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報導2017年9月號429期

Page 1

科學月刊姊妹刊物

SciTech Reports

創刊於1982年

1

每月15號出刊

科技報導 429 S c i Te c h

Reports

2017.9月號

scitechreports.blogspot.tw

科技部的「科技大觀園」,在知識產業時代的能扮演什麼角色?--4 有闢謠的需求,正代表無知的擴散--8 從2017臺灣生技月(Bio Taiwan)思考公部門可以繼續努力的方向--9 呼籲科技部推動跨領域整合研究解決桃園藻礁保育爭端--11 從群聚感染事件看C型炎肝病毒根除願景--14 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16 丁肇中為了在外太空偵測反物質,排除萬難執行跨國科學計畫--18

成大團隊研究綠能發展與生態保育 之間的平衡 榮獲國家地理學會肯定 成功大學,〈濕地生態、綠能發展的衝突與可能 成大王筱雯教授獲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r Global Grant〉,2017 年8月4日。

【本刊訊】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考慮運用臺鐵、高鐵沿線的上方空間,

Geographic Society),為美國在1988年

將其發展成為太陽光電的場址,希望能

所創立的非營利科學與教育組織,除了為

在不破壞棲地的前提下也能同時發展綠

人所熟知的國家地理雜誌與國家地理頻道

色能源。

外,也積極對於國際性地理環境相關議

目前,研究團隊已設立一套集結政府、

題進行探討,更舉辦National Geographic

社區、學術三方共同參與的研究計畫。在

Explorers Global Grants,期望能引領探討

政府方面,研究團隊不斷與政府部門溝通

與解決全球面臨的關鍵議題。

並協助瞭解將廢曬鹽灘地列為發展地面型

科學月刊9月號【藻礁】上市!

而近期,由成功大學水利與海洋工程

太陽光電場址,對於濕地生態所帶來的衝

當期介紹請見24版

學系王筱雯副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

擊。除此之外,也讓當地居民瞭解濕地的

在綠能開發與環境永續發展之間的平衡

在地價值(保育生態、發展特有產業提振

中,提出能夠雙贏的可能性,而榮獲國

經濟等);並同時透過現地調查與實驗、

家地理學會2017年National Geographic

數值模式應用、量化論述等客觀資料,與

Explorers Global Grants得主之一。

社區建立信賴關係。

《科技報導》稿約 本刊為科技新聞刊物,除了提供當月重要的 學界、政策、產 業訊息外,並有學者專家針 對科技(含醫療)政策、教育、產業相關的時

近年來全球皆積極發展綠色能源,因

研究團隊強調濕地保育與開發不會是

事發表評論或提供專業意見。竭誠歡迎關心

此臺灣政府也希望提高再生能源的利用,

衝突與對立,在生態環境可承載的情況

臺灣科技發展的您,就上述方向踴躍投稿。

期望將廢曬鹽灘發展成地面型太陽光電的

下,該環境可同時被開發。以現今的科

寫作時請依照稿約:

廠址,並鎖定臺南、嘉義地區約770公頃

技技術,是有機會讓地面型太陽光電場

一、 避免學術專業論文寫作格式。

面積。不過,這項決定與環境保育產生衝

址的設置對水患防範、生態資源等的影

突,許多人因而擔心會破壞生態環境並影

響降到最低。

二、 字數盡量在 2000至 5000 字內,可附相

響候鳥(如黑面琵鷺)的棲息地。

而在獲得此項殊榮後,研究團隊未來

關圖或表至多5張。

三、 請遵守著作權法,如有著作權爭議(包 括圖片),由作者自行負責。一經投稿, 即視同授權刊載。

有鑑於此,研究團隊提出一些替代場

更馬不停蹄的持續至少18個月的相關影

址的想法,包括鼓勵住家或工廠善用屋

像、文字紀錄,預定於2018年7月將完整

頂面積發展太陽光電;於水域設置漂浮

報告提交至國家地理學會。而這些資料

式太陽能板;與加州柏克萊大學(UC

將成為國家地理雜誌或國家地理頻道的

Berkeley)共同提議創建太陽能光電

報導素材,讓國際社會看見臺灣對於保

真實姓名、聯絡方式、服務機關或就讀學校,

塔,將原本平面的太陽能板立體化,架

護生態環境與發展綠色能源之間的經驗

並請於信件主旨中標示「科技報導投稿」。

設在魚塭或農田。另外,該研究團隊也

與努力。

四、 稿件刊出後 將致 贈當期刊物一本及 薄 (稿酬將於刊出當月月底寄發,由第一 作者代表簽收)。 稿件請寄至 scimonth@gmail.com,註明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科技報導

2

福衛五號發射成功 順利與地表衛星站通訊 國研院,〈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發射升空〉,2017年8月25日。

【本刊訊】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簡稱福

飛往美國,當地時間7月19日21時30分抵

度720公里),繞行地球一周時間約為

衛五號)為第一顆臺灣自製的人造衛星,

達洛杉磯國際機場後,隨即運往范登堡發

99分鐘,遙測對地解析度黑白影像為2公

已於臺灣時間2017年8月25日凌晨2點51

射場的整測廠房,開始一連串密集的發射

尺、彩色為4公尺。其光學遙測酬載包含

分於美國范登堡基地,由SpaceX公司的

前整備工作,直至8月14日衛星與發射載

光學照像儀、CMOS影像感測器及相關

獵鷹九號(Falcon-9)火箭搭載、發射升

具酬載轉接環完成對接作業。接著衛星交

電子元件,可拍攝4種不同顏色光譜的影

空。衛星在發射後11分19秒成功與火箭脫

由Space X人員接手,發射團隊人員陸續

像,科學家可利用這些不同顏色的影像,

離,進入720公里任務軌道。

回國;福衛五號張和本計畫主持人及其餘

來判斷地表上的事物變遷。

國研院太空中心新聞稿表示,國家實 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於發射後立刻獲

6名發射團隊成員,於臺灣時間8月28日上 午5時10分返抵國門。

科學酬載則包含由中央大學太空所製作 的先進電離層探針(Advanced Ionospheric

得由獵鷹九號火箭所傳回衛星與火箭分

福衛五號是國家太空中心「第二期國家

Probe, AIP),可現地量測電離層電漿密

離時刻的狀態向量,隨即開始進行軌道

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的第二項計畫。

度、速度、溫度與環境背景磁場等物理

計算,同時將結果傳至位於挪威斯瓦巴

原預計於2013年由SpaceX公司的獵鷹1號運

量,可監測電離層F層上層電漿之季節變

(Svalbard)的海外站,準備接收衛星資

載火箭搭載升空,然而福衛五號於2015年

化和全球分布,也可應用於太空天氣和地

料。臺灣時間25日早上4時11分,福衛五

完成,獵鷹1號系列火箭已不再提供酬載服

震前兆異常等研究。

號進入斯瓦巴地面站的接收範圍。臺灣自

務,因此更改為獵鷹9號火箭酬載發射。

此可以與位在720公里高空運行的福衛五 號進行通聯。 福衛五號於臺灣時間7月19日深夜出發

經過國研院、中央大學近10年的努力,

福衛五號將接續福衛二號的遙測任務,

突破重重困難,追根究柢尋找各種問題的

預計任務執行時間為5年。福衛五號重量

根源,成功的將衛星送上太空,未來將用

約為450公斤,為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高

臺灣自己打造的衛星,從太空看見臺灣。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SciTech Reports

3

奧本大學發現哥斯大黎加的鱷魚性別比產生改變 Mitch Leslie, Something is changing the sex of Costa Rican crocodiles, Science, 2017/8/30.

【本刊訊】人類透過染色體來決定性別, 不過決定鱷魚的性別卻是溫度,若在孵化

這項結果讓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有某個事件

法,他們在鱷魚蛋表面塗上3種不同濃度的

比起溫度帶來更巨大的改變。

激素,並將溫度調整至只能孵化出雌性鱷魚

時溫度高於33℃則會孵出雄性鱷魚,若低於

研究人員進一步將鱷魚的組織進行檢

的溫度下孵育卵。結果顯示在表面塗上最高

31℃族孵化為雌性。而最近,為了探究哥

測,發現組織中含一種類固醇——17α-甲

與次高濃度的鱷魚蛋中,約有60%最終孵化

斯大黎加的帕洛貝爾德國家公園(Palo Verde

基睾酮(MT),是一種針對具有睾酮缺乏

發育為雄性。研究人員表示17α-甲基睾酮

National Park)裡鱷魚的性別比,美國奧本大

症的男性或患有乳腺癌的婦女服用的類固

確實會影響鱷魚,並使偏向雄性化。

學(Auburn University)研究人員在夜晚努力

醇。除此之外,研究團隊也發現在鱷魚的

目前,研究人員也嘗試找出為何在帕洛

的抓鱷魚來進行性別辨別並統計,發現在近

血液和蛋中都能看到此激素,代表著激素

貝爾德國家公園中有大量的激素暴露,期

500隻的鱷魚中,雄性與雌性的比例高達4:1。

暴露在環境中而無法進行降解。

望能追溯其來源,使鱷魚的孵化不受汙染

在此性別失衡的結果一出爐後,研究人 員馬上懷疑是因近年來溫室效 應導致帕洛貝爾德國家公園在 不到20年的時間裡,溫度升高了 2.5℃。因此,為了確認是否為 溫度所帶來的影響,研究人員將 溫度記錄儀放在塑膠蛋中並藏在 25個鱷魚窩中。結果發現,根據 鱷魚窩中的溫度,所孵化出的雌 性鱷魚數量比雄性高出近2倍。 創刊於公元1982年1月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146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局版台誌字第3034號 訂 閱:全年12期1000元 劃 撥:0018482-3 科學月刊社 主 辦: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出 版 者:科技報導雜誌社 發 行 人:張之傑 總 編 輯:林翰佐 副總編輯:林宮玄 張敏娟 編輯委員:王文竹 王伯昌 江建勳 曲建仲 李志昌 李武炎 李精益 周鑑恆 林秀玉 林宮玄 林翰佐 金升光 金必耀 門立中 邱韻如 紀延平 黃向文 范賢娟 倪簡白 高憲章 高啟明 張大釗 陳妙嫻 陳彥榮 陳鎮東 單維彰 景鴻鑫 曾耀寰 程一駿 程樹德 楊正澤 葉李華 葉偉文 廖達珊 管永恕 鄭宇君 鄭運鴻 劉宗平 蔡孟利 蔡振家 韓德生 蘇逸平 主 編:李依庭 美 編:王韻青 楊翔伊 業務經理:李金穗 行銷企劃:王弘奕 社 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125號 11樓之4 電 話:(02)2363-4910 傳 真:(02)2363-5999 E - m a i l: scimonth @ gmail.com 印 刷:赫偉有限公司 《本刊長期徵稿,請見頭版稿約》

另外,研究人員也透過實驗來證實這個想

環境的影響。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時事評析

科技報導

4

科技部的「科技大觀園」,在知識產業時代 能扮演什麼角色? 廖英凱 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能源與科技政 策研究。曾有機會撰稿於科學月刊、泛科學、研之有物、物理雙月刊、國 語日報科學版、科技大觀園等科學媒體

(與《科學月刊》第573期共同刊載)

「科技大觀園」是一個歷經近十載的老

議。本次草案中,預估千分之五的科發基

牌科普平台,如圖書館般典藏眾多國內外

金,在今日約為將近新增每年2億元的經費

—節錄自科技部予筆者部分書信往來內容

科研成果,但在知識產業蓬勃的當代,仍

挹注,更引發科學社群對科技大觀園改善

筆者於2016年間,拜科技部「特約撰稿

有不少需積極改進之處。

的急切建言。筆者因近年陸續有機會在科技

契約」制度所賜,有機會協助科技大觀園採

部「科技大觀園」、中研院「研之有物」、

訪撰寫3件我國傑出的科研產學合作成果。

「科學月刊」、「物理雙月刊」、「泛科

2008年1月,國家科學委員會(現為科技

採訪過程獲益匪淺,對於民間獨立撰稿者來

學」與「國語日報科學版」等科學內容媒體

說,是相當理想且能得到支持的合作方式。

部)上線「科技大觀園」網站,旨在透過

上發表撰文,或協助採訪撰稿,故就個人

網路平台,整合國內各機構所產出科普文

經驗,以作者、內容產製者為出發點,提

章、演講影音與各類活動等成果。迄今,

出科技大觀園未來營運方向之建議。

大觀十載,知識時代襲來

由科技部科教國合司負責營運的科技大觀 園網站,亦同時應用特約撰稿契約等模 式,與民間科普作者簽約產製文章。 2016年12月29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

