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姊妹刊物
scimonth. com.tw
全方位視野 科技人關懷
1
創刊於1982年
科技報導 S c i Te c h
Reports
#472 2021.4月號 每 月 15 號 出 刊
學術論文的同儕審查 也將更「開放」? 現今的學術論文多採同儕審查,目的為支持作者,在合乎學術倫理、具有專業價值的前提下,發表其研 究。審閱者需為該領域的活躍學者,在短時間內接受評審邀請,提供不偏頗、具建設性的建議。為了鼓勵科 學合作,有學者積極推動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的概念,我們試著歸納「開放同儕審查」的七個重點, 展望學術發表可能蛻變的未來。詳見第16版。
04 焦點話題 蛋白質加上昆蟲和樹皮: 諾瓦瓦克斯疫苗原理與 臨床試驗成果 09 重磅快評 「文字再使用」即是學術倫理問題
16 焦點話題 學術發表的歷史發展以及未來: 同儕審查如何走向更開放? 20 特別報導 將兩週縮到五分鐘! 瑞準科技改變水質檢 測的現在與未來
11 重磅快評 「文字再使用」有問題嗎? 文字再使用、自我抄襲兩概念之釐清
科學月刊4月號
24 懷念科月人 懷念科月人曹亮吉
【從零開始的玻璃生活】上市! 當期介紹請見39版
2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科技報導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3
4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焦點話題
蛋白質加上昆蟲和樹皮: 諾瓦瓦克斯疫苗原理與臨床試驗成果 蔣維倫 創刊於公元1982年1月
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人堂專欄作家、前國
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喜歡虎斑、橘子、白底虎斑和三花貓。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146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對抗COVID-19的疫情,疫苗研
然感染→白血球看到病毒」,讓
發眾所矚目。已問世的COVID-19
模擬野生病毒的遺傳物質進入細
疫苗已有mRNA、腺病毒等類型,
胞,竊取轉錄、轉譯程序,在細
出版者:科技報導雜誌社
尚有一個重要的類型──蛋白質疫
胞表面產出關鍵的病毒蛋白。白
發行人:張之傑
苗尚在研發階段。蛋白質疫苗的使
血球看到散布在細胞表面和體液
用相當廣泛,如:B型肝炎、HPV
裡的病毒蛋白,辨認病毒蛋白、
副總編輯:趙軒翎 蔡政修
疫苗,都是注射病毒的蛋白質,引
啟動免疫反應。
編輯委員:王文竹 王伯昌 曲建仲
起免疫反應。此類型疫苗特別適合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局版台誌字第3034號 訂 閱:全年12期1000元 劃 撥:0018482-3 科學月刊社 主 辦: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執行總監:趙軒翎 總編輯:林翰佐
江建勳 李武炎 李志昌 李精益 阮明淑 周鑑恆
「病原體難以培養」、「對疫苗內
林秀玉 林宮玄 邱韻如
含DNA或RNA有疑慮」等情況。
金升光 金必耀 門立中
• 不活化疫苗:僅擷取「自然感染 →白血球看到病毒」的後半段, 讓死掉的病毒注射到人體。白血
紀延平 范賢娟 倪簡白
這次的COVID-19疫情裡,諾瓦
球看到散布在體液裡的病毒,辨
高啟明 高憲章 張大釗
瓦克斯(Novavax)率先完成了蛋
認關鍵的病毒蛋白、進而啟動免
白質類型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本
疫反應。
張敏娟 陳妙嫻 陳彥榮 陳鎮東 單維彰 景鴻鑫 曾耀寰 程一駿 程樹德
文即著重介紹諾瓦瓦克斯疫苗的發
黃正球 黃相輔 楊正澤
展與特色。
發展「死病毒」策略,是因為面
葉李華 廖達珊 管永恕
對高毒性、高度致殘性病毒時,若
劉宗平 蔡兆陽 蔡孟利
選擇「弱化的活病毒」策略,將活
蔡振家 鄭宇君 鄭運鴻 韓德生 嚴如玉 嚴宏洋
剛開始的時候,
病毒打進人體,風險仍然過高。然
蘇逸平
疫苗分成兩派……
而,即使採用「死病毒」方針製作
特約編輯:陳亭瑋
疫苗從18世紀末,第一支牛痘疫
疫苗,仍發生過慘烈的醫療事故:
業務經理:李金穗
苗由詹納(Edward Jenner)種下,
1955年的「卡特疫苗事件」(Cutter
業務助理:廖本翔
一路發展至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疫
Incident)。當時卡特製藥廠製造預
電 話:(02)2363-4910
苗內含物主要發展成兩種來源,分
防小兒麻痺的沙克疫苗,生產發生
傳 真:(02)2363-5999
別是「弱化的活病毒」活性減毒
失誤,疫苗中混入活病毒,最終導
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s)和
致200名兒童癱瘓、10人死亡。
美術編輯:黃琳琇
社 址: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77號7樓
E - mail:scimonth@gmail.com 印 刷:赫偉有限公司
「死病毒」不活化疫苗(inactivated 《本刊長期徵稿,請見18版稿約》
使用病毒製造疫苗隱藏的高度
vaccines)〔註〕。
風險,讓科學家重新思考製作疫苗
• 活性減毒疫苗:盡可能地接近「自
的策略。其中一個思路在於白血球
SciTech Reports
焦點話題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5
並非辨認整顆病毒,而是分別辨識
在於純粹的病毒蛋白,無法完整模
(Alexander Glenny)發現明礬(鋁
多個病毒蛋白、進而各自發展對付
擬「病原體入侵者」的樣貌,也無
鹽化合物)也能提升抗體產生的效
它們的抗體。若選出最關鍵的病毒
法模擬「細胞正遭受感染破壞」的
益。1932年,鋁鹽化合物正式成為
蛋白製作疫苗,以此刺激免疫系統
警告訊息,因此不足以誘發出理想
疫苗的佐劑,並持續使用至今。現
產生高濃度抗體並且能有效中和病
中的免疫強度。
行HPV疫苗、中國科興COVID-19疫
毒,也就能達到原本的目的。如此 不使用完整病毒,只注射關鍵蛋白 的「極簡風」設計,不就是科學家
因此,疫苗需要佐劑(adjuvant) 的幫忙。
苗也用鋁鹽作為佐劑。 佐劑對疫苗設計、公衛政策有著
1924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
無可撼動的重要地位。優秀的佐劑
拉蒙(Gaston Ramon)觀察發現,
能夠降低疫苗裡病毒蛋白的用量,
生產白喉、破傷風毒素抗體用的馬
減輕製程壓力、加速疫苗生產速
匹,若注入毒素的傷口化膿,那
度。且部分族群如:嬰幼兒、老年
加入「佐劑」
麼馬兒體內的抗體反而比較高。
族群等,其體質較難被誘發出保護
增強蛋白質疫苗的效力
然後他嘗試著把麵包屑、木薯粉、
力,而佐劑的使用,可較安全地提
最早期從事相關研究的科學家發
澱粉等一起打打看,發現能引起局
高體內抗體的濃度。
現,「極簡風」設計的疫苗,無法
部發炎的物質,能有效促進抗體的
佐劑歷經近百年的研發,功能
引起足夠強的免疫反應。原因可能
產生。而1926年,英國的格蘭尼
可分為三類,分別是讓局部組織
心中完美的神兵利器了嗎? 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泣)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6
發炎
科技報導
焦點話題
受損(damage-associated
疫苗設計抗原選擇了棘蛋白,會對
蛋白的基因,剪輯入桿狀病毒
molecular patterns-type adjuvants,
其中的胺基酸進行修飾。如諾瓦瓦
(Baculovirus),再以帶有此基因
DAMP)、模仿病源體入侵的訊
克斯疫苗將K986和V987都改成脯
的病毒感染秋行軍蟲細胞。至此,
號(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胺酸(P),讓融合前的結構更穩
農業害蟲搖身一變,就成了生產疫
patterns-type adjuvants, PAMP),
定,也將原先容易被酵素分解的位
苗關鍵抗原的最強供應商了。
和讓白血球更有效地捕獲疫苗
置改為682-QQAQ-685,賦予抵抗
秋行軍蟲細胞產生了棘蛋白後,
(particulate adjuvants)等類型。現
酵素分解的特性。此類修飾希望讓
科學家將其與奈米粒子混合,形成
代的佐劑通常會混合多種功能,讓
疫苗的棘蛋白,在人體內維持穩定
一顆顆大小約30∼40奈米(nm)、
疫苗的功效極大化。
的融合前形態,以期刺激人體內抗
表面釘滿棘蛋白的奈米粒子。過往
體產生最大化。而諾瓦瓦克斯的科
的研究發現,模仿病毒的奈米顆粒
學家,測試了超過二十個版本的棘
(virus-like nanoparticles, VLPs)設
蛋白,終於找到結構最穩定的胺基
計,能提升細胞的吞噬作用、增加
酸序列,就此,準備進入下個階段
抵達淋巴組織的效益。
那本文的主角,COVID-19的疫 苗呢?
諾瓦瓦克斯疫苗的研發
──大量生產。
在COVID-19疫情之下,多數
而如前所述,蛋白質類型疫苗
疫苗公司鎖定的抗原,都是冠狀
的設計裡,另一個關鍵是佐劑系
病毒SARS-CoV-2的棘蛋白(spike
蛋白質疫苗的大量生產
統。常見的佐劑有:鋁鹽化合物
要大量生產蛋白質疫苗,在優
(如保蓓HPV疫苗)、核酸(如
化目標病毒蛋白質形態後,下一個
高端COVID-19疫苗)等。而諾瓦
從本世紀初的SARS災難後,科
階段便是大量地生產該蛋白質。
瓦克斯疫苗的佐劑來源則是樹皮,
學家開始研究冠狀病毒。從病毒對
曾有一度此類蛋白來源,是從患
更精準的說法是皂樹(Quillaja
人類細胞的感染史中發現,棘蛋白
者體內萃取,但因安全性、穩定
saponaria)的樹皮萃取物──皂苷
和細胞表面受器結合後,結構將產
性等因素,逐漸轉向採用其他生
(Saponin)。
生變化,進而融合病毒外膜和人類
物細胞大規模生產。蛋白質生產
皂苷同時帶有親水和疏水端,
細胞膜、達到病毒入侵細胞內的目
最常見以酵母菌培養,而部分疫
所以曾被用於清潔當肥皂用,現在
的。而依據對過往冠狀病毒如:
苗選用了動物──昆蟲細胞來進行
主要用於疫苗和食品添加劑中。
HKU1-CoV,SARS-CoV和MERS-
培養,代表案例便是葛蘭素史克
皂苷屬於讓局部組織發炎
CoV的研究,科學家觀察到,融合
(GlaxoSmithKline, GSK)的HPV
類佐劑,同時能和抗原呈現細胞
前(prefusion conformation)的棘蛋
疫苗保蓓(Cervarix),和諾瓦瓦克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中
白結構,將可誘發動物體內更高的
斯的COVID-19疫苗。
的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表面
protein),而專門研發蛋白質類型 疫苗的諾瓦瓦克斯亦是如此。
受損
抗體 。因此融合前的棘蛋白非常有
生產諾瓦瓦克斯疫苗的關鍵病
受體結合、活化樹突狀細胞;且能
機會就是COVID-19蛋白質疫苗的最
毒蛋白質細胞株(Sf9),來自於
協助病毒蛋白質透過第一型MHC
佳抗原選擇。
一種臺灣近年來熟知農業害蟲──
(MHC class I)來呈現抗原,進
但是,棘蛋白若單獨存在,融合
秋行軍蟲(Spodoptera frugiperda)
一步誘發免疫力。諾瓦瓦克斯將
前結構並不穩定,容易自然形變、
的卵巢。科學家確認目標蛋白質
皂苷、膽固醇和磷脂質混合,組
被酵素分解。因此,少數COVID-19
後,將修飾後穩定態的融合前棘
成了大小約40奈米的粒子,作為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7
表一:COVID-19疫苗的抗原策略 疫苗
研發國
疫苗技術
抗原策略
科興
中國
不活化病毒
整顆病毒
國藥
中國
不活化病毒
整顆病毒
牛津
英國
腺病毒載體
整個棘蛋白
史普尼克V
俄羅斯
腺病毒載體
整個棘蛋白
康希諾
中國
腺病毒載體
整個棘蛋白
輝瑞-BNT
美、德國
mRNA
經修飾維持穩定態的融合前棘蛋白
莫德納
美國
mRNA
經修飾維持穩定態的融合前棘蛋白
諾瓦瓦克斯
美國
蛋白質
經修飾維持穩定態的融合前棘蛋白
高端
臺灣
蛋白質
經修飾維持穩定態的融合前棘蛋白
嬌生
美國
腺病毒載體
經修飾維持穩定態的融合前棘蛋白 (參考資料:Dai & Gao (2021) )
Matrix-M佐劑系統,並期許能在COVID-19疫苗的使用 上,達到用更少的抗原、獲得相同強度免疫力的效果 。 最終獲得的蛋白質疫苗編號 NVX-CoV2373,通過了 高溫、極限酸鹼、攪拌等惡劣環境考驗,依舊保持優秀 的穩定性。就此,準備進入下個階段──動物實驗。 諾瓦瓦克斯分別於受試的獼猴接種了低 抗原(每劑2.5
5
中
高濃度
25 μg)。測試其血清抗體對活病毒
的辨認能力;同時刻意讓獼猴感染,再觀察上、下呼吸 道的組織切片。 動物實驗結果顯示,接種諾瓦瓦克斯疫苗後,獼猴體 內抗體能有效中和病毒。而在感染後,病毒對肺臟損傷 層面,安慰劑組出現中至重度的發炎情況、血管週邊和 肺泡皆有白血球聚集,顯示病毒感染對獼猴的肺臟產生 傷害;而在低、中濃度抗原的動物中,觀察到中度至輕 微的發炎反應,在高濃度抗原組裡,支氣管、肺泡和血
冠狀病毒表面的棘蛋白,是研發蛋白質疫苗的重要標地。(NIH)
8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焦點話題
接種者體內的抗體可超過無佐劑受試者的100倍,強
管都顯示正常。
度接近曾罹患COVID-19重症康復者體內的抗體;同 時也觀察到在佐劑的協助下,中、高濃度抗原所產
諾瓦瓦克斯臨床試驗成果 延續著動物實驗的成果,諾瓦瓦克斯在2020年5月,於 澳洲展開了第一、二期的人體臨床試驗。 受試者接種的疫苗分成中
高濃度抗原(每劑5
25
μg),同時加入是否使用佐劑的變因,試圖推測在三期臨 床試驗中,應選定的抗原濃度,以及佐劑能否人體大幅增 加抗體。 澳洲的第一、二期臨床結果發現,在安全性方面,沒
生的抗體,其強度相似。歸總下來,諾瓦瓦克斯第 一、二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 1. 佐劑能協助降低疫苗內抗原所需之用量; 2. 疫苗產生的抗體強度,和曾患重度COVID-19康復 者相仿。 高度正向的研究顯示,蛋白質類型疫苗將是擊敗 這場世紀大瘟疫的利器之一。
有嚴重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應。含佐劑之組別感到注射部
諾瓦瓦克斯於2021年3月11日發布新聞稿宣布第
位疼痛、頭痛、疲倦的比例較高;症狀通常兩天之內會減
三期試驗的最終結果。英國約一萬五千名受試者
退。第2劑之產生不良反應的受試者,通常較第1劑普遍。
顯示,諾瓦瓦克斯疫苗保護力約96.4%(有症狀感
而在生成抗體方面,和無佐劑的組別比較,添加佐劑能 讓受試者體內的抗體呈現幾何式成長。有佐劑的協助時,
染),若檢視英國變異株(B.1.1.7)的保護力,也 有約86.3%。此結果帶給人類極大的希望,諾瓦瓦克 斯可望成為COVID-19的疫情裡,第一支蛋白質類型 的疫苗。同時也鼓舞了亦屬於同類型的臺灣高端疫 苗和古巴疫苗的發展。 在可期的未來裡,我們將可看到一顆顆秋行軍 蟲的細胞,努力地生產著蛋白質,幫助人類挑戰流 感、HIV等疾病,協助人類克服前所未有的頑疾。
保持冷靜,繼續前進。 Keep Calm and Carry On.
