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姊妹刊物
全
方
SciTech Reports
創刊於1982年
位
視
野
.
科
技
人
關
懷
1
每月15號出刊
科技報導 427 S c i Te c h
Reports
2017.7月號
scitechreports.blogspot.tw
從Apple Pay的熱潮談行動支付的創新擴散--4 全球清潔能源的持續成長--7 創客、創造與創業——在張昭鼎研討會之後--9 準晶體發現者謝赫特曼給年輕科學家的忠告--14 吳政忠政委:數位國家中,希望改變每個人的心態與思維--17
2017年NASA黑客松競賽 臺灣團隊獲得最佳概念獎 美國在台協會,〈台灣團隊在全球最大的黑客松競賽獲得首獎〉,2017年6月16日。
【本刊訊】程式設計馬拉松,也就是常聽 到的「黑客松(hackathon)」,主要是由一 群不同領域的電腦設計師、軟體開發人員或 有不同專長的人所組成。在指定的時間內, 透過緊密合作的方式,利用各種方法完成想 呈現出的專案或應用程式,而在整個設計過 程中不受限任何想法或方向,盡情發想任何 創意或主意,是黑客松的一大特色。
最佳概念:在概念和設計上最具說服力的 科技應用。 銀河貢獻獎:最有潛力對地球或宇宙生命 造成影響的科技應用。 激勵人心獎:最能抓住人心的科技應用。 在臺灣團隊的部分,在臺灣區獲得第一名 的Space Bar團隊入圍了最佳概念項目,Space Bar團隊利用NASA所提供的開放數據,設計
而今年,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出一個使大眾能容易解讀土石流相關資料的
(NASA)所舉辦的「NASA黑客松」,是
應用程式,除了可以讓防災管理人員使用
全球規模最大的黑客松競賽。這次的競賽主
外,更希望透過這項程式讓一般民眾觀察且
要是參賽團隊需利用NASA所提供的開放數
對於臺灣土石流有更深入的認識。
據,設計出具實用性的相關應用程式。比賽 從2017年4月29日起開始連續2天先在全球各 地區先進行預賽,在預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前 兩名與人氣獎的作品則擁有角逐全球性的獎 項的資格。 今年全球共有187個城市加入,25,140名參
而在臺灣區獲得第二名的Magic Conch團隊
科學月刊7月號【資料科學】上市! 當期介紹請見24版
《科技報導》稿約 本刊為科技新聞刊物,除了提供當月重要的 學界、政策、產 業訊息外,並有學者專家針
則是入圍最佳數據運用項目,主要的設計為
對科技(含醫療)政策、教育、產業相關的時
讓海邊戲水更簡單、更安全的裝置,能篩選
事發表評論或提供專業意見。竭誠歡迎關心
出適合使用者的海岸區域,並提供天氣、海
臺灣科技發展的您,就上述方向踴躍投稿。
岸的即時情況,並透過智能手錶的應用以避
寫作時請依照稿約:
免溺水事件發生。
一、 避免學術專業論文寫作格式。
賽者參加,總共提出2,017項科技應用,再經
而臺灣區的人氣獎則由CCIT-crazy Top團隊
過地區預賽與第一輪的篩選之後,選出了全
獲得,其設計為像滑翔機的颱風測量儀,在
球前25名的應用程式進行決選,這25個應用
颱風雲層上方投下測量儀後,則可監控或預
程式會分別入圍以下5個項目中的其中一項,
測颱風的路徑、強度等,收集颱風相關資料
這也代表每個項目都有5個應用程式角逐:
並提供災害防護。
二、 字數盡量在 2000至 5000 字內,可附相 關圖或表至多5張。
三、 請遵守著作權法,如有著作權爭議(包 括圖片),由作者自行負責。一經投稿, 即視同授權刊載。 四、 稿件刊出後 將致 贈當期刊物一本及 薄 (稿酬將於刊出當月月底寄發,由第一
最佳數據運用:能夠讓太空數據方便一般
最後在各項目的激烈的競爭選拔之下,最
人使用的科技應用,或是將數據用於非常獨
佳概念獎由臺灣的Space Bar團隊的土石流應
特的科技應用。
用程式獲得,在全球NASA黑客松競賽中脫
真實姓名、聯絡方式、服務機關或就讀學校,
穎而出。而Magic Conch團隊的作品最終則獲
並請於信件主旨中標示「科技報導投稿」。
最佳硬體運用:在硬體使用上最創新的科 技應用。
得最佳數據運用項目的第三名。
作者代表簽收)。 稿件請寄至 scimonth@gmail.com,註明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
美國史丹佛大學利用光合作用治療心臟缺氧 Michael Price, Light-activated bacteria protect rats from heart attacks, Science, 2017/6/14.
【本刊訊】冠狀動脈疾病,俗稱心臟
否能在體內對組織提供氧氣,研究人員進
effects)的情況。研究人員認為此項技術
病,在美國約有1500萬人罹患此疾病。當
一步將這些細菌感染大鼠的心臟,並手術
能有效的恢復齧齒類動物的心臟功能,
心臟病發作時,血液會停止流至心臟,造
將大鼠的胸部打開抑制器官的供血,模擬
也將此發現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成周圍組織的缺氧且且造成心肌細胞死
引發心臟病發作的形況。
Advances)期刊中。
亡。因此,科學家認為若能持續為心肌細
實驗發現,當大鼠的心臟病發作後10分
雖然在實驗中看到了能提供大鼠中的心
胞緊急的供氧直到外科醫生透過手術恢復
鐘後,在心臟中的細菌利用實驗室中的自
臟細胞大量氧氣並增加血液的流動,不過
冠狀動脈的血流,就能夠防止心肌細胞與
然光線行光合作用,使心臟周圍組織的氧
科學家認為這項成功目前僅限於在囓齒類
組織產生永久性的損傷,進而保持心臟的
氣水平增加了25倍。研究人員持續拉長實
動物的實驗當中,若要實際運用在人類身
功能。
驗,在心臟病發作55分鐘之後,大鼠體內有
上,技術方面還有許多的障礙與困難。
有鑑於此,由史丹佛大學醫學院(Stanford
細菌且持續進行光合作用比起體內無細菌
美國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最新的研究發
的大鼠,有多60%的血液通過。此外,大鼠
的心臟病專家喬杜里(Hina Chaudhry)表
現利用可行光合作用的細菌感染心臟,讓
體內持續進行光合作用與體內有細菌但無
示這是一個很特別且迷人的想法,不過她
細菌暴露在光照下的時候能產生氧氣供應
照射燈光的實驗組相比,也多了30%的血液
認為人類的肌肉比大鼠更厚,光線要通過
細胞,防止缺氧死亡。
通過。
並深入到達細菌行光合作用有一定的難
這項實驗是利用細長鏈球菌(Synechococcus
讓大鼠經過了一星期的恢復之後,研究
度。此外,她也認為這些細菌對於不論是
elongatus),它就像植物一樣能行光合作用
人員採集了血液樣本進行檢測,並沒有發
大鼠或是人體的免疫反應需有更完善與嚴
將二氧化碳跟水轉變成氧氣。為了得知是
現有細菌擴散或引發體內有毒性作用(toxic
謹的調查。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3
成大團隊找到治療阿茲海默症的的小分子蛋白 成功大學,〈成大團隊開發出可能治療阿茲海默失智藥物〉,2017年6月13日。
【本刊訊】隨著醫療逐漸的進步,人們的平
有鑑於此,為了減少腦中的斑塊堆積與神
因轉殖小鼠中,一週一次。持續進行一個月
均壽命也逐漸攀升,也使得老年的失智症人口
經纖維的糾結,研究團隊成功找到了能治療阿
後發現小鼠腦中的類澱粉斑塊有超過50%的減
隨之增加,而目前的失智症患者大多屬於阿茲
茲海默的藥物「Z小分子蛋白」。「Z小分子蛋
少、神經纖維糾結組織也只剩下50%。行為方
海默症,病因是由於大腦中有不正常的澱粉斑
白」的前身為「Zfra小分子蛋白」,是由31個
面,治療後的阿茲海默基因轉殖小鼠的學習記
塊堆積及神經纖維糾結組織,因而造成記憶衰
胺基酸構成的蛋白,先前研究發現具有防癌及
憶與對照組相比,幾無明顯差異,顯示學習記
退、行為異常等症狀的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
抗癌功效。而這次的研究則從中找出7個胺基
憶能力有顯著的恢復。
也因造成疾病的成因不明,因此,科學家都積
酸組成的序列片段,是最能有效對付類澱粉斑
極的找尋發病後的治療方法。
塊、神經纖維糾結的部分。
近期,由成功大學的所組成的阿茲海默症治 療研究團隊,長期研究發現人在 進入中年之後,腦內會開始出現 特殊的蛋白質堆積,這些會促使 類澱粉斑塊堆積,使中年過後會 較常有遺忘的形況,不過尚未有 失智的症狀產生。然而,隨著年 紀逐漸增加,腦內的類澱粉斑塊 會逐漸與神經纖維糾結、堆積, 導致阿茲海默症。
創刊於公元1982年1月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146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局版台誌字第3034號 訂 閱:全年12期1000元 劃 撥:0018482-3 科學月刊社 主 辦: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出 版 者:科技報導雜誌社 發 行 人:張之傑 總 編 輯:林翰佐 副總編輯:林宮玄 張敏娟 編輯委員:王文竹 王伯昌 江建勳 曲建仲 李志昌 李武炎 李精益 周鑑恆 林秀玉 林宮玄 林翰佐 金升光 門立中 邱韻如 紀延平 黃向文 范賢娟 倪簡白 高憲章 張大釗 陳妙嫻 陳彥榮 陳鎮東 單維彰 景鴻鑫 曾耀寰 程一駿 程樹德 楊正澤 葉李華 葉偉文 廖達珊 管永恕 劉宗平 鄭宇君 鄭運鴻 韓德生 蘇逸平 蔡孟利 主 編:李依庭 美 編:王韻青 楊翔伊 業務經理:李金穗 行銷企劃:王弘奕 社 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125號 11樓之4 電 話:(02)2363-4910 傳 真:(02)2363-5999 E - m a i l: scimonth @ gmail.com 印 刷:赫偉有限公司 《本刊長期徵稿,請見頭版稿約》
實驗將「Z小分子蛋白」注射到阿茲海默基
未來研究團隊也希望能與生技產業或藥廠 共同合作,期望能更快進行臨床研究,以造福 全世界廣大的阿茲海默症病患。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4
從Apple Pay的熱潮談行動支付的創新擴散 汪志堅
臺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教授兼電子商務中心主任
2017年3月29日,雖然是青年節,但攻佔
能,較新的手機才會支援NFC,並非每一台
銀行臨櫃辦理,實在不便利,接受度也就
媒體版面的不是青年節紀念或慶祝活動,
手機都可使用,普及率較低。但也因為必
不高。
而是Apple Pay的推出,以及商家搭配Apple
須以NFC的方式傳送訊號,使得被盜用的風
為了不要換SIM卡的麻煩,Google提出
Pay所提供玲瑯滿目的促銷。Apple Pay短時
險大幅降低。偽造NFC訊號的難度,遠比偽
HCE(Host Card Emulation)機制,用雲
間內急遽增加的用戶數,在極短時間內超
造條碼難多了。
端模擬安全晶片單元的方式,來儲存帳號
技術課題之二:
資訊(信用卡資訊),例如臺灣行動支付
支付時,使用密碼或指紋來辨識身分
t wallet+,就使用這種方式,這也是目前
越了臺灣現有的所有行動支付服務,也炒 熱了行動支付,將2017年形容為臺灣行動支 付元年的說法似乎得到了驗證。
行動電話有時會短暫離開消費者的視線,
Android手機的NFC行動支付最常見的選項。
如何避免在這時候被盜用,也是行動支付業
如果沒有iPhone的安全晶片模組,也沒有
者要處理的議題。一般的行動支付,常採用
特製SIM卡,也不採取雲端模擬安全晶片單
輸入密碼的方式,避免行動支付帳號被盜
