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2017 08月號572期 蝦

Page 1


等一個好科普 不如自己動手寫科普 你不是科學家,但你喜歡科學,總是迫不及待跟親朋好友分享科學? 你是專業科學家,很想走出象牙塔,讓大家也了解科學的趣味? 不用懷疑,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趕快動手寫科普,投稿到《科學月刊》!

徵求項目有哪些? 科學各領域的科普文章和照(圖)片皆可投稿,但皆須為作 者本身創作,而非翻譯。照(圖)片解析度須達 300 dpi。

只要投稿就會刊出嗎?

所有投稿都會經過專業的審查人員,針對內容正確性進行審 查。審查通過的文章,就會安排編輯、出版。

作者有稿費嗎? 刊出後,作者會收到稿費,以及當期雜誌一本。

還在等什麼?快把你的作品寄到 scimonth@gmail.com,記得註明真實姓名、 聯絡方式及服務機關或就讀學校。詳細稿約請見《科學月刊》部落格。

scimonth.blogspot.tw


572 Contents

2017 / August

8 59

604

蝦類

樣的

各 各式

中 然界

多樣

物 類生

的甲

臺灣

何平

611 美食

碰?

卻不能

能看 當前,

過敏

的食物

蝦引起 謝奇璋

614 羅竹芳專訪-

從蝦白點病毒的研究 到抗病草蝦的培育 李依庭

619

賴玨

溫室 光專訪 養殖 - 文詠 白蝦 萱 ,

養蝦

舞 豔 鮮 - 4 訪 棲 業 62 業豪專箱中底 蝦產 賞 王 族 水 訪觀

場走

探 萱

者 Vol.48 No. 8

561


Contents-2

填問卷.拿新書

564 顯影

只 要 於 2017 年 8 月 31 日 前 完 整回答讀者問卷調查內容(掃描

非關科學

568 和平的不遠處—廣島/李依庭 569 第一個在太空中發聲的打擊樂器/文詠萱 News Focus 570 陸生脊椎動物的滅絕/提升聽覺學習能力的方法

QR 條碼 ),就有機會獲得遠流 出版新書《別搞混了,科學!》 。 數量有限,敬請把握!獲獎名單 將於 2017 年 9 月 5 日公布在科 學月刊臉書與部落格上。資料煩 請詳實填寫,以便贈書寄送。

571 手機不離身會影響認知能力/嗅覺如何影響體內的新陳代謝? 572 北太平洋深海發現大量石珊瑚/天王星的複雜磁重聯 573 發現體積最小的恆星/找出美國大泥濘河氾濫解決方法 評 論

574 「嵌合體」研究挑戰人類道德邊界/林翰佐 576 跟著動物征服陸地生活的小細菌/陳俊堯 專 欄

578 解 數:不測速的測速相機/郭君逸 582 理 物:質量永遠是正的?—什麼是負質量?/欒丕綱 586 生 動:禽流感中的你,我,牠/許惇偉 588 變 化:鑑識科學的利弊—從昭雪專案談強化鑑識科學之道/李承龍 592 天 地:尋找其他的海洋世界/陳文屏 專 訪

628 承接學術、技轉生技醫藥產業的要角—甘良生專訪/李依庭 632 李世昌院士:如果 AMS 偵側到碳的反物質, 意味宇宙有反物質組成的反星球。/林宮玄、陳其暐 書 摘

638 《別搞混了,科學!》

562

SCIENCE MONTHLY 2017.8

goo.gl/4LCUX1


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走進編輯室

董事長:劉源俊 董 事:王文竹 周成功 林基興 倪簡白 郝玲妮 高涌泉

由「小」建築成的「大」

趙 丰 羅時成

就在本期送印前,看到一則新聞:「科學家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證據」,由

秘 書:李金穗 出版者:科學月刊社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史丹佛大學與上海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在磁性拓撲 絕緣體薄膜與超導體結合的異質結構中,發現了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證據。1937

理事會 理事長:曾耀寰

年,義大利物理學家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在論文中預測此粒子存在,而這

理 事:曲建仲 李武炎 邱韻如

種粒子沒有反粒子,又或者可以說其反粒子就是粒子本身,這種粒子打破了傳統粒

范賢娟 張敏娟 陳章波

子分類方式。

程一駿 蔡孟利

編輯部 總編輯:林翰佐 副總編輯:林宮玄 張敏娟

世界上充滿正反,而這種發現這種正反同體的粒子,對人類理解宇宙的各種謎團將 協助科學家了解宇宙運作的方式,而對於量子電腦技術研究也將有相當大的影響。

編輯委員:王文竹 王伯昌 曲建仲 江建勳 李武炎 李志昌 李精益 林秀玉 黃正球

回到本期主題「蝦」。臺灣曾被譽為「草蝦王國」,在 1980 年代,草蝦生產量與出

黃向文 周鑑恆 邱韻如

口量在當時叱吒全球,而隨著蝦疾病肆虐,蝦養殖業逐漸沒落,食用蝦產業近苟延。

金升光 門立中 紀延平

而在近幾年,東南亞地區因氣溫、環境適合蝦類生長,人力亦較臺灣便宜,養蝦展

范賢娟 倪簡白 高啟明 高憲章 張大釗 陳妙嫻

業崛起,更加威脅臺灣蝦養殖業。

陳彥榮 陳鎮東 景鴻鑫 曾耀寰 程一駿 程樹德 單維彰 楊正澤 葉李華

除了食用蝦之外,蝦在水族觀賞領域亦具相當經濟價值。臺灣溪溝中原生的米蝦,

葉偉文 廖達珊 管永恕

養殖者在其中發現了變異,出現鮮豔顏色,有人看見其商機,開始培養純化,至今

劉宗平 鄭宇君 鄭運鴻

臺灣米蝦成為全球觀賞蝦搶手的種類之一,一隻觀賞蝦價格甚至可賣至六位數。有

蔡孟利 蔡振家 蘇逸平 韓德生 嚴如玉

人說全球觀賞蝦中,有 6~8 成是來自臺灣,讓臺灣在蝦養殖領域以不同形式在國際

編輯顧問:王明蘅 古宏海 朱麗麗

上展露頭角。

吳明進 吳家誠 周延鑫 周榮泉 洪萬生 洪裕宏 胡進錕 陳文屏 陳章波

每種蝦有著不同的命運,卻影響著臺灣經濟,而雖其為微小的清潔者,但在其小小

陳國成 曾惠中 孫維新

的身體裡有著許多複雜的構造,另外在自然中的多樣性,也讓人相當驚豔。

張 復 張勝祺 楊玉齡 劉仲康 駱尚廉 魏耀揮 蘇益仁 蘇振隆

(編輯部)

