南邊法

科:您實際上會用什麼樣的策略來促成跨

國,西邊英國,都是人口眾多、國力強盛

工作整合到一條龍式的,把基礎研究、應

領域的整合?

用甚至到產業串連起來,就比較容易爭取

的大國。我們都要在大國環伺之下找到出 路。所以「選題」就很重要了,小國不能 像大國那樣什麼議題都要做,美國研發經 費至少是我們的二十倍,如果我們跟著它 盲目的在各種領域投下資源,那就可能什 麼都做不好。但問題是這些結構上的偏差 都累積很久了,所以我認為目前最佳的做 法是一直微調,包括讓一些國家型計畫陸 續退場後,重新規劃選擇三、五個更有利

多一些的經費。

楊:還是以荷蘭為例,我覺得荷蘭是從教 育著手的,而且不是只在技術層面努力。

就我剛剛講的,4.0只是把既存的優勢做

荷蘭十六、十七世紀就已經到全世界冒險

大,4.5要開始嘗試用創新的東西激發出新

去了,因為它要在那些大國環伺下生存,

創產業,雖然不是那麼容易,但是要去創

就要時時有新觀念、新做法。我覺得臺灣

造這種機會和可能性,不只在技術層面,

還是要培養小孩子山水都不怕,靈活運用

也從教育、研究文化方面去提升。

我們的優勢,才能在大國夾殺中存活。

科: 就因為新創產業不只是科學技術的

基的大型計劃來推動,朝向主題式的規 劃,從基礎研究到應用。

跨領域的整合

在科技政策的運用上,就是我剛所講的主

突破,科技部將如何協調各個部會,去塑

題式計畫,目標直接放在鼓勵跨領域的新

造一個不只是在科技上創新,在社會、經

思維。選題很重要,選題的過程怎麼進

濟、文化上也創新的環境?

行、根據什麼樣的指標去選就是個大問

科:所以有可能將來總計畫件數變少但單

題。目前臺灣的選題文化還不成熟,我們

楊: 先決工作還是在盤點。例如生技產

件計畫的經費變多了?

不可能一次就到位,只能從教育、從文化

業,我們就要盤點法律、預算、人才,臺

上去調整改變。是調整,而不是改革,因

灣已經累積了許多不錯的基礎研究成果,

為這些都不只是技術問題。

是不是能有一些可以順利的推向產業發

楊: 這是理想上該做的,因為我們的資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科技報導

20

展。我們就是要先盤點這些,才知道力氣

年輕人來說,我們也要允許他失敗,創新與

的研究者有機會在產學合作、技轉、輔導

要花在那裡。

創業要允許失敗,有容錯的社會氛圍,才

學生競賽等方面,所以我們希望是多元肯

能激勵出年輕人創新與創業的熱忱。

定,有很多指標可以運用。我們 會 朝 向 以 獎 勵 的 方 式 引 導 ,譬如拿到全國教學

立法院下個會期是九月多,現在社會上也 有推動創新產業的氣氛,我們會盡量去做

多元審查與彈性鼓勵

跨部會協調的工作,跟衛福部有關的就請 衛福部想辦法,譬如說FDA相關的法律要 鬆綁就請他們幫忙;研發成果應用管理辦 法是科技部可以處理的,那些關於利益迴 避、利益衝突的部分,我們會積極去完備 它;而教師能不能兼任有給的產業職務, 開放範圍有多大,就要請教育部幫忙。我 們會持續努力協調相關的事務。

獎、受到學生肯定的良師,這就可以作為 升等的依據;若有相當大金額的產學合作

科:那科技部有什麼樣的政策工具來塑造

案或是技轉案,可視 為 貢 獻 度 很 高,也

這個新創產業需要的氛圍?

可以做為升等的指標;假如說是在科技大 學,常常有專題學生競賽,指導老師的升

楊:鼓勵多元。現在我們有因產學合作得 到的傑出獎,審查標準是獨立的。就跟教

等也可以參考這些表現的指標,這就是鼓 勵多元!

育部辦評鑑一樣,頂大跟頂大比、科大跟 科大比,社會上要多元肯定,兩袖清風的 教授值得尊敬,但正派經營得到高收入,

科:如果學者申請科技部計畫,能不能把 這些表現也拿進來考慮?