元,則行動支付可以使用的方法,就只剩
樣是行動支付,其實還是有不同的技術與
用,但密碼容易被記錄或破解。Apple Pay採
下儲存在手機的一般儲存區了。此時,安
安全設計。各種行動支付技術選項,有的
用稱為Touch ID的指紋辨識技術,支付前必
全性大受威脅,手機被駭客入侵時,或者
須按下指紋才能使用,比起使用密碼,安全
手機遺失時,放在一般儲存的信用卡帳戶
性大幅提升。不過,Apple iWatch因為沒有
資料,就很有被竊的疑慮。
指紋辨識,因此並沒有指紋辨識的功能。但
技術課題四:
iWatch戴在使用者手腕,較少離開使用者視
付款APP程式是否易於啟動與使用
有些民眾看到了Apple Pay輕鬆超越已在 臺灣推廣多年的電子錢包服務,以為這只 是消費者一種單純的崇洋媚外,殊不知同
採用多層防護,但也讓支付的過程變得較 為複雜,而有些行動支付選項採用較簡單 的流程設計,但卻使得安全疑慮增加。但 Apple Pay有得天獨厚的硬體支援,以及使 用者多屬於菁英階層的特性,使得Apply Pay在臺灣一推出,就獨佔鰲頭。 創新的背後,經常是前瞻技術的支援, 以下就先從Apple Pay與其他行動支付的技 術談起。不過,技術不是唯一關鍵,創新 的成功必須要有天時、地利、人和,這些 非技術的議題,也是創新成功的關鍵。 以下,將從技術層面與非技術的創新擴散 層面,討論Apple Pay與其他各種行動支付。
行動支付的技術課題
線,也是事實。當然,消費者若因為特別考 量,寧願使用密碼,也不願使用指紋,則是
因此從作業系統直接支援行動支付,只需
另外一種情況。
將 iPhone靠近讀卡機,支付程式立刻啟動。
技術課題之三: 支付資料如何儲存在手機
相反的,其他的行動支付APP,因為不是內 建功能,在進行電子支付時,必須先行開
Apple iPhone有特別的安全晶片元件,可
啟行動支付APP,並輸入密碼,程序較為複
以儲存代碼化後的帳號資訊,即便駭客獲
雜,且在支付的過程中,可能被其他程式
取了手機系統的控制權,想要介入到安全
所干擾,這都使得各家行動支付系統的方
晶片中取得代碼資料,還是極為困難的,
便性,不如Apple Pay。
而即使取得代碼資料,也難以得到原始的 信用卡號碼,因此安全性最高。此一安全
技術課題之一: 以條碼或NFC的方式傳遞支付資訊
Apple Pay使用的是蘋果公司的iOS系統,
晶片在手機出廠時就有,使用者不必做任 何事情。
行動支付的創新擴散 討論完技術特性外,還有很多非技術的層 面需要討論。創新的擴散、創新的接受、創
使 用 近 距 離 通 訊 技 術 (N e a r F i e l d
非Apple手機,要進行行動支付的時候,
新的抗拒、消費者的創新傾向、以及市場區
Communication, NFC)來傳遞支付資訊,還是
若想要跟Apple Pay一樣安全,需要的配合
隔與定位等,都是Apple Pay行動支付是否成
在螢幕上提供一維條碼或QR code讓店家掃
工作就多了。手機內增加一個晶片是最直
功的關鍵。
描支付,是行動支付的重大差別。若採用
接的方式,但也是最不可能的方式,因為
1. 創新擴散
條碼,無論一維條碼或QR code,原理都
Android手機廠商眾多,很難統一,想出來
具有優越性、兼容性、低複雜性、可試
接近。使用條碼進行支付時,每次都會更
的解決方式是讓消費者使用銀行推出的加
用性、可觀察性的創新,較容易被擴散。
改條碼,且條碼內並不包含任何信用卡資
密記憶卡(SD卡),讓帳號資料存在加密
Apple Pay相對於傳統現金或信用卡支付
訊,做到了安全的設計,但手機若被植入
SD內,或者讓消費者換一張具有安全元件
方式,有很多優點,因此具有優越性。而
木馬入侵,則潛藏被盜用的風險,因為獲
的行動電話SIM卡。因為不是每一台手機都
Apple Pay可以用於實體店舖交易,也可以
得相同條碼的駭客,只要在條碼還有效的
支援SD記憶卡,換SIM卡的可行性較高,
用於網路購物,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其觀
期間進行交易,就能盜用款項。
但這種NFC SIM卡電子錢包服務,不但需要
念相當簡單,就是綁定信用卡後,把實體
電信公司特製SIM卡,消費者還可能需要到
信用卡支付改為使用手機支付,複雜程度
使用NFC的支付方式,手機須具有NFC功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5
低。而綁定信用卡過程非常簡單,只要輸
行動支付,使用上較為困難(使用障礙較
啟動,此時只要按下Touch ID來掃描指紋,
入信用卡資料即可綁定,可試用性高。另
高),安全機制較低(風險障礙較高),
就能完成行動交易,相當容易使用。因
外,很容易觀察到其他人也在使用Apple
形象不如Apple Pay來得正面(形象障礙較
此,易用性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只要支援
Pay,因此可觀察性高。因為Apple Pay屬於
高)。必須要降低這些障礙,才能避免產
Apple Pay的商家愈來愈多,則Apple Pay的
優越性、兼容性、低複雜性、可試用性、
品的負面抵制。
有用性會愈來愈高,消費者也就會愈來愈
可觀察性的創新,快速的創新擴散也就可
3. 科技接受
接受此一行動支付選項。
以預期。
廠商提供各種誘因,大費周章的讓消費者
其他的行動支付業者,只要也能達到有
其他的行動支付業者,只要能讓行動支付
願意試用一次創新產品,但初次試用後,並
用性與易用性的要求,就能夠獲得消費者
功能做到優越性、兼容性、低複雜性、可試
不保證以後會繼續採用。此時,創新的有用
的青睞。在易用性方面,如何簡化操作流
用性、可觀察性,自然也可以獲得消費者的
性與易用性,是最常被討論的影響創新接受
程,比照Apple Pay的方式,在靠近讀卡機
青睞。目前,非Apple Pay的其他行動支付,
的因素。當消費者認定創新產品是有用且易
後就自動啟動,使用指紋來取代密碼,以
許多功能較Apple Pay為弱,不具優越性,且
於使用時,消費者會持續使用。
及讓介面更容易使用,是讓消費者願意接
較為複雜,特製SIM卡的選項必須辦理複雜
Apple Pay在使用時,只要iPhone接近到商
受的關鍵。另外,如何增加據點,讓行動
的申辦程序,不具有可試用性。因此,若要
家的讀卡機,Apple Pay付款功能就會立刻
支付更為有用,也是非Apple Pay的行動支
迎頭趕上,這些部分的改善是當 務之急。
2. 創新抵制 消費者考慮是否接受創新 時,會因為一些因素,導致創新 抵制,這些因素包括使用過程碰 到的困難(使用障礙)、懷疑創 新並不具有價值(價值障礙)、 擔心使用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風險障礙)、違背舊有的做法 (傳統帳礙)、害怕影響自己的 形象(形象障礙)。這些障礙, 會影響到消費者是否抵制商品。 Apple Pay的使用過程,不容易 有障礙,因此使用障礙低,而是 否有價值,要看消費者的主觀想 法。至於風險障礙,因為Apple Pay的種種安全機制,使得風險 障礙較低,甚至於比信用卡還 低。而傳統障礙的部分,因為眾 多商家支援Apple Pay,而且付款 方式與悠遊卡付款差異不大,使 得傳統障礙的程度不高。另外, 因為Apple產品常給人卓越領先 的正面形象,因此使用者幾乎不 會有形象障礙的問題。從創新抵 制的分析角度來說,Apple Pay不 太可能產生創新抵制,因此消費 者很容易就決定採用此項創新。 其他的行動支付業者,只要 也能免除使用障礙、價值障礙、 風險障礙、傳統障礙與形象障 礙,自然也可以獲得消費者的青 睞。目前,非Apple Pay的其他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6
付業者能否成功的關鍵。
Apple Pay的風潮而感到悲觀。如何做好準
自己的目標市場族群,進行適當的市場定
4. 創新傾向
備,將焦點放在更大數量的一般消費者,也
位,仍是大有可為。
消費者的創新傾向,會影響到消費者對 於新產品的接受度。一般我們常把消費者 區分為創新採用者、早期採用者、早期採
就是即將跟隨採用行動支付的早期採用大眾 與後期採用大眾,才是未來成功的關鍵。
5.市場區隔
Apple Pay就是一個 創新擴散的真實案例
用大眾、後期採用大眾、落後採用者。使
市場區隔是行銷的基本觀念,如何區分
創新是臺灣未來經濟發展動能的重要引
用iPhone的族群,往往是社會的意見領袖,
消費者(segmentation),從各個消費者區
擎,Apple Pay這個真實案例,正好提供了
因此也較願意領先使用行動支付,屬於行
隔中選擇目標市場(Targeting),並針對產
絕佳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分析與討論創新
動支付的創新採用者與早期採用者。這些
品進行市場定位(positioning),是創新是
的擴散與科技接受。行動支付是未來的必
消費者的特性,是很願意接受新的事物,
否成功的重要關鍵。iPhone使用者是一個特
然趨勢,如同所有創新產品一樣,能夠脫
也因此特別願意嘗試使用Apple Pay行動支
殊的市場區隔,Apple Pay成功地針對iPhone
穎而出的廠商,將會是明日之星。但Apple
付這種全新的支付方式。
消費者提供行動支付服務,並在臺灣的行
Pay的熱潮,並不代表勝負已定,只是代表
不過,早期採用大眾、後期採用大眾的
動支付市場引發了話題,是非常成功的市
行動支付的戰國時代才剛剛要開始。
人數,遠超過創新採用者與早期採用者的
場區隔行銷運作。但其他的行動支付業
人數,Android陣營手機的使用者人數,
者,只要思考行動支付的市場區隔課題,
也遠超過蘋果陣營的使用者人數。因此,
針對非iPhone使用者,或是不願或無法使用
臺灣的其他行動支付業者並沒有必要因為
Apple Pay的使用者,提供服務,找到屬於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7
全球清潔能源的持續成長 倪簡白
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一直從事大氣化學與應用光學研究,
現為科學月刊編輯與董事
面對氣候暖化,2015年將近200個國家 於巴黎簽訂協議要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
150
氣體排放,使未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 度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氣溫的2℃之內,最
100
好是1.5℃以內,為了要達到這個目標, 能源工業的革新十分重要。
50
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主要源頭是傳 統的煤炭與燃油電力。但是根據聯合國 環境署報告,全球能源已出現顯著的改 變。再生、永續或清潔能源的漸漸興
0
清潔能源
煤炭
天然氣
大型水力
核能
其他
圖一:2016 年全球新增能源,縱軸單位為 GW(十億瓦)。
起,有希望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力。這一 點由全球新增能源的百分比可以看到: 清潔能源佔新能源的一半以上(1380億 瓦或138 GW)、煤炭佔54 GW、天然氣 佔37 GW、核能佔10 GW、大型水力發 電 15 GW,其他則佔了5 GW,如圖一所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示。(註:根據台電資料,臺灣的總尖 峰用電約35GW)
全球的清潔能源 所謂的清潔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 生物及廢棄物能、小型水電及海洋發電 等裝置。聯合國能源署(UNEP)是一個 收集分析全球資料的諮詢機構。在聯合