〔註〕病毒不被視為生物,因此並沒有「活著」或「死亡」的狀態。 但為求容易理解,本文將仍帶有活性、可感染細胞的病毒視為「活病 毒」。
參考文獻
1. Ian R. Tizard, Adjuvants and adjuvanticity. Vaccines for Veterinarians, 2021. 2. Cheryl Keech et al., Phase 1–2 Trial of a SARS-CoV-2 Recombinant Spike Protein Nanoparticle Vaccin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3. Meredith Wadman, Will a small, long-shot U.S. company end up producing the best coronavirus vaccine?, Science, 2020.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重磅快評
9
「文字再使用」即是學術倫理問題 蔡孟利
國立宜蘭大學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科技報導》第467期,刊出中 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
狀況下可以提昇效率與精確,對作
害。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字
者與讀者都有益……
再使用」絕對是學術倫理該規範的
員孫以瀚所寫的〈論自我抄襲-重
…… 文 字 再 使 用 也 許 是 作 者 偷
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
懶,但因未涉及論文創新核心部
理上的處罰必要?〉,文中有幾項
分,不至於重複計算研究成績,應
論點,筆者並不認同,在此提出討
避免以違反學倫處理處之。」
論。 在逐項回應之前,筆者在此先 強調,學術倫理規範的目的,是要 確保科學知識的發表過程是誠實 的、公正的,不要受各種狡詐手段 的破壞。而誠實與公正的科學發表 過程,有賴於兩個層面的努力:一 是作者必須誠實地提供各種發表資 料;另一則是同儕審查制度能夠確 實有效的運作。因此討論學術倫理 該規範那些事項,這兩個層面的運 作均需要列入考慮。
「文字再使用」的爭議
筆者認為,文字要重複到多長的 程度才算「再使用」是個值得討論 商榷的問題,但「文字再使用」絕 對不會「可以提昇效率與精確,對 作者與讀者都有益」。因為在科學 實務上,一篇研究論文是否值得刊 登,評審的依據,完全是就該篇論
項目。
研究計畫的引用問題 對於研究計畫書中,在研究背景 方法的部分,採用相同文字。 孫以瀚在文中亦提到: 「……如果只是介紹研究的背景、 方法,卻硬是要求用不同方式敘述同 樣的內容,是很形式主義的作法, 對於提升研究水平效益不大……
文所呈現的東西來決定。論文中所
…… 很 多 人 在 研 究 計 畫 中 會
寫的文字、所呈現的圖表、所使用
寫先期研究結果(preliminary
的數據,審稿人基於信賴誠實者的
results)……,……如果未註明出
原則先不加以懷疑,而只就其所敘
處,因為都是自己已有的研究結
述的思考理路、實驗設計和所呈現
果,並無重複獲取研究成績的意
的成果來判斷其優劣,決定是否值
圖,也不至於該受處罰……」
得推薦給大眾參考。
筆者認為,研究計畫書的目的不
未經標註出處,發表人將已發表
所以,在論文中陳述研究背景、
是發表,而是獲取經費。由於經費
不涉及論文創新核心部分的文字再
材料方法或是結果討論中的文字串
有限而申請者眾,因此多數的研究
利用的「文字再使用」是否為可以
組或段落,如果沒有加註引用來
經費申請均屬於競爭型計畫。而臺
容許之行為?是否屬於學術倫理所
源,就把關的審稿人之角度來說,
灣的科研經費多來自於公部門的補
該規範的項目?
那些內容便屬於作者原創內容的一
助,亦即經費的真正來源是納稅人
部分,這也是審稿人在判斷這篇論
的血汗錢,因此如何公正的分配經
文原創性、新穎性的參考重點。
費,是負責計畫審查的單位首要的
此一討論為前文的論述重點,孫 以瀚認為:
考慮。
「如果所用的研究方法跟前篇論
因此「文字再使用」或許不會誤
文一樣,只在文中註明出處,讀者
導讀者,但絕對會影響審稿人對於
同樣的,就科研實務上來說,研
就必須自己去找原始描述,若某些
該論文的原創與新穎價值之判斷,
究計畫的優劣判斷仍是以同儕審查
論文需要付費或訂閱,則會造成讀
嚴重干擾同儕審查制度的進行,對
制度為主要方法。因此在執行上跟
者的障礙。所以文字再使用在某些
學術出版的公正性產生實質的危
學術論文的審查一樣,申請計畫者
10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重磅快評
必須提供誠實的內容,這是審查能
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第七點,
否公正的重要基礎。因此,該加註
其規定中寫道:
結語 學術研究是一個極度強調自律
的要加註,該標明引用的就標明引
「同一研究成果以不同語文發
的工作,因為任何事後的追究與懲
用,讓審查人得以有完整資訊據以
表,依領域特性或可解釋為針對不
處,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很難彌補
同讀者群而寫,但後發表之論文應
已發生的學術不端事件所造成的深
註明前文。如未註明前文,且均列
遠影響。是以,若就輕重來說,文
研究經費的分配是否公正,關係
於著作目錄,即顯易誤導為兩篇獨
字再使用相較於造假、剽竊或許是
著學術發展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因
立之研究成果,使研究成果重複計
判斷該計畫的原創性和新穎程度; 這是申請人該盡的義務,也是責任。
此,有關於研究計畫書的審查,不 管是文字再利用或是研究結果的再 利用,均應是學術倫理需要規範的 項目。
算,應予避免,但此應屬學術自律 範圍。」
較多人會犯的過錯,但是不能以這 樣的理由就認為此犯行可以就地 合法。而是應該以更積極的態度宣
「同一研究成果以不同語文發 表」簡言之即是「翻譯」,「翻 譯」的文章再發表即是一文兩投,
同一研究成果
沒有所謂的引用問題,完全是違反
以不同語文發表
學術倫理的作為。此點沒有模稜兩
孫以瀚在文中提到的〈科技部對
情節相對較輕的學倫問題,而且是
可的空間。
導,讓大家對文字如何引用有更清 楚的了解,把此項要求也列為自律 的一部分,筆者認為這才是學術倫 理教育者應該努力的方向。
SciTech Reports
重磅快評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11
「文字再使用」有問題嗎? 文字再使用、自我抄襲兩概念之釐清 甘偵蓉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助理研究學者。
「文字再使用」在學界何時變
詞,應該是翻譯自英文的「text
成髒話或負面用詞了?就像重音唸
recycling」,儘管筆者認為中文翻
但「自我抄襲」這個語詞就不
「林老師」那樣?不論是林老師還
譯成「內容/文本再使用」會遠比
一樣,它本身即帶有負面意涵,因
是有文字再使用者,可能都覺得很
翻譯成「文字再使用」來得佳,比
為「抄襲」有剽竊與偷盜之意。若
無辜吧?
較能包含意指重複自己以前某些研
以學術倫理的脈絡來說,「抄襲」
《科技報導》第467期刊登由中
究的背景、方法、過程、結論或相
跟「自我抄襲」的差別在於,前者
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
關概念說明等,而不會侷限在文字
是抄別人,後者是抄自己。而兩者
員孫以瀚所寫的〈論自我抄襲-重
上的相同而已。但本文旨在回應前
都被視為有學術倫理問題,主因在
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
述兩文相關自我抄襲的討論,故在
於作者沒讓讀者、審查人、期刊編
理上的處罰必要?〉,爾後本期國
此沿用「文字再使用」一詞。
輯等知道有抄他人或自己文章,而
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蔡孟
得不恰當。
不過,無論是內容、文本,還是
讓前述人員誤以為是作者的新創之
文字再使用,基本上都是對於文字
作。審查當下所提供的內容是否
使用情況的一種中性描述,就如同
為新創,在競爭激烈的學界相當重
「重複」、「貼上」等語詞本身,
要,即便文章或計畫內容本身是否
並無所謂好壞或負向意涵,更無法
有創意或學術貢獻才是期刊刊登或
因此就判斷有無違反學術倫理。甚
經費補助的評估重點,但每位受審
至,這類語詞多少都可視為某種的
者究竟花了多少新力氣在此次競爭
言說動作(speech acts),也就是
事項上、並誠實以告,同樣也應在
一個有包含這類語詞的句子,放在
評估之列。因此,過往有人認為自
不同場合或脈絡下,就可能會有不
我抄襲不若抄襲有受害者,是否應
同的意涵,而該語詞所指涉的動作
該視為違反學術倫理頗有疑慮,其
是否恰當,需要有相關背景知識與
實忽略了誠實且公平競爭,由此獲
脈絡才能判定。例如我今日在臉書
得應得的學術評價,本來就是學界
「文字再使用」與「自我抄
上重貼一篇以前我在臉書寫過的東
行規、眾人皆肯認的價值,而「自
襲」的概念差異
西,不論有沒有明白告知此文為本
我抄襲」有不誠實的便宜行事或走
人舊作,大概都不會有人介意或覺
捷徑而造成競爭不公之嫌,若被視
利教授對於該文回應〈「文字再使 用」即是學術倫理問題〉(編按: 2021年3月18日已於網路刊出)。 筆者相當肯定兩文對「自我抄襲」 這項近年頗受關注的新興學術倫理 問題之釐清與說明,惟部分論點, 尤其是以「文字再使用」來部分 取代自我抄襲(孫以瀚一文)或是 直指涉及學術倫理問題(蔡孟利一 文),覺得有商榷及釐清的必要, 因此撰文回應。
「(自我)文字再使用」這個
12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為違反學術倫理的道理正在此。
焦慮,甚至被汙名化。
然,文字再使用則不一定是自我抄 襲,也就不一定涉及學術倫理問 題,自然也就不應該被視為「自我 抄襲」的其中一種行為態樣(請參 看孫以瀚一文,該文認為「文字再 使用」相較於「重複發表」等,為 自我抄襲最常見的態樣)。再者,
應該視為自我抄襲(請參看蔡孟利 一文)。
所以,自我抄襲一定有文字再 使用,涉及學術倫理問題;反之不
科技報導
重磅快評
無適當引註的文字再使用, 不一定有學術倫理問題 在釐清「文字再使用」與「自我 抄襲」這兩個概念的差異後,「文 字再使用」究竟何時會被視為自我 抄襲而有學術倫理問題,又何時不 會呢?
但這麼嚴格的定義,不只與國外 或我國科技部與教育部等法規不相 容,且國內外許多領域的學術期刊 編輯可能也不這麼認為。最重要的 是,對於部分學術領域或採取特定 研究方法者,或許不甚公允。 當然,若有人使用自己已發表全 文或核心的文字、研究數據、概念
若貿然以「文字再使用」這個語詞
對於上述問題的回答,最嚴格的
或觀念等,卻未適當引註,就是自
取代部分的「自我抄襲」之行為態
說法是,只要有文字再使用卻無適
我抄襲,即為學術倫理問題,應沒
樣,一方面會讓自我抄襲主要涉及
當引註,而讓他人誤以為當下審查
有疑義。又抄襲與被抄襲的文本,
的學術倫理問題模糊化;另方面,
的論文、計畫書或結案報告全都是
若都是期刊文章,就是重複發表、
也會讓許多撰寫學術文章或研究計
新創之作,不論再使用的文字份量
一稿多投或是擴增發表,不止期刊
畫有文字再使用者,承擔不必要的
多少,或是否為創新核心部分,都
編輯都無法接受,也都被明列在教
SciTech Reports
重磅快評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13
育部與科技部違反學術倫理的清單
有部分的文字再使用,則比較能
再使用被接受的可能性越高。
中。
被接受甚至無妨;
這五項因素對於判定在沒有適當
因此,關鍵在於,若不是全文的
3. 再使用的內容屬於相當技術性或
標註的情況下,文字再使用是否為
文字再使用,在未適當引註的情況
非常一般性的程度:越屬於該領
自我抄襲,常相互有關聯,需綜合
下,究竟會不會被視為自我抄襲?