一、欠缺近代編輯制度

算是科普文章,普羅大眾是看不懂的。」

然而,在撰稿期間從科技部承辦窗口 回信得知,科技部另有「編輯老師」能對 文章給予意見、執行刪修。筆者除從承辦 窗口轉述得知編輯老師意見外,也曾多次

「請編輯老師協助刪減是我要求的,且

提出希望能與編輯直接意見交流。但直至

主要係刪減部分較深奧的科學名詞與理論為

文章刊出至今,筆者仍無從知曉編輯的身

主,因為若有太多的科學名詞與理論,就不

分,也未有與編輯直接交流的機會。

員會審議「科學技術基本法部分條文修 正草案」,通過由立法委員黃國書等19人 所提案的「科學技術基本法第十三條」的 「科普保障入法」相關條文,並修訂科發 基金運用「應編列一定比例之經費推廣科 學知識普及化」。 2017年7月28日,由立法委員黃國書與吳 思瑤舉辦,並有科技部陳良基部長全程出 席參與的科技基本法之科普推廣相關子法 修訂與後續執行公聽會中,科技部提出科 普經費應為科發基金預算總額至少千分之 五,並由科技部統籌執行的草案。並介紹 過去以「科技大觀園」做為科學普及、科 學傳播為推廣核心的策略。不過,在公聽 會上,有諸多學者提出對科普經費運用方 式的建議,以科技大觀園作為科技部推廣 科普的核心策略是否值得沿用,更值得各 界進一步的討論。 歷經近十載的科技大觀園,以匯集管理 各單位科普執行成果為己任,是過去國內 科普資源整合的重鎮。然而,隨著近年來 知識內容媒體的百花齊放,資源人力均不 算寬裕,也沒有商業考量的科技大觀園, 其營運理念難以跟上知識經濟的浪潮。 在學術科教圈、新創媒體界、知識產業鏈 中,都陸續招致對其營運與內容的批判建

圖一:由左自右,分別為筆者在「科技大觀園」、「研之有物」、「泛科學」上所發表之文章截圖。(作者提供)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時事評析

SciTech Reports

5

以筆者曾為科技部撰寫的一篇介紹「烏龍

Indicators, KPI)迷思。理想的科普策略,應

建立起更宏觀、更彈性的目標受眾定位策

茶」的科普文為例,筆者在文章編修完後,

有分眾、分流的目標受眾與內容設定。無

略,才能使科技大觀園有機會吸納更多元

被科技部告知因字數過多而有所刪減,但在

論是以激發興趣為主的國小生、尋求專業

的作者社群,並呈現更為豐富寬廣的內容

收到稿費計酬文件時,看到字數才察覺文章

知識入門途徑的大學生、試圖理解我國科

樣貌。

在編修過程中,被刪減的篇幅係千餘字,但

研成果與產業發展趨勢的民眾或從業者,

三、網站介面不利於理解或引發興趣

「被刪減的是哪些段落」、「刪減原因」在

都可以是科學普及的目標受眾。

筆者主動要求前皆未被告知。

筆者相信,科學普及工作,有協助讀者

就作者而言,單一科普文章的受眾定

理解科學內容的責任,也有推廣科學激發

相較起過去在其他科普媒體的刊載過

位,須同時考量作者寫作特性與其學研背

人們對科學產生興趣的重大使命。無論是

程,文章刪修亦是常態,但重要的絕不僅

景;寫作內容的資訊量與知識深度;與此

以文章、廣播、影片或動畫等內容載體,

是刪修的結果,而是來回討論修正的過

文章預期達到的目標效益。相較起文章完

相關工作者也都自然地往這2個方向努力。

程。編輯所給予的修訂意見、基於科普專

成後被編輯片面刪減具較深科學內涵的部

然而,歷近十載的科技大觀園,雖然2017

業的交流討論,都是作者提升能力的重要

分以降低閱讀門檻,能讓作者與編輯或科

年初甫經歷網站改版,但與今日眾多知識

機會。長期合作的編輯,更是作者們非常

技部共同討論文章受眾定位,才能最大化

內容網站相比,其網站介面設計仍相當不

重要的朋友,亦師亦友的信賴關係,也是

發揮每一位作者的專長。因此,筆者認為

利於協助讀者理解科學內容或引發興趣。

作者們持續投入科普內容產製的 熱忱來源。因此,對於仍會持續 產製內容的科技大觀園來說,應 優先建立作者與編輯直接協作機 制;於編制上或外聘合作上,強 化具有科普編輯、與作者協作以 及經營社群經驗的人力。以此解 決過去作者與承辦窗口之間,因 對文章內容、形式,稿費或轉載 制度等認知相岐或意見轉述失真 所產生的摩擦或誤會。 二、目標受眾定位過於狹隘 過去數年來,政府將科技大 觀園定位成一整合科普資源的平 台。然而,科技大觀園並未對 「科普」的定義,與目標受眾的 定位,有更宏觀彈性的策略。 以筆者過去曾協助科技大觀 園採訪中興大學曾志正教授的研 究為例,曾教授以質譜儀、核磁 共振等研究方法,理解烏龍茶 好喝的學理機制,並發展出新 型烏龍茶製程,以輔導業者提 升產業。但很可惜地,在文章編 修過程中,關於涉及科學名詞與 理論的部分,被以「不算是科普 文章,普羅大眾是看不懂的」為 由,而被科技部要求刪減。 受限於「普羅大眾」的科學 普及,是囿於既有教育制度,教 師之於學生的知識傳授框架。更 受制於公務機關,常被迫有「公 家資源需照顧人數最大化」的 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時事評析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6

以筆者分別在「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在各類網站工具與介面應用蓬勃發展的

析光譜儀建立臺灣蜂蜜的成分圖譜。以此

「中研院(研之有物)」、「泛科學」上所發

今日,科技大觀園的網站設計顯得不合時

發展能夠更進一步檢驗蜂蜜是否造假或攙

表的3篇不同文章為例,此3篇文章均為字

宜,並影響了科普文章協助讀者理解與引

偽的技術。2016年11月,科技部接獲「臺灣

數3500~4000字,且目標受眾是高中自然組

發人們興趣的重大任務。

養蜂協會」來函抗議,認為此新技術的介

以上,預期文章能推廣我國科研成果,提

四、文章會因抗議或壓力而下架

紹會造成誤導影響權益。雖過程中,筆者

供產業政策建言。

長期以來,政府所經營的網站內容,常

有被告知可針對抗議文提供資料與回應, 但最終科技部仍因抗議壓力之故,而在未

從網站設計可發現,科技大觀園僅能容

常有因為政策改變、民代與民間等關切或

許在每一篇文章之始放置5張圖片。文章

抗議之故,而將網站內容刪除或下架。如

內文中,不允許嵌入任何形式的圖片、動

經濟部所營運的「經新聞」網站,就曾在

畫、影片,註腳形式的參考文獻與超連結

2016年間,因政策改變之故,下架其刊載

就此事件,雖然能理解在這類與政治權

在編修後也都未能採用。而在研之有物的

的評論文章,雖以新聞為名,但實為政策

力結構有關事件中,政府業務部門與學術

文章範例中,營運團隊內的美術編輯,能

宣傳的行銷用途。

單位常處於弱勢被動的地位。也願意相信

告知作者的狀況下將文章下架,目前僅能 在陳教授的網站上看到原文備份。

此次事件,應為偶發之個案而非常態。但

協助作者將儀器架構與科學學理,繪製為

2016年9月,筆者協助科技大觀園介紹

精美的圖片穿插於文章中,提升讀者對科

宜蘭大學陳裕文教授的團隊,並將其研究

學內容的理解。在泛科學的文章範例中,

成果發表於科技大觀園「優質蜂產品研發

網站亦能活用具吸引力的圖片,並有設計

技術聯盟—打造台灣頂級蜂蜜供應鏈」一

團隊將文字內容以圖文形式呈現,提升讀

文,陳教授的研究團隊,在過去幾年間,

筆者也想藉此提出一個假設性問題,今日

者對議題的興趣與關注動力。

建立起碳同位素分析技術,並利用氣相層

我國在張景森政務委員的推動下,又要開啟

仍期冀科技部能扛住外界壓力,讓科普文 章的刊載如學術研究般,能接受實質內容 的檢驗,但自由不容損害。

對深層海水產業的開發。然而,相關法規與 產業對深層海水的定義,完全不符合主流地

80

科技大觀園

70

研之有物

科學界的研究成果。倘若有科學家以地科研

泛科學

究資料抨擊我國深層海水政策時,科技大觀

60

食力

50

園能如「科學月刊」、「泛科學」等媒體,

40

不畏阻力呈現科學社群的觀點嗎?

30

五、文章主動推廣程度不足

20 10

多數的政府部門網站或社群網站,其經營

0

的推廣效果或是與民間互動的熱絡程度,往

網站名稱

direct

mail

referrals

social

organic search

paid search

display ads

圖二:利用 SimilarWeb 作為分析工具,比對科技大觀園、研之有物、泛科學與食力 4 個知識內容型網站, 在 2017 年 4~7 月間,使用者進入這些網站的方式。 (註:此類網路工具受限於網站分析技術而有一定誤差,但在大級距的數值比較上,仍有相當參考價值。)

往難以企及民間的活力。對於科技大觀園, 也依然有文章過於被動地被使用者看到的現 象。在本次公聽會上,中山大學生科系顏聖 紘老師認為,現況是只有學習動機良好的人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時事評析

SciTech Reports

7

才會進入科技大觀園,並透過合適的搜尋方

查詢與辨別資料品質能力的使用者。但對

支持,為我國科學素養提升的工作注入活

式找到資訊。慈濟大學生科系葉綠舒老師也

於更有必要被傳播科學知識或素養的民眾

力。期盼此次科技基本法的科普入法,能成

認為,現今科技大觀園編輯制度不利於具時

來說,並無法從現今的營運模式主動接觸

為科技大觀園的進化契機。而科普經費的保

效性科學新知的發布,並會很現實地影響到

到科技大觀園內的知識。

障,更能促成公私協力,成為知識經濟產業

點閱率與作者發文意願。

十載大觀,藏文數千的圖書館

發展的基石。

筆者利用SimilarWeb作為分析工具,比 對科技大觀園、研之有物、泛科學與食力 4個知識內容型網站,在2017年4~7月間, 使用者進入這些網站的方式。分析結果顯

綜上所述,今日的科技大觀園猶如一座 藏文數千的科普圖書館。累積著我國政府與 眾多科學人的心血。但未能與時俱進的過 時資訊載體與政府體制的限制,致使科技大

示,科技大觀園的使用者,有70%來自於

觀園難以充分發揮其科普之任務,也與諸多

自然搜尋(Organic Search),僅有不到一

知識媒體相比顯得格格不入。若能導入更緊

成來自社群網路。而其他3個網站,則有相

密的作者編輯關係;更彈性開放的目標受眾

當大比例的使用者來自社群網路,如透過

策略;更適宜閱讀理解並引發興趣的網站介

社群網路小編的社群經營與網友的轉發推

面;更自由無畏的資訊開放、議題評論;以

廣,來成為瀏覽網站的契機。

及更主動地推廣文章,並積極接觸與培養科

至此,筆者認為科技大觀園僅能服務到

學社群,將能使科技大觀園不僅只有如圖書

已有充足學習動機,並擁有一定程度資料

館般地資料庫樣貌,更能為科普工作者提供

十載赫赫大觀園,笙簫悠揚,鑼鼓堂 皇。要以什麼樣的面貌迎向知識時代的下 一個10年,仍有待科技部的改革企圖與科 學社群的齊心協作。

延伸閱讀 1 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推廣科學技術知識普及化 執行辦法草案總說明:https://goo.gl/epfWXu。 2. 2017年7月28日科技部科學技術基本法13-2條配套辦法訂 定與執行說明簡報:https://goo.gl/91bBdt。 3. 2017年7月28日科技基本法之科普推廣相關子法修訂與後 續執行公聽會會議直播錄影https://goo.gl/Wkgjqv。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時事評析