150.00 100.00 50.00 0.0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圖二:過去 13 年全球清潔能源總投資,單位為十億美元(billion dollar, bn)。
國能源署下所設的法蘭克福學院(UNEP: Frankfurt school)在年度報導中說明:
投資減少而獲益更多。」
「投資者對現存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廠到 處收購,顯示可替代能源的興起。」
在2016年,全球清潔能源裝置容量持續
全世界再生能源的生產量一直上升,
上升,但是由於成本下降,投資金額反
在2016年佔全球總電力的17%,容量也
發展中國家的再生能源投資下跌30%到
而減少。電力方面,2016年共增加了138
持續上升,但是在全球能源改變的百分
1170億美元,相比於已開發的國家下跌
GW ,比2015年的127.5 GW上升9%,所
比卻有很大的跳動:2012年(+49%)、
14%,達到1250億美元。而中國的能源投
增加的容量相當於全球現有16座最大型
2013年(+39%)、2014年(+45%)、
資在過去11年以來一直上升,但是去年
電廠的總和。 由於成本下降花費減少,
2015年(+51%)、2016年(+55%)。
下跌32%到783億美元。墨西哥、智利、
使全球總投資比前一年下降23%。主要的
2016年全球在太陽能方面總投資約
烏拉圭、南非與摩洛哥都下跌60%或更
下降因素除成本外,還有因為中國、日
11 3 7 億 美 元 , 比 最 高 時 的 2 0 1 5 年 下 跌
多,其主要原因是因電力需求下跌,而
本與新興市場等地的投資減緩。
34%,然而太陽能容量卻上升到750億
且拍賣與貸款延遲。在所有的國家中,
2016年全球清潔能源的總投資約2416
瓦。風能的投資達到1125億美元,下跌
約旦是少數增加148%達到12億美元;美
億美元,是自2013年以來最低。太陽
9%。2016年新增的容量比前一年的630
國方面,由於配合5年減稅政策,投資
能與風能方面成本每百萬瓦電力下跌
億瓦下跌到540億瓦。而清潔電廠的收購
者放緩速度使幅度減少10%達到464億美
10%,這種趨勢對清潔能源投資者十分
上升17%達到1103億美元,是歷史新高。
元;日本投資下跌56%到144億美元。
有利。聯合國能源署執行長索海姆(Erik
對這種破紀錄收購金額,法蘭克福學院
2016年只有離岸風力發電的投資是增
Solheim)說:「清潔能源技術的進展使
的教授史蒂芬斯(Udo Steffens)認為
加的,雖然幅度不大(3%),但投資在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科技報導
8
歐洲的大型離岸風力則共有259億美元,
相當於佔55%的所有新能源裝置,這是有
第三為巴基斯坦,同列第四是新加坡,越
如英國(240億美元)、德國(132億美
史以來最高點。所產生的電力,如果不
南,與臺灣。最後面還有印尼與蒙古。而
元)。位於英格蘭東北部約克郡外海的
計大型水力發電,共上升10.3 ~11.3%,
臺灣在風力發電原計畫以離岸風力為主,
「荷恩夕風力發電(Hornsea Project)」
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1.7兆噸
政府於2012年公布「千架海陸風力機」計
共有3個計畫,一號計畫將佔地407平方
( Te r a t o n ) 。 另 一 正 面 的 消 息 是 風 力
畫,並由能源局支持成立「千架海陸風力
公里,比鄰近的呼爾市(Hull city)面積
與太陽能電力全球的低價拍賣,例如智
機計畫推動辦公室」,希望2030年陸域與
大3倍。一號完成後總發電量為1.2 GW,
利太陽能賣到每百萬瓦小時 29.1美元,
離岸風機累計超過1000架。離岸風力的部
二號發電量可達1.8 GW,足以供應160
而摩洛哥的岸上風力電價是每百萬瓦小
分,計畫於2020年完成示範風場,預計
萬戶家庭用電。這2項計畫都是由全球
時30美元。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容量320百萬瓦。並吸引更多企業投入,
最大離岸風力發電業者丹麥東能源公司
Energy Agency)近年資料顯示,由於使
希望在2030年累計容量超過4000百萬瓦
(DONG Energy)得標。2016年估計投
用可替代能源,使全球溫室氣體釋放連
(4GW)。也就是目前電力的10%左右。政
資達57億美元,而在中國的離岸風力投
續3年未增加,而全球經濟成長了3.1%。
府要如何突破瓶頸,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
臺灣在這方面相當落後,根據我們經濟
護兼顧,由國際的趨勢已可以看到方向。
資為41億美元,是歷年最高。
總結
部規劃的能源配比,到2025年臺灣電力 再生能源只佔15%,其餘為燃煤30%、天
2016年投資於再生能源的容量約2倍於
然氣50%,投資與人才具缺。在亞洲發展
石化燃料的產量。新的再生能源裝置量
中國家投資最大的是泰國,其次菲律賓,
延伸閱讀: 1. UNEP, Global Trends in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 2016 &2017. 2. 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https://goo.gl/CznhT4。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SciTech Reports
9
創客、創造與創業——在張昭鼎研討會之後 今(2017)年的張昭鼎研討會已在4月29日圓滿落幕,而這次的主題為前瞻工業5.0下的技職教育,希望藉由這些 新興的創客教育,讓已略趨式微的技職教育實作特色再次蓬勃發展,培育出更多產業界的人才。有鑑於此,透過 這次的研討會中所邀請的其中三位講者,來跟我們分享建造創客空間、提倡創客運動與創業的心路歷程。
兩岸創客比一比 黃國明
天空科技董事長
我是一個不太愛念書,喜歡胡思亂想, 讓老師很頭痛的那種小朋友。不過,對於 新奇的事物,我有很高的學習熱忱。我看 過一部影片,是一個講教育的影片(https:// goo.gl/QGi8KI)。影片的大意為,要求魚爬 樹是不合理的,除了讓那條魚覺得自己很 笨之外,還會自暴自棄。我想,我可能就 是在現今教育制度下,被要求爬樹的那條 魚。所以,我認為我應該要走自己的路, 而不是再爬樹。 我開始觀察目前的教育市場,相當多人 關注於3D列印、機器人、AR、VR、木工
圖一:五股創客基地一隅。(作者提供)
與雷射雕刻等,政府與民間也紛紛成立為
課程,於是我決定創業,找出可以提供自
常常跟著政府單位參加補助中小企業的活
數不少的自造者空間,並提供機器與工具
造空間的師資與課程。
動。一邊跟著政府政策走向、一邊跟著師
讓有相同興趣的人,做出自己想要的創造
為了瞭解師資與課程該如何選擇,怎麼
資與課程走向,慢慢地調整自己經營的方
品,進而創業。由於這些空間少了師資與
做規劃,我經常參加兩岸的教學講座,也
向。今年我的公司跟五股創客基地合作,
科技與人文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圖二:五股創客基地中自造空間的課程教學。(作者提供)
科技報導
10
圖三:自造空間中的會議室。(作者提供)
規劃一系列的課程,提供願意自學的朋友
是比較偏向給年紀小的學生做科展或是給
行創業。生命自有出路,父母真的不必過
加入。目前還很欠缺人氣,歡迎有興趣的
大學生做專題。真正一條龍的扶植創業產
分擔心。
朋友們一起來。
品,似乎還沒有形成共識。
非常感謝張昭鼎紀念研討會透過五股
兩岸在培育人才時,例如創客,作法
上個月,我參加了同學會,昔日讀書
創客基地的推薦,找了我去做經驗分享。
有些相同、有些不同。對岸做創客課程的
比較好的同學,基本上都進了大公司,作
希望可以感動一些人,也改變一些人的想
經濟規模是很大的,也比較鼓勵創客們去
了高階的工程師、主管、經理人。而在放
法。年輕人,只要自己不放棄自己,就永
參加發明展,在國內發明展表現優秀者,
牛班的同學,蠻多都變成企業主或國際企
遠有改變的機會。
推薦到國際發明展,扶植一個個有創意的
業的高階主管。也許功課好的人,喜歡穩
人才成立自己的公司,給天使基金,促進
定,喜歡符合別人期望。而功課不好的,
經濟活絡。而臺灣雖然也做類似培育,但
因為沒人賞識,就只有選擇自我賞識、自
科技與人文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11
自造者時代的設計趨勢——以She Maker為例 曹筱玥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所專任副教授暨
點子工場中心主任
隨著「自造者運動」的興起,加上科技及
希望廣大的創客社群中,能夠出現「She」
創新且富有藝術創作精神的創客課程,讓學
資訊發達,人們可以透過許多管道取得所需
的力量。期許女性不僅不要缺席,且要扮演
生透過動手做來解決問題;同時,鼓勵學生
的資源互相學習,人人皆可以自學或是互學
關鍵角色;鼓勵女性挑戰、改變研發產業中
加入藝術設計的成分,將科技結合藝術,並
而成為「自造者」或「創客(Maker)」;
的被動地位。不只要被看見,也要從女性角
融入生活,改善周遭的環境。
在培養創客的過程中,結合教育系統進行推
度來看見與解決生活中實際面對的問題。
廣,儼然成為現今重要的一個課題。
目前的自造者運動,開始往科學-科
此次很榮幸受邀擔任張昭鼎紀念研討會
技-工程-藝術-數學(Science-Technology-
筆者任教臺北科技大學,近期全心投入
的講員,筆者於演講中講述8位She Maker人
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 簡稱STEAM)
經營本校的自造者空間(Maker Space)「點
物、10件She Maker精品與6組She Maker的實
的跨領域實作邁進。這是個大量跨領域整合
子工場」,與進駐的創客們一同在此激盪創
作課程,試著勾勒出臺灣當代女力創客的典
的時代,筆者期待無論男女,皆能以其視角
意。「點子工場」開幕之後,吸引了國內外
範輪廓,以祈各界在培育未來創客之際,可
與社會關懷,解決社會上存在已久的問題。
許多機關團體與我們交流,非常的熱鬧。
援為參考。
去年起,筆者發起「She Maker」運動,
筆者亦分享如何在傳統藝術教育中,加入
圖一:鼓勵女學生參與自造者運動,體驗 3D 筆創作工具。 (愛創科技提供)
圖二:3D 筆立體作品範例——巴黎鐵塔。(順天國小 張雅萍老師示範) (作者提供)
圖三:神奇的 AgIC 導電麥克筆,畫完即通電。(葉長青博士提供)
科技與人文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12
圖四:由 [ 臺北科大點子工場 ] 所設計的自造樂器與飾品,搭配學 生模特兒開幕走秀。(作者提供)
圖五:結合雷射切割與傳統金工的造型飾品,作為 She Maker 的創
圖六:由 [ 臺北科大點子工場 ] 所設計的仿生自造衣與 3D 列印小提琴,在 APEC Girls Night 進行開
作典範。(作者提供)
幕演出。(作者提供)
我的創業之路 顏英俊
比理恩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
許多年輕學生十分在乎自己正在念什麼
司賣出去的機器,我保證您更能說服客戶
我並非生長在富有家庭,也不是就讀名
科系,這是一件好事。不過,有些人深怕
買單。為什麼?因為可以回答出客戶想聽
校,甚至沒有念過大學,但是我一直記得
自己念錯,畢業之後將萬劫不復,這就太
到的專業細節,減輕客戶對機器使用的焦