主 編:文詠萱 編 輯:李依庭 美術編輯:王韻青 楊翔伊

業務部 經 理:李金穗 行銷企劃:王弘奕

創刊於 1970 年

科學月刊社

本期為第四十八卷第七期 第 572 期 發行於 2017 年 8 月

地址:10647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125 號 11 樓之 4

總經銷 : 高見文化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 0677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類交寄

電話:(02)2363-4910 傳真:(02)2363-5999

全國高中職學校團訂總代理:

行政院新聞局版台誌第 0934 號

網址:www.scimonth.com.tw 電郵:scimonth@gmail.com

文碩圖書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製版印刷:赫偉有限公司

圖文版權有任何疑慮請洽編輯部,廣告刊登及雜誌訂閱請洽業務部。本刊所刊登文章內容皆為版權所有,非經本刊同意不得作任何形式的轉載或複製

Vol.48 No. 8

563


牧氏攀蜥 Japalura makii Ota, 1989 圖 ‧ 文/游崇瑋

清晨,牧氏攀蜥會待在樹木較低且空曠處曬太陽。

有人稱牠是竹虎,也有人稱牠作斑馬蜥。牧氏攀蜥 為臺灣特有種,因為數量稀少,於 2008 年列入第 二級保育類。本種由太田英利教授於 1989 年發表, 牧氏之名是為了紀念牧茂市郎(Moichirō Maki)博 士而取。臺灣的中海拔攀蜥都相當美麗,牧氏雄蜥 外觀大致以黑綠相間的花紋為主,而雌蜥的花紋就 比較多樣化,大概可以粗分為一般型、綠色型(除 了過眼黑帶以外,通體綠色)以及棕背型(在背部 中央有一片棕色斑塊)。希望這種美麗的臺灣特有 種攀木蜥蜴,可以永遠的在山上、樹林間跳躍!

564

SCIENCE MONTHLY 2017.8


牧氏攀蜥雄蜥的頭部近照, 色彩相當斑駁。

東部地區的牧氏攀蜥數量少,花紋略有不同。

Vol.48 No. 8

565


一般型雌性個體,外觀上 和雄性非常類似。

牧氏攀蜥偏好中海拔森林,通常 環境以針葉林為主。

566

SCIENCE MONTHLY 2017.8


綠色型牧氏攀蜥雌性,除過眼帶之外身體並沒有任何黑色花紋。

棕背型雌性數量最少,也是相對最特別的色型。

Vol.48 No. 8

567


非關

科學

科學出走

和平的不遠處——廣島 李依庭 喜愛各種冷門知識,對不完美情有獨鍾,本刊編輯。

在廣島市中,於 2009 年啟用的廣島鯉魚對主場,馬自達 Zoom-Zoom 廣島球場。(wikipedia, HKT3012 攝影)

一談到日本,縱使沒有憲法所訂定的法定

院上空 600 公尺處爆炸,以爆炸中心方圓 2

首都,但集政治、經濟、交通與文化等主

公里的建築物幾乎無一倖免的被夷為平地,

要樞紐的東京;古色古香、富有許多寺廟

其中只有遭到轟炸前為廣島縣產業獎勵館

遺產的京都秘境或早至戰國時代由一統天

在這場災難中屹立不搖,雖然也遭大火強行

下的豐臣秀吉大興建造的大阪,是一般人

的燃燒,但在餘溫過後裸露的圓狀鋼骨——

對於日本的首要印象。

原爆圓頂,是帶給人們原子彈無情的警示,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同盟國卻沒

為了警醒世人原子彈的可怕,1954 年在原

是廣島,成為第一個受原子彈摧殘的城市。

爆圓頂館旁建立了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園

因為早至甲午戰爭時,廣島即是日軍供給

中的資料館陳列許多當年爆炸後的物品與

糧食與後勤之地,自此之後更成為日本主

照片,此紀念公園不僅是為了悼念當年經

要的工業、軍事陣地,且在二次大戰早期

歷原子彈傷痛的人們,也時時警惕著世人

口與城市之一。

展出了不一樣的光景,除了依然是工業中 心外,在商業、行政上都有良好的發展。

頓計劃中原先預對付德國而研發的原子 彈,決定以空軍運送方式進行原子彈轟炸 行動,且將首次任務地點定為廣島。

各界人士籌措資金所成立的廣島鯉魚隊, 且幾經數次的經營危機皆由市民與當地企 業共同幫助,不同於倚靠財團的經營方式, 是日本職棒中唯一一支獨立經營運作的棒 球隊,也因此被稱為「市民球團」。

於廣島土地與人民的重大傷害。

568

而對於棒球迷而言,不得不提到 1949 年為

疏散城市,人口已由原本 38 萬人下降至

人的死傷,爆炸後的輻射與熱灼傷更是對

從元安橋上遠眺相生橋與原爆圓頂。

雖然沒有雄厚的資金網羅或挖角自由球 員,但憑著球員努力與廣島市民的大力支 持,在睽違 25 年之後,去年再次獲得中央 聯盟冠軍。或許,現今大多數的鯉魚迷是 單純喜愛棒球運動,但對於當年的廣島市

縱使當天因側風造成偏移,然而歷史上首次

民而言,棒球,或許是讓他們忘卻歷史傷

的原子彈襲擊還是無可避免的座落在島醫

痛的一種方式。

SCIENCE MONTHLY 2017.8

當年美軍原子彈所瞄準的相生橋,已於 1983 年重建。

了撫平核爆人民的傷痛,由廣島市政府與

雖然此時的廣島因為戰爭與政府下令進行

35 萬人,但在 1945 年 8 月 6 日早上 8 點 15 分,美軍以瞄準廣島市中心的相生橋為 目標所投下的原子彈還是造成了超過 10 萬

受原子彈轟炸後保存至今的原爆圓頂。

經歷過了原子彈的摧殘,如今的廣島已發

的登陸地點,攻克不易的同盟國以美國為 簽訂《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將曼哈

戰爭中死去的兒童與象徵和平的兒童紀念碑。

需貫徹和平的信念。

也由於日本地形狹長,各列島中沒有良好 首,為了重重打擊日本士氣,使其屈服並

的佐佐木禎子為形象的少女,手舉和平鴿,用以緬懷

現今也被保存並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選擇這幾個城市進行攻擊首要目標,反之

人口更高達 38 萬人,是日本倚賴的運輸港

原爆之子像,是以當年因原子彈的輻射而白血病過世

「原爆死者慰靈碑」,從中能望向原爆圓頂。 (以上圖片皆由李依庭攝影)