科技報導

8

有闢謠的需求,正代表無知的擴散 童儀展

大家可以試著思考一下,一個國家與社

其實,我從不擔心小學至大學畢業前的

今電視共計71台,平面超過820家,廣播共

會該如何檢視全民的科學素養之好壞?在

科學知識推廣計畫與內容,因為學子全都

有171台,更別說數以千計的網路媒體,

臺灣,其實非常簡單,只要看通訊軟體臉

在教育部的掌控內,有師資、有預算、有

在此刻宣傳最為複雜的年代裡,政府反而

書(facebook)、Line上等各式各樣的食安

手段與方法來軟硬兼施讓學子有接觸科學

沒有一個跨領域、跨部會的宣傳單位與

謠言,以及各種食物相生相剋的長輩圖不

教育的機會。我真正擔心的是當人們從大

窗口,也難怪科技部承擔此責任會力不從

斷流竄在全臺網海中就能清楚知道,我們

學畢業後,其實就是學習的終結,當拿到

心,因為就像我先前提到的,如果科技部

的科學知識教育可說是徹底不合格。

大學文憑的那一刻,臺灣甚多民眾就對學

主導國人的科學教育做不好,最倒楣的單

專注在食安領域的媒體《食力》曾在

習劃上休止符了,再也沒有主動求知的慾

位絕對是衛福部,因為食安議題熱度高、

2016年年底做過一份食安謠言大調查中,

望與必要性,而這才是問題的所在:如何

燃點低,問題引爆立刻燃燒,即便可能是

總共列舉了當年度臺灣十大網路食安謠言

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的理解與認知,才是現

謠言也挽回不了民眾對政府治能的信心。

事件,總共可分為四類:第一類,張冠李

今社會最困難的部份。

所以,提昇全民的科學素質,絕非單一部

載,以訛傳訛;第二類,空穴來風,毫無

依目前負責推廣科學技術知識的負責單

會、單次預算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這需要跨

根據;第三類,過度解讀,資訊片面;第

位為科技部,有編列預算,也有幾年的作

部會、長久性的計畫來有效作為,否則可以

四類,標題殺人。如果臺灣民眾真有科學

為,更跟得上潮流,設立學習型的網站讓

想見,一旦當政府每個部會都準備對謠言

素質與思辨能力,就不會有這些謠言的產

民眾瀏覽,但問題依舊在,各式與知識相

與假新聞開設闢謠與檢舉機制時,那就是

生,而且這當中根本沒有正確性資料可供

左的謠言仍然在人們耳邊不斷流傳。可見

臺灣的不幸。因為有闢謠的需求,正代表無

討論,全都是亂植、誤導,更甚者有超過

得或許是方法不對,又或許是預算不足,

知的擴散,本來希望不會有那麼一天的來

三分之一都是已經流傳超過多年以上的舊

但「教育」二字,不僅是對在學學子來

臨,但你現在只要在政府最大入口網站——

聞,卻始終在網海裡聲勢不墜。可見,人

說,一般民眾才是最為重要的對象。

我的E政府(http://www.gov.tw/)輸入闢謠二

如果沒有知識,這個社會的被迫害感會有

只可惜,該如何提昇民眾科學知識的水

字,就會跑出各部會各類型的闢謠專區與

多驚人,一有任何跟食品安全相關議題風

平這件事,在現今社會一直都沒有一個好

說明,有食藥闢謠專業、政府入口網—闢

吹草動,就立刻狂燒不止,完全沒有理性

的方法與操作。過去在解嚴之前,只有三

謠專區、詐驅闢謠專區、食品安全闢謠專

思考的空間與可能性來判斷真偽的能力,

大報、三大電視台,政府單位還有負責公

區、臺灣自來水公司全球資訊網—闢謠專

這樣的社會,絕對可以證明科學知識教育

關宣傳的新聞局,使得政令推廣與全民教

區、爭議訊息澄清專區(農委會)等,代

的失敗。

育並不會是一個困難的舉措。反而是在現

表著無知已是進行式,而非未來式了!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產業

SciTech Reports

9

從2017臺灣生技月(Bio Taiwan)思考公部 門可以繼續努力的方向 高啟明

臺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博士、政大EMBA,是一名連續創業家,對生技醫療產業有深入的

參與,目前服務於臺大研發處

本次臺灣生技月(Bio Taiwan)的時間從6

媒合會中進行,有不少的優質個案與潛在商

資風險、高報酬率與產品週期長的特性。且

月29日~7月2日,地點在南港世貿展覽館,

機,在各個法人與學研機構的成果發表會上

中高風險的產品尚需經過美國FDA或臺灣衛

會場上展出的攤位涵蓋:新藥、學名藥、

呈現。總括來說,本次的Bio Taiwan呈現重

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的審核

原料藥、醫材及檢驗、臨床及臨床前試驗服

質不重量的思維,這些轉變正將Bio Taiwan

與批准,才能將醫療器材或藥物使用在人體

務(CRO)、醫療(事)服務、生產代工

帶往更好的方向,值得稱許。

身上。因此,產業競爭門檻高,產品核准認

(CMO)、其他生技服務、各大學研單位

在這個亞洲最大的生技展示會上,可以

及育成中心、生技儀器、製藥設備(零組

看出大會試圖將臺灣生技產業對接全球生

件)、美容保養、生技原物料、保健食品、

技新藥價值鏈的企圖心。但筆者有兩點觀

同時,生技新藥產業的上、中、下游

健康食品、營養品與保健器材等。除此之外

察,可以提供公部門未來政策制定的參考。

分工態勢並不像電子業那麼的成熟,且因

還有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華人新興市場

一、併購與諮詢人才的培育

知識密集與研發費用驚人之故,往往需要

商機合作研討會、國際研討會以及生技商機

證的過程冗長,故特別需要不同的策略夥伴 在不同階段的協助。

在Bio Taiwan的展場上,有很多臺灣

資金分段的投入。因此,當一家新創公司

的生技新藥公司,這些公司大多具有獨

的研究開發達到某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時,

儘管現場一般的參觀人潮比起去年似乎略

特的候選藥物正進入臨床前測試(pre-

下一輪的資金就會積極投入,也會墊高新

有減少,但Bio Taiwan的重要性絲毫沒有下

IND)。而基礎深厚的大廠甚至有多個案

創公司的價值,此時就會產生被併購的機

降,反而因地制宜在逆勢中發展出自己一套

子獲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

會。新創公司當然也應該抱持著開放的態

的吸晴策略。事實上,在這次Bio Taiwan的

的核准,正在進行人體臨床一期(phase

度,隨時準備被併購出場,讓資源的投入

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裡,大會邀請到的專

I),甚至正在進行臨床二期(phase II)

與產出可以得到豐碩的回報。

業來賓,在國際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的試驗,這些案子都是臺灣生技新藥產業

在臺灣,如何擬定一個成熟且公平的合資

這樣的交流陣容,對於提升臺灣生技新藥產

未來最關鍵的亮點,也是未來與國際大廠

協議或併購條件,極度需要依賴跨領域的人

業的正面形象有很大的助益。

對接的門戶指標。

才參與。這樣高端的人才,現階段對於臺灣

媒合會等活動共襄盛舉。

除此之外,有為數眾多的交流活動在各式

相較電子產業,生技新藥產業具有高度投

產業而言是非常缺乏的,也不易尋覓的。筆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科技報導

10

者認為,除了生技新藥研發的硬實力,我們

助資源,卻要常常被政府考核,廠商心中

有前期扎實的研究當基礎,未來的商品化

更應該要積極的建構跨領域人才培育的軟

有苦難言。更甚的是,這些補助計劃的評

才有機會。但是,除了不斷的研發投入之

實力,以扶持中小型的生技新藥業者。

審常常沒有業界的實務經驗,對申請案所

外,軟實力的提升更是未來世界的潮流與

甚至筆者建議可以利用公部門的資源來

提出的審查要求與業界實務相差十萬八千

趨勢。在臺灣,我相信當有一天我們可以

成立專案辦公室,進而當這些中小型生技

里,嚴重打擊廠商的信心。對廠商而言,

真正做到上述的軟硬整合,並且運作的很

新藥業者的後盾,讓它們有能力與國外一

這樣的審查根本沒有切中問題的核心,一

有效律,那麼生技新藥產業的開花結果就

流大廠進行授權或併購談判。因為,唯有

點幫忙與誘因都沒有。最後導致那些真正

會真正的到來。

不斷的透過併購與被併購,臺灣具有利基

努力的廠商反而會將向政府申請資源視為

性的中小型生技新藥業者才能適時槓桿外

畏途。若能改善這樣的情況,相信政府

部資源進而快速壯大,才有能力與世界一

資源的挹注,對於中小型生技新藥業者而

流生技新藥大廠華山論劍。

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立高品質的行政服務流程 如果生技新藥產業是一片森林,則每一 棵樹(個別廠商)是否健康就攸關整體的 林相品質。生技新藥產業特別需 要公權力的介入,藉以維持產品 品質與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因 此公部門的服務品質就會深深的 影響產業的發展軌跡。這裡講的 服務品質指的是兩部分,一是效 率,二是資源。 什麼是效率品質?例如一個 技轉案本來一個月可以結案,但 因行政效率不彰及承辦人員對法 令的錯誤認知與保守心態,導致 需多召開幾個會議來背書,讓最 後的決議公文必須拖上好幾個月 甚至好幾年才完成,這就是行政 效率品質低落的跡象。殊不知, 生技新藥產業常常必須跟時間賽 跑,晚一天產品上市,市佔率就 會被對手拋在後面,對於營收將 產生重大的影響。晚一天專利申 請送出,就很可能失去專利的新 穎性。晚一天做出結果,就可能 資金燒盡,進而倒閉。 什麼是資源品質?例如申請 一個政府補助案,在廠商申請之 初就要面臨作文般的長篇大論, 還要擬出一個又一個的營業預 測,還要配合計劃冗長的管考, 後續廠商不定期還會被催繳就業 人數、產值、營業額等資料。試 想這樣的補助計劃就算入選,廠 商又怎麼可以專注於研發活動。 這樣的政府資源,有補助之實, 卻未有補助之效。對小型生技新 藥廠商而言,拿一點點政府的補

以上兩點觀察僅是筆者自己的想法, 希望可以帶給公部門進步的動力。生技新 藥產業的發展看的是長期的目標,絕對要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SciTech Reports

11

呼籲科技部推動跨領域整合研究 解決桃園藻礁保育爭端 陳昭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近來,只分佈在桃園沿岸的藻礁生態系 保育成為環境新聞的爭議焦點。主要原因 來自於臺灣中油公司準備在桃園大潭進行 填海造陸建造觀塘工業區與第三天然氣接 收站,引發在地居民與環保團體的抗爭。 而在這抗爭的背後,支持與反對中油開發 的學者之間對於藻礁生態系的完整性與生 物多樣性好與不好,以及對於在大潭藻礁 發現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的真實性 的看法南轅北轍,亦是讓保育爭議無法定 調的關鍵。 藻礁(Algae Reef),顧名思義就是由 藻類生長與累積出來的生物礁,更精確的 說法是由屬於紅藻綱中的珊瑚藻科中殼狀 珊瑚藻(crustose coralline algae, CCA)

圖一:大潭藻礁大退潮時的空拍圖。(桃園在地聯盟)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12

所建造出來的礁體。從已發表研究文獻可

別於一般大眾認知的珊瑚礁(如墾丁、綠

「科學月刊」以藻礁科學為專題,邀請多

以發現,以殼狀珊瑚藻所建造的生物礁

島)或是與珊瑚混生的非礁型珊瑚群聚

位學者就目前已知的藻礁生態、生物多樣

主要分布在溫帶海域(主要以地中海為

(如野柳、東北角),不僅是臺灣最為珍

性與其保育等面向撰寫專文,提出針對藻

主), 通常在水深20公尺到數百公尺左

貴的生態系,如果放在世界的高度,都是

礁可以進行的研究主題。

右的岩石上發展出所謂的「珊瑚藻露頭

值得成為人類自然遺產的地景,面對污染

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劉靜榆博士過去12

(coralligenous outcrops)」。珊瑚藻露

或是棲地破壞,桃園藻礁極需最上位的保

年在桃園海岸進行藻礁的各項基礎生態

頭是地中海固著性底棲生物的主要棲地。

護措施。這個科學論點已於今(2017)