學校教導我們做人的態度是勤勞務實。務
過頭了。
慮。越專業、薪資自然越高。
實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勤勞的執行任務。
別擔心,以我的經驗來看,不論在學校念 甚麼科系,都是需要跨領域整合的。而且, 科系之間的界線,也正在慢慢的模糊。 換言之,無論現在念甚麼科系,都不是 太嚴重的事。學校學的不夠,畢業之後繼 續學就是了。怎麼自學,才是重要關鍵。 自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集中精神去解決 問題。不是一定要很會讀書,而是要很會 找答案,並且融會貫通。 對於一畢業就徬徨失措的學子,我建議 各位立刻找一份工作去上班,上班是最好 的學習場所。但是心態上,要抱持著:我 想要多學習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比如畢 業後,您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業務,雖然 不負責修理機器,只負責賣機器。但是, 如果您願意跟工程師學習怎麼維修自家公
圖一:翻身床墊在百萬創客作品比賽中獲得人氣獎。(作者提供)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床墊。(作者提供)
13
我開始查資料,找到了五股創客基地。
是很開心的展出我的作品。畢竟絕大多數
一開始我進去學習裁縫,接著學習其他創
都是年輕人,一個大叔上台領獎,已經是
客空間的設備。半年後,我想到了一個好
很酷的一件事。
題目,那就是臥床病人很多,但是醫護人
歷經千辛萬苦,我終於完成設計,拿
員幫助臥床病人翻身換床單、拍痰、換尿
到專利,也找到願意與我合作的其他廠商
布等等事情,非常辛苦。如果可以有一個
們簽下合作同意書。當然,尋求合作的期
可以按個鈕就翻身的床墊,不就太好了。
間,我不斷地、不斷地被拒絕。不過,我
於是我開始構思這個產品的可行性。
也不斷地、不斷地思考商業模式,直到找
我發現充氣床墊很多,那麼一次充氣只
圖二:在百萬創客作品比賽中介紹自行研發的翻身
SciTech Reports
出可以說服其他人的方法。
充一半的床墊呢?床墊左邊充氣,病人就
創業很辛苦,不過,當出現自己可以造
被抬起一半,床單就可以拉起一半。左邊
福社會的契機,我是不會放棄的。大叔都
放氣,右邊充氣,再拉起另一邊床單。讓
可以做到,所以年輕人,你也可以的。
整個換床單過程輕鬆,躺在病床上的病人 我總是想著,如果我深深地蹲下學習,就
也輕鬆。換尿布與拍痰,用同樣的原理也
能有跳高的機會。因此我在上班期間,非
能做到。
在此特別感謝五股創客基地的所有同 仁,尤其是許卉儀小姐,有了這樣的機 緣,協助我創業成功。也感謝張昭鼎紀念
常認真做事,也一直受到老闆的賞識。老
再深入查看目前有沒有人做?一查之
研討會主辦單位,透過五股創客基地的推
闆不會因為我不是大學生而嫌棄我,反而
下,發現沒有。我認為這個商機鐵定很
薦讓我將創業之路與之分享。希望能有鼓
因為我的勤勞務實,不斷的提拔我。我很
大,而且也不用學習寫程式、不用做雷
舞作用,提供不一樣的思維。
感謝他。
雕,非常適合我來開發。
至於我班上的好好的,為什麼要創業?
而在我創作期間,剛好遇到一個勞動部
因為老闆退休了,我的工作沒了。但是我
勞動力發展署舉辦的百萬創客作品比賽,
還有工作熱情,怎麼辦?只好在50歲的時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賽,幸運地獲得佳作
候決定創業。
與媒體曝光的機會。雖然只是佳作,我還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科技報導
14
準晶體發現者謝赫特曼給年輕科學家的忠告 林志忠 交通大學物理研究所及電子物理系教授,從 事低溫物理實驗,專長是奈米結構的量子導電特性
在「晶體學」發展整70週年之際,謝赫
(Max von Laue)開創的人類史上首次
每每在敘述專業知識之後,盡心盡力指出
特曼(Dan Shechtman)教授氣勢如虹地
晶體x光衍射(繞射)實驗算起,到1982
他認為最重要的、年輕科學家的養成之關
改寫並擴展了「晶體」的定義。
年,正巧誕生70週年,久被公認為是一門
鍵要素。他一再著墨、反覆強調希望能夠
準晶體質地堅硬,鍍在手術刀、剪刀、
已經發展成熟的科學,除了某些個別材料
啟迪青年走上成功的科學研究之路。他對
刮鬍刀等表面可以長時維持刀面鋒利;鍍
和物質結構的細節需要進一步表徵與釐清
於年輕科學家之養成的看法以及為何準晶
在炒菜鍋表面,有不黏鍋的功效,且比鐵
之外,就不再蘊含未知概念體系和待解知
體不是被其他科學家率先發現的詮釋,非
弗龍堅硬,不怕洗刷。廣泛的應用,猶待
識框架了。
常值得介紹給有心的學子以及教研人員參
進一步開發。 準晶體(quasi-periodic crystals,
考、體會,和效法。
準晶體的發現
謝赫特曼教授歸結說,準晶體並不是稀
quasicrystals)的發現者謝赫特曼教授於
準晶體的發現是一個有趣且饒富教育
有之物(至少有數百種合金以上),在室
1941年生於特拉維夫,他是以色列的第四
意義的過程,謝赫特曼教授的學養和個
溫下也基本穩定,而且不難製作(可以使
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在2011年,70歲
人魅力,決定並引領了這一新興學科的
用多種方法製備),可是一直要等到1982
時獲獎,是該年化學獎的唯一得主。他的
誕生和後續進展。在1980年代中期發現
年才被他個人發現,原因如下。
大學、碩士和博士階段的教育,都在以色
的3種重要嶄新材料和物質結構(準晶、
首先是欲在實驗中發現準晶體的「有序
列理工學院(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富勒烯(fullerenes)和高溫超導體)
(order)」,但卻呈「準週期性(quasi-
Technology)完成,接著他前往美國,接
中,只有準晶體在被發現之後,遭受到
periodic)」的晶體結構,需要使用穿透
受3年的博士後訓練,之後回到母校擔任
學界的一些抗拒和頑強阻力,因此在經
式電子顯微鏡。因為早期的準晶樣品的
教職。1982年他於例行教授休假研究期
過約30年的漫長等待之後,才終於獲得
體積都只有次微米大小,而傳統的x光衍
間,在美國國家標準局(National Bureau
諾貝爾基金會的肯定。
射技術需要使用到毫米尺度的樣品,因此
of Standards, NBS)發現了鋁錳合金
獲得諾貝爾獎之後,謝赫特曼教授立
不能採用標準的x光衍射技術來測定其三
(Al 6Mn)的準晶相,從而開創了物理、
刻有了許多機會,應邀到很多國家的各種
維原子排列。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
化學和材料的新領域,更重寫並擴展了科
大大小小的場合訪問和演講。在這些講演
的晶體學家仍然固守傳統,只願意接受由
學家對「晶體(crystal)」的定義。「晶
以及接受訪談當中,除了介紹從晶體學的
x光實驗產生的衍射圖形來斷定一種物質
體學(crystallography)」從1912年勞厄
演進到準晶學的突然破繭而出之外,他更
的晶體結構,電鏡的衍射數據則被認為是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SciTech Reports
15
不具備充分說服力的。在準晶體被發現
大的化學家,卻不是電子顯微鏡(術)
撰寫一篇又一篇學術論文,試圖瞭解最新
之前,晶體的定義是指擁有數學上有序
專家。他斬釘截鐵地說,鮑林闖進了別人
被發現的物質體系的構成。是「活到老,
並且呈「週期性(periodic)」排列的三
的學術專業領域,所以做出了不夠專業
學到老」,為求真知、求理解而孜孜矻矻
度空間物質結構。就旋轉對稱(rotational
(外行)的錯誤判斷。作為一位西方文化
的典範。
symmetry)而言,一個週期性的三維晶體
的子民,沒有所謂「為尊者諱」的顧忌,
其三,謝赫特曼教授認為在研究過程
只能出現1、2、3、4和6重旋轉對稱,而
謝赫特曼教授甚至認為,在雙方長年對陣
中,必須特別注意「細節」,尤其是萬一
徹底排除5重(5-fold)以及更高重旋轉對
之中,是鮑林使自己成為了晶體學界的笑
觀測到不合常理、意想不到的細節時,更
稱的可能性。70年來,毫無例外的,千千
柄。因為在這10年之間,鮑林墨守成規地
是千萬不可以輕易忽略掉。對於這些意料
萬萬種已知的晶體,其原子陣列都呈週期
發表了許多篇論文,試圖停留在經典晶體
之外的細節,一定要仔細探究,直到找出
性的排列。
學的框架之內,解釋準晶體的衍射行為。
原因。很多時候,違反常理的細節確實來
其次,謝赫特曼教授坦率而勇氣十足
不過,就這點而言,鮑林還是值得敬佩
自於實驗失誤或人為差錯,但也有一些時
地自稱他本身是一位「真正的電鏡(術)
的。他生於1901年,在獲得過兩次諾貝爾
刻,這裡就是發現科學新知識的關鍵點。
專家(an expert in transmission electron
獎之後,雖已高齡80、90歲,仍然竭盡心
謝赫特曼教授更強調,對於這些不尋常的
microscopy)」。即是說,他熟悉電鏡的
力,努力構思一個又一個理論模型,專注
細節,一定要反覆驗證、驗證再驗證,以
設計原理、機械構造、拆解、 組裝、樣品製備和測量、數據 判讀與分析以及所有相關的一 切細節,而不僅是熟練例行性 操作手續而已。謝赫特曼教授 確信自己是一位「真正的電鏡 (術)專家」,非常清楚自己 測量到的意料之外,與教科書 內容不符,違反了教科書講授 內容,但是這些訊號具有特殊 意義,而不是來自於實驗差 錯、樣品污染或製備缺失等。 因此他敢於對抗權威,捍衛並 堅持自己發現了前所未知的新 物質型態,即含有5(或10) 重旋轉對稱的嶄新非週期性 (aperiodic)晶體結構。
對準晶體的抨擊 由於顛覆了經典晶體學中 5重旋轉對稱不可能存在的認 知,因此從1984~1994年的整 整10年間,謝赫特曼教授的 發現遭遇到許多反對的聲浪。 其中,最強大的阻力和反對聲 音來自兩次諾貝爾獎得主鮑 林(Linus Carl Pauling)教授 (1954年得化學獎,1962年得 和平獎)。但是,謝赫特曼教 授不愧是人中之龍,他自始堅 信這次晶體學論戰,鮑林一定 錯了,終將慘敗!謝赫特曼的 堅持是有其學養依據的,因為 他認為鮑林雖然是一位當代偉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科技報導
16
確定測量結果的正確性。一旦肯定測量數
他獲得了一些學者的支持,鼓勵他應該追
體學專家格拉提亞斯(Denis Gratias)博士
據是正確的,就必須堅持,不畏權威,更
根究底,繼續挖掘這一未知晶體結構的本
前來國家標準局一起討論。他們將原始論
不用懷疑自己的測量結果與教科書上傳授
質。但是同時他也遭受到了嚴重的挫折和
文大幅度濃縮和改寫,重新定義了物質結
的知識概念不符。總之,謝赫特曼教授對
打擊,一些學者指控他沒有讀懂教科書上
構知識範疇的論文,迅速被接受並發表於
於數據的堅定信心來自於他已經把自己培
的內容而不知所云。前者是他在美國國家
1984年11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卡恩
養成為一位「真正的電鏡(術)專家」,
標準局的接待者卡恩(John Cahn)博士,
無疑是謝赫特曼的伯樂,讓兩人的學術生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看到了什麼,並且
後者則是他在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所屬研究
涯有相得益彰的發展。卡恩對準晶相的敏
確信排除了各方面的可能錯誤,這些數據
組組長。他認為謝赫特曼的胡言亂語、
感嗅覺和能夠迅速、深刻地掌握其內涵,
必定是真確的,是反映直截了當的事實!