域的專業標準操作流程、常見的
評估判斷。不過有些情況下符合單
對此問題的判斷,若參考目前國內
研究方法描述、研究對象的統計
項因素,像是第1項的大篇幅文字
外針對期刊編輯對文字再使用的接
數據或特徵描述、非常一般性的
再使用,或是第2項的在問題意識或
受度所做的實證研究,筆者歸納出
資訊敘述或常識說明等,就越能
結論之處出現文字再使用,絕大多
至少受到以下五項因素的影響:
被接受甚至無妨;
數編輯都會認為足以認定為自我抄
1. 再使用的篇幅:幾句話、幾個段
4. 再使用的文本性質:對於原創論
落、或幾個章節,基本上篇幅越
文所能接受文字再使用的程度,
多越難接受;
相較於評論性的文章或科普文要
2. 再使用所出現的文章位置:基本
來得低;
襲,而有學術倫理問題,不一定非 得是文章創新核心部分。
有適當引註的文字再使用, 有時是一種義務
上問題意識與結論的文字再使用
5. 判斷者的學術背景:越是量化取
的情況,幾乎不可能被接受,而
向、研究方法越有標準操作流程、
近年來有學者提出,有些情況
偏量化研究的文獻回顧或方法若
研究領域越偏向醫工領域,文字
下,適當的文字再使用是必須的。
14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重磅快評
但必須留意的是,當他們指出有些
筆者認為這點對於作為非英語系
和他們分享研究成果,以至於需
情況下,作者應該甚或有責任文字
國家、學術小國、繁體文是小眾
要用他們所熟悉的語言或敘述方
再使用時,都是在有適當引註的前
華語使用者的臺灣,尤其重要,
式來重述研究成果。
提下闡釋。而這些情況至少有以下
且認為這件事不僅是每位作者對
同樣這麼做之前,也須徵得原期
四種:
自己的期許,科技部與教育部或
刊編輯或經費輔助單位同意。
1. 同一系列相關研究的背景或方法
研究機構本身都有推動的責任。
4. 研究者將一系列相關研究集結成
簡介、相當技術性的方法或操作
儘管目前如《科學月刊》、《科
書,或是受邀將特定研究成果收
流程說明、不同研究主題但相同
技報導》、科技部的「人文.島
錄在主題研究論文集、科普刊物
研究樣本群的特徵說明。
嶼」平臺、中研院的「研之有
或網站等。
若能鼓勵在這種情形下適當的自
物」等,都致力於推動學術研究
我文字再使用,將有利審查人及
的科普化,但這與呈現經過嚴謹
讀者做追蹤比較,不若目前作者
撰寫且同儕審查的學術文章還是
常為了避免被指摘自我抄襲,會
有落差。後者對於想要一窺或剛
刻意以不同方式描述研究背景、
進研究大門的學生尤其有幫助,
方法、或樣本群特徵等。
也有助於提升國內學術研究的品
例如,在第一篇文章中寫總共
質與風氣,更可讓華語或其他語
招募100人,其中男性60人、女
系的學術圈有機會搜尋到臺灣學
性40人,在第二篇文章中則寫
者的研究成果。
總共招募男性與女性共約百人且
事實上挪威的國家研究倫理委
比例是3 : 2,或是寫本研究在納
員會(National Committees for
入受試者100人當中約4 成是女
Research Ethics in Norway)在
性、6成是男性等等諸如此類的
2006年就要求凡是接受國家經費
換句話說。這樣也能降低數據分
補助的研究者需要將發表在外語
自我抄襲的認定,
散化(data fragmentation)或分
期刊的文章以挪威語再翻譯或摘
不需限定在已發表著作
段發表
切香腸式發表(salami-
寫出來。當然,為避免侵害版
最後,對於自我抄襲議題感興趣
slicing publication)等有疑義的
權,在翻譯或摘寫前應該徵得原
者,可能最關切的是在什麼情況下
研究行為(questionable research
期刊編輯的同意,且得弄清楚
自我抄襲會被處罰?
practices)。
該期刊的版權規定是屬於金、
依據「科技部學術倫理案件處理
2. 非英語系國家的學者發表在英語
綠、藍、黃、黑色哪個等級,
及審議要點」(簡稱科技部學倫審
期刊上,希望自己國家的人民有
若屬金、綠色以外等級,就得
議要點)三(四)與「教育部專科
機會且方便搜尋及閱讀,而將原
進一步了解文章限制公開期限
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
文以自己的語言翻譯或摘寫出
(embargo period)才行。
(簡稱教育部學倫處理原則)三
當然還是需要先徵求原期刊編輯 的同意,只是文章若分散在不同 期刊,若由研究者自己詢問頗費 心力,此時或可委請成書出版的 責任編輯協助溝通再使用的使用 範圍等。 而上述第1項有關相當技術性或 非常一般性的文字再使用,正是近 年有學者提出在幾句話或少量段落 重複的情況下,不應該被視為自我 抄襲。
來,或是在英語期刊同意刊登時
3. 研究者曾向研究參與者、政策
(六)現行規定,所審查論文、計
便詢問以雙語或多語呈現摘要的
制定者或其他權益相關人員
畫或報告若判定有自我抄襲之嫌,
可能性。
(stakeholder)承諾過,未來將
綜合來說有三項條件:大幅引用自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重磅快評
15
己已發表著作中的文字,且無適當
往處罰案例及學界越來越重視的緣
為不論是孫以瀚試圖以「文字再使
引註。
由,或許將定義調整為「無適當引
用」來取代部分自我抄襲行為,還
但檢視科技部過往的處置,仍
註自己著作而有學術競爭不公、獲
是蔡孟利直指「文字再使用」涉及
有針對引用自己未發表著作而被視
取不當信譽或利益之嫌」等文字,
學術倫理問題,都有商榷的空間。
為違反學術倫理的案例,像是受審
可能會比現行規定包含大幅引用、
綜言之,文字再使用不一定就
計畫書被發現大幅引用自己過往已
自己已發表著作、無適當引註等
是自我抄襲,但自我抄襲一定有文
接受補助的計畫書或結案報告。然
三要件來得恰當。因為「無適當引
字再使用;又自我抄襲不一定是重
而,計畫書與結案報告都不是已發
註」對應著自我抄襲中的「抄襲」
複發表,但重複發表一定有自我抄
表著作,甚至計畫書連公開著作都
有盜竊、隱匿不宣的意涵,而被
襲。此外,有適當引註的「文字再
不算(事實上科技部針對這類案例
抄襲的個人著作不限定在已發表著
使用」於某些情況下,不但必要,
處理方針不一,有時候以涉及自我
作,才能涵蓋可能抄襲未發表的結
甚至應該鼓勵,這點是過去國內在
抄襲處置,有時候則為違反一計畫
案報告與未公開的計畫書。又為了
談論相關議題時,多所忽略的,也
一次補助的原則)。此外,若受審
避免相關規範被無限上綱,連上課
是筆者回應兩文所希望強調的另一
案例的自我抄襲兩文皆為期刊論文
教材、演講投影片、學術論文改寫
重點。
的話,將會與科技部學倫審議要點
科普文等都被匡列在內,不妨將自
三(五)、教育部學倫處理原則三
我抄襲這種行為為何日益受到重視
(五)有關重複發表的定義相同。
的成因納入考量:正是目前的學術
暫且不論兩部會在自我抄襲與重
環境競爭激烈、研究經費緊縮、學
複發表的定義上有所重疊時,可能
術職級與研究經費取得常互有正相
延伸閱讀
會造成個案判斷的困擾,此情況也
關等因素堆疊下,而讓人對於自我
表示自我抄襲往往與重複發表扯上
抄襲可能造成競爭不公越感在乎而
關係,且正好凸顯出此處對於自我
放大檢視;所以判定自我抄襲的脈
抄襲的定義有檢討的必要。
絡,應該限縮在與計畫經費爭取或
1. BioMed Central/COPE, How to deal with text recycling, https://reurl.cc/e9Q1G7 2. 林雯瑤,學術論文作者之自我抄襲:臺灣 TSSCI期刊編輯的觀點,《圖書資訊學刊》, 2019年。 3. Miguel Roig, Comment on Cary Moskovitz' "Text Recycling in Health Sciences Literature: A Rhetorical Perspective.", Research Integrity and Peer Review, 2017. 4. Mark Israel, Self-plagiarism? When repurposing text may be ethically justifiable. Research Ethics Monthly, 2019. https://reurl. cc/MZWqWX 5. Susanne Hall et al., Attitudes toward text recycling in academic writing across disciplines. Accountability in Research, 2018. 6. Cary Moskovitz, Text recycling in health sciences research literature: a rhetorical perspective, Research Integrity and Peer Review, 2017. 7. 薛美蓮、潘璿安、周倩,台灣研究人員學術
若依照本文第一節所指出的, 「文字再使用」是需要看脈絡解
期刊投稿等與這類學術競爭相關且 有排他性的事項上。
釋的中性詞,既不宜指稱特定違 反學術倫理的行為態樣,也不宜
結語
限定「再使用文字」非屬論文核心
當我們指摘某項行為違反學術倫
部分。至於另一個較常見的「重複
理時,常涉及相應的處罰,或至少
發表」定義相對明確,光從字面理
期待該行為應該被矯正過來,因此
解,就有一稿被刊登在一個以上的
對相關違反學術倫理的行為指稱,
期刊卻未告知的意涵,且重複的稿
最好盡可能明確,宜避免使用太過
件或可能全部一樣,或可能高度類
一般性的語詞,否則不但容易造成
似如核心部分或多數篇幅一樣。
概念理解上的困難,也容易被無限
「自我抄襲」若參考科技部過
上綱,動輒得咎,這是筆者為何認
倫理概念調查研究之初探:以科技部公布之 學術抄襲、未適當引註及自我抄襲概念為 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2020年。
16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焦點話題
學術發表的歷史發展以及未來: 同儕審查如何走向更開放? 劉雨如
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1665年一月,法國皇帝路易十四
同儕審查制度的起點
名單,或是頒發傑出獎,感謝並認
(Louis XIV)的大臣柯爾貝(Jean-
一直到近百年之後的1752年,英
可他們的成就。最新的做法也有將
Baptiste Colber),深深了解知識的
國皇家科學院終於建立了論文委員
審查者的貢獻計算為點數,並以此
力量,運用得當將是進步的動力,
會(committee on papers)並建立審
做為其未來,投稿開放取用期刊
反之則有影響政權的可能。為了將
閱制度,由五位固定評審以及他們
時(即金開放取用期刊 gold open-
藝術和科學的力量導向榮耀太陽
邀請的院內專家,一同審閱文章,
access,對投稿作者收費,但對讀
王(路易十四自號,法語:le Roi
可以說是現代同儕審查制度的開
者完全開放免費),可抵換折扣。
Soleil),柯爾貝推動發行了第一
端。發展至今,學術期刊的同儕審
另外,審查者自己也可以把審文章
份學術期刊《學者雜誌》(Journal
查流程與國際規模都與過去大異其
的紀錄放在網站「Publons」,一個
des Sçavans),這是一份公營的期
趣,朝向更符合學術道德、透明及
提供免費學術查詢網站,這個記錄
刊,內容除了科學家的研究報告,
不偏頗的方向前進。
已被網站資料庫「Web of Science」
還有許多書評、法院公告。
根據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
認可為學術名聲的一個面向。
同年的三月,英國皇家科學院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medical
傳統的期刊審查(詳見圖示),
(Royal Society)也開始《自然科學
journal editors)的建議,學術文章
通常是指單盲或雙盲同儕審查,在
會報》(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審閱者需為該領域的活躍學者,在
審查的時間方面,長短不一,短則
的發行,不同於法國,這一份期刊
短時間內接受評審邀請,提供不偏
幾天,長則數週;有些知名醫學期
是由學者歐登堡(Henry Oldenburg)
頗且具建設性的建議,且能保密。
刊的最速件,則可在三天內完成。
私人經營編輯,內容僅限於科技的
同儕審查的目的為支持作者,在合
為了鼓勵科學合作,許多學者積極
討論。
乎學術倫理並具有專業價值的前提
推動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的概
十七世紀的歐洲大學普遍認為,
下,發表其研究。不過這些都是建
念,而開放同儕審查(open peer-
科學自羅馬時代以來,已經發展到
議,實際上學術期刊並沒有一致接
review)正是其下重要的一個面
了極致,並不鼓勵挑戰現有知識,
受的同儕審查方式(詳見表格)。
向,然而其定義在每個人心中都不
因此許多科學實驗和新思想,都來
除非特殊的例子,否則審查者不應
太一樣,使其相關討論,時常令人
自於將科學當作業餘娛樂活動的有
插手作者的研究或是寫作,也最好
困惑。
錢的紳士們,英國國家科學院成員
不要指引作者加做測試和數據,以
大多也是這些紳士們,而不是大學
避免延遲原文的發表時間。
教師。當時這兩份最早的科學期刊 的內容,都是由編輯一人決定。
為了鼓勵學者接受審查邀情, 有些期刊每年會列出優秀的審查者
開放同儕審查的七個重點 開放同儕審查尚在討論中的主要 做法,可以歸納為以下七個方面: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傳統同儕審查流程
17
參與可能提升文章的正確性,但對 於開放參與的批評,大多集中在審 查者是否「合格」;另外,自選的 審查者參與審查的意願並不高,也 很少給出具體有用的意見。 四、開放互動(open interaction), 允許並鼓勵作者與審查者,或審查 者與審查者之間的直接討論。 有些期刊已經施行不同型式的開 放互動,《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會
文章作者將初稿交給期刊編輯,再交給同儕審查,同儕提出審查意見後,回覆給編輯決定 是否發表。若有需作者修訂文章內容,則限期作者回覆修訂版本,交由同儕再審後由編輯
刊》(EMBO Journal )有審查者間
決定是否發表。
的互動機制(cross-peer review), 鼓勵審查者在編輯做最後是否發
一、開放身份(open identities), 使作者和審查者知曉對方身份。相 較於傳統同儕審查的單盲或雙盲形 式,開放身份可以說是一種「未 盲」的做法。
而不敢說出真正的批評意見。 二、開放報告(open reports), 將審查報告與作者文章一同發表。 審查文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平均審查一篇文章需要花四小時以