與污染的研究。劉博士在第一篇文章——

研究顯示地中海珠寶珊瑚的分佈與珊瑚藻

年8月28日被國際生物礁研究權威期刊

《全球稀有的大面積藻礁地形》中,詳

露頭健康有顯著的關係,氣候變遷引起的

「珊瑚礁(Coral Reefs)」接受,將近期於

細的描述臺灣藻礁研究的歷史與地質研

海水升溫造成珊瑚礁露頭發育的問題,將

網路公開。

究文獻的回顧,點出桃園藻礁在研究臺

會造成珠寶珊瑚在地中海族群的衰退。

儘管桃園藻礁生態系值得當成世界自

灣海岸地質演化與變遷上的重要性。劉

相對於溫帶深水域的珊瑚藻露頭,分

然遺產,但是由於缺乏系統性長期的科學

博士也以她多年的研究與觀察詳述了桃

佈在桃園27公里海岸線的藻礁更顯得特

研究,以及為了追求經濟發展,桃園海岸

園藻礁的獨特性以及面對人為開發的不

別。最主要是這裏的藻礁是長在亞熱帶潮

27公里長的藻礁海岸已遭受到長期工業

斷流失,點出剩餘百分之二十五的藻礁

間帶到亞潮帶的沙灘上,而這樣礁體的

污染、人工海岸與填海造陸的衝擊,已經

必須正視保育的急迫性。

發生於7600年前的石門沖積扇的桃園海

消失將近百分之七十五。 雖然,在觀音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林惠真特聘教授與

岸,溫暖的海洋帶來石珊瑚當磚,珊瑚

到新屋設立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但

李坤璋研究助理,從他們實驗室長期在臺

藻當水泥,慢慢的把今日桃園藻礁的地

是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五仍面對觀塘開發案

灣濕地研究所獲得的經驗,在第二篇《跟

基打好,直到4000年前海溫下降,淡水

的威脅,桃園藻礁的未來並不樂觀。為了

著科學家ㄧ起探索藻礁》一文中,點出藻

注入增加,使得石珊瑚漸漸無法在這個區

能夠開啟桃園藻礁的科學研究,9月號的

礁「多孔隙」的生態特性、所隱藏的生物

域生長,卻相反的造就一個適合珊瑚藻獨 自或是以珊瑚藻為主成礁的機會。在千年 之後長成今日在大潭、觀音到新屋之間的 藻礁。藻礁主要特徵是多孔隙的棲地,提 供許多藻類、魚類和無脊椎動物休憩、攝 食、避敵和繁殖的功能。這樣的生態系有

圖二:大退潮時露出水面的藻礁,紅色殼狀珊瑚旺盛生長,使 得礁體呈現暗紅色。背景為大潭沙丘上的風機。 (桃園在地聯盟)

圖四:疑似新種的殼狀珊瑚藻。(桃園在地聯盟)

圖三:淡網紋裸胸鯙(Gymnothorax pseudothyrsoideus),在夜間被蝦籠誘捕後,隔日清晨釋放於大潭的藻礁潮間帶。(桃園在地聯盟)

圖五:大潭產柴山多杯孔珊瑚(Poylcyanthus chaishanensis)。(桃園在地聯盟)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產業

SciTech Reports

13

多樣性以及其可能可以從事的研究課題。

國海流、中國沿岸流)與海溫的分野找出

於藻礁的演化、氣候變遷的衝擊、藻礁對

這些潛在的課題包括了到底有多少生物住

ㄧ個明顯的相關性。而桃園藻礁剛好就是

於漁業資源的貢獻、藻礁的社會經濟貢獻

在這些孔隙內(間)?這些生物的食物來

介於這兩種生物礁群聚中間的過度群聚,

以及藻礁文化史等面向都有待努力。筆者

源為何?或是這些生物是否成為彼此間的

實為相當重要的跳島。而從初步的生物多

在此呼籲科技部,作為學術研究的龍頭,

食物?以及在不同生態系間(藻礁vs沙丘

樣性調查資料亦顯示,臺灣海峽中的澎湖

應責無旁貸出面進行藻礁學整合型研究,

地)的聯通性為何?其中的生態系複雜

群島與桃園藻礁間擁有許多共同的物種,

才能夠釐清爭議,為臺灣珍愛藻礁!

性,由一個晚上可在一個潮池中的兩個蝦

同時在大潭藻礁亦發現原本只被認為出現

籠捕獲三尾長度超過50公分的裸胸鯙,

在柴山的ㄧ級保育類珊瑚,都支持了桃園

可見一斑。這些都是等待科學研究團隊的

藻礁成為海洋生物遷徙中繼站的假說。而

進駐去發現。

臺灣海峽中繼站對於熱帶與亞熱海洋生物

and marine biology: an annual review, Vol. 44: 123-195, 2006.

面對氣候變遷所引起的海溫升高,可能北

2. Liou CY, Sung SY and Chen CA, Unprecedented calcareous algal

同為東海生科系的劉少倫博士與其博 士生陳品辰在《神秘藻礁建築團隊》一

遷的調適反應也相對重要。

文中詳細羅列了珊瑚藻的分類與演化的

雖然本期科學月刊藻礁專題已對於桃園

歷史,同時也以初步的DNA生命條碼鑑定

藻礁生態系提出初步的研究方向,但是對

方式,點出成就桃園藻礁的殼 狀珊瑚藻的生物多樣性可能是 超乎我們想像的高。而為何藻 礁能夠在桃園砂質海岸形成如 此巨大的礁體?兩位作者根據 兩位國外學者M. M. Littler和D. S. Littler所提出的「相對優勢 模型假設」,提出認為在熱帶 亞熱帶海域中,「營養鹽」與 「擾動」兩個主要的環境因子 會決定那一類光合作用生物成 為主要優勢,高營養鹽與高擾 動的環境,促成殼狀珊瑚藻為 主的生態系統。而桃園沿海有 許多細小的「斷頭河」,冬天 時因水流量小,無法衝破東北 季風造成由北而南沿岸流所堆 積的沙丘, 導致河水轉彎向南 出海或以伏流方式進入大海, 造成附近海水營養鹽增加但又 不受河口大量泥沉積物的影 響,以及海沙季節性的漂動, 不利於珊瑚生長,卻是殼狀珊 瑚藻最佳生長的場域。 最後,桃園藻礁異軍突起於 臺灣300公里長西海岸沙泥底的 地形,成為許多礁岩生物來往 於臺灣海峽的中繼站。在《全 球海洋生物遷徙》一文中,作 者從生物多性與生物地理分佈 角度將臺灣周邊海域的生物礁 分成典型的「珊瑚礁」與「非 礁型的珊瑚群聚」。而這樣的 分野可以依海流(黑潮、南中

延伸閱讀: 1. Gibson R, Atkinson R and Gordon J, Mediterranean coralligenous assemblages: a synthesis of present knowledge, Oceanography

reefs in northern Taiwan merit a high conservation priority, Coral Reefs in press, 2017. 3. Litter MM, Litter DS, The nature of crustose coralline alga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reefs. Smithsonian Contribution to Marine Science, 199-212, 2013.


焦點話題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14

從群聚感染事件看C型炎肝病毒根除願景 吳明憲 黃景堂 余冠儀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助研究員

今年年初桃園市衛生局接獲2名急性病毒

接受口服新藥治療的病患制定標準。第一

陽性。此外,在受測者中,靜脈注射吸毒

性C型肝炎確診病例,經基因序列比對,發

階段可使用的藥品組合主要為:Daklinza+

者的C型肝炎抗體陽性率為51%(24/47),

現為同一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調查

Sunvepra,此藥是2014年日本首次核准全

顯示聚焦篩檢特定年齡世代及高危險族

發現2名患者皆曾至社區維蓮診所就醫並接

口服的DAA藥品,適應症為基因型1b的

群,有助於提升C型肝炎患者的檢出率。美

受靜脈注射治療,初步鎖定維蓮診所可能

C型肝炎;或是Viekirax+Exviera,亦可用

國更有醫院與零售通路藥商合作,在美國9

為群聚感染源。之後陸續新增多名急性C型

來治療基因型1b的C型肝炎。另外還提供

大城市共45個通路藥局,以定點照護(point

肝炎確診病例,皆曾至該診所進行診療的

Viekirax+Exviera+干擾素,用來治療基因型

of care)的模式進行C型肝炎篩檢計畫,

病史,最後才指向特定的護理人員重複使

1a的C型肝炎,以上兩種藥物民眾若是自費

透過藥局直接招募特定年齡層及高風險族

用針具替病患進行注射治療。經疾病管制

接受治療,費用將高達180萬之譜,所費不

群,進行C型肝炎抗體檢測,總計受測者共

署證實確認這是今年國內首宗診所急性病

貲。因此C型肝炎民眾應及早至醫院接受診

1298人,成功發現有103人(8%)為抗體陽

毒性C型肝炎群聚感染事件,而此次事件是

斷進行治療,並詳細詢問醫師自身症狀是

性反應。此成果顯示利用定點照護的模式

臺灣從1992年進行血液篩檢C型肝炎以來,

否有符合藥物治療的補助標準。而衛生福

篩檢C型肝炎高風險族群的可行性,可提供

首次因醫療疏失導致的群聚感染。

利部也還在持續爭取107年公務預算及健保

我國進行C型肝炎篩檢策略的參考範例。

預算,以期讓更多病人可接受治療。

C型肝炎病毒的治療

雖然國內目前仍無類似的C型肝炎篩檢

C型肝炎目前已經是可被治癒的疾病,因

計畫,唯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曾有自發性

C型肝炎病毒主要透過血液或粘膜進入體

新藥的高治癒率,在國際會議中相關的研

的進行跨縣市C型肝炎篩檢,該基金會從

內而傳染,因此共用污染針具、注射器或

究人員致力於推動C型肝炎病毒全面阻斷並

民國100~104年對21縣市7個地區進行C型

接受污染之血液、血液製劑、使用滅菌不

根除。C型肝炎感染因症狀不明顯,患者甚

肝炎篩檢,篩檢人數高達14萬3520人,篩

完全之器械(具)均有可能感染。此外,

至不知道本身已遭受感染,要達成根除C型

出率平均約4.2%。結果顯示C型肝炎人數

與C型肝炎感染者發生性行為、共用沾血

肝炎病毒感染的目標,最重要的工作是找

最多的是雲嘉南占7.3%、再來是東部地區

之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

出被病毒感染的隱性患者,並積極給予治

有6%、高屏與中彰投同樣是5.4%、桃竹苗

或經由母子垂直感染亦可能發生感染。根

療,一方面可以減少C型肝炎感染相關的肝

2.5%、北部1.9%、離島金門是0.7%。臺灣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網站指出,至

硬化或肝癌的發生,另一方面也可避免類

也成為全球少數C型肝炎帶原率高於3%的

2015年為止,每年仍新增175萬的C型肝炎

似維蓮診所的群聚感染事件的發生。

國家,比起鄰近的日本、南韓與印度高出

病患,亦即每10萬人當中就新增23.7位C型 肝炎患者。C型肝炎病毒感染中,75~85%

C型肝炎病毒的

的C型肝炎患者無法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統

篩檢計畫

清除,部分患者會衍生為慢性肝炎、肝硬

目前已經有一

化,甚至導致肝癌形成,對患者、家庭與

些國家開始全國性

國家醫療體系帶來沉重的負擔。

的篩檢工作,2015

臺灣目前對於B型肝炎防治已有卓越的

年捷克3個研究中

成效(盛行率約1%),但在C型肝炎(整

心利用廣告行銷,

體盛行率約3.87%)則苦於缺乏有效的防治

募集3000名一般民

疫苗與良好的藥物,傳統干擾素合併雷巴

眾,進行C型肝炎

威林的組合療法的治癒率約70%,且干擾

病毒抗體及病毒

素有很強的副作用,病人會容易有自行中

RNA的檢測,共

斷療程的情形,因此C型肝炎罹患人口數

有50位呈現陽性反

仍無法明顯降低。近5年由於高治癒率(約

應,約佔總人數

90%以上)及副作用較小的口服抗病毒藥

1.67%,推估在捷

物(DAA)的問世,C型肝炎病毒的治療

克國內至少有14萬

已有很大的變化。106年臺灣健保也針對

人為C型肝炎抗體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焦點話題

SciTech Reports

15

約2倍之多,且資料顯示國內仍高達25個C

過政府仍應加強對第一線醫療人員的教育

的新病例、減少65%B型肝炎和C型肝炎導

型肝炎相關肝癌且顯著高於平均值的鄉鎮

宣導,提升醫護人員重視C型肝炎傳染的

致的死亡數,以及對B型肝炎和C型肝炎

市區。根據高雄長庚醫療團隊指出臺灣西

嚴重性。除了醫療疏失導致的群聚感染,

感染且適合治療者的治療率達80%。而衛

南部偏鄉地區高比例主要與早年密醫文化

仍然有一群主要的C型肝炎患者族群未被

生福利部已核定106年度C型肝炎全口服新

盛行、針筒器械消毒不全或濫用藥物等因

正視。根據美國疾管局(CDC)數據指

藥健保給付執行計畫中匡列20億元專款用

素有關,加上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足,

出靜脈注射成癮者,特別是靜脈注射吸

於C型肝炎治療藥費。以目前醫療上的進

許多民眾擔心一旦出外就醫,就可能損失

毒者,C型肝炎盛行率在該族群中更可高

步,C型肝炎病毒感染已經是可以提早偵

收入而拖延不接受治療,因此推動全民C

達60~80%。由於C型肝炎病毒是易突變

測並治癒的傳染病,藉由強化民眾對C型

型肝炎防治實則刻不容緩。但需仰賴政府

的RNA病毒,雖然新型口服藥物可提供

肝炎的衛教認知,進而達到全民防疫的目

擬訂周詳的計畫,除了提供民眾進行篩檢

良好的治療成效,但未來可能有5~10%的

標,寄望能夠在未來把C型肝炎病毒的傳

外,以及後續的醫護照護,唯有完整的配

病患會產生抗藥性病毒株,而靜脈注射成

染率降至最低進而達到根除的最終目標。

套政策,才能提升民眾的篩選意願。

癮者會替未來根除C型肝炎病毒目標帶來

延伸閱讀: 1. 世界衛生組織對C型肝炎的介紹:https://goo.gl/ uS5wp9。 2. Kugelmas M et al., Hepatitis C Point-of-Care Screening in Retail Pharma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Gastroenterol Hepatol, Vol. 13(2):98-104, 2017. 3. Nelson, P.K. et al.,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in people who inject drugs: results of systematic reviews, Lancet, Vol. 378: 571-583, 2011.