大言不慚地說看到了5(或10)重旋轉對
對準晶體學的確立功不可沒。在這一篇奠
他建議年輕學子,在自己的研究過程中,
稱,會使研究組被嘲笑和帶來羞辱,因此
立了他在國際級晶體學家地位之前,謝赫
一旦發現這類細節,就要緊緊抓住,不可
要求謝赫特曼必須離開該組。
特曼只在一般性的冶金以及材料科學與工 程類專業期刊,發表過大約20篇論文!
鬆手,因為很可能就是你的科學事業的成
最後,還有一個關於論文發表的故
功之鑰。如何反駁自己的實驗數據與教科
事。當發現鋁錳合金準晶排列的5重旋
本文取材於2017年3月美國物理
書上知識不符的嚴苛挑戰,謝赫特曼教授
轉對稱之後,謝赫特曼教授首先於1984
學會刊物APS NEWS中的文章和謝
則說,不要理會為何教科書上沒有教導這
年9月將其論文(與Ilan A. Blech教授合
赫特曼教授的諾貝爾獎演講稿。
些(新)知識,而是應該要求質疑者指出
著)投到《應用物理期刊》(Journal of
數據有何不對,哪裡不妥,並請質疑者自
Applied Physics)。但是此期刊的編輯並
(此篇文章同時刊載於中國物理學會
己去進行實驗,自己去眼見為憑。
沒有將論文送審,而是直接退稿。8個
會刊《物理》雜誌(北京)6月號)
從1982年4月,謝赫特曼教授第一次在
月之後(1985年6月),論文才輾轉刊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中觀測到了5(或10)
登在《冶金材料A期刊》(Metallurgical
重旋轉對稱的準晶相,到1984年11月他的
Transactions A)上。被《應用物理期刊》
第一篇論文正式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退稿之後,卡恩博士方才讀到了論文稿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2年半間,
件,他即刻建議邀請另外一位法國數學晶
延伸閱讀: 1. 美國國家標準局已於1988年改組為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2. Alaina G. Levine, Nobel Laureate Dan Shechtman: Advice for Young Scientists, APS NEWS.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吳政忠政委:數位國家中, 希望改變每個人的心態與思維 林宮玄 陳其暐
SciTech Reports
17
(與《科學月刊》第569期共同刊載)
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本刊副總編輯。 本刊編輯。
吳政忠教授於1987年任教於國立臺灣大 學應用力學研究所,1998年開始參與政府 之國科會(科技部前身)事務,2006~2008 年曾任國科會副主委。2016年5月20日至 今,從國立臺灣大學借調至行政院擔任政 務委員。目前行政院有8位政務委員,吳政 委主掌科技,協助行政院長跨部會推動科 技相關政務。訪談過程,筆者對於吳政委 能專心聽完長時間的問題,接著能有條理 討論長篇提問,感到印象深刻。筆者觀察 臺灣近20年來部會首長常疲於火線上許多 急於處理的事務,無法兼顧長期具體的戰 略與思維。政府中需要有一股力量,不論 內部或來自民間,持續不斷提醒,往有共 (陳其暐攝影)
識卻不容易短期見效的正確方向前進。
科:請問「政務委員」主要工作內容是什麼?
導體尖端技術與晶片設計」,原本把它看
的情況下裁員。芬蘭政府已經放棄預測未
吳:政務委員最大的功能是幫院長做一些
成是重要的基礎,無所不在,後來把它拉
來芬蘭哪個產業會起來,沒有重點投資產
跨部會的協調。現在臺灣很多大事都需要
上來,再次提醒大眾它的重要性。另一個
業,改將經費全部投資在環境建設。其務
跨部會合作,比方產學合作必須跨經濟
是「文化科技」,文化方面其實跟科技息
實了解到:新創產業失敗率很高,可能達
部、科技部和教育部,不能靠各部長自
息相關,過去比較不重視。最後是「數位
90%,但廣灑種子讓大家努力,願意失敗再
己來。但是院長很忙,所以需要有所謂的
經濟跟服務科技」,就是服務業。我們原
來。若有1%的種子能發展起來,成功茁壯
「科技政委」提供協助。我現在就是科技
本說五加二,剛剛又多講了3個,事實上把
後放手,茁壯的產業賺錢後也可以回饋到
政委,幫忙林全院長協調處理跨部會或改
「加(+)」轉45° ,就是五乘(×)二,
種子基金。您認同芬蘭政府這樣做法嗎?
革事務。所以政務委員可以都沒事,也可
如果我們從臺灣目前的GDP結構來看,剛
吳:首先,先講一下是「亞洲連結矽谷」,
以事情很多。最近幾年,我們發現很多問
好就是這10個重點,涵蓋了我國目前GDP
中間有個點,也就是「亞洲•矽谷」。亞洲
題的來源,在於部會間協調不好。現在經
大部分區塊。這些產業其實本來就有,但
連結矽谷是國發會主委陳添枝負責的,我
濟要轉型,我們過去是製造代工,未來要
是我們該如何加入創新的元素,讓它更有
負責生醫產業跟綠能科技產業。不過亞洲
往創新經濟走,很多過去的法規或心態
未來競爭性?這是目前的方向。
連結矽谷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要創新,不單
(mindset)要改變,都必須要跨部會一起
是在講所謂物聯網一類的硬體建設。10年
來,先達成共識,然後各自再回去做各部
在臺灣建造「亞洲•矽谷」
會該做的事。
科:有關「亞洲矽谷」,前陣子有關心國
技」,科技要跟生活聯結,後面「生活」
科:蔡英文總統去年競選時,提出「五大
家科技的朋友,認為臺灣不缺硬體建設也
的應用端是最難的。過去我們的資訊通
研發創新計畫」,包括「綠能科技產業」、
不缺人才,最主要缺的是創新環境。譬
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亞洲矽谷」、「生技醫藥研發產業」、
如,如何讓臺灣優秀人才,願意冒險創
Technology, ICT)都幫人家做元件,很成
「國防產業」、「智慧機器創新產業」,目
業,失敗還願意再來。幾年前國內雜誌曾
功。那些東西我們已經有了,要不要放
前是否正在規劃中?有什麼願景?
報導,芬蘭的諾基亞(Nokia)公司獲利不
棄?當然不要放棄!但是要再加上軟體與
吳:去年我們提出《五加二產業創新計
如預期,諾基亞的GDP佔芬蘭的比重,比臺
創新想法。
畫》,加的是「新農業」與「循環經濟」
積電佔臺灣GDP比重還高,但是芬蘭政府當
所以,如何創造一個讓年輕人有創新的
兩個。事實上,我們過去半年也增加「半
時決定不救諾基亞,在保障勞工最佳權益
生態環境?事實上國內很多原來的資通訊
前,我在國科會曾協助推動「智慧生活科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科技報導
18
產業,包括聯發科也在嘗試建構應用端,購
變的工程不小。改變心態與文化,需要時
轉了所有人的生活。未來的十年,我認為
併一些較小的軟體公司。若加上IC設計,再
間,可能5~10年,不可能1~2年就能看到成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應用會快速
配合臺灣被稱作全世界最強的半導體製造
果。文化,是長時間的累積。其實大家的
發展。物聯網不是硬體本身的價值,而是
廠,這樣才有未來性。遍地開花型的創新種
觀察都很正確,都看到這個重點,但是國
聯網以後,造成整個社會跟產業的翻轉,
子,就是未來臺灣要走的路。所謂的創新環
家機器這麼大、這麼多人,有既存獲利的
那才是我們臺灣要追求的目標。所以「數
境的建置要怎麼改?目前正在規劃當中。我
人,也有既存的弱勢,需要時間讓大家有
位建設」這個詞,大家一直會想到過去的
現在也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
共識往前走。
硬體建設。我們雖然用同一個名稱,但是
科:《數位國家•創新經濟》中,可能有
名稱不重要,我們要走的方向,是軟性、
許多民眾跟我一樣,對「數位」的涵義感
無形的內容價值。臺灣的資通訊科技產業
科:訪問您之前,我讀了行政院科技會報
到疑惑。我讀了行政院科技會報公開資料
未來的方向在哪裡?因為我們過去在製造
網路上公開資料,現在推的《數位國家•
後,仍有許多疑問,也許您可趁這個機會
方面太厲害,像臺積電在製造廠是全世界
創新經濟》與之前的《生產力4.0發展報
為大家解惑。在六大主軸中的第一點「硬
第一。但是,下一個產業要往哪裡走?
告》,感覺有許多是由上而下(top down)
體的建設」,就我來看,這裡的數位指的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虛
的規劃。我個人認為,廠商為了生存,應
是「網路」。網路可打破城鄉的差距,
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與人工智慧
該最瞭解產業發展方向。政府的角色有
若網路能普及,城鄉之間的資訊落差就有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還有民生公
沒有可能是輔助方向,而不是「指導」?
機會縮小。因此,建置網路提高普及率,
共的物聯網,譬如防災聯網、空污品質聯
若部分廠商資訊較封閉,沒有意識到產業
應該很容易理解目的。您是否能勾勒出願
網、大數據等都是。
正在改變,是否可想辦法讓他們知道自己
景,網路普及化以後,如何能讓我們臺灣
的問題在哪裡,進而自己看出方向形成動
人民的生活更便利、美好?
體。這些硬體只是為了要打造未來智慧生
機,而政府是站在協助的角色?