非關

科學

科學叮叮噹

第一個在太空中發聲的打擊樂器 文詠萱

本刊主編。

用皮革串成一鏈的雪鈴。(Shutterstock)

施艾拉與史丹佛。(NASA)

「我們看到一個物體,像是從北向南移的 衛星……,看起來他們很快地重新進入軌 道……,我看到一個主要的控制艙,還有 8 個小太空艙在前面,在主要控制艙的飛行 員穿著紅色的西裝……。」語畢,在太空 艙對講機鐘傳來用小型口琴吹奏聖誕歌曲 「Jingle Bell」的旋律,背後還有微小的雪 鈴聲打拍子伴奏,「Jingle Bell」成為人類 第一首在太空中響起的歌曲。

1965 年 12 月 4 日美國發射乘載兩名太空的 人雙子星 7 號,而在 8 天後,發射了雙子 星 6 號,亦乘載兩名太空人──施艾拉(Wally Schirra)與史丹佛(Tom Stafford),並於太

鈴鼓、蛋型沙鈴與以木棍固定的雪鈴。(Shutterstock)

口琴,而他們並沒有把這項計畫告訴其他

鈴(Jingle bell,又稱 sleigh bell,中文又稱

人,當史丹佛告訴雙子星 7 號看到不明物

馬鈴、叢鈴)」的樂器發出,常見材質為

體時,明顯可以感覺到對方神經變得緊繃,

金屬製的鈴噹外殼,多由偶數瓣包成一個

但當演奏完這首歌之後,對方放鬆地對著

類球狀。此樂器是在幾個世紀前出現,早

太空船會合飛行實驗。就在雙子星 6 號準

兩位太空人說:「You're too much!」。另外

期是使用線、皮革等材質將鈴噹串成一束,

備回到地球大氣前,因為日期接近聖誕節,

他還說,我們在起飛前練習了 2、3 次。雖

主要裝在馬車或是雪橇,作為車輛移動時

雙子座 6 號上的太空人利用對講機向雙子

然雪鈴在錄音檔中幾乎沒有被記錄下來,

警示音效。現今此樂器多將鈴噹固定於木

星 7 號報告看到不明物體後,演奏聖誕歌

但也算是文獻紀錄中第一個在太空中發出

棍上,搖晃發出聲響。

曲(施艾拉負責吹口琴、史丹佛負責搖雪

聲音的打擊樂器。施艾拉與史丹佛將小型

鈴)來慶祝聖誕節,故有了上述的對話。

口琴(項鍊口琴,約 2.5 公分)與雪鈴捐贈

空中會合、連線通話,達成歷史上第一個

早期太空探索階段,太空艙並沒有太多空 間讓太空人攜帶物品,僅被允許攜帶非常 少量的個人物品。史丹佛回憶,當時施艾 拉在出發前和他說也許他們能在太空中吹

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兩 件 樂 器目前被展示在博物館中。 聖誕歌曲中常聽到的鈴鐺聲是由名為「雪

延伸閱讀

1. 雙 子 星 6 號 對 講 機 中 的 錄 音 檔:SmithsonianMag, Gemini 6's Rendition of "Jingle Bells"– 1965, soundcloud. 網址:goo.gl/sKzFcY. 2. 雙子星 6 號上太空人使用的樂器以及更詳細的故事: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Tom Stafford’ s Jingle Bells and Wally Schirra’ s Harmonica. 網址: goo.gl/XvvuAY.

Vol.48 No. 8

569


NEWS FOCUS

根 據 國 際 自 然 保 護 聯 盟 (IUCN)的 統 計, 有 41% 的 兩 棲 類 與 26% 的 哺 乳 類 遭受威脅且恐將滅絕。而美國國家科學 院的研究則分析了 27600 種陸生脊椎物 種,發現有 30% 的脊椎動物的族群大小

(population

size)正 在 下 降。 研 究 也

分 析 1990 ~ 2015 年 間 177 種 哺 乳 類 動 物的族群衰退,發現全部的動物其地理 分布範圍(geographic

ranges)皆喪失了 30%,更有超過 40% 的動物減少了 80%

陸生脊椎動物 的滅絕

以上的分布範圍。 曾經與人類共享地球的動物已經減少了 一半,數十億的動物也因此消失。科學 家表示或許因為對人類並不直接帶來威 (pixabay)

脅而未受重視,不過物種族群的急速衰 落絕對是不容忽視的。

自人類工業革命開始後,過度開發、溫

有人注意到,縱使史丹佛大學(Stanford

室效應、各種的汙染與破壞等詞彙總在 新聞、報紙內容中伴隨而生。不過,當

University)的研究報告顯示平均每年會 有 2 種脊椎動物滅絕,是自恐龍消失以

地球上有某種動、植物滅絕時,卻鮮少

來最大規模的滅絕時代。

提升聽覺學習能力的方法 一般認為語言或音樂的學習會隨著年

不 清 楚 其 影 響 機 制。 最 近 研 究 發 現 聽

紀 的 增 長 而 能 力 下 降, 但 科 學 家 一 直

覺 丘 腦(auditory

thalamus)中 的 神 經

Gerardo Ceballos, Paul R. Ehrlich, and Rodolfo Dirzo. Biological annihilation via the ongoing sixth mass extinction signaled by vertebrate population losses and declines. PNAS, 2017.

調節物質(neuromodulator)—— 腺 苷 ( adenosine)增加與否,會影響小鼠聽 覺學習的能力。 由 美 國 聖 裘 德 兒 童 研 究 醫 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研究人 員發現隨著小鼠年齡的增長,聽覺丘腦中 的腺苷會增加,使聽覺能力降低。因此, 研究人員透過化合物 FR194921 來 阻 斷 成年小鼠腦中的腺苷受體(A1

adenosine

receptor)或直接抑制腺苷的產生後,能 增加大腦關鍵區域的可塑性,使這些成 年小鼠能區分非常接近的音調。 研究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進行研究並開發 能選擇性抑制腺苷活性的藥物,期望讓年 紀漸長的人能提升語言或音樂學習能力。

(shutterstock)

570

SCIENCE MONTHLY 2017.8

Jay A. Blundon et al., Restoring auditory cortex plasticity in adult mice by restricting thalamic adenosine signaling, Science, 2017.