也值得大家讚許。不只科技部從多元肯定

科:如果其他部會不配合呢? 楊:那就請政委協調,層層往上,這是行 政上可以處理的。但社會上也要形成一些 新氛圍,例如知識是可以轉換成經濟的, 有些知識分子可以經由他的發明,在產業 上得到報酬。這不是銅臭味重的事情,而 是一個正向循環的觀念。

著手,教育部的評鑑與升等的標準也要變

楊: 評估計畫還是要看計畫執行的成功

革。但我要強調的是,還是一點一滴微

率,計畫預期的目標有沒有意義,達成目

調,循序漸進。就像我們對發表論文的看

標的可能性高不高。所以考量經費給予的

法,以前重「量」,但不能一下子就變成

兩個重點是,計畫創意好不好、執行者有

完全丟棄「量」而只談「質」。質很重要,

沒有能力達成。這兩者之間的比例有些是

那些質很棒的,大部份本來量就已經很多

50、50,有些是70、30,不只各領域考量

了。臺灣目前的量已經達到世界標準了,

不同,對年輕人、對資深者也要有不同看

所以大方向來看,我們不必再強調追求

法。我希望各學門都能多開放、多元肯定

量,更要注重追求質了。

些,我會盡量跟大家溝通這樣的概念。

我們要給年輕人多樣化的典範,就很像陳 偉殷是一種典範,facebook的年輕老闆也

此外,不同領域還是要有不同的評論標

做科學研究不能太死板,但是以臺灣目前

是一種典範。每個人發揮他的所長,可以

準,不要用SCI強灌在所有學門,我們要

的環境來說又不能太狂野,這不容易拿

得到不錯的報酬,社會上應該要樂觀其成

尊重各行的標準,paper、專書、專利、

捏。我們依制度鼓勵常規研究,也希望在

才對。不能說大學教授一輩子就得兩袖清

產學合作、帶學生專題創作競賽,都可以

可遇不可求的特殊人才上多點彈性鼓勵。

風,我們也可以用科技新貴的角度來看待

是多元肯定的參考。數學、物理等基礎研

但我要強調,臺灣許多問題都不只是技術

他們,當作一個樂觀其成的對象。社會上

究領域的研究者發表paper後容易讓同

問題,不要期待一下子大改變;持續調整

不能一直有見不得別人好的氣氛。而且對

儕 看見研究的突破和價值,但工程領域

優化,穩定的前進,會是目前的做法。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21

中研院發現咖哩成分衍伸物 可望預防阿茲海默症 中研院,〈咖哩成分衍生物 可望預防阿茲海默症〉,2016年8月16日。

【本刊訊】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腦部區域。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與年

副研究員陳佩燁發表預防阿茲海默症的

齡增加成正相關,目前被認為阿茲海默

印度人中阿茲海默症的發病率較其他

最新研究成果,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

症與年齡的相關性,可能與NEP隨年齡增

民族低,薑黃在印度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劑

對於治療與預防阿茲海默症,腦啡肽酶

加而減少有關,因此以藥物提升NEP的含

(例如咖哩、薑黃飯),而薑黃素是薑黃

(neprilysin, NEP)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量,可望預防阿茲海默症。

的主要成分。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重點均著

片段的最重要酵素。

陳佩燁研究團隊發現,多羥基薑黃素衍生

目前已知,腦中APP蛋白質在代謝過程

重在薑黃素,然而薑黃素的吸收率及溶解

物,能增進NEP活性,而非薑黃素,能預

中,可能產生一種有毒性的蛋白質片段

度都很差。陳佩燁實驗室設計的高靈敏度

防阿茲海默症。

(Aβ胜肽),此片段在腦中可以被酵素

螢光檢測系統,篩選能增進人類神經細胞

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蛋白質片段最

水解,若產生速率超過清除速率,則會導

表面NEP的藥物,並在細胞及動物實驗中

早開始累積在海馬迴與大腦皮質等區域,

致片段聚集,最後造成腦神經細胞死亡。

證明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而非薑黃素,

這兩個區域中的NEP含量,明顯少於其他

之前國外研究顯示,NEP為清除此蛋白質

可以提升NEP表現量。

與牛樟芝具有相似成分的香杉芝 更具抗老成分 中興大學,http://www.nchu.edu.tw/news-detail.php?id=37454,2016/8/17。