吳:沒錯,那個的確是重點!我們過去的
活科技產業的基礎,未來的藍海存在於應
吳:瞭解,我覺得這是很好的觀察。過去
資通訊建設,從2000年開始,我們的硬體
用端。所以我一直強調《數位國家•創新經
30年的科技研發展形式大致以由上到下的
建設應該是很好的,但這個不是我們《數
濟》,經濟的來源是我們所謂的「食、衣、
方式在進行。也就是先由智庫專家擬定政
位國家•創新經濟》的重點。我一直有個
醫、住、行、育、樂」,我們要更多年輕
策,再由上往下,以政策及預算促成產業
比喻,高速公路蓋得又大又直又穩,沒有
人,從生活面來進行細緻的觀察,找出要
聚落與園區的形成,如過去的科學園區、
車子在上面跑,是沒有用的,所以數位內
做什麼事情。這就是軟性的,也是創意來
科學工業區等。其特色是高效率的代工製
容產業是未來一個重點,包括價值比較高
源。我這一年內觀察到,臺灣有幾個世代,
造,或是近期的代工加設計製造模式,創
的文創產業。以前有數位典藏,可是書籍
讓軟跟硬分開。比如說30~45歲,就是年輕
新程度較為有限,屬於跟隨式的小幅技術
掃描成電子檔,之後的加值卻無有效的延
世代,軟體發展得非常好。譬如電子商務及
創新。過去有很多成功的例子都是製造代
續。所以「數位國家」裡,帶動未來的數
數位學習,這些偏軟的產業,年輕人比較
工,由上而下有機會,像中國目前也是由
位內容產業才是最重要的。2020年希望完
多,偏硬的代工產業最傑出的人,差不多是
上而下在進行,未來臺灣當然不能跟中國
成的每秒十億位元(Gbps)的超寬頻網路
60~80歲。目前我們軟跟硬有很大的鴻溝。
走一樣的路。
建設,只是一個公路,但就像你講的,上
可能是50~60歲這一批是消失的,過去一、
面是否有各式各樣的車子行駛。第二個,
二十年跑到中國去,在那邊做製造。現在有
過去十年智慧手機的發展,十年而已,翻
一個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怎麼把不同世代的
邁向數位,累積創新實力
另外有所謂區域創新系統(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這就不是國家的層次。
「數位國家」內涵的基礎建設,不是硬
我在不同場合都有講,未來應該加重區域創 新系統的貢獻,譬如在臺南地區、市政府、 在地大學,與在地產業的緊密結合會是創新 應用與產業的起點。在地城市的生活應用, 就是創新的來源,觀察在地城市的居民需要
虛實融合 體驗經濟
永續社會 循環經濟
亞洲.矽谷 生技醫藥 智慧機械 綠能 國防
新農業 健康飲食
活絡交易 數位金融
開放社會 資料經濟
什麼,才是重點。所以未來一個是由上而 下,一個是由下而上(bottom up),兩邊如 果交互應用,是最有機會的。譬如由下而
數位經濟 數位政府 網路社會 智慧城鄉
創新生態
法治環境建制 數位人才培養 數位科技研發
基磐
數位基礎環境
底土
上,散佈各地可能見樹不見林,但是收集意 見上來,上面再做一些收緊、匯整,加上國 際的一些潮流、趨勢,兩個來回,其實會比 以前的由上而下好很多,我們現在正在建構 這樣的體制,這非常重要。我們從過去的製 造、設計代工,想到達創新經濟,需要改
《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概念,基礎、法制、人才、科技屬於沃土。「數位政府」、「智慧城鄉」等主軸營造「創 新生態」,最終目標將涵蓋我國 GDP 大部分區塊的產業升級。(行政院)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SciTech Reports
19
一上任,就找臺灣開放資料(open data)
百姓,圍繞在「食、衣、醫、住、行、育、
其實臺灣有這樣的寶貝,就是軟的起
聯盟中的三、四十位年輕朋友,了解他們
樂」中7個活動,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大
來了,硬的也做得很成功,重點是如何整
一些看法。基本上我們也朝這方向努力,
學除了發表研究論文,也應該要有任務,促
合?在未來,政府應該要當軟硬兼橋樑,
林全院長延攬唐鳳為政務委員,事實上就
進我們國家的整體發展。再來是在地產業,
也要完善相關的法規配套,要做得更符合
是這個目的。我們很多資料,還在拿捏
未來如果要往創新系統發展,就不能像以前
未來這個產業的發展。數位國家裡面有未
開放或不開放。有些東西的確還不適合開
都是代工!過去工廠做的東西跟在地比較沒
來創新經濟的法律盤整,譬如我們從去年
放,但有些資料是可以開放給民間團體,
有關係,譬如南臺灣做太陽能板,可是以前
到現在一直在進行的「資通訊管理法」,
讓一、兩個人組成的公司寫開放資料的應
都賣到國外去,我們國內卻幾乎不鼓勵使用
用APP,有可能做得比政府還好,而且又
太陽能發電,那就不對了!所以應該要從在
人,手牽起來做軟硬整合。
未來的「數位通訊傳播法」,這些是基本 的。數位通訊傳播以前是「電信」、「電 視」、「手機」三個不同的法,現在要整 合成一個新法,這個是「基層的法」。在 這個基層上,會有「應用的法」,譬如物 聯網是屬於應用前端的。如果基層的法還 未建置完成,上面「應用的法」就不能 做,因此「法規」是數位國家的一個重 點,也是政府可以做的。 第二個是人才培育。小學生所學的程式本 身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使用程式,但學會 程式還是必備的。我們若有創新的環境跟文 化的時候,如果沒有工具也沒辦法創新。現 在數位國家裡面,國中跟高中有資訊相關的 教學,但我希望從小學開始,在學生能力可 以負擔的情況之下,也可以有程式的基本能 力。有人認為,寫程式的能力,在未來就好 像你自然就會拿筷子一樣,是基本的訓練。 那現在的大學、研究所這一塊,也要佈局如 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人才。
增加就業機會。目前不會為開放而開放, 而是要思考資料開放出來到底有沒有用。 開放資料的應用APP,如果民眾可以做 的,政府就不會跟民眾搶生意。我們也鼓 勵更多的年輕人,從不同的應用來思考, 同一個資料,會有很不同的應用,這個是 未來要鼓勵的方向。 剛剛提到的「數位政府」,我們以前有 「電子化政府」,譬如把紙本變成電子檔, 那個是很初階的。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到 英國的政府數位服務(Government Digital Service) 和美國數位服務(Digital service delivery, 18F),他們就在做「數位政府」的 工作,也就是「一站式服務」!我們要從民 眾的觀點來看,譬如進到政府網頁,不需
但是內容其實五花八門,所以大家最後都 搞不清楚「智慧城市」是什麼。但如果 用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務來說明,會更容 易了解,譬如食品安全的管控,也就是 「食」,智慧的交通,也就是「行」,還 有醫療照顧的「醫」,如未來的長照等 等。我剛剛講到資訊通訊科技的下一個藍 海,就是要與「食、衣、醫、住、行、 育、樂」結合,創造出符合生活需求的產 品。產品要讓人愛不釋手,就必需結合人 文、藝術與美學。就好像iPhone這非常成功 的產品,雖然98%都臺灣做的,卻只拿到 2%的好處。而Apple因為有整合的能力,設
頁。我們反過來了解民眾要問什麼問題,
計的能力,所以拿到50~60%的利潤。以這
或解決什麼事情,以使用者的角度來看,
個當例子,臺灣如果要做出更多這樣讓人
來改善系統,也就是善用使用者經驗(user
愛不釋手的產品,就要融入更多的美學、
experience)。我常鼓勵我們的部會首長,親
設計與人文思維在科技產品當中。
自去用用看系統,就會知道政府的服務好不好
我們《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的沃土,先把
用,哪裡可以改善。所以,「數位政府」不是
這個土層改變弄好,我們原本所擁有的產
以前所謂的「電子化政府」。
與生活結合,建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概念全世界都在用,
要先知道哪個單位負責什麼事,再去上該網
法治、人才、未來的科技硬體建設,是
業,才能因此有創新的種子發芽。
地需求,了解如何跟在地生活結合。
關於「智慧城 鄉」,大家可能聽 過「智慧城市」,
科:《數位國家•創新經濟》中,「數位政
但我們的鄉也可以
府」與「智慧城鄉」也相對好理解。過去
有一些先進的科技
政府有人工紙本作業進入電腦作業,政府
可以推動,不一定
處理事情的效率提升。「數位政府」的目
只有城市。這當然
標是什麼?未來會朝Web 2.0,也就是類似
是很籠統的概念,
臉書等網路互動平台邁進,增加政府與民
「智慧城市」的定
眾溝通效率嗎?另外,臺灣政府的資料開
義到底是什麼,要
放性在世界上是前幾名的,是否將「國土
先講清楚。「食、
資訊」、「都市調查」等資料完全開放,
衣、醫、住、行、
讓民眾根據這些資料往在地城鄉的應用加
育、樂」,才是城
值思考,發展出服務導向的行業?
市裡面的活動。我
吳:關於開放資料,臺灣兩、三年前就開
剛剛講的「區域創
放很多資料。因為才剛開始,大家不知道
新系統」,就是要
要開放什麼,所以可以用的不多。我去年
讓城市內在地的老
改變心態以扭轉代工陰影 科:這與您提到的教育有關,還有大家傳統
科技與人文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0
有可能會失敗,但失敗後認真檢討,重新
產業
大型研發法人
再起,創新的機會才會出現。 學生教育這邊就比較簡單,就是改變
研究服務公司
老師的教學方式。我剛剛講,連教育也是 代工的思維,大學裡面的學院各做各的, 各有專長,可是就是沒辦法合起來完成一
大學
件跨域的事。舉例來說,大學裡面的學院
中研院
涵蓋科技、人文、醫學等等,可是以前並 沒有鼓勵大學合作去完成一件跨域創新的 作品,譬如蓋出一個未來的房子和裡面各 式未來的科技產品。類似這樣的事情要扭 轉,需要時間,但是我認為不會太久。只 要有開始,然後政府跟民間一起來努力, 心態的轉變應可期待。
創新系統同心圓,學術界的創新想法,透過研發法人、研究服務公司,連結到產業界。(行政院)
科:我認同心態很重要,但是觀察過去20 年教改過程,我發現大家心態是非常難轉
的心態應該要轉變。您提到政務委員可進行
剛提到,臺灣過去30年的經濟奇蹟,就是
變的,改變心態似乎很難推動。
跨部會整合,有可能跟教育部溝通,從中小
製造代工,甚至包含代工設計,就是因
吳:我舉個最近在進行的例子。大學裡,
學教育改變嗎?以剛才程式教學來問,可能
為太成功,所以成功背後的陰影仍在。
我們過去很會寫文章!可是寫文章,大部
比較具體。如果說政策上認為程式很重要,
教育是其中一個,其他像產業或政府,也
分也沒有跟外界連結的最終目的,也就是
但會不會真正執行起來,老師就只是教程
都一樣。現在我們做大計畫,要講終點
你這個文章以後要做什麼?就是只有發
式而已。我個人學過程式語言,了解學程式
導向(endpoint driven),就是最終目的
表。過去也只鼓勵達到中間的點,就不錯
本身其實很枯燥,但是如果有明確應用,動
(endpoint)要做什麼?過去臺灣不需要懂
了,所以我們常常把中點當成是終點,最
機導向,譬如出一個問題希望學生用程式解
最終目的,外國提供產品規格,我們就幫
終目的。寫完文章,發表在很好的期刊,
決,學生是因為解決問題導向而獲得具體動
忙做,這就是過去產業的形態。我們的教
教授出名了,就結束了。過去我們在科技
機,如此學程式是否比較符合您提到心態的
育也是這樣,不鼓勵多問,反正就是要照
部審議,也是這樣的規則。未來我們必須
轉變?教育改革其實已經進行一、二十年,
著規範執行達到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就好,
鼓勵基礎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要跟
最大問題是大家思維不改,制度卻一直改。
何需問那麼多?過去政府的法人研發計畫
國際競爭,應用研究就要應用到國家未來
您是否有比較具體的想法去扭轉大家心態不
也是這樣,一直往前衝,卻沒有想這些計
的產業,才不會導致研發成果與產業需求
改的現況?