隱憂。所以身為生物科技之島的臺灣,除

未來的醫療與預防方向

了可以針對目前既有的口服藥物進行改良

針對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臺灣醫療法

外,對疫苗研發這方面可再進行更深入的

對於安全針具的使用已有規範,推測此次

研究。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也預定2030年

的群聚感染應是診所醫護人員的個案,不

達到包括減少90%慢性B型肝炎和C型肝炎


科學文摘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16

披著狼皮的羊,固態系統中的電子-

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 張泰榕 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專長為理論凝態計算物理。 研究興趣廣泛,包括各種拓樸材料、多鐵材料、低維度材料、磁性材 料、過渡金屬氧化物、超導材料與半導體界面物理

(與《科學月刊》第573期共同刊載)

前些時日,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一種全新的粒子,它的粒子本身即為自身

電子,而是傳遞某種超速粒子。由前述例子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的反粒子,稱為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可以發現,同樣都是電子,但這些在固態系

王康隆教授為首的國際團隊在Science雜誌

Fermion)。之後的80年間,一部分的高能

統中的電子所呈現出的物理性質可以異於一

上發表了一篇與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物理學家一直嘗試著尋找這種奇異的基本

般的自由電子,它們就像是披著狼皮(環境

Fermion)相關的文章。頓時各大媒體爭相

粒子。這期間雖然出現幾位呼聲很高的候

下的電子)的羊(電子),好似我們找到了

報導,各類新聞鋪天蓋地而來,彷彿物理

選人,例如微中子(Neutrino),但一直沒

電子之外的某種新基本粒子﹝註一﹞。

界產生了歷史性的大發現,又開啟了一個

有觀測到決定性的證據。

新時代。更甚者有報導提及,諾貝爾物理 獎得主楊振寧教授斷言,這必獲「諾貝爾

固態系統中的電子行為

UCLA團隊在Science上的工作 電子在材料中運動時,因與晶格產生

獎」,或「結束物理界對這神秘粒子長達

除了高能物理,回到較為實際的層面,

交互作用,使得電子所表現出的整體行為

80年追尋」等言論。雖然能讓大眾注意到

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不外乎各種材料(固

完全異於真空中的自由電子。在量測其物

物理圈內發生的事情讓人感到高興(畢竟

態系統),例如半導體、金屬等。而構成

理特性時,好似我們在觀察新粒子,不

多數人在國高中被物理荼毒太久了,已對

材料本身即為電子、質子與中子。電子在其

像是在量測電子。因此一部分的凝態物

它退避三舍),但這類被放大的標題還是

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電流傳輸,

理學家就運用此特性,藉由晶格效應所

有必要請大家靜下心來冷靜看待,畢竟物

化學鍵結等行為都與電子脫不了關係。我們

提供額外自由度所產生的準粒子,嘗試

理還是相對嚴謹,自然是最終的答案。

可以回到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電子如此

在固態系統中實現高能物理中尚未找到

為了能更客觀地看待這次在Science上的

簡單的基本粒子卻可以讓材料表現出如此多

的基本粒子﹝註二﹞。其中最著名的例

工作,在之後的段落中,筆者將概略介紹

采多姿的特性?確實,如果電子存在完全真

子就是石墨烯(graphene)中的無質量狄

什麼是馬約拉納費米子,之後介紹固態系

空中,那它的行為很簡單,容易預測。但真

拉克費米子(massless Dirac Fermion)與

統中電子的特性,最後回到Science上的工

實材料中不只具有電子,還有材料內各種原

鉭化砷(TaAs)中的外爾費米子(Weyl

作。筆者欲強調,為了盡可能讓各領域、

子排列所形成的晶格(lattice),當電子與

Fermion)。而這次UCLA為首的國際團隊

各年齡層的讀者了解這次的發現,之後的

晶格發生交互作用時,就會產生很多令人意

即是運用這種準粒子的觀念,嘗試在固態

介紹將忽略所有實驗與物理細節,以概念

想不到的結果。如果把真空中的電子比喻為

系統中實現馬約拉納費米子。

簡介為主,因此嚴謹方面難免無法兩全兼

在平地行走的人,

顧,有興趣想更深入了解的讀者們,可閱

那材料中的晶格就

讀其他專業性文章。

像是在地形上加上 各種變化。例如當

馬約拉納費米子

晶格效應像高山深

1928年,物理學家狄拉克(Paul Dirac)

谷一般,電子的移

建立了狄拉克方程式,成功整合了量子力

動就會受到阻礙而

學與狹義相對論,至此,自旋1/2費米子

變慢,如果忽略晶

(Fermion)的行為都能以這條方程式來描

格環境只看電子本

述,例如大家熟悉的電子。狄拉克方程另一

身,好像電子「變

偉大之處在於預測了反粒子的存在,一個典

重了」。反之如果

型的例子是正電子,無論質量或自旋都與電

晶格效應像一個瀑

子相同,卻帶有相反的電荷。1937年,義大

布,在上面移動的

利物理學家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發

電子就能以超乎尋

現狄拉克方程式可以用其他形式改寫,此方

常的速度來傳輸電

程式(馬約拉納方程式)給出了一個完全異

流,彷彿我們的電

於狄拉克方程式的解。馬約拉納方程預言了

子元件不是在傳遞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學文摘

SciTech Reports

17

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不只在高能物理,

學張首晟教授團隊(Science的共同作者)

能基本粒子的物理性質或開發新材料。

甚至在凝態物理中都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先前的理論預測相符。前面有提過一般電

﹝註二﹞之後所提及的粒子都是指準粒

它不但能幫助我們了解宇宙中的基本物

子都有正反兩種粒子,但馬約拉納費米子

子,不是真正的基本粒子。

理,更有機會提供未來在科技上的實際應

本身就是自身的反粒子,因此等效來說馬

用。例如馬約拉納費米子有機會用於穩定

約拉納費米子可以想像成「半個電子」。

量子位元(quantum qubit),藉以實現量

一個電子的量子化電導為e /h,同理,半

子計算與量子電腦。

2

2

整數量子化電導e /2h則為觀測馬約拉納費

﹝註三﹞零偏壓電導峰:測量外加偏壓對 dI/dV(I=電流,V=電壓)的關係,可在 偏壓等於零的位置測量到一個明顯的dI/dV 峰值。

固態中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實驗觀測

米子的重要實驗證據。在排除各種誤差與

證據奠基在零偏壓電導峰(zero bias

雜訊後,因其他物理效應皆不易產生半整

conductance peak)﹝註三﹞、半整數量子

數量子化電導,因此這次的實驗證據比零

化電導(half-integer quantized conductance

偏壓電導峰更具有信服力,替證實馬約拉

)以及最重要的非阿貝爾統計(non-

納費米子又邁進了一大步。至此,物理學

abelian statistics)﹝註四﹞特性。UCLA

家們已經驗證了固態中馬約拉納費米子的

團隊並不是第一個嘗試測量固態中馬約拉

兩個特性(零偏壓電導峰與半整數量子電

納費米子的實驗組,在此之前已有許多實

導),之後如能證實系統中的準粒子遵守

驗團隊在不同系統中觀察到零偏壓電導峰

非阿貝爾統計,將成為證實馬約拉納費米

感謝鍾佳民博士、曾郁欽博士以

的訊號,但因造成零偏壓電導峰的原因很

子的重要證據。

及蘇書玄博士的討論與意見。

多,單一證據並不能完全證實發現馬約拉

﹝註一﹞固態系統中的粒子依然是電子,

納費米子。UCLA團隊最重要的貢獻在於

並不是真正的高能基本粒子或新粒子,但

他們是世界上第一個在超導體∕反常量子

當電子與材料晶格交互作用後所產生的整

霍爾絕緣體(一種可能具有馬約拉納費米

體行為卻表現出類似新粒子的特性,專業

子的候選材料)異質結構中觀測到半整數

術語為準粒子(quasi-particle)。物理學家

量子化電導訊號,且實驗結果與史丹佛大

可以藉由研究準粒子的特性來模擬真實高

﹝註四﹞非阿貝爾統計:不滿足交換率 A×B≠B×A。兩個費米子(例如電子) 交換波函數(wavefunction)會差一個負 號,而兩任意子(anyon)交換波函數會差 一個相位,又馬約拉納費米子為一種任意 子,因此可以預期它的統計行為會和電子 截然不同。

延伸閱讀 1. Qing Lin He et al., Chiral Majorana fermion modes in a quantum anomalous Hall insulator-superconductor structure, Science, Vol. 357: 294-299, 2017. 2. Alexei Kitaev, Unpaired Majorana fermions in quantum wires, Phys.-Usp, Vol. 44: 131, 2001. 3. Xiao-Liang Qi, Taylor L. Hughes and Shou-Cheng Zhang Chiral topological superconductor from the quantum Hall state, Phys. Rev. B, Vol. 82, 184516, 2010.


科學文摘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18

丁肇中為了在外太空偵測反物質,排除萬難執行 跨國科學計畫 林宮玄 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本刊副總編輯 文詠萱 本刊主編

(與《科學月刊》第571期共同刊載)

丁肇中教授是197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

(文詠萱攝影)

主,一位非常專注於研究的科學家,任職 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月 刊》在訪問丁院士前,除了聆聽2016年7月 3日丁在臺灣大學的演講,也讀過網路上 可得到的英文公開資料(參考文末延伸閱 讀),希望藉由這次訪談,更深入了解丁 肇中院士不凡的經歷與他主持的科學計劃 最新結果。特別感謝中研院物理所李世昌 院士在2016年7月7日中研院院士會議結束 後,協助安排短暫訪談。 丁院士曾在臺灣就讀成功大學機械系 一年級,後來前往美國密西根安娜堡大學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從機 械系一年級讀起。當時老師認為他在傳統 機械製圖上比較沒有天份,因此建議他改 唸物理及數學。丁於1959年於密西根安娜堡 大學拿到物理、數學雙學士,並於1962年於 同一學校拿到博士學位。

陶子(Tauon)與研究輕子(Lepton)而獲

丁對於「tenured」沒概念,只跟MIT提出一

諾貝爾物理獎。1925年出生的勞倫斯·瓊斯

個條件,就願意接受MIT非終身職的職缺。

(Lawrence W. Jones),目前是密西根安娜

1969年丁到MIT任教後,有次MIT開「終身

堡大學物理系榮譽教授。

職教授會議」,丁卻沒有被邀請,他才了

科:物理有粒子物理或凝態物理不同領

解到有沒有終身職的差異。與系主任反應

域。您當時如何決定研究粒子物理?

後,丁不久即獲得終身職。

丁:我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做過一點Shock

科:您曾經跟MIT物理系主任說,必需答應

wave(衝擊波)。當時我的老師叫Otto

您一個條件,才願意到MIT任教。當時您提

Laporte,他是個很有名的物理學家,原子

的條件是什麼?