【本刊訊】國立中興大學與美國加州大

的食、藥用真菌之一,每公斤售價可高達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更從實驗中發現

學戴維斯分校合作成立的「國際植物與食

美金15000元,也因為牛樟芝具有許多療

有別於牛樟芝,香杉芝本身特有一種名為

品生物科技中心」,此研究團隊找到了與

效,國人常當作保健食品食用。為了改善

「樟芝酸M」的化合物,研究團隊利用從

牛樟芝相近物種「香杉芝」,並研究發現

價格問題與盜伐牛樟芝的現象,研究團隊

分子層面提出的特有成分「樟芝酸M」具

其成分、代謝物與生物活性與牛樟芝相

找到與牛樟芝相近的香杉芝作為研究。

有的抗老化活性。在一般情況下,人類正

似,除此之外,香杉芝比牛樟芝多了一種

研究團隊首先利用了代謝物指紋圖譜找

常皮膚纖維母細胞,在高糖環境下處理3

特殊化合物「樟芝酸M(Antcin M)」,

到了牛樟芝與香杉芝成分之間的差異,並

天,會產生細胞停止分裂並使細胞產生

此化合物具抗老化作用。

利用細胞作為模式生物且證明在細胞毒性

老化;但利用香杉芝中的「樟芝酸M」處

因為牛樟芝在臺灣稀少且歸為保育類樹

與抗發炎活性兩者類似,並將此結果發表

理,實驗中可明顯降低高糖環境所誘導的

木,因在禁止濫採與保育政策下,牛樟芝

在《國際藥用植物與天然產物研究學會會

生長停滯並促進細胞增殖。

在國內價格是節節攀升,是目前售價最貴

誌》(Planta Medica)。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全版廣告

科技報導

22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23

臺師大研究團隊揭秘 冰河退卻能促成板塊運動 臺灣師範大學,〈地科系研究 冰河退卻能促成板塊運動〉,2016年9月1日。

【本刊訊】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研

塊便以中洋脊為界向兩旁漂移。此機制也

解的重要機制,因此需要有能先有致使熱

究團隊蒐集印度與喀什米爾岩漿事件樣

就是所謂的板塊運動,但過去學界認為此

與岩漿上湧的機制,例如從軟流圈或下地

本,運用電腦模擬重建早二疊紀板塊架

運動直接與地球內部的熱對流與冷卻相

幔湧起,並穿透岩石圈上升的地幔熱柱。

構,發現地表上的氣候作用(如「冰河」

關。但葉孟宛與謝奈特副教授卻提出全新

因此,若是由地幔熱柱的岩漿事件所形成

的退卻與融解),也能將大陸地殼分開,

的看法,認為大陸冰棚的邊界亦可控制大

的海盆張裂,通常在張裂之前會伴隨著高

與以往認知不同。

陸地殼張裂的位置。

溫的岩漿湧出。

過去學界認為,2億8千萬年前遠古時期,

厚重的大陸冰河所增加的重量會使大陸

謝奈特副教授過去一直專注於研究印度

大陸板塊運動直接與地球內部「岩漿」產

地殼下沈,而當冰河融解時,大陸地殼便伴

與喀什米爾區域中生代的岩漿事件。過去30

生熱對流與冷卻相關。在當時,盤古大陸

隨著地震與斷層活動,回彈至原本應有的高

年來,由於政治與安全等問題,國際學術界

南方就類似現今的南極一般,覆蓋著一層

度,以達到重力均衡,此過程稱之為冰後回

鮮少有團隊進入此區域,進行地質相關的研

厚厚的冰層。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副

彈,需要耗費幾千年時間。在冰河融解退卻

究。根據近年來新採集的樣本,謝奈特副教

教授葉孟宛與謝奈特發現,在冰層融解退

過程中,大陸地殼被冰河覆蓋與沒有冰河覆

授首先確立這些大範圍玄武岩形成於早二疊

卻之後,一系列的火山會沿著冰河的邊緣

蓋的邊界,會因冰河加載與卸載所導致的變

紀(約2億8千萬年前)。依此年代確立了這