NEWS FOCUS

手機不離身會影響認知能力 相信對許多人而言,手機已是一項不可離 身的物品,而最新研究發現,手機可能在 神不知鬼不覺中,影響了人類的認知能力 。 (cognitive capacity)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桌上、拿至隔壁房間或放在口袋、包包中。 在這項研究結果中發現,手機放在隔壁房 間的受試者更能專注在測驗上、其次是放 在口袋或包包的受試者,最後則是放在桌

of

上的受試者,且呈線性趨勢。代表手機放

Texas at Austin)的研究人員讓 800 位受試

置的越明顯,受試者的可用認知能力越低。

者坐在電腦前進行需充分集中的測驗,以測

研究人員認為若手機在人們易於拿取的範

試受試者的大腦在特定時間內處理數據的

圍內,即使在未收到任何新通知的情況之

能力。而在測驗之前,受試者被指示將手機

下,大腦需額外費心去避免拿取或使用手

轉為靜音,並隨機分配受試者將手機放在

機,亦在不知不覺中降低了人們的認知能力。

(shutterstock)

Adrian F. Ward et al., Brain Drain: The Mere Presence of One’s Own Smartphone Reduces Available Cognitive Capacity.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2017.

嗅覺如何影響 體內的 新陳代謝?

(shutterstock)

大啖美食而不會變胖是很多人夢寐以求 的事,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若破 壞小鼠的嗅覺神經,會使小鼠的體重有明 顯下降。

鼠體重則增加了 100%,高達 60 公克。 為了證實嗅覺與新陳代謝的調節有所關 聯,研究人員進一步抑制肥胖小鼠的嗅 覺,雖然持續進行高脂肪飲食,卻發現能

實 驗 利 用白喉 毒 素(diphtheria toxin)使

減重至正常小鼠的體重,且除了脂肪減少

嗅覺神經死亡,抑制小鼠三周的嗅覺後

外,對肌肉、器官與骨頭質量沒有影響。研

發現,同樣餵食高脂肪的食物時,嗅覺缺

究人員發現造成小鼠體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失的小鼠體重增加了 10%,僅從原本的

來自於去甲基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

25 ~ 30 克增加至 33 克,而嗅覺正常的小

的增加使交感神經活化,增加脂肪的燃燒。

研究人員未來也將深入研究此途徑的調 節,期望研發出在不干擾嗅覺的前提下, 改變中間分子機制的藥物,讓身體能消耗 更多熱量,避免肥胖的發生。不過,在人 體中若此激素過度活化則可能導致心臟 病的發生。 Celine E. Riera et al., The Sense of Smell Impacts Metabolic Health and Obesity. Cell Metabolism, 2017.

Vol.48 No. 8

571


專欄文章

不測速的測速相機

郭君逸

目前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主要研究

方向為組合計數、圖論、演 算法。近年來致 力於科普 的推廣,喜愛研究各種數學遊戲,益智玩具及各種異 型魔術方塊。

圖一:一般常見的測速相機。(shutterstock)

「十次車禍九次快!」為了避免民眾開快車、發生事故, 所以在馬路沿路都會架設超速相機,防止民眾超速。而

的反測速雷達偵測不到;你知道的,過一陣子廠商又會

開車族為了躲避測速相機,就會在車上會裝反偵測雷達

再出了新反測速裝置,上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戲碼。

(自 2003 年起已合法),只要偵測到前有測速相機, 雷達就會提醒駕駛減速。高速公路局為了防止開快車的

較早期的測速方式,是用經過較近的兩點的平均而來

民眾心存僥倖,又會再購入新技術的測速相機,讓舊型

的,如圖三:

S

圖二:雷達測速槍。(shutterstock)

578

SCIENCE MONTHLY 2017.8

5 公尺

S

圖三:利用經短距離兩點的平均速度來測速。


解 數 |

Mathematics

賽 中 用 的 測 速 器, 也 是 類 似 這 樣 的 原 理。 不 過, 這 種 雷達波是散射的,反射回來的波,其實包含了很多波, 如何取出較正確的波,或是過濾掉不可能的波,這又 是另一門學問了。通常都是比較大的物體,或是速度 與週遭很明顯不同的較容易被辨示出來。這也為什麼 常開快車的人,常說要盡量貼著前面的車,比較不會 收到罰單的原因。

另一種較新的測速方式是「雷射測速」。在固定間隔 發射兩次雷射光波,測量目標與設備之間的傳送時間, 然後利用光速不變原理來求得物體與設備的距離,目 前市面上的「雷射測距儀」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測距的; 而「雷射測速器」就是測兩次目標的距離,然後利用兩

各種測速的方法

次的夾角,然應用餘弦定理測出目標移動的距離,然

而 目 前 最 常 見 的 測 速 方 式, 是「 雷 達 測 速 」。 測 速 器

後除以時間間隔而得平均速率。雷射光束不容易散射,

會射出雷達波,並且接收反射回來的波,然後利用都

所以並不容易被偵測到,但也因為這樣,通常需要像

普勒原理,將發射波的頻率與反射波的頻率,經計算

拿「槍」一樣的瞄準物體,多用在警用的流動測速上。

求出物體的速度。車上的反測速裝置,就是在收到電 達 波 時, 發 出 訊 號 提 醒 駕 駛 的。 棒 球、 羽 球、 網 球 比

利用均速判斷超速與否 大一微積分都會學到一個著名的定理:微分均值定理(或 稱「拉格朗日均值定理」)。它本有個嚴格的敘述,不 過翻譯成馬路上的語言,是這樣的:

「車子由甲地行駛至乙地,必有一個時間點,車速 會等於這段路途的平均速度。」(合理假設車子不 會瞬間移動,引擎也無法瞬間變速,相信目前的車 子都是如此。) 舉例來說:從臺北到新竹差不多 70 公里,小明從上國 道開始計算直到下國道,只花了 30 分鐘。這樣他這段 路途的平均時速是「 140 km/h」,因此根據均值定理, 他一定有個時間點的時速達到 140 km/h,也就是小明 圖四:利用餘弦定理算出車子移動距離。

一定有超速。

Vol.48 No. 8

579


專欄文章

禽流感中的你,我,

許惇偉 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 觀遺傳學、分子生物化學。曾任職牛津大學, 目前任教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技系。

(shutterstock)