物理中宇稱守恆、Laporte selection rule(電

丁:Harvard Square(美國哈佛大學附近的廣

子躍遷的選擇律)就是從他來的。後來,

場)附近有一個 Cambridge electron accelerator

我覺得那個沒有興趣。一個主要的原因是

(劍橋電子加速器),那是哈佛跟 MIT一起

Laporte是德國人,德國的傳統,學生都要

建的加速器。他們的加速器測量出,電子

7、8年才能拿到博士學位。太久了,我就

是有半徑的。我到德國的加速器測量到的

沒有繼續跟他工作。

電子是沒有半徑的。我發現德國有很好的

《科學月刊》(簡稱科):大學以後,您 是如何進入高能物理或粒子物理領域的? 丁肇中(簡稱丁):我進入密西根大學, 1962年拿到物理博士學位。拿博士學位以 前,本來想做理論物理,後來我的指導老 師叫Uhlenbeck,他跟我說:「做理論物理 還是比較困難,想想看上一世紀對理論物 理有貢獻的人多不多?」我聽了這個話以 後,就覺得應該做實驗。實驗物理裡面, 那時正好有兩位老師,一位叫Perl,一位叫 Jones。4月的時候,我就參加Perl與Jones他 們團隊,到了Berkeley(美國加州柏克萊) 作粒子物理實驗。在那之前,我沒有去過 加州。 喬治·烏倫貝克(George E. Uhlenbeck,

奧 托 · 拉 波 特 ( O tt o L a p o r t e , 1 9 0 2 ~

技術師,很好的工程師,所以我跟MIT系主

1971),在量子力學、電磁波傳播理論、光

任說,你不要限制我只能用劍橋電子加速

譜學及流體力學領域有重要貢獻。

器做實驗。

1900~1988),理論物理學家,發現電子自

丁院士拿到博士學位、工作小有成就

1966年,劍橋電子加速器發表的實驗

旋而著名。丁院士在密西根安娜堡大學的

後,獲得相當多大學的邀約。大部分的大

結果與「量子電動力學」理論不吻合。同

博士論文,由Perl與Jones共同指導。馬丁·佩

學提供丁終身職(tenured)的教授職缺,

年,丁與德國加速器的團隊,決定重覆劍

爾(Martin L. Perl, 1927~2014),因為發現

唯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 例外。當時

橋電子加速器團隊的實驗。1967年,丁發表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學文摘

SciTech Reports

19

該團隊的實驗結果,仍然符合「量子電動

AMS-1。不過,在太空中的探測器加磁場是

眼看計劃就要中止,丁在爆炸事件一個月

力學」的理論。丁因為這個實驗,在粒子

相當困難的技術。他們在1998年將儀器裝在

後,受邀到美國國會討論美國未來的科

物理界受到矚目,他的實驗能力也因此受

太空梭裡,繞行地球12天,證明可行性。

學,順利說服國會議員讓AMS-2計劃延續。

到高度肯定。

接下來的AMS-2計劃,必需把儀器放上太

2011年5月將儀器成功升空並安裝到太空站

空站。但是2003年2月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爆

後,AMS-2的偵測器至今仍不斷產生實驗數

炸、7名太空人全數罹難,影響到此計劃。

據,目前預計運轉到2024年。

在1990年代,美國計劃建大型加速器 (Superconducting Super Collider)做粒子對 撞實驗,但在1994年,美國總統柯林頓因為 政治因素,停止這項計劃。當時58歲的丁 肇中院士思考,他整個生涯都在做粒子對 撞實驗,是不是要開始做他一無所知的研 究?他想著這個歷經140億年的宇宙,想著 宇宙起源的大霹靂,同時產生了物質與反 物質(不嚴謹解釋:電荷相反但其他物理 性質相同的物質,稱反物質)。然而現今 的宇宙,為何物質比反物質多非常多呢? 從宇宙中往地表飛來的反物質會在途中與 大氣中的物質作用而湮滅,在地球表面是 偵測不到的。想要偵測宇宙來的反物質, 一定要上太空,丁於是有了在太空偵測反 物質的構想。 同年,丁找上美國航太總署(NASA) 署長,兩人從早上9點聊到半夜12點。當 時署長對這項提議非常感興趣,問了非常 多技術細節。最後對丁表示:一、你沒有 在太空實驗的經驗。二、我們沒有經費。 他建議先說服美國能源部支持這項計劃。 丁當時建議美國當局,在美國的諾貝爾獎 得主、國家科學院士中挑人選來審核這個 計劃。1996年,丁的阿爾法磁譜儀(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AMS)計劃,順利 獲得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共同支持,命名為

2011 年,AMS 計劃火箭搭載實驗器材升空。(NASA)


科學文摘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0

科:AMS 計劃審查的科學家。當時您有建

丁:問題一個一個來。為什麼害怕?(停

科:根據我的了解,儀器送上去以後,是

議,審查計劃的人選嗎?

頓)過去儀器曾在1998年6月2日隨著發現

靠太陽能電池來運作,不需額外能源。後

號太空梭升空。升空以後,我忽然想到,

續的經費,應該會少非常多,不是嗎?

丁:我有提過不要找三流科學家,要找一

已經走了,沒辦法再去看了。我以前沒有

流科學家。三流科學家審查計劃時,會想

這個觀念,它在上面的時候,我非常擔

到經費給這個計劃以後,我的計劃經費會

心。所以第二次要升空前,我一直在那裡

變少,怎麼辦?一流科學家只會針對計劃

不斷的想,有沒有哪裡有問題。

內容,想著這個科學計劃是否對未來很重

科:這個計劃非常的大,您當時也花了4

查。只要是一流科學家,不管是贊成或反

個小時來思考,代表您對於儀器技術細節

對我的,都可以。

都很清楚。您為什麼可以在這麼大的計劃 中,還能了解每一部分的細節?

個人上去交換,下面還有好幾千人來控制

所謂1000億美金指的是建造太空站及發射 的經費,30億美金是太空站的運轉經費。發 射火箭將太空人送到太空站,換不同人在太 空站裡面工作所需要的經費,仍然不少。丁

來的科學時,您只有5分鐘。您是怎麼只利

丁:因為我不做別的事!我在MIT,是極少

用5分鐘,將AMS這個對一般人而言很難懂

數,可能是唯一不教書的教授。什麼委員

的科學計劃,讓總統及國會議員了解呢?

會,很多的會,我都不參加,因為我沒有 那個時間。

丁:當時每個人是只有10分鐘。不管你是

太空人要在太空站裡面工作,經常需要送6

太空站。

要。所以我只是推薦要找一流科學家來審

科:當時您受邀到美國參議院,討論美國未

丁:後續維持需要30億美金。主要是有6個

所主持的AMS-2計劃經費並沒有那麼多。 科:您在臺大演講中,提到前幾年,報章雜 誌報導你們已經發現暗物質,但您特別強 調,其實沒有。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

國家元首,還是社會人士,都只有10分

科:所以在這個3、4百人的16國計劃中,

鐘。就好像大家坐下來,蔡英文坐你對面,

您會去了解到每個人的工作嗎?

可是她也只有10分鐘。我一開始的確不知

丁:應該說重要的,我會去了解到細節。

一個測量的結果,到目前都和暗物質的理論

科:您在臺大的演講中,有提到太空站只

是符合的。這並不能證明已經找到暗物質

到2024年。請問這個太空站是為了AMS 計

了,因為還有最後一段結果還沒出來,所以

劃設的嗎?

不知道最後一段測量是不是符合。到現在為

道怎麼準備,後來我太太給我一個建議,要 求參議院在兩旁擺了大大的螢幕,我當時就 用 PowerPoint準備演講,20張投影片,就簡 單講一講,這實驗是怎麼回事、怎麼進行。

導的臺灣團隊,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我們每

止的測量結果都符合暗物質理論,這是需要

丁:不是!

科:2011年5月,實驗器材升空之前,您提

丁:我先說,我們的實驗,李世昌院士所領

的,但不代表已經發現暗物質。

到您把其他人請出去,獨自一人思考了4小

科:這個太空站計劃耗資1000億美

時,而且很害怕,手是冷的,我覺得這段經

金……。

歷很有意思。我其實有兩個問題想了解,第

丁:太空站的耗資金額是美國政府說的。

一個,為什麼害怕。第二個,……。

我們儀器的計劃經費少多了。

科:主要是最後一段,高能量的結果還沒 出來嗎? 丁:主要是高能量的實驗數據還太少,必 須要搜集更多的數據,所以還要等一等。 丁院士2016年7月3日於臺大演講中,介

AMS 實驗結果與暗物質(中性微子 χ )模型理論比較

紹 AMS-2計劃的最新成果。其中,電子的 反粒子「正子(positron)」與電子的實驗

AMS 數據(暗物質碰撞產生額外的正子)

結果,是尋找暗物質的關鍵數據。圖中橫 軸表示電子或正子的能量,縱軸是宇宙射

暗物質理論(中性微子 χ,800 GeV)

線中正子對正子、電子總和比。目前發表

正子對正子 ︑電子總和比

的量測數據(以紅點表示),只到正子能 0.1

量500 GeV(5000億電子伏特)左右。丁表 示,目前實驗數據,正子電子比已經到了

暗物質理論 (中性微子 χ,400 GeV)

轉折點 (turning point),也就是正子電子 比,在低能量的時候隨能量上升的趨勢, 正子能量在300 GeV 以上已經反轉開始下

宇宙線的碰撞產生的正子比例

降。未來將搜集更多實驗數據,減少量測 誤差,以測量更高能量下的比例,觀察轉

0.01

折點後是否符合暗物質理論(中性微子800 GeV) 所預測的急劇下降,或其他理論所預 10

102 正子能量( GeV )

AMS 實驗數據與暗物質理論比較。(改編自 AMS 團隊圖片)

103

測的緩慢下降。 科:所以至少目前低能量的實驗數據,都 跟目前的暗物質理論符合。當時是因為開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學文摘

SciTech Reports

21

記者會,報紙才報導的嗎? (文詠萱攝影)

丁:不是。是CERN(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會定期公佈實驗結果。 科:我相信科學家在發佈科學結果時,語 言是比較嚴謹的。為什麼報紙會報導成發 現暗物質? 丁:那我不知道!你不能控制報紙! 科:所以您認為CERN的發言或結果公佈, 還算嚴謹嗎? 丁:我不知道!通常我們寫一個報告,寫 英文的,然後譬如說,送給義大利人,送 給德國人,他們就會翻譯成自己國家的語 言。送給報紙以後,報紙怎麼了解,你就 沒辦法控制了。 科:您在臺大的演講中,有提到 positron (正子)及電子比例的實驗數據。如果未

多物理學家,可能說,只對一兩門課有興

來有一個暗物質理論,符合最終AMS所有實

趣。(看著李世昌院士),你可能當時也

驗數據,能說是發現暗物質了嗎?

對三民主義很有興趣吧!(笑)不然怎麼

丁:我們量測到的正子比,不是慢慢上升

會考到狀元呢?(在場所有人笑) 丁:比方說我女兒呢,她學生物。不學物

下降,那一定是暗物質,沒有別的可能

理,主要原因是,我學物理的。她跟我說不

了!很快下降是因為暗物質的質量是一定

要在我陰影底下。我拿諾貝爾獎時她12歲,

的。要是慢慢下降,就會有很多解釋了!

她第一句話就對我說:「從此以後我就在你

E=mc2,暗物質的質量所轉換的能量有最 大值。因此根據能量守恆,粒子能量有上 限。超過這個能量上限,暗物質轉換而來 的正電子就會急遽減少,因此會看到快速 下降的比例。 科:所以那個turning point之後,如果看到 正子與電子比下降很快,您就認為發現暗 物質嗎?

陰影底下。」所以她不要學物理、生物,在

李院士跟我都不會動手。最主要是對物理 有興趣,而挑題目是非常重要的。 科:應該有很多學生想跟您做研究,您是 怎麼挑學生的? 丁:談話。跟他談話,讓他問我問題。儘

她學的非常好,所有的人都鼓勵她繼續唸生

量從談話過程中,看看這個人是不是有想

物。她就說,她想唸藝術,她說她每一樣都

像的能力。比方說現在麻省理工學院,核

好,我說這是不可能的。我所認識的人,很

子物理研究所的所長,這個人當時是我的

少有人這樣也好,那樣也好,每樣都好。

學生。他怎麼當我的學生呢?大概20年前

(停頓)她不聽!

吧,我在CERN。一天來了一個人,個子高

繼續唸藝術。過了 很多年呢,喲!回 來做生物了!現在 還算成功。可是浪

科:傳統亞洲教育下,我們從小一路考試

費了十幾年時間!

競爭。當然現在的教育理念,已經不鼓勵

她就跟我說:「我

如此高強度的競爭。最後能以研究粒子物

當初應該聽你的

理為職業的人……。

話!」 我說這個話

不然你講完了,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回答!