處噴發,在經過數百萬年的火山噴發之

形與斷層發育,而變得脆弱,若又伴隨著張

些岩漿事件與包含現今的土耳其、伊朗、阿

後,大陸地殼被分開,而誕生新的海洋。

力的環境時,大陸地殼則會在冰河的邊界被

富汗、西藏、中南半島、馬來亞等陸塊所組

弱化減薄,使得岩漿得已上湧而張裂。

成的辛梅利亞大陸(Cimmeria)自盤古大陸

火山作用通常伴隨著新的海盆的打開, 例如當大西洋誕生時,非洲板塊與南美板

過去認為,岩漿活動是導致大陸地殼裂

分裂出來的事件有關。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4

2016 臺灣鳥類紅皮書 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node/10546,2016年8月24日。

【本 刊 訊】國 際 自 然 保 護 聯 盟(I n t e r-

leucogeranus),總共628種進行篩選分析。

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透過這次檢視結果,顯示在臺灣共有51

由於棲地減損及氣候變遷顯著,使得

Natural Resources, IUCN)所發展出來的

種鳥類生存遭受威脅,還有31種鳥類再不

臺灣大量鳥類生存遭受威脅的主因,在淺

IUCN紅皮書,是已知最多國家或地區所採

觀察追蹤也可能會生存上受威脅;在此82

山、農地、溼地、海岸等地鳥隻都逐漸減

用的系統。透過嚴謹且科學的方法來決定

種鳥類中,仍然有16%並未列入保育類動

少。在氣候劇烈變化則長期威脅中高海拔

物種滅絕風險,並適用於所有物種,現在

物中,其中又以在濕地、需遷徙的鳥種有

留鳥,包括:茶腹 、鷦鷯、深山鶯、臺灣

已被許多國家接受,成為全球性的基準。

較大滅絕危機。

叢樹鶯、褐頭花翼、小翼鶇、岩鷚、灰鷽

然而還有16.8%尚未列入保育名錄中。

等鳥類。棲地地縮小,海拔分布呈現上限

而臺灣在2004年出版第一版臺灣紅皮

利用IUCN紅皮書的標準,這次評

書之後,相隔12年後再對臺灣的原生鳥種

估 發 現 臺 灣 有 3 1 種 接 近 受 脅 (N e a r -

進行評估與檢測,這項計畫由行政院農委

threatened)鳥種,33種易危(Nationally

不過研究團隊也提出整體來說,臺灣的

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主持,依據2014

Vu l n e r a b l e ) 、 1 2 種 瀕 危 ( N a t i o n a l l y

鳥種遭受威脅趨勢逐漸趨緩,然而在以濕

年臺灣鳥類名錄626種為準,然而因虎鶇

Endangered),其中更有6種極度瀕危

地、有遷徙習慣的或以森林為棲地的鳥類

的分類地位不明確,研究人員將虎鶇細

(Nationally Critical)。進一步將此項紅皮

則持續艱辛,皆有持續下降的危機,棲地

分為白氏地鶇(Zoothera aurea)及虎斑地

書分析結果與目前保育類名錄進行交叉比

減少、大量的將各種鳥類進行放生或獵捕

鶇(Z. dauma)2種,再加上2014年出現於

對,雖然現在以紅皮書為首有53.2%鳥種

行為都會對這些鳥類帶來許多傷害,也對

臺灣、全球受脅鳥種白鶴(Leucogeranus

證實屬近脅、接近受脅或受脅名單鳥種,

森林、生態系造成嚴重的影響。

下升、下限上升、密度下降現象。

為什麼會熱? 全因 TRPM2 離子通道 Tan C. H. and McNaughton P. A., The TRPM2 ion channel is required for sensitivity to warmth, Nature, Vol. 536: 460-463, 2016.