表的決定前,對彼此的審查報告 做評論。開放取用期刊eLife有線 上諮詢專欄(online consultation session),讓審查者有機會與編輯 直接溝通。期刊Frontiers甚至設有 作者、審查者、編輯的線上對話平
以往同儕審查採取遮蓋作者身份
上,但這些寶貴的意見交流,全都
的原因,是考慮到審查者有可能從
隱藏在出版社的硬碟裡,束之高
作者的姓名得知其性別、是否為英
閣,極少有機會公諸於世。其實,
文母語者、或是服務於較沒有名望
公開審查報告不但可以提升審查的
的機構,而進行不道德的攻擊。而
品質,也能給年輕研究者一個見
遮蓋審查者身份則是保護審稿者,
習的機會,幫助他們成為好的審查
在給意見的時候,免受可能遭到報
者。不過也有研究提出反面意見,
五、開放審查前初稿(open pre-
復的恐懼。不過在網際網路發達的
認為開放審查報告提高了審查者拒
review manuscripts),透過預印
今天,或是圈子很小的研究領域
決審查的機率,拉長審查時間,對
平台(pre-print servers)如網站
中,這些遮蔽的作法能發揮的效果
於審查的品質沒有太大提升。
「arXiv」讓初稿在被審查之前就
台。直接的意見傳達在科學的合作 性上是有效率的,不過並不是所有 的情況都如此美好,實際上,開放 互動的影響和成本,都還需要更多 的研究。
三、開放參與(open participation) ,
可取得;除了預印平台之外,有些
不只同儕,開放更大的社群可以加
學術期刊也有採行兩階段或多階段
開放身份的倡議者認為,不遮蔽
入審查的程序;除了編輯邀請的審
審查制度,在收到初稿之後,經
身份,才能提升雙方的責任感,也
查者之外,其他審查者可以來自更
過簡單編輯就列為「工作底稿」
能賦予審查者名望,讓整個系統更
廣大的研究社群。比如未被重視的
(discussion paper),讓讀者可以
公平。反對者則認為,這個做法反
研究或業界領域,如醫學方面就可
閱讀討論,之後再送同儕審查。
而會使得審查者為了不得罪作者,
以由個案病人們來參與審查。開放
有限,審稿者有26∼46%的機率認 出文章的作者。
開放初稿的好處不少,在經過讀
18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焦點話題
者的挑錯之後,送給同儕審查的稿
章發表後的同儕審查平台,許多文
或是由作者自己決定投到想要的期
件比較正確,同時也讓作者的研究
章都在他們的仔細檢討後,揪出致
刊上,在投稿時,會把審查報告和
早日曝光,免於創意被偷的恐懼,
命的錯誤而遭學術期刊撤稿,對於
審查者資料都付上,減輕審察機制
讀者們也可以讀到第一手資訊,並
文章作者來說可能是個災難,但對
的負擔。這些公司提供的是付費服
一路關注審查過程。
於學術研究的正確性來說,確實有
務,不過他們同時也付費給審查
這種監查機制存在的必要。
者,或是提供審查者服務折扣。
六、開放最終版意見(open final -version commenting),於稿件發表 時,同時發表審查者們對最終版本 的意見。
七、開放平台(open platforms), 由第三方組織審查,而非出版社。
運用區塊鏈於學術發表
一篇學術文章走上發表之路時,
事實上,加密數位貨幣使用的區
有些學術期刊已經有提供讀
經常是坎砢無比的,被一個出版社
塊鏈(blockchain),去中心化的
者抒發意見的機制,但在各種學
退稿之後,再投下個,或是同時投
分散式帳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術社交平台,如網站Mendeley、
給很多個出版社,希望能被伯樂看
technology, DLT),除了在金融服
ResearchGate、Academia.edu,以
中。每一次的投稿都要被同儕審查
務方面有所應用之外,近年來也
及Twitter 或部落格等社群媒體很發
一次,如此下來可以說是學術能量
有在健康照護、供應鏈、能源及
達的今天,讀者可以透過各種管道
的浪費。開放平台的概念是在投稿
教育方面運用的架構出現。公司
表達意見。研究結果並不會停留在
之前,讓文章先經過同儕審查公司
如ARTiFACTS、Pluto、 Orviu、
發表的那一天,而是在各界人士討
(RUBRIQ, Peerage of Science)組
ScienceMatters-EUREK等,都嘗試
論之下,持續發揮作用。Retraction
織的審查機制,有些公司可以在審
將區塊鏈運用在學術期刊的發行管
Watch 以及 PubPeer 都是在學術文
完之後幫作者投稿到適合的期刊,
理。 在2019年,美國學者提出了一 套,以區塊鏈為基礎的科學發表共
《科技報導》稿約
享管理架構,其做法是將每一個篇
本刊為科技新聞刊物,除了提供當月重要的學界、政策、產業訊息外,並
文章都視為一個譜系(pedigree),
有學者專家針對科技(含醫療)政策、教育、產業相關的時事發表評論或
可以連續不斷的對其發展進行記
提供專業意見。竭誠歡迎關心臺灣科技發展的您,就上述方向踴躍投稿。
錄,而每一個進展步驟,都產生
寫作時請依照稿約:
一個區塊,最後串連成一個網絡。 這樣清楚詳實、而且透明的紀錄,
一、避免學術專業論文寫作格式。 二、字數盡量在2000至3500字內,可附相
關圖或表至多5張。
對科學進展提供可信度極高的管
三、請遵守著作權法,如有著作權爭議(包括圖片),由作者自行負責。
理系統,再連結現有的學者資料
一經投稿, 即視同授權刊載。
庫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四、稿件刊出後將致贈當期刊物一本及薄酬(稿酬將於刊出當月月底寄 發,由第一作者代表簽收)。 稿件請寄至scimonth@gmail.com,註明真實姓名、聯絡方式、服務機 關或就讀學校,並請於信件主旨中標示「科技報導投稿」。
contributor ID),將審查經驗完整 紀錄,形成獨立且去中心化的生 態,脫離出版企業的掌控,更接近 開放科學的終極目標──打倒付費 牆。目前已經開始施行部份開放同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19
常見的同儕審查方式 同儕審查方式
內部編輯審查
單盲同儕審查
雙盲同儕審查
優 點
可發現重大缺點與錯誤,優秀投稿可 在最短時間發表
評審可得知作者資料,可能造成偏
審查者可減少個人利益衝突
見和主觀評價
在相對較小規模的學術領域中,遮蔽
遮蔽身份有時是種負擔,且不一定
作者與審查者身份,可減少偏見評價
能做到
審查者評價,已經是開放科學文化的 一部份 在先發表後評論的概念下,可廣泛
發表後開放同儕審查
傳播有影響力的報告,已在開放取 用期刊中實際應用了(如 F1000
Research )
發表後社群媒體審查
評審可能偏頗
在相對較小規模的學術領域中,遮蔽
可增加有品質的,客觀的,負責任的 開放同儕審查
缺 點
不願透露身份的同儕可能拒絕審查 邀請
並非所有文章都會得到同儕的指 教,可能使得有瑕疵的文章因此拖 延被校正的時間
可能發現錯誤,提升文章對公眾的能
並非每個領域都有使用社群媒體來
見度
評論學術發表的習慣
儕審查的期刊有 F1000 Research、
的缺陷。身為中堅份子的每一個
eLIFE、BioMed Central、PeerJ,
人,都有責任發揮創意與能量,推
其他大型出版業者也漸漸開始實
動舊制的蛻變。每個想法都有其優
驗這個概念,如施普林格•自然
缺點,更多討論才能激盪出更美麗
(Springer Nature)及愛思唯爾
的火化,照亮開放科學的未來。
(Elsevier)。 一套制度延用的時間久了,隨著 時代演進,自然會顯現其不合時宜
延伸閱讀
1. Olena Zimba and Armen Yuri Gasparyan, Peer review guidance: a primer for researchers. Reumatologia, 2020. 2. Tony Ross-Hellauer et al., What is open peer review? A systematic review, F1000Research, 2017. 3. Tim K. Mackey et al., A framework proposal for Blockchain. based scientific publishing using shared governance, Frontiers in Blockchain, 2019.
20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特別報導
將兩週縮到五分鐘! 瑞準科技改變水質檢測的現在與未來 陳其暐
嘗試在混亂的年代當一名說故事的人。
只要將少少幾滴水樣,放上重金
如咖啡糖包,末端有開口可吸水。
收到檢驗結果。種種不便讓當時任
屬的電極感測試片上,瑞準科技專
她解釋,這種快篩工具裝有粉末藥
職環境顧問公司的張漢予開始思
門研發的電化學分析儀,快至300秒
劑,若水中含有重金屬就會變色,
考,是否有方法能讓水質重金屬檢
內,就可以在螢幕上顯示相對精確
濃度越高則顏色越深,使用者可藉
測變得更為便利、快速?他從血糖
的水樣中所含重金屬濃度。相較於
由試劑所附的色卡來粗略計算重金
機得到了靈感。
以往後送實驗室檢測耗時兩週,可
屬的濃度。
說是有天壤之別。
「這是目前最快、最便宜的檢測 方式。」一只試劑包僅約30~40元
環境水樣檢測的需求與困擾 檢測環境水樣的需求,近來並不 少見。臺灣製造業工廠林立,製程 中時常會產生大量含有銅、鎳等重 金屬的廢水,若未經過適當處理, 就容易汙染生態環境。隨著環保意
臺幣,成本低廉,且即使從未使用 過的人也能輕易上手。因此無論是 環保局要稽查工廠放流水,或是業 主要確保廢水符合法規排放標準, 都經常採用這種方法來檢測水質重 金屬。
從血糖機到重金屬檢測 血糖機的誕生,來自於糖尿病容 易引起許多併發症,患者需要隨時 準確監控血糖高低,才能有效穩定 病情。操作血糖機時,通常會使用 一片可拋棄式的電極試片,患者只 要把少許血液滴在試片上,再插入 血糖機。試片上帶有酵素,會與血
識崛起,為了降低經濟發展對環境
快篩試劑包雖然方便,卻也有
液中的葡萄糖反應,血糖機藉此偵
的負擔,同時確保居民權益,臺灣
無法解決的問題,「假設顏色剛好
測電流訊號,經過約數十秒,就會
環境法規也越趨嚴格,對於工廠放
卡在兩個色階中間,便很難判斷濃
顯示精確的血糖濃度。
流水也有更明確的規範。2017年創
度,又如果管制標準剛好在交界點
張漢予認為,若測血糖都能如
立於臺中的瑞準科技公司,專業就
的時候,多一點就超標,就會造成
此便捷,那麼也有可能應用在環境
在於以電化學感測技術,開發重金
困擾。」劉孟葳表示。
檢測上,「我知道科學上這絕對可
屬檢測的解決方案。
若監測人員想在現場即時獲得
行,只是沒有人把它變成一個能真
「工廠放流水濃度超過國家規定
「精確」的數據,就得使用另一套
正解決問題的產品。」於是在2017
的標準,如果被抓到,就可能會吃
方法:以分光光度計檢測濃度。但
年底,張漢予邀請到同樣曾任職於
上幾百萬的罰單。」瑞準科技執行
這種方法除了需要手動添加藥劑
環境工程顧問公司的劉孟葳與吳宗
長張漢予指出,為了避免超標,大
外,當場使用還必須校正儀器,過
道,共同創辦瑞準科技,把這個概
多企業都會自行監測工廠放流水的
程繁瑣費時,對一般使用者而言並
念複製到重金屬檢測上,利用電化
重金屬濃度,而最常用的方法,就
不友善。
學原理來檢測水裡的重金屬離子。
是使用快篩試劑包。
若不想手動操作又想獲得精確
訪問途中,張漢予從一旁拿出黑
瑞準科技專案副總劉孟葳拿出
數字,就得送到臺灣商業實驗室檢
色的手提箱,一打開,瑞準的成果
一只長條透明的塑膠包裝,其大小
測,但這一般得等上兩個禮拜才會
一覽無遺:一台手持式的電化學分
SciTech Reports
析儀,與八種重金屬的電極感測試
為了確保每次的試片檢測結果
片。使用方法如同血糖機,只要將
一致且讓客戶不必自行校正,「試
與記憶卡大小相仿的感測試片沾上
片製程必須穩定,讓每一批生產的
幾滴待測的水,水就會進入試片裡
試片都能適用同樣範圍的校正曲
的微流道,接著插入電化學分析儀
線。」另外,為了讓試片偵測重
讀取訊號。若檢測對象是銅離子,
金屬時得到穩定的數值,也得調配
僅需300秒,就能在螢幕上得到精確
特定的藥劑組合,讓電極在適合的
的濃度數字。
電解質環境下偵測訊號。而且試片
為了讓使用者不需每次使用前 都要校正儀器,儀器內已儲存了校 正曲線的參數,並且預先在感測試 片裡加入藥劑,使用者不必額外添
一安培,因此得找出放大訊號的方 法。這些處理程序,不僅是要確保 試片結果的再現性,也要兼顧讓使 用者以最簡單的方式操作儀器。 「如果一台家用血糖機在使用 前還要先校正,是不可能普及的, 特別是使用者多是年紀比較大的
商業化所面臨的挑戰
21
瑞準的儀器現地檢測,來即時獲取 水質資訊。 除了公部門外,瑞準希望把這一 套水質監測系統推廣到更多中小企 業,「工廠管理好水質,就能讓他 們的心力放在生產上。若有合適的 工具,就能知道水質有沒有超標, 並能快速解決。」張漢予說。
讀取的電流強度可能僅有百萬分之
加,每次檢測水質前就使用一片全 新試片,用完即棄、簡化流程。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特別報導
人。」劉孟葳觀察,農田水利會、
近日菲律賓的一間學術單位也採 購了瑞準的這套系統,將用來檢測 當地河川裡的重金屬。瑞準也著眼 於東南亞其他國家,劉孟葳舉例, 「在印度、孟加拉、柬埔寨,許多 人民沒有自來水可用,地表水又汙 染嚴重,地下水井附近又有含砷 的岩礦。」透過便利的水質監測系
張漢予表示,電化學與電極試片
環保署等公務機關人員常有檢測水
統,將能夠幫助當地居民揀選更為
的發展其實已相當成熟,學術上也
質的需求,但若儀器的學習門檻太
乾淨的水質。
是時常被作為檢測重金屬的工具,
高,他們會寧願選擇其他方式來檢
雖然瑞準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在
所應用的基礎原理乍看也十分易
測,「我們希望那些沒有受過實驗
海外市場拓展進程上有所受阻,不
懂:當含有銅離子的水進入電極試
室訓練的人,也能夠得到具有參考
過張漢予也認為,這讓他們有時間
片並插入電化學分析儀後,分析儀
價值的數據,所以盡量在生產時就
專注改善產品,「未來希望能夠做
簡化步驟。」
到自動化連續偵測,讓機器自動更
會提供電壓把銅離子還原成銅,使
換試片。甚至把試片變成可回收材
銅附著在電極上;一段時間後,再 外加另一道電壓,把銅再重新轉變
讓水質檢測精確又即時
質,不僅沒有廢液產生,連唯一產
為銅離子。此時銅所放出的電子會
目前環保署水質保護處已開始使
生的廢棄物也可以再利用。」結合
產生一股訊號,分析儀藉由量測這
用瑞準的儀器監測水質,張漢予表
物聯網更是在計劃之內,「我們想
股訊號的強度,來換算出水中的銅
示,「新北市泰山附近有一條塔寮
把數據連到手機上,客戶就能夠獲
離子濃度。
坑溪,旁邊有很多工廠經常排放汙
得即時數據。」
然而,要從學術研究轉變為商
水,水保處因此希望有重金屬快速
「要推出產品,得先了解市場;