「哈∼啾∼」,廣告中某個女星打了個大噴嚏。

且慢,報章標題明明講的是禽類的流行性感冒,為什麼禽

「哩感冒囉!哩感冒囉! xx、xx」一隻鸚鵡大叫著,還大聲推

類流行感冒這麼引起注意?我們應該感到害怕嗎?或是我

薦著某感冒糖漿。

們該注意或在乎的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長賣型的廣告印象依然深刻。但說到

其實這一類的禽流感並不是最近才有,以往被稱之為雞瘟、

感冒,我們第一個浮現的感受除了打噴嚏、發燒、流鼻水

鴨瘟或鵝瘟,由於禽類在養殖場較為密集接觸的特性,彼此

等不舒服症狀外,通常不至於害怕,因為往往只要休息幾

傳染相對容易,因此嚴重時一雞感冒萬雞遭殃,加上農民在

天就無大礙,除非是身體較為嬴弱的老人、幼兒外,對一

禽類屠宰運輸時相與往來接觸頻繁,很可能把禽流感病原傳

般人並沒有太大的危險性。

染給其它養殖場,導致短時間內疫情擴散,最終血本無歸, 是農民非常害怕的天災。因此往往當發現有可疑的禽流感病

接下來我們把開頭提到的角色轉換一下,如果今天你看到

例,不論是傳染能力高的高病原性禽流感,或是傷害力較低

一隻鴨在你面前感冒流鼻涕甚至打噴嚏,你會有什麼樣的

的低病原性禽流感,相關單位往往料敵從嚴,大量撲殺隔

反應?你會在乎嗎?

離,以杜絕可能的散播,力求減低農產損失。細看這類新聞 內容,從處理這類疫情主要負責單位是農委會而非衛福部就

禽流感主角,牠

可以知曉,這類疫病影響最大的就在於農業。

〈禽流感疫情大爆發 全國禁宰運七天!〉、〈某縣雞場確 診禽流感 撲殺一萬九千隻〉 、〈確診禽流感 北市家禽市場

也就是說,當禽流感爆發時,最要感到害怕的是這些禽類,

300 隻雞銷毀〉、〈屏東縣一肉鴨場染禽流感 撲殺一萬餘

最揪心的是養殖的農人,最忙碌的恐怕是要協助處理的相

隻〉、〈臺北市家禽批發市場雞隻 確診為 H5N2 禽流感〉,

關人員。而對於普羅大眾最大的影響,恐怕就在於「雞排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的這一類斗大的新聞標題,看著這

變貴了」、「烤鴨沒得吃」、「鵝肉店不賣鵝肉」這一類

類的新聞標題,你可能第一個時間就會跳開鴨子 10 步以外。

的生活不便的抱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該顧慮的嗎?

586 SCIENCE MONTHLY 2017.8


生 物 |

禽流感病毒分類 H 與 N 編號的排列組合

Biology

上肆虐?甚至最後演變成人傳人?

禽流感的致病原,是核糖核酸型病毒,俱屬流感黏液病毒 大家族的成員,為了便於分類,這些病毒被依照其所攜帶

著名電影侏羅紀公園有一句很有名的台詞「生命會自己找

的血球凝集蛋白(hemagglutinin, HA)與神經胺酸酵素

到出路(Life finds a way)」,是句讓生物學家又愛又恨

(neuraminidase, NA)的生化特性,各自再細分,其中目

的話,生動描寫了任何生命形態為了生存,似乎會發展出

前血球凝集蛋白(H)共有 18 種,神經胺酸酵素(N)有

很多活下來的可能。沒錯,站在生命現象的不可預測性,

11 種,這配對的排列組合總計有 198 種。也就是說,目前

我們不能排除某天有某禽流病毒,最後演變成人類流感超

禽流感的病毒分類上會有近 200 種。但以往研究發現,這

級病毒的可能,面對這個議題我們未雨綢繆,那是必然的,

些病毒專挑禽鳥當宿主,鮮少跨過來感染人類,爆發時雖

但真的會那麼嚴重嗎?

可能生「禽」塗炭,但人類卻不需擔心自身健康安危。

料敵從嚴的禽流感防疫 直到 1997 年,一切風雲變色。當年香港短時間發現內有 18

單從經濟面角度來看,目前大部分禽流感影響最大的,是那

人呈現嚴重流感症狀,但不同於一般人類常見流感的低致死

些家禽養殖產業以及相關從業人員,因此農業機關也密集監

率,那次感染死亡率高達 30%,經過鑑定很快發現那是編號

控任何可能的禽流感案例,甚至立法要求集中屠宰,以求更

H5N1 的禽流感病毒,該病毒在 1996 年才在廣東的鵝類身

加落實監控疫情,一旦有發現任何可疑的案例,依法也會馬

上首次發現,卻沒想到這株病毒跨過了物種藩籬,跑到人類

上隔離、通報、檢驗,並持續監控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以

身上,其死亡率之高,震驚了世人,讓人們聯想起 1918 年的

料敵從嚴的態度來處理疫情。如果化驗出來的結果是可以感

世界大流感。那次人類的流感病原後來經過研究應是 H1N1

染人類的 H5N1 或是 H7N9 禽流感,衛福部也必須馬上介

禽流感病毒,但卻偏好感染人,且還會人傳人,短短時間內

入處理,一但有這種時刻,才是一般大眾真的需要憂心的時

就在全世界各地快速蔓延,近 5000 萬人因而死亡。當時人們

候,所幸臺灣目前尚未有這樣的本土型案例釀災。

很擔心,如果香港的 H5N1 會循著 H1N1 模式,那可以預期 在交通更便利的現代,一旦流行會是人類的大劫難。

禽流感中的你我 面對層出不窮的禽流感疫情,平時你我該如何自處?其實

從 1997 年的香港 H5N1 禽流感事件後,又陸續發現其他

大部份的你我都不是接觸疫病最頻繁的家禽養殖相關從業

9 型禽流感病毒也會感染人類,但感染規模都不大,其中除

人員,自不用過於憂心,但作為末端的消費者,最關心的

了 H7N9 跟 H5N1 病毒致死率較高以外,其它病毒的危害

該會是食安問題,以衛生觀點而言,選擇烹調完全的家禽

就跟一般人類流感一般,短時間內會痊癒。不過這 10 種禽

肉食,自是趨吉避凶之道。但是別忘了,越來越友善的自

流感病毒不論致死率高低,多只會鳥傳人,目前尚未發現

然環境,在野外或公園接觸到野生鳥類的機會自然增多,

人傳人的例子(只有一個有爭議的特例)。

牠們也是禽流感的可能宿主,維持「不餵食、不接觸、不 干擾」的三不原則,便是最好的明哲保身之道。

不過,從香港那次的例子之後,人們開始擔心,多達 198

參考文獻

種可能的禽流感病毒,有許多都還是只是理論上存在,但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5N1 avian influenza: Timeline of major events, 2012/6/25.