【本刊訊】由臺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

研究團隊利用先進鈣離子顯像技術,

爽的環境。而當Trpm2基因被剔除時,小

神經科譚俊祥醫師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

先辨識出熱敏感之體感神經元群的分

鼠便無法區分涼爽或溫熱環境的差異。在

(King's College London)研究團隊合作

佈,而這些神經元未表達任何已知之溫

發現TRPM2蛋白質離子通道具有此特性

並發現TRPM2離子通道能被非疼痛溫熱

度活化TRP通道。研究團隊進一步透過

後,研究人員更進一步比較正常小鼠與

所活化,找出了熱感受的機制。並將這

許多技術,結合了鈣離子影像、電生理

Trpm2基因剔除鼠在不同溫度的環境下,

項發現發表在Nature期刊。

(Electrophysiology)以及RNA定序等……

也就是在表面38℃的溫熱的地面與33℃

技術,發現在這

相較為涼爽的平面,其行走時的行為差

些神經元中是由

異。研究發現正常小鼠會喜好較為涼爽的

TRPM2這個離子

環境(33℃)進行行走與休息,並避開溫

通道所負責接收

熱環境(38℃),而在Trpm2基因剔除小鼠

並傳導出去,使

中,則無法區分具有2種不同溫度環境的

身體產生對熱的

差異。

各型生物反應器+實驗與製程監控模組 適用通氣、不通氣、批式、饋料式、連續式、光合攪拌反應或培養

敏感性。 1-6發酵槽用氧走勢PC自動偵測、 紀錄、儲存與立顯(客製軟體另購), 可分別或平行啟動。NT 30,000 起 美國專利簡易混血發酵瓶 自排換氣模擬生產罐氣相 標準1L發酵罐、 隨插即用六速可調

mini jar standard NT 33,000

通道就像是一個開關,當外界溫度升高時

用基因剔除鼠

就開始運作,並將通道打開送出相關訊

(Knockout mice)

息,再藉由神經系統傳送到腦部。研究人

進行實驗,研究

員也表示Trpm2基因剔除鼠失去了偵測環

六罐400mL 高通量攪拌發酵組合

人員發現當在有

境中溫熱的能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們

Trpm2基因時,小

如何察覺自己是否正處於一個過於高溫的

鼠在遇到溫熱時,

環境。此外,人體皮膚內的感覺神經透過

能夠感受到「溫

TRPM2離子通道讓自身能夠察覺到環境太

熱」的信號,驅使

熱,促使大腦採取行動,例如:脫掉一件

小鼠去尋求較涼

衣服、下車或尋找一個較涼爽的環境。

牟博士繁星學習教練啟動,生技矽谷自己開始

PRACTICE, PLAY & PERFORM ON YOUR OWN

開放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酒類釀造主題

HOME, SCHOOL & INTERNET INTEGRATION

練就實習、實驗、創意、實現及文獻發表功夫

SOLVING PROBLEM & UTILIZING TECHNOLOGY

適合有獨立學習企圖心的學生、在職和創業者

EMAIL DR. MOU NAME & TEL# FOR APPOINTMENT

http://moubio.taiwantrade.com.tw

實 驗 主 要 利

flask fermentor hybrid 250, 500, 1000ml NT 13,000 起

2016最炫搖瓶升級,首賣優惠中

牟博士工作室

感覺到熱的運作機制是因TRPM2離子

EMAIL: dgmou@ms33.hinet.net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近期研討會資訊 【IIMA 2016 國際研討會】 ■ ■

時間:2016 年 9 月 19~21 日 地點:臺北市∕圓山飯店

國際資訊管理協會(IIMA)成立於 1989 年,其使命是提供一個獨特的 高質量的學術研究,瞭解產業發展,並結合社會互動。IIMA 會議結合了 卓越的學術成就和友好的互動關係,創造一個極佳的學術研討會的氣氛, 我們的大多數成員彼此定期交流並全年合作。

【大腦網絡國際研討會】 ■ ■

時間:2016 年 9 月 23~25 日 地點:臺中市∕靜宜大學

由國立清華大學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與靜宜大學共同籌辦。大腦網絡研 討會由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 大學共同發起。主要探討老化相關之跨領域研究、技術及應用為主軸。 歡迎從事大腦、神經科學、神經心理學、認知工程等相關領域人士參與。