丁:我覺得有很重要的一個觀念,不是會

Cornell(美國康乃爾大學)。畢業的時候,

丁:不是我認為。是沒有別的辦法解釋了!

丁:不!你要慢慢的,慢慢的,問我問題。

科:您覺得怎樣的人適合唸粒子物理?

動手就唸實驗物理,這觀念完全錯誤,像

嗎?最高點已經找到了。假使後來很快的

根據愛因斯坦著名的質量能量互換公式

情,這樣我認為是很困難的。

是什麼意思呢?就 是說,你要是唸物 理,主要是要對它

科:對不起!能以研究粒子物理當成職業

有興趣。你不能說

的人,是競爭下非常少數的人。所以您同

我唸物理,我專攻

意由最聰明的人,來做最前沿的研究嗎?

物理,然後再去唸

丁:我只能這樣說。像李院士(指著隔壁

藝術,物理要做很

的李世昌院士),當年考大學的時候是狀

重要的事情,藝術

元。像他這種是極少數的,我所認識的很

也要做很重要的事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學文摘

科技報導

22

高的,穿的破破爛爛的,他跟我說:「丁 教授,我從波蘭逃出來,不過我什麼證件 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做你學生。」(停 頓)很特殊!我記得那天是禮拜六下午, 我就把他找到我的辦公室來,那天我跟他 談了很多,就讓他問我問題。我覺得這個 人很有思想,可是他沒有文憑,也沒有證 件,什麼都沒有。我就跟麻省理工學院說 要收這學生。可是,這是犯規的,這個人 沒有證件沒有文憑,我說要收這學生。後 來學校同意了!讓我收這個人。這個人現 在是MIT的教授,叫Bolek Wyslouch。 科:所以,愛因斯坦說: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想像力比知識重 要)。您完全同意這句話? 丁:對對!跟你說個小故事。前年,我和 太太、女兒和女兒的小孩到山東去,山東 省的官員,問我想去什麼地方?我說我想 去蒲松齡的故居。知道蒲松齡嗎?你有聽 過一個小說,「聊齋」嗎?我覺得他的小 說,特別有想像力。 科:科學研究分兩大類,一個是解決問題 導向,一個是好奇心導向。目前全世界都 傾向經費往「解決問題導向」。譬如腦科 學、能源問題、氣候變遷。您是怎麼說服 您以「好奇心導向」來作研究? (文詠萱攝影)

丁:我不知道!我想我和李院士都沒有經 費上的問題。應該說李院士跟我的工作, 都比別人做的好。做的好就應該支持的。

科:最後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基礎科學很重

有今天的社會。所以說,研究物理與社會沒

我們這個團隊有16個國家,我並沒有權力

要,可是一般社會對於基礎科學跟國家經濟

有關係,這句話應該重新考慮一下。

控制德國人出多少錢、法國人出多少錢。

的聯結性,無法感受到。甚至有人可能會批

他們都很願意來跟我們工作,主要是參加

評,做高能物理有什麼用。您可以用簡單幾

我們的工作,他們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句話向社會大眾,說明它的重要性嗎?

我們有很重要的發表,也發現新的現象。

丁:所謂高能物理,能量是跟著時間變的。

特別感謝中研院物理所李世昌

所以我無法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我沒有過

例如發現X光和電子,是20世紀初期1900

院士及中央大學物理系張元翰

嚴重的經費問題,我想李院士也沒有。

年左右的高能物理,還是純基礎研究。對

教授協助校閱本文內容及順

科:研究計劃通常是由同儕來互相審查計

於20年或30年後,X光與電子的相關應用

稿。關於尋找暗物質、反物質

劃,您審過別人的計劃嗎?

研究,在1900年時,還是不可想像的事

的太空科學計劃,《科學月

情。1920年代,那個時候所謂高能物理,

刊》進一步採訪李世昌院士,

是原子的研究。現在用的雷射、超導甚至

希望讓讀者更了解計劃內容及

於iPad,就是來自那個時候的高能物理。

臺灣團隊所扮演的角色。訪談

40年代的高能物理是原子核,現在用在反

內容將於2017年8月號刊出。

丁:沒有!我從不參加這類的事情。主要 是我沒有時間。 科:人類還有許多未知的東西,我們可以 這個也好奇,那個也好奇!您怎麼判斷研 究什麼題目……。

科:非常感謝丁老師! 丁:謝謝!沒有聽懂的,去問李院士。

應爐上,用在能源上。所以從高能物理到 應用,可能有20年,可能有30年,一到

丁:我只精通一個很小範圍的物理現象。

應用的時候,整個人類的生活就改變了。

但是你說的很對,我們對很多事有好奇

所以,說高能物理沒有用,是眼光很短視

心,譬如生命是怎麼來的?我覺得我沒有

的。沒有研究物理、沒有發現X光、沒有量

這個能力去研究這個問題。

子力學、沒有核能,沒有研究星球,就不會

延伸閱讀 1.. MIT 150年活動,無限歷史系列訪談,goo.gl/ AKNHh3,2011年9月6日。 2. 諾貝爾物理獎,丁肇中官方網站演講稿,goo.gl/ Tyl2GR,1976年。 3. BBVA Foundation, Lecture by Samuel Ting from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Nobel Prize, YouTube, 2016/04/11.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23

中研院院士廖國男大氣科學最高榮譽獎項 中研院,〈本院廖國男院士榮獲羅斯貝獎章〉,2017年8月4日。

【本刊訊】卡爾‧古斯塔夫‧羅斯貝獎 章(Carl-Gustaf Rossby Research Medal)是

作用的理論與應用上,展現睿智的領導與

層表面互動的原理均為重要的基礎,也具

深遠的貢獻」。

豐富的領導經驗。

國際上大氣科學界的最高榮譽,每年由美

根據中研院新聞稿表示,廖國男院士為

廖國男院士多年來獲得諸多學術榮譽,

國氣象學會公布贈獎與一名對氣象學有卓

國際知名的大氣科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

包含國際輻射委員會(IRC)金質獎章、太

越貢獻的氣象學家。

目前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特聘教授

空研究委員會(COSPAR)威廉諾伯格勳章

2018年卡爾‧古斯塔夫‧羅斯貝獎章

並擔任區域地球科學暨工程中心主任一

等。2013年,因在大氣輻射及氣候方面之

(Carl-Gustaf Rossby Research Medal)由中

職,對於輻射科學、地球能源循環系統的

傑出貢獻,榮獲美國地球物理聯盟頒發之

研院廖國男院士獲得,以表揚他在「增進

驅動力,以及雲物理的研究都有深遠的影

最高榮譽「羅傑‧雷維爾勳章」;於2004

大氣輻射傳輸,及其與雲和氣膠之間交互

響。其研究成果對於理解氣候動力與大氣

年,獲選中研院第25屆院士。

臺大和中研究合作發表能消除色差的超微型光學元件 臺灣大學,〈中央研究院與臺灣大學攜手合作發表可消除色差的平面超穎透鏡〉,2017年8月15日。

【本刊訊】透鏡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 被廣泛應用的光學元件,但由於自然界

lens),且其成像能力更優於目前市場上

觀念——集成共振單位,並結合幾何相位

廣泛使用之物鏡。

(geometric phase)的概念,透過電腦精

中光學材料的折射率通常具有色散,因

然而,這個設計方法對於實際應用

算設計出超穎表面結構,製作出寬頻、

此大部分透鏡在不同波長下的光學都不

層面仍面臨了幾個重要的問題,像是色

消色差的超穎透鏡。而這個超穎透鏡的

一樣,會有色差產生,加上設計原理的

散所產生的色差,如何在寬頻帶內消除

消色差在近紅外波段能達到480 nm的頻

限制,使得光學裝置的重量和體積普遍

色差是一項極大的挑戰。因此,如何建

寬,相較於中心波長約33.3%頻寬,是目

都相當地大。

造出能減少色差又微小體積的超穎透鏡

前為止最廣的工作頻寬。

因此,臺大物理系蔡定平教授就曾 發表利用奈米結構所建構的超穎介面

(Achromatic Meta-lens),是對於微型 光學元件發展的一大步。

(metasurfaces ) , 已 能 成 功 利 用 超 穎

有鑑於此,由中研院、臺灣大學與南

介面建造出平面超穎透鏡(flat meta-

京大學的合作研究團隊,使用一種全新

這項全新的發現為奈米光學領域的新 突破,研究團隊也期望未來能靈活應用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像是手機鏡頭、 一般監視器鏡頭或行車記錄器等。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版廣告

科技報導

24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近期研討會資訊 【2017 年「生命倫理與醫學人文」學術研討會】 ■ ■

時間:2017 年 10 月 6 日 地點:高雄市/高雄醫學大學

本研討會主題涵蓋生死教育、人文關懷、生命照護、敘事倫理、疾病 書寫的文化隱喻、跨領域的醫療論述……之文學、歷史、哲學、藝術、 醫學相關範疇之學術論文。

【2017 年台灣心理學會第 56 屆年會暨國際研討會】 ■ ■

時間:2017 年 10 月 14~15 日 地點:嘉義縣/中正大學

【台灣作業研究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 ■

時間:2017 年 10 月 14 日 地點:桃園市/元智大學

本研討會由臺灣作業研究學會及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共同主辦, 將邀集致力於作業研究 (Operations Research) 相關領域之理論研究與應用發 展的學者、專家和企業界人士齊聚一堂,分享理論發展與應用實踐之成果, 以期推動作業研究在臺灣學術界及產業界的發展及應用更加蓬勃成功。

【Mini Maker Faire New Taipei 2017】 ■ ■

時間:2017 年 10 月 14~15 日 地點:新北市/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

本屆年會主題為「心理學的新世代:跨領域的整合與挑戰」,大會中安

此屆的 Mini Maker Faire 將挑戰開拓新的領域讓更多人了解 Maker,並

排國內外學者專家擔任主題講座,議程包括小型專題座談、壁報論文及

強調「獨立自發」與「在地性」。 期待找出更多與多元的在地 Maker

口頭報告論文等各種形式,亦將進行蘇薌雨學位論文獎之頒獎,邀請博

前來分享他們的作品與故事,展現社群的才華與熱情,喚醒每個人心中

士論文獎獲獎人與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獲獎人演講,內容精彩可期。

沉睡已久的 Maker 魂!

【2017 年台灣輕金屬協會研討會】

【2017 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7 年 10 月 20~22 日 地點:臺北市/臺北國際會議中心

時間:2017 年 10 月 20 日 ■ 地點:臺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研討會主題涵蓋鋁 / 鎂 / 鈦合金相關之物理及機械性質、腐蝕及表面處

臺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是以「推動健康照護新願景、創造醫病

理技術、製程技術、銲接與接合技術、工程應用、智慧製造、回收及

雙贏新紀元」為大會主題,舉凡與徵文主題相關之理論、方法、應用、

環保課題、新功能及其應用等。

實證、個案研究,或具創意、啟發性之論文或 Storyboard,均歡迎投稿。

25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科技報導

26

哈佛研究團隊發現氣喘藥可望降低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 Mitch Leslie, Asthma drug may thwart Parkinson´ s disease, Science, 2017/8/31.