業產品,中間仍有許多要克服的問
檢測的儀器,能夠用來找出每天排
要了解市場,得要了解問題,接著
題,「公司成立到現在三年多,還
放汙水濃度最高的時段。」若將水
才能提供合適的工具。」
沒有看到有人在做一樣的東西。」
質樣本送到實驗室檢測,不僅會延
張漢予等人著眼於嶄新的檢測方
張漢予強調,最大的技術門檻,就
宕改善的時效性,頻繁檢測也需耗
法,或將改變環境水質檢測未來的
在於電極試片。
用大量經費。因此水質保護處透過
面貌。
22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保護力下修、血栓風險, AZ疫苗的種種考驗
編譯|李依庭
近 期 , 由 阿 斯 特 捷 利 康
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美國
(immunoglobulins),有助於抑制
(AstraZeneca)與英國牛津大學共
對此疫苗提出質疑的同時,在大西
血小板活化,而非肝素血液稀釋劑
同研發的COVID-19疫苗,在各國施
洋的另一端,它也面臨安全性的考
(non heparin blood thinners)則可
打後問題不斷,有效性與安全性也
驗,因為截至3月底,歐洲至少有
以幫助溶解血塊。
遭受考驗。
30起接種AZ疫苗後發生血栓和凝血
對此,AZ沒有直接對此罕見症
上(3)月22日,AZ發布新聞
障礙的案例,並導致15人死亡。因
狀做出回應,只表示VIPIT沒有出
稿表示,COVID-19疫苗有效率為
此,許多歐洲國家於上月初暫停施
現在臨床試驗中。而歐洲藥品管
79%。但隨即遭到美國國家過敏和
打AZ疫苗。
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傳染病研究所(US National Institute
經過研究後發現,這種大量血塊
EMA)則於4月6∼9日舉行安全會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伴隨著血小板低下的不尋常組合,
議指出,接種AZ疫苗後出現的凝
NIAID)表示,資料安全監測委員
機制類似於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
血障礙合併血小板低下為極罕見副
會(Data Safety Monitoring Borad,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作用。案例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下女
DSMB)質疑AZ使用的資料可能包
HIT)。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
性,但各族群間的風險尚待釐清。
含過期的資訊。3天後,AZ再公布
學(University of Greifswald)
目前,歐洲各國陸續宣布55∼65
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該疫苗在預
的血液專家格雷納赫(Andreas
歲以下的民眾將暫停施打AZ疫苗。
防COVID-19的有效性下修至76%。
Greinacher)將此現象命名為由疫
不過,歐洲藥品管理局認為,整體
AZ表示,79%是根據二月中旬
苗引發血栓的免疫性血小板低下
而言接種AZ疫苗仍利大於弊,並建
所收集到的數據分析而成,當時為
症(vaccine-induced prothrombotic
議各國以國內情況和需求為考量,
141人確診者,而修正後的資料則新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VIPIT),
評估、設計接種條件。
增49例確診者,共190人。兩劑疫苗
並提出如何診斷和治療的方法。
相隔4週施打,評估施打完第二劑15
目前尚不清楚AZ疫苗如何引發
天後預防有症狀感染的效果,計算
VIPIT,格雷納赫也坦言仍需要
出有效率76%,並且在所有年齡層
更多數據。不過,澳洲預防接種
(包括6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都是
諮詢委員會(Australian Technical
一致的,接種者也均未出現嚴重疾
Advisory Group on Immunization,
病或住院。
ATAGI)已提出建議,曾患有HIT
目前,此疫苗對於COVID-19重
的人不應該接種COVID-19疫苗。
症的防護力為100%。不過,AZ也
歐洲各國也高度警戒,提醒醫生
表示仍有14個案例待釐清,意味著
須隨時注意潛在的併發症。如果
此疫苗的防護力還有可能變化。
及時發現,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
新聞來源
1. Ewen Callaway and Smriti Mallapaty, Latest results put Oxford–AstraZeneca COVID vaccine back on track, Nature, 2021/3/25. 2. Kai Kupferschmidt and Gretchen Vogel, A rare clotting disorder may cloud the world’s hopes for AstraZeneca’s COVID-19 vaccine, Science, 2021/3/27. 3. AstraZeneca’s COVID-19 vaccine: EMA finds possible link to very rare cases of unusual blood clots with low blood platelets, EMA, 2021/4/7.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動態時報
世界最小細胞 480個基因就能正常複製分裂
23
編譯|李依庭
一個具有完整功能的細胞至少需 要多少個基因呢?5年前,由美國克 萊格.凡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 JCVI)創立者克萊格.凡 特(J. Craig Venter)所領導的研究 團隊研發出只包含473個基因的最小 基因體細胞。然而,研究團隊卻發 現,此最小細胞會產生異常分裂。
(123RF)
所以,團隊耗時五年的時間,放入7 個關鍵基因,便成功使細胞自然且
胞,卻分裂成周長為正常細胞25倍
關,另外5種基因仍不清楚如何作用
正常地生長。
的龐然大物,或看起來不像球體而
在生殖或參與細胞分裂。
目前,自然界已知最小的基因
像線條的子細胞。
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採
體是生殖器支原體(Mycoplasma
雖然研究人員尚不清楚缺失哪
訪中,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genitalium),只有525個基因。
些基因,但推測應該是有助於控
of Minnesota)的合成生物學家阿
2010年,此研究團隊以絲狀黴漿菌
制生殖和細胞形態的基因在製造
達瑪拉(Kate Adamala)表示,這
(Mycoplasma mycoides)的基因體
JCV-syn3.0時被去除,因此,便重
個發現可以使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哪
為基礎,研發製造出包含901個基
新研究JCV-syn1.0與JCV-syn3.0之
些基因在正常細胞的運作中是不可
因的第一代最小基因體細胞「JCV-
間的差異。研究團隊解凍當初為了
或缺的,甚至解開這些未知基因的
syn1.0」。
製造JCV-syn3.0、缺少部分基因組
功能。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2016年,研究團隊更進一步從
的JCV-syn1.0細胞株,發現其中一
Michigan)的微生物學家韋基亞雷
JCV-syn1.0的基因組中去除DNA片
個缺少76個基因的JCV-syn1.0細胞
利(Anthony Vecchiarelli)也表示,
段,並利用合成生物學製造出只包
株,也會產生異常形狀的後代。
含 473 個基因、迄今最小基因體的
研究人員將缺少的76個基因進
細胞——「JCV-syn3.0」。然而,
一步藉由組合排列確定細胞是否能
研究團隊很快發現此細胞有缺陷,
正常分裂,將所需的數目減少至19
分裂時會產生畸形後代。為了避免
個。而在最新合成的 JCVI-syn3A 細
細胞受到培養液加入培養基所造成
胞中,更發現只需要加入7個基因就
的衝擊,研究人員將細胞裝在微流
能恢復細胞正常分裂。不過令人驚
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s)中觀
訝的是,在這7個基因中,目前只有
察,發現本應分裂出小球體狀的細
ftsZ與sepF兩基因已知與細胞分裂有
知曉生命所需的最小基因體組合不 僅提供人類了解哪些功能對於細胞 而言必不可少,也能幫助人類探討 生命的起源。 新聞來源
1. Mitch Leslie, Scientists coax cells with the world ’s smallest genomes to reproduce normally, Science, 2021/3/29. 2. James F. Pelletier et al., Genetic requirements for cell division in a genomically minimal cell, Cell, 2021.
24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懷念科月人
懷念科月人曹亮吉
科技報導
簡歷 1943年10月 出生於日本東京,三歲時隨父返回臺灣。 1950∼1962 就讀東門國小、建國中學初中部與高中部。 1962∼1966 就讀臺灣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士。 1967∼1972 赴美國留學芝加哥大學,獲數學博士。 1969 參與創辦《科學月刊》,投稿寫作並推廣科普教育。 1973∼1976 任教密西根大學、伊利諾大學,到普林斯頓高 等研究院研究。 1976∼2001 任臺灣大學數學系副教授、教授。 1981∼1984 任臺灣大學數學系系主任。 1987∼2015 兼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研究發展處處長、專任 副主任、顧問。
民國 92 年攝於東京。
2021年3月 病逝於臺北。
主要科普著作 《微積分史話》(科學月刊社)
《阿草的曆史故事》(《從月曆學數學》,天下文
《益智集》(科學月刊社)
化出版社)
《偉大的數學家》(圖文出版社)
《阿草的數學聖杯》(《從生活學數學》,天下文
《數學導論》(科學月刊社)
化出版社)
《阿草的葫蘆》(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榮獲第一屆吳大
《阿草的數學天地》(《從天文地理學數學》,天
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創作類銀籤獎)
下文化出版社)
《考試知多少》(心理出版社)
《從旅遊學數學》(天下文化出版社)
《微積分基本要義》(三民出版社)
其他重要行述 •1969年與林孝信、劉源俊等人創辦《科學月刊》,推廣科學教育並曾任輪值總編輯、社長(兩度)。 •1978年任《中國數學雜誌》(今《臺灣數學期刊》)總編輯。 •1980年在中華文化復興總會(今中華文化總會)資助下,開始舉辦「全國高中數學競試」發掘有潛能的高中生,鼓 勵高中生鑽研數學。為後來教育部辦理的「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試」奠定基礎。 •1983年起,利用週六下午,執行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今科技部)科學教育處「高中數學學習成就優異學生輔導實 驗計畫」。該計畫於高一時完成全部高中數學課程,高二完成微積分與線性代數。此計畫培養數十位專業數學家。 •1984年在臺大數學系開立數學導論課程並完成教科書,是通識教育的先驅。 •長年入闈擔任「大學院校入學聯合招生考試」命題顧問,為聯考試題的品質嚴格把關。 •1990年與臺大數學系同仁八位合作完成《微積分》教科書(歐亞書局出版),擔任主編。 •1989∼1992年於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大考中心)草創時期,擔任研究發展處處長,與劉源俊、黃炳煌、蕭次融等人 完成《我國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建議書: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紅皮書),形成目前大學招考制度的雛型,既有推 薦甄選制也有考試分發制。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懷念科月人
25
•1990∼1993年創辦《選才雜誌》並擔任總編輯,與社會大眾溝通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1994年大考中心試辦甄選入學,1995 開始正式實施,踏出多元入學的第一步。 •1994∼1996年應李遠哲之邀,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員。 •1996年大考中心接辦大學聯招的試務,擔任試務總會召集人。 •2002年大考中心受託研究術科考試新制,總成其制度規劃,建立術科考試新制。 •2005∼2015年建立大考中心內部的試務查核機制,擔任查核小組召集人,是試務工作標準化的舵手。
讓人懷念的曹亮吉教授 楊宏章
臺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師
他是少數堅持教育理想、願意進
他畢生推動的改良,不管是科普
入體制,改良教育環境的教育家。
推廣、資優教育還是考招制度,今
雖然無法完整落實理念,但總在隱
天有點進展,其貢獻大家有目共睹。
忍中尋求機會、不疾不徐,一步一
他始終行事低調、功成不居,
步前進。
這是他的人格及修養。生平淡泊明
志、勤慎奉公、誠實可靠,對家人 親友盡心照顧,誠為良師益友。 惜晚年罹病,忍耐並配合醫師指 示,勇敢面對。 祝禱他安息淨土。
懷念曹亮吉兄 劉源俊
東吳大學名譽教授、臺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董事長
3月18日下午,曾耀寰理事長傳來