畫最終要達到什麼目標。如果一開始就訂
脫節。若你觀察政府的制度,譬如獎勵教
吳:這是好問題,其實不只牽涉教育。我
定有企圖心、風險較高的目標,雖然做了
授的研究傑出獎的70個名額中,鼓勵應用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與人文
SciTech Reports
21
研究跟產學合作的名額只有7個,今年增
研發法人,如工研院、資策會、金屬工
助或鼓勵風險性較高的計畫。審查的機制
加3個,也只到了10個。近期我已經和科技
業中心等等,最外圍是我們的產業界。過
也要做調整,讓有創意和研究深度的團隊
部、經濟部及教育部開會討論如何改變這
去在製造代工時期,這個創新系統發揮了
可以有生存的環境。
個現象,不能急就章,心態不可能馬上轉
相當好的功能,也帶給臺灣的經濟奇蹟。
對於剛剛提到的中間第二圈的研發法
變過來,但只要政府設定目標,訂個期程
但進入創新經濟的時代,中間的連結似乎
人加上小型研究服務公司,舉個例來說
堅定落實 (譬如四年),就能慢慢改變。我
出了問題,也就是從裡到外連結得不太順
明。譬如,目前我們很多傳統產業缺乏
們社會有高度的共識要往這個方向扭轉,
暢。雖然大型的研發法人可帶給產業一些
資訊科技跟資安人力,若光靠資策會或工
可是過去幾年都沒有動。我認為這不做不
協助,但是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進展與競
研院一個個來介接,不只時間太長,服務
行,否則我們談產學合作、應用研究十幾
爭,連結的速度與創新的動能,不夠應付
的動機也不會太大!如果讓具備資訊科技
年了,但都沒有真正落實到在地產業。政
產業轉型的需求。走入創新經濟,中間的
和資安管理專業的年輕人組一個小公司,
府如果可以這樣做,再來就是民間,包括
圓,除了大型研發法人,必須充滿為數眾
直接介接某一個機械公司,客製化幫忙整
記者與報章雜誌,大家往這方向一起來努
多的小型研發服務公司(Research Service
個流程改善,就可以讓產業馬上有感。這
力。看看如何讓臺灣可以從過去的製造代
Company)來轉化與介接先進技術與前瞻
類小公司可以繼續再幫其他機械公司提供
工,走向創新的經濟。
研發成果到產業界。美國矽谷附近的史
服務而生存,這個就是我講的研究服務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值得關注,就是
丹佛(Stanford)跟柏克萊(Berkeley)大
公司(research service company)。事實
現在博士生數目下降的速度很快,沒有人
學,兩三個博士出來就開一家公司了!
上,生醫產業已經有類似的機制,稱委託
要唸博士。2010年有2萬4千名博士班學生,
剛開始可能是十幾個人,有風險資本
研究機構(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到去年為止,在學的只有1萬9千名。照這個
(Venture Capital,給有成長潛力小公司
下降的速率,沒有研發(R&D)的高級研
的資金)投資幫忙。第二年可能就變成
究人力,如何達成創新的經濟呢?單單提
二、三十個人,第三年可能增加到五十幾
高博士班學生的津貼,是沒有用的。
個人,然後就跳上去了。但也有可能到第 三年,或第五年,就不見了,這些人就打
社會需容忍失敗,才能實現創新環境
散了。在矽谷有些人是希望找這些被打散
CRO),協助提升新藥研發的效率與速 度。鼓勵小型研發服務型公司的發展,另 一個目的也是讓高階研究人才(博碩士畢 業生)有機會將研究的能力延續到創新創 業,讓博碩士生的出路,更多元,更有機 會創新。未來創新系統的改變應該會朝這 方向來設計,目的就是讓年輕人對未來有
科:我個人的觀察,社會普遍的氛圍是:
的,失敗的人重組新公司,因他們已經有
博士在大學找不到工作,產業也不需要博
失敗的經驗,失敗機率會降低。類似這樣
士,創業失敗風險很大,目前創業的友善
的生態系統,臺灣過去為什麼長不出來?
環境也還沒有起來。
因為我們是製造代工的思維,包括我們政
吳:這個問題也是目前政府所關心的。近
府在審查計畫申請,不偏好對新創公司的
日,我提出創新系統3個同心圓的概念,
補助,尤其是風險性較高的創新計畫,補
感謝吳政忠政委為本專訪內容校
最內圈是人才來源,就是大學加上中研
助款也很少。未來臺灣這個審查系統要從
稿,確認正確性。
院。中間第二個圓,就是我們現在的大型
源頭來改,應該要有一定比例的經費,補
希望、有夢想。在追求創新走在前頭的過 程,失敗沒關係,失敗就是打散,重新重 組再起來。只要目標抓緊,加上鍥而不捨 的努力,就有機會!大家一起來努力!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科技報導
22
2017臺灣生物科技展 聚焦精準醫療、新藥開發 李依庭/本刊主編
圖二:農業科技館透過生物技術所培育的的觀賞 魚與觀賞蝦。(李依庭攝)
圖三:中央研究院展示的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與 圖一: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所成立的植物新藥研發聯盟(BDDC)最新研發成果。(李依庭攝)
2017年臺灣生物生技大展(BioTaiwan) 在6月28日至7月2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這
智財技轉處。(李依庭攝)
用菌株的固氮、溶解磷酸鈣等能力,可減少
供癌症風險檢測,也有慢性病檢測、新生兒
化學肥料的使用並增加作物產量。
健康檢測等,期望能將治療轉為預防。
次展覽結集了政府、學術研究與產業,超過
除了學術上的最新研究,這次的生技展更
期望藉由每年的生技展,讓臺灣的官、
600間大專院校與公司廠商共襄盛舉,將最
是吸引了各家藥廠前來參展,包括了新藥研
產、學、研能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與分享,讓
新的研究技術、最新儀器或藥物最新發展帶
發與臨床試驗大宗的太景、杏國、國鼎等藥
臺灣由基礎研究、藥物合成到新藥開發、
到科技展中。參展的單位包含了生技檢驗、
廠,其中太景的參展內容包括了今年已成功
臨床試驗,在學術與藥廠的配合下能更具競
醫療、學研、食品保健、美容醫學和儀器設
的上市的新一代抗C肝病毒藥物;杏國則是
爭力;個人化醫療與基因檢測能提供國人更
備等,各家廠商都期望將自身最好的技術或
有4個候選新藥在研發中,並有2個已進入第
完善的醫療;農業科技部分也研發出更多技
成果展現出來。
3期人體臨床試驗;國鼎部分目前在阿茲海
術,提升臺灣農業價值。
在學術研究部分,國家衛生研究院的除
默症的藥物研發有所進展,即將進入試驗階
了持續長久以來進行的癌症研究與疫苗研發
段。除此之外也有許多保健食品公司帶著產
外,對於生技製藥的研發也有所發展,研發
品前來參展,期望這些保健食品能提升人們
了數種小分子藥物,像是抗C型肝炎候選發
的生活品質。
展藥物、抗糖尿病候選發展藥物與小分子抗
其中,在近年來
癌候選發展藥物等,並且透過技轉給臺灣的
精準醫療與次世代
藥廠,以持續後續的臨床試驗。
定序的逐漸興起,
在學術生技醫藥部分,由東海大學與生
中央研究院也為邁
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共同合作,研發出
向個人化醫療做足
大腸癌標靶藥物也在這次生技展中亮相,此
準備,建立了臺灣
藥物是針對蛋白的特異性進行治療,適用於
人體生物資料庫,
帶有某些致癌基因的患者,期望透過這項藥
除了提供國內學者
物的研發,能讓大腸癌病人的治療有更好的
進行研究外,也期
效果。
望透過連續性的資
在農業科技方面,政府的漁業署、農糧署
料蒐集,能夠追蹤
與農業試驗所等單位也與各大學進行合作,
個人的生活習慣與
與海洋大學合作觀賞蝦品系的強化與分子檢
病程進展等狀況。
測技術,加強蝦類的育種與應用,在展場也
而這次的生技展中
帶了大量的觀賞蝦供民眾觀賞。此外,也與
也有許多基因檢測
中興大學開發了微生物生物肥料的應用,利
的廠商,不只是提
(因2017臺灣生物科技大展有超過1300 個攤位,且因篇幅關係,故本文僅介紹 筆者所見與相關新聞介紹整理。)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SciTech Reports
23
工研院與荷蘭能源中心合作 期望提升再生能源發展 工研院,〈工研院與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CN)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創循環經濟新契機〉,2017年6月23日。
【本刊訊】近年來因溫室氣體的不斷增
此備忘錄是利用由工研院所研發的「生
自主能源技術。 而荷蘭能源研究中心的
加,造成環境與氣候的急遽變化,因此,全
質物觸媒氣化技術」與荷蘭能源研究中心
「雙流體化床技術」能讓生質廢棄物在轉
球無不持續的推動節能減碳等措施。除了節
「雙流體化床技術」,期望將兩項技術進
換成能源時,降低其能源損耗率。
能減碳,再生能源的開發與推動也是刻不容
行整合,提供更多再生能源的技術開發。
除了這2項技術的整合外,未來雙方合作
緩的議題。有鑑於此,工研院在近期則與荷
「生質物觸媒氣化技術」,能將木屑與
範圍將擴大至再生能源技術、能源政策、
蘭能源研究中心(ECN)合作,簽署了「生
稻殼等生質廢棄物轉化為潔淨生質燃料或
甚至節約能源等領域,以共創潔淨能源發
質物觸媒氣化技術合作備忘錄」,期望透過
電力,不僅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可提
展契機,希望未來能像荷蘭一樣,在臺灣
合作,提升臺灣生質能源的發展。
供穩定的再生能源電力,是臺灣所建立的
能持續推動更多的再生能源。
美國研究發現伴侶之間的接觸能降低疼痛感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A lover's touch eases pain as heartbeats, breathing sync, 2017/6/21.
【本刊訊】科學家很早就知道,人們會潛
痛的程度也越強。
研究團隊的研究也發現,當男人對女性的
意識地將自己步伐與並肩的人同步,或者與
這個實驗找來22對異性戀伴侶,年齡介於
表現出更多的關心或接觸,女性伴侶身體上
他人談話時會調整與之相似的姿勢。此外,
23~32歲之間,並進行了一系列試驗。這個
的疼痛會在這些接觸過程中消退得越多。此
研究也表明當人們在一起看電影或唱歌時,
實驗分為3種不同情況,雙方分別坐在同一
外,當兩人生理上的同步程度越高,感覺到
相互的心率和呼吸節奏會逐漸同步;當領導
空間但觸摸不到的距離、坐同一空間並握著
的痛苦越少。不過目前研究團隊也表示尚不
人和下屬有良好的關係時,也會使兩人的腦
手或各別坐在不同的房間中。在這3種情況
清楚疼痛減輕是否導致同步性增加,或反之
電波就會變得類似;當情侶獨處時,心肺和
中,除了坐著任何無刺激的對照組外,實驗
亦然。
腦波的模式也會有同步的現象。
組則是在女性受試者的手臂上給予2分鐘的
由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
外在刺激,輕微的熱疼痛。
目前這項研究並沒有深入探討在同性伴 侶間或是疼痛的角色互換之下是否帶來什麼
at Boulder)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報
與先前的研究結果相同,此研究顯示伴
相同的影響。不過研究團隊也表示未來會加
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中的一項最新
侶坐在一起時生理上會有逐漸同步的現象,
入這些實驗,且會進一步搭配腦波的活動測
研究,發現當男性伴侶握著女性伴侶的手
不過,當女性伴侶受到痛苦而不能相互碰觸
量,希望這些研究成果有助於探討觸覺如何
時,除了心肺和呼吸頻率會同步之外,也
時,生理上的同步現象則會被切斷。而當男
可以緩解疼痛。不過現在,研究團隊想對在
能使女性伴侶身上的疼痛感消失。且研究
性伴侶能握住對方的手時,除了生理會逐漸同
老婆生產時一同進產房的男性伴侶說:「準
人員也發現,感情越好的伴侶,其減緩疼
步之外,女性伴侶的疼痛感也會隨之減少。
備好握緊她的手。」
全版廣告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
...