【本刊訊】氣喘(asthma),又稱哮 喘,是常見的氣道慢性炎症,目前尚無能

望能找出能抑制α-突觸核蛋白生成的藥

中有0.1%罹患帕金森氏症;而在有使用沙

物,直接抑制此蛋白質在腦部的堆積。

丁胺醇的人們中,罹患此疾病則為0.04%。

根治的藥物。而當產生急性症狀時,可透

因此,研究團隊開始在實驗室培養人類

研究人員進一步將年齡等因素修正後,發

過吸入β2腎上腺素受體的藥物,像是沙丁

神經細胞,並測試超過1100種藥物,包括

現在人生中至少服用過一次沙丁胺醇的人

胺醇(salbutamol),來達到快速擴張氣道

維生素、補充劑(supplements)和其他分

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為未服用過的三分

的治療效果。

子等,觀察是否改變α-突觸核蛋白的產

之一。

而最新的研究顯示,沙丁胺醇可能還有另

量。結果發現,有三種藥物能減少此蛋白

除此之外,科學家也發現沙丁胺醇的劑

一種療效,能防止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質的產生,包括透過刺激β2腎上腺素受體

量多寡取決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與沒

disease, PD)的產生。由波士頓哈佛醫學院

來作用的沙丁胺醇。此外,研究人員也發

有使用此藥物的人相比,在2004~2007年

(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科學家謝爾

現,此藥物是透過改變DNA的緊密程度,

間服用最高劑量的人罹患的比例顯著減少

澤(Clemens Scherzer)與他的研究團隊

來改變基因的活躍程度。

50%。相較之下,服用最低劑量的人罹患 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只有輕微的下降。

發現相較於未服用沙丁胺醇的人們,在吸

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後,研究人員開始好

入高劑量沙丁胺醇的人們神經遭受破壞的

奇人們在使用沙丁胺醇後是否能降低帕金森

不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機率會有50%的降低。

氏症。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這必須有一個

Toronto)的神經病學家朗(Anthony Lang)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

非常大的數據庫且進行多年的追蹤並分析。

對於這項數據也有些疑慮,因為結果顯示

只要是因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堆

最後,研究團隊在挪威發現了此數據庫,

沙丁胺醇對α-突觸核蛋白的影響巨大,且

積在腦細胞中導致。一直以來,科學家嘗

裡面記錄了460萬居民所有的藥物紀錄。

鑑於某些患者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與沙

試開發新藥物來消除這些蛋白質的堆積或

由於帕金森氏症為罕見疾病,因此在這

結塊。而這次,研究團隊反其道而行,期

個數據庫中,在沒有使用沙丁胺醇的人們

丁胺醇相關的其他因素或許也會影響帕金 森氏症的易感性。

葡萄牙研究團隊利用斑馬魚為癌症患者快速篩選藥物 Mitch Leslie, Zebrafish implanted with a cancer patient´ s tumor could guide cancer treatment, Science, 2017/8/21.

【本刊訊】隨著醫療的日益進步,現今的

快速且精準的治療藥物篩選模型。雖然斑

讓這些斑馬魚與患者使用相同的化療藥物

科學家期望透過動物模型來大量且快速的篩

馬魚有生長期短、價格便宜等優勢,不過

組合。研究發現,其中有4例的斑馬魚能正

選最適合的癌症藥物,達到個人化治療的目

與小鼠相比,在演化上還是距離人類較

確的反應患者術後的腫瘤復發情況。

的。目前,篩選藥物的動物試驗主要以哺乳

遠。因此,科學家第一步便是確認患者的

類的小鼠為主。最近,葡萄牙的科學家卻嘗

腫瘤在斑馬魚體中是否表現。

研究室主持人菲奧(Rita Fior)表示,由 於小鼠所建立的模型與投藥所需要的時間

試使用斑馬魚來進行癌症藥物的測試,結果

研究人員將結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較長(2~6個月)才能得到藥物測試結果,

發現能進行有效的篩選,並已發表在《美國

患者的癌細胞植入斑馬魚胚胎中,生長4天

但是,斑馬魚從植入癌細胞到投藥分析結

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中。

後,研究人員發現斑馬魚體內的腫瘤具有

果只需要2~3周的時間,讓患者能夠選擇最

在實驗室中,嘗試利用小鼠來評估藥

人體腫瘤的三種特徵,分別為快速的細胞

適合的治療方式。

物的療效,也是最常見的動物模型。研究

分裂、形成新血管以供應營養和具有擴散

人員會將患者的癌細胞植入缺乏免疫系統

到身體其他位置的能力。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腫瘤學家懷

的小鼠中,並測試各種藥物是否能破壞小

觀察到此現象後,研究團隊進一步將常用

特(Richard White)也表示除了減少時間

鼠體內的癌細胞。不過,由於小鼠建立的

於治療結腸直腸癌的兩種化學療法藥物分別

外,也能利用斑馬魚替患者創建大量的替

系統除了價格昂貴外,也需要長時間的準

添加到水缸中,發現有一些腫瘤有顯著的縮

身並個別投入不同藥物,相較於小鼠能更

備,因此往往錯失患者投藥的最佳時機。

小,而有些沒有,這也表示這些帶有腫瘤的

快速且更大量的進行藥物篩選,以達到個

斑馬魚能有效的區分有效與無效藥物。

人最適化的治療。未來,此研究團隊也會

有鑑於此,由里斯本尚帕利莫未知研究中 心(Champalimaud Centre for the Unknown)

之後,研究人員再將5例結腸直腸癌患者

的研究團隊嘗試利用斑馬魚來建立簡單又

的癌細胞注射到不同的斑馬魚胚胎中,並

持續找尋更多能適用斑馬魚身上的癌症並 幫助不同類型的患者進行治療。


產官學研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SciTech Reports

27

美國團隊利用單細胞定序法找到新型樹突細胞 Jeffrey M. Perkel, Single-cell sequencing made simple, Nature, 2017/7/3.

【本刊訊】最近單細胞生物學(Singlecell biology)是一個熱門的題目,而該領域

群體,要處理微小的單細胞更加困難,因

英國癌症研究所的計算生物學家隆(Aaron

為每一個細胞只產生微量的RNA。

Lun)也表示,大量的RNA定序可以解決問

的重點就在於單細胞的RNA定序法(single-

除此之外,另一個困難的是分析產生

題,不過,由於單細胞利用少量RNA的處

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RNA

的巨量數據並不簡單,因為需有更好的分

理,加上細胞的瞬息萬變,對於這項研究

定序法是同時且大量處裡幾百、幾千筆細

析工具來使用。一般來說,RNA定序的數

也會有一定的難度。

胞數據,並找出平均差異。但因為不會有

據是藉由將命令打入操作系統中,再進一

科學家也很清楚這些工具的分析並不能

兩個細胞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能透過RNA

步進行分析。數據由一個軟體(工具)傳

完美的套用在每種情況下,因此,英國劍

定序法表示每一個細胞的微妙變化與獨特

送至下一個,每一個工具處裡過程中的每

橋大學的馬瑞歐尼(John Marioni)則表

性,甚至可能找到全新的細胞型態(cell

一步驟,像是基因組排列、品質管制等。

示,面對那些數據不需要完全的信任,需

types)。

因此,在每項數據的處理,其過程非常複

有自行的判斷並在適當的情況下利用,而

雜。

不是絕對依賴數據。

像是近期,由美國布洛德研究所的瑞傑 夫(Aviv Regev)與研究團隊使用RNA定序

目前研究人員仍然持續在研究這些數

雖然目前已有許多科學家對於單細胞定

法偵測2400個免疫系統細胞後,發現某些具

據還可以再做些什麼分析,或是哪一種

序分析進行研究,不過研究人員認為有些

有強力T細胞刺激活性的樹突細胞。研究團

演算法是最為有用的。美國威斯康辛大

分析工作還是具有挑戰性,並且有些部分

隊表示若未來用某些疫苗刺激這些細胞,

學的生物統計學家肯紀歐斯基(Christina

需再進一步改善或克服。研究人員也期待

或許能加強潛在的免疫系統並對抗癌症。

Kendziorski)表示,大量RNA定序法使用的

未來有更多實驗室投入相關研究,對單細

不過,這種發現十分不容易,因為比起大

工具可以應用至單細胞的RNA定序法。而

胞生物學有更多的發現。

肯特州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黑猩猩有阿茲海默症現象 Sara Reardon, Chimpanzees are first animal shown to develop telltale mark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Nature, 2017/8/1.

【本刊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而最近,由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Kent

接受到的刺激等進行記錄,並在照顧之餘

disease, AD),又俗稱失智症,是一種腦部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在老年黑猩

也應積極進行大腦的掃描,並監測黑猩猩

神經退化性的疾病,常見的症狀為記憶喪

猩的大腦裡發現該疾病的特徵「斑塊」

的認知。

失、無法正常言語或行為異常等,且其病程

及「纏結」。研究團隊檢查20隻年齡介於

目前對於阿茲海默症,越來越多的證據

會隨著時間逐漸加劇,目前並沒有能治癒的

37~62歲間死亡的大猩猩的大腦,發現在黑

顯示其斑塊及纏結可能是疾病結果而不是

方法,只能透過藥物改善或緩解症狀。

猩猩的大腦中有4個部位有斑塊與纏結的聚

原因,對於大腦的特性,頃向於認知下降

而在阿茲海默症的先前研究發現,雖然

集。除此之外,在20隻大猩猩的血管中,

是伴隨斑塊及纏結。研究人員瑞甘地表示

大多數動物的認知能力都會在年老後有衰

也有β-澱粉樣蛋白的形成。與人類相同的

未來若能透過鑑定人類及黑猩猩間大腦的

落的現象,不過似乎只有人類會發展出阿茲

是,在較年老的黑猩猩大腦中,所見到的

差異,或許就能指出何種物質在控制退化

海默症的現象。不過,最新的研究發現在對

斑塊體積也會逐漸增大。

情況,並進一步找出藥物治療的標的。

抗阿茲海默症之路上,人類可能並不孤單。

雖然觀察到此現象,但實驗室主持人瑞

在人類阿茲海默症的研究可發現神經元

在人類身上,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患者腦

甘地(Mary Ann Raghanti)也表示目前對

受損與發炎反應都可能加劇阿茲海默徵的

部,會產生有一種蛋白質稱為β-澱粉樣蛋

於斑塊及纏結是否導致黑猩猩中的認知下

進展。因此,未來研究人員也會嘗試計算

白(beta-amyloid)的聚集,並在大腦中形

降或受損並不清楚,不過能確定的是這些

黑猩猩腦中的神經元,確認這些神經細胞

成斑塊(plaques),長期堆積之下這些斑

斑塊和纏結的存在。目前研究人員也無法

是否會隨著年齡的升高而流失,並研究黑

塊會開始纏結(tangles),形成tau蛋白大

將黑猩猩大腦中的生物學變化與其生活變

猩猩大腦中的發炎情況。

量堆積並造成神經的受損,最後導致大腦

化聯繫起來。 不過,鑑於這個發現,研究

神經退化以致癡呆。

人員也認為未來對於黑猩猩的生活圈、所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產官學研

中研院與陽明大學研究團隊發現 對抗細菌感染的關鍵蛋白

科技報導

廣告索引 冷泉港........................................2 錫昌..........................................3 雙鷹..........................................5 日龍..........................................6

中研院,〈CLEC5A基因被證實為對抗細菌感染的關鍵要角〉,2017年8月23日。 陽明大學,〈陳斯婷老師團隊重要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2017年8月23日。

益弘....................................... 7,11 勵眾生活......................................8 承洺科技......................................9 立行科技.....................................10 台灣耶拿.....................................13

【本刊訊】當人體有細菌入侵時,便會啟

CLEC5A是調控細菌引起嚴重發炎反應之關

牟博士.......................................14

動體內的免疫反應以抵禦外來的敵人。而最

鍵因子,未來有望成為臨床上控制院內細

技邦新磊.....................................16

近,由中央研究院謝世良特聘研究員與陽明

菌感染引起相關併發症之治療新標的。

大學陳思婷助理教授的研究團隊共同合作發

謝世良也表示,研究團隊未來將持續對

現C型凝集素5A(CLEC5A)基因為細菌感

各種細菌進行詳盡分析,期望鑑定出所有

染時能有效對抗的關鍵蛋白,並透過調控發

與CLEC5A有直接關係的細菌及各種微生

炎體(inflammasome)機轉,參與先天免疫

物,可望帶來治療新希望。

γδ-T細胞的分化,扮演宿主抵禦 外來病菌入侵的重要角色。 嗜中性白血球胞外網狀結構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當入侵人體中的細 菌數量過多,嗜中性白血球無 法藉由吞噬細菌來抑制細菌入侵 時,會進一步將自身的細胞核膨 脹,釋放出帶負電荷黏性很強的 去氧核糖核酸(DNA),將入 侵細菌一網打盡。 因此,研究團隊則進一步利 用李斯特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與基因剃除鼠進行實驗,發現 只有當CLEC5A基因剃除鼠在細 菌感染之後,負責調控NET的 PAD4酵素不會有活化現象,也 不會有NET機轉的產生。 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在腸 道免疫病患者發炎時,有一種叫 「IL-17 γδ-T cell」細胞會產生IL17A細胞激素,但若剔除CLEC5A 基因後,IL-17 γδ-T cell就會消 失。由於這群細胞在腸道先天免 疫力扮演重要角色,被認為與 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有關,因此 研究團隊認為若阻斷CLEC5A基 因或許能治療此疾病。 陳斯婷表示,由於嗜中性 白血球胞外捕捉機制為誘發自 體免疫疾病之重要機轉,因此 CLEC5A可能是引發自體免疫 相關疾病的重要標的。此外,

倍晶.........................................15 尚上.........................................17 科光.........................................19 睿嘉.........................................21 科羅耐.......................................23 人事廣告.....................................25 均泰.........................................28

2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