我告訴她,雖然錄影團隊訪問不到
李國偉兄告知的消息:曹亮吉兄辭
他,但會將八年前亮吉兄應《華視
命運捉弄人,現今林、曹兩人都
世。趕緊打電話給曹大嫂,傍晚通
新聞雜誌》訪談《科學月刊》的部
已不在人世,不勝唏噓!懷念亮吉
上了電話。亮吉兄是在平安中過去
分剪輯進去。
兄,要從當年林、曹兩人與我的交
的,告別式訂於26日上午舉行。
大嫂說及,某日在對話時曾找
的合照。大嫂說給亮吉兄看了。
往,及《科學月刊》的創辦說起。
上個月23日才與曹大嫂通電話
話問亮吉兄:「某某某與劉源俊兩
•
問候,當時是因為攝影團隊約好25
人,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答案是
民國51年,曹亮吉從建國中學第
日要再來訪談關於科學月刊社,念
「劉源俊」。聽後不禁潸然淚下;
四班保送臺大數學系,林孝信從建
及竟不能同時訪問到亮吉兄,甚是
念及過去同遊,又協力為科學月
國中學第十班保送化學系,我從基
遺憾。曹大嫂說,亮吉兄已久不能
刊、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種種情事,
隆中學保送物理學系。當年學校安
言語,但可以聽話而會意;最近病
感懷良久。去年我為《科學月刊》
排數學與物理兩系學生同上「微積
情有改進,卻漸無心力張開眼睛。
五十周年寫的那篇文字,附有三人
分」,數學、物理、化學三系學生
26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懷念科月人
又同上「中國近代史」及「體育」
利結束,孝信、亮吉與我三人在晚
日。這次參加的,除亮吉兄、我及
等共同課。那時就自然認識了亮吉
會後,一同走過吊橋,到一塊大石
另外四位同學,還邀了幾位低屆的
兄,知道他與物理學系的顏晃徹同
頭上躺下談天。當晚望月色皎潔,
女同學(其中有黃碧端與儲楓)。
在建中四班名列前茅;建中最優秀
溪水潺潺,我們心情放鬆,談興極
之後,林孝信與曹亮吉到芝加
的畢業生竟然選擇就讀理學院而非
高;述說這次畢業旅行種種,也說
哥大學留學,我則前往哥倫比亞大
醫科,可是空前的大事!後來林孝
些心裡話。這時發現三人有相像
學。大家在求學、生活與思想各方
信於大二時轉進物理學系。
處,都不大會講話,都個性倔強,
面都感受巨大衝擊,在此不贅述。
與曹亮吉開始熟,想來是從大三
但對自己抱信心;於是成為知心的
林、曹兩人先是同宿「國際之家」,
的寒假開始;都是因為林孝信。54
朋友。三人中,亮吉兄最長,林孝
後來又住同間寢室,互動自然多。
年2月上旬,這時我為「臺大物理學
信其次,我最幼。說及前程,我們
•
會」編的《時空》第一期已出版並
都打算出國留學;當時我已立志將
58年初,三人都已順利通過博
寄發,林孝信約我、曹亮吉等七、
來從事科學教育。
八位同學趁寒假南下旅遊,主要是 苗栗南庄的紅毛館,前後五日。
士資格考試,且找到指導教授,做
56年8月中旬,林孝信又邀同學
理論研究。林孝信這時興起聯合留
在出國前同遊南投溪頭,為時三
學生為臺灣辦一《科學月刊》的
不久之後的3月15日,林孝信在 剛落成不久的臺大學生活動中心邀 集理學院同學十幾人開會(曹亮吉 與我在座),討論辦一個刊物,向 高中學生介紹科學。3月下旬,林 孝信已開始向大家徵集稿件。4月 12日,林孝信報告已洽妥與《臺灣 新生報》合作,要在該報第六版刊 出半版《中學生科學週刊》。5月2 日,《週刊》第一期就出刊了!後 來該《週刊》連續出了八十三期, 竟幾乎未曾間斷。 55年上旬,林孝信又組織了物 理學系的畢業旅行(第二學期開學 甚晚),與他系同學共七十餘人同 行;徒步旅行橫貫公路,從谷關走 到太魯閣,為時六日。我被指定協 助總務,亮吉兄欣然共襄盛舉。亮 吉兄其實一直就喜歡與物理學系同 學們相處。 抵達天祥那天,眼看活動即將順
55 年 3 月 7 日畢業旅行時,林孝信(中)、曹亮吉(左三)、劉源俊(右二)與同學攝 於太魯閣。(作者提供)
SciTech Reports
懷念科月人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27
間,在數學教育上有很大的貢獻。
念頭。經與芝大的留學生及在芝
過三個月的努力,我手中終於有了
大訪問的李怡嚴教授討論,又在電
一張題目單,附帶一連串的參考資
記得當天也討論到「數學」的
話中與我數度長談後,林孝信決定
料。」「這次入館苦修,卻成為日
主要內涵,應該是「研究數與形
在3月發起;原始發起人包括李、
後深入瞭解數學內涵的契機。」
的學問」,因而這一名詞極不恰
林、曹、我等共十一人。曹亮吉負
又寫:「三年前回來的第一天,
當。又談及許多學門名稱與實際
責數學組,我負責物理學組(並兼
就發現一張明信片躺在桌子上,是
內涵不符的問題。例如analytical
紐約地區聯絡人);我倆是最早規
科月編委會的開會通知,也不知道
geometry其實是「使用代數的形學
畫內容,並發動聯繫在美有關學人
劉源俊從哪裡得知我回來的消息。
(幾何)」,algebraic geometry其
及留學生的成員。早期絕大部分從
沒幾天,他又打電話來,一定要我
實是「形學裡的代數」;同理,
芝加哥發出的《科學月刊簡報》都
回科月娘家,又說科月已經把我在
mathematical physics其實是「物理
是根據林孝信的觀念,由曹亮吉撰
頭三卷所寫的『益智益囊集』整
裡的數學」。行內人自然懂,但行
寫出來(從筆跡就知),再經油印
理出來,準備發單行本,要我去校
外人通常會錯意思。
發出。第一期的《簡報》連同發起
稿。我還能說什麼呢?在朋友關心
69年9月,科學月刊社出版曹亮
函,寫了七頁之多。
科月的氣氛下,我又關心起科月
吉的《益智集》、《談數學》及
來,又開始為科月寫稿。」
《微積分史話》三書,「以增收
這一月刊先在9月出「第零期試 印本」,後於59年1月創刊。期間
亮吉兄回國在臺大數學系服務後
入。」(宓世森在《神奇跑馬燈》
種種波折與困難,不必在此細述。
不久,有天下午到我家長談,主要
中的用語)74∼75年間因周成功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林孝信要亮吉
是關於有哪些值得做的事。我倆都
克續任科學月刊社社長,我重新接
兄負責「數學趣味」專欄,後來每
對鑽牛角尖的研究沒興趣,認為教
任。由於當時我擔任教務長,難以
期亮吉兄(筆名阿草)的〔益智益
育工作更有意義。結論是:數學教
兼顧,於是商請亮吉兄接任,他勉
囊輯〕就成為《科學月刊》一大賣
育方面有許多事情值得做,如寫通
強同意「救火」。一年後我卸任教
點,歷久不衰。亮吉兄後來自己
俗書、舉辦數學教育營等等。後來
務長,他又把社務交還給我;亮吉
說,芝加哥大學圖書館裡的豐富館
他在臺大數學系任教及擔任主任期
兄的興趣與性向當並不在此。
藏,讓他大開眼界:原來有這麼多 的「趣味數學」題材。是《科學月 刊》,造就了一位通俗數學的作家! 68年秋,我邀亮吉兄同編〈科 學月刊大事記〉,納入《科學月刊 十周年紀念文集》,又共同負責69 年元月號〈科學月刊十周年特刊〉 的編輯。他在《文集》裡寫〈一個 業餘從事科月工作者的自白〉,說 及參與《科學月刊》的心路歷程。 寫及:「要拉人寫稿,就要有題 目,有資料」,「於是除了吃飯睡 覺外,我把自己關進圖書館裡,經
78 年 9 月 18 日,曹亮吉(左)、劉源俊(右)與大考中心李崇道主任攝於石門水庫。(作 者提供)
28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懷念科月人
• 時至78年春,教育部毛高文部 長與臺灣大學孫震校長聯袂邀請李 崇道先生主持教育部「大學入學考 試中心」專案,以期改革「大學聯 招」。李崇道積極任事,說這一中 心必須設有「研究發展處」,經三 年的紮實研究,始能提出方案。李 請孫校長推薦臺大教授參加,於是 羅銅壁教務長推薦了亮吉兄擔任處 長。李同時找我擔任副主任,我推
80 年 8 月 5 日林孝信(中)、曹亮吉(右)與劉源俊(左)攝於芝加哥。(作者提供)
辭了,說要負責《科學月刊》二十 周年的各項活動,又想趁難得的休
之後,由亮吉兄與我共同撰寫完成
在私人訪問或旅遊時,我則讓亮吉
假期間到美國「充電」。但我樂意
《我國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建議書:
兄居先。
擔任「研究發展委員會」的委員,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於81年5月底
並建議若干委員(包括黃炳煌)的
向教育部提出。期間,我們曾共同
人選。之後,我參與了研究發展處
抵抗教育部及各方壓力,標舉「漸
委託黃炳煌的「我國大學入學制度
進」、「包容」與「兼顧」三項基
之研究」案,與亮吉兄、黃炳煌、
本原則,拒絕「廢除聯招」與「申
蕭次融等人每星期聚會討論。
請入學制」,而是提出兩階段考試
79年9月某日,李崇道先生約我 到考試中心在中興大學臺北校區的 辦公室,說陳履慶副主任(兼「資 料處理處」處長)突然辭離,而亮 吉兄建議必須由我繼任。經李主任 熱情的邀請,我乃同意擔任。於是 在往後的三年裡,我與亮吉兄成了 同事,密切合作。 細節不必在此贅述。總之,我 先是說動亮吉兄,將「命題研究」
的「改良式聯招」為主、「推薦甄 選」為輔的方案。第一階段的「學 科能力測驗」則要求考五科。李主 任在某次全體人員的聚會上,形容
我們決定先到芝加哥往訪還在經 營書店的林孝信,然後到愛荷華, 再前往普林斯頓。林孝信之前於78 年1月在「解嚴」後得以偕家眷回 臺,科學月刊社及當年的大學同學 們曾經分別聚會歡迎。這次曹、我 一起往訪林孝信,同在芝加哥市區 用餐並在大湖邊流連,於是留下珍 貴的三人合影。
亮吉兄與我是他「身旁的兩大金
•
刀」。
110年3月26日,亮吉兄的告別式
亮吉兄與我於80年8月5日到15
低調在臺北市第一殯儀館舉行。臺
日期間奉李主任之派,聯袂前往美
大數學系與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許
國訪問位於愛荷華的美國大學測
多同仁、科學月刊社的多位老友,
驗中心(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及他的高中同學都來悼念。我寫了
ACT)及位於普林斯頓的美國教
一幅輓聯,被放在亮吉兄遺體的胸
的業務從資料處理處移到研究發展
育測驗服務社(Educational Testing
前:
處,自此亮吉兄與「出題」有了密
Service, ETS) 兩大測驗機構,也訪
切關係。然後,在經過大考中心舉
問愛荷華大學的教育測驗專家許澤
辦五次「大型研討會」及三十一次
基教授。以亮吉與我的知交關係,
兩委員會的會議,委託學者專家
我們有著充分的默契,殊屬難得:
周慮任事 究研入學方案
或中心同仁從事四十四研究計畫
在公務訪問時,亮吉兄讓我居先;
良善考試設計開新猷
謙沖為懷 襄創科學月刊 通俗數學著書啟後進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懷念科月人
29
喜愛數學的曹亮吉 賴昭正
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土,合創科學月刊,曾任芝大同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
曹亮吉、洪秀雄、林孝信及我
代物理(及某些化學)上不可或缺
本能地便要推導方程式,物理學家
都是1967年進入芝加哥大學的;
的工具時,我便瘋狂地被迷住了,
用不同角度去分析,而不用大腦的
像大部分的臺灣留學生一樣,因
認為它是數學物理中最漂亮的理
化學家(我)則靠直覺!
方便而住入在學校內之「國際之家
論:用四個簡單的假設,就能利用
(International House)」。一年後
邏輯推導出許多令咋舌的結論!
保釣運動示威遊行後,曹亮吉、 洪秀雄及我均選擇了完成博士學
的1968年7月,應該是談得來及個
曹亮吉對數學益智遊戲很有興
位,先後回到臺灣大學、中央大學
性相符,我們在5328 S. Greenwood
趣,因此為《科學月刊》寫了不少
及清華大學貢獻所學。我非常喜歡
Avenue合租了一個公寓,開始同
有關的文章。記得他曾經問林孝信
李後主之詩「春花秋月何時了,
居、輪流做晚飯。又約一年後,在
及我這樣的一個問題:四隻螞蟻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
林孝信口若懸河、近水樓台先得月
分別佔據了正方形的A、B、C、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
的環境下,我們三位室友當然毫無
D四個角落,每隻螞蟻均以等速永
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
疑問地成為《科學月刊》的共同發
遠朝著另一隻螞蟻前進(A→B、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雖然
起人,那間破公寓當然也變成《科
B→C、C→D、D→A),最後它
我們所懷念的不同,但對時間無情
學月刊》的聯絡中心。因為結婚的
們會碰在一起嗎?當我毫不思考地
的流逝,李後主似乎道盡我心中的
關係,我於1971年元月告別他們,
回答「當然會在中心點碰在一起」
感嘆!轉眼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芝
搬到學校的已婚宿舍。
時,他們兩個人似乎有點驚訝!於
加哥大學那段有喜、有悲、有笑、
曹亮吉給我的印像是沉默寡言、
是我們開始分析學數學、物理、及
有泣,也有爭辯得面紅耳赤的日
做事認真負責、不求名利!日記
化學的人,頭腦的構造有什麼不
子,都已成了歷史!曹亮吉,他鄉
中記載著曹亮吉做「家事」任勞
同?結論是:一碰到問題,數學家
再見吧!
任怨,沒有領袖欲!在數學上, 我「小時候」一直以為數字(1、 2、3、....)是用來算東西的,而加 減乘除只是補助工具而已;但曹 亮吉幫助了我長大,讓我了解了 「數論」(number theory)的邏輯 基礎,知道了芝加哥大學數學系在 美國排名是數一數二的。靠微薄研 究獎助金收入的我,竟然因此買了 一本當時芝加哥大學名教授(已忘 了名字)的名著Algebra來K,學習 到了群(group)、環(ring)和場 (field)等代數分支的不同。等我 發現「群論」(group theory)是近
《科學月刊》發起人徐均琴與陳宏光(前左 4 及 3)之婚禮(1969 年暑),同為發起人的 曹亮吉(前左 1)、賴昭正(前左 5)和林孝信(後左 2)到場參與並合影留念。(賴昭 正提供)
30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懷念科月人
曹亮吉的時代 邱守榕
彰化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曹亮吉的時代過去了嗎?或許
(民國67年1月)、《談數學》(民
記數法、哈威的血液循環系統、倫
我們指望它延續,或帶領出新的一
國69年9月),另一本則是《阿草
琴的X光透視。
代!