【2016 創新發明應用暨第二十四屆模糊理論及其應 用國際會議研討會】 ■ ■

時間:2016 年 11 月 9~10 日 地點:臺中市∕長榮桂冠酒店

近年來模糊理論與創新發明的結合,許多智慧方法已成功應用於日常生 活之中。本次研討會針對工程領域、電資領域、管理領域及文創領域之 模糊理論與創新發明應用相關議題,提供全國企業廠商及學術團隊之交 流,並發表研發成果,以促進產業升級。

【2016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 ■ ■

時間:2016 年 11 月 19 日 地點:新竹市∕交通大學

此研討會即以「We‧Media」做為主題,彰顯出不同於以往的「自媒體」 (包含 YouTube、臉書、部落格等),更是結合與觀眾的互動及回饋, 一同創造出的媒體內容。延續去年的「群我傳播」主題,希冀能進一步 探討,使用者產製及消費模糊的界線中,對於社會議題、新聞傳布、人 機互動、社會運動、公民參與、資訊傳佈、娛樂媒體產業及大數據運算 等面向的探討與反思。

【GTC Taiwan 大會】 ■ ■

時間:2016 年 9 月 21~22 日 地點:臺北市∕臺北萬豪酒店

研討會議題包含人工智慧與虛擬實境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最貼近臺灣 工業 4.0 的產線智慧化與嵌入式視覺運算,提供產學界最新技術的分享與 深入對話的平台。此外,今年將首度加開「深度學習實作營」,NVIDIA 將以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應用技術針對臺灣當地產業發展特性的結合與應 用面舉辦專屬訓練課程。

【第二屆計算與精密工程國際會議】 ■ ■

時間:2016 年 9 月 30 日 ~10 月 3 日 地點:屏東縣∕墾丁福華渡假飯店

本研討會主題包含「計算與精確科學」、「模型化、數值模擬及最佳化」、 「先進材料之電腦輔助分析及實驗」、「精密工程之先進分析、設計及 製造技術」、「工業 4.0 之控制及自動化科技、機電與機器人學」、「感 測與自動化系統」、「能量與熱∕流體科學」、「生物工程與材料」、「表 面科學與奈米技術」等。

【2016 創新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 ■

時間:2016 年 11 月 12~13 日 地點:臺北市∕政治大學

創新研究近年已成為熱門議題,我們從各種不同面向探討創新如何帶來 社會與人類生活的進步。在舉辦兩屆創新研究國際研究討會後,我們回 歸「以人為本、在地創新、共創價值」的初衷,以人文關懷為經、在地 脈絡為緯,以人文創新主張補強科技創新的不足。

【2016 年科學教育傳播新途徑國際研討會】 ■ ■

時間:2016 年 12 月 2~3 日 地點:臺北市∕科學教育館

本研討會以「科學教育傳播新途徑」為主題,邀請來自以色列、韓國、 法國與台灣等國際知名學者與展場科學家給予專題演講,進行有關科學 傳播與科學教育之結合、Maker、科展、教案演示之論文發表與研究及實 作交流,討論國內外科學教育傳播與非制式科學教育之重要議題,以拓 展國內科學教育傳播學術發展之視野,促進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

25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科技報導

26

SpaceX火箭爆炸! 臉書衛星供網計畫延後 Eric Niller, SpaceX Rocket Explosion Sets Back Facebook´ s Internet Expansion in Africa, 2016/9/1.

【本刊訊】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SpaceX)的獵鷹 9 號(Falcon 9)於9月

次爆炸事件導致Facebook在計劃地提供 網路的規劃不得不延後。

太空發射任務。 SpaceX是由企業家馬斯克(Elon

1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點火測試時爆炸,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Musk)創辦的美國太空運輸公司,成立