空有編號沒有真正發現的禽流感病毒,會不會哪天某特殊

2. Harfoot, R. and Webby, R.J., H5 influenza, q global update, J. Microbiology, Vol. 55: 196203, 2017.

編號的禽流感病毒脫離他們最愛感染的禽類,跑到人類身

3. David Quammen 著,蔡承志譯,〈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漫遊者文化,2016 年。

Vol.48 No. 8

587


596

SCIENCE MONTHLY 2017.8


水底下的無脊椎清潔者-蝦 臺灣在過去因草蝦養殖極盛,在全球喻有「草蝦王國」之美名,而到了 1988 年蝦病毒持續 肆虐,臺灣草蝦養殖沒落。雖臺灣養殖蝦在國際上成績不再出色,但水族養殖的觀賞蝦,在 這幾年出口量倍增,打響臺灣觀賞蝦國際名號。 原來臺灣溪流中的平衡蝦生態,卻因外來種美國螯蝦而改變;小小的蝦, 其實有著複雜的身體構造,還有有些人吃蝦會過敏 是怎麼一回事? 蝦,有著許多故事。

Vol.48 No. 8

597


小蝦子的複雜構造

從外骨骼到內部柔軟器官 楊倩惠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陳天任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

饕客們嗜食的海鮮大致囊括魚蝦貝

與 昆 蟲 是 遠 房 親 戚 關 係。 由 於 在

第三顎足、第一步足、第二步足、第三

類,新鮮蝦類所製作出的料理,不但

蝸牛及烏賊所隸屬的軟體動物門

步足、第四步足及第五步足(圖一)。

風 味 絕 美 且 極 具 營 養, 熱 量 也 較 為

(Mollusca) 中 亦 有 十 足 目 之 分 類

蝦子眼睛為帶柄的複眼;第一和第二

低,常讓人不禁一口接一口。我們常

名稱,因此學術界中會以甲殼十足類

, 觸角皆具細長的觸角鞭(f lagellum)

食用的蝦包括俗稱的蝦子、龍蝦及螯

(Decapod Crustaceans)來統稱蝦、

多數種類也具有發達的第二觸角鱗

蝦等,都是經濟價值高的水產品。由

蟹及寄居蟹等生物,以避免與軟體動

片(scaphocerite),以利游泳時掌控

於臺灣曾有草蝦王國之美譽,經由水

物的十足目混淆。

平衡;大顎及小顎具有切斷和撕裂食

產養殖出的蝦類為國家賺進不少外

598

物 的 功 能; 顎 足 用 以 協 助 攝 食 及呼

匯。除了食用功能外,部份蝦類因形

蝦子外部形態延長,多半呈側扁或圓

吸,步足(胸足)是用以行走並抓取

態特殊及顏色豔麗,亦為水族箱中賞

筒狀,由頭胸部(cephalothorax)與

食物用,泳足則用來游泳移動。腹部

心悅目的觀賞生物。本文將從基礎生

腹部( abdomen)組成。頭胸部是頭

也就是可食用蝦肉的部位,包括有 6

物科學角度,詳細介紹蝦子身體各部

部(head)與胸部(thorax)融合為一

個 體 節(abdomen) 和 最 後 1 個 尾

份構造、分類、生殖及生活史等,使

起,此處共有 14 個體節,再細分之後

,尾扇由尾柄(telson) 扇(tail fan)

讀者有較全面性的認知。

頭部有 6 個體節,第 1~6 體節分別各掛

和尾肢(uropods)組成。第 1~5 體

,由前到後 有 1 對附肢(appendages)

節各附有 1 對泳足(pleopods),也

蝦子的身體構造

分別為眼睛、第一觸角、第二觸角、

就是剝蝦肉後常未食用的蝦腳。

蝦子在學名分類上隸屬於節肢動

大顎、第一小顎及第二小顎;胸部有

物 門 (Arthropoda ) 中 甲 殼 亞 門

8 個體節,每個體節也各有 1 對附肢,

因 為 有 這 些 附 肢, 甲 殼 十 足 類 名 字

(Crustacea)的十足目(Decapoda),

由前到後分別為第一顎足、第二顎足、

的由 來 有 兩 種 說 法, 一 是 指 5 對 的

SCIENCE MONTHLY 2017.8


頭部

胸部

腹部

額角

第一觸角

2

1

15

3

16

17

18

鰓 第二觸角

大顎

19

5

第一小顎 第二小顎

6

7 8

9 10

顎足

11

12

13

尾柄

20

4

14

尾肢

泳足

第一至第五步足

頭部

胸部

腹部

掌節

第一觸角

第二顎足 第三顎足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掌部

長節

尾肢

外肢

2

尾柄

不動指

腕節

內肢

第二觸角

1

指節

可動指 (指節)

座節 大顎 泳足

第一顎足

尾扇

基節

基肢

第一小顎

底節

第二小顎 第一至第五步足

第四步足

第二步足

圖一:蝦類外部構造。

步足,另一是指步足加上泳足共 10

非為真正的蝦類。

對。部份外形看起來像蝦的生物,例

小 節, 分 別 為 指 節(dactylus)、 前 節(propodus)、腕節(carpus)、 長

如鯨魚捕食的對象── 南極蝦(又稱

蝦類附肢通常可再分出內肢

磷蝦,Euphausiacea)、 餌料生物中

(endopod)與外肢(exopod),顎

常見的糠蝦(Mysidacea,圖二)以

足及步足的外肢通常會縮小或是退化

及同樣為人所食用的瀨尿蝦(又稱蝦

不見,泳足的內外肢則是約等大。以

蛄,Stomatopoda),因不具完整各

步足為例,其內肢也就是肉眼可看見

5 對的步足及泳足,在分類歸屬上並

的部份,自外往身體方向可分出 7 個

圖二:餌料生物中常見的 糠蝦。(Wikipedia)

Vol.48 No. 8

599


羅竹芳專訪-

從蝦白點病毒的研究 到抗病草蝦的培育 李依庭

本刊編輯。

(李依庭攝影)