的數學天地》(民國93年,天下文
曹亮吉的科普作品獲多種獎項,
應該是吐出最後一口氣,送出了
化科學天地)。過不久,竟在另一
可以說是得到讚揚和肯定。但是,
自己盡心盡意維續的體力,告別了
書櫃中發現,剛從學校帶回台中寓
「傳播媒體」安在?他絕不會在意
所,也是科學月刊社出版的《數學
我是不是他的粉絲,也不會介意我
導論》(民國77年1月)。此時此
卅多年來沒邀請他來演講。一本一
愛妻,告別了世界。 他盡力地陪伴惠美,惠美也盡情 地照顧他。七年的陪伴與照顧、忍 耐與辛勞。 也許不是對陪伴、也不是對照顧 所消蝕的體力有所遺憾,也許念茲 在茲是,還有教育課題有待論述, 還有名勝古跡有待造訪。奈何,思 想無法掙脫肢體的束縛,呼叫無 聲。 聽到他已往生的那一天,我正在 移動書籍,這邊上架,那邊下架, 過眼的是書背和書面。匆忙中,在 舊書中若翻閱到,自己曾經在書頁 中的留言、對話、或質疑,才低咕 咕地提醒自己,這些在顯意識記憶 中已經無法搜尋,以致無以肯定的 經驗,也該在自己辭世之前給它們
刻,開卷有益,應未為晚。
本地打開他的著作(請同事掏來他
打開《數學天地》,才覺察到自
書架上的,也再去圖書館借出館
己未曾好好讀過這本立在書架上的
藏),面對著他著力推廣的數學課
書,書頁「乾淨」,且未留字跡。
題,不禁深切羞愧。懊惱的是,自
書中舖述的天文、地理,原都是自
己明明佔著數學師資教育的位子,
己一向想要涉獵的領域,現在打開
宣稱數學教師應攫取起碼的數學史
看,才發現許多卅多年前在《大眾 數學》中讀不懂,又求問無門,以 及一直懸置着的像本輪、均輪等模 型,可以在這本書裏找到線索。而 《談數學》初版中即簡介的球面三
史實方面的知識,隨而建立既有 包容性又有批判力的數學史史觀, 也亟力搜尋、印製且分發參考資料 ……竟沒走出自己的小圈圈,直接 地把曹亮吉的作品介紹給學生。
角學,更是應該像在校生一樣,逐 步演算。忽然間我問自己:去了彰 化卅多年,怎麼不曾想到可以邀請 他到校演講呢? 旋即聯想到科學史之父薩頓
竟如此長期地淪為理解力傳播的 障礙,了無自知。 曹亮吉似乎並未特別打造「數學 史」這個招牌的,然而不論是科普
(George Sarton)在其散文集《科
作品,或專業性很強的數學通識教
學的生命:文明史隨筆》(The life
材,都洋溢著數學史,不但史實豐
of science;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富,也有穩健的史觀。他顯然是認
civilization)第一篇,以理解力傳播
為集希臘數學成果的歐幾里得的歷
前一天才聽丘輝瑛說,曹編寫
的困難為主題講述的故事。找遍了
史地位值得肯定,先在《談數學》
了26本書。呵,呵,我不是他的粉
書架沒找到這本書,只能憑殘缺的
的增訂本中加列了:幾何原本、幾
絲,我真不知道,失敬了。
記憶拉出三件薩頓所提到,知識難
何式代數、比例論三則,又在《數
其中兩本小又薄,早年科學月刊
以得到理解以致受到抵制而無法傳
學導論》中,在「公理化的數學」
社出版,字體非常小:《益智集》
播的歷史事件:印度阿拉伯十進位
的標題下,介紹了歐幾里得的《幾
一個定位。 就這樣,曹亮吉的三本書映在眼 前。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懷念科月人
31
何原本》,後來在《阿草的葫蘆》
Moris Kline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站
中,更闢全章介紹《幾何原本》的
出來批判中、小學的「新數學」課
曹亮吉的著作反映出他豐富而飽
歷史與內容,提出了應當重視平面
程,受到圍剿,七十年代初以《新
滿的生命力。他以堅定的意志拒絕
幾何教學的主張。就是這些章節,
數學為什麼失敗》宣告SMSG破
了接他西歸的黃鶴:呵,黃鶴呵,
讓人同時感到他的理想性和無力
產,七十年代末則劍指大學數學教
你就耐心等候我,而我則執意要陪
感。可能由於他司職於大考中心,
授教學不力。科月出版了這兩本,
伴愛妻,一日一月一年,天長地久
全心投入的是各學科教育評量領域
銷路不好,書中揭露的現象令人尷
的工作,向來謙和且低調的他,不
尬,再次反映出理解力難以傳播的
願直接針對數學課程表示意見。也
本質。
許是他也相信,「歐幾里得的平面
曹亮吉回母校就職不久,就立定
幾何」已經不得不從現代中學課程
志向,不作數學前沿的純研究,要
中全面退場。究竟,他以高度的智
全力投入數學教育。他謙稱自己不
慧,執意不主持國科會的專題研究
是大數學家,在《阿草的葫蘆》的
計畫,是以不接觸國外的相關研究
自白中,更說明了這個心安理得的
活動及文獻。把不成功且擾人的
心理。
平面幾何教學比喻為殘害學生的 「New Latin」的必然現象,已經 被有情境有架構的數學活動教學實 驗所推翻。如果我們不贊同任何一
對此,我其實一直不以為然。我 從來不認為這是他個人研究能力不 逮,而是外在環境與使命感使然。 這個看法在再次翻閱《數學導論》
返……
……。七年,兩千多個日子,不是 常人捱得過的,陪伴與照顧譜成刻 骨銘心的合奏曲。 只能對惠美 :送君千里終須一 別。 而我要對他的粉絲 :曹亮吉的書 不是一朝一夕,三天兩頭就可以讀 完的。他一個人把書寫出來,把知 識做了彙整,讀者們可必須靠協力 合作來理解。 對我們仰望的數學老師們:恕 我直言,曹亮吉書中的課題和升學 考試的關聯表面上看起來不大,但
個排除平面幾何的理由,而同意平
後,更加強了。這一本通識教育的
面幾何的課程確有曹亮吉列出的功
讀物,洞察了各個數學分支的方
能,接下來的任務該是:師培單位
法,洋溢著投入尖端數學研究所需
如何培育出足以傳承數學文化的教
的熱情。而走入學曆之旅的過程與
師。誰來接續曹亮吉的理想?
成果,《阿草的曆史故事》,更反
位素養。至於模型式的傳授,留給
曹亮吉的低調也表現在對大學抽
映出強烈的探究動機,有了這樣的
大學教授去斟酌可也。
象代數的教學上。有很長的時期,
洞察力和廣泛的綜合能力,又不缺
很多學校大二的近世代數課多採用
熱情,為什麼他不繼續走向數學前
芝加哥大學數學教授Herstein的書當
沿開發新知呢?難道是日裔志村教
這是曹亮吉的時代,也是我們的
教科書。曹亮吉就讀芝加哥大學,
授的學習經驗,17歲時即熟讀一本
時代。曹亮吉比我們先走了一步,
當然知道Herstein的書改編自研究所
十九世紀下半葉關於模型式Modular
我們必然要跟上去。趁我們尚未凋
二年級的講義。我們的大二學生怎
Form的經典名著,讓他再次發現
零時,不但要護好科月的每一項成
麼比得上芝加哥大學數學研究生的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慚愧
果,包括曹亮吉的,還要一起努
程度和學習經驗呢?我覺得不妙,
不已?他終於沒有以成為「大數學
便把這個情況請問他是否同意,他
家」為志,立志要先改造教育環
搖頭說不好,但只是笑笑。這個情
境。他立下的是更高的志向,他也
況正是科月曾經翻譯出版的《教授
樹立了科普的典範。
為什麼不會教?》所抨擊的。作者
故人已隨黃鶴去,黃鶴一去不復
是多多少少勻些時間出來帶領小朋 友依樣做紙筆算或做模型,必得啓 發,隨而助其獲得名符其實的全方
最後,對科月的老朋友們能說什 麼?
力,推廣「推廣知識」的成果,推 廣理解力的傳播。全民教育和資優 教育 ,相輔相成。
32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懷念科月人
懷念與感謝亮吉兄 劉廣定
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50年前因擔任編委,參與科學月
其他校院單位,營造一個較好的研
吉兄的參與遠多於我,可見他對教
刊社的活動,陸續結識了許多化學
究環境。包括舉辦研討會,邀請各
育工作之熱忱。
界之外的朋友,曹亮吉就是其中之
校院教師參加;改變審查及核定經
民國83至 85年行政院成立教育
一。
費方式,鼓勵提出研究計畫等等。
改革審議委員會,亮吉兄是委員
民國65年亮吉兄返台灣大學任
雖然曾引起少數既得利益者對亮吉
之一,朋友們都慶幸他有此闡發
教,也參加了《科學月刊》的編委
兄的不滿,但他總是滿面笑容,沒
理念,一伸素志的良機,他也投
會,因此,幾乎每個月都會與他見
有怨言。因此,我衷心地感謝他。
入極多。唯自此和他就少有晤面的
面。實際上,在認識他之前,已在
不過,當時使我不解的是亮吉
機會。記得是民國90年春季在臺大
《科月》中讀過他的許多文章。雖
兄身為數學研究中心主任,卻未提
校園裡與他不期而遇,令我驚訝的
然現因事隔多年,除了「益智益囊
研究計畫。他向我表示他當然可以
是他說教完這學期便要退休,原因
集」這專欄名稱外,其他還有那些
提出計畫,且三五個月就能寫出論
是學生不認真求學,他感到索然無
文章?各文內容是什麼?都已不記
文發表,但他的興趣在改進數學教
味,不想再教了!當時因另有他
得了。但一直都非常欽佩他能用通
育,培養新一代的人才,而非發表
事,未克多談,乃匆匆道別。沒料
俗、流暢、生活化的筆法,深入淺
論文。由於我也對改進臺灣的化學
到此後竟無再見之緣。
出地說明多種數學的知識和原理,
教育有興趣,了解要改進教育,牽
聞知亮吉兄日前因困於病魔數年
相信他是一位學通了的數學家。
涉的層面甚廣,比獨善其身的科學
後逝世,深覺哀慟。謹借《科技報
和亮吉兄交往最多,也得到他許
研究難得多,所以非常佩服他的雄
導》一角,對這位待人真誠,又曾
多幫助的是我在國科會服務的那段
心壯志。之後又與他都參加了「大
無私地助我的老友表達無限的懷念
期間。民國70年9月我從美國北卡大
學入學考試中心」的前期規畫,亮
與感謝。
學從事研究一年回來,不料為國科 會所徵召。10月起擔任「數學及自 然科學組」的組長(後改稱「自然 科學發展處」處長),負責推動數 學、物理、化學、地球科學、大氣 科學及海洋科學的研究發展事宜, 直到民國73年8月底,總共不到2年 11個月。亮吉兄當時是臺大數學系 系主任兼國科會數學研究中心主 任,他讓我了解當時臺灣數學界的 情況和一些基本問題,並協助國科 會推廣研究活動至臺大、清大與中 研院三個屬於數學研究中心之外的
曹亮吉作科普演講留影。(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提供)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懷念科月人
33
悼念曹亮吉學長 李國偉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兼任研究員、中山大學榮譽講座
在我認識曹亮吉學長之前很久
下,經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林爾康所
很久,我已經聽熟了「曹亮吉」這
長引領,到國家科學委員會負責數
三個字。當年我就讀省立台北建國
學學門的業務。當時一項重要工作
中學初中部,我們那屆是「省辦
是與設在臺大數學系的「數學研究
高中、市辦初中」前最後一批初
中心」協調共同改善國內數學研究
中生。那時建中每次月考之後,教
環境,促進研究工作發展。通過這
導主任會在全校週會上,宣布各年
項協作,我開始與亮吉學長有較多
級名列前茅學生的名字,幾乎每個
的交流。1985年國科會自然處執行
月都聽得到高中部有曹亮吉這個名
數學研究環境調查,並以其結果為
字。
基礎實施首次的學門規劃。亮吉學
曹亮吉參加科學月刊社活動留影。
《科學月刊》創辦人林孝信在
長是積極的參與者,對於各校數學
1965年大三時,邀集同學去幫《台
相關系所的資源實況,進行了全面
灣新生報》編製《中學生科學週
的盤查與瞭解。1994年在李遠哲院
刊》。我是台北扶輪社輔導建立的
長領導下,我與亮吉學長同時擔任
建中少年服務團團長,曾經與團員
行政院教改委員會委員。在多種場
協助供稿。因此當孝信領軍在1970
合與亮吉學長合作共事中,我深深
年創刊《科學月刊》後,我隨即成
感受到他的謙謙君子之風,行事和
為忠實讀者。亮吉學長與孝信在芝
緩低調,思慮細緻周到,是我學習
基金會的董事。《科學月刊》社團
加哥大學為室友,所以也是《科學
的好榜樣。
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
編輯任務上。我立刻喜歡上這個充 滿熱情、興趣廣泛、學養優異、年 輕又有活力的團體。之後,大概有 十五、六年時間,我都積極參與科 月的活動,擔任過編輯委員、社團 委員會委員、理事、科學出版事業
月刊》的「開國元勛」,並且幾乎
亮吉學長影響我最深的方面是
跡,使我能走出數學本科的圈子,
每期都發表文章。我讀臺灣大學數
引介我加入《科學月刊》這個團
與臺灣嬰兒潮一代的科學菁英共同
學系的四年,師資青黃不接,好些
體。我與他在推動數學研究發展的
成長。這一切都感謝亮吉學長做為
課由研究生開講,大家學得片段而
各項活動中,推測他默默評估我應
我的引路人,並且建立榜樣形象,
缺乏統整。亮吉學長有優異的文化
該與《科學月刊》的朋友有氣質
為臺灣的科學啟蒙與紮根無怨無悔
素養,因而文筆流暢引人。他能將
相通之處,特別對普及科學知識方
地奉獻。
數學題材娓娓道來,從平實處貫通
面具有堅定的使命感。大約在1983
3月18日是我自美返國居家檢疫
觀念的脈絡。閱讀他的數學科普文
年學長帶我去科月編委會,在一間
第二天,驚聞亮吉學長遽歸道山。3
章,成為我補強知識背景的最佳功
小房間裡來自各學科的好漢,七嘴
月26日仍在居家檢疫期間,因限制
課。
八舌談論各種與科學知識及科技政
行動無法出席學長的追思會,特書
策相關的話題,心思幾乎都沒放在
此文悼念與亮吉學長的君子之誼。
1982年我在完全沒有心理預期
34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懷念科月人
曹亮吉二三事 張之傑
科普作家
1970年元月,《科學月刊》創 刊,我立即成為訂戶,如饑似渴地 吸收新知。創刊第一年,幾乎每期 都有亮吉兄的文章。經由刊物,得 知他是留美數學家,但不知他是科 月發起人之一。 1974年秋,我成為科月的副總編 輯。1976年,亮吉兄學成回國,隨 即加入編委會。1977年夏,我離開 科月,和亮吉兄共事約一年。亮吉 兄回國時,科月總編輯採輪值制, 亮吉兄輪值的兩個月,和他過從稍 多。 亮吉兄輪值時,曾邀編輯部同仁 到陽明山一遊,這事很新鮮,所以