火箭上搭載即將發射的AMOS-6衛星遭

Zuckerberg)在爆炸當時正在非洲,當他

於2002年,主要開發可部分重複使用獵鷹

炸毀。

得知衛星爆炸後,於個人網路帳號上表

1號和獵鷹9號運載火箭,亦開發天龍號系

本次任務所搭載的衛星為Facebook

示,他對於SpaceX發射失敗並炸毀我們的

列的太空飛行器,利用獵鷹9號發射到軌

Internet.org太空傳送網路計畫的第一部

衛星感到非常失望,這原本可以為非洲很

道。其總部位於加州霍桑。獵鷹9號火箭

分,計畫與Eutelsat衛星公司合作,完

多企業和人民提供網路服務。

是SpaceX公司研發的酬載火箭,於2010年

成AMOS-6衛星,共耗資2億美金。此衛

SpaceX於9月2日發表的聲明稿表示,對

6月首次發射,於2015年12月首次完成回

星原預計在9月3日抵達軌道定開始進行

於AMOS-6衛星的損失表示遺憾。並表示

收。去(2015)年6月同款火箭也曾發生

任務,任務內容主要為供應中東與東、

事故是發生在標準加注推進劑時,火箭液

爆炸事件,當時獵鷹9號任務為替國際太

南、西非等地區網路使用,目的讓目前

氧儲罐出現異常導致事故。爆炸過程中並

空站載運補給,但在升空後不到3分鐘,

沒有網路的人們能有網路可以使用。本

沒有人員傷亡,將會移往新地點繼續執行

即冒出白煙並爆炸解體,任務失敗。

NASA 重新與日地關係天文台恢復通訊 NASA, NASA Establishes Contact With STEREO Mission, 2016/8/23.

【本刊訊】美國航太總署(NASA)在8

2014年10月,STEREO-B在距離太陽較遠

月23日發表公告表示,重新與日地關係天

的軌道運行,且因STEREO-A與STEREO-B

自其失去聯繫後,NASA嘗試每個月重

文台計畫的衛星之一STEREO-B太空船重

的天線位置指向錯誤,NASA因此與兩太空

新與STEREO-B連線,終於在今(2016)

新取得連線!

船連線失敗。當時NASA決定讓兩個太空

年8月22日重新利用深空網絡(Deep Space

船遠離太陽,並且重新調整天線指向,最

Network, DSN)與其連上線。

日地關係天文台計畫是NASA用以研究

後只有STEREO-A重新連線成功。

太陽的探測計畫,任務執行於2006年, 發射兩艘太空船(分別為STEREO-A與 STEREO-B),STEREO-A行駛於地球前

日地關係天文台 Solar Terrestrial Relations Observatory, STEREO

方軌道;STEREO-B則在地球後方運行,

是由NASA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研製兩顆太陽探測衛星,主要是利用不同角度拍攝

利用不同角度對太陽進行立體觀測,亦研

日冕物質拋射暫現原位測量裝置、電漿體和超熱離子構 件等。

究日冕拋射物質現象。

太陽,以得到太陽的立體影像。其上主要搭載儀器包含日冕和太陽風層探測器、粒子和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NASA 於國際太空站完成 DNA定序 NASA,First DNA Sequencing in Space a Game Changer,2016年8月30日。

【本刊訊】美國航太總署(NASA)