羅竹芳:東京大學水產學科博士畢業,現為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 技與產業科學系教授,長期研究甲殼類病毒分子生物學、蝦病毒 與宿主交互作用。

614

SCIENCE MONTHLY 2017.8


的方法,像是高溫孵苗和抗生素等, 甚至販售未有科學 驗 證 卻 宣 稱 是 無 病毒的健康蝦苗,這些蝦苗養殖後仍 大量死亡,這些急就章的處理,適得 其反,蝦農苦不堪言。」羅竹芳表示。

當年臺灣對抗草蝦桿狀病毒的方法是 消極地改養殖斑節蝦來結案,是基於 斑節蝦不會感染草蝦球狀病毒的想 法,作此建議,可是很快地斑節蝦之 白點病毒就大爆發了,業者又開始異 國立成功大學蘇校長慧貞是成大商用草蝦育種計劃的推手,她親自到馬達加斯加訪視我們長期 合作夥伴 700 公頃的有機草蝦養殖設施時,受到高規格的接待。(羅竹芳提供)

想天開的認為再改回養草蝦就沒事, 而不願去理解它真正的癥結。「殊不

從 約 4 年 前 開 始, 致 力 於 病 毒 研 究

桿狀病毒病症(Penaeus monodon-

知白點病毒寄主域廣,無一養殖蝦種

的羅竹芳,開始投入養殖蝦的育種,

type baculovirus infection), 使 蝦

可 倖 免, 結 果 造 成 白 點 病 毒 的 大 爆

並且由草蝦做起。會有這樣的行動是

類大量死亡。在無相關知識背景與求

發,這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教訓。」羅

看著臺灣從原本風光的草蝦業銷售大

助無門之下,業者開始用了許多旁門

竹芳痛心的說:「1992 年開始,白點

國,因為多次遭受蝦病毒危害,而當

左道的方法來補救。「因為當年的養

蝦 病 毒的事件 肆 虐了全世界各地的

時臺灣養殖專家及業者尚未瞭解防疫

殖專家及業者在面對突發且未明確癥

蝦,養殖蝦的產量大銳減,造成養殖

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而導致現今臺

結的嚴重問題之下,應用了許多不妥

蝦生產國的大危機」。

灣蝦類養殖的式微。「相較於美國對 白蝦的養殖有計畫性的拓展,臺灣缺 乏的是永續經營概念,因而造就了臺 灣蝦類養殖之目前的窘境。」羅竹芳 期望能透過自己的研究,與相關的權 責單位及學者共同力挽狂瀾,期許重 回昔日養蝦榮景。

臺灣蝦病毒歷史 往昔的蝦業王國,為何會逐漸沒落? 羅竹芳回憶起 1980 年代的光景,那時 養蝦業十分風光,因此當 1988 年第 一次爆發球形桿狀病毒病(spherical

位於馬達加斯加的有機草蝦養殖池,建造時與原有地貌融合,在夕陽西下時景色讓人驚艷,產

baculovirosis),當時即稱之為草蝦

業與生態共榮發展更顯風情。(羅竹芳提供)

Vol.48 No. 8

615


專 訪

承接學術、技轉生技醫藥產業的要角——

甘良生專訪 作者︱

李依庭 本刊編輯。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evelopment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DCB), 於 1984 年成立,從創立至今,在臺灣的生

技產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對於生物技 術、新藥開發等都有顯著的貢獻,帶領著 臺灣生技產業的發展。

曾任職國外各大藥廠、擁有豐富新藥開發 與臨床研究經驗的甘良生,在 2015 年

加入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並擔任執行長。在 他的帶領之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未來將 走向什麼樣的願景,而現階段的任務中, 又如何對臺灣的生技產業帶來輔助?透 過甘良生執行長的角度,來一窺生物技術 中心的現在與未來。

(甘良生提供)

628

SCIENCE MONTHLY 2017.8


專 訪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的任務 以接力賽跑術語來說,第一個起跑者 稱為第一棒,象徵著開路先鋒的位置, 而在新藥的發展系統中,就像是新藥 的研發中的生物標靶,需知曉生物體 內特定蛋白質或酵素如何結合,從這 些具專一性的蛋白質中尋找新藥開發 的可能。在臺灣,開路先鋒的角色一 般而言大多是學研界的任務,不過在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

希望是以一種合作的方式,由臺灣的基

等藥物均有相關研究與開發。而生物

因檢測公司進行伴隨式診斷,而中心來

技術開發中心為了因應現今人口老化

負責研發藥物。」甘良生表示。

後所帶來的醫療問題,將新藥開發的 方向除了一直以來為大宗的癌症外,也

雖然現階段已能透過基因檢測技術將

加入了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疾病、代謝

個人的基因定序出,不過甘良生也坦

疾病等。甘良生強調:「目前我們所做

言從中找出個人化所對應的最適藥物

的藥型,以蛋白質抗體藥居多,雖然小

的那一天還沒有到來:「因為能夠知

分子藥物與中藥不算主力,但也都持續

道哪一段基因出問題,但對症的藥目

開發出新藥,也都有不錯的成績。」

前還沒全部研發出來,對於醫生、製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中,也參與第一棒 的角色。「我們中心中,由經濟部給 的科技專案計劃佔 60、70%,主要就 是進行研究新藥的工作,所以也有很 多藥都是從中心從頭開始做,或是透 過與學研單位的共同合作、研發之後, 再技轉到其他公司。」甘良生說。

除了起始的新藥研發外,生物技術中心 的另一項任務是著重在第二棒銜接的

藥的科學家而言都還是有許多工作要 甘良生更以植物藥為例子:「DCB 的

做(we still have work cut out of us),

中藥發展其實相當完善,舉一個例子,

還有很多未被滿足的(unmet)醫療

之前開發的一個植物藥,主要是為了

需求(medical needs)。」

糖尿病病患因末梢神經不敏感,導致 時常受傷且傷口癒合不佳所開發的植

在這次專訪中,除了談及生物技術開

物藥,幾年前在 DCB 提煉出來之後

發中心的現在與未來,《科學月刊》

技轉給中天,比在市面上所賣的傷口

也請教甘良生執行長對於現今臺灣生

癒 合(wound healing) 的 藥 效 果 更

技發展與教育的看法。

好,能作為很好的外用敷料。」除此

角色。「當學研單位從標靶目標找出

之外,DCB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植

很多藥之後,後續的毒理實驗、藥理

《科學月刊》(以下簡稱科):臺灣

物藥方面也成立的植物新藥研發聯盟

實驗、藥物代謝和藥物動力學(drug

從新藥開發、製造、動物試驗到人體

(BDDC),聯盟當中也有數十家植

試驗其實都有辦法做到,在條件都具

物藥公司,定期與東南亞等亞洲國家

備的情況下,為什麼臺灣沒有真正的

的中藥研發進行意見交流與討論。

新藥研發的產業,沒有一個耳熟能詳、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DMPK)等測試完成,進行臨床試驗審 查(IND)的申請,這一連串就是我們 中心著重參與的部分。」甘良生表示。

疾病藥物的選擇

具代表性的新藥研發成功的例子或藥

精準醫療的方向

廠公司?