101101001 011000100 101101011
571
...
生活中充滿各式各樣雜亂的資料,這些資料的背後,都有著許多故 事,有一群人的工作就是從這些資料中找出故事,並說給大家聽。 資料科學家會先提出問題,並蒐集需要的資料,並從資料中找到答 案,資料科學家這份職位曾被《哈佛商業評論》喻為是 21 世紀最 性感的工作,而這份迷人的工作都在做些什麼事情呢?
封面故事
〈理性的資料 感性的內涵〉 〈知識發掘與資料探勘—自願性地理資訊的價值〉 〈屍情話意—那些死亡告訴我們的事〉
如何避免落入民調的陷阱
專訪
評論
突圍—張昭鼎紀念研討會後記
丁肇中為了在外太空偵測反物質,排除萬難執行跨國科學計畫 1976年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堅持做科學的態度,徹底精通自己研究領域。
專欄
解‧數 民意調查之統計資料,該如何解讀? 正確設計問題、取樣與統計,才能正確解讀資料
天‧地 環境保護研究—碳循環研究歷史 人為影響造成氣候失衡,科學家對於二氧化碳研究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理‧物 從古希臘說起—原子的故事 常聽到的原子,其實經歷了2000多年科學家的研究⋯⋯
科月哪裡買
生‧動 自然界的同性行為—個體間鍵結與生殖的對抗 同性感情不僅存在於人類間,各類動物中也存有同性行為
實體店面 金石堂/誠品 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 敦煌/紀伊國屋/法雅客 何嘉仁/其他傳統書店
網路書店 變‧化 探索鑑識科學—從歷史到現今
博客來/PC home/讀冊
購買7月號
科學辦案重現槍擊案件,實驗打破血液噴濺迷思
scimonth@gmail.com 106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125號11樓之4
24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近期研討會資訊 【工業 4.0 與工業物聯網應用技術研討會】 時間:2017 年 07 月 20 日 ■ 地點:臺北市/臺北科技大學 ■
本次工業 4.0 與工業物聯網應用技術研討會,將聚焦在可編程這個趨勢 發展的主軸上,從最上游的晶片零組件,到工業電腦 (IPC)、可編程邏輯 控制器 (PLC) 與人機介面 (HMI) 等硬體設備,全面探討如何利用新一代開 發工具與環境實現具有高度彈性的產品設計與工業物聯網系統架構。內 容兼具前瞻性與應用實務,資訊含金量極高,敬請踴躍報名參加。
【第 12 屆海峽兩岸複合材料論壇】 時間:2017 年 08 月 9~11 日 ■ 地點:臺北市/臺北科技大學 ■
【第 35 屆光譜技術與表面科學研討會】 時間:2017 年 07 月 27~29 日 ■ 地點:臺中市/日月潭教師會館 ■
本研討會的傳統是要建立各教研人士及博士、碩士班學生相互認識及交流 的管道。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增進國內光學和表面科學研究同仁間的良性 互動,促成心得交換,激發出創意,進而激盪研究熱情和催生研究團隊, 加速光電、表面及奈米領域科學研究,並普及散播此方面的物理知識。
【2017 國際再生醫學材料應用研討會】 ■ ■
時間:2017 年 8 月 23~26 日 地點:桃園市/中原大學
廣邀海峽兩岸行業專家、企業龍頭等各界人士與會,深入廣泛地交流 複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電子、半導體、光電、能源、環保、生醫
本次大會的主題為再生醫學材料、臨床組織工程、生物力學,幹細胞誘
等領域的研究、應用和產業發展情況。論壇將組織三個層面交流活動,
導與調控、生物高分子、陶瓷與金屬、生物啟發的智慧材料、3D 列印、
包括大會報告、論文交流及作品與資訊展示等,為行業同仁搭建展示
藥物與基因輸送與細胞治療應用。
與交流的平臺。
【2017 物理教育聯合會議】 時間:2017 年 8 月 24~26 日 ■ 地點:臺中市/東海大學 ■
【2017 第十七屆大地工程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7 年 8 月 30 日 ~9 月 1 日 ■ 地點:臺北市/臺灣大學 ■
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是目前國內土木大地專業研討會中最具規模 因應大學教學品質與競爭力之提升以及因應十二年國教之發展趨勢。
且歷史最悠久之學術研討會之一,除了做為全國產官學各界土木大地
舉凡中小學物理教育、多元物理教育、生活物理教育以及演示教學等 ,
工程同業同好之學術與經驗交流、提供同業同好交誼與合作之重要機
是物理工作教育者日漸關切的議題也是歷屆大會關注的議題。
會之外,同時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親臨現場發表演說,提升國內 土木大地專業技術以及與國際交流接軌的平台。
【2017 細懸浮微粒 (PM2.5) 管制與氣候變遷論壇】 時間:2017 年 9 月 8~9 日 ■ 地點:臺中市/東海大學 ■
【全人醫療暨整合服務研討會】 時間:2017 年 9 月 29 日 ■ 地點:臺北市/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 ■
為提升學術論文研究風氣,以提供學術研究交流平台,以「醫療照護 / 醫 該研討會將提供國內外產官學界之氣膠相關領域交流平台。探究氣膠
學教育類、病人安全 / 品質類、智慧醫療 /E 化類、醫院管理 / 健康管理類、
與氣候變遷、大氣氣膠與空氣品質、生物氣膠與室內空氣品質、空氣
長期照護 / 高齡友善 / 社區醫療類」等五大類為主題,期待透過研討會各
污染物之控制策略與技術、氣膠監測與評估、PM2.5 管制策略與源解
講者精采之專題發表、醫界菁英經驗傳承、醫療院所同仁及大專院校的踴
析、PM2.5 暴露與健康效應等相關重要議題。
躍參與,帶給與會者一場耳目一新的學術饗宴,進而提升醫療品質與教學 研究,使全民健康福祉獲得更大的助益,朝向優質的全人醫療目標邁進。
25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科技報導
26
國研院雲端資安平台啟用 並舉辦資安攻防競賽 國家實驗研究院,〈資安人才的鑄練場-雲端資安攻防平台正式啟用〉,2017年6月6日。
【本刊訊】近年來,網路上的惡意程
防平台」,包含了許多惡意程式分析、惡
參與,培養學生進行資安技能訓練。同時
式逐漸侵襲著人們的生活,像是最近的電
意程式知識庫及雲端核心等技術。除此之
近期,國網中心更在台大會議中心中舉辦
腦勒索病毒「wanna cry」或是去年銀行遭
外,平台在隔離安全的環境下,可隨意產
「資安攻防競賽」,在激烈的競爭之下,
到俄羅斯駭客的入侵,種種的跡象都顯示
生具漏洞與病毒的虛擬主機,供使用者練
最後由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與高雄第一科技
著資安問題已一一的浮現,為了加強且預
習新型病毒之檢測分析,也可進行惡意程
大學所組成的隊伍獲得第一名。
防這些事情的再發生,國家研究院高速網
式之攻防實戰,讓電腦遭受真正攻擊時有
路與計算中心建立了「雲端資安攻防平台
充足的應付能力。
(CDX)」,期望能提升臺灣的資安防護 能力。 國研院國網中心所建立的「雲端資安攻
隨著物聯網、新興網際網路的興起, 全世界都面臨著網路的資安挑戰,國研院
且自「雲端資安攻防平台」上線測試
國網中心也期盼藉由這個平台的建置與競
以來,國研院國網中心已至全國各大專院
賽,培育更多資安人才,提升並強化臺灣
校進行試辦,共50所大專院校、60個系所
的資訊安全實力。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SciTech Reports
27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美國研發出 可阻止流感病毒的蛋白質
科技報導
廣告索引 冷泉港........................................2 錫昌..........................................3 雙鷹..........................................5 益弘....................................... 6,10
Robert Service, Designer protein halts flu, Science, 2017/6/12.
倍晶..........................................8 日龍..........................................9
【本刊訊】流感(influenza),因病毒引
結合且緊黏病毒株,研究團隊稱為流感膠
起,被認為是全球最危險的傳染病之一。
(flu glue)。這個蛋白質除了能有效的阻止
在全球每年都有300~500萬人遭到感染,老
培養皿中的細胞,也能阻止暴露在病毒中
年人或免疫力較弱的人也可能造成死亡,
的小鼠遭受感染。
尚偉...................................... 13,15 科光.........................................14 尚上.........................................16 牟博士.......................................19 勵眾生活.....................................20
每年的死亡人數也高達25~30萬人。雖然,
雖然在細胞與小鼠中有很好的效果,不
各國的公共衛生組織無不努力的防止疫情
過研究團隊也表示因為與天然抗體有很明
擴散,並提供疫苗的接種。不過也因流感
顯的不同,未來若想運用在人類身上必須
病毒容易產生變異,因此目前所研發出的
在蛋白質的安全性有更仔細的研究。
流感疫苗並無法長期保護人體, 需每年進行接踵才具有保護力。 因此,藥物就是另外一道對抗 的防線。在 流 感 病 毒 外 套 上 的 蛋 白 質 , 包含了神經氨酸酶 (neuraminidase, NA)和血球凝集 素(hemagglutinin, HA)。神經氨 酸酶能讓病毒逃離已感染的細胞 並使病毒產生抗藥性,因此,現 在有些藥物是透過阻止外套上的 神經氨酸酶來抑制流感病毒。 而近年來,研究人員將研究 目標轉移到血球凝集素上。2011 年,由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研 發了一種能結合在血球凝集素主 支上的蛋白質,能防止病毒感染 細胞。不過後來發現主支會經常 被其他的蛋白包圍住,使得藥物 很難到達。 有鑑於此,研究團隊首先從 分析X射線晶體結構開始,詳細 觀察每一個原子與如何與病毒 各位點結合。再者,他們並進 一步使用一種稱為Rosetta蛋白 質設計軟體創造出三角蛋白質 (triangular protein),透過電腦 的計算能夠讓此蛋白與血凝素位 點結合。 接著,研究團隊將它合成一 個基因並插入細菌中大量複製, 並將這些複製出的蛋白質固定在 硝化纖維素(nitrocellulose)的 材料上,並讓它們暴露在許多流 感病毒中。而這些蛋白會與病毒
承洺科技.....................................21 技邦新磊.....................................22 典奧.........................................23 人事廣告.................................. 26,27 均泰.........................................28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