《科學月刊》部分發起人民國 59 年 1 月底攝於芝加哥王渝家中,後排由左而右為徐均琴、 王渝、閔錫慶、曹亮吉、賴昭正,前排則為王如章、劉源俊、林孝信、謝克強、洪秀雄。
記憶深刻。我和亮吉兄都是1966年 大學畢業的,我們都有張娃娃臉,
我離開科月後,協助陳國成教
「我可沒答應!」當時覺得有點
亮吉兄以為我比他小一歲,攀談之
授創辦《自然雜誌》,又參與創辦
怪,現在想想,那時他的健康可能
下才知道我大他一歲。我們都是七
《少年科學》和《大眾科學》。一
已出狀況了。
歲入學,可是我轉學時遭降級錄
些老科月不願參與這幾個刊物,和
3月26日參加亮吉兄告別式,到
取,所以才會和他同一年畢業。
亮吉兄等謀面的機會就少了。後來
場的科月人約十位,即使是年輕
那次陽明山之遊,我告訴亮吉
我兩度主持科月編務,記憶中似乎
的,也近七旬,這就是歲月!和亮
兄,我認識林孝信,他頗感意外,
沒在編委會看到過他,可見從1990
吉兄同一屆的,大概只有劉源俊和
他更沒想到我是科月前身求真社的
年代末起他已淡出科月。
我。踏著沉重的步子走出殯儀館,
社員。談起寫作,我說,我很喜歡
科月四十周年慶時,遇到亮吉
他的數學科普文章,但只看得懂較
兄,多年沒見,兩人都顯出年紀。
淺的。言談間,亮吉兄對他的寫作
亮吉兄寫過不少數學史方面的文
很有自信。事實確是如此,時至今
章,我抓住機會為《中華科技史學
日,在數學科普寫作方面,恐怕仍
會學刊》向他邀稿,他愣了一下,
無人能出其右。
過了好一會兒,才面無表情地說:
陽光很亮,我的心卻很沉,很沉。 (2021/0327晨)
SciTech Reports
懷念科月人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35
我所記得的曹亮吉 周成功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
我1979年回臺灣在中央研究院生
非常高興有我們的專欄和他作伴。
三角形,並且把證明步驟寫下來,
化所任職,無意間在書報攤上看到
1985年11月專欄中斷了兩個月,之
把徐明達唬得一愣一愣的。可惜徐
大學時代的最愛:《科學月刊》。
後1986年1月後我獨自後續的「現代
明達不記得曹亮吉是怎麼瞎掰的。
從科月內頁居然看到一個唯一熟悉
生物」專欄,其間他不時鼓勵我要
曹亮吉對數學天才也有相當獨特的
的名字:盧志遠,他還是科月的社
堅持下去,有一次甚至跟我說:我
看法,記得有一次我們在科月談當
長。鼓起勇氣直闖連雲街的科月編
們來比賽看誰的專欄撐得久。這個
時某位數學教授的小孩是數學天才
委會,就碰到一群正在高談闊論、
比賽我倒是贏家,因為「益智益囊
時,他在旁邊泠泠地插了一句:
熱鬧非凡的陌生人。我就是在這樣
集」撐到1987年12月;而「現代生
「如果他是數學天才,那我小時候
的場合認識了曹亮吉,很快大家就
物」多撐了8年,到1996年4月才吹
也天才過好多次!」
成了無話不談的老友。
熄燈號。
曹亮吉長期對臺灣數學教育的推
曹亮吉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他的
曹亮吉從小數學就很好,他建
廣不遺餘力,而累積在阿草叢書的
「益智益囊集」專欄。他這個長
中初中同班同學徐明達有次跟我
努力更是有目共睹。他的笑臉、他
期、無間斷的專欄寫作,勾起了我
說:曹亮吉數學非常好,沒事幾位
的言談更是我們這群科月老友難以
想模仿、效法的念頭。一開始我拉
同學就湊在一起,找些稀奇古怪的
忘懷的印象。
著陽明大學的陳文盛從1983年2月
幾何題來彼此挑戰。有一次曹亮
開啟「突破
吉說他能證明任何三角形都是等邊
展望」專欄。曹亮吉
《科學月刊》創刊四十周年,林照真出版《臺灣科學社群風雲四十年》新書發表會中,林孝信、曹亮吉、劉源俊、周成功座談合影。
36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懷念科月人
追憶曹亮吉教授 賴其萬
曹亮吉中學同學
我與亮吉兄在1956∼1962年建中
大約是一年前,大嫂蔡惠美邀我
然如此乾淨亮麗,兩眼炯炯有神。
六年同校,但只有在高中時,才有
去看亮吉兄,才知他已臥床多年。
在此摘錄惠美回信的幾句話結束
緣份同班。亮吉兄是在數理方面堪
但基於醫師應當尊重病人的隱私
本文:「你寫曹時,可以提他這七
稱全班數一數二的高手。他不只學
權,我也不宜在此披露診斷與治療
年來一直多病,且隨時害怕自已失
業出眾,是隨時都帶著笑臉,和氣
的細節。我要謝謝亮吉兄,用他的
智。他真的神智清楚,也很在乎能
待人的好朋友。他喜歡踢足球,是
生命使做醫師的我了解,醫學仍有
和我溝通,相信他努力多陪伴我,
個文武全才的好學生。我們班三位
許多疾病,我們還無法在疾病的早
但終須一別。我尊重他的決定,也
一直高居全校前三名的顏晃徹、伍
期就做出診斷,而診斷出來也還沒
心疼他顧到我至最後。我知道我必
道沅與曹亮吉在保送臺大時都各自
找到有效治療。因此醫師不能不謙
須自已站起來度過這一關,很不容
選擇了他們的最愛:物理、電機與
虛,我們還需要更努力。我也要謝
易,我接受了挑戰。……只能說謝
數學,而創下了臺大醫科得不到建
謝惠美,讓我見識到真情深愛的用
謝你與劉源俊的美意。為曹亮吉如
中前三名保送生青睬的紀錄。
心照護,可以使臥床多年的愛人仍
此付出,他會微笑了。」
弔 曹亮吉教授 陳金次
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
一聲歸鶴唳雲顛
啟明星宿懷高志
含淚杜鵑冷雨煙
化雨春風吐麗篇
陣陣㖗蛩歌悲曲
天女散花塵不染〔註二〕
紛紛雪木白陌阡〔註一〕
九霄雲外列神仙
〔註一〕雪木指流蘇,三月中下旬開花,一樹雪白,落英繽紛,有幽香。 〔註二〕《維摩詰經》:天女散花以驗諸弟子修行,花落菩薩不著身,弟子 身上卻著滿花朵。《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註三〕作者於曹亮吉教授告別式上吟唱本曲。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多關心他的家鄉(歌詞) 田光復
臺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曹亮吉教授的連襟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多關心他的家鄉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多關心他的家鄉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多關心他的家鄉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親友的關懷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親友的關懷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親友的關懷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數學的熱情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數學的傳達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學生的關心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科學的喜歡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科學的召喚
讓我們的學生永遠記得他教導的恩情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 年四月十五日
懷念科月人
37
與臺灣科普教育結下不解之緣的數學家 曹恆平
曹亮吉胞兄
三弟,一路好走。雖然很不捨,
到博士的三弟,早已回到臺大數學
更巧的是,1975年我剛完成博
我還是替你鬆了一口氣,終於放
系當系主任了。他還寫了很多給一
士論文初稿時,找到了在阿拉巴馬
下扛了八年的十字架。其實從你
般人看的數學書,深入淺出地剖
州教書的工作,而我三弟正好從普
在《科學月刊》上寫第一篇文章開
析給大家看,日常生活中無所不
林斯頓高級數學研究所,轉到伊利
始,就已肩負起普及臺灣數學教育
在的數學,諸如《阿草的葫蘆》、
諾大學教書,因此他和我的指導教
的重擔。這使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
《微積分基本要義》、《從月曆學
授劉炯朗老師為我論文的事見了幾
的我汗顏之餘,非常欽佩你擇善固
數學》、《從生活學數學》、《從
次面。後來劉教授當了清華大學校
執的愛心。你在臺灣默默耕耘了這
天文地理學數學》、《從旅遊學數
長,而我三弟正好是大考中心的副
麼多年,不但在數學上,同時在科
學》、《考試知多少》等書,並譯
主任,因而他們又有了幾次的溝
普上,更且在一般教育上的成果,
有《阿基米德寶典》。
通!澳門出身的劉教授,在校長任
是大家有目共睹引以為傲的。回想
三年前我回臺師大演講,一般
後並沒有去美國或回澳門,而是留
當年我對《科學月刊》,竟然有些
都只有研一的學生被派來撐場面,
在新竹主持廣播電台的談話節目,
許的效力,我也是自豪的。
但已退休的榮譽教授林福來赫然在
他常把數學、電腦和文學聯想在一
這件事是非常偶然的。當你和林
座。當時他剛上任教育部次長,真
起,做了不少相關的演講,也寫了
孝信等人籌編《科學月刊》時,我
替他高興!原來他也是康老師在數
很多通俗的書。真箇是:
剛到伊利諾大學攻讀,無暇盡棉薄
學教育工作上的高足。在演講前的
之力。不過因為臨時決定回台奔祖
茶會上,他告訴我是他推薦《阿草
父喪之故,得以隨身攜帶《科學月
的葫蘆—文化活動中的數學》給有
刊》的試印本回去親自交給清華大
關單位的,而榮獲了第一屆吳大猷
炯炯有神聲光電
學的李怡嚴教授。回伊大時尚未開
科學普及著作創作類銀籤獎。
朗朗上口詩詞文」
學,在學生活動中心隨手買了一冊 油印本,那是數學家Paul Halmos 一年前伊大百年慶時回母校演講的 複印稿。趁還未開學,我就將之譯 成中文,正好在寒假期間帶去給你 們,那是我唯一登上《科學月刊》 的文章,與有榮焉。 我不久前才完成的《東蕩西迴: 數球詩》書中序文的最後是這樣寫 的: 「與我不同的是,留美先我得
曹亮吉所撰寫的數學科普書書封。(天下文化提供)
亮劍除舊為國人 吉光片羽勤收存
38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科學月刊
科技報導
SciTech Reports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編輯室報告
39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 《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從追根究底的基礎科學研究,再
工作中抽出時間,或是沒有適合的
時事議題。我們也致力於成為一個
將研究中的精華,跨領域結合不同
人選可以把團隊的故事寫得能夠吸
開放讓讀者投書,以科學觀點評析
知識,成為新的科技產品。這一路
引人閱讀,又或是沒有好的發表空
科技政策、公眾議題的理性討論平
每個環節所要投入的心血,常常只
間?
台,讓讀者能夠從不同面向、觀
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瞭。即便登
《科技報導》自1982年創刊以
點,以更綜觀、更深入了解一個議
上了知名期刊,或有機會透過新聞
來,以「全方位視野 科技人關懷」
稿、記者會來發表,最終卻不一定
為目標,經營超過38年。我們不
我們期許《科技報導》能夠為科
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間斷地報導著科學、科技產官學研
學研究者、科技產業人員發聲,透
想要好好把你們團隊的研究記錄
領域的重要事件,希望能為關注科
過我們的報導讓重要的臺灣研究多
下來,但苦於沒有辦法在研究、研
學研究、科技發展的讀者,整理出
一個被大眾看見的機會。如果你的
發、教學、行政、撰寫論文等日常
近期可留意、追蹤的研究、政策與
團隊、公司的成果有意願被採訪,
題。
40 二○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歡迎掃描以下QR code填寫表單,
我們相信,臺灣還有許多研究、
將團隊的研究特色、重要成果告訴
研發成果還沒有被看見,而你或你
我們,並留下聯絡方式供《科技報
的團隊也可能是其中之一。如果願
導》團隊後續聯繫。若你的團隊有
意接受採訪,請花一點時間填寫表
非常豐富的成果,請優先填寫較近
單,若有疑問或需要進一步討論請
期的成果為主,並附上重要的研究
來信或來電詢問。
論文、網站或相關參考資料,讓我 們可以迅速了解你。
科技報導
編輯室報告
也歡迎正在閱讀《科技報導》的 你,透過付費訂閱或捐款贊助的方
在收到你的資料後,《科技報
式支持這份刊物的營運,需要相關
導》團隊會與你所填寫的聯絡人聯
資訊請來信 scimonth@gmail.com,
繫,進行第一次的電話訪談藉此更
或來電 02-23634910。
了解你的團隊與相關成果,並且邀 約後續的採訪時間。每一期我們會 在時間和人力許可範圍內,安排報 名的團隊受訪,由我們撰稿、編輯
歡迎掃描QR code
並刊登。
填寫表單!
廣告索引 貝克曼........................ 2 錫昌.......................... 3 雙鷹.......................... 5 牟博科技...................... 8 益弘......................... 10 矽新......................... 12 日龍......................... 13 尚偉......................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