除了藥物的發展外,中心也逐步將觸 角延伸到近年來和新藥開發與之共

甘良生(以下簡稱甘):臺灣目前多半

現階段的臺灣生技公司中對於各方面

同 發 展 的「 伴 隨 式 診 斷(companion

是小公司,為什麼像瑞士這麼小的國

的疾病藥物皆有發展,像是非酒精性

diagnostics)」,期望透過個人化的基因

家有 2 個大公司——羅氏藥廠(Roche)

脂 肪 肝 炎(Non 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分析(genomics analysis)或各式各樣

和諾華藥廠(Novartis)?他們知道自

NASH)、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的生物醫學檢測等,從中找出最適合此

身國家小,所以一定要往外去擴大變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病患的治療方法或藥物,在對症下藥的

成國際性的公司,這些藥廠具有世界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

情況下,達到最適化的治療。「DCB

觀,直到現在也持續與其他公司合併

Vol.48 No. 8

629


專 訪

李世昌院士:如果 AMS 偵側到碳的反 物質,意味宇宙有反物質組成的反星球。 作者︱

林宮玄 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本刊副總編輯。 陳其暐 嘗試在混亂的時代當一名稱職的觀察者,關注 新媒體的同時,仍然熱愛雜誌與紙本。

(陳其暐攝影)

632

SCIENCE MONTHLY 2017.8


專 訪

為什麼看暗物質?因為這個新的基本

1952 年出生的李世昌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是國內著名粒子

物理學家,2010 年獲中研院院士頭銜。《科學月刊》2017 年 7 月號刊載諾貝 爾獎得主丁肇中專訪,關於丁院士所主持的跨國計劃──阿爾法磁譜儀(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AMS)之太空計劃,我們透過與臺灣子計劃負責人李世 昌院士的訪問,讓讀者進一步了解其科學上的重要性與臺灣團隊的貢獻。

粒子雖然不跟一般的物質反應,但是它 可能是自己的反粒子,沒有我們知道的 荷如果是自己的反物質,就可以湮滅變 成一般的物質,當然湮滅變成一般的 物質就要有反物質。因為物質跟反物 質要一起產生,所以就應該看到比較 多的正電子(positron)或比較多的反

《科學月刊》(以下簡稱科):關於

李:不是。從我們在天文的觀測裡時,

質子,而 AMS 就用這個方法來蒐集資

AMS 計畫,因為在丁肇中院士專訪中

我們看到星系,星系旁邊的恆星繞著

料。在宇宙中的正電子或者是反質子,

時間緊湊,希望藉這個機會跟你討論多

星系轉的速度,照道理比較遠的恆星,

是從物質、質子跟其他的質子或原子核

一點關於這個計劃。就我所知,AMS

因為受到引力較小,速度應該不一樣,

碰撞產生。如果你知道宇宙中有多少

計畫主要的目的是找反物質跟暗物質。

應該越遠跑得越慢。但是觀測發現較遠

質子、有多少原子核,應該產生多少

可以用很淺顯的方式來解釋什麼是反

的恆星速度並沒有變慢,表示可能存在

反質子、反電子,這個有理論可以算。

物質嗎?

有質量的東西沒看到,這只是很多證據

如果暗物質也會湮滅掉,就會產生比

中的一個。另一個證據是,利用光經過

你預測更多的反質子或反電子,這是

李世昌(以下簡稱李):我們現在認

星系或星系群,估計它的能量與偏轉,

一個間接的信號,不是直接的信號。

為所有的物質都是從能量凝聚出來,

結果發現光受到重力的偏轉量比看到

但是能量凝聚成物質的時候,不會只

的質量還多。所以有很多的證據顯示,

我們在加速器也可以產生暗物質,但

凝聚成物質,一定也有一樣多的反物

看到的質量太少,應該還有暗的物質,

是暗物質經過偵測器偵測不出來,因

質,這兩個合在一起還要再變回能量。

這個都是從重力作用來的。那些看不

為偵測器只能偵測有荷的東西。那我

譬如有電子就一定有反電子,因為本

到的物質是有重力作用的,但是它們

們該怎麼量測呢?譬如質子跟質子對

來能量沒有什麼電荷的概念,一出現

本身是沒有電磁或其他的作用,所以

撞,動量是變成零,所以在垂直面的

「荷」,譬如電荷,有負的就要有正的。

不容易偵測到。宇宙裡面有一些物質,

總動量應該是零,水平面不一定是零。

我們現在的觀念裡,如果物質凝聚後

它是跟我們現在知道的一般物質一樣

我讓兩個東西對撞,如果兩個動量都一

有「荷」,不管是電磁作用的荷、弱作

有重力的作用,但是可能沒有我們知

樣,當然對撞以後,垂直方向也是零,

用的荷,或是強作用的荷,那一定要

道的電磁作用、弱作用或強作用。

所有的動量都是零。但是我們知道質子 不是最基本的粒子,質子對撞是裡面的

有另外一個東西與它的荷相反,因為 能量本來是沒有荷的。簡單來說,反

目前沒有直接能夠觀測到暗物質的方

夸克在撞,但你並不知道兩個撞的夸克

物質的荷跟物質是相反的。

式,但有間接觀測的方式。從宇宙跟天

動量,只知道在垂直面是沒有動量的。

體的觀察,沒看到的質量如果是新的、

如果觀測撞出來的粒子,在垂直面的動

科:那暗物質指的是幾乎沒有辦法跟

穩定的基本粒子,那就是有新的東西,

量加起來應該是零,即動量守恆。如

任何東西作用的物質嗎?

所以有很多的方式去觀察。譬如 AMS

果不是零,就是有一個東西跑掉沒有

Vol.48 No. 8

633


臺灣擁世界獨有千年藻礁,需共同保育珍惜

揭開臺灣桃園藻礁神秘的面紗

科學月刊 573期 精采預告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