空的太空人,是保護他們健康的重要工具。

在8月30日公布,位於國際太空站

除了可以檢測太空人健康狀況,還對於探測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的太空

太陽系其他地方是否有DNA生命有所幫助。

人、病毒學家魯賓斯(Kate Rubins)成

魯賓斯為2005年畢業於史丹佛大學

功在微重力的環境下,完成DNA定序。

(Stanford University),取得癌症生物學

NASA新聞稿表示,在太空中達成DNA定

博士學位。2009年進入NASA培訓成為太

序開啟科學與醫學的全新可能性。

空人,並於今(2016)年搭乘俄羅斯聯盟

研究人員將小鼠、病毒及細菌DNA樣本

號前往國際太空站。魯賓斯同時還有另一

送上國際太空站測試,在地面上研究人員

項任務,即測試重力對於骨骼細胞、心血

同步對相同樣本進行試驗,因此微重力成

管系統的影響,將有助於新藥開發研究。

了實驗唯一變量,太空中的 研究結果顯示與地面研究結 果完全相符。 這次實驗使用英國奈 米孔DNA定序儀器廠商 牛津奈米孔公司(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提 供的MinION定序儀進行, 透過對於奈米孔施以電壓, 同時讓樣本液體流過,不同 DNA會產生不同的電流變 化,進而辨識出基因序列。 NASA行星科學家伯頓 (Aaron Burton)表示,在 微重力環境中進行DNA定 序有許多挑戰,包含在地球 上,樣本中的氣泡會上升到 液體頂部,並可利用離心機 除去,但在太空中,氣泡不 易移去,若是無法移除氣 泡,則無法使樣本填滿奈米 孔,影響實驗進行。 NASA表示,下一步計畫 將整套定序過程帶上太空, 不再只是運送樣本上去,而 是直接在太空中取樣,進而 進行定序。 擁有在太空中完成DNA定 序的技術,就能夠了解太空 站中的微生物是否對於太空 人的健康有所影響,也可診 斷太空人疾病,幫助地面研 究人員了解太空人的身體狀 況與生活環境,對未來上太

魯賓斯於國際太空站完成DNA定序。(NASA)

27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性傳染病細菌抗藥性增加 WHO發布治療新指南 WHO, Grow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forces updates to recommended treatment for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16/8/30.

科技報導

廣告索引 冷泉港........................................2 錫昌..........................................3 雙鷹....................................... 5,28 立行..........................................6

【本刊訊】世界衛生組織(WHO)在8月

孕、流產等。另外,這3種性傳染病會使

30日對於衣原體、淋病、梅毒3種常見性

人類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增加2~3倍;孕

傳染病,提出病毒抗藥性日益嚴重警告。

婦若染上性傳染病未能成功治療,則會大

衣原體、淋病、梅毒皆是由細菌引起,

幅增加死胎或新生兒死亡機率。

每年有1.31億人感染衣原體;7800萬人感

WHO生殖衛生與研究司司長阿斯寇(Ian

染淋病;560萬人感染梅毒,這三種感染

Askew)表示,衣原體、淋病、梅毒為全球重

可利用抗生素可將其治癒。然而,因濫用

要公共衛生問題,不僅對數百萬人生活造成

與過度使用抗生素,使抗生素已漸漸失去

影響、導致疾病,甚至死亡。在正確的時間

作用,這些疾病因此變得難以治療。

使用劑量正確且合適的抗生素,才能減少疾

根據WHO表示,這些性傳 播感染疾病對抗生素作用所產 生的抗藥性速度上升很快,且 治療方式日漸減少。其中,淋 病對於抗生素產生的抗藥性最 強,且科學家已經發現對於任 何抗生素都沒有作用的淋病菌 株;衣原體及梅毒抗生素抗藥 性雖較不常見,但同樣存在, 事先準備預防變得極為重要。 WHO在追蹤美國淋病感染 者體內淋病菌株對不同抗生素 的抗藥性後,對於美國淋病治 療指南提出更新。WHO呼籲全 球各地衛生當局應根據當地淋 病抗藥性模式,選擇最有效的 抗生素。同時WHO建議因淋病 菌株對抗生素喹諾酮類藥物具 高度抗藥性,故不建議使用於 淋病治療。 梅毒會因為接觸生殖器、 肛門、直腸或口腔潰瘍面而傳 染,也會經由母親直接傳給孩 子。為了治癒梅毒,WHO建議 與用苄乙二胺青黴素錠,注射 於患者大腿或是臀部肌肉,比 口服抗生素更有效且更便宜; 衣原體則是最常見的細菌性感 染疾病,常常會合併感染淋 病,感染症狀包含分泌排尿時 會有燒灼感,亦有可能使生殖 系統遭受破壞。 WHO表示,這些性傳染病 若是無法醫治,有可能對婦女 造成嚴重併發症,如子宮外

病傳播,並且改善全球公共衛生健康問題。

日龍..........................................7 益弘....................................... 9,23 尚上......................................... 11 慕尼黑上海...................................13 承洺.........................................15 倍晶.........................................16 睿嘉.........................................17 大華.........................................18 勵眾.........................................19 怡定興.......................................20 洛科.........................................21 牟博士.......................................24 人事.........................................26 均泰.........................................27

2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